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城市名片——枣庄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综述
枣庄旅游业现状
![枣庄旅游业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dee4dc08fc4ffe473368aba2.png)
枣庄:培育"江北水乡、运河古城" 壮大鲁南经济带旅游产业山东统计信息网2007-09-29--鲁南经济带旅游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按照省委、省政府做出的总体部署和枣庄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为积极推进鲁南经经济带的旅游行业规划建设,实现我市城市转型,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找准位置,突出旅游行业特色,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枣庄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旅游业发展现状我市旅游业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旅游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下,围绕建设"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产业链,依据枣庄"原生态"山水比较突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加之水系发达、古文化底蕴丰厚,勘探部门勘探出温泉,枣庄居于南北过渡带的中间区位优势等实际,着力在景区景点差异化、个性化上下功夫,努力实现枣庄旅游由初级阶段的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的转变,叫响"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城市品牌,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旅游功能不断强化,旅游业基本柜架初步形成。
打造了红色旅游片区、亲水旅游片区、休闲度假旅游片区、农业生态旅游片区、古文化旅游片区。
开发建设了以冠世榴园、微山湖湿地红荷公园、铁道游击队纪念园、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盈泰生态温泉度假村、龟山风景区、莲青山风景区等为代表的10大景区。
申报了6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拥有12家星级酒店,40家旅行社。
直接从业人员9000余人,间接从业人员近5万人。
近几年来,枣庄旅游业由小到大、由大趋强,已在枣庄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表现为:1、成为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
枣庄旅游经济近几年发展迅猛,"十五"期间,全市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高于其它行业的年均增幅,是第三产业中带动力非常强的产业。
2006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543.29万人次、海外游客1.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29亿元,同比增长23%,超出GDP增幅6.6个百分点。
精心“创意”逆势突围--枣庄市市中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精心“创意”逆势突围--枣庄市市中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之路](https://img.taocdn.com/s3/m/542ec5c676eeaeaad1f330ed.png)
义 的 。 在 “内 容 为 王 ”的 时 代 , 无 论 是 电视 影像 这样 的传统 媒 介产 品 , 还 是 数 码 动 漫 等新 兴 产业 , 所 有 资 本 运 作 的 基 础 就 是 优 良的 产 品 , 而 在 竞 争 中脱 颖 而 出 的 优 良产 品恰 恰 来 源 于 人 的 丰 富 的 创 造 力 。 因 此 ,
业 潜 力 的 产业 。文 化 创 意 产 业 包 含 文 艺 演 出 、 出版 和 版 权 贸 易 、 音 乐 广 播 、 电 视 电影 、
近 年 来 , 文 化 产 业 在 全 国 各 地 展 示 出 蓬 勃 的 生 机 和 活 力 , 但 在 这 种 繁 荣 景 象 的 背后 , 我 们 又 不 得 不 面 对 一 个 不 争 的 事 实 : 我 国文 化 产 业 的 发 展 已 进 入 一 个 瓶 颈 期 ,
尽 管 全 国各 地 的 文 化 产 业 园 区依 然 在 不 断
涌 现 ,但 是 绝 大 多 数 园 区 却 有 “园 ”无
动漫研发 制作 、 广告会展 、 古 玩 和 艺 术 品交
易 、 创 意设 计 、 文化旅游等多个类别 。 首先 , “创 意 ”经 济 为 文 化 产 业 发 展 注 入 了新 的 生 命 活 力 。 与 文 化 产 业 相 比 , 文 化 创 意 产 业 最 核 心 的 东 西 就 是 “创 意 ”, t o . 就 是 创 造 力 。创 意 是 产 生 新 事 物 的 能 力 ,
意产业依 然大有可为 。 [ 关键词 ] 文化产 业 ; 市中; 创意 [ 中图分类号 ] G 1 2 7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 1 0 0 4— 7 0 7 7 ( 2 0 1 5 ) 0 4— 0 0 7 9— 0 6 造 与提 升 , 通过知识产权 的开发 和运用 , 产 生 出高 I N- / J  ̄ 值 的产 品 , 具 有 创造 财 富和就
枣庄近年来的发展变化作文
![枣庄近年来的发展变化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c0af5001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dc.png)
枣庄近年来的发展变化作文说起枣庄,那可是我土生土长的家乡。
这些年,它的发展变化就像一部精彩的连续剧,每一集都让人惊喜不已。
过去,枣庄给人的印象总是和煤矿紧密相连。
小时候,我家附近就有一个煤矿,每天都能看到运煤的大卡车来来往往,扬起的尘土让道路变得灰蒙蒙的。
那时候,大家说起枣庄,首先想到的就是煤炭,仿佛这座城市的标签就只有这黑漆漆的宝贝。
可如今,枣庄早已不是当年那个“灰头土脸”的模样了。
就拿城市建设来说吧,以前市中心的街道狭窄拥挤,两边的房子也显得有些破旧。
现在可大不一样啦!道路宽敞得能并排跑好几辆车,路边的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特别是新城区,那现代化的建筑、漂亮的公园和繁华的商业街,让人仿佛置身于大城市之中。
记得有一次,我和家人去逛新城区的一个大型购物中心。
一进去,我就被那气派的装修和琳琅满目的商品给惊呆了。
从国际大牌到本土特色,应有尽有。
