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经典古诗文教学诵读教学策略实践课题分析报告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诗词吟诵教学策略研究与实例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诗词吟诵教学策略研究与实例分析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诗词的吟诵,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本文将从教学策略的角度,研究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诗词吟诵,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一、选择适当的诗词作品在进行诗词吟诵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当的诗词作品。
对于初中生而言,可以选择一些内容简单、意境深远的诗词,如《登鹳雀楼》、《静夜思》等。
这些作品既有一定的难度,又不会让学生感到过于困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诗词的背景知识在进行诗词吟诵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对诗词的背景知识的讲解。
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和意义。
例如,在教学《静夜思》时,可以简要介绍唐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对这首诗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韵律感诗词吟诵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语言美感和韵律感。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读示范和反复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韵律感。
例如,在教学《登鹳雀楼》时,教师可以先进行朗读示范,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然后逐句逐句地进行模仿练习,让学生能够准确地吟诵出诗词的韵律。
四、注重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诗词是情感的表达和体验,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情感导入、情感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诗词中蕴含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诗词的热爱和情感共鸣。
例如,在教学《静夜思》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在一个静谧的夜晚,感受李白的孤独和思乡之情,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这种情感。
五、开展诗词吟诵比赛和朗诵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可以开展诗词吟诵比赛和朗诵活动。
通过比赛和活动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诗词吟诵中,提高学生的吟诵水平和自信心。
同时,这也是一种展示学生才华和个性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策略(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策略第一篇范文:《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策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审美价值。
通过古诗词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弘扬民族精神。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赏析能力,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探讨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的有效策略。
二、激发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赏析的意识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例如,通过播放古诗词朗诵、演唱等音频资料,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运用多媒体展示古诗词描绘的景象,让学生置身于诗人笔下的世界。
2.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共鸣古诗词虽然历经沧桑,但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寻找古诗词与现实生活的契合点,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诗情画意,从而培养学生主动赏析的意识。
三、品味语言,领略古诗词韵味1.关注字词,品味语言魅力古诗词语言精炼,富有韵味。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字词,从字词层面入手,分析古诗词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例如,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感受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古诗词中表达的不同情感;通过剖析词类活用、通假字等语言现象,让学生领略古诗词的语言美。
2.分析韵律,感受音乐美古诗词的韵律美是其一大特点。
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的韵律特点,感受其音乐美。
例如,分析古诗的平仄、对仗、押韵等韵律特点,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古诗词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四、解读意象,把握古诗词意境1.分析意象,挖掘内涵古诗词的意象是其灵魂所在。
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中的意象,挖掘其内涵。
例如,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理解意象的寓意,感受诗人通过意象表达的情感。
2.想象联想,置身意境古诗词意境深远,令人神往。
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联想古诗词描绘的景象,让学生置身于诗人笔下的意境之中。
语文古诗词教学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哲理和审美价值。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古诗词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在古诗词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体会,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二、教学背景1. 学生情况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整体语文基础较好,对古诗词有一定的兴趣,但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较弱,对诗词背景、作者生平、诗句内涵等方面的了解不足。
2. 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审美情趣;(2)丰富学生文化底蕴,提高语文素养;(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实践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古诗词相关的图片、音乐、视频等,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某一首古诗词进行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诗词的魅力。
2. 注重背景,拓展知识(1)作者介绍:讲解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涵。
(2)诗词背景:介绍诗词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让学生了解诗词的时代价值。
