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语言专题训练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以对话形式展开叙事的作用
小说专题训练-------以对话形式展开叙事的作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沙棘侯发山日头爬到半空中了,老党还没走到目的地。
这条路天天走,虽是沙漠,但已经被他硬实实地踩出了一条路。
其实,这儿已经不能算是沙漠了,放眼望去,到处是蓬勃的沙棘,这些可都是老党几代人的杰作。
汗水从老党的头上往下流,漫过黑红的脸庞,汇集到脖子那儿继续往下淌,被溻湿的衣服更像是一幅地图,花花搭搭的。
老党喜欢这样的天气,因为沙棘喜欢阳光,有了阳光它才能生长。
走了十几里,老党还没有走到目的地——他今天是去种植沙棘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围绕沙棘转圈,不是种植就是维护。
经过父辈的实践,老党知道沙棘最适合在沙漠里生长,耐干旱、贫瘠、寒冷和炎热,再没有植物能比得过沙棘了。
路途越远,老党心里越高兴,说明他们种的沙棘越来越多。
老党走得气喘吁吁,休息了一下。
老党不知怎么就想到了儿子,每每想到儿子心里就一沉。
昨天,在城里打工的儿子回来了。
父子俩就儿子的去留谈了大半夜。
“爹……”“别叫爹,我是乡长!”儿子刚开口说话,老党就黑着脸打断了儿子的话。
儿子忍不住笑了:“乡长,咱这个乡有多少人口,不就你一个人吗?!”“放屁!你的户口在这里,就是这里的百姓,你还是副乡长呢,一点儿觉悟都没有。
”老党说得没错,他的乡长还有儿子的副乡长,都是县上任命的。
老伴儿去世前,也是乡干部呢。
“爹,不,乡长,您这样做有意义吗?”“龟儿,意义比天大。
这里是边境,有人居住,就说明这里还是中国的土地。
沙棘种到哪儿,就说明哪儿是中国的地盘,任何国家任何人别想侵占!”儿子晃了晃手里的书本:“乡长,沙棘……”老党打断儿子的话,说:“咱国家的边境线长,有的地方以牧代巡,咱这里兔子都不过夜,养啥都不行,只能种沙棘!”儿子索性不再说话,似乎藏着满腹的心思。
临睡前,老党气呼呼地说:“你要明天敢走,就不是我的儿子。
”儿子痞着脸说:“是不是您说了不算。
”天还没亮,老党发觉儿子的被窝已经空荡荡的。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叙述故事的特点
小说专题训练----叙述故事的特点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非攻①(节选)鲁迅“耕柱子!给我和起玉米粉来!”耕柱子恰恰从堂屋里走到,是一个很精神的青年。
“先生到楚国去?”“是的。
你也知道了?”墨子慢慢的说道:“我们的老乡公输般,他总是倚恃着自己的一点小聪明,兴风作浪的。
造了钩拒①,教楚王和越人打仗还不够,这回是又想出了什么云梯,要怂恿楚王攻宋去了。
宋是小国,怎禁得这么一攻。
我去按他一下罢。
”他看得耕柱子已经把窝窝头上了蒸笼,便回到自己的房里,在壁厨里摸出一把盐渍藜菜干,一柄破铜刀,另外找了一张破包袱,等耕柱子端进蒸熟的窝窝头来,就一起打成一个包裹。
衣服却不打点,也不带洗脸的手巾,只把皮带紧了一紧,走到堂下,穿好草鞋,背上包裹,头也不回的走了。
墨子走进宋国的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
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
“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
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包袱里还有窝窝头,不能用,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
不过布片薄,不平的村路梗着他的脚底,走起来就更艰难。
到得下午,他坐在一株小小的槐树下,打开包裹来吃午餐,也算是歇歇脚。
远远的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走到墨子面前,歇下车子,叫了一声“先生”,撩起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
“这是沙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
“是的,防云梯的。
”“别的准备怎么样?”“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
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肯的没有。
还是讲空话的多……先生是到楚国去找公输般的罢?”“不错,”墨子说,“不过他听不听我,还是料不定的。
你们仍然准备着,不要指望着口舌的成功。
”管黔敖点点头,看墨子上了路,目送了一会,便推着小车,吱吱嘎嘎的进城去了。
楚国的郢城可是不比宋国:街道宽阔,房屋也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标题的丰富含义
