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部编版二年级语文2 树之歌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 树之歌 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树之歌》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杨、壮、桐”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杨树、壮丽、梧桐树”等词语;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停顿和节奏;认识 AABB 式的词语,了解不同树木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男女赛读、小组赛读、齐读,培养朗读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不同树木的特点,增强对大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词语理解:杨树、壮丽、梧桐树、松柏、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桦树、枫树、木棉、松柏。
2. 课文理解:通过朗读和讨论,理解诗歌中描绘的树木特点,如杨树的高大、梧桐树的挺拔、松柏的四季常青等。
3. 朗读技巧: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男女赛读、小组赛读、齐读,培养朗读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生字词,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不同树木的特点。
2.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和讨论,理解诗歌中描绘的树木特点,培养朗读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
2. 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的树木,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树木的名称,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词语教学:通过PPT展示词语,引导学生正确读写词语,理解词语意思。
3. 课文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男女赛读、小组赛读、齐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不同树木的特点。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中描绘的树木特点,每组选取一种树木进行介绍,培养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不同树木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树之歌2. 词语:杨树、壮丽、梧桐树、松柏、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桦树、枫树、木棉、松柏3. 课文内容:通过朗读和讨论,理解诗歌中描绘的树木特点,如杨树的高大、梧桐树的挺拔、松柏的四季常青等。
部编版2019年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设计:识字2 树之歌 教案2【精品】
识字2 树之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本课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并背诵全文。
3.通过看图和读儿歌,初步认识树木的样子,了解这些树木的外形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教育学生要爱护花草树木。
[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课生字,识记生字字形并正确书写。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不同树木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图片导入,引入新知1.课件出示几种常见树木的图片,如杨树、枫树、梧桐树、桂花树等。
(1)指名学生说一说认识图片上的哪些树木。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树名。
2.看图,说说每种树的外形特点。
(1)与同桌合作,说给同桌听。
(2)几人一组,说给小组伙伴听。
(如:杨树长得直而高,树叶大而茂密。
枫树的叶子是互生的,秋季的时候叶子会变红。
梧桐树长得高高壮壮的,树叶像手掌。
)二、初读儿歌,合作识字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圈出生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3.分组合作学习生字。
(1)互相当小老师提醒字音。
“桐、掌、枫、松、装、疆”都是后鼻音。
“桦、化”同音,是三拼音节,拼读时不能丢掉中间的介音。
“梧、银”是整体认读音节,要直接发音。
“耐”的声母是n,是鼻音。
(2)拼读音节,正字音。
(3)读词语,掌握生字。
4.进行“识字比赛”,看谁记得又多又快。
5.教师指导记字形。
(1)自学生字,指名说出这些生字的共同点。
(“杨、梧、桐、枫、松、柏、桦、棉、杉、桂”都是木字旁,起到表义作用。
)(2)自学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熟字加偏旁:木+风=枫木+同=桐木+白=柏熟字换偏旁:场——杨洞——桐娃——桂比较法:壮-装,“壮”字下面加上“衣”,就是“装”。
(3)组词记生字。
指名学生读生字,组成词,理解字义。
小结:这节课学习的生字中,大多数都是木字旁。
这些字都是形声字,形旁都是木字旁,表义,表示出类别,声旁大部分都起表音作用。
三、再读儿歌,整体感知1.自由读儿歌,将儿歌读通读顺。
人教部编 语文 二年级 上册 第2章《树之歌》教案
2 树之歌(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梧、桐”等15 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 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 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了解11 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教学难点)教学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 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梧、桐”等7 个生字,会写“杨、壮”等6 个字,会写“杨树、树叶、枫树、松柏”4 个词语。
2. 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两句。
3.通过读文、看图,认识6 种树。
教具准备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Ⅰ出示图片,引入新课1. 图片导入:课件出示课文前两句提到的几种树的图片。
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树吗?(杨树、榕树、梧桐树、松树、柏树、枫树)2. 过渡:树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它们各自的特征吧!(板书:树之歌)【设计意图】图片导入,引入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Ⅱ初读感知,读准字音1. 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随机正音。
3. 课件出示课后题第二题中的词语。
同桌互读,指名读。
注意“泡桐”的“泡”在这里读“pāo”。
4. 开火车读课文,男女生合作读。
(男生读上半句,女生读下半句)5. 整体感知: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写了哪几种树木。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
Ⅲ学习课文前两句,随文识字1. 整体感知第1、2 句。
(1)读读第1、2 句,说说这两句介绍了哪几种树。
这两句介绍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这几种树。
