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5d190589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29.png)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读是理解语言的主要途径,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
朗读作为一种主要的读书方式,在教学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朗读是一种声音响亮而富有感情的读书方法,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情感。
但是朗读并不是简单地将文字变成声音,教师必须正确地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花大力气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要多给学生朗读的机会教师要树立阅读教学以读为本的观点,学生只有亲自诵读、亲自参加语言文字实践,才能获得真实的感受。
如果一味的让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读,或者将课堂变成少数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多数学生则变成了忠实的听众。
那么,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很难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也很难到位。
当然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读书的机会,采取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全班齐读,教师领读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尽量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朗读训练。
教师在讲读课文时,只需讲课文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疑难问题,对于学生能通过读书弄懂的问题就不必讲解。
二、要多给学生朗读的时间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学生才能真正进入课文所描写的境界,从中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要彻底改变读书过于匆忙,一知半解的习惯,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可见,教师要肯花时间让学生朗读,对于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情强烈的段落要反复读,边读还要边体会,只有这样,学生的朗读能力才可能与日倍增。
三、要多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
我常给学生提出两个朗读课文的要求,一是读熟,二是读好,读熟当然是最起码的要求,即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掉字等。
才叫读好呢?我的理解是学生按一定的朗读技巧读出课文的意境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也是朗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指点朗读技巧,对于重点句子、段落教师要着重指导。
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几条途径
![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几条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492a716f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d3.png)
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几条途径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途径来提升。
下面是几条可以帮助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的途径。
1. 建立良好阅读习惯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
家长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提供各种类型的书籍,让孩子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
每天给孩子一定的阅读时间,并鼓励孩子朗读一些简单的短文或故事。
2. 朗读教材和课文在学校里,老师可以设置每周一次的课本朗读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朗读教材和课文。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给予评价和指导,提醒他们注意语音语调、节奏和停顿,培养他们的语感和节奏感。
3. 参加朗读比赛和演讲活动参加朗读比赛和演讲活动是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朗读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技巧和演讲能力。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和自信心,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4. 创设情境,培养表达能力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情景进行朗读。
学生可以分角色朗读剧本,或者模拟广播电台的主持人、解说员等,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感情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5. 掌握阅读技巧朗读不仅仅是读出文字,还需要理解和把握文意。
小学生在朗读时可以尝试使用一些阅读技巧,注重标点的停顿和节奏感,注意语调的变化,提前预读一段文字的内容等。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他们更加流利地朗读,并且理解文章的含义。
6. 练习口语交流除了朗读,小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口语课程或者和同学的口语交流来提升朗读能力。
口语练习可以增加孩子们的语言输入和输出,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感,从而更好地适应朗读任务。
朗读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呵护。
希望以上几条途径可以帮助小学生提升朗读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习惯。
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83c904cc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f.png)
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
2、教师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
教师本身的教学语言是直接用于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所以,教师的示范作用不容忽视。
这就要求教师范读时做到姿势正确,声音宏亮,吐字清晰、准确,语调生动、有感情,节奏合理,停顿恰当,特别是对话多的课文,范读时要像舞台上的演员那样自己首先进入角色,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的欲望和朗读兴趣,学生才能学到朗读方法,使他们有试一试、比一比的念头。
3、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
4、经常进行各种朗读比赛。
二、循序渐进,培养朗读习惯学生朗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朗读效果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训练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应循序渐进。
首先,要训练朗读的姿势。
读,一般是坐着的,要求学生两手稍曲拿书,人坐端正,两肩放平,眼睛看课文;听读或朗读后书再放下。
有时也可以请学生装站起来或到讲台前读。
站起来读,声音容易响亮;在讲台前读,可以锻炼学生当众朗读和说话的胆量。
其次,要培养学生大声朗读的习惯。
一些性格内向、文静的学生往往说话、读书声音很轻,一经形成定势,纠正是很难的。
因此,课堂上应多叫这部分学生朗读,要求他们大胆张大嘴巴读,做到声音响亮,让全班同学都能听清楚(但不能吼叫),一旦有了进步,及时给予表扬。
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树立信心,养成大声朗读的习惯。
第三,要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的习惯。
朗读课文,不仅要口到,还要眼到、心到。
不少学生朗读中的错误,与他们看书马虎、不动脑筋有关。
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朗读时用心思考的习惯,在朗读的同时,想想词句意思,全文内容等。
