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芳老师07真题哲学部分解析
名师张俊芳:考研政治试题改革解析
名师张俊芳:考研政治试题改革解析领航考研政治这张考卷100分,没变过。
100分考的科目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毛概,邓三,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形势与政策,六大学科100分。
这就告诉我们,咱们在大学所学的主要的政治课都是考试的范围。
但是你们今年有可能政治按照第二个方案考:政治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成四大门了。
第一门叫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由三科构成,主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然后有一章的政治经济学的内容,政治经济学没有独立的学科了,然后科学社会主义有一章。
第二门:毛邓三,合起来叫做概论。
第三门:中国近现代史。
第四门:法学基础和思想品德教育,合起来称做基础课。
你们这一届,有50%以上的可能按照第二个方案考。
你们要有个思想准备。
提示大家,将来无论听谁的课,政治要有主有次,不要平分秋色,要知道哪是重点,哪是次要的。
政治这张考卷,最难的也是分数最高的就是哲学,咱们的大纲明文规定,哲学分值最高,法定的是22分,可是近三年命题的实际情况表明,哲学已经远远超出了22分,我看了一下07年的考题,至少出了26分。
哲学为什么能够超支,超在哪儿了?政治这张考卷,最后一道题是分析题,50分,五道题。
但是卷面是六道大题,五道题必答,最后一道叫做选做题,给我们两道题让你任意选做其中的一道。
第一道选做题的内容是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内容,为了文科的孩子,理工科的孩子可以放弃。
第二道选做题,要求是利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来分析当今世界所发生的重大问题。
所以哲学超支的原因就在于最后一道选做题和哲学的内容。
其次分值较高的就是政治经济学和邓三,分别XX年11月1日开始,考到07年10月1日为止,在这一年之内,我们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时事。
这部分压力特大,有同学问,“老师,是不是我们得天天听新闻看报纸”,我提前安慰你们啊,用不着,到最后冲刺辅导,一次课,甚至于半小时,老师就把形势政策都给你搞定了,用不着听新闻看报纸。
这是政治考卷的分数、学科以及每个学科的分值比例情况。
2007年苏州大学中西哲学史A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07年苏州大学中西哲学史A考研真题
2007中西哲学史(A卷)
中国哲学部分(75分)
一、名词、名著解释(5*5=25分)
1、参验(韩非)
2、独化(郭象)
3、佛性
4、理一分殊(朱熹)
5、《大学》
二、简答题(10*3=30分)
1、试述庄子“逍遥”、“坐忘”的自由观。
2、简述王守仁“知行合一”的心学思想。
3、试述孙中山的民生史观。
三、论述题(20分)
论述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之异同。
西方哲学部分(75分)
一、名词解释(5*5=25分)
1、逻格斯(赫拉克里特)
2、实体(亚里士多德)
3、波菲利问题(中世纪)
4、四假象说(培根)
5、“我思过故我在”(笛卡儿)
二、简答题(10*3=30分)
1、试述柏拉图的理念论。
2、论述斯宾诺莎的实体学说。
3、论述休谟的因果论。
三、论述题(20分)
论述康德关于感性、知性和理性的学说。
2007—2008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哲学引论》试卷分析.doc
《思维方式与方法》2011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析一、考试的基本情况量化表二、教学大纲、复习提纲与考试内容相关程度分析本课程为教学管考一体化课程,是省开课程试点课程。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紧扣教学大纲,过程性考核题目紧扣大纲和教材,期末终结性考核试卷的内容大致都在教学大纲和期末复习指导以及IP 课堂期末复习范围的覆盖下,表明了教学大纲、期末复习指导、IP 课堂和考试内容之间的关联是密切的。
1、 单项选择题中大约100%是期末复习指导中要求掌握的。
2、 辨析题基本上是章节的重点内容,均出自期末复习指导的综合练习题。
3、 多项选择题100%出自大纲和教材的要求通过逐题分析,不难发现各种学习辅助手段和材料提供的期末复习内容与考试内容之间的关联是密切的,如果学员据此进行复习,完全能够达到考试合格的要求。
三、本次试题特点分析试题注重学员能力的提高。
在试卷中客观试题占100%,思维训练题考查学员的思维能力,灵活性很强。
试题总体上难易程度适当。
由于本学科的特点,要求学生在掌握思维方式与方法的基础上,训练和加强和个人的思维能力,因此,试题中大多考察学生灵活运用思维方法的能力,同时含有一些序号试卷号试卷名称报考人数(1)实考人数(2) 实考率(%) (3=2/1) 及格人数(4) 及格率(%)(5)平均分(6)均方差 (7)284 5252 思维方式与方法2644240590.962405100 92.61 4.32形考总人数(8) 形考及格率 (%) (9)形考平均分 (10)形考均方差 (11)合格人数(12)合格率 (%)(13=12/2)合成平均分 (14)合成均方差 (15)违纪率 (%) (16) 2429100 91.92 2.69 2405 100.00% 92.53 2.82思维训练题目,通过训练达到提高思维能力的目的。
这就要求学生注重平时思维的训练。
四、本次考试情况分析本次考试成绩有形成性考核成绩和期末终结性考核成绩组成。
张俊芳哲学冲刺班讲义12月08日汇总
张俊芳哲学冲刺班讲义12月08日1,运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理,分析说明坚持实践标准对于我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2,用矛盾学说分析说明在抗震救灾中所表现出来的大爱精神;用人的价值学说分析说明在抗震救灾中所表现出来的奉献精神;用意识能动性原理分析说明在抗震救灾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3,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理论,谈谈对奉献精神的理解。
联系实际(6大热点)1、抗震救灾所体现出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一定出,至少时政)2、实践标准讨论三十周年;3、科学技术的作用;4、构建和谐社会;5、实践科学发展观;6、党和群众的关系。
陆卫明28题12月12日1.运用唯物辩证法理论说明真理的特点以及真理与谬误的关系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原理分析对社会主义和改革的认识是一个过程3.运用矛盾观点分析和谐问题4.用辩证否定观分析改革的性质、方法、意义5.联系抗震救灾的具体实例说明相关哲学原理6.关于文化结构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7.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共同经济现象及其比较8.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与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9.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整顿规范市场秩序10.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加强宏观调控11.全球金融海啸和经济衰退背景下的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12.中国革命与建设中的农民问题与土地问题13.对中国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认识与政策14.中国革命中的统一战线及其历史经验15.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16.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重大理论问题的探索及其意义17.对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的评价18.关于科学发展观和改革开放的问题19.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问题20.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思想、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和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问题21.