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作业第四章答案

合集下载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考试习题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考试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知觉一、单选题1. 下列“少女和老妇”的双关图,最能说明知觉的()。

A.整体性B.选择性 C.理解性D.恒常性2. ()会影响知觉的恒常性。

A.实际线索B.听觉线索C.视觉线索D.触觉线索3.观众把篮球比赛中穿着不同服装的运动员相应地归为不同的球队,这体现了知觉组织的()。

A.对称性原则 B.邻近性原则C.连续性原则D.相似性原则4.小张去火车站接一位陌生客人,他的预期会影响对这位客人的辨认。

这种知觉加工方式主要是()。

A.“全或无”加工B.数据驱动加工 C.自上而下的加工D.自下而上的加工5.对客观事物和事件的连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是()。

A.空间知觉B.时间知觉C.运动知觉D.错觉6.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称为()。

A.真动知觉B.动景运动C.诱发运动D.自主运动7.电影、电视、活动性商业广告的制作,依据的是()。

A.真动知觉发生的原理B.动景运动发生的原理C.诱发运动发生的原理D.自主运动发生的原理8. 在视觉范围内,知觉的恒常性有()。

A.大小恒常性B.颜色恒常性C.明度恒常性D.以上都是9. 前面的知觉经验对后来的知觉的影响称作()。

A.知觉适应B.知觉定势C.知觉习惯D.知觉学习10. 一支白粉笔,在白天看是白色的;在晚上看虽然很暗,但我们仍知道它是白色的。

这是()A.颜色恒常性B.形状恒常性C.大小恒常性D.亮度恒常性11. 人在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以便于下次阅读,这是利用了知觉的A.选择性 B. 整体性 C.理解性 D. 恒常性12. 在驾车时打电话容易引起知觉中的()。

A.无意识注意B.不注意盲视C.特征捆绑问题D.游离性注意13.在影响深度知觉的线索中,人们看远物纹理模糊,这种影响是A.空气透视 B.物体重叠 C.线条透视 D. 双眼视差14. 把一串点知觉为一条虚线的现象叫做()。

A. 整体知觉B.良好图形C.空间频率整合D.主观轮廓15. 正常情况下,人们产生深度知觉的最重要来源是()。

在职研究生 心理学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练习题(含答案)

在职研究生 心理学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练习题(含答案)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1、填空题1关系。

234、运动知觉是指个体对物体空间位移的反应,可分为5。

67的过程。

89运动视觉。

102、单项选择题1、知觉条件在一定的范围内发生变化,而知觉对象的影响仍然相对不变的特性称为知觉的()。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2、两个静态的物体按一定的时间依次出现,使人觉得是一个动态的物体,这种知觉称为()。

A真动知觉 B似动知觉 C幻觉 D时间错觉3、月朗星稀是感觉的()现象。

A适应现象 B对比 C后象征 D视觉障碍4、胃的剧烈收缩所引起的疼痛属于()。

A内受感觉 B本受感觉 C外受感觉 D运动觉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属于感觉的()。

A继进对比 B回想 C适应 D继时对比6、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称为()。

A思维 B感觉 C知觉 D概括7、个体对同一物体的凹凸或对不同物体的远近的反应称为()知觉。

A深度 B大小 C形状 D面积8、视觉属于()。

A内受感觉 B本受感觉 C机体觉 D外受感觉9、个体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应是()知觉。

A运动 B空间 C方位 D时间10、机体位置运动状态的反应是()感觉。

A外受 B内受 C本受 D皮肤11、费希纳指出符合对数定律的是()。

A 心理量和物理量的关系 B心理量变化和物理量 C物理量的变化和心理量 D感觉和感觉阈限12、最简单最低级的心理现象是()A 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注意13、内脏痛觉属于()A外受感觉B本受感觉C内受感觉D感受性14、从黑暗处到明亮处感受性降低的过程叫()A嗅觉B皮肤觉C暗适应D明适应15、没有适应现象的感觉是()A嗅觉B皮肤温度觉C触压觉D痛觉16.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 ):A.感觉 B.反应 c.知觉 D.阈限17.人对最小的客观刺激量的感觉能力是( ):A.感觉阈限 B.绝对感觉阈限 C绝对感受性 D.差别感受性18.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出磨苹果感到光滑等引起的心理活动是( )。

