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膜扣带术失败原因分析及治疗探讨

合集下载

巩膜扣带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几点改进

巩膜扣带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几点改进
O Mh l l p a moo  ̄,W h n G朗e 强 ua 脚 o a , t 施 扭 C mm n  ̄ W h n 4 0 7 , /h o a o u a 0 0 Cz a . 3 l
Deat n o pr me t f
Ab tat Obet e o i rv h rdt nlslr uki rcd r n t am n frt a d t h n. Meh d A src jci T mpoetet ioa eea b c l g poeue i r t e to e n e c met v a i l n e il a to s
is r o i n it s T e , f n u s b e v i n ie tf n u e p . Afe u d Wa r i e , i ta u a r s u e W n e t n st a d h au . h n u d sWa o s r e w t i d r c u d s o e i e d h t rf i s d a n d n r o l rp e s r a l c s ma na n y p e sn ce a wi ot n b d. C n e s t n a d Ar l e o g lt n we e a p id r s e tv l u i g o e ai n a d i t ie b r s i gs lr t c l u d h o o d n ai n : a rc a u a i r p l e p c i ey d rn p rto o s o e n
压, 成功 撕囊 , 分水 分离 , 利挽 核 , 持 注 、 充 顺 保 吸
4郭海科 , 李林, 杨瑞明, 白内障囊 外摘除术 中后囊破裂类 型分析及 等. 处理.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96 1() 4 9 . 19 ,82: — 3 8 5李朝鲜, 王文吉, 殷汝桂.5例人 工晶体眼视 网膜 脱离 的临床分析. 4 实

影响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影响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影响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是一种常见的血液透析操作技术,用于建立人工血液透析连接。

有时会出现穿刺失败的情况。

本文将分析影响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可能的原因是血管位置不清。

有时血管可能被深层组织覆盖,或者由于体表解剖结构而不易辨识。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运用超声技术,通过超声引导来确定血管的位置,同时结合病人的体位,寻找更合适的穿刺点位。

第二个可能的原因是血管壁钙化。

在长期的血液透析过程中,血管壁容易钙化。

钙化的血管壁比较坚硬,难以被穿刺。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尝试使用锥状针头来穿刺,以增加穿刺的成功率。

第三个原因是血液透析连接部分的问题。

有时扣眼、血管透析针头等连接部分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扣眼不合适、血管透析针头不锐利等,导致穿刺失败。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使用高质量的透析器和连接器,并及时更换老化或出现问题的部件。

操作者的技术熟练程度也是影响穿刺成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操作者应具备良好的解剖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血液透析操作技巧。

操作之前,应先进行充分准备和检查,包括确认穿刺区域、选择适当的器械和材料等。

在应对穿刺失败的情况时,操作者需要冷静处理。

应停止穿刺尝试,避免对患者造成进一步伤害。

然后,重新评估患者的血管情况,找到适合的穿刺点位。

如果需要,可使用超声引导进行再次穿刺。

及时更换老化或出现问题的部件,确保连接部分正常。

为了减少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的发生,操作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保持良好的手部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包括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材料,检查器械状况是否良好。

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穿刺,避免不必要的操作失误。

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血管位置不清、血管壁钙化以及连接部分问题等。

操作者应具备良好的技术和操作经验,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并确保患者安全。

影响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影响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影响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是一种常用的血管通路,其操作简单,效果显著,但在临床实践中,也会出现扣眼穿刺失败的情况。

扣眼穿刺失败可能会增加患者疼痛和不适,延误血管通路建立和治疗进程。

因此,及时了解导致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对于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血流通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导致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的原因较为复杂,可细分为以下两类:一、操作原因1.路径不正确: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时,穿刺针必须准确地进入扣眼位置,如果针头在穿刺过程中偏离了正确位置,则会导致扣眼穿刺失败。

此时,一般需要重新调整针头的方向,在正确的位置进行再次穿刺。

2.血流量不足:在动静脉内瘘穿刺时,如果血流量不足,可能会导致针头不能顺利进入血管,从而造成穿刺失败。

这种情况下,需要让患者重新调整身体姿势,比如可让患者调整侧卧的角度,同时结合按摩等技巧,帮助增加血流量,从而避免穿刺失败。

3. 穿刺力度不足:在穿刺时,如果穿刺力度不够,很可能使针头没有能够完全进入血管内部,会导致穿刺失败。

因此,在穿刺过程中,应适当增加穿刺力度,并注意感受血管内部反馈信号,即可有效预防穿刺失败。

二、病理原因1.动静脉内瘘结构异常:在动静脉内瘘穿刺时,可能会遇到结构异常的动静脉内瘘,如扣眼位置不明确,或血管过度弯曲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针头不能顺利进入血管,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暂停穿刺,并及时对患者进行评估,确定下一步的穿刺方法。

2.静脉粘连或狭窄:静脉粘连或狭窄也是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的常见原因。

如果患者的静脉粘连比较严重,那么针头很可能无法进入血管内部,在这种情况下,应采取按摩、加热等方法,帮助加速血液循环,同时可以采用局部注射利多卡因或硝呋太尔等药物,从而很好地解决穿刺失败的问题。

1. 操作前充分了解患者的血管情况,特别是狭窄或粘连的情况。

2. 穿刺前先对穿刺部位进行局部麻醉和消毒,并采用合适的穿刺方式。

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手术的历程与新动向

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手术的历程与新动向

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手术的历程与新动向应海燕(综述)王方(校审)200080,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摘要] 自1929年开始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迅猛发展。

其中,巩膜扣带术作为一项经典术式,广泛运用于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主要发展为三种手术:巩膜缩短术、巩膜外加压术和环扎术。

近些年来,有关于治疗单纯性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PVR B-C),巩膜扣带术和玻璃体手术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发现,两种手术方式的视网膜复位率无明显差异;在早期视功能恢复中,巩膜扣带术组的患者优于初期玻璃体手术组的患者;术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发生率,初期玻璃体手术组明显高于巩膜扣带术组。

封闭裂孔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最基本的原则。

选择创伤小,视网膜复位率高,预后佳,并发症低的手术是每一位视网膜脱离外科治疗医生任重而道远的责任。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玻璃体手术;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功能;视网膜复位率上世纪初,视网膜脱离被认为是不治之症,直到1929年Gonin提出漏水的裂孔是导致视网膜脱离的原因。

Gonin以后,对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和材料进行了许多改进和发展,逐步形成了经典的巩膜外缩短术,巩膜外硅胶加压术和环扎术。

