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方法

合集下载

治疗慢性胃炎的三种经典方

治疗慢性胃炎的三种经典方

治疗慢性胃炎的三种经典方
慢性胃炎十分常见,且缠绵难愈,治疗起来得长期服药。

不过庆幸的是中药对这类慢性疾病,特别是胃肠疾病效果非常好。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其实质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由于部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黏膜发生改建,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

上要症状特征有上腹部疼痛、院腹胀问、饱胀、烧心、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

本病十分常见,且缠绵难愈,治疗起来得长期服药。

不过庆幸的是中药对这类慢性疾病,特别是胃肠疾病效果非常好。

以下就是三种治疗慢性胃炎的经典方:
归脾汤
功用: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怔忡健忘,惊悸盗汗,发热体虚,食少不眠,或脾虚不能统血,致血妄行。

药方:人参、白术、茯神、枣仁、龙眼肉、黄芪、当归、远志、木香、甘草。

补中益气汤
功用:升阳补中。

治烦劳内伤,身热心烦,头痛恶寒,懒言恶食,脉洪大而虚,或喘或渴,或阳虚自汗,或气虚不能摄血,或疟痢脾虚,久不能愈,一切清阳下陷,中气不足之证。

药方:黄芪、人参、甘草、白术、陈皮、当归、升麻、柴胡、干姜、大枣。

黄芪建中汤
功用: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功。

药方:黄芪、芍药、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

中医药调理慢性胃炎的方法及原理

中医药调理慢性胃炎的方法及原理

中医药调理慢性胃炎的方法及原理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患者常常出现胃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慢性胃炎的调理有着独特的方法和原理。

本文将介绍中医药调理慢性胃炎的方法及其原理。

一、中医药调理慢性胃炎的方法1. 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调理慢性胃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苦参等,它们具有清热解毒、抑制胃酸分泌等作用,能够缓解胃痛、消除胃部不适感。

同时,中药还可以调整胃肠功能,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从而减轻慢性胃炎的症状。

2.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为先”,对于慢性胃炎患者来说,合理的饮食调理非常重要。

首先,要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蒜等,这些食物容易刺激胃黏膜,导致胃痛加重。

其次,要注意饮食的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减少胃的负担。

此外,适量进食一些有助于胃肠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煮熟的蔬菜等,可以缓解慢性胃炎的症状。

3.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的独特疗法,对于慢性胃炎的调理也有一定的效果。

通过在特定穴位上刺激,可以调整胃肠功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缓解胃痛等症状。

针灸疗法对于慢性胃炎患者来说,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可以改善整体身体的健康状况。

二、中医药调理慢性胃炎的原理1. 理气调中:中医认为,慢性胃炎的发生与胃气不和有关,因此调理胃气是关键。

中药中的黄芩、苦参等具有理气作用,可以舒缓胃部不适感,改善胃气不和的状况。

针灸疗法也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整胃肠道的气机,达到理气调中的效果。

2. 清热解毒:慢性胃炎的病因多与湿热内蕴有关,因此清热解毒是中医调理的重要原理之一。

中药中的黄连、黄芩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减轻胃部炎症,缓解胃痛等症状。

3. 脾胃调理:中医强调脾胃为生化之源,脾胃功能的调理对于慢性胃炎的康复至关重要。

中药中的山楂、白术等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可以增强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改善脾胃功能。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近年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饮食结构与生活方式也在逐渐发生改变,一些不良的习惯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慢性胃炎主要和长期饮食不规律、过度劳累、情绪低落,肝气郁结有关,其属于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非常高。

大部分人在一生当中或多或少会出现胃疼、胃胀等症状,整体而言,慢性胃炎预后良好,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才能够尽快恢复健康,那么中医如何治疗慢性胃炎呢?1.什么是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由多种因素导致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通过胃镜观察,可发现黏膜细胞出现水肿、出血、糜烂等症状。

慢性胃炎属于临床常见消化道疾病,数据显示,在进行胃镜检查的人群当中,大约有80%-90%都可能会被诊断为慢性胃炎,且男性多于女性,随着人们的年龄逐渐增加,患有慢性胃炎的几率也在不断攀升。

1.慢性胃炎的原因有哪些?1.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慢性胃炎的重要原因之一,几乎超过一半的慢性胃炎都是因其导致引起的。

1.不良的饮食习惯如果在日常生活当中,长时间饮用浓茶、咖啡、酒类饮品,或者是经常性进食辛辣的食物,过饱、过饥等不良习惯都可能会导致慢性胃炎。

其次,如果使用药物不当,也可能会引起慢性胃炎。

1.精神方面因素长期从事精神压力过大的职业,其慢性胃炎的发病率远远高于普通人,且更加容易焦虑、紧张不安、暴躁、抑郁,长期下去可能会造成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引起慢性胃炎出现各种不良症状。

1.气候环境当气候发生变化时,如果人们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季节变化,可能会引起感冒,还可能会导致慢性胃炎,特别是已经患有慢性胃炎的人群而言,在气候季节变化时,一定要多加注意,天气变凉也可能会导致病情复发。

1.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1.药物治疗中医药物治疗主要分为中成药与中药汤药两种。

汤药治疗主要是医生经过辩证论治,在全面了解患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的体质状况进行用药,因此,汤药是有针对性的,这样对症下药通常效果良好,能够照顾的更加全面。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方法与效果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方法与效果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方法与效果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特点是胃黏膜的慢性炎症。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慢性胃炎属于中焦湿热的范畴。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注重整体调理,综合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疗效显著。

本文将探讨和介绍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方法以及其效果。

一、中医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香砂养胃汤”、“四君子汤”、“白术健脾汤”等。

这些方剂通常由多种中药组成,具有止痛、保护胃黏膜、调和胃气等功效。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舌诊、脉诊等中医辨证施治方法,中医医生会调整剂量和组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2. 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关元”、“中脘”等。

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可以调节消化系统功能,改善胃肠蠕动,增强胃肠蠕动,缓解胃痛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3. 推拿按摩疗法:推拿按摩疗法也是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重要手段。

通过按摩腹部、胃部和背部的相关穴位和经络,可以促进气血循环,调节脏腑功能,舒缓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二、中医治疗效果中医治疗慢性胃炎具有较好的效果,其主要表现如下:1. 缓解症状:中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胃痛、胃灼热、胃胀等症状。

针灸和推拿按摩也可以缓解患者的不适感,促进胃肠道的正常运动,提高消化功能。

2. 改善胃黏膜炎症: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炎症程度。

同时,针灸和推拿按摩疗法也可以通过改善气血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加速胃黏膜的愈合进程。

3. 调整整体身体状况:中医治疗强调调整整体身体的平衡,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通过调理脾胃功能,增强脾胃吸收能力和消化能力,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体质,减少慢性胃炎反复发作的可能性。