而且,里面的环境特别舒适,有休息区、儿童游乐区,还有各种美食街。
我们在里面逛了一整天,都没逛够。
这要是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能有这么好的购物地方。
交通方面的变化更是让人拍手称赞。
以前出门坐公交车,等车的时间长不说,车上还特别拥挤。
现在可好了,不仅公交线路增加了好多,还开通了BRT 快速公交。
那速度,那舒适程度,简直没得说。
而且,共享单车和共享电动车也遍布大街小巷,出行变得更加便捷。
我有一次着急去办个事,出门就扫了一辆共享单车,风驰电掣般就赶到了目的地,别提多方便了。
再说环境吧,以前的枣庄,一些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让空气和河水都受到了污染。
可现在,政府加大了环保力度,关闭了不少污染严重的企业,还大力推广清洁能源。
市区里的公园和绿地也越来越多,我家附近就新建了一个超大的公园。
每天早上,都能看到好多人在那里晨练,有跑步的、打太极的、跳广场舞的,热闹极了。
到了周末,我也喜欢去公园里溜达溜达,呼吸呼吸新鲜空气,看看花草树木,心情格外舒畅。
教育方面的发展也是有目共睹。
枣庄市旅游资源评述
![枣庄市旅游资源评述](https://img.taocdn.com/s3/m/64bd2e9ed4d8d15abe234edb.png)
枣庄市城市总体规划——旅游资源及旅游业旅游资源及旅游业第一节主要旅游资源及其评价一、旅游资源概况枣庄市旅游资源的详细资料见《枣庄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根据规划组的实地调查,枣庄市有形的旅游资源点(含已开发的景区、景点)70处,其中:以人文资源为主体的旅游资源点38处,以自然资源为主体的旅游资源点32处;另有12种旅游节庆活动和地方主题旅游活动。
除有形的资源外,枣庄市还有许多无形的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名人、文学艺术和民间传说等。
(一)地文类旅游资源枣庄市属于丘陵地带,山岭众多,地文类旅游景观资源主要包括抱犊崮、熊耳山大裂谷、莲青山等。
(二)水文类旅游资源枣庄市属于富水区,水资源和水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岩马湖等。
(三)生物及农林类旅游资源有万亩石榴园、万亩梨园、阴平枣园、青檀林、抱犊崮国家级森林公园、洪门葡萄村、坛山森林公园、木石省级森林公园等;古树名木有千年古檀、银杏树、厚壳树、朴树、白肘、文冠果等。
(四)历史文化类旅游资源古文化遗址、墓葬类包括汉画像石馆、红土埠遗址、二疏城遗址、薛国故城遗址、北辛遗址、匡衡墓、邹坞古汉墓群、权妃墓、毛遂墓、孟尝君墓等。
博物馆、纪念馆类包括枣庄市博物馆、墨子纪念馆、滕州市博物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李宗仁史料馆、贺敬之文学馆、王学仲艺术馆等。
宗教建筑包括甘泉寺、青檀寺、南清真寺、北清真寺、天主教堂等。
台儿庄古城重建台儿庄月河(古运河城区航道)边上的明清古街区具有“遗产村庄”的性质,是省内唯一保存基本完好的运河古码头。
枣庄市还有许多无形类的旅游资源,包括历史名人,如墨子、荀子、鲁班、滕文公、匡衡、奚仲、毛遂、孟尝君、叔孙通、贾三近、孙美瑶等;历史事件有著名的台儿庄大战、铁道游击队、民国大劫案等。
二、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旅游资源评价标准:A级:具有国际或海外市场吸引力。
B级:具有国内市场(远程或远距离)吸引力。
C级:具有区域(短程或近距离)吸引力。
枣庄市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资源名称等级资源名称等级石榴园/青檀寺B 古运河古码头A/B抱犊崮B 薛国故城遗址B熊耳山大裂谷B 北辛遗址B薛城石海C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A/B岩马湖C 李宗仁史料馆A/B万亩梨园C 清真寺A/B洪门葡萄村B 滕州博物馆/汉画像石馆A/B铁道游击队B 墨子A/B甘泉寺C 奚仲/匡衡/贾三近等B微山湖红荷旅游区B台儿庄古城A A/B总体上看,对枣庄市的旅游资源,可以作如下概括:(一)自然、人文浑然一体,历史、现代遥相呼应枣庄市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人类在此的活动可上溯到七千年之前。
枣庄:用文化铸造城市品牌
![枣庄:用文化铸造城市品牌](https://img.taocdn.com/s3/m/bd54d6711711cc7931b7164f.png)
了解逐 步深入 ,总结 了 自然 资源方 面 的 “ 个 最 ” ,即 中 国最 大 的 国家 级 湿 四 地——微 山湖 公同 ,华夏最 长 的地 震大 裂谷—— 熊耳 山 国家 地质公 园 ,世 界上 最 大 的 石 榴 园 —— 十 二 万 亩 “ 世 榴 冠 园” ,最负盛 名 的 “ 天下 第一 崮”——
最 大 的国家级 湖泊类 湿地—— 6 平 方公 3 里 的微 山湖湿地 公 园。第 四 ,境 内运河 通 航里 程9 .公里 ,是 目前大 运河 通航 35
造的 “ 江北水 乡 ・ 河古城 ” ,体 现 的 运
是 一种 大气 ,主要表 现在三个 方面 :第
一
,
运河 文化 的 隆起带 ,对南 北 文 化兼容 并蓄 ,成为运 河文化 的典 型代
表 。一方 水土养 一方人 ,一方 百姓信 一
的 描 述 展 现 ,还 包 括 对 未 来 的规 划 设
想 。城市 品牌是 发展 的 ,不是 静态 的 ,
最 北端 。第五 ,据 《 峄县 志 》记载 ,康 熙 皇帝来 到滕 峄境 内 ,曾惊 异地说 ,江 北峄县 ,居然与江南水 乡无异 。
民族 最深 厚 、最 宝贵 的世界 文化遗 产 ,
可 以与万 里长城 媲美 。第二 ,城 市品牌 是一个 城 市过去 、现在 和未 来 的缩 影 。 它既是 对历 史 的总结概 括 ,也 是对 现在
流 ,17 5 个湖 泊 、水库 ,紧邻北方最大 的 淡 水湖— —微 山湖 。第三 ,枣庄有 全 国
华 。资源 应该包 括两大类 ,就是 自然 资
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思考
![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2bd7aacd26fff705cd170a14.png)
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思考作者:张学军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年第04期[提要] 本文介绍枣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现状、问题,并提出努力方向。
关键词:文化;旅游;枣庄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4年12月30日近年来,枣庄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加快文化建设的战略决策,坚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推动枣庄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做出了建设文化强市的重大战略部署。