70年代以后,随着玻切机以及各种眼内填充物的发明,玻璃体手术日益成熟,然而,在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应用得最广还是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手术。

一,巩膜扣带术( scleral buckling)巩膜扣带术的实质是在眼球壁上造成巩膜的向内压陷以顶压裂孔,缓解或消除玻璃体的牵拉,缩小玻璃体腔,促使脱离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接触。

1.巩膜缩短术1904年Müller 开始做全层巩膜缩短术,即切除一条巩膜后,再将两边的巩膜缝合,通过缩短巩膜,产生内陷凸嵴,使色素上皮能靠上脱离的视网膜。

后来虽屡经改进,但缩短巩膜的地方始终没有针对视网膜裂孔,所以手术后效果并不理想。

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14例临床分析

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14例临床分析

好 等优 点 手 术 成 功 的 关键 是 : 视 网膜 裂孔 的 查 找 、 定位、 预 压 和封 闭 。 关键 词 : 裂孔 性 视 网膜 脱 离 : 巩 膜扣 带 术
巩膜扣带术也称巩膜折叠术 , 是指使巩膜变形 向内 陷的方法。 它包括巩膜外加压术 、 环 扎术 、 巩膜缩短术 。它是通过巩膜壁 的内陷
使视 网膜 色素上皮层 与裂孔 处视网膜神经上皮贴近 , 以达 到封闭裂 孔, 缓解和消除玻璃体牵引的 目的【 l I 。此手术是治疗 原发性 ( T L 源性 ) 视 网膜脱 离的常用办法。我院 } {2 0 0 9年 1 月~ 年2 0 1 1年 1 2月 , 共 收治原发性视 网膜脱 离 1 1 7例 , 对其 中 1 1 4例( 1 1 4眼 ) 施 行巩膜扣
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 0 5 ) 。说明了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 疗腹股 沟疝与传统 的术式 比较具 有创伤小 、 操作简单 、 术后恢 复速
度快和不易复发等优 势, 适合在基层医院里广泛应用 。
参 考 文献 :
… 张 业 泽 无 张 力 疝修 补 术 在 基 层 I S . 院的临床应 用与体会 I J l S I . 学信 息( 上旬
刊 )2 ( 1 1 1 , ( ) 9 ( ( ) 6 ) : 1 0 5 —1 0 6
『 2 1 刘擎 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 术治疗腹股沟疝 5 8 例 临床分析Ⅱ 川占 床和 实验 医
学杂志 2 0 0 8 . 0 8 ( 0 5 ) : 7 8 — 7 9
余 责龙. 两种修补 术治疗腹股沟疝 l 临床 效 果 对 比观 察 U J 人 民 军医 2 0 1 1 , 1 2
医学信息 2 0 1 3年 1 月第 2 6 卷第 1 期( 上半月) M e d i c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 . J a n . 2 0 1 3 . V o 1 . 2 6 . N o . 1

巩膜扣带术的成功率及复发概率

巩膜扣带术的成功率及复发概率

巩膜扣带术的成功率及复发概率巩膜扣带术又称巩膜折叠术,通过使巩膜变形、向内压陷,促使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贴合,并减轻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引,主要用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

包括巩膜缩短术、巩膜加压术和巩膜环扎术。

巩膜缩短术的适应症有:1.陈旧性网脱,2.视网膜下液较多的高度近视眼、找不到裂孔,3.锯齿缘离断型网脱,4.多个裂孔、脱离范围较大,5.玻璃体有牵拉条索,6.无晶体眼。

禁忌症有:1.巩膜极薄、巩膜葡萄肿,2.拟手术区域做过网脱手术,3.裂孔特别靠后,最好选巩膜外加压。

巩膜缩短术的成功率为71%。

手术并发症有:眼球破裂、玻璃体视网膜崁顿、继发青光眼、裂孔封闭不良等。

巩膜加压术最早于1937年提出,首次引入了“植入物”。

它分为层间巩膜电凝、层间巩膜加压和全层巩膜电凝、全层巩膜加压。

前者的植入物主要为自身巩膜、肋软骨、牛心包、阔筋膜、尼龙线;后者的植入物主要为硅海绵、硅橡胶、膨胀性聚四氟乙烯。

后来有人提出“不放液最小量节段性加压术”,即冷凝封闭裂孔、硅海绵加压、不放网膜下液。

巩膜加压术的成功率报道不一:Kreissig对107例巩膜加压术术环扎的15年前瞻性研究显示首次手术的成功率为93%,最终成功率为97%;童峰峰对57只PVR<C期的患者首次手术成功率为91.2%;宋虎平报道首次手术成功率为82.93%;谢桂军、惠延年对37例中34例网膜下放液患者的首次手术成功率为92%。

复发的原因主要为没有封闭漏水的裂孔(遗漏裂孔)和不适当垫压。

Kreissig在1978年报道7.4%的术后患者会发生,他在2005年报道5.6%的患者术后由于遗漏裂孔或不适当垫压发生网脱复发。

外植物的植入也会发生一些相应的并发症,主要有外植物的不耐受和巩膜坏死,不耐受表现为外植物暴露或者排斥,检查体征为抗生素治疗无法痊愈、反复发作的结膜炎。

具体原因有:感染,机械性张力(眼球运动、缝线),局部球结膜、筋膜组织缺损,外植物的位置(64.9%周边或锯齿缘裂孔,77.5%颞侧),外植物的大小、光滑度和数量,固定缝线过松、过浅,多次手术(是首次手术的10倍),外植物材料(硅胶的发生排斥率为1%--3%,硅海绵为22.4%--27.9%)。

巩膜扣带术治疗人工晶状体眼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分析

巩膜扣带术治疗人工晶状体眼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分析

巩膜扣带术治疗人工晶状体眼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分析周恩亮;柯根杰;董凯【摘要】目的探讨巩膜扣带术治疗人工晶状体眼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行巩膜扣带手术治疗的人工晶状体眼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0例(30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视网膜复位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及术后主要并发症等.随访时间1 ~ 12个月.结果首次手术视网膜复位28例(93.3%),最终复位30例(100%),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23例(76.7%).主要术后并发症为高眼压症、脉络膜脱离、黄斑前膜及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结论对于人工晶状体眼的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较高的视网膜复位率且手术并发症较少.【期刊名称】《临床眼科杂志》【年(卷),期】2019(027)002【总页数】3页(P115-117)【关键词】巩膜扣带术;人工晶状体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作者】周恩亮;柯根杰;董凯【作者单位】230001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眼科;230001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眼科;230001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巩膜扣带术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常用方法。

