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绿道规划与建设实践
国内外绿道规划与建设比较分析
![国内外绿道规划与建设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5608fce89eb172ded63b756.png)
绿 色 综 述
鹿 ) 使 用 ,危 险 性极 高 ,人 根 本 无 法 通 行 ( 3 研 究 小 在 图 ) 组 将 两 边 巨大 的 混 凝 土 取 消 .通 过 工 程 手 段 在 铁 路 的 左 右
两侧或者单 侧开辟 了人 和动物共 同使用 的廊道 ( 4 。廊道 图 )
绿道 理念 起源 于美 国 , 次正 式 出现 在 官方 文件 上是 首 18 9 7年美 国总统委 员会 的报告。从 2 0世纪 8 0年代起 国 美 将绿道事业 当作重大的经济产业进行建设 制定了许 多政府 措施及项 目法规 , 从而 推动了美国绿道建设的蓬勃发展 ,是
世界上现行绿道发展的先驱模式。
2 绿道的概念和起源
我 国 住 建 厅 发 布 的 关 于 严 格 按 照绿 道 内 涵 和 功 能 推
上 更 多 的赋 予 了生 态 学 上 的 意义 。
() 1这样 的绿道是线状 并且 互相连接的 可 以提供物质
和 能 量 流 动 所 需 要 的 空 间 。 这 就 提 高 了 动 物 的迁 徙 速 度 , 扩 大 了物 种 的分 布范 围 ,避 免 了城 市 的 无 限 度扩 大 。 ( ) 道 的 功 能 是 复 合 的而 不 是 唯一 的 有 人 类 的 休 闲 2绿
纽 约 市 19 9 3年秋 季 出 台 了 绿道 规 划 ,最 初 的 目的是 解 决 城 市 休 闲 和 联 系 需 要 ,绿 道 系 统 贯 穿 它 的 5个 行 政 区 .
尤其是确 定 了 ” 德逊河绿 带步道 ”。它实 际上将纽 约的 哈
40绿色 建筑
2 4 第 3 f 01 2 且{
进 绿道 建设 的工 作意见》 中给 出了绿 道的概念 : “ 绿道 ,
绿道网规划建设与管理进展分析
![绿道网规划建设与管理进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b198e23453610661ed9f44c.png)
绿道 ( Gr e e n wa y)是将 大量 自然 、经 济 、社
参考 。
会 的景点 、集 聚 地 和示范 点 连接 在一 起 的 ,兼 具 生态 、体 育 、休 闲 、文化 和通 行 功能 的 ,彰显 绿 色 、智慧 、创 新 、务 实 和人本 理念 的线性 生态 开 敞空 问 。绿道 建设 对 促进 城 市质 量提 高 ,推动 低
国家和 地 区有十 几个 ,如 美洲 的美 国 、加拿 大 和 巴西 ,欧洲 的英 国 、法 同 、意大利、德 国 、葡 萄
牙 、保 加利 亚 、爱沙 尼亚 ,亚 洲 的 日本 、新 加坡 和 中 国香 港等 I J 。
和亚 洲部 分 国家 和地 区绿 道建 设起 步 较早 ,在 绿
生态环境学报 2 0 1 3 , 2 2 ( 8 ) : 1 4 4 4 — 1 4 5 0
E c o l o g y a n d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S c i e n c e s
h t t p : / / w w w. j e e s c i . c o m E — ma i l : e d i t o r @j e e s c i . c o m
绿 道 网 规 划 建 设 与 管 理 进 展 分 析
喻本德 ,叶有华 ,吴 国昭, 李 洁, 孙芳芳,林石狮
国家环 境保 护饮用 水水 源地 管理技 术 重点实 验室 , 深圳 市环境 科学 研究 院,广东 深 圳 5 1 8 0 0 1
摘要 :绿道是将 大量 自然 、 经 济、社会 的景点 、 集 聚地 和示 范点连接在一起的 ,兼具 生态、体育 、休闲 、 文化和通行功能的 ,
究拟 全面 分析 围际 国 内绿 道 网规划 建设 与 管理 的
国外绿道案例PPT课件
![国外绿道案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71f33e431126edb6f1a10e8.png)
(2)该行动计划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数据为大众 确定出了新的“绿道层”。
(3)此外,三维计算机生成的未来河流廊道模型展示出 了河流未来发展的蓝本。
(4)该行动计划还提供了完整的开发成本评估、运作和 管理建议以及项目发展的战略。
2021/3/7
CHENLI
6
案例3:新加坡公园连接道系统
项目背景:
札幌大通公园实景图
CHENLI
12
项目介绍(3):
港北新城社区级绿道 与日本大多数新城一样,港北新城作为人都市圈内的配套
新城进行建设的。横滨对港北地区进行了有计划的安排,以新 型花园城市为建设目标,作为21世纪横滨市副中心开始开发, 规划人口规模为30万。
新城绿道特征:
绿道网络系统的规划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港北新城区划出专门的保护的农业用地,将农业和
③ 积极有效地争取基层公众的支持,多渠道听取使 用者的意见,并吸收国际上相关研究及实践经验 而不断改进。
④ 关注绿道生态效益、保护多样生态环境,积极采 取措施增进公众对自然的了解和情感。
公园连接道线路图及实景
2021/3/7
CHENLI
10
案例4:日本城市绿道网络建设(2公园+1新城)
项目简介(1):
2021/3/7
日本港北新城绿道网络规划图
CHENLI
13
经验借鉴:
建设与管理主体的多样性: 日本城市绿道网络系统是在一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
上”的建设中完成的,既有城市政府在旧城更新改造中建设大型 的绿道;也有开发商或住宅联合会在开发新住区时按照《都市公 园法》进行建设,“自下而上”的完成绿道网络建设。
第二:将科技尖端化的手法与生态化自然化的目标结合起 来。这也正是世界园林景观的两大发展趋势,尤其在处 理工业化的种种显性或隐性破坏时,一切表面的和谐常 常有赖于高科技支持。
城市绿道建设规划解析
![城市绿道建设规划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7272d0e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2e.png)
城市绿道建设规划解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城市绿道建设逐渐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城市绿道的定义、功能、规划和建设等方面进行解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推动城市绿道建设。
一、城市绿道的定义与功能城市绿道是指在城市内部或城市周边规划建设的一条或多条绿地廊道,用于连接城市中的各个绿地节点,并提供人们休闲、娱乐和交通出行的场所。
城市绿道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功能:城市绿道可以保护和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
通过绿道的建设,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噪音和热岛效应,提供良好的生态系统服务。