3. 鉴赏技巧,提升能力(1)诗句解读: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意象、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等,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比较阅读:让学生对比不同诗人、不同作品的诗词,感受不同风格、不同情感的表达。
4. 诗词创作,实践应用(1)仿写练习:要求学生在掌握诗词格律的基础上,进行仿写练习,锻炼学生的创作能力。
(2)创作展示: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比赛,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四、教学反思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以学生为中心,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2. 突出诗词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通过介绍诗词的背景、作者生平等,让学生了解诗词的文化价值,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3. 强化诗词鉴赏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意象、修辞手法等,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初中古文教学实践研究(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古文教学逐渐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古文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思想内涵,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古文的语言特点和历史背景与现代社会的差异,使得古文教学在初中阶段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对初中古文教学实践的研究,探讨如何提高古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和鉴赏能力。
二、初中古文教学现状分析1. 教学内容方面:目前,初中古文教学主要围绕《古文观止》等教材展开,内容涉及先秦诸子、两汉散文、唐宋诗词、元明清小说等。
然而,教学内容过于繁杂,学生难以消化,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2. 教学方法方面:传统的古文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和启发。
此外,部分教师对古文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兴趣缺失。
3. 学生学习方面:部分学生对古文学习存在抵触情绪,认为古文晦涩难懂,难以理解。
此外,学生在古文阅读和鉴赏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
三、提高初中古文教学效果的策略1. 优化教学内容(1)精选经典篇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精选具有代表性的古文篇目,如《论语》、《庄子》、《孟子》等,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古文的精髓。
(2)注重文化传承: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如节日、习俗、历史事件等,使学生了解古文背后的文化内涵,提高文化素养。
2. 改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和鉴赏能力。
(2)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1)创设情境:通过创设与古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如角色扮演、故事讲述等,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文魅力。
(2)注重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古文诵读、古文翻译、古文创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2011-2-22 11:40:49 | By: 10贾香香]一、课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中国是诗歌的王国。
诗歌是最美妙,最难忘,最富有感染力的精湛艺术。
诗,它像种子一样,有顽强的爆发力。
优秀的诗歌破土而出以后,她的芳香会和民族精神融会,长久的滋润大地。
经常诵读古诗词,精粹的语言,鲜明的形象,充沛的感情,驰骋的想象,会悄悄流入心田,滋润心灵,增长智慧,使人灵秀,陶冶情操,提高志趣,增强人们对美的感受力,使人受益终生。
诗歌是语言艺术之花,同样初中生也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希望之花。
我们将中华经典诗歌的诵读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华名族源远流长的优美的语言艺术,也可以是同学们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潜移默化的也提高了自身的语文素养。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五千余年。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史上最珍贵的遗产之一。
它富含丰富的文化底蕴,营建出优美的意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理念,新的学段目标要求,并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了:“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感悟,加深体验与领悟”的评价要求,还设置了“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教学与经典古诗文诵读进行有机的融合,已成为必然。
鉴于以上认识,我决定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
二、研究的理论假设通读古典诗词,汲取古典文学的精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实现语文教学在内容与方法上的更大突破,推进初中语文课改的更深发展。
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我市在古典诗词教学领域一直处于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新课标要求义务阶段的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240篇(其中小学阶段160篇,初中阶段80篇),而我市的初中毕业生的背诵量达500首(篇)之多。
初中语文_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背诵并默写这四首古诗。
2、学生能理解感悟四个的意蕴。
教学过程:一、回顾关于近体诗的文体知识。
1、绝句:共四句;按每句的字数划分,可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2、律诗:共八句;按每句的字数划分,可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有可分为四联,依次为首联(1、2句)、颔联(3、4句)、颈联(5、6句)、尾联(7、8句),其中颔联和颈联的前后两句对仗。
二、《竹里馆》1、找学生朗读这首诗,体会景物背后人的感情。
2、教师提示易错的字“琴”。
3、学生通读“诗歌解读”和注释,自己先领会诗歌。
4、教师带领学生解读诗歌。
应着重注意景与情的关系,诗人在竹林中独坐、弹琴、长啸,内心的淡定与自然的幽静融合在一起。
在这样没有尘世的喧嚣,没有名利的羁绊,精神可以彻底的放松,在与自然对话、于天地精神往来的惬意中,感受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
三、《春夜洛城闻笛》1、找学生朗读这首诗,体会景物背后人的感情。
2、教师提示易错的字“满”。
3、学生通读“诗歌解读”和注释,自己先领会诗歌。
4、教师带领学生解读诗歌。
不知何人深夜吹笛,悠扬的笛声乘着春风散满全城,伤离惜别的曲调,勾起诗人无尽的乡思。
由己及人,想到此时许多闻听笛子的游子,又有谁不被唤起浓浓的思乡之情呢。
四、《逢入京使》1、找学生朗读这首诗,体会景物背后人的感情。
2、教师提示易错的字“袖”3、学生通读“诗歌解读”和注释,自己先领会诗歌。
4、教师带领学生解读诗歌。
诗人在远赴边塞的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思乡之情奔涌而出,不可遏制。
东望故园,亲人远隔,怎能不让人泪雨滂沱。
这里不说旅途艰辛,不说回家无期,万千思念,尽在一声“传语”中。
五、作业在作业本上把这四首诗默写一遍。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已经具备初步的古诗词素养,能够参照注释理解一些诗词的含义。
但还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继续挖掘诗词的内在深层次的内涵。