总之,中医治疗慢性胃炎有着较好的效果。

然而,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治疗效果会有所差异。

因此,在接受中医治疗前,一定要找到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医生,进行全面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探究论文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探究论文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探究论文【论文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方法:利用中医辨证论治,对慢性胃炎分型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热炽盛型、肝胃气滞型、瘀阻胃络型、胃阴亏虚型)的诊治方法。

结果:大部分患者病情好转,症状明显减轻。

结论:在临床通过健脾和中、清脾泻热、降逆和胃、疏肝泄热、调气和胃、活血化瘀、养阴益胃等治法治疗慢性胃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论文关键词】慢性胃炎;中医;辩证分型慢性胃炎的发病率居消化系统疾病的首位,近年来亦有上升趋势。

中医中药治疗本病具有疗效好、价格廉、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的特点,适用于广大农村推广运用,现将个人的诊疗体会介绍如下。

1西医对本病的认识慢性胃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发炎、病程长,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

由于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一般要借助胃镜检查,虽从临床表现很难做出肯定性诊断。

其症状的轻重与胃镜所见的病变程度往往不一致,部分病员毫无症状或只诉有消化不良的表现,其常见的临床表现有:①上腹痛:是最常见的表现,部位多在上腹,以隐痛、钻痛、胀痛、刺痛较为多见,上腹部压痛范围较广泛,无节律性疼痛,无饥饱加重或减轻的特征;②腹胀:上腹饱胀或全腹胀,进食后更明显,伴有嗳气;③可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消化不良、泛酸、舌苔厚腻,大便隐血阳性等症状;④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时以上腹不适,食欲不振、乏力、消瘦、贫血、腹泻等症状较为突出;⑤巨大皱襞型肥厚性胃炎,除上腹痛等症状外,由于血清蛋白经病变的胃黏膜中丢失,因此突出表现为低蛋白血症,以及由此引起的水肿。

胃腺增生性肥厚性胃炎由于大量胃酸的分泌,临床症状酷似十二指肠溃疡。

2中医辩证施治可根据以上特点,结合胃镜及X线检查再运用中医基本理论和思维去对应进行辨证施治。

我们根据国家中医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临床常分五型论治。

2·1脾胃虚寒型脘痛绵绵,胀满不舒、喜热、喜按、泛吐清水、神倦乏力、手足不温、大便多溏、面色白光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或弱。

中医如何治疗胃炎?

中医如何治疗胃炎?

中医如何治疗胃炎?一、胃炎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胃炎多指由不同病因导致的一系列胃黏膜急性和慢性的炎症,任何年龄段都会发病。

从病灶分布、病因及病理学出发,慢性胃炎包括萎缩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及特殊性胃炎,而按照发病的缓急,胃炎又可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其中,急性胃炎多由微生物、细菌、毒素等因素诱发,且应激状态也可能是急性胃炎的内源性刺激因子,进而对人体的胃黏膜造成损害。

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上也将慢性胃炎称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

除此之外,一些化学性、物理性有害因素的反复作用,也会是诱发慢性胃病的重要原因。

在中医学领域,胃炎属于“胃痛”“痞满”范畴,上腹胃脘部疼痛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症状,同时患者可能还伴有恶心呕吐、纳呆及腹闷等表现。

早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就有关于胃病病理病机的表述,“胃病者,腹膜胀,胃脘当心而痛”,中医认为,脾胃是身体的根本,“气血为生化之源”,日常生活中的不健康饮食容易诱发慢性胃炎。

此外,脾胃虚弱、情志不渝等也会引发慢性胃炎发病。

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得患者气机不利、胃失和降,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发病是一个多阶段、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复杂过程,与思虑伤肝、气血失调及运化失常等密切相关。

基于胃病给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学者在中医治疗胃病方面开展了较多的研究,关于“胃痛”的治疗,中医认为应遵循“初病在经,久痛人络”的特征,调节气血、舒筋活络是看诊的要点。

不过,在疏通气机、调和阴阳时,还需根据患者的实际证候进行辨证治疗。

中医认为,胃病与肝、脾密切相关,胃痛的部位在于胃,应该从虚实、寒热及血瘀等不同的证型出发,施予辨证治疗。

二、中医治疗胃炎临床上,胃炎的病因较为复杂,且种类较多,中医治疗胃炎的临床效果显著。

根据胃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发病部位等,胃炎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临床治疗应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准,切实提高治疗胃炎的临床疗效。

1、辨证论治从中医学视角出发,胃病常分为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等类型。

慢性胃炎的中医药治疗

慢性胃炎的中医药治疗

方药 良附丸加味: 良姜、香附各12g, 黄芪、丹参各30g, 党参、白芍各15g, 姜黄、木香、蒲黄、桂枝、乌药、川芎、 当归、三棱、莪术各10g, 干姜、吴茱萸、甘草各6g。 临证加减 胃痛明显者可加元胡; 泛吐清水者加陈皮、法夏、茯苓; 纳呆少食者,加焦三仙。
(2)肝气犯胃 主证 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 嗳气频繁,善太息, 大便不畅, 失眠,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 舌苔薄白,脉弦。 治则 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慢性胃炎的 中西医防治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演讲人姓名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十人九胃”
“胃病不忌嘴,医生跑断腿”
“胃病,三分治,七分养”
A
慢性胃炎(chronic gestritie)
B
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
C
约占接受胃镜检查病人的80-90%,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
02
对症治疗
3.保护胃粘膜 胃酸增高者,可服用制酸剂: 硫糖铝1.0g,3-4次/d; 复方胃舒平片2-4片,3次/d; 氢氧化铝凝胶10mg,3-4次/d。 或用奥美拉唑(OME,洛赛克)20mg, 1次晨服,2-4周1个疗程。 胃酸缺乏或降低者,可口服: 0.5%稀盐酸或胃酶合剂 10ml,3次/d; 合并缺铁性贫血者可口服: 硫酸亚铁0.3g,3次/d, 富马酸亚铁0.2-0.4g,3次/d。
抗异型增生
维酶素、维胺酸片,有防治胃炎发展的作用。 维酶素0.8-1.0g,3次/d,口服。
手术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度不典型增生者 (胃癌前病变)应行手术治疗。
(二)中医辨证施治…………………

慢性胃炎:中医分型和中医治疗

慢性胃炎:中医分型和中医治疗

慢性胃炎:中医分型和中医治疗一、慢性胃炎的定义慢性胃炎中医病名诊断以症状诊断为主。

以胃痛为主症者,诊为“胃脘痛”;以胃脘部胀满为主症者,诊为“痞满”。

若胃痛或胃脘部胀满症状不明显者,可根据主要症状诊断为“反酸”“嘈杂”等病。

二、临床表现慢性胃炎是胃黏膜的慢性炎性反应,多数慢性胃炎患者可无明显临床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消化不良,如上腹部不适、饱胀、疼痛、食欲不振、嗳气、反酸等,部分还可有健忘、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症状。

