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清清的溪水》原文及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二年级上册《清清的溪水》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上册《清清的溪水》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上册《清清的溪水》教学设计小学二年级上册《清清的溪水》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师:昨天,我们认识了几个好朋友,现在它们找我们来了(出示大屏幕播放歌曲师生共舞),他们是谁呀?生:小兔子,大象和棕熊。

师:小兔子就住在一条小溪边,溪水清清的,又凉又甜,小兔在这儿过得可快乐了,可是有一天,它发现溪水变浑了,这和大象、棕熊有什么关系呢?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同学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18课《清清的溪水》。

(师板书,生读题)(二)初读课文,复习生字词语师:请同学们把课文翻到82页,一边听教师读课文,一边动手分一分,看看这篇课文可以分多少个自然段?生:(听师读后回答)这篇课文可以分11个自然段。

师:我们一起来熟悉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词语(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溪比赛负互掉冲鼻洗越浑坑浇俩词语:关系泥沙洗澡重新胜负浇水培土栽树刨坑大象师:熟悉完生字,词语,相信同学们读课文会更加流利,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读完反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大象和棕熊比赛拔树,使溪水变浑,经过小兔的劝说,他们又重新栽好了树,溪水又变清了。

(三)以读为主,综合学习师:现在,谁愿意读课文1—3自然段,想想:小兔在上游看见了什么?生:(读文1—3自然段)师:下了一场雨后,清清的溪水突然变成浑浑的'了。

(板书:清清的-→浑浑的),大家“突然”下面点圆点,看,事情变化得多快呀!小兔决定到地势高的上游去找找原因,它看见了什么?(出示挂图)生:小兔看见大象和棕熊正在拔树,一片小树林快被它们拔光了。

师:图上的小兔在干什么?生:小兔很着急,准备阻止他们拔树。

师: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课文的1—3自然段。

“突然”读的重一些,我们再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看到这情景后,小兔与大象、棕熊之间有一段精彩的对话,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4—8自然段,想一想:小兔的心情怎么样?生:(自由分角色读)师:谁来回答小兔的心情怎么样?生:小兔很气愤!师:课文中哪些词表现出小兔很生气?找到后在字下面点圆点。

语文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清清的溪水》原文及教案

语文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清清的溪水》原文及教案

语文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清清的溪水》原文及教案【导语】《清清的溪水》这是一篇既有时期感,又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课文里有11个自然段落,分为“溪水变黄——-变黄的原因——-溪水变清”三部分,这个故事告知我们,毁掉树木,造成水土流失,就会使溪水遭到污染,变浑,要使水变清,就要多栽树。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语文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清清的溪水》原文及教案),期望帮助到您。

【原文】清清的溪水小兔的家门前,有一条清清的小溪,溪水又凉又甜。

一场雨过后,溪水突然变黄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小兔沿着小溪,朝上游走去。

他远远望见大象和棕熊正在拔树。

走近一看,一片小树林快被他们拔光了。

小兔跑过去,大声喊:“喂,别拔啦!你们为何拔树哇?”大象和棕熊停下来,说:“这两天我们在比赛,看谁的力气大,还没分出胜负呢。

”“比力气?你们毁掉了树林,也毁了小溪!”小兔气愤地说。

大象和棕熊相互看看,不解地问:“这和小溪有什么关系?”“这么多树被你们拔掉了,雨水把泥土都冲进小溪里啦!不信,你们去看看。

”小兔动气地说。

大象走到小溪边,伸出长鼻子吸水,泥沙一下子把鼻孔堵住了。

棕熊跳进小溪,想洗个澡,可是越洗身上越脏。

本来,往日清清的溪水变成浑浑吧的了。

大象和棕熊知道自己错了,立刻行动起来。

棕熊刨坑,大象栽树;棕熊培土,大象浇水……他们俩重新把一棵棵树栽好。

过了几天,溪水又变清了,轻巧地唱着歌向前流去。

【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课文内容,了解小溪和树木的关系。

2、能分角色朗诵课文。

3、培养学生的视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语言及语言表达能力。

进程与方法在角色朗诵课文和合作交换中知道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保护环境、建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字。