全市各级各部门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率连续保持10%以上,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
2010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为36亿元,增长12.8%,调整新口径后,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56.28亿元,同比增长76.43%;2011年为65.6亿元,同比增长16.5%;2012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80.4亿元,增长22.6%,占全市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4.6%。
文化产业要持续快速发展需要旅游产业支撑。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有文化的旅游资源才有持久魅力;旅游是文化发展的产业基础和重要途径,可以助推文化的发扬光大。
国家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来发展,旅游业资源也是围绕文化开发建设的,文化与旅游将有越来越多的融合发展。
文化旅游产业将是挖掘地方文化、完善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撬动枣庄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是推进枣庄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努力方向。
一、枣庄市初步形成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局面(一)文化助力旅游开发,推动沉淀资源向旅游资源转变。
例如,市中区“聚艺谷”建设,综合利用老厂旧址开发新的文化旅游产品,逐步形成集文化展示、产品研发、电子商务于一体的综合发展平台。
滕州葫芦套影视基地将周边老旧村庄遗存纳入整体规划,以铁路为主场景,自建成以来已吸引《刘少奇故事》、《小小飞虎队》等15部影视剧组前来取景拍摄。
枣庄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汇报
![枣庄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bd577152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34.png)
枣庄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汇报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地方。
随着旅游业
的兴起,枣庄的乡村旅游也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将就枣庄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枣庄的乡村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枣庄市拥有着大片的田园风光和优美的
自然环境,这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此外,枣庄还有许多传统村落和古老民居,这些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手工艺品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其次,枣庄的乡村旅游设施不断完善。
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枣庄市政府加大
了对乡村旅游设施的投入,修建了许多景区和农家乐。
这些设施不仅提升了乡村旅游的品质,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再者,枣庄的乡村旅游宣传工作不断加强。
为了吸引更多游客,枣庄市政府加
大了对乡村旅游的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媒体和渠道进行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枣庄的乡村旅游资源和特色。
最后,枣庄的乡村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为了提升游客的满意度,枣庄市政
府加强了对乡村旅游服务的管理和监督,推动乡村旅游从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化发展转变,提升了乡村旅游的整体服务水平。
总的来说,枣庄的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投入,不断完善旅游设施,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宣传推广,努力将枣庄打造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目的地,为枣庄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枣庄的乡村旅游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枣庄旅游产业发展趋势
![枣庄旅游产业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55e44a12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1e.png)
枣庄旅游产业发展趋势枣庄市是中国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山东南部,是全省重要的制造业和工业基地之一。
同时,枣庄也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风景名胜闻名于世,因此旅游业对于枣庄市的发展意义重大。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观光理念和旅游方式也在不断变化,这些变化都会对枣庄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产生影响。
本文将从市场需求、科技创新、生态环保和文化挖掘四个方面分析枣庄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市场需求的变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而随着人们的观光经验的增加,对旅游目的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首先,人们对于旅游目的地的景点和风景要求更高,他们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独特、原汁原味的风景和景点。
其次,人们对于旅游活动的多样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希望在旅游过程中能够有更多的选择,比如参观博物馆、品味美食、体验民俗等。