(2)作者主要是从什么方面来描写树的特点的?(板书:形状颜色)(3)课件出示生字“梧、桐、枫、松、柏”,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特点?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预设:这5 个字都带有“木”字旁,都是形声字,我们可以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来记住它们。
2树之歌(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2 树之歌(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将学习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树之歌”。
这首诗歌通过描绘大树的姿态和作用,传递了大自然的美与和谐。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的第三章“美丽的自然”,第一节“树之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树之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使学生认识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如“枝”、“叶”、“扎根”等。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背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大树图片、生字卡片、PPT课件。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树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大树的作用,从而引出本课主题“树之歌”。
(1)出示大树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大树的特点。
(2)引导学生谈论大树的作用,如提供阴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等。
2. 新课展开:(1)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并借助生字卡片学习。
(3)逐句解析课文,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4)带领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会诗歌中大树的形象。
3. 例题讲解:(1)选择一首描绘自然景物的诗歌,让学生找出其中的生字词。
(2)让学生模仿“树之歌”的结构,创作一首关于其他自然景物的诗歌。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背诵“树之歌”。
(2)让学生用生字卡片进行组词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树之歌2. 生字词:枝、叶、扎根、美化、净化3. 课文结构:描述大树的形象、作用、寓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树之歌”。
(2)用生字卡片组词,并用这些词语造句。
(3)模仿“树之歌”的结构,创作一首关于自然景物的诗歌。
2. 答案:(1)略。
(2)示例:枝条、绿叶、扎根、美化环境、净化空气。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大树图片、诗歌朗诵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树之歌(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树之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树之歌》,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关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树之歌》。
2. 了解诗歌的韵律特点。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棵大树,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大树的特点。
(2)教师总结:大树是人类的朋友,它为我们提供氧气,美化环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树的诗歌——《树之歌》。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音,理解诗歌内容。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发音,解答疑难问题。
3. 合作交流(1)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本诗的理解和感受。
(2)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韵律特点,如押韵、对仗等。
(2)教师解析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学生发言,教师总结:诗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
6. 实践活动(1)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树木,观察并记录其特点。
(2)每组根据观察结果,创作一首关于树的诗歌。
7. 总结延伸(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布置作业:观察身边的树木,写一首关于树的诗歌。
六、板书设计1. 《树之歌》2. 诗歌内容:学生自主填写3.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4.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树木,写一首关于树的诗歌。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树之歌语文教案(通用10篇)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树之歌语文教案(通用10篇)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树之歌》语文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树之歌》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树之歌》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梧、桐”等壹五个生字,会写“松、柏、杉、桂”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
4、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5、培养学生热爱树木、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1、重点:(1)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木字旁的8个生字。
(2)会写“松、柏、杉、桂”4个生字。
2、难点:(1)初步了解树木特点。
(2)培养学生热爱树木、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幻灯片。
学生准备:课前观察相关树木,收集树木的资料。
教学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儿歌视频《大树妈妈》,导入新课。
孩子们喜欢听儿歌吗?(生:喜欢)这节课我们先来听一首儿歌吧。
名字叫《大树妈妈》。
大树妈妈真有爱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树木的儿歌《树之歌》。
(课件出示课题)2、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请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看“树”这个字是什么偏旁?(“木”字旁)“木”字旁一般与树有关。
《树之歌》讲的就是关于树的儿歌。
请孩子们读一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导入:儿歌中写了哪些树呢?它们都有什么特点?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吧。
1、请孩子们读一读这首儿歌。
要求:(1)自由朗读儿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思考:儿歌一共介绍了几种树?把它们的名字圈出来。
