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真 润物无声
唤醒本我 发现本真 追寻本源

唤醒本我发现本真追寻本源作者:王伟勇来源:《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4年第03期学校是育人高地,应该以培养“道德、心智与体魄”“知识、能力与智慧”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并不断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让教育回归本真,做实实在在的教育。
要做真教育,就应该奏好符合教育规律的“三部曲”,即“唤醒本我”“发现本真”“追寻本源”。
一、唤醒本我唤醒本我,就是唤醒学生潜在的向上愿望,唤醒教育工作者内心的教育良知。
(一)唤醒学生的向上潜能任何个体,内心深处都潜藏着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上进愿望,植物都会朝着太阳的方向生长,“人往高处走”,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规律。
学校教育要注重唤醒沉睡在学生心底的那些向上的意识,为其刻苦求学提供源源不断的内驱力。
学生内心向上的愿望一旦被唤醒,潜在的知识渴求欲就会被激发,艰辛的求知过程就会变成甘之如饴的享受。
为了唤醒全校学生潜在的向上愿望,新昌中学近几年来使用了各种符合教育规律的做法,如“校史唤醒法”“校园环境唤醒法”以及“文化活动唤醒法”等,全方位、立体式地长期唤醒潜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向上愿望,并显示出了强大的教育效应。
学校在近十年中培养出了四名省高考状元、九名市高考状元;2011—2014年连续四次获得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资格,2013—2014年连续两次获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划”推荐资格。
(二)唤醒教师的教育良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急剧变革,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师作为社会一份子,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部分教师忽略了对教育良知的守护,逐渐迷失了自己的本心。
学校如要做真教育,唤醒教师内心的教育良知就至关重要。
要让教师们深刻地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自己背负着历史的重托和社会的期望。
一名有社会责任感、有担当的教师,应把对学生的教育同民族复兴的大业联系起来,切实担负起培育祖国希望的重任,不断引导学生怀揣为实现“中国梦”而勤奋学习的伟大志向。
“润物无声”

“润物无声”“润物无声”是一句古语,出自《庄子·养生主》。
它的含义是指不张扬、不张狂,默默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周围的事物进行滋润,产生积极的影响,但并不引人注目,也无需谁的夸奖和认可。
这句话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哲学概念,体现了一种含蓄、淡泊、低调、不张扬的生活态度和处世之道。
“润物无声”的含义非常丰富,它不仅在哲学思想中有着深刻的含义,同时也可以引申到各个领域的生活和工作中。
在社会中,“润物无声”意味着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默默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社会做出贡献,但并不渴求外界的赞美和回报。
在个人修养方面,“润物无声”表示人们要有一颗平和、宽容的心,做事情不要过于张扬,要谦虚谨慎,不要因为自己的成就而自吹自擂,而是要默默地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在企业管理上,“润物无声”强调了领导者和员工不要过分追求表面的成绩和外部的目标,而应该注重基础工作和内在功效,用踏实的工作,持续不断的努力,去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在家庭生活中,“润物无声”则表示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家人,用自己的行动和细心的关怀去影响身边的人,让家庭和谐幸福,而无需大肆张扬和夸耀。
润物无声是一种处事的哲学,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润物无声并不是要求人们放弃自己的见解和出色的能力,而是在表现自己的时候要有所节制,同时注重内心的修养和品德的高尚。
只有在某种程度上懂得润物无声,我们才能以平和的心态,和他人和睦相处,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取得更大的成功。
在人际关系当中,人们也需要懂得“润物无声”。
在与不同人的交往当中,有些时候的冷漠可以起到更好的疏离作用,有些时候的善待可以收获更多的信赖,有些时候的默然可以获得更多的理解,有些时候的适时开口可以避免哽咽。
当遇到一些好事和好的人时,我们需要像一种润物无声的美德一样,这样自然会注入精神的营养,并且带来心灵和情感的温暖。
人们要用润物无声的方式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中国哲学所弘扬的“润物无声”,清静的美学以及温润的人情味,实在是一种人性化的品格。
探索绘本价值,回归幼儿本真——浅谈绘本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

2019摘要:每一本绘本都是可以借鉴的优秀教育资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
本文在课程游戏化精神的指引下,聚焦绘本与幼儿园活动的有机融合,挖掘绘本中富有价值的教育元素,以全新的视角开展幼儿园活动。
关键词:绘本幼儿园活动应用绘本,作为儿童最喜欢的读物之一,其中的教育资源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每一本绘本就是一座浓缩的博物馆,每一本绘本的画面风格、角色造型、场景设计、绘画语言以及出色的创意、联想、幽默的表现手法和丰富的人文精神,都让孩子们爱不释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
在课程游戏化精神的指引下,我们聚焦绘本与幼儿园活动的有机融合,挖掘绘本中富有价值的教育元素,以全新的视角开展幼儿园活动。
一、探索绘本课程价值,丰富教学活动资源1.领域教学多切口。
一本绘本,很多时候并不局限于某一年龄段的孩子,就拿绘本《好饿的毛毛虫》来说,不管是小班还是大班的幼儿,都对这只毛毛虫情有独钟,但是当利用它开展领域教学活动时,教师就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动一番脑筋,将绘本的教育价值从各学科领域切入。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这本书最吸引他们的莫过于鲜艳的色彩和毛毛虫吃的食物。
教师可以从色彩入手,让幼儿在拓印玩色游戏中为毛毛虫制作“食物”的美术教学活动;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他们已经认识到卵-幼虫-蛹-蝴蝶的成长过程,因此,教师可以把活动定位在科学活动上;大班幼儿思维逐步具有条理性,喜欢关注事物之间的关系,手眼协调能力也明显提高,开始喜欢使用多种工具材料。
教师可以将活动重点放在绘本制作上。
2.主题活动重助推。
《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思维、社会参与水平、交流技能、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的,语言教育应当是跨领域的综合教育。
让课堂教学回归本真

