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
语文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清清的溪水》原文及教案
语文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清清的溪水》原文及教案【导语】《清清的溪水》这是一篇既有时期感,又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课文里有11个自然段落,分为“溪水变黄——-变黄的原因——-溪水变清”三部分,这个故事告知我们,毁掉树木,造成水土流失,就会使溪水遭到污染,变浑,要使水变清,就要多栽树。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语文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清清的溪水》原文及教案),期望帮助到您。
【原文】清清的溪水小兔的家门前,有一条清清的小溪,溪水又凉又甜。
一场雨过后,溪水突然变黄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小兔沿着小溪,朝上游走去。
他远远望见大象和棕熊正在拔树。
走近一看,一片小树林快被他们拔光了。
小兔跑过去,大声喊:“喂,别拔啦!你们为何拔树哇?”大象和棕熊停下来,说:“这两天我们在比赛,看谁的力气大,还没分出胜负呢。
”“比力气?你们毁掉了树林,也毁了小溪!”小兔气愤地说。
大象和棕熊相互看看,不解地问:“这和小溪有什么关系?”“这么多树被你们拔掉了,雨水把泥土都冲进小溪里啦!不信,你们去看看。
”小兔动气地说。
大象走到小溪边,伸出长鼻子吸水,泥沙一下子把鼻孔堵住了。
棕熊跳进小溪,想洗个澡,可是越洗身上越脏。
本来,往日清清的溪水变成浑浑吧的了。
大象和棕熊知道自己错了,立刻行动起来。
棕熊刨坑,大象栽树;棕熊培土,大象浇水……他们俩重新把一棵棵树栽好。
过了几天,溪水又变清了,轻巧地唱着歌向前流去。
【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课文内容,了解小溪和树木的关系。
2、能分角色朗诵课文。
3、培养学生的视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语言及语言表达能力。
进程与方法在角色朗诵课文和合作交换中知道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保护环境、建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字。
2、知道课文内容,想到保护环保的重要性,从而建立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抓住动物们的神态和语言,知道植树与溪水之间的关系教学进程:一、激发爱好,导入新课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位新朋友。
语文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清清的溪水》原文及教案
【原文】清清的溪水小兔的家門前,有一條清清的小溪,溪水又涼又甜。
一場雨過後,溪水突然變黃了。
這是怎麼回事呢?小兔沿著小溪,朝上游走去。
他遠遠望見大象和棕熊正在拔樹。
走近一看,一片小樹林快被他們拔光了。
小兔跑過去,大聲喊:“喂,別拔啦!你們為什麼拔樹哇?”大象和棕熊停下來,說:“這兩天我們在比賽,看誰的力氣大,還沒分出勝負呢。
”“比力氣?你們毀掉了樹林,也毀了小溪!”小兔氣憤地說。
大象和棕熊互相看看,不解地問:“這和小溪有什麼關係?”“這麼多樹被你們拔掉了,雨水把泥土都沖進小溪裏啦!不信,你們去看看。
”小兔生氣地說。
大象走到小溪邊,伸出長鼻子吸水,泥沙一下子把鼻孔堵住了。
棕熊跳進小溪,想洗個澡,可是越洗身上越髒。
原來,往日清清的溪水變成渾渾吧的了。
大象和棕熊知道自己錯了,立刻行動起來。
棕熊刨坑,大象栽樹;棕熊培土,大象澆水……他們倆重新把一棵棵樹栽好。
過了幾天,溪水又變清了,歡快地唱著歌向前流去。
【教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小溪和樹木的關係。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像能力語言及語言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在角色朗讀課文和合作交流中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學生保護環境、樹立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1、認識12個生字,會寫7個字。
2、理解課文內容,想到保護環保的重要性,從而樹立環保意識。
教學難點:抓住動物們的神態和語言,理解植樹與溪水之間的關係教學過程: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一位新朋友。
瞧,(出示圖片:小兔子)小兔子想請大家到它住的地方去看看,一起來吧!(出示課件:小兔子站在清水旁)小兔子呀,就住在一條小溪邊,溪水清清的,又涼又甜,小兔子在這兒過得可快樂了。
可是有一天,它發現溪水變得渾渾的了。
這是怎麼回事呢?小朋友們想知道答案嗎?那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清清的溪水》這篇課文吧!(板書課題)二、檢查預習,展示成果課件出示:讀一讀詞語和生字,並說說是用什麼辦法記住的。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二首》
生动、形象地将山寺屹立山巅、雄视寰宇的非凡气势淋漓尽 致地描摹了出来。
手可摘星辰。
• 次句以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