00031《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学生版含答案) 第四章记忆与学习

00031《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学生版含答案) 第四章记忆与学习

《心理学》(自考)同步练习第四章记忆与学习同步练习一、名词解释1.记忆 P79 2.陈述性记忆P82 3.情景性记忆 P83 4.图式P90 5.组块P866.前摄干扰与倒摄干扰P94 7.记忆术 P96 8.学习P98 9.接受学习P100 10.发现学习P10011.意义学习P100 12.机械学习P100 13.知识学习 P101 14.技能学习P101 15.社会规范学习P101 二、单项选择题1.信息处理的观点认为,记忆是人脑对外界信息的( )P79A.识记和保持 B.接受和储存 C.储存和提取 D.编码、储存和提取2.从向脑内存储信息到再次把它提取出来应用,这个完整的过程总称为( )P79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记忆3、人们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这种记忆的第一基本过程被称为( )P80A·编码 B.保持 C.储存 D.提取4、记忆的内容可以用言语表达,即事实类信息,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等知识,这种记忆是( )P82A.陈述性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情景记忆 D.语义记忆5、记忆的内容通常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过程,又可称为技能记忆。

如怎样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能等情况,这种记忆是( )P82A.陈述性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情景记忆 D.语义记忆6.托尔文认为个人亲身经历过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景的记忆可以称为( )P83A.陈述性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情景记忆 D.语义记忆7.托尔文认为对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它与一般的特定事件没有什么联系的记忆可以称为( )P83A.陈述性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情景记忆 D.语义记忆8.告诉你一个电话号码,你可以按照它去拨号,但打过以后,再问你该号码,你又不记得了。

这是( )P85A.瞬时记忆表现 B.感觉记忆表现 C.短时记忆表现 D.长时记忆表现9.感觉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又被称为( )P84A.瞬时记忆 B.情景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10.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主要是以怎样的编码形式储存( )P85A.语义编码 B.视觉编码 C.情景编码 D.听觉编码11.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平均数量是( )P86A.五加减二 B.六加减二 C.七加减二 D.八加减二12.复述是使信息保存的必要条件,有一种复述是指将识记的材料与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建立起联系。

普通心理学第4章习题练习及参考答案

普通心理学第4章习题练习及参考答案

普通心理学第4章习题练习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所列举的心理特点中,哪一个不是知觉的基本特征?()A.知觉的意义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持久性D.知觉的完整性2.在时间精确性的判断上,()表现最好。

A.视觉B.听觉C.触觉D.嗅觉3. 正常人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时运用的主要线索是()。

A.单眼线索B.双眼线索C.双眼辐合D.调节4. 在知觉世界时,人们总是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这是()。

A.知觉的理解性B.知觉的意义性C.知觉的整体性D.知觉的恒常性5. 人们在对整体的知觉和对个别成分的知觉上,()。

A.前者优于后者B.前者劣于后者C.两者没有差别D.两者相辅相成6. 知觉时把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这是知觉的()。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7. 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指的是社会知觉中的()A.刻板印象B.首因效应C.近因效应D.晕轮效应8. 甜甜的话语,欢快的音乐,体现的是感觉的()现象。

A.代偿B.对比C.适应D.联觉9. 军事上的伪装是运用了知觉的()。

A.选择性B.理解性C.恒常性D.整体性二.多项选择题:1. 知觉恒常性包括()A.大小恒常性B.距离恒常性C.明度恒常性D.形状恒常性E.颜色恒常性2. 时间知觉的形式有()A.对时间的分辨B.对时间的确认C.对持续时间的估量D.对时间的预测3. 知觉的特征有()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整体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性4. 知觉的作用有()A.觉察B.分辨C.选择D.确认5. 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有()A.感觉通道的性质B.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C.人的态度和兴趣D.感觉通道的大小三.简答题:1. 简述知觉的含义和特征。

2. 简述知觉的恒常性。

3. 简述错觉的含义和种类。

四.综合题:试论述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B3.B4.B5.A6.B7.D8.D9.D二、多项选择题1.ACDE2.ABCD3.ABCD4.ABD5.ABC三、简答题和综合题参考答案(略)。

369-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习题及答案(第4章)

369-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习题及答案(第4章)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习题及答案(第4章)一、选择题1.某学生自幼就有出国留学的愿望,为此他特别认真地学习外语,他的这种学习动机属于()A.内部动机B.一般动机C.远景的间接性动机D.近景的知接性动机2.以下哪种学习动机属于内部动机()A.“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B.“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C.读书是一种乐趣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3.以下对学习动机的作用,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学习动机的作用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开始、进行和完成的全过程;B.学习动机只对学习活动的发起起作用C.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就是学习者遇到的问题情境D.学习动机越高学习的结果越好4.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

()A.格式塔派B.联结派C.认知派D.建构派5.罗杰斯提出的学习动机理论是()A.需要层次论B.强化理论C.自我效能感理论D.自由学习理论6.需要层次论是心理学在动机领域的体现,其代表人物是。