消化不良症状的有无及其严重程度与慢性胃炎的组织学所见和内镜分级无明显相关性。

三、中医分型及治疗1、肝胃不和证1.1、肝胃气滞证:主症:①胃脘胀满或胀痛;②胁肋部胀满不适或疼痛。

次症:①症状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②嗳气频作。

舌脉:①舌淡红,苔薄白;②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

主方: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药物:柴胡、陈皮、枳壳、芍药、香附、川芎、甘草。

加减:胃脘疼痛者可加川楝子、延胡索;嗳气明显者,可加沉香、旋覆花。

1.2、肝胃郁热证:主症:①胃脘灼痛;②两胁胀闷或疼痛。

次症:①心烦易怒;②反酸;③口干;④口苦;⑤大便干燥。

舌脉:①舌质红,苔黄;②脉弦或弦数。

治法:清肝和胃。

主方:化肝煎(《景岳全书》)合左金丸(《丹溪心法》)。

药物:青皮、陈皮、白芍、牡丹皮、栀子、泽泻、浙贝母、黄连、吴茱萸。

加减:反酸明显者可加乌贼骨、瓦楞子;胸闷胁胀者,可加柴胡、郁金。

2、脾胃湿热证主症:①脘腹痞满或疼痛;②身体困重;③大便黏滞或溏滞。

次症:①食少纳呆;②口苦;③口臭;④精神困倦。

舌脉:①舌质红,苔黄腻;②脉滑或数。

治法:清热化湿。

主方:黄连温胆汤(《六因条辨》)。

药物: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黄连、大枣、甘草。

加减:腹胀者可加厚朴、槟榔;嗳食酸腐者可加莱菔子、神曲、山楂。

3、脾胃虚弱证3.1、脾胃气虚证:主症:①胃脘胀满或胃痛隐隐;②餐后加重;③疲倦乏力。

次症:①纳呆;②四肢不温;③大便溏薄。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导语:慢性胃炎是胃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

慢性胃炎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重在调理,尽管中药难喝,但是毕竟应了那句话,良药苦口,中医理论辨证施治。

饮茶对人身体健康有用。

尤其是冬季到了,喝中药茶不仅可以补充身体缺失水分,还可以暖胃健脾。

在养胃的同时兼顾调理脾脏及相关脏腑。

慢性胃炎的饮食治疗: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少吃多餐,饭只吃七份饱。

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

忌暴饮暴食。

2、改变饮食习惯:按时就餐,坐着吃饭不要站立或蹲着。

戒吃辛辣、油炸、烟熏食物如烧烤等,不吃过酸、过冷等刺激强烈的食物,不饮酒,少饮浓茶、咖啡等。

多吃素菜和粗纤维食品如芹菜、香菇等。

3、积极食疗和按摩保健配合胃泰散:羊肉、狗肉等温热食物均有养胃效果适合胃寒病症;大蒜消毒杀菌可以帮助消除炎症,建议多吃;另外枸杞、银耳、红枣、核桃都可以零食或入菜。

饭后、睡前可以搓热双手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环摩64圈。

完毕搓热双手按摩小腹。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寒邪客胃型寒邪内客于胃,胃阳被寒邪所遏而不得舒展,气机阻滞,临床表现为胃痛暴作,畏寒喜暖,得温痛减,喜热饮,舌苔薄白,脉弦紧等。

应用散寒止痛的方法,轻者可局部温熨,或服生姜红糖汤即可,较重者以良附丸加味:高良姜12克,香附10克,荜拨10克,吴茱萸、陈皮、炙甘草各6克,水煎服。

饮食停滞型暴食多饮,饮停食滞,致胃气中阻,故出现胃痛,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大便不畅,舌苔厚腻,脉弦滑。

应用消食导滞的方法,方用保和丸加减:神曲12克,山楂15克,莱菔子12克,法半夏10克,茯苓12克,陈皮6克,枳实10克,连翘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气犯胃型肝主疏泄而喜条达,若情志不舒,则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横逆犯胃而作痛,疼痛连胁,嗳气频繁,每因情志刺激而痛作,舌苔薄白,脉弦。

应用疏肝理气何为的方法,方用柴胡疏肝散化裁:柴胡、枳壳、赤芍各12克,香附10克,郁金12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中医辨治慢性浅表性胃炎

中医辨治慢性浅表性胃炎

中医辨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地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医疗人员表示,经常外出就餐或者过多的食用外卖都会对人们的身体产生相应的影响,诱发相应的疾病发生。

浅表性胃炎属于慢性胃炎的一种,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

此疾病就是由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良的饮食习惯以及生活习惯造成。

此疾病的患病率会随着患者的年龄增长而有所提高,此疾病的主要发病诱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因幽门螺杆菌感染,而导致患有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数量占总患病人数的52.2%左右,因此在临床治疗中主要以缓解和根治幽门螺杆菌为主,清除病因后,此疾病方可治愈。

慢性浅表性胃炎会导致患者出现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消瘦、乏力等症状,对于患者的生活以及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

一、慢性浅表性胃炎(一)什么慢性浅表性胃炎及其诱因慢性浅表性胃炎在临床中又被称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主要是由于胃黏膜在相应的致病因素影响下,导致胃黏膜出现红斑或者出血点的现象,同时可伴有糜烂以及胆汁反流的情况发生。

据临床研究分析,诱发此疾病的主要诱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在临床中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病因,其次就是胃部反流的现象,反流时胆汁等大量的消化液涌入胃中,对于胃黏膜造成相应的损害。

再者不良的饮食习惯以及生活习惯都易导致此疾病的发生。

同时,对于长期需要服用非甾体类药物的人群,药物也会对其胃黏膜造成相应的影响,易患此病。

最后,患者不良的情绪也会诱发此疾病,当人们长期处于焦虑或者抑郁的情绪下,会导致内分泌功能失调,促使胃黏膜供血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对胃部起到保护作用,继而诱发疾病的发生。

(二)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式慢性浅表性胃炎在临床中多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当患者摄入辛辣刺激或者生冷的食物后,疼痛感会有加重的表现。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腹部胀气的现象,多是由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所导致食物在胃中潴留,消化不良而引起的。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

属中医'胃脘痛','胃痞'范畴,本病多因情志不畅,气机郁滞,或因饮食所伤,胃失和降,或脾胃虚弱,纳运失常而发病,或因久病血液运行不畅,络脉不通而发病。

一、一般治疗1、精神心理治疗:帮助患者调整精神情绪,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2、饮食治疗:选择易消化、无刺激的食物,避免吸烟、酗酒、咖啡、浓茶,进食细嚼慢咽。

二、中医辩证治疗(1)肝胃不和: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代表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10g、白芍20g、枳壳10g、川芎6g、香附10g、陈皮10g、佛手10g、苏梗10g、延胡索10g、甘草6g。