而且,学生对一些情感,在生活中体验不足,需要耐心地讲解。
效果分析:本课基本达成目标,学生能诵读,能背诵,能默写,对诗歌的内涵也有初步的理解。
关于初中语文培养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教学实践分析
关于初中语文培养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教学实践分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鉴赏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效果四个方面分析初中语文培养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教学实践。
一、教学目标古诗词鉴赏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能够通过欣赏古诗词,感受到美的存在,从而形成积极向上、文雅优美的情感风貌;2.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掌握古诗词的传统规范、修辞技巧、意境表达等方面的知识;3. 增强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古诗词的鉴赏,提高自己的语感、词汇量、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4.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在鉴赏古诗词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代表性文学作品的概括介绍;2. 古诗词的基本规范和修辞技巧,如韵律、格律、比兴、夸张、反复等;3. 古诗词的意境表达和文化内涵,如诗人的情感表达、历史典故、传统价值观等;4. 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如了解背景知识、理解字义、感悟情感、把握节奏等。
三、教学方法1. 亲身体验法。
让学生参观古文化遗址或看古代文艺表演,使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化的气息,深刻理解古诗词的背景和内涵。
2. 案例分析法。
老师用典型的古诗词例子,教会学生如何分析鉴赏古诗词。
让学生结合例子,了解古诗词的韵律、格律、比兴、夸张、反复等,学会怎样欣赏古诗词。
3. 相关阅读法。
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让学生阅读与古诗词相关的课外读物,如历史小说、文化随笔、文学评论等,帮助学生形成对中华文化的全面认知,提高古诗词鉴赏的能力。
四、实践效果1. 提高学生的情感审美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美的情感体验,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2.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古诗词鉴赏为载体,使学生扩大了语文活动的领域,增强语文应用的能力。
初中生古诗词教研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古诗词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哲学、艺术等价值。
在初中阶段,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素养、传承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普遍存在对古诗词鉴赏能力不足的问题,表现为:对古诗词的背景、意境、情感理解不深,鉴赏方法运用不当,鉴赏过程缺乏创新等。
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培养策略,以期为提高初中生古诗词鉴赏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课题研究目标1. 了解初中生古诗词鉴赏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
2. 探索初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3. 构建初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4. 提高初中生古诗词鉴赏水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初中生古诗词鉴赏现状调查与分析通过对初中生古诗词鉴赏现状的调查,分析学生在古诗词鉴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2. 初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梳理国内外关于古诗词鉴赏能力培养的相关理论,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3. 初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1)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鉴赏意识。
(2)优化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3)加强古诗词鉴赏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注重古诗词鉴赏评价,促进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
4. 初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构建结合初中古诗词教学实际,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古诗词鉴赏教学模式。
5. 初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以某一初中学校为研究对象,进行古诗词鉴赏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验证研究成果的有效性。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古诗词鉴赏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初中生古诗词鉴赏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
3. 行动研究法: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初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培养的策略,构建教学模式。
《初中语文课程: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初中语文课程: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中期报告初中语文课程: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中期报告1. 研究背景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初中语文课程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然而,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不高,难以真正领略其中的美妙之处。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适合初中语文课程的古诗词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2. 研究目标本研究的目标是通过研究初中语文课程中古诗词的教学策略,寻找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来教授古诗词,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实验研究的方法,将古诗词教学策略分为两组进行比较。
其中,实验组采用了以趣味性和互动性为主要特点的教学策略,而对照组采用了传统的讲解和背诵方式进行古诗词教学。
通过比较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动机等数据,评估实验组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4. 研究结果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在古诗词的阅读理解、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水平。
与传统的古诗词教学相比,实验组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也有所提高。
5. 研究结论本研究初步验证了以趣味性和互动性为主要特点的古诗词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通过采用这种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促进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提升。
