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合同常见问题

合集下载

ppp项目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ppp项目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ppp项目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一、PPP项目存在的问题及评析在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中,公私合作(PPP)项目成为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的重要模式。

然而,尽管PPP模式带来了许多好处,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针对PPP项目存在的问题进行评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1. 金融风险难以承受由于PPP项目通常涉及庞大的资金投入,需要吸引私人投资者参与,因此金融风险是一个主要问题。

经济周期波动、融资成本上升、合作方信用不足等因素可能使得项目无法按计划进行或提前终止。

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该提供稳定可靠的财务支持和风险分担机制。

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PPP合作方的监管和评估,确保他们具备足够实力和信誉度参与项目。

2. 悬而未决的土地纠纷在很多PPP项目中,土地纠纷是常见的问题之一。

由于土地被拆迁、征用或租用等操作所涉及到复杂的产权关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常常引发矛盾和争议。

这些纠纷不仅耗费时间和金钱,也增加了项目的不确定性。

为避免土地纠纷,政府应强化土地管理的规范和透明度,并确保所有相关权益得到妥善保护。

同时,建立一个快速、公平、高效解决纠纷的机制是必要的,以便及时化解潜在的矛盾。

3. 信息不对称和透明度不足PPP项目中常常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这导致私人投资者难以准确评估项目的风险与回报。

此外,一些PPP项目在决策过程中缺乏透明度,公众对项目进展了解有限,很少能参与讨论和审批。

在这方面,政府应建立起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提供充分且易于理解的数据和信息供私人投资者参考。

同时,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加强公众参与和监督能够促进更多社会各界对PPP项目质量及效果的关注。

4. 合同管理与约束机制不完善良好的合同管理是确保PPP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在现实中还存在合同管理和约束机制不完善的问题。

一些合同可能存在模糊、不清晰的条款,甚至有漏洞,可导致项目运营中出现纠纷。

为加强合同管理与约束机制,政府应建立专业化的团队进行监管,并且对关键合同条款进行详细规定和审查,确保各方权益能得到充分保障。

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答(第五批)及应用案例——PPP 项目合同社会资本方会计处理实施问答和应用案例

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答(第五批)及应用案例——PPP 项目合同社会资本方会计处理实施问答和应用案例

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答(第五批)及应用案例——PPP项目合同社会资本方会计处理实施问答和应用案例一、PPP会计处理实施问答1.问:社会资本方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4号》时,应当如何应用“双特征”?答:《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4号》(财会〔2021〕1号)规范的PPP项目合同应当同时符合下列特征(以下简称“双特征”):(1)社会资本方在合同约定的运营期间内代表政府方使用PPP项目资产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2)社会资本方在合同约定的期间内就其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获得补偿。

“合同约定的运营期间”,指的是社会资本方对PPP项目资产的使用期或运营期,通常在PPP项目合同中有明确约定。

“社会资本方代表政府方使用PPP 项目资产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指的是根据合同约定或政府方授权,社会资本方享有建设、运营、管理、维护本项目设施等权利,同时承担代表政府方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义务。

社会资本方至少需要负责基础设施管理和相关服务中的一部分工作,而不能仅为政府方的代理人。

“社会资本方就其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获得补偿”,指的是社会资本方就其在运营期内运营或维护项目资产等按照合同约定获得回报。

2.问:社会资本方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4号》时,应当如何应用“双控制”条件(1)“政府方控制或管制社会资本方使用PPP项目资产必须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类型、对象和价格”?答:“控制”,指的是政府方通过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条款等方式,有权决定社会资本方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类型、对象和价格。

通常情况下,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在PPP项目合同中应当明确规定社会资本方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类型、对象和价格。

“管制”,指的是社会资本方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类型、对象和价格,虽未在PPP项目合同中进行明确规定,但受有关法律法规或监管部门规章制度的约束。

如果某PPP项目合同涉及政府方及与政府方相关联的代表公共利益的监管方,则在应用“双控制”条件(1)时应当将这些主体一起考虑。

PPP项目合同体系要点解读考试答案

PPP项目合同体系要点解读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1.以下哪项合同是整个PPP项目合同体系的基础和核心()A.PPP项目合同B.履约合同C.股东协议D.保险合同用户答案:[A] 得分:6.002.以下哪种情况下,政府才不负有回购的义务而是享有回购的选择权,即政府可以选择是否回购该项目()。

A.项目由于不可抗力因素导致项目终止B.项目由于政府方违约导致项目终止C.项目由于项目公司违约导致项目终止D.项目涉及公共安全,需要保障持续供给的PPP项目用户答案:[C] 得分:6.003.在PPP项目中涉及到项目用地时,应由哪一方负责取得土地()。

A.必须为政府方B.必须为项目方C.考虑难易程度及优势,择优选取D.由项目方决定用户答案:[C] 得分:6.004.签订项目合同的双方分别为社会资本方和(),明确服务标准、价格管理以及评估论证等内容。

A.项目实施机构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C.运营公司D.咨询机构用户答案:[A] 得分:6.005.以下各项中,项目公司不能将其委托给承包公司的是()。

A.设计工作B.采购工作C.建设工作D.运营管理用户答案:[D] 得分:6.00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1.以下的哪些机构可以作为PPP项目中的社会资本方()A.民营企业B.国有企业C.外国企业D.外商投资企业E.本级人民政府下属的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用户答案:[ABCD] 得分:8.002.以下可以出资设立项目公司的有:()A.一家企业独立出资B.多家企业组成的联合体出资C.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出资,且政府拥有管理权D.政府单独全部出资E.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出资,且政府持股低于50%、无控制力与管理权用户答案:[ABE] 得分:0.003.政府方在PPP项目中,以下哪个不是其需要扮演的角色:()A.公共事务的管理者B.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C.项目发起人D.担保机构E.运营公司用户答案:[CDE] 得分:8.004.可行性缺口补助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A.投资补助B.价格补贴C.无偿划拨土地D.超额补偿项目方E.贷款贴息用户答案:[ABCE] 得分:8.005.在PPP项目移交前,通常需要对项目的资产状况进行评估并对项目状况能否达到合同约定的移交条件和标准进行测试。

