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原则(完整资料).doc

合集下载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用规范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用规范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用规范1. 背景和目的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

本文档旨在规范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标准,以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

2. 适应症以下情况下,可以考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对于电刀及传统手术的开放手术,应使用预防性抗生素,以降低切口感染的风险。

- 对于高危患者,如免疫力低下、直肠手术等,亦应考虑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

3. 抗生素选择选择抗生素时应考虑如下因素:- 选择广谱抗生素,以覆盖可能的细菌感染。

- 根据当地细菌谱情况,选择对当地常见细菌较为敏感的药物。

- 避免过度使用强力抗生素,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4. 给药时间和路线以下建议可作为给药时间和路线的参考:- 静脉给药是较常用的给药途径,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口服给药。

- 抗生素应在手术开始前适当时间内给予,以确保在手术时达到有效浓度。

- 给药时间及剂量应根据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和手术持续时间进行合理调整。

5. 使用持续时间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的持续时间应控制在以下范围:- 对于一般手术,使用24小时即可。

- 对于高风险手术,如人工关节置换等,可以延长至48小时,但不宜超过72小时。

6. 监测和评估使用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后,应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 监测患者是否出现抗生素相关不良反应,如过敏等。

- 评估手术切口是否出现感染迹象,如红肿、渗液等。

- 在使用抗生素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7. 记录和反馈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记录和反馈机制:- 记录每例手术的抗生素使用情况,包括药物名称、剂量、给药时间等。

- 定期进行内部评估和回顾,以改进抗生素使用的质量和安全性。

- 及时将反馈结果传达给相关医务人员,以加强培训和宣传。

以上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用规范的概述,请医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参考本文档,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决策和调整。

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手术感染可能导致延迟伤口愈合、组织损伤、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根据统计数据,手术感染的发生率在不同手术类型中有所差异。
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
合适的抗生素使用可以预防手术感染、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
合理使用抗生素需要考虑抗生素的选择、剂量、给药时间和疗程。重要原则包括按照指南进行选 择、减பைடு நூலகம்不必要的预防性使用和合理控制使用时机。
抗生素滥用和耐药性是当前面临的挑战。综合应用抗生素监测、教育宣传和临床指南等方法可以 帮助克服这些问题。
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合理应 用
通过合理应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减少手术感染并提高手术成功率。本演示将 介绍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重要性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病原分类与定位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性质和来源,将其分为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了解病原的定位可以帮助 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手术感染的危害和发生率
抗生素的种类和选择
根据感染部位、病原微生物类型和耐药性情况,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常见的 抗生素类别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
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中的注意 事项
注意个体差异、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等问题。务必遵循抗生素 使用的临床指南和专家建议。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原则

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原则

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规范1.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目的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主要是为了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发生在切口、手术深部器官和腔隙的感染。

预防用药应保证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

2.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范围2.1 清洁手术2.1.1清洁手术通常不需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主要应加强消毒灭菌和无菌操作。

卫生部规定,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其中,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2.1.2 清洁手术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应用抗菌药物:(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超过3小时)、污染机会增加。

(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会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

(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

(4)年龄大于70岁。

(5)糖尿病控制不佳。

(6)恶性肿瘤放、化疗中。

(7)免疫缺陷或营养不良。

2.2 清洁-污染手术、污染手术清洁-污染手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预防用药。

污染手术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2.3 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开引流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于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3.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3.1 种类:应选用杀菌剂,不宜选用抑菌剂。

3.2 剂量:应给足剂量,静脉快速滴入;药物溶媒量100~150ml(成人)为宜,不宜用大量液体长时间慢速滴入。

3.3 给药时间:应在切皮前0.5-2小时(参考抗菌药物的达峰时间和半衰期)给药,剖宫产术应在结扎脐带后给药。

3.4给药地点:手术室4.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选药依据4.1 针对手术部位正常菌群的成员。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原则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原则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原则(一)预防用药目的主要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