然而目前对于人工晶状体眼的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尚存在争议。

本研究中对于人工晶状体眼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眼采用巩膜扣带术治疗,取得了较高的视网膜复位率及较佳的视力预后,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回顾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行巩膜扣带术治疗的人工晶状体眼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0例(30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44~76岁,平均60.8岁;病程6 d至2个月;视网膜脱离范围1~2个象限14只眼,3个象限12只眼,4个象限4只眼;视网膜裂孔数量1个21只眼,裂孔位于4~8点位之上23只眼;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分级:A级11只眼,B级17只眼,C1级2只眼。

影响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影响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影响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动静脉内瘘(AVF)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血液透析的手术方式。

由于各种原因,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有时会失败。

本文将分析影响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原因分析:1. 瘘管不通畅:动静脉内瘘的生理结构特点使得扣眼时瘘管内的血液流动较快,若瘘管存在血栓、狭窄或闭塞等情况,就很难成功扣眼。

应对措施:定期对瘘管进行血流检测,若发现瘘管不通畅,及时进行瘘管通畅手术,如血管成形术等。

2. 扣眼技术不精准:扣眼时,正确的扣眼点和角度是成功扣眼的关键。

如果扣眼点选取不准确,或者穿刺角度不正确,就会导致扣眼失败。

应对措施:培训医务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扣眼技术的准确性。

引入辅助工具,如超声引导扣眼,可以增加扣眼的成功率。

3. 病人因素:有些病人由于年龄、肥胖、动脉硬化等原因,导致皮下组织结构和血管走向改变,扣眼时很难准确穿刺。

应对措施:对于特殊病人,可以通过临床评估,选择合适的扣眼方法,如使用较长的针头或改变扣眼点位置等。

4. 感染和血肿:在扣眼过程中,若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可能会造成感染。

不正确的扣眼技术还可能引起血肿。

应对措施:对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和无菌操作培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各项要求,减少感染发生的可能性。

定期检查患者的瘘管周围有无血肿形成,如有血肿应及时处理。

5. 操作技术不熟练:动静脉内瘘的扣眼需要医务人员具备一定的经验和技巧,如果医务人员操作技术不熟练,就难以成功扣眼。

应对措施:医务人员在扣眼前应接受系统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技能水平。

可以组织医务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分享,共同提高扣眼技术。

影响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的原因主要包括瘘管不通畅、扣眼技术不精准、病人因素、感染和血肿、操作技术不熟练等。

对于这些原因,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来提高动静脉内瘘扣眼的成功率,从而更好地为透析患者提供疾病治疗。

巩膜扣带术治疗伴视网膜下增殖的陈旧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巩膜扣带术治疗伴视网膜下增殖的陈旧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论著(临床研究)巩膜扣带术治疗伴视网膜下增殖的陈旧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田农,黄振平,葛轶睿[摘要]目的伴视网膜下增殖的陈旧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 m atogeno us re ti na l detach ment ,RRD)手术仍是难题,文中回顾性分析巩膜扣带联合冷凝放液术治疗陈旧性RRD 伴明显视网膜下增殖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陈旧性RRD 患者15例,玻璃体视网膜病变B 级(包括B 级)以下病例15例(15只眼),男12例,女3例;年龄17~45岁。

近视患者14只眼,所有患眼均有明显视网膜下增殖,术前视力:6例0.01,6例为0.02~0.08,3例0.1。

所有患者视网膜脱离范围在1/2象限及以上,黄斑脱离,手术方法为传统的巩膜扣带联合冷凝放液术。

结果术后1个月,患者视网膜复位14例,成功率为93.33%,其中男11例,女3例。

多数复位患者的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Z=-3.24,P <0.01);1例未复位患者放弃再手术。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 l cohe rence to mography ,OCT)的随访结果显示,当常规眼底检查正常时,黄斑区视网膜仍未完全复位。

结论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RRD 伴视网膜下增殖安全有效,黄斑区视网膜的完全复位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关键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下增殖;巩膜扣带术[中图分类号]R 774.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8199(2011)06059304基金项目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科研基金(Q 3)作者单位南京,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眼科[田农(医学硕士)、黄振平、葛轶睿]Sclera l buck ling pr ocedur e f or longstand ing rheg m a togenous retina l detachm en t w ith sub reti na l fibrosisTI AN No ng ,HUANG Zhen ping ,GE Y i ru i(De pa rt m e nt o f Opht ha l m olo gy ,Na njin g Ge nera l H os pita l o f N anjing M ilitary Co mman d,PL A ,N anjing 210002,J iangsu ,China )[Abstra ct ]O b ject i veIt re m a i ns a cha llenge ho w t o m anage by su rgery longstand i ng rheg m a togenous reti na l de tach m ent(RRD)w it h sub re tina l fi brosis .Th is retrospective st udy is to eva l uate t he effecti veness of the sc lera l buck ling procedure i n the treat m ent of longstandi ng RRD with subreti na l fi brosis .M e thod s F ifteen pa ti ents ,12m ales and 3fem ales ,su ffer i ng fro m longstandi ng RRD w it h subreti na l fi brosis i n 15eyes under went the sclera l buck li ng procedure co mb i ned with cryotherapy and d ra i nage .The patien ts ranged in age fro m 17to 45years ,w it h m yop i a i n 14eyes (93.3%)and with rem arkab l e sub re ti nal fi brosis i n al.l The ret i na l detach m ent was bet ween 2and 3quadrants with m acula detach m ent .P roliferati ve vitreoreti nopathy was classifi ed as grade B or A in all the cases .The preoperati ve vi sua l acu ity was0.01i n 6eye s ,0.02-0.08i n anot her 6,and0.1i n t he ot he r 3.R esu lts One m onth after surgery ,reti na l reattachm en twas achieved i n 14eyes (11in m ales and 3i n fe m a les),w i th a success rate of 93.3%,and m ost of the pati ents sho wed an obvi ously bette r visua l acu it y than before su rgery (Z =-3.24,P <0.01).The onetha t fa il ed i n retina l reatta ch m ent re f used reoperatio n .Op ti ca l coherence to m ography (OCT)dur i ng t he f oll o w up revea l ed tha t co m p l e te reti na l reatta ch m ent obvious l y lagged beh i nd t he nor m a l fi nd i ngs of the ro u ti ne ocu l a r f undus exam i nati on .C on clusionSc leral buckli ng procedure is safe and eff e cti ve f or t he trea t m ent of RRD f ,y [K y ]R ;S ;Sf:200907:210002l ongstanding w it h subreti na l i brosis tho ugh it m a take al onger ti m e to achieve co m p l e te m a cu l a r rea ttach m ent .e word s heg ma to geno us reti na l detach m en t c l era l0引言陈旧性RRD以患者年龄较小、病程较长、多数超过3个月以上、眼底检查以视网膜浅脱离、视网膜下增殖膜形成为其显著特征,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其手术治疗多倾向于巩膜扣带术[1-3]。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失败的机制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失败的机制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失败的机制*导读:原发性视网膜脱离为临床常见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约为3∶2,多数为30岁以上成年人,10岁以下的儿童少见,左右眼之间差异,双眼发病率约为患者总数的15%。