()A.人本主义马斯洛B.行为主义班杜拉C.认知主义苛勒D.人本主义韦纳7.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与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的区别在于()A.前者强调的是新旧知识要有联系,后者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兴趣B.前者强调知识与个人经验、兴趣的关系,后者强调新旧知识存在联系C.前者强调新旧知识的联系,后者不关注这种联系D.前者强调个人兴趣,后者强调学习者主动学习8.以下几种学习动机,哪一种是罗杰斯认为对学习者的学习最有影响力的一个?()A.“我能行”B.“学好了就有奖励”C.“我喜欢”D.“我不得不学好”9.以下几种学习动机理论哪一个不属于认知理论的?()A.自由学习理论B.自我效能感C.成败归因理论D.自我价值理论10.把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分为“高成就动机”和“避免失败”的理论是()A.自我价值理论B.期望——价值理论C.成败归因理论D.自我效能感理论11.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A.韦特海默B.罗特C.韦纳D.海德12.韦纳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把成就行为的归因划分为稳定和不稳定的因素。

学前心理学第四章试题及答案

学前心理学第四章试题及答案

学前心理学第四章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指:A. 0-3岁B. 3-6岁C. 6-12岁D. 12-18岁答案:B2.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开始形成的阶段是:A. 婴儿期B. 学步期C. 学前期D. 学龄期答案:C3. 下列哪项不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A. 好奇心强B. 模仿能力强C. 思维发展迅速D. 情绪稳定性高答案:D二、填空题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_______阶段,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答案:关键期2. 学前儿童在_______中,通过模仿和实践,逐步形成自我意识。

答案:社会互动3.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_______的发展。

答案:语言三、简答题1.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答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包括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思维发展迅速、情绪易变等。

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喜欢探索未知事物;模仿是他们学习的重要方式;思维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迅速发展;情绪表达直接且多变,易受外界影响。

2. 学前儿童如何通过游戏进行心理发展?答案:游戏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游戏,儿童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社会规则、发展语言能力、锻炼身体协调性、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游戏还能帮助儿童建立自我意识,提高社交技能。

四、论述题1. 论述家长和教师如何促进学前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答案: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促进学前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首先,提供一个安全、温馨的环境,满足儿童的基本需求;其次,鼓励儿童探索和尝试,支持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再次,通过游戏和日常活动,引导儿童学习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此外,关注儿童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情感支持和正面反馈;最后,与儿童建立良好的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结束语: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性和特点,以及家长和教师在促进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希望每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能运用所学知识,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和帮助。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 幼儿的感知觉章节练习复习(含答案)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 幼儿的感知觉章节练习复习(含答案)

1. 3岁幼儿的方位知觉发展的程度是( C )A.能辨认左右B.能辨别上下和前后C.能辨别上下D.能辨别上下和前后,并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2.无论是中午还是傍晚,我们都会把中国的国旗看作是鲜红色的,这是知觉的( D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3.幼儿认为“早上就是起床上幼儿园的时候”,“下午则是妈妈来接的时候”,这说明儿童知觉是( B )A.依靠生理上的变化B.依据他们具体生活活动C. 根据日夜和季节的变化D.依靠成人教授4. ( B )开始能够正确地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

A.3-5岁儿童B. 5岁儿童C.3岁儿童D. 2~5岁儿童5.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 B )能够正确辨别前后。

A.3岁B.4岁C.5岁D.6岁6.人们吃过糖以后再吃橘子,会感到橘子很酸,这种现象属于( B )A.感觉适应B.相继对比C. 同时对比D.感觉相互作用7.( D )幼儿在画图时,能运用各种颜色调出需要的颜色,并能正确地说出黑、白红、蓝、绿、黄、棕、灰、粉红、紫等颜色的名称。

A.幼儿前期B.幼儿初期C.幼儿中期D.幼儿晚期8.( B )是对物体的空间关系和自己的身体在空间所处位置的知觉,包括辨别上、下前、后、左、东、西、南、北、的知觉。

A.空间知觉B.方位知觉C.时间知觉D.距离知觉9.知觉对象由许多具有不同特征的部分组成,但人们并不认为它是许多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看作一个整体,这是知觉的( B )。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10.“花瓶人头双关图中的花瓶、人头都易被感知”,这体现的是把对象从背景中分开来。

它受( B )的影响。

A.对象的活动性B.对象与背景的差别C.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D.教师的言语与直观材料的相结合11.在空间知觉中,对物体属性的知觉不包括( D )。

A. 方位知觉B. 形状知觉C.距离知觉D. 颜色知觉12. 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 A )。

心理学作业 第四章答案

心理学作业 第四章答案

参考答案第四章知觉姓名:学号: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前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30分)( B )1、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________。

A 色觉;B 知觉;C 感觉;D 统觉。

( D )2、个体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反映是________知觉。

A 空间;B 方位;C 深度;D 运动。

( D )3、个体对物体空间特性的知觉是________。

A 形状知觉;B 距离知觉;C 方位知觉;D 空间知觉。

( C )4、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性位移而引起的知觉是___。

A 似动知觉;B 动景知觉;C 真动知觉;D 自主知觉。

( C )5、电影、霓虹灯活动广告等是按照________原理制作而成的。

A 时间知觉;B 真动知觉;C 似动知觉;D 错觉。

( A )6、人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整体反映的知觉特征是________。

A 知觉整体性;B 知觉选择性;C 知觉理解性;D 知觉恒常性。

( C )7、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以处理并做出解释、判断的组织加工过程是________。

