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会计做“假账”的成因及对策
假账的成因与对策
假账的成因与对策假账是指企业或个人出现的一种会计违规行为,即为虚构事项,对账簿上实际销售额、负债等,进行捏造和造假,以谋取不当利益的行为。
假账是全球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在中小企业领域,由于财务稽核制度不完善,导致企业违规问题容易发生,假账对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形象产生了“致命的”伤害。
针对假账的成因及对策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假账形成的成因:1、当一些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薄弱,信息传递不够透明,管理缺乏科学性,导致公司内部管理混乱,财务混乱,在财务上面对问题时,便容易在财务管理上有所“操纵”,从而产生假账。
2、有些企业不屑“赚小钱”,觉得赚少了,于是开始在财务管理上作假,以此谋取更多的利润。
3、企业在引入股权投资、债券投资、融资leasing等方面根据不同的政策实现相应的收益,企业为了满足利润控制目标而制造假账,以此来达到目的。
4、当企业面临竞争压力、市场前景不看好、利润率下降的局面时,倾向于追求虚报、编造企业财务数据,形成欺诈性会计记录。
二、对策:1、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强化核算制度和会计代码,建立完整、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在提高业务经理能力、约束人员从事捏造欺诈财务数据的渠道和机会等方面加以解决。
防止管理上的缺位、内部软弱、道德败坏的问题,从而避开假账现象。
2、企业建立严格的审计制度,对财务管理进行监控,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同时,加强内部审计体系的建设,确定审计标准,改善审计人员素质,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与严谨性。
3、加强财务成本管理,合理调节企业经营成本的合理性并加强成本控制的能力。
加大对经营财务的监督和管理,并对会计工作的合理性、准确性进行严密的合规审查。
4、引导企业经营行为指向长远利益,提高企业整体的可持续性,依照了解法律、充分了解市场、对经济环境、财务监管等进行综合分析,做出正确的决策,以避免制造假账。
总之,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及外部经济环境特点,对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假账现象应采取多方面手段,既要从内部加强管理,规范会计制度,限制《企业财务管理实施细则》规定的会计核算事项,从内部加强财务数据完整性的保障;又要从外部引入监管力度,进一步制定法规和规章,完善监管机制,加大对财务管理中假账的缉查和惩治,从外部加强财务管理中假账的审查。
会计假账制度经济基础(3篇)
第1篇一、引言会计假账,顾名思义,是指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故意虚构、篡改、隐瞒或者遗漏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等会计资料的行为。
在我国,会计假账现象由来已久,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假账现象愈发严重,给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本文将从经济基础的角度,分析会计假账制度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二、会计假账制度产生的原因1. 经济利益驱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是根本目标。
会计假账作为一种不正当手段,可以为企业带来短期利益。
例如,企业通过虚增收入、隐瞒费用等手段,可以虚增利润,从而提高股价、吸引投资者、获得贷款等。
这种短期利益诱惑,使得一些企业不惜铤而走险,采取会计假账手段。
2. 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会计法律法规虽然不断完善,但仍存在一定漏洞。
一方面,部分法律法规对会计假账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使得违法成本较低;另一方面,法律法规在执行过程中存在漏洞,导致监管不力。
这使得一些企业敢于以身试法,采取会计假账手段。
3. 会计职业道德缺失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职业行为的准则,是维护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保障。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为追求个人利益,参与或默许会计假账行为。
4.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使得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
内部人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往往通过会计假账手段,操纵公司业绩,损害股东利益。
三、会计假账制度的影响1. 误导投资者决策会计假账使得企业财务报表失真,误导投资者对公司经营状况的判断,从而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
2. 损害社会经济秩序会计假账行为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使得市场资源配置扭曲,影响社会公平竞争。
3. 增加金融风险会计假账使得企业财务状况失真,误导金融机构对企业的风险评估,增加金融风险。
4. 降低政府宏观调控效果会计假账使得企业统计数据失真,影响政府对企业经济运行的判断,降低政府宏观调控效果。
四、会计假账制度的经济基础对策1.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会计法律法规的修订,提高会计假账行为的违法成本,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企业假账的成因与对策
企业假账的成因与对策我们常说的假账主要指的就是企业内部所发生的一种比较不道德的行为,这种行为常常在财务部门发生的情况较多,而且,这种情况是人们所提供的文献已经会计部门所汇总的资料不符合企业的真实情况。
这种情况下通常是虚假的,不仅仅损害的是企业的形象,更是个人素质的低下的表现,这种行为不仅造成个人的损失,企业的损失,甚至会造成国家的损失。
标签:假账;财务能力;企业管理;对策一、假账的成因1.社会制度不完善造成假账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是我个人认为最主要的还是社会的问题,如今我国的社会的经济建设主要以国有企业为主,国有企业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但是这种社会制度在国家的保护下肆意妄为,一些部门内部的结构并没有完善好,导致一些贪婪的企业财务人员趁着这个大好形势做一些有违道德的事情。
国家经济制度的不完善直接导致企业与银行的沟通体制并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社会效益。
2.企业的财务部门管理不完善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行业竞争。
有着很多不同行业的所拥有的财务的资源的不同情况,现如今,企业中有着很多的不同企业的政策方针,这些都是很积极的因素,它都在不同的程度上给了企业一定的活力的来源。
企业在相互影响已经拥有的财力的同时也要,在潜在的财务的方面相互促进财务的发展,为对方的实际利益去着想,对待现有的财力的分配,对不同的财力的结构很熟悉,而且要将各个部分组合在一起。
但是正是因为这种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导致假账,偷税漏税的问题极其严重,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更是升级成一个企业的行为。