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问题22.关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问题23.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建设问题24.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金融危机与中国对策、世界粮食安全)25.政治多极化与大国关系(格俄战争)26.时代主题与总体国际形势(达尔富尔问题、朝核问题)27.南北关系与国际新秩序(多哈会谈)28.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HW18金鉴12月13日01,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相关的哲学原理02,意识形态与文化0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04,实践和认识0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控体系06,剩余价值生产、资本积累和剩余价值分割0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几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08,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国共产党对待资本主义的有关政策09,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与主要矛盾;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10,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重大意义11,科学发展观12,和谐社会13,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14,改革开放与区域发展战略15,大国关系(俄,美,欧)16,美国的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和建立国际新秩序17,南北关系和南南合作18,热点地区的和平努力与构建和谐世界海文最后3套题12月24日1套,矛盾的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价值规律+通货膨胀+宏观调控措施中国共产党对待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同政策可持续发展战略2套,原因与结果+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联系国家垄断主义相关原理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相关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3套,意识形态和文化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国共产党各个时期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关原理陈先奎30题12月14日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3.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基本国情与中国革命的性质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土地问题5.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7.党的建设8.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推进农村农业改革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稳定和完善农村联产承包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形成城乡经历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9.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转到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并且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发展方式转变加以分析10.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对外开放中实现外贸方式和发展方式的彻底转变11.结合胡锦涛在抗震救灾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分析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重要意义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具体措施或者具体体现,并且注意核心价值体系的哲学分析,注意关于抗震救灾的哲学分析和文化在当今社会发展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中的特殊作用12.按照共同富裕的要求,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解决贫富差距过分悬殊问题,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落实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13.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展混合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14.科教兴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并且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科技发展与“全球问题”,分析网络技术的社会运用15.分析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的主要内容,说明这一思想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并且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加以分析16.运用政治经济学相关原理,结合我国的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分析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17.依据政治经济学关于价格、生产价格、价格机制、价值规律的原理,分析当前我国的物价调控问题18.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及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特别注意分析其中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和“以人为本”的唯物史观等19.根据主体在认识中的做用,分析解放思想、更新思维结构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依据20.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对外开放和北京奥运21.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必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近年来我国政府的危机管理22.从政治经济学,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角度分析美国金融危机23.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冲突24.伊朗核危机25.欧美新贸易保护主义26.美印民用核协议与中美印三大国关系27.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唯物史观分析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和美国所鼓吹的“文明冲突论”28.上海合作组织29.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30.朝核问题HJ考试点总结12月18月说明一下,较原材料有删减。