A 知觉整体性;B 知觉选择性;C 知觉理解性;D 知觉恒常性。

( B )8、一支白粉笔,在白天看是白色的;在晚上看虽然很暗,但我们仍知道它是白色的。

这种知觉特性是________。

A 颜色恒常性;B 亮度恒常性;C 大小恒常性;D 形状恒常性。

( D )9、看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视像大小相关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________。

A 知觉整体性;B 知觉选择性;C 知觉理解性;D 知觉恒常性。

( B )10、人在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以便于下次阅读,这是利用了知觉的_____特性。

A整体性; B 选择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D)11、无论是清晨、中午、还是傍晚,我们都会把中国的国旗看作是鲜红色的,这是知觉的________。

教育心理学第4章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第4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学习动机一、选择题:1、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称为【 B 】A.内驱力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2、各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随许多因素变化而变化,在儿童早期哪一种内驱力最突出? 【 C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3、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指的是个体那种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赢得心理的需要。

这种需要属于【 C 】A.长者们的的赞许或认可B.同伴们的赞许或认可C.相应地位D.理解知识、解决问题.4、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它不是直接指向知识和学习任务本身,属于【 C 】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探究内驱力5、学习是为了赢得地位和自尊。

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B 】A.附属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认知内驱力D.内部求知欲.6、某些学生为了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奖励,避免受到老师或父母的惩罚而努力学习。

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D 】A.高尚动机 B.低级动机 C.内部动机 D.外部动机7、学生的学习动机与他们的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是【 A 】A.成倒“u”型关系 B.成反比 C.成正比 D.不成比例8、有人把学业失败的原因说成是“自己能力低”这种归应属于【 A 】A.内部稳定性归因B.外部不稳定归因C.外音稳定性归因D.内部不稳定归因9、在以下各项原因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败进行【 B 】A.能力归因 B.努力归因 C.任务难度归因 D.运气归因lO、在韦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 B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C.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11、从内在性、稳定性和可控性三个维度来分析,下面各因素中属于内部的、可控的和不稳定的因素是【 B 】A.能力 B.努力 C.运气 D.任务难度12、马斯洛认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其中最高级的需要是【 D 】 P60A.安全需要B.归属和爱的需要C.尊重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1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最基本的需要是【 D 】A.自我实现需要 B.尊重需要 C.安全需要 D.生理需要14、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 A 】A.5种 B.6种 C.3种 D.4种15、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属于【 C 】A.正强化 B.直接强化 C.替代性强化 D.自我强化16、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属于班杜拉理论中的【 C 】P62A.自我强化 B.直接强化 c.替代性强化 D.无强化17、中国有一句俗话“杀鸡给猴看”,这种强化方式是属于【 A 】A.替代性强化 B.直接强化 c.自我强化 D.强化18、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是【 D 】A.自我意识 B.认识过程 c.道德判断 D.自我效能感19、根据耶克——多德森定律,当学生从事较容易的作业时,教师应使其心理紧张程度控制在【 A 】A.较高的水平 B.较低的水平 c.非常低的水平 D.中等水平20、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多德森认为,何种程度的动机及其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的提高? 【 C 】A.零水平 B.较低水平 C.中等水平 D.高水平2l、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认为,动机和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D 】P67A.低相关B.高相关.C.不成比例D.呈倒“U”型曲线22、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实际上是【 D 】P58A.无关系的B.一致的C.非一致的D.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23、成就动机理论认为,力求成功者最有可能选择的任务是成功概率为【 B 】A.25% B.50% C.75% D.100%24、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C 】P60A.维纳 B.澳苏伯尔 C.阿特金森 D.班杜拉25、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心理学第四章测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第四章测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第四章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是描述学习的正确说法?A. 学习是指人们通过观察和记忆来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B. 学习是指个体通过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来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C. 学习是指个体通过自身的思维和推理能力来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D. 学习是指人们通过遗传基因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答案:B2. 下列哪项是描述经典条件作用的正确说法?A. 经典条件作用是指通过观察和模仿来获得新的行为。

B. 经典条件作用是指通过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来获得新的行为。

C. 经典条件作用是指个体通过自身的思维和推理能力来获得新的行为。

D. 经典条件作用是指个体通过遗传基因获得新的行为。

答案:B3. 学习的主要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中不包括:A. 接受信息B. 自我调节C. 记忆D. 成功预测答案:D4. 下列哪项是描述行为主义学派的正确说法?A. 行为主义学派强调个体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新的行为。