一个公司中,会计部门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所以,财务方面的财会的汇报工作就会出现假账现象,汇报工作含金量的监管工作就需要不断的加大,在企业中有着很多的不同类型的风险,然而如何根据这些风险而进行有效,合理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从财务方面的不同内容上来分析的话,假账的现象就是企业在各个部门的管理不是很完善,而且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的指标,就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如何有效的利用财务能力的分析,企业的盈利状况的分析,企业年度的亏损额,和企业的利润比重,这些不同的发展状况,对一些重点的问题要重点分析,都要根据其不同的以前的季度进行不同的比较,最后,根据每年所获得的不同的利润的差异进行不同的利润的变动情况进行不同的专项的分析,材料分析情况也要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策略的分析。
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及应对
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摘要】会计造假是一种严重影响企业和社会稳定的不良行为。
造假的原因可以归结为社会压力、管理层压力、财务业绩压力和内部控制不严等方面。
社会压力使企业为了应对竞争而采取不正当手段,管理层压力则让员工感受到工作压力迫使他们选择违规操作。
财务业绩压力是企业为了达到财务目标而采取欺诈行为的原因之一,而内部控制不严也为造假提供了便利。
为了应对会计造假问题,企业需要加强内部控制系统,建立道德操守并加强监管力度。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企业才能有效预防和打击会计造假行为,维护企业的声誉和社会的利益。
【关键词】会计造假、原因分析、应对、社会压力、管理层压力、财务业绩压力、内部控制、应对方法、加强内部控制、建立道德操守、加强监管1. 引言1.1 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及应对会计造假是指企业在会计报告中故意夸大或者缩小业绩、资产负债表等财务数据的行为,以达到欺骗投资者、债权人或监管机构的目的。
而会计造假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社会压力、管理层压力、财务业绩压力和内部控制不严等方面。
为了有效避免会计造假的发生,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加强内部控制、建立道德操守和加强监管等方面。
通过认真分析会计造假的原因,并从多个方面进行应对,可以更有效地提升企业的透明度和诚信度,维护企业的良好形象和声誉。
2. 正文2.1 社会压力会计造假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其原因之一是社会压力。
社会压力来源于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各种要求和期望,包括市场竞争、股东利益、投资者预期等。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能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需要通过操纵财务数据来满足外部利益的期望。
社会压力会导致企业为了应对外部压力而不择手段地进行会计造假,短期内可能会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长期来看必定会对企业造成不良后果。
企业必须认识到社会压力对造假行为的影响,建立健康的经营理念,不盲目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树立长远发展的目标,才能避免因社会压力而导致的会计造假行为。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加大对会计造假的查处力度,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减少社会压力对企业的负面影响。
会计人员造假有哪些原因及对策
会计⼈员造假有哪些原因及对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信息成为了政府部门进⾏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
但同时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本⽂认为造假是由多⽅⾯原因造成的,治假也应当采⽤多种对策进⾏综合治理。
【关键词】会计信息治假对策当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管理⼯作也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会计信息越来越被⼴⼤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企业管理者等会计信息使⽤者所重视,它成为了政府部门进⾏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
但同时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乎成为⼀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做假帐呢?究其原因是多⽅⾯的。
⼀、屈从领导的压⼒,被动做假这主要是受单位负责⼈的不良道德影响。
调查显⽰,当前普遍发⽣的做假问题,⼤部分会计⼈员是没有主观故意的,如果他们没有接到授意、指使、强令,那么⾃⼰是不会主动造假的。
虽然也有些会计⼈员因缺⽋职业道德⽽造假,但究其根源还是⼿握⼤权的幕后指使⼈所造成的。
如国内闻名的“银*厦”案、“**股份”案,等等,都是企业负责⼈直接指使和策划下造假的。
这些曾号称是中国绩优股的企业,竟然统统是造假⼤王。
这些案例从表⾯上看是会计⼈员不良职业道德的表现,其实是单位负责⼈意志的体现,是单位负责⼈不良道德的直接结果。
⼆、政府管理部门观念和管理上存在错位和缺位⼀些地⽅政府为了出政绩,搞花架⼦,盲⽬地下达经济增长指标,或者国有企业扭亏任务,或其他任务,逼着企业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不得不编造虚假的会计报表。
三、会计⼈员缺乏职业道德在建⽴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社会不良风⽓给会计⼈员职业道德造成了重要的影响。
⼈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个⼈主义、利⼰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逐步抬头,私欲不断膨胀。
削弱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全⼼全意为⼈民服务的思想,部分会计⼈员不顾会计⾏业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
在个⼈利益的驱使下,不顾⼀切地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他们利⽤职务之便监守⾃盗,⼤肆贪污、挪⽤公款,最终以⾝试法。
企业会计数据造假现象与监管对策分析
企业会计数据造假现象与监管对策分析近年来,企业会计数据造假现象频频出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会计数据是企业运营状况和财务健康的重要衡量指标,其准确性和可信度对于决策者和投资者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一些企业存在着夸大收入、隐瞒负债、虚构利润等造假行为,严重损害了市场的公平和透明度,阻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
