采购风险与控制
采购决策的风险控制与应对策略
采购决策的风险控制与应对策略采购决策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在采购决策中存在着各种潜在的风险,如供应商关系风险、价格波动风险、质量问题风险等。
为了降低采购决策带来的风险,并做出合理的应对策略,以下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风险控制与应对策略。
1. 多样化供应商合作多样化供应商合作是一种有效的风险控制策略。
通过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与多个供应商展开合作,可以降低因某一供应商的失败而导致的采购中断的风险。
同时,在采购决策中,也应该对供应商的财务状况、交付能力、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面评估,确保供应商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是另一种重要的风险控制策略。
通过建立供应链可追溯体系、及时监测市场行情等手段,企业可以在采购决策中及时获得相关信息,并进行风险评估与预测。
一旦发现潜在的风险,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整采购计划、调整供应商选择、加强质量检验等,以降低采购决策的风险。
3. 灵活采购合同设计采购合同作为采购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风险控制起着关键作用。
在采购合同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因素,明确各方的权责义务,规定好相应的风险分担机制和补救措施。
同时,采购合同还应明确质量标准、交货时间、付款方式等关键细节,以确保采购决策的顺利进行。
4. 强化质量管理质量问题是采购决策中的重要风险之一。
为了降低质量问题的发生和对采购决策的影响,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严格执行相关规程和标准。
同时,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质量审核和评估,并与供应商共同制定和执行质量改进计划。
只有通过强化质量管理,才能提高采购决策的成功率和效果。
总之,采购决策的风险控制与应对策略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多样化供应商合作、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灵活采购合同设计和强化质量管理等策略的应用,企业可以有效降低采购决策带来的风险,并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和优势。
唯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灵活运用相应的策略,才能在采购决策中取得良好的结果。
采购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与防范策略
采购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与防范策略在商业领域中,采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采购过程中存在许多潜在的风险,包括供应商不可靠、质量不合格、供应链中断等等。
为了确保采购活动的顺利进行,采购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与防范策略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采购风险以及相应的风险控制和防范策略。
供应商信用风险是采购过程中最常见且最重要的风险之一。
为了防范供应商信用风险,采购部门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建立供应商评价机制。
评估供应商的财务状况、业绩记录、市场声誉等,选择可信赖的供应商合作。
其次,在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时,要明确约定交付时间、质量标准、付款条款等细节,确保合同的可执行性。
建立供应商绩效评估体系,定期评估供应商的供货性能,确保供应商持续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其次,价格风险是采购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市场上的价格波动可能对采购成本造成影响。
为了控制价格风险,采购部门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建立固定价格合同,确保在一定期限内享受固定价格的供应。
可以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获得更好的价格优惠。
建立与市场价格变动相关的采购预警机制,及时调整采购策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质量风险也是采购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一个方面。
低质量的产品会影响整个供应链的运作,并最终影响到企业的声誉和利润。
为了控制质量风险,采购部门可以实施以下措施。
确保与供应商签订的合同包含明确的质量标准和验收标准。
其次,在采购过程中进行质量把关,采用采样检验、质量检测等方法对产品进行严格检查。
定期跟踪和评估供应商的质量表现,并与供应商一起解决品质问题,确保产品质量的可靠性。
在采购过程中,供应链中断也是一个重要的风险。
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供应商破产等原因可能会导致供应链中断,进而影响整个生产和销售过程。
为了防范供应链中断风险,采购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建立备选供应商名单,以备不时之需。
其次,与主要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保持沟通和信息共享。
同时,定期评估供应商的综合实力和供应能力,确保供应商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源来满足需求。
材料采购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与控制5篇
材料采购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与控制5篇篇1甲方(采购方):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供应方):____________________鉴于双方就材料采购事宜达成合作,为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防范和控制材料采购过程中的风险,特制定本协议。
一、协议目的双方本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通过签订本协议,明确材料采购过程中的风险点和防控措施,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1. 供应商履约风险:供应商可能因各种原因无法按时、按质、按量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
2. 价格波动风险: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可能导致采购成本发生变化。
3. 交货风险:供应商交货不及时或货物质量不符合要求,可能导致生产延误或其他损失。
4. 履约保证风险:合同条款不明确或不严谨,可能导致双方对合同理解产生分歧。
三、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1. 供应商评价与选择:对供应商进行资信调查,确保供应商的可靠性和履约能力。
2. 合同签订前的审查:对合同条款进行仔细审查,确保合同内容明确、严谨、无歧义。
3. 履约保证金:要求供应商提供一定金额的履约保证金,以确保供应商履行合同义务。
4. 货物检验与验收:严格货物检验与验收流程,确保货物质量符合要求。
5. 价格控制:关注市场价格动态,建立有效的价格控制机制,以应对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6. 合同变更管理:如因特殊情况需变更合同内容,应经双方协商一致,并签订书面变更协议。
7. 法律顾问团队:聘请专业法律顾问团队,为合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法律咨询和解决方案。
四、合同执行过程中的监控与应急处理1. 双方应指定专人负责合同执行过程中的沟通与协调,确保合同顺利履行。
