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深化高校实践育人的思考

合集下载

实践育人高校心得体会

实践育人高校心得体会

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实践育人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践育人,学生不仅能够在课堂上学到专业知识,更能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我参加实践育人活动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实践育人的意义1.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育人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这包括专业技能、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育人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了解国情,感受时代脉搏。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激发爱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

3. 拓宽学生的视野实践育人让学生接触到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拓宽视野。

这对于学生未来职业规划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育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合适的实践项目,从而实现个性化发展。

二、实践育人的实施1. 实践项目多样化高校应根据自身特色和市场需求,开设多样化的实践项目。

如企业实习、社会调研、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 建立健全实践育人制度高校应建立健全实践育人制度,明确实践育人的目标、内容、方法等。

同时,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3. 加强实践指导高校应加强实践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实践项目、选择实践岗位。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4. 强化实践评价高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应包括实践态度、实践成果、实践技能等方面,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实践育人的心得体会1. 增强了专业技能通过参加实践育人活动,我深刻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重要性。

在实践过程中,我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学会了实际操作技能,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高校实践育人的深度思考

高校实践育人的深度思考

2、实践教学环节缺乏有效监管
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监管是保证实践育人效果的重要保障,但一些高校在实践 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导致实践环节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此外, 一些教师对实践环节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投入,也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3、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校企合作是推进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一些高校在推进校 企合作方面存在不够深入的问题。例如,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或者合作内 容不够丰富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2、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高校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必须注 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实践育人,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思路,从而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创新精神。
3、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必备的素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帮助 他们了解职场规则、建立职业规划、培养职业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首先,选题上要注重实际需求。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兴趣爱好,选 择与当前社会、经济、文化等紧密相关的实践项目。例如,可以参与农村扶贫、 城市社区建设、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也可以参与到企业的技术创新、文化推 广等活动中。
其次,实践方式上要注重多样性。除了传统的社会调查、义务劳动等形式外, 还可以采用顶岗实习、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多种形式。例如,可以组织学生 到企业进行实习,参与到具体的生产、管理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和团队协作精神。
最后,考核机制上要注重综合评价。除了传统的考试、论文等评价方式外,还 应将实践过程中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纳入考核范围。这 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新时代以实践育人加强高校学生思想引领的思考

新时代以实践育人加强高校学生思想引领的思考

新时代以实践育人加强高校学生思想引领的思考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代,高校作为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优秀人才、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贡献的重大使命。

对于高校而言,以实践育人,加强学生思想引领,成为了培养优秀人才的必要措施。

首先,以实践育人,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发展动态变化,新时代的人才应该具备不仅是理论知识能力的掌握,更是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而高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方面应该更加强调实践性,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强实践技能的锻炼,不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实践,不仅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能让学生实现知行合一,提高其对实际问题的应对能力。

其次,加强高校学生思想引领可以提高学生内敛,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新时代的高校应当以青年学生为中心,全面推动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

针对学生的自身优势和特点,对其进行思想引领和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成为成功人才的道路上更稳定、更快速,更能够培养学生积极、自信的个性,富有领袖魅力和创新精神。

最后,高校应该坚持总体育人、分类施策,注重学科交叉,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新时代人才。

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技能、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高校教育应该具有更多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切实为后备人才培养提供全面且深厚的知识体系。

同时,应该注重学科交叉,深化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极强专业性的新时代人才。

综上所述,以实践育人,加强高校学生思想引领,成为了新时代高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发展中成为有担当、有追求的新时代人才。

新形势下高校实践育人质量提升路径新探索

新形势下高校实践育人质量提升路径新探索

新形势下高校实践育人质量提升路径新探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高校教育也日新月异。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育人质量一直是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而实践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素质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面对新形势下的挑战和机遇,高校如何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成为了摆在高校教育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将围绕新形势下高校实践育人质量提升路径进行探索和讨论。

一、实践育人的重要性实践育人是指通过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在当今社会,实践育人越来越受到重视。

因为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实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关键手段,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至关重要。

二、新形势下高校实践育人面临的挑战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高校面临着新形势下的挑战。