2. 交通功能:城市绿道可以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人们步行、骑行和慢行的便利通道。
通过绿道的连接,可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减少机动车辆的使用,提高交通效率,改善交通环境。
3. 休闲功能:城市绿道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和健身的场所。
人们可以在绿道上散步、跑步、骑行,与家人和朋友共享自然的美景,享受身心的放松和愉悦。
4. 文化功能:城市绿道可以融入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打造具有独特风貌的文化景观。
通过在绿道上设置公共艺术品、文化展示和活动场所,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吸引力,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二、城市绿道的规划与建设城市绿道的规划与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自然环境、人口分布、交通状况和社会需求等因素。
以下是城市绿道规划与建设的一般步骤:1. 规划调研:首先,需要进行城市规划调研,了解城市的自然环境、土地利用现状和人口分布等情况。
同时,还要了解居民对绿道的需求和期望,以及其他相关规划和政策的要求。
2. 绿道网络规划: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城市绿道的整体规划方案。
这包括确定绿道的起点和终点,规划绿道的走向和长度,以及确定绿道的主要功能和服务设施。
绿道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绿道建设的实践和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404d7764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e4.png)
绿道建设的实践和思考一、绿道建设的实践1. 实践案例一:上海外滩绿道上海外滩是上海市标志性的旅游景点,也是外滩地区许多市民的休闲场所。
随着城市规划的不断完善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上海外滩绿道建设成为了市民和游客关注的焦点。
在实施绿道建设的过程中,上海市规划部门充分考虑了外滩地区的历史文化特色和城市发展的需要,通过保留传统建筑风貌和改善交通环境等方式,成功打造了一条贯穿外滩地区的绿道。
如今,上海外滩绿道成为了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也成为了上海市的城市名片之一。
2. 实践案例二: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绿道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要比赛场馆所在地,也是北京市市民休闲娱乐的热门地点。
为了满足市民对休闲空间的需求,北京市政府在奥林匹克公园周边建设了一条长达数公里的绿道。
在实践中,北京市政府组织了专业团队对绿道进行规划设计,并充分考虑了公园内部景观和周边交通情况,使绿道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
现如今,奥林匹克公园绿道成为了市民休闲健身的热门去处,也成功提升了周边的城市形象。
1. 绿道规划要符合城市发展需求在进行绿道规划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城市的整体发展需求。
绿道不仅仅是一条休闲的步行道路,更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规划设计绿道时,需要考虑到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发展方向,合理规划绿道的轴线、长度和连接性,使得绿道可以与城市的其它绿地、休闲设施等相互衔接,形成一个完善的城市绿地体系。
2. 绿道建设要关注生态环境在进行绿道建设时,必须充分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
绿道通常沿着河流、湖泊、山脉等自然地形建设,因此在绿道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尊重自然地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在绿道沿线也要适当设置绿化带和景观设施,提升绿道的生态环境品质,使市民能够在绿道上感受到自然的美好。
3. 绿道利用要考虑现实需求绿道的利用不仅仅是提供市民休闲的场所,更要考虑到市民的现实需求。
在绿道沿线应该设置适宜的运动器材、休息亭、公共卫生间等设施,以提升绿道的使用舒适度。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docx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docx](https://img.taocdn.com/s3/m/eb37dcbea6c30c2259019eef.png)
精品文档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 9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 7 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1总则 (1)2术语 (2)3绿道功能与组成 (3)3.1绿道功能 (3)3.2绿道组成 (3)4绿道分级与分类 (5)4.1绿道分级 (5)4.2绿道分类 (5)5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 (6)5.1规划设计原则 (6)5.2规划设计成果 (6)6绿道选线 (9)6.1基本要求 (9)6.2分类选线 (10)7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 (11)7.1绿道游径系统 (11)7.2绿道绿化 (14)7.3绿道设施 (15)附录 1:引用标准及说明 . (20)附录 2:绿道分类设计指引 . (21)1总则1.0.1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 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
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1.0.3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2.0.1绿道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
绿道规划设计全
![绿道规划设计全](https://img.taocdn.com/s3/m/128cec17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47.png)
