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果导向的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及评价机制探究

合集下载

信息化评价手段在高职课堂中的应用探究

信息化评价手段在高职课堂中的应用探究

信息化评价手段在高职课堂中的应用探究信息化评价手段在高职课堂中的应用探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信息化评价手段在高职课堂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信息化评价手段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评价提供支持的各种手段。

在高职课堂中,信息化评价手段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实现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信息化评价手段在高职课堂中的应用1.在线测试在线测试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的一种评价方法,可以进行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各种形式的测试。

在线测试能够帮助教师快速精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水平,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的教学改进提供数据支持。

2.互动课堂互动课堂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方法,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设备使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实时交流。

互动课堂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3.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和语音、图像等多种形式的信息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多彩的展示和演示。

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加生动有趣地展示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

4.学习模式个性化学习模式个性化是一种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而进行的个性化教学模式。

利用学生的学习数据通过数据挖掘等手段对学生的性格、学习习惯、学习风格等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便更好地实现个性化的教学。

二、信息化评价手段在高职课堂中的重要意义1.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信息化评价手段的应用,促进了高职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发展。

通过以上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带领掌握信息技术的教师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使教育教学从信息化走向深入化,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2.提高教学质量信息化评价手段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教育教学的质量对于每位老师来说都至关重要,通过以上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教师可以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协助学生快速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近年来,高职教育的发展日益重视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并借助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更好地评价和监测信息化教学的效果,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对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研究。

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明确评价目标。

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主要目标是衡量教学过程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价体系应涵盖教学过程、教学资源、学生表现等方面的指标。

教学过程可以考察课堂教学互动情况、教学资源可以考察学校的数字化资源和教学环境、学生表现可以考察学习成绩、实践能力等。

评价指标的选取要科学合理。

根据评价目标,可以选择一些关键指标来反映信息化教学的质量。

课堂互动可以通过学生的参与度、教师的授课方法等指标来评价;学校的数字化资源可以通过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实验室的设备等指标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通过平均成绩、通过率、就业率等指标来评价。

评价指标的选取要有针对性,反映出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重点。

评价体系的方法和工具要科学有效。

评价方法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既要考察实际表现,又要注重数据的分析和比较。

评价工具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学生表现评估等方式,既可以收集学生和教师的意见,也可以收集客观的数据。

评价结果可以进行综合分析和对比,进一步提供决策支持和改进建议。

评价体系的实施要注重动态监测和持续改进。

评价体系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求持续监测和反馈。

通过定期的评价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的空间,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信息化教学的质量。

以成果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以成果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以成果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吴志福以成果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明确学习成果,在这一模式下,教师应当以成果为根本进行课程的设计,同时进行学生学习过程监控,坚持考核的多样性。

根据此思路,在课程设计中贯彻“以成果决定内容,以需求和案例激发兴趣,以案例和项目引导学习,以项目和特长总结效果”的教学模式,在这一过程中,既强调了成果导向,又进行了过程监控,同时最后的考核也兼顾了学生的特长,加强了学习成果。

成果导向教育是以学生的学习成果為导向设计课程和组织教育教学的活动,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先进,经过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其他国家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已经成为其主流的教育理念。

成果导向强调以教育成果为导向,应用在高职院校中,即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以此为根本,构建整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同时,在课程的开设过程中,围绕成果导向展开课程设计和教学,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最终成果为导向的目标。

计算机基础是高职院校各专业均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自计算机普及以来,一直面临着“学生觉得自己会”的问题,即:学生在入校之前已经操作过计算机,觉得自己的操作没有问题,学习过程中无法集中注意力,到单位或者实习岗位后操作不熟练的问题。

基于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开展“以成果决定内容和需求,以需求租案例激发兴趣,以案例和项目引导学习,以项目和特长总结成果”的教学模式。

