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人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五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五篇】

【导语】邹忌是齐国的谋⾂,以敢于进谏和善于辩论著称。

⽆忧考为⼤家准备了九年级下册语⽂《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五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篇⼀ 教学⽬标 1. 结合⼯具,读准字⾳。

2. 结合注释、积累,明确⽂⾔重点字词含义,疏通⽂意。

3. 质疑讨论,明确⼈物形象,体会邹忌讽谏的艺术。

4. 背诵全⽂,培养⽂⾔语感。

教学重点 1.结合注释,掌握部分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及特殊⽂⾔句式的⽤法,理解全⽂内容。

2.背诵全⽂,培养⽂⾔语感。

教学难点 质疑讨论,熟悉⼈物形象,欣赏邹忌讽谏的艺术。

教学过程 ⼀.导⼊ 离罢春秋激烈的战场,我们⾛⼊了战国的风云。

今天,我们将跟随邹忌,⼀同在《战国策》中去感受君⾂间的⼀段轶事。

⼆.结合⼯具,明确字⾳ 1.⽣结合注释、字典,扫清⽣字障碍。

2.师⽣交流疑难字词。

3.师出⽰投影,明确重点字词 (投影) 形貌昳丽朝服⾐冠⼊朝见威王时时⽽间进期年之后皆朝于秦 4.齐读课⽂,读准字⾳。

5.师纠正误⾳。

三. 结合注释,疏通⽂意 1.梳理第⼀⼩节 ①⽣结合注释,梳理第⼀⼩节. ②⽣质疑,师⽣讨论共同解决疑难字词. ③师明确第⼀节重点字词﹑语句. (投影) 邹忌修⼋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冠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徐公何能及君徐公来,孰视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2.梳理⼆⼩节 由⾃⼰个⼈的⽣活⼩事悟出其中的道理,这与讽齐王纳谏有什么关系呢? ①⽣结合注释,梳理第⼆⼩节. ②⽣质疑,师⽣讨论共同解决疑难字词. ③师明确重点字词﹑语句. (投影) ⾂诚知不如徐公美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千⾥王之蔽甚矣 3.梳理第三⼩节 ①⽣结合注释,梳理第三⼩节. ②⽣质疑,师⽣讨论共同解决疑难字词. ③师明确第⼀节重点字词﹑语句. (投影) 群⾂吏民能⾯刺寡⼈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之⽿者,受下赏。

篇⼆ 教学⽬的 ⼀、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理解文章的主旨和重要细节。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写作手法和思想内涵,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领悟邹忌的讽谏智慧和齐王的纳谏胸怀,培养自己虚心接受意见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a.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理解文章的主旨和重要细节。

b.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写作手法和思想内涵。

c.领悟邹忌的讽谏智慧和齐王的纳谏胸怀。

2.教学难点:a.运用所学知识准确翻译课文中的难懂句子。

b.理解课文中运用的比喻、类比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c.体会邹忌讽谏的巧妙之处,感受齐王纳谏的胸怀与智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录音、展示图片等手段,让学生对《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背景和故事有一个初步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阅读理解:让学生通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文章的主旨和重要细节。

3.深入分析:让学生再读课文,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写作手法和思想内涵。

具体包括邹忌的讽谏智慧、齐王的纳谏胸怀等。

4.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运用的比喻、类比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

5.写作练习: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如写一个读后感、分析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等,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资料等,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等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3.利用互联网资源,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提供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和学习工具,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复习。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教学设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教学设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

(3)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领会课文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和词语含义。

(2)课文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课文作者邹忌及其作品《邹忌讽齐王纳谏》。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古代文化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要求学生查找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并进行解释。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准确性。

(2)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作业评价:(1)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2. 参考资料:相关古代文学鉴赏书籍、网络资源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步骤1. 第一步: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式。

2. 第二步:通过合作探讨,深入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第三步: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课文的文学价值。

4. 第四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 第五步: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解决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通用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通用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通用5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弄清全文结构。

