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厄运》《直面苦难》教学实录
直面苦难教学设计
《直面苦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苦难观,深化对“苦难”的认识和理解。
2、理解苦难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1、细读文本,理解文中有哲理的句子的含义。
2、了解作者的苦难观,深化对“苦难”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苦难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课时数】一课时一、导入什么是苦难?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来谈谈对这个词语的理解。
引入周国平的女儿妞妞的故事:周国平43岁时,有了可爱的女儿妞妞。
就在妞妞快满月的时候,她被发现患有恶性眼底肿瘤,虽然父母给她以最细心的照料,最终还是无法挽回。
妞妞在她一岁半的时候就离去了。
三、文本研习细读文本,说说作者对于面对自然悲剧带来的苦难有怎样的思考?重点分析句子:1、我们不倒下,仅仅是因为……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
细读:句中“此”指代什么?“不倒下”如何理解?“最高的也是最后的尊严”如何理解?补充:片段1——甲板上,乐队认真地演奏。
人们在他们身边往来穿梭,各自逃命,但是他们一丝不苟地继续他们的职业……船舱里,汹涌的海水在床下肆虐咆哮。
但是,床上一对年迈的夫妇却静静地相拥而卧。
他们没有去救生艇,也没有找寻求生的途径。
命运对他们已经厚待有加了。
额外的索求是一种负担,不堪重负的生命需要休息了。
躺在床上,与所爱的人同眠,已是最大的享受。
——《泰坦尼克号》片段2——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
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在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
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
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还活着”。
2、一切美化苦难的言辞是多么浮夸,一切炫耀苦难的姿态是多么做作。
《论厄运》教案篇二
《论厄运》教案论厄运【英】培根教学目标1、能理清文章的思路,明确文章的中心。
2、能认识厄运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坚忍的意志,有战胜生活中的困难、逆境的勇气。
教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人生既有灿烂的阳光,也会有凄冷的风雨,面对逆境厄运的考验,怎样扼住命运的咽喉?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厄运》一文中,指出怎样面对厄运。
二、阅读文章把它分成三层1、开头——横渡波涛翻滚的生活之海的。
2、“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不对所罗门财富的刻画要更动人”3、“一切幸运都并非没有烦恼”——结尾三、概括每部分内容1、战胜厄运令人惊叹,对厄运无所畏惧的人是真正的伟人。
2、要培养起坚韧的品德,勇敢的面对厄运,通过战胜厄运去获取幸福。
3、厄运孕育出希望,最美好的品德是在厄运中显现出来。
四、文章善用比喻,指出文中词句的比喻义及作用刺绣:人生、生活花朵:人的美德背景:人生中的苦难启示:战胜苦难获得的幸福才是最大的幸福。
运用“人的美德犹如香料”是为了证明“最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被显现的”五、有人说“厄运就是灾难和摧残”学了文章你有什么新认识,谈谈你对厄运的理解。
六、如果说逆境是对人的考验,那么顺境同样是考验,比如,如何在顺境中把握自己,珍惜顺境,又如何增加危机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等等,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请你联系自己的实际,就如何面对顺境和逆境各写一则座右铭。
七、我们应该从新的视角去透视人生的厄运,对人生的顺逆做新的认识。
厄运不仅仅是灾难和摧残,也是磨练和新生,帮助我们培养起坚忍的品格,去勇敢地面对厄运、战胜厄运,获取幸福。
厄运中孕育着希望,最美好的品德可以在战胜厄运中凸现。
以此为话题,收集有关的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互动起来——以《直面苦难》《论厄运》的教学设计为例
语文课 堂教学 中足够的 、 合适的( 与教学密切相 关的) 先行信息 ( 音像 、 口头和书面言语 ) 给予 , 对学 生 的整体阅读和深入理解无疑是必要 的和有效的。 在《 直面苦难》 《 论厄运 》 的教学过程 中 , 学 生在 阅读 每 篇 课 文之 前 ,至 少 接 收 了一 种 理 念 、两 首 曲 子、 五个人物 、 十幅画面 以及一些名 言信 息 , 信 息的 给予都有一定的逻辑 的梯度 ,与课文 的阅读密切相
④
教 材 探 析
将阅 读教学与 写 作教学 互 动起亲
以《 直面苦难》 《 论厄运》 的教学设计为例
■ 杨 丽 平
阅读教学 、 写作教学 向来是各走各 的道 , 两种课 型的截然独立 ,使学生在阅读 中惯于听讲而懒 于思 考, 惯 于 接 受 而懒 于表 达 。在 阅 读 中 “ 奋 笔疾 书 ” “ 孜 孜不倦 ” , 而在表达 中“ 难为巧妇” “ 虚 隋假意” 又是普 遍现象 , 能否打通之间的界 限, 使得互动互补呢? 在对《 直 面苦难》 《 论厄运》 进行教学设计 时 , 笔 者试图运用合适 的教学手段将 阅读教学和写作教 学 打通 , 使学生的理解 、 表达 、 交流能逐层实现 。 乡镇 中 学 的 学 生 与外 界 的 联 系 比较少 ,相 对 于 与 外 界联 系 密切的同龄人 和有直接经历 、 体验的社会人 , 他们 对 人 生 重 大 问题 — — 厄 运 、困难 的理 解 以及 表 达 必 然 显得有些抽象 、 空洞甚至虚假 。做 足做深“ 苦难 、 厄 运” 的理解 、 表达 、 交流功夫 , 再 以此类推到对顺境 的 思维和表达就成为进行教学设计 时需要重点考虑的
[高中语文:《论厄运》《直面苦难》课堂实录] 高中语文课堂实录