中成药:气滞胃痛颗粒,一次6g,一日3次。

(2)脾胃虚弱:温中健脾,益气和胃。

代表方剂:香沙六君子汤和黄芪建中汤加减党参20g、茯苓10g、炒白术10g、陈皮6g、广木香6g、砂仁3g、黄芪20g、桂枝10g、白芍30g、生姜6g、炙甘草10g。

中成药:香砂六君子丸3g,3次/日。

(3)脾胃湿热:清热化湿,和胃醒脾。

代表方剂:黄连温胆汤加减。

黄连6g、黄芩10g、白寇仁6g、蒲公英30g、生苡仁30、法半夏12g、茯苓10g、厚朴12g、、陈皮12g 、枳实10g、竹茹6g、栀子10g、苍术10g、甘草6g。

中成药:摩罗丹 9g 3次/日。

(4)胃阴不足:养阴益胃,和络止痛。

代表方剂:一贯煎和芍药甘草汤加减。

北沙参12g,太子参15g、麦冬15g、生地10g、栀子10g、当归10g、金铃子10g、白芍20g、甘草6g、鸡内金10g 、玉竹15g、蛇舌草15g、半枝莲15g。

中成药:养胃冲剂5克,3次/日(5克/袋) (5)胃络瘀阻: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代表方剂:失笑散和丹参饮加减。

五灵脂10g、檀香10g(后下)、丹参20g、砂仁6g、三七粉5g(冲服)、延胡索12g、蒲黄6g、郁金10g、枳壳10g、炒莪术10g。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经验分享我是如何通过中药调理胃炎的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经验分享我是如何通过中药调理胃炎的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经验分享我是如何通过中药调理胃炎的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经验分享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不适感。

在传统中医治疗中,中药调理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分享我个人通过中药调理慢性胃炎的经验。

1. 症状和诊断慢性胃炎的常见症状包括上腹疼痛、消化不良、饱胀、恶心、呕吐等。

就诊医生通常会进行详细的症状了解和体检,并根据病情进行胃镜检查确诊。

2. 中医理论认识在中医理论中,慢性胃炎多与脾胃虚弱、湿邪侵袭等有关。

通过调理脾胃、疏导湿邪,可以缓解和治愈慢性胃炎。

3. 中药调理中医治疗慢性胃炎主要依靠中药调理。

以下是我个人通过中药调理胃炎的经验分享:3.1 草药选择根据个体情况,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药方剂。

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四君子汤、六君子汤、四逆散等。

这些方剂具有温中健脾、疏肝理气、祛寒化痰等作用。

3.2 手法施用中药可以选择煎汤、冲剂、丸剂等形式施用。

煎汤是最常见的用药形式,草药通过煎煮提取有效成分后,口服饮用。

冲剂是将中药药物冲泡成冲剂后饮用,丸剂则是将中药制成丸状后服用。

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形式。

3.3 饮食调理除了中药调理,慢性胃炎患者还应注意饮食调理。

中医认为,多食寒凉食物容易损伤脾胃,因此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吃生冷食物。

同时,可以适量摄入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软煮蔬菜等。

遵循饮食调理有助于中药调理的有效性。

4. 调理过程和注意事项中药调理是一个相对温和且渐进的过程,需要坚持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

在调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4.1 定期复诊患者应按医生指导定期复诊,以便医生根据病情变化来调整草药方剂和用药剂量。

定期复诊也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4.2 遵医嘱用药按医生的开方和用药剂量进行用药,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更换其他草药。

同时,应注意药物的贮存条件和保质期,避免药物失效或变质。

4.3 饮食和生活习惯调整慢性胃炎患者应注意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戒烟限酒。

中医经验总结类论文范文

中医经验总结类论文范文

摘要: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在治疗慢性胃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通过总结临床实践,对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方法和经验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慢性胃炎;治疗方法;经验总结一、引言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以胃黏膜炎症为主要表现,病因复杂,包括感染、饮食不当、药物刺激、遗传因素等。

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属于“胃脘痛”、“胃痞”等范畴,认为其病因病机与脾胃虚弱、湿热内蕴、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

本文通过对临床实践的总结,探讨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方法和经验。

二、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方法1. 调理脾胃慢性胃炎的治疗首先要调理脾胃,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

常用的方剂有四君子汤、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等。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适当加减药物,如加入山药、白术、茯苓等健脾益气药物,或加入陈皮、枳壳等理气化湿药物。

2. 清热解毒对于湿热内蕴型慢性胃炎,中医治疗应以清热解毒为主。

常用方剂有茵陈蒿汤、龙胆泻肝汤等。

可加减黄芩、黄连、栀子等清热解毒药物。

3. 活血化瘀对于气滞血瘀型慢性胃炎,中医治疗应以活血化瘀为主。

常用方剂有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等。

可加减丹参、红花、川芎等活血化瘀药物。

4. 疏肝理气对于肝郁气滞型慢性胃炎,中医治疗应以疏肝理气为主。

常用方剂有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

可加减柴胡、白芍、香附等疏肝理气药物。

5. 健脾养胃对于脾胃虚弱型慢性胃炎,中医治疗应以健脾养胃为主。

常用方剂有健脾丸、参苓白术散等。

可加减党参、白术、茯苓等健脾养胃药物。

三、临床经验总结1.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 中西结合:在中医治疗的基础上,可结合西医治疗方法,如胃黏膜保护剂、抗幽门螺杆菌药物等,提高治疗效果。

3. 调整生活方式: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戒烟限酒,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减轻胃部负担。

4. 心理疏导:慢性胃炎患者往往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应加强心理疏导,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与调养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与调养

百商迥治 I编辑/熊博丹289027259@q q.c o m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与调养慢性胃炎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 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主要包 括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 炎。

导致慢性胃炎的原因比较多,例如幽门螺杆菌感染,病毒或其毒 素感染,长期食用刺激性食物或药 物,口腔和咽部的慢性感染,胆汁 反流及长期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 等。

慢性胃炎的主要症状包括上腹 隐痛、餐后饱胀、食欲减退、嗳气、反酸等,其他症状表现还有贫 血、消瘦、腹泻等。

慢性胃炎主要 通过胃镜检查进行确诊,一般都需 要在胃镜下进行胃黏膜组织活检,并送病理检查。

西医对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主要包括杀菌治疗和消除病因、对 症治疗。

其中,杀菌治疗主要采用 抗生素、抑酸药、胶体铋剂的联合 用药方法,有二联、三联、四联疗法等不同联合治疗方案。

从中医角度分析,慢性胃炎的 病因病机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饮食伤胃。

饮食不节,过食肥 甘、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易导 致慢性胃炎。

(2)情志不畅或抑 郁恼怒引起肝胃不和,忧思伤脾导 致中焦气机不畅,日久产生肝郁化 火、久病人络等变化。

(3 )外邪犯 胃,寒、湿、热等外邪内客于胃,导致气机阻滞。

(4)素体脾虚,气 虚导致脾失健运,虚寒可致胃失温 养,燥热伤阴等致使胃失滋养。

从总体上来看,中焦脾胃亏 虚、气滞湿阻热蕴,是慢性胃炎主 要的病理机制。

因此,慢性胃炎应 以健脾理气、清热化湿为基本治 则。

对于不同证型慢性胃炎的辨证 论治如下:肝胃不和型宜疏肝解 郁、理气和胃,可用柴胡疏肝散加54减治疗;脾胃虚弱(寒)型宜健脾 益气、运中和胃,可用六君子汤加 减治疗;脾胃湿热型宜清热化湿、理气和中,可用三仁汤加减治疗;胃阴不足型宜养阴生津、益胃和 中,可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胃络瘀血型宜活血通络、理气化瘀,可用丹参饮合失笑散加减治疗。

