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学(胡怡建编著)知识点
胡怡建《税收学》(第3版) 课后习题 (第二章 税收效率)【圣才出品】
第二章税收效率1.什么是超额负担?征税如何产生超额负担?答:(1)超额负担的含义税收超额负担,是指政府在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向政府部门转移的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
资源由个人流向政府的过程中,由于税收使市场偏离高效率产出水平而额外损失的社会净收益。
此时,个人实际花费大于其纳税税款。
主要表现如下:①国家征税一方面减少纳税人支出,同时增加政府部门支出,若因征税而导致纳税人的经济利益损失大于因征税而增加的社会经济效益,则发生在资源配置方面的超额负担;②由于征税改变了商品的相对价格,对纳税人的消费和生产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则发生在经济运行方面的超额负担。
(2)征税导致超额负担的产生原因①课税引起的相对价格的改变,从而引起私人对消费、生产和投资动机的改变,干扰经济主体的生产、经营决策,造成经济运行紊乱和低效,因而减少了课税以前经济选择所能取得的经济福利。
②超额负担的产生于税收的替代效应有关。
这种效应在于税收引起了商品相对价格水平的变化,使市场交易中价格信号发生扭曲,从而带来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损失。
即如果课税前私人的经济行为和经济决策是符合“理性”的,那么,课税就将改变或打破这种最佳状态,就会减损他们可能获得的经济福利。
③各种商品存在不同的需求弹性。
根据马歇尔·哈伯格超额负担理论,由于需求弹性的存在导致需求曲线存在斜率,征税必然带来超额负担。
④各国税收实践中,从量税与从价税并存,对所得和流转额及财产等不同对象课税,这些都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超额税收负担。
2.税收怎样改善资源配置效率?答:在经济处于完全竞争并没有外部因素影响时,征税将导致效率损失。
然而,在经济没有处于资源最优配置时,征税引起的资源重新配置有可能改善配置效率。
(1)税收与外部经济性商品①税收与外部成本商品。
由于按私人成本而没有按社会成本计算产出,增加的产出就会给社会带来损害,为此需要控制产生外部成本的企业生产,而税收是一种比较有效、可行的办法。
税收学_课程大纲
《税收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0662A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讲课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0学分:2适用对象:(税收学)先修课程: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一、教学目标(黑体,小四号字)《税收学》是我校税收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学科体系中起着衔接一般经济理论课和税收业务课的中介作用。
通过讲授税收相关理论,为学生今后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税基本理论,提高学生理论素养与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标1:掌握税收基本理论、基本概念。
目标2:全面了解税收学专业。
目标3: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实践中的税收问题。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黑体,小四号字)1.掌握税收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并能将所学知识用于解释税收领域及相关领域的现象和问题,了解税收学科发展前沿,具有国际视野;2能够应用税收基本理论、方法对税收领域的问题进行判断、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并形成解决方案;3.能够使用书面和口头表达方式与国内外业界同行、社会公众就税收专业领域现象和问题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4.具有团队协作意识,能够在税收学科及多学科团队活动中发挥个人能力,并能与其他成员进行协调合作;5.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有创业创新能力及不断学习与适应发展的能力;6.具有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税收实践活动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
教学内容讲授上的要求:税收职能、税收原则、税收负担、税收制度应该精讲、细讲;逃税经济模型可以粗讲。
其中,税收负担的一般均衡分析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应该讲细讲透。
对拟实现的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相结合。
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给出题目,学生分组完成并做PPT展示。
对课后作业以及学生自学的要求:课后作业重在开拓学生视野,培养人文素养。
胡怡建《税收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这种税率形式可称为累退税率。虽然从现行税收制度中还难以找到使用累退税率的情况,但
累退税率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已被广泛使用。因为一些使用比例税率或定额税率的税种,可能
具有累退特点。例如,消费税一般使用比例税率,但由于随个人收入增加,个人消费支出占
个人收入比例下降,税收占个人收入比例也下降。因此,也可以把它看作是累退的,如表
级距的收入乘相应税率计算应纳税额。
(1)全额累进税率。把税基全部数额作为计税依据,按最高边际税率计算税额的一种税率
形式和税额计算方法。
(2)超额累进税率。把税基全部数额作为计税依据,并分别按税基各等级所适用的相应税
率计算税额的一种税率形式和税额计算方法。
2.比例税率。在税率公式中,随着税基的扩大,如果税率保持常数不变,或税收与税基的
率;如果实行累进税制,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名义税率低于实际负担率。
三、纳税人
纳税人是享有法定权利,负有纳税义务,直接缴纳税款的单位或个人。纳税人主要解决向谁
征税或由谁纳税的问题。纳税人可分为自然人和法人两类。
(一)自然人纳税人
在法律上,自然人是指基于出生而依法在民事上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人,包括本国公民和
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二)税收的无偿性
税收的无偿性是就政府与具体纳税人而言,权利和义务关系是不对等的。政府向纳税人征税,
不是以具体提供公共品和公共服务为依据,而纳税人向政府纳税,也不是以具体分享公共品
和公共服务利益为前提。
(三)税收的规范性
