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观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https://img.taocdn.com/s3/m/54466e0ba76e58fafab003d1.png)
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二、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https://img.taocdn.com/s3/m/69479038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c6.png)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记录着人类的智慧和经验。
但在不同的历史学派和不同的历史学家眼中,历史的解读方式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详细介绍历史学中的七种主要史观,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历史研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一、进化史观进化史观强调历史的线性演进和发展,认为历史是一个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
这种史观将历史视为一系列的进步阶段,人类在各个阶段逐渐发展和进化。
进化史观通常关注政治经济制度的演变和科技进步等因素对历史的影响。
二、决定论史观决定论史观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特定的决定因素所引起的。
这些决定因素可以是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地理等多个方面。
决定论史观着重研究历史事件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以及这些因素对历史走向的影响。
三、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强调物质生产力和社会形态的关系对历史的决定性作用。
根据唯物史观,人类的历史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结果。
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上层建筑则包括政治制度、法律法规、宗教信仰等。
四、意识形态史观意识形态史观认为历史是由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相互斗争和冲突的结果。
不同的观念和思想在社会中形成不同的阶级和派别,从而推动历史的变革和发展。
意识形态史观注重思想文化对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
五、历史唯心史观历史唯心史观认为历史是由于意识形态、精神追求或神的安排等意义超出人类感知范围的因素所决定的。
这种史观强调宗教、传说和神话等因素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将历史视为超自然力量的作用和引导。
六、历史隐喻史观历史隐喻史观将历史视为现实世界问题的比喻和借鉴。
通过对历史事件和过程的研究,历史隐喻史观试图从过去的教训中找到解决当下问题的启示和方向,以提供对现实情况更深入、更具启发性的理解。
七、后现代史观后现代史观质疑传统历史学的绝对性真理和客观性。
后现代史观强调历史是被叙述和解释的产物,史学是一种权力争夺的过程。
后现代史观追求对话、多元化和异质性,试图打破传统历史学对于权威叙事和大故事的限制。
什么是史观
![什么是史观](https://img.taocdn.com/s3/m/3a88f6dc195f312b3169a59b.png)
什么是“史观”?一、概念史观,就是用什么样的观点看待历史。
有人站在人类发展的角度上看,那么他的史观就是文明史观,他在分析历史的时候,是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去看的。
因此在说历史的时候,就会说:这是农业文明时期的、这是工业文明的产物等等。
有人从阶级斗争的角度去看,那他的史观就是阶级斗争史观,他所认为的历史,就是各种阶级竞相出现、相互斗争的历史,他们就会认为历史是阶级斗争推动的。
(这类史观通常把历史分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根据的就是阶级性)。
还有全球史观,将不同地区的历史统一起来看,探寻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
史观有很多,英雄史观,就认为英雄推动历史发展,人民史观,就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相信说了这些,你一定明白史观就是看历史的根本观点(或者说根本角度)。
二、历史研究的基本史学观念1、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整个人类历史看做一个整体来研究。
其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欧洲,也包括广大亚非拉地区。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名著《全球通史》中对全球史观做了如下描述: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全人类,而不仅仅是欧洲人或是非欧洲人。
此外,全球史并不等于国别史或地区史的简单相加,而是重在揭示不同地区和国家历史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世界史时,重点考虑世界是如何从孤立走向一体的;重点理解西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全球化等问题。
同时,在学习中国史时,把它放在整个世界历史的大背景、大视野下进行考察。
2、文明史观。
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文明史观的基本特征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把人类历史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说明人类历史是如何传承的,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以文明类型为研究的基本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
以文明史观为指导,我们要重点理解并掌握资本主义发展从手工工场时代到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的演变过程;要重点复习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三权分立制等;以及古代文化中对今天人类社会的发展依然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如民主思想等。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
![历史七种史观详解(超全)](https://img.taocdn.com/s3/m/30d5bdaaba0d4a7302763a9d.png)
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二、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史观
![史观](https://img.taocdn.com/s3/m/5aff43c228ea81c758f57896.png)
史观史观是人们观察和研究历史的视角或范式。
史观是多元化的,不同的视角对同一个事件有不同的看法和结论。
常见的史观有以下几种:1、唯物史观:⑴基本内涵: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
与唯物史观相对立的是唯心史观。
⑵主要理论: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历史的主体是现实的人,他们的性质和活动受制于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
社会存在最本质的是生产方式,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地理环境、人口素质不起决定作用,但能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决定政治,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评价历史现象时生产力的标准是最根本的标准。
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因素。
③阶级、阶级矛盾、阶级斗争:阶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主要矛盾表现为阶级矛盾。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
④人民群众、杰出个人: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杰出个人对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非决定性作用。
2、文明史观:⑴基本内涵:文明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是指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物质和精神成果。
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它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九种历史史观简介