最后,人们对于旅游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希望能够享受更舒适、方便的旅游服务,比如高品质的酒店、便捷的交通工具等。
在这样的市场需求下,枣庄旅游产业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通过不断开发更多独特、原汁原味的旅游资源来吸引游客。
同时,旅游服务业也要不断改进服务品质,提供更多样化的旅游服务,满足人们对于旅游多样性的要求。
此外,枣庄旅游产业也应该加强与其他旅游目的地的合作,提供更多出行选择,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
二、科技创新的推动科技的日新月异不仅仅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对旅游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
一方面,科技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使得旅游成为可能。
比如,现在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轻松地了解旅游目的地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旅游路线。
另一方面,科技的应用也提高了旅游的便利性和体验感。
比如,手机APP可以方便地预订酒店、机票等服务;无人机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拍摄角度和视角;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游客在身临其境中感受不同的旅游景点。
对于枣庄旅游产业来说,科技创新是提升旅游品质和竞争力的关键。
枣庄旅游发展报告
![枣庄旅游发展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57bedd7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2d.png)
枣庄旅游发展报告概述枣庄位于中国山东省,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
近年来,枣庄旅游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了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枣庄旅游发展进行分析和评估。
1. 历史文化资源枣庄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其中最著名的是孔庙和孔府。
作为孔子的故乡,孔庙和孔府吸引了大量的文化游客。
此外,枣庄还有许多古代建筑和文化遗址,如花岗岩古城墙、大明湖和百泉亭等,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
2. 自然景观除了历史文化资源,枣庄还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
大明湖是枣庄最知名的自然景点之一,四季景色迷人。
此外,还有龙山风景区、南梁官庄和草堰风景区等,供游客观赏自然美景,放松身心。
3. 旅游基础设施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枣庄建设了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
城市中有许多高档酒店和旅游景区周边设施,提供各种类型的住宿选择和美食。
此外,公共交通也十分便利,游客可以方便地到达各个景点。
4. 旅游活动和节庆枣庄每年举办各种旅游活动和节庆,增加了游客的参与度和吸引力。
其中最著名的是枣庄葡萄节和樱花节,吸引了众多游客。
此外,还有丰富多样的文化演出和民俗活动,使游客能够更好地了解枣庄的传统文化。
5. 旅游发展潜力尽管枣庄旅游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潜力和挑战。
首先,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推广工作,提高枣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其次,需要加大对旅游景区的保护和改造力度,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同时,还需要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
结论枣庄作为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城市,旅游业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
通过加强宣传推广、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枣庄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经济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对枣庄旅游发展的简要报告,希望对枣庄旅游业的发展和规划有所帮助。
枣庄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枣庄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8a476c84028915f804dc2ac.png)
随着 国民经济的高速持续 发展 , 民的旅游 意愿不 断加强 , 人 枣庄 市的旅 游业 也在不 断发展 。旅游 收入整 体呈增 加趋势
( 见表 2 。 )
表 2 枣庄国内旅游收入 :
单位 : 亿元
注 :03年受非典影响 , 游收入有所 降低 。 20 旅
但是同全省其他地市相比 , 旅游收入增长速度还较慢。如 20 0 3年枣庄旅游 收入在全省 l 7个地市中排名第 十二位 ( 图 见
收 稿 E期 :0 6— 3— 7 t 20 0 2
作者简介 : 彭远 新( 94一) 男, 东枣庄人 , 17 , 山 枣庄 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 系助教 , 硕士 , 究方 向为 资源开发与环境整治。 研
3 ・ 7
・
维普资讯
20 06年 9月
S pe e ,0 6 e tmb r 2 0
枣 庄 市 旅游 业发 展现 状 及 对 策
彭远 新
( 枣庄 学 院旅 游 与资 源环境 系, 山东枣庄 276 ) 7 10
摘 要: 枣庄市具有优越 的区位 条件 和旅游 资源优势 , 游业发展较快 定差
张 家 口职 业技术 学 院学报
第 3期
枣庄万亩榴园东西长 4 5华里 , 南北宽 6华里。该园区有 榴树 50余 万株 ,8个 品种 , 目前我 国最 大的石榴 园林 , 3 4 为 被誉为“ 冠 世榴 园”, 并被列为“ 花之路” 旅游热线上 的重 要景 区和省级风景 名胜 区。熊 耳 山国家地质公 园为 山东两 大 国家地 质公 园之
文化 、 战文化 、 大 榴园文化 、 江北水乡 、 观光农业等旅游资源优 势 ( 表 1 。根据 《 庄是 旅游 资源调查报告 》枣 庄市有形 的 见 ) 枣 ,