税收的规范性是指政府通过法律形式,按事先确定的标准实施征税。
3000 10% 300
7.5%
4000~5000 0.5
3500 10% 350
胡怡建《税收学》(第3版) 课后习题 (第十四章 个人所得税)【圣才出品】
第十四章个人所得税一、思考题1.个人所得税有哪些特点?答: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主要有以下特点:(1)实行分类征收。
世界各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分类所得税制、综合所得税制和混合所得税制。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分类所得税制,即将个人取得的各种所得划分为11类,分别适用不同的费用减除标准、不同的税率结构和不同的计税方法。
(2)累进比例并用。
分类所得税制一般采用比例税率,综合所得税制通常采用累进税率。
比例税率计算简便,便于实行源泉扣缴;累进税率可以合理调节收入调节分配,体现公平。
(3)定额定率扣除。
我国个人所得税对纳税人的各项所得。
视情况不同分别采用定额扣除和定率扣除、内外有别的办法:对本国居民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每月定额扣除3500元;对外国居民和我国非居民每月定额扣除4800元;对其他所得采取定额扣除800元或定率20%扣除费用的办法。
(4)按月按次计算。
(5)分类分率课征。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虽然采用分类分率课征制,但计征比较方便。
(6)课源申报结合。
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对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分别采取由支付单位源泉扣缴和纳税人自行申报两种方法。
2.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如何划分?答:我国对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的划分,采用了国际上常用的住所标准和居住时间标准。
(1)住所标准。
以个人在一国境内拥有的住所确定其居民身份的判定标准。
住所通常指公民长期生活和活动的主要场所。
我国税法将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界定为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的个人。
习惯性居住,是在税收上判断居民和非居民的一个法律意义上的标准,不是指实际居住或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的居住地。
(2)居住时间标准。
以个人在一国境内居住的时间长短来确定其居民身份的判定标准。
我国规定的时间是1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住满365日,即以居住满1年为时间标准,达到这个标准的个人即为我国居民。
在居住期间内临时离境的,即在1个纳税年度中一次离境不超过30日或者多次离境累计不超过90日的,不扣减日数,连续计算。
财政学全套税收原理.pptx
• 普遍原则 • 平等原则
• (4)税务行政原则。
• 确实原则 • 便利原则 • 节省原则
第12页/共59页
(二)现代课税原则
• 1.税收效率原则 • (1)税收效率原则的含义 • 税收效率原则要求政府征税活动有利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尽可能地使征税的成
第6页/共59页
• (4)义务税。
• 又称为“分担说”、“牺牲说”等。19世纪德国 的劳吾提出“租税是根据一般市民的义务,按一 定标准,向市民征收的公课” 。20世纪初美国的 裴伦认为“所谓赋税,乃是用强迫方法征收人民 的财富,以供全国居民谋普通利益之用” 。
• 义务说认为纳税为人民应尽的义务,谁也不得例 外,认为国家是万能的主宰,人民为国家而存生, 国家和人民之间是一种主从关系,是集体与个人 的关系。国家可以强制公民纳税,纳税是人民应 尽的一份义务,与个人享受多少或能否享受到某 种利益并无关系。
第21页/共59页
(二)最适课税理论的主要内容
• 最适商品课税 • 最适所得课税 • 直接税与间接税的配合 • 最适税收征管
第22页/共59页
第三节 税收的经济效应
• 一、税收与生产活动 • 政府征税会引起商品相对价格体系和厂商可支配资源数量的变化,从而影响厂商的生产行为,这种影响可
归为税收对生产活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18页/共59页
• 在税收思想史上,亚当·斯密的平等、确实、便利和最小征收费用四原则是最早 衡量税制优劣的主要标准,在最适税收理论中被简化成如下三种要求:(1)税 收公平的要求;(2)减少征收费用的要求;(3)减少抑制性效应的要求。第 一个要求反映的是税制公平的思想,第二、第三个要求反映的是税收效率的思想。
胡怡建《税收学》(第3版) 课后习题 (第九章 消费税)【圣才出品】
第九章消费税一、思考题1.消费税的征收原因有哪些?答:消费税的征收原因包括:(1)完善流转税课税体系;(2)配合国家户口政策和消费政策;(3)筹集资金,增加财政收入;(4)削弱和缓解贫富悬殊以及分配不公的矛盾。
2.消费税有哪些特点?答:我国现行消费税和其他流转税种比较,具有一些不同于其他税种的特点:(1)以特定消费品为课税对象;(2)单一环节征税;(3)从价和从量征税共存;(4)实行差别税率。
3.消费税的纳税环节如何确定?答:消费税的纳税环节包括生产环节、批发环节、零售环节和进口环节。
(1)生产环节:纳税人生产的应税消费品,由生产者销售时纳税。
其中自产自用的用于本企业连续生产的不纳税;用于其他方面的,移送使用时纳税。
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由受托方在向委托方交货时代扣代缴。
(2)批发环节:自2009年5月1日起,卷烟在批发环节加征一道从价税。
自2015年5月10日起,卷烟批发环节从价税税率由5%提高至11%,并按0.005元/支加征从量税。
(3)零售环节:金银首饰消费税由零售者在零售环节缴纳。
(4)进口环节:纳税人进口的应税消费品,由进口报关者,报关进口时纳税;4.消费税的税率有什么特点?答:消费税的税率,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比例税率;另一种是定额税率,即单位税额。
消费税税率形式的选择,主要是根据课税对象情况来确定:(1)对一些供求基本平衡,价格差异不大,计量单位规范的消费品,选择计税简单的定额税率,如黄酒、啤酒、成品油等;(2)对一些供求矛盾突出、价格差异较大,计量单位不规范的消费品,选择税价联动的比例税率,如烟、白酒、化妆品、护肤护发品、鞭炮、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摩托车、小汽车等。
一般情况下,对一种消费品只选择一种税率形式,但为了更好地保全消费税税基,对一些应税消费品如卷烟、白酒,则采用了定额税率和比例税率双重征收形式。
5.用外购的已税消费品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已纳消费税如何处理?答:对纳税人用外购或委托加工收回已税消费品生产的应税消费品,应扣除所用已税消费品已纳的消费税税款。
胡怡建《税收学》(第3版)课后习题(第三章税收公平)【圣才出品】