![九种历史史观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4876181e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58.png)
九种历史史观简介历史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和展望未来都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史观是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认识和解释方式,不同的历史史观会影响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和评价。
本文将简要介绍九种常见的历史史观,分别为线性史观、循环史观、发展史观、进步史观、激进史观、相对史观、依赖史观、多元史观和地域史观。
线性史观是最常见的历史史观之一。
它认为历史是按照一条线性的轨迹前进的,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
线性史观强调历史的连续性和进步性,认为人类社会在历史进程中逐渐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到共产主义社会发展,实现了社会形态的逐步演进。
循环史观则认为历史是一个不断重复的循环过程。
它认为历史事件会不断重演,人类社会会经历相似的循环周期。
循环史观强调历史的重复性和周期性,认为历史总是不断重复相似的模式,而人类社会的改变只是表面的,本质上并没有真正进步。
发展史观强调历史的发展性和变革性。
它认为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演进的过程,各个历史时期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发展规律。
发展史观关注历史的演进和社会变革,强调历史的不断前进和进步。
进步史观则是强调历史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提升。
它认为历史是一个不断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过程,人类社会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克服困难和挑战,实现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激进史观是一种强调革命和变革的历史史观。
它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通过革命和激进行动实现的,改变社会现状需要通过暴力和动荡的手段。
激进史观关注社会的革命和变革,认为只有通过激进的手段才能推动历史的进步。
相对史观则认为历史是相对的和主观的。
它强调历史的多样性和多维度的解释。
相对史观认为历史是由不同人群、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书写的,每个人对历史的看法都是主观的,并且受到自身背景和价值观的影响。
依赖史观则强调历史的依赖性和互动性。
它认为历史的发展是在相互依赖和互动中实现的,不同的事件和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历史的进程和方向。
历史八大史观(紧密复杂版)
![历史八大史观(紧密复杂版)](https://img.taocdn.com/s3/m/67802b4a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ed.png)
历史八大史观(紧密复杂版)历史八大史观历史是一本永远无法翻篇的书,它承载着人类漫长而复杂的过去,对于我们了解过去、认识现在、展望未来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对于历史的理解往往存在不同的观点和解读。
历史八大史观是在历史研究领域中广泛讨论和引用的八种历史理论,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学家们对历史的认知和态度。
本文将以紧密复杂版的形式,一一介绍这八大史观,以期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历史的本质。
一、万物有灵万物有灵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史观,它认为自然界中所有的事物都具有灵性。
在这种史观下,人与自然、事物之间的关系被赋予了一种超自然的意义。
人们将历史事件与神秘的力量相联系,相信命运和神明的干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
二、唯心史观唯心史观是一种强调意识形态和精神活动在历史中起主导作用的观点。
在这种史观下,人们认为思想、信仰、价值观等精神因素对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唯心史观强调个人和集体意识形态的力量,将历史解释为人们对于世界的想象和再创造。
三、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一种强调物质制度和经济基础在历史中起主导作用的观点。
在这种史观下,人们认为经济结构和社会制度是决定历史发展的根本因素。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相互作用,将历史解释为物质利益和阶级斗争的结果。
四、进化论史观进化论史观是一种强调历史发展是演化的结果的观点。
在这种史观下,人们将历史看作是一种有序而逐渐演变的过程,各个历史阶段通过演化相互联系,向着更高的形态发展。
进化论史观认为历史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人类社会也在不断向前发展。
五、社会历史学派社会历史学派是一种强调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对历史的影响的史观。
在这种史观下,人们将历史看作是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相互关系的产物,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历史的演进。
社会历史学派强调社会制度和社会阶级对历史进程的塑造作用。
六、文化史观文化史观是一种强调文化和思想对历史演变的重要影响的观点。
在这种史观下,人们认为文化是历史的核心,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传承对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五大历史史观
![五大历史史观](https://img.taocdn.com/s3/m/950a8e6b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c7.png)
五大历史史观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在历史研究的过程中,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和理论,其中五大历史史观是最为重要和广泛接受的。
本文将介绍五大历史史观:进化史观、唯物史观、人文史观、传统史观和后殖民史观。
一、进化史观进化史观认为历史是一个逐渐进化的过程,人类社会在经历各种变革和发展后逐渐向更高的阶段发展。
这一观点最早由达尔文提出,并在社会科学领域得到广泛发展。
进化史观强调社会变革的客观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普遍性,将历史看作一种逐步演化的现象。
二、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发展的物质根源,并通过对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的研究,揭示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趋势。
三、人文史观人文史观注重个体和文化的作用,认为历史是由个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构成的。
人文史观强调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和历史的多元性,将历史看作是人类自主创造的结果。
四、传统史观传统史观强调历史的连续性和传承性,将历史看作是一系列传统和价值观念的延续。
传统史观关注历史的宏观结构和制度变迁,认为传统的经验和智慧对于解决当代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五、后殖民史观后殖民史观是在殖民地独立后出现的一种观点,强调历史中的殖民地和被殖民地关系。
后殖民史观揭示了殖民主义的影响和剥削对于历史进程的作用,强调被殖民地主体性的重要性。
总结而言,五大历史史观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视野解读历史,揭示历史发展的不同规律和影响因素。
进化史观关注历史的演化过程,唯物史观强调经济基础和阶级斗争的作用,人文史观注重个体和文化的作用,传统史观关注历史的传承性和宏观结构,后殖民史观关注殖民地和被殖民地的关系。
这五大历史史观为我们解读历史提供了不同的理论框架和思考路径,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的本质和意义。
只有深入研究和理解这些历史史观,我们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历史的脉络,以更科学的态度对待过去、现在和未来。
六大史观
![六大史观](https://img.taocdn.com/s3/m/4134570bec3a87c24028c4cd.png)