2、知道课文内容,想到保护环保的重要性,从而建立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抓住动物们的神态和语言,知道植树与溪水之间的关系教学进程:一、激发爱好,导入新课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位新朋友。

语文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清清的溪水》原文及教案

语文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清清的溪水》原文及教案

【原文】清清的溪水小兔的家門前,有一條清清的小溪,溪水又涼又甜。

一場雨過後,溪水突然變黃了。

這是怎麼回事呢?小兔沿著小溪,朝上游走去。

他遠遠望見大象和棕熊正在拔樹。

走近一看,一片小樹林快被他們拔光了。

小兔跑過去,大聲喊:“喂,別拔啦!你們為什麼拔樹哇?”大象和棕熊停下來,說:“這兩天我們在比賽,看誰的力氣大,還沒分出勝負呢。

”“比力氣?你們毀掉了樹林,也毀了小溪!”小兔氣憤地說。

大象和棕熊互相看看,不解地問:“這和小溪有什麼關係?”“這麼多樹被你們拔掉了,雨水把泥土都沖進小溪裏啦!不信,你們去看看。

”小兔生氣地說。

大象走到小溪邊,伸出長鼻子吸水,泥沙一下子把鼻孔堵住了。

棕熊跳進小溪,想洗個澡,可是越洗身上越髒。

原來,往日清清的溪水變成渾渾吧的了。

大象和棕熊知道自己錯了,立刻行動起來。

棕熊刨坑,大象栽樹;棕熊培土,大象澆水……他們倆重新把一棵棵樹栽好。

過了幾天,溪水又變清了,歡快地唱著歌向前流去。

【教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小溪和樹木的關係。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像能力語言及語言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在角色朗讀課文和合作交流中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學生保護環境、樹立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1、認識12個生字,會寫7個字。

2、理解課文內容,想到保護環保的重要性,從而樹立環保意識。

教學難點:抓住動物們的神態和語言,理解植樹與溪水之間的關係教學過程: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一位新朋友。

瞧,(出示圖片:小兔子)小兔子想請大家到它住的地方去看看,一起來吧!(出示課件:小兔子站在清水旁)小兔子呀,就住在一條小溪邊,溪水清清的,又涼又甜,小兔子在這兒過得可快樂了。

可是有一天,它發現溪水變得渾渾的了。

這是怎麼回事呢?小朋友們想知道答案嗎?那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清清的溪水》這篇課文吧!(板書課題)二、檢查預習,展示成果課件出示:讀一讀詞語和生字,並說說是用什麼辦法記住的。

18清清的溪水(教案)

18清清的溪水(教案)

18 清清的溪水怀化市宏宇小学贺灵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分角色演一演;2、明确溪水的变化,以及变化之因;3、懂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1、分角色朗读、表演;2、懂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讨论法、授受法、表演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梳理课文)上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清清的溪水》这篇课文的生字,对这篇课文也有了初步了解,现在,谁能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生(齐说):写了小兔、大象、棕熊之间发生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师: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生:小兔家门前一条清清的小溪。

师:哦,是一条清清的小溪(师板书清清的溪水),请大家在文中找出描写溪水的相关句子,并用“——”划出来。

生:溪水又凉又甜;溪水突然变黄了;原来,往日清清的溪水变成浑浑的了;过了几天,溪水又变清了,欢快地唱着歌向前流去。

师:相机出示相应的句子,并板书(浑浑的溪水),再让学生读一读出示的句子(?)师:对,溪水是又凉又甜(师板书),谁还能说说“又……又……”生:仿说(个别孩子并能用所说的词语造句)。

三、精读课文师:请同学们看黑板,我们发现溪水由开始清清的变成浑浑的,后面又变为清清的了,看到这种情况,你有什么问题吗?生:自由提问……师:是啊,一场雨后,溪水就变黄了,变得浑浑的了,溪水到底为什么会变黄呢?请大家快速读3——9自然段。