【建纬观点】PPP项目合同体系的法律问题分析

【建纬观点】PPP项目合同体系的法律问题分析

【建纬观点】PPP项⽬合同体系的法律问题分析(⼀)PPP项⽬协议的法律问题分析1、PPP项⽬协议的签署问题理论上认为,PPP模式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建⽴的长期合作关系,故PPP项⽬的签署主体是政府和社会资本,但实践中由于社会资本通常会选择设⽴项⽬公司,⽽政府通过竞争性⽅式选择社会资本到设⽴项⽬公司存在过渡,涉及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转化为政府与项⽬公司的合作。

因此在具体的PPP项⽬协议的签约过程中,由于社会资本和项⽬公司主体的区分,导致PPP项⽬协议签署的⽅式包括:⼀是社会资本与政府签署PPP项⽬协议;⼆是项⽬公司与政府签署PPP项⽬协议;三是社会资本与政府签订草约,由项⽬公司签订正式PPP项⽬协议;四是社会资本与政府签订草约,项⽬公司与社会资本签署承继草约的补充合同;五是项⽬公司与政府签署PPP项⽬协议,由社会资本对项⽬公司与政府签署的PPP项⽬协议提供担保。

根据财政部《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合同管理⼯作的通知》(财⾦[2014]156号)的规定,在项⽬初期阶段,即在政府选定PPP项⽬的社会资本后,在项⽬公司尚未成⽴时,政府⼀般与社会资本签订意向书、备忘录或者框架协议,以明确双⽅的合作意向,详细约定双⽅关于PPP项⽬的关键权利义务。

待项⽬公司成⽴后,由项⽬公司与政府重新签署正式PPP项⽬协议,或者签署关于承继意向书、备忘录或者框架协议的补充合同。

因此财政部在《PPP项⽬合同指南(试⾏)》中倾向于采⽤社会资本与政府签订草约,由项⽬公司与政府签订正式PPP协议或承继草约的补充合同的模式进⾏PPP项⽬协议的签署。

⽽政府和社会资本签订的草约的性质,财政部在《PPP项⽬合同指南(试⾏》中规定政府与社会资本签署的是意向书、备忘录或框架协议,其⽬的是表明合作意向,约定项⽬开发的关键权利和义务。

即社会资本与项⽬公司签署的草约包括政府与社会资本签约的内容,也包括项⽬运⾏的关键权利和义务,政府与社会资本签署的草约既具有签约协议特性,⼜具有履约协议特性,是签约协议与履约协议的综合形式。

PPP项目各持股方的退出问题

PPP项目各持股方的退出问题

PPP项目各持股方的退出问题1. 问题概述在公私合作(PPP)项目中,各持股方可能会面临退出项目的情况。

本文档将探讨PPP项目中各持股方的退出问题及相关的法律考虑。

2. 各持股方的退出权益在PPP项目中,各持股方的退出权益应该在合同中明确规定。

合同可以规定以下几种退出方式:- 卖出股权:持股方可以通过向其他合作方转让其股权来退出项目。

- 退出协议:项目合同可以包含有关持股方退出的具体规定,例如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实施退出协议。

- 初步公开募股:持股方可以通过在证券市场进行公开募股来实现退出。

- 强制退出:在某些情况下,项目合同可能规定持股方必须退出项目,例如严重违约或不履行合同义务。

各持股方应该在合同签订前仔细审查退出条款,并明确自己的退出权益。

3. 法律考虑在设计退出机制时,应考虑以下法律问题:- 合同约束力:合同应清楚规定退出机制并明确约束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 终止事由:合同应规定强制退出的具体情况和条件,以避免争议和误解。

- 赔偿条款:合同应包含有关赔偿责任和损失分担的条款,以保护各持股方的合法权益。

- 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合同应明确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的机制,以防止跨境合作中的纠纷。

各持股方在退出前应咨询法律专业人士,确保其退出行为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

4. 附加考虑事项在退出项目时,持股方还应考虑以下额外因素:- 合作伙伴关系:持股方退出可能会对项目的运作和其他持股方产生影响,因此应尽量与其他合作方协商解决。

- 价值评估:退出前应对项目进行全面的评估,以确定退出后可能获得的收益或损失。

- 合作方的优先权:在退出时,合同可能规定其他持股方享有优先购买权,持股方应遵守相关约定。

5. 结论PPP项目中各持股方的退出问题需要在合同中明确定义。

合同应规定明确的退出机制和条款,以保障各持股方的合法权益。

持股方在退出前应仔细评估法律风险,并咨询相关法律专业人士的意见。

同时,与其他合作方积极沟通和协商,以确保退出过程顺利进行。

PPP项目总承包模式管理的重难点及对策

PPP项目总承包模式管理的重难点及对策

PPP项目总承包模式管理的重难点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PPP项目总承包模式是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由政府引导和监管,社会资本以独立法人组织的形式承担PPP项目建设、运营和管理的一种合作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家政策的鼓励,PPP项目总承包模式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

在实践中,PPP项目总承包模式的管理面临着诸多重难点,如合同管理不到位、监督和审计不够及时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从加强合同管理和加强监督和审计两个方面展开讨论,旨在通过对PPP项目总承包模式管理的重难点及对策的研究,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参考,提高PPP项目总承包模式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引言】中的【背景介绍】就在于介绍了PPP项目总承包模式的概念、发展背景和存在的问题,为接下来的内容提供了必要的背景信息。

1.2 研究目的1. 分析PPP项目总承包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管理问题和瓶颈,深入挖掘其原因及影响;2. 探讨针对PPP项目总承包模式管理重难点的有效对策,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3. 基于对PPP项目总承包模式管理的研究和探讨,为相关管理者指明提高管理效率和推动项目顺利实施的方向;4. 借助研究成果,提升我国PPP项目总承包模式的管理水平和质量,为我国PPP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1.3 研究意义PPP项目总承包模式管理的重难点及对策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对于促进我国PPP项目的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PPP 项目总承包模式的管理重难点及对策,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和企业更好地理解和掌握PPP项目总承包模式的运作机制,提高项目管理水平,降低项目管理风险,推动PPP项目的高效落地。