绿道的意义
保护敏感的自然生态系统:主要是沿河流、海岸以及 山脊线;绿道维护生物多样性并为野生动物迁移提供 通道。
在大都市区内和郊区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游憩机会, 可以步行、爬山、骑自行车、游泳、划船,以及其他 户外休闲活动。
5、 绿 道 规 划 设 计 基 本 要 求
5、 绿 道 规 划 设 计 基 本 要 求
5、 绿 道 规 划 设 计 基 本 要 求
5、 绿 道 规 划 设 计 基 本 要 求
5、 绿 道 规 划 设 计 基 本 要 求
6、典型地段城市绿道规划指引
城市绿道经过的地段类型多种多样,其中比较典型的 有滨水地段、山林地段、乡村田野地段和城镇地段等。
为人们提供重要的历史遗产和文化价值,大多数绿道 沿河流或海岸分布,这些地区或廊道有将近90%是遗产 和文化资源所在地
绿道相对于其他类型绿地的优势
功能更全、性价比更高、更灵活可行
绿道能在最小的空间里包容多种功能,集环 保、运动、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是一 种能将保护生态、改善民生与发展经济完美 结合的有效载体
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 它是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
史古迹,及其他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进行 连接的开敞空间纽带 具有绿色通行、游憩健身等多种功能
绿道的组成要素
绿道主要由绿廊系统和人工系统组成。 绿廊系统:是指在绿道控制范围区内的自然
因素,包括由绿化、水体等组成的绿化缓冲区。
人工系统:是指在绿道的控制范围内,为满
郊野型:凤凰山-银湖森林公园段、马峦山公园-南澳段、西冲-东冲段、 天后古庙-打马坑水库段等4段,总长约112公里,既有城市风光,也有原生 态环境,控制范围不少于100米,主要开展郊野休闲、户外运动、旅游观光等 活动,亲近自然。
我县公路绿道建设和实践
![我县公路绿道建设和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8b748605f12d2af90242e693.png)
我县公路绿道建设探索和实践【摘要】为加快我市经济迅速转型发展,把我市建设成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国际大都市,温州市在绿道的基础上率先提出公路绿道概念。
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公路绿道建设过程中的类型、布局、成果及经验。
【关键词】公路绿道建设经验1 公路绿道建设的背景绿道内涵很广,它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会有不同的含义。
查理斯.莱托(charles little)在其经典著作《美国的绿道》(greenway for american)中所下的定义:绿道就是沿着诸如河滨、溪谷、山脊线等自然走廊,或是沿着诸如用作游憩活动的废弃铁路线、沟渠、风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敞空间,包括所有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自然景观线路和人工景观线路。
它是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古迹,及其他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进行连接的开敞空间纽带。
近几年来,温州市提出建设生态市目标,实施“六城联创、绿满温州”战略部署,以加快建设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实现经济实力和产业结构“双提升”、文化发展和生态建设“双促进”、体制优势和开放优势“双增强”。
为此市委、市政府考虑温州实际,提出建设公路绿道概念。
2 我县公路绿道建设目标的类型2.1 公路绿道建设的目标我县域绿道网建设以面向自驾游出行为主,主要通过将现状非干线公路或是废弃道路进行改造,利用道路沿线丰富的自然以及人文景观,串联县域主要的旅游景点,为城乡居民和过往游客提供休闲观光、康体娱乐等活动风景廊道。
通过县域绿道网的建设提升县域整体生态环境,满足人们的日益提高的休闲生活需求,推动产业向健康休闲旅游产业转型,促进文成建设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2.2 公路绿道建设类型我县公路绿道按行政等级分为风景公路绿道、慢行绿道。
风景公路绿道主要提供自驾车旅游休闲、视觉体验和交通通达三种功能主要串联起距离较远且相对分散的重要景观资源,让刘基故里景区、百丈漈—飞云湖风景名胜区、西坑畲族镇、龙麒源景区、刘基庙、等景点间形成紧密联系。
城市绿道系统建设方案规划
![城市绿道系统建设方案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1e9ed225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41.png)
城市绿道系统建设方案规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生态破坏等。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城市绿道系统的建设成为一种重要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探讨城市绿道系统的规划与建设方案,以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城市绿道系统的意义与作用城市绿道系统是指通过连接城市中的公园、绿地、河流、湖泊等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形成一个综合性的绿色交通网络。
城市绿道系统的建设有着诸多意义与作用。
首先,城市绿道系统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在现代城市生活中,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城市绿道系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放松身心、享受大自然的空间。
居民可以在绿道上散步、跑步、骑车等,享受户外运动的乐趣,缓解工作压力,增强身体健康。
其次,城市绿道系统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土地被用于建设房屋、道路和商业设施,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
城市绿道系统的建设可以恢复和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增加绿地覆盖率,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源,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发展。