B. 行为主义学派强调个体通过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来学习新的行为。

C. 行为主义学派强调个体通过自身的思维和推理能力来学习新的行为。

D. 行为主义学派强调个体通过遗传基因学习新的行为。

答案:B5. 下列哪项是描述认知学派的正确说法?A. 认知学派强调个体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新的行为。

B. 认知学派强调个体通过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来学习新的行为。

C. 认知学派强调个体通过自身的思维和推理能力来学习新的行为。

D. 认知学派强调个体通过遗传基因学习新的行为。

答案:C二、判断题1. 学习是指人们通过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来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答案:正确2. 经典条件作用是指个体通过自身的思维和推理能力来获得新的行为。

答案:错误3. 认知学派强调个体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新的行为。

答案:错误4. 学习的主要过程包括接受信息、自我调节和记忆。

答案:正确5. 行为主义学派强调个体通过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来学习新的行为。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请简述经典条件作用的基本原理。

(完整版)心理学第四章知觉练习题

(完整版)心理学第四章知觉练习题

心理学练习 第四章 知觉姓名: 学号: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 填入题前的括号内) (每题 2 分,共 30分)) 1、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____________ 。

A 色觉; B 知觉; C 感觉; D 统觉。

) 2、个体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反映是 ___________ 知觉。

A 空间; B 方位; C 深度; D 运动。

) 3、个体对物体空间特性的知觉是 __________ 。

A 形状知觉; B 距离知觉; C 方位知觉; D 空间知觉。

)4、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性位移而引起的知觉是 A 似动知觉; B 动景知觉; C 真动知觉; D 自主知觉。

) 5、电影、霓虹灯活动广告等是按照 ___________ 原理制作而成的。

A 时间知觉; B 真动知觉; C 似动知觉; D 错觉。

)6、人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整体反映的知觉特 征是 ________ 。

A 知觉整体性;B 知觉选择性;C 知觉理解性;D 知觉恒常性。

)7、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以处理并做出解释、判断的组织加工过程A 知觉整体性;B 知觉选择性;C 知觉理解性;D 知觉恒常性。

)8、一支白粉笔,在白天看是白色的;在晚上看虽然很暗,但我们仍知道它是白色 的。

这种知觉特性是 。

A 颜色恒常性;B 亮度恒常性;C 大小恒常性;D 形状恒常性。

)9、看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视像大小相关很大,但我们总认 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 知觉整体性;B 知觉选择性;C 知觉理解性;D 知觉恒常性。

)10、人在看书时, 用红笔划出重点以便于下次阅读,这是利用了知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性。

心理学第四章课后习题

心理学第四章课后习题

心理学第四章课后习题一、单项选择题:(C)1、区分操作条件反应与经典条件反应的正确标准是__________。

A条件反应是否受到直接强化B新的S-R联结是否形成C强化物是否出现在新的反应前D以上都是(A)2、基于观众的条件性情绪反应设计的广告是对__________的应用。

A.经典条件作用B.操作条件作用C.正强化D.负强化(D)3、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依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__________。

A、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B、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C、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D、意义学习和接受学习(B)4、老鼠学会用爪按压杠杆就能获得食物,这是________。

A、经典性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C、初级条件反射D、高级条件反射(B)5、某次小孩哭闹时,家长给予糖果,小孩停止哭闹,重复几次后,一旦小孩哭闹,家长就给予糖果,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家长给糖果的行为得到了__________。

A正强化B负强化C消退D惩罚(D)6、儿童观看电视里的暴力镜头而出现相应的暴力行为,这种学习方式是_________。

A、发现学习B、顿悟学习C、接受学习D、观察学习(A)7、美国心理学家托尔曼认为,在白鼠走迷津的实验中,己经发生却没有从行为中展示出来的学习,称为__________。

A、潜在学习B、顿悟学习C、试误学习D、观察学习(B)8、提出顿悟学习的心理学家是__________。

A.班杜拉B.苛勒C.华生D.弗洛伊德(D)9、“观察学习、替代强化”是___________的核心概念。

A.条件反射理论B.人格特质理论C.人格因素理论D.社会学习理论二、多项选择题:(ABD)1、下列选项中,属于学习现象的有__________。

A见贤思齐B望梅止渴C蜘蛛结网D谈虎色变(ABCD)2、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A辨别学习是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作出不同的反应B信号学习是经典性条件作用,学习对某种信号作出某种反应C连锁学习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D言语联想学习也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ABCD)3、下列关于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心理学基础》练习题答案(四)

《心理学基础》练习题答案(四)

心理学第四章练习题[感知觉部分]一、名词解释1.感觉、知觉、超感知觉、错觉、幻觉感觉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指把感觉得信息组织成一定的模式并对它加以解释的过程。