才会 有 “ 有效教学 ” 。而为实现这 一 目
小汽 车 , 甚至让学 生想 象更多行都有类
从而让学生 加深对乘法交换 标, 要在有 限的 4 0分钟数 学课 堂上 , 紧 最 初 的 目的是把 一道 图形题 改为 文字 似 的情况 ,
扣 教学 主线 , 精 简教学 环节 , 减少 无关
的教 育智 慧 , 看似平淡 , 实 则独具 匠心 , 闪烁着教学艺术的光芒 , 学生初步 获得 了数形结 合思想 。 其实 , 每 一项 教学 内
容中都 隐含着 数学思想方法 , 教师有机
地结合数 学知识 的教 学 , 运用 “ 教者 有
意, 学者无心 ” 的方式 , 就可 以不断 地让 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 从而真正认识 数学 的本质, 发展教学的思维。 四、 走向丰富——追求厚实
都有 数学 思想 方法的渗透和应用 。 因此 教师 只有领悟 并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 才
计意图中的深层次 内涵 , 结合 学生的生
活实际开发教材 、创造性 地使用教材 , 巧妙设计 课堂教学环节 , 激发 学生潜在
的学 习 能 力 ,唤 醒 他 们 的 思 维 灵 感 , 让
特点 , 我们 努力使数学教学成 为活动的
领会 教材的编写 意图 ,深入钻研教材 ,
多角度 分析 教材 ,挖掘 教材 的隐性 内
容, 从 而使 教材变 为学 材 , 使 教师 教有
新意 , 学生学有创 意。 例如 , 张齐 华老师从课前谈话 说年 龄开始 , 通过让学 生说 自己、 爸爸 、 老师 的年 龄 , 抽 象出 已知数 和未 知数 , 再 从 未知数 如何变成 已知数着 手 , 明确必须 已知两者 之间的关系 , 接着教 师又出示
润 物 细 无 声

润物细无声———吉春亚老师本真语文培训心得今天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吉春亚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
在开课之前,先介绍了什么是“本真”?“本、真、实、活”注重学科本体,真正在学,切实学生的发展,采取丰富的形式。
“扎实、灵动,充满语文味”,是本真语文的代表,被老师们称为“接地气”。
吉老师始终在一线课堂,执教人教版1——6年级多轮。
听完介绍,我对本真语文也有一点理解,多一点实在,少一点形式,多一些实效,少一些花里胡哨,多一点个性化思考,少一点盲目随从。
让语文回归本质,回归自然。
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些小收获。
一、本真、突出语文学科的本体学好语文就是学好“听”“说”“读”“写”的四项本领,这四项本领有连带关系,听和读是一路,都是为了了解别人的思想。
说和写是一路,都为了表达思想叫别人了解。
了解和表达又是相互影响的,提高了解的能力,表达的能力就能加强。
读的能力大概能分为5种,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捕捉信息能力,形成解释能力,做出评价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捕捉信息在不同年段的要求也不同,低年级可以捕捉单项信息,中年级可以捕捉多项信息,高年级则培养整合梳理多项信息。
形成解释能力包含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联系前后,生活实际,时代背景理解句子含义,结合文本内容回答各种问题。
评价能力,指的是评价文中的人物,事件,表达现象。
学好语文要掌握语文的学习重点和方法。
1、低年级,主要是识好字、写好字、学好词、读好文、写好话。
2、中年级,主要是以段落为重点,逐步向篇章过度,挖掘语言表达的现象来训练,加强语言积累。
3、高年级,主要是篇章意识,注重文本的整体性;揣摩文章表达方法的学习。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二、本真、精选教材中的例子1、从单元组合中选例子2.从单篇课文中选例子选的文章有顺序,是总分总,还是倒叙插叙等等,如果选择游记那么可以按照游览顺序,如果是具体事物描写,那么可以引导学生是从上至下,远到近,还是内到外等等。
选的课文有具体描写,哪些词提示给学生要开始具体描写了,具体描写是怎么写的,先写的哪里后写的哪里,可以引导学生。
“润物无声”

“润物无声”“润物无声”,这是一句古老而深刻的成语,它所传达的含义也是那样的美好和深远。
它告诉我们,有些美好的事物并不需要张扬,只需默默地存在,就能给人们带来无尽的快乐和滋润。
这句成语所蕴含的哲理,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一种人生境界。
在这个现代社会,我们更应该去认真领会这句成语的内涵,让自己真正做到“润物无声”。
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找到“润物无声”的例子。
比如一杯清水,它没有任何声音,却能滋润万物;比如一对父母,他们默默地为孩子付出,让他们健康成长;比如那些无名的农夫,他们辛勤耕耘,让我们有饭吃。
这些都是生活中“润物无声”的例子,它们教会我们,不一定要出现在风头之上,也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润物无声”也是一种修养。
人要懂得包容,要懂得宽容,要懂得谦卑,所有这些都需要一个人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个人做任何事情都不需要张扬,要能踏踏实实地去做,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有修养的人,才是被大家尊敬的人。
一个人要真正懂得做到“润物无声”,首先要懂得修养自己。
更进一步,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润物无声”更是一种国家文明的表现。
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不仅体现在建筑、文化和科技等方面,更体现在国民的素质、教育和道德观念方面。
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都能做到“润物无声”,那这个国家一定会变得更加富强、文明、和谐。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吵闹”的现象,这些现象有时候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困扰。
比如很多人在办公室里争风吃醋,往往导致工作环境的紧张;又比如很多人在社交场合爱出风头,往往给他人带来被忽视的感觉。
这些都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理解“润物无声”的道理。
如果每个人都能懂得做到“润物无声”,那么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润物无声”不仅仅可以应用于人际关系中,也可以应用于我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之中。
我们知道,自然界是充满魅力的,它所赋予我们的生机和活力令人陶醉。
在现代社会,由于过度的开发和污染,我们的自然环境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关注现象,回归本真的幼儿园主题活动优化—以中班《美丽的秋天》为例

