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盛唐气象 课件 (共43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盛唐气象 课件 (共43张PPT)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1.吐蕃统一
青 藏 高 原 吐 蕃 7世纪前 期,吐 蕃的 松赞干

游牧、农 耕生活
藏 族
统一青 藏高原。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2、唐与吐蕃和亲: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成婚: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谷物种子、药材、茶叶、工艺品 以及历法、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修建小昭寺,参与修建 大昭寺。松赞干布派贵族子弟来学习,还请求……。
唐邢窑白瓷欣赏
白瓷罐
梅瓶
白瓷盖罐
唐三彩欣赏
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以黄、绿、白三色为 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因唐三彩 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
黑釉三彩马
三彩骆驼载乐俑
3、商业繁荣
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争 气,商业繁荣,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 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市(商业区)、坊(居 民住宅区))
筒车的先进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唐代筒车的最大优点是不用人工。筒车一 昼夜能灌田一顷,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拓展探讨:你知道曲辕犁和筒车的作用是什么吗?
它们的工作原理又是什么?
知识小链接:曲辕犁: 筒车,也叫“水转筒车
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又称江 东犁.它最早出现于唐代后期 的东江地区,它的出现是我国 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 ”.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 水灌田.据史料记载,筒车 发明于隋而胜于唐,距今 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 古愁。

七下历史第三课知识点

七下历史第三课知识点

七下历史第三课知识点一、经济的繁荣1、农业方面:①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②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

③蔬菜有许多新品种。

④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饮茶之风开始在唐朝盛兴。

⑤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

②陶瓷业:越窑青瓷(“类玉”“类冰”)、邢窑白瓷(“类雪”“类银”)、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3、商业繁荣:⑴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⑵长安城:①建筑宏伟;②市坊分开(坊是居民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③街道规划整齐;④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一)西南──吐蕃(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1、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2、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4、8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二)北方──回纥的勃兴1、回纥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

2、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3、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

思考:唐朝采取了哪些方式,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①设置机构: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今新疆地区)②和亲政策: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③册封制度:唐玄宗册封回纥、靺鞨和南诏的首领④军事进攻:唐太宗打败东突厥三、开放的社会风气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一)科技方面。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笔记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笔记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笔记
以下是一个关于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盛唐气象”的笔记,主要涉及农业、手工业、商业、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一、农业
1. 兴修水利:唐政府重视兴修水利,如黄河、长江流域的水利工程,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农具改进:唐朝时期,农具得到了改进,如犁、耧车等,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3. 作物种植:唐朝时期,作物种植多样化,如水稻、小麦、粟、棉花等都有种植。

二、手工业
1. 丝织业:唐朝时期,丝织业发展达到了巅峰,技术先进,品种繁多。

2. 陶瓷业:唐朝的陶瓷业也有很大发展,如越窑、邢窑、唐三彩等,产品精美绝伦。

3. 造纸业:唐朝时期,造纸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纸张质量好,产量高。

三、商业
1. 商业城市:唐朝时期,商业城市逐渐兴起,如长安、洛阳、扬州等城市成为商业中心。

2. 海外贸易:唐朝时期,海外贸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与亚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贸易往来。

3. 货币流通:唐朝时期,货币流通逐渐普及,铜钱、银钱等货币开始流通。

四、文学艺术
1. 诗歌:唐朝时期,诗歌发展达到了巅峰,如李白、杜甫等诗人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绘画:唐朝的绘画也有很大发展,如山水画、花鸟画等,技法高超。

3. 音乐舞蹈:唐朝时期,音乐舞蹈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秦王破阵乐》等音乐作品和霓裳羽衣舞等舞蹈作品。