再次,城市绿道系统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城市绿道系统中的植被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和颗粒物,释放氧气,净化空气。
绿道系统的建设可以有效降低城市空气污染的程度,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最后,城市绿道系统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绿道系统的建设可以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增长。
此外,绿道系统还可以提供城市农业的发展空间,推动城市农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二、城市绿道系统的规划原则城市绿道系统的规划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证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首先,城市绿道系统的规划应该以人为本。
绿道系统的建设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规划应该从人们的角度出发,考虑人们的出行需求、休闲需求和生态需求,确保绿道系统能够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
其次,城市绿道系统的规划应该注重生态保护。
城市绿道规划与建设的最佳实践
![城市绿道规划与建设的最佳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a5816bd2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03.png)
城市绿道规划与建设的最佳实践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绿道规划与建设逐渐成为各大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绿道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还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本文将探讨城市绿道规划与建设的最佳实践,旨在为城市规划者和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城市绿道规划的重要性城市绿道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重功能和价值。
首先,城市绿道能够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人们追求自然和宁静的环境,城市绿道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远离喧嚣的天地,可以进行散步、慢跑、骑行等活动,缓解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其次,城市绿道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城市绿道能够增加城市的绿色覆盖率,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改善空气质量。
同时,城市绿道还能够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降低城市气温,改善城市的微气候环境。
再次,城市绿道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土地被开发为建筑用地,导致生物栖息地的破碎化和丧失。
而城市绿道能够提供一个连续的生物廊道,为城市中的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和繁衍的空间,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最后,城市绿道还能够促进社区的社交和互动。
城市绿道为居民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和互动的场所,促进社区的凝聚力和社交活动的开展,增强居民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二、城市绿道规划与建设的关键要素城市绿道规划与建设需要考虑多个关键要素,包括空间布局、景观设计、交通组织等。
首先,空间布局是城市绿道规划与建设的基础。
城市绿道的空间布局应该充分考虑城市的地理特点和居民的需求,合理确定绿道的长度、宽度和分布,以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其次,景观设计是城市绿道规划与建设的重要环节。
景观设计应该注重绿道的美学价值和生态功能,通过合理的植被选择和布局,打造绿色、美丽的景观,提升居民的视觉享受。
同时,景观设计还应该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环境条件的植物,减少水资源的消耗,降低景观养护的成本。
绿道功能及海南岛绿道建设实践
![绿道功能及海南岛绿道建设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acf4da52804d2b160b4ec0ef.png)
J o u r n a l o f G r e e n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绦 色科 技
第 5期
绿道功能及海南 岛绿道建设实践
余云龙, 杜函函, 于 蕾, 孟 柱, 毕华
( 海 南师 范 大学地 理与旅 游 学 院 , 海南 海口 5 7 1 1 5 8 )
护 多 样 化 自然 环 境 。
物理环境是指研究对象周 围的环境 , 包括有生命 和
无 生 命 的 等 物 质 系 统 。据 统 计 , 美 国拥 有 2 5 6 0 0 0 k m 的
废弃铁路路基 , 是现有州际汽车高速公 里系统长度 的 4
倍 。 目前 , 1 0 9 0个 废 弃 铁 路 路 基 已 经 被 改 造 成 为 自行 车道 ( 铁路小径 ) , 全 长共 3 2 1 8 0 k m。铁 路 步道 管 理 委 员 会希望创建 3 条 主 要 的东 西 向路 径 和 6 条 南 北 向路 径 , 让 人 们 可通 过 骑 自行 车安 全 到达 美 国各 地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4 — 1 5
经济效益 。
2 绿 道 生 态 功 能
绿 道 生 态 功 能 主要 体 现 在 保 护 物 种 多 样 性 和 自然 群 落 连 续 性 以及 自然 环 境 中 的 水 体 、 土 壤 等 自然 资 源 。
绿道在保护环境方 面最主要 的 目的是 维持 和保护 自然
环 境 中现 存 的物 理 环 境 和 生 物 资 源 ( 包括植 物 、 野 生 动 物、 土壤 、 水等) , 保护水资源 , 并 在 现 有 生 境 区 内建 立 生 境链 、 生境 网, 防止生境 退化 和生境 破碎0 “ ] 。从 而 , 保