一、以成果决定内容以成果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关键在于明确学习成果,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学生进入高职院校的第一门课程,承担着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技能和熟悉大学中学习方法的作用,因此课程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在以成果决定内容和教学需求上,各专业应根据各专业对毕业生的要求调整计算机基础的授课内容和相应授课学时,同时对教学需求提出明确要求。

对于在某一技能方面有特殊要求的专业学生,以专业的成果需求和专业的特长为重点决定授课内容。

以会计和艺术类专业为例,会计专业毕业生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方面,最显著的成果是精通Excel操作,熟悉Excel中的财务相关公式,能够利用公式完成财务工作,因此,在授课内容上,Excel部分应该为会计专业学生的重点学习部分,并以此为成果导向构建计算机基础的授课内容。

高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探究

高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探究

高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探究教学评价是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评价的目的是利用它的导向、激励作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一、当前,我国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1)评价内容片面。

(2)评价标准单一。

(3)评价方法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

(4)学生仍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

(5)评价重心仍过于关注结果。

二、评价应遵循的原则(1)多元性原则。

在过去的评价方式中,一直盛行教师为评价主体的一元化现象,要将一元化改为多元化,学生、家长要主动、适时适量参与评价,教师应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促使他们自我反思、自我调控学习过程。

(2)全面性原则。

在传统模式中,往往是单凭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应该改变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评价学生应使用“多把尺子”,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各方面应和谐统一,受到同等的重视。

(3)发展性原则。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的过去和现在进行评价,关注的是如何帮助学生预测自己未来的发展目标,认识自身的优势,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施展才能,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一次评价不仅是对前一段活动的总结,更是下一段活动的起点、动力和向导。

教师要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评价时,应对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充分关注并给予肯定,这样才能有效激励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4)全程性原则。

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因此,评价活动要贯穿课堂教学的全部过程。

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有经验的教师能随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哪怕是对点滴的成绩,他们都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对于一个青年学生来说,哪怕是一句漫不经心的表扬,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对他产生极大的影响,教师不应该吝惜自己的表扬和鼓励,要善于利用这一有利武器,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施展才能,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高职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高职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高职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一、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及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协议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于20世纪80年代由斯派迪(William G. Spady)提出,该理念核心为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其逻辑架构基础是,每个学生都可以成功,并且认为“成功是成功之母”,学校应为每个学生找到成功方法。

该理念主张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带着问题去学习,通过同伴学习、探究训练提升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实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而教师起促进、推动作用。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坚持清楚聚焦、逆向设计、高度期许、扩展机会等4个设计原则。

国际三大工程教育认证协议将成果导向教育理论和实践纳入其中,《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和《都柏林协议》三者均面向工程人才的培养,但在解决问题范畴、工程活动范畴、知识要求、毕业素质要求、职业能力要求上有深度和广度等方面的差别。

二、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逆向设计原则:第一步,需求调研。

需求是确定培养目标的依据,因此需要全面、准确调研内外部需求,外部需求包括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行业、产业发展及职场需求,学生家长及校友的期望等;内部需求包括学校定位及发展目标,学生发展及教职员工期望等。

第二步,根据需求确立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对学生毕业后3~4年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

第三步,根据培养目标确定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也叫毕业生核心能力,是对学生毕业时所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的具体描述,是学生完成学业时应该取得的学习成果。

第四步,根据毕业要求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必须完全能够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涵盖所有的核心能力。

第五步,根据课程体系设计课程。

毕业要求的实现最终要落实在每一门课程上,因此针对该课程所覆盖的核心能力系统设计课程大纲、教学内容、知识呈现的方式及顺序、教学策略、教学组织方式以及评价方式。

第六步,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是成果导向教学的核心环节,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任务驱动和问题导向,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

基于成果导向(OBE)的教、学、评一体化研究

基于成果导向(OBE)的教、学、评一体化研究

102基于成果导向(OBE)的教、学、评一体化研究杨书婕(黑龙江职业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1)摘 要:教育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是否达成预期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确保目标、教学和评估三者的一致性,一直是困扰教育者的难题。