小说专题训练-----标题的丰富含义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规矩黄大刚“到我这来干活,得听我的话,这是规矩。
”老熊说这话硬邦邦的,小杜心里很不舒服,老熊只不过是几个装修工拼起来的头,那语气,老熊好像真的把自己当成了老总。
其他的装修工很听老熊的,老熊说什么时候开工,从来没有人敢迟到。
已过午了,肚子饿得直吵,只要老熊还在干活,没人敢吱声。
大家都这样,小杜有气只得憋在心里。
老熊有规定:“谁揽到活,从利润中扣出2%作为奖励。
”小杜很心动。
收工后,小杜没事就到新建的楼房转转,看看能不能揽到活。
还真让小杜给碰着了,有一户,建筑面积120平米,房主跟小杜谈,要以2400块工钱包给小杜。
小杜算了算,20块钱一平方,挺划算的,怕人家反悔,就拿了房主的定金。
小杜兴冲冲地告诉老熊,老熊越听脸越黑,还没等小杜说完,就骂开了:“猪都叫你老爹,你到底懂不懂,刮涂料算的是墙壁面积,天花板面积,什么建筑面积,被人卖了还傻呵呵地数钱。
”小杜慌急了起来:“要不,咱们不去做算了,反正房主又不认识我们。
”“定金都领了,还说这种不是人的话。
”老熊声音大了起来。
尽管有了心理准备,可干活的师傅一见面积那么大,工钱却那么少,顿时软了手脚,边干活边埋怨小杜,手下的活粗糙了起来。
老熊查看一遍,责令返工。
涂乳胶漆时,打面漆一遍,小杜就不打了,悄悄把漆拎到卫生间,要倒掉,老熊看出异样,跟过去,喝问:“你这是干吗?“这点工钱,干这些工已够了,这些漆就不用打了。
”“多少钱是你当初跟人家谈的,人家又没逼你,既然答应了,就要干好,不然以后谁还叫你干活。
”在老熊监管下,房子的涂料刮得很精细,房主很满意,提出要加钱,老熊却不肯收,说当初谈好多少钱就多少钱。
房主很感动,跟小区的业主赞扬老熊他们的工好,还带到房里参观。
正在挑选装修队的房主争先恐后找老熊干活,老熊忙不过来,他们就排队等待。
小杜干得欢实,不由得暗服老熊目光长远。
有一所学校多媒体教室装修,有个自称是校长的中年男子找到老熊,说装修不及时,将影响到开学孩子上课,学校清水衙门,实在拿不出那么多钱,请老熊干干好事,解燃眉之急。
2023高考语文小说专题训练--以小见大手法(含答案)
2023高考语文小说专题训练--以小见大手法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火王愿坚林大妈住在东山岛的一个小山上,山前是一列大山岭,山后靠海是一片开阔的平地。
林大妈的屋后有一片竹林。
她和小儿阿根,就靠这片竹林过日子。
说起这片竹林,那真是全岛上数一数二的。
地面虽然不大,竹子可长得挺旺,远看,青艳艳的一片,像一块绿油油的大绒毯;近看,一棵挨一棵,密密麻麻的,像一片大篱笆。
林大妈已是六十多岁的人了,背弯,眼花,牙也掉了半嘴,可是,她偏偏不服老,每天拄着拐杖,夹着弯刀,钻到竹林里,这里扫扫烂竹叶,那里给笋芽松松土,一磨蹭就是一天,有时不小心踩断了一棵笋芽,她就心疼得一天吃不下饭去。
林大妈这样没死没活地干,她是有打算的,这个打算在她心里已有十几年了。
十几年前,她老伴临死的时候,对她说:“你跟着我苦了一辈子……咱俩受点苦也算不了啥,只要孩子……无论如何得给他成个家,抱个孙子……”从那时起,林大妈就想积蓄点钱,好给孩子成家。
可是,她刚积了几个钱,要给大儿子阿桂成亲,却碰上蒋军撤退,阿桂被抓去了,几年的积蓄被抢得一干二净,林大妈只好带着小儿子过着苦日子。
但是,不管日子多么苦,林大妈给儿子成家的念头始终没有断。
蒋军抓去大的还有小的,现在小儿子也长大了,当上了民兵;听说在山下村里还找了个对象呢。
于是,林大妈干得更起劲了,把那又壮又直的好竹子一根根地拣出来,捆好放在一边存起来,一有空就来看看竹垛,点点根数,数数捆数,心里盘算着:“到时拿几捆换木料搭三间房子,剩下的卖给合作社,买布、买猪肉一定把喜事办得风风光光的。
”就在这个时候,东山岛的战斗打响了。
林大妈家前的那座大山成了战场,数不清的解放军战士攻上山去打敌人。
夜里伸手不见五指,阿根到民兵队去集合了,林大妈靠在竹子垛上,摸着心爱的竹子。
大炮“咕咚咕咚”震得人心跳,林大妈望望战场,想起了那些抓走大儿子的蒋军又来了,这群狗东西啊,我这竹子……忽然,一阵脚步声从竹林后面传过来,越来越近,接着几十条黑影窜过来,为头的压低嗓子喊:“什么人?过来!”林大妈吓坏了,她哆哆嗦嗦地走过去,一下被那家伙抓住了。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含答案)
小说专题训练-----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句顶一万句(节选)刘震云沁源县有个牛家庄。
牛家庄有个卖盐的叫老丁,有个种地的叫老韩。
老丁和老韩是好朋友。
做买卖的人,本该爱说话,但老丁一天说不了十句话。
种地的整天和牲口、庄稼打交道,本该不爱说话,但老韩一天得说几千句话。
一个不爱说话,一个爱说话,本不该成为好朋友,但两人有共同的爱好,爱上山打兔,爱唱上党梆子。
为了一个唱戏,两人走到了一起。
老丁平日不爱说话,但一到唱戏,像换了一个人,口舌翻飞,字正腔圆,精神焕发。
两人本是朋友,但唱起戏来,或是夫妻,或是君臣,或是父子。
有时唱一个折子,有时连走一本戏,全看二人的兴致。
唱起戏来,往往忘了打兔。