字字将读者的审美视线引向星汉灿烂的夜空,非但 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慨,反给人旷阔感,以星夜 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 "不敢"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从诗人 "不敢"与深"怕"的心理中,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 "与"天上人"的相距之近,这样,山寺之高也就不言 自明了。诗人站在楼顶就可以用手摘下天上的星星。 在这儿都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感悟情理
这首诗诗寥寥数笔,就酣畅 淋漓地表现出了人在高处的愉悦、 豪放、可爱、率直。
我会写
危楼 危险 不敢 敢于 吃惊 惊人
敕勒歌
北朝民歌
理解字词
敕勒川:川:平川、平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 在的山西、内蒙一带。 穹庐(qióng 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笼盖四野(y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四 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苍苍:青色。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见(xiàn):同“现”,显露。
课文
18 古诗二首
知诗人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 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 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 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 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 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看 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 类文阅读—18课 刘胡兰
类文阅读—18 刘胡兰鸡毛信(节选)海娃14岁,是龙门村的儿童团团长。
一天傍晚,海娃的爸爸交给他一封信,要他马上到三王庄去,送给指挥部的张连长。
海娃接过信一看,信角上插着三根鸡毛,知道这是一封顶重要顶紧急的鸡毛信。
海娃揣好信,赶着羊群转过山崖,忽然看见西山顶上的“消息树”倒了。
糟糕!山那边准是发现鬼子了。
海娃想,这条小路不能走了,那就走大路吧。
可是回头一看,大山口外面来了一队抢粮的鬼子。
鬼子越来越近。
海娃着急了。
把鸡毛信往哪里藏呢?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心头一动,就抢到前面抱着那只带头的老绵羊,把它尾巴根的长毛拧成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折起来,绑在尾巴底下。
藏好以后,海娃把羊鞭甩得响响的,朝着鬼子赶过去。
1.这封信为什么叫鸡毛信呢?用“____”在原文中画出来。
2.鬼子来了,海娃把鸡毛信藏在了哪里?用“”在原文中画出来。
从这里我们能看出海娃是一个()的少年。
A.机智B.爱祖国3.海娃与鬼子相遇了,他是怎么成功脱险的?想一想,写下来。
鸡毛信(节选)1. 信角上插着三根鸡毛2. 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心头一动,就抢到前面抱着那只带头的老绵羊,把它尾巴根的长毛拧成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折起来,绑在尾巴底下。
3.提示:情节合理即可。
小兵张嘎(节选)几天来,小嘎子那股高兴劲,简直没法形容。
他又是跳,又是笑,又是打滚儿,又是竖在炕上"拿大顶";假若办得到,他早为自己唱一台戏了!不几天,战士们都成了他的好朋友。
他有的叫“哥”,有的叫“叔”,好象同宗连族,其实全是同志。
大家原本喜欢他的聪明鬼仗,再加上他年纪小,天性快活,就愈发待他赤诚亲热,真个亲弟弟似的。
正应了那句老话:“四海之内皆兄弟。
”小家伙一进入这个大家庭,立即就扎了根了。
特别使小嘎子称心满意的,是他真的当了小侦察员!每到一个宿营地,部队刚一隐蔽好,他就先去村边上放哨巡风了。
小小一个新战士,居然成了保障部队安全的眼睛。
这使他在同志们面前,够多么显赫呀!这可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光荣!1.从画“____”的句子中,我们能感受到小嘎子______的心情。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称赞》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称赞》教案【导语】《称赞》是一篇小巴掌童话,讲述了小刺猬和小獾互相称赞,给对方消除疲劳、增加自信的故事。
【篇一】教学目的:1、认识10个生字,会写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
4、学习通对话进描述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学着发现别人的优点。
难点:学习课通过对话进行生动描述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学挂图教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二、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图片。
