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饮酒》陶渊明公开课-课件-图文课件PPT
合集下载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课件(共30张PPT)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课件(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97cee06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f1.png)
主
旨第
归
四 纳 肆
章
答题步骤: 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 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明确: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 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弃、对田 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5、这其中有人生的真意,想说
出来,却不知怎样用语言表达。
《饮酒》是一组 五言古诗,共20首, 写于作者辞官归隐后。 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 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 避迫害。
第二章节
东晋末期,朝政日益 腐败,官场黑暗,时局动荡。 当时实行的是门阀制度,重 要官职全被士族势力垄断, 权力世袭现象很严重,平民 知识分子根本没有上升的渠 道,文人的远大抱负无处施 展。
物
境 之
第
自 然
贰
二
章
第二章节
诗歌有哪些意象? 物 采菊东篱下, 境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第二章节
作者的心境如何? 用诗中哪一个词 可以形容?
心 境 之
第
悠
然叁பைடு நூலகம்
三
章
第三章节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心境 悠然 闲适淡泊、 抱朴守拙
第三章节
《饮酒》的注释解释“悠然”的 含义是“闲适淡泊的样子”,请查找 工具书解释“闲适”和“淡泊”的含 义。
朋友刘宋著名诗人颜延之所谥)作
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 者
桑 没 辞
( 落 赋
今 仕 家
江 宦 、
西 家 散
九 庭 文
江 。 家
) 东 ,
人,出身于 晋杰出诗人
“田园诗
、
介 绍
派之鼻祖”。陶渊明诗文感情
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
陶渊明《饮酒》ppt课件(23张PPT)[优秀课件]
![陶渊明《饮酒》ppt课件(23张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688545533d4b14e85246882.png)
《饮酒(序文)》
•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 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 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 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饮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 陶饮 渊酒 明》
作者简介
• 陶渊明(365~427),字 元亮,私谥靖节。东晋时 期著名诗人,散文家,辞 赋家。出身没落的官宦家 庭。青壮年时做过祭酒, 参军一类的小官。因不满 官场黑暗,又不肯迎合权 势,弃官归田。开创山水 田园派,并将其推向高峰。 后世称其“百世田园之主, 千古隐逸之宗”。
一、背诵默写: 1、诗中借优美的山 水田园风光,抒发作 者恬淡高远心境的诗 句是 2、诗歌中表达作者 对理想的追求 诗句 是
二、下面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叙一 转,写出了一种闹中取静的闲适之美。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问一 答,写出了一种超尘脱俗的操守之美。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实一 虚,写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空灵之美。 D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静 一动,写出了一种暮鸟飞还的温馨之 美。
• 心远 指心远离世 俗,远离官场。
• 哲理:一切自然 的乐趣都是由于 心灵的超凡脱俗 才能感受到
原来是自己保留着 一颗远离俗世的心。 这几句语言朴实, 却道出了他自己的 心境和生活的真谛。 处闹市若幽兰
大隐隐于市,小隐 隐于野
品味“见”与“望”字哪 个更贴切
• 悠然见南山中“见”,有本子作“望”。苏轼 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 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一篇神气都 索然矣。”
陶渊明《饮酒》ppt课件
![陶渊明《饮酒》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ae0270a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c5.png)
5至10
赏析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01
02
03
山中的落日,回巢的飞鸟,都显得那样美妙,诗人从中体会乐趣。而飞鸟归巢自然勾起了诗人辞官归隐的联想。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写南山美景)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由山中之景领会到人生真谛,但诗人并未明辨。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 (总结全篇)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改成“望”不好,“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01
02
人物小结
一、背诵默写: 1、诗中借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抒发作者恬淡高远心境的诗句是 。 2、诗歌中表达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歌咏人生的渴望的诗句是
按节奏诵读诗歌: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听读全诗,想想这首诗讲了几层意思,分别写的是什么?