本文将从造假现象的原因、影响以及监管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造假现象的原因1.1 利益驱动:为了满足股东和投资者的期望,一些企业可能通过夸大业绩来取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投资,提高市值,从而获得更多的利益。
1.2 隐瞒负债:一些企业可能通过隐瞒负债的方式,以达到降低财务风险和提高财务指标的目的。
1.3 绩效考核压力:企业高管由于面临绩效考核等压力,可能会借助造假手段来夸大自己的业绩,以获得奖金或晋升机会。
1.4 不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监管机构监管力度不够严格,为企业的会计数据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造假现象的影响2.1 建立不健康的市场环境:企业会计数据的造假现象使市场的公平和透明度受到极大的破坏,破坏了市场的信誉和稳定。
2.2 影响投资者的决策:无法准确获取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导致投资者无法做出准确的决策,降低了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
2.3 金融风险的积累:企业会计数据造假还可能掩盖真实的经营风险,导致金融风险积累,一旦暴露,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三、监管对策3.1 加强立法和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企业会计数据造假行为的打击力度,对涉及造假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提高违法成本。
3.2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风险管理,提高对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确保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3 加强信息披露和审计的监管: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企业信息披露的监管,要求企业按照相关规定公开真实、准确的财务数据。
同时,加强对审计机构的监管,提高审计质量和独立性,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可信。
会计造假的原因与治理措施
会计造假的原因与治理措施会计造假是指企业利用各种手段,故意对财务报表进行虚假或误导性的记录和披露,以达到欺骗投资者、融资方、政府监管机构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目的。
会计造假不仅損害了企业的声誉,还可能引发金融风险,严重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
本文将分析会计造假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一、会计造假的原因1.财务激励:企业高管以及其他内部人员通过财务造假来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例如,企业管理层以虚增利润、股票操纵等手段来获取丰厚的年终奖金和股票期权。
2.达到预期业绩:很多企业面临市场竞争激烈的压力,为了维持或者提高股价,企业可能会选择虚增收入或者减少成本,以达到投资者对高业绩的期望。
此外,企业还可能追求稳定的业绩增长,以获得更多的融资渠道。
3.融资压力:企业为发展需要融资,但由于市场环境或者自身状况的限制,无法获得足够的融资渠道,因此可能会选择通过财务造假来满足融资方的要求,获取更多的资金。
4.税收规避:一些企业会通过虚增费用、减少收入等手段来降低纳税义务,以减少税收的支出。
二、会计造假的治理措施1.加强监管:政府和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
加强审计监督,提高审计质量,严格审计准则和规范,对违规会计行为及时发现、纠正和惩罚。
同时,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审核力度,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2.加强内部控制:企业应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确保资金的安全和财务信息的准确性。
同时,企业应加强内部审计,定期对财务信息进行审计,并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应注重道德和职业操守的培养,建立和弘扬诚信文化,让员工养成诚实守信的态度和行为。
企业应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使他们能够正确处理财务信息,杜绝财务造假。
4.加强投资者教育: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提高他们对财务信息的理解和判断能力,增强投资者的风险意识。
浅谈企业财务造假的惯用手法及其防范措施
浅谈企业财务造假的惯用手法及其防范措施企业财务造假是一种以欺骗手段来夸大或掩盖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的行为,常见的手法有以下几种:1. 虚假记账:企业通过捏造虚假的收入、费用或资产来掩盖财务问题。
虚构销售收入,通过设立虚假客户或合同来使收入虚增;虚增费用,通过虚构费用凭证来使虚报费用,减少纳税;虚增资产,通过增加虚假资产,使企业资产规模虚增。
2. 虚假陈述:企业通过虚假披露信息或误导性陈述来掩盖财务问题。
企业可能夸大其竞争力、产品质量或市场前景,以吸引更多投资或合作伙伴;或是隐瞒了公司内部的重大风险和财务问题,使投资者对其公司的真实情况产生错误判断。
3. 资产转移:企业将负债或风险转移到其他公司或个人名下,以减少自身的财务压力或责任。
将公司资产转移到关联公司名下,以转移责任;向相关方出售资产,再租回使用,以转移财务压力。
4. 预收收入或透支成本:企业通过虚增预收收入或透支成本来提高当期经营业绩。
将尚未发生的销售收入、服务收入或预收款项提前确认为当期收入;或是将未发生的费用或成本提前确认为当期费用,以增加成本支出。
5. 非现金交易:企业通过虚构非现金交易来掩盖真实的现金流入或现金流出。
进行虚假的股权转让或债务转移,以掩盖真实的现金流动情况。
为了防范企业财务造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明确职责分工,确保核算和报告流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建立风险管控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风险。
2. 加强财务审计和监督:企业应定期进行财务审计,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加强对财务人员和管理层的监督和审查,防止个别人员滥用职权。
3. 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企业应及时、准确地向投资者和公众披露有关财务状况的信息,包括财务报表、经营情况、风险控制等,增加信息透明度,减少投资者的判断误差。
4. 强化道德和法律意识:企业应加强员工的道德和法律教育,提高员工对财务造假的警惕性,增强企业整体的合规意识。
企业假账成因及防治对策
的混合结构。因而在市场上 出现多种利益主体 , 彼
此激烈竞争 , 各经济主体 的最大 目标便是 追求利润 最大化。回过头看 , 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速度 我 和效率是 比较高 的, 这直接推动我 国经济的快速发 展, 与此同时, 企业合并 、 破产 、 资产重组、 股票上市、 资本经营等市场经济 现象 的发生 日益频繁 , 而与此 相关的各种经济法律制度 的建立和完善相 当滞后, 更多地依靠行政手段的干预 , 这不可避免地造成权
业财务会计造假恶性事件频频发生。通过对企业假账的基本含义、 产生原因、 主要手段及社会危 害的分
析探 讨 , 法律 与 道德 层 面提 出了治理 企业会 计造 假 的基 本途 径 和 方法 。 从