胡怡建《税收学》(第3版)课后习题(第三章税收公平)【圣才出品】第三章税收公平1.在什么情况下可按受益原则征税?答:税收的受益原则是根据市场经济所确⽴的等价交换原则,把个⼈向政府⽀付税收看作是分享政府提供公共品利益的价格,因此,个⼈税收负担应根据各⼈分享的公共品受益⼤⼩来确定。
按受益标准,征税和受益应是对等的。
对于从政府提供公共品受益多的⼈,应承担较多的纳税义务;反之,则应承担较少的纳税义务。
由于公共品受益的⾮排斥性特点,使公共品受益边界⽆法确定,即⽆法确定谁受益,受益多少,从⽽⽆法通过竞争价格由市场提供,因此,受益标准作为⼀般原则⽆法在实践中推⾏。
但在特定情况下,以税代费,按受益标准征税也是可⾏的。
主要是对于部分由政府提供的准公共品,这些公共品受益边界较为清楚,消费的竞争性⼜较强,由于受收费效率原因⽽征税,谁受益、谁纳税,并按受益⼤⼩确定纳税,可以提⾼分配效率。
2.应选择什么指标来体现能⼒原则征税?答:依据能⼒负担原则,凡是具有同等负担能⼒的纳税⼈应同等纳税,以体现税收的横向公平;凡是具有不同负担能⼒的纳税⼈应区别纳税,以体现税收的纵向公平。
税收的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都涉及负担能⼒的指标选择。
反映个⼈纳税能⼒的指标主要有收⼊、⽀出、财富三种。
(1)以个⼈收⼊为衡量纳税能⼒指标。
个⼈收⼊是个⼈货币收⼊的统称,包括⼯资、薪⾦、利息、股息、租⾦等收⼊。
个⼈收⼊反映了个⼈的纳税能⼒,同样收⼊的纳税⼈可以被看作具有同等纳税能⼒,⽽不同收⼊的纳税⼈可以被看作具有不同纳税能⼒。
以个⼈收⼊作为衡量个⼈纳税能⼒的指标,具有资料全⾯、基础⼴泛、易于掌握的特点。
但由于具有同等能⼒的个⼈因不同偏好,同样收⼊的纳税⼈因不同的个⼈情况,从⽽具有不同的纳税能⼒,因⽽给纳税能⼒的确定,也带来了技术上的困难。
(2)以个⼈⽀出为衡量纳税能⼒指标。
个⼈⽀出是个⼈收⼊扣除个⼈储蓄后的余额。
以个⼈⽀出作为衡量个⼈税能⼒的指标同以个⼈收⼊作为衡量个⼈纳税能⼒的指标⽐较,同样具有⽀出相同的纳税⼈因个⼈情况不同⽽给个⼈纳税能⼒的确定带来技术上的困难的问题。
胡怡建税收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
胡怡建《税收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第一部分复习指南目录封面第一章税收导论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章税收效率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章税收公平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章税收稳定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五章税负归宿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六章税收体系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七章流转税制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八章增值税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九章消费税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章营业税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1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一章关税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1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二章所得税制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1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三章企业所得税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1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四章个人所得税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1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五章资源税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1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六章财产税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1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七章行为目的税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1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八章税收管理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1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九章税务行政19.1 复习笔记19.2 课后习题详解1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试读第一节税收特征一、税收税收在历史上也称为税、租税、赋税或捐税,它是国家为向社会提供公共品,凭借行政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居民和经济组织强制地、无偿地征收而取得的财政收入。
胡怡建《税收学》(第3版) 课后习题 (第十章 营业税)【圣才出品】
第十章营业税一、思考题1.对混合销售行为如何征税?答: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经营者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货物,应当征收增值税;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提供应税劳务,应当征收营业税。
但从事运输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发生销售货物并负责运输所售货物的混合销售行为,征收增值税。
纳税人的销售行为是否属于混合销售行为,由国家税务总局所属征收机关确定。
2.营业税的法定减免优惠有哪些特点?答:营业税的法定减免优惠的特点有:(1)一般由有税收立法权的决策机关规定,并列入相应税种的税收法律、税收条例和实施细则之中。
(2)免税期限一般较长或无期限,免税内容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一旦列入税法,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不会修改或取消。
(3)这类免税主要是从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宏观发展及产业规划的大局出发,对一些需要鼓励发展的项目或关系社会稳定的行业领域,给予的税收扶持或照顾,具有长期的适用性和较强的政策性。
