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_国学智慧与管理者修炼
03-国学与智慧管理系列-国学智慧与领导艺术
03-国学与智慧管理系列-国学智慧与领导艺术引言概述:国学与智慧管理系列是一门融合传统国学智慧和现代管理理念的学科,旨在探讨如何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应用于现代领导管理实践中。
在这个系列中,国学智慧与领导艺术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国学智慧,可以匡助领导者更好地发挥领导潜能,提升管理效能。
一、国学智慧的核心理念1.1 周易中的“变通”思想周易中有“变通”之说,即变化无穷,要善于适应变化。
在领导管理中,领导者需要灵便变通,及时调整策略,应对各种挑战和变化。
1.2 孔子的“仁爱”理念孔子提倡“仁爱”之道,即以仁爱之心待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领导者应该注重员工的感受和需求,培养团队凝结力,提升工作效率。
1.3 孙子兵法的“谋略”思想孙子兵法提倡“谋略”之道,即善于策划和谋划,掌握战略主动权。
领导者需要具备谋略眼光,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引领团队向成功目标迈进。
二、国学智慧在领导管理中的应用2.1 善于借鉴古人智慧领导者可以通过学习古代圣贤的智慧,吸收他们的管理经验和哲学思想,指导自己的领导实践。
2.2 培养自身的道德修养国学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领导者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和操守,做一个有道德、有担当的领导者。
2.3 建立和谐的团队氛围国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领导者应该注重团队的和谐氛围,促进员工之间的合作与沟通,提升团队的凝结力。
三、国学智慧对领导者的影响3.1 增强领导者的智慧国学智慧可以匡助领导者开阔思维,提升智慧水平,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管理挑战。
3.2 塑造领导者的品格国学智慧注重品德修养,可以匡助领导者塑造良好的品格,成为员工的楷模和模范。
3.3 提升领导者的领导能力国学智慧强调领导者的领导艺术,可以匡助领导者提升领导能力,更好地引领团队向成功前进。
四、国学智慧与领导艺术的实践应用4.1 制定符合国学智慧的领导理念领导者可以根据国学智慧的核心理念,制定符合自身特点和团队需求的领导理念,指导自己的领导实践。
《国学智慧与管理者修养》培训心得
《国学智慧与管理者修养》培训心得1.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
人靠精神、信念而活,企业同样如此。
现代管理学之父、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是-而且应该是-受文化制约-管理也是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历史文化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这种思想体系具有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儒家的尊仁德、讲义、和为贵的思想同现代企业发展精神是契合的。
可以教导企业家和员工更好的做人、做事、爱岗敬业、凝聚企业的内心力。
2.管理学中形成的“文化人”管理思想,和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高度吻合。
“文化人”管理的核心是创新,它要求每一位员工必须是知识型的,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在这里每一位员工都是多面手,具有创新能力。
既是程序化的执行者,又是程序化运作的创新者。
这种管理思想是对企业文化的有力完善和升华。
3.企业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PDCA”管理系统即与传统文化中的《孙子兵法》思想相吻合。
《孙子兵法》明确提出了“五事”(道、天、地、将、法),“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它是决定决策战略成败的基本要素,其中“五事”可以作企业制定经营战略,进行企业环境分析的总纲,可分析企业内、外环境存在的机会与挑战。
“七计”注重与同行企业之间的分析比较,它指导企业在决策时要综合评定各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孙子兵法》这种思想体系从一定意义上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了思想价值体系。
4.现代设计企业管理崇尚儒家强调礼治,以“两手并用,先德后刑”为管理准则,注重员工思想品德教育和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制度上表现适当的弹性,这样的管理制度是以企业文化为依托的,是企业文化在保障设计业务流程上的反映,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体现。
国学修身智慧与企业管理(儒家篇·上)
创业知识■文/ 齐兴强国学修身智慧与企业管理(儒家篇•上)也是我们修身的次第图。
它好比纵贯全局的发展规划图,逻辑严谨,脉络清晰,指导着我们整个人生。
“三纲”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什么意思呢?先来说说这个“三纲”,第一纲“明明德”,就是一个人要明白、通晓天地大道和人生道理;不仅自己要“明明德”,而且自己修好之后,还要不断地亲近民众、启迪民智、造福于社会;直至达到“止于至善、合于天道”的境地,这就是第二纲“亲民”和第三纲“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这是我们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无论是自己还是带领团队,若能达到至善、至高的境界,则此生可以无悔了。