(二)预防用药原则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应根据手术切口类别、手术创伤程度、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手术持续时间、感染发生机会和后果严重程度、抗菌药物预防效果的循证医学证据、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和经济学评估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但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并不能代替严格的消毒、灭菌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也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其他预防措施。

1. 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手术脏器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手术部位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但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④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

2. 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部位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通常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 污染手术(Ⅲ类切口):已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

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4. 污秽-感染手术(Ⅳ类切口):在手术前即已开始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术中、术后继续,此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表 1-1 手术切口类别切口类别定义Ⅰ类切口(清洁手术)手术不涉及炎症区,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Ⅱ类切口(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手术、胆道手术、子宫全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等Ⅲ类切口(污染手术)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包括:手术涉及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新鲜开放性创伤但未经及时扩创;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Ⅳ类切口(污秽-感染手术)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三)抗菌药物品种选择1. 根据手术切口类别、可能的污染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药物能否在手术部位达到有效浓度等综合考虑。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原则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原则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原则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是医生在患者接受手术前、手术期间和手术后使用抗菌药物的一套指导方针。

这些原则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保障术后患者的康复。

下面将详细介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原则。

1.患者预防感染风险评估:在患者接受手术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

评估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疾病、手术部位、手术类型、手术时间等因素。

根据评估结果,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2.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根据手术类型和感染风险评估结果,医生应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通常情况下,选择广谱抗菌药物,如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青霉素类药物或氨基糖苷类药物。

对于特定手术,如心脏手术或骨科手术,可能需要选择更特殊的抗菌药物,如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

3.适当的给药时间和途径:在手术开始前应给予适当的预防性抗菌药物。

一般情况下,抗菌药物会在手术开始前30分钟内给予,以确保药物在手术开始时达到有效浓度。

给药途径可以是静脉注射或口服,具体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手术类型而定。

4.合理的用药剂量和疗程: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计算合理的用药剂量。

通常情况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疗程为24小时。

根据手术类型和感染风险评估结果,可能需要延长疗程。

5.术后抗菌药物应用的评估:手术后,医生需要对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评估。

如果患者出现感染症状,如发热、红肿、脓液分泌等,可能需要进一步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但是,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避免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

6.防止抗菌药物滥用和耐药问题:医生应遵守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避免滥用和不必要使用抗菌药物。

应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和最短疗程来减少耐药问题的发生。

此外,医生还应定期评估手术部门的菌群耐药性情况,及时更新抗菌药物的选择。

7.教育患者和家属:医生需要教育患者和家属关于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患者和家属应理解抗菌药物不是万能的治疗药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预防感染,但过度使用可能导致耐药性问题。

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

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

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什么是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即在进行外科手术过程中对机体内细菌进行预防和治疗的药物。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普及和外科手术的发展,抗生素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常规治疗方法。

抗菌药物的应用范围外科手术后,机体处于较为脆弱的状态,易受细菌感染,因此,抗菌药物的应用范围也较为广泛,包括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预防和治疗。

手术前的预防手术前的预防目的在于减少手术过程中的细菌死亡和感染,预防细菌通过手术入侵机体造成感染。

通常采用口服或静脉注射的方式,一般持续数天。

手术中的治疗手术中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抗菌效果,可预防术区感染,减少手术后的感染发生率。

根据手术部位和手术类型选择不同的抗菌药物。

手术中的药物首剂通常大于之后的剂量。

手术后的预防和治疗手术后的预防和治疗的目的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减少细菌死亡和感染的风险。

治疗期间的药物剂量通常较手术前和手术中的要少。

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其有效性和治疗效果。

应用前的药敏试验在应用抗菌药物前需要进行药敏试验,用于确定感染菌株的敏感性和耐药性,以便针对感染菌株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进行选择。