2、理解设喻说理,巧妙讽谏的说话技巧。

3、弄清全文的中心(道理)。

重点难点:理解设喻说理,巧妙讽谏的说话技巧。

教学手段:引导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

2、复述__大意(邹忌比美齐王纳谏皆朝于齐)。

二、课文分析1、从第一自然段知道实际上徐公比邹忌美,那么为什么邹忌的妻、妾、客都说邹忌美呢?妻私我也,妾畏我也,客有求于我也。

2、徐公美于邹忌,那么他的妻妾客的回答便与事实不相符合,也就是说邹忌被怎么了?被蒙蔽了。

3、从比美这样一件生活小事邹忌悟出了什么?并得出了什么结论?齐王同邹忌情况一样即:宫妇左右私王,朝廷之臣畏王,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结论:齐王受蔽更甚。

4、邹忌入朝讽谏齐王,当邹忌说到齐王受蔽时就打住了,那么他是否只想指出齐王受蔽这个事实?不是,他是想让齐王纳谏。

5、齐王最后有没有接受邹忌的劝谏呢?从哪里可以看出,并收到什么效果?课文第三、四段。

6、邹忌劝谏非常成功,那么他用的是什么样的说理方法?设喻说理。

7、从文中看,邹忌讽谏效果奇佳,那么邹忌为什么可以进谏成功?邹忌:设喻说理,以小见大,以家事喻国事。

齐王:开明,有作为的君主,虚怀纳谏,从谏如流,勇于改革。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邹忌巧妙的说理方法,使齐王欣然接受了他的劝谏,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那么通过学习这篇__我们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1、不要被一些表面现象迷惑2、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3、采用设喻说理方法规劝别人)。

四、作业以“朋友,我想对您说”为题运用今天所学说理方法,说服朋友改正缺点。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实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2、体悟邹忌的讽谏艺术(设喻和类比推理)和讽谏成功的原因;3、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锁定重难点:教学重点是教学目标的1,教学难点是教学目标的2。

教学方法:情境法、设疑法、探究法、拓展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思路:一、激情导语,创情境课堂我国有句名言“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一等奖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一等奖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讲解课文内容:详细解读课文 中的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理 解文章主旨
讲解课文结构:分析文章结 构,帮助学生掌握文章脉络
讲解课文背景:介绍《邹忌讽 齐王纳谏》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讲解课文语言:欣赏文章中的 精彩语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
达能力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与感受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围绕课文内容展开讨论,互相分享对课文的 理解与感受。
好奇心。
提出问题:通 过故事中的问 题或矛盾,引 导学生思考, 为后续的教学
做好铺垫。
引入课文:通过 故事中的情节或 人物,自然地引 入课文,让学生 对课文产生初步 的认识和了解。
激发兴趣:通 过故事导入, 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积极 性,为后续的 教学做好准备。
讲解课文: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 重点与难点
分享环节: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 提问。
老师点评:老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鼓励学生 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课堂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环节,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课堂互动 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与总结
汇报人:
目录
知识与技能
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和含义 理解文中比喻、类比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了解古代汉语议论散文的特点和论证方法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 方式理解文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邹忌讽谏齐王的过程 和技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指导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 法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教学设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教学设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优秀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主要内容,理解邹忌的讽谏艺术和齐王的治国理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解释重点词汇和句子。

人物分析:讨论邹忌和齐王的形象特点,理解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第二章:教学方法和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释难点和重点。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案例分析法:分析历史上的纳谏案例,对比齐王的治国方式。

2.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使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材料,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和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或故事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兴趣。

简介课文: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邹忌,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3.2 课文朗读与解析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解析课文: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解释重点词汇和句子。

3.3 人物分析讨论人物:让学生分组讨论邹忌和齐王的形象特点,理解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分享观点: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看法,进行课堂讨论。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满意度。

教学反思:反思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思考如何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推荐阅读《战国策》中其他篇章,如《苏秦背楚》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和他们的谋略。