2. 定期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评估,如发现潜在风险,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3. 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对突发情况迅速做出反应,减轻损失。
五、争议解决与法律适用1. 本协议的签订、履行、解释及争议解决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2. 若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向合同签订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采购部门的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
采购部门的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在现代企业运营中,采购部门是关键的一环,要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转,也要确保采购流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但是,采购流程中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如供应商的不诚信、产品质量不良、货物交付延误等。
为了降低这些风险,采购部门需要采取一些策略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
以下是一些采购部门的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
一、风险识别与评估采购部门需要在采购前对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
首先,要审核供应商的信誉和资质,进行供应商信用评级。
其次,要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测试,确保产品符合公司的要求。
最后,要对货物交付和物流管理进行评估,确保货物可以按预期时间到达企业。
二、风险过程管理采购部门需要设定一套完整的采购流程和风险控制流程,确保采购流程的规范和可控。
在流程管理方面,采购部门需要对供应商的抽样检验、产品质量抽查、品质保证和质量体系管理等方面设置流程,以确保所有采购流程都符合资质要求和安全可靠的标准。
三、风险控制采购部门需要设立一个专门的风险控制小组,来定期评估采购过程中可能的风险点,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在应对异常情况和风险事件方面,采购部门需要及时启用应急预案,快速处理风险事件,并采取措施防范同类事件再次发生。
四、供应商关系管理采购部门必须与供货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采购部门应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绩效评价,对优秀供应商进行表彰和奖励,对不良供应商实施一定的惩罚和管理措施。
同时,采购部门也要建立常规的供应商沟通和信息共享机制,确保采购和供应之间的合作顺利进行。
五、技术保障和信息化采购部门必须加强技术保障和信息化建设。
通过引入先进的采购管理系统和供应商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供应商数据管理、供应商评价、采购工作流程、采购计划管理、质量检验等流程的自动化,提高采购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综上,采购部门需要通过制定完整的采购流程和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供应商管理和关系维护、引入先进的技术和信息化工具,来全面提高采购工作的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力。
采购风险控制
采购风险控制采购是企业运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而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可能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声誉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采购风险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采购风险的类型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
一、采购风险的类型在采购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市场风险:市场变动可能导致供应商价格的波动和交货期的延长,进而影响生产计划的执行。
2. 质量风险:采购的产品或服务质量低劣,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甚至可能对生产安全和用户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3. 交付风险:供应商未能按时交付所需材料或设备,导致生产进展受阻,影响交货期限的履行。
4. 法律风险:采购合同中的法律条款存在漏洞或者供应商违约,给企业造成法律纠纷或经济损失。
5. 供应商风险:合作的供应商可能存在破产风险、经营不善或者供应链中的其他环节出现问题,可能导致供应链的中断。
二、采购风险控制措施为了有效控制采购风险,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合理的采购流程:制定明确的采购流程和标准化的操作规范,确保采购过程的透明性和规范性。
2. 供应商评估与选择:对供应商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其信誉、经验、资质等方面,以确保选择到可靠的合作伙伴。
3. 合同管理:合同是采购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法律文件,应该明确规定产品质量、价格、交货期限等重要条款,并约定相应的违约责任和惩罚机制。
4.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了解市场变化和供应商情况,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以便在风险发生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5. 多元化供应链:建立多个供应商的合作关系,避免单一供应商造成的供应链中断风险。
6. 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验收检查、抽样检验等,确保采购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
7. 资金管理:合理规划和管理采购资金,确保及时支付供应商,并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三、采购风险控制的意义采购风险控制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保障供应链的稳定性:采购风险控制可以避免供应链中断,确保原材料和设备的及时供应,保证企业正常运营。
材料采购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与控制8篇
材料采购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与控制8篇篇1甲方(采购方):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供应方):____________________鉴于双方就材料采购事宜达成合作,为明确材料采购过程中的风险及防范措施,确保双方权益,特签订本协议。
一、风险识别与评估双方应充分认识到材料采购过程中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供应商履约能力、材料质量、交货期限、价格波动等风险。
在合同签订前,双方应对供应商进行资信调查,评估其履约能力。
乙方应提供合法有效的证明文件,证明其具备签订合同的资质和条件。
二、合同条款明确与风险防范措施1. 材料规格与质量标准:(1)乙方应按照约定的规格和质量标准提供材料,并提供相应的质量保证文件。
(2)甲方有权对材料进行检验,如材料质量不符合约定,甲方有权拒绝接受并要求乙方承担违约责任。
2. 交货期限与违约责任:(1)乙方应按照约定的交货期限准时交付材料,如因乙方原因导致延迟交货,乙方应承担违约责任。