合理选药能够有效地控制和预防手术区的细菌感染。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指在应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考虑药物的种类、剂量、时间和疗程等因素,以确保其疗效和安全性。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助于预防和减少药物抗性的产生。

抗菌药物的副作用和安全性抗菌药物的副作用和安全性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抗菌药物的副作用包括过敏反应、肝肾损害、神经毒性等。

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调整剂量和时机,防止出现不良反应。

同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

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常规治疗方法,但其应用方式和原则需要慎重考虑。

围手术期抗生素怎样用才规范

围手术期抗生素怎样用才规范

围手术期抗生素怎样用才规范对于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很多医生都在“大量应用以防术后感染”和“避免使用防止抗生素滥用”之间来回摇摆。

那么抗生素到底能不能用?怎么用?用什么?小编就来为大家总结下围手术期抗生素的用法,看看你用对了吗?用药目的首先,我们要明确预防性手术感染是指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和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所以应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属抗菌药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手术分类清洁手术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1)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3)异物植入手术;(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清洁-污染手术手术由于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

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

用药方法清洁手术术前0.5-1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这样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污染手术野细菌的药物浓度。

抗菌药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

如我们常用的头孢菌素,血清半衰期为1-2h,所以应一日多次给药。

除此之外还有青霉素类、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其他β内酰胺类等消除半衰期较短,需多次给药。

另外,如手术延长到3h以上,或失血量超过1500ml,也应再补充一个剂量,必要时还可用第三次。

但如果选用半衰期长的药物头孢曲松等则无须追加剂量。

清洁-污染手术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

污染手术预防性抗生素用药时间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

对手术前已存在感染者,抗菌药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注意: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一般应短程使用,择期手术结束后不必再用。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原则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原则
膀胱镜下治疗或上尿路检 查 经直肠前列腺活检 经皮肾脏手术 开腹或腔镜手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涉及肠 道操作的泌尿外科,详见 结肠手术建议) 植入假体手术(包括人工 阴茎手术)
术前抗生素
低风险:无需预防性使用 抗生素 高风险:环丙沙星 环丙沙星
环丙沙星 头孢唑啉 头孢唑啉
(头孢唑啉或万古霉素) +(氨曲南或庆大霉素)
如持续存在低血压,可给予肾上腺素1-5ug/kg.min (儿童0.1-1ug/kg.min)持续静脉滴注维持。
(2)补充生理盐水等保证足够的组织灌注。
5.抗过敏治疗:
(1)糖皮质激素:应早期静脉输入大剂量糖皮质 激素。可选用氢化可的松200mg或高剂量甲泼尼龙 (可用至30mg/kg);缓慢滴注;或静脉推注地塞 米松5-10mg;然后根据病情酌情给予糖皮质激素维 持治疗。
不同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推荐用法
手术部位
头颈部手术
未涉及粘膜,体内无植入 物
未涉及粘膜,体内有植入 物
涉及口腔、窦部或咽部粘 膜,颈部大切口,腮腺手 术,下颌骨切开复位内固 定术
术前抗生素 无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头孢唑啉 头孢曲松钠+甲硝唑
β内酰胺过敏者
克林霉素 克林霉素+(环丙沙星或 庆大霉素)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 手术
:手术野为人体无菌
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
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 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 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 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 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 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 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或免疫 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原则