三、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新课。
“称赞”是什么意思?你平时因为什么受过别人的称赞?(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3、借助图片和生活经验识字。
借助图片一、幅图:感知“刺猬、板凳、椅子、粗糙”的意思,认读六个生字。
“猬”在刺猬“一词中读轻声。
称赞教案|称赞优秀教案借助第三、四幅图:通过口语交际,感知“瞧、留下“等词语的意思,认识其中的两个生字。
4、在朗读词中认读生字。
(1)清晨,小刺猬去森林里采果子。
(2)小獾已经做成了三个小板凳。
板凳做得很粗糙。
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
5、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板、椅、但、傍:都是左右结构,板—饭,换偏旁。
椅—奇,加偏旁。
但—旦,傍—旁,加偏旁记字。
6、写字指导;“采”是爪字头。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四、板书设计刺、猬、板、凳、糙、但、傍、奇、瞧、留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学着发现别人的优点。
二、教具准备图片。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朗读课文,你喜欢小刺猬和小獾吗?(二)看第一幅图:你发现了什么?品读第二自然段。
(三)看第二、三幅图:想象一下小刺猬和小獾在说些什么?分角色读第三、四自然段。
(四)看第四幅图:从小刺猬和猬的表情和动作中感觉到了什么?(互相欣赏,互相称赞,心情愉快)(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部编版人教版二上二年级语文上册18课《敕勒歌》精讲古诗文字插图课件
词语解释:
见:(xiàn)
:同“现”,显 露。
诗的大意:
一阵风吹过,牧 草低伏,露出一 群群正在吃草的 牛羊。
课堂练习 按诗的节奏和抑扬来读背古诗。
读古诗
敕勒歌 乐府诗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 风吹草低/见/牛羊。
课堂练习
译古诗
阴山脚下啊,有一片 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 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 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 居住的毡帐一般。蓝天下的 草原啊,都翻滚着绿色的波 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 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古音读作yǎ。
诗的大意:
天空像一座巨大 的帐篷(蒙古包 ),笼盖了整个 原野。
新知讲解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明诗意
天青青,蓝 蓝的。
茫茫:辽阔无边
的样子。
诗的大意:
蔚蓝的天空一望
无际,碧绿的原 野茫茫不尽。
新知讲解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明诗意
风 吹 草 低 见 牛 羊 。
新知讲解
知作品 《敕勒歌》的诞生时代,正是 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的北朝时期。
由于漠南地区当时主要是敕勒人
聚居的地方,他们把漠南一带成 为“敕勒川”。著名的《敕勒歌》 是北齐时敕勒人的鲜卑语的牧歌, 后被翻译成汉语。
新知讲解
敕勒歌
解诗题
诗题意思:通过景物描写, 抒发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 生活的豪情。
拓展提高
悟诗情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5、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天苍苍,野茫
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思。
蓝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滚着绿色的波
澜, 每当大风儿吹来草儿低伏的时候,放
牧的牛羊就显现出来。
《称赞》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8课红石学校课件
清晨,小刺猬去森林ຫໍສະໝຸດ 采果子。他看见小獾已经做成了
三个( 粗糙 )的板凳,但
是他却做得很(
),
因此受到小刺猬的(
)。
清晨,小刺猬去森林里采
果子。他看见小獾已经做成了 三个( 粗糙 )的板凳,但 是他却做得很(认真 ),
因此受到小刺猬的(
)。
清晨,小刺猬去森林里采
果子。他看见小獾已经做成了 三个( 粗糙 )的板凳,但 是他却做得很(认真 ), 因此受到小刺猬称的赞(
刺猬 小獾 称赞 已经 粗糙 泄气 自信 椅子 连忙 消除 疲劳
第一个
第二个
第三个
第一个
第二个
第三个
一个比一个好!
练一练
一个比一个好
一( (
)比一 )。
一( (
)比一 )。
一( )比一
读读写写:
闻了闻 一个比一个好
瞧了瞧 一棵比一棵好
了
一 比一
了
一 比一
四人小组分角色排演课文剧 1、熟练背诵人物的台词。 (剧中人物说的话) 2、表演时神态自然、声音响亮。 3、表演时,最好配上动作。
)。
用“虽然······但是 ······” 说一句完整的话。
用“ ”划出小刺猬称 赞小獾的句子。
用“ ”划出小獾称 赞小刺猬的句子。
用“ ”划出小刺猬称 赞小獾的句子。
“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 一个比一个好!”
