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史完整版

合集下载

《物理学史》word版

《物理学史》word版

物理学史4[编辑]相对论亨德里克·安东·洛伦兹[编辑]相对论产生的历史背景迈克耳孙-莫雷实验对以太风观测的零结果表明,或者所有有关以太的理论需要修改,例如像洛伦兹那样引入长度收缩因子,这样会带来一系列的修补工作;或者认为以太存在的理论根本就不成立。

其实早在1865年麦克斯韦就已经证明电磁波传播速度只和介质有关,1890年赫兹在研究电磁理论时也得出了电磁波波速与波源速度无关的结论。

然而,这个结论显然是不符合伽利略变换的,这说明对于运动中的物体需要一种新的电动力学。

洛伦兹曾经在维持以太存在性的前提下发展过这样一种电磁理论,这被称作洛伦兹以太论。

在这一理论中,以太和其他物质被严格区分开,以太是绝对静止的,这也是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的反映;然而有别于机械观的以太,洛伦兹的以太是一种"电磁以太":洛伦兹假设电磁场是以太状态的体现,但他对此没有做更多的解释。

洛伦兹用这一理论解释了塞曼效应,为此获得了190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895年,洛伦兹给出了长度收缩的假设,并通过他的相关态定理提出了所谓"本地时"的概念[50],运用这一概念他解释了光行差现象、多普勒频移和斐索流水实验。

相关态定理是说相对于以太运动的观察者在他的参考系中观测到的物理现象应当和静止坐标系中的观察者看到的是相同的。

本地时的概念在数学上相当于狭义相对论中同时性的相对性,但在洛伦兹的理论中它只是一种数学上的辅助工具,没有实在的物理意义。

同一年,洛伦兹引入了一组适用于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在相对以太运动的坐标系中时空变换的方程,即洛伦兹变换,并于1899年和1904年对洛伦兹变换进行了补充和修正[53],他的1904年的论文《以任意小于光速的系统中的电磁现象》给出的洛伦兹变换已经非常接近于现代的定义[54]。

法国数学家、科学家昂利·庞加莱一直是洛伦兹观点的阐释者及批判者,1900年他对洛伦兹的本地时概念的起源作出了具有物理意义的解释[55],即本地时来自不同坐标系间通过光速进行的时钟同步,这就是狭义相对论中同时性的相对性的概念。

最全高中物理学史,附20道精选习题

最全高中物理学史,附20道精选习题

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据说(无考证)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完整版)高考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总结

(完整版)高考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总结

高考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总结必修部分:(必修1、必修2)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完整word)高中物理学史最全归纳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word)高中物理学史最全归纳总结,推荐文档

物理学史在高考中是占有一席之地的,大家不妨在假期的时候多看看这篇《物理学史汇总》,赶紧收藏吧!1.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物理学史(精编版)

物理学史(精编版)

高中物理学史及物理思想方法必修部分:(必修1、必修2 )物理学史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他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程序如下:提出假说: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对时间均匀变化的最简单的变速运动;数学推理:由初速度为零、末速度为v的匀变速运动平均速度和得出;再应用从上式中消去v,导出即。

实验验证:由于自由落体下落的时间太短,直接验证有困难,伽利略用铜球在阻力很小的斜面上滚下,上百次实验表明:;换用不同质量的小球沿同一斜面运动,位移与时间平方的比值不变,说明不同质量的小球沿同一斜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相同;不断增大斜面倾角,重复上述实验,得出该比值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大,说明小球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变大。

合理外推:把结论外推到斜面倾角为90°的情况,小球的运动成为自由落体,伽利略认为这时小球仍保持匀变速运动的性质。

(用外推法得出的结论不一定都正确,还需经过实验验证)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开创了研究自然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

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高二物理学史(最全)

高二物理学史(最全)

高二物理学史2020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2、英国科学家牛顿1683年,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

1687年,发表万有引力定律;3、17世纪,伽利略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4、20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5、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定律;6、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7、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1803-1853)发现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多普勒效应。

8、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

9、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10、1752年,富兰克林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

11、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12、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尼斯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

13、1841~1842年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

14、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的效应,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15、荷兰物理学家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16、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17、1834年,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

18、1832年,亨利发现自感现象。

19、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20、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物理学史汇编完整版.