以上是关于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盛唐气象”的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开元盛世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的影响
安史之乱对唐朝社会、经济、文化等 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加速了唐朝 的衰落。
开元盛世的终结
开元盛世的特点
开元盛世是唐朝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创造了著名的开元之治,成为了中国 文化的代表之一。
开元盛世的终结原因
随着唐玄宗年老体衰和政策失误,开元盛世逐渐走向了终结。
开元盛世终结的原因分析
商业贸易的兴盛
总结词
开元时期的商业贸易活动蓬勃发展,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详细描述
开元时期,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商业发展的政策,如降低商税、开放市场、 鼓励海外贸易等。这些政策吸引了众多商贾前来贸易,商品种类丰富,市场繁荣 。同时,城市的商业街区和集市也得到了发展,形成了完善的商业网络。
文化艺术的发展
政策稳定性
开元盛世的历史表明,政策的稳定性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 重要。现代社会应保持政策的稳定性,避免频繁的政策变 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THANKS
唐朝的发展
唐朝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 化改革,实现了从分裂到统一, 从落后到繁荣的转变。这些改革 为开元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唐太宗的治国策略
1 2
3
政治改革
唐太宗推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政 府的行政效率。
经济发展
唐太宗重视经济发展,推行了一系列经济政策,促进了农业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01
开元盛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成熟和稳定,为后来
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
促进了民族融合
02
在开元盛世期间,唐朝积极推动民族融合,加强了各民族之间
的交流与融合。
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03
开元盛世的成功经验,为后世的统治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参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课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课

备注 诗仙 诗圣
《长恨歌》
中唐 《卖炭翁》
《琵琶行》
直面社会现实,提示了统治者的腐化 和人民的疾苦。诗歌平易近人,通俗 易懂,妇孺都会吟诵,深受大众欢迎。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书法艺术
第3课 盛唐气象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概括两位书法家的书法特点?
颜真卿
《颜氏家庙碑》(局部)
颜真卿: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碑》(局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3课 盛唐气象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手工业发展表现
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
扬州双博馆陈列的“唐代竞渡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3课 盛唐气象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商业繁荣表现
唐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 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3课 盛唐气象
谷物种子、药材、茶叶、 工艺品以及历法、科学技 术方面的书籍,手工工匠
倒流河
日月亭
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 请求唐朝给予蚕种,派遣 掌握各种专业技能的工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唐蕃和亲
第3课 盛唐气象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影响: 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唐蕃和亲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农业发展表现
第3课 盛唐气象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想一想,曲辕犁相比直辕犁好在哪里呢?
②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
曲辕犁
曲辕犁又称江东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 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 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畜力。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教案课题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个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武则天统治的基本史实,知道历史上唯一女皇帝的地位,形成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了解“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并从中体会隆盛时代的表现,培养收集、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和归纳、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你印象中的武则天”和“史实中的武则天”两个环节,了解武则天,认识真实历史与文学艺术作品的联系与区别;“小小智囊团”则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武则天统治的基本史实;“历史人物我来评”,全面评价武则天;通过赏析唐诗,了解“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验证历史;通过收集、展示、归纳有关说明唐朝经济繁荣的史料,感知开元盛世的繁荣。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武则天和唐玄宗史实的了解,知道繁荣的唐朝是几代皇帝共同努力的结果;从武则天的无字碑中体会一代女皇的功绩,并能客观评价这个人物;通过对唐太宗、武则天与唐玄宗有关用人的史实的了解,明白“用贤则昌,失贤则亡”的道理;感受盛唐经济的繁荣与进步,从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初步认识政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武则天和唐玄宗统治的史实。

教学难点:皇帝的统治与经济繁荣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小故事导入:(多媒体动画演示)贞观年间,唐太宗经常与大臣们讨论创业与守成的难易问题。

一天,他问房玄龄、魏征等人:“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回答说:“天下大乱时,群雄四起,攻城略地,战争激烈,创业的艰难是显而易见的。

”魏征不同意这样的看法,他说:“君主打天下,是在混乱中歼灭敌人,能够得到百姓的拥护,因此,创业并不太难;得到天下后,容易骄傲自满,享乐腐化,国家的衰败由此开始,所以,自古以来的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而失之于安逸。