研究PPP项目总承包模式管理的重难点及对策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在推动PPP项目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认真分析各种管理难点,并针对这些难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确保PPP项目的顺利推进和规范管理。

这也有助于提升政府部门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增强政府与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合作信任。

PPP项目总承包模式管理的重难点及对策

PPP项目总承包模式管理的重难点及对策

PPP项目总承包模式管理的重难点及对策PPP项目总承包模式是指政府和企业合作,由政府出资,由一家企业承包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的一种项目管理模式。

在PPP项目总承包模式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重难点,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加以解决。

本文将重点围绕PPP项目总承包模式管理的重难点及对策展开讨论。

1. 政策法规不完善在我国,PPP项目总承包模式的管理还存在着政策法规不完善的问题。

由于PPP项目总承包模式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政策法规的不完善会给项目的推进和管理带来较大的困难。

2. 信息不对称PPP项目总承包模式中,政府和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政府难以全面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也很难全面掌握政府的需求和政策。

这种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合作双方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理解偏差、沟通不畅和合作不到位的问题。

3. 风险分担不清在PPP项目总承包模式管理中,风险分担是一个关键问题。

由于项目本身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如何合理分担和承担风险是一个重要的管理难点。

如果风险分担不清,可能导致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纠纷和合作问题。

4. 项目可行性评估和论证不足在PPP项目总承包模式管理中,项目可行性评估和论证不足是一个较为常见的管理问题。

由于项目本身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如果在项目启动前不能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评估和论证,可能会导致项目后期出现重大问题。

5. 合同管理不规范在PPP项目总承包模式中,合同是管理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合同一般都比较复杂,如果合同管理不规范,可能导致项目过程中出现合同解释不清、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2. 加强信息沟通针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政府和企业应当加强信息沟通,建立健全的信息公开和共享机制,提高合作双方的理解和信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基础保障。

3. 合理分担风险针对风险分担不清的问题,政府和企业应当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风险分担方案,明确各自的责任和承担范围,降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

4. 加强项目论证和评估针对项目可行性评估和论证不足的问题,政府和企业应当加强对项目的论证和评估工作,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持续性,为项目的后期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PPP项目的风险及防范

PPP项目的风险及防范

PPP项目的风险及防范PPP(政府和私营部门合作)项目是一种基于合约的、公共和私营部门之间合作的项目模式。

它旨在通过整合公共和私营部门的资源和专业知识,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

与任何项目一样,PPP项目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下面将介绍PPP项目的一些常见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1. 政策风险:政策变化可能会对PPP项目产生重大影响。

政府法规、政策、税收、环保要求的变化可能导致项目的成本增加或盈利能力下降。

为了减少政策风险,私营部门可以在签署合同之前仔细评估政府的承诺和政策稳定性。

项目合同中可以包含灵活的条款,以应对政策的变化并减少私营部门的损失。

2. 资金风险:PPP项目通常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

融资风险可能会导致项目无法按时完成或无法维持正常运营。

为了减少融资风险,私营部门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包括银行贷款、债务融资、股权融资等,以分散风险。

项目合同可以包含资金拨付的条款,确保政府及时提供所需的资金。

3. 技术风险:PPP项目通常涉及复杂的技术和工程问题。

技术风险可能导致项目延期或产生不可预测的成本增加。

为了减少技术风险,私营部门可以在项目启动阶段进行充分的技术可行性研究,并与专业的技术供应商进行合作。

项目合同中可以确保技术方案和质量的标准,并规定技术供应商必须满足这些标准。

4. 外部环境风险:外部环境风险包括自然灾害、恶劣天气、经济衰退等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影响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导致项目无法按时完成或无法盈利。

为了减少外部环境风险,私营部门可以采取保险和风险管理工具来保护项目免受灾害的影响。

项目合同中可以包含适当的赔偿和解约条款来应对不可抗力的情况。

5. 运营风险:PPP项目在建设完成后需要长期进行运营和维护。

运营风险包括市场需求降低、管理能力不足等因素。

为了降低运营风险,私营部门可以进行市场调研,确保项目与当地需求相匹配。

私营部门可以与专业的运营团队合作,确保项目的高效管理和运营。

PPP项目存在一定的风险,但通过合理的风险管理和防范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这些风险。

PPP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

PPP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

PPP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随着中国对PPP(公私合作)项目的推动力度加大,PPP模式正成为政府和民间资本合作的重要形式,并受到广泛关注。

在PPP项目中存在着许多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影响项目的进展和最终效果。

对PPP项目的风险及应对措施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对于合作双方都至关重要。

一、PPP项目风险分析1. 政策风险:政策变化、政府主体责任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等问题是PPP项目中存在的政策风险。

政府招标文件、合同和协议等政策性法规的变动,都会对项目的进行有着重大的影响。

2. 市场风险:市场环境、竞争状况、市场需求等因素都是影响PPP项目的市场风险因素。

由于PPP项目需要吸引私人资本参与,因此市场风险的大小直接影响了资金的到位程度。

3. 技术风险:技术上的不足或者不成熟是影响PPP项目的另一种风险。

技术的先进性、稳定性、可靠性都是影响PPP项目业绩的关键因素。

4. 合同风险:由于PPP项目的特殊性,合同的设计和执行都需要更加细致和全面。

而一旦合同方面出现问题,很可能对整个项目的进程和结果产生影响。

5. 财务风险:资金的匮乏、筹资成本、资金回报等问题都是影响PPP项目的财务压力。

6. 建设风险:建设项目的技术、状况、质量、安全等问题都是影响其进展的建设风险。

7. 运营风险:一旦项目开始运营,运营期间可能会出现运营不佳、盈利不足等现象,也都是PPP项目的运营风险。

2. 加强市场调研:在选择PPP项目时,应当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了解市场情况,明确市场需求,降低项目的市场风险。

3. 强化技术支持:在PPP项目中应当加大对技术的研发和支持力度,确保技术的先进性和稳定性,降低技术风险。

4. 完善合同条款:在合同的编制过程中应当加强双方的协商和沟通,确保合同的全面和稳定,避免合同风险对项目的影响。

5. 积极开拓融资渠道:在PPP项目筹资时,要积极寻找合适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确保项目的资金有力支持。

