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合集下载

2024-2025学年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2课民歌悠扬 演唱《赶圩归来阿哩哩》音乐教案

2024-2025学年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2课民歌悠扬 演唱《赶圩归来阿哩哩》音乐教案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赶圩归来阿哩哩》教案歌曲分析《赶圩归来归来啊哩哩》是一首具有浓郁的西南地区民族风格的歌曲。

歌曲为四四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

曲调采用了彝族民歌的音调为素材,旋律流畅明快、活泼,歌曲生动地描绘了彝族农家姑娘在赶集归来的路上,嬉戏欢笑、愉快歌唱的欢乐场面。

歌曲以十六分音、前十六分音、后十六分音符节奏贯穿全曲,衬词"啊哩哩"不仅增强了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而且使歌曲的情绪表达更为热烈。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彝族风情。

2、体验彝族歌舞带来的乐趣, 准确表现歌曲情绪。

3、能用轻快富有弹性、明亮热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充分表现彝家姑娘赶集归来的高兴心情。

教学重难点1、体验彝族歌舞带来的乐趣, 准确表现歌曲情绪。

2、能用轻快富有弹性、明亮热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充分表现彝家姑娘赶集归来的高兴心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串铃、铃鼓、双响筒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发声练习。

二、新课导入1、课件出示彝族服饰图片:你知道这是哪个民族吗?2、彝族简介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自治区的西北部。

彝族的服饰十分精美,花包头是彝族服饰重要组成部分。

广袤丰饶的土地,孕育出彝族人朴素而多彩的民族文化。

3、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踏上一段音乐的旅程,去一个充满欢乐和热情的地方。

我们将一起感受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歌曲——《赶圩归来阿哩哩》。

三、歌曲学习1、初步聆听:歌曲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速度:中速稍快歌曲情绪:欢快、喜悦的2、再次聆听:你从歌曲中听到的最多的一个词是什么?找出来,并说说它是什么意思。

(“阿哩哩”:高兴、快乐的意思。

)3、《赶圩归来啊哩哩》赶圩是什么意思?赶集的意思。

赶圩归来阿哩哩就是说赶集回来很高兴。

4、歌曲背景:1979年冬天,壮族词作家古笛等一行到隆林德峨乡体验生活。

当时正值圩日,彝族姑娘们身着五彩缤纷的服饰,欢天喜地地选购自己喜欢的布料、小工艺品,然后结伴走回山寨。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中国南方圩日的风情,感受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的民族特色和喜悦气氛。

2. 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的背景介绍,包括圩日的由来、意义和南方地区的特点。

2. 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分析,重点讲解歌曲中的民族特色元素。

3. 合唱部分的练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的学唱,理解歌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歌曲中民族特色旋律和节奏的把握,合唱部分的协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圩日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分析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 实践法:分组练习合唱,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的曲谱、歌词和背景介绍。

2. 教学音响设备:播放歌曲和进行合唱练习。

3. 教学用具:指挥棒、节拍器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南方圩日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圩日的风情,激发学生对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的兴趣。

2. 新课教授:讲解歌曲的背景介绍,包括圩日的由来、意义和南方地区的特点。

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重点讲解歌曲中的民族特色元素。

3. 学唱歌曲:从单声部开始学唱,逐渐过渡到合唱部分。

在学唱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歌曲中的民族特色旋律和节奏。

4. 合唱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唱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唱错误,并指导学生如何协调合唱。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理解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3. 学生能够分析和欣赏歌曲中的民族特色元素,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八、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圩日文化的调查和研究,深入了解圩日的传统习俗和民间艺术。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赶圩归来啊哩哩》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歌曲,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1.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了解瑶族的文化背景,学会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并能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难点:瑶族语言的发音及节奏的把握。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歌曲解析介绍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的背景、结构、节奏和旋律特点。

2.2 瑶族文化介绍讲解瑶族的历史、风俗习惯、音乐特点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聆听法让学生多次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绪。

3.2 示范法教师用示范的方式教授歌曲,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和节奏。

3.3 互动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组练习,加强团队合作意识。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瑶族文化和《赶圩归来啊哩哩》的背景。

4.2 学唱歌曲a. 教唱歌曲的第一段,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旋律和节奏。

b. 分组练习,加强团队合作。

c. 教授瑶族语言的发音,帮助学生更好地演唱歌曲。

4.3 歌曲解析讲解歌曲的结构、旋律特点和瑶族文化的内涵。

第五章:课堂巩固与拓展5.1 课堂巩固让学生分组演唱歌曲,检查学习效果。

5.2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瑶族文化知识竞赛,增强对瑶族文化的了解。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评价学生对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的掌握程度,以及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6.2 评价方法通过小组表演、个体演唱和知识竞赛等方式进行评价。