”太宗说:“玄龄与朕共定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深知创业之难。

魏征与朕共定天下,深知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疏忽,故知守业之难。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课件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课件
第3课 开元盛世
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实行开明的政策和措施 贞观之治 武则天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开元盛世
唐玄宗 --李隆基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
一.开元之治
• 1.唐玄宗励精为治和富于改 革 • 2.唐玄宗走马任姚崇 • 3.开元之治
唐玄宗的治国措施:
繁华的长安西市
唐朝商业繁荣
你能说说长安城的布局特点吗?
“坊”为居民区 “市”为商业区
水利工程
农 业
二、盛 世经济 繁荣的 表现
农耕技术有很大发展 蔬菜有新品种 茶风生产和茶风盛行 生产工具改进 抗灾能力增强 丝织业:品种多,技术高 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 性大都市
唐代花鸟纹锦
唐三彩是盛行于唐代的陶器, 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故称 为“唐三彩”。
唐朝艺术品
越 莫 窑 唐 高 花 邢 青 三 窟 鸟 瓷 窑 彩 舞 纹 莲 白 乐 花 锦 瓷 碗 壁 画
唐三彩骑马俑
黑釉三彩马
三彩骆驼载乐俑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 4.唐朝商业繁荣 • 坊(居民住宅区) • 市(繁华商业区) • 5.开元盛世局面形成 • 6.长安城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
①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 人当宰相。 ②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 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 ③开元初年,还命人烧毁宫内一批珠 玉锦绣,表示不再用奢侈物品的决心。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 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 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 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2.唐朝时发明的农具有: ①耧车②曲辕犁③翻车④筒车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范文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范文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从五个版块组合盛唐时期艺术成就内容,分别以雕塑、绘画、书法、工艺、建筑来分类展现各个领域的代表杰作,再现盛唐时期的工艺、书法、绘画、建筑等取得的成绩,展现盛唐独到的艺术审美特色。

欣欣向荣的盛唐文化不仅承载于艺术品更是将盛唐气象——政治、经济、文化特色显示于其中,而通过作品的欣赏不仅要理解跨时代的审美特点还要理解作品蕴含的意义及其背后的民族自豪感。

本课所选艺术作品反映当时社会背景兼具艺术审美及历史意义。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通过历史、唐诗的学习对于“唐朝”这个概念有了系统的概念化的构建,但这些基本停留在历史发展过程的了解和一些诗歌文学等的赏析,对于其他艺术成就还是比较陌生的——学生的掌握通常以名词的概念组合知识,这些都是点的掌握;而且通过旅游、影视作品等才对于唐朝形象和一些唐朝文化风俗特色有了基本概念。

就笼统地来说,各科的学习是“唐朝”这个形象的骨架,而不是更深入地理解一些艺术美和其内在含义。

教学思路:唐朝是历史的一部分,与前后的发展分不开,以一种对比的眼光审美唐朝,尤其是盛唐艺术,才能更好地理解其盛大的背景和成就。

所以本课以人文历史发展为主轴,穿插艺术发展。

如果单单把艺术从历史文化发展中分块出来讲是不全面的,学生应该了解历史发展缘由,艺术承载于历史的缘由,以及今后发展的区别,这样的美术课堂才是完整的,单独讲艺术品的成就是单薄的,所以这将是一堂人文历史化的美术欣赏评述课。

教学准备:PPT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将基本了解盛唐时期的各种文化艺术成就和当时的审美特点,培养民族自豪感。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课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课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课知识点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课主要涉及了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兴衰和轮替,以及帝国的形成和统治方式的变化。

以下是本课的主要知识点:一、夏、商、西周与东周1. 夏朝:相传由禹治理洪水,建立了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

夏朝的政治制度是以家族部落为基础的封建制度。

2. 商朝:商朝是夏朝的后继者,建立了以商王为中心的王朝统治制度。

商朝时期,商王通过分封来控制贵族,中央集权得以发展。

3.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西周时期,周王通过封爵制度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建立了诸侯分封的制度。

东周时期,封建制度逐渐瓦解,各个诸侯国开始崛起。

二、春秋战国时期1. 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是周朝统治衰落的时期,也是诸侯割据的时期。

