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应用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最新版发布时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最新版发布时间
抗菌药物是临床治疗感染症必不可少的药物之一,但由于其不当使用导致耐药
性增加等问题,因此抗菌药物的使用需要遵循一定的指导原则。
本文将介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最新版的发布时间及相关内容,以帮助临床医生正确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
最新版发布时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最新版发布时间为2022年1月。
内容概要
新版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药物选择原则:根据病原体的特点、感染部位和临床表现选择合适
的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用药,以减少耐药性的风险。
2.给药途径和剂量: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个体差异确定给药途径
和剂量,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改给药途径。
3.疗程和药物替换:根据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治疗
疗程调整和药物替换,及时调整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4.监测与评估:密切监测患者用药后的疗效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定
期评估疗效和耐药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预防和控制: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减少医院内交叉感染,提高抗菌
药物的使用合理性和效果。
通过遵循最新版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可以有效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
耐药性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工作。
以上即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最新版发布时间及相关内容的简要介绍。
希望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够严格按照指导原则执行,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疗效,保障患者的利益和健康。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旨在合理、安全和有效地应用抗菌药物,以控制感染、减少耐药性的发展,并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的健康。
以下是可能包含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但具体细节可能因国家/地区的法律法规和医疗实践而有所不同:1. 临床诊断与治疗决策:-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立正确的诊断,并评估感染的严重程度。
-根据临床指南或专家共识,选择最适合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2. 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建议在治疗开始前尽可能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了解感染的致病菌和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治疗方案,选择对致病菌敏感的抗菌药物。
3. 抗生素选择原则:-遵循“窄谱抗生素优先原则”,即优先选择对已知致病菌敏感的窄谱抗生素,以尽量减少耐药性的发展。
-避免不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和强力抗菌药物,除非有确凿的临床证据支持其使用。
4. 剂量与疗程:-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肾功能等个体差异,调整抗菌药物的剂量,以保证血药浓度在治疗范围内。
-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和疗程,避免不必要的过长使用或过短使用。
5. 药物联合治疗:-仅在特殊情况下(如严重感染或多重耐药菌感染)考虑使用药物联合治疗,并确保合理的药物组合和剂量。
6. 监测与评估:-定期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和细菌培养结果,评估治疗效果,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7. 教育与宣传:-加强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教育,提高其对抗菌药物的认知和正确使用。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可能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概览,具体细节应该根据国家/地区的法律法规、临床指南、医疗实践和抗菌药物的最新研究来制定。
建议您咨询医疗专业机构或相关权威部门,获取更为详细和针对性的指导原则。
抗生素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
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
◆ 提出开始抗菌药物治疗前,及时留取相应合格标本,尤其是血液等无菌部位标本。
东直门医院东区
由于水平有限,其中可能会有不足之处,
恳请各位领导及同仁给予批评指正!
东直门医院东区
背景 应用基本原则 临床应用管理 本版更新内容 1.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 1.2分级管理办法 • 临床医师----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 主治医师以上----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 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具
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签名-----特殊使用抗菌药物 • 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仅限于1天用量
东直门医院东区
背景 应用基本原则 临床应用管理 本版更新内容 1.临床治疗性用药的基本原则
1.3抗菌药物的联合治疗 凡使用一种药物能够达到治疗目的时,不要使用第二种和第三种。
东直门医院东区
背景 应用基本原则 临床应用管理 本版更新内容 1.临床治疗性用药的基本原则 1.4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指征
1. 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东直门医院东区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
东直门医院东区肺病科
李金爱
东直门医院东区
目录
背景
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临床应用管理
本版更新内容
东直门医院东区
背景 应用基本原则 临床应用管理 本版更新内容 抗菌药物应用现状 抗菌药物使用率
—我国实际使用率
三级医院70% 二级医院80% 一级医院90% —WHO最新统计资料
背景 应用基本原则 临床应用管理 本版更新内容 2.临床预防性用药的基本原则 2.1内科及儿科预防用药
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3版