赏析:
1至4句为第一层,讲作者因为能够超脱现实纷扰,有高尚的精神境界,所以觉得所在的地方也偏僻幽静了。
悠然见南山
采菊东篱下,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02
01
03
04
对陶渊明的《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
二、选择题
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要拥有心灵的宁静,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投身到大自然中,尽情体会生活的快乐。
“山气日夕佳”中的“佳”字,写出了作者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一景象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
《饮酒》 陶渊明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饮酒》PPT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饮酒》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aaa0931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14.png)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抒发了人生真谛的感悟,那正是 一种欲辩已忘言的境界,而诗人 的欣喜之情也跃然纸上了。
❖从大自然中领悟到人生的意趣, 表露了“欲辨已忘言”的纯自然 的恬淡心情。
总结全诗
❖ 特点:(1)全诗风格淡泊清新, (2)用字简炼,然意境全出,
读之如山泉般清冽,飞云般舒展。其 中“菊”,“飞鸟”象征着诗人对高 尚情操及自在人生的仰慕与追求,含 蕴地寄托了与山林为伍的情意。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诗歌通过自问自答道出了 诗人身处闹境而能没有车 马喧嚣的烦恼,为什么? 在于“心远地自偏”从精 神上摆脱了环境的干扰。
作业:联系全诗,回答问题。
返回
1忘言。
此情此境中的田园生活含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 却忘了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了。实际上,作者的真正意 思是:这其中含有的生活的真意,又何必去辨别、去用语 言表达呢?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写出了 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改成“望”好不好? 为什么?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居住在喧嚣的尘世,为什么生活是如 此的平静、心灵是如此的安宁呢?原 解释: 来是自己保留着一颗远离俗世的心。 这几句语言朴实,却道出了他自己的 心境和生活的真谛。
继 续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解释: 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看见 了南山。山中的落日,回巢的飞鸟, 都显得那样美妙,那么富有人情, 都能让人忘记周围的一切,让人体 会到生活的真谛。但世界上最美好 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 返回
《饮酒》PPT优质课件
![《饮酒》PPT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740f36d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1a.png)
指此时此地
指自然之趣
的景和情。
和人生真谛。
直接抒情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说明恬适的田园生活的乐 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化用《庄子·齐物论》“辩也者,有不辩也。…… 大辩不言”和《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 意而忘言”。
赏
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安贫乐道、不流于世俗的高尚品德,
析 点明了全诗主旨。
诗词品读
饮酒(其五)
点明归隐之所,指
陶渊明
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车骏
喧嚣扰攘的尘世。
马,代表官场烦琐的应
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赏
开头两句设置悬念,“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反差
析 引发读者的思考。
叙事议论 奠定基调
指代上两句内容。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赏
这两句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揭开悬念:因为心情闲适,
借绿苔、青草表现对居室幽静环境的喜爱。
(2)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写出无意得之、悠然忘我心境的 句子是:__采__菊__东__篱__下_,_悠__然__见__南__山__。
2.下列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 三、四句是诗人的自问自答,用朴实的语言道出“心远”的生活真 谛。诗人因为远离官场和俗世,心志高远,所以车马喧嚣的环境似 乎也变得偏僻安静了。
孟浩然《过故人庄》、王绩《野望》、陶渊明《饮酒》(其五)
诗词诵读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饮酒(其五)
lú
陶渊明
xuān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xiānɡ huán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饮酒(陶渊明)
![饮酒(陶渊明)](https://img.taocdn.com/s3/m/a7fe7ff3a76e58fafab003f6.png)
内容述评
艺术赏析
精选完整ppt课件
相关图片
退出
2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 潜,字渊明),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 江)人。东晋著名诗人。
据传陶渊明曾祖为东晋名臣陶侃,后家道中落。 他先后担任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小 官,因不满官场黑暗,辞官归隐。从此躬耕自资, 直至贫病而卒。
末二句写“忘言”心境。
从忘世、到忘我、再到忘言,这是陶渊明委运自然心境逐层深化 的三部曲。
二、虚静、物化、直觉:适意自然的审美心理三境界
忘世、忘我、忘言的心境三部曲,在观物心态上,也就是审美心 理三境界。
忘世心态,在观物中,就呈现为超功利、去杂念的审美虚静心态。
忘我心态,在观物中,就呈现为“以物观物”、物我浑融的审美 物化心态。
陶渊明是中国诗歌史上田园诗派的开创者。他的诗,
以歌颂农村自然风光、抒发恬静审美情趣的田园诗为代 表,但也有不少感情深沉的咏怀诗。
《饮酒》诗共20首,都是陶渊明在归隐田园期间于酒
后陆续写成的,颇能见出他当时的内心世界。这里所选
的第五首大约写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还乡,
定居南村六七年后,即晋安帝义熙十年(417)左右,当
饮酒
陶渊明
精选完整ppt课件
1
陶渊明《饮酒》诗 共二十首,本篇为 第五首,当写于其 归隐之后不久。题 为《饮酒》,据诗
建造住宅
饮酒·其五 这里是居
住的意思。 人世间
只要心志高远 处指不扰于世的受,喧喧俗尘住闹扰交俗地之往的尽中干管,
作者:陶也渊能像明在偏僻