关注现象,回归本真的幼儿园主题活动优化—以中班《美丽的秋天》为例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面对日益严重的教育内卷问题,教师教学则是追求实际效用,甚至在幼儿教育教学出现“偏小学化”,让我们忽略了幼儿园课程的启蒙性、过程性和生活化。
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是爱的教育,关注幼儿教育失真现象,优化幼儿园主题活动,让课程走进儿童,回归本真。
本文尝试以中班教学《美丽的春天》为例,从教学活动设计到设计解读,让幼儿从教师的表述里,从生活里去理解秋天的美,生活的美,回归教育本真,唤醒孩子们对美的追求。
通过案例启示感悟,丰富幼儿回归本真教学理论研究,为进一步落实学前教育深化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学前教育;回顾本真;活动优化;美丽的秋天。
正文:一、关注现象,回归本真幼儿园主题活动优化的意义陶行知先生提出“真教育”的思想,是吾辈学习之楷模。
关注幼儿教学中的失真现象,让幼儿教育回归本真意义重大。
回归本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如果问一个小朋友他什么时间是最快乐的?我想他的回答是,无忧无虑最本真的状态下是最自由,最快乐,最幸福的。
但是纵观我们现在的孩子,他们在一岁多被送往早教班,开始学习礼仪、德育、英语,他们除了幼儿园时间,基本都是在舞蹈班、钢琴课中度过家长们“所谓的幸福时光”。
我们的幼儿在生活中,被“拔苗”被迫“成长”。
为了全面提升幼儿的素质,我们在幼儿园教育提倡回归本真,尊重幼儿的天性和教育规律,让我们的孩子在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下,最大限度的自然生长,一路向阳。
回归本真是教师发展的需要。
时代的不断进步,教师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陈旧的教学方式,在回顾归本真教学中,我们的教师要认识到本真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在实践中践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直面教学中的问题,从尊重幼儿主体地位出发,寻找解决突破的回归本真教育,优化活动的瓶颈,促进个人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回归本真是幼儿成长的需要。
回归本真教育与人的哲学探索读后感

回归本真教育与人的哲学探索读后感篇一回归本真教育与人的哲学探索读后感读完《回归本真教育与人的哲学探索》这本书,我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啊!也许你会问,不就是一本书嘛,至于这么大反应?嘿,您还别不信,这书里的东西可太值得琢磨啦!一开始,我觉得这书可能会很枯燥,一堆大道理啥的,可真读进去了,我发现它就像一个藏满宝藏的神秘洞穴。
书中说教育要回归本真,这让我不禁反问自己:啥是本真啊?难道就是让我们回到原始社会,啥也不学,啥也不教?后来我觉得可能不是这样,也许本真是让我们找回教育最初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不是为了分数,而是为了让人真正地成长,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情感、有道德的人。
书里还提到人的哲学探索,这可把我给绕晕了。
我就想啊,人活着到底是为了啥?是为了赚钱?为了出名?还是为了享受?我觉得可能都不是,也许是为了寻找那个真正的自己,那个被各种外界因素掩盖住的自己。
这可太难啦,就像在茫茫大海里找一根针!想起我自己的学习经历,那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每天被作业和考试压得喘不过气来,哪还有时间去思考自己到底喜欢啥,想要啥。
这难道就是所谓的教育?我觉得可能不是吧。
也许我们真的应该回归本真,让教育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成长的快乐。
不过,话说回来,要实现这一点,可能吗?学校、家长、社会,能同意吗?我心里真没底。
但不管怎么说,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这些问题,这已经是很大的收获啦!篇二回归本真教育与人的哲学探索读后感《回归本真教育与人的哲学探索》,这书名听起来就挺高大上的,对吧?但说实话,刚翻开的时候,我心里直犯嘀咕:这能看懂吗?嘿,你还别说,读着读着,我居然被它给吸引住了!书中一直在强调本真教育,我就在想,啥是本真教育呢?难道是让我们像小孩子一样,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玩就玩?也许有那么点儿意思。
教育这事儿,现在变得越来越复杂,各种辅导班、培训班,把孩子们的时间塞得满满的。
我就奇怪了,这样真的好吗?孩子们还有时间去感受大自然,去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吗?这书让我觉得,我们可能走偏了,远离了教育的本质。
让阅读教学回归本真