实践育人的方式和方法需要不断创新。

传统的实践教育模式往往是学生到企业实习或者社会实践,但是这种方式往往局限于学生的专业领域,难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实践教育资源不均衡。

由于高校之间实践教育资源的差异性,导致一些高校的实践育人质量难以提升。

实践教育和学术教育之间的脱节问题。

一些高校实践教育和学术教育往往是割裂的,学生很难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育人的评价机制不完善。

目前,高校实践育人的评价主要以学生实习情况和社会实践报告等为主,往往难以客观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提升实践育人质量的新探索面对新形势下高校实践育人面临的种种挑战,高校需要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以提升实践育人质量。

高校需要创新实践教育的模式和方法。

可以通过构建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拓展实践教育领域、建立多元化实践育人渠道等方式来推动实践育人工作的改革与提升。

高校需要加强实践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可以通过建立实践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促进实践教育基地网络化建设等方式,来解决高校实践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高校实践育人的问题探究及实施途径思考

高校实践育人的问题探究及实施途径思考

高校实践育人的问题探究及实施途径思考
高校实践育人的探究及实施途径思考应从四个方面入手:教育理论、教育相关政策、学习环境和学习者群体。

首先,要从教育理论上分析高校实践育人过程中产生的机制以及
在该机制下实施高校实践育人的具体方法。

从实践育人的角度出发,
学习的动机会对整个过程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实施实践育人的
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爱好学习的欲望,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同时获
得乐趣。

其次,要关注教育相关政策的变化,根据政策的变动,调整自身
的实践育人目标和体系,以符合政策的变化和对学生的要求,让学生
在实践育人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力。

再次,要探究实践育人过程中的学习环境如何影响学习者的发展,通过积极的学习环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实践育人的过
程中受到更多的正面情感支撑,从而获得更多的成长和收获。

最后,要分析实践育人过程中学生所处的不同群体和他们对实践
育人的理解和参与情况,为不同的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实践育人策略,帮助学生改变自己,为自身的发展提供支持。

优化育人途径 增强实践育人实效

优化育人途径 增强实践育人实效

优化育人途径增强实践育人实效育人工作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大学的使命、责任和义务。

而优化育人途径,增强实践育人实效,则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一、当前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育人工作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育人工作,高校可以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当前高校育人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育人途径单一,缺乏多样化的育人手段。

大多数高校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

这导致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动力和乐趣,最终影响了育人工作的效果。

2.实践育人的实效性不够。

一些高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但缺乏对实践活动的有效引导和评估,导致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热情不高,甚至出现实践活动的虚假、无效等问题。

3.缺乏与社会和产业对接的实践育人项目。

学校的实践教学活动大多局限于校园内进行,与社会和产业的对接度不高。

这导致学生接触到的实践经验相对单一,无法真正融入到社会和产业中,影响了实践育人的实效。

二、优化育人途径的对策和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需要在育人途径上进行优化,增强实践育人的实效。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拓宽育人手段,丰富育人途径。

学校应该尝试各种教学手段和育人方法,注重提高教学过程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可以引入问题导向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多种育人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主动、积极,增加其学习的乐趣和动力。

2.加强实践教学的有效引导与评估。

实践教学是育人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在进行实践教学时,需要加强对实践活动的有效引导和评估。

这需要学校教师和管理者在实践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并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估和认可,从而提高实践育人的实效性。

3.加强与社会和产业的对接。

学校应该加强与社会和产业的联系与合作,开展一些社会实践和产业实践项目,让学生真正融入到社会和产业中去。

高校实践育人活动开展的意义浅析

高校实践育人活动开展的意义浅析

高校实践育人活动开展的意义浅析高校实践育人活动开展的意义浅析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实践育人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实践育人活动是培养人才的必备手段高校实践育人活动是高校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日益增长,高校必须根据社会的需求和标准来培养人才。

实践育人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情况相结合,实现知行合一。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得到启示和提高,从而为社会做出贡献。

在高校实践育人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教师在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要负责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工作,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地开展实践活动。