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原则

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运用规范(转载)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主如果为了预防手术部位沾染,包含产生在瘦语.手术深部器官和腔隙的沾染.预防用药应包管手术瘦语吐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进程中入侵瘦语细菌的药物浓度.2.1 干净手术干净手术平日不须要预防运用抗菌药物,重要应增强消毒灭菌和无菌操纵.I类瘦语手术患者预防运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出30%;个中,腹股沟疝修补术(包含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讨手术.颈动脉内膜剥出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门路介入诊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运用抗菌药物.2.1.2 干净手术仅鄙人列情形时可斟酌预防运用抗菌药物:(1)手术规模大.时光长(超出3小时).污染机遇增长.(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产生沾染会造成轻微效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永远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年纪大于70岁.(5)糖尿病控制不佳.(6)恶性肿瘤放.化疗中.(7)免疫缺点或养分不良.2.2 干净-污染手术.污染手术干净-污染手术,可以依据现实情形决议是否须要预防用药.污染手术须要预防性运用抗菌药物.2.3 术前已经消失细菌性沾染的手术术前已经消失细菌性沾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开引流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于抗菌药物治疗性运用,不属预防运用领域.3.1 种类:应选用杀菌剂,不宜选用抑菌剂.3.2 剂量:应给足剂量,静脉快速滴入;药物溶媒量100~150ml (成人)为宜,不宜用大量液体长时光慢速滴入.3.3 给药时光:应在切皮前0.5-2小时(参考抗菌药物的达峰时光和半衰期)给药,剖宫产术应在结扎脐带后给药.3.4给药地点:手术室4.1 针敌手术部位正常菌群的成员.4.2 既往该部位沾染细菌的种类及其抗菌药物耐药性.4.3 参考抗菌药物药效及药代动力学参数.4.4 预防性运用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确实.安然.运用便利及价钱相对较低的品种.5.1 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外疝手术.一般骨科手术.剖宫产手术应选用第一代头孢菌素.5.2 四周血管外科手术.胃十二指肠手术.心脏大血管手术:应选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5.3 颅脑手术.胸外科手术(食管.肺) .运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骨折内固定术.脊柱融会术.关节置换术):应选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5.4 经口咽部粘膜瘦语的大手术:应选用第一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5.5结.直肠手术.阑尾手术:应选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可加用甲硝唑或替硝唑.5.6 肝胆体系手术:应选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有重复沾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舒巴坦.5.7 泌尿外科手术:应选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5.8 妇科手术:应选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涉及阴道时可加用甲硝唑.6.重点增强Ⅰ类瘦语手术预防运用抗菌药物的治理和控制6.1 Ⅰ类瘦语手术一般不预防运用抗菌药物,确需运用时,要严厉控制顺应证.药物选择.用药肇端与中断时光.6.2 Ⅰ类瘦语手术经常运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呋辛.6.3 Ⅰ类瘦语手术经常运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运用剂量:头孢唑啉 1-2g;头孢呋辛 1.5g;头孢曲松 1-2g.6.4 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沾染,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沾染.须要时可结合运用.6.5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永远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手术部位沾染,运用时必须经科主任审批,并在病程录中解释来由.6.6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作为泌尿体系手术以外的围手术期预防用药.7.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操纵流程7.1 择期手术7.1.1医外行术前一日开暂时医嘱(注明术前0.5小时用),填写术中暂时医嘱单并打印,由病房领药.7.1.2需做皮试者由病房护士完成,并在病历上记载皮试成果.7.1.3手术当日病房护士将药品和已打印的术中暂时医嘱单交付手术室接病人人员.由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开端前0.5小时(或麻醉引诱期)履行医嘱,同时在术中暂时医嘱单履行栏记载履行时光并签名.或掉血量大于1500ml,可追加一次剂量.各科应依据本科手术特色或估计手术时光,提前将第二剂量抗菌药物提交手术室备用(操纵程序同上).若术中未用,手术停止后随病人带回病房.7.2.1急诊手术术前用药由病区大夫开暂时医嘱,由病房领药.7.2.2需做皮试者由病房做皮试,紧迫情形可由手术室做皮试.7.2.3各病区可依据本科特色,须要时备用必定命量术前通例运用的抗菌药物,或树立急诊病人领药绿色通道.7.2.4其余程序与择期手术同.7.3.1为了防止胎儿接收抗菌药物,剖宫产手术应在钳夹脐带或断脐后给药.7.3.2其余程序同外科手术.8.1 术后预防手术部位沾染宜选择与术前雷同的药物.8.2 I类瘦语术后用药时光应不超出24小时.特别情形可延伸至48小时,但必须在病程录中解释来由.II类瘦语用药时光不超出48小时,须要时可延伸至72小时.III类瘦语可依据现实情形运用3-7天.术后如产外行术部位沾染属治疗性用药,应实时收集标本送细菌学磨练,依据药敏实验成果选用迟钝药物进行治疗.病程记载中应注明所运用的抗菌药物目标如:“预防”或“治疗”,不克不及笼统的写成“对症”或“抗炎”.特别情形需运用其它抗菌药物进行预防用药的,应报医务部.药剂科审核,经病院抗菌药物治理引导小组审批赞成后才干实行。