关键词:企业假账 ; 法律 ; 道德 ; 对策 中图分类号:F 3 .9 25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7 — 1 120 )4— 2 — 3 6 1 18 (0 6 0 0 1 0
D c2 o e .0 6
企 业 假 账 成 因 及 防 治 对 策
廖文军 ,朱文明
(. 1 湖南工程学 院 经 济管理系 , 湖南 湘潭 4 10 ; . 114 2 中南大学 商学 院 , 湖南 长沙 40 8) 103
摘 要:我 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 , 与经济活动相 关的诸 多领 域存在 法律及 制度缺 陷。 特别是加入 W O后 , T 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发 生了深刻的 变化。在 企业经营管理领域 , 因利 益驱 动, 企
企业假账行为得不到应有 的良知与道德谴责 。因而
在全国会计职业系统难 以形 成讲道德 、 讲诚信 的良
好行业风尚。 ( ) 三 企业假账的社会危害
规范和标准以及全国性职业道德教育体 系、 与 考核
企业会计造假的动因及防范对策【精品发布】
企业会计造假的动因及防范对策【精品发布】一、企业财务会计造假的动因(一)利益的致命诱惑企业财务会计造假的根本动因就是利益的致命诱惑。
一方面,经济利益是其进行财务会计造假的首要动因。
企业受经济利益驱使,他们就会铤而走险,为筹措资金、偷税漏税等而粉饰财务会计报表,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信息,不惜牺牲他方利益而假公济私和损人利己。
另一方面,政治利益也是企业进行财务会计造假的重要动因。
上市公司为了搞好外部形象工程、提高股市筹措资金总额,就会想法设法影响股价,为股价而折腰。
同时,企业的领导们为了彰显业绩,让自己的“政治”生涯锦上添花,就会随意玩弄数字游戏,瞒报成本费用,虚增收入利润,以经济利益作垫脚石,为政治前景而让财务会计报表大打折扣,财务会计造假也因此愈演愈烈。
(二)造假成本的廉价目前,财务会计造假和财务欺诈已经成为财务会计行业的“公开”秘密,只不过“心照不宣”而已。
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财务会计造假成本较为廉价。
一方面,我国对财务会计造假和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缺乏较为严格完善的财务会计造假处罚措施,即使有一定的处罚法规条文,但力度明显欠“火候”,财务会计造假成本较为低廉,以较低的成本能够换取较大的收益,企业非常乐意为之。
另一方面,企业对财务会计造假抱有侥幸心理,加之被查处的较低概率,以及人们对待财务会计造假“视而不见”的冷漠态度,间接地降低了财务会计造假的风险和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财务会计造假的攀升,为财务会计舞弊提供滋生的土壤,财务会计造假也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三)财务会计制度的缺陷我国的财务会计制度是以政府为主体、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由国务院财政部门自上而下制定的,其他相关利益主体的作用十分有限。
同时,财务会计制度的制定需要经过必要的政治程序,相关利益集团就会形成合力对财务会计制度的制定施加影响,政治色彩难以根本消除。
财务会计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的角色不同,利益冲突油然而生,财务会计制度的执行者为追逐自身经济利益,必然会千方百计钻制度漏洞。
浅析企业会计造假的成因及防范措施
浅析企业会计造假的成因及防范措施【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会计造假的表现、原因以及防范措施。
【关键词】会计造假防范措施一、企业会计造假的具体表现1、在会计凭证上造假。
这是企业会计造假者最为常用的手法。
主要是在原始凭证上造假,如:票据以少开多、大头小尾;劳务费、临时工资等自制凭证以虚开实,多索要招待费发票入帐;以真实的会计事项为基础,通过夸大或缩小的方式非法谋利等等。
2、在会计帐簿上造假。
一些企业为调节利润,往往在成本上大做文章,该摊的费用不摊或少摊,该提的费用不提或少提,将一些已支付应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挂在“应收帐款”或“其他应收款”上,将已竣工的基建项目发生的长期借款利息挤入工程成本等等。
企业会计造假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经营业绩虚假,财务状况不实,严重干扰了国家的宏观管理,干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二、企业会计造假的成因。
1、追求本位利益和个人私利诱发了会计造假行为。
一般说来,地方政府部门把经营者的考核奖励、职务升迁、职工工资分配等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银行放贷也是以企业的资产状况和效益状况为依据,有的企业在经营不善的情况下,为了追求本位利益和个人私利,在会计造假上做文章。
2、执未能不严是企业会计造假存在的根本原因之一。
目前对企业会计执法检查普遍存在过宽的现象,对检查出的造假事项,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往往以经济处罚代替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执法缺少严肃性和权威性。
3、产权界定不明晰,是企业会计造假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存的国有产权关系不同程度地存在模糊化,所有权关系模糊,产权界定不明确,从而导致了企业经营者脱离了所有者的有效控制和约束,可以任意造假。
4、企业内外部会计监督体系尚不够完善,未能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
从企业内部来看,一些企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内部会计制度不健全、不严密,内部牵制制度不完善。
从企业外部来看,一是政府监督没有形成合力。
财政、审计、税收、工商行政管理等诸多监督机关完成各自的职能任务各有取舍,相互间的配合及监督合力未能形成。
假账的起源与治理
假账的起源与治理【摘要】假账是指在企业财务报表中虚构或隐瞒事实的账目。
假账会对企业造成严重危害,包括财务风险、信誉损失等。
假账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企业内部控制不严、管理人员道德缺失等因素。
常见的假账类型包括资产负债表上的虚增、收入与成本的伪造等。
为了识别和预防假账,可以采用审计、内部控制等方法。
对假账惩治方面,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强化法律束缚。
假账治理的重要性在于维护企业的经济秩序,提升市场诚信度。
未来,假账治理需要结合技术手段,加强风险防范。
建议企业加强内部监管机制,培养员工道德意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假账,定义,危害,企业影响,起源,常见类型,识别方法,预防措施,处罚,惩治,治理重要性,未来趋势,建议。
1. 引言1.1 假账的定义假账指的是企业为了掩盖真实财务状况而虚构的账目记录。
这种行为通常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逃避税收、隐瞒经营风险等目的而进行的。
假账的定义可以简单理解为虚假的财务信息,其实质是企业通过伪造账目来误导利益相关方,掩盖真实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
假账主要包括虚构收入、减少成本、夸大资产和隐藏负债等手段。
通过假账,企业可以扭曲财务数据,掩盖亏损,提高企业价值,获取更多的融资机会,甚至引诱投资者投资。
假账的最终目的往往是为了谋取私利,损害其他相关方的利益。
假账是企业经营中严重破坏诚信和扭曲市场秩序的行为,对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的稳定构成了威胁。
企业应该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提高信用度,防范假账行为的发生。
