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职业教育与中国职业教育特点比较

合集下载

中德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比较研究

中德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比较研究

中德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比较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对于职业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中德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职业教育体系备受瞩目。

中国和德国的职业教育有着不同的课程模式和体系,本文将对中德两国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以期为中德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中德职业教育概况1.中国职业教育概况中国的职业教育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职业技术学校,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以职业学校为主体的职业教育体系。

中国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比较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中国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比较多样化,学制一般为2-3年不等,涵盖了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建筑工程、医药卫生、商贸服务等多个行业。

2.德国职业教育概况德国的职业教育历史悠久,德国的职业技能培训一直以来都享有盛誉。

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与双元制相关,包括企业内部培训和学校教育两个层面。

德国的职业教育课程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生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并到企业实习。

德国的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以实用性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每个专业都有清晰的教学大纲和标准。

1.课程设置比较在课程设置上,中国的职业教育以科目分段教学为主,以确保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和知识。

德国的职业教育则更加强调整体性和系统性,课程设置更贴近实际工作和市场需求。

德国的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教学比较中国的职业教育课程注重实践性教学,但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

德国的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性教学,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确保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获得真正的工作经验。

德国的学生一般会在专业技能课程结束后进行长达2-3年的实习,以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的技能。

3.教学质量比较中国职业教育普遍存在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

德国职业教育则以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和严格的教学管理著称,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齐全。

德国的职业教育注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学生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教育。

中德职业教育对比研究

中德职业教育对比研究

中德职业教育对比研究中德两国在职业教育领域有着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在两国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机会。

本文将对中德两国的职业教育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其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实习模式等方面的差异和共同点。

一、教育理念中德两国的职业教育在教育理念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在德国,职业教育被视为一种与学术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形式,其目标是通过为学生提供实用的技能和知识,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做准备。

与之不同的是,中国的职业教育长期以来被较为忽视,被认为是学术教育的替补品,导致了职业教育地位较低、社会认可度不高的现象。

二、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方面,德国的职业教育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学生既会接受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也会参与企业实习,从而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而中国的职业教育则相对偏重理论教育,许多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导致了在毕业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问题。

三、实习模式在实习模式上,德国的职业教育注重学生参与企业实践,学生在校期间大部分时间都会在企业中进行实习,这种实习模式有助于学生早期接触实际工作环境,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而中国的职业教育实习模式相对薄弱,虽然很多学校也会组织学生进行实习,但实际操作中学生参与实习的机会相对较少,而且实习周期也不够长,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

中德两国在职业教育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和共同点。

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和实习模式等方面,德国的职业教育更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学生接受的是一种全面的教育;而中国的职业教育仍然偏向于理论教育,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技术型人才需求的增加,职业教育的地位和社会认可度也在逐渐提升,相信通过对比研究,可以为两国的职业教育提供更多的借鉴和交流的机会。

在职业教育方面,德国和中国有何相似之处?

在职业教育方面,德国和中国有何相似之处?

在职业教育方面,德国和中国有何相似之处?一、职业教育模式相似德国和中国在职业教育模式上有很多相似之处。

首先,在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方面,德国和中国都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课程设置较为精细,结合实习和实践环节,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

其次,在职业教育的机构设置上,德国和中国都设立了专门的职业教育机构,如德国的技术学校和中国的职业技术学院,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职业教育。

最后,在职业教育的管理和评价方面,德国和中国都采取了严格的管理和评价机制,确保职业教育质量。

二、职业教育内容相似德国和中国在职业教育的内容上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首先,在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上,德国和中国都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在技能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其次,在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上,德国和中国都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强调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培养。

最后,在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中,德国和中国都注重根据市场需求设置职业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和素质。

三、职业教育政策相似德国和中国在职业教育政策上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首先,在政策支持上,德国和中国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发展职业教育,如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和设立“双元制”实习制度等。

其次,在政策法规上,德国和中国都出台了一系列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保障。

最后,德国和中国在职业教育国际化合作方面也有一定的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总结:德国和中国在职业教育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

从职业教育模式、内容和政策等方面来看,德国和中国都注重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注重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注重根据市场需求设置职业教育课程,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措施鼓励发展职业教育。

可以看出,在职业教育的发展方面,德国和中国都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共同点,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中德职业教育比较

中德职业教育比较

中德职业教育比较摘要:德国的职业教育世界领先,以“双元制”为代表的德国职业教育是成就德国世界强国地位和保持富裕水平最为重要的手段。

近年来,中国职业教育在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通过学习先进的德国“双元制”模式和教学方理念是促进中国职教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中德职业教育比较借鉴德国职业教育世界领先。

十九世纪末期德国工业化之时,主要凭借的就是发展职业教育,大批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使得德国在工业化进程远远落后于英法等国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快速赶超并跻身于发达国家行列。

二战后,德国能够从废墟上重新崛起,职业教育同样功不可没。

现如今,在德国,不论是第一、第二产业还是服务业,对于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都很高,即使是农民也要求持证上岗,所以职业教育为德国输送了大量实践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技能型人才。

通过在德国慕尼黑三个月的课堂学习和到三所职业学校的观摩,发现中德职业教育在以下几方面存在差异:一、中德职业教育体系不同1、职业教育是德国义务教育一部分。

德国的教育体系由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组成,职业教育在整个体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是与经济界联系最紧密、对学生就业有着最直接影响的教育环节,它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一直延续到继续教育领域。

基础教育和我们的小学一样,属于义务性教育,在大部份的联邦州里,小学为四年制,只有柏林与勃兰登堡为六年,学生小学毕业后,依据综合评价、教师推荐,和个人兴趣爱好等选择进入中学阶段,即主体中学,实科中学或文理中学学习。