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3版
概述
本文档旨在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抗生素的应用指导原则,以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抗生素。
以下是一些关键原则和指导建议。
正确选择抗生素
- 在选择抗生素时,应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细菌感染类型和耐药性情况来进行评估。
- 应考虑使用广谱抗生素,以覆盖多种可能的致病菌。
- 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治疗,以防止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合理使用抗生素
- 使用足够的剂量和持续时间来确保有效治疗,并减少治疗失败和耐药性的风险。
- 应根据患者的肝肾功能调整抗生素剂量。
- 在给予治疗之前,尽可能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测试,以减少
经验性治疗的使用。
防止交叉感染和传播耐药菌株
- 实施严格的手卫生和感染预防措施,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 遵守抗生素使用和感染控制政策和指南。
- 鼓励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宣传和教育。
监测和评估抗生素治疗效果
- 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以评估抗生素治疗的效果。
- 当治疗失败或出现不良反应时,重新评估抗生素选择和治疗
方案。
引导患者正确使用抗生素
- 向患者提供关于抗生素正确使用的指导,包括药物使用剂量、用药时间和不良反应的预防。
请注意,本文档中的指导原则仅供参考,并应始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
抗生素指导原则
其中我国(如大肠杆菌达 其中我国(如大肠杆菌达20%,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80%) ) 结核菌在80年代由于采用四联疗法和短程治疗, 结核菌在 年代由于采用四联疗法和短程治疗,人们期望能消灭结 年代由于采用四联疗法和短程治疗 流行, 核,但随AIDS流行,疫情迅速回升,且出现多重耐药,WHO不得 但随 流行 疫情迅速回升,且出现多重耐药, 不得 不在93年宣布全球紧急状态 不在 年宣布全球紧急状态
• 2004年8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年 月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卫生部正式发布施行。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卫生部正式发布施行。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 目的为推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 目的为推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人员用药行为。 人员用药行为。 • 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认真学习,贯彻 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认真学习, 执行。 执行。 • 达到提高我国感染性疾病的抗菌治疗水平,减缓细菌 达到提高我国感染性疾病的抗菌治疗水平, 耐药性的发展,降低医药费用。 耐药性的发展,降低医药费用。
抗生素合理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
不应随意选用广谱抗菌药物作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鉴于国内大 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高,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 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第一部分
三、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 的基本原则
新增:
附录 1:抗菌药物在预防非手术患者某些特定感染中的应用
附录 2: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的品种选择
附录 3: 特殊诊疗操作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建议
第二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要求
增加了“医疗机构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注重综合措 施,预防医院获得性感染”两部分,强调多部门,多学科合作,通过 科学化、常态化的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预防用药维持时间: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 程。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给药一次即可。如手 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或成人出血量 超过1500ml,术中应追加一次。清洁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 小时,心脏手术可视情况延长至48小时。清洁-污染手术和污染手术 的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污染手术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过度 延长用药时间并不能进一步提高预防效果,且预防用药时间超过48 小时,耐药菌感染机会增加。
预防用药原则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应根据手术切口类别(表1-1)、手 术创伤程度、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手术持续时间、感染发生机 会和后果严重程度、抗菌药物预防效果的循证医学证据、对细菌 耐药性的影响和经济学评估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预防用抗 菌药物。但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并不能代替严格的消毒、灭菌 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也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其他 预防措施
妇产科抗生素使用指南
引言概述:妇产科领域的感染和炎症是常见问题,抗生素的使用在这个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正确或滥用的抗生素使用可能会导致多种问题,包括耐药性的增加和不良药物反应。
为了帮助妇产科医生正确、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本文将探讨妇产科抗生素使用的准则和指南。
正文内容:一、抗生素的适应症1.阴道感染:包括细菌性阴道炎、念珠菌感染等。
根据病原菌类型和耐药性情况,选择适当的抗生素。
2.上生殖道感染:如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
常见的病原菌有淋菌、衣原体等,针对不同病原菌的敏感性进行抗生素选择。
3.下生殖道感染:如宫颈炎、阴道裂口炎等。
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选用适当的口服或局部使用的抗生素。
4.阴道手术前后感染预防:在妇科手术前后使用适当的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发生。
5.产褥感染:如宫腔感染、乳腺炎等。