6. 强化建设质量管理: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建设质量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PPP项目合同系列谈】之二十违约、提前终止与补偿

【PPP项目合同系列谈】之二十违约、提前终止与补偿

【PPP项目合同系列谈】之二十“违约、提前终止与补偿”违约和提前终止(合同解除)条款是PPP项目合同中核心条款之一,《PPP项目合同指南(试行)》(以下简称"项目合同指南”)第二章第十八节规定了"违约、提前终止及终止后处理机制”;《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通用合同指南》(以下简称〃通用合同指南”)第十二章、第十三章分别规定了〃合同解除”、〃违约处理〃。

本文将就PPP项目合同中的违约和提前终止(合同解除)与补偿进行解析。

01违约(一)违约情形项目合同指南认为:〃不同的PPP项目合同对于违约事件的界定方式可能不同,通常包括概括式、列举式以及概括加列举式三种,其中概括加列举式在PPP项目合同中更为常见。

在PPP项目合同起草和谈判过程中,双方应对哪些事项构成违约事件进行认真判别,并尽可能地在PPP项目合同中予以明确约定”。

事实上,PPP项目合同中约定一方应履行某项义务,而该方未能按约定履行该等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义务的,即构成违约情形,因此,违约情形并不必要在合同中一明确,而仅是在为了强调和明确比较重大的违约情形时才会将具体的违约情形在PPP项目合同中予以列举。

在PPP项目合同中,根据项目阶段的不同,并区分违约主体,重大违约情形通常如下: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使请求权导致未获理赔。

表1:重大违约情形备注:准备期指项目合同签订后至项目开工日(新建类项目)或正式运营日(存量项目)之间的期间。

(二)违约责任违约责任条款通常分为两个部分:1.违约责任的一般承担方式⑴PPP项目合同通常会对违约责任作一般原则性规定,适用于所有的违约情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的规定,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有如下几种:第107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第112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在履行义务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后,对方还有其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PPP项目总承包模式管理的重难点及对策

PPP项目总承包模式管理的重难点及对策

PPP项目总承包模式管理的重难点及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已成为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重要模式。

作为PPP项目的关键环节,总承包模式的管理对项目的成功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承包模式的管理在实践中常常面临着诸多重难点,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找到对策。

一、重难点:1. 信息不对称:在PPP项目总承包模式中,政府、项目方以及承包商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政府对项目的需求和标准往往不够清晰明确,而承包商对项目的实际情况和成本也往往了解不足。

2. 项目风险分担:在PPP项目中,风险分担是一个关键问题。

政府、项目方和承包商对风险的认识和分担方式可能存在差异,导致合同签订和执行中的纠纷和矛盾。

3. 项目变更管理:由于PPP项目的建设周期较长,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政策变化、市场变化和技术变化等因素,导致项目需求和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总承包模式的管理难度增加。

4. 资金管理:PPP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的管理和使用问题一直是总承包模式中的难点,包括资金的来源、使用效率、监督和保障等方面。

二、对策:1. 完善信息披露机制:政府在PPP项目的立项阶段应充分发布项目的需求和标准,公开项目信息,并接受承包商的咨询和建议,以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

2.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在PPP项目的签约阶段,政府和承包商可借鉴国际上的经验,制定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明确各方的责任和权利,合理分担风险,降低因风险分担导致的纠纷。

3. 完善合同管理机制:PPP项目在签约后,政府和承包商应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包括项目验收标准、变更管理程序、索赔处理机制等,为项目变更带来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4. 推进资金监管改革:政府可以探索建立独立的PPP项目资金管理机构,全面加强对PPP项目资金的监管和管理,推动PPP项目资金的规范化使用和保障。

PPP项目总承包模式的管理需要政府、项目方和承包商共同努力,强化信息披露,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完善合同管理机制,推进资金监管改革,从而解决重难点,并实现PPP项目的成功实施。

PPP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建议

PPP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建议

PPP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建议2014年以来,我国开始大力推广PPP模式。

该模式具有行业领域广泛、投资金额大、合作周期长、专业涉及面广等特点。

经过了七年多的发展,无论从项目投资额还是数量来看,我国均已成为全球最大的PPP市场。

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库项目显示:2014年以来,全国累计入库项目10115个、投资额15.9万亿元;累计签约落地项目7528个、投资额12.4万亿元,落地率78.2%;累计开工建设项目4628个、投资额7.2万亿元,开工率45.2%。

PPP项目覆盖范围越来越广,不仅拉动了社会投资,也有效降低了公共设施建设成本,对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平滑财政支出,化解部分政府存量债务,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促进行政体制、财政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方面起到较好的作用。

由于我国缺少PPP相关的立法,部分政府和社会资本各方对PPP政策没有完全理解和掌握,许多PPP项目在合同签约进入合作期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项目的正常推进,有的甚至带来政府隐性债务的风险。

基于参与PPP项目的实务经验,我们总结了现阶段我国PPP项目履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潜在风险并提出应对措施及建议,以期对PPP项目更好地实施起到建言献策作用,推动PPP事业更加健康和高质量发展。

一、现阶段PPP项目履约存在的问题PPP项目履约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层出不穷,较为突出的问题体现在项目的建设及运营阶段。

(一)项目建设期履约存在的主要问题1、社会资本方资本金不能及时到位;2、政府方需提供的项目前期手续不全;3、项目公司未完成项目融资;4、项目公司未提交建设期履约保函,不办理相关保险等;5、项目估算(采购价)有误差,后期严重超概;6、建设期内出现社会资本方破产或严重丧失履约能力的情况;7、项目公司融资未完成,拖欠工程进度款;8、建设期因项目公司原因引发涉诉问题;9、建设期的存量项目委托运营及已建工程移交存在问题;10、建设期结束项目不能及时验收或验收不达标;11、财金﹝2017﹞92号文之前的老项目建设期项目绩效考核问题;12、社会资本方违规擅自转让股权的问题;13、项目公司擅自将项目资产或收益权抵押或质押的问题;14、一方违约或不可抗力导致的建设期项目提前终止,如何进行终止后的清算问题。