再来说说这“八目”,“八目”的第一目是“格物”,格就是研究钻研的意思,“格物”就是要不断地研究事物,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新知、把握事物规律,即“致知”,达到第二目;通过不断研究提升认知、不断接近真理,之后才能够让自己保持诚恳和敬意,即达到“诚意”,这是“八目”的第三目;第四目“正心”就是让自己有正知、正见,保持一颗平和、客观、公正之心;从“格物”“致知”“诚意”到“正心”,都是“修身”的基本功夫。
“修身”是成就事业和人生的根本,这就到了“八目”的第五目,加上之后的“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大学》完整的“八目”。
“八目”像是一个修为的阶梯,层次递进,前后的顺序不容颠倒;这就是《大学》的厉害之处,把发展的相互逻辑关系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完全可以做我们的发展指导。
“三纲八目”就如同纵贯人生功业全局的发展规划图,对企业经营管理者来说,在自己修为好的基础上还要带领团队“自觉觉他,自利利他”,把员工原本具有的“明德”,即他们本有的灵明德性引导之、焕发之、彰显之,从而更光明。
企业经营管理者还要能够亲近员工、关爱员工,国学智慧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关于修身的智慧更是其精华和核心所在;儒、道、释等诸子百家之学,无不把修身作为其立足的根基。
国学智慧与管理者修炼
之余,雨天是晴之余,冬天是年之余), 有理想的人就在三余的日子里苦读。与科 举制度结合,就成全了“耕读史家”的理 念。 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就要着眼于农耕文 明(大河文明)来解读。
17
三、国学的主要内容
包括儒家学说、墨家学说、法家学说、道
家学说、兵家学说、佛道两教等等。
18
儒家学说
儒家是中国学术思想中崇奉孔子学说的
35
道家学说
老子是道家创始人,庄子继承和发展了
老子的思想。 道家学说以自然天道观为主,强调人们 在思想上、行为上应效法“道”的“生 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政治 上主张“无为而治”“不尙贤,使民不 争”。伦理上主张“绝仁弃义”,以为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道家对管理的思想只有在汉初文景之治 时得以贯彻。
37
佛教
佛教是信仰佛陀(简称“佛”)的宗
教。
38
佛是“佛陀”的简称
Buddha,也音译作“佛
驮”、“浮屠”等, 意译为“觉者”、 “知者”,意谓“彻 底的觉悟者”。所谓 “觉”,包括自觉和 觉他(使众生觉悟)。 所以,佛教也叫“浮 屠教”。
39
又称释教
• 佛陀是谁?释迦牟尼。所以,信仰释迦牟 尼之教便是释教。 • 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隐修者”,也有 “贤明者”、“圣人”之说。 • 因为他出生于释迦部落而有此称呼。 • 所以,佛教也称“释教”、“释门”、 “释家”。和尚称“释子”(Buddhist monk),简称“释”。
21
儒家学说统治中国学术思想二千余年,是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为维护民族统一, 稳定社会秩序起有积极作用。 当然,随着它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统治思 想,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社会 的发展。越到后期,这方面越突出。
国学修身智慧与企业管理(道家篇·下)
创业知识国学修身智慧与企业管理(道家篇·下)■文/ 齐兴强越后回归平静的极高境界,看似沉静无力实则包含一击而中的大能量。
修习静定功夫是领导者修身的第一要务,只有做到了静定才能像故事中的斗鸡一样达到“无敌”的境界。
佛家讲“戒、定、慧”三学,儒家讲“知、止、定、静、安、虑、得”七证,道家讲“心斋坐忘”的功夫,其实儒道释三家有一个修身的共法那就是“静、定”二字。
只有做到静定才能回到生命的本源状态,由此本源才能生发万有。
齐白石老先生在其成名后,有人问他如何从一个木匠华丽转身成为一位巨匠?他答道:“作画是守静之道,涵养静气,事业可成。
”翁同龢(hé)是清朝三代皇帝的老师,他曾写过这样一句话: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丰子恺也说:“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多么从容淡定的心态!“水静而鉴,火静而朗,心静而慧”,宁静才能致远,平心才能静气,静气才能干事,干事才能成事。
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浮躁社会,只有心静者才能真正胜出。
作为一个领导者只有做到了“静”和“定”,才能摆脱外界的干扰和情绪的牵绊,做到理性思考、明智决策、少犯错误。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静”呢?笔者有如下几条建议:1.清心寡欲,不虚妄、不过度贪求,时刻保持内心的清醒。
《太上老君常说清静经》上有段非常经典的话:“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意思是说:“人的本性其实都是向往清静的,但本性常常会不自觉地受内心的干扰而迷失方向;人的内心也是向往清静的,但人心常常不自觉地受欲望的牵绊而不得自由。
如果能遣散欲望牵绊,内心自然就会恢复平静;如果能洗涤内心蒙尘,本性就会自然得以重(续上期)静定是修身的落地之法《庄子•达生》篇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期,有一个叫纪渻子的人以训练斗鸡而闻名。
有一次,他奉国王的命令训练一只斗鸡;很快十天过去了,国王问他:“斗鸡怎么样了?可以参加比赛了吗?”纪渻子回答说:“还不行,它表现得自傲而任性。
国学与领导智慧修身篇
5、官德
(1)官德的涵义:领导干部从 政道德即官德,指的是各级领导 干部恪守职业道德,严守官德, 保持政治操守,是当政者从政德 行的综合反映,是为官之魂,从 政之本,用权之道。
第二、讲官德,必须情为民所系,就 是为官者从心灵深处要时刻牵挂着人 民群众的冷暖,同人民群众同呼吸、 共命运,建立一种水乳交融的鱼水真 情关系。胡锦涛总书记一再强调的 “为民、务实、清廉。”它们组成了 现代“官德”的基本内核:“为民” 是官德的核心,所谓“在其位,谋其 政”也;“务实”是官德的基础,扎 扎实实地为民办事,才能树立和落实 科学发展观;“清廉”是官德的内在 要求,为官者要公字当头,永葆共产 党人的浩然正气。