结庐在人境 ,闲的适而样自子无得 车马喧安静。之处一样。
返回
9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课件(共22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课件(共22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add0ec44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49.png)
课堂检测
2.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饮酒(其五))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 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 层云,决眦入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 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 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 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他的人生经历看,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28 岁前,年少居家,饱读诗书,有过“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理想;第二时期:29岁到41岁,时仕时隐,处在彷徨挣扎 中;第三时期:42岁到62岁,他毅然归居田园,直至病故。
题解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 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 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 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 有致。
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 义,获得恬静的心境。
听读诗歌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体裁:古体诗
古 典 诗 歌
古体诗 主要形式有“诗经”、“楚辞”、“汉乐府”、“南北朝乐府”等。
赏读诗歌
“真意”指的是什么?你感受 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和情感?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真意”指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答题步骤: ①分析具体写了什么; 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 活,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以及决心归隐、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饮酒》陶渊明公开图文PPT课件
![《饮酒》陶渊明公开图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e00a08c360cba1aa811dace.png)
诗五首·饮酒
“见”字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 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的心境相映 衬,准确生动的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如果 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 望,就失去了一种意趣。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 淳。”
——元好问《论诗》
诗五首·饮酒
“采菊”是俯,“见 南山”是仰,俯仰之间, 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 悠然自得的心境相合,合 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 境”,表现出诗人悠然淡 泊、超脱于世俗之外的情 怀。
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诗五首·饮酒
诗五首·饮酒
作者简介
• 陶渊明(365~427), 名潜, 字元亮,谥号靖节,人称靖节 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山 水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 家。。开创山水田园派,并将 其推向高峰。后世称其“百世 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和山水诗的鼻祖——南朝宋的 谢灵运合称“陶谢”。主要作 品《归去来兮辞》、《桃花源 记》、《归园田居》、《饮酒》
最后两句抒情悟理(真意——忘言) 整首诗余音绕梁,回味悠长。 2、平易朴素的语言中富于情趣与理趣。
“车马喧”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 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 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 等。2.“心远地自偏” “远”的对象是
什么? 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 脱俗。
赏 诗五首·饮酒
心远
心 远
心志高远 淡泊名利 宁静处世
返回
诗五首·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 喧。”两句和“问君何能尔,心远地 自偏。”两句是什么关系?
指远离污浊官场、回归自然的悠 然自得的隐居生活。
至情言语 即无声
那就是人生不应该为功名利禄 所累,不应该在污浊的现实前迷失 自我,而应回归自然,坚守住心灵 的净土。
陶渊明《饮酒》公开课精美PPT
![陶渊明《饮酒》公开课精美PPT](https://img.taocdn.com/s3/m/f8c46279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b5.png)
在隐居期间,陶渊明致力于诗歌创作,成为我国第 一位田园诗人。
陶渊明的文学成就
02
01
03
陶渊明的诗歌以自然景色、田园风光为题材,情感真 挚,语言质朴自然。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具有极高的艺术 价值。
陶渊明的诗歌作品数量不多,但影响深远,对后世文 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陶渊明的影响
陶渊明的诗歌作品被后人广泛 传颂,被誉为“田园诗派”的 鼻祖。
教学目标与内容安排
01
内容安排
02
03
04
《饮酒》的创作背景和作者介 绍。
《饮酒》的诗歌内容和意境分 析。
《饮酒》的艺术特色和影响。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讲解、讨论、示范、互动。
教学手段
PPT演示、音频播放、视频展示、小组合作。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
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 、考试成绩。
强化文化背景介绍
加强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背景介绍,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陶渊明所处的时代和他诗歌中表达 的情感。
教学方法创新