找到答案。

生:因为大象和棕熊拔树。

师:回答得真准确。

他们拔得怎么样啊?生:……师:是啊,瞧,他们拔得多起劲啊,仿佛在说?生:……师:正当他们拔得正起劲时,谁来了?(小兔)小兔他是沿着……讲解“望”和“看”。

师:看到小树林快被大象和棕熊拔光了,小兔是怎么做的?生:小兔大声喊……师:有问就有答,接下来小兔和大象、棕熊之间进行了一连串的对话,我们现在一起把他们讲的话请出来。

(师出示相应的句子。

)师:现在何老师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这些句子(指名读,读完一句,马上请学生来点评,点评之后又请单个学生,或是男生,或是女生再读一读。

《清清的溪水》小学语文教案

《清清的溪水》小学语文教案

《清清的溪水》小学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溪水的特点和周围环境。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观察自然、欣赏自然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清清的溪水》是一篇描绘溪水美景的散文。

课文以清新、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溪水的清澈、溪边的美景以及溪水给乡村带来的生机。

2.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溪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3 教学难点学会观察自然,培养环保意识。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溪水美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发表对溪水美景的看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3 任务驱动法学生通过完成保护溪水的小任务,培养环保意识。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溪水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溪水的清澈和美丽。

4.3 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溪水的特点和周围环境。

4.4 讨论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溪水有哪些特点?你怎样看待溪水周围的环保问题?4.5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保护溪水的方法,并制定保护溪水的计划。

第五章: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河流或小溪,写一篇关于其美景的短文,并思考如何保护它们。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6.2 结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学生对保护溪水计划的实施情况,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效果和对环保行动的参与度。

第七章:教学反思第八章:教学拓展8.1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自然美景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等,以扩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8.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自然考察,实地观察河流或小溪,进行环保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清清的溪水》小学语文教案

《清清的溪水》小学语文教案

《清清的溪水》小学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溪水特点及其所在环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运用想象和联想,让学生感受溪水的美丽和清澈。

(3)学会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学会珍惜和感恩大自然的馈赠。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培养学生观察、表达和想象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抒发情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播放音频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溪水的美丽和清澈。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想象与联想: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心中的溪水景象。

4. 情感教育法:引导学生关爱大自然,培养环保意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 作文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溪水声音或展示溪水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溪水的印象和感受。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感受溪水的美丽和清澈。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课文大意。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溪水特点及其所在环境。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彼此的想法。

4. 描绘溪水:(1)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心中的溪水景象。

(2)学生分享自己的描绘,互相交流、学习。

《清清的溪水》教案设计

《清清的溪水》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清清的溪水》精品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一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月日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溪水的特点和作者对溪水的喜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2)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

(3)学会通过描绘事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通过课文学习,感受作者对溪水的喜爱之情。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描绘出溪水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 朗读感悟法:让学生多次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理解课文内涵。

4. 想象联想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联想自己的生活经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溪水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溪水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溪水的认识和印象。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跟随老师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分析课文结构,讲解生字词。

3. 讨论交流(1)分组讨论:溪水有哪些特点?作者为什么喜欢溪水?(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 实践活动(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心中的清清溪水。

(2)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大家共同欣赏。

5. 小结作业(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重要性。

(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六、教学过程(续)6.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还见过其他的水源,它们有什么不同?(2)学生分享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清清的溪水》第二课时_教案设计

《清清的溪水》第二课时_教案设计

《清清的溪水》教案白塔小学:任艳玲教材:语文人教版版二年级上册第十八课教学内容:《清清的溪水》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分析:这是一篇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

文章十一个自然段,按照“溪水变黄——变黄的原因——溪水变清”分为三个部分:一场雨过后,小兔发现溪水突然变黄;原来是大象和野猪比赛谁有力气,拔掉了小溪上游的树,雨水把泥土冲进小溪,使清清的溪水变浑了;大象和野猪知错就改,重新把树栽好,溪水又变清了。

对话描写是本文的特色。

有利于学生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根据课文我设计了分角色朗读以及表演这一环节,让学生走进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进一步地了解课文内容,并在教学中设计各种活动,给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

教学目标:1、能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学习课文内容,知道树木和小溪的关系,明白小溪由清澈变成浑浊,再变为清澈的原因。