三、注重指导,教给朗读方法大纲要求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浅谈一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一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20fccc5e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1c.png)
浅谈一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朗读是指按照言语的韵律和语调,把文字内容连续而有节奏地、正确地、认真地念出来。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朗读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良好的朗读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那么,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呢?一、培养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文字的兴趣是培养朗读能力的基础。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到文字,如果他们对文字没有兴趣,就很难培养出良好的朗读能力。
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文字产生兴趣,可以通过朗读有趣的故事、鼓励学生朗读自己喜爱的文字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对文字的喜爱之情。
老师们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来了解和体验文字的魅力,比如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文字的节奏感、语调感,让他们明白朗读并不是单纯的读出文字,而是通过声音将文字表达出来,使文字变得生动有趣。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发音在学生接触文字的初期阶段,培养他们正确的发音是非常关键的。
因为一旦形成了错误的发音习惯,就会对学生的朗读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
老师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发音,可以通过模仿、重复、指导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正确的发音。
老师们还可以运用一些带有音标的教具或软件,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够看到文字和音标的对应关系,帮助他们更准确地发音。
老师们可以结合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朗读日常用语、常用词汇等来巩固正确的发音。
三、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情感表达能力老师们还可以借助朗读自己的表演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通过声音的起伏、节奏的变化、语气的转折等方式来演绎文字中的情感,让学生在朗读中不仅仅是简单地念出文字,而是用心去表达和传达。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情感表达能力,还可以增强他们对文字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四、提倡朗读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要积极提倡学生参与朗读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众人面前进行朗读练习,增加他们的朗读经验和自信心。
老师们也要及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找到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鼓励他们不断努力,不断进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bce214db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02.png)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策略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其对于学生的语文整体水平和文学素养有着直接的影响。
以下是几条朗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直接关系到朗读的效果。
如果学生对作品缺乏兴趣,那么朗读的效果难以达到最佳状态。
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朗读名著、讲解名人故事、分享读书体验等。
二、建立正确的朗读习惯朗读时,学生需要通过良好的习惯来保证声音、速度、语调等方面的表现。
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大声朗读,同时要求学生遵循语音语调、停顿抑扬等朗读基本规范,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习惯,提高朗读技巧。
三、强化对标准音的认知学生在朗读中需要越来越准确地使用标准音,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指导和训练。
可以通过大声朗读、词、句之间的对比,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标准音,使得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掌握使用音。
四、有效的朗读训练方法在朗读训练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训练方法,如课堂朗读、集体朗读、个人朗读等。
不同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达到不同的目标。
例如,课堂朗读可以让学生在听老师读后,进行即时跟读以增强朗读技巧和准确性;集体朗读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一种群体对声音、节奏、表情的统一要求,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个人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独立思考,准确把握文学作品的情感。
五、配合课文的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具体的文学作品,确定正确的朗读方式。
例如,对于古诗、古文等课文,朗读需要注意句式语气等,特别是某些字词发音的不规则变化,所以教师需要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专门的维护和训练。
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朗读不仅是单纯的声音表达,还需要学生具有清晰明了的语言表达,为此,教师需要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和表达能力训练。
例如,教会学生运用不同的语音语调,使语言的表达更具感染力,掌握不同作品的情感表达技巧等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ca187ce5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40.png)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教育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朗读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语言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还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首先,提供良好的读物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至关重要。
学校图书馆和班级图书角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书籍,包括故事书、诗歌、报纸和杂志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此外,老师还可以邀请专业的朗诵演员来学校进行朗读分享,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爱。
其次,通过朗读比赛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学校可以组织朗读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才能。
在比赛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朗读,并通过评委的评估来提高自己的朗读技巧。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朗读分享会,让学生有机会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的朗读成果,并与同学们进行互动。
第三,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朗读指导和训练,以提高他们的表达和语调技巧。
老师可以通过讲解基本的朗读技巧,如正确的发音、节奏、语气等,来帮助学生改善朗读表达。