绿道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绿道建设的实践和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4cbb658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43.png)
绿道建设的实践和思考绿道,是指在城市绿地、水系等生态空间中,利用河道、道路、铁路等线性元素,构建连接生态、文化、历史景点的绿色步道,旨在打造自然与城市的融合体验区。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城市绿道建设也成为了城市发展中的新亮点。
本文将通过实践和思考,探讨绿道建设的相关问题。
绿道建设的重要性城市绿道建设,既能够改善市民的生活品质,又能够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具体来说,绿道建设有以下的几个优点:1.提高生活质量绿道可以为市民提供一个亲近自然、享受休闲与体育活动的场所。
在绿道上,市民们可以沿着河边散步、骑车、跑步等等,尽情享受户外运动的乐趣。
同时,绿道上还可以设置休息点、健身设施、景点等等,为市民提供更多元化的休闲方式。
2.改善城市环境绿道建设可以有效减少城市环境污染,提高空气质量。
同时,绿道中的树木、花卉等植被也能够吸收噪音、缓解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
3.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绿道建设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以有效地推动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除此之外,绿道还可以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更良好的联系,让城市成为更宜居的地方。
在实践中,绿道建设首先需要确定建设地点和路线。
在确定地点时,需要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的情况,包括地形、水系、植被、人文景观等等因素。
确定路线时,需要考虑最小化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并最大化满足市民休闲、体育、文化需求。
建设初期,需要做好前期勘测和设计工作,确保绿道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要求。
例如,建设时需要采用绿色材料、保护环境植被、避免环境污染等措施。
同时,还要充分考虑障碍物的设置,确保老年人、残疾人也能够方便地进入绿道。
在绿道建设的日常管理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绿地、水系等环境资源,加强绿地保洁、安全监控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要全面落实绿道的维护和管理制度,确保绿道的长效稳定运行。
虽然绿道建设在许多城市中已经开始得到广泛开展,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58a044e7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c6.png)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绿道规划设计导则前言为贯彻落实《XXX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XXX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为XXX、XXX、XXX、XXX、XXX。
本导则由XXX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XXX 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术语第三章绿道功能与组成第四章绿道分级与分类第五章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第六章绿道选线第七章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第一章总则为了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本导则旨在指导各地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
同时,本导则总结了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为绿道规划设计提供指导。
第二章术语本章对绿道规划设计中常用的术语进行了解释和说明,以便各地在规划和设计绿道时使用统一的术语。
第三章绿道功能与组成本章介绍了绿道的功能和组成,包括绿道的生态、文化、社交、交通等多种功能,以及绿道的主要组成部分。
第四章绿道分级与分类本章对绿道进行了分级和分类,以便各地在规划和设计绿道时根据不同的用途和功能进行分类和分级。
第五章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本章对绿道规划设计的总体要求进行了说明,包括绿道规划设计的目标、原则、内容、程序等方面。
第六章绿道选线本章对绿道选线进行了说明,包括选线原则、选线方法、选线评价等方面。
第七章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本章对绿道要素进行了规划设计要求的说明,包括绿道路线、景观、设施、管理等方面。
同时,本章还对绿道规划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1.总则绿道是指一种以绿化景观为主要特色,沿城市主要交通道路、城市景观带、河道、湖泊、海岸线等城市公共空间和自然景观廊道为基础,构建城市和自然景观空间的线性公共空间系统。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建部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建部](https://img.taocdn.com/s3/m/ae77474cfad6195f312ba6d4.png)
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9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1.总则1.0.1 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
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1.0.3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2.0.1绿道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 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
2.0.2 绿道游径系统指绿道中供人们步行、自行车骑行的道路系统,是绿道的基本组成要素。