从而知道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搜集环保有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3,小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创设问题“清澈的小溪为什么变成浑浑的小溪”,引入课题。

2,书写标题《清清的溪水》,注意书写笔顺,齐读课题。

二、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朗诵文章一二自然自然段,回答思考问题1:小溪原来是怎么样的?后来又变成什么样的呢?三、学习第3~8自然段。

1、老师示范读2、指导学生朗读对话。

3、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从各个小动物说话的语气,语调,体会角色的当时的心情。

(小组合作,上台展示)4,理解树林和小溪的关系。

5、解决思考问题2“为什么清清的溪水突然变黄了?”教师引导学生明白“拔树”是“溪水变浑”的原因。

五、学习9自然段。

1,回答思考问题3:大象和棕熊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2,老师小结:大象和棕熊毁掉树林,毁掉了小溪,害的是他们自己。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清清的溪水》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清清的溪水》教学设计

《清清的溪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说明:这是一篇既有时代感,又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

全文十一个自然段,按照“溪水变黄-变黄的原因-溪水变清”分为三部分:一场雨过后,小兔发现溪突然变黄,原来是大象和野猪比賽谁有力气,拔掉了小溪上游的树,雨水把泥土冲进小溪,使清清的溪水变浑了,大象和野猪知错就改,重新把树栽好,溪水又变清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毁掉树木,造成水土流失,就会使溪水变浑。

要使溪水变清,就要多栽树。

引导学生收集“环保”信息材料。

如:长江、黄河、水土流失资料;林木遭到破坏的资料等等。

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保护树木的重要,培强环保意识。

教具准备:1、结合课文的动画材料;2、小象、小猪、小兔头饰;3、课文录音带教法运用:情景教学愉快教学学法选择:读-思-说-议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任务:读文学词、学字(略)第二课时教学任务:阅读课文理解文意教学过程:一、导语激趣,出示课题小兔的家门前有一条清清的溪水,可是有一天,突然变黄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节课我们学习《清清的溪水》(师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溪水为什么会变黄呢?(带着问题读课文)三、细读课文,理解文意1、读课文1、2自然段这两自然段写什么?(写一场雨过后,小溪突然变黄了)2、小溪为什么会变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3-9自然段)a、出示动画片理解文意,大象和小猪拔树b、指导朗读c、分角色朗读d、理解“胜负”、“不理”词语的意思e、理解:拔掉树木,小溪为什么会变黄呢?(学生自己发言、讨论、归纳)3、学生齐读10-11自然段示幻灯,请同学们溪水双变清了,这是为什么呢?(大象和野猪又重新栽好树了)四、表演课文延伸文意1、三名学生分别戴上小白兔、小象、小猪头饰表演文意。

2、你喜欢谁?为什么?板书:清清的溪水树林小溪拔黄栽清。

18 清清的溪水_教案

18 清清的溪水_教案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二年级上册课文:18 清清的溪水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教学设计依“标”扣“本”,根据课程标准对此学段语文教学的要求,结合文本特点和学生已有的语文基础和阅读水平,教学注重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在文本情境,语言环境里入情入境地读书识字,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训练能力。

教学力求体现以下设计思路:1.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故事情境中读书、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对重点句段的品析,发展语言,积累语言,理解课文内涵,获得思想启迪。

2.结合文本的体裁特点,故事情节和对话描写为主的写作特点进行角色朗读,角色表演,在浓厚的趣味中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引导、帮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汉字,学习汉字,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及兴趣。

教学目标:1.认识:“比、赛、负”等14个生字,会写“互,象、俩”等7个字及词语“互相、大象、他们俩、关系”。

学习新偏旁衣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3.通过学习,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学会要求掌握的生字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进行词句的训练。

2.理解课文内涵,懂得植树和环保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涵,懂得植树和环保的联系。