推荐阅读邹忌的其他作品,如《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原文和注释,加深对邹忌及其讽谏艺术的理解。

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教学取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赏读课文,培养语感;2、疏通文意,积淀语词;3、解析类比,激情创造。

其中“解析类比,激情创造”是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以读代讲,板块推进。

三个板块是:初读文本,疏通文意;精读文本,突破类比;延伸类比,激情创造。

本节课紧扣文本,在疏通文意之后,以文本所用讽谏方法——类比作为重点突破对象。

类比是根据两个人或者事物具有某些相同的特点,其中一个还具有另一特点,从而推出另一个人或者事物也可能具有这另一相同特点的一种推理方式,它也是一种思维方法。

对于初中生来说,如果从概念方面去进行解释,那是很难达到教学目的的。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尽量回避概念,充分调动多媒体的功能,将简洁明了的“类比解析图”叠影在“邹忌进谏解析图”上,让同学们在直观的类比中解读类比的思维过程,从而领略类比的魅力,赏析类比的奥妙。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了对同学们思维能力的培养。

解析类比之后,我们将引导学生到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长河中,去积淀类比的精华,比如运用了类比的成语和俗语;让他们在激情中,创造类比的神奇。

我们深知,对于类比,要达到现学现用的教学目的,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们在出示“情景现场”之后,还出示了相关的图片,并且辅之以适当的语言提示,引导学生将情景中的人和事与图片中的事与物联系起来,弄清二者的相似特点,让同学们在一种“依葫芦画瓢”的模式中进行创造。

本节课试图探寻新课程背景下文言文教学的改革路子,努力体现文言文的教学价值,以期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益。

【过程设想】(课堂实录)第一个教学板块:初读文本,疏通文意。

(上课时,点断音乐,课件封面隐去,屏幕上呈现短暂空白)1、俗语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样一句俗语吗?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是,大家说得不错!但,如果我们在日常交流中,研究了交流对象,讲究了谈话技巧,你向交流对象所述说的忠言就未必逆耳。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一. 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文言文。

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大臣邹忌以自己的家事喻国事,讽劝齐王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通过邹忌的讽谏,使学生了解和学习到敢于进谏、善于进谏的道理,进而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文之前,已经掌握了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但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生僻字词较多,需要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

同时,学生对邹忌的讽谏技巧和齐王的明智决策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僻字词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邹忌的讽谏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进谏、善于进谏的精神品质,增强对社会公正和人伦道德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记忆。

2.邹忌的讽谏技巧的理解和运用。

3.对齐王明智决策的分析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查阅生僻字词的含义,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邹忌的讽谏技巧,分享自己的观点。

3.启发引导: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突破重难点。

4.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邹忌、齐王等角色,进行课堂表演,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便于学生跟读、模仿。

2.生僻字词表:帮助学生查阅、记忆。

3.角色扮演道具:如帽子、扇子等,增加课堂趣味性。

4.课件:用于展示课文内容、邹忌的讽谏技巧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邹忌讽齐王纳谏故事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邹忌讽谏的艺术魅力。

学生跟读、模仿,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邹忌的讽谏技巧。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教学设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教学设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优秀教学设教案《九年级下册人教版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优秀教学设计》1.1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1.1.1 细节说明:教师简要讲述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强调邹忌的聪明才智和敢于直言的精神。

1.1.2 细节说明:引导学生思考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意义和价值,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1.1.3 细节说明: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邹忌能够成功讽谏齐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知识点讲解2.1 课文内容理解: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1.1 细节说明:教师详细讲解课文,让学生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过程和结果。

2.1.2 细节说明:分析邹忌的聪明才智和敢于直言的精神,引导学生学习邹忌的优点。

2.1.3 细节说明: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邹忌讽齐王纳谏对齐国的影响,理解课文的主题。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朗读与理解:通过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