3.对从事建筑、修缮、装饰工程作业的计税依据如何确定?答:计税依据为纳税人承包建筑、修缮、安装、装饰和其他工程作业取得的营业收入额,即建筑安装企业向建设单位收取的工程价款及价外费用。
其中对以下业务又作了具体规定:(1)纳税人从事建筑业劳务(不含装饰)的,无论与对方如何结算,其营业额均应包括工程所有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价款。
(2)纳税人提供装饰劳务的,其营业额包括向对方收取的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
(3)纳税人从事安装工程作业的,如果由乙方提供设备,设备应并入安装工程营业额征税;如果由甲方提供设备,设备不应并入营业额,营业额为安装工程劳务。
安装工程原则上按安装费征税,但对于提供设备同时进行安装的,按设备和安装费合并征税。
(4)建筑业的总承包人将工程分包或转包给他人的,以工程全部承包额减去付给分包人或转包人的价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5)单位自建建筑物后销售,其自建行为的营业额按组成计税价格计算。
胡怡建《税收学》(第3版) 课后习题 (第三章 税收公平)【圣才出品】
第三章税收公平1.在什么情况下可按受益原则征税?答:税收的受益原则是根据市场经济所确立的等价交换原则,把个人向政府支付税收看作是分享政府提供公共品利益的价格,因此,个人税收负担应根据各人分享的公共品受益大小来确定。
按受益标准,征税和受益应是对等的。
对于从政府提供公共品受益多的人,应承担较多的纳税义务;反之,则应承担较少的纳税义务。
由于公共品受益的非排斥性特点,使公共品受益边界无法确定,即无法确定谁受益,受益多少,从而无法通过竞争价格由市场提供,因此,受益标准作为一般原则无法在实践中推行。
但在特定情况下,以税代费,按受益标准征税也是可行的。
主要是对于部分由政府提供的准公共品,这些公共品受益边界较为清楚,消费的竞争性又较强,由于受收费效率原因而征税,谁受益、谁纳税,并按受益大小确定纳税,可以提高分配效率。
2.应选择什么指标来体现能力原则征税?答:依据能力负担原则,凡是具有同等负担能力的纳税人应同等纳税,以体现税收的横向公平;凡是具有不同负担能力的纳税人应区别纳税,以体现税收的纵向公平。
税收的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都涉及负担能力的指标选择。
反映个人纳税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收入、支出、财富三种。
(1)以个人收入为衡量纳税能力指标。
个人收入是个人货币收入的统称,包括工资、薪金、利息、股息、租金等收入。
个人收入反映了个人的纳税能力,同样收入的纳税人可以被看作具有同等纳税能力,而不同收入的纳税人可以被看作具有不同纳税能力。
以个人收入作为衡量个人纳税能力的指标,具有资料全面、基础广泛、易于掌握的特点。
但由于具有同等能力的个人因不同偏好,同样收入的纳税人因不同的个人情况,从而具有不同的纳税能力,因而给纳税能力的确定,也带来了技术上的困难。
(2)以个人支出为衡量纳税能力指标。
个人支出是个人收入扣除个人储蓄后的余额。
以个人支出作为衡量个人税能力的指标同以个人收入作为衡量个人纳税能力的指标比较,同样具有支出相同的纳税人因个人情况不同而给个人纳税能力的确定带来技术上的困难的问题。
税收学学习指导
3、了解车船税减免税及征收管理的规定。
第十章
行为目的课税
第一节行为目的课税概述
1、行为目的课税的概念
2、行为目的课税的特点
3、行为目的课税的产生和发展
了解行为目的税的概念,掌握行为目的税的特点。
第二节印花税
1、印花税概述
2、征税范围
3、纳税人
4、税率
5、应纳税额的计算
1、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
2、按计税依据分类
3、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
4、按税收收入的归属权分类
5、按税收征管范围分类
6、按课税对象分类
1.5
本章重点内容之一,但相对简单。通过税收分类,要注意掌握一些常见概念。
第五节税制体系
1、税制体系的概念
2、影响税制体系设置的主要因素
3、不同类型税收体系及其特点
4、我国现行税制体系
第二节房产税
1、房产税概述
2、纳税人
3、征税对象和征税范围
4、计税依据
5、税率
6、应纳税额的计算
7、减免税及申报缴纳
教材P295-300
1、熟悉房产税的税制基本要素;
2、掌握房产税计税依据及应纳税额的计算;
3、了解房产税减免税及征收管理的规定。
第三节契税
1、契税概述
2、征税范围
3、纳税人
4、税率
5、计税依据
6、税收优惠
7、征收管理
教材P316-326
1、熟悉印花税的税制基本要素;
2、掌握印花税计税依据及应纳税额的计算;
3、了解印花税的税收优惠及征收管理的规定。
第三节土地增值税
1、土地增值税概述
2、纳税人
胡怡建《税收学》(第3版) 课后习题 (第八章 增值税)【圣才出品】
第八章增值税一、思考题1.销售额和增值额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答:增值税的销售额为不含增值税销项税税额在内的销售额,是指纳税人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而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包括价外向购买方收取的手续费、补贴、基金、集资费、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滞纳金、延期付款利息、赔偿金、代收款项、代垫款项、包装费、包装物租金、储备费、运输装卸费以及其他各种性质的价外收费。
增值税的增值额,是指从销售额中扣除当期购进商品与劳务的价值差额后余下的价值量,即企业或个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创造的那部分价值。
2.增值税有哪些特点?答:增值税是以增值额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当今被世界上许多国家采用。
从大多数已实行增值税国家的制度分析,现实中的增值税一般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以增值额为课税对象;(2)实行普遍征税;(3)实行多环节征税。
3.增值税制在理论上有哪些优点?答:以增值额为课税对象的增值税之所以能够代替长期以来实行的以销售额为课税对象的周转税,为许多国家所采纳并得到广泛推行和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增值税在制度设计上比周转税更合理、更科学,在理论上具有传统的周转税所无法比拟的优点:(1)消除重叠征税;(2)促进专业化协作;(3)稳定财政收入;(4)激励国际贸易;(5)减少税收扭曲;(6)强化税收制约。
4.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如何划分?答: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具体认定标准如下:(1)规模标准。
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基本划分依据是生产经营规模。
凡是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劳务为主并兼营货物批发或零售,年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的纳税人,或者从事货物批发或零售,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的纳税人,为小规模纳税人;反之则为一般纳税人;(2)核算标准。