根据病原菌类型和抗生素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二、抗生素的选择原则1.谨慎使用广谱抗生素:广谱抗生素常常使用于涉及多种病原菌的感染,但也容易导致耐药性的增加。
在明确病原菌类型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狭谱抗生素。
2.选择具有活性和渗透性的抗生素:某些抗生素对妇产科常见病原菌活性较强,如青霉素类对革兰阳性菌的活性较好。
抗生素在感染部位的渗透性也会影响其疗效。
3.考虑孕妇和哺乳妇女的特殊情况:在妇产科应用抗生素时,特别需要注意孕妇和哺乳妇女的特殊情况。
一些抗生素对胎儿或乳汁中的婴儿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应谨慎选择。
4.注意过敏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抗生素应用过程中需要考虑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避免引起过敏反应。
同时,抗生素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也需要注意,避免不良药物反应。
三、用药剂量和疗程1.合理确定用药剂量:用药剂量的确定应考虑患者的体重、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
合理的用药剂量可以保证药物在体内的浓度达到治疗效果所需水平。
2.临床症状的改善后应持续用药:抗生素治疗中,临床症状的改善并不意味着病原菌已经清除。
因此,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完成整个疗程的治疗,以避免感染的复发。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一、前言本指导原则是根据我国目前的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和临床实践,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和专家意见综合而成。
旨在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误用,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利益,同时保障医生的权益。
二、适应症选择抗菌药物的首要原则是明确感染类型和病原体。
只有明确了病原体的类型和药敏试验结果,才能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的治疗应根据病情和临床表现进行个体化调整,既要考虑药物的疗效,也要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费用问题。
三、抗菌药物的分类和使用1.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广谱抗生素,一般用于治疗肺炎、腹腔感染等常见感染,但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等一些常见病原菌已经产生了相对的耐药性,需谨慎使用。
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广泛用于治疗肝胆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败血症等感染,但是这类药物也容易导致肾脏损害,试用时需特别注意。
3.氯霉素类抗生素氯霉素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病症,但是由于其可引起骨髓抑制和贫血等不良反应,建议在临床使用时谨慎。
4.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广泛用于治疗肺炎、扁桃体炎、皮肤软组织感染等,但是该类药物已经开始出现药物耐受性,为了避免滥用,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使用。
5.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具有较广的抗菌谱,适用于多种感染,但是该类药物易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建议使用时慎重。
6.磺胺类抗生素磺胺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适用于多种感染,但是容易引起过敏性皮疹、荨麻疹等不良反应,建议在临床使用时注意观察。
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保障抗菌药物疗效的关键。
医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遵循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2.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3.严格控制使用剂量和疗程,防止过度使用导致细菌耐药;4.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疗程;5.避免长期连续使用同一种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抗生素
头霉素类
▪ 二代头孢特点+抗厌氧菌 ▪ 头孢美唑: ▪ 头孢西丁:
▪
20
氧头孢烯类
三代头孢+抗厌氧菌
拉氧头孢 出血倾向 氟氧头孢 血浓度高、未见出血倾向
21
碳青霉烯类
G+ 肠杆菌科 绿脓杆菌 厌氧菌 对去氢肽酶稳定性 中枢毒性
亚胺培南 泰能 Lmipenem
++
+++
++~+++
+++ 不稳
的抗菌活性
在第三代的基础上增强了 对抗G+菌活性,增加了 对厌氧菌的抗菌活性
31
五:抗菌素联合治疗的适应症
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 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 较长期用药细菌有产生耐药的可能 联合用药使毒性较大的 药物剂量得以减少
32
33
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 -内酰胺类 磷霉素 万古霉素 杆菌肽 环丝氨酸
其它 磺胺类和对氨基水杨酸 (抑制细菌叶酸代谢) 异烟肼类 (抑制结核环脂酸合成)
损伤细菌细胞膜 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 唑类抗真菌药 多粘菌素B和E 烯丙胺类
6
抗生素可分为
浓度依赖性
即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加强, 只要细菌与超过MIC浓度的抗菌药物接触,短时 间即现杀菌作用,并且可维持一定时间。
▪ 头孢克罗:对G+菌抗菌活性较头孢氨苄强,对大 肠、肺炎杆菌,奇异变形杆菌与头孢羟氨苄相仿
15
第3代头孢菌素
▪ 对多种青霉素酶稳 ▪ 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作用强 ▪ 某些品种对绿脓杆菌有效 ▪ 某些品种的血清半衰期较长
▪ 头孢噻肟: 对肠杆菌科有极强的抗菌活性,对不动杆菌, 绿脓杆菌,厌氧菌无效,对阴沟杆菌,产气肠杆菌较差。
抗菌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3版
抗菌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3版概述本文档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抗菌抗生素应用的指导原则。
这些指导原则基于最新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旨在帮助医生合理选择和使用抗菌抗生素,以优化抗感染治疗效果,减少抗药性发展,并最大程度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
原则1. 应充分了解患者个体特征、病原体属性以及临床状况,根据疾病的临床急性程度和感染风险,制定个体化的抗菌治疗方案。
2. 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优先考虑对目标病原体具有活性、安全性好且经济合理的药物。
3. 对于轻度感染,应优先考虑使用窄谱抗生素,避免不必要的广谱抗生素使用。