PPP项目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清单(全)

PPP项目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清单(全)

PPP项目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清单(全)一、物有所值定性分析相关问题问题1.1:咨询公司在开展物有所值定性评价之前如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物有所值定性评价指标的选取与评价标准的设定如何确定物有所值定性分析指标?分析:依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物有所值评价指引》(试行)文件规定,在确定分析指标时,应当在给定的基本指标和权重的基础上,选择不少于三项附加指标及其权重,附加指标可以从推荐的附加指标中选取,也可另行提出,但不可与基本指标重复,其中基本指标权重之和为80%,附加指标权重之和为20%。

一般而言,完整的指标体系应包含:指标,权重,评分规则等内容。

由此观之《指引》中仅仅明确了7项基本指标,还需要评价方进一步选取不少于三项的附加指标,同时对于指标权重,《指引》也仅仅给出了基本指标与附加指标的权重范围并未明确具体指标的权重数值,另外,针对评分标准,《指引》在附表2中给出了评分参考标准,可直接采用。

由此可见,咨询单位在组织物有所值定性评价之前还应做好指标选取以及权重确定的工作解答:1.附加指标的选取首先,组建专家小组,结合待评价项目的具体情况,采用现场填写问卷对《指引》中给出的7个附加指标进行评分。

采用Likert量表,设置五个评价等级,即1分至5分,分数越大表明该指标的重要程度越过大,对于待评价项目物有所值定性评价中的作用也越关键,打分表可参考表1所示。

其次,将所有专家的问卷进行回收,取平均值,按照从高向低的顺序排列,根据项目情况选择三个以上附加指标作为物有所值定性评价指标。

2.权重的确定同样采用现场填写问卷的方法,对比两两指标之间的重要程度,可采用表2的形式。

定义R表示两个指标之间相对重要程度,即两指标权重之比,具体数值如下:当R=1时,表示前一指标比后一指标同等重要;当R=2时,表示前一指标比后一指标略微重要;当R=4时,表示前一指标比后一指标相当重要;当R=6时,表示前一指标比后一指标特别重要;当R=8时,表示前一指标比后一指标非常重要;当R为分数表示,即为1/2、1/4、1/6、1/8时,表示的含义与上述截然相反。

PPP项目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文档

PPP项目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文档

当前PPP项目推进中面临的问题和建议为了同时满足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和规范政府投资项目融资机制的双重需求,国务院于2014年9月21日颁布国发43号文《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首次提出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

PPP模式的诞生承载了各方殷切的期望,力求达到多方合作、优势互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一个共赢局面。

但PPP在我国的发展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加上PPP本身环节比较多,涉及专业领域比较广,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凸显出来,亟待破解。

一、市场化、规范化相对不足,政企双方契约精神待加强对PPP合作双方来说,项目的全过程都是通过合约对项目进行约束,因此PPP 项目的顺利完成需要在整个建设周期注重契约精神。

但目前PPP项目政策随意性风险大、政府方通过行政审批权干涉合同的履行、政府换届和失信、“朝令夕改”频繁改变项目运作的外部环境时(如批准存在商业竞争的其他项目),在确定了社会资本并签约后,政府单方对设计方案、建设方案升职合作模式进行反复调整,上述乱象均严重影响PPP项目的顺利快速推进,直接损害了社会资本的合法权益。

建议:监管发力时仍然要注意区分市场和政府的界限,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思路,培养市场的辨别判断能力和风险责任意识。

PPP项目实施应严格遵守契约精神,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均以民事主体身份参与项目的实施,严格按照PPP项目合同执行。

对于确实影响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事宜,政府应该果断补位、精准发力。

完善政府信用的监督体系。

建议同时建立地方政府的信用评级制度、地方政府的履约考核制度,将政府信用问题做为对政府官员业绩考察时的重要因素,成为对其政绩评价、官职升降的重要依据,并且切实加以落实,严格约束政府和企业尤其是政府方面不守信行为,保障PPP项目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PPP项目的风险及防范

PPP项目的风险及防范

PPP项目的风险及防范PPP(政府和私人部门合作)项目是指政府与私人部门合作共同投资、建设和运营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一种合作模式。

虽然PPP项目可以为各方带来很多好处,但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风险。

以下是PPP项目的一些常见风险及相应的防范措施:1. 政策风险:政策变化可能对PPP项目产生不利影响。

政府在项目实施中修改政策,可能导致项目收益下降或资金供给不足。

防范措施:项目方在与政府签订合同时应明确规定政策变化时的补偿机制。

项目方可以通过咨询和与政府保持良好关系,尽力了解政策变化的可能性,以及如何应对可能的风险。

2. 资金风险:PPP项目通常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资金供应不足可能导致项目推进困难或无法按时完成。

防范措施:项目方在合作协议中应明确规定资金供应的责任和方式,并要求政府支付合理的和及时的项目资金。

项目方可以寻找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减少对单一来源的依赖。

3. 建设风险:PPP项目通常包括设计、施工和监管等环节,存在施工质量不合格、工期延误等建设风险。

防范措施:项目方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应严格审查其资质和经验,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质量标准和工期。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方应密切监管施工进展,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4. 运营风险:PPP项目需要长期经营和维护。

运营风险包括市场需求下降、运营成本增加等因素,可能导致项目无法盈利或无法按时完成交付。

防范措施:项目方在项目设计阶段应充分调研市场需求,并在选择项目合作模式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项目方还可以通过与业务伙伴合作、采取有效的营销策略等方式降低运营风险。

5. 法律风险:PPP项目涉及复杂的法律合同和法规,存在合同纠纷、法律诉讼等风险。

防范措施:项目方应在与政府签订合同时明确规定纠纷解决机制,并在项目实施阶段及时咨询法律专业人士,以确保项目方能够合法合规运营项目。

6. 市场风险:PPP项目的成功与市场需求紧密相关。

如果市场需求有所减少或不存在,项目可能面临经济损失。

PPP项目各投资方的退出问题

PPP项目各投资方的退出问题

PPP项目各投资方的退出问题背景介绍公私合作(PPP)项目是指政府与私营部门合作共同开展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在PPP项目中,各投资方参与项目并提供资金和资源进行合作。