(2)甲方应在约定的时间内进行验收,如甲方无故延迟验收,则视为已验收合格。
3. 价格与结算方式:(1)双方应明确材料的价格及调整方式,防止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2)结算方式应明确,可选择预付款、货到付款、验收合格后付款等方式,确保双方权益。
4. 保密条款:(1)双方应对涉及商业秘密的材料采购信息予以保密,未经对方同意,不得向第三方泄露。
(2)如因一方泄露商业秘密给对方造成损失,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风险控制措施1. 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应定期沟通,及时了解合同履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 乙方应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如质量检测报告、产地证明等,确保材料的质量与合法性。
3. 甲方有权对乙方的生产过程进行监管,确保材料的生产符合约定。
4. 如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双方应及时沟通,协商解决。
四、争议解决与法律适用1. 本协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2. 如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提交仲裁机关进行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采购风险控制与管理
采购风险控制与管理引言在企业运营中,采购作为重要的供应链活动之一,对企业的正常运转具有重要的影响。
采购工作涉及众多的环节和参与方,存在各种潜在的风险。
为保证采购活动的顺利进行和降低风险,采购风险控制与管理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采购风险的定义、分类和来源,以及采购风险控制的方法和措施。
通过对采购风险的分析和控制,企业能够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保证采购的品质和供应的稳定。
采购风险的定义与分类定义采购风险指的是在采购活动中可能导致企业面临损失或困境的不确定因素。
它包括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两大类。
分类内部风险内部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内部管理不善、流程不完善等原因导致的采购风险。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采购需求不明确:企业的采购需求不明确,缺乏准确的产品规格、数量和质量要求等信息,导致采购结果与实际需求不符。
- 采购决策失误:企业在采购决策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决策者经验不足等原因,导致错误的供应商选择和价格谈判,影响采购效果。
- 供应商管理不善:企业在供应商的选择、评价以及合作关系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导致供应商的品质、交货期等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影响采购进程和结果。
- 采购流程不规范:企业采购流程不规范,相关部门之间协调不力,造成采购环节的延误、信息丢失等问题。
外部风险外部风险是指在采购活动中由于市场环境、政策变化等原因导致的风险。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供应商经营风险:供应商的经营状况可能受到市场竞争、金融风险等因素的影响,一旦供应商发生经营风险,会对采购的供应稳定性带来威胁。
- 市场价格波动:市场价格的波动可能导致采购成本的不确定性,企业需要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调整采购策略,以保证采购的经济效益。
- 政策法规风险:政府政策、法规的调整可能对企业的采购活动产生重大影响,企业需要及时了解政策变化,调整采购策略以避免风险。
采购风险控制与管理方法方法一:建立完善的采购流程和规章制度通过建立完善的采购流程和规章制度,企业能够规范采购活动的操作流程和管理方式,降低内部风险的产生。
采购控制与风险管理制度
采购掌控与风险管理制度一、背景与目的为了确保公司在采购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效的掌控和风险管理,减少风险和损失,提高采购效益,本制度旨在规范和引导公司员工在采购活动中的行为,确保采购流程的合规性和透亮度,降低采购风险,并保障公司利益。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体公司员工、供应商及相关合作伙伴在公司采购活动中的行为。
三、采购流程1.采购需求确认–部门提出采购需求,并填写采购需求申请表,包含需求物品名称、数量、预算金额等信息。
–部门经理审核并签字确认采购需求申请表。
–采购部门负责人依据需求申请表订立采购计划。
2.供应商选择–采购部门依据采购计划,订立供应商选择标准,并公开发布采购公告。
–供应商依据公告要求提交相关资质和报价文件。
–采购部门组织评审委员会评审供应商资质和报价。
–评审委员会依据评审结果确定合格供应商名单,并进行公示。
3.采购合同签订–采购部门负责与供应商进行合同谈判,并达成全都。
–采购合同应明确货物或服务的具体要求、交付时间、价格、付款方式等相关条款。
–签订的采购合同需经法务部门审核确认后方可生效。
4.采购执行与验收–采购部门负责监督供应商按合同要求履行义务。
–采购部门在货物或服务交付后进行验收,确保符合合同商定的质量和数量。
–验收不合格的物品应立刻通知供应商进行整改或退换货。
5.评估与反馈–采购部门在交付验收后,对供应商的绩效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应及时反馈给供应商,并记录供应商的绩效情况。
四、内部掌控1.采购授权和监督–采购权限应按岗位职责划分,并明确在采购授权矩阵中。
–采购部门应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确保采购活动符合授权范围,并及时发现和矫正违规行为。
2.采购审批制度–采购金额超出肯定阈值的采购需经相关部门经理审批。
–采购合同的签订需经法务部门审批。
3.采购信息管理–采购部门应建立完善的采购信息管理系统,记录采购活动的关键信息,包含采购需求、供应商资质、合同文件等。
–采购信息应存储安全可靠,并定期备份。
采购日常的51个风险与防范
采购日常的51个风险与防范1. 供应商违约或延迟交货:建立合理的供应商选择与评估机制,签订合理的合同来约束供应商的履约能力,定期与供应商进行沟通与协商,以确保按时交货。
2. 产品质量不符合标准:建立严格的质量检验机制,对每批产品进行抽样检测,与供应商共同制定质量标准,及时发现并解决质量问题。
3. 原材料价格波动:定期进行市场调研,与供应商签订固定价格合同或建立价格指数机制,以避免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对采购成本的影响。
4. 货物损坏或丢失:与物流公司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得到妥善保护,购买适当的保险来覆盖货物损失风险。
5. 购买过量: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和销售预测来确定采购数量,避免采购过多导致库存积压和资金闲置。
6. 购买不足:与供应商保持及时沟通,及时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避免因采购不足导致生产中断或无法满足客户需求。
7. 购买过期产品:建立严格的库存管理机制,定期检查库存,及时处理过期产品,与供应商签订合理的退货政策,减少过期产品的损失。
8. 购买假冒伪劣产品:加强供应商的审核与评估,选择有信誉的供应商,与正规渠道采购产品,加强质量检测和防伪措施,确保购买到正品。
9. 采购流程不规范:建立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明确采购流程和责任分工,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员工的采购意识和操作规范性。
10. 政策和法规变化:定期关注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变化,与专业律师或法律顾问保持联系,及时调整采购策略和合规措施。
11. 汇率波动:与银行或金融机构建立外汇风险管理机制,如使用远期合同或者外汇期权等工具来锁定汇率,降低汇率波动带来的影响。
12. 突发事件或自然灾害:建立灾害应急预案,与供应商和物流公司共同制定应对措施,保障采购物资的安全和及时供应。