具 体的加减,可根据烧心、胃胀、胃痛等症状不同,分别选用相应的药 物。

针对慢性胃炎中焦脾胃亏虚、气滞湿阻热蕴的主要病机,笔者拟 订了以健脾理气、清热化湿为主的 “胃炎I方”和以健脾养阴、清热 为主的“胃炎n方”两个基本方。

胃脘痛(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一点资讯】

胃脘痛(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一点资讯】

胃脘痛(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一点资讯】胃脘痛,又称胃痛,以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其主要部位在胃脘近心窝处,痛时可牵连胁背或兼见恶心、呕吐、吐酸、嘈杂,大便溏薄或秘结,甚至呕血、便血等症。

秋冬季节,气候寒冷,寒邪侵袭,易使本病复发或加剧,因此,应引起人们的警惕。

【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根据《慢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胃脘部疼痛。

次要症状:可兼有胃脘部胀满、痞闷、嗳气、吐酸、纳呆、胁胀、腹胀等。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以中老年多见,常反复发作,难以根治。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慢性胃炎常见上腹部疼痛,早饱,食欲下降,饮食减少,或伴有烧心泛酸等。

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于胃镜、病理及幽门螺杆菌检测。

【中医治疗】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或脾胃虚弱,中焦虚寒所为。

理气止痛为常用方法,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中医辨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1.肝胃气滞证:胃脘胀痛,或伴胀满不适,嗳气频作,胁肋胀痛,胸闷不舒,症状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

舌苔薄白,脉弦。

当以疏肝理气为治,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味,药取:柴胡、香附、枳壳、白芍、陈皮、川芎、佛手、百合、乌药各10克,生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余药渣水煎取汁足浴,每日2次,每次10-30分钟(下同)。

2.肝胃郁热证:胃脘灼痛或饥嘈不适,嘈杂反酸,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燥。

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当以疏肝清热为治,方用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药取:柴胡、赤芍、青皮、陈皮、龙胆草、黄连、吴茱萸、乌贼骨、浙贝母、丹皮、栀子各10克,生甘草5克。

3.脾胃湿热证:胃脘闷痛或痞满,食少纳呆,恶心欲呕,口干口苦,身重困倦,小便短黄。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数。

当以清热化湿为治,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味,药取:黄连、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黄芩、大腹皮、白蔻仁各10克,滑石15克。

浅谈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浅谈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乌 贼 骨 、 贝母 、 丹 皮 、 子 、 草 。 浙 牡 栀 甘
《 胃论 ・ 胃盛衰论》 :形体劳役则脾伤 , 脾则倦 怠嗜卧 , 脾 脾 云 “ 病
四肢 不 收 , 便 泄 泻 。 脾 即 病 , 其 胃不 能独 行 津 液 , 亦 从 而 大 则 故 病焉 ” 脾 、 。 胃一 主受 纳 , 主运 化 , 者 更 虚 更 实 , 互 配 合 , 一 二 相 完 成消 化 吸 收 过 程 。 胃通 降 失 和 , 往 引 起 脾 运 失 健 。 次 ,饮 食 往 其 “
以“ 胃中空 虚不适 , 似痛非痛 , 似饥非饥 , 似胀 非胀 , 莫可名 状” 为主要表现者属“ 嘈杂 ” 范畴。
首 先 ,久 劳 疲 惫 、思 虑 过 度 是 导 致 慢 性 胃炎 的 起 始 病 因 。
郁清热 , 可选用化肝 煎( 景岳全书》 合左 金丸( 丹溪心法》 为 《 ) 《 ) 主方加减 。 药物 : 柴胡 、 赤芍 、 青皮 、 陈皮 、 龙胆草 、 黄连 、 吴茱萸 、
也 会 影 响 肝 主 疏 泄 的功 能 , 致 肝 气 壅 塞 , 导 胃实 气 滞 久 则 导 致
少, 脉细。治 当养 阴生津 , 胃和 中, 益 可选 用沙参麦冬汤( 温病 《
条辨 》 为主方加减 。药物 : ) 沙参 、 麦冬 、 生地 黄 、 竹 、 玉 百合 、 乌
药、 石斛 、 手 、 甘 草 。 佛 生 1 胃络瘀阻证 . 6 胃脘 痞 满 或 刺 痛 , 有定 处 而 拒 按 , 痛 纳
者 , 紫苏梗 、 橼 皮 ; 虚便 溏者 , ( ) 加 香 脾 加 炒 白术 , 姜 炭 ; 滞 炮 气 腹胀者 , 加厚 朴 、 腹 皮 ; 热 偏 盛 者 , 蒲 公 英 、 杖 。 大 湿 加 虎 2 中 成 药治 疗 香 砂 六 君 丸 : 次 9g每 日 2次 ; 参 健 脾 丸 : 次 1 , 每 , 人 每 2g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方法有哪些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方法有哪些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方法有哪些胃炎是现代人常见的一种疾病,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直接的伤害,但是会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其实大部分胃炎都是由慢性胃炎引起的,主要是由于细菌、食物不洁等原因引起的。

除了上述症状外,它还具有反复发作、难以根除的特点,因此很多人对它感到恐惧。

现在治疗慢性胃炎的方法有很多,但是西医的效果并不是很好。

这种病虽然可以缓解慢性胃炎的症状,但并不能根治,大部分慢性胃炎都会在一定时间内复发,主要原因是细菌、病毒、病原微生物、胆汁逆流、精神压力过大、药物使用不当等。

慢性胃炎是一种慢性疾病,传统西医治疗难以根治。

另外,慢性胃炎患者的病情虽然有所缓解,但是胃部受损严重。

一旦受到刺激,胃炎就会再次发作。

所以,对于慢性胃炎,可以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西医可以迅速地减轻病人的症状,中医可以帮助病人恢复,从而扭转西医治标不治本,中医治标不治本,效果缓慢的缺点,其实中西医的结合,就是从“养胃”的观点来看,长期服用中医,病人的身体素质会有很大的提高,肠胃、脾的消化吸收能力,改善病人的食欲、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方法有:以瘀治疗法、痰治疗法、湿治疗法、浊病论证疗法、针灸治疗、穴位治疗(包括穴位埋线治疗法、穴位推拿治疗法以及穴位注射治疗法等多种方法)等方法为主,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中医治疗慢性胃炎效果突出,病人恢复情况良好。