3.1.1 细节说明:教师组织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动作的准确性。

3.1.2 细节说明: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邹忌的聪明才智和敢于直言的精神。

3.1.3 细节说明: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及时纠正发音和表达不准确的地方。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掌握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4.1.1 细节说明:学生能够准确复述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情节。

4.1.2 细节说明:学生能够分析邹忌的聪明才智和敢于直言的精神。

4.1.3 细节说明:学生能够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对齐国的影响,领会课文的主题。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通过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难点知识。

5.1.1 细节说明: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难点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

5.1.2 细节说明:教师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运用课文中的难点知识。

最新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设计6篇

最新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设计6篇

最新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设计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最新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设计6篇对于教案的写作,相信作为教师的你一定十分熟悉吧,教案是教师为了提高上课质量事前编写的应用文种,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最新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设计6篇,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学生能够了解《战国策》的基本内容及特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及句式结构。

o学生能够理解邹忌讽谏齐王的过程及结果,分析邹忌和齐王的人物形象。

o学生能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理解古代政治智慧。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朗读、翻译和讨论,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文章内容,积累文言文词汇。

o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邹忌讽谏的巧妙之处。

o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学生能够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善于倾听的优秀品质。

o引导学生学习邹忌的机智和齐王的开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o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及句式结构,理解文章内容。

o分析邹忌讽谏齐王的过程及结果,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难点:o深入理解邹忌讽谏的巧妙之处,体会古代政治智慧。

o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介绍《战国策》:o教师简要介绍《战国策》的成书背景、内容及特点,强调其在中国文学史和历史学中的重要地位。

o提问:你们知道《战国策》中记载了哪些著名的故事或人物吗?2.引出课题:o教师介绍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背景,指出这是一则关于智慧与勇气的故事。

o提问:你认为邹忌为什么会选择讽谏齐王?他又是如何做到的呢?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1.朗读课文:o教师示范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和节奏。

o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模仿教师的发音和语调。

2.学习字词:o教师讲解文中重点字词,如“敝”、“弗如”、“美”、“徐”、“孰”、“忌不自信”等。

o学生根据讲解,自己查找和标注这些字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3.课堂练习:o教师出示一些重点字词的例句,让学生翻译和解释。

o学生互相检查答案,互相纠正错误。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1.复述课文:o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

o教师对学生的复述进行点评和补充。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2.了解《战国策》。

3.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4.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5.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1.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2.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人贵在自知。

”齐国的谋臣邹忌就是这样一位贤人。

他是一位美男子。

但与徐公相比却还不及,妻子偏爱他,妾怕他,客人有求于他,都说他比徐公美。

邹忌由此联想到什么?他是如何做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寻找答案。

二、资料助读1.《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33篇。

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激烈,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士”这一阶层活跃起来,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

《战国策》就是着重记述这些策士们的言行的。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

听毕,借助注释、词典自行理解。

2.译读课文,理解文意。

学生自渎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

如有疑难问题,同桌之间讨论解决。

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多媒体显示明确:(1)yì zhāo guān kuī j cháo jiàn(2)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美:以……为美,形容词用作动词。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案(精选14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案(精选14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精选14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篇1教学目标:1、进一步落实本文的字词句,把握易读错的字,理解重点字词。

2、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3、通过探讨本文记叙的故事、人物形象等,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4、引导同学初步学会委婉劝告别人的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育同学委婉劝告别人的力量。

教学方法:练习法、朗读法、争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词句(一)读准易错的字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窥(kuī)镜期(jī)年朝(cháo)于齐间(jiàn)进(二)理解标题中的“讽”、“谏”两个字意思1、讽,这里是动词,讽,这里是动词,讽谏,用示意、比方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2、谏,这里是名词,指批判意见。