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77e1c3611ed9ad51f01df2da.png)
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山亭区位于枣庄市东北部,总面积1018平方公里,50万人。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我区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建设文化强区、促进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多措并举,努力作为,依托地方文化资源,不断探索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子,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
一、山亭区文化产业现状近年来,全区各项文化事业的长足发展为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区上下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依托资源,文化产业初步形成发展格局。
山亭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既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又有灿烂的革命文化、多彩的民间文化和魅力的旅游文化资源。
经考古证实,早在15000年前就有人类在此居住,殷商时期的古郳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小邾国在此繁衍生息。
区内现有古遗址、古建筑、古石刻等古代文化遗址298处,其中228处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4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为枣庄市“十佳名胜古迹”。
按照中央和盛市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任务要求,更新观念,加大措施,切实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初步形成了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娱乐、文化旅游、特色节会等多业并举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经过近年的培育和建设,文化产业已初具规模,在我区初步形成包括新闻出版、图书音像、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文艺演出、工艺美术、信息服务、广播影视、群众文化等行业在内的综合型文化产业体系,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
到目前为止,全区文化经营单位已达67家,其中印刷企业8家,出版物11家,音像经销单位8家,文化娱乐场所13家,茶艺社2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25家。
涉及影视、民俗等方面的文化产业基地2家,从业人员1110人,注册资本共计2.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的单位1家,50万元以上的8家,10万元以上的25家,10万元以下的34家。
枣庄红色文化发展现状
![枣庄红色文化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f5ee2905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05.png)
枣庄红色文化发展现状
据悉,作为鲁南门户城市,枣庄有着“四地”之称,即人文宝地、生态福地、红色高地、老工业基地。
这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既有7500年的始祖文化、也有4300年的城邦文化,古称“三国五邑”之地,这里孕育了中华科圣墨子、工匠祖师鲁班、造车鼻祖奚仲、“食客三千”的孟尝君、以“自荐”名世的毛遂、“凿壁偷光”苦学成才的匡衡等众多历史名人。
枣庄也是红色文化高地,生态福地,这里是台儿庄战役的发生地,铁道游击队的故事家喻户晓。
枣庄是齐鲁文化、红色文化、运河文化的汇集之地和对外的窗口,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深厚。
在这里曾经发行民初最早的股票——中兴煤矿公司股票。
近年来,枣庄市发挥民间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特色优势,以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为抓手,提升文化旅游竞争力;积极探索红色文化传承的新路径;以“匠心枣庄”品牌打造为抓手,激发文化创新创造力;着力推进传承运河文化记忆;积极推动非遗文化活态传承,建立鲁笔非遗传承基地……多措并举,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全面促进文化繁荣兴盛。
本次主题报道聚焦枣庄市在非遗传承、文旅融合、文物活化与运用、文化产业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走进铁道游击队纪念园、运河印象文旅小镇、王老吉大健康产业园、滕州墨子文化城、台儿庄古城等地,深挖枣庄市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的新模式、新路径,立体化展现当地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创新传承风采。
申论范文:擦亮城市品牌金名片
![申论范文:擦亮城市品牌金名片](https://img.taocdn.com/s3/m/21517811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7a.png)
申论范文:擦亮城市品牌金名片5月22日,推荐的申论范文是人民网发布的以“擦亮城市品牌金名片”为题的一篇文章。
公考通网校(公务员考试视频课程网校)老师认为,多看范文比申论万能模板要有用得多。
下面这篇文章考生可参考:擦亮城市品牌金名片城市品牌的打造是一项系统工程。
立足传统、实处着手,充分发掘自身的特色优势,真正擦亮城市的“金字招牌”。
浔阳江头,歌吹扬州,长安丝路,兰陵美酒,十里洋场,万里帆樯……喧然名都会,众星竞争光——中国很多城市都有美妙的前世今生,人杰地灵、充满魅力。
然而,在城镇化、工业化大潮中,也不无千城一面、产业雷同的隐忧,存在发展质量跟不上发展速度的问题。
面对日趋激烈的城市竞争,如何找准未来发展抓手?近期,上海强力推出“四大品牌”建设,引发众人的好奇和关注。
有人“看不太懂”: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上海,不是志在全球卓越城市吗?为什么提出的“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看起来如此平实、传统?平实和传统,其实是某种高举高打,暗含着应对未来挑战的谋划。