欧洲文明在成功地吸收了它种文明的诸般优秀成果集中了全人类智慧的基础上,通过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的种种努力,初步创立了以科学化、工业化、民主化为基本原则的现代文明,并以此为准绳重组建立了西方社会,然后借助于由这种合理化变革创造的极大的政治经济优势,最终完成了“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历史进程。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的客观过程。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由点到面、由面到片、由片到圈、最终组合成世界文明的过程。自文明形成到资本主义出现,人类经历了“点”、“面”、“片”、“圈”的文明发展;资本主义的作用则是把“圈”进一步扩大,引导出一个“世界文明”。马克思、恩格斯在文章中也多次表达过同样的思想,即资本主义构造了“世界文明”。因此,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问题,“圈”的限制被资本主义突破了,历史继续其“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完成。这个过程至今仍在延续,这就是所谓的“全球化”和“区域化”。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在“世界文明”的构建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2)对待文明的正确态度
平等的态度:即文明没有优劣之分,无论是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都要进行平等和耐心的对话,承认和维护文明的多元化、多样性。在弘扬本国本民族文明优秀传统的同时,充分吸收和借鉴世界文明的一切积极成果。
历史学习中的七大史观
![历史学习中的七大史观](https://img.taocdn.com/s3/m/bdef7d82cc22bcd126ff0c17.png)
历史学习中的七大史观1、全球史观(整体史观)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整个人类历史看做一个整体来研究。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其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欧洲,也包括广大亚非拉地区。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名著《全球通史》中对全球史观做了如下描述: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全人类,而不仅仅是欧洲人或是非欧洲人。
此外,全球史并不等于国别史或地区史的简单相加,而是重在揭示不同地区和国家历史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世界史时,重点考虑世界是如何从孤立走向一体的;重点理解西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全球化等问题。
同时,在学习中国史时,把它放在整个世界历史的大背景、大视野下进行考察。
2、文明史观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文明史观的基本特征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把人类历史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说明人类历史是如何传承的,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以文明类型为研究的基本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
以文明史观为指导,我们要重点理解并掌握资本主义发展从手工工场时代到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的演变过程;要重点复习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三权分立制等;以及古代文化中对今天人类社会的发展依然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如民主思想等。
3、近代化史观现代化也称近代化。
它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等;经济上的工业化,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等;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现代化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现代化模式是指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类型,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按照不同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世界历史七大史观
![世界历史七大史观](https://img.taocdn.com/s3/m/953ceb705acfa1c7aa00cc87.png)
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
历史。 2、关键词:革命、阶级斗争、侵略、反抗、国家、民
族等
Page
12
LOGO 六、唯物史观
1、基本内涵:历史唯物主义,亦称唯物史观,是人
情进行文明创新。
②人类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尊重不同地区不同文明成 果。 ③文明的交流是双向的,其影响也是双向的。
Page
7
三、近(现)代化史观 LOGO
1、基本概念:认为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
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经济、政治、文
化、社会生活等方面,主要表现为:经济的工业化和 市场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的理性化和科 学化。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Page 5
【特别提醒】 LOGO
第一:承认人类文明统一性的同时充分肯定其多样性。 第二:提倡宽容精神,承认和容许不同文明之间的差
异。
学习时: 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 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 碰撞。
Page 6
LOGO ☆近代文明的历程给我们思维的启示:
①文明必须保持前代优秀文明,吸收外来先进文明,根据国
带来灾难,造成长期落后 的状态
Page 18
的侵略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两 半社会
②完成:19C末20C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③深入: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猛发展
3、视角:
①强调在全球范围内从整体上把握人类历史的演进
②注重不同民族与国家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历史八大史观(紧密复杂版)
![历史八大史观(紧密复杂版)](https://img.taocdn.com/s3/m/e18f216531b765ce050814be.png)
历史中的“八大史观”史观是学生的一个盲点,也是历史研究、学习、教学等方面的一个重要方法。
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二、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七大史观
![七大史观](https://img.taocdn.com/s3/m/f5a0e189daef5ef7ba0d3c68.png)
五、革命史观
1.基本含义:
所谓革命史观,就是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
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 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观。
六、唯物史观
1.主要含义: 历史唯物主义,亦称唯物史观,是人类社会发展
一般规律的科学。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 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 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 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 律,具有辩证的观点。
2.主要线索:
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 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 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 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 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 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二、文明史观
1.基本内涵: 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