《[高中语文:《论厄运》《直面苦难》课堂实录] 高中语文课堂实录》摘要:培根《论厄运》与周国平《直面苦难》属板块苦难尊严两哲理散幅不长但要理蕴含哲理难较,今天让我们走进培根和周国平哲理散《论厄运》《直面苦难》深入体会苦难尊严,师速(3分钟)思考《直面苦难》对苦难作者阐发了哪三观培根《论厄运》与周国平《直面苦难》属板块苦难尊严两哲理散幅不长但要理蕴含哲理难较节课设计是以两整合基础让学生对学习材进行独立探讨以提高问题研讨能力加深对苦难认识目所以设计先以学生筛选体现作者观格言警句突破口以期理每涵;然学生进行两相相异比较;透彻理两深沉哲思学生拓展开想具象化直面苦难故事从领悟面对不悲剧许许多多英雄或凡人所展示人性美;以练笔形式将对苦难认识形成变成左右铭格式珍藏己心化种人格力量下面是节课教学程师人生苦短风云难测我们难以想象海伦凯勒世界那是怎样漫长黑夜;我们难以窥探贝多芬被剥夺聆听权力初心境病魔束缚了霍金躯体宇宙弥漫着这位科学巨匠睿智思绪;智障阻碍了舟舟发育而音乐王国里却飘洒着灵动音苦难有非凡义生命有崛起尊严今天让我们走进培根和周国平哲理散《论厄运》《直面苦难》深入体会苦难尊严师板课题苦难尊严《论厄运》《直面苦难》拨题目厄运苦难指人生并不是帆风顺而是会会遇到什么?生齐答逆境师展示学习目标、品位凝炼语言体会深沉哲理、提高比较辨析能力3、培养正确面对逆境态师速(分钟)划出《论厄运》能体现作者观名言警句(幻灯片展示)生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幸运所要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要美德是坚忍者比前者更难能可贵生美刺绣是以明丽花朵映衬暗淡背景而绝不是以暗淡花朵映衬明丽背景人美德犹如名贵香烈火焚烧散发出浓郁芳香我喜欢这两句它不仅说出了幸福生活厄运激发出坚忍美德更以比喻形式展示了作者采师拨这两句话确写得不错可是它是不是能体现作者观名句呢?生3不是它说得太形象了特别是句根出厄运、美德等眼能体现作者观但不是能体现生超越然奇迹总是对厄运征出现真正伟人是像神那样无所畏惧凡人生5美品质也正是厄运显示师拨这位学很会这句位置是末句肯定是收束关键句师引导结学们得已很全了通刚才到句子想想培根要以怎样态面对苦难呢?生6要无所畏惧、勇敢战胜、坚忍师很板以上三词师速(3分钟)思考《直面苦难》对苦难作者阐发了哪三观(幻灯片展示)生7①面对社会悲剧理想、信念、正义感、崇高感支撑着我们我们相信己精神上无比地优越那迫害乃至毁灭我们恶势力因我们可以含笑受难慷慨赴死②不具英雄色彩勇气是我们真实勇气③无可告慰绝望我们咬牙挺住我们挺立那里没有观众没有证人也没有期待没有援军我们不倒下仅仅是因我们不肯让己倒下我们以维护了人高也是尊严人然面前尊严师拨依行思路看①句是作者要谈论话题吗?生(齐答)不是师这位学②③句都包含了作者观得还是挺准但是用原能把作者观完整表达出吗?这两句含义有没有重复呢?生8不能完整表达含义有重复其实合并两句即是完整含义面对然苦难我们应以真实勇气挺立而不倒下以维护人然面前尊严师这样已到了观了另外两呢?可要准关键位置生9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英雄人天生是软弱惟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尊严师这样看《直面苦难》主旨是什么?生0人然悲剧面前应该坚强挺住维护己然面前尊严这种坚强是战胜了软弱而挺起坚强但不要味地美化苦难它也有消极作用师学们对两格言警句揣摩得很了更透彻地理两哲理现请学们用5分钟朗刚才涉及名句并背诵其3句生声朗并背诵格言警句师组讨论(8分钟)以下三问题(幻灯片展示)、两观有哪些共处?、阐述侧重又有什么区别。
教案《论厄运》范文
教案《论厄运》范文教案编写人:X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本文的主要观点,把握作者的论证方法;(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保持乐观的心态。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和作者的论证方法;2.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1. 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和逻辑关系;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本文的作者背景和写作背景;2. 提问:“厄运”是什么意思?引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2. 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检查学习效果。
三、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文章的主要观点和作者的论证方法;2. 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和逻辑关系;2.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论证技巧。
五、课堂练习(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2. 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文章主要观点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的分析能力;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案《论厄运》范文(接下里五个章节)六、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与文章主题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面对厄运;2. 学生针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厄运对人物的影响以及人物的态度和行为。
七、人生观和价值观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
《论厄运》与《直面苦难》教案
《论厄运》与《直面苦难》教案《论厄运》与《直面苦难》教学目标:1、理解两篇文章的主旨,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比较两篇文章在观点和阐述的侧重点的异同,分析他们在说理上的不同特点。
3、摘录文中精彩语句,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积累“逆境”话题的名言警句,整理自己对这一话题的思考。
4、了解两篇文章各自的语言风格、体裁和行文风格。
教学重点:1、理解两篇文章的主旨,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比较两篇文章在观点和阐述的侧重点的异同,分析他们在说理上的不同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介绍:1、培根:哲学史上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
被马克思誉为“英国唯物注意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文家和哲学家。
《培根论人生》是他文学上的代表作,问世400余年,几乎被翻译成成人类所有语言。
文章见解深刻独到,分析周密严谨,文风老辣锐利,体现了他“高度的阅历,丰富的想象,有力的机智,透彻的智慧”,开创了英国散文的传统,影响极大。
2、周国平:我国现代哲学家,诗人,散文家,学者。
擅长用散文的笔调写他的哲学思考,用哲学思考贯穿于文学写作,写下了不少独具特色的“哲理散文”。
二、解题:1、厄运:即中国所说的逆境。
2、苦难:造成巨大痛苦的时间和境遇——天灾人祸,生活中的重大挫折。
三、《论厄运》1、自读《论厄运》,找出能代表作者观点的句子。
明确:(1)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的。
(2)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是坚忍;后者比前者更为难能可贵。