6. 研究展望尽管本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不同类型古诗词的教学策略,并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此外,可以考虑将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古诗词教学中,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7. 参考文献(此处列出参考文献,按照规范格式书写)。
初中语文经典古诗文教学诵读教学策略实践课题研究
《初中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有效教学研究》开题报告郾城区龙城镇第一中学语文教研组一、课题名称初中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有效教学研究二、课题提出的背景(一)国内外现状经典美文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不仅映射着中国文化的文学之美,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胸怀、风骨、智慧、情趣。
一个优秀的民族传统要求新一代具备优秀的人文素养,经典古诗文是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精神资源。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把提升诵读读能力列为教育改革的重点,纷纷发起了诵读运动。
1994年,台、港地区开风气之先,把诵读经典的教育重新推向社会。
目前我国很多学校和教师也在加大学生的诗文诵读量,丰富学生的诵读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二)学校研究现状1.“诵经典,打造书香校园”诵读实验,我校已开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2010年9月,由我校制定并实施“名著阅读的实验与研究”区级课题实验,为班级、校园、阅读文化的构建提供了较好的实践基础。
3.“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形式,并规定每年的十月为学校的读书活动月。
4.2012年11月,学校开展了“晨诵经典、、暮读名著、”的诵读实验,每周安排2课时阅读时间,全面实施经典诵读活动,对美文诵读、名著阅读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三)问题与不足:虽然学校在书香校园建设中作出了很多努力,但还不够深入,表现在:1.学校虽有一定量的藏书,但仍满足不了教学的需求;2.教师层次不一,教师内在素养与教学水平仍待提高;3.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家长对阅读重视不够,间接削弱了学生阅读的兴趣;4.部分诵读书目偏于艰涩难懂,应适当加以调整,更加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增强诵读的趣味性。
5.学生本身的心理及行为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少恒心、被动诵读、动机不明等。
以上诸多因素制约了学生诵读的兴趣、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书籍就是力量-----培根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必须教学生读书,使他们在诵读中认识自己,受到教育。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研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古诗词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对古诗词教学缺乏深入研究和有效的教学策略,导致古诗词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为了提高初中古诗词教学的质量,本课题旨在探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为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参考。
二、课题研究目的1. 了解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
2. 探讨有效的初中古诗词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 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1)教学目标不明确:部分教师对古诗词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确,导致教学重点不突出。
(2)教学方法单一:教师普遍采用讲授法,缺乏互动和探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评价方式单一: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忽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素养培养。
(4)教材内容与实际教学脱节:教材内容较为陈旧,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审美需求不符。
2. 初中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1)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
(2)丰富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创新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自评与互评等,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4)优化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审美需求,选择具有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的古诗词进行教学。
(5)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6)注重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的意境美、韵律美、语言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古诗词教学案例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初中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古诗词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和教师、学生的需求。
初中语文古诗十九首教学实践报告
初中语文古诗十九首教学实践报告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初中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分享我在初中语文课堂上,通过教学实践,对古诗十九首进行教学的经验和感悟。
一、引言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学习和欣赏古诗,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素养,还能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
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理解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使他们对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2.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美学价值;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次教学针对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十九首,包括《诗经》、唐宋词等,通过分析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1. 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每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提前预习;2. 分析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隐喻和比喻;3. 进行诗歌朗读和模仿,用生动的表演方式展现古诗的情感;4. 带领学生针对每首古诗进行讨论和分享,了解他们个人的感悟和理解;5.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想法;6. 展示学生的作品,并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教学效果通过以上教学步骤,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