两人是朋友,两家的老小也走得近。
老丁的小女儿胭脂和老韩的小女儿嫣红,常在一起割草。
这年八月十五头一天,两人割了一下午草,天快黑了,背着草回家,看见前头路边,躺着一个物件。
两人都想捡这物件,嫣红比胭脂大一岁,跑得比胭脂快,早一步跑到物件前。
捡到手里,原来是一只布袋。
嫣红便将这只布袋搁到自己草筐里,背回了家。
老韩老婆打开布袋,吃了一惊,原来里面躺着一堆大洋。
倒出来数了数,整整六十七块。
晚饭时候,老韩从地里收工回来,看着白花花一堆大洋,也傻了眼。
两口子夜里盘算大洋的用途,或置两亩地,或盖三间房,或添几头牲口。
老韩激动起来,话匣子打开了,说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老韩老婆将嫣红叫过来:“昨天拾布袋的事,你漏出半点风声,我用绳子勒死你。
”把嫣红吓哭了。
吃早饭的时候,老丁来了:“听说嫣红昨天捡了个布袋?”老韩说:“回来让她妈打了一顿,布袋里是半袋干粪。
”老丁笑了:“哥,俺胭脂当时摸了摸那布袋,里边好像是钱。
”老韩知道瞒不住了,说:“没敢动,等着人家来认呢。
”老丁:“要是没人认呢?”老韩有些不高兴了:“没人认,再说没人认的事。
”老丁:“要是没人认,咱就得有个说法。
”老韩:“啥说法?”老丁:“布袋是胭脂和嫣红一块捡的。
高考“小说文本阅读”语言艺术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
高考“小说文本阅读”语言艺术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一、常见提问方式1、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XX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2、文中画线段落生动再现了XXX的反应,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3、本文第XX段划线处,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4、本文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二、解题思考角度(一)赏析描写技巧型1、从修辞角度分析:比喻、拟人、排比、夸张、比较、对比、反复。
2、从句式角度分析:(1)善用短句: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增强紧迫感,渲染紧张气氛;(2)或长短句的交替使用:长短句交替使用,使句子错落有致,节奏富有变化;(3)整句:(对偶、排比、四字短句):使语言形式整齐,音节和谐,增强气势;(4)整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整散结合使用:使句子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增强语言的灵动性。
3、从词语使用角度分析:文言词(典雅)、动词(增加紧迫感,增强气势)、形容词(揭示本质、描写逼真、生动形象)、数词、叠词(使描写景物或人物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艺术魅力;使音律和谐,读来琅琅上口)、拟声词等作用。
4、从感觉角度分析: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心理感受等。
5、表现手法角度:运用神态、动作、语言、心理和细节,正面和侧面等多种描写手法。
(二)赏析语言风格型:即赏析语言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等风格。
6、语体色彩:口语(参入方言、文言,改换经典语句、反话正说、庒谐并用):诙谐幽默,朴素自然,生动活泼,给人平易近人、亲切之感。
书面语:较为正式,严谨周密,更有说服力。
7、从整体语言风格分析:清新明快、简洁准确、生动传神、优美感人、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含蓄深沉、文采斐然、质朴、平实(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少用修辞,少描写性语句)、清新、华丽(讲究节奏和韵律,多描绘性语言,多用引用、排比、对偶、用典等修辞)、夸张幽默、辛辣、自然、简洁传神,含蓄深沉、寓庄于谐、口语化、富有地方色彩、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
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一轮专题复习:小说语言类试题专题训练(含解析)
小说语言类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钓鱼的医生汪曾祺这个医生几乎每天钓鱼。
你大概没有见过这样钓鱼的。
他搬了一把小竹椅,随身带着一个白泥小灰炉子,一口小锅,提盒里葱姜作料俱全,还有一瓶酒。
他的钓竿很短,鱼线也不长,而且不用漂子,就这样把钓线甩在水里,看到线头动了,提起来就是一条三四寸长的鲫鱼。