探索更多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注重情感教育
在教授《饮酒》时,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诗歌中的 情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THANK YOU
陶渊明《饮酒》公开课精美
目
CONTENCT
录
• 陶渊明简介 • 《饮酒》的创作背景 • 《饮酒》的诗歌赏析 • 《饮酒》的公开课教学设计 • 《饮酒》的公开课教学实施 • 《饮酒》的公开课教学反思与展望
01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的生平
陶渊明出生于东晋末年,自幼家境贫寒,但天资聪 颖,勤奋好学。
陶渊明的文学成就
02
01
03
陶渊明的诗歌以自然景色、田园风光为题材,情感真 挚,语言质朴自然。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具有极高的艺术 价值。
陶渊明的诗歌作品数量不多,但影响深远,对后世文 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陶渊明的影响
陶渊明的诗歌作品被后人广泛 传颂,被誉为“田园诗派”的 鼻祖。
教学目标与内容安排
01
内容安排
02
03
04
《饮酒》的创作背景和作者介 绍。
《饮酒》的诗歌内容和意境分 析。
《饮酒》的艺术特色和影响。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讲解、讨论、示范、互动。
教学手段
PPT演示、音频播放、视频展示、小组合作。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
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 、考试成绩。
强化文化背景介绍
加强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背景介绍,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陶渊明所处的时代和他诗歌中表达 的情感。
教学方法创新
探索更多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注重情感教育
在教授《饮酒》时,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诗歌中的 情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THANK YOU
陶渊明《饮酒》公开课精美
目
CONTENCT
录
• 陶渊明简介 • 《饮酒》的创作背景 • 《饮酒》的诗歌赏析 • 《饮酒》的公开课教学设计 • 《饮酒》的公开课教学实施 • 《饮酒》的公开课教学反思与展望
01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的生平
陶渊明出生于东晋末年,自幼家境贫寒,但天资聪 颖,勤奋好学。
饮酒陶渊明课件PPT
![饮酒陶渊明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ef2eb627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e6.png)
陶渊明的道家思想影响了后世许多文 人墨客,他们纷纷效仿他,追求自由 、独立、自然的生活方式,形成了中 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隐逸派”。
05
陶渊明的诗歌风格
陶渊明诗歌的特点
自然景物的描绘
陶渊明的诗歌常常描绘自 然景物,如山水、田园等 ,展现出清新、自然的美 感。
情感表达
陶渊明的诗歌情感真挚, 表达了他对人生、社会和 自然的感悟,给人以深刻 的思考和启迪。
03
陶渊明与酒
陶渊明与酒的关系
陶渊明对酒的热爱
他常常在诗中提及酒,表达出对酒的深厚情感。
酒在陶渊明生活中的地位
酒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陪伴他度过许多时光。
陶渊明与酒的特殊联系
酒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成为他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媒介。
陶渊明饮酒的原因
01
02
03
逃避现实
陶渊明所处的东晋时代政 治黑暗,他通过饮酒寻求 心灵上的解脱。
他的思想和精神成为后世文人 墨客追求自由、独立、自然的 精神象征。
陶渊明的影响不仅在中国文学 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世界 文学产生了影响。
02
《饮酒》诗解析
《饮酒》的创作背景
陶渊明所处的时代,东晋末年,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对现实不满,但又 无力改变,于是寄情山水和田园。
陶渊明的个人经历也是他创作《饮酒》的原因之一。他曾任江州祭酒、彭泽令等职 ,但由于政治上的种种原因,最终选择辞官归隐。
陶渊明的诗歌常常运用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不同事物或场景来突
出主题,增强表达效果。
陶渊明诗歌的影响
对后世的影响
陶渊明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 瑰宝,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 重要的推动作用。
05
陶渊明的诗歌风格
陶渊明诗歌的特点
自然景物的描绘
陶渊明的诗歌常常描绘自 然景物,如山水、田园等 ,展现出清新、自然的美 感。
情感表达
陶渊明的诗歌情感真挚, 表达了他对人生、社会和 自然的感悟,给人以深刻 的思考和启迪。
03
陶渊明与酒
陶渊明与酒的关系
陶渊明对酒的热爱
他常常在诗中提及酒,表达出对酒的深厚情感。
酒在陶渊明生活中的地位
酒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陪伴他度过许多时光。
陶渊明与酒的特殊联系
酒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成为他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媒介。
陶渊明饮酒的原因
01
02
03
逃避现实
陶渊明所处的东晋时代政 治黑暗,他通过饮酒寻求 心灵上的解脱。
他的思想和精神成为后世文人 墨客追求自由、独立、自然的 精神象征。
陶渊明的影响不仅在中国文学 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世界 文学产生了影响。
02
《饮酒》诗解析
《饮酒》的创作背景
陶渊明所处的时代,东晋末年,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对现实不满,但又 无力改变,于是寄情山水和田园。
陶渊明的个人经历也是他创作《饮酒》的原因之一。他曾任江州祭酒、彭泽令等职 ,但由于政治上的种种原因,最终选择辞官归隐。
陶渊明的诗歌常常运用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不同事物或场景来突
出主题,增强表达效果。
陶渊明诗歌的影响
对后世的影响
陶渊明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 瑰宝,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 重要的推动作用。
陶渊明《饮酒》ppt课件
![陶渊明《饮酒》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6ba8424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ac.png)
情感表达
归隐之情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 向往和追求,以及对世俗纷扰的
厌倦和逃避。
高洁之志
通过描绘菊花等意象,诗人表达 了自己高洁品格和清高志向,以
及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和坚守。
宇宙之思
诗人在诗中不仅对自然景物进行 描绘,还融入了对宇宙、人生等 哲学问题的思考和感悟,表达了
诗人深邃的思想境界。
04
