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

合集下载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精选8篇)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精选8篇)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精选8篇)《原始的农耕生活》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培养自己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进而促发或增强我们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早期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状况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导学过程】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师: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如果仅靠在野外采集、捕捉食物为生,会有哪些不便之处?学生回答明确: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不稳定,需要经常迁徙。

那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你了解我国古代那些关于农耕的传说,谈一谈。

学生回答: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师: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自主预习】(一)河姆渡原始农耕结合课文内容及图画归纳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情况学生讨论归纳知道以下知识河姆渡原始农耕1、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2、时间:距今约7千年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耒耜4、农耕作物:水稻5、定居生活:干栏式房屋6、原始饲养业:家畜(猪)7、原始手工业:陶器、简单的玉器、原始乐器(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结合课文内容及图画归纳出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情况学生讨论归纳知道以下知识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1、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2、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耒耜、石刀、渔叉等4、农耕作物:粟5、定居生活:半地穴式房子6、原始饲养业:猪、狗7、原始手工业:陶器、纺线、织布、制衣(三)大汶口原始居民学生讨论归纳了解以下知识大汶口出现贫富分化,进入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

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

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2. 掌握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 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进行推理和判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 认识农耕文明的重要性和原始农业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

2. 原始农耕文明的发展。

难点:1. 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特点。

2. 学生对原始农耕生活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农耕生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3. 课堂讲解:讲解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特点,包括居住环境、生产工具、生活方式等。

4. 案例分析:分析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原始农耕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6.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原始农耕生活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方式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原始农耕生活的理解。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学习。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历史教科书《原始的农耕生活》相关章节。

2. 课件: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图片、视频等。

3. 互联网资源:相关历史资料和论文,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和引用。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他们是如何生活的?2. 主体活动: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原始农耕生活》教案优质范文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原始农耕生活》教案优质范文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原始农耕生活》教案优质范文5篇推荐文章小学五年级语文《景阳冈》优质教案范文热度:小学五年级语文《白杨》优质教案范本热度:小学五年级语文《作文上的红双圈》优质教案范文热度:小学六年级语文《藏戏》优质教案范文热度:小学一年级语文《小白兔和小灰兔》优质教案模板热度:2020年已经开始了,随之而来的是新的挑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准备好了呢?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原始农耕生活》教案优质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原始农耕生活》教案优质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特点,知道原始农业的兴起及其历史意义。

初步学习对具体历史资料进行归纳、概况、分析、比较,得出历史结论的历史思维方法。

2.过程与方法:识读《北方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形象地掌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房屋的特点,并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房屋构造不同的原因及说明了什么;通过概括、比较,弄清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生活特点。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成就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教学难点原始农业的发展教学方法讲述法、历史读图法、讨论法、对比法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早期人类的历史,了解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知道他们是以采集和渔猎为生,住在洞穴和树上,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但随着人类的进步,人口的增多,单纯地依靠采集和狩猎来获取食物,会有哪些不足之处?学生回答依靠“采集”为生,有很多局限性,要受到季节的影响,例如植物果实在冬天就很难找到;如遇上自然灾害,像水、旱灾等,可能就无法生存;食物来源不固定、不充足,生活的场所就不固定,那他们将始终过着流浪的生活。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背景和意义。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1.2 教学内容介绍原始农耕生活的时期和地理环境。

探讨原始农耕生活的起源和发展。

1.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地图和视频等多媒体材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原始农耕生活。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对原始农耕生活的看法和理解。

第二章:原始农耕生活的特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特点和特征。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物的好奇心和观察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原始农耕生活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

探讨原始农耕生活中的农业、畜牧和狩猎活动。

2.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文物和模型等实物材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引导他们发现原始农耕生活中的规律和变化。

第三章:原始农耕生活的农业活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始农耕生活中的农业活动。

培养学生对农业起源和发展的兴趣和认识。

3.2 教学内容介绍原始农耕生活中的农业工具和技术。

探讨原始农耕生活中的耕作方式和管理方法。

3.3 教学方法使用实物模型和示范操作,让学生亲手体验原始农耕生活中的农业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对农业活动的理解和看法。