此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声音练习,如通过朗读绕口令、唱歌等来训练口腔肌肉和声音的控制能力。
另外,利用科技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现在有很多朗读软件和应用程序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朗读练习。
学生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来听取和模仿专业朗读者的朗读,同时进行自我录音和自我评估,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最后,鼓励学生参与朗读演出和戏剧表演。
学校可以组织校园朗诵会或戏剧比赛,让学生有机会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
通过演出,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音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参与戏剧表演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和团队精神,培养他们的领导才能和自信心。
总之,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对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非常重要。
学校和教师应该提供良好的读物环境,组织相关的活动和比赛,提供专业的指导和训练,并利用科技手段来辅助学生的朗读练习。
通过这些方法和策略的结合,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朗读习惯,培养他们的朗读技巧,使他们在语言和表达方面取得更好的成就。
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c07b504a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a4.png)
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学生的朗读能力对于语言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都非常重要。
一个良好的朗读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语言,提升沟通能力和自信心。
下面我将介绍几种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
一、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学生对朗读感兴趣是提高朗读能力的前提。
教师可以通过充实阅读内容、组织有趣的朗读活动等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每日固定的阅读时间、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材料等。
二、提高词汇量和语法知识词汇量和语法知识是朗读的基础,学生需要通过积累词汇和学习语法知识来提升朗读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词汇游戏、词汇测试等方式,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同时,通过语法练习和语法归纳,提高学生的语法运用能力。
三、注重语音语调训练语音语调是朗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发音,注重语音语调的训练。
可以通过模仿和操练,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正确的音素和语调,并进行适当的纠正。
四、加强语音认读训练语音认读训练是提高朗读流畅度和准确度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练习、音标训练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语音认读能力。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朗读速度的控制,逐渐增加朗读的难度和速度,培养学生的流利朗读能力。
五、结合情境进行朗读朗读不仅是机械地读出文字,还需要传递情感和意图。
教师可以选择有情境的文章,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表达情感和意图,提升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
同时,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感演练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和表达语言的情感内涵。
六、进行听读对比训练听读对比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和纠正自己的朗读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录音资源,让学生先进行听力听文,然后进行朗读并与原音对照,通过听读对比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正。
七、定期进行评估和反馈定期评估和反馈是提高学生朗读能力不可或缺的一环。
教师可以设立朗读评估表,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定期评估,并及时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改进。
总之,提高学生朗读能力需要教师的耐心和指导,更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坚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fab306d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ff.png)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而朗读是语言运用的基本技能之一。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语音语调,还能增强他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下面介绍几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
一、模仿朗读法模仿朗读法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一种基本方法。
通过教师的示范朗读,学生模仿并认真跟读,逐渐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节奏感。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或录音机等工具,播放标准的朗读,让学生跟读并与原音比对,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和改正错误。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观察故事情节、人物感情等内容,让他们在模仿朗读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表达故事。
二、分段朗读法分段朗读法是指将课文分成若干段落,由学生分别朗读。
这样做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朗读中的语音语调和节奏感,并提高他们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将整篇课文分成几个段落,每个段落适当安排朗读任务。
学生可以轮流朗读,互相倾听,互相评价,并从中获得反馈。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朗读时加入一些表情和动作,提升他们的朗读表达能力。
三、情感朗读法情感朗读法是指在朗读中表达出人物的情感和态度,使学生更加入情入境地理解和感受故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感变化,并通过调整语音语调,真实地表达出人物的情感状态。
学生可以分角色进行朗读,表达不同人物的特点和情感,增强他们的演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四、朗读比赛法朗读比赛法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一种有趣的方法。
可以组织全班或全年级的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
比赛可以设置不同的主题和内容,如朗读古诗词、名著片段、寓言故事等。
教师可以准备评分表,从朗读的流利度、语音语调、情感表达等方面评判学生的表现,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通过朗读比赛,可以增强学生的朗读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五、朗读展示法朗读展示法是指将学生的朗读成果展示给同学和家长,使他们的努力得到认可和赞赏。
可以安排课堂朗读展示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向全班展示自己的朗读成果。
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8f401a67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c8.png)