1.2 假账的危害假账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假账会导致企业财务数据失真,给企业的经营决策带来严重后果。
如果财务数据不真实,企业管理者将无法正确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
假账会影响企业的信誉和声誉,对企业的长期发展造成极大的伤害。
一旦企业被曝光存在假账行为,将会严重影响投资者、合作伙伴和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导致企业形象受损,甚至可能导致合作关系的中断。
假账的成因与对策
浅谈假账的成因与对策一、前言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突飞猛进,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市场繁荣了。
但也不能否认,由于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也有一些不健全的因素。
比方说,随着商品经济的激烈竞争,出现了假商品,假烟假酒都有,假酒还喝死过人,在我们财务领域也不是一块洁白的土地,也出现了假信息、假报表。
虚假的信息不会死人,但造成的影响更坏。
因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在经济生活中,还要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
政府部门需要层层汇总的会计信息来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出台适当的经济政策调节和引导资金的投向,出台一些新的法规、条例,来作为经济杠杆调节和引导经济发展的方向。
如果会计信息是假的,国家的宏观管理就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会计假账(一)定义会计假账何为假,与真合为一对矛盾体,也就是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何为账,是以真实发生的经济业务及其通过证明经济业务的正当凭证为根据,照实反映经济活动状况的书面记录。
两者结合起来,就是假账的定义描述。
账本大都是指用于财务方面而言,因此通常称为会计假账。
可以肯定的是账本都需要依赖会计特定主体来操作完成。
会计行业也给会计假账命了一定比较范例的名称,失真的会计信息。
名称有点差别,但其意思大体一致,首先是违反真实性核算原则的行为,其行为目标和结果均使真实性蒙受损失,具备一定的危害性;其次是违背了会计、财务、证券、税收等相干的法律法规、制度规章规定的行为,具备犯法性;最后会计假账行为人主要是从事会计职业的特定主体,有针对性和有目的地而为之,任意一个过错、偏差、错漏所致使的财务核算资料与其成效的不实,均应属于会计假账之范围,具备有意性。
(二)了解会计信息我国经过十多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的建设,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会计秩序混乱和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银广厦”、“蓝田股份”等一些企业会计造假案件的公开披露,甚至引发了社会公众对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一些基本的会计原则性问题受到人们的挑战。
浅析会计造假的原因与对策
浅析会计造假的原因与对策会计造假是一种违法活动,但是在现实中却时有发生。
会计造假不仅会对企业自身造成损失,还会对社会经济造成影响。
因此,了解会计造假的原因以及如何防止和打击会计造假是十分必要的。
一、导致会计造假的原因1. 利益驱动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标,而会计造假可以通过人为地夸大收入、减少支出、虚构资产等手段来提高企业的利润。
尤其对于上市企业,企业公布的财务数据直接关系到股票价格的涨跌,而高股价可以带来公司管理层的更高薪酬、股票期权等福利,因此会计造假行为难以避免。
2. 财务制度缺陷一些企业以为了省钱而不完善财务制度,从而形成了人为的漏洞。
例如,会计人员可能会利用缺失的审计机制掩盖财务错误,或是利用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将财务异常以及其他的不合规行为隐藏起来。
3. 可观念影响有的企业开展业务时,或是被广告营销所洗脑、或是受到上级领导的方向指示,导致工作的重心偏向于利用财务正常业务开展。
这样的做法会导致会计人员或其他从业者承受过大的压力,从而开始产生严重的道德逆向行为。
二、防止会计造假的对策1. 标准化管控一种预防会计造假的方法是通过制定标准化账目、财务报表和其他的财务程序,明确各种财务收支的来源以及记录方法。
它们应该否认财务中可能存在的审计或者其它监管环节的漏洞,同时,这些标准化文件应该都经过各部门的评审,并且系统化管理。
2. 引入独立机构企业应该建立一个独立的审计机构,而非使用内部人员或者外部的经费、任务等因素的影响。
这确保了审计人员可以做到专业、公正地完成他们的工作,从而监督企业的财务透明度和正当性。
3. 内部控制企业应该着重强化内部控制机制,防范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
例如:将财务人员的职责细化,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明确工作职能,抑制贿赂、腐败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4. 加强人才教育如果从业者对种种不正当的行为深有理解或者有种感觉,那么他们会在工作中更倾向于忽略道德和法律条款的意义。
因此,企业组织应该加强员工对企业道德法规和职业操守的培训和教育,强化人员的职业道德,从而起到抑制会计造假的效果。
会计假账制度(3篇)
第1篇一、引言会计假账,是指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故意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虚报、隐瞒、篡改财务会计信息的行为。
这种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
本文将从会计假账的定义、成因、危害、治理与防范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会计假账的定义会计假账是指企业会计在编制、披露会计信息时,故意违背会计准则,虚报、隐瞒、篡改财务会计信息的行为。
具体表现为:1. 虚报收入:企业为了虚增利润,故意夸大销售收入,隐瞒实际销售情况。
2. 虚减成本:企业为了降低利润,故意夸大成本支出,隐瞒实际成本。
3. 伪造凭证: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伪造或篡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等会计凭证。
4. 侵占资产:企业通过虚报资产、隐瞒资产损失等方式,侵占企业资产。
5. 虚报负债:企业为了逃避债务,故意虚增负债,隐瞒实际负债。
三、会计假账的成因1. 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会计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部分法律法规存在漏洞,给企业提供了可乘之机。
2. 会计人员素质不高:部分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不具备专业素养,容易受到外界诱惑,参与会计假账行为。
3. 企业内部治理不完善: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容易导致会计假账。
4. 利益驱动: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惜采取各种手段虚报、隐瞒、篡改财务会计信息。
5. 社会环境的影响:部分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采取不正当手段,导致会计假账行为蔓延。
四、会计假账的危害1. 损害投资者利益:会计假账导致投资者无法真实了解企业财务状况,进而影响投资决策。