第四章:原始农耕生活的畜牧活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始农耕生活中的畜牧活动。

培养学生对畜牧业起源和发展的兴趣和认识。

4.2 教学内容介绍原始农耕生活中的畜牧工具和技术。

探讨原始农耕生活中的畜牧方式和管理方法。

4.3 教学方法使用实物模型和示范操作,让学生亲手体验原始农耕生活中的畜牧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对畜牧活动的理解和看法。

第五章:原始农耕生活的狩猎活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始农耕生活中的狩猎活动。

培养学生对狩猎文化起源和发展的兴趣和认识。

5.2 教学内容介绍原始农耕生活中的狩猎工具和技术。

探讨原始农耕生活中的狩猎方式和规则。

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

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

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实习报告、职业规划、职场语录、规章制度、自我介绍、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career plans, workplace quo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 introductio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通用13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近代历史教案《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范文

近代历史教案《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范文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基本情况,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 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农耕生活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原始农耕生活的基本情况。

2. 农耕生活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农耕生活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2. 如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原始农耕生活的基本情况,阐述农耕生活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2. 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原始狩猎采集生活与农耕生活的差异,突出农耕生活的优越性。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原始农耕生活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原始农耕生活:详细讲解原始农耕生活的基本情况,包括农耕工具、农作物种植、饲养家畜等方面。

3.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对比原始狩猎采集生活与农耕生活的差异,分析农耕生活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农耕生活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农耕生活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附:板书设计原始的农耕生活1. 农耕工具:石斧、石刀、石犁等。

2. 农作物种植:小麦、稻谷、粟等。

3. 饲养家畜:猪、狗、牛等。

4. 对比狩猎采集生活:稳定食物来源、定居生活、人口增长、社会分工等。

5. 农耕生活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文明诞生、奠定生活基础等。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原始农耕生活的理解和认识。

2. 评估学生在对比分析中的思考深度,以及他们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3. 检查学生作业的质量,评估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馈:1.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给予反馈,鼓励他们的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

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

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背景和意义。

2. 引导学生对农耕生活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原始农耕生活的时代背景。

2. 讲解农耕生活的意义和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猜测图片中的人们正在做什么。

2. 教师给出答案,并简要介绍原始农耕生活的背景和意义。

3. 提问学生对农耕生活的好奇心和疑问。

第二章:农耕工具的使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始农耕工具的种类和用途。

2. 培养学生对农耕工具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内容:1. 介绍原始农耕工具的种类和特点。

2. 讲解农耕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农耕工具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教师讲解每个农耕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3.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使用农耕工具进行模拟农耕活动。

第三章:农耕技术的演变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耕技术的发展过程。

2. 培养学生对农耕技术演变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内容:1. 介绍农耕技术的发展过程和重要里程碑。

2. 讲解农耕技术演变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农耕技术演变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每个阶段的特点。

2. 教师讲解农耕技术演变的原因和影响。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农耕技术演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四章:农耕生活的变迁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耕生活的发展变化。

2. 培养学生对农耕生活变迁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内容:1. 介绍农耕生活的发展变化和重要事件。

2. 讲解农耕生活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农耕生活变迁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每个阶段的特点。

2. 教师讲解农耕生活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农耕生活变迁的观察和感受。

第五章:农耕文化的影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耕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对农耕文化认知和理解。

教学内容:1. 介绍农耕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贡献。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三篇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三篇

【导语】⼭顶洞⼈⽐北京⼈有了很多进步。

但是这个进步经过了⼏⼗万年的演变。

远古⼈类前进的脚步是多么艰难啊,尤其是在⽣产活动中,从采集到采集,从捕猎还是到捕猎。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概述 1、课名:《原始的农耕⽣活》,是⼈教课标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的⼀堂历史课; 2、本节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40分钟; 3、《原始的农耕⽣活》是第⼀单元《中华⽂明的起源》的第⼆课,主要介绍⽒族公社时期的历史。