4. 抗生素治疗应根据病原学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整,以确保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5. 应遵循抗生素使用的最短持续疗程原则,避免不必要的长期抗菌治疗并降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
6. 应定期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估,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实施策略1. 提高医生和医护人员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意识和知识水平,包括抗菌药物的选择、剂量、途径和使用时机等。
2. 鼓励建立多学科、跨部门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团队,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流程,监督和评估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3. 加强抗感染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教育,包括向患者、家属和公众传播正确的用药观念和方法。
4. 收集和分析临床用药数据,监测和评估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和效果,及时调整相关指导原则。
5. 加强药物监管机构和卫生主管部门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销售和滥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加强药物市场监管。
总结抗菌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3版提供了针对抗菌药物使用的有效策略和原则,旨在提高抗感染治疗的效果,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必要使用,以及降低抗药性的发展。
医生和医护人员应积极落实这些指导原则,以期达到优化抗菌治疗的目的。
请注意,本文档所述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抗菌抗生素应用仍需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和医生判断进行。
抗生素临床应用2024年修订版指导
抗生素临床应用2024年修订版指导一、前言抗生素是临床治疗中不可或缺的药物,用于治疗各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感染。
然而,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不恰当使用,导致了抗生素耐药性的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为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耐药性,特制定本指导原则。
二、抗生素应用的基本原则1. 严格掌握抗生素的应用指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少用”的原则。
2. 根据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3. 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剂量、疗程和给药间隔,以确保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
4.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不良反应。
5. 对于抗生素耐药性较高的病原体,应选用糖肽类、碳青霉烯类等高效广谱抗生素。
6. 密切观察患者的治疗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或治疗效果不佳,应及时调整抗生素。
三、抗生素应用的注意事项1. 严格遵循抗生素应用的基本原则,避免无指征或不恰当的使用。
2. 避免在病毒感染或已知病原体非细菌感染的情况下使用抗生素。
3. 注意抗生素的给药时间,避免在患者空腹或胃酸过多时给药,以提高药物吸收率。
4. 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以免导致耐药性和其他不良反应。
5. 密切观察患者的药物过敏反应,如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措施。
6. 对于新生儿、老年人和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抗生素的剂量和给药间隔。
四、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1. 上呼吸道感染:如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等,不建议使用抗生素。
如合并细菌感染,可根据病原体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2. 下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等,可根据病原体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常见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3. 尿路感染:根据病原体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4. 皮肤软组织感染:如蜂窝织炎、丹毒等,可根据病原体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抗生素应用指南抗生素的剂量和使用时间
抗生素应用指南抗生素的剂量和使用时间抗生素应用指南:抗生素的剂量和使用时间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
正确的抗生素剂量和使用时间对于治疗效果和预防耐药性的产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抗生素应用的指南,包括剂量的确定和使用时间的安排。
一、抗生素的剂量确定抗生素的剂量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体重、肾功能、感染严重程度以及细菌的敏感性等。
下面是常见抗生素剂量的一般指导原则:1. 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G的成人剂量为每日6-24克,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细菌的敏感性来确定具体剂量。
儿童剂量一般为每日50-200万单位。
2.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的成人剂量为每日0.5-2克,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和细菌的敏感性来决定具体剂量。
儿童剂量一般为每日20-40毫克/千克。
3.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氟氧西林的成人剂量为每日500-750毫克,分次口服。
儿童剂量一般为每日20毫克/千克,分次口服。
4. 青蒿素类抗生素:青蒿素的成人剂量为每日500毫克,连续3天。
儿童剂量为每日10毫克/千克,连续3天。
5. 其他抗生素:不同抗生素的剂量根据具体药物性质和临床需要来确定,需要严格遵循药物说明书和医生的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剂量仅供参考,具体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医生的指导来确定。
二、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安排抗生素的使用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类型的细菌感染需要不同的使用时间。
一般来说,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应遵循以下原则:1. 确诊感染后尽早使用:一旦诊断出细菌感染,应尽早开始使用抗生素,以防止感染的进一步扩散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2. 按医生建议完成疗程:抗生素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完成全程使用,即使症状好转也不能自行停药。