各个诸侯国之间进行了频繁的战争和外交斗争。

2. 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春秋时期的延续,战争更加激烈,地方势力更加强大。

七雄之间的竞争导致了战国崛起。

3. 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的兴起:战国时期出现了多种思想学派,如孔子创立的儒家、老子创立的道家、商鞅创立的法家以及墨子创立的墨家。

三、秦朝与汉朝1. 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始皇帝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封建制度。

2. 秦朝的改革:秦朝实行一系列的改革,如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铸币等,使国家更加统一和强大。

3. 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封建王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西汉时期王朝制度稳定,东汉时期王朝日渐衰落。

四、三国时期与两晋南北朝时期1. 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东汉末年的动乱时期,分成魏、蜀、吴三个政权,互相争夺天下。

2. 两晋南北朝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的时期,南北朝政权相继兴衰,北方由北魏、东魏等政权统治,南方则由刘宋、南齐等政权统治。

五、总结与思考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兴衰和统治方式的转变,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再到秦汉,不同朝代之间的制度、思想和社会风貌都有所不同。

七下历史第三课课堂笔记

七下历史第三课课堂笔记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课课堂笔记一、知识点详解与举例1古代文明的发展古埃及文明:以尼罗河为生命线的古埃及文明,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象形文字,以及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世界闻名的建筑和艺术品。

例如,金字塔作为古埃及国王的陵墓,不仅体现了古埃及的建筑技艺,也反映了其宗教信仰和社会制度。

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是西方哲学、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源地。

例如,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都为古希腊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也是现代体育运动的起源之一。

古印度文明:古印度文明以其丰富的宗教和哲学思想著称于世。

例如,佛教作为古印度的一种主要宗教,经过丝绸之路的传播,逐渐影响了东亚、东南亚等多个地区。

2重要历史人物与事件秦始皇统一六国:秦始皇嬴政通过一系列战争和政治手段,成功统一了战国时期的六个主要国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这一事件不仅结束了战国时期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局面,也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希腊化世界:亚历山大大帝作为古希腊马其顿王国的国王,通过一系列的征服战争,将希腊文化、哲学和艺术传播到了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广大地区。

这一过程被称为“希腊化”,对后世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历史意义与影响古代文明对现代文明的影响:古代文明的发展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也为现代文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例如,古埃及的建筑技艺、古希腊的哲学思想以及古印度的宗教文化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

历史人物与事件对历史的推动作用:重要历史人物与事件往往能够改变历史的走向和发展轨迹。

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战争促进了希腊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等。

这些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当时的社会面貌,也对后世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方法技巧框架记忆法:将本课的知识点构建成一个知识框架,通过把握整体结构来记忆细节。

七年级历史下第3课知识体系

七年级历史下第3课知识体系

七年级历史下第3课知识体系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课:中国古代的青铜文化与农业文明在七年级的历史课程中,第三课的内容深入探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青铜文化和农业文明。

这一阶段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形态之一,其深远影响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也奠定了中国文明的基础。

一、青铜文化的璀璨篇章青铜,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金属冶炼技术之一,自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开始,经历了商、周两个辉煌时期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工艺水平。

青铜器不仅仅是一种实用工具,更是一种艺术载体,如鼎、簋、爵、戈等,它们的造型丰富多样,纹饰精美细腻,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审美。

青铜器上的铭文,更是历史的见证者,记载着重要的政治、军事和社会信息,为后人研究早期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例如,司母戊大方鼎的发现,展示了商朝青铜铸造技术的高度,同时也是对当时社会权力结构的象征。

二、农业文明的奠基基石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的农业文明也在不断发展。

从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到长江流域的大汶口文化,人们开始定居生活,种植五谷,驯养家畜,掌握了简单的农具和灌溉技术。

农业的兴起标志着人类社会从狩猎采集向定居生产转变,这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进步。

同时,这些早期农耕社区的社会组织形式,如氏族、部落,也为后来的国家形成打下了基础。

三、礼乐制度与早期社会秩序青铜器的使用与农业生产的发展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早期社会的礼仪制度形成。