物理学史汇编完整版.

高中物理物理学史知识汇总【必修 1】★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对物理学的贡献:①发现摆的等时性,发明了望远镜,支持日心说②物体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与物体的质量无关③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将实验与逻辑推理结合在一起探究科学真理的方法为物理学的研究开创了新的一页(发现了物体具有惯性,同时也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经典题目伽利略根据实验证实了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错伽利略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错伽俐略首先将物理实验事实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对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对④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巧妙推理 :亚里士多德看法 :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的重量大小决定的,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提出假说 :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他设想,最简单的变速运动的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

但是,速度的变化怎样才算均匀呢?他考虑了两种可能: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时间来说是均匀的,即经过相等的时间,速度的变化相等;另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位移来说是均匀的, 即经过相等的位移,速度的变化相等。

伽利略假设第一种方式最简单,并把这种运动叫做匀变速运动。

数学推理 :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的平方成正比。

实验验证 :伽利略采用了间接验证的方法。

他让一个铜球从阻力很小的斜面上滚下, 做了上百次的实验。

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要比它竖直下落时的加速度小得多,所以时间容易测量些。

实验结果表明,光滑斜面的倾角保持不变,从不同位置让小球滚下,小球通过的位移跟所用的时间的平方之比是不变的 ;不断增大斜面的倾角,重复上述实验,得出位移跟所用的时间的平方之比随斜面倾角的增加而增大。

合理外推 :伽利略将上述结果做了合理的外推, 把结论外推到斜面倾角增大到900的情况, 这时小球将自由下落,成为自由落体。

物理学史完整版

物理学史完整版

物理学史完整版物理学史(完整版)1、伽利略提出并用斜面实验验证了自由落体定律(前言P4)2、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预言了哈雷彗星的回归(P5)3、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通过研究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星星观测记录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P32~33)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比较准确地得出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P40)俄罗斯学者齐奥尔科夫斯基指出:利用喷气推进的多级火箭,是实现太空飞行的最有效工具(P44)元电荷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的(P4)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首次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P81)法国学者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原子分子等物质微粒的内部,存在着一种环形电流——分子电流(P87)纽曼和韦伯于1845年和1846年先后指出:闭合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后人称之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P15)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认为,磁场变化时会在空间激发一种电场,这种电场与静电场不同,它不是由电荷产生的,我们把它叫做感生电场(P19)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确定了计算单摆的周期公式(P17)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的观察到了光的干涉图样(P55)10、荷兰数学家斯涅尔总结出光的折射定律11、麦克斯韦在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12、最先提出动量概念的是笛卡尔13、德国的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微观粒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14、玻尔提出电子的轨道、能量状态的量子化15、美国的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定了普朗克常量h16、弗朗克-赫兹用电子轰击汞原子,证明汞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17、德布罗意提出运动的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光具有波粒二象性18、爱因斯坦发现光电效应规律;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发现康普顿效应,证明光具有粒子性19、戴维孙和汤姆孙用电子束的衍射实验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20、德国的物理学家劳厄证实伦琴射线就是电磁波21、德国的物理学家戈德斯坦发现阴极射线22、伦琴发现x射线23、法国的物理学家贝克勒尔首先发现天然发射现象24、英国的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发现中子、卢瑟福发现质子25、汤姆孙发现电子并测出了电子的比荷,美国的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定了电子的电量26、英国的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粒子的α散射实验建立了核式结构27、居里夫妇在1902年从8t沥青铀矿渣中提炼出0.12g纯净的绿化镭。