成果导向教育课程实施的两大设计原理—逆向设计和向下设计,即按照课程目标—评价与反馈—教学活动的路径进行具体的OBE课程设计,通过评价优先原则,保证目标、评价与教学的一致。

本文以机械制图课程为案例,进行教、学、评一体化研究说明。

关键词:成果导向;逆向设计;向下设计;评价前置一、确定课程目标(学习成果)课程设计的第一步是确定课程目标。

按照OBE 的原理,课程设计的起点是最终成果,焦点是学习成果、重点是鼓励成功。

首先要分析课程所在专业的最终学习成果是什么,重点研读专业的成果蓝图,特别是核心能力和能力指标内涵,思考本门课程能够支撑哪些核心能力和能力指标;然后结合本门课程的特质,思考用什么样的教学目的和学习成果能够支撑这些核心能力和能力指标;教学目的是老师要教什么的说明,可以以老师为主体进行描述,就是老师让学生学什么、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是老师对自己活动的一种期望。

同时,还要思考学生要有什么样的表现,才能证明达成了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

《机械制图》这门课,是装备制造专业大类都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既然是基础性课程,一定需要专业知识的积累,同时是“制图”,就少不了专业技能的训练,同时,任何课程都有素质教育的任务,至少这门课要有职业素养方面的养成要求。

综合因素考虑,参考行业标准、专业标准、国际标准,岗位需要、后续课程需要,等等因素,确定本门课程的总的要求是,让学生学习本门课程后,能够完成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

要想让学生完成这个任务,教学目的有三个,第一,学生要精通正投影的理论,并能将这一理论运用到平面图形与空间模型、零件的转换中,形成初步的空间感及空间想象能力;第二,学生要能熟练应用制图工具与专业软件,徒手或者使用仪器和计算机软件绘制标准的机械图样;第三,学生要能熟记制图的国家标准与规范,并能在识图和绘图过程中严格遵守与执行,这样也能在制图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高职院校也逐渐开始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

而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如何科学有效地评价信息化教学的质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该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学生评价等多个方面来进行评价。

教学设计是信息化教学质量的基础,包括课程设置、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编制等。

教学实施是信息化教学质量的核心,包括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等方面。

学生评价是信息化教学质量的反馈和总结,包括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

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实施方法有哪些?高职院校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定性评价可以通过教师观察、学生访谈、教学反思等方式来进行,主要评价信息化教学的过程和效果。

定量评价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考试成绩、学生评价等方式来进行,主要评价信息化教学的效果和影响。

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需要解决哪些问题?高职院校在建立和完善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时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是评价指标的确定,评价指标需要具体明确、可操作,并与信息化教学目标相一致。

其次是评价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需要科学先进,既能全面评价信息化教学质量又能节约评价成本。

再次是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利用,评价结果需要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并用于改进信息化教学的质量。

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学生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选择科学先进的评价方法,并及时反馈和利用评价结果,才能有效提高信息化教学的质量。

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职院校中,信息化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

要想确保信息化教学的质量,就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本文将研究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探讨如何科学评价信息化教学的质量,以及如何提高信息化教学的水平。

一、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意义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面向职业市场,因此信息化教学的内容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信息化教学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信息化教学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性信息化教学的质量评价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至关重要。

信息化教学的质量评价可以帮助学校了解教学的实际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信息化教学的质量评价可以激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信息化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信息化教学的质量评价可以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三、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1. 总体目标构建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必须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成绩和提高学生就业工作为总体目标。

还需要兼顾教学资源、师资力量和学校管理水平的评价。

2. 评价要素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的质量评价要素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资源、学生学习效果和学校管理。

在教学设计方面,需要评价课程设置是否符合职业需求,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方法是否多样等。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评价教师的表现,学生的参与情况,教学实效等。

教学资源评价主要关注教育技术设备、教学软件、网络资源等。

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学生成绩、学科竞赛等方面。

学校管理的评价主要关注学校对信息化教学的支持和投入。

3. 评价方法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的质量评价方法应该综合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成果导向与高职专业评估