学生则要积极参与活动,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了解社会的要求,同时也可以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践育人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实践操作是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是高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职业技能,还能让学生具备创新和实践的能力。

在实践中,学生不断地摸索和探索,不断改进自己的方法和思路,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从而达到锻炼和提高的目的。

三、实践育人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成长高校实践育人活动是一种自主性很强的活动方式。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实践方向,从而让自己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不断地进行思考和尝试,这种自我探索和发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四、实践育人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人际关系高校实践育人活动可以提供一个交流和合作的平台,让学生之间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

提升高校实践育人的时代性探索

提升高校实践育人的时代性探索

提升高校实践育人的时代性探索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实践育人成为了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实践育人是指通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一种教育方式。

高校实践育人具有时代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校实践育人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实践能力的要求。

高校实践育人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校实践育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与不同的人群进行合作和交流,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实践活动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些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校实践育人有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实践经验也是学生求职时的重要资本,能够使他们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高校实践育人能够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高校教育往往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工作往往存在一定的差距。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一是加强高校与社会的合作。

高校应当积极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给学生。

高校还应当充分听取社会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减少理论知识的堆砌,增加实践环节。

二是完善实践育人的评价体系。

目前,高校的评价体系主要以学生成绩为主,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应当探索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从实践成果、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应当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提高教师的实践育人能力。

教师要具备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够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调研报告】关于加强高校共青团实践育人的调研与思考

【调研报告】关于加强高校共青团实践育人的调研与思考

北京牌照租赁协议常范文出租人(甲方):_____承租人(乙方):_____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为明确出租方(甲方)、承租方(乙方)权利义务关系,双方经友好协商,就汽车牌照租赁事宜达成一致意见,同意按下列条款签订本协议。

第一条:所购车辆资料及权属甲方同意乙方以甲方公司的名义购车,已购汽车相关资料如下:车牌发动机号:_____制造厂家:2、所购车辆的实际所有权归乙方所有。

第二条:购车费用1、乙方自行承担费用如下:_____1.1购车款:人民币_____元整(¥_____)。

1.2相关费用(购置税、车辆保险等合计):人民币_____元整(¥_____)。

2、所有交款凭据及《机动车登记证》均由交由乙方保管。

第三条:租赁期限自____年____月____日起交付给乙方使用至乙方取得牌照后止。

第二条:租金及付款方式1、租金:人民币_____元整(¥_____)。

2、付款方式:_____乙方须在牌照办理完毕之日起____日内一次付清。

汽车牌照租赁合同范本_____汽车牌照租赁合同格式第四条:甲方责任1.在协助乙方办理完汽车上牌事宜后须将购车发票原件、车辆行驶证原件、保险原件交由乙方保管。

2.在牌照租赁期乙方如提出合理的需甲方协助办理关车辆报损理赔事宜时,甲方需积极配合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

3.租赁牌照所属车辆的权属归乙方所有,甲方不得予以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占有和处分。

4.因乙方实际占有并使用该车辆,甲方不得做影响甲方正常使用的行为,在甲方使用过程中,涉及必须甲方出面签名等事项应给予配合。

5.在租赁期乙方如取得自有牌照并在提前一个月通知甲方后,甲方应无条件、无偿配合乙方办理车辆过户手续,并按未到期租赁月数退还租金。

第五条:_____乙方责任1.租赁期间,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法令,安全行车,缴纳各种车辆保险。

因违法、违纪、违章所造成的民事法律责任,自行负责,并承担给甲方造成的经济损失。

对实践育人的一点思考整合资源提升实践育人实效

对实践育人的一点思考整合资源提升实践育人实效

对实践育人的一点思考整合资源提升实践育人实效实践育人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它通过学生参与实际活动、解决实际问题和实际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

然而,目前在实践育人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资源整合不够充分,实践育人效果不够明显等。

因此,本文将从整合资源和提升实践育人效果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

首先,要提升实践育人的实效,需要加强资源整合。

资源整合是指将各方面的教育资源进行协同整合,形成有机的教育生态系统,以提供全方位的实践育人支持。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合:一是学校内部资源的整合。