6.3 评价内容a. 学生对歌曲的音准、节奏和瑶族语言发音的准确性。

b. 学生对瑶族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c.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教学材料准备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的乐谱、音响设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7.2 辅助材料收集瑶族文化的图片、视频、图书等资料。

五年级《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五年级《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课赶圩归来啊哩哩题课型音乐教学总 1 课时授课课时第 1 课时时间9.28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西南地区民族风格的歌曲。

4/4 拍,羽调式,二段体构造。

曲调承受了彝族民歌的音调为素材,旋律流畅明快、活泼,歌曲生动地教描绘了彝族农家姑娘在赶集归来的路上,玩耍欢乐、开心唱歌的欢快场面。

歌材曲以节奏贯穿全曲,衬词“啊哩哩”不仅增加了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而且分使歌曲的心情表达更为喧闹。

第一乐段只有二个乐句,曲调中大跳使音乐富有动感和舞蹈性,形象地表现了一群农家姑娘边跳、边唱的情景,唱出了她们对析甜蜜生活的欢快和喜悦的心情。

其次乐段是歌曲的副歌局部,音调均在高音区进展,句末的一小节在八度上移大跳后,全曲完毕在主音上,把人们尽情欢唱美满幸福生活的喜悦心情推向高潮。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学问2、在音乐实践中打击乐器的奏法以及打击乐器间的协作。

与技能教学目过程通过训练,提高四部打击乐的合奏力量标与方法情感通过学习和表演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宠爱并且承受彝族的音乐态度风格,感受并宠爱彝族风俗,接纳多元的名族文化。

价值观教法听唱法,指导法,赏识法,表演唱法学法学习起有感情地表演彝族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学点推测情分学习困准确把握 4/4 拍的节拍规律,四声部的打击乐伴奏声部与声部间关系析难推测和谐、均衡教学具钢琴课件录音机打击乐器预备教学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感悟板书课题,出示目标本课主题是农家乐,看看在遥远的彝族部落发生了什么事儿?本节课的目标是--〔出示,齐读〕要想到达目标,得大家导入自学,大家有信念吗?请翻开课本。

现在就让我们跟着音乐节奏,去歌曲中感受吧!听听彝家妹子他们的生活!学生活动教师关心教自己跟音乐画旋律线,练习一分钟授找出难点,提问解决课听琴声来改正偏音一.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完整的倾听一遍范唱1.歌曲中彝家妹子唱的和我们的农家生活一样吗?2.你宠爱吗?二.先学〔第一次〕自学前四乐句,视唱曲谱,感知节奏三.后教〔第一次)跟着钢琴用“LU”哼唱歌曲,留意口型的正确教学环节学生活动教学流程教师关心教学感悟四.出示自学指导 2××××××××要想学好这首歌,我们首先日落×. ×哩〕西山〔啊哩要学好歌曲的节奏,请同学们齐读节奏。

音乐教案-赶圩归来啊哩哩

音乐教案-赶圩归来啊哩哩

音乐教案-赶圩归来啊哩哩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瑶族音乐的特点,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2.学习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掌握简单的瑶族舞蹈动作。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感受瑶族音乐风格。

2.教学难点:瑶族舞蹈动作的掌握。

三、教学准备1.课件:瑶族风情图片、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音频、舞蹈动作分解图。

2.教学道具:瑶族服饰、头饰。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播放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让学生初步感受瑶族音乐的风格。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歌曲的初步印象。

(二)歌曲教学1.教师介绍歌曲背景,讲解瑶族音乐的特点。

2.分组讨论:歌曲中体现了哪些瑶族文化特点?3.教师逐句教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4.学生自主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5.集体演唱,感受歌曲的整体效果。

(三)舞蹈动作教学1.教师展示瑶族舞蹈动作,让学生初步了解舞蹈特点。

2.分组讨论:舞蹈动作与歌曲旋律的匹配关系。

3.教师分解舞蹈动作,逐个指导学生掌握。

4.学生自主练习舞蹈动作,教师巡回指导。

5.集体表演,感受舞蹈与歌曲的结合。

(四)课堂小结1.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谈谈对瑶族音乐和舞蹈的喜爱。

五、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歌曲和舞蹈,感受瑶族文化。

2.搜集瑶族的其他音乐和舞蹈作品,进行比较分析。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的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了瑶族音乐和舞蹈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但部分学生在舞蹈动作掌握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会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感受瑶族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瑶族舞蹈动作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补充(一)导入1.教师播放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村寨踏歌《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

村寨踏歌《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

村寨踏歌《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1. 引言1.1 背景介绍:村寨踏歌是一种源自中国农村的传统音乐形式,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赶圩归来啊哩哩是村寨踏歌中的一首经典歌曲,歌词朴实真挚,旋律优美动人,是体现农民日常生活情感的典型作品。