2、小朋友们都会读了吗?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你们找到了哪些树呢?请按顺序来说一说。
生汇报:找到了11种树木。
有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
3、学习词语,识记生字。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2树之歌教案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2树之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的《树之歌》。
这首诗歌主要通过描绘不同树木的特点,让我们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
教学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生字词的学习、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以及诗歌意境的感悟。
具体涉及教材的章节为第二单元《大自然的语言》中的第二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课文的生字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对诗歌意境的理解,生字词的掌握。
2.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感悟诗歌描绘的树木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树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感受诗歌的韵律。
3. 学习生字词:对课文的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加深记忆。
4. 理解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悟树木的特点。
5.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选择一种树木进行观察,绘制树木画,并写一段描述性的话。
6. 例题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
7.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树之歌》2. 内容:列出课文中的生字词、重点句子以及树木的特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树木,写一段描述性的话,并画出树木的形态。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到了不同树木的特点,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课后,可以让学生继续观察大自然,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2树之歌(教案)二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2 树之歌(教案)二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二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材中的《树之歌》。
这首诗歌通过描绘大树的成长历程,教育我们要学会坚强、勇敢地面对困难。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学习生字词,朗读和背诵课文。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学会关爱自然,尊重生命,培养坚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树成长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教学细节:让学生观察大树成长的照片,谈谈自己的感受。
2. 新课导入: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细节:教师逐句领读,学生跟读,注意纠正发音。
3. 知识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境。
教学细节:分析生字词,讲解诗句的意思,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为例,讲解如何观察和表达自然景观。
教学细节:教师示范如何观察大树,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表达。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教室外的树木,用所学知识进行表达。
教学细节: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如何表达所看到的树木。
6. 朗读与背诵:学生分组朗读和背诵课文,加强记忆。
教学细节:学生分组进行朗读和背诵,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教学细节: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分享观察到的树木。
六、板书设计1. 《树之歌》2. 内容:课文生字词诗歌意境观察与表达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家庭作业:观察家附近的树木,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
课后作业:背诵课文,家长签字确认。
2树之歌(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2 树之歌(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树之歌”章节中,深入学习诗歌的韵律美和描绘树的生动形象。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诗歌的主题,掌握生字词,体会诗歌描绘的不同树木的特点,学习仿写简单的诗句。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诗歌大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能力,激发想象力,学会仿写诗句。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仿写诗句。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正确朗读课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树叶、果实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校园里的树木,引导学生观察树木的特点,引出本课主题。
a.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树木特点。
2. 学习课文:a.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b.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c. 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诗歌描绘的树木特点。
d. 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意境。
3. 实践活动:a. 学生根据诗歌内容,画出自己心中的“树之歌”。
b.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4. 例题讲解:a. 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题目要求。
b.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给予指导。
5. 随堂练习:a.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b. 教师批改作业,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树之歌2. 生字词:枝繁叶茂、绿树成荫、果实累累、金桂飘香3. 诗歌大意:描绘了不同树木的特点,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
b. 仿写一首关于树的诗歌。
2. 答案:a. 枝繁叶茂:形容树木茂盛。