他们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能够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古诗的感悟和理解。
同时,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锻炼。
六、教学心得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参与讨论。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诗歌朗读、创作活动等,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另外,我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通过学习相关研究和参加教育培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七、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实践,我深刻认识到古诗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
古诗不仅仅是语文教学的内容,更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一种方式。
通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我们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更能够让他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初中《促进学生朗诵古典文学作品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促进学生朗诵古典文学作品能力的
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研究背景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逐渐被忽视。
促进学生朗诵古典文学作品能力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古典文学作品。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促进初中学生朗诵古典文学作品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古典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通过对不同教学策略的比较研究,找出有效的提升学生朗诵古典文学作品能力的方法。
研究结果
经过实验研究,我们发现以下几点:
1. 提供丰富的古典文学资源对学生的朗诵能力有显著影响。
2. 定期组织朗诵比赛或演讲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并提高他们的朗诵技巧。
3.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反馈,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古典文学作品的朗诵技巧。
4.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朗诵能力。
结论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采用丰富的古典文学资源、组织朗诵比赛或演讲活动、个别指导和反馈以及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等策略可以有效促进初中学生朗诵古典文学作品的能力。
展望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在朗诵古典文学作品能力方面的差异,以及更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参考文献
(列出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古诗教研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古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优美的意境。
初中阶段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古诗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升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等。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课题研究目的1. 分析初中古诗教学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2. 探索适合初中学生的古诗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构建初中古诗教学评价体系,促进教学反思。
4. 培养学生热爱古诗、传承文化的情感。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初中古诗教学现状分析(1)教学目标不明确:部分教师对古诗教学的目标认识不清,导致教学重点不突出。
(2)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多采用讲授法,学生参与度低,教学效果不佳。
(3)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方式单一,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4)学生兴趣不高:部分学生对古诗学习缺乏兴趣,影响教学效果。
2. 初中古诗教学策略研究(1)明确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制定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古诗教学目标。
(2)丰富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等,提高学生参与度。
(3)创新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构建评价体系: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初中古诗教学评价体系构建(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2)结果性评价:关注学生对古诗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3)个性化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特长培养。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古诗教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初中古诗教学现状和学生需求。
3. 实验研究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探索和验证有效的古诗教学方法。
开展诵读经典古诗词策略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开展诵读经典古诗词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孔子曾经说过:“不学诗,无以言。
”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
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背诵160篇诗文,而小学的语文课本中每学期在书上出现的古诗只有四首,以这样的数量计算整个小学读完也只有寥寥32首而已,简直就是杯水车薪,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相去甚远。
所以,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古诗词积累教学,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进行古诗词积累方法教学。
在此背景下,我们进行低段古诗词诵读教学的研究,旨在组织学生通过“直面经典、诵读背诵”的方式,使孩子们从小就获得经典古诗文的基本修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让融汇在经典古诗词中的中华民族的智慧、风骨、胸怀,以及健康的道德准则和积极的人生信念,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们幼稚的心田。
一、课题宗旨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尤其是大纲推荐的70首背诵篇目,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特别适合小学生背诵。