(完整版)物理学史--中国古代物理学

(完整版)物理学史--中国古代物理学
阴代表消极、退让、柔弱、下降、寒冷、晦暗、雌性、 月亮等阴性和具有这些特征的事物。
认为: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 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固 有规律。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宇宙的基本规律。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 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
衡• 谈天》,“天地合气,万物自生”《论衡• 自然》。 王充(27-约97):东汉时期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进步
思想家,创立了以气为基础的元气自然论。主要著作有《论 衡》,共30卷,85篇,涉及力学、声学、光学、热学、电磁 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是我国中古时期的一部百科全书。
②气有聚散两态,太虚为气,气形转化
第一章 中国古代物理学
一. 中国古代的物质观 二. 中国古代的力学知识 三. 中国古代的热学知识 四. 中国古代的光学知识 五. 中国古代的电磁学知识 六. 中国古代的声学知识 七. 中国古代物理学的特点
概况
在古代,无论是古希腊还是中国,都谈不上有“物理 学”。当时人们还不可能自觉地、系统地运用实验方法, 也不可能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数学形式进行科学的概括, 使之成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但这一阶段仍是物理学形成和 发展的先导和渊源。是物理学发展的孕育和萌芽时期。但 我们可以通过早期人类的遗迹中看到人类为了生存,在获 取生活和生产资料的过程中,在与大自然的各种斗争中, 不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从而孕育和形成了早期的物理 知识和中物国理古思代想物。理思想的特点: 1.发源于当时生产工艺的实践过程中 2.以朴素的直观观察为依据,思辨色彩浓烈 3.没有集中的专门著作,散见于有关古籍之中
d.机械记时:
东汉时期张衡117年发明浑天仪,用于测定天体位置,一天转一周。后经唐

物理学史(非常全面)

物理学史(非常全面)
9 4
查德威克
英国物理学家
1 Be+ 4 He→ 12 C+ 0 n 2 6
贝克勒尔 玛丽· 居里 夫妇(大)
法国物理学家 法国(波兰)物理 学家
首次发现了铀的天然放射现象,开始认识原子核结构是复 杂的 原子物理的先驱者,发现了“镭” 1934 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人工核转变的方法制造放射性同
27
约里奥· 居 里夫妇 (小)
1
2
伽利略
意大利物理学家
3
牛顿
英国物理学家
4 5 6
开普勒 卡文迪许 布朗
丹麦天文学家 英国物理学家 英国植物学家
7 8 9 10
焦耳 开尔文 库仑 密立根
英国物理学家 英国科学家 法国科学家 美国科学家
11 12 13
欧姆 奥斯特 安培
德国物理学家 丹麦科学家 法国科学家
14
汤姆生
英国科学家
15
劳伦斯
美国科学家
16 17 18
法拉第 楞次 麦克斯韦
英国科学家 德国科学家 英国科学家
19
赫兹
德国科学家
20
普朗克
德国物理学家 德籍犹太人,后加 入美国籍, 20 世纪 最伟大的科学家
21
爱因斯坦
1、在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存在后二十多年,第一次用实验 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2、测得电磁波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3、证实了光是一种电磁波。 在 1900 年研究物体热辐射的规律时提出量子概念,电磁辐 射(含光辐射)的能量是不连续的,每一份能量等于 hυ,υ 为辐射电磁波的频率,h 为一常量,叫普朗克常数。 1、提出了“光子”理论及光电效应方程: Ekm=hγ-W 2、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及广义相对论。 3、提出了“质能方程”:E=mc2,且有 ΔE=Δmc2 1、1909-1911 年通过 α 粒子的散射现象,提出原子的核式 结构; 2、1919 年用 α 粒子轰击氮核从而发现了质子。

(完整版)高考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总结

(完整版)高考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总结

高考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总结必修部分:(必修1、必修2)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物理学史完美版PPT