2. 误导债权人:会计假账使债权人无法准确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增加信贷风险。
3. 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会计假账行为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损害了市场经济秩序。
4. 影响国家税收:会计假账导致企业少缴、漏缴税款,损害国家财政收入。
5. 诱发违法犯罪:会计假账行为容易诱发贪污、贿赂等违法犯罪行为。
五、会计假账的治理与防范1.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会计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填补法律法规漏洞,提高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
浅谈企业财务造假的惯用手法及其防范措施
浅谈企业财务造假的惯用手法及其防范措施企业财务造假是指企业利用特定的手法,在财务报表中虚构或篡改数据,使其表现出比实际情况更好的财务状况,以谋取私利或掩盖业绩问题等。
企业财务造假严重破坏了市场公信力和投资者利益,因此防范企业财务造假十分重要。
以下是企业财务造假的惯用手法及其防范措施:一、惯用手法:1. 收入虚增:企业通过虚构销售订单、同时计入预收账款、提前确认收入等方式,虚增收入。
2. 成本膨胀:企业通过将成本转移至以后期间、虚报成本、虚增存货等方式,来隐藏收入的虚增。
3. 资产虚增:企业通过虚构资产出售、滞销的资产重新计算折旧等方式,虚增资产,进而虚增企业的净资产。
4. 费用虚减:企业将费用进行转移、虚报费用等方式,降低企业的负债和财务成本。
5. 利润虚报:企业通过虚构交易及虚构关联财务信息等方式,制造虚开标的,虚构利润。
二、防范措施:1. 健全伦理文化: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伦理文化和道德价值观,尊重法律、诚信经营,避免财务造假。
2. 完善内部控制:企业应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并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 强化会计操作管理:企业应加强会计人员的运作管理,落实会计核算的责任制,减少人为错误和失误,防止人为造假。
4. 加强监管力度:企业应加强对公司财务报表的监管,定期公开审计报告,加强投资者教育和保护,提高投资者警惕性,防范企业财务造假。
5. 引入第三方监管:企业应引入第三方监督机构对企业进行定期的审计和监管,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通过以上防范措施,企业可以加强内部控制、完善财务制度、加强监督,最大程度地提高企业财务真实性和公信力,防范企业财务造假。
假账的成因和对策研究
假账的成因和对策研究摘要:随着现在改革开放不断的推进,会计信息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媒介和传播作用渐渐的日益突出。
它的存在与否直接影响到有关各方的利益和社会经济秩序。
首先,会计信息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
其次,虚假的会计信息会误导企业的经营决策,影响其可信度,最终使其失去市场。
第三,会计舞弊也会影响会计职能的有效发挥,导致内部控制失衡,对单位的经济管理和市场经济的运行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并成为经济犯罪的重要来源。
关键词:信息质量治理对策造假会计经济犯罪一.引语这几年来,会计舞弊引发导致的财务丑闻导致了会计信息严重扭曲,以及会计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也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会计诚信缺失和会计信息失真导致虚假会计账户的普遍存在,已经到了需要解决的时候,面对日益严重和普遍的会计信息失真,2001年4月16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视察了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并写下了“不存在会计舞弊”的座右铭。
但是,目前社会上某些单位的会计信息披露并不属实,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财政部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大量的随机抽查。
此外,对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督仍存在较为薄弱的问题。
有的企业有明显的原始凭证,会计凭证不真实,不符合标准,账簿,会计事实等问题。
企1业财务管理明显不严,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和管理。
自《会计法》颁布以来,这一问题依然十分严重。
因此,我认为中国有必要迅速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寻找多年来失去的诚信,营造良好的会计环境,努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充分发挥会计功能,促进市场有序运作。
会计是会计工作的新水平。
二.公司会计欺诈的现状和表现信息是可以影响人们行为的有用数据。
任何资料只有在传送后才可接受及使用。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主体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者附注向投资者、债权人或者其他信息使用者披露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
会计信息失真有多种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企业会计假账的现状会计的第一个一般原则是真实性。
浅析企业会计做“假账”的成因及对策
falsific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Tm】ChI】n一】i
“不做假账”是会计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和行为准则。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越来越被 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企业管理人员重视,他们 需要根据企业的会计信息如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 现金流量掌握情况、进行决策。正因为会计信息如 此重要,一些法制观念淡薄的人在会计信息上做文 章,千方百计做“假账”,出假“报表”。做“假账”的后 果是非常严重的,它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造成决策 失误;转移国有资产,使国有资产流失;偷逃税款;恶 化社会风气,扰乱正常经济秩序,妨碍诚信建设。
作者简介:苏忠武(1970一).男,河北邢台人,河北金牛能源 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东庞矿机修厂助理工程师。
5改进中心齿轮轴设计
运输减速机中心齿轮轴,在轴变径处过渡圆角 太小,导致该处产生应力集中现象,从而引起轴断裂
故障发生。对此.将原过渡圆角R2mm增至月5一,
从而杜绝了这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收稿日期:2003一∞一IO;编辑:吕桂安)
6改变平衡阀固定架结构
原设计平衡阀固定架与转载机连接耳块是一个 整体直角结构,两个直角面通过螺栓分别固定在后 本体架的后面和底面,每次拆装均需将后架翻转,由 于后架重量大、体积大,井下空间又小,起吊翻转困 难且不安全,给整机拆、装工作带来不便。对此,将 平衡阔固定架与整体直角架分开,再通过8条M24 的螺检将其与直角架连接起来,因为其可以作为单 独的一块进行拆装,不必翻转后架,而直角架可以作
4完善输送机与转载机配套关系