刮刮鳞洗净了,就手放到锅里。
不大一会,鱼就熟了。
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
这种出水就烹制的鱼味美无比,叫做“起水鲜”。
到听见女儿在门口喊:“爸——!”知道是有人来看病了,就把火盖上,把鱼竿插在岸边湿泥里,起身往家里走。
不一会,就有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了。
这位老兄姓王,字淡人。
他是阴历九月生的,大名里还带一个菊字。
古人的一句“人淡如菊”,造就了一个好名字。
王淡人的家很好认。
大门总是开着的,通道里挂了好几块大匾。
匾上写的是“功同良相”、“济世救人”、“仁心仁术”、“术绍岐黄”、“杏林春暖”、“妙手回春”、……医生家的匾都是这一套。
匾都有年头了,只有一块很新,是去年才送的。
这块匾与医术关系不大,匾上写的是“急公好义”,字是颜体。
进了过道,是一个小院子。
院里种着鸡冠、秋葵、凤仙一类既不花钱,又不费事的草花。
有一架扁豆。
还有一畦瓢菜。
这地方不吃瓢菜,也没有人种。
这一畦瓢菜是王淡人从外地找了种子,特为种来和扁豆配对的。
王淡人的医室里挂着一副郑板桥作的对子:“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
”他很喜欢这副对子。
他这个医生是“男妇内外大小方脉”,什么病都看。
外科用的药,大都是“散”——药面子。
“神仙难识丸散”虽然每一家药铺都挂着一块小匾“修合存心”,但是王淡人还是不相信。
外科散药里有许多贵重药:麝香、珍珠、冰片……哪家的药铺能用足?因此,他自己炮制。
他的老婆、儿女,都是他的助手,经常看到他们抱着一个乳钵,握着乳锤,一圈一圈慢慢地磨研。
城里外科医生不多,——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对外科医生都不大看得起,因此,王淡人看外科的时间比较多。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小说的语言特点
小说专题训练-----小说的语言特点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凤仙花(节选)刘庆邦用凤和仙给花儿命名,真是好听。
凤为鸟中王,花有花仙子之喻,似乎就有了仙气,让人高看不已。
可惜的是,这个小地方的人都不知道凤仙花是什么,明明是凤仙花,却跟没看见花一样,被他们说成是指甲草。
不过,不管是叫花,还是叫草,都不耽误他们对指甲草的喜爱。
那么,为什么把凤仙花叫成指甲草呢?这是因为,指甲草上面开出的花朵可以染指甲呀。
每年春夏之交,住在大杂院的大奶奶都会种上一盆子指甲草。
大奶奶把花盆放在鸡窝顶上。
这样一来呢,指甲草刚一冒芽儿,孙女们就能看见。
等指甲草开出花来,孙女们一伸手就能摸到花朵。
明白了吧,大奶奶种指甲草,是为院子里那些孙女们种的。
小闺女们都爱美嘛,都喜欢染红指甲嘛!院子里年龄差不多大的闺女有三个,一个是大奶奶的孙女儿,名字叫梅灵;两个是二奶奶的孙女儿,姐姐叫大玉,妹妹叫二叶。
二奶奶死得早,二奶奶的两个孙女儿都愿意跟着大奶奶玩儿。
她们大奶奶大奶奶地叫来叫去,有时带得梅灵有些顺拐。
大奶奶纠正她:你这个傻闺女,我是你亲奶奶,奶奶前边不用带大。
刚过了二月二,还不到三月三,大玉和二叶就在一天午饭后来到大奶奶家,问大奶奶是不是该种指甲草了。
大奶奶正坐在堂屋当门的一只小板凳上捻蚕丝。
每捻好一段丝线,大奶奶就缠到捻锤儿上,再捻下一段。
大奶奶说:花盆里的冻土还没有完全化开,等过了清明节再种指甲草也不晚,大奶奶想着呢。
大奶奶在说话的时候,手上并没有停止捻蚕丝,仍把捻锤儿捻得滴溜溜转。
梅灵也过来了。
奶奶说,等她把丝线捻得够长了,就可以织成捻绸布,做成捻绸布衫子。
夏天穿上捻绸布衫子,那可真叫凉快哩!那,等你织好了捻绸布,先给谁做捻绸布衫子呢?那还用问吗?当然是先给你爹做了。
谁让你爷爷被土匪打死了呢,谁让你爹是奶奶的儿子呢,谁让你奶奶就这么一个儿子呢!我就知道你,只喜欢男孩子,不喜欢女孩子。
谁说我不喜欢女孩子,我要是不喜欢女孩子的话,能年年想着给你们种指甲草吗?能教你们用指甲草上开的花儿染指甲吗?好了,我给你们唱个小曲儿吧。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专题训练某句反复出现的作用
小说专题训练----某句反复出现的作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家喜欢马梳理刘建超大家喜欢马梳理。
马梳理病了,住院了,说是胰腺有毛病。
男怕胰腺女怕肝,都说男的胰腺出现病变,那问题就严重了。
马梳理的病房住着四个病人,要是没有马梳理的嘴在吧唧,那就是一个死静,连呼吸声都听不到。
马梳理等医生查完房,护士给扎上针,嘴就开始吧唧,几个病友的家事都被他扒拉个遍,当然,马梳理也把自己的家事同病友们分享了,将心比心啊,不然的话,住院就够糟糕了,谁还有心情跟你谈论家长里短?大家喜欢马梳理,到医院探望马梳理的人就多。
马梳理会向病友恰到好处地炫耀眼前这位如何不得了。