一、中医辨证治疗(1)从病论证治疗按照其临床表现,可以分为血瘀型、热灼型。

在临床上,可以通过活血化瘀、补阳还五汤来进行辨证治疗,其不仅可以确保患者的营养供应,而且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肠胃的气血供应,提高人体对肠胃的损害,进而达到痊愈的目的。

(2)从痰论证治疗痰热郁阻型、湿痰阻胃型。

在传统医学上,痰饮会导致脾、胃功能不健全,而脾虚又会导致痰湿,两者互相作用,便会导致慢性疾病出现恶化。

如果是慢性胃炎,则可以选用平胃通痰汤、四逆汤等进行调理;痰热郁阻的慢性胃炎,可用调中和胃汤进行辩证的调理,具有清热化痰、止呕降逆、调和脾胃的作用;陈夏六君子汤用于湿热阻胃的中医证候,具有祛痰健脾的作用。

中医治疗胃炎中药处方

中医治疗胃炎中药处方

中医治疗胃炎中药处方
中医治疗胃炎的历史悠久,其治疗方法多样,其中中药治疗是中医治
疗胃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医治疗胃炎的中药处方:
1. 健脾和胃汤:适用于脾胃虚弱型胃炎。

主要药材包括党参、白术、
茯苓、甘草、陈皮、木香等。

这些药材合用,可以健脾和胃,缓解消
化不良等症状。

2. 疏肝理气汤:适用于肝气郁结型胃炎。

主要药材有柴胡、郁金、川
楝子、枳壳、白芍等。

这些药材能够疏肝解郁,理气和胃,减轻胃部
不适。

3. 清热化湿汤:适用于湿热内蕴型胃炎。

主要药材包括黄连、黄芩、
黄柏、苍术、厚朴等。

这些药材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适用于胃热引
起的胃炎症状。

4. 温中散寒汤:适用于胃寒型胃炎。

主要药材有干姜、肉桂、吴茱萸、附子等。

这些药材具有温中散寒、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胃寒引起的疼
痛和不适。

5. 养阴清热汤:适用于阴虚内热型胃炎。

主要药材包括生地黄、麦冬、玉竹、石斛、知母等。

这些药材能够滋阴清热,适用于阴虚引起的胃
部灼热感。

6. 活血化瘀汤:适用于血瘀型胃炎。

主要药材包括红花、桃仁、丹参、川芎、赤芍等。

这些药材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适用于胃黏膜受损引
起的疼痛。

在使用中药治疗胃炎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由有经验
的中医师进行辨证施治。

同时,患者在服用中药期间,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助于病情的恢复。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情绪状态,也是治疗胃炎不可忽视的方面。

慢性胃炎中医辨证九法

慢性胃炎中医辨证九法

慢性胃炎中医辨证九法1导滞消食法暴饮暴食伤及胃腑,影响脾胃功能,证见胃痛,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食后甚或恶食,空腹、吐食或矢气后痛减,大便泄泻臭秽或不爽,舌苔厚或黄腻,脉滑或实,常见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

代表方有保和丸、枳实导滞丸等。

2益气健脾法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易伤脾胃,使脾胃虚弱或脾虚重、脾阳不足,证见胃脘痞满胀痛,纳差,食后腹胀,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

若脾阳虚,则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肢冷便溏等,常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

临床常用香砂六君子汤、黄芪建中汤等加减治疗。

3和胃舒肝法情志不畅,郁怒伤肝,肝郁气滞,克伐脾土,甚或肝郁日久化火,肝火犯胃,证见胸脘胀闷,攻撑作痛,胃痛连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且诸证每与情绪因素相关,或有咽部异物感,舌苔薄白,脉弦。

若有化热趋向,则胃脘灼痛,痛势较急,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苦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等,常见于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

临床常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加减治疗,化热生火者可选化肝煎、丹栀逍遥散;伤阴者可酌加沙参、麦冬;有热者选栀子、丹皮、浙贝母等。

研究证明,舒肝和胃法具有兴奋胃肠,增加蠕动,促进分泌的功能。

4养阴益胃法胃喜润恶燥,肝火素旺或嗜食辛辣灼伤胃之阴津,证见胃痛隐隐,知饥不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苔或光净无苔,脉细数,常见于慢性胃炎。

常用方有益胃汤、一贯煎、沙参麦冬汤等,常合芍药甘草汤。

从临床观察,萎缩性胃炎出现红舌或光净舌的几率高于其他病种,养阴益胃法对慢性胃炎的临床症状以及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均有明显消除作用。

应注意养胃阴寓于通降中。

5化湿清热法饮食不节或感受湿邪,湿困中焦,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证见胃脘痞满不舒,食少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头重身困,怠惰嗜卧,多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濡缓或弦滑。

内湿停滞,一方面易招外湿侵袭,可兼有表证;一方面气机阻滞,日久化热,湿热相搏而为病,证见胃脘灼热胀痛,痞闷,口苦尿黄,舌红(边尖深红),苔黄厚或腻,脉滑或紧,常见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

慢性肠胃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慢性肠胃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慢性肠胃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导语:慢性肠胃炎这种疾病主要是发生在女性朋友的身上,它是由于女性朋友平时饮食不规律导致的,希望女性朋友们可以纠正过来。

治疗慢性肠胃炎这种
慢性肠胃炎这种疾病主要是发生在女性朋友的身上,它是由于女性朋友平时饮食不规律导致的,希望女性朋友们可以纠正过来。

治疗慢性肠胃炎这种疾病,我们可以采用中药灌肠的方法,利用菊花、白术等药材去治疗它。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慢性肠胃炎的中医治疗方法吧。

中药灌肠疗法
菊花30g,白术15g,防风10g,甘草10g,白芷8g,米壳15g。

便血重时加防风炭、云南白药适量,溃疡较广泛者加雷公藤6g。

上药水煎后用双层纱布过滤去渣,再回锅浓缩至60-80ml,以药液保留灌肠,每晚1次,连续7-10天为1个疗程。

黄芪、白术、丹参、白芍各20g,黄连、黄芩、侧柏叶、防风各15g,金银花、连翘、白及、生地各10g,每剂药煎3次,每次煎药液250ml,3次共750ml,其中早、午饭前各服250ml,余下250ml药液于晚上睡前用于灌肠。