13. 供应商倒闭或破产:定期对供应商进行风险评估,选择有稳定财务状况和信誉的供应商,与供应商签订备份合同或建立备选供应商,以应对供应商倒闭或破产的情况。
采购部风险识别与控制管理
采购部风险识别与控制管理引言采购是组织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涉及到企业物资和服务的供应。
然而,采购活动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包括供应商可靠性、价格波动、合规性问题等。
因此,采购部门面临着需要有效识别和控制风险的挑战。
本文将介绍采购部风险识别与控制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可以采取的措施来降低采购风险。
采购风险的类型在进行采购活动时,采购部门可能会面临以下几种风险:1.供应商风险:可能包括供应商破产、供货不足、质量问题等。
如果依赖单一供应商,可能会造成生产中断或产品质量问题。
2.价格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汇率波动等可能对采购成本和利润产生影响。
3.合规性风险:未能遵循相关法规和政策,可能会导致法律纠纷和声誉损失。
4.运输和物流风险:运输延误、损失或损坏等问题可能导致生产计划延迟或成本增加。
风险识别与评估采购部门应该积极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的影响。
1.供应商调查:在与新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之前,应对其进行调查和评估。
了解供应商的财务状况、经验和信誉是关键。
可以通过市场调研、供应商背景调查等方式获得这些信息。
2.建立供应商评估指标:制定衡量供应商绩效的评估指标,包括交货准时率、质量问题率、售后服务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采购部门评估和监控供应商的绩效。
3.监测市场情况:密切关注原材料价格、供应和需求情况以及政策变化等因素。
及时获取并分析这些信息可以帮助采购部门预测价格波动和供应变化,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4.内部审查:采购部门应该定期审查采购流程和合规性,确保符合相关政策和法规。
这包括采购文件的记录和保存、采购流程的透明度、采购决策的合规性等。
风险控制与管理风险识别和评估只是第一步,采购部门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和管理风险。
1.多元供应链战略:减少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建立多元供应链。
这样可以降低供应中断的风险,并且可以更好地协商价格和供应条件。
2.签订合同:与供应商签订详细的合同,明确供应条件、质量标准、交货期限等。
原材料采购关键风险点和控制方法
原材料采购关键风险点和控制方法一、供应商选择与评估风险点:供应商选择不当,可能导致采购的原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影响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
控制方法: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对供应商的资质、业绩、质量保证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估,筛选合格供应商。
在采购过程中,要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和审核,确保供应商持续满足要求。
二、合同签订与执行风险点:合同条款不明确,可能导致执行过程中出现纠纷,影响采购的正常进行。
控制方法:在签订合同前,要对合同条款进行仔细审查,确保合同内容明确、具体、完整。
合同中应包括产品规格、质量要求、交货时间、付款方式等重要条款,以避免后期产生纠纷。
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要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协调,确保合同顺利执行。
三、质量控制与验收风险点:原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可能导致生产出的产品不合格,影响企业声誉和经济效益。
控制方法:建立严格的质量检验制度,对采购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生产要求。
在验收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原材料的外观、尺寸、材质、性能等方面的检验,并做好检验记录。
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要及时进行处理,防止不合格品流入生产环节。
四、库存管理和预警风险点:库存过高或过低,可能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和原材料的浪费。
控制方法:建立库存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库存计划,设定安全库存线。
在库存管理过程中,要定期对库存进行盘点和清理,确保库存数量准确无误。
同时,要建立库存预警机制,当库存量接近或低于安全库存线时,及时发出预警,以便及时补充库存。
五、物流运输过程中的风险管理风险点:物流运输过程中出现延误、损坏等情况,可能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和原材料的质量。
控制方法:选择可靠的物流运输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在物流运输过程中,要加强货物的监管和保护措施,防止货物损坏或丢失。
同时,要合理安排运输计划和路线,确保货物按时到达目的地。
对于可能出现延误或损坏的情况,要提前制定应对措施,及时进行处理。
六、应对供应商违约风险的措施风险点:供应商违约可能导致生产中断或原材料供应不足,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
采购风险控制策略
采购风险控制策略采购是企业运营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但同时也伴随着许多潜在的风险。
为了保证采购过程的顺利进行,企业需要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策略。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采购风险以及相应的控制策略。
一、市场供应风险市场供应风险是指在采购过程中供应商无法按时、按量、按质提供产品或服务的风险。
为了降低这种风险,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多元化供应商来源:建立供应商数据库,多角度挖掘供应商资源,确保有备选供应商可以及时介入,降低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
2. 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与可靠的供应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订立供应品质、交货时间及价格等具体条款,保证供应商的责任和义务。
3. 建立紧密沟通渠道:定期与供应商沟通,共同讨论市场趋势、需求变化以及可能的风险,确保双方对市场供应有共同的认知。
二、采购成本风险采购成本风险是指采购成本高于预期或者出现不可控的费用增加的风险。
为了降低采购成本风险,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供应商谈判和竞争:与多个供应商进行谈判,比较价格和条件,寻找最有竞争力的供应商,降低采购成本。
2. 优化供应链管理:通过加强供应链管理,优化库存控制和交付周期,降低库存成本和物流费用。
3. 统一采购策略:制定统一的采购策略,合理规模采购,集中采购,以获得更有利的价格和条款。
三、质量控制风险质量控制风险是指采购到的产品或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风险。
为了降低质量控制风险,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供应商评估和筛选:建立供应商评估系统,评估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过往的质量记录,筛选出可靠的供应商。
2. 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对采购产品或服务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包括验货、抽查等手段,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符合要求。