国学与领导智慧 ——修身篇
提纲:
1、修身:做人有原则 2、处世:世道多坎坷 3、为政:仕途当谨慎 4、用人:领导大方略 5、谋事:成功靠运筹 6、应变:困境见真智
前言
1、国学的涵义:国学,在我们心眼里, 只是“国故学”的缩写。中国的一切 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 故”,研究这一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 问,就是“国故学”,省称“国学”。 --胡适《国学季刊发刊宣言》 国学的名称起于近代。近代以来, 西学东渐,为了区别于西学,于是称 中国本有的学术为国学。 --张岱年《国学入门丛书.序》
(4)对于新时期应该如何提高 领导干部的官德
第一、讲官德,必须保持自身廉
洁,关键在于第一次。把好了第 一次,就掌握了主动,就能在各 种腐蚀诱惑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此言不谬。第一道防线 被冲破了, 往往会兵败如山倒;第一道闸门 一旦打开,欲望的洪水 就会一泻
国学智慧与管理者心智修炼
《国学智慧与管理者心智修炼》【课程背景】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物质需求日益充足,到处都充满惟利是图、追求名利、无限享乐的引诱下,众多员工的价值取向开始发生了扭曲,他们陷入价值困惑。
由此,他们没有了目标,没有了昔日的激情,更没有了支撑自己的坚定的信念,使得他们不知如何度日,不知为何而生,不知该做何事......更可惜的是他们对真理和金钱的取舍颠倒,对做人标准模糊不清,对个人目标茫然不知,感觉到了空虚,生活没有一点情趣和品味,生命没有一点光泽。
关于人生有四句话:㈠、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㈡、人生没有重来;㈢、如果找到人生的精神家园,就离幸福不远了;㈣、圆满人生,经历四个阶段——1、谋生;2、事业;3、艺术哲学;4、宗教。
如何秉承圆满人生的“王道”?如何找到生存发展的“新驱动”?如何进入人生经营的“可持续发展”轨道?心智模式不仅决定我们如何认知周遭世界,并影响我们如何采取行动。
对于心智模式来讲,只有更“自觉”,才能更“自信”。
该课程辅导我们将心智模式摊开,并加以检视和改善。
这对于建立学习型组织而言,这是一项重大的突破。
国学(中国传统文化),充满心智的营养,为我们点亮了一盏人生价值观的明灯!儒家讲求——“中庸”,道家讲求——“太极”,佛家讲求——“因果”,医家讲求——“五行”,易家讲求——“天地人和”。
这些都是世界精神文化遗产,几千年来根植在中国人的血脉和头脑之中,在“以人为本”的企业基本经营理念之下,必将焕发崭新的、强劲的生机。
【培训目的】将国学故事化﹑通俗化、案例化,与员工实际相结合, 以心理需求和心理疏导为重点,授业解惑,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注重趣味性和煽情效果。
让员工在国学的分享中接受文明的熏陶,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文明行为、工作价值观、工作态度。
读书体会:稻盛和夫《活法》哲学精要——人格=性格+哲学——左右人生的两大力量=命运+因果——绩效=思维方式×热情×能力【培训大纲】内容:涉及周易、佛家、道家、儒家、中医等哲学思想。
国学智慧,助力职场领导力提升
国学智慧,助力职场领导力提升在快速变化的现代职场环境中,领导力不仅是推动团队前进的引擎,更是塑造企业文化、引领组织变革的关键力量。
然而,面对日益复杂的管理挑战,传统的领导力理论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此时,我们不妨从博大精深的国学智慧中汲取灵感,探索一条融合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领导力提升之路。
本文将从国学中的几个核心思想出发,探讨它们如何助力职场领导力的提升。
一、儒家思想:仁爱为本,以德服人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核心在于“仁爱”与“德治”。
在职场领导力的提升中,儒家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以下启示:1.1仁爱之心,凝聚团队儒家强调“仁者爱人”,即领导者应具备深厚的仁爱之心,关心下属的成长与福祉。
在职场中,这意味着领导者不仅要关注业绩指标,更要关注员工的心理状态、职业发展及生活需求。
通过倾听员工的声音、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领导者能够建立起与员工之间的深厚情感联系,从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1.2以德服人,树立威信儒家提倡“为政以德”,即领导者应以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行为来影响和感召下属。
在职场中,这要求领导者以身作则,树立正直、诚信、勤奋的榜样形象。
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领导者能够赢得下属的尊敬与信任,进而在团队中树立起不可动摇的威信。
这种威信不是靠权力压制得来的,而是基于下属对领导者品德的认同与敬仰。
二、道家思想:无为而治,顺应自然道家思想强调“道法自然”,主张顺应自然规律,追求无为而治。
在职场领导力的提升中,道家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以下智慧:2.1授权赋能,激发潜能道家认为“治大国若烹小鲜”,即治理国家(或团队)应像烹饪小鱼一样细心谨慎,避免过度干预。
在职场中,这要求领导者学会适当授权,给予下属足够的自主权和决策空间。
通过授权赋能,领导者能够激发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工作中发挥更大的潜能。
同时,授权还能减轻领导者的负担,使其有更多精力去关注战略方向和团队文化等更高层次的问题。
2.2顺应变化,灵活应变道家强调“顺应自然”,即要顺应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不强行干预。
7 国学智慧与管理者修炼
什么是国学智慧? 什么是国学智慧?