本课的学习对于学⽣理解中华民族的起源,产⽣民族⾃豪感和认同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标分析 1、知识与能⼒ (1)知道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汶⼝原始居民的农耕⽣活状况; (2)初步理解原始农耕经济的⽣产发展⽔平,进⽽认识原始农业的出现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3)通过阅读历史资料,想象私有财产的产⽣过程,认识到私有财产的产⽣是社会⽣产⼒提⾼的表现,是⼀种历史的进步。

2、过程与⽅法 (1)通过观察历史⽂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初步形成提取图⽚信息和历史想象的能⼒; (2)通过阅读简短的⽂字材料,初步形成有理解的阅读能⼒; (3)通过简单的对⽐分析,形成初步的归类、⽐较的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祖国原始先民创造原始农耕⽂化的艰苦条件,对祖先在物质与精神⽂明的进步做出的伟⼤贡献产⽣敬仰之情; (2)通过分析河姆渡和半坡⽂化的房屋结构与⾃然地理条件的关系,了解古代先民在改造⾃然、利⽤⾃然、顺应⾃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了丰富的科学知识,体会古⼈的探索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在⼩学阶段《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已经学习过有关原始社会的知识。

对⽒族公社时期的⽣活状况有⼀定的了解; (2)初中阶段学⽣的抽象思维能⼒有限,形象思维⽐较强; (3)学⽣阅读历史图⽚获取历史信息的能⼒还⽐较弱,还没有养成阅读历史图⽚的⾃觉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重点解决⽅案: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学⽣观察历史图⽚,阅读参考资料和教材,引导学⽣想象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活场⾯,使学⽣对原始农耕⽣活形成具体形象的印象。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第一章:原始农耕的兴起1.1 学习目标:了解原始农耕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理解农耕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讲述原始农耕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分析农耕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探讨原始农耕时期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第二章:农耕文化的演变2.1 学习目标:了解农耕文化的发展和演变,理解不同地域农耕文化的特点。

2.2 教学内容:讲述农耕文化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分析不同地域农耕文化的特点和差异。

探讨农耕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贡献。

第三章:农耕社会的组织形式3.1 学习目标:了解农耕社会的组织形式,理解农耕社会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3.2 教学内容:讲述农耕社会的组织形式和社会结构。

分析农耕社会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分化。

探讨农耕社会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贡献。

第四章:农耕经济的特点4.1 学习目标:了解农耕经济的特点,理解农耕经济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4.2 教学内容:讲述农耕经济的特点和规律。

分析农耕经济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探讨农耕经济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和挑战。

第五章:农耕文明的成就与局限5.1 学习目标:了解农耕文明的成就和局限,理解农耕文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5.2 教学内容:讲述农耕文明的成就和贡献。

分析农耕文明的局限和挑战。

探讨农耕文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第六章:农耕技术的发展6.1 学习目标:了解农耕技术的发展过程,理解技术进步对农耕生产的影响。

6.2 教学内容:讲述农耕技术的发展历程,包括耕作工具、灌溉、种子改良等。

分析技术进步如何提高农耕生产效率和产量。

探讨农耕技术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第七章:农耕与生态环境7.1 学习目标:了解农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理解农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7.2 教学内容:讲述农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土地利用、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等。

分析农耕对自然环境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探讨如何实现农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第八章:农耕社会的文化习俗8.1 学习目标:了解农耕社会的文化习俗,理解农耕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

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

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第一章:原始农耕的起源1.1 学习目标:了解原始农耕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1.2 教学内容:讲解原始农耕的起源和发展背景。

分析农业革命的含义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资料,了解原始农耕的场景。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农业革命对人类生活的改变。