由于输送机机头部机槽与转载机溜煤咀间距较 小,掘进机在采上山时,输送机头段与转载机产生干 涉。给转载马达增加了负荷。 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在输送机头段下部,在本体 上部,安装一个由20mm厚的钢板焊接成的高 160mm的增高架,由于输送机头段是铰接结构,所以 加上增高架后,可在不影响与机体配套关系的情况 下抬高机头部,从而避免了干涉问题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摘要:会计信息失真不仅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也影响国家的方针和政策。
因此,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本文从我国目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现状出发,阐述企业信息失真的表现和危害并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最后提出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政策。
关键字: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对策一、会计信息失真现状根据国家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报告:2003年底抽查的200家国有企业2002年度的会计报表,其中有81家企业虚列资产37.61亿元,83家企业虚列所有者权益26.12亿元,89家企业虚列利润27.47亿元,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等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
并且,之后的几年也无明显改变,2004年财政部由组织驻各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对52户企业2003年度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检查,资产不实比例5%以上的企业23户,占被检查企业户数的53.95%,利润严重不实,虚盈实亏企业5户,其报表反映的盈利3551万元,实际亏损1.51亿元;虚亏实盈企业6户,其报表反映的亏损1.4亿元,实际盈利4亿元;有16户企业违规设置账外账。
福建省财政厅近日发布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结果显示: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此次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共发现各类违规问题涉及金额达6.61亿元。
公告称,2010年福建省财政厅组织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重点检查了房地产、能源、医药、公用事业等领域的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共167户。
从总体上看,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秩序的逐步规范和监管力度的加大,各类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进一步规范,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
检查发现,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单位未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部分单位对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不规范、违规扩大开支范围等方面;同时,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现象仍较为普遍。
全省检查发现各类违规问题涉及金额达6.61亿元。
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福建省财政厅和各级财政部门依法进行了处理处罚,共对48户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依法给予调账、补税、罚款等处理处罚,其中补缴税款17.29万元,处以罚款7.44万元。
真实性是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最基本的要求。
然而,在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会计造假似乎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发展到令人震惊的地步。
这不仅会严重打击企业投资者的信心,而且也会增加政府宏观决策失误的可能性。
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会计领域外部的因素,也有会计领域内部的因素。
(一)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型与原因根据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所谓会计信息是指经过加工或者处理后的会计数据及其对有关会计数据进行的解释说明,主要包括会计报表、报表附注、补充报表、其它会计信息和其它有关信息等。
通常认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企业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地反映该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导致会计信息不真实,主要表现为企业会计信息失实和企业会计信息造假企业会计信息失实,是指企业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行业规范提供本企业会计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判断失误或经验不足,造成会计信息与经济活动本意之间的出入。
判断属于会计信息失误的标准主要有:"当事人无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愿望;会计信息不实在核算资料中暴露比较明显;会计信息不实的责任人一般得不到经济及其他利益;对会计信息不实的纠正比较顺利。
企业会计信息造假,是指在企业会计活动过程中,当事人为达到某种日的,借助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意识制造假象以蒙蔽和欺骗他人,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而的,学界已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现有研究成果一般从内因和外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合法性失真的原因和非法性失真的原因等几方面进行论述。
(二)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1.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工作不规范,账日混乱,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缺乏必要的制约机制,账账、账实之间长期不核对、不清理;固定资产及存货长期不按规定盘点,三角债前清后欠等。
财务管理混乱、家底不清、会计基础数字失真。
如一些企业利用往来款项隐瞒收入,随意处理收入、费用,人为调'y利润一些企业为延缓纳税,往往推迟收入的确认时间,事实上钱货已经两清、或劳务已经完工结算并满足收入确认条件,却迟迟不做收入的会计处理,在账务处理上仅做“预收账款”增加。
个别企业为了隐匿收入,采取绕过收入账户的做法,想方设法把账“做平”。
比如,取得收入时做增加应付款项处理,进行有关支出时做减少应付款项处理。