比如,青铜礼器的规格和数量反映了贵族的身份地位,而祭祀活动则是维护社会秩序、强化宗法关系的重要手段。

《周礼》中的规定,体现了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以及对社会等级制度的构建。

这些制度的实施,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为后世儒家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四、科技与文化交融这一时期,除了物质文明的发展,科技和文化也有显著的进步。

例如,陶器制作技术的提高,使得日常生活用品更加实用且美观;天文历法的初步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时间指导。

同时,文字的出现,如甲骨文和金文,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记录了历史,传播了知识,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CONTENCT

• 课程背景及目标 • 隋唐时期政治制度演变 • 隋唐时期经济发展与成就 • 隋唐时期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 隋唐时期文化艺术与科技成就 • 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
01
课程背景及目标
七年级历史下册概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是中国初中历史教材的一部分,涵 盖了丰富的历史内容。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的盛世皇帝,他在位前期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后期则因安史 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他的改革措施包括整顿吏治、改革税制、兴修水利等。
03
隋唐时期经济发展与成就
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各行业发展状况
农业发展
隋唐时期,农业生产技术得到 改进,水利设施大量兴建,耕 地面积扩大,农作物产量提高 。
新罗
唐朝与新罗之间的友好关系主要表现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合作。唐朝曾多次出 兵帮助新罗平定内乱和外患,同时新罗也积极向唐朝学习文化和制度。
05
隋唐时期文化艺术与科技成就
诗歌、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代表人物及作品欣赏
诗歌
书法
绘画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一 ,出现了众多优秀的诗人和作品。其 中,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歌 作品广为流传,他们的诗歌风格各异 ,有的豪放洒脱,有的深沉含蓄,有 的平易近人。这些诗歌作品不仅在当 时备受赞誉,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南海
隋唐时期通过派遣使节、加强海上贸易等方式,与南海诸国建立 了友好关系。同时,唐朝还在南海地区设立了市舶使,管理海上 贸易事务。
唐朝与日本、新罗等东亚国家友好往来
日本
唐朝与日本之间的友好往来主要体现在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方面。唐朝的文化 和艺术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有许多日本留学生和僧侣来到唐朝学习。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课件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课件 北师大版
人口 疆域
武 则 天
贞观遗风
唐 玄 宗
开元盛世
社 会 经 济 繁 荣


手工业 人 口


气 度 恢 弘 的 隆 盛 时 代
选择题
1、下面这首诗称颂的唐朝全盛时期是指( C )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A、唐高祖统治时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武则天统治时期
2、下列工具中,哪些是唐朝时候创造的( D
①耧车 ②水排 ③曲辕犁 ④筒车 ⑤翻车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⑤ D、③④

唐三彩骆驼 唐三彩女侍俑 唐三彩骑马 吹萧俑
乾陵博物馆
乾陵翼马
簪花仕女图
曲辕犁
筒车
第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学习目标: 了解有关 武则天和唐玄宗统治的基本史实
国外华人聚居地被称为 唐人街 世界各地几乎都有此街。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一、女皇武则天
1.重用酷吏 2.更改族谱 3.发展科举制
贞观遗风
二、开元盛世
“开元”:唐玄宗统治前期
三、社会经济繁荣
农业:
曲辕犁、筒车
手工业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ppt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ppt