课前准备:1.生字、词语卡片。

2.多媒体课件。

3.小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展示课件第三屏,学生观察图画,指名说说画面内容。

2.谈话,引出课题。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注意读准“清”的后鼻音。

二、初读课文,识记汉字(一)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二)同桌合作,拼读生字。

(三)展示课件第四、五屏,拼读字词。

1.开火车轮流读,正音。

2.打乱顺序指名读。

3.去掉拼音读一读。

4.选择一到两个汉字或词语组词,说句子。

(四)展示课件第六屏,识记汉字。

《清清的溪水》小学语文教案

《清清的溪水》小学语文教案

《清清的溪水》小学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溪水特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会通过观察图片和文字,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倡导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简介:《清清的溪水》是一篇描述乡村溪水的美丽和清澈的课文。

课文通过描绘溪水从源头到汇入大海的过程,展现了溪水的变化和周围环境的特点。

2.2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通过组内交流巩固记忆。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对溪水的印象。

引入课文《清清的溪水》,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通过课文找出描述溪水特点的句子,并与小组成员分享。

3.3 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溪水对环境的影响。

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溪水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第四章:课堂练习4.1 朗读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课文朗读比赛,提高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4.2 写作练习:学生以“我心中的溪水”为主题,进行想象写话练习。

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课文内容和生字词。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5.2 课后拓展: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课后拓展活动,如观察家附近的溪水或河流,了解其特点和保护方法。

学生下节课前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收获。

6.1 课堂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回答问题和朗读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6.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书写规范、回答准确等方面。

《清清的溪水》小学语文教案

《清清的溪水》小学语文教案

《清清的溪水》小学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溪水特点及其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保护意识。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了解当地的水资源情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水资源的情感,教育学生关爱环境,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3. 保护水资源、关爱环境的意识培养。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准确认读。

2. 课文中所描述的溪水特点及其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资料等。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溪水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溪水的认识和印象。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认读生字词,解释字词含义。

(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溪水的特点及其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进行调查,了解当地的水资源情况,如溪水的利用和保护措施等。

(2)学生将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展示,并讨论如何更好地保护水资源。

4. 小结与反思5. 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宣传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并提出实际行动。

(2)学生写一篇关于溪水的小作文,表达自己对溪水的喜爱和保护溪水的决心。

六、教学评估: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情况、实践环节的表现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以及他们对保护水资源、关爱环境的意识。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清清的溪水》小学语文教案

《清清的溪水》小学语文教案

《清清的溪水》小学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认识并理解生词:清清、溪水、流淌、山涧、石块、鱼儿、欢快、清澈、倒影、欣赏。

掌握基本的语法结构和句型。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能够通过上下文和图片,理解和猜测生词的意思。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清清的溪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乡村的关于溪水的的故事。

通过描述溪水的流淌、山涧、石块、鱼儿等,展现了溪水的清澈和美丽。

2.2 生词和短语:清清、溪水、流淌、山涧、石块、鱼儿、欢快、清澈、倒影、欣赏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动作等,创造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生词和短语。

3.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观点,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积极性。

3.3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通过展示溪水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溪水的印象和感受。

4.2 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4.3 理解课文:分组讨论,让学生回答课文内容相关问题。

4.4 学习生词:通过实物、动作等,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生词。

4.5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回家作业:让学生朗读课文给家长听,家长签字确认。

5.2 课后作业:设计一些相关的写作题目,让学生课后完成。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评价:在课堂上,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6.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回家作业和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及时给予评价和建议。

6.3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进步。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教学图片:收集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如溪水、山涧、石块等,用于教学和创设情境。

《清清的溪水》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清清的溪水》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清清的溪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清清的溪水》的主要内容,体会溪水的变化。

2.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溪的美丽。

3. 学生能够认识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4.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体会作者对小溪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溪的美丽和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2. 体会作者对小溪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清清的溪水》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清清的溪水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看过这样的溪水吗?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 学生自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 教师讲解课文:教师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讲解比喻和拟人手法,引导学生理解小溪的美丽和作者的情感。

4. 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学生展示: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6. 教师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展示,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7. 学生朗读课文: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8.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9.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如抄写生字词、复述课文内容等。

10.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成果和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讨论和作业表现,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学生朗读和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评价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真实的溪水,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2. 邀请当地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保护溪水的重要性。

