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性别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ender表示社会性别,指在
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对男女不 同的期待、评价,以及男女 各自的群体特征、能力特长 和行为方式。
理论上讲,性别概念包
括两层含义:生理性别 和社会性别,这两者是 不能截然分开的。
一般来说,社会性别也包含
男女生理上的差异,同时还 包括男女之间的互动关系以 及这种关系的社会构成方式。 社会性别是社会文化的产物, 也随社会文化的变化而变化。
第三节
性别与不平等
性别是不平等的一个重要源泉,
不仅仅是由于男人和女人承担 着不同的角色,更大程度上是 因为这些角色受到了不平等的 评价和对待。 由于受到区别对待,男人与女 人获得社会报酬的机会也不平 等。
女性气质
女人总体上要表现得
十分文静,但是要知 道女人和男人的感受 是一样的。
对于女性气质,西
方女权主义的有关 讨论主要集中在女 性气质是天生的还 是社会建构的。
持女性气质是天生的一派
被称作“本质主义”,他 们认为应该肯定和强调女 性的一些固有特征,比如 美丽、温柔、会照顾人等 等;
认为女性气质是社会建构
第三,有一些激进的女
权主义者主张取消性别 身份的认同,将性别看 作是不稳定和可改变的;
第四,当代女权主义
者不仅坚持性别的可 选择性,更强调性别 的表演性:
朱迪斯· 巴特勒认为,性别不
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也不是 我们所拥有的,而是取决于 我们的行动。为了避免身份 类型固定化,她认为应该让 身份的确切含义永远处于模 糊的状态,于是提出了性别 表演的概念;
行为的文化中,男孩比女孩 更具有攻击性; 从少年期到成年期,男性的 视觉空间能力一般强于女性;
大约从12岁开始,男孩的数
学技能增长要比女孩快一些; 大约从11岁至18岁,女性的 语言能力开始超出男性
模棱两可的:
社会活动中男性更活跃
还是女性更活跃; 男性与女性相比谁的竞 争性更强;
俾格米人
定义:性别不仅是指个体
的身份认同和个性,而且 还包含男性气质和女性气 质的文化理想和成见,以 及社会体制和机构中男女 的劳动分工。
内涵理解:
性别身份是一种社会建构,
制度因素和文化因素是造成 男性和女性的角色和行为差 异的原因,生理差异不是决 定性因素;
性别身份规范和制约着人
性别之间的统治权;
女性不一定比男性被动,
尽管男孩具有攻击性,但 女孩成为受攻击的被动受 害者的次数不必男孩多。
第二节
性别的定义
在英文中,有两个单词和“性
别”相对应:Sex和Gender。 Sex描述的是生理性别,指从 解剖学的角度及生理的角度体 现的两性和两性差别,生理性 别是先天的、普遍存在的,一 般来说也是不可更改的;
不同的观点:
第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女权主义政治运动的四 分五裂,女权主义者中比较 盛行一种保守的观点,认为 女性的性别差异不仅是自然 的,而且是可取的;
第二,绝大多数的女权主义
理论对这种观点持怀疑态度, 因为在历史上性别差异通常 是和贬低女性相关联的。她 们倾向于认为性别不应该是 一成不变的;
温柔
善良 美丽 贤淑 柔弱
强健
潇洒 儒雅 睿智 洒脱
母亲
父亲
性别研究是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
部分。它后来居上,在很大程度 上替代了原有的女权主义的研究。 性别是一个批评的概念,是在西 方第二次女权主义革命的浪潮中 出现的一个分析范畴。在这里, 性别被用来分析两性之间存在的 不平等现象。
其实,女性气质概念的内
涵是复杂的,甚至是矛盾 的:一个是贪图享受、举 止轻佻的年轻女性;一个 是勤勤恳恳、乐于奉献的 母亲,但她们都可以算是 代表了女性的某些特点。
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年龄、
不同种族的女性,都具有 女性气质,因此构成女性 性别身份的典型特征可以 千差万别,女性气质的内 部构成是复杂的,而且很 难评价。
的另一派被称作“建构主 义”,他们认为女性的气 质是后天形成的,指责本 质主义是对女性的贬低和 刻板化:
பைடு நூலகம்
首先,她们批评在父权社会
中男性气质通常与理性和权 力相联系,而女性气质被赋 予多变和不确定的特征; 其次,建构主义认为性别身 份不是绝对的,存在一定的 可塑性;
第三,他们注重对易装
癖和变性者的研究,以 证明性别是社会建构的, 而非生理决定的。
们的行为和选择; 性别角色不是固定不变的, 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影响因素:
生理原因;
社会交往和社会期望; 父母的教育;
媒体;
老师的“隐课程”。
生的是男孩,就在红布上佩以弓 箭和大蒜;生的是女孩,就只佩 大蒜。 男孩哭——生气; 女孩哭——恐惧。
第二节
第一节
两性的差异
生理上的差异
染色体;
荷尔蒙; 生孩子与母性的本能。
心理上的差异
行为;
智力;
个性。 这种心理差异在多大程度上是
遗传的,而不是社会化影响的 结果。即这种差异出现的越早 越普遍,它越可能是天生的。
一些重要的性别差异
有强有力的证据支持的:
在可以观察到的大量侵犯性
与女性气质相关的一个
重要概念就是母亲身份, 它是指女性做母亲的经 历和社会对女性做母亲 的思想建构。
母亲身份是一个复杂的建构,
而且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母 亲身份的含义又是有变化的, 不同阶级和种族对母亲形象 的期待是不同的。
但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以母
亲身份为重要基础的女性气质观念 直接导致女性被牺牲和矮化。 围绕性别的区分曾经产生过一整套 知识体系,性别角色逐渐变的僵化。 性别与权力、社会福利、工作机会、 价值标准等紧密相连,成为禁锢人 们思想和行为的社会机制。
在她的这个理论中,性别表演是
没有原型可以模仿的,它不是模 仿一种真实的生理性别,而是模 仿一种理想模式。这一理想模式 是自我设计和想象的,并不存在 于任何地方,也永远不会固定下 来,只是在每一次的性别表演中 不断地重复;
因此,性别是一组不断重
复的行为,一种看起来自 然的存在,这就意味着男 人和女人可以跨性别来扮 演另一种性别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