张俊芳哲学冲刺讲义分析题10道大题
声明:本资料由百花谷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自特色:提供历年试题,模拟试题,模拟盘,教程,专业课试题下载等。
资料丰富,更新快!特色:极力推崇人性化服务!让您最便捷的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对您最有价值考试信息!坚持每日更新!!!1、“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理想社会,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理想社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心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根据材料请回答:(1)上述材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什么原理?阐述这一原理的基本内容。
(2)运用矛盾同一性原理分析说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答案要点】:(1)上述材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矛盾同一性原理。
同一性,即“统一”、“一致”,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是事物的稳定、和谐状态。
矛盾同一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条件和场所,使矛盾的各方在这一统一体中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壮大和发展自己,并且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
矛盾同一性的本质要求是和谐、稳定、有序。
(2)矛盾同一性所要求的统一体的稳定状态,是事物也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各种不和谐现象越来越突出。
所有这些不仅影响着小康社会的建设,还有悖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的性质。
因此必须构建和谐社会,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心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必须保持社会的平安、稳定、和谐、有序。
只有社会稳定、和谐、有序,才能发展经济,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民主和富裕,才能保证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2、运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理,分析说明坚持实践标准对于我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张俊芳冲刺讲义(精华版)
今年哲学重点题:关于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在意识形态领域加强马克主义指导地位的问题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问题(首选邓论)关于党群关系的问题关于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问题在抗击非典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哲学分为四块内容:唯物论,回答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辩证法;世界的状态如何;认识论,世界能否认识怎样认识;历史观。
一唯物论(选择题)1.哲学基本问题(1)包括两个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2)何者为第一性最重要,是因为哲学上划分为唯物唯心的唯一标准在物质本原问题上,不再靠猜: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开始把物质说成原初物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所犯的共同错误是:那具体的物质形态作为世界的本原★在选项中出现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理念世界,理,道是客观唯心主义(唯心论)2.唯物论唯心论两大哲学派别的问题3.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特征实践性、革命性、科学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和其他派别的区别:两个统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西方两大流派:科学主义哲学(理性主义哲学);人本主义哲学(非理性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区别:他们是科学主义和科学精神的区别,人本主义和人文精神的区别4.物质观物质的根本属性与存在方式:运动★时间与空间问题高兴时时间过得快,难过时过得慢:人的时间观具有相对性,可变性5. 意识观★列宁: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应特性从物质自身中产生出有意识的生物,是物质的本性劳动在意识的产生中起了决定作用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直接现实★意识的本质: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反映;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能动的反映;无论正确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原形;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其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了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列宁)意识的能动作用(多选)6.实践观二辩证法三大规律五对范畴: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本质与现象,可能与现实,形势与目标1.质量互变规律质量度问题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选项中一定有度2.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主义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不是外力的强加;是事物内部肯定否定两种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是发展的环节与联系的环节的统一;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即批判又继承;是克服旧事物的消极因素,保留旧事物的积极因素3.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学说)矛盾的两重性: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问题的精髓:普遍性与特殊性;特殊性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引起特殊性的原因是矛盾的不平衡性(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4.必然性与偶然性偶然性对事物发展起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张俊芳老师的超震撼总结,一些命题经验等
张俊芳老师的超震撼总结,一些命题经验等
1、做题的时候,一元就选,多元就不需选。
2、做唯心主义的选择题时,有二元论的选项,必不能选。
3、见和谐社会一定答同一性。
4、凡是辩证关系,最后都要答转化。
答转化一定离不开条件,离
开了条件一定就是诡辩论。
5、有可能会让大家用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分析一下韩朝关
系、巴以关系等。
记住连概念带关系都要答。
6、一提文化就是否定观,没有别的。
7、偶然性落实到实际当中就是“机遇”。
8、四对范畴出题,越是看不懂的选项,越是要选。
9、当做单选题,题干没读懂。
但四个选项中出现了形而上学、诡
辩论、相对主义三个,一定选最小的相对主义(选小不选大);当做多选时,四个选项中出现了形而上学、诡辩论、相对主义三个时,一定要都选上(选大必选小)。