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 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 史。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 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 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 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3.现代化模式的类型
现代化模式是指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类型,具有 多样性的特点,按照不同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①从现代化的动因和起步时间看,可分为:内源型现代化模 式,即现代化起步的原因主要是该国或该地区社会内部经济、 政治和文化自然发展的结果。如:英、法等国的现代化。外 源型现代化模式,即指现代化起步是在外部因素的刺激下开 始的。如:美国、日本和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现代化。 ②从经济体制的特点看,可分为:市场经济模式,如英、法 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计划经济模式,如苏联的现 代化;混合经济模式,其特点是国家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在 现代化过程中都起重要作用,如印度等国的现代化。 ③从社会经济的性质看,可分为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和社 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又可分为苏联模 式(即斯大林模式)和中国模式(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模式)。
高考历史常用六大史观
![高考历史常用六大史观](https://img.taocdn.com/s3/m/86324516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46.png)
六大史观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正如西方一位着名历史学家所说的那样:“它的主要特点在于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它是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来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二、文明史观基本概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又一种理论模式;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认为人类创造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研究的基本内容;认为人类文明是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三、现代化史观概念内涵:现代化也称近代化;它是指世界各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即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它包含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现代化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一种观点认为现代化首先从西欧开始,随之通过殖民扩张弥散到亚、非、美广大地区,因此现代化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欧化、西化或工业化;四、社会史观基本内涵:社会史观主要指从人们生活的现实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所有问题;社会史观认为研究历史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关注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五、革命史观基本含义:所谓革命史观,就是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观; 该史观认为阶级社会中阶级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六、唯物史观主要含义:历史唯物主义,亦称唯物史观,它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它是一种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是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具有辩证的观点;革命史观对中国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问题的认识①从革命史观: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明显标记;②从现代化史观:它是中国工业基地、技术中心、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对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发挥带头作用;③从整体史观: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④从文明史观: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工业文明的窗口,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例:多种史观评价孙中山①革命史观: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②现代化近代化史观:“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③社会史观: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④全球史观整体史观:他是有世界影响的政治家和革命家。
八大历史史观概括
![八大历史史观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de12ae6f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10.png)
八大历史史观概括
八大历史史观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套对历史发展的基本观点和认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强调历史的客观性、基本规律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经济基础。
2.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历史是辩证发展的过程,通过矛盾斗争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
3. 社会历史观:把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和决定力量,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
4. 实事求是的历史观:强调历史研究要以实际事实为依据,坚持科学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
5. 历史的阶级斗争观:认识到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动力。
6.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否定任何形式的超自然观念和命运论,强调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历史的可改造性。
7. 历史的继承和创新观:强调历史的发展是继承和创新的过程,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
8. 历史的国际性观点:历史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这些历史史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也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各种史观
![各种史观](https://img.taocdn.com/s3/m/42255b80680203d8ce2f24ce.png)
各种史观所谓史观,就是人们对于历史的总看法1、全球史观(整体史观)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整个人类历史看做一个整体来研究。
其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欧洲,也包括广大亚非拉地区。
此外,全球史并不等于国别史或地区史的简单相加,而是重在揭示不同地区和国家历史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全球史观世界由分散到整体工业文明将世界变成“地球村”2、文明史观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从纵向上讲,包括农耕文明、工业文明。