好发于近视眼。

特别是高度近视。

……【摘要】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失败的机制,以期为提高手术成功率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对70例视网膜脱离再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查找手术失败原因,分别再给以巩膜扣带术或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探讨其各自的机制。

结果手术失败原因有: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46眼,原裂孔未闭34眼,出现新裂孔16眼,脉络膜脱离2眼,黄斑前膜2眼,玻璃体出血2眼。

结论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失败的机制主要是:裂孔未能确切地封闭,PVR未能妥善地处理;为了减少手术失败应当尽可能封闭裂孔,而PVR严重者一定要行玻璃体切割术。

关键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机制玻璃体切割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首次行视网膜复位术约10%失败或复发[1] 。

其原因较复杂,而且有些病例还需行2次、3次手术,甚至4次手术。

因此,如何提高成功率,减少失败或复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本文就其失败机制进行探讨,以期增加成功率,减少手术次数。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5年1月~2004年1月施行巩膜扣带术治疗视网膜脱离819例(834眼),需行再次手术70例(70眼),70例均查见裂孔。

其中男46眼,女24眼;年龄15~67岁。

高度近视27眼,中低度近视22眼,正视21眼。

有外伤史21眼,对侧眼有视网膜脱离手术史4眼。

1.2 检查方法 70例均为住院病例,术前行系统的眼科检查,直接或间接检查玻璃体、视网膜状况,并作记录。

再手术病例检查和记录同前,并分析讨论。

1.3 手术方法一般有视网膜下液者先行巩膜切开放液,CO2 冷冻,裂孔及脱离区巩膜用硅海绵或硅胎垫压,5-0网膜线缝合,必要时行环扎术。

有PVR形成较重的,行经扁平部三切口玻璃体切割术,术中以重水展平视网膜,必要时二极管激光封闭裂孔,气液交换后硅油或C3 F 8 填充玻璃体腔。

巩膜扣带术临床路径实施1年的结果分析及可行性评价

巩膜扣带术临床路径实施1年的结果分析及可行性评价
7 6例为研 究对 象( A组 ) 以2 0 , 09年 1月 一 0 9年 1 20 2月因同样疾病 治疗未采 用临床路径 干预 的 7 l例 患者为对照组 ( B
组) 。分析 两组 的术前工作 日、 疗效、 平均住 院 日、 平均费用、 患者满意度 等指标。结果 临床路 径干预 组( A组)平均 术 前 工作 E( . -15 d 平 均住 院 日( . 2 1 d 平均费用( 106±18 5 元 ,对照组( l 2 1I . ) , - 7 5± . ) , 2 3. 7.) B组) 平均术前 工作 日,( . 4 3 5. - 15 d 平均住 院 日(. .), 95±36 d 平均 费用 (0 5 8 25 2 元 , .), 3 1. . 1. ) 结果经统计 学分析 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两组疗效及 患者 - 4 满意度 比较差异没有统计 学意 义。结论 巩膜扣带术临床路 径实际运行 中具有缩短术前工作 日及住院时间 , 节约 费用的

l4 ・ 70
四川医学 2 1 年 1 月第 3 01 1 2卷( 1 期) S ha ei lom 2 1 V 1 2, . 1 第 1 i un d a Ju d, 1 o.3 No 1 c M c 0

论 著
巩 膜扣 带术 临床 路径 实施 1年的 结果 分析 及 可行 性评 价
vd d go pA.Th ru r n te 1 p t nsf m a u r c mb ri 0 9, h u edtesmedsaea d c rd ie ru ego pB weea oh r ai t r J n ayt De e e 2 0 w os f r a ies n ue 7 e o o n h
优点。 实施临床路径不会 降低手术质量和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

影响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影响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影响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1. 引言1.1 研究背景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用于治疗或确诊一些血管疾病。

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医生可能会遇到穿刺失败的情况。

穿刺失败不仅会延误治疗时间,还可能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和风险。

对于影响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操作技术,但是由于其独特的解剖结构和操作难度,往往会导致穿刺失败的情况。

研究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的原因,对于提高临床操作的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深入分析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的原因,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血管解剖结构的特点,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针对病变血管易碎易穿这一问题,研究可以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操作指导,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通过总结操作技巧不到位导致穿刺失败的经验教训,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加强技术培训和实践,提高操作技巧的熟练程度。

研究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的原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为临床操作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和保障。

2. 正文2.1 影响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动静脉内瘘是一种严重的血管异常情况,扣眼穿刺失败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在实际临床操作中,有一些常见的原因会导致扣眼穿刺失败。

血管解剖结构复杂是导致扣眼穿刺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动静脉内瘘处的血管通常比较细小,而且位置隐蔽,操作者需要具备精准的操作技巧才能成功穿刺。

病变血管易碎易穿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动静脉内瘘处的血管可能由于炎症、坏死等原因而变得脆弱易碎,这就增加了穿刺的难度和风险。

操作技巧不到位也是导致穿刺失败的常见原因。

在进行扣眼穿刺时,操作者需要准确地掌握穿刺的方向、深度和力度,如果技术不过关,就会容易导致失败。

影响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的原因主要包括血管解剖结构复杂、病变血管易碎易穿和操作技巧不到位。

影响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影响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影响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在一些特定的疾病情况下,如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进行肾内动静脉内瘘手术时常常需要用到,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穿刺失败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影响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的原因主要有操作技术不熟练、位置选择不当、血管结构异常等。

对于这些原因,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操作技术不熟练是影响穿刺成功的一个主要因素。

对于医生来说,熟练的操作技术非常重要。

如果医生的操作技术不够熟练,无论是在定位还是在穿刺的整个过程中,都会增加失败的概率。

临床医生首先要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熟悉相关操作技术,确保自己具备足够的技能。

建议医生多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或实操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增加成功的机会。