成果导向与高职专业评估
23
监测和评估的关系
监测和评估 Monitoring + Evaulation
监测——详细记录
✓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评估——因果分析
✓ 成败的原因是否出自教学过程参与者自身?
✓ 是否背离教学计划? ✓ 目标群是否收益?
✓ 教学过程中出现变化的原因何在? ✓ 教学目标是否需要更改?
✓ 取得了哪些直接和间接效果? ✓ 教学活动的运行、管理及合作是否有效?
效果质量 (Outcome)
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行为后,服务对象呈现的反应和结果,它 反映的是提供的服务对服务对象及社会产生的影响。包括产出 (Output)、迁移与运用(Transfer)、效果(Outcome)
结构中的各要素作为基础,使过程要素成为可能,过程要素促使产生 短期结果(产出),并最终促使产生成果(效果)
10
1.一个执行范例
✓ OBE的实施伊始应有一个清晰的愿景及框架。这个愿景和框架 要清晰阐明学生在专业领域应具有何种能力,并围绕具体能力反 向设计教学目标、课程组织、教师教学以及教学评价的框架体系
11
2.两个关键目标
✓ 建构成果蓝图: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价值 追求
✓营造成功情景与机会:营造成功情景与机会是成果蓝图实现的充 分条件
5.社会服 5.1 科技服务 务贡献度 5.2 社会培训
5.1.1 科技服务项目数及到款金额
5.2.1 面向社会开展培训受训人数和到款 金额
6.特色 (自选)
6.1专业建设特色、实施过程与效果情况
35
谢谢大家!
7/8/2021
36
5
掌握学习——成果导向的实践基础
1. “人人都能学习”、“每个孩子都能掌握” 2. 学习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教学质量评价的信息化建设。

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一、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的意义1.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教学需求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提高教学质量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主要依靠教师的主观判断和学生的成绩,难以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效果。

而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以数据为基础,通过各种数据指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估,能够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1.建立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教师评价是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部分,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评价,综合考量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

学生评价是反映教学质量的直接指标,需要建立科学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

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问卷调查、作业成绩等方式收集学生评价数据。

1.完善信息化教学平台信息化教学评价需要借助于信息化教学平台进行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反馈。

高职院校应加大对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投入,提升平台的功能和性能,方便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活动。

2.加强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高职院校需要加强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

可以通过自动化数据采集设备、信息化评价系统等手段,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效率。

3.加强师资培训和专业指导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和评价理论知识。

高职院校应加强教师的师资培训,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和评价水平。

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实践,收集大量的实践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和探索研究。

运用信息化教学推进成果导向的高职药学教学改革

运用信息化教学推进成果导向的高职药学教学改革

运用信息化教学推进成果导向的高职药学教学改革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创新,很多行业都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教育行业亦是如此,也需在日新月异的当下进行全面的改良优化,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还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因此对学校以及教师而言面临极大挑战,要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无论是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上都要全面探讨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等诸多问题。

就调查发现,成果导向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当下教师在高职教学过程当中也要融入各种信息化技术,以此以提升教学质量。

基于此现象,本文主要分析了信息化教学在成果导向高职药学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以及运用信息化教学推进成果导向高职药学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成果导向;高职院校;药学专业;教学改革;有效措施前言:20世纪80年代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正式由美国教育学家所提出,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发展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也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受到很多国家的应用及认可。

20世纪90年代我国也开始正式实施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这对我国的教育具有深远影响,并将成果导向学习成果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之所以成果导向教育被人们广泛关注主要是因为其与传统的教育理念相比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综合能力。

成果导向教育方式是真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课堂还给学生,以此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力。

成果导向教育方式不仅让学生通过机械的记忆方式去学习,而是能够培养思维发展能力,做到举一反三。

总而言之,成果导向教育方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这对学生日后的生活以及工作而言都具有极大益处。

1.信息化教学在成果导向高职药学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现如今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在不断发展,很多行业都开始应用各种信息化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信息化教学也成为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