要么介绍来人的背景,享受什么待遇,部门如何重要;要么介绍来人的父辈多了不起,参加过什么战役,立过什么功;要么就夸来人教子有方,孩子多么优秀,考上了哪个名牌大学,学的专业多么高端;要么讲当年哥们义气,偷捕人家院子里的大枣,被狗追得撕破裤子;女同学当年多么漂亮,被高年级的同学娶走了,伤了班里一众男生的心。
探望马梳理的人,出了医院门都觉得自己是来接受马梳理的洗礼的。
大家确实喜欢马梳理。
马梳理在一家内刊做编辑。
单位经常为赶一个会议资料,让大家加班到午夜。
刚有人嘟囔着肚子饿了,外卖小哥就把热乎乎的夜宵送到了门口。
马梳理招呼大家吃夜宵,说咱主任早都安排好了,加班尽义务,主任请大家吃夜宵。
大家吃舒服了,主任脸上也有光了,马梳理就嬉皮笑脸地把付款二维码举到主任脸前。
单位露姐孩子上初中,老公在外地,学校有点大小事都得露姐去,经常请假,主任的脸色就不好看。
有时露姐接电话,再看看表,马梳理就知道露姐的孩子在学校又有事情了。
他说,露姐,这个稿子中的几个数据还是要实地核实一下,辛苦你跑一趟吧。
露姐总是暖暖地感动,到了腊月灌了香肠就会给马梳理带去一包。
年终评比,先进工作者的票大家都会投给马梳理。
大家喜欢马梳理,住院的马梳理精神状态很好。
去医院探望的人说,马梳理还是嘴不得闲,高调得没边没沿,他是不是不知道自己的状况啊。
小说专题训练——对某句话的理解-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训练
小说专题训练-----对某句话的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丝烟摊儿胡家胜①庸城的南门街有“两把刀”,一把叫刘一刀,一把叫朱一刀。
两把刀干嘛?两把刀切烟丝儿。
两把刀的摊儿摆在汪记南杂铺的街沿儿上,中间隔着六七尺宽的过道,所卖的烟丝庸城人叫丝烟儿,摊儿也就叫丝烟摊儿。
②南门街是庸城里最繁华热闹的商业街道,因靠近南门码头,每天装船卸货和过渡的人不少。
那些下苦力的人对丝烟儿情有独钟,一只烟荷包吊在裤腰上,歇息的时候就抽上一锅,或是卷一根“喇叭筒”,吧嗒吧嗒抽几口。
抽完烟,将烟荷包往肩背上一搭,背着两手走在南门街上,有点儿像庸城花灯戏中唱的“呀呀呀嘚儿喂”那样嘚瑟着。
南门码头过渡的人大都来自澧水河对岸的乡下,赶街后,自然不忘在丝烟摊儿称上半斤八两的丝烟儿带回家。
③刘一刀和朱一刀用的都是一样的大切刀,六七寸宽,一尺二长。
刀头固定在蹩脚的长条桌案上,一头安有烙了鱼鳞纹的木头刀把。
两人每天要切二十几扎旱烟叶儿。
扎,相当于捆。
一扎大约有一斤二两。
夜里将烟叶捋抻开,用桐木板压制固定,第二天便用篾筐搬至摊前。
刘一刀和朱一刀这一天的活计就在晨光中开始了。
④丝烟摊儿是汪记南杂铺学柜汪立人的。
每天一早,汪老板洗漱完毕后必来丝烟摊儿上过早(吃早饭);每晚收摊前,汪老板同样会来丝烟摊儿上消夜。
南门街的人记得,自从有了丝烟摊儿,汪老板每天过早和消夜雷打不动。
⑤汪老板从刘一刀刚切出的烟丝中抓了一撮,填进黄铜烟袋锅里,点燃,吧嗒吧嗒几口。
那烟雾吐出来后,他的整个大圆脸都有点儿模糊。
之后,他用力一吹,烟锅里的灰烬噗一下飞出来。
接着,又从朱一刀的丝烟摊儿上抓了一撮烟丝儿填进烟锅里,点燃,吧嗒吧嗒几口,之后,又用力吹出了烟锅里的灰烬。
汪老板并不说话,起身,握着烟袋的手背在身后,一步一步走进铺面后青石板铺就的院子里,一天再难照面。
汪老板的家眷和下人从不打铺面过。
铺面后的院子连着后面的巷子,所有人都从巷子里进出。
汪老板的院子有多深,家业有多大,庸城街上没人知道他的根底,只知道汪老板是开南杂铺的,兼带着经营丝烟摊儿。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结合文本理解某句话
小说专题训练-------结合文本理解某句话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奔向延安石钟山赵大刀和十几名青年学生一同出发了,他们的目标是革命根据地——延安。
那时,从全国各地投奔到延安的进步青年不计其数,延安就像燃亮在黑暗中的一座灯塔,人们奔着那亮光,前赴后继地涌去。
他们的第一站是西安,那里也有八路军的办事处,到了西安,延安也就不远了。
一路上,日本人和伪军设了许多道封锁线,日本人早知晓了延安在中国的影响,他们要封锁中国的红区,不让抗日的烽火蔓延。
铁路两旁的交通要道,也立起了鬼子的炮楼。
想通过敌人一道又一道的封锁,任务还是很艰巨的。
从武汉办事处出发时,他们被编成了几个组,毕竟十几个人在一起,目标太大了。
有时他们也会化整为零,分头行动。
路线是办事处的人早就设定好的,每到一站都有当地的交通员接应,那些交通员就像在进行一场接力赛,一站站地把他们传递下去。
赵大刀和赵果分在了一组。
赵果的样子有些瘦小,穿在身上的衣服大了一号,看着像个稻草人。
赵大刀一看见赵果就笑了,在赵果瘦弱的肩头上捣了一下道:你小子长成这样,还想当八路,能打动枪吗?也就是从那时起,赵大刀发现赵果这孩子爱脸红,不管说什么话,都先红了脸,两只眼睛水汪汪地盯着人看。
赵大刀就用两只大手,爱抚地摩挲着赵果的头说:你小子,不是当兵的料,我看唱个歌、跳个舞啥的还行。
赵果听了,自然又红了脸道:我能行,不信咱们到了延安比比看。
赵大刀就笑了,笑过了,就拍着胸脯说:兄弟,我可是老资格了,当年在苏维埃,我参加过的战斗数都数不过来。
这时,他又想到湘江边无名高地的那一战,一个连的弟兄壮烈牺牲的场面,他不再说话了,眼里有晶莹的东西在涌动。
战友们永远地留在了无名高地上,只剩下他一个人。