苦参30g,地榆15g,槐花15g。

水煎浓缩至100-250ml,另将珍珠层粉6g溶于药液中,保留灌肠。

若腹痛明显可加没药、莪术以行气活血,散瘀止痛;若大便次数增多,结肠水肿明显者,可加生苡仁利水消肿,健脾止泻,清热排脓。

生蒲黄10g,仙鹤草、败酱草、乳香各15g,没药6g,煅龙骨10g(先煎),生牡蛎10g(先煎),赤石脂10g(先煎)。

将上药煎成200ml药液,每晚睡前灌肠,15天为1个疗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型如下。
1 脾 胃湿热 型
胸 脘 痞满 胀 痛 , 口占 口腻 , 呆 头 昏 , 纳 四肢 重滞 , 质 红 苔 黄 舌
21 0 2年第 5期
3 7
腻, 脉濡 滑 。 治疗 以清热 化 湿 为主 。 方 给予 黄 连温 胆 汤加 减 : 处 黄 杀 菌作 用 。 例 张 某某 , ,2岁 , 男 5 胃脘 疼 痛 , 痛有 定 处 拒按 , 如针 刺 , 痛 连 6、 g半夏 1g茯苓 1g枳壳 1g薏苡仁 3 g石菖蒲 1g胆 0、 0、 0、 0、 o、
例李女 士 ,6 , 痞满 胀痛 , 4 岁 胸脘 口苦 口腻 , 头 昏反复 发作 壳 1g元胡 1g 吴茱萸 5 。服用上方 5 纳呆 0、 5、 g 剂后病情缓解, 继服用
2 年余 , 用本方 5 服 剂后病情 明显好 转 , 继续 服用 5 剂后病 情痊 愈。 上方 5 病 情痊 愈 。 剂
2 肝 胃郁 热 型
5 胃 阴亏 虚 型
胃脘 灼痛 , 势 急 迫 , 躁 易 怒 , 酸 嘈杂 , 痛 烦 泛 口千 口苦 , 红 舌
胃痛 隐 隐 , 口燥 口 干 , 园 大便 于 结 , 红 少 津 , 细数 。治疗 以 舌 脉
苔黄 , 脉弦 数 。治疗 以 疏肝 泄 热和 胃为主 。处方 给 予化 肝 煎合 左 养 阴益 胃为 主 。处 方 给 予 一 贯煎 合 芍 药 甘草 汤 : 沙 参 lg麦 北 O、
的 鸡鸣 样 吼声 为 特征 【 l 】 ,J 顿 咳 的治 疗大 多 医家 多从 肺 论 有余便是火”肝热生风 , 。对 J L , , 故见痉咳之状。由此 可见 , 在顿咳发病 肺 导致 风 痰 相 搏 , 滞 气 道 , 机 不 利 , 阻 气 治 , 本 上采 取初 期 开肺 , 咳期 泻肺 , 复期 润肺 的治 法 。 者 过 程 中 , 脾 肝 三脏 失调 , 基 痉 恢 笔
舌 脉 生 0、 星 1g佩 兰 1g黄芩 1 。 中黄连 、 0、 0、 咄 方 黄芩 、 茯苓 、 菖蒲 、 石 陈皮 、 片 食 后 痛 甚 , 质 紫 暗 有 瘀 斑 , 涩 。 方 用 : 蒲 黄 1g 五 灵 脂 草经 国内 以及 日本学者 研究均 有杀灭 幽门螺杆 菌的作用 。 1g丹 参 1g 砂 仁 5 、 黄 1g 甘 草 5 、 七 5 0、 0、 g大 0、 g三 g木香 1g枳 0、
明显 缓 解 , 服 5 后上 述症 状 消 失 。 继 剂 3 肝气 犯 胃型 6 脾 胃 虚 弱型
胃痛 隐 隐 , 温 喜按 , 喜 空腹 痛甚 , 食痛 减 , 吐 清水 , 差 . 得 泛 纳
胃脘 胀 闷 , 撑作 痛 , 痛 连胁 , 气频 繁 , 攻 脘 嗳 大便 不 畅 , 因 神疲 乏力 , 则 手 足 不 温 , 便溏 薄 , 淡 苔 白 , 虚 弱 或 迟缓 。 每 甚 大 舌 脉 情 志 因素 而痛 作 , 苔薄 白 , 弦 。 舌 脉 治疗 以疏肝 理 气为 主 。 方 给 治疗 以 温中健脾 为主 。处方 给予黄 芪建 中汤 : 蓖 2 g白芍 1g 处 黄 、 O 0、 予柴 胡疏 肝 散 加 减 : 胡 1g 白芍 1gJ 芎 1g 香 附 1g 陈 桂 枝 1 g甘 草 1g生 姜 1g大枣 3 、 夏 1g陈皮 1g茯苓 柴 0、 0 、i I 0、 0、 、 O 0、 0、 枚 半 0、 0、 皮 6、 g枳壳 1g 甘草 6 、 0、 g 郁金 1g 木香 lg玄 胡 1g 0、 O、 o 。方 中 柴 1g 中黄芪 、 夏 、 0 。方 半 茯苓 、 、 、 枝有 杀菌作用 。 甘草 白芍 桂 胡、 元胡 、 白芍 、 陈皮 、 草 、 香均 有杀 菌作 用 。 甘 木 李 女 士 .2岁 , 6 胃脘 隐隐 做痛 , 温 喜 按 , 腹 痛甚 , 食 痛 喜 空 得 例 陈 某 某 , ,8 , 女 3 岁 胃脘 胀 痛 , 痛 连 胁 , 便 秘 结 , 因 减 , 复 发作 1 , 力 , 便 溏薄 , 淡 苔白 , 细缓 , 用 黄 芪 脘 大 每 反 年 乏 大 舌 脉 方
由此 可见 ,五脏 六腑 皆令人 咳对 临 床 咳嗽 之 治疗 确 有 重要 呼 吸道 疾 病 、 膜 疾 病 、 血 管 疾病 、 胸 心 中枢 神 经 系统 疾 病 中亦 常
6, g 百部 6 . 菔 子 6 , 三仙 各 6 , 实 6 , 夏 3 , g莱 g焦 g枳 g半 g 白术 6 , 的指 导 意义 , 中医辨 证论 治 精 神 的具体 体 现 。 g 是 现代 医 学 认为 在 与五脏 六 腑 皆令 人 咳有 殊途 同归 之理 。 2 l 5E复诊 , 服 二 剂后 顿 咳 次数 明 显减 少 , 不呕 涎 , 不 有 咳嗽 症状 , 述 已 效
内蒙古 中蒙医医 院( 100 00 2 ) 2 1 年 2月 3 E收稿 02 t
中 医对 于 慢性 糜 烂 性 胃炎 , 重 在 于 辨证 , 是 证 用 是 药 , 着 有 故有 同病异 治 之 妙 。现 介 绍 常 见 基础 , 促进 肠 胃动 力 为保 障 , 全 面修 复 胃肠 黏膜 为 关键 , 因时 因地 因人而 异 , 异 病 同治 、 以 以 以
咳 嗽是 临 床常 见 的证 候 之一 。《 景岳 全 书 ・ 咳嗽 》 说 “ 篇 咳证