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与步行骑行综合道。
2.0.3 绿道连接线主要承担连通功能,且对人们步行或自行车骑行有交通安全保障的绿道短途借道线路。
包括借用的非干线公路、非主干路的城市道路、人行道路、人行天桥等。
2.0.4 绿道设施为满足绿道综合功能而设置的配套设施,包括服务设施、市政设施与标识设施。
2.0.5 驿站供绿道使用者途中休憩、交通换乘的场所,是绿道服务设施的主要载体。
3 绿道功能与组成4 绿道分级与分类4.1绿道分级4.1.1 根据空间跨度与连接功能区域的不同,绿道分为区域级绿道、市(县)级绿道和社区级绿道三个等级,绿道规划应与各级城乡规划相衔接。
国内外绿道经典案例分析 ppt课件
![国内外绿道经典案例分析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496d5045901020207409c79.png)
深圳
深圳绿道
从2010年起,广东将用3年左右时间,在珠三角地区率先建成 全长约1690km的区域绿道,连接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都市 区,串联200多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郊野公园、 滨水公园和历史文化遗迹等场所,直接服务人口约2565万人,能增 加约30万个就业机会。
深圳绿道总体规划
5号绿道由光明森林公园进入深圳市域范围内,由北向南延伸至 银湖森林接入2号绿道,全长约62km,连接了光明森林公园、大水坑 水库、茜坑水库、横坑水库、石樟坑水库、银湖山郊野公园等多处景 观优质地区。5号线在光明森林公园处预留了与东莞的城际交接面。
深圳城市绿道与社区绿道
城市绿道分为滨海风情绿道、山海风光绿道、滨河休闲绿道、 都市活力绿道四种类型,共25条线路,总长度约500km。 其中以2条滨海风情绿道为线索,可以凸显城市滨海特质;以16 条山海风光绿道为纽带,可以沟通山海、强化山-海-城市特色体验; 以6条滨河休闲绿道脉络,可以提升城市生态与环境品质;1条都市 活力绿道为脉络,可以展现都市活力,倡导绿色生活理念。 社区绿道以城市组团为基本单位进行组织,总体布局遵循 整体性、可达性、多样性的规划原则,所谓整体性,即要求社区绿 道接入全市绿道网络(包括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并尽可能的串 联起区内主要河滨、林荫道路、公园、广场、街头绿地、文物古迹、 标志性城市节点、商业步行街等公共空间,与都市生活建立紧密联 系。
深圳绿道空间布局结构
全市绿道层级划分 全市绿道网分为区域绿道、城市绿 道和社区绿道3个层次。 区域绿道是连接城市与城市,对区 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支撑系统建设具 有重大意义的绿道。 城市绿道是连接城市内重要功能组 团,对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的绿道。 社区绿道则连接区级公园、小游园 和街头绿地,主要为附近居民提供服 务
绿道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绿道建设的实践和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46389b21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c8.png)
绿道建设的实践和思考绿道建设是指在城市或乡村地区沿袭自然景观、独特环境、历史文化等特点打造一条具有观光、健身、休闲、生态保护等多功能的绿地走廊。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关注度增加,绿道建设逐渐受到各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本文将探讨绿道建设的实践经验和思考。
绿道建设要从整体规划入手。
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城市或乡村的特点以及居民的需求。
绿道应该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有机地融入到城市或乡村的布局中。
规划时要考虑到绿道的长度、宽度、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沿途景点的设置等因素,以便满足市民的不同需求。
还应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保绿道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损害。
绿道建设要注重功能多样性。
绿道不仅可以提供市民健身的机会,还可以用于休闲娱乐、文化活动等多种功能。
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可以设置跑步道、自行车道、散步道等设施,以满足市民的健身需求。
还可以设置休息区、游乐设施、文化展示区等,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和文化交流的场所。
还可以在绿道上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音乐会、展览等,增加绿道的吸引力和互动性。
绿道建设要注重宣传和教育。
绿道不仅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提升市民环境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的平台。
在建设过程中,可以设置信息牌、展示板等,向市民传达绿道的环境保护理念和历史文化背景。
还可以组织社区活动、讲座等,宣传绿道的功能和意义,增加市民对绿道的认识和参与度。
通过教育宣传,可以促使更多的人参与到绿道建设和保护活动中。
绿道建设是一项既具有实践性又具有思考性的工作。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整体规划、生态保护、功能多样性和宣传教育,以打造一个符合市民需求和环境保护的绿色走廊。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绿道建设的目标,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活品质。
增城市绿道规划与创新性实践
![增城市绿道规划与创新性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f96cf17801f69e3143329471.png)
绿 道 的理 论 和 实 践 在 西 方经 历 了 1 O 年 的起 步 、发 展 5多 到成 熟 的过 程 ,如 何 结 合 我 国 的实 际 情 况 引 入 国 外 绿 道 的成
环 境 的 升 级 与 优 化 ;三 是 连 接 增 城 市 南 、 中 、北 主 体 功 能 区 ,引 导南 部 资 金 到 北 部 投 资 生 态 休 闲 和 度 假 旅 游 业 ,吸 引 周 边地 区市 民到 中 、北 部 休 闲度 假 ,带 动 北 部 农 民就 业 创 业 和增 收 致 富 。 规 划提 出 自2 1 年 起 , 力争 在 两 年 内建 设 总 长 5 0 里 0O 0公 的3 绿 道 ,构 建 以 自行 车 道 、增 江 画廊 和 自驾 游 车道 为主体 条 的总 体 框 架 ,包 括 2 0 0 公里 自驾 车 游 绿 道 、 2 0 里 自行 车休 5公