他觉得他是代表着十三连的弟兄们,一起在寻找主力部队,他经常做梦,每次都会梦见阵亡的战友们,站在他面前,一声声地问他:连长,我们啥时候归队呀,我们想红军主力呢。
每次做这样的梦,他都会流下热泪,从梦里哭到梦外,醒来后,他就呆呆地望着天上的星星,在心里铿锵地说:弟兄们,放心吧,我一定带着你们归队。
届高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口语化 (一)
届高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口语化 (一)届高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口语化进入高三年级,学生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加,语文学习更是如此。
作为语文学习的重点之一,小说的阅读和理解需要较多的时间和耐心。
如何快速高效地复习小说成为了考生们所关注的问题之一。
以下是届高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口语化。
一、口语化分析法口语化分析法是口头表达小说内在含义的一种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小说并对其进行分析。
这种方法要求我们从情感方面分析小说,将小说的故事情节变成一个形象的场景,再借由语言文字来表述。
例如:对于《红楼梦》中贾宝玉对黛玉的情感,我们可以从角色性格、背景环境、事件经历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使用读者更容易理解的口语化表达方式来描述。
二、口语化阅读法口语化阅读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更妙地阅读小说。
通过口头表达、手势引导和身体语言等方式,我们可以将小说的情节变成生动形象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理解和感受小说。
例如:对于《骆驼祥子》中祥子坚持挣钱的情节,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将手中的钞票摊开,透过钞票看到自己的手掌,形象化地诠释小说中的场景。
三、口语化写作法口语化写作法是将阅读小说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转化为写作能力的一种方法。
或者可以说,口语化写作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从语言层面来进行小说分析并将其表达出来。
例如:在写《骆驼祥子》这篇作文时,我们可以使用活跃的语言、生动的描写、言简意赅的表述等技巧,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四、口语化演讲法口语化演讲法可以帮助我们从口头表达、肢体语言等多方面来展现小说所包含的内涵和情感,使听众更好地理解小说。
例如:在做一次《红楼梦》的演讲时,可以通过手指的弯曲、眼神的转动等方式来形象地描述贾宝玉的悲痛,活跃听众的情感。
总之,口语化是一种直观、实践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
它可以协助阅读、揣摩和理解小说,提高我们的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
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不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使用语言、表达思想,还能够在阅读和考场中获得更高的分数和更好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语言专题训练(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18年安徽、山西等五省六校联考)窑王绝笔曹国选①江南乡村造房起屋,一般采用青砖蓝瓦。
因此,成为会烧制传统型砖瓦的窑匠,成为众多山里人的追求。
掌握烧窑绝技的,便是窑匠们顶礼膜拜的窑王。
曹三元便是云岭墟一带家喻户晓、人人敬重的窑王,无论年纪大小、辈分高低,都尊称他为“三爷”。
②三爷成为窑王时,年纪不过四十,却装出一副仙翁道友的模样,山羊胡飘在胸前,手中不离一杆用古藤做的、五尺来长的烟筒。
烟筒嘴是白玉琢的,由于长期吸吮,布满了红丝。
烟锅是青铜打的,足有一斤重。
窑王三爷爱烟筒如宝,因为这是云岭墟一带窑王的信物,是祖传约束窑匠们的指挥棒。
③窑王三爷拜受烟筒时,同时也当着祖师爷神像的面,领受从师傅口中吐出来的“诀”。
看火看烟封窑,封窑敬神赶煞,作为烧窑诀窍、独家绝活,窑王必须得到真传、熟练掌握、精准运用。
不然,技术再好也烧不出青砖蓝瓦,而是红砖红瓦,甚至仍是泥砖泥瓦呢!三爷从老窑王手中接过了青铜白玉烟筒,便有了一生的幸福、一世的威风,在山里人眼中,比当生产队、大队干部幸福多了、威风多了。