师: 接着 就是 第二次 , 第三次 ……仅仅 是第二次 , 第三 次吗?
第 四次 , 第 五次? 生: 老师 , 无数次 , 老天鹅就是这样无数次的做着相 同的动作 。
师: 此时 , 只见 老天鹅第 四次 : 腾空而起 , 像石头 似的让 自己 的胸脯和翅膀重重的扑打在冰面上。片片 白羽折断了 , 它还是拍 拍翅膀 , 艰难地站起来 。它再一次 : 腾空而起 , 像石头似 的让 自己
那么 , 阅读教学 的本质是什么? 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呢? 笔者认为在课堂上应该 以品味语言为抓手 ,以朗读体验为 手段 , 以表达运用 为 目标 ,通过简单 的教学设计和简洁 的教学方法 , 扎 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 的训练 , 让学生 主动 , 自觉地 学习 ,
师: 你仿佛看到 了什么 , 此 时你想说什么 ?
的 教 学 中一 定 立 足 文 本 , 多角度思 考这些 字 、 词、 句 所表达 的意
思, 、 蕴含 的意境 , 真正把语 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融于课堂 。 因此 ,
品词析句在 阅读 中尤为重要 。 品词析句是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累计过程 , 学会 了一个词 的写
《 语 文课程标 准》 指出: “ 要 让学 生充分 的读 , 在读 中整体感 知, 在 中有所感悟 , 在读 中培养语 感 , 在读 中受到情感 的熏 陶。 ” 由此可见 ,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之大。钱理群先生也 曾说过 :
看 出它 的用力之重 。力量之大。它的身体也一定很痛 。 师: 你们 能抓住重点词来理解 , 这可是 品读句子 的好方 法。 你
知道这“ 重重地” 到底有多重吗?
大量的语文实践 中掌握和运用语文的规律。” “ 应让 学生在主动积
坚持儿童立场,回归本真育人

坚持儿童立场,回归本真育人作者:刘源来源:《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2021年第03期崔世峰,高级教师,安徽省合肥市琥珀名城小学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总校长,教育部长三角名校长,2018年度“中国好校长”,合肥市崔世峰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合肥市小学德育崔世峰教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合肥市瑶海区崔世峰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
曾获合肥市“十大教育新闻人物”、合肥市“星星火炬奖章”等荣誉。
【编者按】崔世峰是一位从大别山走出来的校长。
“儿童立场,本真育人”是他一直以来坚持的教育理念。
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琥珀名城小学教育集团在崔世峰校长的带领下实现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三年里先后获得合肥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安徽省优秀少先大队、安徽省首届文明校园等诸多荣誉称号,被誉为“瑶海东部新城的教育明珠”。
教育集团办学的高品质发展之道是什么?中小学校长应该如何落实“五育并举”?如何理解义务教育评价改革的重大意义?带着这些疑问,本刊记者采访了合肥市琥珀名城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崔世峰。
教师教育论坛:我们知道若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作指导,学校的发展就会失去方向。
据了解,“儿童立场,本真育人”是您一直以来坚持的教育理念,请问这一理念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崔世峰:我是一名从大别山腹地走出来的小学校长,故乡的青山绿水滋养了我“崇尚自然、顺应规律、回归本真”的教育情怀。
2006年我担任校长时立志要办儿童向往的学校。
我认为,儿童喜欢的老师一定是能走近儿童心灵,走进儿童内心世界,真正能读懂儿童的老师,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陪伴者和守护者。
儿童向往的学校一定能把儿童放在学校的正中央,校园是儿童自然生长的“童话世界”,校园是“学园”,是“家园”,也是“乐园”。
卢梭说,人类正因为从孩子长起,所以人类才有救。
“儿童立场、本真育人”是我的教育主张,儿童立场是亮明一种教育态度,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站在儿童立场去教书育人。
教育工作者要去研究儿童、读懂儿童,发现儿童、发展儿童,解放儿童、成就儿童。
简约务实,回归本真

简约务实,回归本真摘要语文教学必须回归朴实的本色,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
本色语文充盈着教师的智慧,洋溢着教师的情感,整个教学过程是灵动生成的,给予学生的是精神的愉悦。
走向简约,就是走向语文教学的一种高境界,就是走向语文教学的艺术化、精良化、高效化。
关键词语文教学简约求实本真有效我有幸参加了江苏省第十二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听了几位老师的课,深有感触。
教师用简约的目标、便捷的过程、简洁的手段诠释《语文课程标准》,真正做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课堂清新自然,充满童真、童趣。
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润物细无声的引导,引领学生感悟文本、学习语文,体现了教师丰厚的教学修养和高超的教学艺术,真切感受到语文教学必须回归朴实的本色。
一、课堂的几种不良现象冷静思考,课程改革初期,“人文”“自主”“探究”等时尚用语充盈教坛;合作学习、多媒体、网络资料铺天盖地地涌进课堂。
课堂似乎很有活力,充满激情,但是,在这异彩纷呈的背后却有一些浮躁与虚假。
1.综合性太强。
为了丰富学习内容,课堂追求多学科的综合,语文课仿佛成了综合课,承载了大量非语文的东西。
教学重点不是引导读书感悟、体验课文意境,丰富语言储备,而是交流课外收集的资料,画画、唱歌、表演等活动热闹非凡,而语文本身的学习却不着边际。
2.表扬泛滥。
新课程提倡学生追求思维的创新,个性化的独特体验和发现。
适当的表扬有助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进行积极独立思考并形成个性化结论。
但是,滥用表扬词汇,随意分发奖品,对学生的所有认识和见解,甚至是完全错误的结论,也持肯定的态度,并且大加赞赏,必然导致表扬廉价,最终失去激励作用。
3.忽视语文基本功训练。
课堂重视了“全面”,而对“核心”问题却有所忽视。
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生成性言说上,消耗在人文熏陶上,语言文字的训练淡化了,语文工具的掌握忽视了。
《教育是慢的艺术》