这首歌曲记录了农村人民在赶圩时的场景和情感体验,歌颂了农民的勤劳和朴实品格。

村寨踏歌赶圩归来啊哩哩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音乐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感受农民的生活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化素养。

通过教学,学生将能够领略到村寨踏歌的独特魅力,增进对传统音乐的热爱和理解,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农村文化的兴趣,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

1.2 研究意义《赶圩归来啊哩哩》是一首蕴含丰富民间文化和乡土情怀的村寨踏歌,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通过深入研究这首歌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教授《赶圩归来啊哩哩》这首歌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操。

通过学习、理解和演唱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提升对音乐的感悟和领悟能力。

通过教学实践,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通过学习这首村寨踏歌,学生可以体会到音乐对人们生活的熏陶和影响,培养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这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人文素养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和实践价值。

2. 正文2.1 歌曲简介村寨踏歌《赶圩归来啊哩哩》是一首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歌,歌曲朴实、情感真挚,充满了农民对丰收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歌曲的旋律优美动听,歌词质朴真实,表达了农民劳动者的艰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中国乡村生活的丰富多彩。

这首《赶圩归来啊哩哩》歌曲虽然简单,但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珍贵遗产之一。

通过教学这首歌曲,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农民生活的艰辛与快乐,增进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与认同。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案例与分析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案例与分析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案例与分析《赶圩归来啊哩哩》是一首充满朴实情感和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歌,它以独特的歌词和动听的旋律,表达了农民赶圩的艰辛与喜悦,展现了中国农村的生活场景和人们的欢乐心情。

本文将从教学案例和分析两个方面,介绍如何在课堂中教授《赶圩归来啊哩哩》这首民歌。

一、教学案例1. 教学目标1)了解《赶圩归来啊哩哩》的歌词和曲调;2)唱出《赶圩归来啊哩哩》的旋律;3)理解歌曲表达的主题和情感;4)加深对中国农村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2. 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通过观看图片和学生的互动,引出赶圩活动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步:欣赏歌曲播放《赶圩归来啊哩哩》的录音,让学生放松身心,感受音乐的魅力。

第三步:学习歌词根据学生的水平和理解能力,适当简化歌词,分段教授,学生跟唱。

第四步:练习旋律由老师带领学生唱几句歌词,学生跟唱,熟悉歌曲旋律。

第五步:理解主题和情感与学生一起分享歌曲表达的主题和情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第六步:展示农村生活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展示中国农村的生活场景和人们的欢乐心情,加深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第七步:合唱演唱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安排不同的歌词段落,进行合唱演唱。

第八步:总结反思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包括歌曲的歌词和旋律,主题和情感等。

3.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情景导入、欣赏歌曲、学习歌词、练习旋律、交流讨论等。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听力、发音、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4. 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歌曲的欣赏程度和参与程度;2)学生是否能准确地唱出歌曲的旋律和歌词;3)学生对歌曲表达的主题和情感的理解程度;4)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展示对中国农村生活的理解。

二、分析1. 文化体验这首歌曲展示了中国传统农村的生活场景和人们的情感体验,通过学习和唱歌,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中国农村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圩日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2. 通过学习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演唱、集体舞蹈的能力,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的学唱。

2. 民族舞蹈的编排与表演。

3. 圩日的传统习俗介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会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能够参与集体舞蹈的编排与表演。

2. 难点:歌曲中的方言词汇理解,舞蹈动作的协调与配合。

四、教学准备1. 教学音频、视频资料:《赶圩归来啊哩哩》歌曲及相关舞蹈表演。

2. PPT课件:圩日的图片、歌曲歌词、舞蹈动作图解。

3. 教学用具:音响设备、舞蹈道具(如花环、彩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圩日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圩日的了解和感受,引出课题。

2. 学习歌曲:(1)听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感受歌曲的氛围。

(2)学唱歌曲,注意歌曲中的方言词汇解释,引导学生正确发音。

(3)分组练习,加强歌曲的合唱部分。

3. 编排舞蹈:(1)观看舞蹈表演,分析舞蹈的动作特点和表演风格。

(2)教师示范舞蹈动作,学生跟随学习。

(3)分组练习,进行舞蹈编排,选取学生代表进行表演。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和舞蹈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家乡的文化活动,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

(3)拓展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民族的圩日习俗和文化活动,进行比较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的掌握程度,包括歌词记忆、旋律演唱和方言词汇发音。

2. 观察学生在舞蹈编排与表演中的参与度、动作准确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搜集学生对圩日习俗和文化活动的了解程度,评估教学目标实现的满意度。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得失,包括:1.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