俗。
步入仕途
二十岁时开始游宦生涯,然官场黑 暗,仕途险恶,理想难以实现。
归隐生活
四十一岁时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 官归隐,直至六十三岁去世。在乡 野他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并创作 了大量的田园诗。
文学成就
01
02
03
诗歌散文方面
他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 出的文学家之一,其诗歌 散文皆具有很高的艺术成 就。
音韵、节奏等音乐性表现
音韵
陶渊明在《饮酒》中注重音韵的和谐与美感,通过押韵、平仄等手法使诗歌读来朗朗上口,具有回环 往复的音乐之美。如诗中多处运用叠词、双声等音韵技巧,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节奏
诗歌的节奏感强烈,通过字词的短长、轻重、缓急等变化,形成起伏跌宕、疾徐有致的节奏美。这种 节奏感与诗人饮酒后微醺的状态相契合,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起伏与情感的波动。
陶渊明《饮酒》ppt 课件
• 诗人陶渊明简介 • 《饮酒》诗歌背景及内容 • 《饮酒》中的意象与意境 • 《饮酒》中的艺术手法与技巧 • 《饮酒》主题思想探讨 • 《饮酒》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
响
目录
01
诗人陶渊明简介
生平事迹
早年经历
出生于没落仕宦家庭,自幼修习 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 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
《饮酒(其五)》ppt课件
![《饮酒(其五)》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cc89d2d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67.png)
就这样,他上任仅仅81天,就辞 官归隐,此后再未做官。
饮 酒
——陶渊明
学习目标
壹 读诗歌,掌握本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
贰
借助联想与想象,描绘诗歌的画面。品味诗歌语言, 感受诗歌景中含情的特点。
叁
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人远离官场、回归自然 的人生追求。
写作背景
东晋时代,社会长期分裂、动荡不安,统治者荒淫奢 侈,政治腐败黑暗。当时文人们惧谈政治,许多文人以游 山玩水、隐逸不仕、酗酒放浪、玄学清谈等方式来表示自 己没有政治野心,免得被统治者猜忌,以招来人身伤害。 本诗即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之后所作。
2.诗人笔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
傲冷霜而怒放
——龚自珍
菊
“晋陶渊明独爱菊。”
寄托高洁情致
——周敦颐
2、诗人笔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
境?
“结庐在人境”
从容自得
3.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改成“望”?
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 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苏轼
不能。“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 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望” 相比于“见”,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 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
情 我们要开展“走进陶渊明”的综合性学习
景 活
活动。请同学们结合《饮酒》,畅谈陶渊明
动 的归隐生活,感悟陶渊明的人生追求。
壹
读出“悠然”诗韵
诵读
1、自由诵读,读出停顿 2、圈出诗句的韵脚 3、读出问句的升调和 答句的意味深长
饮 酒
——陶渊明
学习目标
壹 读诗歌,掌握本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
贰
借助联想与想象,描绘诗歌的画面。品味诗歌语言, 感受诗歌景中含情的特点。
叁
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人远离官场、回归自然 的人生追求。
写作背景
东晋时代,社会长期分裂、动荡不安,统治者荒淫奢 侈,政治腐败黑暗。当时文人们惧谈政治,许多文人以游 山玩水、隐逸不仕、酗酒放浪、玄学清谈等方式来表示自 己没有政治野心,免得被统治者猜忌,以招来人身伤害。 本诗即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之后所作。
2.诗人笔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
傲冷霜而怒放
——龚自珍
菊
“晋陶渊明独爱菊。”
寄托高洁情致
——周敦颐
2、诗人笔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
境?
“结庐在人境”
从容自得
3.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改成“望”?
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 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苏轼
不能。“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 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望” 相比于“见”,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 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
情 我们要开展“走进陶渊明”的综合性学习
景 活
活动。请同学们结合《饮酒》,畅谈陶渊明
动 的归隐生活,感悟陶渊明的人生追求。
壹
读出“悠然”诗韵
诵读
1、自由诵读,读出停顿 2、圈出诗句的韵脚 3、读出问句的升调和 答句的意味深长
《饮酒》PPT课件
![《饮酒》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4029476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57.png)
“见”并非有意寻求,而是无意中看 见,它把诗人的视线无意中与南山相 对接的情状,不动声色,又极其传神 地表现了出来。
紧承上句,写南山暮景。诗人从飞 鸟晨出夕还的景象,悟出返璞归真 的人生真谛。
• 疑难探究
怎样理解《饮酒》(其五)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
这两句诗写的是诗人隐居生活中悠然自得的情景,是诗人的心灵 与自然的会意和亲近。诗人在东篱下悠闲地采摘菊花,不经意间南山 映入眼帘,诗人的悠然恬适之情自然流露,诗人与自然的“物我合一” 的美好意境自然生成。真正是妙手偶得的“绝妙好辞”,创造了浑然 天成、物我合一的最高诗境。
• 内容主旨
《饮酒》(其五)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 了农村自然风光的优美和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以及诗人厌恶官 场生活,决心归隐的人生追求。
结庐:建造房舍。 尔:如此,这样。 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山气:山间的云气。 相与:相伴。
• 诗歌赏析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采用设问揭开谜底:因为心情闲适, 心高志远,所以居住的地方也显得 偏僻安静。
饮酒(其五)
陶渊明
-.