b. 绿树成荫:形容树木长得茂盛,形成荫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教案设计优秀5篇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教案设计优秀5篇树之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壹五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并背诵全文。
3、通过看图和读儿歌,初步认识树木的样子,了解这些树木的外形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课生字,识记生字字形并正确书写。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不同树木的特点。
第一课时一、图片导入,引入新知1、课件出示几种常见树木的图片,如杨树、枫树、梧桐树、桂花树等。
(1)指名学生说一说认识图片上的哪些树木。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树名。
2、看图,说说每种树的外形特点。
(1)与同桌合作,说给同桌听。
(2)几人一组,说给小组伙伴听。
(如:杨树长得直而高,树叶大而茂密。
枫树的叶子是互生的,秋季的时候叶子会变红。
梧桐树长得高高壮壮的,树叶像手掌。
)二、初读儿歌,合作识字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圈出生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3、分组合作学习生字。
(1)互相当小老师提醒字音。
“桐、掌、枫、松、装、疆”都是后鼻音。
“桦、化”同音,是三拼音节,拼读时不能丢掉中间的介音。
“梧、银”是整体认读音节,要直接发音。
“耐”的声母是n,是鼻音。
(2)拼读音节,正字音。
(3)读词语,掌握生字。
4、进行“识字比赛”,看谁记得又多又快。
5、教师指导记字形。
(1)自学生字,指名说出这些生字的共同点。
(“杨、梧、桐、枫、松、柏、桦、棉、杉、桂”都是木字旁,起到表义作用。
)(2)自学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熟字加偏旁:木+风=枫木+同=桐木+白=柏拆分法:掌=尚+手比较法:壮-装,“壮”字下面加上“衣”,就是“装”。
6、熟读儿歌(课件出示)。
7、找找最后一个字韵母有什么规律,试着背儿歌。
三、教师指导,学习写法。
1、出示课件,指导写法(左窄右宽)。
2、我会说,读读记记。
四、课后练习,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句子,想想它们的意思。
树之歌教学设计篇二【教学设想】初读课文,提出要求,学生根据提示要求,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新词读音,读通课文,扫除语言障碍,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年级《树之歌》教案(精选3篇)
二年级《树之歌》教案(精选3篇)二年级《树之歌》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教学重点:利用形声字特点学习8个带木字旁的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朗读、背诵儿歌。
教学难点:认识15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桐、枫、松、柏”5个字,会写“杨树、树叶、枫树、松柏”4个词语。
2.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杨树、榕树等树木的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利用形声字特点学习带木字旁的生字。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杨、桐、枫、松、柏”5个生字。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导入在你家周围、小路旁或者公园里,你经常看到哪些树木?杨树、柳树、槐树、松树、柏树、梧桐树等。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屋前院后栽种树木,人们和大树的感情十分亲密。
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就和树有关,题目是《树之歌》。
二、初读儿歌,认识树木名称1.借助拼音朗读儿歌。
2.数一数一共几句话。
(4句)指名逐句朗读。
3.每句话介绍的分别是什么树木呢?请你一边读一边圈出树木名称。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柏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一共11种树木,“松柏”指的是松树和柏树。
4.出示带拼音的词卡,开火车认读。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去掉拼音,再次认读。
根据学情范读正音,注意“梧桐”连读第二声,“枫、松”后鼻音。
5.到书中插图去找一找这些树木,拿不准的问问旁边的小伙伴。
这11种树木是不是都能在图画中找到呢?帮助有问题的同学确认。
三、运用形声字特点学习带有木字旁的字1.把树木名称中带有木字旁的生字变红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桦树、水杉、金桂2.这些树名里藏着许多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教案设计(精选8篇)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教案设计(精选8篇)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会10个生字,了解词义。
两根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一个偏旁。
2、仔细观察图画,能凭借图画联系生活积累,认识天安门广场的事物。
理解本课词语。
3、感受北京天安门广场节日的欢庆气氛及神州大地的欣欣向荣,体会祖国的繁荣强大。
教学重点认识14个生字,按笔顺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10个生字,并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理解本课词语,感受北京天安门广场节日的欢庆气氛及神州大地的欣欣向荣,体会祖国的繁荣强大。
教具:ppt、录像带。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十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理解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3、仔细观察图画,能凭借图画联系生活积累认识天安门广场的事物和欢庆场景。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篇新课文,一同欢度一个节日。
请小朋友一边照拼音读课文,一边看课文插图,猜猜看:课文写的是一个什么节日?根据学生自由交流的答案,师生共同选定:国庆节。
2、再读课文,读准字音,初识场景(1)学生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3)启发学生对照画面认识天安门“城楼”“红灯”“金水桥”“中国龙”“腾飞”推断出课文写的是首都北京国庆大典的场景。
二、细读课文,看图学词,理解词义1、指导学习第一行(1)显示天安门城楼的画面,学生看图后自由说说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2)出示:“城楼”“红灯”“金水桥”,学生朗读。
2、指导学习第二行(1)多媒体播放礼炮声和国歌及天安门升旗仪式片断。
新中国成立50周年国庆大典正在这里隆重举行。
出示:“大典”,学生齐读词语。
(2)播放录像:阅兵式片断,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海陆空三军的图片。
出示:“检阅”“海陆空”。
3、指导学习第三行(1)播放“狂欢夜”录像。
(2)启发学生自由交谈“狂欢夜”的情景。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教案设计优秀6篇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教案设计优秀6篇树之歌教学设计篇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初步感知儿歌内容。
(重点)一.情境导入(1)听音乐(2)过渡:树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你们认识身边的哪些大树呢?你知道哪些关于它们的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它们的结构和各自的特征吧!二.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同时认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2、学习我会认的字和词语。