学校可以整合各个学科的教学资源,开展跨学科的实践育人活动。

比如,可以开展以课程为基础的实践活动,在课程中引入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是学校外部资源的整合。

学校可以与社会各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整合社会资源。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项目,让学生接触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难题,培养实际运用能力。

同时,可以邀请专业人士、行业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或实践指导,为学生提供实践经验和实践技能的培训。

三是学生自身资源的整合。

学校应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可以通过开设实践项目竞赛,给优秀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实践热情和成就感。

同时,可以设立实践经验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为其他学生提供借鉴和学习的范例。

除了资源整合,提升实践育人的实效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实践育人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而不仅仅是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

可以通过开展团队合作、创新思维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是关注实践教学的评价和反馈机制。

实践育人的效果需要及时反馈和评价,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

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成果展示、实践报告、实践成果评审等,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实践成果和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和调整。

对深化高校实践育人的思考

对深化高校实践育人的思考

对深化高校实践育人的思考【摘要】高校实践育人是当前教育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种种问题。

为了提升高校实践育人水平,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方式,加强资源支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并构建完善的实践育人体系。

要认识到高校实践育人的关键因素,如导师指导、实践项目设计等。

深化高校实践育人意义重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展望未来,高校实践育人将在教育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深化高校实践育人的思考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提升教育质量,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关键词】高校实践育人、提升、资源支持、学生实践能力、体系、关键因素、意义、发展、思考、总结1. 引言1.1 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性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性一直被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实践是知识的升华,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校实践育人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思维,使他们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实践育人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上。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培养勇于创新、敢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实践操作技能,提高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参与实践教学,学生还可以增强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具备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能力。

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性在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素质人才。

深化高校实践育人已成为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将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1.2 当前高校实践育人存在的问题当前高校实践育人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些高校实践育人的实践活动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大多数学生只是简单地参与实践,缺乏深度思考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实践育人需求心得体会

实践育人需求心得体会

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实践育人逐渐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实践育人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其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实践育人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实践育人需求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实践育人的必要性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灵魂,也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实践育人通过让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

在实践中,学生可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关键。

通过实践育人,学生可以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了解社会,从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强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作出贡献。

3.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育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团队协作能力等多方面素质。

在实践中,学生可以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可以学会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培养坚强的心理素质;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进步,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践育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在求职过程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毕业生往往更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通过实践育人,学生可以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三、实践育人需求分析1. 学生需求(1)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希望学校能够提供更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实践活动的深度与广度:学生希望实践活动具有深度和广度,能够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3)实践活动的指导与评价:学生希望学校能够提供专业的指导与评价,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实践活动。

2. 教师需求(1)实践活动的策划与组织:教师需要具备策划与组织实践活动的能力,确保实践活动顺利进行。

(2)实践活动的指导与评价:教师需要具备指导与评价实践活动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

探索实践育人心得体会

探索实践育人心得体会

一、引言实践育人,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它要求教育工作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实践育人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二、实践育人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当今社会,创新精神是每个人必备的品质。

实践育人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通过实践育人,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 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育人不仅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综合素质。

这些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4.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实践育人可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实践育人的实践探索1. 构建实践育人体系为了实现实践育人,我们学校构建了以下体系:(1)课程体系:将实践环节融入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2)实践基地: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3)实践活动: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如科技竞赛、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

2.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1)项目式教学:以项目为导向,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2)翻转课堂:将课堂搬到实践现场,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

(3)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3. 加强实践师资队伍建设(1)聘请企业专家、行业精英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

(2)组织教师参加实践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3)鼓励教师参与实践项目,提升自身实践水平。

四、实践育人的心得体会1. 坚持以学生为本在实践育人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中得到成长。

新时代以实践育人加强高校学生思想引领的思考

新时代以实践育人加强高校学生思想引领的思考

新时代以实践育人加强高校学生思想引领的思考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高校学生思想引领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实践育人正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实践育人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综合素养。