第二单元第三课时《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第二单元第三课时《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3.了解和掌握歌曲中的民族音乐元素,如曲调、装饰音等;
4.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本节课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通过讲解、示范、练习、互动等形式,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的相关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第二单元第三课时《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的旋律跳动和节奏型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示范和分解练习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歌曲演唱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处理旋律跳动、如何表达歌曲情感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合唱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在合唱中协调各个声部。
(2)节奏型的掌握:歌曲中的切分音、附点音符等节奏型对学生来说也是难点,需要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
-运用身体动作、打击乐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掌握节奏;
-创设有趣的游戏,如“节奏接龙”,提高学生对节奏型的敏感度和熟练度。
(3)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民族音乐元素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教师耐心讲解和示范,使学生能够在演唱中灵活运用;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的基本概念。这是一首具有民族特色的合唱歌曲,它融合了丰富的音乐元素和独特的节奏。学习这首下来,我们通过聆听和分析歌曲,了解其节奏、旋律和歌词的特点。这将帮助我们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村寨踏歌《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

村寨踏歌《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

村寨踏歌《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村寨踏歌《赶圩归来啊哩哩》的起源、传承及歌词意义。

2.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唱踏歌的基本技巧和节奏感。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民间文化的热爱和深刻理解,增强班级凝聚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赶圩归来啊哩哩》的歌词和节奏,学习唱踏歌的技巧。

2. 难点:理解村寨踏歌的文化内涵,掌握唱踏歌的地域特色。

三、教学准备1. 播放器、音响设备。

2. 放映仪、PPT。

3. 《赶圩归来啊哩哩》的音频和视频资源。

4. 印有歌词的PPT或手册。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村寨踏歌的背景及意义。

2. 播放《赶圩归来啊哩哩》的音频,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第二步:歌曲学习(30分钟)1. 展示PPT或分发歌词手册,让学生逐句跟读歌词。

2. 教师讲解歌词的意思及文化内涵,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故事背景。

3. 演示或播放视频资源,让学生观看唱踏歌的表演过程,了解舞蹈和歌曲的结合。

第三步:唱腔练习(40分钟)1. 教师示范唱踏歌的基本唱腔,引导学生跟随练习。

2. 分别指导学生练习中高低音部分,以及唱腔的转调和停顿。

3.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辅导,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唱腔技巧。

第四步:节奏培训(30分钟)1. 教师示范唱踏歌的基本节奏,让学生跟随练习。

2. 引导学生通过拍手、踏步等方式感受歌曲的节奏,并进行简单的节奏训练。

3. 分组比赛或创新,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符合歌曲特色的新颖舞蹈动作。

第五步:表演展示(15分钟)1. 放映、播放学生的表演视频,让同学们欣赏和评价彼此的表现。

2. 鼓励学生展示他们自己的独特风采,展示个人特长和表演能力。

五、课堂练习1. 让学生分组自行编排《赶圩归来啊哩哩》的表演,包括唱踏歌、舞蹈和节奏。

2. 学生在组内相互合作,彼此提供建议和改进意见,共同完善表演节目。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赶圩归来啊哩哩》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歌曲,选自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

歌曲以欢快的节奏和简单的旋律,表现了民族生活的喜悦和热情。

歌曲共两句歌词,易学易唱,适合小学生学习。

本课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和基本技巧有所了解。

然而,对于这首富有民族特色的歌曲,他们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演唱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特点:欢快、简洁。

2.民族音乐的表现手法:节奏、音色、旋律等。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特点和民族音乐的基本知识。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合作演唱。

4.欣赏法:学生聆听民族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旋律、图片等。

2.音响设备:播放民族音乐。

3.乐器:吉他、打击乐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民族音乐,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的背景和特点。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合作演唱。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演唱比赛,检验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5.拓展(5分钟)教师讲解民族音乐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魅力。

同时,让学生欣赏其他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的特点和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并尝试了解其他民族音乐作品。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故事情节,感知故事人物的喜怒哀乐。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演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故事理解和故事演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故事情节的理解与分析。

2.学生的表演能力和故事演绎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赶圩归来啊哩哩》故事书。

2.教学素材:图片、数字卡等。

3.教学工具: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1.热身阶段教师播放相关歌曲,引起学生的兴趣。

2.导入阶段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谈论有关赶圩的经历,并激发学生对赶圩的好奇心。

3.阅读理解阶段教师让学生大声阅读故事《赶圩归来啊哩哩》,确保学生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

然后教师提问:-故事的主要人物有谁?-故事发生在哪里?-故事的情节是什么?-故事有什么寓意?4.分析情节阶段教师将故事分为几个部分,并让学生分组分析每个部分的情节,然后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各个部分的情节。

5.故事演绎阶段教师分发角色卡片,让学生分组排演故事。

排演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指导和帮助。

6.展示和总结阶段学生进行故事演绎表演,教师可以录音或视频留作教学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中的经历和教训,并展开讨论。