虽多 , 非 肺 病也 ” 说 明咳嗽 是肺 系疾病 的主要 证 候 之一 。《 无 , 素 导 致 肺 失宣 肃 , 失健运 , 脾 肝失 条 达 , 三脏 受 累 , 导致 顿 咳 之 特 而
问 ・ 篇 》 五脏 六 腑 皆令人 咳 , 独肺 也 ”强 调脏 腑 功能 失 调 有 临 床 表现 。肺 为娇 脏 , 清肃 , 毒 之 邪上 犯 , 脏 首 其 冲 , 咳论 “ 非 , 喜 疾 肺 亦 能 引起 咳嗽 .小儿 顿 咳 , 医临床 以 阵发 性 痉挛 性 咳嗽 , . 中 咳后 失其 宣 发肃 降之 职 , 上 逆 而为 咳 , 云 “ 肺气 经 五脏 所 主 , 为 咳是 肺 有 特殊 的 吸气 性 吼声 即鸡 鸣 样 回音 , 后倾 吐痰 沫 而止 为 特征 , 也 ”脾 为 生 痰之 源 , 为 贮 痰 之 器 ,t J 脾 常 不 足 , 化 失 司 , 最 “ 肺 ”J L , 运 相 当 于现 代 医学 的 “ E咳 ”是 由 百 日咳 嗜血 杆 菌 引起 的急 性 则 水 谷 之 精 微 不能 四布 而 为痰 液 , 百 l , 阻滞 中州 , 胃气上 逆 , 见 呕 而 呼 吸道 传染 病 。 以阵 发性 痉 挛性 咳 嗽和 痉 咳末 伴有 吸 气 时特 殊 吐涎 沫 之症 ; 在 五行 中属 木 , 风 同 类 , ,L 肝常 有 余 ”“ 肝 与 dJ“ ,气
在 临床 工 作 中通 过对 小儿 顿 咳相 关 文献 的学 习结合 本 人 临床 经 则 痉 咳剧 作 。阵 咳 之后 , 涎 呕 出 , 气得 宣 , 痰 得 出 , 火得 痰 肺 脾 肝
验 , 用解 痉 止 咳汤 加味 治疗 , 采 收到 较好 疗 效 , 现举 例 。 泻, 气机 得 畅 , 咳暂止 。 痉 因肺 脾 肝 三脏 之 能 未复 , 即 又生 风火 旋 气 痉 方 桑 地 止 王 某某 , , 。20 男 8岁 09年 1 2月 2 初 诊 。咳嗽 月余 , 3日 曾服 痰 , 机 又 阻 , 咳又作 。 中杏 仁 , 白皮 , 骨皮 入 肺 经 , 咳 多 种 中西 药物 及 肌注 青霉 素 等 , 疗效 不 佳 。现见 阵发性 咳嗽 , 夜 平 喘清 热 ; 白术 , 苓 , 夏 入 脾 胃经 , 脾 燥 湿 , 逆 化 痰 ; 茯 半 健 降 白
只是 症 状 的缓 解 , 不能 达 到 真 正 治疗 的 目的 , 并 这是 非常 法, 希望 可 以帮 助 慢性 胃炎 患 者 , 治 疗 上 不再 盲 目 , 日摆脱 治 疗 , 在 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这种 很 慢性 胃炎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 恶心呕吐、 腹痛等。如果不 的病情 恶 化 , 事 情也 是 常有 发 生 的 。 多患 者 最 后被 迫 只能 不 更 及时治疗 , 会逐渐恶化 , 甚至有发生癌变的危险, 所以我们要介 进 行 手术 治 疗 。 仅 给患 者增 加 了痛 苦 , 加晕 了患 者 的经 济 负 担 , 给 患者 生命 带 来威 胁 。所 以 , 者 选 择 治 疗慢 性 胃炎 的 也 在患 绍一 下 治疗 慢 性 胃炎 的方 法 。 一 知 抓 慢 性 胃炎 可 以 有 慢 性 浅 表 性 胃炎 和 慢 性 萎 缩 性 胃炎 等 情 方 法 时 , 定 要 了 解这 种 疾 病 , 道 治 疗 这 种疾 病 的原 理 , 住 况 ,不 同 的炎症 在症 状 上 会有 细 微 的不 同 ,在 治疗 上 也稍 有 不 治 疗 慢性 胃炎 的关键 。 同。 关于 治疗 慢 性 胃炎 的方 法 , 主 要 是 以调节 胃部酸 碱度 为 我们 消灭 幽 门螺 旋 杆 菌为 治疗 的 根本 所 在 。
间 加剧 。 咳作 咳声 不断 , 至 呕 出大量 痰 涎 , 才 暂得缓 解 , 直 咳嗽 每 芍 , 地龙 入 肝经 , 抑肝 阳 , 喘 止咳 。脾得 平 , 断 酿痰 之 源 ; 平 平 切 肝 除 肺 咳 夜 发 作 十余 次 , 纳呆 腹 胀 。用 “ 痉止 咳汤 ” 昧治 疗 。 白芍 得 平 , 去 动风 之根 ; 得 清 , 嗽 自愈 。 伴 解 加
6 , 龙 6 , 芩 6 , 膏 1g双 花 9 , 腥 草 9 , 蒌 6 , 参 g地 g黄 g石 2, g鱼 g瓜 g玄 茯 苓 6 , 仁 , g杏 二剂 , 煎 服 。 水 更 方 , 服该 方 6剂 而痊 愈 。 又
+ 赤蜂松 山 中蒙 医院 (205 040 ) 2 1 年 1 月 5日收稿 01 1
金 丸 加减 : 白花 蛇 舌 草 3 g青 陈 皮 各 1g 白芍 2g 甘 草 1g 冬 tg 生 地 黄 1g 枸 杞 子 3 g 当 归 1g 川 楝 子 1g 白 芍 0、 0、 0、 0、 0、 5、 0、 0、 0、 山 栀 1g黄 连 6 吴茱 萸 2 。 中黄连 、 茱萸 、 舌 草 、 0、 g方 吴 蛇 白芍 、 1g甘 草 6 佛 手 1g乌 梅 1g 0、 0、 0 。方 中 乌梅 、 楝 子 、 川 当归 、 白芍 陈皮 能 够 杀灭 幽 门 螺杆 菌并 抑 制其 繁 殖 。 均有 杀 菌作 用 。 例 王 先 生 ,2岁 , 5 胃脘 灼痛 , 酸 , 躁 易 怒 2 余 ,伴 口 泛 烦 月 . 例 云 某某 , ,5 , 女 5 岁 胃脘 隐 隐 作 痛 , 口燥 咽 干 , 便 干结 , 大 千 口苦 , 差 , 红苔 黄 , 玄。守 上方 加 减服 用 6 胃脘灼 痛 , 半年 余 , 红 少津 , 纲 。 纳 舌 脉 剂 舌 脉 服用 上 方 7剂 后 , 症 消 失 , 诸 病情 痊 愈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