(三)巩固其它字词(1)修(2)尺(3)明日(4)美我(5)地方千里(6)王之蔽甚矣(7)面刺(8)虽欲言(9)皆朝于齐(四)翻译以下各句: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二、再读课文,感知文意(一)提问:结合本文,说一说怎样朗读,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二)朗读课文三、整体把握课文1、你能讲一讲本文记叙了一个什么故事吗?2、邹忌是怎样胜利说服齐王的?3、争论:邹忌和齐王分别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四、拓展延长提问:邹忌的劝告方式对我们今日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五、学一学劝告语境1:初春天气,时冷时热,假如你要劝你的母亲多穿件衣服,你该怎么说?你的母亲要劝你,又该怎么说?语境2:小英时不时的在看男同学写给自己的信,假如你是母亲,你将如何与女儿谈话?语境3:齐景公酷爱打猎,特别喜爱捉野兔的老鹰。

烛邹不当心,让一只老鹰逃走了。

景公大发雷霆,命令将烛邹推出去斩首。

晏子走上公堂,怎样进谏才救得了烛邹?六、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二。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1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1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15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第六单元古文单元,以先秦历史散文为主,阅读这类__,可以了解古人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感受他们的智慧与胆识。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联系学过的文言文,对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梳理和区分,养成自觉阅读、及时归纳整理的习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同时,在反复朗读中,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叙事为主的文言文的朗读技巧。

并且体会历史散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人物形象鲜明的特点,充分感受这类作品的艺术魅力。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

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__构思巧妙,剪裁得当,语言精炼,读来生动有趣又耐人深思。

而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深入浅出,委婉劝谏的方式又是极其巧妙,能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二、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这篇__语言浅易,部分重点文言字词曾学过,课文注释也较详细,学生对__大意的理解不是很难。

设计导学案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教学中更注重对学习文言文词的方法予以点拨。

文言文的学习要以诵读为基础,课堂设计三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人物的语气及感情,体会__的语言特点。

初中大多数学生还没有认识到语言技巧的重要性,所以为了加深对这一点的认识,设计了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巧说”的作用与技巧。

三、设计理念与思路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指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学生积极谈论、交流、展示,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全面成长。

四、鉴于以上所分析的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学生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教学设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教学设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邹忌的讽谏艺术和齐王的明智品质。

(3)掌握文言文中的一些重要词语和句式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邹忌的讽谏技巧,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勇于改正自己错误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邹忌的讽谏艺术和齐王的明智品质。

三、教学难点:1. 掌握文言文中的一些重要词语和句式结构。

2. 学会欣赏邹忌的讽谏技巧,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主人公邹忌和齐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邹忌的讽谏艺术和齐王的明智品质。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结构。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

4. 欣赏与借鉴:(1)让学生举例分析邹忌的讽谏技巧,互相交流学习。

(2)教师引导学生借鉴邹忌的讽谏方法,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智慧,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勇于改正自己错误。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2. 运用邹忌的讽谏技巧,写一篇关于如何向朋友提出建议的短文。

3.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邹忌和齐王的历史背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邹忌的讽谏实例,使学生深刻理解讽谏艺术的精髓。

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最新7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最新7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最新7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战国策》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4、理解文中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用自学、质疑、答疑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来学习课文,鼓励学生发表自已的见解。

2、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文章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要有勤于思考和自知之明的精神。

2、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掌握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二)难点:体会邹忌劝谏的技巧。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中国历史上不乏忠臣进谏的故事,但他们的命运都各不相同:比干劝商纣王不要沉湎于酒色而被挖心,蹇叔劝谏秦穆公不要出兵伐郑而被嘲讽羞辱,屈原劝谏楚怀王连齐抗秦而被放逐,伍子胥劝谏吴王夫差除掉勾践而身为戮没,但邹忌劝谏齐威王却收到成效。

这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从今天要学习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寻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简介《战国策》《战国策》原名《国事》《短长》《事语》等,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

至于这部书的作者已不可考。

《战国策》主要记述战国时代策士们的言行和主张。

其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等。

《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2、简介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3、简介齐威王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教学设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教学设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邹忌的讽谏艺术和齐王的明智。

(3)学会文言文断句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主旨。

(2)学会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

(2)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善于接受他人批评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邹忌的讽谏艺术和齐王的明智。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断句的方法。