抗生素在外科手术中的使用指南

抗生素在外科手术中的使用指南

抗生素在外科手术中的使用指南外科手术的目的是通过切除不正常、疾病组织或修复断裂的组织,以恢复器官或组织的功能。

然而,在手术过程中,伴随着手术切口的形成和组织损伤,很容易引起感染。

为了避免手术相关感染的发生,抗生素在外科手术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抗生素在外科手术中的使用指南,以帮助外科医生正确合理地使用抗生素。

1. 抗生素的选择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应根据手术类型和感染危险因素来选择。

对于无感染风险的手术,不建议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而对于那些具有感染风险的手术,应根据手术特点和患者情况来选择抗生素。

常见的选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2. 抗生素的剂量和给药时间抗生素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体重、肝肾功能和手术切口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给药时间应在手术开始前30分钟至手术结束后24小时之间。

根据手术的特点,也可以延长给药时间,但应避免过长给药时间的使用,以减少药物对肠道菌群的不良影响。

3. 抗生素的使用时机抗生素应在手术切口形成前的一小时内给予。

如果手术时间较长,应在手术中给予第二次剂量以保持药物在有效血浆浓度。

4. 抗生素的使用时限预防性使用的抗生素应在手术结束后的24小时内停止。

如果存在感染的证据或高感染风险,则可延长使用时间。

5. 抗生素的联合使用在一些复杂的手术中,可能需要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以涵盖更广谱的细菌。

在使用联合治疗时,应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药物毒性的增加。

6. 抗生素的副作用和监测抗生素的使用可能伴随着一些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异常等。

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相关指标,以及及时处理可能的副作用。

7. 抗生素耐药性的防控过度、滥用抗生素的使用是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的重要因素。

外科医生在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循合理使用的原则,且仅在确实需要时使用抗生素。

此外,定期评估抗生素使用的结果也是推动耐药性防控的重要手段。

总结:抗生素在外科手术中起到预防和治疗感染的作用。

普外科围术期抗生素的应用

普外科围术期抗生素的应用

普外科围术期抗生素的应用普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是切口感染,其中结肠及阑尾穿孔手术切口感染率较高,可达到20%以上,因此预防并减少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有重要临床意义。

笔者通过对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2月236例普外科围术期患者抗生素使用及切口感染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抗生素在预防切口感染中的合理应用。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236例,男136例,女100例,发生切口感染18例,切口感染率7.63%。

切口感染诊断标准参照《医院感染学》收载的诊断标准[1]。

1.2 方法按照不同手术切口类型将病例分为3组,再根据使用抗生素的种类、使用方法及疗程不同分类。

3类抗生素均为静脉给药,青霉素类以青霉素钠、氨苄青霉素为主;头孢菌素类以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等第三代头孢菌素为主;喹诺酮类以诺美沙星、氧氟沙星为主。

用法一组为麻醉前1 h用半量,术后用半量,另一组为术后全量给药;使用时间分别为3天。

1.3 统计学方法 3组数据采用卡方检验。

同组中不同使用方法组亦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见表1-4。

提示切口感染在不同抗生素应用时差异有显著性,同种抗生素不同给药方式及疗程不同切口感染率亦有不同。

表1 青霉素使用组不同使用方法切口感染率表2 头孢菌素使用组不同使用方法切口感染率表3 喹诺酮使用组不同使用方法切口感染率表4 抗生素与切口感染率比较3 讨论在我国,普遍存在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严重和广泛的药物不良反应,二重感染、细菌耐药性日益增加等,这种情况在基层医院的外科尤为普遍。