本文将探讨新时代下以实践育人加强高校学生思想引领的思考。

实践育人是高校教育的必然选择。

实践育人重视学生的实际行动和亲身经验,通过参与社会实践、社会实训、实验实践等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的真实和复杂,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能力。

实践育人不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在新时代,创新创业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只有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实践育人有助于加强高校学生思想引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的现实与问题,提升自己的认识水平和思辨能力。

实践育人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社会的善良和美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实践育人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坚韧意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通过实践育人,高校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面对挫折和困难,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精神追求。

实践育人也面临一些挑战。

实践育人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高校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机会和资源。

目前一些高校在实践育人方面还存在不足,实践机会和资源有限,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

实践育人需要高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高校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还需要积极与社会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

社会也需要给予高校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任务,让他们在实践中真正成长。

对实践育人的一点思考 整合资源,提升实践育人实效

对实践育人的一点思考 整合资源,提升实践育人实效

对实践育人的一点思考整合资源,提升实践育人实效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的人才类型正悄悄的发生着改变,仅仅会书本知识的学生,已经慢慢的不适应未来的社会,究其根源目标锁定在学校,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要从学校教育抓起,学校教育也要与时俱进。

经常听领导提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细细品味,实践活动很能锻炼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助力学生适应社会、快速成长,其实实践活动应归属于实践育人。

下面分享一下我对实践育人的一点点思考:一、加强学科融合,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不能仅停留在我做了的层面,而是既要做了,还要做出效果,对学生有所触动。

以我们学校的现状为例,我们学校的老师比较特殊:1、年轻化,经验不足。

2、所教学科与自己的专业不对口,英语专业教语文,音乐专业教语文,美术专业教数学等等。

充分借力教师的特殊性,转不足为优势。

开展实践活动之前,可以思考把所教学科与自身专业相融合,把单一的实践活动与学科相融合,既能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又能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学科及学科以外的知识,学生在写实践心得是会更有内容可写,收效更多一些。

实践活动就像是楼房的框架,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往里面填充我们想要的内容,让丰富多彩的内容,为活动增色添彩。

二、做好长远规划,让活动系列化今天一个活动,明天一个活动,一学期下来搞的活动倒是不少,但是仔细回味,感觉有些支离破碎,在学生的心目中没有留下太多影子。

如果从学期初开始就有通盘的考虑,从整个学期乃至整个学年出发,做一系列性的考虑,让活动与活动之间环环相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想必会更有意义。

就如当前大家都在搞全民阅读,教师阅读、学生阅读、家长阅读,如果能把这三方结成网联系在一起,教师阅读引领学生阅读,教师阅读引领家长阅读,家长阅读引领学生阅读,让三方相互监督、互相督促,阅读活动应该不难推行,语文阅读、数学阅读、英语阅读、科学阅读等等,每门学科都需要阅读,可以把各学科的阅读系列化,重视程度一致,学生就不会只偏向于这门学科的阅读而忽略了别的学科的阅读。

提升高校实践育人的时代性探索

提升高校实践育人的时代性探索

提升高校实践育人的时代性探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校教育的使命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提升高校实践育人的时代性探索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需要在实践育人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和探索,以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一、实践育人的重要性实践育人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和其他人合作完成任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了解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提升高校实践育人的时代性探索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实践育人的时代背景当今社会,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在不断发展,因此高校教育也需要适应这种发展的需要。

实践育人正是适应这种发展需要的重要手段。

随着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学生需要具备更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而这需要高校在实践育人方面做出更多的探索和努力。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高校需要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提升高校实践育人的时代性探索,也需要考虑如何引入国际化的实践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三、提升高校实践育人的途径和探索要提升高校实践育人的时代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努力:1. 创新课程设计。

高校可以将实践教育植入课程设计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接触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高校还可以开设一些专门的实践课程,如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等,让学生在课外也能够进行实践活动。

2. 拓展实践平台。

高校可以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如实习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孵化器等,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提升高校实践育人的时代性探索

提升高校实践育人的时代性探索

提升高校实践育人的时代性探索高校实践育人是指通过让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素养,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校实践育人也需要与时俱进,探索与时代相适应的方式和方法。