《清清的溪水》教案设计

《清清的溪水》教案设计

《清清的溪水》精品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清清的溪水》是一篇描绘大自然美景的散文,通过讲述溪水从源头到汇入大海的过程,展现了溪水清澈、生机勃勃的特点。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适合用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1.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体会课文所描绘的自然美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原文【原文】清清的溪水,从山涧里流出来,穿过一片绿色的草地,绕过几座弯弯的小桥,缓缓地向前流淌。

溪水清澈见底,仿佛是一面镜子,映照着蓝天、白云、花草、树木。

溪水里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弋,时而快速穿梭,时而慢悠悠地摇摆着尾巴。

河岸边的柳树,随风轻摆,仿佛在翩翩起舞。

一群孩子在溪水边嬉戏,笑声洒满整个山谷。

太阳渐渐升起,阳光照在溪水上,波光粼粼,犹如一条金色的丝带。

傍晚时分,夕阳映照在溪面上,一片金黄,美不胜收。

2.2 生字词解析(1)清清:清澈明亮。

(2)山涧:山间的水沟。

(3)流淌:液体流动。

(4)清澈:清澈透明。

(5)见底:能看到底部的意思。

(6)翩翩起舞:形容舞蹈姿态优美。

2.3 课文解析本课通过描绘溪水的形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

文章以总分总的结构,总体描述溪水的清澈和生机勃勃,具体描绘溪水经过的绿色草地、小桥、鱼儿、柳树等景物,描述阳光和夕阳映照下的溪水美景。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培养学生的语感。

3.2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3 想象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描绘自己心中的大自然美景。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图片展示溪水美景,引导学生谈论对大自然的印象。

4.2 学习课文(1)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解析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清清的溪水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清清的溪水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清清的溪水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课文《清清的溪水》,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自然美。

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仿写练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兴趣。

采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自然美。

掌握生字词,正确书写。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仿写练习。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清清溪水的情感表达。

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仿写。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清清的溪水美景,引导学生观察、描述。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曾经见过的美丽溪水,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课文阅读与理解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词语。

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3.小组讨论与交流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择课文中的一个自然段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该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以及这些描写方法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4.仿写练习教师出示一些自然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仿写。

学生独立完成仿写,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仿写作品,进行课堂小结。

6.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

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教师:“同学们,你们觉得作者在描述清清的溪水时,用了哪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美?”学生1:“他用‘清澈见底’来形容溪水,让我感觉非常清澈。

”教师:“很好!还有吗?”学生2:“还有‘潺潺流淌’,让我感觉溪水是在欢快地流动。

”教师:“是的,作者通过这些词语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溪水的样子,听到了它的声音。

清清的溪水教案

清清的溪水教案

《清清的溪水》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会写剩下的“洗、被、系”三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表演故事。

3、能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溪水变浑后又变清的原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坏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了解树木与生态坏境的紧密联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意识。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清清的溪水》的生字、词,你们还记得它们吗?(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开火车认读)2、你们掌握的真棒,那么通过对课文一、二自然段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呢?(生:我知道了小兔的家门前有一条清清的小溪,一场雨过后变黄了。

课件出示两幅对比图)3、如果你是小兔看见溪水变黄了,你会怎么办呢?(生:我想知道原因)4、是啊!文中的小兔和你一样也想知道原因,那么我们就和小兔一起去找找原因吧!二、教授新课1、请同学在下面大声读3——9自然段,看看谁能最先发现原因。

(出示大象和棕熊拔树的图片引导学生。

生:因为大象和棕熊正在拔树。

)2、小兔会和它们一起拔吗?小兔是怎么做的?谁找到小兔的话读一读。

师:你平日里有大喊的时候吗?你能读一读大喊的语气吗?师:他读得怎么样?谁再来试一试?3、听了小兔的话它们有什么反应?认识到自己错误了吗?谁来说一说?4、小兔这回怎么说的?态度怎么样?你知道气氛的意思吗?谁能读出气愤的语气?5、听了小兔的话你们会不会有疑问?同学们在下面表演一下互相看看。