外科切口感染因素很多,而普外科手术中腹部感染机会较多,术后感染率较高。

目前一般认为术后发生感染的可能性超过5%,一旦感染引起严重后果者应预防应用抗生素[2]。

因此,普外科合理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不但能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同时也可降低其他部位的感染发生。

抗生素的选择应以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为准,但临床工作中病原学检测存在时效性差、检出率偏低等缺陷。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原则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原则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原则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1、具有预防用药指证的手术:由高位因素的的Ⅰ类切口、Ⅱ、Ⅲ类切口。

Ⅰ类切口的高位因素:①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④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2、给药方法和疗程:接受清洁手术患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

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大于(>1500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

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事件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

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

污染手术手术科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

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72小时,特殊情况需继续延长用药时间者,应在病程记录上写出充分理由。

3、手术时间>3h的手术,术中追加抗菌药物的程序为:①应当用ß-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头孢曲松除外)预防手术切口或手术部位感染者,主导医师需要事先对每例手术进行评估,可能存在手术时间>3小时或术中出血量>1500ml的情况,则带第二剂药物进入手术室;②手术前主导医师对围手术第一剂在切皮前的0.5-2小时静脉用药,手术时间>3小时或术中出血量>1500ml时给予第二剂(可在“prm”医嘱),所开具的医嘱单随病历一同交手术室护士执行;③当手术时间>3小时或术中出血量>1500ml时,手术室护士按照主导医师医嘱追加第二剂抗菌药物。

4、药物选择:抗菌药物的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

术前抗生素的应用

术前抗生素的应用
•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 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 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 范畴。
• 4. 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及给药方法: 抗菌药物的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为预防术 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 简称金葡菌)选用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 的污染菌种类选用,如结肠或直肠手术前应 选用对大肠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有效的抗菌 药物。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 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
• 八、选用抗生素要严格掌握适应症。 • (一)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用毒副作用小的抗生素
。 • (二)尽量能避免应用广谱抗生素,以防止引起宿主自身药
群失调,而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 (三)对于感染特别严重者,可选按临床估计的病原菌选择
抗生素。 • (四)对新生儿、老年人、孕妇及肝肾功能障碍者,应谨慎
• (四)外科手术的预防性用药。
• 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主要用于手术中组织损伤严重、 手术时间及疑为受细菌污染的手术。患者身体衰弱及免 疫低下且对院内感染易感者,手术前预防用药,可以提 高抗生素在手术中的血药浓度,一旦有细菌侵入,可以 得到有效控制。预防感染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 或全麻开始时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 (>1500mL),可手术中给予第二剂,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 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 (<2小时)的1类切口,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 延长至48小时。
• 十三、为预防抗生素过敏反应的发生,在使用B-内 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前,要询 问有无过敏史,并做皮内试验。氨基糖甙类除非有 特殊指征,一般使用前不行皮内试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规范(转载)
1.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目的
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主要是为了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发生在切口、手术深部器官和腔隙的感染。

预防用药应保证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

2.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范围
2.1 清洁手术
2.1.1清洁手术通常不需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主要应加强消毒灭菌和无菌操作。

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其中,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2.1.2 清洁手术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应用抗菌药物:(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超过3小时)、污染机会增加。

(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会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

(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

(4)年龄大于70岁。

(5)糖尿病控制不佳。

(6)恶性肿瘤放、化疗中。

(7)免疫缺陷或营养不良。

2.2 清洁-污染手术、污染手术
清洁-污染手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预防用药。