过早停药可能导致感染复发或耐药菌株的出现。
3. 定期评估疗效: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定期复诊以评估疗效的好坏。
若症状未改善或细菌仍对抗生素敏感,可能需要调整剂量或更换其他抗生素。
抗生素应用原则与指征
三、其他β内酰胺类
头霉素类
品种: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替坦等 药理特点: 1. 抗菌谱与抗菌作用与第二代头孢同;
2. 对肠杆菌科ESBLs株有效; 3. 对厌氧菌(包括脆弱类杆菌)有效; 4. 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 5. 适宜于外科,妇产科手术预防用药。
碳青霉烯类
品种: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等 药理特点:1. 抗菌谱极广: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
巴坦也不推荐在儿童患者应用。
二、氟喹诺酮类
品种:萘啶酸、吡哌酸 诺氟沙星、依诺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左旋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帕珠沙星、曲伐沙星、莫西沙 星、加替沙星等。
药理特点:1. 抗菌谱广,尤其对革兰阴性杆菌活性强; 2. 体内分布广,痰、胆汁、前列腺等浓度高; 3. 细胞内浓度高,对军团菌、沙门菌、分枝杆菌、 支原体、衣原体等作用良好; 4. 半衰期较长,每日给药次数少;
● 常用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与注意事项 一、青霉素类 杀菌、低毒、广谱、价廉
1. 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青霉素V 溶血性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草绿色链球菌 肠球菌 消化球菌 消化链球菌等
白喉、炭疽、破伤风、气性坏疽、鼠咬热、 钩端螺旋体病、流脑、梅毒等
2. 耐酶青霉素 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等 用于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感染
抗菌药物应用的原则与指征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申正义
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物百余种,不合理的 应用,导致细菌耐药性、治疗失败、不良反应 增多,其中细菌耐药和耐药菌感染的传播,对 医院和社区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出台背景
抗菌药物使用率
— 我国实际使用率 三级医院70% 二级医院80% 一级医院90%
抗生素应用指导原则
抗生素应用指导原则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它能够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
然而,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和不正确的使用,很多细菌逐渐产生了抗药性,导致了抗生素的失效。
为了有效使用抗生素,以下是一些抗生素应用的指导原则。
1.确定感染原因: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应先确定感染的类型和原因。
不同类型的感染需要使用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并且有些感染不一定需要使用抗生素。
因此,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对抗生素的应用至关重要。
2.构建合理的用药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感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在制定用药方案时,需要考虑药物的杀菌谱、疗效、用药途径、用药剂量等因素,并遵循临床指南和医学实践规范。
3.严格遵循抗生素的使用指导:抗生素应根据医生的处方进行使用,并严格按照剂量、频率和疗程要求进行用药。
不应自行增加或减少剂量,也不应提前停药或延长疗程,以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4.考虑微生物学敏感性:在选择抗生素时,应综合考虑细菌的敏感性,选择对目标细菌具有杀菌或抑菌作用的药物。
此外,要定期对细菌作敏感性测试,以评估是否需要更换或调整抗生素。
5.防止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在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中,需要采取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的发生。
例如,通过严格的手卫生、使用消毒剂、保持环境清洁等方式,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和细菌的传播。
6.不滥用抗生素:不要滥用抗生素治疗感冒、流感和其他病毒性感染,因为抗生素对病毒无效。
此外,不要将抗生素用于预防感染,除非有明确的医学指引。
7.管理抗生素的副作用:抗生素使用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包括过敏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和肠道菌群失调等。
如果发生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调整或更换药物。
8.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政府和卫生机构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指导文件,推动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同时,对医生、护士和患者进行教育,提高他们对抗生素应用的认识和正确使用的能力。
总之,抗生素是一类重要的药物,对治疗细菌感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4年版抗生素使用与管理指南
2024年版抗生素使用与管理指南前言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和某些其他微生物感染的药物。
然而,不恰当的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抗药性的发展,使得这些药物对某些病原体变得无效。
本指南旨在为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和患者提供关于抗生素使用和管理的专业建议,以确保抗生素的合理、有效和安全性。
1. 抗生素的分类和管理1.1 抗生素的分类抗生素可根据其作用机制、抗菌谱和副作用等因素进行分类。
常见的抗生素分类包括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氟喹诺酮类等。
1.2 抗生素的管理抗生素的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严格根据病原体和感染部位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2. 遵循剂量和疗程的指导原则,避免不必要的长时间使用。
3. 密切关注患者的药物过敏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4. 鼓励患者完成整个疗程,即使症状提前缓解。
5. 定期监测病原体的耐药情况,及时调整抗生素使用策略。
2. 抗生素的适应症和禁忌症2.1 抗生素的适应症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由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等。