10、“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无限反复性和无限发展性的过程”。
只要
答两次飞跃的大题,一定要答此命题。
如果是选择题中,此命题作为选项的话,不管明白不明白,都一定要选。
11、“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如果是选择题
中,此命题作为选项时,不管理解不理解,都一定要选。
12、从反作用出题和从辩证关系出题,都要答完整的辩证关系,不能
偷懒。
1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则者”。
党群关系、人民群
众出题,答案就是此命题。
14、“价值观”理论部分不用背,直接背“人的价值”理论部分就行。
因为评卷标准明确说明:涉及“价值观”部分的题目,答“人的价值”理论也是可以的!。
哲学 张俊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论述2.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生产力的论述3.和谐社会4.两个必然的认识人人创造历史这一说法是错误的(这是唯心史观)人人对历史都有作用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那么,历史的发展就带有某种神秘的性质~~~恩格斯“物极必反”~~~同一性、斗争性“声东击西”~~~假象注意:“主体”“客体”这两个概念不可随意使用,选择题注意区分。
做题时注意区分题目中的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关,避免陷阱,虽正确但无关的选项不要选。
如出单选: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一切旧哲学的区别——只选含实践的选项2.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唯物主义(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区别——只选含“辩证法”或“辩证过程”的选项如出多选: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是——A是否承认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B是否承认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2.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即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直观反映论——A是否承认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B是否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
1.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机械唯物主义2.规律--- 本质--- 必然性3.主观辩证法--- 概念辩证法--- 思维辩证法4.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学说--- 矛盾规律5.唯物主义认识论--- 唯物主义反映论--- 反映论6.唯心主义认识论--- 唯心主义先验论--- 先验论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能动反映论8.旧唯物主义认识论--- 机械反映论--- 直观反映论9.感觉--- 经验--- 感性认识10.客观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 唯物主义真理观11.生产关系--- 社会物质关系--- 社会物质利益关系--- 社会经济利益关系12.经济基础-- 生产关系--- 经济关系--- 经济形式--- 经济制度–经济结构-- 社会物质关系13.上层建筑–社会政治制度--- 社会政治结构--- 社会思想关系14.观念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 有阶级的社会意识形式答题顺序:单选=== 大题=== 多选单选:记忆理解情况,一般答案中A/B/C/D各四个不定项:多为三个选项(除中特与形势“常有”全选的,其他学科不要轻易全选)做选择题题目一定细看,仔细读题,读题顺序:题目—选项—题目,在题干中迅速找到关键词。
郑大行政管理真题汇总
专业:120401▲行政管理专业课初试考试科目:③604公共管理学(一)④817政治学基础推荐参考书目:①徐国华、张德、赵平:《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定价:22,85折:18.7)②陈振明:《公共管理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第一版)(定价:39,85折:33.1)③王惠岩:《政治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2月第二版)(定价:32,85折:27.2)④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二版)(定价:36,85折:30.6)专业课复试考试科目:行政管理学推荐参考书目:①张国庆:《公共行政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第三版)(定价:59,85折:51)专业课加试考试科目:①当代中国政治制度②组织行为学推荐参考书目:①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旦大学出版社(复印版25元)②孙彤:《组织行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试题考试科目:管理学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1。
有效克服管理中的沟通应重点做好哪些工作?p258-2592.斯金纳强化理论对搞好管理工作有何指导意义?p187-1883.分析管理滚动计划法的优缺点。
P844.公共管理者必备的基本技能。
P206-2105.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特征。
P369-3746.政府采购的准则与方式。
P326-327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90分)1 从管理学角度综合分析“经济人假设”与“复杂人假设”理论P200-2032.分析科学管理理论与人群关系理论的区别。
P16-21 p32-343.影响政策执行力与绩效的因素。
P262-266 p225-2302004年试题考试科目:管理学1.简述人力资源的特性。
(10分)p283-2842。
简述绩效管理的作用。
(10分)p241-2433。
“张三和李四都需要钱,张三通过勤奋劳动满足了,李四通过抢劫也得到满足了。
”从这句话中分析需要和动机之间的关系。
张俊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讲义(有逻辑图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张俊芳编讲(马哲和科社部分)绪论部分(考纲第一章)一、总复习理论框架:二、主要考点1、马克思主义的涵义。
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三、主要考点精述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4)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实践基础、理论来源。
(1)社会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
(2)实践基础(阶级基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3)理论来源——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初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三个主要理论来源。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这一本质特征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2007张俊芳马哲笔记_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_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要点精述第一单元 唯物论(选择题)1.哲学的科学内涵。