2、武则天的统治
武则天是如何巩固其统治的?
①重用酷吏,打击反对她的元老大臣,发展 中央集权 ②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 ③大力发展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度 ④大力发展农业,注重减轻农民负担
贞观遗风
作为女政治家,武则天 在哪些方面有着过人之处?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看了这座无字杯, 你有何感想?
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 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安 定),物殷俗阜(fù ,盛、多)。
王谠——《唐语林》
哪些可说明“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
哪些可说明“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 阜”?
1. 重用贤能,大力整顿吏治
2. 进行改革(军事制度、 财政制度、 漕运制度)
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 治前期,政治 清明,经济空 前繁荣,仓库 充实,人口明 显增加,唐朝 进入全盛时期, 史称“开元盛世”
建议同学们课后 收集有关武则天的资 料,更全面地了解当 时的历史背景,为这 块无字碑写上碑文!
中宗皇后韦氏与皇女安乐公主干政, 毒死中宗,韦后临朝称制。 睿宗三子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发动政变 诛杀韦后、安乐公主,拥睿宗复位。 睿宗传位于李隆基。 李隆基挫败太平公主政变。
二、开元盛世
唐玄宗李隆基 (685-762), 712-756年在位。 前期年号“开元”。 开元有“一元复 始,万象更新”之意, 其意是想有所作为, 励精图治,使唐朝更 加兴盛。
请你说出图中人物所使用的农耕工具的名称。
淮安靖王李寿墓壁画
唐代以前的犁都是笨重的直 辕犁,回转困难,耕地费力。 唐代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 创造出一种轻便的曲辕犁, 犁架小,便于回转,操作灵 活,既便于深耕,也节省了 畜力。这种犁出现后逐渐得 到推广,成为最先进的耕具。 耕犁至此基本定型,这是唐 代劳动人民对耕犁的重大改 进。

七下中国历史第3课的重点知识

七下中国历史第3课的重点知识

七下中国历史第3课的重点知识中国历史七下第3课的重点知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与儒家学说、秦朝和秦始皇、秦汉时代的统一国家与差序制度,汉武帝的改革与外交政策。

一、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从封建制向统一制发展的过渡时期。

春秋时期是齐、楚、燕、韩、赵、魏、秦、晋八个诸侯国的时期,各诸侯国互相争霸,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而战国时期则是诸侯争霸的时期,诸侯国之间不断发生战争,最终导致了秦国的统一。

二、孔子与儒家学说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创立了儒家学说,提出了"仁者爱人"、"君子"等思想。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和现代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儒家学说成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三、秦朝和秦始皇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王朝,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度。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统一的货币制度、度量衡等标准,加强了对各地的统一管理,为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国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秦汉时代的统一国家与差序制度秦始皇实行了差序制度,统一了中国的文字、货币等制度,并修筑了万里长城。

在汉朝时期,刘邦进一步巩固了统一国家的地位,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强了对外的政策。

五、汉武帝的改革与外交政策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的皇帝,他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推行了土地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修筑了一些大型工程,加强了对外的政策,扩张了中国的疆域,并且对外开展了一系列的外交政策。

综上所述,中国历史七下第3课的重点知识包括了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与儒家学说、秦朝和秦始皇、秦汉时代的统一国家与差序制度,汉武帝的改革与外交政策。

这些知识都是中国历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七年级历史第3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第3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第3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第3课主要讲述了“商朝的兴起和发展”。

在这个课程中,我们将会学习到商朝的基本情况、统治者、社会制度、文化艺术以及商朝的特点。

一、商朝的基本情况
商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从野蛮状态向文明状态的转变。

商朝始于公元前16世纪,终于公元前11世纪。

二、商朝的统治者
商朝有29位君主,分为三个时期:夏商时期、西周初年和周末春秋初年。

其中,商汤是商朝的开国皇帝,他有着杰出的政治智慧和过硬的军事能力,使得商朝得以安稳发展。

三、商朝的社会制度
商朝的社会制度主要由天子、贵族、平民和奴隶组成。

其中,
天子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贵族属于封建地主,平民属于农民阶层,奴隶则是最底层的一种社会群体。

四、商朝的文化艺术
商朝主要是在宗教和宗教仪式中发展的。

出现了许多宗教文化
和艺术形式,如祭祀歌舞、铜器、玉器、青铜器和甲骨文等。

五、商朝的特点
商朝是一种贵族阶级统治的社会形态,具有明显的王权特征。

同时,商朝的社会发展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遗产,成
为了我们学习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以上就是七年级历史第3课知识点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个课程,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商朝的历史和文化,还能够深刻领悟到不同时
代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方式,更好地认识和体验我国悠久灿烂的文
化传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课件(共22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课件(共22张PPT)