用“ ”划出小獾称 赞小刺猬的句子。
“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
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让PPT进行循环播放 1.单击”幻灯片放映”选项卡中的“设置幻灯片放映”,在弹出对话框中勾选“循 环放 映,按ESC键终止”。
54
称赞就像一根魔棒, 能给人带来许多意想不 到的收获。
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山上的这座楼好像有一百尺高,站在楼山就可以用手摘下月亮和星星。我不敢在这儿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全诗语言朴素自然,却十分生动形象。
这里,诗人发挥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
五、作业
诗中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一片,正是要突出表现大草原的这种天地旷远、浩瀚自然的特点。虽然诗中没有写人,但诗中并非无人,风吹草低见牛羊,有牛羊的地方就有人,或者说有一双发现这些牛羊的牧民的眼睛出现在诗里。在这样“天苍苍,野茫茫”的背景下,就可能给我们如下的感觉:(1)油然涌起的生机感、喜悦感;(2)尤感这些生机、活力、生命信息的宝贵;(3)在这样草原辽阔、水草丰美之处的牛羊、牧民的怡然自得,自由自在。
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了解“穹庐”指的是敕勒人生活的毡帐,就是现在的蒙古包。
表现了天高地阔,草原辽阔无边,地之四边与天之四垂相接,天空像巨大的蒙古包。用自己日日相伴的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饱含了草原牧民热爱自己的家园的情感。
③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中为什么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上下一片?在这样的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回家后请你把这首古诗背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也可以把这首诗画成一幅画。
六、板书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敕勒歌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学习用动静结合来体现草原美的写法。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二首——敕勒歌》精品课件
北朝民歌
北朝民歌 北朝民歌是指南北朝时期北方文人所创作的作 品。歌词的主要内容,有的反映战争和北方人民的 尚武精神,有的反映人民的疾苦,有的反映婚姻爱 情生活,有的描写北方特有的风光景色。它内容丰 富,语言质朴,风格豪放。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山上深蓝的天空广阔无边,碧绿的草原一望无 际,一阵风吹过,野草低伏,露出了一群群肥壮的 牛羊。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反映的是阴山一带祖国山川 的壮丽景色和当地人们的游牧生活,描绘了 一幅辽阔、富饶而壮美 的草原画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敕 位置: 阴山下
勒 歌 景色 天:苍苍 似穹庐
辽阔壮美 殷实富足
野:茫茫 牛羊藏其中
《敕勒歌》描写了哪些景物?给我们呈现了一 幅怎样的画面?
景物
天空——像个巨大的( “穹庐” ) 草原——( 动 )( 静 )结合,美与广阔 牛羊——有风才能出现
给我们呈现了广阔壮美、空旷高远、草木茂 盛、牛羊肥壮的美丽图画。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中描绘的美景。
辽阔的敕勒平原,就在千里阴山下,天空广阔 无边,笼罩着四面的原野。
前面老师已经对这篇课文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接 下来请同学们开启你的智慧之门,探究以下问题。
《敕勒歌》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景的?
《敕勒歌》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景的?
是按照由低到高,又由高到低的顺序写的。 山川是低处景物,天空是高处景物,草木牛羊 是低处景物。
描写山川河流的诗句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刘胡兰》第1-2课时教案板书反思
五、课堂检测
1.连一连。
2.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六、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讲讲自己本节课的收获: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观看图片
学生多种方式读课文。
学生多种形式认读词语。
交流识字方法。
生字指导
学生描红、仿写。
学生做课堂检测。
出示黄山风景区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黄山风景区的美,理解风景区中外闻名的原因。
从“迎着、踏着、走到”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中,可以看出她誓死不出卖共产党员,表现了刘胡兰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4.毛主席听到这个消息,亲笔写了挽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从“亲笔”一词,刘胡兰牺牲的消息惊动了伟大领袖毛主席,他亲自为刘胡兰写挽词,表达他老人家的敬意。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是说,刘胡兰活着的时候就是个伟大的人物,就是死了也是死得其所,死的光荣。表现了毛主席对刘胡兰的赞赏之情。
(1)出示课后第二题,理解收买、威胁的意思。收买:本文指敌人用金钱来拉拢刘胡兰。威胁:本文指敌人用枪毙来逼迫、恐吓刘胡兰。
(2)敌人想收买刘胡兰时刘胡兰大声回答:“我不知道!”。“大声回答”,说明刘胡兰对一百块钱根本不在乎。
(3)敌人又威胁她时,刘胡兰愤怒地回答:“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愤怒地回答”说明刘胡兰对敌人的威胁非常生气,誓死不出卖共产党员。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刘胡兰》第1-2课时教案板书反思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校
xxx