3. 建立质量问题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和跟踪质量问题,与供应商积极沟通,共同解决问题,并追究供应商的责任。
综上所述,采购风险控制策略对企业的采购活动至关重要。
市场供应风险、采购成本风险和质量控制风险是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常见的风险,通过多元化供应商来源、优化供应链管理、建立质量监控体系等策略,可以有效地降低这些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保证采购的顺利进行。
采购风险控制【共69张PPT】
第一大创新:采购是增加利润的途径
第二大创新:采购部门每年要按一定比例降低采购成本
第三大创新:采购部门是参与决策部门
第四大创新:对待供应商的态度是:整合供应商资源,实现双 赢
5
降低采购成本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润之贡献
假设某公司每销售$100元,材料成本占$50元,而利润是$10元。采购 成本节省2%,可以增加销售额10%一样,能达到增加利润10%目的
1、 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2、 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3、 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 ,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4、 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财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 逃匿; 5、 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
降低成本2%
直接材料 $49
其他费用$40
利润 $11 ————— 销售额 $100
直接材料 $50
其他费用$40 利润 $10
—————
销售额 $100
$
直接材料 $55
其他费用$44 利润 $11
—————
销售额 $110
6
四、采购业务与跨部门协作
要搞好一个部门工作单靠自身力量是不够的
采购、销售、技术设计、财务等部门之间的良好协作是提高运作 效率和对客户需求反应的关键
26
5、 设置圈套。事先精心设计并诱人签订根本无法履行的加工承揽 合同。被骗方落入圈套后,合同不但无法履行,而且事先支付给骗 方的定金和原料无法追回。
6、 设托骗卖。即“买方”是“卖方”的“托儿”。
7、 传真诈骗。骗签合同后,骗方利用汇款时间差,先通过银行向供 方汇去少量货款,待取得盖有银行公章的汇款单后,用涂改液改为大 额汇款,再用传真机发往供方,诱使供方发货,待提货后溜之大吉。
2024年采购风险控制与合规指南
20XX 专业合同封面COUNTRACT COVER甲方:XXX乙方:XXX2024年采购风险控制与合规指南本合同目录一览第一条采购风险控制1.1 风险识别1.1.1 供应商风险1.1.2 价格风险1.1.3 质量风险1.1.4 交货风险1.2 风险评估1.2.1 供应商评估1.2.2 价格评估1.2.3 质量评估1.2.4 交货评估1.3 风险应对1.3.1 供应商选择1.3.2 价格谈判1.3.3 质量控制1.3.4 交货管理1.4 风险监控1.4.1 供应商监控1.4.2 价格监控1.4.3 质量监控1.4.4 交货监控第二条合规指南2.1 法律法规2.1.1 采购相关法规2.1.2 反贿赂法规2.1.3 环境保护法规2.2 行业标准2.2.1 行业采购标准2.2.2 行业质量标准2.2.3 行业安全标准2.3 合规要求2.3.1 供应商合规要求2.3.2 价格合规要求2.3.3 质量合规要求2.3.4 交货合规要求2.4 合规培训2.4.1 员工合规培训2.4.2 供应商合规培训2.4.3 合规培训资料第三条合同管理与履行3.1 合同签订3.1.1 合同起草3.1.2 合同审批3.1.3 合同签订3.2 合同履行3.2.1 供应商管理3.2.2 价格执行3.2.3 质量控制3.2.4 交货跟踪3.3 合同变更3.3.1 变更申请3.3.2 变更审批3.3.3 变更执行3.4 合同解除3.4.1 解除申请3.4.2 解除审批3.4.3 解除执行第四条争议解决4.1 争议协商4.1.1 争议识别4.1.2 协商沟通4.1.3 协商结果记录4.2 争议调解4.2.1 调解申请4.2.2 调解过程4.2.3 调解结果4.3 争议仲裁4.3.1 仲裁申请4.3.2 仲裁过程4.3.3 仲裁裁决4.4 争议诉讼4.4.1 诉讼申请4.4.2 诉讼过程4.4.3 诉讼判决第五条保密与知识产权保护5.1 保密义务5.1.1 保密信息定义5.1.2 保密信息保护措施5.1.3 保密信息泄露应对5.2 知识产权保护5.2.1 知识产权定义5.2.2 知识产权保护措施5.2.3 知识产权侵权应对第六条违约责任6.1 供应商违约6.1.1 违约行为界定6.1.2 违约责任承担6.1.3 违约赔偿计算6.2 采购方违约6.2.1 违约行为界定6.2.2 违约责任承担6.2.3 违约赔偿计算第七条不可抗力7.1 不可抗力事件7.1.1 自然灾害7.1.2 社会事件7.1.3 政府行为7.2 不可抗力应对7.2.1 通知义务7.2.2 证明文件7.2.3 不可抗力影响评估7.3 不可抗力责任免除7.3.1 免除责任条件7.3.2 免除责任范围7.3.3 免除责任限制第八条合同的生效、变更和解除8.1 合同生效8.1.1 生效条件8.1.2 生效时间8.1.3 生效证明8.2 合同变更8.2.1 变更条件8.2.2 变更程序8.2.3 变更生效时间8.3 合同第一部分:合同如下:第一条采购风险控制1.1 风险识别1.1.1 供应商风险:采购方应通过市场调研、供应商评价等手段,识别潜在的供应商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供应商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信誉度、技术能力等。
采购中的风险管理和避免措施
采购中的风险管理和避免措施在商业活动中,采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采购过程中存在许多风险,如供应商资质不过关、产品质量问题、交货延迟等,这些风险可能会对企业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采购中的风险管理和避免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风险管理
1. 供应商资质评估
在采购之前,企业需要对潜在的供应商进行资质评估。
评估供应商是否具备必要的生产能力、质量管理体系、信誉度等,以确保选择合格的供应商。
2. 合同条款明确
采购过程中,企业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合同中应明确规定产品质量标准、交货时间、付款方式等重要条款,避免因沟通不畅导致误解。
3. 风险评估
企业应对采购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如市场价格波动、货币汇率变动等,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和处理方案。
第二,避免措施
1. 多渠道供应商
为了降低集中风险,企业可以建立多个供应商渠道,避免过度依赖
某一家供应商。
这样即使某一家供应商出现问题,其他供应商仍可继
续供货。
2. 严格质量管理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对供应商产品质量的监督和
检测。
如发现产品质量问题,应立即与供应商协商处理,确保产品符
合标准。
3. 供应链协同
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供应链的协同发展。
通过共享信息、技术和资源,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采购中的风险管理和避免措施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企业应加强对采购过程的监控和管理,合理规划采购策略,有效应对
各种潜在风险,确保采购活动的顺利进行和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材料采购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与控制6篇
材料采购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与控制6篇第1篇示例:材料采购合同管理是企业经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合同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运营和发展。