位置选择不当也是穿刺失败的原因之一。

在进行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时,选择合适的位置非常重要。

如果选择的位置不当,血管结构可能会有异常,或者与周围重要结构如神经、淋巴管等相邻,会增加穿刺的困难和风险。

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病理改变、解剖特点等,选择合适的穿刺点。

在选择穿刺点的时候,可以使用超声引导等辅助检查手段来确定位置,提高穿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血管结构异常是导致穿刺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些患者的血管结构可能存在一些异常,如血管过细、扭曲等,这些因素会增加穿刺的难度,导致穿刺失败。

对于这些患者,医生需要在穿刺前进行全面的检查与评估,了解患者的血管结构情况。

在穿刺过程中,可以选择辅助性的器械,如穿刺导管等,以增加穿刺的成功率。

注意术中观察,对于血管异常的患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穿刺策略,如改变穿刺角度、调整进针速度等,以提高成功率。

影响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的原因有很多,而在实际操作中,医生可以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操作技术的熟练度;合理选择穿刺位置,采用辅助检查手段进行定位;针对血管结构异常的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与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操作策略。

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分析

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分析

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

方法:抽取在我院治疗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50例患者,每位患者均为单眼发病,观察患者视网膜复位情况、视力改善情况及并发症。

结果:50例患者中有46例患者经过1次手术完成视网膜复位; 50例患者中45例患者术后视力得到明显改善,占90%;有5例患者未得到视力改善,占10%。

50例患者术后出现眼压升高患者有6例,占12%;采用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治疗,患者眼压均降至正常水平;患者术后出现7例玻璃体浑浊,占14%;患者均为轻度,未经处理患者逐步得到好转。

结论:采用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视力,并发数少,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巩膜扣带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为眼科常见病,是一种致盲性眼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该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发生分离[1],从而导致疾病发生。

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为巩膜扣带术,通过该手术能够让巩膜壁内陷,从而促进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和视网膜色素上皮贴近,从而封闭裂孔、消除玻璃体牵引的效果。

为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通过对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采取巩膜扣带术治疗,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50例患者,每位患者均为单眼发病,男性患者有31例,女性患者有19例;年龄21~63岁,平均(40.5±3.6)岁;屈光情况:无屈光不正患者有12例,轻度近视患者有15例,高度近视患者有23例;按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分级,其中A~B级有38例,C1级有7例C2级有3例,C3级有2例;所有患者在进行手术前进行各项检查,包括间接眼底镜、超声、眼底、裂隙灯显微镜等,明确针对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排除黄斑裂孔性视网膜分离患者。

1.2方法所有患者经间接眼底镜进行检查,在直视下定位和冷凝视网膜裂孔,在50例患者中,其中有38例患者在视网膜列控出缝合硅海绵,进行表面阶段性外加压,其中单纯进行环扎术的患者有25例,联合环扎术的患者有13例;将马蹄空垂直角膜缘方将放置,如患者存在相邻裂孔、圆孔出现离断,则放置时平行角膜缘;将海绵放置后观察裂孔、巩膜嵴的位置,若在裂孔落的中间,而患者贴敷效果较好时,不用放液,直接固定加压物即完成手术;若患者视网膜脱离高,视网膜下液体较多,对裂孔贴敷造成严重影响,则需将液体引流后再次观察裂孔、巩膜嵴的位置,多数情况下有良好的贴敷完成手术,但有少部分患者在裂孔、巩膜嵴中仍存在视网膜下液,在完成手术前将2ml消毒空气置入玻璃体腔,增加眼压。

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观察

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观察

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观察
黄海东;郭颖;李莉洋;管迪;李泓甫;尹禄
【期刊名称】《国际眼科杂志》
【年(卷),期】2013(13)4
【摘要】目的:观察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01/2012-09在我院治疗的陈旧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34例134眼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单眼视网膜脱离,其中66例患者脱离未超过6mo,68例患者脱离超过6mo,给予巩膜扣带术治疗方法,比较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术后视力0.1以上者61例(45.5%),明显高于术前;视网膜脱离时间<6mo的患者术后60例(90.9%)视力提高,57例(86.4%)手术成功,均明显高于视网膜脱离时间>6mo的患者,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巩膜扣带术是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简单有效的方法,可获得较高的治愈率,同时治疗时间越早,效果越好.
【总页数】2页(P752-753)
【作者】黄海东;郭颖;李莉洋;管迪;李泓甫;尹禄
【作者单位】110034,中国辽宁省沈阳市,武警辽宁省总队医院眼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巩膜扣带术治疗青少年陈旧性原发视网膜脱离 [J], 许其龙;朱子诚;柯根杰;王林
2.巩膜扣带术治疗伴视网膜下增殖的陈旧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J], 田农;黄振平;葛轶睿
3.最小量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观察 [J], 肖潇; 杜兆江; 杨格强;
张雯; 王晟宇; 李鹏
4.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观察 [J], 栗小丽
5.最小量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疗效观察 [J], 刘磊;陈泽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手术的历程与新动向

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手术的历程与新动向

5 0・ 7
20 0 8年 第 1 第 6期 6卷
Ju a o Ci cl pta o g .0 8 V 11 .o 6 orl f l ia O hh m l y 20 . o.6 N . n n l o

综 述 与讲 座 ・
视 网膜脱 离巩膜 扣带 手术的历程 与新动 向
应海 燕 综述 王方 审阅
【 摘要】 12 年开始视 网膜脱离手术 以来 , 99 有关视 网膜脱 离手术治 疗迅猛 发展。寻找并且 封闭所 有的裂孔
是 手术 的基本原则 。本综述 回顾了视网膜脱离巩膜 扣带手术 的发展 以及 各种手术 的主要 优点和不 足。同时对 巩 膜 扣带术与玻璃 体手术 的复位率 、 预后视功 能及并发症进行 比较 , 讨论视 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发展趋势。
【 yw rs R em tgnu e n eah n;cea bcl gP ma a l av re m Ke o d 】 hg a e osR t a D tcmetSlr uki ;r r pr pa iet y o il l n i y s n t o [ i p ta l20 。6 50 JCl O hh l ,0 8 1 :7 ] n mo 上世纪初 , 网膜脱离被认为是不治之症 , 视 直到 12 9 9年 G nn提出漏水 的裂孔是 导致 视 网膜 脱离 的原因。G nn以 oi oi 后, 对视网膜脱离 的手术 方法 和材 料进 行 了许多 改进 和 发 展, 逐步形成 了经典 的巩膜外 缩短术 、 巩膜外 硅胶 加压术 和 环扎术 。7 0年代以后 , 着玻璃 体切 割机 以及 各种 眼 内填 随 充物 的发 明, 玻璃 体手术 日益成 熟 , 然而 , 在治疗孔 源性 视网 膜脱离上 , 应用得最广还是视网膜脱 离巩 膜扣 带手术 。