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1. 引言1.1 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性学生朗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朗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通过朗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的理解能力。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朗读也是一种语言实践的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语言的韵律和美感,提高对文字的感悟和理解。
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朗读能力的提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表达自信心,拓展语言表达范围,树立正确的朗读态度,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
1.2 朗读能力的培养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朗读文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对文字的理解能力,提升阅读理解水平。
2. 提升学生的语音语调表达能力。
通过朗读练习,学生可以熟悉语言的语音语调规律,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流畅度,使表达更加清晰生动。
3. 增强学生的表达自信心。
通过持续的朗读练习,学生可以逐渐克服紧张和胆怯情绪,增强自信心,更加从容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4. 拓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朗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和准确性。
5.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朗读态度。
通过指导和示范,培养学生尊重文字、用心朗读的态度,建立正确的朗读观念和习惯,形成良好的朗读风格。
这些朗读能力的培养目标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他们在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上取得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不断地朗读训练,学生可以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高的成就感和学习动力。
2. 正文2.1 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是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的重要一环。
通过朗读文章,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略谈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略谈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0ca0b9c2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b0.png)
略谈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指孩子在阅读中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将文本内容表达出来的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对于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增强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从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正确口音和语调、进行合理的朗读训练三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对于培养朗读能力至关重要。
小学生朗读的内容通常是课本中的课文,如果孩子对课文内容不感兴趣,就会对朗读产生厌烦情绪。
作为家长和老师,要通过多种途径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可以为孩子选择一些有趣的故事书,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让他们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鼓励孩子读一些跟自己兴趣相关的书籍,比如动物、植物、历史人物等,使孩子快乐地读书。
培养孩子的正确口音和语调是朗读能力的基础。
现在许多小学生受到外来影响,发音和语调已经产生了偏差。
在朗读训练中,要重点训练孩子的发音和语调。
可以通过给孩子听一些标准的朗读音频,让他们模仿发音。
还可以利用句子朗读训练,通过老师或家长的纠正,帮助孩子调整发音和语调。
引导孩子注意语速的控制,使其逐渐形成自己的朗读风格。
进行合理的朗读训练对于提升小学生的朗读能力至关重要。
朗读训练可以分为阅读前的准备、朗读中和朗读后三个阶段。
在阅读前的准备中,可以通过快速浏览课文,了解基本内容和结构,帮助孩子在朗读时有所侧重。
在朗读中,可以使用分句朗读、整篇朗读等不同方法,培养孩子的篇章感,让孩子体验到语言的节奏和韵律。
在朗读后,可以进行评价和分享,帮助孩子发现不足,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需要孩子、家长和老师的共同配合和努力。
在培养阅读兴趣、培养正确口音和语调以及进行合理的朗读训练的基础上,相信孩子的朗读能力一定会得到有效地提升,从而对孩子的语言表达、阅读理解、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
![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ad3c5711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2c.png)
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是学生语言学习和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对于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自信心都具有积极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并给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一、朗读的重要性朗读是学生语言学习和阅读能力的基础。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借助声音接触文字,使文字变得鲜活起来。
朗读可以促使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节奏和语感。
此外,朗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的方法1. 创建良好的朗读环境为了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良好的朗读环境。
可以准备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朗读材料,如课文、故事书、诗歌等,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朗读。
同时,教师可以提供安静、舒适的朗读场所,让学生专心致志地进行朗读练习。
2. 合理安排朗读练习时间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就需要给予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
教师可以将每天的课堂时间合理分配给朗读练习。
在朗读练习中,可以采用小组朗读、跟读、轮流朗读等形式,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
3. 引导正确的朗读方法小学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朗读,可能对正确的朗读方法还不太了解。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可以先示范正确的朗读,然后让学生模仿跟读,并及时纠正他们的发音错误和语调不准确的问题。
同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基本的朗读技巧,如调整节奏、把握语气等,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课文内容。
4. 鼓励学生进行朗读实践朗读需要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才能提高。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朗读比赛、朗读演出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朗读的机会,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同时,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到其他班级进行朗读展示,让他们感受到朗读的乐趣和成就感。
结语: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
五个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技巧