•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 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曾做过祭酒、 参军一类的小官。后因仕途坎坷,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归隐 柴桑。陶渊明现存的作品,大都写于归隐之后,有诗一百六十多首, 辞赋散文等十多篇。陶渊明的诗情意真切,格调清新,简洁含蓄, 富有韵味,称为“田园诗”。有《陶渊明集》。
• 了解背景
本诗大概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二三年间,是陶渊明的重要代表 作。归隐之后的陶渊明常一醉方休,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借 诗书写感慨。《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课文选的是其 中第5首。
紧承上句,写南山暮景。诗人从飞 鸟晨出夕还的景象,悟出返璞归真 的人生真谛。
• 疑难探究
怎样理解《饮酒》(其五)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
这两句诗写的是诗人隐居生活中悠然自得的情景,是诗人的心灵 与自然的会意和亲近。诗人在东篱下悠闲地采摘菊花,不经意间南山 映入眼帘,诗人的悠然恬适之情自然流露,诗人与自然的“物我合一” 的美好意境自然生成。真正是妙手偶得的“绝妙好辞”,创造了浑然 天成、物我合一的最高诗境。
• 内容主旨
《饮酒》(其五)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 了农村自然风光的优美和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以及诗人厌恶官 场生活,决心归隐的人生追求。
结庐:建造房舍。 尔:如此,这样。 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山气:山间的云气。 相与:相伴。
• 诗歌赏析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采用设问揭开谜底:因为心情闲适, 心高志远,所以居住的地方也显得 偏僻安静。
饮酒(其五)
陶渊明
-.
•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 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曾做过祭酒、 参军一类的小官。后因仕途坎坷,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归隐 柴桑。陶渊明现存的作品,大都写于归隐之后,有诗一百六十多首, 辞赋散文等十多篇。陶渊明的诗情意真切,格调清新,简洁含蓄, 富有韵味,称为“田园诗”。有《陶渊明集》。
• 了解背景
本诗大概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二三年间,是陶渊明的重要代表 作。归隐之后的陶渊明常一醉方休,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借 诗书写感慨。《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课文选的是其 中第5首。
《饮酒》PPT优质课件
![《饮酒》PPT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ed64d05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8d.png)
知人论世
早年生活
家境没落,出身微寒。 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
年),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 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
仕宦生涯
二十岁入仕,痛感世道的险恶,人生 的艰辛,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在“出 仕”、“入仕”间徘徊。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 诗人、辞赋家。中国第一位田园 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 宗 ”。代表作《归园田居》、 《饮酒》、《桃花源记》等。
创作背景
《饮酒》组诗二十首,作于诗人归隐居 田后,正值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 借饮酒来抒情写志。《饮酒》其五是组诗 中最广为后世传诵的佳作。
读悠然之诗韵
饮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四十一岁弃官归隐,长归园田, 不再出仕,创作了许多反映田园 生活的诗文。
隐居生活
陶饮
渊 明
酒
品悠然之真意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此”是指什么呢?诗人 体会到的真意,究竟是什么?
“此”指作者目前闲适的生活,具体指“采菊”四句所表现的意境; “真意”指诗人远离世俗,从悠然闲适的归隐生活中领略到的自 然之趣和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 “真”:找回了自己的本真,遵照本性去生活,便获得了真正的 幸福和平静。
品悠然之真意
4.反复诵读这两句诗,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怎样的陶渊明呢?
《爱莲说》中告诉我们“晋陶渊明独爱菊”,“予谓菊,花之隐逸 者也”,菊花代表着与世无争、隐居世外的生活态度。
《饮酒》PPT优秀课件
![《饮酒》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910a6b9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56.png)
写作背景
本诗选自《陶渊明集》 卷三(中华书局1979年版)。 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写了不 少描述田园生活,反映归隐 自洁的人生追求的诗作。本 诗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
诗词诵读
朗读把体 读准握会 课字节感 文音奏情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
-.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 元亮,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因 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 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
晋诗人。他的诗主要表现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田 园生活的热爱,他是田园诗派的鼻祖,被称为《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点明归隐之所。
是官场你争我夺, 互相倾轧的写照。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指心志高远,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淡泊名利,
宁静处世等。
自问自答,言语之间尽显自豪和自足之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形象地写出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 而是不期而遇,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 得、闲适、恬淡。
合作探究
怎样理解陶诗中的“而无车马喧”与“心远地 自偏”? 陶渊明酷爱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自由,厌恶官
场的虚伪和狡诈。为了生计,他几次出仕,但 都极不情愿,最后终于解职归田,永不出仕。 这里所说的“车马”指达官贵人的轿乘,也就 代表着官场烦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
归隐田园,虽说仍然离不开“人境”,但却没有 了这样的烦扰,所以诗人说“而无车马喧”。
《游山西村》陆游
()
板书设计
无车马喧
陶渊明《饮酒》公开课精美PPT
![陶渊明《饮酒》公开课精美PPT](https://img.taocdn.com/s3/m/f5a901b9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9f.png)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
释 义:
在人群聚居的地方建造房屋,但并没有(感觉到)车马的喧闹声. 问自己为什么能这样,心境高远,所居之处就感到很僻静。Leabharlann 相伴。0304
05
01
02
释 义: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
释 义:
在人群聚居的地方建造房屋,但并没有(感觉到)车马的喧闹声. 问自己为什么能这样,心境高远,所居之处就感到很僻静。Leabharlann 相伴。0304
05
01
02
释 义: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习第二层
诗人笔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意境分析)
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 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 南山: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 伴而还。篱笆、菊、山、鸟、日、人景,由近及远, 构成了一幅质朴率真、自由恬淡,令人神往的田园 风光的图景,表达诗人回归自然后的悠闲自得的心 境。
此句有两意: 1、在己,鸟知回,我知回,已回。 2、在人,鸟知回,你们为什么不肯
接受这美好的归宿,投身宁静优美的自 然怀抱中呢? 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 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 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 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 然的怀抱呢?