3、自读提示:(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4、检查自学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再读感悟1、边读边想,每小节写了什么?第一小节:描写了杨树、榕树和梧桐树的特点。
第二小节:描写了枫树和松柏的特点。
第三小节:描写了木棉和桦树生长的喜好。
第四小节:描写了银杏、水杉、金桂的特点。
2、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提示:本文是一首儿歌,让我们了解一些树木的特点。
四.课堂小结初学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我们从读中感受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喜爱之情。
五.课堂检测1、抄写生字2、给带点的字选正确的音3、选字组词树之歌教学设计篇二教材分析:《树之歌》是人教版教材,第二单元识字第二课,本单元全部是识字课,本课程的主题是“树木”。
本课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本单元是识字单元,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的要求和课文单元不同,重点应该放在识字写字上,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运用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归类识字!学情分析:本单元的内容都是大自然的场景和实物。
尤其是本课的树木,很多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所以接受起来比较容易。
对于本课的生字,和前面课文一样数量很大,但是很有特点,都是左右结构,而且大都是木子旁,根据已经学过的熟字换偏旁的识字方法,识记起来难度并不大!教学目标1、认识“梧、桐、掌、枫、松、柏、装、桦、耐、守、疆、银、杉、化、桂”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桐、枫、松、柏、棉、杉、化、桂”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枫树、松柏、木棉、水杉、化石、金桂”等8个词语。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树之歌》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树之歌》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语文教师,我深入研究了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的教材,精心设计了《树之歌》的教学方案,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目标、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的详细规划。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将学习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树之歌》,这首诗歌描绘了各种树的形态和特点,通过诗歌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树的多样性,并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 理解诗歌中各种树木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难点:理解诗歌中各种树木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展示诗歌内容和树木的图片。
2. 诗歌打印稿,方便学生朗读和背诵。
3. 彩色笔,供学生标记喜欢的诗句。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PPT课件上的树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树木的美。
2. 朗读诗歌:让学生跟读课件上的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3. 讲解诗歌:解释诗歌中各种树木的特点和象征意义,如松柏的坚韧、杨柳的柔美等。
4. 背诵诗歌:鼓励学生背诵诗歌,可以分组比赛,提高他们的兴趣。
5. 实践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种树木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以诗歌的题目《树之歌》为中心,周围辅以各种树木的图片和简短的描述。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诗歌,家长签字确认。
2.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种树木的特点和象征意义,写在作业本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二、诗歌的朗读和背诵在教学过程中,我强调了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这是因为在二年级阶段,朗读和背诵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记忆力的有效方法。
通过朗读和背诵,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同时也能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会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树之歌(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树之歌(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语文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目标、难点与重点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树之歌》这一课时,我做了精心的准备和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树之歌》。
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诗歌,认识不同的树,了解它们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课文通过描绘不同种类的树,如松树、柏树、柳树等,以及它们在四季中的变化,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诗歌的朗读和理解。
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课件。
学具:课文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PPT上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生字词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不会读或不会写的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
3.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4. 诗歌理解:通过讨论,让学生说一说课文中的每种树的特点,以及它们在四季中的变化。
5. 情感体验: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诗歌中所描述的大自然中,感受诗歌的美。
6. 随堂练习:让学生默写课文中的生字词,以及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以诗歌的结构为主线,将课文中出现的不同树种和它们的特点用关键词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上,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中的不同树种及其特点。
3. 家长协助孩子上网查找其他关于树的诗歌,让孩子进行阅读和欣赏。
部编版二年级树之歌优秀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树之歌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棵、经”等12个生字,会写“同、们”等6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喜欢树木,有绿化家园的志向。