![五个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f00dc9b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03.png)
五个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技巧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是提高其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本文将介绍五个训练技巧。
1. 阅读模仿将优秀的朗读者的录音或视频分享给小学生,并要求他们模仿。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章、诗歌或儿童故事,让孩子们亲自体验优秀朗读的语调、节奏、语速等要素。
通过模仿朗读,他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并且对文字的理解也会更深入。
2. 朗读练习给小学生提供大量的朗读练习材料,如简短故事、诗歌、台词等。
可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感觉,朗读这些材料,并逐渐提高朗读的流畅度和准确性。
同时,可以设置一些朗读比赛或活动,增加他们对朗读的兴趣,提高参与度。
3. 音频辅助利用科技手段,如录音机、MP3等,帮助小学生反复听取自己的朗读录音。
通过反复听自己的朗读,他们可以更加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发音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
此外,也可以播放一些优秀的朗读音频作为借鉴和模仿的对象。
4. 情感投入朗读不仅仅是对单词和句子的机械式重复,更要注入情感和感染力。
在朗读练习中,引导孩子们理解文章的情感表达,并通过感悟和模仿情感,使朗读更加生动真实。
可以提供一些含有情感色彩的文章或诗歌,让他们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对文字的理解和感受。
5. 实践应用帮助小学生扩展朗读的实践领域,让他们将朗读技巧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例如,可以鼓励他们参加学校的朗诵比赛、读书分享会等活动,提供更多展示和实践的机会。
同时,鼓励他们能够在家庭中朗读故事给家人听,培养朗读的自信心和乐趣。
通过以上五个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技巧,家长和教师可以帮助孩子们提高朗读的准确性、流利度和感染力。
同时,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也能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整体语言表达水平。
让我们一起关注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并帮助他们在语言表达中成长和进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507c925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4a.png)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1. 朗读范例:教师选取优秀的文章或段落,示范给学生听,引导学生模仿老师的语音语调,逐字朗读。
通过接触优秀范例,学生可以融入到阅读语境中,感受文字的美感和节奏感。
2. 练习基本技巧: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朗读问题,设计相应的练习内容。
针对字音不准确的学生,可以进行音标练习,强化音节的准确发音;针对语调不自然的学生,可以进行语音语调训练,加强句子的抑扬顿挫。
3. 音节切割:将长难句或生词进行音节切割,让学生逐个音节地朗读,然后逐步组合成完整的词或句子。
通过音节切割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音节长度和语音节奏。
4. 大声朗读: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大声朗读,将课文或文章的内容真实地表达出来。
通过大声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态度。
5. 配乐朗读:在一些课文或短文中,教师可以采用背景音乐的方式进行朗读。
通过选择合适的音乐配乐,可以营造出相应的语境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课文内容。
6. 合作朗读:分组让学生进行合作朗读。
每个小组的成员可以互相辅助,共同完成朗读任务。
通过互相倾听和互动,学生可以相互促进,提高朗读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7. 录音自评:让学生将自己的朗读录制下来,进行自我评价。
学生可以通过听录音,发现自己的朗读问题,并积极改正。
教师也可以利用录音进行对学生的评价和指导。
8. 语音模仿:学生可以模仿教师或者录制的标准读音进行朗读。
通过模仿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速。
9. 匹配练习:教师将课文进行划分,让学生将课文的每一句话与标点进行匹配,然后逐句进行朗读。
这种练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标点的作用,提高语音停顿和语调抑扬的准确度。
10. 阅读比赛:在课堂上进行朗读比赛,给学生设置奖励激励,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比赛的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朗读自信心。
通过以上的方法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让他们在语文阅读中更加准确、流畅和自信。
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的能力
![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的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9bf383f7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1f.png)
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的能力语文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的能力,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一、热爱朗读首先,要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的能力,需要让他们热爱朗读。
学生朗读时如果缺乏兴趣,可能会有些机械,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朗读的乐趣和意义,例如读得好就能获得肯定和赞扬,读得好就能理解课文内容,读得好就能在交流中表达清晰、把握语气和节奏等等。
二、关注声音训练其次,想要让小学生有好的朗读能力,需要关注声音训练。
声音训练包括音高、音量、节奏、语调等方面,可以通过朗读诗歌、童话、故事等经典文本,让学生感受文字背后的韵律和情感,同时不断练习发声技巧。
三、耳熟能详的文本朗读时的文本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一个好的文本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会让他们更容易地理解和背诵。
我们可以为学生选择听起来耳熟能详、富有想象力的文本,比如《小蝌蚪找妈妈》、《小兔子乖乖》等。
四、理解和表达良好的理解能力也是朗读的重要因素之一。
朗读者需要理解课文内容、情节和意义,才能更好地表达出来。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提问、讲解、分析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此外,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多读多写,通过不断练习来提升表达能力。
总之,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的能力需要多方面的关注和努力。
通过引导学生热爱朗读、注重声音训练、选择好的文本、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相信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浅谈一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一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6b069fc8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e8.png)
浅谈一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1. 引言1.1 一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性一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朗读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朗读可以提高孩子的语音、语调、语速等方面的表达能力。
在学习阶段,良好的朗读能力可以帮助一年级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促进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