2.2 抗生素的禁忌症以下情况应避免使用抗生素:1. 对特定抗生素过敏的患者。
2. 严重肝功能不全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3.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除非在医生的指导下。
4. 患有其他并发症或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
3.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3.1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根据病原体的种类、感染部位、患者的病情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避免不必要的广谱抗生素使用。
3.2 确定剂量和疗程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和肝肾功能状况,确定合适的抗生素剂量。
遵循医生的建议,完成整个疗程,即使症状提前缓解。
3.3 监测和评估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药物副作用。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需要时更换抗生素或调整剂量。
4. 抗生素的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4.1 抗生素的常见副作用抗生素可能导致以下副作用:1. 恶心、呕吐和腹泻。
2. 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和呼吸困难。
(完整版)抗生素应用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是临床防治感染性疾病不行缺乏的药物。
因为抗生素的应用,使很多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得以控制,死亡率大幅度降落。
但是,跟着抗菌药物的宽泛应用,特别是不合理应用,特别是滥用,给治疗带来很多新的问题,如药物的毒性反响、过敏反响、二重感染以及耐药菌株的日趋增添及延伸等。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感染性疾病中最重要的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原则、抗菌药物治疗及预防应用指征以及合理给药方案的制定原则进行论述,并列出几种常有细菌性感染的病原治疗,以期达到提升我国感染性疾病的抗菌治疗水平,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降低医药花费的目的。
第一节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根源则一、抗菌药物的应用指征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二、抗菌药物的采纳原则抗菌药物件种的采纳原则上应依据病原菌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而定。
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可依据患者的发病状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推测最可能的病原菌,并联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先赐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知细菌培育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好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依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色及其体内过程特色选择用药。
三、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1、品种选择:依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采纳抗菌药物。
2、给药剂量:治疗重症感染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剂量宜较大;而纯真性下尿路感染时,因为多半药物尿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则可应用较小剂量。
3、给药门路:轻症感染,可采纳口服汲取完好的抗菌药物,重症感染、浑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保证药效。
尽量防止局部应用。
4、给药次数: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余β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除去半衰期短者,应一日多次给药。
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可一日给药一次(重症感染者例外 )。
抗生素分级使用及分级管理原则
抗生素分级使用及分级管理原则1. 前言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规范抗生素的使用和管理,制定了抗生素分级使用及分级管理原则,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并减少药物的滥用和耐药性的发展。
2. 抗生素分级根据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和耐药性发展情况,抗生素被分为三个级别:一线药物、二线药物和三线药物。
- 一线药物:指对目标微生物敏感、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且耐药性发展较慢的抗生素。
一线药物是首选用药,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 二线药物:指对目标微生物仍有一定敏感性,但临床疗效稍逊于一线药物且耐药性较强的抗生素。
二线药物仅在一线药物无效或无法使用时才考虑使用,如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生素等。
- 三线药物:指对目标微生物敏感性明显降低、临床疗效有限、耐药性高的抗生素。
三线药物仅在一、二线药物无效时才使用,并应慎重使用,如万古霉素、利福霉素等。
3. 抗生素分级管理原则针对不同级别的抗生素,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原则,以保证其合理使用和减少耐药性的发展。
- 一线药物管理原则:- 优先选择一线药物进行治疗。
- 对于治疗不成功或不适用一线药物的患者,严格遵循二线、三线药物的使用适应症和剂量要求。
- 二线药物管理原则:- 仅在临床上确需使用、一线药物无效或不可使用时才使用二线药物。
- 确保正确使用二线药物,避免滥用和不必要使用,以减少耐药性的发展。
- 三线药物管理原则:- 仅在一、二线药物无效时,经过严格评估才能使用三线药物。
- 严格控制三线药物的使用范围和剂量,避免不必要的使用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4. 分级使用的意义抗生素的分级使用和分级管理可以有效避免滥用抗生素、减少耐药性的发展,同时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通过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药物成本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5. 结论抗生素分级使用及分级管理原则是规范抗生素使用和管理的重要指导原则。
抗生素指导应用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茵药物是临床防治感染性疾病不可缺少的药物。
由于抗生素的应用,使许多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得以控制,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然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特别是不合理应用,尤其是滥用,给治疗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如药物的毒性反应、过敏反应、二重感染以及耐药茵株的日益增加及蔓延等。