(3)一切幸运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厄运也绝非没有希望。
(4)正如恶劣的品质可以在幸运中暴露一样,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
2、从“论厄运”的角度用自己的话整理作者的观点。
明确:(1)战胜厄运是奇迹,令人惊叹。
(2)战胜厄运需要坚忍的品质。
(3)厄运不会把我们击跨,反而能显示出我们最美好的品格。
3、根据观点句理清文章思路明确:第一层:(开头——“横渡波涛翻滚的生活之海”),引用名言与神话指出“战胜厄运令人惊叹”,对厄运无所畏惧的人才是“真正的伟人”。
《直面苦难》课堂实录
《直面苦难》课堂实录幻灯出示画面(一对老年夫妇的画面),导入师:我看到同学们的脸上露出了笑意,告诉我你们看到了什么?生1:团结生2:和谐生3:幸福的表情师:团结、幸福、和谐、快乐。
可是生活不只是晴空万里,也会有阴霾密布,下面请看另一组图片。
图片展示:九一一事件,战争中无辜的孩子,沙尘暴,饥饿的灵魂,汶川地震中的瞬间。
师:我看到有的同学嘴成了0型,那声“啊”没想发出有发出来,我们想发出一种震惊的叫声,因为你们看到了什么?大声告诉我:生:灾难、苦难。
师:是的,人生就和大地要经受风雨的洗礼一样也要历经悲欢离合的考验,而苦难是众多考验中最折磨人,最能历练人的,那么当苦难来临时,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周国平的《直面苦难》去寻找答案。
(教师板书题目作者)师: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那么文中作者把苦难分为哪两类?生:社会类和自然类师:很好,那我们回忆一下刚才看到的图片,哪些属于社会悲剧?生:九一一事件师:九一一事件给社会带来了动乱,还有呢?生:战争师:对,战争这些人为地因素。
那么,哪些属于自然悲剧呢?生:汶川地震师:还有呢?生:火山爆发,海啸。
师:能用四个字总的概括一下吗?生:天灾人祸师:天灾人祸,生老病死,是上帝降给我们的,那么面对社会和自然悲剧人的心理感受是怎样的呢?又是如何应对的?接下来请同学们读一下1-3段,去寻找答案。
生:读1-3段,并思考。
师:那位同学说一下?生:我们相信自己在精神上无比地优越于那迫害乃至毁灭我们的恶势力,这是面对社会悲剧人的心理感受。
师:还有呢?生:我们是舞台上的英雄。
师:我们认为自己是舞台上的英雄。
我们怀着理想、信念、正义感、崇高感支撑着我们。
我们相信自己在精神上无比地优越于那迫害乃至毁灭我们的恶势力。
那么我们是如何应对的呢?生:因此我们可以含笑受难,慷慨赴死。
师:非常好,那么面对自然悲剧人的心理感受是怎样的呢?生:我们感到了生命的卑微,我们愤怒,但无处泄愤;我们冤屈,但永无申冤之日;我们反抗,但我们的反抗孤立无助,注定失败。
《论厄运》《直面苦难》MlwnMl
中出现” “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 的美德是坚忍” “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被显示”
战胜厄运是奇迹 战胜厄运要坚忍 战胜厄运显美德
《直面苦难》
“我们愤怒,但无处泄愤;我们冤屈,但永无申冤之日;我们反 抗,但我们的反抗孤立无助,注定失败” “面对自然苦难,我们以最真实的勇气挺立而不倒下,维护人在 大自然面前的尊严。” “一切美化苦难的言辞是多么浮夸,一切炫耀苦难的姿态是多么 做作” “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 “人天生是软弱的,惟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 严。” “只要我活下去,我就仍旧只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
创作意义
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
心因饱经忧患而愈发珍贵。
《直面苦难》
面对苦难,我们注定失败 咬牙挺住,维护尊严 否定美化苦难,还苦难真实面目 否定错误期待,还英雄真实面目
《论厄运》
承受苦难的对象 面对苦难的做法 对待苦难的态度 苦难观 伟人 无所畏惧、坚韧
《直面苦难》
凡人
咬牙挺住、承受、维护尊严
肯定苦难的积极影响 辩证看待客观现实 英雄化的苦难观 讴歌勇者 平民化的苦难观 激励凡人
厄运下的英雄 苦难中的凡人
——《论厄运》《直面苦难》 对比阅读
快速浏览《论厄运》与《直面苦 难》,找出体现作者观点的选。 2.从呈现位置看,段首段尾为首选。 3.从出现频率看,反复出现为首选。 4.从语言风格看,不用技巧为首选。
《论厄运》
“超越自然的伟大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
高中语文《论厄运直面苦难》
苦难磨炼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富勒《至理 名言》
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塞内加《论天意》 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
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 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松下幸之助
没有经历过逆境的人不知道自己的力量。——琼《确 实可靠》
上海人,现代学者、作家。 他对当代人的生存状态进行 思考,以杂感、随笔等大众 文体形式表达出来,写了很 多独具特色的“哲理散文”。 本文是作者从自己的作品中 摘录有价值并可以独立存在 的句子和段落编排而成,作 者偏爱这种长短参差、自由
灵活的“感悟体”。
比较阅读
• 比较阅读法是指将两种或多种材料对照阅 读.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阅读方法。
一颗高尚的心应当承受灾祸而不是躲避灾祸,因为承 受灾祸显示了意志的高尚,而躲避灾祸显示了内心的怯懦 ——阿霍蒂诺
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
厄运在同一条路上漫游,时而降临于这个人,时而降 临于另一个人。——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苦难有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 时不过是灰色而已。——里希特《长庚星》
“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 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后者比前者更 难能可贵。”
“一切幸运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 切厄运也绝非没有希望。”
“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显 示的。”
面对自然苦难,我们应以最真实的勇气 挺立而不倒下,以此维护人在大自然面 前的尊严。
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 了多少失意的英雄。
侧重点
论 谈的是同一个话 强调厄运的意义和价
厄