再者让孩子们阅读名家名篇,诵读千古美文,这已经成为大家公认的丰富学生人文素养,拓宽语文学习天地、打下孩子终身发展基础的最佳途径,也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热点。
基于此,我在我们班开展了古诗文诵读实验活动。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孔子曾经说过:“不学诗,无以言。
”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
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背诵160篇诗文,而小学的语文课本中每学期在书上出现的古诗只有四首,以这样的数量计算整个小学读完也只有寥寥32首而已,简直就是杯水车薪,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相去甚远。
课题:《初中语文古诗文诵读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初中语文古诗文诵读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计划进贤县实验学校郭文娟一、课题基本情况1、课题名称:初中语文古诗文诵读教学策略的研究2、课题来源:南昌市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规划个人课题(课题编号:个人20-1542)3、课题研究类型:应用研究4、课题负责人:进贤县实验学校郭文娟5、实验时间:2020年至2021年二、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实验(课题的提出)《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诵读。
各学段关于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诵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诵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而对诵读的评价,则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
《语文课程标准》中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也是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由此可见,诵读教学对于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性。
本课题计划在理论研究的同时,调查初中学生古诗文诵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改变学生古诗文诵读的现状,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三、课题研究假设本课题研究的一年的时间里,也正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市逐步推广的时间,本课题主要达到如下目标:1.整理国内外关于古诗文诵读教学的相关文献,找寻在古诗文诵读教学中的研究重点,整体把握相关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内容。
2.根据研究内容进行研究设计,并对教师进行课堂观察、访谈以及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3.通过调查结果,概括教师在古诗文诵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4.改进教师在古诗文诵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改变目前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诵读方式单一,学生诵读水平不高的现状。
5.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运用自由朗读、跟读学读、感知性朗读、模仿性朗读、熏陶性朗读、体验性朗读、分角色朗读、表演性朗读、个性化朗读、竞技性朗读等各种手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
初中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分析
初中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分析摘要:经典古诗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养成诵读的好习惯,让学生对经典古诗文产生学习兴趣。
主要针对初中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初中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诵读教学法开展教学,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而且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满足学生学习古诗文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热情与兴趣。
一、初中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现状经典古诗文有着较大的难度,不易学生理解,在使用词语上也体现出很多方法,导致学生出现了一些抵触情绪,影响到学生古诗文学习的质量,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上的进步。
教师要想让初中生对经典古诗文产生诵读兴趣,应对学生的诵读进行指导,体会到诵读经典古诗文的重要作用与积极意义,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自主诵读的好习惯。
二、初中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分析 1.丰富课外活动,提升诵读效率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语文教师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应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优势的平台,提升经典古诗文诵读质量。
例如:教师组织经典古诗文诵读大赛,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经典古诗文参加诵读比赛,使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过程中读出气势,铿锵有力,从而激发学生诵读的热情。
经典古诗文诵读大赛结束后,教师应对诵读比赛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可以让优秀的学生带动全班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经典古诗文诵读比赛活动,有利于形成较好的经典古诗文诵读风气。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诵读比赛,让学生通过比赛丰富自身的诵读经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古诗文学习能力,增强学习信心。
近些年来,古诗词欣赏能力加入到中考语文考试中,为此,语文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内容,帮助学生找到科学的诵读方式,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提高学习水平。
教师可以根据每年的中考语文试题,选择引导性较强的古诗词,将这些古诗词作为学生诵读的,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初中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范围,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经典古诗文中情感方面的教育,此外,可以让初中生更好地掌握与了解中考语文试题的重难点知识,确保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
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教学研究》报告
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教学研究》报告近年来,随着《中国诗词大会》、《向上吧!诗词》、《诗书中华》、《中华好诗词》等综艺节目的兴起,以及国家每年举办的古诗词比赛,古诗词再次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追捧。
初中语文教材作为义务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更新。
其中,古诗词在教材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大,成为中高考必考的知识点。