如果企业规模达不到一般纳税人标准,但只要其会计核算健全,能够按照会计制度和税务机关的要求准确核算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和应纳税额,并能提供准确的税务资料,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以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3)其他标准。
税收学胡怡建选择题
《税收学》选择题:一、单项选择:1.在存在外部成本的情况下,由社会成本决定的产出()按私人成本决定的产出。
A. 小于B. 等于C. 大于 D . 以上都不对2.税收中性属于税收的()原则A. 公平B. 效率C. 稳定 D . 平衡3.从资源配置角度分析.一般商品税所造成的超税负担要()选择性商品税。
A. 小于B. 等于C. 大于D. 以上都不对4.在实行一般商品税的情况下,如果选择差别税率.从资源配置的效率角度分析.对资源配置的影响()选择性商品税。
A. 小于B. 等于C. 大于D. 都不对5.( )是反映个人纳税能力的最主要的指标A. 个人的收入B. 个人的支出C. 个人的财富D. 以上都不是6.一般商品税对个人收入的再分配效果是()A. 累退的B. 累进的C. 无影响D. 不能确定7.从公平角度分析,为实现公平分配目标,在选择性商品税的情况下,应选择()的商品征税。
A. 弹性小B. 弹性大C. 与弹性无关D. 以上都不对8.在个人所得税采用累进税率的情况下,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将随着个人收入增加而()A. 递减B. 递增C. 不变D. 两者之间没有关系9.税收的自动稳定机制是在于税收制度设计时,采取 ( ) 的所得税方式。
A. 比例税率B. 累进税率C. 累退税率D. 定额税率10.在经济发生通货膨胀时期,政府一般要实行 ( C )A. 扩张性的税收政策B. 中性的税收政策C. 紧缩性的税收政策D. 无法确定采取何种税收政策11.税收是对国民收入的分配,一定时期内税收分配的规模和增长的速度首先取决于 ( C )A. 国家职能范围B. 宏观经济政策C. 社会经济发展规模和增长速度D. 个人收入分配12.在衡量宏观税负的指标中,( B )在国际上运用最为普遍。
A. 国民生产总值税负率B. 国内生产总值税负率C. 企业综合税负率D. 国民收入税负率13.( A )是税负转嫁的最主要形式。
A. 税负前转B. 税负后转C. 税负消转D. 税收资本化14.根据税负能否转嫁,可以将整个税收分为 ( C )A. 价内税和价外税B. 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和行为税C. 直接税和间接税D. 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15.决定流转税税收转嫁的最主要因素 ( D )A. 定价方式B. 反应期限C. 税种D. 商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16.中央和地方共享税是由( A)征收。
胡怡建《税收学》(第3版) 课后习题 (第十一章 关 税)【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关税一、思考题1.关税有哪些主要分类方式?答:关税是主权国家根据其政治、经济需要,由设置在边境、沿海口岸或境内的水、陆、空国际交往通道的海关机关依据国家规定,对进出国境(或关境)的货物和物品征收的一种税。
关税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有不同的分类,具体如下:(1)按征税商品的流向划分,可把关税分为进口税、出口税和过境税。
(2)按关税的计征依据或标准分类,可把进口关税分为从价关税、从量关税和复合关税。
(3)按征税有无优惠划分,可把进口关税分为普通税和最惠国税。
普通税和最惠国税是正常进口税的两种形式。
最惠国税适用于从与该国签订有最惠国待遇原则的贸易协定的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商品。
普通税适用于从与该国没有签订这种贸易协定的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商品。
最惠国税比普通税的税率要低,有时差幅很大。
目前,大多数国家都已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或签订双边及多边贸易条约或协定,相互确认最惠国待遇原则、享受最惠国税率。
因此,正常进口税通常指最惠国税。
(4)按征税的依据可把关税划分为正税和附加税。
①正税。
是指正常关税,依据公布的税率征收,进口税、出口税、过境税、优惠税均属于正税。
②附加税。
进口附加税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对特定的商品和国家征收,采用较多的形式是反补贴税、反倾销税、保障性关税和报复性关税。
2.关税对进出口商品征税在征收范围确定上有何主要区别?答:关税对进出口商品征税在征收范围确定上有所区别,具体如下:(1)我国对进口商品实行普遍征税,贸易性进口关税的征税范围是进口通过我国边境的货物。
我国关税以国际通行的《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为基础进行归类,把商品分为21大类,97章,以下再分为项目、一级子目、两级子目,共5个等级,7977个税目,按8位数码编号,以确定具体商品适用的税目和税率。
(2)我国对大部分出口产品不征税,只对出口盈利性高,防止削价竞销,以及国内紧俏的少数商品征收出口税。
征收出口关税的商品主要有鳗鱼苗、部分有色金属矿砂石及其精矿、生锑、磷、氟钽酸钾、苯、山羊板皮、部分铁合金、钢铁废碎料、铜和铝原料及其制品、镍锭、锌锭、锑锭等36种。
胡怡建《税收学》(第3版) 章节题库 (第七章 流转税制)【圣才出品】
第七章流转税制一、单项选择题1.()通常在生产、流通或者服务中,按照纳税人取得的销售收入或者营业收入征收。
A.行为税类B.流转税类C.资源税类D.财产税类【答案】B【解析】A项,行为税是以特定行为为课税对象的税收统称;C项,资源税是以资源绝对收益和级差收益为课税对象的税收统称;D项,财产税是以财产价值为课税对象的税收统称。
2.在中国,流转四税所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超过60%,流转四税为()。
A.所得税、房产税、增值税、营业税B.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C.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D.所得税、车船税、营业税、消费税【答案】C【解析】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属于流转税类。
ABD三项,所得税属于所得税类;房产税、车船税属于财产税类。
二、多项选择题1.按对外购固定资产价款处理方式的不同进行划分,增值税的类型分为()。
[中央财经大学2011研]A.生产型增值税B.消费型增值税C.收入型增值税D.积累型增值税E.分配型增值税【答案】ABC【解析】A项,生产型增值税既不允许扣除购入固定资产的价值,也不考虑生产经营过程中固定资产磨损的那部分转移价值(折旧);B项,消费型增值税允许固定资产在购进时,其已纳税金在购置当期全部扣除;C项,收入型增值税对于购入的固定资产,可以按照磨损程度相应地给予扣除。