要有疑问的表情。

6、这么疑问小兔更生气了,它怎么说的?(课件出示小兔子的话)7、你们信吗?咱们一起去看看吧!生来给大家读一读第9自然段?8、学到这里你们喜欢大象和棕熊吗?(生:不喜欢)清清的溪水被它们变得这样浑,你们还知道环境被破坏了会带来哪些危害吗?(课件出示环境被破坏会带来危害的图片)9、大象和棕熊犯了这么大的错误,它们怎么去补救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读10、11自然段。

10、生:它们又开始种树了。

二年级上册第18课《清清的溪水》教学设

二年级上册第18课《清清的溪水》教学设

S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重阳小学符泳18、清清的溪水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图文结合,理解词句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表演课文;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4、懂得植树造林的好处,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5、教育学生保护环境,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溪水由清变黄,最后又变清的过程。

教学难点:教育学生保护环境,树立环保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头饰卡片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由声入境。

2、看图观察。

3、设置悬念。

4、引入课题。

二、具体感知(一)学习第2~8自然段1、同学们看,大象和棕熊正在干什么?想象一下在拔树的时候大象和棕熊分别会说些什么?2、正当它俩拔得起劲儿时,被谁看见了?小兔心情怎样?它说了什么呢?谁来读?评价:他读得好吗?从他的朗读中你听出了什么?3、大象和棕熊接下来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呢?谁来读棕熊和大象说的话?理解词语“胜负”。

4、听了大象和棕熊的话,小兔子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那它气愤地说了什么?教师指导朗读5、小兔说毁掉了树林,也毁了小溪,大象和棕熊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呢?理解词语“不解”。

6、对呀,为什么说毁掉了树林,也毁掉了小溪呢?同桌之间交流交流。

7、棕熊和大象不明白,小兔子把原因说给它俩听的时候心情怎样?谁能读出特别生气的语气来?8、总结。

9、分角色表演,评价。

(二)学习第9自然段谈谈大象和棕熊的狼狈模样,以及它们可能说的话。

(三)学习第10自然段1、填空。

2、理解课文中栽树的过程。

3、理解省略号的作用。

4、理解“一棵棵”。

(四)学习第11自然段1、齐读。

2、提问:为什么说溪水唱着歌向前流去呢?3、小结。

三、课文升华1、课文小结。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破坏环境的行为与保护环境的意义。

3、谈谈收获。

四、巩固练习1、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2、课后设计一块环保标语牌五、作业展示、评价利用投影仪展示板书设计: 18、清清的溪水拔树栽树清————黄————清破坏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清
清的溪水》原文及教案
【原文】
清清的溪水
小兔的家门前,有一条清清的小溪,溪水又凉又甜。

一场雨过后,溪水突然变黄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兔沿着小溪,朝上游走去。

他远远望见大象和棕熊正在拔树。

走近一看,一片小树林快被他们拔光了。

小兔跑过去,大声喊:“喂,别拔啦!你们为什么拔树哇?”
大象和棕熊停下来,说:“这两天我们在比赛,看谁的力气大,还没分出胜负呢。


“比力气?你们毁掉了树林,也毁了小溪!”小兔气愤地说。

大象和棕熊互相看看,不解地问:“这和小溪有什么关系?”
“这么多树被你们拔掉了,雨水把泥土都冲进小溪里啦!不信,你们去看看。

”小兔生气地说。

大象走到小溪边,伸出长鼻子吸水,泥沙一下子把鼻孔堵住了。

棕熊跳进小溪,想洗个澡,可是越洗身上越脏。

原来,往日清清的溪水变成浑浑吧的了。

大象和棕熊知道自己错了,立刻行动起来。

棕熊刨坑,大象栽树;棕熊培土,大象浇水……他们俩重新把一棵棵树栽好。

过了几天,溪水又变清了,欢快地唱着歌向前流去。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溪和树木的关系。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语言及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角色朗读课文和合作交流中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育学生保护环境、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想到保护环保的重要性,从而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抓住动物们的神态和语言,理解植树与溪水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位新朋友。

瞧,(出示图片:小兔子)小兔子想请大家到它住的地方去看看,一起来吧!
(出示课件:小兔子站在清水旁)小兔子呀,就住在一条小溪边,溪水清清的,又凉又甜,小兔子在这儿过得可快乐了。