高校可以建立更多与社会、企业和行业相关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广泛、更深入的实践机会。

通过与社会各界的合作,高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实践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真实地接触社会和企业,了解行业发展的动态和实际工作的要求,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能力。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高校可以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

现实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个体的专业技能,更需要具备协作能力和创新创业思维的人才。

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团队项目,让他们在团结协作、沟通合作、解决问题等方面锻炼自己,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高校还可以通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勇于尝试,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和创业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高校可以通过社团、俱乐部等课外活动的引导,提升学生的实践育人效果。

社团和俱乐部是学生进行自我实践、锻炼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

高校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和俱乐部的活动,组织各类比赛、演出、展览等,让学生在兴趣爱好的培养中,培养自信心和表达能力,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高校可以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实践育人的时代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开展线上实践活动。

通过网络平台和虚拟实境,高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更丰富的实践资源和体验,让学生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高校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实践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掘自己的潜力和兴趣,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

高校实践育人的时代性探索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高校可以建立更多实践基地,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通过社团和俱乐部等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育人效果,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实践育人的时代性。

关于高校实践育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与探究

关于高校实践育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与探究

关于高校实践育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与探究高校实践育人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实践育人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高校实践育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高校实践育人存在着实践机会不足的问题。

目前,许多高校的实践课程仍然以理论讲授为主,学生很难获得真实且丰富的实践机会。

这导致学生在实践中缺乏实际操作经验,无法应对真实世界的挑战。

应对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强实践课程的设计。

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例如,可以与社会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开展实践项目,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其中,获得实践经验。

其次,高校实践育人存在着实践与理论脱节的问题。

部分高校的实践教学往往脱离了理论教学,导致学生只注重实践操作,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

这使得学生缺乏对实践的完整理解,无法将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可以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问题,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同时,学校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实践项目的同时,进行理论学习,提高其理论实践能力的结合。

再次,高校实践育人存在着实践评价机制不完善的问题。

目前,许多高校仍然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指标,忽视了学生在实践中所获得的能力和经验。

这使得学生对实践活动失去了兴趣,无法全面发展自己的实践能力。

应对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高校可以通过评估学生的实践报告、项目成果、实践经验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在实践中所获得的能力。

此外,学校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实践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以此来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高校实践育人存在着实践机会不足、实践与理论脱节以及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应该加强实践机会的提供,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

新时代以实践育人加强高校学生思想引领的思考

新时代以实践育人加强高校学生思想引领的思考

新时代以实践育人加强高校学生思想引领的思考
随着国家的发展,新时代下高校教育也将随之变化。

教育的本质是以实践育人,在新时代下,高校必须更加注重实践教育,来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的人才,在此基础上,通过强化思想引领,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意识。

实践育人是高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高校教育必须更加注重和贴近实际。

高校教育必须更加注重实践,更加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实际操作。

通过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变化,积极投身社会,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强化思想引领,是高校教育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古人云:“教育在于德育”,所以思想引领是教育的重要环节,它是教育事业的灵魂。

学校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必须在思想引领上下功夫。

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和身份认同,更好地适应和积极面对社会。

创新教育是思想引领的重要一环。

在新时代下,高校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通过创新教育,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勇于尝试和创新实践。

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将学生培养为拥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深化高校实践育人的思考[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

然而,实践育人依然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强化实践育人势在必行。

文章论述了我国高校实践育人的现状,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阐述了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思路,强调学生才是主角,整体构建实践育人体系,全方位开展实践育人过程,实现实践育人的常态与长效。

[关键词]高校实践育人思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然而“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是摆在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实际难题。

如何正确认识、深入实施实践育人,成为高校必须深度思考和解决的课题。

一、高校实践育人的现状1.教育认识缺失。

许多教育者依旧保守地把实践育人视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或方式,并没有将其上升到一种教育理念的高度。

客观现实是以“思中学”为主要模式的传统教学依然表现出较强的顽固性,教学方法转变仍具有较大的滞后性。

一方面,教学管理人员没有合理构建实践育人的科学布局,不能及时制定和完善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管理规定。