题:逆境(那种 值,认为厄运可以培 造成巨大痛苦的 养并凸显坚忍的美德
教案《论厄运》范文
教案《论厄运》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观点,如“厄运”、“命运”等。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和提炼文章的主旨。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文章主题:讨论命运和厄运的关系,以及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
2. 重点词汇:厄运、命运、挫折、积极乐观等。
3. 难点句子:分析并理解文章中一些复杂的句子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命运和厄运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文章,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3. 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观点,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4. 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5. 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的内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章的基本概念和观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阅读理解法:通过独立阅读和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练习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回答问题和练习题,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批判性思维能力: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观点和思考,考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文章《论厄运》的原文。
2.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 相关背景资料,如作者的介绍、时代背景等。
4. 练习题和答案。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论厄运》。
2. 讲解文章背景:介绍作者和文章的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3. 讲解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布局和论证方法,让学生掌握文章的组织结构。
《论厄运》《直面苦难》教案
《论厄运》《直面苦难》教案3《论厄运》《直面苦难》教案高二语文组宗华【研究方向】1.比较阅读,提高课堂效率。
2.把握重点,掌握“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
【教学目标】1.梳理两篇课文,体会蕴含的哲理。
2.提高比较鉴赏的阅读能力。
【课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及内容】预习:自读两篇课文,画出文中最能体现文章观点的名言警句。
一.导入:人生苦短,风云难测,我们难以想像海伦·凯勒的世界,那是怎样漫长的黑夜;我们难以感受贝多芬两耳失聪,那是怎样的痛苦!苦难有非凡的意义,生命有崛起的尊严。
让我们走进市三高蒋洁美的范文《苦难的精神价值》和培根、周国平的随感——《论厄运》、《直面苦难》,深入体会苦难的精神价值。
(显示课题“苦难中的尊严”——《论厄运》﹑《直面苦难》。
)二.请大家集体诵读蒋洁美的范文《苦难的精神价值》。
(——教师小结:小作者与大作家关注了同一话题,“英雄所见略同”。
我们的小作者重视例证,今天所要学习的两位大作家注重哲理。
)三.梳理两篇课文。
1.根据要求,自读课文。
这两篇文章,分别阐释了什么基本观点?画出两篇文章中最能体现观点的名言警句,并理解其含义。
2.围绕问题,先自读《论厄运》,思考:本文阐释了什么基本观点?画出两篇文章中最能体现观点的名言警句,并理解其含义。
(1)先让学生画出名言警句,再请几个学生把自己所画的读一读。
(2)屏幕显示名言警句,并让大家齐声诵读:“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
”“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
”“真正的伟人,是像神那样无所畏惧的凡人。
”“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后者比前者更难能可贵。
”“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显示的。
”(——注意:“最美的刺绣,是以明丽的花朵映衬于暗淡的背景,而绝不是以暗淡的花朵映衬于明丽的背景”,“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香料,在烈火焚烧中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 ,能体现作者观点,但不是最能体现;因为两句未点出“厄运”、“美德”等字眼,它们是用比喻、对比给文章增添了诗意。
高二语文《论厄运》、《直面苦难》知识点分析苏教版
高二语文《论厄运》、《直面苦难》知识点分析苏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论厄运》、《直面苦难》二、学习目标1、体会并学习哲理散文的韵味。
2、提高比较辨析的阅读能力。
3、培养正确面对逆境的态度。
三、课文知识分析1、作者简介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年),是英国16、17世纪之交的哲学家,经验主义哲学的奠基人。
他的主要著作有:《学术的进步》、《新工具》、《新大西岛》等。
他在《沉思录》中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这个著名论断。
本文选自《培根论人生》。
1657年,《培根论人生》在英国首次出版。
至今四百多年来,它历经数次再版重印,几乎被译为人类所有的语言。
这是一本划时代的哲学名著,是欧洲文艺复兴时候,古典人文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
雪莱曾赞扬“其文学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心灵以动人的美感;其论述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
它与《蒙田随笔集》、《帕斯卡尔思想录》,被共同誉为欧洲近代的三大哲理散文。
周国平:1945年出生于上海,哲学博士,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工作。