可是有一天,它发现溪水变得浑浑的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小朋友们想知道答案吗?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清清的溪水》这篇课文吧!(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展示成果
课件出示:读一读词语和生字,并说说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的。

三、认识生字,指导书写
(一)出示生字:让学生在小组交流自己掌握的情况。

(二)出示去掉生字的拼音。

1、指名读。

2、请小老师带读。

3、开火车读。

4、小组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记住这个字的?
(三)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互、象、被、掉”四个字,学习新偏旁“衤”。

让学生观察字的笔画和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示范,指导学生书写。

2、学生范写生字“俩、读、沿、朝”。

引导学生在己认识偏旁和字的基础上能自己正确书写。

3、学生书写,互相欣赏,检查订正。

四、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自由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课文中这几个动物发生了什么事?
(二)创设情境,理解课文前半部分
1、出示课文中的两幅图:请选择其中的一幅图,说说这幅图说的是什么?
2、课文是怎样写的?请自由读一读。

3、小组讨论: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树旁边的溪水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4、及时总结,合作讨论。

你认为大象、棕熊做得对吗?为什么?如果再这样做,大自然会变成什么样?所以,假如你是大象、棕熊,你会怎样做呢?
(三)创设情境,理解课文后半部分。

1、过渡:同学们说得对极了。

大象和棕熊也知道错了,它们也懂得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了。

2、指导读课文第10、11自然段。

3、说说启发:读了课文,你想对大象,棕熊说些什么呢?
五、汇读全文,整体感悟
(一)自由读课文,感悟课文。

(二)小组分角色读课文。

(三)分角色表演。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18课《清清的溪水》。

二、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既有时代感,又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课文里有11个自然段落,分为“溪水变黄——-变黄的原因——-溪水变清”三部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毁掉树木,造成水土流失,就会使溪水受到污染,变浑,要使水变清,就要多栽树。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比、赛、负”等14个生字,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3、自己观察图画,理解图意,能从图中找出溪水的特点。

4、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从溪水由清变浑,想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树立环保意识。

五、教具准备
大象、棕熊和白兔的头饰、图片,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及奖品。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昨天,我们认识了几位好朋友,今天,他们来找我们了。

(出示大屏幕,播放歌曲)
2、他们是谁呀?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4、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复习生字词语。

1、师范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多少个自然段?
2、学生反馈。

3、学生认读生字、词语(师出示卡片)
4、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5、学生反馈。

(三)以读为主,综合学习
1、指名读课文1—3自然段,想想:小兔在上游看见了什么?
2、看图反馈问题(师出示挂图)
3、下了一场雨后,清清的溪水突然变成浑浑的(师板书:清清的-→浑浑的)在“突然”下面点圆点。

4、指导读课文1—3自然段,“突然”读重些。

5、看到这情景后,小兔与大象、棕熊之间有一段精彩的对话,请学生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4-8自然段,想想:小兔的心情怎么样?
6、读完学生反馈(生气)
7、从哪些词看出小兔很生气?找到后在字的下面点圆点。

8、(出示小兔、大象、棕熊图)小兔说“你们毁掉了树林,也毁掉了小溪!”这和小溪有什么关系?
9、学生反馈,师小结。

10、指导分角色朗读4-8自然段。

老师读旁白,女生读小兔的话,男生读大象、棕熊的话。

11、大象和棕熊相信了没有?它们是怎么做的?指名读第9自然段。

12、读完学生反馈。

13、齐读第9自然段。

14、现在,它们知道自己错了、该怎么表现来弥补自己的过错呢?谁愿意读第10自然段。

15、学生看图说出它们是怎么表现的。

16、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在“又”字下点圆点,思考:溪水为什么又变清了呢?
17、学生反馈(师板书:清清的)
(四)表演课本剧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小动物们重新栽好了树,我们小学生该如何保护小树呢?
2、学生自由发言
3、学完了课文,你最喜欢课文中哪个小动物,为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5、师总结:是啊,我们应该自觉行动、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见到有人破坏环境,要及时制止,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

使天空更蓝,大地更绿,河水更清,使我们家园更加美丽!下课之后,同学们可以画一幅环保的图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