《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是慢的艺术》是张文质先生《慢教育丛书》里的一本,描述了教育要回到根本,回归本真,读后感悟很多。
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所谓的“润物细无声”,正反映了教育的变化过程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
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在教学上,教师要慢慢地去感悟,就像为人父母,育人的经验也是慢慢感悟出来的。
一个好教师,应是偶有所得,有些独特的理解、独特的发现,然后顺着这种正道,终成大器。
教育需要合理地对待学生的不足缺陷甚至错误。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充满着跌下去和爬起来。
他一跌到,你就去惩罚他,而不是等待他、鼓励他自主地站起来,那他也许会耍起性子,干脆不起来,等着你来拉扯他。
对学生来说,错误是什么?错误是一种经历,错误是一种行为,错误是一种认识的暂缓,错误是一种履历性的成长资源。
学会使用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需要教师发挥慢的艺术。
在课堂上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常嗫嚅着嘴,想回答又说不出来,或者说来说去不在点子上。
这时,作为教师的你,是急躁地打断作一番暗示,还是给他们一些思考的时间?也许你为了急于听到孩子“正确”的回答,过早地把现成的知识和盘托出,迫不及待地将知识填塞孩子们的头脑……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需要有舒缓的节奏。
高频率、快节奏、大梯度,不利于学生的有序成长和发展。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还会遇到一些学困学生,他们之所以出现目前的这种现象,是由于很多不良的因素的影响,有的学生不愿意去学习,有的不按时完成作业,作为老师,可以先不要责怪他们,应该满腔热情的帮助他们,静下心来和他们谈心,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感情教育工作,多夸夸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正确对待孩子,从而使他们端正学习的目的,建立信心,这样才能逐渐的赶上去。
但更多的时候,在对待这些孩子的态度上,我们很多教师和家长有太多的恨铁不成钢、太多的急功近利、太多的急躁和揠苗助长、太多的高期待和不理解。
大道至简,润物无声

大道至简,润物无声大道至简,润物无声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提出的一句名言。
它简洁而深刻地表达了一种哲学理念,即最大的道理往往表现在最简单的方式中,而且真正的修行应当是默默无闻地为他人带来帮助和福祉。
这句名言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被传颂了数千年。
大道至简,润物无声所体现的思想核心是简单、自然和无为。
它不仅仅是中国古代哲学家的思想,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在当今社会,这句名言也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大道至简提醒我们要追求简单和自然的生活方式。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被繁琐的工作、生活和社交所困扰,感到压力重重。
如果我们能够追求简单和自然,摆脱这些烦扰,便能够找到内心的安宁和满足。
简单的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摆脱虚荣和功利,真正体会生活的快乐和美好。
润物无声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默默奉献,无私助人。
有句话说得好:“行善积德,无声无息”。
真正的善行和帮助往往是默默无闻的,不求回报,只是出于内心的善良和同情。
在现代社会,人际关系复杂,人们往往希望得到回报和认可,而很少有人能够无私地奉献和帮助他人。
正是这种默默的无私奉献,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当我们能够学会在无声无息中帮助他人,我们的生活也会更加美好和幸福。
大道至简,润物无声也提醒我们要学会虚心谦和,不要张扬和自大。
古人云:“大巧不工,大方无为”。
实际上,真正的智慧和大智慧,都是简单和谦和的。
当我们能够心怀谦和,不自大自负,才能够获得他人的尊重和接纳。
而且,谦和也是一种快乐和修养,让我们更容易与他人相处,获得别人的信任和友情。
在当今社会,大道至简,润物无声的理念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启示。
追求简单和自然的生活方式,默默无声地帮助他人,谦和有礼地待人接物,这些都是我们在现代社会应当追求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不断修炼自己,培养内心的修养和修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体会大道至简,润物无声的真谛,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大道至简,润物无声。
润物无声育人无痕

润物无声育人无痕《润物无声育人无痕》润物无声育人无痕,这是一句非常经典的中国谚语。
它告诉我们,在修身养性、处世做人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像水一样,默默地滋润万物,不留痕迹地影响他人。
这句谚语蕴含着深刻的道德理念和处世哲学,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和教诲。
润物无声,就是指着人们的修身养性。
人的修身养性是一个终身的课题,是一个修行的过程。
修身养性之道,就是要用心去营造一份静谧,用心去关照周围的万物。
水是最柔软的物质,但它又是最有力的。
水能润物无声,它能默默地滋养大地上的万物,让一切生灵都能生生不息。
人也应该像水一样,默默地磨砺自己的品德和修养,不断地润物无声,让周围的一切都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美好。
修身养性,就是要用心去规矩自己的行为,保持内心的纯净和无私。
要像水一样,坚持着自己内心的善良,默默地做一些对他人有益的事情,让自己的生命更加丰富、更加有意义。
育人无痕,则是指着对人的修行。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一个“修行者”,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要默默地育人无痕,用自己的言行影响他人,为社会做出一份无痕的贡献。
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要懂得尊重和包容他人,要学会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做一个懂得珍惜他人的人。
我们应该像水一样,默默地为他人提供一份无私的帮助,让他人能够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
育人无痕,就是要做一个有温度、有情怀的人,要在生活中用心去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用自己的善良和美好去感染他人,让他人真正地感受到我们的存在是一份无痕的幸福。
润物无声育人无痕的精神,无论是在个人修行上,还是在与他人交往中,都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伦理价值。
我们在修行过程中,应该坚持着润物无声,用自己的修养和品性去润物无声,让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我们在与他人交往中,应该坚持着育人无痕,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他人,让他人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
如果人人都能以这种方式对待自己的生活和他人的存在,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大道至简,润物无声