然而,投资方在项目进行中可能面临需要退出的情况。

本文档将探讨PPP项目中各投资方的退出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退出问题投资方退出的原因投资方可能希望退出PPP项目的原因多种多样。

一些常见的原因包括:1. 投资期限到期:投资方的投资期限可能已到,他们可能希望将资金用于其他项目或投资机会。

2. 风险和回报不平衡:投资方可能认为项目的风险和预期回报不再符合他们的预期,因此选择退出。

3. 市场变化:市场环境的变化可能导致投资方重新评估其参与项目的利益和可行性。

退出的影响和挑战投资方退出可能会对PPP项目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和挑战,包括但不限于:1. 资金缺口:如果一个或多个投资方退出,可能会导致项目资金出现缺口,影响项目的顺利进行。

2. 合同约束:投资方退出可能违反原先的合同约定,需要根据合同条款进行处理。

3. 管理变动:投资方的退出可能导致项目的管理变动,需要寻找新的合作伙伴或重新调整项目管理方法。

解决方案和建议为应对投资方退出问题,可以考虑以下解决方案和建议:1. 重新筹集资金:在投资方退出后,寻找新的投资方或寻求其他融资渠道,以填补资金缺口,确保项目的延续。

2. 重新协商合同条款:如果投资方退出违反了原合同约定,需要重新协商合同条款,明确投资方退出的后续处理方式。

3. 寻找合适的替代方:在一个或多个投资方退出后,寻找替代的投资方,并评估其承担项目风险和回报的能力。

4. 优化项目管理:在投资方退出后,重新调整项目管理方法,确保项目继续运作并达到预期目标。

结论在PPP项目中,投资方退出是一个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了解投资方退出的原因、影响和挑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可以帮助确保PPP项目的成功进行和持续发展。

*(注意:本文档的内容仅供参考,具体问题的解决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法律咨询进行。

PPP项目各合约方的退出问题

PPP项目各合约方的退出问题

PPP项目各合约方的退出问题本文档主要探讨了公私合作项目(PPP)中各合约方的退出问题。

PPP项目的退出是指合约期限届满或项目终止时,各参与方如何安全、顺利地退出项目的问题。

1. 退出方式1.1 合同终止当PPP项目的合同期限届满或合同中规定的终止条件发生时,合约方可以通过合同终止来退出项目。

合同终止应遵循合同约定的程序和条件,并且各方应认真履行终止后的清算和结算程序。

1.2 转让合同权益合约方还可以通过将合同权益转让给第三方来退出PPP项目。

转让合同权益需要符合相关法律和合同约定的条件,转让前应与其他合约方进行协商和获得一致同意。

转让完成后,合同权益的接收方将取代原合约方继续履行合同义务。

2. 退出的过程和注意事项2.1 事先沟通与协商在决定退出PPP项目之前,合约方应事先进行沟通与协商,以确保各方对退出决策和后续步骤都有共识和理解。

这样可以降低纠纷和风险,并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2.2 清算和结算在退出PPP项目时,各合约方应进行清算和结算,包括但不限于清理资产和负债、协商解决未决争议、支付尚未履行的义务等。

清算和结算过程应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完成,并通过书面协议确认各方的权益和义务。

2.3 信息披露和公告为保证透明度和合法性,退出的合约方应及时向其他合约方和相关管理机构进行信息披露和公告。

这包括退出意向的通知、退出的具体步骤和时间表等。

信息披露和公告的内容应准确、完整、合法,并符合相关法律和监管要求。

2.4 法律风险评估在退出PPP项目过程中,合约方应进行法律风险评估,以确保退出决策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法律风险评估应包括合同、法律法规、相关政策等方面的法律依据和风险分析,并寻求专业法律意见,以避免可能的法律纠纷和损失。

以上是关于PPP项目各合约方的退出问题的讨论和建议。

根据具体情况和各方的协商,退出的方式和过程可能会有所不同。

各合约方在退出PPP项目时应本着诚实、公平、合法的原则,尽力保护各自的权益和义务。

PPP项目实操过程中的44个疑难问题

PPP项目实操过程中的44个疑难问题

PPP项目实操过程中的44个疑难问题导读:根据财政部官方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PPP全国入库项目已达12287个,累计投资额14.6万亿元。

PPP项目流程大致可分为5个阶段,项目发起、项目准备、项目采购、项目执行、项目移交。

PPP项目实操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呢?下面就带您一起梳理一下吧一、项目识别阶段1谁能发起PPP项目?应当向谁提出?按照指南的要求,政府方和社会资本都可以发起项目。

政府发起是由财政部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负责向行业主管部门征集潜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

行业主管部门可从新建、改建项目或存量公共资产中遴选潜在项目,向财政部门申报。

社会资本应以项目建议书的方式向财政部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推荐潜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

在实践中,通常PPP项目是由行业主管部门、下属的平台公司或社会资本发起,向当地的财政部门申报。

如果是省一级向下主导PPP 项目的地区,是由市/县级的地方政府,委托当地的财政部门,向省PPP中心申报,省PPP中心会通过筛选和分类,建立三个“库”:示范库、推介库和备选库,重点支持示范库和推介库的项目,例如给予省级的财政补贴等。

2立项阶段《可研》的必要性,没有可研是否会影响下面工作的推进?这里的《可研》全称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报发改委立项审批中重要的支撑性报告。

在财政部发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中提到了,在项目发起阶段,“新建、改建项目应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产出说明和初步实施方案;存量项目应提交存量公共资产的历史资料、项目产出说明和初步实施方案”,可以看出新建项目是必须要提交可研的,而存量项目因为已经立项,实际上也是提交过可研的。

在《合同指南》中也提到了“如包含工程建设的合作项目,应明确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等前期工作要求”。

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可研是项目立项的依据,如果没有可研,项目不能通过立项,是否采取PPP都不可能实施。