(所有的哲学的共性)(选择)(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理论性质)世界观——自发的形式;哲学——自觉的理论形态(2)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所有哲学都研究的对象)(3)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功能作用)世界观决定方法论(4)哲学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意识属性)由于哲学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所以在阶级社会有阶级性2.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1)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抽象和具体、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
(2)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离开具体科学纯粹抽象的哲学。
(3)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各门具体科学必须以哲学为指导。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性。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方法论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2)没有和世界观相脱离、相分裂的孤立的方法论;也没有不具备方法论意义的纯粹的世界观。
(3)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4.哲学基本问题。
(a 定义,b 提出:恩格斯,c 内容,d 每方面内容的作用,e每方面内容的地位)(1)a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这两种表述只有在这个情况下才相等]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它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能否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
d这个问题是在认识论上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是恩格斯提出的)康德、休谟(不可知论的代表)(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
e第一方面是根本的方面(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它的解决制约着第二方面如何解决。
2007年考研政治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07年考研政治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5. 分析题 6. 选做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正确答案:B解析:该题考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二章运动与静止。
运动是指事物的一般变化和过程,标志着事物变动不定的动态过程,是永恒的。
静止则是运动的相对状态,是相对的,不是永恒的。
题干已经明确指出考查的知识点是“动和静的辩证关系”原理。
所用材料是王安石的著名诗句,从哲学意义上分析该诗句体现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上句“风定花犹落”中“风定”与“花犹落”的对比体现了“静中有动”,下句“鸟鸣山更幽”中“鸟鸣”对“山更幽”的衬托则体现了“动中有静”,两句合起来体现了“动中有静和静中有动”的辩证关系。
故该题的正确选项是B。
另外,该题其他几个选项表述错误,可以直接排除。
2.“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吾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孟子》中的这段话启示我们,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B.对人是否有利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D.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正确答案:C解析:该题考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中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可能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具体可分为: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大的可能性和小的可能性。
该题要求考生找出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的依据。
唯物辩证法认为,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的依据在于“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
所谓可能性就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能找到变成现实依据的,相反,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找不到变成现实根据和条件的就是不可能了。
2007年全国各地高考文综试题集锦(哲学部分)
2007年高考文综试题集锦(哲学部分)一.选择题28 . CDP 是衡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综合国力和国民收人水平的重要指标。
它是分析和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正确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依据,但是它的局限性在于难以反映经济与杜会发展的协调性。
这反映了A(07四川卷)①矛盾有主要和次要方面②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③矛盾有主要和次要之分④事物都是表里如一的A.①② B.②④C.③④D.②③29.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孙子兵法》)这段话启示我们要B(07四川卷)A.按客观规律办事 B.透过现象看本质C.准备走曲折的路 D.坚持从实际出发30. “威客”是英文witkey ( wit智慧、key钥匙)的音译。
目前,“威客”主要通过在网上提供创意、标志设计等各类智慧点子和知识产品,来为客户服务并以此获利。
“威客”提供智从点子获利的内在原因有D(07四川卷)①创造性思维来源于人的主观想象②创造性思维能发现并解决新问题③正确的认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④正确的认识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31.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学术界担任要职,但对薪金要求却很低,对名利十分淡泊。
他曾把一张1500美元的支票当书签用,有人见了大为惊讶,他却平静地说:重要的不是这个,而是科学。
”这表明爱因斯坦追求的是D(07四川卷)①不求享乐的人生观②集体主义的价值观③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价值观④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观A.①③ B.①④C.②④ D.③④32.下列选项与图8 漫画体现相同哲理的是C(07四川卷)①战战兢兢,如履薄冰②唯利是图,贪得无厌③日有所思,夜有所梦④事出有因,因必有果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图7是一幅题为“晚了一步”的漫画,据此回答29-31题。
29、漫画体现的哲学原理是B(07重庆卷)A.正确的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认识活动的自主性和创新性B.正确的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C.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正确认识事物的前提D.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是人们正确判断形势、趋利避害的必然要求30、漫画内三句话的“想”字体现的是D(07重庆卷)A.认识的计划性B.认识的目的性C.认识的预见性D.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31、漫画的主题“晚了一步”体现了认识D(07重庆卷)A.是实践的目的B.总是超前于实践C.总是落后于实践D.是对以往经验的总结头孢曲松纳是一种常见的抗生素,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2007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解析卷一