基于学习成果导向的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

基于学习成果导向的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

Logistics Sci-Tech 2018.1收稿日期:2017-11-13基金项目: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校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XJSC2016303;第二批广东省高职教育品牌专业建设项目,项目编号:粤教高函〔2016〕293号。

作者简介:朱海鹏(1975-),男,江西于都人,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高职教育;陈洁玲(1986-),女,广东清远人,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中级实验师,研究方向: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王建林(1967-),男,甘肃天水人,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物流与生产物流、高职教育。

•教学研究•文章编号:1002-3100(2018)01-0158-04物流科技2018年第1期Logistics Sci-Tech No.1,2018摘要:针对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的特点,文章探索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新路径,并以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教学单元为实例,详细地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及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设计和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设计;学习成果;信息化教学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in the “internet+”age,this paper explores the new path of informationization teaching design of higher vocational curriculum based on learning outcomes.And taking a teaching unit of higher vocational “logistic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as an example,it designs the teaching target,teaching content,teachingactivity and evaluation in detail.Teaching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it can achieve good teaching effect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Key words:teaching design;learning outcomes;informationization teaching 0引言提升教学的质量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最终的落脚点。

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信息化教学以其高效、便捷、灵活的特点,逐渐改变着传统教学模式,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随着信息化教学的推进,如何准确评价信息化教学质量成为了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

目前,对于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尚缺乏系统化、科学化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往往难以满足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需求。

有必要对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研究和构建,为高职院校提供科学的评价方法和工具,促进信息化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和优化,为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通过详细分析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结合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情况,研究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为提高信息化教学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第一,探讨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了解各个指标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因素;第二,研究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明确各项指标的权重和评价标准;探讨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第四,通过实证研究和分析,验证建立的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优化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出完善的改进措施,为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质量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支持。

通过这些研究目的,可以全面提升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水平,为教学质量保障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1.3 研究意义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的意义在于推动高职院校信息化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

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可以更好地反映教学实际情况,帮助高职院校准确评价教学效果。

基于成果导向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成果导向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成果导向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作者:庄燕娜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28期【摘要】高职会计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与进步,成果导向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变得越来越重要,要将其充分应用在高职会计类课程中,已经成为了教育事业内部普遍关注的焦点性问题。

成果导向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提升了高职会计教学课程的质量和水平。

本文主要针对成果导向的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模式展开深入的研究,并提出几点针对性的策略,以供相关人士的参考。

【关键词】成果导向信息化教学模式高职会计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8-0254-02目前,成果导向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在高职会计课程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在高职会计教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教育地位。

成果导向信息化教学模式,重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侧重于学生会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进而为高职会计教学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成果导向型信息化教学内涵分析(一)成果导向成果导向型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成果作为重要的导向来指引学生的学习方向,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在成果导向教学中,主体性和目的性较为明确,其中,学生在成果导向教学中是主体地位,学生也要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二)信息化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指对各类教学模式与技术应用条件的优化整合,教师是教学模式的实践者和创造者,而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平台。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互联网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对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成果导向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成果导向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作为教学中心,利用成果导向而设计的崭新教学模式。

成果导向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深度融合,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做到因材施教,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潜能,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大大提升学习效率。

(四)高校会计类成果导向教学模式高校会计类课程具有先进性、专业性以及变动性等特点,将成果导向型教学模式融入进高校会计类课程中,以成果导向为主体,任务为驱动,确认高校会计类课程的高质量、高水平,可以培养出大量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是现阶段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工作重心,更好地满足于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发展需求。

基于DQP框架的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成果导向应用设计

基于DQP框架的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成果导向应用设计

基于DQP框架的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成果导向应用设计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更新。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培养适应未来就业市场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基于DQP框架的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成果导向应用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DQP框架、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成果导向教学设计等方面展开阐述,以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一、DQP框架概述DQP(Degree Qualifications Profile)框架是由美国协会二级教育委员会制定的,旨在为高等教育定位提供一个参考框架,并为高等院校相关部门制定教学计划提供指导。