现实情况是,各地都在紧锣密鼓的推动PPP项目,如果严格按照程序一步一步的实施,那么很可能错过一段时间的政策支持。

PPP项目合同常见问题

PPP项目合同常见问题

PPP项目合同常见问题(来源于中国PPP项目在线)一、PPP项目中的政府方具体职责是什么?总体来讲,在PPP项目中, 政府需要同时扮演以下两种角色:1.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政府负有向公众提供优质且价格合理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义务,承担PPP项目的规划、采购、管理、监督等行政管理职能,并在行使上述行政管理职能时形成与项目公司(或社会资本)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2.作为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或者购买者的代理人),政府基于PPP项目合同形成与项目公司(或社会资本)之间的平等民事主体关系,按照PPP项目合同的约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二、社会资本指的是什么?社会资本是指依法设立且有效存续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外国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

但本级人民政府下属的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及其控股的其他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除外)不得作为社会资本方参与本级政府辖区内的PPP项目。

社会资本是PPP 项目的实际投资人。

但在 PPP实践中,社会资本通常不会直接作为PPP项目的实施主体,而会专门针对该项目成立项目公司,作为PPP项目合同及项目其他相关合同的签约主体,负责项目具体实施。

三、项目公司指的是什么?项目公司是依法设立的自主运营、自负盈亏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营实体。

项目公司可以由社会资本(可以是一家企业, 也可以是多家企业组成的联合体)出资设立,也可以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出资设立。

但政府在项目公司中的持股比例应当低于50%、且不具有实际控制力及管理权。

四、PPP项目合同通常由哪两方签署?PPP项目合同通常由以下两方签署:1.政府方政府方是指签署 PPP项目合同的政府一方的签约主体(即合同当事人)。

在我国,PPP项目合同通常根据政府职权分工,由项目所在地相应级别的政府或者政府授权机构以该级政府或该授权机构自己的名义签署。

例如,某省高速公路项目的PPP项目合同,由该省交通厅签署。

2.项目公司项目公司是社会资本为实施PPP项目而专门成立的公司,通常独立于社会资本而运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P项目合同常见问题(来源于中国PPP项目在线)一、PPP项目中的政府方具体职责是什么总体来讲,在PPP项目中, 政府需要同时扮演以下两种角色:1.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政府负有向公众提供优质且价格合理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义务,承担PPP项目的规划、采购、管理、监督等行政管理职能,并在行使上述行政管理职能时形成与项目公司(或社会资本)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2.作为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或者购买者的代理人),政府基于PPP项目合同形成与项目公司(或社会资本)之间的平等民事主体关系,按照PPP项目合同的约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二、社会资本指的是什么社会资本是指依法设立且有效存续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外国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

但本级人民政府下属的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及其控股的其他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除外)不得作为社会资本方参与本级政府辖区内的PPP项目。

社会资本是PPP项目的实际投资人。

但在PPP 实践中,社会资本通常不会直接作为PPP项目的实施主体,而会专门针对该项目成立项目公司,作为PPP项目合同及项目其他相关合同的签约主体,负责项目具体实施。

三、项目公司指的是什么项目公司是依法设立的自主运营、自负盈亏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营实体。

项目公司可以由社会资本(可以是一家企业, 也可以是多家企业组成的联合体)出资设立,也可以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出资设立。

但政府在项目公司中的持股比例应当低于50%、且不具有实际控制力及管理权。

四、PPP项目合同通常由哪两方签署PPP项目合同通常由以下两方签署:1.政府方政府方是指签署PPP项目合同的政府一方的签约主体(即合同当事人)。

在我国,PPP项目合同通常根据政府职权分工,由项目所在地相应级别的政府或者政府授权机构以该级政府或该授权机构自己的名义签署。

例如,某省高速公路项目的PPP项目合同,由该省交通厅签署。

2.项目公司项目公司是社会资本为实施PPP项目而专门成立的公司,通常独立于社会资本而运营。

根据项目公司股东国籍的不同,项目公司可能是内资企业,也可能是外商投资企业。

五、签订PPP项目合同的过程如何在项目初期阶段,项目公司尚未成立时,政府方会先与社会资本(即项目投资人)签订意向书、备忘录或者框架协议,以明确双方的合作意向,详细约定双方有关项目开发的关键权利义务。

待项目公司成立后,由项目公司与政府方重新签署正式PPP项目合同,或者签署关于承继上述协议的补充合同。

在PPP项目合同中通常也会对PPP项目合同生效后政府方与项目公司及其母公司之前就本项目所达成的协议是否会继续存续进行约定。

六、PPP项目中通常由政府方承担的风险是什么通常由政府方承担的风险,包括:1.土地获取风险(在特定情形下也可能由项目公司承担);2.项目审批风险(根据项目具体情形不同,可能由政府方承担,也可能由项目公司承担);3.政治不可抗力(包括非因政府方原因且不在政府方控制下的征收征用和法律变更等)。

七、PPP项目中通常由项目公司承担的风险是什么通常由项目公司承担的风险,包括:1.如期完成项目融资的风险;2.项目设计、建设和运营维护相关风险,例如完工风险、供应风险、技术风险、运营风险以及移交资产不达标的风险等;3.项目审批风险(根据项目具体情形不同,可能由政府方承担,也可能由项目公司承担);4.获得项目相关保险。

八、PPP项目中通常由双方共同承担的风险是什么通常由双方共担的风险:自然不可抗力。

九、PPP项目中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的风险分配原则是什么1. 承担风险的一方应该对该风险具有控制力;2. 承担风险的一方能够将该风险合理转移(例如通过购买相应保险);3. 承担风险的一方对于控制该风险有更大的经济利益或动机;4. 由该方承担该风险最有效率;5. 如果风险最终发生,承担风险的一方不应将由此产生的费用和损失转移给合同相对方。