五、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根据故事内容,编写自己的小故事,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2.学生可以选择其他故事进行表演。

3.学生可以组织赶圩活动,模拟故事中的场景。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学过程,学生可以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并通过表演培养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农村生活的兴趣。

这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村寨踏歌《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

村寨踏歌《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

村寨踏歌《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村寨踏歌《赶圩归来啊哩哩》是一首极具民间特色的歌曲,它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朴实的情感。

这首歌曲的教学设计可以很好地结合乡村教育和民间文化传承,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对乡村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大家分享一份关于《赶圩归来啊哩哩》的教学设计,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习掌握《赶圩归来啊哩哩》的歌曲内容和歌词,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唱歌表演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演水平。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赶圩归来啊哩哩》,引导学生热爱乡村文化,珍爱家乡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故事:引导学生了解《赶圩归来啊哩哩》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故事,介绍歌曲的来源和创作背景。

(2)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旋律:让学生听歌学歌,逐句教学歌曲的歌词和旋律,让学生掌握歌曲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3)学习歌曲的表演方式:教学歌曲的表演技巧,如发音、节奏、情感表达等,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

2. 教学方法(1)讲授与解释法:通过讲述歌曲的背景和故事,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认识。

(2)示范与操练法:老师示范歌曲的唱法和表演方式,学生跟着老师的节奏和动作进行操练。

(3)教学游戏法:设计一些音乐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歌曲的内容和表演技巧。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引入歌曲通过播放歌曲原版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的魅力和情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故事3. 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旋律4. 学习歌曲的表演方式5. 课堂表演与评价安排学生进行歌曲的表演,老师和同学们对表演进行评价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表演水平。

6. 情感体验与反思通过歌曲的学习和表演,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歌曲所传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引发学生对乡村文化的热爱和珍视。

音乐教案赶圩归来阿哩哩

音乐教案赶圩归来阿哩哩

音乐教案赶圩归来阿哩哩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通过聆听和学唱《赶圩归来阿哩哩》,让学生体验到瑶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瑶族的音乐文化背景,包括瑶族的分布、风俗习惯等。

聆听和学唱《赶圩归来阿哩哩》,了解歌曲的结构、节奏和旋律特点。

1.3 教学方法采用聆听、学唱、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奏摇摆。

第二章:歌曲解析2.1 教学目标分析《赶圩归来阿哩哩》的歌词内容,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学习歌曲中的瑶族方言词汇,增强对瑶族文化的了解。

2.2 教学内容解读《赶圩归来阿哩哩》的歌词,分析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学习歌曲中的瑶族方言词汇,如“阿哩哩”、“赶圩”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跟读瑶族方言词汇,增强对瑶族语言的感知。

第三章:演唱技巧3.1 教学目标学习《赶圩归来阿哩哩》的演唱技巧,包括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歌曲的音准和节奏,指导学生进行演唱练习。

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3 教学方法采用示范、讲解、练习等方式进行教学。

分组进行演唱练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相评价。

第四章:创意活动4.1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通过创作和表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瑶族音乐的魅力。

4.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进行创意活动,包括歌曲改编、舞蹈编排等。

各小组展示创意成果,进行表演,分享创作心得。

4.3 教学方法采用分组讨论、创作、表演等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5.1 教学目标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5.2 教学内容回顾《赶圩归来阿哩哩》的学习内容,包括歌曲结构、演唱技巧等。

引导学生思考瑶族音乐文化在保护和传承中的重要性。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赶圩归来啊哩哩》这首歌曲的基本旋律和歌词内容。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能够用正确的音准和节奏演唱《赶圩归来啊哩哩》,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歌曲演奏。

1.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歌曲简介:介绍《赶圩归来啊哩哩》这首歌曲的背景、作者以及歌曲的特点。

2.2 旋律解析:分析《赶圩归来啊哩哩》的旋律结构,让学生了解其音乐形式和特点。

2.3 歌词解释:讲解《赶圩归来啊哩哩》的歌词含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作者、旋律结构和歌词含义。

3.2 示范法:教师用钢琴或其他乐器演奏歌曲,让学生跟随演唱。

3.3 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热身活动: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2 歌曲欣赏:播放《赶圩归来啊哩哩》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其魅力。

4.3 讲解歌曲:教师详细讲解歌曲的背景、作者、旋律结构和歌词含义。

4.4 示范演唱:教师用钢琴或其他乐器演奏歌曲,让学生跟随演唱。

4.5 歌词跟唱:学生跟唱歌曲,教师纠正发音和音准。

4.6 歌曲演练: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练,加强歌曲表演能力。

4.7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的特点和演唱要点。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5.2 演唱评价:评价学生在演唱《赶圩归来啊哩哩》时的音准、节奏和表现力。