④然而,窑王三爷年过半百后,见地方造房起屋,竟然兴起了红砖红瓦,砖瓦也不用闷罐窑,而是露天烧制了。
砖瓦窑经不住风霜雨雪的摧残,变成了窝陷荒地、仰天长叹的愤怒“眼睛”。
新建房屋先是红砖红瓦,屋顶再不飘“山”字,而简化成了“人”字,后来竟然变成了钢筋水泥结构,“人”字屋顶也被夷为平顶,根本不再用瓦了……徒子徒孙们几乎改换门庭、进城另寻生路去了。
连打砖抹瓦烧窑基本功已经扎实、准备接过自个手中烟筒的独生子,也干起了投机倒把的勾当。
山里人见了他虽然仍叫“三爷”,只是脸上不笑、嘴巴不甜了。
窑王三爷不但变成了留守老人,而且变成了孤家寡人,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冷落。
⑤窑王三爷怎么也想不通,从盘古开天地,到眼下解放几十年来,造房起屋都是兴的青砖蓝瓦,不兴红砖红瓦。
红色是火,造房起屋切忌火啊!砖瓦窑不用“烧”钱,只烧柴,山里人有力气,山上有的是柴;而露天用煤炭烧窑,不但花血本,还只能出红货。
这是从哪里刮来的、稀奇古怪的妖风!红极一时的窑王三爷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骨瘦如柴的他尽管走路依然鼻孔张向天,那张两边跌落的嘴却紧紧地闭着。
刚好应了一句话,有钱难买老来瘦,三爷古来稀了总算还吊着一口气,不过他还咽不下。
⑥某日,五岭仿古建筑公司总经理突然登门造访,请他出山继续当窑王,而且比先前窑王还大、徒子徒孙还多呢。
三爷以为是在做梦,咬指惊醒后,满口答应。
窑王三爷把这个从天而降的喜讯告诉独生子,想让儿子去当技术经理,以便名正言顺地接过青铜白玉烟筒。
没想到在外头飘野了的儿子却嗤之以鼻,根本不稀罕那件老古董。
⑦窑王三爷万念俱灰,苦思冥想了三日三夜,心中豁然开朗,决定使出绝招:抛弃祖传的陈规旧俗,公开招收一批徒弟,将平生所学全部吐出,绝不让半点烂在肚子里。
告示一贴出,倒是吸引了男男女女一大片的眼睛,最后试着深浅前来拜师学艺的,也有二十几号人。
⑧窑王三爷读书少,讲不出许多道理,只有手把手地教徒弟,关键环节反复示范。
师徒们在云岭墟后山坡一边开挖土窑,一边打砖抹瓦、收集柴草。
万事俱备后,窑王三爷才择定吉日装窑。
大火连烧了三日三夜,他才坐守窑门、寸步不离,不时地教徒弟们看火看烟。
见焰火上了金砖,窑顶浓烟中找不出白丝来,他才一挥烟筒号令:“准备封窑!”徒弟们先是摆案请师傅敬神赶煞,接下来立即将窑门、烟道全部封死,打开蓄水池中的饮水喉颈,顿时响起动人的吸吮声。
⑨窑王三爷见到没有一点杂色、敲起来清脆悦耳的青砖蓝瓦,脸上出现了久违的笑容;见产品一出窑便被抢销一空,心里更比吃了蜜还甜。
⑩从烧第二窑货开始,窑王三爷便放手让徒弟们操作。
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再次打开窑门时,但见产品成色更好,窑王三爷顿时“哈哈”大笑起来,一口气却没有再提上来了。
○11然而,就在徒弟们装殓师傅时,却见窑王三爷的眼睛突然睁开了,尽管山里人绞尽脑汁、用尽办法,老人家的眼睛也没有合拢。
这时,有徒弟聊起师傅生前曾经说过:他百年之日,要用青砖做枕头、蓝瓦当被子。
大家立即在棺材上头摆上一路青砖,请进师傅躺下后,又将蓝瓦叠盖在他身上。
奇怪!窑王三爷果然眉闭眼闭,眉宇间露出了称心的笑纹。
(2016中国年度作品·微型小说》(有删改)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介绍江南起屋的特征、窑王的地位,以及当地青砖蓝瓦与红砖红瓦在不同时代流行的情况,巧妙地交代了社会环境,颇具匠心。
B. “红色是火、造房起屋切忌火啊”是心理描写,表明窑王三爷对当今建房流行使用红砖红瓦的现象的困惑,主要表现出他迷信而善良的性格。
C. 窑王三爷珍视白玉筒与他儿子拒绝继承白玉筒之间的矛盾、许多徒子徒孙改换门庭另谋生路的行为,均暗示了窑王备受冷遇的原因。
D. 小说采用第三人称,以旁观者的视角讲述了窑王三爷的起伏人生,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并蕴含了作者对当下社会某些问题的忧思。
☆2. “一口气”在文中三次出现,请指出其不同的含义,并说明这“三次出现”的作用。
(6分)3. 与选文相比,《广西工人报》(2016年1月8日)发表时则删去了最后一段,你认为哪一个结尾更好?请结合文本内容阐述理由。
(6分)二、阅读小说,完成4--6题。
(2018年河北石家庄第二次模拟考试)阳光路十七号新婚后不到一个月,他就出去打工了。
他们山村的男人几乎全出去谋活路,山上的东西实在是不能养活他们。
她在家里,种地、养猪、赡养老人,等待着他从远方来寄来的信和钱。
每个月,他都会给家里寄来钱,或多或少。
她似孩子一样,跑到储蓄所存起来,舍不得花掉一分钱。
他们文化都不高,写封家书还是够用的。
他的字丑陋,可是她喜欢,那字里行间,满是对她的牵挂和惦念。
她也回信,羞涩地表达着惦记。
正是新婚,她的每一瓣心花里,全是那个黑黑瘦瘦的男子。
他的地址她早就背下来了——阳光路十七号。
阳光路,多好听的名字。
在那个繁华的大城市,这条路一定是铺满了金灿灿的阳光。
何况,他在来信中说,阳光路是一条非常漂亮的路,绿阴蔽日,碎石铺就,这里条件相当好,住的是有露台的那种房子,虽然是打工,可并觉得不苦。