《抗茵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感染性疾病中最重要的细茵性感染的抗茵治疗原则、抗茵药物治疗及预防应用指征以及合理给药方案的制订原则进行阐述,并列出几种常见细茵性感染的病原治疗,以期达到提高我国感染性疾病的抗茵治疗水平,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降低医药费用的目的。
第一节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一、抗菌药物的应用指征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茵、非结核分枝杆茵、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茵药物。
二、抗菌药物的选用原则抗茵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茵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而定。
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推斷最可能的病原菌,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抗茵药物经验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按照药物的抗茵作用特点及其体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三、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的制订1、晶种选择:根据病原茵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2、给药剂量:治疗重症感染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剂量宜较大;而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由于多数药物尿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则可应用较小剂量。
3、给药途径:轻症感染,可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茵药物,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确保药效。
尽量避免局部应用。
4、给药次数:青霉素类、头胞茵素类和其他B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消除半衰期短者,应一日多次给药。
羸唆诺酮类、氨基糖苜类等可一日给药一次(重症感染者例外)。
抗生素应用指导原则
抗生素应用指导原则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耐药性增加、药物的滥用以及不当使用等。
因此,为了更好地指导抗生素的应用,保护患者的健康,保护公众的利益,制定一套合理的抗生素应用指导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一、合理使用抗生素1.确认感染类型:在给予抗生素之前,应通过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等手段,尽力明确患者是否存在细菌感染。
2.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根据感染的类型、病原菌的敏感性、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抗生素。
3.遵循抗生素治疗准则:抗生素治疗准则是通过严谨的研究和实践总结起来的治疗方案,根据不同类型的感染,制定相应的抗生素使用准则。
二、避免滥用抗生素1.教育患者和医护人员:加强抗生素使用的教育宣传,提高对抗生素的认识和理解,促进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识。
2.合理控制抗生素的供给:药店和医院应合理控制抗生素的供给,严格执行抗生素处方制度,避免抗生素滥用和乱用。
3.加强监测和管理:建立抗生素使用的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纠正抗生素不当使用的问题,保证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三、预防抗生素耐药性1.遵守使用规范:正确使用抗生素,按照医嘱进行用药,避免超时或者中断治疗。
2.不滥用复方制剂:复方制剂中包含多种成分,容易导致耐药性的出现,应尽量避免不加必要地使用复方制剂。
3.促进研发新型抗生素:加大对新型抗生素的研发力度,不断更新抗生素,提高对多重耐药菌的防治水平。
四、加强医疗卫生管理1.建立抗生素管理制度:制定严格的抗生素使用和管理制度,规范医院和医生对抗生素的使用和管理,提高抗生素的使用质量和安全性。
2.加强培训和教育: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医生和医护人员对抗生素的认识和理解,规范抗生素的使用和管理。
3.加强监测和反馈:建立抗生素使用的监测和反馈系统,定期评估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并及时对不当使用行为进行纠正和指导。
总结:抗生素是一类重要的药物,对细菌感染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针对性治疗 1、各菌感染 (1)金黄色葡萄球菌 1 G 不产酶株:首选青霉素G MSSA MSSA:首选苯唑西林或氯唑西林 MRSA MRSA:首选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2 (2)肠杆菌科 首选: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 + / 替代:氟喹诺酮类、氨曲南、 β-内酰胺类/β内酰 胺酶抑制药。 ESBL ESBL:碳青霉烯类、氧头孢烯类、头霉素、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AmpC AmpC:四代头孢(头孢匹罗、头孢吡肟)碳青霉烯类
六大好药: G+:糖肽类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G-: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
/ β内酰胺类/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头孢哌酮/舒 巴坦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4代头孢:头孢吡肟, 氨基苷类:阿米卡星,奈替米星。
四、抗感染治疗的几个特殊问题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拓展应用 1、非感染性疾病 1 2 3 4 (1 )冠心病(2)骨髓瘤(3 )哮喘(4 )细菌性血管 5 BOOP 瘤(5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OOP BOOP) (6)肺大疱(7)老年便秘(8)促进术后胃肠功能 6 7 8 恢复(9)痤疮(10 9 10 11 12 10)牛皮癣(11 11)恶性胸水(12 12) 13 14 15 牙周病(13 13)前列腺炎(14 14)淋病(15 15)疟疾
5 (5)痢疾 0.3 3/日,黄连素0.3 3/ 0.3 3/日。 首选:氟哌酸0.3 3/ 0.3,3/ 0.3,3/ : 替补: II III代头孢。 氯霉素、广谱青霉素、II III II、III
6 (6)流脑(脑膜炎双球菌) 800~1200 /d、严重的2000 u/d 2000 首选:青霉素800~1200 u/d 800~1200万 2000万 如青霉素过敏 ,次选:氯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吉大医院呼吸科:彭丽萍
20世纪细菌演变的主导
• 1920~1960 G+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 • 1960 ~1980 G-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 1980~1990 G+球菌 (耐甲氧西林的金葡 菌等) • 1990~2000 • G+球菌 (MRSA/MRSE、PRP、VRE) • G-杆菌(ESBL、Ampc)