污染手术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2.3 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
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开引流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于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3.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3.1 种类:应选用杀菌剂,不宜选用抑菌剂。

3.2 剂量:应给足剂量,静脉快速滴入;药物溶媒量100~150ml (成人)为宜,不宜用大量液体长时间慢速滴入。

3.3 给药时间:应在切皮前0.5-2小时(参考抗菌药物的达峰时间
和半衰期)给药,剖宫产术应在结扎脐带后给药。

3.4给药地点:手术室
4.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选药依据
4.1 针对手术部位正常菌群的成员。

4.2 既往该部位感染细菌的种类及其抗菌药物耐药性。

4.3 参考抗菌药物药效及药代动力学参数。

4.4 预防性使用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确切、安全、使用方
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
5.各类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基本原则
5.1 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外疝手术、一般
骨科手术、剖宫产手术应选用第一代头孢菌素。

5.2 周围血管外科手术、胃十二指肠手术、心脏大血管手术:应
选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5.3 颅脑手术、胸外科手术(食管、肺) 、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
手术(骨折内固定术、脊柱融合术、关节置换术):应选用第
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5.4 经口咽部粘膜切口的大手术:应选用第一代头孢菌素,可加
用甲硝唑。

5.5结、直肠手术、阑尾手术:应选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
松,可加用甲硝唑或替硝唑。

5.6 肝胆系统手术:应选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
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舒巴坦。

5.7 泌尿外科手术:应选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

5.8 妇科手术:应选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涉及阴
道时可加用甲硝唑。

6.重点加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和控制
6.1 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时,要严
格掌握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起始与持续时间。

6.2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呋辛。

6.3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
头孢唑啉1-2g;头孢呋辛1.5g;头孢曲松1-2g。

6.4 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
菌、链球菌感染,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6.5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进行人工材料
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手术部位感染,使用时必须经科主任审批,并在病程录中说明理由。

6.6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作为泌尿系统手术以外的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7.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操作流程
7.1 择期手术
7.1.1医生手术前一日开临时医嘱(注明术前0.5小时用),填写术中临时医嘱单并打印,由病房领药。

7.1.2需做皮试者由病房护士完成,并在病历上记录皮试结果。

7.1.3手术当日病房护士将药品和已打印的术中临时医嘱单交付手术室接病人人员。

由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开始前0.5小时(或麻醉诱导期)执行医嘱,同时在术中临时医嘱单执行栏记录执行时间并签名。

7.1.4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可追加一次剂量。

各科应根据本科手术特点或预计手术时间,提前将第二剂量抗菌药物提交手术室备用(操作程序同上)。

若术中未用,手术结束后随病人带回病房。

7.2急诊手术
7.2.1急诊手术术前用药由病区医生开临时医嘱,由病房领药。

7.2.2需做皮试者由病房做皮试,紧急情况可由手术室做皮试。

7.2.3各病区可根据本科特点,必要时备用一定数量术前常规应用的抗菌药物,或建立急诊病人领药绿色通道。

7.2.4其余程序与择期手术同。

7.3剖宫产手术
7.3.1为了避免胎儿接受抗菌药物,剖宫产手术应在钳夹脐带或断脐后给药。

7.3.2其余程序同外科手术。

8.术后预防用药原则
8.1 术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宜选择与术前相同的药物。

8.2 I类切口术后用药时间应不超过24小时。

特殊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但必须在病程录中说明理由。

II类切口用药时间不超过48小时,必要时可延长至72小时。

III类切口可根据实际情况应用3-7天。

9.术后治疗性用药
术后如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属治疗性用药,应及时采集标本送细菌学检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病程记录中应注明所使用的抗菌药物目的如:“预防”或“治疗”,不能笼统的写成“对症”或“抗炎”。

10.预防用药品种和剂量
特殊情况需使用其它抗菌药物进行预防用药的,应报医务部、药剂科审核,经医院抗菌药物管理领导小组审批同意后才能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