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行为习惯也难以改变,习惯于“被动性”“封闭性”较强的课堂理论授课,没有主动接受和运用前沿、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不能转变角色开展教育教学。

另一方面,广大高校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几乎都是按照理论课程的学习模式采取相对被动的学习方式,不能及时树立起在实践中主动开展学习、参与训练、获取知识、锻炼能力、提高素质的意识。

2.教学体系缺漏。

长期以来,包括各类实验、实习、实训、竞赛、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在内的实践教学,历来从属于课堂理论教学,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补充。

而第二课堂的社会实践活动更是不被看作是实践育人体系的重要部分。

人们认为不在教学计划内的各类学生实践活动不具备教学特点,只有教学计划内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才具备实践育人的属性。

部分高校对实践育人的目标、内容、方法、平台、评价等没有足够的重视,缺乏宏观和微观的把握,没能建立起各种实践育人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各环节处于离散状态,无法建立完整的实践育人体系。

许多高校偏置了实践育人的逻辑地位和几何坐标,将其游离于学校教育体系之外,导致教师实施教学行为不积极,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动力不足,直接制约了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水平的提高。

3.条件保障缺位。

实践育人的条件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其实施效果。

由于观念的落后,部分高校在重视制度规定、经费支持、师资队伍、仪器设备等方面做得仍然不够。

实践育人的制度不能及时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过于保守和传统。

经费投入不足,已成为“久治不愈”却又”习以为常”的通病。

实践育人师资队伍存在不小隐忧,如实验教师队伍青黄不接,“传帮带”的优良传统渐失,学生工作干部缺乏对教育的深层次理解、研究和实践,工作多停留在注重经验的管理层面上等。

教学仪器设备落后,使用效率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有些高校相对重视硬件条件建设,但缺乏针对软实力的协同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文化艺术教育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与社会、行业、企业等各层面的标准都有很大偏差。

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匮乏、管理模式单一,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和实训的积极性不大,实践育人与社会真实需求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衔接。

二、正确认识高校实践育人的内涵1.实践育人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基础上的党的教育方针。

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都是实践的”。

教育的本质是实践的。

马克思对人的实践还有更为直接的论述:“人作为主体,是通过他自身的实践活动来参与和接收客观的影响,从而获得主体自身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教育问题上历来重视和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2.实践育人是教育基本规律指导下的现代教育理念。

研究教育理论或是开展教育行为都应该按照教育自身规律办事。

“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是基本的教育规律,是育人规律,实际上反映的是人的成长规律。

人才培养的根本性在于实践,这是因为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形成于实践、素质养成于实践、创新归同于实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认识事物的水平不断提高,实践育人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成为一种理性的、与时俱进的思维观念和教育观念。

实践育人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凡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各种应用性、综合性、导向性和创新性的教育过程,由学生自主开展的,能够逐步形成高尚品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活动都属于实践育人的范畴。

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开展实践育人,就要求我们突破课时作为传统教学时间的局限,突破课堂作为传统教学空间的约束,突破单向讲授作为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

3.实践育人具有不确定性、交互性和创造性的特点。

不确定性指学生个体的实践轨迹是动态的、不确定的。

如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研究的项目有别于课程教材里确定的、固化的知识,研究过程必然是各不相同的,研究成果也是不确定的。

交互性指学生与外部因素始终保持着交互状态,如通过军事训练、文化艺术活动、社会调查等,学生个体结合自身价值观、主观思维和情感等,通过与实践内容的交互作用,培养独特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指导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交互影响。

创造性指学生通过实践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创新,如开放型实验、学科创新竞赛、创业实践等,都是学生激发灵感、实现创新的有效途径。

4.实践育人的关键在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内因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实践育人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只能在其自身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实现成长成才,任何外力都只能或多或少地起到促进或阻碍的作用,但绝非决定性作用。

事实证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就是要把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统一起来,既走获取科学知识的专业实践途径,又走向人民群众学习的社会实践途径。

在“以学生为本”的视野下,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是贯穿实践育人全过程的根本要求,是实践育人相较于理论授课和其他教育形式的根本区别。