因此,如何准确把握古诗词教学重点,探索出优良的古诗词教学方法,成为了教师和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课题研究过程本课题在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支持下,制定了详细的研究方案,并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层次培训。
在实验教师的带领下,我们针对实验班级学情,进行了大胆尝试,在教学理论、观念、方式、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经过近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我们逐渐提升了对课题的认识,取得了预期的成果。
三、研究成果和存在问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深入分析了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选编特点,探索出了适合初中生的古诗词教学方法。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比如教师对古诗词教学重点的认识不够准确,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不够高等。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不断完善和优化古诗词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近年来,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比例逐渐增加,特别是在课内篇目方面增加较为明显。
这也体现了教材编写者对于古诗词教学的重视,同时也符合学生对于古诗词研究的兴趣和需求。
2、选材广泛,注重代表性和时代性在古诗词选编方面,初中语文教材注重选取代表性和时代性较强的作品,涵盖了不同朝代、不同流派、不同体裁的古诗词,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魅力。
3、注重译注和配图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选编,注重对于生僻词语、典故和历史背景的译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同时,配图也是教材编写者考虑的重要因素,通过图像的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诗词的意境和氛围。
4、注重古诗词教学的多元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选编,不仅仅是作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还可以结合音乐、绘画、戏曲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欣赏古诗词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其他艺术形式的魅力。
初中古诗文教研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古诗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古诗文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对古诗文教学缺乏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导致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不高,理解能力有限,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因此,本课题旨在探讨初中古诗文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提高古诗文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意义1. 提高古诗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对古诗文教学策略的研究,有助于教师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古诗文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在文化素养、审美情趣、道德观念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古诗文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人文精神。
通过古诗文教学,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3. 推动新课程改革,促进教育创新。
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推动新课程改革,为古诗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教育创新。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分析初中古诗文教学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2. 探讨古诗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包括:(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2)提高学生古诗文理解能力的方法。
(3)培养学生古诗文鉴赏能力的方法。
(4)古诗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5)古诗文教学评价方法。
3. 案例分析,总结经验。
4. 制定初中古诗文教学策略实施方案。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古诗文教学研究文献,了解古诗文教学现状和发展趋势。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初中古诗文教学现状和教师、学生的需求。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分析古诗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4. 实验研究法: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古诗文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五、课题研究步骤1. 准备阶段:确定课题研究内容、方法和步骤,组建课题研究团队。
2. 调查阶段: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初中古诗文教学现状和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有效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郾城区龙城镇第一中学语文教研组
一、课题名称
初中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有效教学研究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国内外现状
经典美文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不仅映射着中国文化的文学之美,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胸怀、风骨、智慧、情趣。
一个优秀的民族传统要求新一代具备优秀的人文素养,经典古诗文是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精神资源。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把提升诵读读能力列为教育改革的重点,纷纷发起了诵读运动。
1994年,台、港地区开风气之先,把诵读经典的教育重新推向社会。
目前我国很多学校和教师也在加大学生的诗文诵读量,丰富学生的诵读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二)学校研究现状
1.“诵经典,打造书香校园”诵读实验,我校已开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2010年9月,由我校制定并实施“名著阅读的实验与研究”区级课题实验,为班级、校园、阅读文化的构建提供了较好的实践基础。
3.“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形式,并规定每年的十月为学校的读书活动月。
4.2012年11月,学校开展了“晨诵经典、、暮读名著、”的诵读实验,每周安排2课时阅读时间,全面实施经典诵读活动,对美文诵读、名著阅读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三)问题与不足:
虽然学校在书香校园建设中作出了很多努力,但还不够深入,表现在:
1.学校虽有一定量的藏书,但仍满足不了教学的需求;
2.教师层次不一,教师内在素养与教学水平仍待提高;