2007年国家司法考试试(卷一)真题解析07年司考真题(卷一)在线练习版[答案与解析分开]:/exerlist-243-1.html 07年司法考试真题(前三卷)在线测试版:/testlist-5-1.html提示:本试卷为选择题,由计算机阅读。
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勿在卷面上直接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
1.马克思曾说:"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那是法学家的幻想。
相反,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
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人的恣意横行。
"根据这段话所表达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强调法律以社会为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其他派别法学的根本区别B.法律在本质上是社会共同体意志的体现C.在任何社会,利益需要实际上都是法律内容的决定性因素D.特定时空下的特定国家的法律都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答案】D【逐项解析】马克思法学坚持唯物主义立场,强调法律以社会为基础,但这并非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其他派别法学的根本区别,因为有些学派如社会法学派也特别重视社会对法律的制约作用,应该说,马克思法学比较强调法律的阶级性,这是它的突出特点。
依据马克思法学的基本观点,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而非社会共同体意志的体现。
决定法律内容的因素是客观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不是利益需求,法律调整利益、表达利益,因此正确答案应选D。
【常见错误】“法律在本质上是社会共同体意志的体现”这个选项具有诱惑性,我们经常说法律代表了民意,所以考生容易认为这句话是正确的,但事实上在马克思主义法学看来,法律只能是统治阶级整体的意志的体现,而不是全体社会成员意志的体现。
2.我国《宪法》第 26 条第 1 款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考研政治张俊芳说哲学需要背的内容(主观题)
一、意识的本质(唯物论)⑴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⑵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①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反映;②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能动的反映;③无论正确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原形;④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⑤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其形式是主观的;⑥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⑦“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了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列宁)二、永恒发展的含义(辩证法)⑴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过程的集合体,是前进性的运动;⑵发展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根本法则。
三、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内容和意义(辩证法)⑴世界上没有永恒存在的事物;⑵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⑶所谓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⑷一切事物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⑸因此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而不是具体事物的集合体。
四、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辩证法)⑴两点论就是要同时看到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辨证关系,不能只看一方面而忽视另一面。
⑵重点论就是在看到两个方面的同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⑶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坚持两点论中的重点论,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
五、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辨证关系(辩证法)⑴可能性和现实性是相互对立的:①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②现实性是指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③可能性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现实性是已实现了的可能性。
⑵可能性和现实性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辩证法)⑴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⑵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有区别的:①必然性是指在事物发展中一定如此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并非必定发生的、不确定的趋势;②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决定的;③必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它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偶然性则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它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
2007-2009年高考真题哲学第三单元复习专题(每题有详解,直接上课可用)
• 【答案】 (3)从联系观点看,事物的联系是 普遍的、客观的,应当利用网络与社会生 活广泛而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发挥网络便捷的功能。从发展观点看,发 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应当利用 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断创新网络服务于社 会生活的新形式、新途径。
• 1、(2009· 广东单科卷· 23)关于运动有几种看法:甲 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乙说:“方生方死, 方死方生”;丙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这些 A 观点按照顺序分别是( ) • A.辩证法、相对主义、形而上学 • B.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法 • C.辩证法、相对主义、两点论 • D. 辩证法、形而上学、 相对主义 B • 2、(2008· 广东文基· 14)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 • ①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②一元论和二元论 • 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 (6)①必须遵循联系的方法论原则,中国的 前途命运同世界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联,改革开 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②必须遵 循发展的方法论原则,既要把握中国和世界前 进的总趋势,又要正视发展的世界的对立统一 关系,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实现互利共赢。 • ③必须遵循矛盾分析的方法论原则,统筹中国 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在参与 国际竞争中实现互利共赢。 • ④必须遵循辩证否定的方法论原则,以辩证法 的革命批判精神,大胆吸取、借鉴人类一切文 明成果。