任何城市的发展,都不可能脱离国情、市情。
站在现实基础上一脉相承,远比重起炉灶更有效率。
而从平实入手,面向未来打造城市亮眼的金名片,更接地气、更有质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上海的“四大品牌”,恰是立足自身发展实际、率先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
例如,上海服务,重点是辐射全国乃至全球的服务能级,目标是在金融、航运、教育、医疗等方面,有能力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配置资源。
上海制造,既要传承“上海师傅”的工匠精神,更要着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布局全产业链提升制造业能级,科技创新也是题中之义。
上海购物,绝不单指逛逛南京路、淮海路,也包括各种新消费、新体验在内的“需求满足”,即将在沪举办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就打出“买全球,卖全球”的口号。
推动枣庄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性
![推动枣庄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0c4b9746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65.png)
推动枣庄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性枣庄以其宏伟的历史文化和著名的文化旅游资源受到全国乃至世界的关注,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是为枣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形成有效策略的重要举措。
枣庄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就是将枣庄文化旅游业、康养和养老产业融合发展起来,充分发挥它们之间的互补性和优势,形成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新模式,实现良性循环、资源共享,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枣庄应该加强文化旅游业的建设和推广,加大文化旅游、旅游休闲、康养和养老等项目的投资,提高文化旅游业的综合效益。
通过建设著名的文化旅游景点,丰富枣庄文化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更好地向外界展示枣庄的文化和历史,从而提高枣庄的旅游出行率和枣庄的知名度,为康养和养老产业的发展增添活力。
其次,全面提升康养和养老服务水平。
利用枣庄的文化旅游资源,建设多功能的旅游康养景区,提供康养服务,对游客进行健康管理,面向高端消费群体推出高品质服务,给养老者提供安全、舒适、科学的照料服务,为枣庄引入更多的外部资源,促进文旅康养产业的融合发展。
此外,枣庄要加大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力度,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支撑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撑,帮助枣庄打造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提供文化创意资源,拓展文旅康养产业中更多的创新发展空间,最终形成新的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格局。
最后,枣庄要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以促进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
政府要指导和促进文旅康养产业领域的融合发展,发挥政策优势;支持各行业符合条件的企业和机构参与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优化行业环境,加强行政审批和程序优化,保障枣庄文旅康养产业的融合发展的正确性、及时性和稳定性。
总之,枣庄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更好地揭开枣庄旅游、康养和养老产业的现状,而且可以促进枣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双赢。
枣庄市文化调研报告
![枣庄市文化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d769fd6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bf.png)
枣庄市文化调研报告枣庄市文化调研报告一、研究目的本次文化调研旨在了解枣庄市的文化发展现状、文化消费水平以及市民对于文化活动的需求和参与情况,为枣庄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调研方法本次文化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对象,共发放问卷1000份。
通过统计和分析问卷结果以及相关数据,得出枣庄市的文化发展现状。
三、调研结果1. 文化发展现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枣庄市的文化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文化设施齐全:枣庄市拥有多个图书馆、博物馆、剧院等文化设施,供市民进行文化休闲活动。
(2)文化活动丰富多样:枣庄市每年举办了大量的文化活动,包括书展、艺术展览、演出等。
这些活动受到了市民的广泛关注和参与。
(3)教育培训机构发达:枣庄市拥有多所高等学府和培训机构,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培训机会。
(4)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大:文化产业在枣庄市的发展潜力巨大,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
2. 文化消费水平文化消费在枣庄市逐渐普及,市民对于文化消费的需求不断增加。
根据调查结果,市民对于文化消费的满意度较高,有一定的文化消费意识。
(1)阅读:在调查中,80%的受访者表示每月有一定的阅读量,其中60%的人每月阅读超过3本图书。
(2)电影观影:电影是市民最喜欢的文化消费项目之一。
有70%的受访者表示每月会观看1至2次电影,其中大部分人选择在周末观影。
(3)艺术欣赏:市民对于艺术展览和演出有着浓厚的兴趣,近60%的受访者表示每年会参观或观看艺术展览和演出。
3. 市民对于文化活动的需求和参与情况文化活动对于枣庄市的市民来说非常重要,市民对于文化活动的需求和参与情况如下:(1)增加多样化的文化活动: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当前的文化活动还不够多样化,希望能提供更多种类的文化活动供选择。