通过朗读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在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时更加自如。
良好的朗读能力也对一年级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朗读需要学生在表达时加入情感和感情,培养孩子的情感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良好的朗读能力可以使学生更加自信、得心应手地进行口头交流,促进思想的交流和传播。
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对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至关重要。
1.2 目前一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现状目前一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现状并不容乐观。
在教育现场观察中发现,许多一年级学生在朗读时出现诸如错读、读错音、断句不准确等问题。
他们的朗读速度较慢,停顿频繁,语音语调不准确。
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家庭阅读环境的缺失、学校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教师教学方法的不够有效等原因造成的。
一些一年级学生缺乏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仅仅是机械性地读出文字,而无法表达出文字背后的含义和情感。
他们缺乏对于语言的感悟和理解能力,导致朗读质量下降。
在当下信息爆炸的社会,朗读能力对于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认知能力至关重要。
目前一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现状并不乐观,亟需采取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加以改进和提升。
【2000字完】2. 正文2.1 培养一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一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教育任务,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为了帮助一年级学生有效地提高朗读能力,以下是一些培养方法:1. 提供适合的材料:选择简单易懂、生动有趣的材料让学生朗读,可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表现欲。
小学生如何培养朗读能力
![小学生如何培养朗读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916050a8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a6.png)
小学生如何培养朗读能力朗读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能力,对于小学生的语言发展和文学素养的培养都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朗读,小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听说能力,还能够增强对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在以下几个方面,我将探讨如何帮助小学生培养朗读能力。
一、培养阅读兴趣小学生的朗读能力与阅读兴趣息息相关,只有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才能够保持持久的朗读热情。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家长和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准备与小学生年龄相适应的故事书、童话故事、科普读物等,让他们有更多选择,同时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倾向提供相应的阅读材料。
2. 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在家里或学校里设置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角落,摆放书架,方便小学生随时阅读所喜爱的书籍。
3. 建立家庭读书时间:家长可以定期与小学生一起阅读,一方面可以借此亲子互动增进感情,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小学生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
二、注重正确的语音和语调良好的朗读能力不仅体现在准确的发音上,对于语音和语调的掌握同样重要。
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小学生改进朗读的语音和语调:1. 注意发音准确:家长和老师应该引导小学生注意每个字母和音节的正确发音,帮助他们纠正发音错误。
2. 注重语调和节奏:通过模仿老师或家长的读书方式,帮助小学生学会正确的语调和节奏,使朗读更加生动有趣。
3. 利用电子媒体:现代科技可以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朗读资源,通过听音乐、听故事等方式培养他们对语音和语调的敏感度。
三、进行朗读训练小学生的朗读能力需要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实践进行提高,以下是几种朗读训练的方法和建议:1. 分段朗读:刚开始时,可以将文章分成短短的一段一段,由小学生重复朗读,再逐渐提高难度,增加段落长度。
2. 录音朗读:可以使用录音设备,让小学生朗读并录下自己的声音,然后与原音频进行对比,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并改进发音和语调。
3. 小组朗读活动:可以组织小学生进行小组朗读活动,互相倾听和评价,激励他们相互学习、交流和进步。
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d239c912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43.png)
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是学生语言学习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音、语调、语速和语感,还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因此,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对于他们的语言发展和提高整体语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来帮助学生提高朗读能力。
一、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首先要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学生可以通过每天的阅读来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和阅读经验。
教师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读物,如故事书、报纸、杂志和小说等,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可以设置固定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养成每天坚持阅读的习惯。
二、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语音和语调是朗读中非常重要的要素,对于学生正确理解和表达文章的意思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模仿和重复学习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和语调。
可以选取一些朗读教材,由教师示范正确的读音,然后让学生跟读。
在朗读过程中,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帮助他们养成准确的语音语调。
三、提升语速和流利度流畅的朗读需要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读出文字,并且带有一定的情感和韵律感。
为了提升学生的语速和流利度,可以进行一些朗读训练。
例如,选择一段适合学生水平的文章,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连续朗读。
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技巧和方法,如正确呼吸、注意停顿和重音等,帮助学生提高朗读的效果。
四、加强阅读理解能力朗读不仅是读出文字,更重要的是理解文字的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问答、角色扮演和讨论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朗读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问,检查他们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还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诠释文章中不同角色的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