多数小学毕业生进入学制为5年的主体中学,以全日制的职业教育为主,强调实务性与方法操作的面向,学校培养的职业技能以零售业,美容美发等为主,学生文化成绩相对较弱;实科中学的学制为5到6年,它是应相对高等的职业教育需求而生,成绩中等的学生一般进入到实科中学,毕业后学生可获得中级文凭,并具有许多选择发展的可能: 可以选择较高等的职业发展,进入“双元制”职业学校;也可以继续升学,进入文理中学,从而向高等教育体制迈进。

职业教育的国际比较及借鉴经验

职业教育的国际比较及借鉴经验

职业教育的国际比较及借鉴经验职业教育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需求。

本文将对职业教育在国际上的比较情况进行探讨,并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以期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一、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德国的职业教育一直被世界各国所称道。

其成功之处在于其独特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这一模式将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在企业中进行实践操作。

这种紧密的学校与企业合作关系,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环境,提高就业竞争力。

借鉴德国的经验,我国可以加强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更多的实训基地,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给学生。

同时,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及时了解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贴合实际。

二、瑞士的学徒制度瑞士的学徒制度是另一个值得借鉴的例子。

在瑞士,学生可以选择在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轮流培训,以获得更全面的职业教育。

学生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后,会到企业中实习,亲身体验工作环境,并由企业导师进行指导。

这种学徒制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培养出更具实用性的人才。

我国可以借鉴瑞士的学徒制度,建立更多的学徒培训机构,提供更多的学徒岗位。

同时,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制定更具实践性的教学计划,培养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三、美国的职业技术学院美国的职业技术学院是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这些学院提供各种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涵盖了多个领域,如工程技术、医疗保健、酒店管理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并通过实践操作和实习经验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加大对职业技术学院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

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更多的实训基地,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给学生。

此外,还可以加强与国际职业技术学院的交流合作,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经验。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和中国职业教育区别及启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和中国职业教育区别及启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和中国职业教育区别及启示最新料推荐?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和中国职业教育的区别及启示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王强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主要组成及特征双元制是源于德国的一种职业培训模式所谓双元是指职业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

( 1)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对象具有双重身份德国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对象具有双重身份即培训企业的学徒和职业学校的学生。

适龄青年如果想要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首先必须寻找愿意提供职业培训的培训企业获得具体的职业培训位置并同培训企业签订职业培训合同这时适龄青年的身份为企业的学徒。

适龄青年获得具体的职业培训位置成为企业的学徒后才能寻找对口的职业学校在职业学校入学就读后就成为职业学校的学生。

这同时意味着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对象拥有双重的权利和义务。

( 2)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师资由两部分人员担任在企业实施实践培训向学徒传授实用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师资称为实训教师或企业培训指导人员;在职业学校实施理论教学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的师资称为理论教师或职业学校教师。

( 3)实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由两部分组成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制度决定了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培训章程(也称培训条例);二是教学计划。

企业的实践培训依据培训章程来实施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遵照教学计划来进行。

培训章程是对德国职业培训工作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在德国职业教育中起着统一定向和规范指导的作用。

每个职业均有相应的培训章程培训也就是说德国国家承认的376 个职业均有各自的培训条例。

( 4)双元制职业教育由两类机构主管企业的实践培训由联邦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受《职业教育法》的约束由联邦统一的私法规定培训企业主与企业学徒之间的培训关系由职业培训合同进行调整;职业学校的组织、管理则由各州负责其法律基础是各州的《学校法》、《学校义务教育法》等由各州的公法规定。

中国教育与德国教育之对比

中国教育与德国教育之对比

中国教育与德国教育之对比一、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不同。

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其成功之处就在于有一个完整的从中级到高级的职业教育系统。

德国的教育体系主要分三个阶段:1—4年级的小学教育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为初、中等教育,学生在初中毕业后,根据不同职业要求和学生及其家长的意愿,进入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或完全中学接受普通教育;第三阶段为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中学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的学生,可以进入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也可以进入普通高等学校学习。

这种“立交桥”式的高校入学方式,为进入职业学校的青年学生在有一技之长的前提下,又提供了一条进入理论研究的道路。

一些在完全中学接受普通教育的学生也可进入职业高校学习,但入门条件一般包括最少一年以上的职业技术工作实践或职业教育经历。

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包括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短期培训等几部分。

中等职业教育基本上是“终结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升入高职院校的机会很少;高等职业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专科层次,且缺乏与其的沟通和衔接,进入高职院校就像进入了一条死胡同,多数人的出路是去社会就业,无法满足部分学生继续学习的需要。

针对中国职业教育内部沟通不畅、层次割裂的现状,可以借鉴一些国家的先进经验,考虑学分互换制度,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各层次之间的相互衔接和沟通,尤其是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和沟通,构筑一个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此外,改革单一的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在加强专科层次职业技术教育的同时,加大本科层次的培养力度,同时在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进行一些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试点。

目前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结构高移已是大势所趋。

二、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不同。

德国的职业教育以双元制为代表在世界享有盛名,其显著特点是培养目标明确,培养一线技术工人、技术农民或服务人员及管理人员;企业与学校相互协调配合,并以企业为主,企业居于主导地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能力培养为主,实践课时比例占到60%以上。

在职业和技术教育方面,中国和德国有何不同?

在职业和技术教育方面,中国和德国有何不同?