第二章:农耕工具的使用2.1 学习目标:掌握原始农耕时期使用的主要农耕工具及其作用。

2.2 教学内容:介绍原始农耕时期的主要农耕工具,如犁、耒、铲等。

讲解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2.3 教学活动:展示农耕工具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它们。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模拟使用农耕工具进行农耕活动。

第三章:农耕技术的进步3.1 学习目标:了解原始农耕时期农耕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3.2 教学内容:讲解原始农耕时期的农耕技术,如耕作、播种、施肥等。

分析这些技术的发展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看农耕技术的视频资料,了解具体的操作过程。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农耕技术的进步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农耕社会的形成4.1 学习目标:了解原始农耕时期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农耕社会的形成。

4.2 教学内容:讲解原始农耕时期社会结构的变化,如家族、部落的形成。

分析农耕社会的特点和组织形式。

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文献,了解农耕社会的形成过程。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农耕社会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五章:原始农耕文化的传承5.1 学习目标:了解原始农耕时期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5.2 教学内容:讲解原始农耕时期的文化特点,如宗教、艺术、传统习俗等。

分析这些文化特点对后世的影响和传承。

5.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欣赏原始农耕时期的艺术品,了解其文化内涵。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原始农耕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第六章:农耕经济的形成与发展6.1 学习目标:理解农耕经济的特点及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第一章:课程引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背景和意义。

激发学生对原始农耕生活的好奇心和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原始农耕生活的时代背景。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原始农耕生活的场景。

1.3 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示一张原始农耕生活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为这是什么时代的生活?你们能看出他们在做什么吗?”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原始农耕生活的了解和疑问。

第二章:农耕工具的使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始农耕时使用的工具及用途。

培养学生对农耕工具的认知和理解。

2.2 教学内容:介绍原始农耕时使用的各种工具,如石斧、石刀、耒耜等。

讲解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功能。

2.3 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示各种农耕工具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为这些工具是用来做什么的?你们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通过实物或模型,让学生亲自体验使用这些工具的过程。

第三章:农作物种植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始农耕时种植的农作物。

培养学生对农作物种植的认知和理解。

3.2 教学内容:介绍原始农耕时种植的农作物,如小麦、稻子、粟等。

讲解这些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和种植方法。

3.3 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示各种农作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为这些植物是什么?你们知道它们是如何种植的吗?”通过实物或模型,让学生亲自体验种植农作物的过程。

第四章:养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始农耕时代养殖的活动。

培养学生对养殖的认知和理解。

4.2 教学内容:介绍原始农耕时代养殖的家畜,如猪、狗、牛、羊等。

讲解这些家畜的作用和养殖方法。

4.3 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示各种家畜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为这些动物是什么?你们知道它们在原始农耕时代的作用吗?”通过实物或模型,让学生亲自体验养殖家畜的过程。

第五章:原始农耕生活与社会发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始农耕生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培养学生对农耕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七年级历史上册《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通用7篇)

七年级历史上册《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通用7篇)

七年级历史上册《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上册《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七年级历史上册《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以及原始农业的发展。

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片或模型的基本技能和陈述历史问题的口头表达能力。

2.初步掌握用表格进行归纳与分析的学方法,提高作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通过展示文物图片及提出问题,积累对原始农耕生活的认识;在学中,使学生学会应用观察法、比较法,并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

3.通过本课学,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体会人类适应自然的漫长和艰辛,增强承受挫折的意志,珍惜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难点:原始农业的发展三、教学策略教法:图片分析法、观察法、比较法学法:合作探究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第1节课中,我们学了我国早期的人类“元谋人和北京人”,他们如何获取食物?学生:打猎、采集。

展示图片(见课件)教师:打猎、采集,方便么?学生:不方便。

颠沛流离、居无定所。

受季节变化和天灾的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不稳定,需要经常迁徙。

教师:采集和狩猎的生活有很大的局限性,至神农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神农播种五谷,人们过上定居生活,人类进入农耕时代。