DQP框架主要涉及6个领域,即专业知识和技能、认知技能、智力技能、人际技能、价值判断和选择技能以及自我管理技能。

这些领域的综合发展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各高等学校在培养学生方面需要重视的要点。

二、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是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会计信息化理论和技术知识,具备一定的会计实践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会计信息化已成为现代会计工作的主流方向,因此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通常包括会计基础知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会计软件操作等内容,旨在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时能够熟练掌握会计工作所需的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具备一定的实操能力。

仅仅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并不足以成为一个合格的会计人才,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沟通技能、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

三、成果导向教学设计成果导向教学设计是指以学生的终极学习成果为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出一系列符合DQP框架的教学方案。

成果导向教学设计不仅仅注重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养,更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中,成果导向教学设计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成果导向教学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多个因素。

基于信息化环境下中职学校专业课高效教学评价探索

基于信息化环境下中职学校专业课高效教学评价探索

基于信息化环境下中职学校专业课高效教学评价探索摘要:基于当前信息化环境下中职院校的中职专业课教学改革,为促进信息化教学方式的顺利开展,引导中职专业课教学方式向着能激发当今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的方向发展。

本文通过对信息化中职院校专业课改革趋势的分析,梳理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针对问题的对策措施,构建了信息化环境下职业院校中职专业课教学评价标准,以期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中职专业课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信息化专业课教学评价一、信息化环境下中职院校的专业课实施高效教学评价的意义信息化教学评价是在现代信息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根据评价标准,运用一系列信息化的评价技术、工具、手段对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过程环节和效果进行测量和价值判断的教学评价。

信息化教学评价具有网络化和数字化特点,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客观准确地找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有利于师生开展交互性评价、过程性评价,通过全面、科学、客观、真实的教学评价,获得有价值的教学评价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对教学工作进行具体的改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整体效果。

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专业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已经是当前中职学校教学评价的必然趋势。

(一)评价具有多维性信息化环境下的中职专业课教学评价具有多维性,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信息化环境下进行学生的学习评价,让学生充分地实现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通过参与整个学习的评价活动,成为评价活动的主体,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也能锻炼学生对学习资源质量的判断,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

(二)评价具有全面性专业课的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使得评价更具全面性。

教师可利用信息化平台,针对学生个别差异,设置分层教学,学生在如何学、学什么等方面有自主选择权,评价标准也分层设置,兼顾全体学生,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和沟通交流的机会,达到激励每个学生的目的。

基于成果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设计-最新教育资料

基于成果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设计-最新教育资料

基于成果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设计2014年,黑龙江职业学院根据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重大瓶颈问题,经过周密调研,引入了国际先进的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开展成果导向课程改革,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这一项目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开展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改革。

项目实施三年来,在成果导向高职课程设计方面,探索出了“成果导向、能力本位、连贯统整、持续改进”的课程发展模式,先后开发了35个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大纲和评量标准。

本文通过项目试点专业对成果导向课程设计基本做法及成果进行回顾和总结,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旨在对我国高职教育课程开发提供借鉴。

一、成果导向课程设计的基本做法成果导向课程设计是按照能力指标要求定义课程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分配课程能力指标权重、编排教学顺序、确定评量方式的过程;也是选择课程开发模式、开发课程大纲、编制单元教学设计的过程[1]。

成果导向课程设计的基本做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遵从需求导向、连贯统整的课程设计原则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以培养目标、核心能力及能力指标作为课程设计和开发的依据,同时确定了能力指标和课程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即反向设计原则、成果中心原则、连贯统整原则和民主研议原则。

在课程目标确定上兼顾3个维度的需求,即社会需求、产业和行业发展需求、学生能力发展需求。

在课程结构设计上,将职业岗位所必须的职业道德、责任意识、企业精神、职业技能、实践能力充分融入到课程体系中,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求。