• 内圣外王 • 修炼: 修炼: • 反省、觉悟、摒弃、坚持 反省、觉悟、摒弃、 • 领导者、管理者、协调者、服务者尤要修炼! 领导者、管理者、协调者、服务者尤要修炼!
什么是国学智慧? 什么是国学智慧?
• • • • • •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理念 以提升人文素养为根本旨趣 领导” 管理” 在“领导”与“管理”中,以领导为主 思维” 方法” 在“思维”与“方法”中,以思维为主 修身” 事功” 在“修身”与“事功”中,以修身为主 传道” 授业” 在“传道”与“授业”中,以传道为主
内圣外王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 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 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大学》 。(《 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大学》)
国学智慧与管理者修炼
徐旭初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什么是国学智慧? 什么是国学智慧?
• 追求什么?如何追求? 追求什么?如何追求? • 如何面对顺境?如何面对逆境? 如何面对顺境?如何面对逆境? • 神秀: 神秀: • 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 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 •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 慧能: 慧能: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国学智慧和领导力提升
世上的人都喜欢听好话,宛云老先生开始就不懂得这 一点,也不知道用鼓励的话能促进他人求学的兴趣,并 导致人们对他的好感。宛云先生朋友的“真不容易”一 语多意,可以理解为写得好不容易,也可以理解为你的 水平能写出这种诗也就很不容易,还可以说能把诗写得 如些糟糕很不容易。但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当然会把 它往好处想,以此激励自己,提高自信心,说不定哪一 天成熟的挑子真的被他们摘走。 而宛云老先生也由此得到好名声,只过一个多月,朋 友就跑来向周宛云说:“你现在已是英名远扬,有口皆 碑啦,外面人人都说:此生不进翰林院,只慕一识周宛 云”。
“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
实际上三十六计,都是建立在一定客观规律的基础之 上的,客观规律是这些术的理论依据。 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 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暗度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 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 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先擒王,釜底抽薪,浑水摸鱼, 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途(道)伐虢, 偷梁换柱,指桑骂槐,上屋抽梯,假痴不癫,树上开花, 反客为主,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 连环计,走为上。
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 行于大街,谁敢用你?