而材料采购合同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风险,如果不加以防范和控制,就可能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
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机制,对于材料采购合同管理至关重要。
一、材料采购合同管理存在的风险1. 供应商信用风险。
不同的供应商信用状况不同,若选择信用不良的供应商,很可能导致无法按时交付货物或提供劣质产品。
2. 合同履行风险。
如供应商无法按时完成交货、提供的产品质量不合格等,都会给企业带来交易风险。
3. 法律合规风险。
未能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可能面临合同无效、违约金纠纷等问题。
4. 价格波动风险。
原材料价格波动大,未能及时调整合同价格,可能导致企业成本增加或者亏损。
二、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1.供应商审查与选择。
建立健全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对供应商进行严格审查,选择信誉良好、实力雄厚的供应商进行合作,降低供应商信用风险。
2. 合同条款设计。
在编写合同条款时,要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合同约定的条款要清晰明了,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以降低合同履行风险。
3. 合同风险评估。
在签订合同之前,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包括供应商的信用状况、市场行情、物流情况等,对合同可能存在的风险加以评估和控制。
4. 法律合规检查。
建立法律事务部门或者请律师参与合同起草和审查,确保合同内容合法合规,避免因违法条款导致的风险。
5. 价格波动处理。
对合同中的价格波动条款进行详细规定,如价格指数调整、议价机制等,以降低价格波动风险。
1. 加强信息共享。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掌握市场信息、供应商信息、原材料价格等,为合同制定提供依据。
2. 提高员工能力。
培训员工的合同管理和风险控制意识,提高员工对合同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3. 健全内部审批制度。
建立完善的合同审核和审批制度,严格审核合同内容,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4. 定期风险分析。
采购风险识别及控制措施
采购风险识别及控制措施一、引言在现代企业经营过程中,采购作为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采购活动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如供应商资质不合格、物流配送延误、原材料价格波动等,这些风险可能对企业的生产运营和财务状况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识别和控制采购风险是企业保证采购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
二、采购风险的识别1.供应商风险:采购过程中,供应商的信用状况和经营能力是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识别供应商风险的关键是评估供应商的资质和信誉。
可以通过检查供应商的营业执照、财务报表、客户评价等方式来评估供应商的信用状况,以及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交货能力等。
2.市场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的波动是采购活动中常见的风险之一。
市场行情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原材料价格的波动,进而影响企业的成本和利润。
为了识别市场波动风险,企业可以通过跟踪市场价格指数、与不同供应商进行比较、建立定期采购计划等方式来降低市场波动风险。
3.物流配送风险:及时的物流配送是采购活动中的重要环节。
延误、损坏或丢失的物流配送可能导致生产线中断、订单延迟等问题。
为了识别物流配送风险,企业可以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评估供应商的物流能力、配送准时率等指标。
此外,企业还可以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明确物流配送的责任和义务。
三、采购风险的控制措施1.供应商风险的控制:为了降低供应商风险,企业可以建立供应商管理制度,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控。
同时,企业可以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供应商按时交货和提供合格的产品或服务。
2.市场波动风险的控制:为了应对市场波动风险,企业可以建立多元化的供应链网络,与多个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以降低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性。
此外,企业还可以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合同,锁定原材料价格,避免价格波动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3.物流配送风险的控制:为了控制物流配送风险,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沟通渠道,及时获取物流信息,确保物流配送的准时性。
采购招标当中存在的风险与控制措施
采购招标当中存在的风险与控制措施采购招标是企业进行物资采购时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采购招标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需要进行有效的控制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采购招标中存在的风险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投标文件风险与控制措施1.1 投标文件不齐全或有误导性信息采购方在编制投标文件时,可能存在遗漏或错误的情况,或者使用误导性信息,导致投标人无法正确理解采购需求。
控制措施:- 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要求编制投标文件,确保内容的准确和完整。
- 对投标文件进行审查,在发现问题时及时提出修改和补充要求。
1.2 技术要求与实际需求不匹配采购方可能在技术要求上过于严格或不够明确,导致投标人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控制措施:- 使用明确、清晰的技术要求,确保投标人对采购需求有全面的理解。
- 定期召开投标人会议,明确解释技术要求,解答投标人提出的问题。
1.3 投标人资质不合格采购方可能因为疏忽或其他原因,未正确评估投标人的资质和能力,导致选择了不合格的供应商。
控制措施:- 对投标人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核和评估,确保其能够满足采购需求。
- 邀请第三方机构对投标人进行资质验证,增加审核的可信度。
二、投标评审风险与控制措施2.1 评审过程不公正或不透明评审过程中可能存在评审人员的主观偏好、利益冲突或不公正的行为,导致评审结果不准确或有偏差。
控制措施:- 明确评审标准和流程,确保评审过程公正透明。
- 邀请外部专家参与评审,提高评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2.2 评审人员能力不足评审人员对采购需求的理解不深入或技术水平不够,导致评审结果不准确。
控制措施:- 加强评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其对采购需求的理解和评审能力。
- 邀请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参与评审。
2.3 评审文件丢失或泄露评审文件可能因为管理不善、技术失误或其他原因,丢失或被泄露,导致评审过程受到干扰或影响。
控制措施:- 建立严格的评审文件管理制度,确保评审文件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 对评审文件进行加密和备份,防止文件丢失或泄露。