3、现代化史观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就是现代化。
“现代化史观”就是运用“现代化”的观点来看待中外历史,特别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历史以及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
现代化史观政治现代化(主要民主化和法制化)经济现代化(主要是工业化和市场化)文化现代化(主要是理性化和科学化)社会生活现代化(如城市化)4、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认为历史的主体是现实的人,他们的性质和活动受制于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能动的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盛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5、“革命史观:亦称“阶级斗争史观”或“反帝反封建史观”。
持“阶级斗争史观”的学者通常认为:近代中国各种灾难的基本根源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
拯救中国的基本途径是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构成了近代史的主要内容和分期标志。
因为它们是把中国拉出半殖民地半封建泥沼的过程,是进步的过程。
世界历史七大史观
![世界历史七大史观](https://img.taocdn.com/s3/m/29684b76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db.png)
世界历史七大史观史观,即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于历史的认知和看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学派和个人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史观。
本文将介绍世界历史研究中的七大史观,并对其特点和影响进行探讨。
一、进步史观进步史观认为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人类社会在不断改进和进步。
进步史观强调人类智慧和努力的重要性,在历史进程中看到人类越来越先进和繁荣的状态。
例如,工业革命、科学技术的发展等被看作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进步。
二、退步史观与进步史观相反,退步史观认为历史是一个逐渐堕落和日益恶化的过程。
这一观点强调人类社会的衰败和道德败坏。
退步史观通常与悲观主义相联系,认为人类无法逃离自身命运的恶化和毁灭。
退步史观在一些宗教和哲学体系中有所体现。
三、循环史观循环史观认为历史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历史的发展存在着一种循环性。
循环史观相信历史会反复出现相似的事件和阶段,并且以大致相同的模式重演。
这一史观往往受到宇宙循环的启发,比如日出日落、四季更替等。
四、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由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变革所驱动的。
马克思主义史观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唯物史观。
它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历史的发展是阶级斗争和生产关系的演进。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一种必然性,与个体的意志无关。
五、唯心史观唯心史观认为历史是人类思想和意识的产物,历史的推进是由于人们的主观意识和信仰的改变。
这一史观将人类主体性与历史发展相联系,强调历史的变迁是由于人们的观念和意识形态的转变所引起的。
六、相对史观相对史观认为历史是多维度的,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史观,不同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历史解释会有所不同。
相对史观强调历史的主观性和复杂性,反对简单化的解释。
这一史观在跨文化交流和多元文化背景下被广泛应用。
七、后现代史观后现代史观是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一种新的历史观念。
它质疑传统历史观的权威性,并关注个体的视角和多元性。
后现代史观强调历史的多样性和构建,强调非正统历史和被边缘化的历史。
史观
![史观](https://img.taocdn.com/s3/m/2267b3ebc8d376eeaeaa316d.png)
1、文明史观: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
人类文明发展的主线是:蒙昧时代→农耕时代→工业时代。
1)政治文明制度创新、以生产力推动物质文明的进步和精神文明在思想、道德、文艺和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变迁2)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和融合,承认文明的多元性。
特别是中西文明的互相影响(如丝绸之路、西学东渐、近代工业文明和传统农业文明的碰撞)2、全球史观(整体史)核心:世界的发展经历了“从分散到整体”、“从封闭到开放”的历程。
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
3、现代化史观主要观点:概念内涵:现代化也称近代化。
它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等;经济上的工业化,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等;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主要线索:①政治现代化主要指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
②经济现代化主要指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等内容。
③思想文化现代化主要是指科学化和理性化进程。
④社会生活现代化除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外,主要是指城市化和社会组织整合化等。
其他还涉及教育现代化、军队与国防现代化、信息传播现代化、人口控制化、社会福利化等。
4、社会史观(1).基本内涵:社会史观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
(2).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进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
例:对中国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问题的认识•中国工业基地、技术中心、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客观上对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近代化史观)•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全球化史观)•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工业文明的窗口,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文明史观)•首先出现了西餐馆、面包房、咖啡店等,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观”也叫“史学范式”或“史学视角”。
传统史观是革命史观(阶级斗争史观),属于唯物史观的一部分,新史观主要指:文明史观、整体史观和现代化(近代化)史观和社会史观等。
1.革命史观亦称“阶级斗争史观”或“反帝反封建史观”
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
就是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
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观。
它既是毛泽东对历史唯物主义具体化或中国化的一种理论表达形式,又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课程必修一教材中,反映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主题中,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先后领导了革命来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中国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就渗透了革命史观。
革命史观推动社会的演进,
中国近代史可以看作是一部中国人民的革命史。
比如,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推动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其蕴含的革命史观其实也是渗透了文明史的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