五、鼓励多种形式的朗读除了传统的朗读方式,学生还可以尝试其他形式的朗读。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合唱朗读、情感朗读、背诵朗读等,让他们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朗读实践,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六、提供正反馈和激励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正反馈和激励,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并取得进步。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的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bccd4c7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44.png)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的教学方法引言:学生的朗读能力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朗读,学生能够提升语音、语调、节奏等方面的能力,增加词汇量,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
然而,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一直是教师们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阐述几种教学方法,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积极、互动、鼓励学生表达的学习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1. 为学生提供舒适的朗读环境,如安静的教室,合适的灯光和座位。
2. 建立积极的反馈机制,及时表扬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3. 创建小组活动,让学生能够互相合作、交流和分享朗读经验。
二、提供范例和激励学生需要有榜样来引导和激励,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提供范例和激励:1. 在课堂上播放标准流利的朗读范例,帮助学生了解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2. 鼓励学生模仿、模仿、模仿。
通过模仿优秀的朗读者,学生能够逐渐提高自己的朗读表达能力。
3. 组织朗读比赛或演讲比赛,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三、多样化的练习形式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朗读练习形式,如下所示:1. 独立练习:给学生分发课文或文章,让他们独立阅读和朗读。
教师可以提前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地朗读,然后让学生独立进行练习。
2. 合作练习:学生可以和同伴一起练习朗读,相互帮助、纠正和评价。
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的朗读机会,又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景朗读:根据不同的情景或角色,让学生表演或朗读相关的对话和故事,以增加朗读的趣味性和真实感。
四、及时纠正错误并提供反馈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纠正发音、语调等问题,并提供具体的反馈。
以下是一些建议:1. 监听学生的朗读,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注意不要过分批评学生,要注重鼓励和正面引导。
2. 提供具体的改正建议,如指出错误的发音、错误的语调,并给予正确的模范。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114fc97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e1.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良好的朗读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对语文的理解与记忆。
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
一、培养兴趣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开始。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精美的朗读作品、讲解优秀的朗读表演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在教学中引入一些富有节奏感、韵律感的朗读材料,如儿歌、诗歌等,这样能让学生更加愿意参与朗读活动。
二、模仿与跟读学生朗读的基本技能是模仿与跟读,教师可以通过模仿和跟读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基本朗读能力。
在选择朗读材料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短文或者句子,并且要求学生先模仿教师的朗读,再进行跟读。
通过反复的练习,让学生能够准确模仿教师的语音、语调和语速,并且模仿教师的朗读表情。
三、背诵与朗读背诵与朗读是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背诵,并且要求学生在背诵完成后进行朗读。
在背诵中,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含义和结构,而在朗读中能够通过声音的表达来展现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四、分段朗读对于较长的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段朗读。
教师可以将文章分为若干段,然后指导学生进行逐段朗读。
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段落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变化,恰当地调整声音的语调、语速和力度。
通过分段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五、朗读比赛和表演举办朗读比赛和表演是激励学生参与朗读活动的一种方式。
教师可以在班级或学校范围内组织朗读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能力。
可以邀请学生进行朗读表演,让学生在舞台上展示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比赛和表演,能够增强学生参与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扩大朗读范围学生在朗读中不仅要读课本中的文章,还应该扩大朗读的范围。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报刊杂志、诗词等,让学生多读优秀的朗读材料。
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的能力
![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的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6746cc7d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5b.png)
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的能力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对语文的热爱和理解。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的能力。
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就需要从小就注重培养他们的兴趣。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诵读经典文学作品、诗词歌赋等形式,引导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朗诵比赛、朗读角逐等方式,激发他们对朗读的热情,从而让他们愿意主动去接触和学习语文朗读。
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就需要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引导。
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和示范的方式,教会学生正确的朗读技巧和方法,比如音调、语速、停顿等。
也可以通过分层次的朗读训练,逐渐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老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如播放录音、视频等,让学生模仿优秀的朗读表演,以便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朗读的技巧。
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就需要结合家庭和学校的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语文朗读的重要性,鼓励家长在家里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朗读环境。