2. 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导入方式:教师简要介绍邹忌和齐王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习任务: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讲解内容: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文言文断句方法,邹忌的讽谏艺术和齐王的明智。

4. 合作探讨探讨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分享自己的见解。

5. 课堂练习练习内容:教师设计相关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 总结反馈总结内容: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善于接受他人批评。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文。

3. 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教学评价评价目的: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评价内容:1. 学生课堂参与度,课堂表现,合作探讨的能力。

2.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练习题的正确率。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七、教学反思反思内容:1. 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进行反思,是否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

2. 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反思,是否能够准确地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3. 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方法进行反思,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教学设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教学设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优秀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情节,掌握文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邹忌的聪明才智和敢于纳谏的精神,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1.2 教学内容课文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全文阅读与理解。

词汇学习: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故事情节分析:分析邹忌的聪明才智和齐王的纳谏过程。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理解:学生能够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词汇掌握:学生能够掌握文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2.2 教学难点文言文阅读:学生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批判性思维: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课文,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邹忌的聪明才智和齐王的纳谏过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阅读。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邹忌的聪明才智和齐王的纳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4.2 课文阅读与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寓意。

教师提问和引导学生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3 词汇学习教师解释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学生进行笔记和理解。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学生作业和测验:通过学生的作业和测验成绩,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词汇的掌握程度。

5.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和困惑,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8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8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8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一):一、教学设计1.预设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课文的思想内涵,欣赏邹忌讽谏齐王的语言艺术。

(2)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潜力。

(3)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丰厚,从中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

(说明:预设目标是相对于课堂生成目标而言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本身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预设教学目标与课堂生成教学目标并不矛盾,关键是要给学生预留思维空间。

另外从阅读对话的角度来看,对话要有话题,预设目标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者四者对话的共同话题。

)2.设计思路文本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古代历史名著《战国策》中的名篇,文字易懂,语句流畅,人物生动,故事性强,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教育好处,便于课堂上反复诵读,宜于在为人处事、交际修养等方面启迪学生心智,适合初中文言文教学。

原先该文被编在高中教材中,现教材编者多将它编入初二或初三的语文课本中,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吧。

学情分析:初二、初三是学生学习、积累文言字词的黄金时期。

儿童在小学阶段初步构成了现代书面语的语感,初中则应加强文言文的语料积累,培养文言文的语感,为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研究古代文化打基础。

因此初中文言文教学应将语言解读、语料积累放在首位,如果这一步不首先解决,其他教学目标就难以到达。

课标参照:7~9年级关于文言文阅读的阶段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资料。

”对于阅读教学有这样的推荐:“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潜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盼、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说明:我们认为“文本特点”“学生特征”“课程标准的有关规定”,是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把握这三个基本要素有利于在教学中突出语文的自身特点,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落实新课标的语文教学基本理念。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精选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精选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准确地朗读课文,力求读出人物语气和故事特定情境。

2、利用课文注释,疏通文意,了解“私、修、间”等14个常用词语的用法,归纳义项,掌握几个特殊句式。

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课前准备:1、自渎课文,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2、搜集资料,了解邹忌及齐王其人。

教学过程一、导入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方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讲谏的大臣是不成的。

但中国有句古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出于对国家尽责,对国君尽忠的赤诚之心,劝国君改正过失,冒死进谏,但大多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

这类的例子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呢?(学生从正、反两方面举例)忠心耿耿的志士仁人一片丹心令人感动,他们的命运令人惋惜,同时也引起我们的反思,“忠言”就一定要“逆耳”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个进忠言的故事,看主人公是如何做的,结果又是怎样?(板书:课题)二、解题1、思考:文题有几层意思?讲解“讽谏”。

明确: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讽: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

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邹忌却敢于劝说齐威王要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讽”字,一种聪明巧妙的劝谏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战国策》的文学常识。

2.读准字音,结合注释及积累,明确文言重点字词含义,疏通文义。

(重点)
3.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深入理解课文。

(重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若想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作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预习展示
1.了解相关文常。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