物理学史完美版PPT
说来有趣。如果说光电效应是光的粒子性的实验证据,发现这一效应却是赫兹在研究 电磁场的波动性时偶然作出的。赫兹的论文《紫外线对放电的影响》发表后,引起了广泛 反响。
勒纳德为了研究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时所具有的能量,在电极间加反向电压,直到 使光电流截止,从反向电压的截止值(即遏止电压)V,可以推算电子逸出金属表面的最 大速度。是勒纳德研究光电效应的实验装置。入射光照在铝阴极A 上,反向电压加在阳极 E 与A 之间。阳极中间挖了一个小孔,让电子束穿过,打到集电极D 上。勒纳德用不同材 料做阴极,用不同光源照射,发现都对遏止电压有影响,唯独改变光的强度对遏止电压没 有影响。电子逸出金属表面的最大速度与光强无关,这就是勒纳德的新发现。但是这个结 论与经典理论是矛盾的。根据经典理论,电子接受光的能量获得动能,应该是光越强,能 量也越大,电子的速度也就越快。和经典理论有抵触的实验事实还不止此,在勒纳德之前, 人们已经遇到了其他的矛盾,例如:
1.光的频率低于某一临界值时,不论光有多强,也不会产生光电流,可是根据经典 理论,应该没有频率限制。
2.光照到金属表面,光电流立即就会产生,可是根据经典理论,能量总要有一个积 累过程。
本来,这些矛盾正是揭露了经典理论的不足,可是,勒纳德却煞费苦心地想出了一个 补救办法,企图在不违反经典理论的前提下,对上述事实作出解释。他在1902 年提出触 发假说,假设在电子的发射过程中,光只起触发作用,电子原本就是以某一速度在原子内 部运动,光照到原子上,只要光的频率与电子本身的振动频率一致,就发生共振,所以光 只起打开闸门的作用,闸门一旦打开,电子就以其自身的速度从原子内部逸走。他认为, 原子里电子的振动频率是特定的,只有频率合适的光才能起触发作用。他还建议,由此也 许可以了解原子内部的结构。勒纳德的触发假说很容易被人们接受,当时颇有影响。1905 年,还没有当上专利局二级技术员的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理论和光电方程。就在这一年, 勒纳德因阴极射线的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难怪人们没有对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 给予应有的重视。

高中物理 最全的物理学史

高中物理 最全的物理学史

【高中物理】最全的物理学史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完整版)高中物理学史最全归纳总结

(完整版)高中物理学史最全归纳总结

物理学史在高考中是占有一席之地的,大家不妨在假期的时候多看看这篇《物理学史汇总》,赶紧收藏吧!1.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史上最全高中物理学史

史上最全高中物理学史

史上最全高中物理学史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着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史上高中物理学史

史上高中物理学史

史上最全高中物理学史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着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高中物理学史

高中物理学史

史上最全高中物理学史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着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学史(完整版)
1、伽利略提出并用斜面实验验证了自由落体定律(前言P4)
2、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预言了哈雷彗星的回归(P5)
3、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通过研究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星星观测记录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P32~33)
4、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比较准确地得出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P40)
5、俄罗斯学者齐奥尔科夫斯基指出:利用喷气推进的多级火箭,是实现太空飞行的最有效工
具(P44)
6、元电荷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的(P4)
4、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首次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P81)
5、法国学者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原子分子等物质微粒的内部,存在着一种环形电流—
—分子电流(P87)
6、纽曼和韦伯于1845年和1846年先后指出:闭合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
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后人称之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P15)
7、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认为,磁场变化时会在空间激发一种电场,这种电场与静电场不同,
它不是由电荷产生的,我们把它叫做感生电场(P19)
8、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确定了计算单摆的周期公式(P17)
9、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的观察到了光的干涉图样(P55)
10、荷兰数学家斯涅尔总结出光的折射定律
11、麦克斯韦在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12、最先提出动量概念的是笛卡尔
13、德国的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微观粒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14、玻尔提出电子的轨道、能量状态的量子化
15、美国的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定了普朗克常量h
16、弗朗克-赫兹用电子轰击汞原子,证明汞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17、德布罗意提出运动的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18、爱因斯坦发现光电效应规律;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发现康普顿效应,证明光具有粒子性
19、戴维孙和汤姆孙用电子束的衍射实验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
20、德国的物理学家劳厄证实伦琴射线就是电磁波
21、德国的物理学家戈德斯坦发现阴极射线
22、伦琴发现x射线
23、法国的物理学家贝克勒尔首先发现天然发射现象
24、英国的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发现中子、卢瑟福发现质子
25、汤姆孙发现电子并测出了电子的比荷,美国的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定了电子的电量
26、英国的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粒子的α散射实验建立了核式结构
27、居里夫妇在1902年从8t沥青铀矿渣中提炼出0.12g纯净的绿化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