(2)提高活动质量:近50%的受访者对于当前的文化活动质量表示满意度不高,建议提高文化活动的品质。
(3)加强文化活动的宣传和推广:超过60%的受访者希望能更好地了解到文化活动的信息,建议增加宣传和推广力度。
枣庄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36亿元
![枣庄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36亿元](https://img.taocdn.com/s3/m/92e528b402d276a201292e0e.png)
枣庄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36 亿元近年来,枣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项目不断发展壮大,重点业态实现新突破。
目前共推出涉及出版发行和原创安全、广播电影电视、文化艺术、文化娱乐、文化产品生产销售等6 大类47 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涉及金额96.2 亿元,过亿元项目20 个,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36 亿元,占全市GDP 的比重为2.65%,同比增长12.8%。
台儿庄古城、中华车祖苑、八路军抱犊崮抗日根据地旧址群、中华石榴文化博览园、南水北调及运河文化展馆、葫芦套铁路主题影视文化园等25 个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有力地推动了重点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现在,全市共有文化经营单位545 家,实现年营业收入6789.4 万元,年上交税金总额412.7 万元。
为了文化的发展繁荣,枣庄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
近年来,全市文化建设累计投入资金4.3 亿元。
市政府设立了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贴息、奖励、资助等形式扶持发展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从去年开始,专项资金由2009 年的500 万元增加到800 万元,并且每年随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需要适当增加。
设立了规模为5000 万元的全市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同时,大力实施文化人才请进来、走出去计划,从去年开始,先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举办三次文化发展高级研修班,取得良好效果。
枣庄坚持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努力提升台儿庄古城文化品位,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遗产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
在古城重建中,枣庄努力打造四个百的文化业态,即百庙:台儿庄过去有关帝庙、天后宫等不同建筑风格的72 座庙宇,现在一一恢复重建,集。
山东省枣庄市旅游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山东省枣庄市旅游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5a7c42f915f804d2b16c168.png)
山东省枣庄市旅游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赴枣庄旅游发展考察组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市把旅游业作为城市转型和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异军突起,成功实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率先崛起,成为山东乃至全国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枣庄实践”模式也成为各地竞相借鉴的新热点。
2011年8月4日至5日,市政府朱福林副市长、李国辉市长助理带队,由市规划局、国土局、旅游局、文物局以及各县(市、区)旅游局负责人组成市政府考察团对枣庄市旅游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
考察团通过实地考察、听取介绍、交流座谈等形式,对枣庄旅游发展的理念认识、工作举措、工作成效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了解,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枣庄市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具体做法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部,现辖市中、薛城、山亭、峄城、台儿庄五区和滕州一市,总面积4550平方公里,人口约380万。
枣庄市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目前已开发的各类景区景点25处,其中国家4A级景区8处,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6处。
其中,以台儿庄运河古城(国内规模最大的运河古城)、微山湖红河湿地(国内最大的湖泊类湿地)、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国内最长的地震大裂谷)、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冠世榴园(世界最大的石榴园)最具旅游吸引力。
从2006年起,枣庄市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重点战役,作为就业富民的根本途径,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着力把文化旅游培育成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先行产业、城市转型的战略产业、科学发展的支柱产业,努力实现由“卖资源”向“卖文化”的转变,成功探索出一条“政府培育市场、市场拉动消费、消费带动投资、投资助推转型”的旅游发展新路,在全国创造了“枣庄实践”模式。
2008年,创建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409万人次,同比增长36%,旅游综合收入83亿元,同比增长41%。
其具体做法主要包括:(一)创新机制、高调定位,支撑旅游业强势发展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枣庄市在城市转型发展中,确立了“发展煤化工、文化旅游、城市建设”三大战役,高度重视旅游业在拉动内需、结构调整、就业富民方面的作用,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来定位,把旅游业放在促进服务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高度来把握,放在推进全市转方式调结构的全局中来谋划,把全社会的力量凝聚到旅游产业的先行建设发展上来。