大环境的基础。发动广大农民主动参 与到新农村建设 中,自
觉做 好 门 前 保 洁 、 村道 保 浩 、池 塘 净 化 、污 水 处理 等 工 作 , 规 范 农 民 建 房 行 为 ,促 进 农村 面 貌 焕 然 一 新 ,优 化 当地 农 村
生产 、生 活 方式 ,全 面提 高城 乡文 明程 度 。
增城市绿道规划与创新牲实践
● 彭靖
绿道 是经 规划 、设 计 、 管 理 的 线 性 网 络用 地 系统 ,具 有 生 态 、 娱 乐 、 文 化 和 审 美 等 多 种 功 能 。 西 方 国 家 自2 世 纪 O 9 年 代 以来就 广 泛开 展 绿 道 的规 划 建 设 运 动 ,而 国 内 的绿 道 0
中新天津生态城编制绿道系统规划 ——打造生态城特色绿道
![中新天津生态城编制绿道系统规划 ——打造生态城特色绿道](https://img.taocdn.com/s3/m/558f7ca7f242336c1fb95e7e.png)
中新天津生态城编制绿道系统规划 ——打造生态城特色绿道发表时间:2019-08-07T15:08:11.407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第10期作者:李晓源[导读] 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及其他地区的实践,生态城开展了绿道系统的规划编制工作。
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局 300467摘要: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及其他地区的实践,生态城开展了绿道系统的规划编制工作。
关键词:绿道系统规划前言:201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其中第十六条要求“优化街区路网结构。
加强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系统建设,倡导绿色出行。
”第二十一条要求“恢复城市自然生态。
优化城市绿地布局,构建绿道系统,实现城市内外绿地连接贯通,将生态要素引入市区。
”可见,我国已经从国家层面对绿道系统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绿道系统的建设已经是我国城市建设的新趋势,绿道建设对于各个区域、城市来说已经刻不容缓。
一.国外绿道规划实践国外绿道(greenway)规划与建设的理念最早起源于 19 世纪的欧美国家。
绿道是为实现与可持续土地利用相协调的生态、休闲、历史记忆、审美及其他用途的多目标线性土地网络。
纵观其发展过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征及典型的案例第一阶段,始于 19 世纪的城市运动和国家公园运动,此时绿道的表现形式(或基本特征)为景观大道、林荫道、公园道等,以通行功能为主。
最初“绿道”兴起是为了解决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城市交通混乱等城市问题,该时期的城市建设善于用公园的思想来表达城市平民的愿望,形成了大批的城市公园和保护区。
这一时期的“绿道”理念表现为城市内部的、供平民休闲的公园道。
以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规划的“翡翠项链——波士顿公园体系规划”最为典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大都市区和郊区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游憩机会,可以步行、爬 山、骑自行车、游泳、划船,以及其他户外休闲活动。
• 为人们提供重要的历史遗产和文化价值,大多数绿道沿河流或海
岸分布,这些地区或廊道有将近90%是遗产和文化资源所在地。
二、绿道的起源和发展
绿道的起源和发展
绿道是发达国家为解决环境恶化问题,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生态
夏 景
马省林荫道(Commonwealth
Avenue)
华盛顿的骑马雕像
林荫道宽60米,中间有30米宽的街心绿带,两侧的住宅 都面向大道,使街心绿带构成社区的活动中心。是联系 波士顿公园、公共花园和公园系统新建部分的绿色纽带。
《给鸭子让路》雕塑
美国东海岸绿道(1986年开始建设)
美国政府已投入巨资,正在东海岸 建造一条从美国东北部的缅因州延伸 至美国南部福罗里达州,全长约4800 公里的世界最长的高规格绿道。 这也是全美首条集休闲娱乐、户外 活动和文化遗产旅游为一体的绿道, 连接了加拿大和美国两个国家以及重 要的州府、大学校园、国家公园和历 史文化遗迹,途径15个州、23个大城 市和122个城镇。
主要内容
绿道的概念及意义
绿道的起源和发展 绿道规划的四种策略
一、绿道的概念及意义
绿道(Greenway)
绿道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 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 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
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
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
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 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历史 文化资源,并为居民提供充足的游憩 和交往空间。
新加坡绿道:
高密度城市建成区的多层次绿道
新加坡的公园串联网络的建设由1991 年的概念规划提出,规划中提出建设 一个遍及全国的绿地和水体的串联网
络,将24%(约177㎞²)的土地保留 为绿地。 城市中的公园绿地系统由区域公园、 新镇公园、邻里公园、公园串联网络 四个层次组成,其中公园串联网络相 当于“绿道”,发挥着重要的连通作 用。 无缝连接的串联绿化网络将外围的区 域绿色开敞空间与城市开敞空间连接 起来,为高密度的城市建成区提供了 足够的场所和空间,并创造出城市在 花园之中的感觉。
绿道的组成要素
绿道由绿廊系统和人工系统构成。 绿廊系统:主要由地带性植物群落、 水体、土壤等具有一定宽度的绿化
廊道构成。
人工系统:包括发展节点、慢行道、
标识系统、服务系统、基础设施等。
绿道的分类
区域绿道
• 连接城市与城市,
对区域生态环境 保护和生态支撑 体系建设具有重 要影响的绿道, 其控制范围宽度 一般不小于 200m。
追忆历史 的走廊
伦敦东南绿链始建于1977年,由伦敦的东 南部4个行政区和大伦敦委员会合作建设。 现今,在伦敦的周边已经建设了将近300个 绿色项链状的开放空间,面积相当于伦敦市 区的7倍。
1976年后的伦敦开敞空间规划继承并发 展了“绿道”理念,并将该理念加以延伸, 形成包含不同类型的绿色通道组成的“绿链” (green chain)理念,同时重视开发旅游 休闲潜力。
新加坡绿道理念图
广东省绿道建设