2007年7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试卷真题
2007年7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试卷真题2007年7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试卷真题.doc 试卷内容预览网站收集有1万多套自考试卷,答案已超过2000多套。
我相信没有其他网站能比此处更全、更方便的了。
全国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00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历史观基本问题是()A.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C.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罗马哲学B.德国古典哲学C.法国唯物主义D.英国唯物主义3.我国宋朝的朱熹提出“理在事先”,这种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不可知论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4.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庸俗进化论观点5.空间是()A.物质运动的规律性B.物质运动的持续性C.物质运动的广延性D.物质运动的顺序性6.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人脑与意识关系的是()A.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是人脑自生的D.人脑是意识的源泉7.人们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A.参加社会实践B.掌握科学理论C.依靠广大群众D.认识客观规律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位置的改变B.事物数量的增减C.事物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取代旧事物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辩证否定的观点B.联系和发展的观点C.量度和质变的观点D.对立统一的观点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A.事物发展经过一次辩证否定后表现出来的B.事物由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C.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的转化后表现出来的D.事物发展经过两次否定表现出来的11.2005年10月11—17日,中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显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振奋了全国人民振兴中华的斗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俊芳老师07真题哲学部分解析2007年考研政治理论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
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答案:B分析这道选择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理解和确认。
题干是王安石的诗句,从哲学意义上分析该诗句体现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上句“风定花犹落”是说“静中有动”,下句“鸟鸣山更幽”是指“动中有静”,两句合起来正是体现了动映成趣,即“动中有静和静中有动”的辩证关系。
选择此题,必须首先理解诗句的含义,然后再分析其蕴含的哲学道理。
此种类型题从形式上看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抓住答题的规律,这一分应很容易得到。
特别是该题是老师在课堂上讲到运动和静止关系的时候,列举的一个典型的例题,也是相关辅导材料上的原题,凡是听过课的,做过题的,都应毫不费力找到正确答案。
如果有的考生丢分,会是误选A项。
该题的正确选项是B。
2.“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吾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孟子》中的这段话启示我们,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 B.对人是否有利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 D.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答案:C分析该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关于对可能性概念的确认。
可能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具体可区分为: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大的可能性和小的可能性。
该题的目的是要求考生找出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的依据。
唯物辩证法认为,可能性和不可能性区分的依据就是在“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C项)。
所谓可能性就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能找到变成现实依据的,相反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找不到变成现实根据和条件的就是不可能了。
此题的题干给定的内容是《孟子》中的一段话,之乎者也似乎很难,但后面问的问题“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这就等于说,孟子的话在题中只是辅助的作用,理不理解,懂没懂,曰的是什么已不重要,对于选择该题没有障碍。
考生只要看过书,听过课都能轻松得到这一分。
此题的正确选项是C项。
3.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三大形态。
它们是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时间经济社会B.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C.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D.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答案:D分析该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解和把握。
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将人类历史划分为三大形态:第一历史阶段是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与自然经济形态相联系。
在这个阶段中,个人没有独立性,直接依附于一定的社会共同体。
第二历史阶段是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与商品经济形态相联系。
在这一阶段中,社会形成了普遍的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整体的能力的体系。
由于社会关系以异已的物的关系的形式同个人相对立,人的发展依然受到社会关系的束缚和压抑。
第三历史阶段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在这一阶段中,人将在丰富、全面的社会关系中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成为具有自由个性的人。