2.流转课税的特点有()。
A.课征对象是商品(服务)的流转额B.流转课税在负担上具有累进性C.流转课税在负担上具有累退性D.课税隐蔽,是间接税E.课税直接,是直接税【答案】ACD【解析】流转税是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税收统称。
流转税作为整个税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于其他大类税收的以下特点:①税收负担的间接性;②税收分配的累退性;③税收征收的隐蔽性;税收管理的便利性。
B项,所得课税在负担上具有累进性;E项,所得税类课税直接,是直接税。
三、名词解释消费型增值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研、浙江财经大学2011研]答:消费型增值税是指计算增值税时,允许将当期购入的固定资产价款一次全部扣除的一种增值税类型。
《税收学》课程笔记
《税收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税收概论一、税收的起源与发展1. 税收的起源税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剩余产品,私有制和阶级分化,以及国家机器的形成。
以下是税收起源的三个关键条件:(1)生产力的发展与剩余产品的出现: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生产力提高,人们能够生产出超过自身消费需求的产品,剩余产品的出现为税收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2)私有制和阶级的分化:私有制的产生导致了财产的不平等分配,阶级分化使得社会出现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税收成为统治阶级维护政权和满足公共需求的经济来源。
(3)国家的产生: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公共秩序,国家机器应运而生,税收成为国家机器运转的经济支柱。
2. 税收的发展税收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奴隶社会税收:在奴隶社会,税收主要以土地税和人头税为主,税收制度相对简单,征收方式直接。
(2)封建社会税收:封建社会的税收制度逐渐完善,出现了以土地为基础的田赋、以人口为基础的户赋以及针对商业活动的商税等。
(3)资本主义社会税收:资本主义社会税收制度进一步发展,所得税和增值税成为主体税种,税收的职能从单纯的财政收入扩展到经济调节和社会公平。
(4)社会主义社会税收:在社会主义社会,税收不仅是国家筹集财政资金的重要手段,也是调节经济、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工具。
二、税收的概念和性质1. 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依据法律规定,通过税收工具,对纳税人的财产或所得进行强制性的、无偿的征收,以获取财政收入的一种经济活动。
2. 税收的性质税收具有以下四个基本性质:(1)强制性: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不得拒绝或逃避,国家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强制征收。
(2)无偿性:纳税人缴纳的税款不直接与国家提供的具体商品或服务相交换,而是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求。
(3)固定性:税收的征收标准和税率在一定时期内是固定的,不会随着纳税人的具体情况而变化。
(4)共同性:税收涉及国家、企业和个人等社会各界的利益,是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经济活动。
《税收学》课程教学大纲
《税收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税收学是财经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研究有关税收理论、政策、制度和管理的的学科。
主要任务:使学生掌握税收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税收征收及计算过成中能具有独立的分析能力,为从事生产经营的管理人员、财会人员和执行经济政策、法规的政府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理论及实践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税收概述内容:了解税收职能的特征及作用,充分理解税收的基本职能,理解掌握税收原则。
重点;筹集资金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宏观控制职能。
税收效率原则、税收公平原则、税收稳定原则。
难点:资源配置职能的理解。
税收效率原则的内容。
第二章税收制度内容:了解税收定义的内涵、税收的特征,理解掌握税收的基本构成要素。
了解税收的各种分类形式、税制结构模式,理解影响税制结构的因素及税制结构目标模式的选择,了解我国在不同阶段的税制结构特点,并认识我国新旧税制体系的区别。
重点:税收内涵及特征、税基、税率、纳税人。
影响税制结构因素难点:税基的确定、税率的不同表现形式。
各因素是如何影响税制结构的。
第三章增值税内容:了解增值税的概念及理论优点,理解掌握增值税的纳税人规定、征税范围界定、税率的设计,掌握各种情况下的增值税的计算。
重点:征税范围界定、增值税计算。
难点:不同案例中的增值额的确定及税额计算。
第四章消费税内容:了解消费税的概念及特点,理解掌握消费税的纳税人规定、征税范围界定、税率的设计,掌握各种情况下的消费税的计算。
重点:消费税基本制度、消费税计算。
难点:消费税的计税依据的确定及税额计算。
第五章营业税内容:了解营业税的概念及其特点,掌握营业税基本制度、营业税的计税依据和营业税的计算。
重点:营业税的基本制度、营业税的计算。
难点:营业税的计税依据的确定及税额计算。
第六章关税内容:了解关税及其征收目的,理解掌握贸易性进出口关税制度、非贸易性进出口关税制度,掌握在各种情况下的关税计算。
税收学重点复习知识
1.税收及其特征定义:税收是国家为满足其行使职能的需要,依靠手中所掌握的行政权,按照事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向居民、公民或经济组织征收而取得的财政收入,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形式。
特征:(一)强制性:是指政府凭借行政权,以法律形式来确定政府作为征税者和个人、社会组织作为纳税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二)无偿性:是指税收国家向纳税人进行的无须偿还的征收。
(三)固定性:国家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对什么征税、对谁征税及其征收比例,在实际征纳中,国家和纳税人双方都必须共同遵照执行。
2.税收要点:一、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二、国家征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三、税收的征税主体是国家,国家征税凭借的是手中掌握的行政权。