安稳。】
• 道法自然; • 以柔胜刚;(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 清静无事; • 善于用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 不争而胜;(老子送别孔子的话:——上善若水) • 为于无为。
中庸决策思想有其合理成分,对领导决策来说就是采用稳健的决策方 式。中庸之道的管理决不是折中主义或调和主义,它强调的是不偏不颇的 “适中”,是“无过无不及”的恒常之道,做到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使事情“恰倒好处”。中庸思想体现了孔子认识事物的三分法,即,过、 中与不及,主张要把握住两个极端,而用中庸去引导人们,启发人们认识 在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个度的问题。
国学智慧与领导修养
国学智慧与领导修养【摘要】国学智慧与领导修养是领导者成功的关键。
本文探讨了国学智慧对领导修养的重要性和内涵,以及在现实中的意义。
国学智慧为领导者提供了管理智慧,帮助他们提升领导能力并指导团队建设。
领导者应当懂得如何运用国学智慧,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
国学智慧的传承和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领导者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应用国学智慧,不断提升领导修养。
国学智慧与领导修养的结合将有效帮助领导者取得成功,推动团队和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国学智慧、领导修养、重要性、内涵、现实意义、影响、传统文化、管理智慧、领导者、团队建设、传承、发扬、结合、成功、传承创新、社会进步、实践、总结、应用、提升。
1. 引言1.1 国学智慧与领导修养的重要性国学智慧与领导修养在当今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国学智慧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精髓,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和处世之道,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智慧的结晶。
在领导修养方面,国学智慧可以帮助领导者提升自身修养、提高领导水平,使之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管理理论,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国学智慧与领导修养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领导者培养沉着冷静的心态,处理复杂的管理问题;具备博大包容的胸怀,团结和谐团队成员;秉持诚信正直的品德,树立崇高的领导风范。
国学智慧还可以启迪领导者的智慧和智慧,让他们具备审时度势的能力,明智地制定决策和规划未来方向。
国学智慧与领导修养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提升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更好地引领团队取得成功,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
对于现代领导者来说,国学智慧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实现自我价值和团队目标的重要工具和指南。
1.2 国学智慧与领导修养的内涵国学智慧与领导修养的内涵包括深厚的文化底蕴、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卓越的领导能力。
国学智慧强调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在领导修养中体现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国学智慧强调“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念,提倡仁爱和和谐,注重个人修养的同时也注重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
国学修身智慧与企业管理(道家篇·上)
创业知识■文/ 齐兴强国学修身智慧与企业管理(道家篇·上)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要发自内心地爱自己的事业、爱自己的岗位,以此来激发自身的正能量。
因为,只有深深的爱才能生发出对工作的价值认同感、幸福感、成就感和生生不息的创造力。
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也要发自内心地爱员工、爱部属。
说有温度的话,办有爱的事,给人以希望,予人以激励,养人以生机。
这也是领导艺术的高境界,正所谓“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作为领导者不可不慎。
2.无私践行“慈”字诀,还要做到无私、坦荡;领导者尤其如此。
《道德经》第七章以天地为喻,非常深刻地阐述了这个道理,原文如下:“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意思是:“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期存在,是因为它们不因为自己的生存而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中领先;将自己置之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
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自身。
”3.善予践行“慈”字诀,还要做到布施和给予,领导者尤其要深解此意,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如此。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中说:“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意思是:“圣人是不存占用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为别人着想,反而自己更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
自然之道就是利益众生而不伤害他们,圣人之道就是努力做事却不与他人相争。
”俭朴是修身的涵养之源1.简朴践行“俭”字诀的第一要义,是要做到生活简朴。
老子本人包括后来的道家都一直推崇简朴的生活方式,反对在物质上奢靡、浪费。
他们粗茶淡饭、粗衣麻布、自耕自种、自给自足、自得其乐。
物质上的简朴,恰恰能涵养精神和德行上的丰厚。
所以,古人讲“俭以养德”,不无道理。
《道德经》第十九章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 意思是说:国学智慧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关于修身的智慧更是其精华和核心所在;传统国学经典无不把修身作为其立足的根基。