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后期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由于《战国策》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

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重点实词: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

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
能谤讥
..于市朝(谤讥:公开指出。

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

注意区别:诽,背地里议论、嘀咕)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
上书.谏寡人者(书: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

这里指奏章)
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2)词类活用:
①朝服
..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服,名词作动词,穿)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④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3.把握句式。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判断句)
②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③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省略句)
④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后置句)
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⑥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
三、合作探究
(一)初步感知文意
本文讲述了什么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邹忌以家庭琐事设喻劝谏齐威王和齐威王勇于纳谏的故事。

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

也告诉我们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建议,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

(二)深入理解课文
1.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了蒙骗的?
明确:“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
明确:批评者勇气的大小。

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

3.劝谏的结果如何?
明确:齐威王接受了邹忌的谏言,立即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求谏。

4.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这是为什么?
明确:说明齐国的政治日益清明。

四、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进谏的缘起
进谏的内容
齐王纳谏齐国强盛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

(重点)
2.理解文章的劝谏技巧。

(难点)
3.理解文中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重难点)
4.认识邹忌劝谏成功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一段历史佳话。

今天,让我们在复习中再次走进课文,对其进行深度探究。

二、预习展示
上节课我们大致疏通了文意,现在我们来尝试翻译下面的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与……比谁更……)
翻译:我与城北的徐公比谁更美呢?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判断句式,……是……)
翻译: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3.忌不自信。

(自信:相信自己)
翻译: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4.与坐谈。

(省略句)
翻译:(邹忌)与(他)相坐而谈。

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认为……美)
翻译: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

6.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式,蔽:被蒙蔽,受蒙蔽)
翻译:大王受蒙蔽太厉害了!
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闻:使……听闻)
翻译: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指责我,并能使我听闻的。

三、合作探究
(一)人物形象
本文运用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刻画出了邹忌和齐威王两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明确:(1)邹忌:课文首先通过“三问”“三思”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实事求是,善于思考,能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然后写邹忌进谏时的“三比”,表明他又是一个忠君爱国、勇于进谏、善于进谏的人。

(2)齐威王:从一个“善”字,可以看出齐威王是一位善于纳谏的开明君主;从“三赏”可以看出齐威王的明智果断和兴利除弊的决心。

而“三进”“四国朝齐”则从侧面表现出齐威王措施得力、改革成效十分显著。

(二)讽谏艺术
邹忌进谏之所以取得成功,其原因有哪些?
明确:(1)从家庭小事入手,以家事类比国事。

邹忌将“妻私己、妾畏己、客欲有求于己”类比“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有很强的说服力。

(2)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语言委婉含蓄,容易让人接受。

邹忌没有直言齐威王的弊病,而是正面设喻来说明君王易于受蒙蔽的道理。

(3)讽谏有针对性,设身处地地为齐王着想。

邹忌针对“王之蔽甚矣”的现实和齐王希望修明政治、兴利除弊的愿望进行讽谏,让齐威王欣然接受。

(4)运用排比句,增强了说服力。

邹忌在讽谏时,连用了排比句,增强了语言气势。

(三)写法探究
本文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明确:(1)本文采用了“三叠法”。

排比句不仅增加了语言的节奏感,更造成一种步步紧逼的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有力地阐明“王之蔽甚矣”的论点。

(2)本文巧妙地运用了设喻(类比)的手法。

(3)通过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我发现采用系列问题的形式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专注于对课文内容的探究。

而且,通过分析人物形象也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另外,我在教学过程当中清晰地认识到,中学生早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

有一些同学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老师们感到惊异。

在这堂课上,我让学生结合现实谈自己的体会,引起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在帮助学生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基础上,引用名言加以共勉。

这样的效果很明显,学生们很乐于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表达出来。

我觉得这样至少对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会有一定的帮助。

不足之处:对文言基础知识的梳理不够多,可能会导致学生对课文理解不透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