年级
二年级
备课人
xxx
执教
xxx
课题
18.刘胡兰
课时
第1课时
二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第18课教案(精选5篇)
二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第18课教案(精选5篇)二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第18课教案精选篇1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温柔的手》是长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3板块的第三篇课文,课文以一个小姑娘找妈妈为线索,赞扬了母爱的伟大。
作者巧妙的构思,温婉的笔触,不禁使人感动,同时,我们也感动与小姑娘最朴实、最自然、最真切的回答,感动于天下最动人的母爱。
这是一篇耐人寻味的课文。
二、教学对象分析*内容生动感人,很容易感染学生,但本课要求识、写的生字较多。
在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随文识字边读课文边结合生字表中的拼音识字。
在识字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文中一些生动的词句有感情的朗读,既识了字,又积累了优美的语言,同时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和基础,采用随文识字、自主识字等方法边读文边学生字,在识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文中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到正是由于妈妈给予了孩子无微不至的呵护、关爱在孩子的眼里,妈妈才是最温柔的、最美丽的,孩子爱妈妈。
教学重点:认识11个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结合文中重点语句,切身感受母爱的温柔。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件(ppt)。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小故事—《温柔的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看到了课题,你想到了谁的手?(妈妈的手)为什么?(因为妈妈的手是温柔的)2. 学习“柔”字,拼读、组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 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随文识字,理解词语1. 朗读第1自然段。
(1)学习“城”字。
(出示字卡)谁认识这个字,请你当个小老师教教大家,拼读,组词。
小姑娘和妈妈来到了一座怎样的城市?课件出示:美丽的城市。
齐读,读出语气。
二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第18课教案
二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第18课教案教学设计是对教材的再度开发,是老师的创造性活动的设计,即依靠于教材又突破教材的束缚。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作者特地准备了二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第18课教案5篇,期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鉴戒学习!二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第18课教案1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的8个一类字,认识14个二类字,学习一个新偏旁。
2. 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想象能力。
3.和主人公产生情感的共鸣,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有感情朗诵。
教学难点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情感经历,感遭到诗歌文字的优美,和主人公产生情感的共鸣。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商讨。
课前准备搜集相干资料生字卡片、课件,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分享给全班学生。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进程一、导课1.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在休息的时候,都和伙伴做一些什么样的游戏呀?看来你们的游戏内容很丰富,玩起来一定有趣极了。
可是当你们生了病不能出去玩的时候是怎样做的呢?今天,我们学习《被子大地》一课,看看一位外国小朋友是怎样做的。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意图:由同学们感爱好的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2.播放学乐师生杰出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一)朗诵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清字词障碍。
1.听录音,了解课文内容。
让我们带着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学习课文。
老师播放录音,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被子的大地”指的是什么?在你的头脑里显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谁愿意描写一下刚才自己看到的画面?“被子大地”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我”用被褥铺成的玩玩具的场地。
)3.用自己爱好的方式朗诵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熟悉的字多读几遍。
体会小朋友独自玩耍的乐趣。
4.指名分段朗诵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量种情势的朗诵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清字词障碍,为下一步浏览打基础。
(二)品读课文,知道课文内容,学习生字。
1.学习第一诗节。