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做到三个衔接,即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相衔接,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相衔接,与行业的发展趋势相衔接。

(二)引入先进的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以行业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成果导向课程开发理念倡导反向设计原则,即以满足需求作为课程设计和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终点[2]。

因此,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必须开展大量的多维度需求调研,通?^调研剖析技术技能人才的知识、技能、素养三方面的内涵,制定出满足利益相关方诉求的、利于达成度评价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信息化评价手段在高职课堂中的应用探究

信息化评价手段在高职课堂中的应用探究

信息化评价手段在高职课堂中的应用探究0 前言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的,利用一定的评价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

它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评价反馈,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自身的教学效果,也可以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促进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起着十分显著的作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更新给高职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的变化,同时对于信息化教学的评价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结合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利用信息化工具简单、方便、易用地对课程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显得十分重要。

1 新时代高职学生特点分析受互联网时代、社会环境、高职教育背景等共同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状态呈现出其自身的特点。

1.1 学习基础较为薄弱高职教育属于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在现行教育体制下,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有普高生、单招生和五年制大专生,生源渠道众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01]很多高职学生在中学阶段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本身基础较为薄弱,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缺乏学习动力。

这些学生进入高职阶段后,其不良习惯并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明显改善,加上大学所学科目繁多,学习任务重,因此课堂上跟不上学习进度,不注意听讲,打瞌睡等问题比较突出。

1.2 学生自律能力较差与普通本科高校的学生相比,高职生在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激励方面表现较差,自律能力比较欠缺。

在学习中往往表现出意志比较薄弱,情绪化比较严重,对于感兴趣的知识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对于枯燥的东西则学习效率较低,难以安静地坚持听课;学习心态较为浮躁,遇到难的知识就容易打退堂鼓,也不愿意制定学习计划并坚持执行;有些学生自身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在遇到考试不及格、表现不突出等挫折或打击时容易垂头丧气,严重者甚至放弃了学习,自暴自弃。

1.3 对学习重视性不够在高职院校中,很多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成果导向的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及评价机制探究
目前,全球基于认证的成果导向(OBE)工程教育实践模式,包括澳大利亚、英国为代表的基于NQF成果导向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模式,台湾为代表的成果导向高等(技术职业学校)教育实践模式,欧盟为代表的基于Tuning成果导向高等教育实践模式,美国为代表的基于DQP成果导向高等教育实践模式。

为适应行业发展的新形势,高职院校专业教育必须全面实施以OBE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在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教学设计及评价机制方面进行深入改革,更好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信息化教学,是指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使原本难以用传统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的学习内容,采用信息化手段得以解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文章将对成果导向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四个方面及评价机制进行研究。

标签:成果导向OBE;教学设计;评价机制
(1)根据OBE理念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课程可分为通识课程与专业能力课程,课程开设的时间也会根据本专业的不同学习阶段合理制订,选用的教材大多是符合本专业特色的国家规划教材,文科类专业大多采用“讲授+实训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工科类采用项目式的实训操作教学为主。

(2)面对的学生是“90后”,他们有着不同于过去“70后”“80后”学生的个性特点,他们身上存在的代际问题,是高校教师面对的教学分析问题之一。

如何从尚在校园学习阶段的“90后”一代的角度去思考、设计科学合理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正是本文研究的问题。

他们喜欢新鲜事物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但是还没有树立科学的学习信念,所以需要教师在学习上的正确引导。

以成果导向为基准的教学设计应该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性、互动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成果导向下的教学目标
基于不同专业学科的知识综合性、交叉性,以及学习成果在实际工作中的有效达成时间,教学培养目标应该设定为两个:通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在教学中,通识目标为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通识理论知识,如管理学、经济学基础等商科类的基本课程内容的学习。

能力目标指在专业能力课程中,使学生能够理解专业技能的基本原理,能够掌握本专业行业问题的解决方法。

同时,应该具备一定的分析問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成果导向下的教学目标,不能仅仅是完成学生在校期间内的能力达成,而是未来一定时期内,学生的能力成果在职业岗位上能继续体现并延展的一种闭环机制。