超感知觉是一种以特殊方式感知世界的能力。

错觉是对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

幻觉是指客观环境中没有相应的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出现的知觉体验。

2.感受性、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

绝对感受性是指相应于绝对感觉阈限的感受能力。

差别感受能力是指相应于差别感觉阈限的感受能力。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让人感受到的刺激量。

差别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使人觉察出差异的刺激量。

3.适应、后像、结构优势效应、知觉的理解性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器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后像是指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而是在头脑中暂时保留片刻,这种现象即后象。

结构优势效应:在模式识别中,刺激模式的整体结构优于部分,整体的结构在模式识别中起有利作用,统称为结构优势效应。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总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事物,赋予其某种意义,并用语词把它标识出来。

4.双眼视差人的两眼相距约65mm,当我们看立体物体的时候,两眼从不同角度看这一物体,物体投射在左、右两个眼底上的视像不是完全相同的,这就是双眼视差。

二、填空1.外部感觉有触肤觉、味觉、嗅觉、视觉、听觉五种。

内部感觉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三种。

2.视觉的适宜刺激是可见光而听觉的适宜刺激是声波。

3.感觉的基本规律有感觉的适应、感觉的对比、联觉。

4.根据知觉对象的特性,通常把知觉分为物体知觉、社会知觉、错觉三种。

5.直观教学的三种直观形式是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三种。

6.色觉有三种基本特性:色调、明度和饱和度;听觉的基本特性有频率、振幅和波形。

7.1860年,德国的心理物理学家费希纳进一步研究了物理量和心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E=k lgI+C 公式。

西南大学趣味心理学第四章答案

西南大学趣味心理学第四章答案

西南大学趣味心理学第四章答案1、为了逃避惩罚而服从于权威或有权力的人的道德判断水平,处于柯尔伯格提出的()。

[单选题] *前习俗水平(正确答案)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都不是2、null"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是()的表现. [单选题] *A.心境(正确答案)B.激情3、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单选题] *从不可逆发展到可逆从前世俗水平发展到世俗水平从自律发展到他律从他律发展到自律(正确答案)4、不是积极心态的作用的是()[单选题] *A 内心的平静B 信心C 成功的意识D 浮躁(正确答案)5、解释社会促进和社会干扰现象的理论是()[单选题] * A)社会学习理论(B)优势反应强化说(正确答案)C)三维归因理论(D)认知不平衡理论6、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是()。

[单选题] *A感知觉B客观现实(正确答案)C认识过程D内心世界7、“少言寡语”属于()[单选题] *讲话程度上的阻抗(正确答案)讲话方式上的阻抗讲话内容上的阻抗咨询关系上的阻抗8、心理健康咨询的工作对象是()。

[单选题] *各类异常心理状态所有心理正常的人群心理不健康的各类状态(正确答案)心理障碍的人群9、躁狂发作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单选题] *精神运动性兴奋语词新作(正确答案)情绪高涨思维奔逸10、认字过程中的“有边读边”的心理状态是()[单选题] * A动机过程B注意范围小C定势(正确答案)D注意分配能力差11、在各种心理咨询方法有效的共同因素中,最基本的是()[单选题] *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建立的和谐、信任的咨询关系(正确答案)求助者强烈的求治动机、积极态度咨询师和求助者双方都相信的理论和方法咨询师准确的共情、丰富的理论基础12、null存在主义认为,人是自己生命意义的创造者,人有选择的自由,这意味着:()[单选题] *A、人是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B、人对自己的选择负有责任(正确答案)13、“真诚不等于说实话”的含义是()[单选题] *真诚与说实话之间没有联系表述真诚不能通过言语表达真诚应有助于求助者成长(正确答案)实话实说不利于表达真诚14、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3~6 岁的儿童其心理发展阶段是()。

健康心理学第四章应激课后题答案

健康心理学第四章应激课后题答案

健康心理学第四章应激课后题答案1、晓春上课时把老师的讲解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写在课本上,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他采取的学习策略是()。

[单选题] *A复述策略B组织策略C计划策略D精加工策略(正确答案)2、小马上课时害怕回答问题,他发现自己坐在教室后排时可减少老师提问的次数。

于是,他总坐在教室后排。

下列哪种强化方式导致了小马愿意坐在教室的后排()[单选题] *A 正强化B 负强化(正确答案)C 延迟强化D 替代强化3、有人买了一辆自行车,和别人的车一比较,发现自己的车式样又老又贵,心里很后悔,但总说自己车好,“一分钱一分货”。

这是()心理。

[单选题] *A 甜柠檬(正确答案)B 甜草莓C 甜苹果D 甜葡萄4、产生于主观空间内的幻觉是()。

[单选题] *真性幻觉假性幻觉(正确答案)主观幻觉脑内幻觉5、建华在听课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玩手机或做小动作。