巩膜扣带术

巩膜扣带术

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探讨摘要: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病取决于三个因素,即视网膜裂孔,玻璃体液化及有一足够的拉力使视网膜与色素上皮分开。

Gonin首先提出漏水的裂孔是视网膜脱离的原因,因此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原则是封闭裂孔。

如今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方法很多,其中巩膜扣带术是其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术式。

关键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文献综述如今巩膜扣带术在临床被广泛应用,对患者的视力恢复做出了重要贡献,其术式也在不断发展,新的方法的应用使巩膜扣带术逐渐成熟,但其术后对眼的不良影响也得到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促进大家对巩膜扣带术的认识不断加深。

总的来说巩膜扣带术分为巩膜环扎术和巩膜外加压术,两种术式适应症有所差异,各有其优缺点。

巩膜环扎术:现今的巩膜环扎术无论在加压封孔还是形成360度持久加压嵴上均令人满意。

此外,它产生了一个假的“锯齿缘”,理论上可防止以后的视网膜脱离,也具有封闭未查到的视网膜裂孔的优点。

因此,巩膜环扎术已被广泛采用,尤其在治疗复杂型的视网膜脱离上,成为使用最多的术式。

但随着其广泛的应用,术后眼球改变也受到大家重视。

薛艳等对30例(30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巩膜环扎术,分别于术前3d、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行患眼基础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比较术前、术后的检查结果,指出巩膜环扎术会影响眼球表面微环境。

李小英对25例行巩膜环扎术患者前后眼轴及屈光度分析,发现术后眼轴长度的增加,眼屈光度向负值偏移。

故巩膜环扎术应严格把握其手术适应正,且术中应尽量减小手术范围和损伤程度,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

巩膜外加压术:巩膜外加压术指在视网膜相应裂孔处加一硅胶条或硅海绵等材料,以顶压与视网膜黏连更牢固。

如果视网膜下积液多,则应切开巩膜放出视网膜下液体,使视网膜平复。

在视网膜裂孔相应的巩膜表面放置外加压物,可以缓解裂孔周围动态的和固定的玻璃体视网膜牵拉,使视网膜贴向加压物,加压物的推顶使裂孔封闭,防治来自玻璃体腔的液体再次进入视网膜下。

影响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影响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影响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动静脉内瘘是一种在体内形成的血管通道,通常用于透析治疗。

扣眼穿刺是为了给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通路的一个重要步骤,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时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穿刺失败。

本文将从影响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的原因出发,探讨应对措施,以期能够提高穿刺成功率,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

1. 血管未充盈:动静脉内瘘的扣眼穿刺需要在血管充盈状态下进行,如果血管未充盈,就会导致穿刺失败。

2. 血栓形成:动静脉内瘘通路中可能会出现血栓形成,这会影响到扣眼穿刺的顺利实施。

3. 血管硬化:动静脉内瘘周围血管的硬化也是造成穿刺失败的原因之一,硬化的血管不易穿刺。

4. 穿刺技术不熟练:由于动静脉内瘘位置较为特殊,需要具有一定的穿刺技术,如果操作者技术不熟练,也容易导致穿刺失败。

5. 患者体质问题:一些患者可能存在有血管变异、血管病变等体质问题,这也会影响到穿刺的成功率。

二、应对措施1. 提前加强预处理:在进行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充分的预处理,检查动静脉内瘘的充盈情况,以及周围血管的情况。

2. 采用超声引导穿刺: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动静脉内瘘,可以采用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方式,提高成功率。

3. 加强培训:对于扣眼穿刺的操作者,需要加强培训,提高技术水平,从而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4. 术前准备充分:在进行扣眼穿刺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药品,以及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5. 安慰患者:对于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的患者,需要进行及时的沟通和安慰,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

6. 观察病情变化:对于穿刺失败的患者,需要及时观察其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病情恶化。

以上就是关于影响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对解决这一问题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我们应该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扣眼穿刺的成功率,为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好的效果。

巩膜扣带术与视功能相关因素分析

巩膜扣带术与视功能相关因素分析

巩膜扣带术与视功能相关因素分析
段安丽
【期刊名称】《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年(卷),期】1995(019)003
【摘要】巩膜扣带术仍是目前治疗视网膜脱离的主要方法。

随着手术方法、扣带
材料的改进,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视网膜复位率提高,但视功能的恢复仍不乐观。