人类农耕时代的到来是进步,还是倒退了?这一时期的历史遗存里呈现出什么特色?中国早期的农业又是怎样发展的?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第2课的学──原始农耕生活。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第一章:原始农耕的起源1.1 学习目标:了解原始农耕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1.2 教学内容:讲解原始农耕的定义和起源。

介绍中国古代农耕文化的发展过程。

分析原始农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第二章:农耕工具的使用2.1 学习目标:了解原始农耕时期使用的工具及其作用。

2.2 教学内容:介绍原始农耕时期的工具种类,如石斧、石犁、木耒等。

讲解工具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技巧。

分析工具对农耕效率的影响。

第三章:农耕技术的进步3.1 学习目标:了解原始农耕时期的技术进步。

3.2 教学内容:讲解原始农耕时期的播种、耕作、收割等技术。

介绍农作物的种植和养殖技术的发展。

分析技术进步对农业产量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四章:原始农耕社会的组织形式4.1 学习目标:了解原始农耕社会的组织形式和社会结构。

4.2 教学内容:讲解原始农耕社会的家族、部落等组织形式。

介绍土地制度、分工合作等社会制度。

分析原始农耕社会的社会关系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第五章:原始农耕文化的传承5.1 学习目标:了解原始农耕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5.2 教学内容:讲解原始农耕文化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如祭祀、节日等。

介绍中国古代农耕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分析农耕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价值。

第六章:农耕与生态环境6.1 学习目标:理解农耕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6.2 教学内容:分析原始农耕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利用。

探讨农耕活动如何改变土地利用、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讨论原始农耕时期人类如何适应和改造环境。

第七章:农耕社会的经济活动7.1 学习目标:掌握原始农耕社会的经济特点。

7.2 教学内容:描述原始农耕社会的农业生产模式和经济结构。

探讨农作物种植、家畜养殖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

分析原始农耕社会贸易和交换的形式与内容。

第八章:农耕社会的社会结构8.1 学习目标:认识原始农耕社会的社会阶层和权力结构。

8.2 教学内容:介绍原始农耕社会的家族、宗族和社会组织。

探讨社会等级、土地所有权和权力分配。

近代历史教案《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范文

近代历史教案《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范文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耕社会的背景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农耕文明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农耕社会的背景,如自然环境、人口增长等。

2. 讲解农耕社会的特点,如定居生活、农业经济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类从游牧生活转变为农耕生活。

2. 让学生观看有关农耕社会的图片或视频,增加直观感受。

第二章:农耕工具和农业技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农耕工具的种类和作用。

2. 让学生了解古代农业技术的特点和发展。

教学内容:1. 讲解古代农耕工具的种类,如犁、锄、耒等。

2. 介绍古代农业技术的特点,如耕作制度、肥料使用等。

教学活动:1. 展示古代农耕工具的图片,让学生识别并了解其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农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三章:农耕社会的生产与生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耕社会的农业生产方式。

2. 让学生了解农耕社会的生活特点。

教学内容:1. 讲解农耕社会的农业生产方式,如耕作制度、农作物种植等。

2. 介绍农耕社会的生活特点,如社会结构、文化生活等。

教学活动:1. 让学生观看有关农耕社会生产的视频或图片,了解农业生产方式。

2. 引导学生讨论农耕社会的生活特点,如社会结构、文化生活等。

第四章:农耕社会的变革与发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耕社会的发展过程。

2. 让学生了解农耕社会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内容:1. 讲解农耕社会的发展过程,如农业技术的进步、土地制度的变革等。

2. 介绍农耕社会对后世的影响,如农业经济的基础地位、文化传承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农耕社会的发展过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让学生讨论农耕社会对后世的影响,如农业经济的基础地位、文化传承等。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加深对原始农耕生活的理解。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总结原始农耕生活的特点、发展过程和对后世的影响。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5篇模版)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5篇模版)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5篇模版)第一篇: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学习目标】1.掌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2.了解原始农业的产生过程及意义。

3.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4.比较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认识中国南北原始农耕文化的异同。