诗五首·饮酒
诗五首·饮酒
诗五首·饮酒
诗五首·饮酒
诗五首·饮酒
诗五首·饮酒
诗五首·饮酒
诗五首·饮酒
诗五首·饮酒
诗五首·饮酒
诗五首·饮酒
诗五首·饮酒
诗五首·饮酒
诗五首·饮酒
诗五首·饮酒
山 气 日 夕 佳
飞 鸟 相 与 还
悠 然 见 南 山
诗五首·饮酒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 忘\言。
《饮酒》陶渊明公开课-课 件-图文
诗五首·饮酒
古 今
饮
隐
( 选 自 钟 嵘 《 诗 品
逸 诗 人 之 宗 也 。
陶 渊 明
酒
》
诗五首·饮酒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 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 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 “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 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 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 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 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 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 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
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 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 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 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 “心远地自偏”。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 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 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由果及因)
诗心五首远·饮酒与地偏又是什么关系?这里揭 示了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解释: 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看
见了南山。山中的落日,回巢的飞鸟, 都显得那样美妙,那么富有人情,都能 让人忘记周围的一切,让人体会到生活 的真谛。但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往往是 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它。
诗五研首·饮习酒 第一层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 何“而无车马喧”呢?
诗五首·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解释: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 神的应酬和车马的喧闹。为什么生活是 如此的平静、心灵是如此的安宁呢?原 来是自己保留着一颗远离俗世的心。
这几句语言朴实,却道出了他自己的心 境和生活的真谛。
诗五首·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诗五首·饮酒诗五首·饮酒
作者简介
• 陶渊明(365~427), 名潜, 字元亮,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 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山水田 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开创山水田园派,并将其推向 高峰。后世称其“百世田园之 主,千古隐逸之宗”。和山水 诗的鼻祖——南朝宋的谢灵运 合称“陶谢”。主要作品《归 去来兮辞》、《桃花源记》、 《归园田居》、《饮酒》
诗五首·饮酒
这首诗通过描写 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 然自得的田园生活, 表现了作者对污浊官 场的厌弃、对田园生 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 隐自洁、超脱世俗的 人生追求。
诗五首·饮酒
陶渊明的隐居你怎样看待?
诗五首·饮酒
“见”字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 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的心境相映 衬,准确生动的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如果 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 望,就失去了一种意趣。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 淳。”
——元好问《论诗》
诗五首·饮酒
“采菊”是俯,“见 南山”是仰,俯仰之间, 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 悠然自得的心境相合,合 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 境”,表现出诗人悠然淡 泊、超脱于世俗之外的情 怀。
“车马喧”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 “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 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等。
2.“心远地自偏” “远”的对象是什 么? 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 脱俗。
赏 诗五首·饮酒
心远
心 远
心志高远 淡泊名利 宁静处世
返回
诗五首·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两句和“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两句是什么关系?