眼压、屈光、眼球壁硬度以及眼血循环的改变均与术后视功能关系密切。

本文复习有关资料,就巩膜扣带术与上述因素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总页数】5页(P143-147)
【作者】段安丽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79.6
【相关文献】
1.视网膜脱离病人术后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J], 任洁;杨蓉;曾继红
2.影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功能的相关因素分析 [J], 杨继红
3.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黄斑形态与视功能恢复的相关性 [J], 池新昌;阮素芬;刘哲;吴苗琴;徐慧群
4.早期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现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J], 刘曦;姜红;范孟楠;郭芳;马乐;张玮
5.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抗VEGF治疗无效的因素分析和视功能预后 [J], 付燕;张月玲;王丽英;李丽英;陈强;顾朝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巩膜扣带术后影响视网膜复位和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巩膜扣带术后影响视网膜复位和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巩膜扣带术后影响视网膜复位和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朱磊;李琳;田晓燕;刘涛;陈萌;徐佩;邹晶;谢安明【期刊名称】《眼科新进展》【年(卷),期】2017(37)2【摘要】Objee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treatment of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 by scleral bucking as well as the relative risk factors affecting the anatomical reattachment and visual recovery.Methods One hundred and fortyeight patients (148 eyes) with RRD treated by sclera buckling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during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6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 rate of postoperative retinal anatomic reattachment,the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 and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ve factors affecting the anatomical reattachment and postoperative vision restoration.R~ults Retinal reattachment achieved in 91.9% after initial surgery and the final success rate for anatomic reattachment was 97.3% assessed with ophthalmoscope and fundus photography.But these two rates were assessed with th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were 60.1% and 80.4% respectively.Single factor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retinal detachment was affected by multiple breaks and Grade C1 PVR(all P <0.05);Single factor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preoperative BCVA,course ofdisease,retinal detachment range,macular involvement or not had animpact on 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BCVA (all P < 0.05),preoperative age,refractive status,releasing retinal fluid or not,intravitreal gas injection,combined scleral buckling,and postoperative subretinal fluid,all of these factors had no effect on BCVA recovery after surgery (all P >0.05).And through multiple factors Logistic regressionanalysis,preoperative BCVA w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BCVA recovery after surgery (P < 0.05).Conclusion Scleral bucking is an effective technique for managing RRD,but multiple breaks and Grade C1 PVR are significant risk factors for anatomic.Preoperative BCVA,course of disease,retinal detachment range,macular involvement or not have the impact on the BCVA recovery after scleral buckling,and the preoperative BCVA is the key factor.Early diagnosis and early treatment as well as protecting the preoperative visual acuity can improve prognosis.%目的分析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行巩膜扣带术后影响视网膜复位和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初发RRD患者行巩膜扣带术治疗者148例148眼,观察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率、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及并发症,并对可能影响术后视网膜复住和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检眼镜和眼底照相检查示首次手术视网膜复位率为91.9%,最终复位率为97.3%;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检查视网膜首次复位率为60.1%,最终复位率为80.4%.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多发视网膜裂孔和C1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对视网膜复位率有显著影响(均为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BCVA、病程长短、视网膜脱离范围、黄斑累及与否对术后BCVA恢复均有明显影响(均为P<0.05),而年龄、术前屈光状态、PVR分级、术中是否实施视网膜下放液、玻璃体内注气、联合巩膜外加压、术后视网膜下液对术后BCVA的恢复均无明显影响(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BCVA是影响术后BCV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巩膜扣带术治疗RRD效果良好,但多发视网膜裂孔和C1级PVR会增加手术失败风险;术前视力、病程长短、视网膜脱离范围、黄斑状态均影响巩膜扣带术后视力的恢复,而术前视力是关键因素,提示RRD患者应早发现、早治疗,尽可能保护术前视力.【总页数】5页(P167-171)【作者】朱磊;李琳;田晓燕;刘涛;陈萌;徐佩;邹晶;谢安明【作者单位】723000陕西省汉中市,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三二○一医院眼科;723000陕西省汉中市,汉中市口腔医院正畸科;723000陕西省汉中市,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三二○一医院眼科;723000陕西省汉中市,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三二○一医院眼科;723000陕西省汉中市,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三二○一医院眼科;723000陕西省汉中市,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三二○一医院眼科;723000陕西省汉中市,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三二○一医院眼科;710061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4.1【相关文献】1.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危险因素及其行视网膜复位术后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J], 吴雪梅;朱琦;王乾;何华;马健;王彪;王亚芸2.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黄斑脱离巩膜扣带术后影响视力的因素分析 [J], 胡亭;陈松3.贝伐单抗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后视力恢复的预测因素分析 [J], 丁小燕;李加青;于珊珊;吴斌斌;曾婧;刘冉;潘间英;唐仕波4.影响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巩膜扣带术后复位的玻璃体相关危险因子 [J], 曾键;刘瑶;韩冰;古洵清;张国明5.影响RRD患者行微创巩膜外加压术后复位和视力恢复的多因素分析 [J], 袁钊华;郑元建;罗洁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3-08-10