【教学重点】知道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教学难点】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作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农耕文化代表的区别。

【教学过程】自学互研生成新知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生活年代:距今约6000年。

2.生活地点: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位于黄河流域。

3.生活、生产状况:(1)房屋样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半坡遗址的居住区,有房屋、窖穴、壕沟,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和烧制陶器的窑场。

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屋内有灶坑,多用木头作柱子。

(2)生产工具:磨制的石器、骨器、角器等。

半坡人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还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用以开垦土地,从事农业生产。

(3)种植农作物:粟。

(4)畜牧业:饲养猪和狗等家畜。

(5)手工业:彩陶和纺织制品。

①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

彩陶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纹饰多是几何图案,还有动植物纹饰,其中以鱼纹、鹿纹为最多。

②半坡人有很多装饰品,并有少量的乐器。

遗址中出土了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可见半坡人已经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1.生活年代:距今7000年左右。

2.生活地点:今浙江余姚河姆渡,位于长江流域。

3.生活、生产状况(1)建筑:①房屋样式:干栏式建筑。

干栏式建筑,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

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木构水井,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

(2)主要农作物:水稻。

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表明长江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原始的农耕生活3篇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原始的农耕生活3篇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原始的农耕生活3篇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原始的农耕生活11、学问与力量: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状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进展水平,进而熟悉其进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我建构初步把握用表格进展归纳与分析的学习方法,同时做出简洁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制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表达出的才智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加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敬重之情。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状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进展水平,进而熟悉其进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使学生认同制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表达出的才智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加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敬重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通过上一课的学习知道了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是通过采集或狩猎猎取食物,我们都是农村的学生,我们现在吃的食物是怎么来的呢?(学生答复:从地里种出来的等等)对,这是就是农业,那我们祖先从什么时侯开头从事以种植农作物为起点的农业生产的”呢?今日我们就体验一下我们祖先的农耕生活。

我们的课本在众多的先民的遗址中选出了三个供同学体验,哪三个呢?同学们快速扫瞄课本看谁先找到?(学生答复: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大汶口居民)对,我们重点学习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

(二)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建构让学生阅读教材后完成,先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填写下面表格,再由教师引导学生进展分析总结,最终完成所填内容(课前印制,学生每人一份)教师需讲解:1、磨制石器比打制石器先进,因此前者为新石器,后者为旧石器,上节课所学习的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就是用的旧石器。

七年级历史上册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优秀6篇

七年级历史上册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优秀6篇

七年级历史上册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优秀6篇原始的农耕生活,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河姆渡的原始农耕,半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主要的历史信息,加以初步分析。

3.教育目标: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的农耕生活教学难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的农耕生活教学思路观察与比较,讨论与探究复习与提问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生活1.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2.时间约七千年前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耒4.农作物水稻5.定居生活干栏式房屋6.原始饲养业猪7.原始手工业陶器玉器二、半坡原始居民指导阅读复习提问:1.导入:我国现在生产的农作物由那些?(水稻、小麦)那么远古人类是靠什么手段来获取事物2.讲:古老的神话,神农氏,教人耕种。

从此有了农耕。

(书7页提示)3.介绍、分析、提问三阅读课问提示思考比较;回答老师的提问讨论:远古时人类采集食物会遇到什么困难?1快速阅读思考我国原始农耕的代表性遗址有那些?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1.地点黄河流域的陕西2.时间约四五千年前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4.农耕作物粟5.原始手工业陶器纺轮三、大汶口原始居民1.时间:约四五千年2.地点:山东3.生产工具:石镰石锄4.原始手工业:黑陶白陶5.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课时小结:同学们了解了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大汶口居民农耕生活。

了解生产工具的进步,带动了原始农业的发展。

有带动了原始饲养业、制陶和纺织的出现。

在人们的生产、生活种,原始的艺术也开始萌芽了。

个典型代表:a.河姆渡居民b.半坡居民c.大汶口居民(时间、地点、劳动工具、农作物、手工业、饲养业、其他)4.讲:私有财产的出现必然会造成贫富分化。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5.强调: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6.课时小结:自由发言,说出本课的知识要点。