于是她的想像就更加完美,问,那阳台上有杜鹃花吗?有水仙花吗?那围墙上青藤爬满了吗?这种幻想让她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感。
所以,等待着阳光路十七号的来信成了她最大的快乐。
她喜欢听他描述外面的世界,那些红白相间的房子,那些穿着漂亮衣服的女孩子,那悠扬的钢琴声;他还说起过麦当劳,说,什么时候你来,我带你去吃。
但那年的春节,他却没有回来。
他说,公司组织去海南旅游,机会难得,还是明年再回去吧。
她逢人便说,我们家男人去海南旅游了,公司组织的。
好像公司是个很气派的词,好像海南是国外一样。
存折上的钱越来越多了,她跟他说,明年你回来,我们一起盖个新房子吧。
他们在信上的计划是那么美好,盖个新房子,买几只小猪仔,再种点玉米,生一个小孩子。
想着想着,她就会甜蜜地笑。
他离开家快两年了,她想他想得快发了疯了。
于是她准备动身去找他,想给他一个惊喜。
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她到达了那个城市。
那真是一个美丽的大都市,她一下子就晕了,如果不是警察帮助,她简直分不清东南西北了。
她把写着“阳光路十七号”的纸条递给警察。
警察说,很远的地方,在郊区呢,离城市还有两个小时的车程。
她呆住,以为听错了,他明明说是在市中心啊。
坐了两个小时的车,她又打听这个地方,有人指给她说,往前走,那边搭的简易棚子就是!她终于看到一块破牌子上写着——阳光路十七号。
那是一块简陋的木牌子,上面有水泥和白灰。
她也看到了那些简陋的房子,真是红白相间,红的砖,上面画着白线。
而刚才路过那些漂亮的小区时,她也的确看到了带露台的房子,听到了钢琴声,可那都是别人的快乐。
旁边的人说,这片大楼快盖完了,这片简陋的房子也快拆除了,这帮农民工也应该回家了。
他们在这儿干了快两年了,为挣钱都舍不得回家,可春节时老板跑了,连路费都没给他们留。
站在那简陋的房子前,她哭了。
她没有去找他,而是又坐三天三夜的火车回了家。
回家后她写信给他:我想你了,回家吧。
一个月后,他带着大包小包回了家,当然,还带着一份不再新鲜了的麦当劳。
她让他吃,他说,你吃,我在外面总吃。
她含着眼泪吃完那个叫汉堡的东西,然后说,不好吃,不如红薯粥好喝呢,怪不得你说吃腻了。
整整一夜,他给她讲外面的世界,一直说阳光路十七号,她听着,在黑暗中流下眼泪。
最后,她握住他的手:因为有你,那条路才叫阳光路。
她一直没有说,她去过阳光路十七号。
那是她一个幸福而心酸的秘密。
(选自《中国青年》杂志,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第二段写她“等待着他从远方来寄来的信和钱”,一方面体现了他们原本生活的艰辛,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她对丈夫的牵挂和惦念。
B.小说结构严谨,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如前文丈夫来信中写到“带露台的房子”“钢琴声”,与后文写到她遇到的真实情况形成了呼应。
C.女主人公勤劳质朴,看重爱情,她独自在家劳作,并赡养老人;男主人公辛苦节俭,细心体贴,不断寄钱回家,还用善意的谎言安慰妻子。
D.小说以小见大,透过一对小夫妻的经历,表达了对社会的批判;同时也写出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命运,彰显了他们卑微生活之中的人性美。
5.小说以“阳光路十七号”为题,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5分)☆6.请探究文章结尾划线句的意蕴。
(6分)小说语言专题训练(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8年全国卷2)有声电影老舍二姐还没看过有声电影。
可是她已经有了一种理论。
在没看见以前,先来一套说法,不独二姐如此。
此之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也。
她以为有声电影便是电机嗒嗒之声特别响亮而已。
不然便是当电人——二姐管银幕上的英雄美人叫电人——互相巨吻的时候,台下鼓掌特别发狂,以成其“有声”。
她确信这个,所以根本不想去看。
但据说有声电影是有说有笑而且有歌,她才想开开眼。
恰巧打牌赢了钱,于是大请客。
二姥姥三舅妈,四姨,小秃,小顺,四狗子,都在被请之列。
大家决定看午后两点半那一场,所以十二点动身也就行了。
到了十二点三刻谁也没动身。
二姥姥找眼镜找了一刻来钟;确是不容易找,因为眼镜在她自己腰里带着呢。
跟着就是三舅妈找钮子,翻了四只箱子也没找到,结果是换了件衣裳。
四狗子洗脸又洗了一刻多钟,总算顺当。
出发了。
走到巷口,一点名,小秃没影了。
折回家里,找了半点多钟,没找着。
大家决定不看电影了,找小秃更重要。
把新衣裳全脱了,分头去找小秃。
正在这个当儿,小秃回来了;原来他是跑在前面,而折回来找她们。
好吧,再穿好衣裳走吧,反正巷外有的是洋车,耽误不了。
二姥姥给车价还按着老规矩,多一个铜子不给。
这几年了,她不大出门,所以现在拉车的三毛两毛向她要,不是车价高了,是欺侮她年老走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