四、征税必须借助于法律形式进行。
五、税收是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形式。
3公共物品特征:受益的非排他性,消费的非竞争性,效用的非分割性。
4税收与公债区别P8 税收:无偿性固定性强制性公债是政府举借的债务,公债具有自愿性、灵活性、有偿性的特征。
5夏商周三代的“供助彻”,都是对土地上的收获物进行原始的强制征税,是税收发展的雏形阶段6税收效应:是政府课税对经济的影响,分为微观经济效应和宏观经济效应两种。
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是指政府课税对纳税人经济选择和经济行为的影响,包括对生产、消费、劳动力供给、私人投资、个人储蓄的影响。
税收的宏观经济效应是指政府课税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包括税收对经济增长与经济稳定的影响,税收对整个社会收入分配的影响等。
收入效应是指当政府对商品、所得或财产课税时,纳税人因此减少了实际收入或可支配收入。
•替代效应是指当政府对商品、所得或财产课税时,纳税人因此而降低了对原来经济行为或经济选择的偏好,转而用另一种行为或选择来代替。
7.税收总量政策旨在通过调节宏观税负来影响宏观经济总量,如扩张性税收政策、紧缩性税收政策、中性税收政策。
税收总量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稳定经济增长方面:8.税收乘数,是指因政府增加(或减少)税收而引起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减少(或增加)的倍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税收导论1、税收在历史上也称为税、租税、赋税或捐税,它是国家为向社会提供公共品,凭借行政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居民和经济组织强制的、无偿的征收而取得的财政收入。
2、税收特征:强制性、无偿性、规范性。
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是指政府凭借行政权,以法律形式来确定政府作为征税人和社会成员作为纳税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就是政府与具体纳税人而言,权利和义务关系是不对等的。
规范性:税收的无偿性是指政府通过法律形式,按事先确定的标准实施征税。
3、税收基本要素:税基、税率、纳税人。
4、税率形式:税率按形式特征可以分为累进税率、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
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
比例税率:单一比例第二章税收效率一、税收效率原则1、现代税收两大原则:效率原则(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公平原则(收入的公平分配)。
2、经济效率也即资源配置效率,是指在经济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如何充分利用资源,使资源得到最有效合理的安排,以最少的资源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帕累托最优:如果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的资源的重新配置已不可能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又不使另一些人的情况变坏。
4、实现帕累托最优(经济效率)必须符合的条件:①生产最优②交换最优③生产和交换结合最优。
5、税收的效率原则:整个社会资源配置分为市场配置和政府配置两类。
市场配置是企业和个人为主体,通过价格机制自发调节生产和消费,平衡供给和需求,引导资金流量和流向。
政府配置则以政府为主体通过税收、政府支出、公债、货币等经济手段和计划、行政、法律手段来引导、安排资源配置的实现。
6、税收对效率配置的效率取决于经济条件:在市场所决定的资源配置处于有效的情况下,税收将导致效率损失;在市场所决定的资源配置处于低效或无效的情况下,税收有可能改善效率。
二、税收对效率的影响1、税收导致效率损失a. 税收产生超额负担:税收的超额负担是指政府税收导致纳税人的福利损失大于政府税收收入,从而形成税外负担,引起效率损失,税收的超额负担可用消费者剩余净损失来说明。
(广税基,低税率)总超额负担公式课本14页。
超额负担的大小同需求弹性、供给弹性、税率和税前购买支出相关,尤其同税率呈几何相关。
b. 税收改变消费选择2、税收改善资源配置效率a .税收与外部经济性商品:税收与外部成本商品,税收与外部收益商品。
b.税收与社会有益(有害)商品C.税收与计划定价商品三、税收效率选择税收征收一方面导致效率损失,另一方面又能起到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作用。
税收目标:在市场对经济资源配置有效的情况下,保持税收中性,以减少效率损失;在市场对经济资源配置低效或无效的情况下,强化税收杠杆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一)、税收中性与经济效率税收中性是指税收应采取不偏不倚的姿态,不干预市场经济的决策,使超额负担极小化。
1、税种选择(所得税优于商品税)2、税基选择从资源配置效率角度分析,一般商品税的超额负担小于选择性商品税。
一般商品税优于选择性商品税。
3、* 税率选择在实行一般商品税的情况下,如果选择差别税率,从资源配置的效率角度分析,对资源配置的影响相当于选择性商品税。
4、* 价格弹性为减少效率损失,应选择单一税率的一般商品税。
反弹性法则也就是征税商品选择或税率高低差异应同价格弹性相反,选择价格弹性小的商品征收商品税,或按较高税率征收。
(二)、税收杠杆与经济效率1、纠正外部成本和收益2、配合价格平衡供求3、以税代费调节资源级差收益4、有益商品和有害商品的税收引导第三章税收公平名词解释最优税收:即如何在实现税收的公平目标时兼顾效率,或在实现税收的效率目标时兼顾公平。
一、税收公平原则(一)、公平标准:机会标准、效用标准、均等标准(二)、税收公平原则1、竞争原则:创造平等竞争环境,鼓励平等竞争2、受益原则:受益多的人,应承担较多的纳税义务;反之,应承担较少的纳税义务。
3、能力原则税收的能力原则是以个人纳税能力为依据行使征税。
(1)、普遍征税。
市场经济中的行为主体凡是具有纳税能力的都必须普遍征税,消除税收上的一切特权。
(2)、能力负担。
凡是具有同等负担能力的纳税人应同等纳税,以体现税收的横向公平;凡是具有不同负担能力的纳税人应区别纳税,以体现税收的纵向公平。
反映个人纳税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收入、支出、财富。
二、税收公平选择累进税制有利于公平。
累进税制是指在一种税制下,收入水平较高、消费支出较大、拥有财富较多的个人或家庭比收入水平较低、消费支出较小、拥有财富较少的个人或家庭,支付的税额站其收入、消费或财富的份额较高。
(一)选择性商品税与公平分配选择性商品税包括选择部分水平征税和实行差别税率。
三、最优税收效率和公平是税收政策和制度设计的两个基本准则,即税收应同时符合效率和公平目标。
但效率和公平目标往往是冲突的提高效率往往以牺牲公平为代价,而实现公平也往往以牺牲效率为代价。
因此,要同时实现税收的效率和公平目标,必须在两者之间做出权衡,牺牲部分效率以换取公平目标的实现,或牺牲部分公平以换取效率目标的实现。