大道至简,润物无声大道至简,润物无声,这是一句古老的谚语,它体现了一种至高境界的哲学观念。
大道至简,强调的是一种简约、纯粹、道法自然的精神,而润物无声,则是指无需张扬和夸耀,只要在无声之中,包容、滋润万物。
这句谚语深刻而内涵丰富,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也是一种人生智慧的总结。
大道至简,蕴含了一种对于简约、自然、本真的追求。
在当今社会,人们常常被物质和虚荣所累,追逐繁华和名利,却往往忽略了生活中最本真的东西。
大道至简告诉我们,不必被繁琐的事物所困扰,只需从内心寻找到简单的快乐和满足。
简单并不意味着贫乏,而是一种清爽、纯净的生活态度。
只有摆脱复杂的心境,拥抱简单的生活,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润物无声,强调的是一种谦卑、无私、懂得包容的品格。
在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们常常为了一己私利,不断地夸大和渲染自己的存在,却往往忽略了周围的人和事物。
润物无声告诉我们,不必在别人面前卖弄与夸耀,只要默默地为他人付出,温润心灵,便已是一种无声的力量。
这种力量就像是一场细雨,不大却无处不在,给人以滋润,让人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大道至简和润物无声并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哲学的思考。
它们告诉我们,只有真正做到简约本真,才能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快乐;只有真正懂得包容与付出,才能让周围的人和事物得到滋润和关怀。
当人们能够真正做到大道至简,润物无声的时候,社会将会更加和谐,人与人的关系也将更加融洽。
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我们能够获得更多的启示。
在工作上,我们不必一味地追求完美和攀比,只需专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心尽力,更能取得突出的成绩。
在生活中,我们不必追逐外在的物质和虚荣,只需关注内心的真正需求,寻找到简单而纯粹的快乐。
在与他人相处时,我们不必卖弄和夸耀,只需懂得包容与付出,就能成为他人的温柔和力量。
正如谚语所说,大道至简,润物无声,只有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大道至简,润物无声也是一种修身立德的追求。
大道至简,润物无声

大道至简,润物无声“大道至简,润物无声”,这是一句古语,意思是指高深的道理并不需要言语的繁琐和华丽,大道至简,能够起到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人们的生活与思维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这个不断追求高效与品质的时代,这句话也给我们提出了更多的思考。
大道至简。
这句话告诉我们,事物最本质的东西往往是最简单、最易懂的。
大自然的规律,宇宙的真理,人际关系之道,都是如此。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大道被简约的精妙之世,这也许是宇宙震撼人心的玄学之处。
无论是生活中的琐碎小事,还是人生的发展道路,都可以在朴素、简单的事物中找到启发和指引。
我们要学会驾驭这种简约之中的大道,懂得用简单、直接的方式来理解、把握生活和工作中的关键。
润物无声。
这句话告诉我们,能够留下深刻影响的事物往往是在无声中起作用的。
像水,无声无形,它润物无声,可以滋养万物。
像夜空,布满星辰,它无声无息,但也让我们感叹宇宙的伟大。
像我们的父母,他们默默无闻,用行动和爱去润泽我们,无声中蕴含着深情。
我们也应该学会在无声中润物,即便没有功名利禄,也能够用自己的力量为他人和社会做出一些贡献。
这句古语告诉我们,要用简单、深刻的方式来生活,用无声的力量来影响别人。
古语中反映的便是一种高尚的品格和处世态度,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在现代社会,许多人都在不断追求更好的生活,更高的社会地位,更多的物质财富。
但是在这不断追求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忽略了生活的本质和意义,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复杂、浮躁、喧闹。
这时候,我们可以再次回到“大道至简,润物无声”这句古语,用来提醒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处世态度。
“大道至简”告诉我们,要学会挖掘和珍惜生活中最简单、最核心的事物,不要被琐碎的细节和表面的繁华所迷惑,要回归到内心最真实的自我。
生活中的一切矛盾和问题都可以用简约、清晰的方式来解决,而不需要复杂的手段和手段。
“润物无声”告诉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行动和态度来给予他人关爱和帮助。
世上最伟大的爱是不需要言语的,在无声中才能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对方的真挚。
润物无声育人无痕

润物无声育人无痕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听到“润物无声,育人无痕”的成语。
这句成语是指修养自己是无声的,但是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润;而教育他人也是无痕的,但是可以给予他们深刻的影响。
这句成语所蕴含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句成语的内涵吧。
“润物无声”,意指修养自己的内在品质是默默无闻的。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注重外在的表现,而忽略了内在的修养。
内在的修养恰恰是决定一个人品质高低的根本。
内在修养的润物无声,就是指通过自己的修养和修身,给周围的人带来正能量,让他们感受到一种温暖和美好。
这种润物无声的修养之美,正是一种积极的影响力,可以给他人带来正能量,提高整个社会的素质。
“育人无痕”,意指教育他人是无痕的。
人们常说“影响一个人,就是影响一个家庭;影响一个家庭,就是影响一代人;影响一代人,就是影响整个社会。
”可见,影响他人的重要性。
影响他人并不一定要通过说教和指手画脚,而是可以通过自己优秀的品质和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人。
正如过去的圣贤鼓励我们:“言传身教”,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和品德来塑造他人的思想和行为习惯。
这种育人的无痕之美,正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可以在不经意间影响他人,让他们从心底接受我们的理念和价值观。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润物无声、育人无痕呢?我们要以身作则,做一个道德品质高尚、行为端正的人,用实际行动来影响他人。
我们要提升自己的修养素质,培养谦卑的品质和善良的心灵,传递正能量,让我们的心灵之美润物无声。
我们要以善良和温暖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用心对待每一个人,让我们的行为给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育人无痕。
润物无声、育人无痕,是一种内在修养和外在塑造的完美结合。
它让我们明白了,做一个优秀的人不是靠炫耀和言语夸张,而是要用实际行动和修养来感染和影响他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润物无声、育人无痕,成为一名真正有价值的人。
回归教育本真 渲染生命底色--麻城市第三小学德育生活化实践与创新