5.3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回家练习歌曲的情况,包括歌曲演唱和演奏。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知识介绍:为学生介绍更多关于赶圩的文化背景以及相关音乐作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6.2 比较学习:让学生欣赏其他版本的《赶圩归来啊哩哩》,比较不同版本的特点和魅力。

第2课悠扬民歌《赶圩归来阿哩哩》教案

第2课悠扬民歌《赶圩归来阿哩哩》教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思考民歌如何反映生活、表达情感,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云南民歌《赶圩归来阿哩哩》的基本特点、文化内涵以及在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民歌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生活中发现和欣赏更多美好的音乐。如果大家有任何疑问,请随时提问。
4.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5.探讨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音乐感知能力:通过学唱《赶圩归来阿哩哩》,培养学生对音乐旋律、节奏的敏感度,增强音乐审美能力。
2.增强文化理解与尊重:深入了解云南民族音乐特色,感悟民族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讲解歌曲中的装饰音和弹性节奏时,部分学生显得有些吃力。这说明这部分内容对于他们来说难度较大,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使用更直观的演示或者增加个别辅导,来帮助他们突破这个难点。
此外,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了很多有深度的观点,这让我意识到他们对民族音乐的认知和理解不仅仅停留在表面。在今后的课堂中,我可以更多地设置这类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他们的思考。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悠扬民歌<赶圩归来阿哩哩>》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曾经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欢乐和感动?”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歌曲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民歌的魅力。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国南方民族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1.2.1 介绍赶圩的起源和意义。

1.2.2 讲解《赶圩归来啊哩哩》歌曲的背景和特点。

1.3 教学方法:1.3.1 图片展示:展示赶圩的场景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赶圩。

1.3.2 音频播放:播放《赶圩归来啊哩哩》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第二章:歌曲解析2.1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结构、旋律和歌词含义,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2.2.1 分析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2.2.2 解读歌词中的民族风情和生活场景。

2.3 教学方法:2.3.1 示范演唱:教师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节奏拍手,感受歌曲的韵律。

2.3.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歌曲的特点和歌词的含义。

第三章:歌曲学唱3.1 教学目的:通过学唱歌曲,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3.2 教学内容:3.2.1 教授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3.2.2 练习歌曲的演唱技巧,如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

3.3 教学方法:3.3.1 音频播放:播放歌曲,让学生跟随旋律学唱。

3.3.2 分组练习:让学生分组练习演唱,相互观摩和交流。

第四章:歌曲表演4.1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2 教学内容:4.2.1 编排歌曲的表演动作和舞台布局。

4.2.2 进行歌曲的表演练习和展示。

4.3 教学方法:4.3.1 示范表演:教师示范歌曲的表演动作,让学生跟随学习。

4.3.2 团队协作:让学生分组进行表演练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5.2 教学内容:5.2.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歌曲和知识点。

5.2.2 推荐其他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5.3 教学方法:5.3.1 问答互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学习内容。

5.3.2 音乐欣赏:播放其他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和讨论。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中国传统圩市的文化氛围,感受圩市的繁华与热闹。

2. 通过学习《赶圩归来啊哩哩》这首歌曲,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3. 学会用激昂、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体会歌曲中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演唱。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快速跳跃音和装饰音的准确演唱。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乐谱,录音机、音响等播放设备。

2. 教学环境:音乐教室,室内布置简洁,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圩市的起源和发展,以及《赶圩归来啊哩哩》这首歌曲的背景。

2. 学唱歌曲:a.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注意发音和语调。

b. 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唱,注意音准和节奏。

c. 分句教唱,重点讲解快速跳跃音和装饰音的演唱方法。

3. 练习:a.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练习,加强合唱效果。

b.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4. 演唱展示:学生分组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5. 总结:教师点评学生演唱,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赶圩归来啊哩哩》这首歌曲,学生了解了圩市文化,提高了音乐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提高集体演唱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的歌词和旋律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音准、节奏和合唱能力。

3. 评价学生对圩市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圩市,让学生亲身体验圩市的繁华与热闹。

2. 邀请当地艺术家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圩市文化。

3. 开展圩市主题的艺术创作活动,如绘画、摄影等,让学生用艺术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圩市的感悟。

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学生的安全,组织学生参观圩市时要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音乐教案赶圩归来阿哩哩

音乐教案赶圩归来阿哩哩

音乐教案《赶圩归来阿哩哩》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赶圩归来阿哩哩》,感受彝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2. 学会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3. 了解彝族的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学会歌曲《赶圩归来阿哩哩》的歌词和旋律。

2. 掌握彝族音乐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阶和节奏。

2. 彝族音乐风格的把握。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视频。

2. 乐器(如吉他、手鼓等)。

3. 乐谱。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彝族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民族文化等。