公司采购中的采购管理与风险控制措施
公司采购中的采购管理与风险控制措施在现代商业环境中,公司采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采购的顺利进行对于企业能否保持竞争优势具有关键性作用。
然而,采购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采购带来的风险和损失,公司需要采取有效的采购管理与风险控制措施。
本文将探讨公司采购中的采购管理与风险控制措施,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采购管理采购管理是指对采购活动进行策划、组织、实施和控制的全过程管理。
有效的采购管理可以保证采购活动的高效运作,提高采购效益,降低采购成本。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采购管理措施:1. 制定明确的采购策略:公司应根据业务需求和市场情况,制定明确的采购策略。
采购策略应包括采购的目标、范围、方法和时间计划等内容,以便公司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采购活动。
2. 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供应商评估是采购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公司应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对供应商的信誉、质量、交货能力等进行评估,以便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合作。
3. 管理采购合同:采购合同是采购活动的重要法律依据,对于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具有重要意义。
公司应建立合同管理制度,确保采购合同的签订、履行和变更符合法律法规,降低合同风险。
4. 建立有效的库存管理制度:库存管理是采购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公司应根据需求进行合理的库存规划,采用科学的库存管理方法,以避免过高或过低的库存带来的损失。
二、风险控制措施采购过程中的风险包括供应商风险、合同风险、质量风险、交货风险等。
为了降低采购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公司需要采取以下风险控制措施:1. 多元化供应商资源:公司应建立供应商库,多元化供应商资源,避免过度依赖单一供应商。
当某个供应商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切换到其他供应商,以保证采购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 严格的供应商评估与选择:在采购合作之前,公司应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评估与选择。
评估内容包括供应商的信誉、质量控制能力、交货能力等。
选择优秀的供应商,可以有效降低采购风险。
3.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公司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明确风险的类型、监测方法和应对措施。
材料采购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与控制8篇
材料采购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与控制8篇篇1甲方(采购方):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供应方):____________________鉴于甲、乙双方就材料采购事宜达成合作意向,为明确双方权利义务,防范和控制在材料采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特制订本协议。
一、协议目的甲、乙双方通过签订本协议,共同确立材料采购过程中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确保采购合同的顺利履行。
二、风险识别1. 市场风险:市场价格波动、供需变化等市场因素可能对材料采购产生影响。
2. 供应商风险:供应商履约能力、信誉状况及供应链管理可能带来的风险。
3. 合同风险:合同条款不清、法律适用争议等可能导致合同无法履行。
4. 物流风险:运输过程中的延误、损失或损坏等风险。
5. 法律风险:违反法律法规导致的法律纠纷及处罚。
三、风险防范措施1. 市场风险防范:a. 建立市场信息收集与分析机制,及时掌握市场价格动态。
b. 采取多元化采购策略,降低单一供应商依赖风险。
2. 供应商风险防范:a. 评估供应商的履约能力和信誉状况,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
b. 签订供应链协议,明确双方责任与义务,确保供应商的稳定供货。
3. 合同风险防范:a. 清晰、准确地制定合同条款,包括交货期限、质量标准、价格、付款方式等。
b. 聘请专业法律顾问审核合同,确保合同法律合规。
4. 物流风险防范:a. 选择信誉良好的物流公司进行合作。
b. 建立物流信息跟踪与反馈机制,确保货物及时、安全到达。
四、风险控制措施1. 建立专项风险管理团队,负责材料采购过程中的风险防范与控制工作。
2. 制定风险管理预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应急处理。
3. 定期对风险防范措施进行评估与调整,确保措施的有效性。
4. 加强内部沟通与协作,确保信息畅通,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五、违约责任如因乙方原因导致材料采购过程中发生风险,造成甲方损失的,乙方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如因甲方原因导致风险发生的,甲方应承担相应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购风险与控制
采购,主要是指企业外购商品并支付价款的行为。
物资采购,主要是指以生产为目的的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工具、备件和设备等物资的购买活动,对于组织产品生产、基本建设
和专项工程而言尤为重要,因为采购活动关系到这些物资的成本及质量,对于生产、建设等过程也有重大影响。
任何组织在经营管理活动中都要涉及采购业务,以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转。
采购往往是企业经营管理中薄弱的一环,也最容易滋生“暗箱操作”、以权谋私、弄虚作假、舍贱求贵、以次充好、收受回扣等等;也最容易“跑、冒、滴、漏”,积压浪费。
因此,通过对采购与付款全过程的监控,加强对物资采购环节的内部控制,为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提供有力保证。
从中天恒管理咨询公司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咨询的实践来看,企业采购业务至少存在着:采购计划程序失控;采购计划依据不当;采购计划分解不到位;采购计划执行不彻底;采购计划与其他计划不协调。
在物资采购过程中,采购计划程序失控、采购计划依据不当、采购计划分解不到位、采购计划执行不彻底、采购计划与其他计划不协调等是影响物资采购风险发生的重要因素,企业内部控制人员在对物资采购计划管理时应该予以关注。
在采购合同管理中还存在着盲目签定采购合同风险;合同无效风险;合同条款不利风险;合同违约风险;合同档案管理混乱风险。
归纳起来,采购业务存在的主要风险包括:采购行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可能遭受外部处罚、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采购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因重大差错、舞弊、欺诈而导致损失;请购依据不充分、不合理,相关审批程序不规范、不正确,可能导致企业资产损失、资源浪费或发生舞弊;采购行为违反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的规定,可能受到有关部门的处罚造成资产损失;验收程序不规范,可能造成账实不符或资产损失;付款方式不恰当、执行有偏差,可能导致企业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等方面的风险。