背景:
广东绿道网/Default.aspx
从2009年初提出建设绿道的设想,在三年时间里,绿道成为广东城市建设 的热点、市民关注的焦点; 广东城市化发展的模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对这种发展模式存在问题的长 期探索,孕育了广东绿道萌发的基因; 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幸福广东的提出,为这个隐形基因走向显性提供 了历史性机遇。
德国绿道:绿道建设与工业区改造结合,推动旧城更新,提升土地价值
鲁尔工业区是德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区,其十年改造的核心计划之一,就是把原本破碎、 闲置、边陲或荒废的土地,通过七个“绿道”计划及其他生态修复手法,串成网状的景观大公 园。鲁尔区生态恢复中的IBA埃姆舍尔园和蒙斯特自行车道项目,是“绿道”应用的成功典范。 鲁尔区绿道串联了7个都市绿地和19个景观公园,涵盖面积300平方公里、将景观、生态休闲 和游憩等多种功能集聚为一体。 充分发挥了其景观和休闲功能以及绿带的经济效益,并通过塑造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绿色 空间,增强了市民的交往与集聚。
长沙市绿道网建设
长沙城乡自然资源丰富,山水河湖、田园等各具特色,长沙市“宜居城市”建 设初具规模,规划并建成了一大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城市公园 和社区公园,为绿道网的建设管理提供了良好条件。
绿道规划体系架构
规划体系分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面,线网规划与建设规划两个阶段。
规划空间层次与范围
创新
创新一:整体设计上的多目标性和多功能性
绿道网的功能开发不仅仅局限在休闲娱乐、生态保护的层面,更是一种综合性的建
设策略,在生态保护、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寻求共赢。
创新二:区域生态保护方式的创新
增加了绿地的可达性和可参与性,为城乡居民提供宜人的休憩环境。此外,绿道网
所提供的野生动物栖息和迁徙廊道对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1938年,英国颁布了《绿环法》,
1943至1944年,伦敦开敞空间规
划丰富了绿化隔离带的思想并引入 “绿道”的设想,用绿色通道将伦 敦城内的开敞空间与大伦敦边缘的 开敞空间连接起来,创建伦敦的绿 色通道网络。
伦 敦 环 城 绿 带
伦敦东南绿链
保护环境 的基地
市民的休 憩场所
功能 目标
运动健身 的空间
总体格局:形成由10条省立绿道
(总长8770KM)、17100KM2绿 化缓冲区和46处城际交界面共同 组成的省立绿道网。
广东绿道标志
构思与创新
设计出发点: “三大需求”与“三大功能”
“三大需求” 与城市的转型需求相结合——重宜居 与建设幸福广东的需求相结合——抓民生 与扩大内需的需求时机相结合——促增长
创新三:城乡互动发展的新路径
通过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在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的同时
又可吸引城市人到乡村休闲健身、旅游消费,促进了城乡的交流和融合。
创新四:城市开敞空间供给的新方式
绿道建设通过租用或征用少量土地,将城市公园、乡野绿地等开敞空间与自然保护
区、风景名胜区等区域绿地串联起来,形成集生态、生产与生活休闲功能相结合的 绿色开敞空间网络。实现城乡绿地资源更大程度的共享。
市域范围:包括六区两县一市,总面积11819平方公里。 都市区范围:总面积1930平方公里。
绿道选线 布局 选线 布局 绿道控制 区空间管 制 服务
服务驿站
设施
都市区 范围
绿道 控制
市域范围
绿廊生态
建设
设施
交通衔接
பைடு நூலகம்系统
慢行 系统
•
总体布局
绿道规模:类比珠三角的经验,假设长沙市域取万人500米,区域级 市域绿道网规划布局:
“三大功能”
生态功能——阻止城市蔓延,保护区域生态 宜居功能——改善市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宜居水平 经济功能——吸引市民休闲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广东绿道概念图
设计构思
构建多层次的网络: 三种类型绿道的差异化建设:生态型绿道控制区总宽度一般不小于200米,郊野型一
般不小于100米,都市型一般不宜小于20米 五大要素构成绿道:包括绿廊、慢行径、交通衔接设施、服务设施、标识系统
和人文资源,为居民提供足够的休闲娱乐和交往空间而提出的。
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绿道规划开始于1867 年Olmsted
(奥姆斯特德)设计的波士顿公园系统规划。
成为世界各国解决生态环保问题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
段。
美国绿道:复合功能,集休闲娱乐、户外活动、文化遗产旅游于一体,
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牙买加公园 河道景区和奥 姆斯特德公园 后湾沼泽地
阿诺德植物园
麻省林荫道
富兰克林公园
波士顿公园
波士顿公园系统又被波士顿人亲昵地称为翡翠项链(Emerald Necklace),它 是从波士顿公园到富兰克林公园绵延16公里,由相互连接的9个部分组成。
波士顿公园: 位于波士顿市中心,面积达50英亩。1634年 以来,这里就是一个公共园地,算得上是美国 最早的公园。波士顿公园在波士顿初建时期已 经划定,供居民放养奶牛、士兵操练以及游戏、 散步等户外活动。 1910-1913年,奥姆斯特德全面改造了波士顿 公园,自然式布局的大树、大草坪,任人自由 漫步,一派田园风光。
奥姆斯特德是美国19世纪下半叶最著
名的规划师和景观设计师,设计覆盖 面极广,从公园、城市规划、土地细 分,到公共广场、半公共建筑、私人 产业等,对美国的城市规划和景观设 计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 (Frederick Law Olmsted) (1822-1903)
翡翠项链——波士顿公园绿道系统
规划框架为“两横两纵、七射两联”,总规模约750公里,按150万每
绿道规模规划期3年期在330公里之内,规划10年期在1000公里之内。
公里计算,总投资约为11亿元。
市域绿道网规划布局
城市绿道网规划
依托长沙“一江八河、三山
四垸”的生态结构构建,规 划九条绿道,湘江河西四条, 湘江河东五条。 九条绿道串联长沙城市及周 边的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 湿地、城市公园等。
城市绿道
• 连接城市重要组
团,对城市生态 系统建设具有重 要意义的绿道, 其控制范围宽度 一般不小于
社区绿道
• 连接社区公园、
小游园和街头绿 地,主要为附近 社区居民服务的 绿道,其控制范 围宽度一般不小 于20m。
100m。
绿道的意义
• 保护敏感的自然生态系统:主要是沿河流、海岸以及山脊线,绿 道维护生物多样性并为野生动物迁徙提供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