在职业和技术教育方面,中国和德国有何不同?作为两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中国和德国在职业和技术教育方面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差异。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机制运作中国的职业和技术教育主要由政府主导,职业院校占据主导地位。

在职业院校中,教师主要从业经验丰富,但相对较低的收入和缺乏绩效考核会导致一些学校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此外,在职业教育中,企业职业技能考试被广泛认可,在企业中具有明确的职业晋升路径。

相比之下,德国的职业和技术教育主要由企业主导,职业技术培训是企业内部的重要部分,许多企业设有内部学院或培训中心。

与此同时,德国的职业教育在学术上与职业技能培训并重。

为了满足职业市场的需求,德国的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机构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

二、学生群体在职业和技术教育方面,中国的学生群体主要是那些从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中毕业的学生,他们通常是初次选择就业和职业发展的年轻人。

尽管中国的职业教育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来自家庭经济能力较低的学生面临的挑战仍然明显。

相比之下,德国的职业和技术教育主要针对那些已经完成了中等教育或学徒制度的学生。

在德国,学徒计划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在学徒计划中,学生可以在一个职业培训中心和一个企业中轮流学习。

学徒计划的完成可以为学生提供高度实践的教育和培训,并且可以明确地使他们进入职业市场。

三、职业发展在中国,大学教育被普遍认为是获得更高薪酬和社会地位的支柱。

因此,许多中国职业院校的学生往往会继续攻读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而非直接进入职业市场。

此外,中国的职业学生还常常在学业中遇到转专业、转学校或缺失学分的问题,这对中国学生职业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德国职业技术教育注重实践和技能,小型企业通常更注重职业经验而非学历。

因此,德国的职业教育强调实践和实用技能,鼓励学生得到多种职业经验并在其中选择自己最擅长的领域。

在德国,职业教育的强调在于学生能否具有被雇主欣赏的优秀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

中国职业教育与德国职业教育比较研究

中国职业教育与德国职业教育比较研究

公关论坛中国职业教育与德国职业教育比较研究文/洪雅婷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大势所趋,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中将肩负更重的历史使命,通过对比和分析中国职业教育与德国职业教育,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对提升中国高职教育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二战后,德国能够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很重要的原因是发展职业教育。

文章阐述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与我国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管理、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德国职业教育可借鉴的方面并提出自己见解。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比较;借鉴引言近几年,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快速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符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

我国有近9亿劳动者,其中,高技能人才只有4700多万人,仅占6%。

职业教育有助于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和创业。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仅需要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突破“卡脖子”技术,也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把先进的技术设备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劳动力素质、提高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增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中的影响力。

目前,世界职业教育模式种类众多。

德国职业教育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教育体系。

中国职业教育与德国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教育类型与办学模式、教育质量与评价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所以,中国可借鉴德国的成功经验,补齐职业教育短板,通过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加强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竞争力,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国。

一、中国和德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中国高等职业院校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地方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管理体制。