最优税收就是同时实现效率和公平目标的权衡。
(一)最优商品税1、商品税的效率分析从效率角度分析单一税率的一般商品税优于选择性商品税。
反弹性法则:就是征税商品选择或税率高低差异应同价格弹性相反,选择价格弹性大的商品不征税,或按较低税率征收,而价格弹性小的商品征商品税,或按较高税率征收,可以达到减少税收对市场的经济干扰,减少效率损失的目的。
(二)最优所得税1、并不是边际税率越高越有利于公平收入分配,耳室应找到有利于公平分配的最优税率。
2、所得税税率应按反弹性法则设计。
3、所得税税率设计还取决于给予低收入者与高收入者的效用以不同的社会权数时所产生的影响。
第四章税收稳定一、经济稳定经济稳定是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政策目标,包括价格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一)价格稳定这是指价格总体水平的稳定,一般以价格指数来反映价格稳定的状况。
价格指数是计算期价格同基期价格的比率。
(二)充分就业非自愿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需求不足性失业、季节性失业。
二、通货膨胀类型: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引起价格水平上升。
解决方法:提高税率,扩大税基,减少优惠,增加税收。
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三、税收稳定机制(一)税收自动稳定机制税收的自动稳定机制,是指在经济运行中,税收制度本身能够对经济波动有较强的适应性,税收随着经济的波动而自动的增加或减少,自动的影响社会总需求的变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经济的波动。
税收的自动稳定功能是税收制度本身所具有的稳定经济的方式,是税收制度对经济的一种自动反应能力。
(二)税收相机抉择机制与税收的自动稳定机制相对应,税收的相机抉择机制是政府为弥补市场自发调节的不足,政府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运用税收政策有意识的调整经济活动的水平,消除经济中的不稳定因素。
两个方面:1、扩张性税收政策,当需求不足,在经济发生萎缩时,为了防止经济的衰退和停滞,政府一般要实行扩张性的税收政策。
这就是减少政府税收。
2、紧缩性税收政策。
在经济发生通货膨胀时期,政府一般要执行紧缩性的税收政策。
这就睡增加政府税收,减少个人可支配收入,从而造成私人消费支出下降,社会性需求缩小,降低国民生产总值水平。
第五章税负归宿税负归宿涉及税收负担、税负转嫁和税负归宿三方面问题一、税收负担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或负税人,因税收而承受的福利损失或经济利益的牺牲。
(一)、衡量指标:1、宏观税收负担指标,是指一国中的所有的纳税人税收负担的总和,也称总体税收负担。
(1)、国民生产总值税负率。
(2)、国内生产总值税负率。
(3)、国民收入税负率。
2、微观税收负担指标(二)影响税负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国家职能范围,宏观经济政策,个人分配政策,财政收入结构,税负统计口径二、税负转嫁(一)税负转嫁税负转嫁是纳税人将缴纳的税款,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转由他人负担的过程,是税负运动的一种方式。
转嫁方式:前转,后转和税收资本化。
影响税负转嫁的主要因素(简答题):(1)税负转嫁和税种形式,税负能否转嫁首先取决于税种形式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流转税易转嫁(2)税负转嫁和定价方式,①市场定价,流转税易发生转嫁。
②计划定价,流转税不发生税负转嫁。
(3)税负转嫁和供求弹性,在市场价格下,流转税转嫁多少取决于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弹性。
首先需求弹性与税负转嫁成反向运动,需求弹性越大,税负趋于生产者。
供应弹性则相反。
最后税负转嫁取决于供求之间的弹性关系,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税负趋于生产者。
(4)税负转嫁与征税范围,从需求分析,征税范围狭税负易转嫁,供应角度反之。
(5)税负转嫁与反应期限。
第六章税收体系一、税收分类1、按能否转嫁为标志:直接税、间接税2、按课税对象的性质:流转税。
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行为税。
3、按税收管辖和支配权:中央税。
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4、其他税收分类方法:实物税和货币税,经常睡和临时税,从价税和从量税,比例税制、累进税、定额税,对人税和对物税。
二、税制结构税制结构是指实行复合税制的国家,在按一定标志进行税收分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税收分布格局及其相互关系。
影响税制结构的因素:1、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是影响并决定税制结构的基本因素。
2、制度因素。
3、政策因素。
4、管理因素。
2008年3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
2006年1月1日起取消了农业税制第七章流转税制一、流转税制特点流转税是以流转额为课税对象而设计征收的税种统称,流转额包括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
(一)流转税的特点(简答题)1、税收负担间接性。
税收负担可以分为直接负担和间接负担,直接负担是指纳税人因纳税而承受的福利牺牲,而间接负担是指负担人因税负转嫁而间接承受的税收负担。
2、税收分配累退性。
累退性征收应使税负随个人收入的增加,负担能力增强而降低。
流转税在名义上一般按比例征收,而消费者负担却具有累退特点。
3、税收征收的隐蔽性。
消费者负担的税收并不是由隔日恩直接缴纳,而是在消费商品、支付价格时间接负担,没有强烈的纳税意识和负税意识。
4、税收管理的便利性。
5、税收收入的稳定性。
二、流转税制设计流转税是对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而征收的大类税收统称,由许多具体形式的税种组成。
在税制设计或指定中都遇到课税对象、征税范围、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税率结构等基本要素及其对这些要素做出的选择。
(一)流转税课税对象1、总值型的:以商品销售收入总额或营业服务收入额为课税对象.2、增值性的:是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或劳务服务的增值额。
(二)流转税计税依据从价计税和从量计税1、从价计税。
组成计税价格=不含税价格/(1-税率)=(成本+利润)/(1-税率)2、不含税价格完税价格=含税价格/(1+税率)(三)流转税纳税环节1、多环节普遍征税2、单一环节征税三、流转税制类型(一)周转税(二)销售税(三)增值税09年由生产型增值税转化为消费型增值税增值税是对从事产品生产、经营的企业和个人,在产制、批发、零售的每个周转环节,以商品销售和营业服务所取得的增值额,按单一税率课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