主要作品有:《守望的距离》、《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周国平文集》、《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等。
主要译作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他的作品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理性和激情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涵睿智深刻,多年来深受读者喜爱。
“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
”2、速读《论厄运》一文,理清作者思路本文思路清晰,环环相扣而又逻辑分明。
文章分三层。
第一层(开头——“横渡波涛翻滚的生活之海的艰难航程”)引用古罗马先哲塞涅卡的名言和古代神话故事,指出“战胜厄运令人惊叹”,对厄运无所畏惧的人,才是“真正的伟人”。
切入题目,设下论题,为后面自己的观点张本。
第二层(“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比对所罗门财富的刻画要更动人”),把《旧约》、《新约》的不同启示,及哀歌、颂歌的不同魅力进行比较,指出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
《论厄运》《直面苦难》课堂教学实录
《论厄运》《直面苦难》课堂教学实录《论厄运》《直面苦难》课堂教学实录培根《论厄运》与周国平《直面苦难》属于同一个板块“苦难中的尊严”,两文均为哲理散文,篇幅不长,但要理解文章蕴含的哲理难度较大。
本节课的设计是以两文的整合为基础,让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独立探讨,以提高问题研讨的能力,加深对苦难的认识为目的。
所以在设计时,先以学生筛选体现作者观点的格言警句为突破口,以期理解每篇文章的内涵;然后学生进行两文相同相异点的比较;透彻理解两文深沉的哲思后,学生拓展开去,联想具象化的直面苦难的故事,从中领悟面对不同悲剧时许许多多的英雄或凡人所展示的人性美;最后以练笔的形式将对苦难的认识形成文字,变成左右铭的格式珍藏在自己的内心,化为一种人格力量。
下面是一节课的教学过程。
师:人生苦短,风云难测,我们难以想象海伦凯勒的世界,那是怎样漫长的黑夜;我们难以窥探贝多芬被剥夺聆听权力时最初的心境!病魔束缚了霍金的躯体,宇宙中弥漫着这位科学巨匠睿智的思绪;智障阻碍了舟舟的发育,而音乐王国里却飘洒着灵动的音符,苦难有非凡的意义,生命有崛起的尊严。
今天让我们走进培根和周国平的哲理散文——《论厄运》《直面苦难》,深入体会苦难中的尊严。
师:板书课题“苦难中的尊严”——《论厄运》《直面苦难》,能”体现。
生4: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
真正的伟人,是像神那样无所畏惧的凡人。
生5: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显示的。
师:点拨——这位同学很会找,这句的位置是本文的末句,肯定是个收束文章的关键句。
师:引导小结——同学们找得已经很全了。
通过刚才找到的句子,大家想一想,培根要大家以怎样的态度面对苦难呢?生6:要“无所畏惧”、“勇敢战胜”、“坚忍”。
师:很好。
板书以上三个词。
师:速读(3分钟),思考《直面苦难》中对于苦难作者阐发了哪三个观点。
(幻灯片展示)生7:①面对社会悲剧,理想、信念、正义感、崇高感支撑着我们,我们相信自己在精神上无比地优越于那迫害乃至毁灭我们的恶势力,因此我们可以含笑受难,慷慨赴死。
直面苦难教案
《直面苦难》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中重点语句含义;积累生字词2.过程与方法:分析文章特点,了解各个层次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苦难态度二、教学重难点:探讨周国平的苦难观;品味理解哲理性语言。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讨论法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在我的心中有许多英雄。
比如说扼住命运咽喉的贝多芬;高位截瘫却又笑对人生的桑兰;被病魔束缚住躯体,却充满科学睿智的霍金;还有我们之前所学的遭受极刑而无愠色的司马迁和“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
我相信他们也是大家心目中的英雄。
那么我不禁要问:为什么我们把他们称之为英雄呢?(明确:他们都是战胜苦难的人。
)那是不是世上所有的苦难我们都能战胜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周国平的哲理散文《直面苦难》,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二、题解及作者介绍:1、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
著名诗人、哲学家。
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代表作品:纪实文学《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学术著作《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随感集《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诗集《忧伤的情欲》、《只有一个人生》、散文集《善良丰富高贵》、自传《岁月与性情》、《今天我活着》、《爱与孤独》等;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他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大学里曾流传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
”无论是花季少年还是耄耋老人,都能从他的文字中获得智与美的启迪。
2、节选部分文字原标题为“苦难”。
作者解释说:所谓苦难,是指那种造成巨大痛苦的事件和境遇。
它包括个人不能抗拒的天灾人祸,例如遭遇乱世或灾荒,患重病乃至绝症,挚爱的亲人的死亡等;也包括个人在生活中遇到的重大挫折,例如失恋、婚姻破裂、事业失败等。
《论厄运》《直面苦难》
鉴赏异同
• 同样落笔苦难,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 式却截然不同,他们在各自精神的天 空中放飞思想。
——见仁见智 风格各异
课文
《论厄运》
伟人
《直面苦难》 凡人 直面 挺住 承受 辩证看待 客观现实 平民化的苦难观
对比
承受苦难的对象 面对苦难的做法 对待苦难的态度
坚忍 无所畏惧 肯定苦难 积极影响
英雄化的苦难 观
超越自然的奇迹 总是在对厄运的 征服中出现的。 幸运所需要的美 德是节制,而厄 运所需要的美德 是坚忍。 最美好的品质也 正是在厄运中被
战胜厄运 是奇迹
战胜厄运 要坚忍
战胜厄运 显美德
我们愤怒,但无处泄愤;我们冤屈,但永无申冤之日;我们反 抗,但我们的反抗孤立无助,注定失败。 面对自然苦难,我们以最真实的勇气挺立而不倒下,维护人在 大自然面前的尊严。
——各抒己见 畅叙深情
谢谢各位同学的合作!