1996年中国出台第一部《职业教育法》,到2022年已经过26次修订。

新《职业教育法》立法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德国职业教育与中国职业教育特点比较

德国职业教育与中国职业教育特点比较

德国职业教育与中国职业教育特点比较要:德国现行的职业教育有“单元制”和“双元制”两种体制,前者如同我国的师傅带徒弟,是不经过职业学校学习而直接工作的体制,由于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理论知识缺乏、失去深造机会等,几乎被淘汰.因此,德国现在基本上实行“双元制”职业教育.将我国的职业教育与德国的职业教育进行对比,可以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实行最为广泛的是“双元制”.以机械专业为例,理论教学与实习培训是两个部门分开管理的.学生在学校主要是学习理论课程,进行简单的实践操作,主管部门是教育部.而实习操作是由培训机构掌管,主管部门是工商会,考试也是由工商会统一组织,因此两个部门没有太多的关联,只是管理上的“双元”.学生一周的时间是这样安排的:每周三天在培训机构学习技术技能,两天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在同一所学校学习理论的学生,不一定在同一个培训机构中学习技能.因为学习技能是由几个人组成的小组,而小组里的学生又来自不同的学校.因此,一个班的学生有可能被分到10个培训机构中实习培训.并且其中三天技能学习和两天理论学习是穿插进行的,不同的人学习理论和培训的时间是不相同的,并非统一学习理论后再统一培训.这是学习上的“双元”.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教学制度,但为什么德国的职业教育世界闻名,而我国的职业教育整体比较落后呢让我们对比分析一下,优劣就一目了然了.我国的职业教育最早是技校教育,采取的是前苏联模式,后来经过调整,有了自己的发展模式,即中技中职学制三年,在学校既学习理论知识,又进行实习培训,既有自己的理论教学教室,又有自己的实习培训场所,一般是半学期实习,半学期学习理论.到三年级的最后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到企业、公司进行顶岗实习.这一制度与德国的制度相比,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学生能整体而系统地上好理论课.在我国理论课是统一教学,不像德国,学生三天在培训机构实习培训,两天在学校上课,感觉比较凌乱,而且每天上课和实习的学生是不固定的.因此,德国的教师不能采用我国的教学方式,只能采取学生问、教师辅导的方法.其次,可以节省时间、减少费用.在德国,由于学校没有实习机构,学生到实习机构实习时,路途遥远的学生要开一个多小时的车.而我国的学生可以在自己学校里实习,去实习如同到教室一样方便.德国的学生不但“伤财劳民”,而且长时间开车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我国的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经过多年的考察、实践,推出了“一体化,双证书”培养模式,专门为职业教育培养师资.培养出来的职校教师不但精通理论,而且能传授技能,教学与实习可以“一气呵成”,打破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传统教育模式,消除了理论教师不会带实习、实习师傅讲不透理论的弊端,避免了学生的重复学习.但是,德国严谨的教学方式具有优越性.到过德国的人一开始都会有一种感觉,德国人太古板,做什么事情都要按照一定的规定程序或方法.如果不按其方法去做,他们会不高兴.经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其实不然,那是一种严谨的作风.笔者有过亲身体验,在学习电阻整排焊接的时候,教师的方法是在电路板上装一个电阻,用夹钳夹住,然后焊接,如此重复.当笔者焊接了几个后,觉得用夹钳一个一个地夹住、松开,再夹住、再松开,很费时间,于是将电阻整排安装到位,一次性用夹钳夹住,再依次焊接.教师发现后非常高兴地夸奖了我.所以说,德国人严谨,但并不古板.他们强调学习的过程一定要按部就班,每一个细节都要认真对待,这不是古板,而是在保证最佳工作方式的基础上,再寻求更好的工作方法.德国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方法也具有优越性,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入学.在德国,职校学生从入学前考核开始就是严格的,学生申报学校的时候有面视一关,一般有5位面视考官,由教师、老板、工商会成员组成.面视最短时间30分钟,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观察学生是否对专业感兴趣,感兴趣才录取,对于没有兴趣或兴趣迷茫的学生则给予指点,引导其寻找合适的专业.在我国,没有教师或机构对学生进行入学前的兴趣指导和面视,只有缴费与体检,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德国的做法.那样,就会减少许多由于学生不喜欢专业或兴趣不足而转专业或放弃学业的尴尬局面.二是处理犯错误学生的方法.在学校中,学生犯了错误,即使犯了非常严重的错误,学校也不能开除学生.例如发现学生吸毒,只能与医生配合共同进行教育.德国人的理念是要教育学生走出困境,如果年轻人失去了学校,就等于失去了一切.而在我国,不要说吸毒,就是作弊也是要被开除的,理由是为了学校的名誉,为了引以为戒、杀一儆百……,很少会为犯错误的学生着想.开除了学生,只会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教育”似乎只是标语.三是思想教育.在德国,从不强迫学生去做什么,只是告诉学生在一个集体或一个行业中应该怎样去做,怎样对待别人,自己做完一件事情,或说完一句话,要考虑别人的感受,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处世能力.这种“待人如待己”的处世思想使德国人很和气、很友善.在这方面我国欠缺的很多很多,在物欲横流的当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美德消失了.我国是文明古国,传统美德的教育必须加强,不能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口号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真正落实在行动中.四是教学方式.在德国,学生上课先自学,然后再讨论,最后得出观点,或请教师进行讲解,或向教师求助.这样的上课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学生都具有很好的口才和表现力.而我国的学生上课最多用的是耳朵,语言表达则缺乏锻炼.当然,教学方式是由国情决定的,国外是小班课,一般每班在25人以下,而我国是大班课,每班少的有四五十人,多的有七八十人.怎样在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基础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深入探讨.五是鼓励式教育方法.在德国,采取的是鼓励式教学方法,尽可能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给他们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例如,在一次高中生毕业典礼上,一个学生做了一个光碟,在学校的大屏幕上放映,最后还要拍卖自己的作品.大家笑过之后,有家长用25欧元买走了他的作品,这就是一种实质性的鼓励.德国人知道参天大树是在富于个性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六是“包容式”毕业.德国的职校毕业生在毕业的时候,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对于那些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学生,培训机构会将其安排在机构里再学习工作半年,并且付学生全额工资,目的是避免学生刚毕业就失业的情况,也为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提供了最大的保障.我国也用分配或推荐的方式给学生提供就业机会,但是没有任何一所学校能做得像德国这样完善.此外,德国的技能关卡远比我国严格.在德国,每年职校毕业生都要通过工商会的考试,通过者才能领取技能上岗证上岗工作,如同我国的中职生毕业要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一样.但是,德国的考试把关非常严格,每个考生要通过理论与实操考试,一般理论考试需要2个小时,实操则由专业而定,例如机电专业,一般考试需要6~13个小时,并且有5个监考教师监考,不存在作弊现象.因此,通过考试的学生都能真正达到技术要求,是合格的毕业生,毕业生的最大愿望就是能一次性地通过毕业考试.而我国现在可谓证书漫天飞,只有初级水平的技术工人却有技师证书,很难想象我国技术证书的含金量是多少.特别是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三年才能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竟然能在一个月之内培养出中级工,半个月之内能培养出高级工.不说是天方夜谭,也足以让人惊诧莫名.通过以上对比,我国职业教育的硬件尚可,差就差在软条件上,主要是缺乏严格的管理、科学的引导、严谨的责任心.要想振兴我国的职业教育,首先就得把好技能考核这一关.要学习德国职业教育严谨的办学与考核方法,不断更新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方法,使我国的职业教育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德职业教育之比较

中德职业教育之比较
魏 玛 共 和 国 规定 这 类 学 校 统 称 为 “ 业 学校 ” 职 ,即 现在 双
代 职业教 育 的遗 产 。 明代 中叶 ,资 本 主义萌 芽 在江 南各 地 陆续 出现 , 生 了实业 教 育 。2 世 纪 5 产 0 0年代 , 曾经有 过 “ 双 元制 ” 的影子 , 多 国有 大 中型企 业都 办有 职业 技术 学校 , 许 来 适 应大 规模 经 济建 设 的需 要 ,在企 业 中 ,有指 定 的师 傅 带 教 ,学 生享 有一 定 的经 济 补贴 ,课 程设 置 中理 论 和实 践
入 理 论研 究 的道路 。一些 在完 全 中学接 受普 通教 育 的学 生
究与合作 。如利用企业场所进行实践教学, 聘请行业专家 、
高 级技 师 等为指 导 委员会 成 员或 兼职 教师 ,与企业 签订 专 业 实 习协议 ,逐 步形 成 产学 合作 实体 ; 对企 业 的发展 需 针 要设 定 科研 攻关 项 目和 技术 研究 方 向 ,并 将研 究成 果转 化 为 工艺 技能 、物 化产 品 ,提 高双 方效 益 ,建 立双 赢局 面 。 三 、职 业 教 育 实 施 模 式 不 同 。德 国双 元 制 教 育 的 实
入一 个新 的 发展 阶段 。
中国与德 国职业教育 的差异及启示