编辑/肖慧
126
并且巩膜扣带术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早期视功能恢复佳,手术花费少,对手术
位置前后参差不齐,垫压块不能顶压住所有裂孔。 ④巩膜嵴高度不足或过高。
设备要求低,目前仍是首选的手术方式。 随着手术设备的完善和手术技巧的
⑤裂孔横径长,加压块相对较小,没能把裂孔头端压住。 ⑥冷冻时间及范围不
不断提高,成功率也不断提高。 但仍有部分患者行巩膜扣带术后网膜不能复
次手术术前进展无统计学差异 。 第 2 次手术后随访 6 个月 ,30 例患者中 26 只 眼 网 膜 复 位 ,2 只 眼 取 硅 油 后 网 膜 再 次 脱 离 ,1 只 眼 再 次 巩 膜 扣 带 术 后 未 复 位 放
弃 治 疗 。 手 术 成 功 率 86.68%。 结 论 裂 孔 未 封 闭 、术 前 遗 漏 裂 孔 是 巩 膜 扣 带 术 失 败 的 主 要 原 因 。 为 了 提 高 手 术 成 功 率 ,术 前 应 使 用 双 目 间 接,极周边的裂孔等。 因此,术前细致眼底检查,查找裂孔和变形区、术中
第 1 次术后未复位 26 例,第 1 次术后网膜复位,1 个月内再脱 2 例,3 个月内
准确定位和封闭裂孔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我们建议:术者应熟练使用间接检眼
再脱者 2 例。 所有病例均在网膜未复位或发现网膜再脱后 3~10 d 内进行再次
颗粒对应位置,应反复查找,必要时术中诊断性冷冻查找。对于下方网脱患者,
10 例、巩膜扣带术 3 例。 2 次手术前后进行视力、屈光状态、PVR 情况,双目间
除外在网脱范围内寻找裂孔,同时不能忽视寻找上方网膜有无裂孔及变性区。
接检眼镜及三面镜检查。 对第 2 次手术后病例随访观察>6 个月。 手术成功判
3 讨论
3.1 手术失败相关原因分析 巩膜扣带术成功的关键是封闭网膜裂孔。 本组
研究中 13 只眼由于原裂孔闭合不良导致手术失败,占 43%,分析裂孔闭合不
参考文献: [1]Azad RV, et al. Primary vitrectomy versus conventional retinal detachment surgery in phakic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ActaOphthalmol Scand2007,85:540-545 [2]傅 守 静 .视 网 膜 脱 离 诊 断 治 疗 学 [M]北 京 :科 学 技 术 出 版 社 ,1999:178. [3]刘 家 琦 .实 用 眼 科 学 [M].2 版 .北 京 :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1999:412. [4]陈 丽 娟 ,徐 丽 丽 ,冯 国 萍 ,等 .巩 膜 扣 带 术 联 合 532 激 光 治 疗 孔 源 性 视 网 膜 脱 离 [J].临 床 眼 科 杂志 ,2010,18(3)268-268. [5]Daniel A. Brinton C.P. Wilkinson.Retinal Detachment:Principles and Practice [M].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9,6-101 [6]Dreyer RF. Sequential retinal tears attributed to intraocular gas [J].AmJ Ophathalmol, 1998, 126: 658-667.
10 30
第 2 次手术后 5
2
注:χ2=2.343,P=0.5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8
15 30
2.5 并发症 以眼压高于 21 mmHg 为诊断标准[3],3 只眼于玻璃体切除联合硅
油填充术后继发性青光眼,噻吗洛尔、布林佐安对症治疗后眼压控制良好,取
出硅油后恢复正常,2 只眼取出硅油后再次发现网膜脱离。
足,未能完全包围裂孔。 ⑦PVR 牵拉裂孔后缘导致裂孔卷边,使 2 层视网膜无
位,面临再次手术,如何进一步治疗是目前面临的棘手问题。 本文就首次行巩
法紧密贴复。⑧巩膜缝线松脱。因此建议术前应用双目间接检眼镜及三面镜仔
膜扣带术后失败的 30 例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对再次手术方式、术后视力、网膜
细检查视网膜情况、术中认真操作再次核对网膜裂孔数量、位置,适度冷凝,尽
新裂孔的形成也是巩膜扣带术失败的另一原因。 巩膜扣带术后由于未处理
断标准:视网膜脱离术后网膜复位 6 个月者为手术成功,6 个月内未复位者为
的变形区,特别是格子样变性区可能出现新的裂孔,玻璃体牵拉、前部 PVR 形
手术失败, >6 个月或数年之后再次脱离为视网膜脱离复发[2]。
成,过度冷冻[4]均会导致新裂孔的形成,此外 Dreyer[5]等认为玻璃体腔内注气也
或硅油填充术。 本研究中第 2 次手术成功率 86.86%,因此采取恰当的手术方
表 1 2 次手术前 PVR 分级情况比较(眼睛/只)
时间
无或 A 级 B 级 C1 级 C2 级 C3 级 D1 级 D2 级 D3 级 合计
第 1 次手术前 10
4 3 2 1 0 0 0 30
第 2 次手术前 6
8 9 3 1 0 0 0 30
1.3 统计学分析 对 30 例患者首次行巩膜扣带术失败的可能因素进行统计整
会导致新裂孔的产生。我们的体会是垫压嵴的高度要适中,太低不能充分解除
理, 比较 2 次术前 PVR 分级及术后视力情况, 统计第 2 次手术效果。 使用
玻璃体牵拉,导致产生新裂孔,太高可能导致视物变形及散光形成;冷冻时当
SPSS11.0 统计软件对两次手术前 PVR 分级程度及再次手术后视力进行 χ2 检
2.4 2 次手术后视力比较,见表 2。
术失败应尽早再次手术避免 PVR 进一步加重,第 2 次手术应根据第 1 次手术
表 2 手术前和第 2 次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比较(眼睛/只)
失败原因及玻璃体视网膜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时间
<0.01 0.01~0.05 0.06~0.1 ≥0.1 合计
手术前
9
3
8
网膜未再脱。 手术后复位率 86.68%
或巩膜扣带术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对于裂孔不明确或找不裂孔者以及玻璃体
2.3 2 次手术前 PVR 分级情况比较(PVR 分级根据 1983 年国际视网膜学会命
浓缩、视网膜增殖、视网膜僵硬的患者二次手术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惰性气体
名委员会提出的分类法进行[3]),见表 1。
镜及三面镜,术前寻找裂孔、术中准确定位,必要时术中先放出视网膜下液后
手术。
再仔细查找裂孔,特别是对于球形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尤为重要,有利于发现隐
1.2 方法 30 只眼第 1 次手术均采取巩膜外冷冻联合巩膜外垫压术。 再次手
藏于网膜皱褶内的裂孔。若玻璃体腔存在大量色素颗粒,很可能裂孔就在色素
术采取玻璃体切割联合惰性气体填充或硅油填充术 17 例、 巩膜扣带调位术
未封闭 13 例(43%),遗漏裂孔 12 例(40%),新裂孔产生 2 例(6.6%)未见裂孔
术时间间隔短,PVR 的发展不明显,因此手术失败多不是由于 PVR 所致。所以
3 例(10%)。
一旦确认手术失败应尽早再次手术避免 PVR 进一步加重。
2.2 第 2 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情况 出院时 30 只眼中除外 1 只眼再次行巩膜
仔细检查;术中再次检查裂孔及变性区,必要时穿刺放视网膜下液后检查、在色素颗粒沉积区域可诊断性冷冻查找裂孔。 同时准确定位裂孔位置,把握好冷冻
的 程 度 ,注 意 垫 压 嵴 的 高 度 。 一 旦 确 认 手 术 失 败 应 尽 早 再 次 手 术 避 免 PVR 进 一 步 加 重 ,第 2 次 手 术 应 根 据 第 1 次 手 术 失 败 原 因 及 玻 璃 体 视 网 膜 情 况 选 择 手 术
力 、眼 底 改 变 ,再 次 手 术 术 式 、术 后 网 膜 复 位 情 况 ,视 力 分 布 情 况 ,二 次 手 术 前 增 生 性 玻 璃 体 视 网 膜 病 变 (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PVR)情 况 、术 后 并 发 症 。
结果 30 例患者中裂孔未封闭 13 例 (43%),遗漏裂孔 12 例(40%),新裂孔产生 2 例(6%),未见裂孔 3 例 。 30 例患者均再次手术 ,第二次手术术前 PVR 较第一
3.2 再次手术方式选择 再次手术的时机及手术方式根据前次手术失败原因
扣带术后视网膜未复位,患者放弃治疗,余 29 只眼视网膜复位,3~6 个月后取
及目前玻璃体视网膜情况而定。一旦确定手术失败,应尽早采取适当的手术方
出硅油,其中 2 只眼硅油取出术后再次视网膜脱离。 其余患者随访>6 个月视
式再次手术。 对裂孔明确, 无明显玻璃体视网膜增殖者,通过巩膜扣带调位术
临床医学
医学信息 2013 年 10 月第 26 卷 6(中) Medical Information. Oct. 2013. Vol. 26
巩膜扣带术失败原因分析及治疗探讨
徐文荣,肖丽波,薛黎萍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云南 昆明 650021)
摘 要 :目 的 探 讨 巩 膜 扣 带 术 失 败 的 原 因 及 再 次 手 术 方 法 。方 法 选 取 我 院 首 次 行 巩 膜 扣 带 术 失 败 的 30 例 患 者 (30 只 眼 ),随 访 记 录 第 1 次 手 术 的 术 式 、术 前 视
视网膜出现白色冰斑后立即解冻,既可以达到粘合脱离的两层视网膜,又可以
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明显减少新裂孔形成。
2 结果
PVR 是视网膜复位手术最终失败的唯一常见原因[6]。 本研究中再次手术
2.1 手术失败因素统计 本研究中巩膜扣带术失败的 30 例患者分别为:裂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