厄运下的英雄 苦难中的凡人 ——《论厄运》《直面苦难》
对比阅读
苏州市第三中学 高二语文 王羽
(环节一)筛选观点的方法: 1、从表达方式看,议论抒情为首选。 2、从呈现位置看,段首段尾为首选。 3、从出现频率看,反复出现为首选。 4、从语言风格看,不用技巧为首选。
无忧PPT整理发布 ——指点迷津 有的放矢
注定失败 的结局 挺立不倒的 尊严
一切美化苦难的言辞是多么浮夸,一切炫耀苦难的姿态是多么 做作。 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
人天生是软弱的,惟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 严。 只要我活下去,我就仍旧只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
否定美 化苦难
否定苦 难英雄
• (环节二)对比阅读
讴歌勇者
《直面苦难》教案
【教学目标】:1、品味周国平凝炼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中的“苦难”。
3、培养学生正确面对逆境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比较的方法理解如何直面“自然悲剧”即“自然苦难”。
【德育渗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苦难”并能“直面苦难”,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导入】:①,播放《命运交响曲》。
大家知道《命运交响曲》是谁创作的吗?——贝多芬贝多芬的命运怎么样?——失聪一位作曲家却失去了听觉,可以说是一次巨大的打击。
但是面对苦难贝多芬是怎么样的呢?——(有没有退缩?有没有承认失败?)直面苦难②,历史上还有很多人是敢于直面苦难的,谁来举一些例子?——播放PPT③,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敢于直面苦难的人:周国平。
——播放PPT(男生齐读)关于这部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其实是周国平生活经历的真实记载。
——点击超链接PPT(女生齐读)【过渡】:周国平本身就是一个直面苦难之人,而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是他的哲理散文《直面苦难》。
——播放PPT【文本研习】:一、阅读课文第1、2、3自然段。
1,快速阅读前三段,并且思考以下问题,然后完成一个表格。
①作者将困难分为几种呢?②他们的内涵分别是什么?③它们的主体分别是什么?④主体对待苦难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原因?结局?2,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文章中这些句子。
——播放PPT●我们是舞台上的英雄,哪怕眼前这个剧场里的观众全都浑浑噩噩,是非颠倒,我们仍有勇气把戏演下去,演给我们心目中绝对清醒的观众看,我们称这观众为历史、上帝或良心。
●可是,面对自然悲剧,我们有什么呢?●我们愤怒,但无处泄愤;我们冤屈,但永无申冤之日;我们反抗,当我们的反抗孤立无助,注定失败。
●也许,没有浪漫气息的悲剧是我们最本质的悲剧,不具英雄色彩的勇气是我们最真实的勇气。
在无可告慰的绝望中,我们咬牙挺住。
二、以上三段写的是人类对苦难的两种态度。
那作者自己对苦难又有什么样的认识呢?我一起来看第4~7自然段。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第三专题直面苦难(节选)教案
教学案科目: 高二语文主备人: 吴爱国备课日期:课题直面苦难(节选)计划课时计划上课日期教学目标1、品位凝炼的语言,体会深沉的哲理。
2、让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独立探讨,以提高问题研讨的能力,加深对苦难的认识。
3、培养正确面对逆境的态度【学法建议】1、对学习材料进行独立探讨,以提高问题研讨的能力。
2、联系生活中事例来加深对苦难的认识。
联想具象化的直面苦难的故事,从中领悟面对不同悲剧时许许多多的英雄或凡人所展示的人性美;最后以练笔的形式将对苦难的认识形成文字,变成座右铭的格式珍藏在自己的内心,化为一种人格力量。
教学重难点品味凝炼的语言,体会深沉的哲理。
教学流程\内容\板书【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
著名诗人、哲学家。
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曾著有纪实文学《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学术著作《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销量均突破十万。
另有《守望的距离》等散文集,以及《悲剧的诞生》、《偶像的黄昏》等多部译著。
部分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
大学里曾流传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
”周国平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无论花季还是老年,都能从他的文字中收获智慧和超然。
2、资料链接面对苦难,生命常青。
真正热爱生命充满激情的人,不是他面临的苦难越来越少,而是他承受苦难的能力越来越强。
——周弘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
——史铁生《我与地坛》两只青蛙不小心掉进了路边的一只牛奶罐里,罐里还有为数不多的牛奶,但是足以让青蛙们体验到什么叫灭顶之灾。