国学中的体现出的管理思想和智慧
国学中的管理智慧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怎样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如何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最近习近平同志也有一些关于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论思想。
结合当前中国社会的实际以及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在结合我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就以“国学中的管理智慧”为题,简单的谈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当然我的理解也未必正确,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我国悠久的历史,诞生了门派众多、内容各异的思想。
这些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如道家的“无为”、儒家的“仁义”、法家的“刑法”、兵家的“权谋”、阴阳家的“平衡”、佛家的“精神修炼”等等。
而所有这些思想都是围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国学是庞大复杂的,要想把它们系统而清晰的给大家说清楚,是比较困难的,也不是短时间内所能完成的。
我只能从中国传统国学典籍中,一些记载,给大家谈谈。
中国传统古籍浩如烟海,要想全面了解古籍在短时间内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我就从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开始,谈谈国学中的管理智慧。
首先讲的是《三字经》,《三字经》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启蒙教材。
那么这里面有没有管理智慧呢?大家都了解《三字经》尤其是家里有上幼儿园的孩子的家长。
《三字经》的第一句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这句话非常好理解,讨论的是人性。
而人性,恰恰是管理学所要面对的最重要的问题。
这就是所说的“人性假说”。
管理学研究中,“人性假说”是指管理者对被管理者人性的判定,以便确定自己的管理策略。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所阐述的是人的天性是善良的,而后来的性格之所以不同,有的人被称为好人,有的人被认为是坏人,那是因为环境影响的结果。
“人性”究竟是善、是恶?对于这一点的假设,直接关系到管理制度的制定方向。
国学智慧与领导修养
国学智慧与领导修养【摘要】国学智慧与领导修养密不可分,对于领导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国学智慧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能够指导领导者做出正确的道德决策。
国学智慧中的治国理政思想也为领导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帮助其更好地管理和领导团队。
在思维方式和人际关系方面,国学智慧也能够帮助领导者提升修养,培养出色的领导能力。
具体应用案例更是证明了国学智慧对领导修养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领导者应当重视国学智慧的学习与运用,以此提高自身的领导修养,实现长远发展和成功。
国学智慧对领导修养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需要领导者始终铭记在心,不断学习和实践。
【关键词】国学智慧、领导修养、道德观、治国理政、思维方式、人际关系、应用案例、参考、学习、影响、重要性。
1. 引言1.1 国学智慧与领导修养的重要性国学智慧与领导修养的重要性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变得愈发显著。
国学智慧不仅仅是古代文化的传承,更是领导者在处理复杂问题和处理人际关系时的重要指导。
当今社会,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变革的不断加速,领导者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而国学智慧正是在这个时候展现其独特的价值所在。
国学智慧不仅包含了古代智者们的思想和智慧,更融合了千百年来的精华和智慧。
通过学习国学智慧,领导者可以汲取古代智者们的治国安邦之道,领悟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之道,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加博学多才、宽容谦和的领导者。
国学智慧深刻地影响着领导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止,使其更加深谋远虑、处事稳重,从而提升了领导修养和领导效能。
国学智慧与领导修养的结合,不仅可以让领导者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同时也有助于提升领导者的影响力和领导能力,为组织和团队带来更大的成就和荣耀。
在现代社会,学习和应用国学智慧已经成为领导者必不可少的素养之一。
1.2 国学智慧对领导修养的影响国学智慧对领导修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国学智慧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倡道德修养和修炼,对于领导者而言,这种道德观念的内化和实践,能够使他们更加具有崇高的品德和操守,建立起良好的领导形象。
国学智慧与管理者情商修炼宁夏
启示:可能在单位中属于领导的得力助手,类似于近 君大臣一样,由于会处理人际关系,深得下属的支持 。但是要注意,领导并不想看到这种场面,所以只有 在大吉大利的情况下,你才可能没有麻烦。若是在平 常的情况下,就会被领导或上级挑毛病、找麻烦了。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
译文:已处在天昏地暗的局面之中,但却执迷不悟,仍沉溺 于寻欢作乐之中,十分危险。但只要及时觉悟,改弦易辙,
则可避免祸害。
译文:要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因贪玩而耽误了正事, 是否养成了纵情玩乐的恶习,使自己陷入了危机之中 。如果这样就要及时改正,还是为时不晚。
卦解:
心情愉悦时要提高警觉,注意自己处境 的发展趋势,不然可能出现“乐极生悲”的 意外状况。我们说“失败为成功之母”,但 是别忘了“成功也可能是失败之源”。人在 愉悦时不易看到事情的预兆,因而疏于防范 ,导致新的危机。
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 ,往无咎。
译文:如果对神灵的诚心不能坚持始终,各种乱子就会发生 而凑到一起;众人喧哗呼号,只要握握手交流一下感情,就 能转怒为笑了。不用忧虑,前往行事没有灾难。