21特别策划JUJIAO 聚焦2021-05·湖北教育回归教育本真 渲染生命底色——麻城市第三小学德育生活化实践与创新文/麻城市第三小学 李伟霞麻城市第三小学,地处麻城市经济开发区中心,创建于1962年,五十多年来,学校饱经岁月的沧桑,栉风沐雨,四易其名,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由一所村办小学逐渐成长为麻城市的窗口学校。
学校现有38个教学班,2138名学生,是一所环境优美的城区建制公办小学。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校如何创新开展德育工作,如何挖掘德育的新内涵,如何寻找德育的落脚点,这是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学校教育如果偏离了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趣乐交融的文化生活、真实体验的社会生活,将是难以想象的。
学校要努力创设一个课内外、校内外协调一致的育人环境,与家庭和社会建立合作的伙伴关系,让学生处于一个和谐的教育场的作用之中。
育人先育德,为此,麻城市第三小学把德育工作摆在了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
结合麻城市教育局“4610”生活体验式德育工作要求,挖掘自身特色、地域特点,创造性地调度各种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教育目标——生活育人。
学校德育从生活入手,把“生活德育”作为学校德育创新的重要课题,积极探索“生活化”德育途径,将活动融入学生校园学习生活的全过程,融入校外社会生活的全过程,让学生回归生活,促进学生自主、自信、自律、自强良好品质的养成。
在校园生活中拓展德育途径近年来,学校根据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在育人这个大舞台上不断探索、追求、创新和发展。
学校以校内生活为主体,以周边社区为阵地,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载体,扎实开展新时期德育课题研究,旨在通过校内生活场景的教育,社区资源的发掘、整合与运用研究,科学有效地创新德育工作的思路与模式,拓展课程空间和渠道,让德育回归教育的本真,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进一步深入。
通过学校、社会支持性环境建设,在校内外形成“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的人际关系和积极氛围,从而帮助学生在学校和社会中获得对自我、对他人、对集体的良好认知,形成良好的情感和道德品质。
回归本真绽放个性

回归本真绽放个性作者:董玲来源:《新课程·上旬》 2015年第16期董玲(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六十六团二中)岁月悠悠,沧海桑田,踏过教学的脚印,回眸却发现当各类教学改革推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时,蓦然间领悟到:教学自然的回归,关注学生真正的需求才是我们教师当前所面对的一座高山。
作为教师,并不需要精心去打造自认为充实的课堂教学,我们的职责就是在创设的自然教学环境中营造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那么如何去绽放学生的个性呢?积累教学23年来的点滴经验,我个人认为可作如下尝试,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让学生灵动的生命活力在宽松的环境中得到释放。
一、在自然的课堂内绽放个性儿童的世界是异想天开的世界。
对生活、对文字,他们有着完全迥异于成人的视角。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着只属于自己的天地。
长期以来,学生智慧的幼芽常常在我们“精品化、标准化的教育”中淹没。
因此,欣赏每一个孩子,让他们的个性尽情绽放,就要求教师珍视孩子童真的想象世界和精神需求。
教师如果拥有一双“儿童的眼睛”,你就会重拾久违的纯真、善良,就会微笑着面对这些天然闪光的智慧。
我们也就会认同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所发生的奇迹——小羊得救了(《狼和小羊》);就会觉得乌鸦的聪慧、可爱(《乌鸦喝水》)……于是,每个学生也都会获得属于自己个性释放的“发现”的自由。
二、在多彩的课堂外张扬个性语文的世界是广袤的,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任你穿越时空,倾心对话。
为了让孩子自由放飞梦想的翅膀,就要让儿童回归远离了的生活世界。
绚丽多姿的生活是语文学习的不竭之源,是“梦”的发源地。
因而,我们要为儿童打开更多的认识世界的窗户,以拓宽儿童施展各自才能的天地。
蓝天下的“学校”,大自然的“无字书”,也是滋润儿童的甘泉。
把孩子带到野外去,用心聆听那风声、泉音、鸟语……让孩子每时每刻都能呼吸到山野吹来的空气。
一只蝴蝶翩翩掠过,一朵花蕾悄悄绽开,一缕蓝烟袅袅升起……这都是在向他们悄悄传递着成长的力量,并渐渐地渗入他们的灵魂和血液,使他们逐渐感知语文世界的无穷魅力。
追寻本真教育之真谛