指名朗诵,由“我病了,只好躺在床上”,引发学生想象人病了会有什么感受?(生病身体上非常痛楚,心情也不好)“只好”体现出什么?(体现出小朋友的无奈,不得不躺在床上)。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8课《刘胡兰》知识点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8课《刘胡兰》知识点一、教材分析《刘胡兰》这篇课文记叙了刘胡兰严守党的机密,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坚贞不屈,最后壮烈牺牲的感人事迹,歌颂了刘胡兰忠于党,忠于人民,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课文第1自然段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介绍了事件的起因-—刘胡兰被捕。
第2至3自然段,写了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刘胡兰坚贞不屈,死也不说出谁是共产党员,敌人将刘胡兰杀害。
第4自然段写了毛主席为刘胡兰写了挽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二、人物介绍刘胡兰(1932年—1947年),女,汉族,原名刘富兰,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云周西村人。
著名的革命先烈,优秀共产党员。
1947年1月12日,因叛徒告密被捕。
面对敌人威逼利诱,刘胡兰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同年春天,毛主席为她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三、多音字血:xiě(血淋淋)xuè(鲜血)四、近义词包围一包抄年轻一年少威胁一吓唬愤怒一生气恼羞成怒一一气急败坏五、反义词包围一突围年轻一苍老威胁一安慰愤怒一开心恼羞成怒一一和颜悦色六、理解词语1.包围:军队向敌人翼侧和后方进攻,以求围歼敌人的行动。
也指对敌军作战所形成的态势。
如三面包围或四面包围。
2.威胁: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
3.恼羞成怒:由于羞愧和恼恨而发怒。
4.血淋淋:形容鲜血不断地流的样子。
5.牺牲:本文指刘胡兰为正义事业舍弃自己的生命。
6.挽词:哀悼死者的词章、语句。
七、词语搭配愤怒地(回答) 血淋淋的(刀) 烈土的(鲜血)八、课内词语年轻、村子、知道、广场、民兵九、句子解析1.由于叛徒的出卖,年轻的共产党员刘胡兰被捕了,关在一座庙里。
这里交代了刘胡兰被捕的原因,引出下文。
2.刘胡兰像钢铁铸成似的,一点也不动摇。
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
刘胡兰毫不动摇,显示了她坚定地革命信念和大义凛然地精神。
人教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8 刘胡兰》教学课件PPT小学公开课
18员。
她牺牲时,年仅15岁。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刘 兰 派 被 血拉 兵 血 挺 杀 烈liú lán pài bèi xuèlā bīng xiě tǐngshā liè结合词语识字国民党反动派包围了云周西村。
反对进步、反对革命事业的集团或分子。
派你能给“派”组词吗?形声字结合形近字识字年轻的共产党员刘胡兰被捕了被从衣(衤)从皮本义是被子被子被动披pī青蛙披着绿衣裳。
区分烈士的鲜血结合字源识字_______血淋淋_______鲜血xiěxuè血Ø他的鼻子流了点血。
Ø妈妈的血压很正常。
xiěxuè多音字识字游戏血淋淋刘胡兰反动派被捕鲜血拉到民兵 挺起杀害烈士刘反民村关兵道被liúmín fǎn chènbèi guān dào bīng村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刘被民反关兵道独体字结构这篇文章记述了年轻的共产党员_______被捕后,不惧生命的威胁,不出卖同志,最后________的事。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刘胡兰光荣牺牲自读课文1947年1月12日,天阴沉沉的,国民党反动派包围了云周西村。
由于叛徒的出卖,年轻的共产党员刘胡兰被捕了,被关在一座庙里。
时间天气地点主要人物你从第一段中了解了 哪些信息?原因互动课堂这些信息有什么作用?时间天气地点主要人物增强了事件的真实性渲染了阴冷悲凉的气氛点明刘胡兰身份是共产党员做铺垫被捕原因引起下文一、下列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
A.刘胡兰B.犯动派C.民兵D.关闭B反动派课堂演练二、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我的手指都流血( )了。
2.国旗是革命烈士们的鲜血( )染红的。
xiěxuèxiěxuè三、将下列搭配恰当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年轻的愤怒地打得回答鲜血直流共产党员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了本课的生字宝宝,还学会了写一些生字宝宝。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刘胡兰》第一课时课件
课前导读
自读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要求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字词揭秘
我会认
liú
lán pài
bèi
lā
刘兰派被拉
bīng tǐng shā
liè
兵挺杀烈
字词揭秘
我会认
liú
lán
知道
b èi b ǔ
被捕
sh ì b īng
士兵
课堂练习
2.我会组词。 兰( 兰花 ) 被( 被捕 ) 羊( 山羊 ) 披( 披着)
拉( 拉走 ) 兵( 士兵 ) 垃( 垃圾 ) 乒( 乒乓球)
谢谢观看!
结构:上下
部首:丷
组词:有关 关联 造句:钱币的发展和财物有关。
书写指导:第四笔横长,撇捺舒展。
字词揭秘
dào
道
字词揭秘
dào
道
小学学科网
结构:半包围
部首:辶
组词:道路 通道 造句:要改造好这个公园,首先应该修好园中的道路。
书写指导:里部上横长,外部平捺要托住被包部分。
pài
bèi
lā
刘胡兰 反动派 被捕 拉到
bīng
tǐng
shā
liè
民兵 挺起 杀害 烈士
字词揭秘
小学学科网
xuè(血战 流血)
血
xiě(血糊糊 血晕)
小学学科网
①敌人恼羞成怒,把她打得鲜血直流。 ②敌人指着血淋淋的铡刀说:“不说,也铡死你!”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
刘胡兰
01 课 前 导 读 02 自 读 感 悟 03 字 词 揭 秘 04 课 堂 小 结 05 课 堂 练 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书写展示、评价指导。
二、教具准备
图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朗读课文,你喜欢小刺猬和小獾吗?