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不同。德 国的职业技术
教 育在 世 界上 处 于领 先地 位 ,其 成 功之 处就 在 于有一 个 完 整 的从 中级到 高 级 的职业 教 育 系统 。德 国 的教育 体 系主 要 分 三个 阶段 : — 4年级 的小 学教 育 为第一 阶段 ; 二 阶段 1 第 为初 、中等 教 育 ,学 生在 初 中毕 业后 ,根 据 不 同职业 要求 和学 生及 其 家 长 的意愿 ,进入 职 业学 校接 受 职业 技术 教 育

中德职业教育比较与思考

中德职业教育比较与思考

中德职业教育比较与思考摘要:与中国职业教育相比,德国职业教育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如何学习德国优秀的职业教育经验,对于今天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试图通过两国职业教育理念、教育设计以及教育受众等方面的横向比较研究,找到两国职业教育的异同,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吸取德国职业教育的优点,应用于我们的实际教学中。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育受众教育设计教育观念当今世界中,德国是一个工业化程度非常高的国家。

目前,德国经济实力位居欧洲首位,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第二大商品出口国和第三大商品进口国,有人说德国工业与经济的繁荣,得益于德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与发展。

其中,享誉国际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在德国已有125年的历史。

双元制教育模式主要在德语区的德国、瑞士等国家广泛推广。

无论是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时代,教育都是民族和国家命运发展的关键。

一种教育制度的出现与其社会进步总是一脉相承的,社会结构决定着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设计与制定。

一个良好的教育体系设计,必须是一个横向与纵向社会结构协调搭配的设计结果。

反过来说,一个民族的社会发展状况与传统习俗、价值观念,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教育设计、方针和政策。

因而,国家与国家间的教育布局没有先进与落后之说,只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别。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规模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并以国家政策作为保障进行广泛推广,据统计,到目前为止,中国职业教育领域已累计派出赴德职业培训团体上百次,培训总人数上千人。

作为受训人员之一,在德期间,笔者不仅完成了具体的课程(情景教学设计)设计,而且在德学习期间的亲身见闻,使笔者对于中国职业教育,从教育现状、教育保障制度与良性循环以及教育传统的连续性方面,进行了分析与反思。

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差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笔者常常提醒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在学习德国职业教育成功之“果”的同时,更应该学习其成功的“因”。

因为一种合理的教育制度或教育方式,永远是和其社会制度与文化相结合的,就像我们通常所说的“因材施教”一样,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教育方法,不同的社会状况与文化也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制度。

德国和中国的职业教育制度有何不同?

德国和中国的职业教育制度有何不同?

德国和中国的职业教育制度有何不同?职业教育是指在中等教育阶段或高等教育阶段,为学生提供专业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形式。

在德国和中国,职业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两个国家的职业教育制度有着很大的不同。

下面我们就来一一了解一下这些不同点:一、培养模式的不同德国职业教育重视实践和技能培养,学生必须通过学徒制或职业学校学习,才能获得职业能力证书。

学徒制是指学生在企业里进行为期三年的职业学习,由专业教练指导。

职业学校则是提供职业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教育机构,与企业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联合组织培训课程,共同负责学生的职业培训。

所以德国的职业教育以“职业资格证书”为主要目标,通过在企业的工作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并实现个人职业发展。

中国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则主要依托于职业学校。

职业学校是一所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职业知识和技能,通过普及和提高职业技能来满足就业市场所需求的人才。

但是由于职业学校的地位低于普通中学,职业学校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二、教育方式的不同德国的职业教育注重教学与就业实践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实习掌握职业技能。

德国的职业学校也都配有实验室和工作车间等,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实践操作,积累经验。

从最初的职业技术培训到职业能力评估,它们的职业教育贯穿了整个职业生涯。

中国的职业学校主要落后于实践环节。

尽管采用了模拟实验等方式,但是无法切实将学生与企业联系起来,未能很好地利用教育资源,使学生无法在实际工作中获得相关经验。

三、培养方向的不同在德国,从普通职业教育到高等职业教育,都有明确的学科定位和职业发展方向,可以在学习中逐渐明确职业发展方向。

而在中国,职业学校普遍缺乏规划与导向,导致很多学生并没有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也就失去了职业教育的真正意义。

四、课程设置的不同德国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注重实用性,紧紧围绕企业需求,设置具体的职业技能课程。

但是在中国,市场与职业发展迅速变化,学生所学习的技能常常与实际需求相距甚远,导致学生离开职业学校后难以找到符合自己技能的就业机会。

中德职业教育对比与思考

中德职业教育对比与思考

中德职业教育对比与思考[摘要]德国职业教育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本文通过与德国职业教育的对比,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进而对中国职业教育进行反思,提出德国职业教育的可借鉴之处,思考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之路,并提出了一些改革设想。

[关键词]职业教育对比思考德国的职业教育是德国工业发展的秘密武器。

德国和中国的职业教育,无论从社会地位、办学理念和体制上都有着很大的不同。

但随着国内职业教育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改革的紧迫性日益强烈,比较中德职业教育、思考国内职业教育的改革将有助于积极探索中国的职业教育改革之路。

一、中德职业教育之比较(一)中德职业教育对职业的理解不同职业不仅是一个与企业相关的复合性工作任务,在德国,职业这一概念也意味着个人有机会在与其相关的工作领域里个人能力能够得到发挥,决定着以何种形式实现就业。