三、成果导向下的教学方法
为了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取上,根据现有的教学资源可选取案例分析、任务驱动、角色扮演和头脑风暴。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无法实现的教学目标,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来实现,如移动端教学App、信息数字技术、媒体资源等。

例如,在进行“采购作业与管理”这门课程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可以选用较多的软件平台和信息媒体资源运用到课前、课中、课后。

(1)课前,运用微课帮助学生预习,用App进行课前测试,快速收集考试结果。

(2)课中,运用App啤酒分销游戏,让学生手机在线体验订货、发货业务,因为真实的采购环节和供应链运作流程无法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呈现,无法让学生感受到牛鞭效应的发生和对企业采购管理的影响,所以,必须借助信息化的角色扮演游戏来克服教学重难点。

同时,在课堂讨论和头脑风暴环节,运用App教学平台,可快速收集全班同学的意见和看法,进行点评,并开展互动学习。

(3)课后,运用App的考试功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试,用信息化的考试方式快速获得成绩,并记录学生成绩,用于课程评价。

通过这些方式,将教学目标和方法融入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形成系统科学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四、成果导向下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准备、课堂学习和课后拓展三个部分。

(1)在课前准备阶段,运用班级平台发布微课视频并通知学生观看、完成预习;此外,采用App考试系统设置测试题,通知学生手机在线完成。

在系统后台分析结果,记录学生的薄弱知识点,作为课堂教学的参考,更好把握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

(2)课堂学习。

首先,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引入新课,播放企业视频,进行案例学习。

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真实的企业经营环境和业务流程的发生,了解销售领域的采购工作过程,初次认知牛鞭效应的存在。

结合案例进行牛鞭效应的定义和历史讲解,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在概念学习之后,教师深入讲解牛鞭效应的不良表现,引导学生结合案例进行思考。

在角色扮演部分,运用App啤酒分销游戏平台,它是一款在线学习平台,可帮助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难题。

因为,在传统课堂中,教师无法将采购管理的业务真实呈现出来,学生也无法感受供应链环节的发生流程,难以理解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这些成员之间的业务关系和信息不共享造成的影响。

然而在游戏当中,学生可以看到业务过程中信息发生、传递,及对采购工作造成的不良影响,思考并提出牛鞭效应的解决方法。

教师讲解啤酒分销游戏规则,学生进行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3个角色的扮演。

学生手机操作采购业务,体验游戏中订货、发货信息在上下级成员间的传递,在信息不共享条件下,感受信息传递的扭曲,发现解决牛鞭效应的关键点是成员之间达成信息共享,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

课堂讨论环节,游戏结束之后,教师公布后台数据,进行课堂讨论并分析原
因,在教学平台讨论板块中自由发言,教师汇总并点评。

(3)课后拓展与提高。

课后拓展与提高部分,教师课后布置测试题,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学习效果,记录学生成绩;鼓励学生参加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的相关比赛,提高技能水平;同时,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安排学生进行企业实训、实践锻炼,提高实践能力水平。

五、成果导向下的评价机制
成果导向下的评价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尝试,第一,采取学生自评及互评的方式。

学生对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问题或者失误进行分析、总结经验,班级同学互相提出解决方案。

第二,教师评价,专业教师的评价应该客观、中肯,从学生的具体表现中找出关键原因进行评价,对学生的综合学习表现、过程性学习环节进行评价。

第三,针对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成果进行通过公众号大范围的社会评价。

例如,公众号作品投票的方式,或是企业导师现场评价的方式。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分析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有效提升了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更加符合成果导向下的学习规律。

通过成果导向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思路,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问题,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冰梅.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0.
[2]刘曦.高职物流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教育,2013(31).
[3]赵京芳,程华英.基于成果导向教学模式的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会计信息系统为例[J].东方企业文化,2014(11).
[4]杨丽君.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教学模式改革”的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