2河姆渡与半坡原始居的异同?3.拓展想象生活在原始农耕时代的男人、女人和老人会有时么劳动分工?4.思考:贫富分化出现在什么时期,为什么会引发这种变化?5.动手写一段小文章原始的居民一天是怎样度过的?6.完成目标板书设计2 原始的农耕生活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生活1.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2.时间约七千年前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耒4.农作物水稻5.定居生活干栏式房屋6.原始饲养业猪7.原始手工业陶器玉器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1.地点黄河流域的陕西2.时间约四五千年前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4.农耕作物粟5.原始手工业陶器纺轮三、大汶口原始居民1.时间:约四五千年2.地点:山东3.生产工具:石镰石锄4.原始手工业:黑陶白陶5,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思路设计本课重点是我国的农作物粟和水稻,及南北方的差异,运用观察与比较,讨论与探究的方法,学生好奇,观察细致。

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

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

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背景和意义。

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原始农耕生活的时代背景。

分析原始农耕生活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原始农耕生活。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第二章:原始农耕生活的起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培养学生对历史变迁的认识和理解。

2.2 教学内容讲解原始农耕生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分析原始农耕生活与游牧生活的区别。

2.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图表等资料展示原始农耕生活的起源。

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思考原始农耕生活的特点。

第三章:农耕工具与技术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始农耕时期的工具和技术。

培养学生对古代智慧的赞赏和理解。

3.2 教学内容介绍原始农耕时期的工具和技术。

分析这些工具和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使用实物模型、图片等展示农耕工具。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探讨工具的作用和技术的发展。

第四章:农耕社会的生产与生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始农耕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培养学生对古代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4.2 教学内容讲解原始农耕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分析原始农耕社会的社会组织和分工。

4.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图表等资料展示原始农耕社会的生产与生活。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了解古代社会的特点。

第五章:原始农耕文化的发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始农耕时期的文化发展。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5.2 教学内容介绍原始农耕时期的文化艺术和宗教信仰。

分析原始农耕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5.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文物等展示原始农耕文化的发展。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探讨文化的重要性。

第六章:农耕经济的发展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始农耕时期农业经济的发展。

培养学生对古代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和理解。

原始的农耕生活的教案

原始的农耕生活的教案

原始的农耕生活的教案第一章:原始农耕的兴起1.1 学习目标:了解原始农耕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认识农业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1.2.1 原始农耕的定义:讲解原始农耕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从狩猎采集向农耕转变的过程。

1.2.2 农耕的起源:介绍世界上最早的农耕文化,如中国的仰韶文化、欧洲的农业革命等。

1.2.3 农耕工具的使用:展示原始农耕工具的图片,讲解工具的用途和作用。

1.3 教学活动:1.3.1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原始人为何要从事农耕,农耕对生活的影响。

1.3.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原始人,模拟农耕活动,增强对农耕过程的理解。

第二章:土地的开垦与耕作2.1 学习目标:了解土地的开垦与耕作技术,认识不同地区的耕作方式。

2.2 教学内容:2.2.1 土地的开垦:讲解原始农耕时代土地开垦的技术和方法,如砍伐、焚烧等。

2.2.2 耕作技术:介绍原始农耕时代的耕作工具,如耒耜、犁等,并讲解其使用方法。

2.2.3 不同地区的耕作方式:分析不同地理环境下的耕作方式,如水田耕作和旱田耕作。

2.3 教学活动:2.3.1 视频观看:播放土地开垦与耕作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整个过程。

2.3.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农田,观察不同的耕作方式,增强对耕作技术的理解。