在中国同样也具有这样一层含义,但在中国人的理解中,不是每个人都能体现对职业深层含义的理解,更多的人则更关注以实现何种形式实现就业。

相当多的人,从事着与自己的能力和兴趣不相关的工作。

(二)中德职业教育的体系不同德国的职业教育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是以“职业”为核心展开的教育。

中国的职业教育是以“学历教育”为核心展开的教育。

德国职业教育包括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职前教育又包括职业预备教育和职业培训,职后教育包括职业进修和转行培训两个方面。

其中职业预备教育是以获得职业行动能力为基础,职业培训是使学生获得相关知识、技能和能力及职业经验;职业进修主要是为了保持、适应和扩展职业行为能力,并为职业升迁准备,而转行培训是为其传授从事另一职业的能力。

中国的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是学历教育的一个层级,是学生从初中、高中(中职)、高职、专科、本科、研究生到博士生这样一个学历教育中的一个环节和层次。

因此无论从入学到教学、从招生到就业,他所遵循的模式都是学历教育的模式。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参与者:政府、商会、业主联合会、工会。

德国职业教育和中国职业教育的区别英语作文

德国职业教育和中国职业教育的区别英语作文

German and Chinese Vocational Education: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and CommonThreadsVocational educatio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shaping the skilled workforce of any nation, and Germany and China, two economic giants of the world, have distinct approaches in this domain. While both countries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vocational training in meeting the demands of their respective industries, they differ significantly in their implementation and focus.In German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VET) are highly regarded and integrated into the country's educational system. The dual education system, a hallmark of German VET, involves a close collabo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companies. Students spend approximately half of their time in schools acquiring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the other half in companies gaining practical experience. This integration ensures that students graduate with both the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al skills necessary for their chosen careers. The focus is on competency-based learning, where students are evaluated ontheir ability to perform real-world tasks rather than just their academic performance.On the other hand, Chinese vocational education tends to follow a more traditional academic structure. Vocational schools in China offer programs that are similar to those in regular high schools, with a focus on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learning. However, the practical training component is often limited to simulations or laboratory settings, rather than real-world work environments. The evaluation system in Chinese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lso typically based on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exams, with less emphasis on practical skills and competency-based assessment.Despite these differences, there are also common threads between German and Chinese vocational education. Both systems aim to equip students with the skills and knowledge necessary for employment in specific industries. They also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upgrade their skills throughout their careers. Additionally, both countries are investing in modernizingtheir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s to align with the changing needs of the labor market.In conclusion, German and Chinese vocational education differ significantly in their approach and implementation, but they share a common goal of preparing students for successful careers. The German dual education system, with its strong emphasis on practical training and competency-based assessment, offers a valuable model for other countries to consider in their ow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s. At the same time, Chinese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its focus on traditional academic structures and simulations, can also benefit from integrating more real-world practical training opportunities. By drawing from the strengths of both systems, countries can create more effective and responsive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grams that better serve the needs of their economies and industries. **德国职业教育与中国职业教育的区别与联系**职业教育在塑造任何国家的熟练劳动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德国和中国,作为世界的两大经济体,在这一领域有着独特的做法。

基于“适合的职业教育”视角下我国与德国职业教育之差异性

基于“适合的职业教育”视角下我国与德国职业教育之差异性

基于“适合的职业教育”视角下我国与德国职业教育之差异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差异。

本文将从“适合的职业教育”视角出发,对我国与德国职业教育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和比较。

一、教育理念不同我国和德国在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理念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我国的职业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强调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结合。

而德国的职业教育则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强调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种差异反映出不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上的差异,也反映出了不同国家在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上的不同取向。

二、教育体系结构不同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相对较为复杂,包括中职、高职、技校等多个层次。

而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相对较为简单,主要分为双轨制和专业学校制。

双轨制是指学生在中学阶段可以选择参加双轨制课程,既可以选择继续上学深造,也可以选择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而专业学校制则是指学生在中学毕业后可以选择进入专业学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这种体系结构的差异反映出不同国家在职业教育管理和发展方面的不同思路和做法。

三、企业参与程度不同在我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程度相对较低,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互动较为薄弱。

而在德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程度相当高,学校和企业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合作。

德国的许多职业学校都与企业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可以接触到实际工作,并且学校会根据企业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培训方向。

这种差异说明了不同国家对于职业教育与用人市场之间关系的认识和体验的不同。

在德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并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人才,更是为了满足自身用工需求。

四、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在我国,职业教育的资源配置存在着不均衡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

许多乡村地区的职业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了学生的职业教育机会不均衡。

浅析我国职业教育与德国职业教育之差异性

浅析我国职业教育与德国职业教育之差异性

浅析我国职业教育与德国职业教育之差异性摘要: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历史新阶段,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而德国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正如其职业教育对经济的推动力一样,举世瞩目并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形式,“双元制”教学模式对于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但由于并不是在于同一起跑线上等综合因素的原因,我国的职业教育与德国职业教育的差异性还是比较突出。

关键词:现状;双元制;差异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049-02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从1980年初到现在,我国职业教育已经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

特别是高职教育,中央在1999年提出了“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要求,我国高职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实用型技术人才。

其人才培养最终目标是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可见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特色和质量为突破口,强调其鲜明的职业技能特色。

同时,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已经占去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已初步形成。

我国职业教育中,包含了以下特点:第一,体现适应社会需要、工作岗位需求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具备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第二,以“应用”和“技能”为主的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设置体系;第三,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通常超过50%,工科类学科的比例会更加明显;第四,在高职教育中,还强调学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教育部2004年起实施的高职高专学校专业目录,以职业岗位群或行业为主进行专业划分,与普通本科学校的学科类专业划分已有显著区别。