家长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读一些好书,或者和孩子一起朗读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培养孩子对语文朗读的兴趣。
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就需要注重个性化的指导。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问题,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在朗读训练过程中,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指导,从而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培养和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希望每个小学生都能在语文朗读中找到乐趣,享受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真正的语文之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也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
”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也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
”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现结合个人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做法。
1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前提,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可采取以下措施:
1.1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
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
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
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
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1.2以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他们朗读的欲望。
记得教育家叶圣陶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务必尽情地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当时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
”好的范读,能引起学生的想象,与课文中的主人公同喜同悲,唤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欲望。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差,领悟能力低,但模仿能力强。
根据这一特点,在教课文朗读时,先让学生听录音,把语音读准,把重音、停顿读好,然后再做好范读,让学生把重点句子读好。
如在教《五星红旗》一课朗读时,老师指导学生看书图、观察窗外的升旗台后,范读,读出作者对祖国的热爱的心情。
然后,学生看着画面,也模仿老师读起来了。
这时,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朗读产生了兴趣。
1.3运用激励语言,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强烈愿望。
我相信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
如果老师能在学生的朗读上进行恰当的点评,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朗读效果。
如刘天祥在古诗诵读中,不管是五言诗还是七言诗都读得有声有色,如身临其境,我都被感染了,我对他进行了表扬:“你读得太好了,老师也比不上你!谁也能像他那样读。
”没等我把话讲完,学生
们都纷纷效仿起来。
现在孩子们已经能自如地进行古诗诵读了。
2创设情境,注重课堂气氛的渲染提倡开放性朗读
指导学生朗读必须“入情入境”。
叶圣陶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
”朗读教学十分注重创设情境,把文字符号变成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和思维中,进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场景,使学生由一个旁观者变为一个当局者,去亲近人物,感知事物,为接下来的感情朗读做好准备。
在这种情境下,有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如教学课文《文彦博洞中取球》,我准备了一个球,让孩子说一说球遇见水会怎样?这时孩子们兴趣浓厚,畅所欲言,在愉悦中积极朗读,感情色彩非常到位。
3范读领路,摹仿入境
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因为小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感悟能力差,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他们不可能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也不可能有感情地朗读。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范读。
因为范读能帮助学生了解掌握课文的基调是欢快的、高昂的,还是平缓的、低沉的,给学生以遵循。
因此,减少了朗读训练的盲目性,增强了针对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再加上摹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摹仿出来的东西一点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
”学生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逐步形成了。
当然,教师范度时要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融入作品之中,运用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变化,使语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深深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
4引导学生要读出课文的思想感情
随着年级的变更,语文能力的提高,对有感情的朗读要求提高了,要“ 能初步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因为朗读要达到能表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的程度,首先必须很好的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这就促使孩子读懂课文,而通过这样的朗读又可以使孩子进一步加深内容的理解,由此可知让孩子朗读出课文的思想感情,主要目的是促进孩子去深刻地理解课文,而不是表演给别人听。
同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时,孩子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中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时还可激发想象,发展孩子形象思维能力。
另外,也要看到朗读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它本身就是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5多种形式,训练朗读技巧
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预设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课堂朗读的方法愈多,学生越能得到不同形式的练习,朗读水平亦就更高。
个别读。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中字词及内容掌握情况,在
读后进行纠正、讲评。
自由读。
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自由读就弥补了这一缺憾。
给学生时间、自由,让他们尽情体验、表现,语调、语速、感情可以反复试读体会,不受集体约束。
开火车读,是一篇课文由几个同学接着读的方式。
教师可指名一个同学读,读到中途没有到一段结束,再指定下一个同学接着读下去。
这种读法可唤起同学的注意力,同时充满趣味性。
齐读。
齐读可以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能体现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
齐读则可在课的收尾阶段,细心品味课文内容时进行。
如《一定要争气》一课时,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总结课文。
齐读则表达出了导师对童第周的称赞,也读出了对中国人的另眼相看。
默读,有助于学生的思考。
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能为语文的教和学奠定牢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