十、签常见的政府方违约事件包括哪些1. 未按合同约定向项目公司付费或提供补助达到一定期限或金额的;2. 违反合同约定转让PPP项目合同项下义务;3. 发生政府方可控的对项目设施或项目公司股份的征收或征用的(是指因政府方导致的或在政府方控制下的征收或征用, 如非因政府方原因且不在政府方控制下的征收征用,则可以视为政治不可抗力);4. 发生政府方可控的法律变更导致PPP项目合同无法继续履行的;5. 其他违反PPP项目合同项下义务,并导致项目公司无法履行合同的情形十一、签常见的项目公司违约事件包括哪些常见的项目公司违约事件包括但不限于:1. 项目公司破产或资不抵债的;2. 项目公司未在约定时间内实现约定的建设进度或项目完工、或开始运营,且逾期超过一定期限的;3. 项目公司未按照规定的要求和标准提供产品或服务,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4. 项目公司违反合同约定的股权变更限制的;5. 未按合同约定为PPP项目或相关资产购买保险的。

十二、政府和政府方有何区别政府是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的概念,政府负有向公众提供优质且价格合理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义务,承担PPP 项目的规划、采购、管理、监督等行政管理职能,并在行使上述行政管理职能时形成与项目公司(或社会资本)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政府方:政府或政府授权机构作为PPP项目合同的一方签约主体时,称为政府方。

此时政府作为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或者购买者的代理人),政府基于PPP项目合同形成与项目公司(或社会资本)之间的平等民事主体关系,按照PPP项目合同的约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十三、社会资本和社会资本方又有何区别社会资本是指依法设立且有效存续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外国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

社会资本是PPP 项目的实际投资人。

社会资本方:同政府方的概念类似,社会资本方的概念也是在签订PPP 项目合同时使用,与政府方签署PPP 项目合同的也许是社会资本也许是项目公司,都称为社会资本方。

十四、确定PPP项目合作期限时考虑的因素有哪些项目的合作期限通常应在项目前期论证阶段进行评估。

评估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政府所需要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供给期间;2.项目资产的经济生命周期以及重要的整修时点;3.项目资产的技术生命周期;4.项目的投资回收期;5.项目设计和建设期间的长短;6.财政承受能力;7.现行法律法规关于项目合作期限的规定;十五、项目合作期延期的原则政府和项目公司通常会在合同谈判时商定可以延期的事由, 基本的原则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于项目合作期限内发生非项目公司应当承担的风险而导致项目公司损失的情形下,项目公司可以请求延长项目合作期限。

常见的延期事由包括:1. 因政府方违约导致项目公司延误履行其义务;2. 因发生政府方应承担的风险(关于通常由政府方承担的风险,导致项目公司延误履行其义务;3. 经双方合意且在合同中约定的其他事由。

十六、:PPP项目合同中的前提条件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前提条件,也叫先决条件,是指PPP项目合同的某些条款生效所必须满足的特定条件。

对项目公司而言,在项目开始实施前赋予其一定的时间以完成项目的融资及其他前期准备工作,并不会影响项目期限的计算及项目收益的获取。

而对政府方而言,项目公司只有满足融资交割、审批手续等前提条件才可以正式实施项目,有利于降低项目的实施风险。

十七、PPP项目合同中常见的前提条件有哪些1. 完成融资交割——通常由项目公司负责满足。

2. 获得项目相关审批——由项目公司或政府方负责满足。

3. 保险已经生效——由项目公司负责满足。

4. 项目实施相关的其他主要合同已经签订——由项目公司负责满足。

5. 项目公司提交建设期履约保函等担保。

十八、未满足PPP项目合同中的前提条件的后果是什么如果双方约定的上述任一前提条件在规定的时间内未满足, 并且另一合同方也未同意豁免或延长期限,则该合同方有权终止项目合同。

十九、社会资本方何时缴纳履约保证金在项目采购阶段,项目实施机构应当在采购文件中明确要求社会资本交纳履约保证金,缴纳的时间为签订PPP项目合同同时或之前。

二十、社会资本方缴纳履约保证金的数额范围履约保证金的数额不得超过PPP项目初始投资总额或者资产评估值的10%,无固定资产投资或者投资额不大的服务型PPP项目,履约保证金的数额不得超过平均6个月服务收入额。

二十一、社会资本方缴纳履约保证金的方式社会资本应当以支票、汇票、本票或者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出具的保函等非现金形式交纳履约保证金。

二十二、社会资本方缴纳履约保证金的具体数额的决定条件具体项目中是否需要项目公司提供此类保函、保函金额多少,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1.在投标阶段是否已经要求项目公司提供其他的保函;2.是否有其他激励项目公司满足前提条件的机制,例如项目期限或付费机制的设计;3.项目公司不能达成前提条件的风险和后果;4.政府方因项目无法按时实施所面临的风险和后果;5.按时达成前提条件对该项目的影响;等等。

如果项目公司未能按照约定的时间和要求达成前提条件,且政府方未同意豁免该前提条件时,政府方有权提取保函项下的金额。

二十三、社会资本方除了缴纳履约保证金之外,有何其他需缴纳的保证金社会资本在提交响应文件截止日前交纳参加采购活动的保证金。

参加采购活动的保证金数额不得超过项目预算金额的2%。

二十四、PPP项目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有哪些答:根据PPP项目的签约主体和具体情况不同,土地使用权的取得通常有以下两种选择: A由政府方负责提供土地使用权。

B由政府方协助项目公司获得土地使用权。

二十五、哪些项目用地需要政府方采用划拨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权对于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以及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大多采用划拨的方式,项目公司一般无法自行取得该土地使用权。

二十六、项目用地是否可以抵押答:项目公司有权在项目期限内独性地使用特定土地进行以实施项目为目的的活动。

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抵押;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依法报批并补缴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后,可以抵押。

二十七、项目公司土地使用权有哪些限制由于土地是为专门实施特定的PPP 项目而划拨或出让给项目公司的,因此在PPP 项目合同中通常还会明确规定,未经政府批准,项目公司不得将该项目涉及的土地使用权转让给第三方或用于该项目以外的其他用途。

除PPP项目合同中的限制外,项目公司的土地使用权还要受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者土地使用权划拨批准文件的约束,并且要遵守《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十八、土地使用权或其它相关权利所涉及的费用有哪些在取得土地使用权或其他相关权利的过程中可能会涉及的费用包括:土地出让金、征地补偿费用(具体可能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等)、土地恢复平整费用以及临时使用土地补偿费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