追寻本真教育之真谛学校是育人之地,应该以培养“道德、心智与体魄”、“知识、能力与智慧”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为学生的终身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并不断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让教育回归本真,做实实在在的真教育: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近几年我校的各项工作,始终从“人的发展”出发,并渗透“求真务实”的思想,如“求真善美.做幸福人”的主题校园文化,鼓励学生做人求善,做事求真,人生求美;在“三比三不比”校训指引下,大兴勤学之风,教育学生用切切实实的刻苦学习去换取优秀的成绩等等。
一、唤醒本我1.唤醒学生的向上潜能。
任何个体,内心深处都潜藏着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上进愿望,植物都会朝着太阳的方向生长,“人往高处走”,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规律。
学校教育要注重唤醒沉睡在学生心底的那些向上的意识,为其刻苦求学提供源源不断的内驱力。
学生内心向上的愿望一旦被唤醒,潜在的知识渴求欲就会被激发,艰辛的求知过程就会变成甘之如饴的享受。
为了唤醒全校学生潜在的向上愿望,学校近几年来使用了各种符合教育规律的做法。
2.唤醒教师的教育良知。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急剧变革,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师作为社会一分子,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部分教师忽略了对教育良知的守护,逐渐迷失了自己的本心。
学校如要做真教育,唤醒教师内心的教育良知就至关重要。
要让教师们深刻地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自己背负着历史的重托和社会的期望;一名有社会责任感、有担当的教师,应把对学生的教育同民族复兴的大业联系起来,切实担负起培育祖国希望的重任,不断引导学生怀揣为实现“中国梦”而勤奋学习的伟大志向。
为了唤醒教师们的教育良知,学校一直用“职业自省”、“科学考评”、“有效活动载体引导”等方式来践行,效果明显。
如今,学校教师普遍具有爱生如子、无私奉献的教育情怀,他们心甘情愿地在三尺讲台前挥洒青春,燃烧生命,让老百姓一听到“新昌中学老师”就肃然起敬。
二、发现本真1.发现学生潜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归本真润物无声
发表时间:2013-07-01T16:11:37.78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3年9月总第146期供稿作者:王守海[导读] 此外,新课改在阅读教学方面有明确的指示,就是让学生有选择、有自由度,扩大阅读空间
——对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与方法的一点思考王守海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高兴镇尧王小学276800 摘要: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日渐凸显。
围绕着“如何进行阅读教学”,笔者从培养小学生阅读的兴趣入手,发掘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探究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出路。
关键词:阅读教学兴趣习惯阅读是一个人个体生命的扩展,是个体对生命的体验和感悟。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孩子的知识面,积累语言材料,而且还在于有效提高孩子的思维发展水平。
其中,小学阶段的阅读显得尤为重要。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了中小学校学生思维慢的原因后指出:孩子们在小学如果读的材料少、想的东西少,那么就会影响大脑的思维。
而新课改指导下的阅读教学,重在养成阅读的兴趣与习惯,发掘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这是可以让学生终生受益的。
一块地不种庄稼就会长野草,孩子不爱阅读,一定因为有别的东西吸引了他。
首先要疏导,找到他的兴趣和阅读之间的联系,帮助他做兴趣迁移;其次,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指导孩子学会阅读。
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法,立足文本,鼓励学生与教材平等“对话”。
一、“充分感知,自主思考”
这是落实自主的、独立的、创造性阅读的基本条件,也是对话、交流的基础。
要给每个学生充足的读书的时间、自主思考的空间。
特级教师支玉恒在执教《西门豹》时,一开始,就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痛快不痛快?2.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佩服不佩服?3.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没有愤恨?4.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没有同情?5.课文中有没有什么使你觉得奇怪的?然后用半节课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读书。
支老师的精妙之处在于:其一,敢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读书,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书;其二,激发了学生对话的欲望。
他问的几个问题直接问在学生的内心感受上,把学习课文与学生的情感联系了起来,使学生不再是冷峻的“读者”,而是事件的参与者。
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个性化的发言
我们都知道一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气质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在阅读中就应该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和评价,教师不可过多地干涉。
如对课文中的一些内容,学生做出了自己的反应和评价,教师要给予保护而非随意否定。
萨特说过:“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阅读时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发现意义、建构意义和创造意义。
教师要牢牢记住:“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让学生自由地“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三、引导“研”读,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
语文教材中所选文章都是文脉贯通、浑然一体的,教师只有引导学生亲历亲为、整体感悟、潜心探究、联想沟通,才能不断提高学生感悟、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如我在指导《鸟的天堂》中“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一段的朗读时,针对一些同学把“颤动”一词作重音重读强调的现象,我作了引导:“同学们,刚才读得不错,不过请大家再读读这句话,想像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情境?是什么在颤动?这样重读‘颤动’是否符合这样的情境?”在学生想像到这一句话所表现出来的情境,感受到“生命的轻微的颤动”后,教师又不失时机地说:“同学们,请你们带着这种感受边想边读。
”结果,很多同学不由自主地读“颤动”前作了一个稍长的气息停顿,再轻读“颤动”,其效果不言而喻。
四、开展有效的对话和讨论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是对话、交流的主要形式。
对话可以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两两之间的对话,也可以是文本、学生、教师三者之间的对话。
可以就阅读理解的,或者情感思想的,也可以是多数学生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以及大家提出的“疑”或“惑”,展开对话和讨论,在对话、交流的基础上,实现积极的、有效的学习。
此外,新课改在阅读教学方面有明确的指示,就是让学生有选择、有自由度,扩大阅读空间。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阅读量非常重要,有了一定的阅读量,语文素养才能得到提高。
阅读教学,甚至整个语文教学,都要高度注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应建立这样一种观念:语文教学的效果好不好,不止是看课内或考试,很大程度上要看课外,看是否培养了阅读的兴趣与习惯。
这次课标修订也强化了对于课外阅读的指导,强调在阅读问题上“尊重天性,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语文教学除了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还有更重要的,是培养高尚的读书习惯,把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来培育。
参考文献
[1]张颖《借鉴接受美学理论,构建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内蒙古教育》(基础教育综合版),2009,1(上)。
[2]祝禧《文化,语文的一面旗帜——我对“文化语文”的理解与实践》.《人民教育》,2008,22。
[3]《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示例与导引》.南京大学出版社。
[4]《山东教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