更有甚者,有些企业人为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收入不入账或少入账、费用支出不按实际发生数入账的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一些企业为了寻求经济利益和政治荣誊,人为减少亏损,将巨额银行贷款所产生的利息支出列入“往来账项”或“待摊费用”,而不是按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列入“财务费用”,仅此一项就使企业利润虚增儿十万元甚至上白万元,本来是亏损企业,摇身一变就成了微亏企业甚至盈利企业。
2.不按原则进行会计核算企业没有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和收入费用相配比原则进行会计核算。
收入、成本、费用、利润不实,成本费用就成了利润的“蓄水池”。
许多领导为了谋求私利,用调整利润来完成承包期内的经济指标,这样的会计信息是无法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
另外,个别企业为了小集团的利益搞“账外账”或做假账,私设“小金库”转移资金,截留或隐瞒各种收入,化人公为小公,进行私分或开支,导致有些资金体外循环。
从国际国内情况看,一些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为了向投资人提供好的业绩数据,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信息欺骗。
当企业存在关联关系时,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可能不是建立在公平交易基础之上的,因为关联方之间交易时不存在竞争性的、自山市场交易的条件,而且关联交易双方常常以一种微妙的关系存在。
在某些情况下,关联方交易是为了使交易一方受益而进行的。
比如,为确保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母公司往往将材料、动力等低价销售给子公司,子公司又将商品或服务等高价卖给母公司,合并会计报表时,集团内部各子公司之间未实现的销售利润不予抵销,亏损企业与股东之间进行关联交易赢得巨额收入。
这样,经营亏损不见了,利润出来了。
银广厦、蓝田股份关联方交易的例子足以说明,某些企业利用关联方交易人为制造虚假交易使会计信息失真,对股市、股民、企业自身及社会各方而的危害是何等严重。
3.企业根据需要和目的填报报表。
企业负责人要求财务部门根据自己的计划对会计数据进行技术处理、调整。
一些政府主管部门也自觉不自觉地压企业的数字,明知道有假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甚至暗示或怂恿企业造假,指定下级会计人员在财务报表上完成多少利润,造成利润不真,会计信息的随意性越来越人。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频频出现企业领导人造假和贪污行为,与这些公司不遵循会计工作的基本原则有关。
一些企业经营者不关心企业的长远发展,更看重短期行为给自己带来的利益,常常是要求会计成员违反会计原则,夸人经营成果,向社会散布虚假会计报表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之所以在改革开放以来久治不愈,甚至有越来越严重之势,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根源。
其中,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主观原因。
首先是法制观念薄弱。
一些单位领导人不懂法,也不学习法律知识,从个人和小集团利益出发,指使甚至强令财会人员弄虚作假,虚报浮夸,做假账,编制假报表;有的则不顾会计人员的反对,强行办理违法违纪的财务收支。
其次是财会人员素质偏低,财会部门工作不到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主体行为日趋多样化,会计程序和技术方法不断科学化,会计核算内容逐步扩展化,特别是“两则”、“两会”及新修订的《会计法》实施,这些都对财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然而,不尽如人意的是:一些财会人员对会计理论缺乏系统学习,对会计核算原则、方法认识不全,理解不透,在实际操作中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就必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同时,财会部门自身工作不到位,对所属单位的业务指导不够及时,对基础管理工作方而和健全管理制度方而监督检查力度不够。
这也在相当程度上使会计信息真实性失去了保证。
第三是利益需求。
就国有企业而言,由于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管理人员的回报,包括奖金数额、职位升迁等现实利益,因此,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在企业利润增长较少,或减亏幅度较少的情况下,为了一定日的就会通过一些会计处理增加利润或减少亏损;在企业利润增长较大或亏损幅度较大的情况下,则会以丰补歉,以平衡各年度利润,同时会采取推迟确认收入的办法,压低利润,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第四是经营管理不完善,财务规章制度不健全导致账实不符。
表现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混乱,帐外资产、闲置资产、呆坏账现象严重,有账无物、有物无账,会计基础工作弱化。
有些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财务监督,会计人员执行的内部监督职能形同虚设。
会计信息失真客观性原因:第一,会计法律不健全,执法不力。
我国会计法制建设还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会计法规制度的不相协调,法规制度实施不配套,法规体系还不够规范科学;二是对现有法规制度的贯彻执行不利。
主要表现在对会计法规的宣传教育不深入,执法不严等方面。
第二,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阻碍了会计监督。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应当对会计信息失真负有责任,因为《会计法》赋予了会计人员监督本单位经济活动的职责。
但会计人员不具备监督者应有的独立地位,其工资、住房等经济生活命脉掌握在单位领导人手中,会计人员只有唯命是从,否则会遭受排挤、打击报复。
这就使得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处于“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的困难境地。
扰乱了会计工作的正常秩序。
第三,监督体系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
日前,我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内部监督是指企业单位的会计本身监督,外部监督是指财政、税务、银行、工商、审计等部门的监督。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建立、健全,在许多方面与市场经济还不相适应。
从会计监督来看,改革赋予了企业自主权和会计核算的灵活性,但一些单位领导者自有“理论”:当会计人员对编造虚假会计信息持不同意见时,他说:“我是负责人,我说了算”;当问题被有关监督部门查出时,他说:“我是领导,如何记账我不懂,那是会计的事”;有关监督部门要依法进行处罚时,他说:“我是为企业着想,为职工谋福利,本人却一个子儿也没有多拿。
”同时还理直气壮地发牢骚:“上级下达的高指标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我们不得不这样做。
”错误的思想认识,造成会计核算等问题日益严重,监督在不少企业可以说基本失控。
审计监督由于而广,任务重,注册会计师制度又刚刚恢复建立不久,加之人员知识老化等问题,都与承担的任务和需要达到的日标不相适应,不能从外部监督上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