企业在建立与实施采购内部控制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下列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控制:
一是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控制。
企业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具体控制政策和措施包括:
企业应当建立采购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采购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企业采购业务的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请购与审批;供应商的选择与审批;采购合同协议的拟订、审核与审批;采购、验收与相关记录;付款的申请、审批与执行。
企业应当建立采购业务的授权制度和审核批准制度,并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采购业务。
有条件的企业或企业集团,采购职责权限应当尽量集中,以提高采购效率,堵塞管理漏洞,降低成本和费用。
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办理采购业务的人员定期进行岗位轮换,防范采购人员利用职权和工作便利收受商业贿赂、损害企业利益的风险。
企业应当按照请购、审批、采购、验收、付款等规定的程序办理采购业务,并在采购与付款各环节设置相关的记录、填制相应的凭证,建立完整的采购登记制度,加强请购手续、采购订单或采购合同协议、验收证明、入库凭证、采购发票等文件和凭证的相互核对工作。
二是请购与审批控制。
企业请购事项应当明确,请购依据应当充分适当。
具体控制政策和措施包括:
企业应当建立采购申请制度,依据购置商品或服务的类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授予相应的请购权,并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程序。
企业采购需求应当与企业生产经营计划相适应,具有必要性和经济性。
需求部门提出的采购需求,应当明确采购类别、质量等级、规格、数量、相关要求和标准、到货时间等。
有条件的企业应当设置专门的请购部门,对需求部门提出的采购需求进行审核,并进行归类汇总,统筹安排企业的采购计划。
企业应当加强采购业务的预算管理。
对于预算内采购项目,具有请购权的部门应当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进度办理请购手续;对于超预算和预算外采购项目,应当由审批人对请购申请进行审批,设置请购部门的,应当由请购部门对需求部门提出的申请进行审核后再行办理请购手续。
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请购审批制度。
对于超预算和预算外采购项目,应当明确审批权限,由审批人根据其职责、权限以及企业实际需要对请购申请进行审批。
三是采购与验收控制。
企业采购行为应当合法合规,采购与验收流程及有关控制措施应当明确规范。
具体控制政策和措施包括:
企业应当建立采购与验收环节的管理制度,对采购方式确定、供应商选择、验收程序及计量方法等作出明确规定,确保采购过程的透明化以及所购商品在数量和质量方面符合采购要求。
企业应当建立供应商评价制度,由企业的采购部门、请购部门、生产部门、财会部门、仓储部门等相关部门共同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包括对所购商品的质量、价格、交货及时性、付款条件及供应商的资质、经营状况、信用等级等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供应商进行调整。
企业应当对紧急、小额零星采购的范围、供应商的选择作出明确规定。
企业应当根据商品或服务等的性质及其供应情况确定采购方式。
大宗商品或服务等的采购应当采用招投标方式并签订合同协议;一般物品或服务等的采购可以采用询价或定向采购的方式并签订合同协议;小额零星物品或服务等的采购可以采用直接购买等方式。
企业应当对例外紧急需求、小额零星采购等特殊采购处理程序作出明确规定。
企业应当明确采购价格形成机制。
大宗商品或劳务采购等应当采用招投标方式确定采购价格,并明确招投标的范围、标准、实施程序和评标规则。
其他商品或劳务的采购,应当根据市场行情制定最高采购限价,不得以高于采购限价的价格采购。
以低于最高采购限价进行采购的可以适当方式予以奖励。
企业应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适时调整最高采购限价。
委托中介机构进行招投标的,应当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督。
企业应当充分了解和掌握有关供应商信誉、供货能力等方面的信息,由采购、使用等部门共同参与比质比价,并按规定的授权批准程序确定供应商。
小额零星采购也应当由经授权的部门事先对采购价格等有关内容进行审核。
对单价高、数量多的物资采购,企业应当制定严格的比质比价采购制度。
企业应当根据规定的验收制度和经批准的订单、合同协议等采购文件,由专门的验收部门或人员、采购部门、请购部门以及供应商等各方共同对所购物品或服务等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和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验收,出具检验报告、计量报告和验收证明。
对验收过程中
发现的异常情况,负责验收的部门或人员应当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有关部门应当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四是付款控制。
企业付款方式和程序、与供应商的对账办法应当有明确规定。
具体控制政策和措施包括:
财会部门应当参与商定对供应商付款的条件。
企业采购部门在办理付款业务时,应当对采购合同协议约定的付款条件以及采购发票、结算凭证、检验报告、计量报告和验收证明等相关凭证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及合规性进行严格审核,并提交付款申请,财务部门依据合同协议、发票等对付款申请进行复核后,提交企业相关权限的机构或人员进行审批,办理付款。
企业应当建立预付账款和定金的授权批准制度,加强预付账款和定金的管理。
企业应当加强对大额预付账款的监控,定期对其进行追踪核查。
对预付账款的期限、占用款项的合理性、不可收回风险等进行综合判断;对有疑问的预付账款及时采取措施,尽量降低预付账款资金风险和形成损失的可能性。
企业应当加强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的管理,由专人按照约定的付款日期、折扣条件等管理应付款项。
企业应当建立退货管理制度,对退货条件、退货手续、货物出库、退货货款回收等做出明确规定,及时收回退货货款。
企业应当定期与供应商核对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等往来款项。
如有不符,应当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从中天恒管理咨询公司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咨询的实践来看,企业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应主要关注:
一是采购控制环境。
采购控制环境包括以下内容:董事会成员的知识和经验丰富程度、独立性地位、独立董事所占比例、审计委员会的设置情况;管理者对待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采取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所塑造的员工基本信念、价值观念、思维
和行为方式;组织结构的适当性、权责划分的明确性、奖惩的分明性、岗位设置的合理性、人员素质的适当性;组织人力资源政策的适当性等。
二是采购风险评估。
采购风险评估包括:物资采购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策略。
三是采购控制活动。
物资采购活动包括以下内容:业务授权;职责分离;质量验收控制;物资采购招标控制;凭证和记录控制;资产接触和记录使用控制;独立检查;物价信息控制。
四是采购信息与沟通。
物资采购相关信息除了涉及财务信息外,还涉及非财务信息,如物价变动信息、市场需求信息、经济政策信息、技术信息、供应渠道变化信息、业务流程再造信息等。
信息沟通方式包括:政策手册;财务报告手册;备查簿;口头交流;例外情况报告;管理事例。
五、采购监督。
采取监督包括:物资采购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内部审计报告;内部控制例外情况报告;操作人员反馈;顾客投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