这种现象属于()[单选题] * A注意集中B注意分散(正确答案)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6、以猜疑和固执已见为特点的是()。

[单选题] *A)分裂样人格障碍(B)冲动性人格障碍C)偏执性人格障碍((正确答案)D)表演型人格障碍7、维果茨基创立的理论是()。

[单选题] *A)社会学习理论(B)认知-发展理论(C)生态学理论(D)文化-历史理论(正确答案)8、倾听时应避免()[单选题] *机警和共情的态度给予鼓励性回应认真、关注地听作道德性评判(正确答案)9、婴儿早期的兴趣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大致在()[单选题] *A)出生至日左右(B)出生至日左右C)出生后天以内((正确答案)D)出生后天以内10、张老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既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也考虑他们在老师指导下可以达到的水平,维果斯基将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

[单选题] *A教学支架B最近发展区(正确答案)C组织者D自我差异11、走迷宫是一种()[单选题] *发现学习(正确答案)意义学习接受学习知识学习12、抑郁发作的特点不包括()。

心理学第四章想象力测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第四章想象力测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第四章想象力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想象力通常被定义为:A. 记忆能力B. 逻辑思维能力C. 创造性思维能力D. 分析能力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想象力的特点?A. 创新性B. 形象性C. 逻辑性D. 多样性答案:C3. 想象力在心理学中通常被分为几种类型?A. 两种B. 三种C. 四种D. 五种答案:B4. 以下哪个理论不是关于想象力的理论?A.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B.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C.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D.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答案:D5. 想象力在教育中的作用不包括以下哪项?A. 促进学习B. 增强记忆C. 抑制创造力D. 激发兴趣答案:C二、判断题1. 想象力是与生俱来的,不需要后天培养。

()答案:错误2. 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答案:错误3. 想象力在艺术创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答案:正确4. 想象力的高低与个体的智力水平无关。

()答案:错误5. 想象力可以通过练习和训练得到提高。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简述想象力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答案:想象力在解决问题中起着关键作用。

它能够帮助个体超越现实的限制,探索多种可能性,从而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

想象力还能帮助个体预见潜在的结果,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2. 描述如何通过日常活动提高想象力。

答案:提高想象力可以通过多种日常活动实现,如阅读文学作品、参与艺术创作、玩想象力游戏、进行头脑风暴等。

这些活动能够激发个体的创造性思维,促进新想法的产生。

四、论述题1. 论述想象力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

答案:想象力与创新能力密切相关。

想象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它为创新提供了无限的思维空间和可能性。

创新能力则是想象力的具体表现,通过实践将想象转化为现实。

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个体和社会的发展。

结束语:通过本章的测试题,我们对想象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想象力不仅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创新的关键因素。

心理学章节测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章节测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章节测试题及答案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 以下哪个选项最准确地描述了心理学的定义?答案: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心智过程的科学。

2. 心理学的目的是什么?答案:研究、描述和解释个体和群体的心理过程与行为。

3. 请简要介绍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答案: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

4. 心理学与其他科学领域有何区别?答案: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而其他科学领域研究的对象则有所不同。

5.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有哪些?答案:实验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

第二章:神经科学和行为1.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包括哪些部分?答案:细胞体、树突、轴突、突触等。

2. 请简要介绍神经冲动的传递过程。

答案:神经冲动通过轴突传递,沿着突触传入下一个神经元。

3. 神经递质在神经传递中起到什么作用?答案:神经递质用于跨越突触间隙,将神经冲动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4. 大脑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案:大脑负责思维、学习、记忆以及控制行为。

5. 神经科学和心理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案:神经科学为心理学提供了对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生物学解释。

第三章:感知与知觉1. 感觉和知觉有什么区别?答案:感觉是指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信息,而知觉是将感觉信息进行整合、解释和理解。

2. 请简要介绍感觉器官的类型及其功能。

答案:感觉器官包括视觉系统、听觉系统、嗅觉系统、味觉系统和触觉系统,它们分别负责接收和处理相关的感觉信息。

3. 知觉错觉是什么?答案:知觉错觉是指人们在感知和认知过程中存在的主观误判或偏差。

4. 广告行业如何利用感知和知觉的原理来影响消费者的行为?答案:广告利用感知和知觉的原理,通过设计吸引人的形象、声音和文字,刺激消费者的感官,影响其购买决策。

5. 感知和知觉是如何与注意力相互作用的?答案:注意力决定了我们对感官信息的关注程度和处理能力,从而影响感知和知觉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答案第四章知觉
姓名:学号:
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前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30分)
( B )1、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________。