启示:在做事时,一定要坚持始终,不要三心二意, 半途而废,这山又望那山高,那样就会出现各种麻烦 和问题,你面对这些堆积的问题,也是焦头烂额,难 以应付。
译文:由于会聚而生叹息,没有什么益处。但是有所 行动也没有灾祸,只是有一点小麻烦。
启示:有些自我中心或自恋的倾向,即使参加朋友的 聚会,也难以合群,找不到志同道合的好友。如果想 要与有能力的合作共事,对待人家就该谦逊、真诚, 这样因为性格或其他原因可能会有些小麻烦,但是并 没有大的灾祸。
《国学修炼篇-国学智慧与智慧人生》
国学修炼篇——国学智慧与智慧人生课程背景:国学经典至今仍能历久弥新之特质,其关键在用人哲学的无形智慧。
中华文化注重在合,也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合成一套学問,即所谓的人生管理。
人生管理並非知識可以學习的来,须用智慧去領悟。
中华文化的在国学经典的各家重要思想中,兵家告诉我们经营管理的智慧并能掌握市场先机;法家让我们了解君王层级并掌握法、术、势的三角关联运用;道家思想蕴藏丰富的中华文化历代君王的领导智慧;儒家则让我们懂得君臣的应对进退之道;而易经总其大成建构和谐的组织文化。
若能有效整合运用各家思想,有助于中、高阶领导者塑造一流的企业文化。
更进一步领悟经典提升修己境界。
领导者的两难在于喜欢任用听话的部属通常是不能干的,而能干的部属却常常不听话;更深层的意义是部属能干不只是做事能干,而经常是在最后能够把领导者干掉的。
所以领导功力高低的展现在统御(统兵御将)能力,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用语的真谛。
中国盛世的帝王典范,如汉高祖、汉武帝、唐太宗、康熙、雍正、乾隆常为企业家所仰慕,随着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其帝王领导统御学更值得现代企业家借镜,如唐太宗所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在本课程中使领导者要有包容人才的胸襟并给予才能强的部属能有发挥的舞台,如此才能广邀天下英才集思广益共创大业,正是忙碌的现代领导者以最短时间快速了解此课程,有效做好组织经营管理並提升自我擁有智慧人生的最佳方式。
课程目标:▲了解人生智慧的核心——中国的国学经典:儒家、道家、兵家、法家、墨家、释家等各家思想要义及运用在企业的关键时机,使领导者能与时俱进提升人生智慧。
▲深入了解东、西方在管理本质性的差异,进而有效的因地制宜,拥有正确的观念态度,做好领导者的情绪管理,更进一步领国学悟经典的精髓,提升修己境界。
▲提升组织领导对国学经典兴趣,有助于建立企业一流的企业文化,并使领导者重视品德修养的重要性,了解领导者必先修己,方能安人(安员工、安客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以生利
“义以生利”一语出自《左传》,系孔子所说。这里所说 的“义”,是指道德价值;“利”,是指物质利益;“义以 生利”,就是通过合法的途径取得物质利益。
对于管理者而言,“义以生利”的管理启示就应该是:通 过正常的途径,带领企业获得更多的商机与利益,从而走上 “利义统一”的经营之路。近几年来,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 倡导恰恰是源于这样一种理念。
• 淡泊、宁静是明志、致远的必要条件,而明志、致远 则是淡泊、宁静的最终目标。在淡泊与宁静之间,淡 泊又是宁静的前提;只有淡泊,才能宁静。
淡泊宁静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 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 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
• 领导者、管理者、协调者、服务者尤要修炼!
什么是国学智慧?
•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理念 • 以提升人文素养为根本旨趣 • 在“领导”与“管理”中,以领导为主 • 在“思维”与“方法”中,以思维为主 • 在“修身”与“事功”中,以修身为主 • 在“传道”与“授业”中,以传道为主
• 易、儒、释、道、兵、法、墨、商、智…
自强不息
• 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 是:天体运行,昼夜不息,周而复始,从来不知道疲 倦,君子应该以此为榜样,自强勉力,永不止息。
• 自强不息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著与毅力,也是实 现圆满人生的自觉与智慧。
• 自强不息不仅仅局限于事业上的奋发图强,还应包括 加强道德修养和增进身心健康等多方面,以提高自身 的整体素质。
境由心造
• 四川青城山上清宫洞灵祖殿的对联: • 事在人为休言万般都是命; • 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
志存高远
• 语出诸葛亮《诫外甥书》:“夫志当存高远”,意思是 一个人应该有高尚远大的志向。
• 人必须立志,立志不仅可以给人以明确的方向和不竭的 动力,还能使智慧、情感聚精会神于既定目标,从而取 得成功。
刚柔密大
“刚柔密大”:“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周易》)。意思是:君子知道事理的微妙,也知道事理 的彰显,知道柔弱的一面,也知道刚强的一面;那么,他就 是万众所景仰的人物了。
对管理者来说,“刚柔密大”就是做事能把握刚与柔、微 观与宏观的关系——既坚持原则,又灵活掌握,刚柔相济; 既严谨周密,关注细节,又高瞻远瞩,把握全局。
“修己安人”里的“修己”与“安人”,是一种因果关 系——修己是管理的基础,安人则是管理的目标。“修己安 人”的理念正被现代管理界认同。日本“经营之神”士光敏 夫说过:“对管理者最大的要求,在管理好他自己,而不是 管理别人”;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也说过:“一个有能 力管好别人的人不一定是一个好的管理者,而只有那些有能 力管好自己的人才能成为好的管理者。”
• • • • • • • • • •
国学智慧中的内圣之道
居慎与在淡知自志境内 安始时尘泊白强存由圣 思敬偕不宁守不高心外 危终行染静黑息远造王
内圣外王
• 语出《庄子》。所谓“内圣”,就是按照圣人的要求, 完成最高的道德修养;所谓“外王”就是遵循王道,将 “内圣”外化为社会实践。
• 内圣外王是中国传统人生哲学之精髓,是中国传统的士 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内圣外王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 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 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 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大学》)
慎始敬终
• 语出《礼记》,意思是一开始就抱着谨慎的态度,到终了 都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 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事情在开始时如果出现失误, 往往会埋下祸根,影响全局,甚至导致半途而废;另外, 如果一开始不谨慎行事,出现失误,就容易使当事人产生 “破罐破摔”的思想。因此,要“慎始”。