诗五首·饮酒
写隐居的闲适生活为何偏采“菊”? “采 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诗五首·饮酒
陶渊明爱菊,寄寓 了自己孤芳自赏、高洁 傲岸的品格;他也爱采 菊悠然自得的生活,包 含着诗人悠然淡泊、超 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志 趣。
诗五首·饮酒
飞鸟相与还的“还”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心远”与“地偏”是主观精神与 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这四句,包含着 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 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 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 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心远”一 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 念的精神世界。
诗五首·饮酒
指远离污浊官场、回归自然的悠 然自得的隐居生活。
至情言语 即无声
那就是人生不应该为功名利禄 所累,不应该在污浊的现实前迷失 自我,而应回归自然,坚守住心灵 的净土。
诗五首·饮酒
艺术特色: 1、情、景、理交融的艺术特色 前四句叙事含理(人境——无喧——心 远——地偏); 中间四句写景寓理(采菊——见山—— 日夕——鸟还); 最后两句抒情悟理(真意——忘言) 整首诗余音绕梁,回味悠长。 2、平易朴素的语言中富于情趣与理趣。
诗人笔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意境分析)
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 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 南山: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 伴而还。篱笆、菊、山、鸟、日、人景,由近及远, 构成了一幅质朴率真、自由恬淡,令人神往的田园 风光的图景,表达诗人回归自然后的悠闲自得的心 境。
此句有两意: 1、在己,鸟知回,我知回,已回。 2、在人,鸟知回,你们为什么不肯
接受这美好的归宿,投身宁静优美的自 然怀抱中呢? 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 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 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 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 然的怀抱呢?
诗五首·饮酒
诗五首·饮酒
诗五首·饮酒
诗五首·饮酒
诗五首·饮酒
诗五首·饮酒
诗五首·饮酒
诗五首·饮酒
诗五首·饮酒
诗五首·饮酒
诗五首·饮酒
诗五首·饮酒
诗五首·饮酒
诗五首·饮酒
诗五首·饮酒
山 气 日 夕 佳
飞 鸟 相 与 还
悠 然 见 南 山
诗五首·饮酒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 忘\言。
《饮酒》陶渊明公开课-课 件-图文
诗五首·饮酒
古 今
饮
隐
( 选 自 钟 嵘 《 诗 品
逸 诗 人 之 宗 也 。
陶 渊 明
酒
》
诗五首·饮酒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 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 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 “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 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 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 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 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 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 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
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 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 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 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 “心远地自偏”。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 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 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由果及因)
诗心五首远·饮酒与地偏又是什么关系?这里揭 示了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解释: 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看
见了南山。山中的落日,回巢的飞鸟, 都显得那样美妙,那么富有人情,都能 让人忘记周围的一切,让人体会到生活 的真谛。但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往往是 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它。
诗五研首·饮习酒 第一层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 何“而无车马喧”呢?
诗五首·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解释: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 神的应酬和车马的喧闹。为什么生活是 如此的平静、心灵是如此的安宁呢?原 来是自己保留着一颗远离俗世的心。
这几句语言朴实,却道出了他自己的心 境和生活的真谛。
诗五首·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诗五首·饮酒诗五首·饮酒
作者简介
• 陶渊明(365~427), 名潜, 字元亮,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 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山水田 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开创山水田园派,并将其推向 高峰。后世称其“百世田园之 主,千古隐逸之宗”。和山水 诗的鼻祖——南朝宋的谢灵运 合称“陶谢”。主要作品《归 去来兮辞》、《桃花源记》、 《归园田居》、《饮酒》
诗五首·饮酒
这首诗通过描写 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 然自得的田园生活, 表现了作者对污浊官 场的厌弃、对田园生 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 隐自洁、超脱世俗的 人生追求。
诗五首·饮酒
陶渊明的隐居你怎样看待?
诗五首·饮酒
“见”字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 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的心境相映 衬,准确生动的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如果 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 望,就失去了一种意趣。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 淳。”
——元好问《论诗》
诗五首·饮酒
“采菊”是俯,“见 南山”是仰,俯仰之间, 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 悠然自得的心境相合,合 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 境”,表现出诗人悠然淡 泊、超脱于世俗之外的情 怀。
“车马喧”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 “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 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等。
2.“心远地自偏” “远”的对象是什 么? 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 脱俗。
赏 诗五首·饮酒
心远
心 远
心志高远 淡泊名利 宁静处世
返回
诗五首·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两句和“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两句是什么关系?
诗五首·饮酒
写隐居的闲适生活为何偏采“菊”? “采 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诗五首·饮酒
陶渊明爱菊,寄寓 了自己孤芳自赏、高洁 傲岸的品格;他也爱采 菊悠然自得的生活,包 含着诗人悠然淡泊、超 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志 趣。
诗五首·饮酒
飞鸟相与还的“还”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心远”与“地偏”是主观精神与 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这四句,包含着 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 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 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 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心远”一 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 念的精神世界。
诗五首·饮酒
指远离污浊官场、回归自然的悠 然自得的隐居生活。
至情言语 即无声
那就是人生不应该为功名利禄 所累,不应该在污浊的现实前迷失 自我,而应回归自然,坚守住心灵 的净土。
诗五首·饮酒
艺术特色: 1、情、景、理交融的艺术特色 前四句叙事含理(人境——无喧——心 远——地偏); 中间四句写景寓理(采菊——见山—— 日夕——鸟还); 最后两句抒情悟理(真意——忘言) 整首诗余音绕梁,回味悠长。 2、平易朴素的语言中富于情趣与理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