枣庄市文旅康养产业例子
![枣庄市文旅康养产业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1354f22a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0c.png)
枣庄市文旅康养产业例子
枣庄市文旅康养产业发展迅速,其中部分例子如下:
今年以来,枣庄市文旅局以“五比五看”活动创建“四力五型”机关为抓手,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推进文旅产业提质增效。
在项目建设方面,印发了《枣庄市“六个慢城”特色文旅康养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打造“全域慢游”模式,全市66个重点在建文旅康养项目完成投资突破200亿元,其中运河印象·渔灯巷、大理峪石榴融创园、滕州市野生动物园、谭家河人工湿地、石榴盆景特色产业园等11个项目已建成开放。
在金融助企纾困方面,用好上级发布的“文旅振兴贷”“百亿惠千企”等政策,建立市文旅产业企业和项目“白名单”。
全市金融机构为17家“白名单”文旅企业授信额度37.68亿元,贷款余额为24.06亿元,其中年内新增贷款3.98亿元,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在加强文旅产业品牌创建方面,打造了“匠心枣庄”文化创意产业百亿级集群,相关经验做法被省厅、央视媒体报道,同时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型”集群储备库;全域旅游产业集群入选省专项激励名单。
此外,滕州市入选首批省文旅康养十强县,滕州市获评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这些成果充分证明了枣庄市文旅康养产业的发展实力和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炭资源丰富,采煤历史悠久,建国以来累计生产原煤约5亿吨,为国家贡献近64亿元,这是“鲁南煤城”——枣庄;
一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歌颂了支具有传奇般英勇事迹的抗日武装队伍。这是“铁道游击队的故乡”——枣庄;
中国军队三万爱国将士用鲜血换来中华民族八年抗战正面战场的第一场胜利,这是“台儿庄大战”所在地——枣庄。
发展文化旅游不可能凭空臆造,枣庄市的旅游资源如同矿产资源一样得天独厚,同时也需深挖。在自然资源方面,枣庄市有中国最大国家级湿地公园——微山湖湿地公园、华夏最长的地震大裂谷——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世界最大的石榴园——冠世榴园、最负盛名的天下第一崮——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人文资源方面,枣庄市拥有7300年的始祖文化、4300年的城邦文化、2700年的运河文化、130年的工业文化。同时,枣庄又是奚仲、墨子、鲁班、孟尝君、匡衡、贺敬之等众多古今名人的故乡。林林总总的旅游资源为枣庄市发展文化旅游业提供了先决条件。
从旅游品牌建设到城市品牌推广
枣庄市旅游资源丰富,但一个城市的旅游品牌只能有一个,而这个品牌只有通过挖掘、提炼、升华,才能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品牌。2009年,枣庄市拉开了“千年运河古城台儿庄”的重建序幕,并以“江北水乡·运河古城”这一城市名片叫响国内外。
运河古城台儿庄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乾隆皇帝“入夜一河渔火,十里歌声,夜不罢市,堪称天下第一庄。”描绘的就是当年台儿庄的繁荣景象,因而台儿庄也有“天下第一庄”的美誉。同时,台儿庄大战又为这“天下第一庄”赋予了新的内涵。运河文化是枣庄软实力的一个主要方面,“运河古城”是展示运河文化的一个很好平台。5月4日,台儿庄运河古城A区正式开放,同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标志性建筑——泰和楼在此奠基。这就更巩固了“天下第一庄”作为枣庄市文化旅游一级品牌的地位,“江水水乡·运河古城”这张枣庄的名片更加亮丽夺目。
市中区新建宾馆38家;台儿庄区在建的5家五星级酒店吸纳外来民间资本15亿元;滕州的娱乐场所从80家增至163家。今年1至5月,全市服务业税收实现11.13亿元,同比增长35.5%;餐饮业、住宿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1.5%和20.6%;景区景点建设加快推进,各项设施、道路等投资完成11亿元,增长44%,石榴、微山湖咸鸭蛋、长红枣、杂粮等特色农副产品销售持续火爆;3000多个就业岗位为群众带来了1亿多元的收入。
而今,反法西斯的战火硝烟早已褪尽,不可再生的煤炭资源日趋枯竭。面对现实,作为枣庄市资源型城市转型战略“三大战役”之一的“发展文化旅游”的号角已响彻鲁南大地,辛勤的枣庄人民正书写着“江北水乡·运河古城”这张城市名片。
从卖矿产资源到卖文化资源
煤炭资源的逐步枯竭,制约了枣庄经济的发展。如何重振枣庄经济?如何富民强市?对枣庄而言,最现实的就是加快发展旅游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更是扩大就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2009年,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呼声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识。以台儿庄运河古城重建为契机,以“二日游”活动为突破口,以组团旅行社为渠道,以提高游客过夜率为目标,全面激活了枣庄市的文化旅游资源,文化旅游成为枣庄市城市转型发展的有力支撑点,枣庄市正努力实现由“卖资源”向“卖文化”的转变。
今年,全市上下更把“二日游活动”作为一场“战役”来打,打包销售的景区增至13处,旅游产品推广城市增至66个,活动责任部门增至58个,并制订了严格的考核标准。目前,枣庄市已初步形成航空、铁路、公路三线齐动,专列、包机、直通车、自驾车“四位一体”并进的游客输入大格局。
“枣庄二日游”的推出,到底为枣庄市带来了什么?
从树旅游形象到做旅游产品
如何让更多的人认知枣庄、认知枣庄的山、认知枣庄的水、认知枣庄的历史文化?2009年,枣庄市在旅游景点开发和整合的同时,在全国率先策划推出了“全方位宣传、全社会参与、全领域监督、全过程管理”独具枣庄特色的“枣庄二日游活动”。
“枣庄二日游活动”把冠世榴园、滕州微山湖湿地公园等8大主要景区打包销售,推向全国市场,同时组织全市36个责任单位,对口承包全国36个城市,宣传推介枣庄二日游。2009年,全市共接待过夜市外游客15.3万人,每周在枣二日游游客平均达到3000余人次。二日游活动作为枣庄大旅游发展的“起爆器”、转折点,拉开了枣庄市大旅游发展时期的序幕,初步实现了枣庄旅游市场由输出型向输入型的转变,强力推动了枣庄城市转型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