第三章:农作物的种植与养护3.1 学习目标:了解原始农耕时代的主要农作物,掌握农作物种植与养护的基本知识。

3.2 教学内容:3.2.1 主要农作物:介绍原始农耕时代的主要农作物,如小麦、稻米、玉米等。

3.2.2 种植技术:讲解农作物的种植方法,如播种、施肥、浇水等。

3.2.3 养护管理:介绍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养护管理措施,如除草、治虫、修剪等。

3.3 教学活动:3.3.1 小组研究:让学生选择一种农作物,调查其种植与养护的知识,进行分享。

3.3.2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在实验室或校园农场进行农作物种植与养护的实践活动。

第四章:农业生产的周期与丰收4.1 学习目标:了解农业生产的周期,认识丰收的意义和价值。

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

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

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了解农耕生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掌握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

教学内容: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农耕生活,农耕生活的重要性。

2. 介绍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讲述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环境、生产方式、居住方式等。

教学活动:1. 学生展示调查到的农耕知识,共同讨论。

2. 教师播放相关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农耕生活的理解程度。

2. 检查学生对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方式的记忆和理解。

第二章: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技术教学目标:1. 了解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技术。

2. 掌握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的农具和种植方法。

教学内容:1. 讲述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技术:介绍他们使用的农具,如耒耜、石斧等,以及种植方法,如水稻种植、粟种植等。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技术。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活动。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农耕技术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农耕活动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社会生活教学目标:1. 了解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社会生活。

2. 掌握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社会组织、风俗习惯等。

教学内容:1. 讲述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社会生活:介绍他们的社会组织、婚姻制度、风俗习惯等。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社会生活特点。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体验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风俗习惯。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社会生活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原始居民风俗习惯的掌握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概述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主要特征。 4、 以河姆渡干栏式房屋和半坡半地穴式的房子为例, “造 思考 成南北方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预习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展示 (15 分钟) 发现地点: 半 坡 原始居民 距今年代: 生产生活: (使用工具、种植的作物、 居住的房屋等)
5、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概况是怎样的?结合课文最后
4.下图所示装饰品采用的是磨光和钻孔技术,它出土于 ( A.元谋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二、识图回答问题: 5.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
B.北京人遗址 D.河姆人遗址
① 图片 1 是 房屋。
居民的房屋,图片 2 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居民的
② 这两种房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教学 反思
重 难 点 教学流程 导入 (2 分钟)
重点: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大汶口晚期,私有财产出现的根本原因。

怎样开始的?” 预习问题与展示内容



教法学法设计
设问引入情境 自主学习: 读课文 第一框题,概述完成 预习问题 1 和 2,同 时欣赏文中相关图 片 小组合作黑板展示 一 自主学习与合作 探究: 读课文第二框题 归纳概述完成预习 问题 3;小组合作探 究完成预习问题 4 小组黑板展示二 阅读课文第三框 题, 小组讨论完成预 习问题 5
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序号 教具
NO。2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 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 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
教 学 目 标
内 容 要 求
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2、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 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 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3、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 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阅读课文导读框内容后,思考“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究竟是
1、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多少年?展现的是哪个大河流域原始 农耕的图景? 预习 2、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 展示 (15 分钟) 些进步?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河姆渡 原始居民 大河流域: 距今年代: 生产生活: (使用工具、种植的作 物、居住的房屋等)
预习 展示
一段小字文进行小组讨论: “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 了随葬品?应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8 分钟)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达标测试 一、选一选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下列能证明这个事实的 原始居民是 A.北京人 C.半坡原始居民 B.山顶洞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 ( ) ( )
小组合作黑板展示 三(口头)
2.能够制造彩陶并在陶器上刻划符号的是 A.山顶洞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D.北京人
用达标卡测试, 每组 1——2 名同学 笔答,老师当堂平 定。 没有达标的同学, 采取组内 “兵教兵” 、 “兵练兵”的办法, 直到会为止。
反馈 (5 分钟)
C.半坡原始居民
3.“民以食为天。”我们的先民最早种植和食用的两种粮食 作物是 A 水稻和玉米 C.粟和小麦 B.水稻和小麦 D.粟和水稻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