实践育人的过程管理、具体指导和质量评价都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学生实现自主式学习,使高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成为可能。

三、深入开展高校实践育人的思路1.强调定位,学生才是主角。

实践,是学生的实践,开展实践育人要把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地位上。

学生通过实践行为,使自身的道德品格、知识结构、科学素质、文化修养、行为方式等得到发展和进步。

在这一过程中,指导教师起到重要作用,但指导教师并不能作为主角开展教学活动,而应该转变角色,注重“教”与“导”的平衡,在学生开展实践的过程中发挥辅助、引导的作用,侧重于给予学生指导性意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特有的育人效果。

2.强调全面,整体构建实践育人体系。

实践育人应该成为学生专业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的有效方式。

一方面,笔者认为当前的实践育人类型主要分为专业学习型、组织培养型和社会教育型三类,应该强调完整性。

专业学习型的教育内容涵盖了传统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内安排的实验教学、金工实习、认知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课外开展的开放型实验、创新创业训练、学术科技竞赛等,是结合学生专业学习展开的带有教学性质的环节。

组织培养型的实践教育涵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内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军事训练、党团主题教育活动、学生会与社团工作、勤工俭学、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等,是校内具体组织机构(如学生处、团委、社团组织等)开展的教育工作或教育活动。

社会教育型的实践教育涵盖了大学生社会教育的校外实践环节,主要包括社会志愿者活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社会调查、科技服务、创业实践等,是在社会“大课堂”中实现育人目标的社会生产劳动。

另一方面,实践育人的时间跨度应该贯穿于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实现将实践育人环节贯穿学生培养的全过程,逐步完善实践育人体系。

3.强调协调,全方位开展实践育人过程。

协调要从两个角度来理解。

一是实践育人体系自身要协调。

无论是专业学习型、组织培养型还是社会教育型的实践教育,都是实践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为了实现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三种类型的实践育人要互相融合,相互促进。

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浸润,在社会实践教育过程中,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指导实践,提高专业水平。

要与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水平的总体要求相适应,使三方面协调发展,各自发挥在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是共同参与实践育人的学生、学校、社会三方要协调。

学生要“立”,树立主人翁意识;要“变”,变“要我成才”为“我要成才”。

高校要“助”,助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要“导”,教育工作者树立服务意识,发挥指导作用。

社会要“真”,企事业单位向学生发布适合调查、研究的真题;要“新”,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要展示社会新气象、新面貌、新成果,提升实践育人的隐性功能。

4.强调可持续,实现实践育人的常态与长效。

一要加强人、财、物、制等各类保障。

加强人员保障,组织校内教师、学生工作干部、共青团干部等全员参与实践育人,发挥各自所长,提升育人效果,聘请企事业单位的道德模范、技术骨干、劳动能手等担任兼职教师,实现企事业单位深度参与人才培养。

加强经费保障,高校要按照国家要求,调整财务结构,确保教育经费优先用于实践教育。

加大实践教学仪器、设备投入,科学管理,提高使用效率,使之符合世界科技发展方向和要求。

加强制度保障,国家制定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政策,明确企事业单位接受大学生实践的责任,学校要完善相关教学制度、管理制度、评价制度、财务制度等。

二要有效搭建平台,建设校内外各类实践教育基地,如属于专业学习型的实验教学中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创新团队工作室等,属于组织培养型的谈心屋、心理驿站、党员示范岗等,属于社会教育型的社会实践基地、志愿者服务基地等。

三要提高管理水平,创新管理手段,开拓国际化视野,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运用信息化管理技术,针对实践育人的特殊性开展有效管理。

四要拓展实践育人形式,通过开设专业研讨课、开展创新创业训练、组织社会实践团队等形式进行课程化运行、项目化管理、团队化合作,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提升实践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1]周远清.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2]杨叔子,张润福.创新之根在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2).[3]熊川武.实践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4]张放平.强化实践教学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7(17).[5]顾秉林.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创新人才[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6).[6]邢运民.本科教育应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J].高等教育研究,200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