二、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德国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正如其职业教育对经济的推动力一样,举世瞩目并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德国职业教育与中国职业教育特点比较

德国职业教育与中国职业教育特点比较
要 海外职业教育
214 0. 0

德 国职业教育 与中国职业教育特 点比较
刘 玉 东
( 郑敬 诒 职 业技 术 学校 广 东 佛 山 5 8 0 ) 2 30
摘 要 : 国现 行 的职 业 教 育 有 “ 元制 ” “ 元 制 ” 种 体 制 , 者 如 同 我 国 的 师傅 带徒 弟 , 不经 过职 业 学 德 单 和 双 两 前 是 校 学 习而 直 接 工作 的体 制 , 由于 存 在 着许 多不 足 之 处 , 理 论 知 识缺 乏 、 去深 造 机 会 等 , 乎被 淘汰 。 此 , 国 如 失 几 因 德 现在 基 本 上 实 行 “ 元制 ” 业 教 育 。将 我 国 的职 业 教 育 与 德 国的 职 业 教 育 进 行 对 比 , 以为 职 业 教 育 工作 者 提 双 职 可 供 一些 借 鉴 。 关 键 词 : 国职 业 教育 : 元 制 ; 国职 业 教 育 德 双 中
中 图 分 类 号 : 71 G 9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5 2 2 0) 4 0 5 — 2 1 7 — 7 7(01 0 — 1 8 0
德 国 职 业 教 育 实 行 最 为 广 泛 的 是 “ 元制” 双 。以 机械 专 业 为 例 , 论 教 学 与 理 实 习培 训 是 两 个 部 门分 开 管 理 的 学生 在 学 校 主要 是 学 习理 论 课 程 .进 行 简单 的实 践 操 作 , 管 部 门是 教 育 部 。而 实 习 主 操 作 是 由培 训 机 构 掌 管 . 主管 部 门是 工 商会 . 试也是由工商会统一组织 , 考 因此 两 个 部 门没 有 太 多 的关 联 . 只是 管 理 上
的过程一定要按部就班 .每一个细节都

相较于中国,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有何优势?

相较于中国,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有何优势?

相较于中国,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有何优势?在当前全球化进程的背景下,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中国和德国作为两个重要的经济体,它们的职业教育体系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职业教育体系的比较中,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被认为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相较于中国,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有何优势呢?一、实习的质量高在德国,职业教育和实习是紧密结合的。

学生可以在工作中学习到更多的实践技能,而不是理论知识。

德国的职业学校和大学工业实习质量很高,实践课程内容很丰富,能够向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经验,使得学生更轻松地适应工作环境。

二、学校和企业合作模式成熟在德国,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非常紧密。

这种合作不仅限于实习,还包括学习计划的合作。

这种合作关系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企业需求,学习行业知识,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需要。

学生从企业种收获了实际场景下的工作技能,三、职业发展规划和指导全面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是非常完善的。

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会得到一定的职业发展规划和指导。

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自己适合哪一个职业方向,也可以了解到这个职业方向需要的技能以及职场上面的常识和规矩。

四、毕业生就业质量高在德国,职业教育毕业后的就业率非常高。

这得益于德国在职业教育方面独特的选择课程,实习、工作和学习的混合方式。

学生可以学到职场所需的技能和职场素养,有更多的就业优势。

德国企业更愿意招聘那些接受过德国职业教育的学生,因为他们拥有更为丰富的职场经验。

综上所述,相较于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有很多的优势。

德国的实习质量高、企业和学校的合作方式成熟、职业发展规划和指导全面、就业质量高等因素共同构成了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优势,这对于未来职业人才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职业教育与中国职业教育特点
比较
要:德国现行的职业教育有“单元制”和“双元制”两种体制,前者如同我国的师傅带徒弟,是不经过职业学校学习而直接工作的体制,由于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理论知识缺乏、失去深造机会等,几乎被淘汰。

因此,德国现在基本上实行“双元制”职业教育。

将我国的职业教育与德国的职业教育进行对比,可以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

德国职业教育实行最为广泛的
是“双元制”。

以机械专业为例,理论教学与实习培训是两个部门分开管理的。

学生在学校主要是学习理论课程,进行简单的实践操作,主管部门是教育部。

而实习操作是由培训机构掌管,主管部门是工商会,考试也是由工商会统一组织,因此两个部门没有太多的关联,只是管理上的“双元”。

学生一周的时间是这样安排的:每周三天在培训机构学习技术技能,两天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

在同一所学校学习理论的学生,不一定在同一个培训机构中学习技能。

因为学习技
能是由几个人组成的小组,而小组里的学生又来自不同的学校。

因此,一个班的学生有可能被分到10个培训机构中实习培训。

并且其中三天技能学习和两天理论学习是穿插进行的,不同的人学习理论和培训的时间是不相同的,并非统一学习理论后再统一培训。

这是学习上的“双元”。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教学制度,但为什么德国的职业教育世界闻名,而我国的职业教育整体比较落后呢?让我们对比分析一下,优劣就一目了然了。

我国的职业教育最早是技校教
育,采取的是前苏联模式,后来经过调整,有了自己的发展模式,即中技(中职)学制三年,在学校既学习理论知识,又进行实习培训,既有自己的理论教学教室,又有自己的实习培训场所,一般是半学期实习,半学期学习理论。