史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司马光《资治通鉴》 史料二 自是西北诸蕃咸请上尊号为“天可汗”,于是降玺书册命其君长 ,则兼称之。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三
2.唐与吐蕃的交往
背景
唐太宗时,吐蕃赞普 松赞干布 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
落,定都逻些 唐太宗 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
一、经济的繁荣
农业
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 曲辕犁 和 筒车等生产工具,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纺织业 手工 业 陶瓷器
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 蜀以锦 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
著名的有 越窑 的青瓷、邢窑 的 白瓷和唐三彩
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
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
思考三:为什么说松赞干布是吐蕃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实 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完善制度的措施。为了更好地学习中 原文化,他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还请求唐朝给予蚕种,派 遣掌握各种专业技能的工匠。松赞干布为汉藏两族的友好往 来作出了贡献,也为青藏高原地区的开发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 献。
思考四:李白、杜甫的诗歌风格不同的原因 ①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存在巨大差异主要是因为两人生活的遭 遇与生活的时代环境存在巨大的差异。 ②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热爱祖国山河,喜欢游历四方,接触各 种人物。他用富有感染力的艺术手法,描绘了三峡、蜀道、黄河 等壮美的景观,留下了大量无与伦比的经典诗篇。 ③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对朝廷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 深恶痛绝,对下层人民的生活疾苦也十分同情。经历过安史之乱 的社会动荡之后,他更加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用写实的笔墨抒 发自己爱国忧民的情怀。杜甫的诗歌语言凝重,让人们可以通过 这些作品了解那个动荡的历史时期。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03课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03课

女皇武则天在位,“政启开元,治宏贞 观”。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3课 开元盛世
第3课 开元盛世
学习目标
• 1、了解“开元之治”以及唐朝开元时 期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技术的提高、 商业的繁荣; • 2、培养对丝织品和陶瓷工艺品的鉴赏 能力和审美情趣。
第3课 开元盛世
重点难点
长安城分为市和坊,坊是居民住宅区,市是繁 华的商业区。(布局)
唐朝都城长安
繁华的长安城
三、唐朝的衰亡
讨论活动
• 1、为什么大唐帝国到了唐玄宗统治后期由盛 而衰?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 唐玄宗统治后期,逐渐贪图享乐,专宠杨 贵妃,不理朝政。唐玄宗任用奸臣,政治十分 腐败,最终导致安禄山和史思明为首的叛乱。 史称“安史之乱”。唐朝自此日趋衰落。
课时小结
时间 大事件 任用贤臣、重视吏治、提倡节俭 ——“开元盛世”: 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激增 农业的发展 手工业的兴盛 713-741年 唐玄宗开元年间——“开元之治”:
商业的繁荣 755-763年 安史之乱(天宝之乱) 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
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
• 解释“开元之治”“开元盛世”
课外作业
• 完成《自主学习》《填充图册》相关题目
谢谢合作
再见
6、抗拒天灾的能力增强(抗旱,治蝗)
农具的更新
曲辕犁
筒车
手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兴盛
花色品种多 1、丝织业 技术高超 青瓷(越窑) 2、陶瓷业
白瓷(邢窑)
唐三彩
手工业兴盛 唐 代 丝 绸 服 饰 仕 女 越 窑 青 瓷 邢窑白瓷
唐 三 彩 骆 驼 载 乐 俑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盛唐气象》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盛唐气象》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盛唐气象》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课《盛唐气象》。

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状况;2.探究唐朝的开放态度和多元文化积淀;3.掌握盛唐时期的文化和艺术成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状况;探究唐朝的开放态度和多元文化积淀。