3.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家长对阅读重视不够,间接削弱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4.部分诵读书目偏于艰涩难懂,应适当加以调整,更加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增强诵读的趣味性。
5.学生本身的心理及行为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少恒心、被动诵读、动机不明等。
以上诸多因素制约了学生诵读的兴趣、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书籍就是力量-----培根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必须教学生读书,使他们在诵读中认识自己,受到教育。
”
一个人的思想需要读书来开化,一个人的心灵需要读书来浸润,一个人的精神需要读书来培育。
为此,我们确定了《初中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旨在引领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享受诵读的乐趣,体验精神的愉悦。
1.经典诗文诵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古诗文功底是教师必有的基本素质,也是激发教师职业进取心的一个基本途径。
2.经典诗文诵读学校发展的需要
开展经典阅读,关注师生的可持续发展,满足师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需求,把学校建成充满智慧、充满文化、充满理想的精神家园。
3经典诗文诵读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时下的语文教学一学期六个单元满足不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只有开展好语文经典诵读,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教育和适当的指导,才能适应语文教学改革之所需。
4.经典诗文诵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而开展语文经典诵读活动,除了通过文学作品对人的人格、精神熏染外,还通过阅读自然科普著作,提高人的科学素养。
科学与人文的整合已成为当代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理性追求
四、课题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一)课题界定
经典诗文诵读:就是在学生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最具智慧性和文学性的经典,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熏习,逐渐培养其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开启其创新思维,从内容上而言,以经典古诗文诵读为主。
(二)研究依据
1.心理学理论
诵读文化经典自古就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
文化经典是圣贤思想智慧、人格心灵的结晶和化身,千百年的实践检验和当代实验证明,诵读文化经典对开启其智慧、培养其道德、静定其心性、提升其成绩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2.生理医学理论
德国医学博士林助雄他指出,诵读经典的过程类似唱念,眼睛看文字与念唱的律动刺激和启动了右脑,整个诵读过程恰恰同时动用了左右脑功能,使左右脑动作得以同步。
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3.人本主义理论
我们面对的学生,首先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独立的人格,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都蕴藏着独立的潜能。
古诗文诵读策略的研究,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人本主义教育观。
4.建构主义理论
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转化。
经典阅读以其经典性、人文性使学生在书籍中得到熏陶,从而整合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中。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实践,寻找易于调动学生参与兴趣、并能取得较好诵读效果的活动形式,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
(2)通过研究、实践、探索出一条既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又能开拓学生课外学习的诵读经验。
(3)通过研究、探索、寻求古诗文诵读的教学方法,总结出行之有效的诵读策略。
(4)以诵读为突破口,探索特色化办学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构建书香校园,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人文底色。
六、研究内容
(1)全面了解全校学生课内外阅读情况,了解学生人文底蕴的现状。
(2)探索指导学生品味和积累祖国语言文字、解读民族文化典籍的策略研究;
(3)明确人文底蕴与经典诵读核心概念基本内涵
(4)构建经典诵读教学模式,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有机结合,培养学生民族精神和文化素养。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兴趣、阅读个性,收集教师、家长、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建议。
2.文献研究法:查阅关于经典阅读研究的资料,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
研究与本课题相关的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研究国内外最新教育观点和动态。
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查阅有关阅读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比如实验前的确定课题的论证,实验教材的选择,诵读方法的使用等等。
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
对课题研究作总结、验证、提炼,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形成经验理论。
4.行动研究法:关注教师的阅读指导行为,发挥每周三半日教研作用,进行经典阅读指导课课程的研究和读书活动的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反思、提升。
坚持教育性、实践性、趣味性、合作性、持续性、创造性原则,采取个别研究、小组研究、群体观察的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验证理论,不断补充修改完善方案。
七、研究的思路、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面向7-9年级全体学生,本课题的研究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开设校本课程,以诵读经典美文为载体编写经典诵读教材,并辅以学校营造的有浓厚人文气氛的校园环境,对学生施以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熏陶,通过观察、调查、总结经典诵读对人文精神的影响。
八、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订1年时间完成
准备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2月
成立课题组,完成课题论证,制定实施方案。
(负责人:卢凯义)
实施阶段:2015年1月------2015年6月
(1)完成课题设计,编写校本教材。
(2)课题开题,完善方案。
(3)制订教学方案。
(4)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5)举行课题研究展示课,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对课题全面实施研究。
(6)资料收集整理,建立档案。
(负责人:朱洪涛、马红娜)
总结阶段:2015年7月------2015年12月
(1)整理资料,完成课题总结报告。
(2)做好课题结题准备工作。
(3)迎接专家验收课题结题。
(负责人:蒋建华、刘杰)
九、预期成果
1.研究报告(开题报告、中期汇报、结题报告)。
2.构建出成型的晨诵课、诵读指导课等的课堂教学模式。
3.结集或发表相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论文、教学案例、活动设计、研究课等。
4.每年读书月期间,举办形式多样的课堂观摩及诵读大赛活动。
5.论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