A 色觉;
B 知觉;
C 感觉;
D 统觉。

( D )2、个体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反映是________知觉。

A 空间;
B 方位;
C 深度;
D 运动。

( D )3、个体对物体空间特性的知觉是________。

A 形状知觉;
B 距离知觉;
C 方位知觉;
D 空间知觉。

( C )4、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性位移而引起的知觉是___。

A 似动知觉;
B 动景知觉;
C 真动知觉;
D 自主知觉。

( C )5、电影、霓虹灯活动广告等是按照________原理制作而成的。

A 时间知觉;
B 真动知觉;
C 似动知觉;
D 错觉。

( A )6、人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整体反映的知觉特征是________。

A 知觉整体性;
B 知觉选择性;
C 知觉理解性;
D 知觉恒常性。

( C )7、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以处理并做出解释、判断的组织加工过程是________。

A 知觉整体性;
B 知觉选择性;
C 知觉理解性;
D 知觉恒常性。

( B )8、一支白粉笔,在白天看是白色的;在晚上看虽然很暗,但我们仍知道它是白色的。

这种知觉特性是________。

A 颜色恒常性;
B 亮度恒常性;
C 大小恒常性;
D 形状恒常性。

( D )9、看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视像大小相关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________。

A 知觉整体性;
B 知觉选择性;
C 知觉理解性;
D 知觉恒常性。

( B )10、人在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以便于下次阅读,这是利用了知觉的_____特性。

A整体性; B 选择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D)11、无论是清晨、中午、还是傍晚,我们都会把中国的国旗看作是鲜红色的,这是知觉的________。

A整体性; B 选择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A)12、在小学生识字教学阶段,学生对一些字形相近的字常常出现书写错误,这是由于受到知觉________的影响。

A整体性; B 选择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A )13、在影响深度知觉的线索中,人们看远物纹理模糊,这种影响是
A空气透视;B物体重叠;C线条透视; D 双眼视差。

(C )14、下列哪种选项是影响深度知觉的双眼线索?
A 线条透视
B 空气透视
C 视轴辐合
D 运动视差
(B )15、下列哪种选项是情绪对时间估计长短的影响规律
A 正在经历的事件,愉快情绪则过得慢
B 盼望的事件,愉快情绪的事件来得慢
C 已经过去的事件,情绪不愉快则显得长
D 正经历的事件,情绪不愉快则过得快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在知识和经验的参与下,对事物加以认识的过程。

2. 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的知觉可以把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优先区分出来的特性。

3. 知觉的恒常性是指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知觉映象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4. 知觉的恒常性主要有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和亮度恒常性。

5.影响深度知觉的双眼线索有:视轴辐合、双眼视差。

6.运动知觉分为___真动____知觉和似动知觉。

7.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似动知觉有__动景_运动、___诱导_运动、自主运动和运动后效。

8. 垂直线与水平线是等长的,但看起来垂直线比水平线长,这种现象称之为_错觉__。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知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2、知觉的理解性
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以处理并做出解释、判断的组织加工过程
3、知觉的整体性
人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整体反映的知觉特征
4、双眼视差
当人看物体时,由于两眼间有距离,两眼视像不完全落在视网膜对应的部位,物体在两眼视网膜上的成像有了差异,左眼看物体的左边多些,右眼看物体的右边多些
5、错觉
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失真的歪曲的知觉。

四、问答题
1.简述感觉和知觉二者有何区别与联系?(10分)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进行综合整体的反映。

感觉、知觉二者是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的。

从联系来看:①二者都是直接的反映、都是感性认识过程;②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进——步发展,二者紧密交织在一起,通常以感知觉形式出现,除新生儿或婴儿有某些单纯感觉之外,在儿童或成人身上均以交织在一起的感知形式出现。

从区别来看:①感觉反映的是事物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整体;
②感觉的生理机制是单一分析器的活动,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③经验在感觉中可有可无,只起一被作用,经验在知觉中是必备条件.缺乏知识经验,就没有知觉现象产生。

2.试分析知识经验在知觉和知觉基本特性中的作用。

(12分)
知识经验在知觉中有以下重要作用。

客观事物直接作用感官,通常只是事物的部分属性起作用。

由于经验的参加,可以回忆起过去作用过的其他属性,因而便于在人脑中形成对该事物的整体映像。

如在黑夜,人用手触摸到某物体,立即能回忆该事物的其他属性,并能叫出它的名称。

经验还能帮助人区别不同事物或区别事物的不同属性,从而正确理解事物(感知水平的理解)。

例如人凭经验,用鼻子嗅,就能把液化气、汽油、煤油、酒精、白酒等区别开来。

经验也影响知觉的丰富和深化,为理性认识莫定基础。

经验在知觉的基本特性中也有重要作用:在选择性中有助于个体把对象与背景区分开来,从而优先地选择知觉对象;在整体性中,经验的回忆补充作用,有助于完整认识;在理解性中,经验是知觉理解的基础;在恒常性中,经验有助人保持相对不变的认识。

总之,由于经验的作用,个体对感觉信息加工对客观对象作出感性的解释相理解的过程才构
成知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