• 当事情有了好的开头与过程,即将成功时,人们往往会产 生松懈情绪;以前积聚的矛盾与潜伏的隐患往往会在这时 候激化或爆发。因此,要“敬终”。
与时偕行
• 语出《周易》,意思是与时代一起前进。“与时俱 化”、“与日俱新”、“与时俱进”表达的均为此意。
• 人生本身应该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更新、不断前进 的自我完善过程,对人生目标的追求也应该是一个永 无止境的日新不已过程。
• 人随时代,必须要顺应时势,在知识、观念上不断更 新,善于接受新事物,切忌死守教条、墨守成规,这 样才能避免被淘汰。
• 事至盛时须警省,境当疑处宜从容。(佚名)
• • • • • • • • • •
国学智慧中的外王之道
以守不无刚履义和修顺 曲经争为柔中以合己天 致达善而密蹈生谐安应 全变胜治大和利习人人
顺天意思 是:遵循客观规律,适应人心需要。
“顺天”,就是基于“天人合一”的思想,追求人与自然 之间的和谐。按照“天人合一”的思想,管理者只有遵循客 观规律办事,才能取得成功;而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就必须加强学习修养,以便掌握客观规律,与“天”保持一 致。
• 立志须高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品格,最 大限度的发掘自己的潜能。
• “志欲高而无妄”,志向的立定需要顺应时代潮流,合 乎人群需要,切合实际情况,切忌违背情理、不自量力。
志存高远
• 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宋代张载《经学理 窟》)
•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 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 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若志不强毅,意气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 情,永串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诸葛亮《诫外 甥书》)
• 君子养身,莫善于静。静如止水,静如明镜。水止乃 澄,镜明斯应。能明则诚,知止而定。(清代尤侗 《静箴》)
•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 然,失意泰然。
在尘不染
• 语出佛家:“处尘能不染,学道有何难”——身处追 逐名利的滚滚红尘,仍然坚持自己的精神追求和节气 操守。
• 一个人有理想并不难,难的是在理想与现实不相容时, 能否经受住现实的残酷与诱惑,继续坚持,也就是有 没有节操。
慎始敬终
• 始基不慎,后患无穷。(古谚)
• 君子敬始而慎终,始终如一,是君子之道,礼义之文 也。(《荀子》)
• 莫看新娘子上轿,要看老太太收场。(俗谚)
居安思危
• 语出《周易》,意思是,身处平安的环境之中,要想 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险。
• “居安”之所以要“思危”,是因为自然界和历史发 展有一条规律,即古人所说的“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们在安逸舒适的环境 下往往容易麻痹大意。
“应人”,就是基于“以人为本”的思想,追求人与人之 间的和谐。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包括三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确立人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二是尊重、关心和爱护人, 营造一种平等、友爱、互助的文化氛围;三是重视选人用人, 培养和造就一支人才队伍。
修己安人
“修己安人”:“修己以安人”(《论语》)。意思是: 修身以做出表率,建立权威,使他人安于本分,各得其所。
国学智慧与管理者修炼
什么是国学智慧?
• 追求什么?如何追求? • 如何面对顺境?如何面对逆境?
• 神秀: • 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 •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 慧能: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什么是国学智慧?
• 内圣外王
• 修炼: • 反省、觉悟、摒弃、坚持
与时偕行
•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学》)
•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楚辞》)
• 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 有不进而不退者。(程颢、程颐《二程集》)
• 天下随时,随时之义大矣哉!(《周易》)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 《论语·为政篇》)
•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处世不 可太分明,一切贤愚好丑,要包容得。(清代金缨 《格言联璧》)
淡泊宁静
• 语出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以致远。”即:做不到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 志向明确而坚定;做不到心境平静,就不能使自己的 思虑长远而深刻。
• 淡泊并不是平淡,更不是平庸,而是在淡化了物欲后 对理想追求的坚守。淡泊中不仅蕴涵着对理想的执著 追求,而且还潜在着清醒的思考、高深的智慧和默默 地耕耘。
• 梁启超:“内圣外王之道”一语包举中国学术之全体, 其旨归在于内足以资修养而外足以经世。
• 《大学》: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前五项属“内圣”,后三项属“外王”。
• 既努力提高精神境界,善于调适自我,在喧嚣的尘世中 保持心灵的和谐与宁静,又具有社会责任感,积极进取, 则无疑将有助于实现圆满人生。
• 幸福是熬出来的。不怕苦,苦半辈子;怕苦,苦一辈 子。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知白守黑
• 语出《道德经》:“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意思是,内心虽然明白,却安于沉默,是天下通行的 法则。
• 人在社会上难免要与一些丑恶的东西打交道,如果过 于敏感,察察为明,事事认真,势必会使自己的心情 处于焦虑状态,也不利于与他人的交往合作。
境由心造
• 出自佛语“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心生。” • “境由心造”是指应当主动营造心境。环境难以改变,
心境却容易改变。 • 人,最终生活在感觉之中;幸福生活,其实就是幸福
感觉。不能仅凭一个人的外在遭遇判断他是否幸福, 而应转化为内心的体验,这就是佛家所说“福由心造” 的道理。 • 认为自己幸福的人,一定是幸福的;世界上最苦命的 人,其实就是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苦命的人”的那 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