一只青蛙想:“完了!完了!这么高的一只牛奶罐,我是永远也出不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厄运》《直面苦难》教学实录培根《论厄运》与周国平《直面苦难》属于同一个板块“苦难中的尊严”,两文均为哲理散文,篇幅不长,但要理解文章蕴含的哲理难度较大、本节课的设计是以两文的整合为基础,让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独立探讨,以提高问题研讨的能力,加深对苦难的认识为目的、因此在设计时,先以学生筛选体现作者观点的格言警句为突破口,以期理解每篇文章的内涵;然后学生进行两文相同相异点的比较;透彻理解两文深沉的哲思后,学生拓展开去,联想具象化的直面苦难的故事,从中领悟面对不同悲剧时许许多多的英雄或凡人所展示的人性美;最后以练笔的形式将对苦难的认识形成文字,变成左右铭的格式珍藏在自己的内心,化为一种人格力量。
下面是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师:人一辈子苦短,风云难测,我们难以想象海伦·凯勒的世界,那是如何漫长的黑夜;我们难以窥探贝多芬被剥夺聆听权力时最初的心境!病魔束缚了霍金的躯体,宇宙中弥漫着这位科学巨匠睿智的思绪;智障阻碍了舟舟的发育,而音乐王国里却飘洒着灵动的音符,苦难有非凡的意义,生命有崛起的尊严。
今天让我们走进培根与周国平的哲理散文—-《论厄运》《直面苦难》,深入体会苦难中的尊严。
师:板书课题“苦难中的尊严”——《论厄运》《直面苦难》,点拨题目中的“厄运”“苦难”,指人一辈子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会时时会遇到什么?生:齐答“逆境"、师:展示学习目标: 1、品位凝炼的语言,体会深沉的哲理2、提高比较辨析的阅读能力3、培养正确面对逆境的态度师:速读(2分钟),划出《论厄运》中最能体现作者观点的名言警句。
(幻灯片展示)生1: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
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后者比前者更难能可贵、生2:最美的刺绣,是以明丽的花朵映衬于暗淡的背景,而绝不是以暗淡的花朵映衬于明丽的背景。
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香料,在烈火焚烧中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
我喜爱这两句,它不仅讲出了幸福的生活来源于厄运中激发出的坚忍的美德,更以比喻的形式展示了作者的文采。
师:点拨——这两句话的确写得不错,然而它是不是最能体现作者观点的名句呢?生3:不是。
它讲得太形象了,特不是第一句,根本未点出“厄运”、“美德”等字眼。
能体现作者观点,但不是“最能”体现。
生4: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
真正的伟人,是像神那样无所畏惧的凡人、生5: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显示的。
师:点拨—-这位同学特别会找,这句的位置是本文的末句,肯定是个收束文章的关键句。
师:引导小结——同学们找得差不多特别全了。
通过刚才找到的句子,大伙儿想一想,培根要大伙儿以如何的态度面对苦难呢?生6:要“无所畏惧”、“勇敢战胜”、“坚忍”。
师:特别好。
板书以上三个词、师:速读(3分钟),考虑《直面苦难》中关于苦难作者阐发了哪三个观点、(幻灯片展示)生7:①面对社会悲剧,理想、信念、正义感、崇高感支撑着我们,我们相信自己在精神上无比地优越于那迫害乃至毁灭我们的恶势力,因此我们能够含笑受难,慷慨赴死。
②不具英雄色彩的勇气是我们最真实的勇气。
③在无可告慰的绝望中,我们咬牙挺住。
我们挺立在那儿,没有观众,没有证人,也没有期待,没有援军、我们不倒下,仅仅是因为我们不肯让自己倒下。
我们以此维护了人的最高的也是最后的尊严——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
师:点拨——依行文思路看①句是作者要谈论的话题不?生:(齐答)不是、师:这位同学的②③句,都包罗了作者的观点,找得依然挺准的、然而用原文能把作者的观点完整表达出来不?这两句的含义有没有重复呢?生8:不能完整表达,含义有重复,事实上合并两句即是一个完整的含义:面对自然苦难,我们应以最真实的勇气挺立而不倒下,以此维护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师:如此差不多找到了一个观点了、另外两个呢?大伙儿可要找准关键位置。
生9: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
人天生是软弱的,惟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严、师:如此看来,《直面苦难》的主旨是什么?生10:人在自然悲剧面前,应该坚强挺住,维护自己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这种坚强是战胜了软弱而挺起的坚强,但不要一味地美化苦难,它也有消极作用。
师:同学们对两文的格言警句揣摩得特别好。
为了更透彻地理解两文的哲理,现在请同学们用5分钟朗读刚才涉及的名句,并背诵其中的3句。
生:大声朗读并背诵格言警句。
师:小组讨论(8分钟),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幻灯片展示)1、两文的观点有哪些共同之处?2、阐述的侧重点又有什么区不?3、从自然悲剧、社会悲剧、自身残疾三个方面寻找您经历、看见、听见的直面苦难的故事。
生:小组热烈地讨论问题,勇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生11:共同处:都谈到了厄运的不可幸免,都强调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厄运,都肯定了厄运的积极作用。