7 (7)厌氧菌 首选:克林霉素、青霉素+甲硝唑、青霉素+替硝唑 + + 替代:氯霉素、氯林可霉素、头孢西丁、拉氧头孢 亚胺培南、大环内酯类(厌氧球菌) 四环素(放线菌) 万古霉素(难辨梭状杆菌)。
(11 11 11)嗜麦芽假单胞菌 复方新诺明,多西环素,新一代氟喹诺 酮 12 (12 12)支原体: 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四环素类 13 (13 13)衣原体 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 、利福平
GNB 3 (3代头孢)
MRSA AmpC
VRE TB
ESBL 念珠菌
(一)G+:第3代头孢的过度使用,使G+ G 3 G+ G+个 (1)MRSA 1 MRSA MRSA:(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 首选:万古毒素,替考拉宁 可加利福平,磷霉素或氨基糖苷类 2 VRE (2)VRE VRE(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 首选替考拉宁 3 PRSP (3)PRSP PRSP(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 PISP PISP(青霉素中介、中敏),青霉素仍可首选,加大 剂量或选3代头孢。 3 3 PRSP PRSP(青霉素耐药)、3代头孢、万古霉素
5、一般经验性治疗 1 CAP (1)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CAP) CAP 门诊病人CAP 无心肺疾病 或限制因素 有心肺疾病 或限制因素
新大环内酯类 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 或多西环素 或单用呼吸系统氟喹诺酮类
CAP 住院病人CAP
轻中度CAP CAP 严重CAP CAP
无心肺疾病 或限制因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7 (7)钧端螺旋体 青霉素 8 (8)孕妇 首选:青霉素类 次选:头孢类
9 (9)巨细胞病毒 + IVIG 首选:更昔洛韦+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 IVIG) 或巨细胞病毒高免疫球蛋白。 替代:磷甲酸钠可代替更昔洛韦。 10 (10 10)卡氏孢子虫 首选:复方新诺明 替代:喷他眯、氨苯砜
三、细菌耐药与对策 细菌和抗生素演变的历史。 链球菌 葡萄球菌 PG OX (PG (OX PG) OX)
G+球菌感染: I II 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I、II II代头孢、克林霉素、 林可霉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G-杆菌感染: 广谱青霉素、Ⅱ、Ⅲ、Ⅳ代头孢、喹诺酮类、氨 基苷类、碳青酶烯类
3、扩大抗菌谱 1 1+2 2 1+1 3 1+3 (1)典型的1+2 1+2。(2)1+1 1+1,(3)1+3 4、威胁生命的严重感染 选 用 抗 生 素 必 须 包 括 耐 药 金 葡 ( MRSA ) 、 产 ESBL Ampc ESBL、Ampc Ampc的大肠杆菌属、绿脓杆菌、不动杆 菌。
2、静止期杀菌药
1 (1)氨基甙类 ①链霉素 新霉素 卡那霉素 妥布霉素 核糖霉素 ②庆大霉素 西索米星 ③阿米卡星 奈替米星 ④阿贝卡星 异帕米星 (2)盐肽类 2 多粘菌素B B
3、快速抑菌药
1 (1)大环内酯类 14 ①14 14环: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地红霉素、氟红霉素 ②15 15 15环:阿奇霉素 16 ③16 16环:麦迪霉素 晶柱白霉素 交沙霉素 螺旋霉素 乙酰螺旋霉素 (2)四环素类 2 ①链霉菌发酵:四环素 金霉素 土霉素 去甲金霉素 ②半合成: 多西环素(强力霉素) 甲烯土霉素 米诺环素(二甲胺四环素)
一、分类与联合用药 (一)目的:提高抗菌疗效,延缓耐药, 降低毒性。 (二)分类
1、繁殖期杀菌药
1 (1)β-内酰胺类 ①青霉素类 G a、青霉素G b b、耐酶青霉素:甲氧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 林 c、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羟苄西林、替卡西 林、磺苄西林、呋苄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哌 拉西林。
2 HAP (2)医院获得性肺炎(HAP HAP) 轻中度感染: Ⅱ、Ⅲ代头孢+氨基苷类,或单用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 + + + 如疑厌氧菌,+克林霉素或甲硝唑、替硝唑 MSSA II 如疑金葡(MSSA +新青II MSSA)+ II、利福平。 严重感染: / G-杆菌:①抗假单胞菌青霉素或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单用或 +氨基苷类或氟喹诺酮。②单用亚胺培南, MRSA G+球菌、MRSA MRSA: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念珠菌:酮康唑、氟康唑。 曲霉菌:二性霉素B, B 疑HIV HIV HIV感染:复方新诺明、 疑巨细胞病毒、更昔洛韦+静脉用免疫球蛋白、 + 疑肺脓肿:加克林霉素、甲硝唑、替硝唑。
1 1、繁殖期杀菌药(1)β-内酰胺类
②头孢菌素类 第一代 注射 头孢噻吩 头孢噻啶 头孢唑林 头孢拉定 头孢硫咪 口服 头孢氨苄 头孢拉定 头孢羟氨苄 第二代 注射 头孢孟多 头孢呋辛 头孢美唑、头孢西丁、头孢替安 头孢替坦 口服 头孢克洛 头孢呋辛酯 头孢替安酯 第三代 注射 头孢噻肟 头孢哌酮 头孢曲松 头孢唑肟 头孢甲肟 头孢他啶 头孢唑南 头孢米诺 头孢咪唑 头孢匹胺 头孢磺啶 头孢地嗪 口服 头孢克肟 头孢布烯 头孢地尼 头孢他美酯 头孢特仑酯 头孢泊肟酯 头孢妥仑酯 第四代 注射 头孢匹罗 头孢吡肟 头孢克定
(3)铜绿假单胞菌 3 + 首选:抗假单胞β-内酰胺类+氨基苷类 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舒普深、环丙沙星、泰能 头孢他啶。 (4)流感嗜血杆菌 4 2 3 首选:2、3代头孢菌素、新大环内酯类 复方新诺明、氟喹诺酮类。 / 替代:四环素、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
5 (5)醋酸钙不动杆菌 首选:头孢哌酮/舒巴坦 / 其次:依米配能、复方新诺明、四环素。 (6)军团菌: 6 + 首选:红霉素+利福平或环丙沙星或左氧氟沙星。 替代:新大环内酯类(或新氟喹诺酮类) +利福平
(3)氯霉素类 3 ①氯霉素 4 (4)林可霉素类 ①林可霉素 5 (5)利福霉素类 ①利福霉素 ③利福喷丁 (6)磷霉素类 6 磷霉素 ②利福平 ④利福布丁 ②克林霉素(氯林可霉素) ②甲砜霉素
4、慢效抑菌药
(1)磺胺甲噁唑(SMZ 1 SMZ SD SMZ) 磺胺嘧啶(SD SD) (2 )复方制剂 复方磺胺甲噁唑(SMZ+TMP 2 SMZ+TMP SMZ+TMP、复方新诺 明) SD+TMP 复方磺胺嘧啶(SD+TMP SD+TMP)。
有心肺疾病 或限制因素
无假单胞菌 感染危险
有假单胞菌感染 危险
VD VD阿奇霉素 VD β内酰胺类 VD VDβ内酰胺类 VD VD抗假单胞菌的 + 过敏用多西 +VD/ +VD/口服大环内酯 +VD +VD阿奇霉素 β内酰胺类+氟喹 环素 + ß内酰胺 类或多西环素 或VD 诺酮类或VD VD VD VD氟喹诺 VD抗假 类或单用呼吸喹诺 单用呼吸系统 酮类 单胞菌的β内酰胺 系统喹诺酮类 氟喹诺酮类 类+氨基苷类+ + + 阿奇霉素
联合用药 1 1+1 1+2。 (1)协同作用:1+1 1+2 1+1、1+2 (2)累加作用 (3)无关作用。 (4)拮抗作用。 2+3、3+4。
二、经验性治疗与针对性治疗
(一)经验性治疗 痰涂片、革兰氏染色,确定G+、G-哪 种 是优势菌。
G 1、G+球菌感染: 青少年、院外感染、无慢性基础疾病和反复住院史,未 曾应用大量多种抗生素,原发性肺炎、咽炎、喉炎、上呼 吸道感染、白细胞总数和分类明显升高者,G+ G+ G+球菌感染由 可能性大。 G 2、G-杆菌感染: 老年人院内感染,一般情况差,有慢性基础疾病和反复 住院治疗史,或曾反复使用多种抗生素、胃肠道感染、胆 道感染、尿路感染、继发性肺炎、白细胞总数轻度增高或 G 正常者。G-杆菌感染的可能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