共产主义社会就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
该题对于那些政治理论基础知识掌握不全面、不牢固、审题不认真的考生来说,最容易由于误选B项或A项而丢了这一分。
其实该题并不难,只要认真审题,抓住题干中问的关键句“根据人的发展状况”,然后到选项中找到有关与“人的发展”相关的那个选项就会轻松得到这一分,即便是根本不懂得选项是什么意思都没关系。
该题再一次提示考生,到了考场上一旦遇到自己不太理解,复习时没有复习到位的问题的情况下,认真的反复审题,找关键语句是多么重要。
该题的正确选项是D。
4.列宁说:“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
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
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徒。
”这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差异,是由于A.人的社会意识并不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C.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D.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答案:B分析这道单项选择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表现的理解和掌握。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社会意识在社会存在的制约下有其独立发展的规律性,具体表现为: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或叫做不一致性;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发展的继承性;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题中列宁这段话是讲述了,虽然作为奴隶是处在同一个社会政治、经济等社会存在的条件下,但他们个人的社会意识则完全不同。
列宁具体指出了奴隶中的三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及其表现。
这正好体现了“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B项)的基本原理。
该题考的是最基本的理论,没有任何难点。
如果考生得不到这一分,说不过去。
二、多项选择题:17~33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7.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
这表明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答案:ACD分析这道不定项选择题考查考生对意识本质的理解和把握。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对于这些基本观点考生都能把握。
但其蕴义,有的考生则不一定都能理解。
所谓“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展开来有三层含义:一是说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反映;二是说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能动的反映;三是说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包括虚幻的意识(如鬼神观念)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原形。
因此列宁概括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题该所给定的人们关于对龙的形象的各种说法,正好体现了意识的本质,即“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D项);“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C项);也就是列宁所概括的“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A项)。
但一切观念并不都是对现实的模仿(B项),还有根据现实的想象、虚幻的反映呢。
这样排除错误选项B,A、C、D三项则是该题的正确选项。
该考点既是考生要掌握的最基本的考点,也是老师辅导时指出的重中之重,而且题中给定的选项,也是在课堂上老师要求考生一一必须记在资料中对应知识点上的内容,没有任何难点,必得的2分。
18.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
金秋时节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
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
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答案:ABD分析这是一道综合性质的不定项选择题,涉及到的原理有: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人的能动性和客观规律关系的原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原理。
包括了唯物论、辩证法和历史观三个主要部分的内容,有了一定难度。
但是如果考生认真仔细阅读题干给定的内容,也不难得到这2分。
题中所讲的事情,首先说明人与自然的平衡和谐关系(D项),显然不是说“人与自然是相互利用的关系”(C项);还说明了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B项);还指出了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A项)。
沿着这样一个思路,排除错误选项C,A、B、D三项就成为该题的正确的选项了。
大部分考生选出A项和D项是没有问题的。
问题会出在B项和C项上。
有的考生会由于没有太深层的理解题中所讲的事情,而漏选B项丢了这2分,或者是由于误选了C项而失去这2分。
该题又提示了考生,在复习时不仅要机械记忆一些基本理论观点,更要灵活的理解和运用这些观点。
该题的正确选项是A、B、D项19. 2006年7月12日凌晨,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以12秒88勇夺冠军,打破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13年之久的12秒9l的世界记录。
科林"杰克逊在谈起自己已被打破的记录时,没有一丝沮丧:“我一点也不失望,正相反,我感到非常兴奋。
”他说:“记录本来就是用来被打破的。
”这在哲学上的启示是A.创新是永无止境的B.不断超越前人是历史发展的规律C.凡是在历产生的都要在历灭亡D.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答案:ABCD分析这又是一道综合性质的不定项选择题。
所考到的原理包括:唯物辩证法第二个总特征永恒发展;认识论中的创新问题;历史观中的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
该选择题虽然涉及到的原理比较多,也比较复杂,但根据题干中所给定的大家非常熟悉的具体内容进行选择,也是不应该有问题的。
不用理解杰克逊的感想,仅从刘翔打破了杰克逊保持13年之久的男子110米跨栏比赛的世界记录,这件事情本身就说明了“创新是无止境的”(A项);“不断超越前人是历史发展的规律”(B项);从辩证法的角度还说明了“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D项),亦即“凡是在历产生的都要在历灭亡”(C项),没有永存的事物。
这样A、B、C、D选项全面满足了题干内容的要求,所以都是正确选项。
20.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A.具体的、现实的人 B.广大人民群众 C.作为个体的个人 D.社会全体成员答案:ABC分析这道不定项选择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和确认。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本质主要在于他的社会性。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就是说,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物,而是指活生生的、具体的、现实的人(A项),它首先是“作为个体的个人”而存在着(C项);由此构成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