(二)看第一幅图:你发现了什么?品读第二自然段。
(三)看第二、三幅图:想象一下小刺猬和小獾在说些什么?分角色读第三、四自然段。
(四)看第四幅图:从小刺猬和猬的表情和动作中感觉到了什么?(互相欣赏,互相称赞,心情愉快)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图文结合,多种方式指导朗读小獾和小刺猬的对话。
4.仿说“一个比一个好”。(三)学习“傍晚”部分
1.引导学生认读“傍晚”和“椅子”两个词语。
2.抓住“不好意思”,引导学生体会小刺猬的心情和语气,指导朗读小刺猬的话。
3.对话朗读方法迁移:引导学生体会小獾拉着小刺猬的手说话时的心情和语气,并引导学生带着相应的心情和语气读一读。
1、想想假设小刺猬一开始不是称赞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读了这个故事,说说你有什么感受?(要学会发现人的优点。)
(六)实践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夸一夸对方面军优点。
四、巩固与练习。完成课后作业。熟读课文。
五、总结课文。让学生把课本中的故事讲别人听。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刺、猬、板、凳”等10个生字,学会写“板、椅”等8个生字。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
《称赞》教案
【篇一】
教学目的: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
4、学习通对话进描述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学着发现别人的优点。
难点:学习课通过对话进行生动描述的方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把对话读好。
3.在阅读过程中体会“称赞”可以给人以信心和快乐。
二、教学准备
学生的准备:
学生需要做预习:读熟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课后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在文中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上课时需带好课本和文具盒。
教师准备:课件、词卡、小印章
环境设计:学生的座位纵向为偶数排,如左边四竖排,右边四竖排,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学习伙伴。除常规电教设备外,还需要实物投影展台。
借助图片一、幅图:感知“刺猬、板凳、椅子、粗糙”的意思,认读六个生字。“猬”在刺猬“一词中读轻声。称赞教案|称赞优秀教案
借助第三、四幅图:通过口语交际,感知“瞧、留下“等词语的意思,认识其中的两个生字。
4、在朗读词中认读生字。
(1)清晨,小刺猬去森林里采果子。
(2)小獾已经做成了三个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
4.分角色朗读5—7自然段。
5.引导学生用“体会人物心情和语气”的方法,采用多种方式把8、9、10自然段读出趣味。
6.xx合作,表演读“傍晚”部分。
(四)学习生字
1.生字认读反馈。(同桌练读,点读,指名读。)
2.学写4个生字——板、椅、但、傍(巩固把左窄右宽合体字写规范、写美观的方法)。
3.学生练写。
教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学挂图
教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二、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三、Leabharlann 学过程(一)解题、导入新课。
“称赞”是什么意思?你平时因为什么受过别人的称赞?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读带有生字的句子。3、借助图片和生活经验识字。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质疑
1.老师讲(《称赞》)故事引出课题,并请学生跟老师一起板书。
2.听读感受:故事里谁称赞了谁?相机认识“刺、猬”两个字。
3.请学生试读生字,分开哪些是学生已经会的,哪些是还不会的。
4.自由读课文,质疑。
(二)学习“清晨”部分
1.自由读1——4自然段。
2.相机解决学生提出的关于1——4自然段的疑问。
4.书写展示、评价指导。
(五)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抽读生字卡片。
2.听写生字,对改纠错:木板、椅子、但是、傍晚
(二)朗读表演
1.朗读课文,在上节课读好对话的基础上,重点体会描述小刺猬和小獾动作的句子,带着动作读。
2.相机仿说:xx。
3.分小组演一演这个故事。
(三)学习生字
1.学写4个生字——采、背、清、消。发现“背、清、消”的共同部分“月字底”,因为上面都背着一些笔画,所以,月的一撇要站直,变成竖。
5、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板、椅、但、傍:都是左右结构,板—饭,换偏旁。椅—奇,加偏旁。但—旦,傍—旁,加偏旁记字。
6、写字指导;“采”是爪字头。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四、板书设计
刺、猬、板、凳、糙、但、傍、奇、瞧、留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学着发现别人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