到三年级的最后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到企业、公司进行顶岗实习。

这一制度与德国的制度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学生能整体而系统地上好理论课。

在我国理论课是统一教学,不像德国,学生三天在培训机构实习培训,两天在学校上课,感觉比较凌
乱,而且每天上课和实习的学生是不固定的。

因此,德国的教师不能采用我国的教学方式,只能采取学生问、教师辅导的方法。

其次,可以节省时间、减少费用。

在德国,由于学校没有实习机构,学生到实习机构实习时,路途遥远的学生要开一个多小时的车。

而我国的学生可以在自己学校里实习,去实习如同到教室一样方便。

德国的学生不但“伤财劳民”,而且长时间开车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我国的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经过多年的考察、实践,推出了“一体化,
双证书”培养模式,专门为职业教育培养师资。

培养出来的职校教师不但精通理论,而且能传授技能,教学与实习可以“一气呵成”,打破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传统教育模式,消除了理论教师不会带实习、实习师傅讲不透理论的弊端,避免了学生的重复学习。

但是,德国严谨的教学方式具有优越性。

到过德国的人一开始都会有一种感觉,德国人太古板,做什么事情都要按照一定的规定程序或方法。

如果不按其方法去做,他们会不高兴。

经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其实不
然,那是一种严谨的作风。

笔者有过亲身体验,在学习电阻整排焊接的时候,教师的方法是在电路板上装一个电阻,用夹钳夹住,然后焊接,如此重复。

当笔者焊接了几个后,觉得用夹钳一个一个地夹住、松开,再夹住、再松开,很费时间,于是将电阻整排安装到位,一次性用夹钳夹住,再依次焊接。

教师发现后非常高兴地夸奖了我。

所以说,德国人严谨,但并不古板。

他们强调学习的过程一定要按部就班,每一个细节都要认真对待,这不是古板,而是在保证最佳工作方式的基础上,再寻求更好的工作方法。

德国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方法也具有优越性,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入学。

在德国,职校学生从入学前考核开始就是严格的,学生申报学校的时候有面视一关,一般有5位面视考官,由教师、老板、工商会成员组成。

面视最短时间30分钟,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观察学生是否对专业感兴趣,感兴趣才录取,对于没有兴趣或兴趣迷茫的学生则给予指点,引导其寻找合适的专业。

在我国,没有教师或机构对学生进行入学前的兴趣指导和面视,只有缴费与体检,
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德国的做法。

那样,就会减少许多由于学生不喜欢专业或兴趣不足而转专业或放弃学业的尴尬局面。

二是处理犯错误学生的方法。

在学校中,学生犯了错误,即使犯了非常严重的错误,学校也不能开除学生。

例如发现学生吸毒,只能与医生配合共同进行教育。

德国人的理念是要教育学生走出困境,如果年轻人失去了学校,就等于失去了一切。

而在我国,不要说吸毒,就是作弊也是要被开除的,理由是为了学校的名誉,为了引以为戒、杀一儆百……,很少
会为犯错误的学生着想。

开除了学生,只会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教育”似乎只是标语。

三是思想教育。

在德国,从不强迫学生去做什么,只是告诉学生在一个集体或一个行业中应该怎样去做,怎样对待别人,自己做完一件事情,或说完一句话,要考虑别人的感受,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处世能力。

这种“待人如待己”的处世思想使德国人很和气、很友善。

在这方面我国欠缺的很多很多,在物欲横流的当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美
德消失了。

我国是文明古国,传统美德的教育必须加强,不能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口号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真正落实在行动中。

四是教学方式。

在德国,学生上课先自学,然后再讨论,最后得出观点,或请教师进行讲解,或向教师求助。

这样的上课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学生都具有很好的口才和表现力。

而我国的学生上课最多用的是耳朵,语言表达则缺乏锻炼。

当然,教学方式是由国情决定的,国外是小班课,一般每班在25人以下,而我国是大班课,每班少的
有四五十人,多的有七八十人。

怎样在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基础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深入探讨。

五是鼓励式教育方法。

在德国,采取的是鼓励式教学方法,尽可能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给他们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

例如,在一次高中生毕业典礼上,一个学生做了一个光碟,在学校的大屏幕上放映,最后还要拍卖自己的作品。

大家笑过之后,有家长用25欧元买走了他的作品,这就是一种实质性的鼓励。

德国人知道参天大树是在富于个性的土壤中成
长起来的。

六是“包容式”毕业。

德国的职校毕业生在毕业的时候,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对于那些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学生,培训机构会将其安排在机构里再学习工作半年,并且付学生全额工资,目的是避免学生刚毕业就失业的情况,也为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提供了最大的保障。

我国也用分配或推荐的方式给学生提供就业机会,但是没有任何一所学校能做得像德国这样完善。

此外,德国的技能关卡远比我国严格。

在德国,每年职校毕业生都要
通过工商会的考试,通过者才能领取技能上岗证上岗工作,如同我国的中职生毕业要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一样。

但是,德国的考试把关非常严格,每个考生要通过理论与实操考试,一般理论考试需要2个小时,实操则由专业而定,例如机电专业,一般考试需要6~13个小时,并且有5个监考教师监考,不存在作弊现象。

因此,通过考试的学生都能真正达到技术要求,是合格的毕业生,毕业生的最大愿望就是能一次性地通过毕业考试。

而我国现在可谓证书漫天飞,只有初级水平的技术工人却有技师证书,很难想象我国技术证书的含金量是多少。


别是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三年才能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竟然能在一个月之内培养出中级工,半个月之内能培养出高级工。

不说是天方夜谭,也足以让人惊诧莫名。

通过以上对比,我国职业教育的硬件尚可,差就差在软条件上,主要是缺乏严格的管理、科学的引导、严谨的责任心。

要想振兴我国的职业教育,首先就得把好技能考核这一关。

要学习德国职业教育严谨的办学与考核方法,不断更新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方法,使我国的职业教育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