生12:不同点:培根强调的是“像神那样无所畏惧的”英雄式的苦难;周国平倡导普通人的苦难,认为面对苦难的是有“软弱天性”的普通人,她们面对的是生活中平凡的苦难、生13:培根只承认苦难有积极的意义,但周国平认为不要过分夸大苦难的积极作用与美化苦难,因为它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既能磨钝敏感的心灵,又能毁灭失意的英雄。
师:板书—-平凡的苦难、不要美化苦难。
师:同学们对两文的相同点与相异点掌握得依然相当准确的,那您们能想到哪些具体的故事呢?生14:海伦、凯勒在聋、哑集于一身的情况下,却能积极面对自己的黑暗与无声的世界,终成世界知名的作家与教育家; 史铁生在最好的年华里却一下子失去了双腿,但她终于能想清楚生与死的关系,对自己的残疾不再怨气冲天,最终写出了《我与地坛》等出色的文章; 罗斯福能在身体受到束缚的情况下,胸怀天下,终成一代巨人、生15:类似的情况还有韩非、孙膑、霍金、朱可夫等人、师:这都是在逆境中奋起的典型,同学们的视野特别开阔。
能不能换一个角度,从自然或社会的悲剧来谈一谈直面苦难的故事呢?生16:2019年的海啸中,13岁的戈希一家居住在印度安达曼与尼克巴群岛上的卡彻尔岛,她与全家人躲到了附近的小山上逃过一劫。
四面海水环绕,13岁的戈希不愿坐等死亡,给叔叔一封封写发不出去的信,直至被救出。
这种顽强求生的意志是人类历经劫难、繁衍至今的根本。
2019年的非典中,许多像叶欣一样的医护人员,面对生命的威胁并不怯步,而是勇敢地奋斗在抗非典第一线。
生17:海啸中,曾是数届全国武术冠军、武功“盖世"的功夫明星李连杰也被困在海啸中,与她共患难的,是妻子利智与两个女儿。
“那一刻,我也曾经想过放弃家人,独自逃生!”在事后的一次捐款会上,李连杰告诉人们。
海啸到来时,她马上抱起女儿与保姆一起往回跑,但没走几步海水便已涌上来并淹到她的颈部。
当时手抱女儿还拉着保姆的她苦撑着,面临一生中最难的抉择,究竟是放松手舍弃家人,依然坚持下去。
最后她选择坚持与家人一起逃命。
李连杰特别感慨:纵有一身好武功,面对大自然的浩劫也无能为力!李连杰当然也会怯懦。
但我不明白的是:李连杰干不要对公众讲自己曾经怯懦?在那个遥远的海滩的那一时刻,既没有目击者,也没有狗仔队,她如何想乃至如何做,事后还不是自己讲了算?威风八面、人能胜天、舍己救人、力挽狂澜!她完全能够把电影里的英雄演绎成生活中的英雄,使自己的人气更提高几分。
生活中如此做的“英雄明星"不是特别多不?那个曾经如日中天的明星,明明自己结婚多年、小孩都上学了,还死不肯承认,讲怕毁了自己在fans心中的形象、、、、。
那次捐款会上,李连杰捐了100万元,我心一动;那次捐款会上,李连杰讲自己曾经怯懦,我心感动。
师:这个故事特别典型,作为一个我们心目中的英雄,她也有常人的软弱,但她在软弱中犹能承担起苦难,这充分体现了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
生18:现在的伊拉克战争,就是一场社会悲剧,它特别有破坏力,然而坚强勇敢的伊拉克人民并没有被美国的大棒政策吓倒。
生19:我想起了我们学过的课文《一个人的遭遇》,一个被战争毁掉家庭与亲人的普通士兵,但她没有丧失对生活的勇气,又收养了一个战争的孤儿,为了养子顺利地成长,坚强地四处寻求着生路。
师:看来,同学们对课文的格言有了相当深刻地认识,要不然是可不能有这么丰富地联想的。
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个电影经典片段:生命的旋律节选于《泰坦尼克号》甲板上,乐队认真地演奏。
人们在她们周围往来穿梭,各自逃命,然而她们一丝不苟地接着她们的职业。
当最后一个音符从沃纳的琴弦上飞过,她终于满意地拿下小提琴:“好了,结束了、再见,哈里。
祝您好运。
”“再见,沃纳。
”-—“再见。
"乐师们互相道不,就像在音乐厅演出结束一样。
沃纳待人们走开了,她又举起小提琴,一曲悠扬的乐章又重新飘荡在死亡笼罩的夜空……琴声里,融进了一种对生命的渴望、对美好的追求、对未来的希冀的情绪,它带着激昂、奋进的节奏向那些惊慌失措、悲哀绝望的人们送去了一丝安慰、此时,这琴声带给人们的不仅是音乐的享受,不仅是临终前的安宁,更多的是对一生的回顾;对无愧无悔的人一辈子一种壮丽的诀不豪情。
琴声留住了马上离去的乐师们的脚步,她们自觉地围拢来,重又加入到这生命乐章之中……师:同学们对这一细节有如何的感受?生20:面对自然悲剧,这些小提琴手们显得多么地镇静、坦然,这才是人在大自然面前最崇高的尊严、事实上《泰坦尼克号》中这们的镜头还有特别多,像那对安详躺在床上的老年夫妇,像杰克特别自然地脱掉自己的衣服给露丝,并特别关怀地安慰、鼓舞她、在大自然面前渺小的人,却表现得这么伟大,真是震撼人心、师:同学们能想起哪些有关“苦难”的名句呢?生21:没有一种教育能及得上逆境。
逆境为杰出者打造天梯。
生22:当厄运降临时,背起厄运,莫让厄运将自己的身躯压垮,更不能让厄运将自己的心灵摧毁。
要记住:情况越严重,越困难,就越需要坚定、积极、果敢,而消极无为就越有害。
生23:伤痕,是过去的历史。
勇气与它干杯,就有勇气把它灌醉,醉了明天,快乐无限、人一辈子如奔涌的洪流,假如不是遇着暗礁,又怎能激起美丽的浪花?师:依照刚才的想像与记起的名句,请同学们将自己对“苦难"的态度写成一段50字的短文,用3分钟。
生:整理观点,形诸文字,基本都超过了50字,写的洋洋洒洒、师:现在请二个同学分不读一下自己的美文。
生24:逆境中自助者自有一条突围之路,自弃者则世界抛弃了她。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活中有太多的曲折。
大海假如失去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假如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一辈子假如失去了磨难,生活也就失去了魅力。
师:这位同学特别有文采,这种形象化地表达,更能打动我们的心灵。
生25:失败不该成为颓丧、失志的缘故,应该成为新鲜的刺激。
要相信只有产生痛苦的东西才能带来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