2. 引导学生关注彝族的音乐文化,激发学习兴趣。

二、新歌教学(15分钟)1. 播放歌曲《赶圩归来阿哩哩》,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2. 教唱歌曲,重点讲解歌曲中的特殊音阶和节奏。

3. 分组练习,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演唱能力。

三、歌曲解析(5分钟)1. 分析歌曲的结构,讲解歌曲的高低音、节奏等。

2.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体会彝族人民的热情和生活乐趣。

四、实践活动(5分钟)1. 邀请学生用乐器伴奏,为歌曲增色添彩。

2.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创作适合自己的舞蹈动作。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谈谈在本次课程中的收获,总结学习经验。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练习歌曲,准备下次课堂展示。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彝族音乐文化的了解程度。

2. 学生演唱歌曲《赶圩归来阿哩哩》的表现。

3.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歌曲深入学习(10分钟)1. 分析歌曲中的装饰音和滑音,讲解其在彝族音乐中的作用。

2.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情感变化,体会歌曲的韵味。

七、民族乐器介绍(10分钟)1. 介绍彝族的传统乐器,如笛子、琵琶等。

2. 演示乐器演奏,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1. 划分声部,引导学生进行合唱练习。

2. 重点讲解合唱中的和谐与平衡,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音乐教案赶圩归来阿哩哩

音乐教案赶圩归来阿哩哩

音乐教案《赶圩归来阿哩哩》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赶圩归来阿哩哩》,感受和学习中国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歌曲了解中国南方民族的风俗习惯,增长学生的文化知识。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赶圩归来阿哩哩》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 中国南方民歌的特点和风格。

3. 歌曲中所体现的中国南方民族的风俗习惯。

三、教学重点:1. 歌曲《赶圩归来阿哩哩》的演唱技巧和表现力。

2. 中国南方民歌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3. 歌曲中所体现的中国南方民族的风俗习惯的理解和表达。

四、教学难点:1. 歌曲《赶圩归来阿哩哩》的节奏和旋律的掌握。

2. 中国南方民歌的演唱技巧和表现力。

3. 对歌曲中所体现的中国南方民族的风俗习惯的理解和表达。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歌曲《赶圩归来阿哩哩》的视频或音频,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

2. 教学乐器:吉他、笛子等。

3. 教学用具:乐谱、歌谱、笔记本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赶圩归来阿哩哩》的视频或音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氛围。

2. 讲解:介绍歌曲《赶圩归来阿哩哩》的背景、作者以及歌曲所体现的中国南方民族的风俗习惯。

3. 学唱:教唱歌曲,重点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演唱技巧。

引导学生跟唱,注意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4. 分析:分析歌曲的结构、调式和音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5. 练习:分组练习,让学生互相交流和指正,提高演唱水平。

6. 展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演唱展示,评价小组的整体表现。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作者和民族风俗。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引导学生跟学。

3. 练习法:分组练习,互相交流和指正。

4. 展示法:学生演唱展示,评价小组表现。

八、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技巧和表现力的提高。

2. 学生对歌曲《赶圩归来阿哩哩》的熟练程度。

3. 学生对中国南方民歌风格的理解和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感受其浓郁的彝族风格,体会彝家姑娘热爱生活,赶圩归来时的喜悦、欢快心情。

2、演唱歌曲时能注意各声部之间的音响均衡和谐,明确合唱时既要独立唱准自己的声部,又要和各声部融合统一,默契配合,体会人声的丰富表现力与美感。

3、用愉悦的心情,轻巧活泼、明亮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课时:一至二课时
教具:播放机、投影屏幕、钢琴等
教材分析:
由古笛作词,黄有异作曲的广西彝族风格浓郁的《赶圩归来啊哩哩》,旋律欢快优美,明朗洗炼,富于民族特色,犹如一股新鲜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表现了彝家姑娘的美丽活泼,热爱生活,在赶圩归来时的愉快心境。

此歌曲不仅作为独唱歌曲受到人们的喜爱,还由孙宝林编配为合唱而得到更为广泛的演唱和欢迎。

北京战友文工团的混声合唱参加了“亚洲艺术节”,获得“特别奖”,受到了亚洲各国朋友的喜爱。

《赶圩归来啊哩哩》在国际比赛中取得的巨大成功,轰动了中国音乐界,广西的歌曲唱响了全国。

现在,这首歌曲已被编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的亚太地区教材,至今仍是全国许多歌手的首选演唱曲目。

著名歌唱家曲比阿乌曾经在
“澳门回归庆典晚会”等大型活动中多次演唱;在第二届国际民歌节上,轮回乐队将其用摇滚唱法演绎,也受到了大家的喜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广西歌手唐佩珠原唱的《赶圩归来啊哩哩》。