2.教学难点:掌握盛唐时期的文化和艺术成就。

三、教学内容1.唐朝政治的状况(1)唐朝政治机构(2)唐朝政治中的宰相(3)唐朝科举制度2.唐朝经济的状况(1)唐朝的农业、手工业、商业(2)唐朝的交通运输(3)唐朝的货币制度3.唐朝文化的状况(1)唐朝教育(2)盛唐文化的特点(3)唐朝的佛教文化4.唐朝社会生活的状况(1)唐朝的民族关系和婚姻(2)唐朝节庆和风俗(3)唐朝的生活物质和生活方式五、教学设计1.热身:由教师布置背诵唐朝的基本资料,如: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最多姿多彩的一个大朝代;唐朝人民勤劳好学,以文明著称;唐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等。

2.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唐朝的文化成就并启发学生,由学生分组自由发挥,制作唐朝专题海报,从不同角度展现唐朝文化的成就。

3.讲授:教师讲解唐朝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状况,这是整个课堂的重点环节。

在讲解的同时,老师还要引导学生思考,让其了解唐朝的开放和多元文化的特点,并将这些与中国特色的多元文化进行对比。

4.梳理:引导学生对讲解内容进行梳理,分组讨论,检验学生对唐朝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状况是否掌握、理解和掌握。

5.应用:从唐朝的诗歌、书画、音乐等艺术方面,切入唐朝文化应用环节,编排小组作品,让学生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展现和传承盛唐的文化精髓。

6.评估:老师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评估,评估标准包括:作业答案的正确、完整性和质量,唐朝文化成就展现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进行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
第3课《“开元盛世”》学教案
主备人:姜燕 课型: 新课 审核:历史备课组 集体备课时间 :
备课组长签字: 班级: 第 学习小组 姓名: 分数 〖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
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2、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对这一时期精美的丝织品和陶瓷工艺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盛世经济的繁荣
【学习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但是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

〖导入新课〗: 导入框——杜甫的《忆昔》。

唐朝全盛时期,小小的县城也有上万户人家;色泽上好的稻米和洁净的小米,堆满了官府和大户人家的粮仓;各地的道路上没有豺狼虎豹,出门远行用不着选择吉日。

你知道这是唐朝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景象吗?历史上把这一统治时期称为什么?开元盛世是怎样取得的呢?当时社会又繁荣到何等景象呢? 一、“开元之治”
1、政治上:“开元之治”。

唐太宗即位后,励精图治,他采取的措施有①任用名相(如熟悉吏治、富
于改革精神的 );② ;③ 。

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 ”。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2、经济的繁荣
(1)农业:① ②农作物种植上:水稻采用育秧培植栽培、蔬菜品种增多、饮茶之风盛行;③农具改进:唐朝时发明了新的生产工具 和 ;④抗拒天灾的能力增强。

(2)手工业: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②陶瓷业:代表作有越窑 、邢窑 和 最为有名。

(3)商业:①唐朝的商业繁荣,大都市有 、 、 和 ② 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 的大都市。

3、唐玄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
三、唐朝的衰亡
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腐败,“ ”使唐朝由胜转衰,后在唐末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 年,唐朝灭亡。

四、达标检测
1、“开元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不包括的是( )
A 唐玄宗励精图治
B 唐玄宗崇尚节俭
C 有贤臣魏征为其处理政事
D 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史称(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3.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 4.历史上把唐朝的全盛时期称为(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5.杜甫的诗句“忆昔与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是描述哪一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 ) A.唐玄宗 B.唐太宗 C.隋文帝 D.武则天
6、我国是茶的故乡,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那么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是在:( )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7、唐代瓷器闻名于世界的工艺珍品是:( )
A. 唐三彩
B. 白瓷
C. 青瓷
D. 景德镇瓷器
8.如果你生活在唐代,下了选项中最能体现你所穿的丝织品技术高超这一特点的是:( ) A. 唐朝的丝织品花色品种多样 B. 唐朝的丝织品颜色丰富多彩
C. 唐朝丝织品数量多
D. 身穿五件丝绸衣服,仍能清楚看见胸口的黑痣 9、唐朝的国际性大都市指的是( ) A 、洛阳 B 、长安 C 、扬州 D 、成都 10、诗圣杜甫在《忆昔》一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1)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
(2)诗中描述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期的什么景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