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会计做“假账”的成因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会计信息失真不仅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也影响国家的方针和政策。因此,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从我国目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现状出发,阐述企业信息失真的表现和危害并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最后提出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政策。
关键字: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对策
一、会计信息失真现状
根据国家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报告:2003年底抽查的200家国有企业2002年度的会计报表,其中有81家企业虚列资产37.61亿元,83家企业虚列所有者权益26.12亿元,89家企业虚列利润27.47亿元,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等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并且,之后的几年也无明显改变,2004年财政部由组织驻各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对52户企业2003年度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检查,资产不实比例5%以上的企业23户,占被检查企业户数的53.95%,利润严重不实,虚盈实亏企业5户,其报表反映的盈利3551万元,实际亏损1.51亿元;虚亏实盈企业6户,其报表反映的亏损1.4亿元,实际盈利4亿元;有16户企业违规设置账外账。
福建省财政厅近日发布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结果显示: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此次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共发现各类违规问题涉及金额达6.61亿元。
公告称,2010年福建省财政厅组织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重点检查了房地产、能源、医药、公用事业等领域的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共167户。从总体上看,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秩序的逐步规范和监管力度的加大,各类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进一步规范,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
检查发现,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单位未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部分单位对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不规范、违规扩大开支范围等方面;同时,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现象仍较为普遍。全省检查发现各类违规问题涉及金额达6.61亿元。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福建省财政厅和各级财政部门依法进行了处理处罚,共对48户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依法给予调账、补税、罚款等处理处罚,其中补缴税款17.29万元,处以罚款7.44万元。
真实性是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最基本的要求。然而,在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会计造假似乎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发展到令人震惊的地步。这不仅会严重打击企业投资者的信心,而且也会增加政府宏观决策失
误的可能性。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会计领域外部的因素,也有会计领域内部的因素。
(一)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型与原因
根据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所谓会计信息是指经过加工或者处理后的会计数据及其对有关会计数据进行的解释说明,主要包括会计报表、报表附注、补充报表、其它会计信息和其它有关信息等。通常认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企业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地反映该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导致会计信息不真实,主要表现为企业会计信息失实和企业会计信息造假企业会计信息失实,是指企业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行业规范提供本企业会计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判断失误或经验不足,造成会计信息与经济活动本意之间的出入。判断属于会计信息失误的标准主要有:"当事人无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愿望;会计信息不实在核算资料中暴露比较明显;会计信息不实的责任人一般得不到经济及其他利益;对会计信息不实的纠正比较顺利。企业会计信息造假,是指在企业会计活动过程中,当事人为达到某种日的,借助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意识制造假象以蒙蔽和欺骗他人,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而的,学界已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现有研究成果一般从内因和外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合法性失真的原因和非法性失真的原因等几方面进行论述。
(二)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1.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工作不规范,账日混乱,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缺乏必要的制约机制,账账、账实之间长期不核对、不清理;固定资产及存货长期不按规定盘点,三角债前清后欠等。财务管理混乱、家底不清、会计基础数字失真。如一些企业利用往来款项隐瞒收入,随意处理收入、费用,人为调'y利润一些企业为延缓纳税,往往推迟收入的确认时间,事实上钱货已经两清、或劳务已经完工结算并满足收入确认条件,却迟迟不做收入的会计处理,在账务处理上仅做“预收账款”增加。个别企业为了隐匿收入,采取绕过收入账户的做法,想方设法把账“做平”。比如,取得收入时做增加应付款项处理,进行有关支出时做减少应付款项处理。更有甚者,有些企业人为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收入不入账或少入账、费用支出不按实际发生数入账的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一些企业为了寻求经济利益和政治荣誊,人为减少亏损,将巨额银行贷款所产生的利息支出列入“往来账项”或“待摊费用”,而不是按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列入“财务费用”,仅此一项就使企业利润虚增儿十万元甚至上白万元,本来是亏损企业,摇身一变就成了微亏企业甚至盈利企业。
2.不按原则进行会计核算企业没有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和收入费用相配比原则进行会计核算。收入、成本、费用、利润不实,成本费用就成了利润的“蓄水池”。许多领导为了谋求私利,用调整利润来完成承包期内的经济指标,这样的会计信息是无法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另外,个别企业为了小集团的利益搞“账外账”或做假账,私设“小金库”转移资金,截留或隐瞒各种收入,化人公为小公,进行私分或开支,导致有些资金
体外循环。从国际国内情况看,一些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为了向投资人提供好的业绩数据,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信息欺骗。当企业存在关联关系时,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可能不是建立在公平交易基础之上的,因为关联方之间交易时不存在竞争
性的、自山市场交易的条件,而且关联交易双方常常以一种微妙的关系存在。在某些情况下,关联方交易是为了使交易一方受益而进行的。比如,为确保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母公司往往将材料、动力等低价销售给子公司,子公司又将商品或服务等高价卖给母公司,合并会计报表时,集团内部
各子公司之间未实现的销售利润不予抵销,亏损企业与股东之间进行关联交易赢得巨额收入。这样,经营亏损不见了,利润出来了。银广厦、蓝田股份关联方交易的例子足以说明,某些企业利用关联方交易人为制造虚假交易使会计信息失真,对股市、股民、企业自身及社会各方而的危害是何等严重。
3.企业根据需要和目的填报报表。企业负责人要求财务部门根据自己的计划对会计数据进行技术处理、调整。一些政府主管部门也自觉不自觉地压企业的数字,明知道有假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甚至暗示或怂恿企业造假,指定下级会计人员在财务报表上完成多少利润,造成利润不真,会计信息的随意性越来越人。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频频出现企业领导人造假和贪污行为,与这些公司不遵循会计工作的基本原则有关。一些企业经营者不关心企业的长远发展,更看重短期行为给自己带来的利益,常常是要求会计成员违反会计原则,夸人经营成果,向社会散布虚假会计报表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之所以在改革开放以来久治不愈,甚至有越来越严重之势,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根源。其中,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主观原因。首先是法制观念薄弱。一些单位领导人不懂法,也不学习法律知识,从个人和小集团利益出发,指使甚至强令财会人员弄虚作假,虚报浮夸,做假账,编制假报表;有的则不顾会计人员的反对,强行办理违法违纪的财务收支。
其次是财会人员素质偏低,财会部门工作不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主体行为日趋多样化,会计程序和技术方法不断科学化,会计核算内容逐步扩展化,特别是“两则”、“两会”及新修订的《会计法》实施,这些都对财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不尽如人意的是:一些财会人员对会计理论缺乏系统学习,对会计核算原则、方法认识不全,理解不透,在实际操作中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就必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同时,财会部门自身工作不到位,对所属单位的业务指导不够及时,对基础管理工作方而和健全管理制度方而监督检查力度不够。这也在相当程度上使会计信息真实性失去了保证。
第三是利益需求。就国有企业而言,由于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管理人员的回报,
包括奖金数额、职位升迁等现实利益,因此,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在企业利润增长较少,或减亏幅度较少的情况下,为了一定日的就会通过一些会计处理增加利润或减少亏损;在企业利润增长较大或亏损幅度较大的情况下,则会以丰补歉,以平衡各年度利润,同时会采取推迟确认收入的办法,压低利润,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第四是经营管理不完善,财务规章制度不健全导致账实不符。表现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混乱,帐外资产、闲置资产、呆坏账现象严重,有账无物、有物无账,会计基础工作弱化。有些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财务监督,会计人员执行的内部监督职能形同虚设。
会计信息失真客观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