提问:哪位同学知道这首歌曲的曲名?这位歌手是哪里人,叫什么名字?引出以下过渡语。

广西是多民族的居住地,各民族能歌喜舞,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

广西各民族文化既有自身浓厚的地域文化特点,同时又与整个中华民族文化水乳交融。

一年一度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正是承传丰厚的民族文化积淀演变而来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唱由广西音乐人古笛、黄有异创作的《赶圩归来啊哩哩》。

二、授新课
1、简介作品:广西肥沃的民歌土壤滋养着音乐工作者不断创作出新的优秀作品。

80年代,古笛、黄有异联合创作出具有浓郁的广西特色,表现彝族姑娘赶圩归来喜悦、欢快的心情的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很快唱红了全国。

《赶圩归来啊哩哩》为中国文化部举办声乐比赛指定必唱曲目之一,编入全国音乐院校及各大、中、小学音乐教材,联合国科教文卫组指定这首歌为亚太地区音乐教材。

圩是农村贸易集市地点,民间称为“圩”或“集镇”。

赶圩,又名“赶闹子”、“逢闹子”,是农村的交易习俗。

至今,广西壮族还保留着很古
雅的传统风俗,盛装赶圩。

广西各地依然保留着赶歌圩的民间传统。

每赶歌圩,成千上万的人就聚在一起引吭高歌,场面蔚为壮观。

人们还用歌传情、以歌择偶。

彝族的语言中“啊哩哩”是“OK”的意思,“啊哩哩”也是广西百色隆林的方言,意思是“姑娘”,“啊哩哩”也是当地的民族音乐的一种曲调,这首歌因此取名“啊哩哩”,既有民族特色,也能让大家记得住。

2、创作背景:
1979年冬天,壮族词作家古笛等一行到隆林德峨乡体验生活。

当时正值圩日,只见彝族姑娘们身着五彩缤纷的服饰,欢天喜地地选购自己喜欢的布料、小工艺品,然后结伴走回山寨。

姑娘们一路上欢声笑语、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古笛与歌舞团的几位编导深受感染,决定以姑娘们赶圩归来路上的情景作为切入点,编排一个彝族舞蹈,体现改革开放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示出党的好政策给人们带来的幸福生活。

于是,古笛和黄有异写出了《赶圩归来啊哩哩》这个舞蹈的主题曲。

1985年全国举办首届少数民族声乐比赛,当时全国声乐赛事少,各路歌手跃跃欲试。

大学刚毕业的广西歌手唐佩珠,很幸运地通过选拔进入复赛。

根据唐佩珠的声音特点,黄有异将舞蹈《赶圩归来啊哩哩》的主题曲改编成独唱歌曲。

在这首歌曲中,采用彝族音调作为发展素材,衬词“啊哩哩”更是运用巧妙,舞蹈性节奏强,表现出彝族姑娘赶圩归来喜悦、欢快的心情。

唐佩珠不负众望,荣获“银雀奖”,成为广西第一位获得全国声乐奖的壮族歌手。

1987年12月,同样是一曲《赶
圩归来啊哩哩》,使她力压群芳,获得了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声乐比赛金奖。

3、词作者简介:
古笛:壮族,1932年出生,国家一级作家,歌舞剧《刘三姐》的执笔者之一,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的词作者,并以这些优秀作品享誉国内外。

4、曲作者简介:
黄有异:广西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打击乐专家、国家一级作曲。

从事艺术创作已有55年,至今,他已发表作品5000多首(部),获奖作品达227篇(次)。

知名歌曲有《毛主席来到我广西》、《青山里流出一条红水河》、和《赶圩归来啊哩哩》等。

5、学习歌曲:
(1)、欣赏北京哆来米少儿合唱团演唱的《赶圩归来啊哩哩》。

(2)、教师弹奏主旋律,学生模唱主旋律二至三遍,要求边听、边唱边击拍。

(3)、学生按音乐节奏有表情地朗读歌词,要求咬字吐字准确。

(4)、配唱歌词,随时纠错。

(5)、教师弹琴,学生听琴学唱其他声部旋律,正确无误后配唱歌词。

(6)、学生分声部练习,为合排、精排打好基础。

(7)、合排,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逐步达到和谐统一。

(8)、再次欣赏北京哆来米少儿合唱团演唱的《赶圩归来啊哩哩》。

要求学生唱好自己声部的同时,注意倾听各声部的声音。

要相互配合,
保持声部间的和谐与均衡。

使歌声在和谐中显出丰富的层次,更加悦耳动听,更有艺术感染力,表现力。

(9)、全体同学用愉悦的心情,轻巧活泼、明亮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6、综合表演:
针对歌曲舞蹈性节奏强的特点,请班上喜爱舞蹈的同学即兴舞蹈,部分学生用小乐器伴奏,其余同学合唱《赶圩归来啊哩哩》,使学生品尝合作成功的喜悦,享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