二、教学重点识记生字,正确书写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树木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绿化家园的志向。
四、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图片。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同学们,你们喜欢树林吗?为什么?你们看见过树吗?在书上,我们学过一首描写树的儿歌。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4课《树之歌》。
上节课,我们刚说过,这棵树的特点是四季常青,长得非常快,谁能记住“速”字,就能很快记住这个特点。
开火车读词语。
2. 出示“树木长得又快又密”的句子。
谁来读一读?强调“密”是多和快的意思。
那么密密麻麻的树林会是怎样的呢?看一看吧!(出示课件)3. 这么好的树林,这么多的树,你能用喜欢的词语来夸一夸它们吗?(学生说)让我们带着对树木的喜爱美美地读一读这首儿歌吧!(齐读课文)(二)品读课文1. 树之歌有很多有趣的地方,你发现了吗?你发现了几处?用笔划一划。
2. 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吧!学习第一句:“东方巨龙一棵树”这句话很有意思,你们读懂了吗?“东方巨龙”是个比喻,“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说明中国人口多,“一棵树”就是这一课我们要认识的这棵树了。
“龙”与“树”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让我们来比一比吧!看谁先找到答案。
(学生交流)是呀,树木不仅可以防风固沙,美化环境,还能造房子、做家具、做玩具,树木的作用可真不少啊!我们再看一看这棵神奇的树的生长特点吧!(出示课件)正是由于它长得又快又密,才使这棵树成为了祖国的“东方巨龙”。
谁能读出自己的理解?(指名读)让我们一起像这位同学那样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吧!(齐读)学习第二句:“有花有果又能入药”谁能告诉大家你都知道哪些中药材吗?(学生说)老师知道很多呢!银杏树还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呢!银杏果不但能治病,还能入肴下饭,非常好吃。
2树之歌(教案)二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2树之歌(教案)二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二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树之歌》。
这首诗歌通过描绘大树的姿态、树叶的飘落以及树下的活动,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我们将详细学习诗歌的每一句,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如“枝”、“叶”、“飘”等。
2.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朗读水平。
4.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象征意义,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朗读诗歌,感悟诗歌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大树、树叶、秋风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 新课导入: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朗读这首诗歌,感受它的韵律美。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理解字词含义。
“请大家翻到课本第23页,看这些生字词,谁能告诉老师它们的意思?”4. 诗句解析:逐句讲解诗句,让学生理解诗句的象征意义。
“‘枝头新绿’,这里的‘新绿’指的是什么?它代表了什么?”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谁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句诗?”6.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请大家注意,朗读时要把握节奏,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
”7. 情境体验: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绎诗歌情境。
“现在,我们来扮演这首诗歌中的角色,体验一下在树下嬉戏的快乐。
”六、板书设计1. 诗歌树之歌2. 生字词:枝、叶、飘、落、笑、语3. 诗句解析:枝头新绿、树叶飘落、树下笑声、林间鸟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最喜欢的大树,并说明原因。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学校操场边的那棵大榕树,因为它枝繁叶茂,夏天可以给我们遮阳,还可以听到鸟儿的歌声。
(部编)二语上识字2树之歌【教案】
(部编)二语上识字2树之歌【教案】第一篇:(部编)二语上识字 2树之歌【教案】识字2树之树教案教材分析这是一组和树木有关的归类识字,借助生动有趣的语言环境,以形声字教学为主体,体现识字教学的多样化。
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汉字特点,循序渐进地掌握形声字的造字规律,使学生在情境中识字,在画面中感知,在诵读中理解,在游戏活动中习得识字方法,从而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从喜欢汉字走向自主识字。
学习目标1.会认“梧、桐”等14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生字。
了解形声字构字特点,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背诵课文,能够感知儿歌的韵律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会认“梧、桐”等14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生字。
了解形声字构字特点,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预习生字,做字卡。
(学生)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激趣说话1.多媒体课件出示“杨树,榕树,梧桐,枫树,松柏,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10种植物的图片。
激趣谈话: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逛植物园?谁能主动担任导游一职,给大家介绍这些树读的名字吗?(学生读出名字,课件出示相应汉字,看字读词。
)2.结合图片,说话练习。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它是什么树,有什么特点?“,说说图上的内容。
例如:杨树高大挺拔。
3.过渡:同学们,这些树朋友在和我们捉迷藏,它们藏在了一首儿歌里。
快来找一找,认识一下它们吧!(板书课题:树)二、初读儿歌,识记形声字1.教师范读儿歌,学生找一找儿歌中的树朋友。
学习“梧、桐、枫、松、柏、桦、杉、桂”8个生字。
(1)(课件出示木字旁的8个生字)学生自由读儿歌,圈画出树的名称,自己练习读两遍词语。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特点,发现规律。
(这些汉字都是木字旁,表示属于草本类,与植物有关。
这几个字都是形声字。
)2.组织学生展开识记生字游戏。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2树之歌教案
wúzh ǎnɡzhu ānɡhu àn ài sh ǒu ji ānɡy ín
梧掌 装
桦耐守 疆 银
(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4)正音,指导:“壮、杉、掌、装、守”为翘舌音, “松” 为平舌音,“杨、桐、枫”为后鼻音, “棉、杉、银”是前鼻音。
(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银杏、水杉、桂花树图片) (板书:银杏 水杉 桂花)
(课件出示 28 图文) 银杏:最早出现于 3.45 亿年前被科
学家称为“活化石” ,“植物界的熊猫”。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
的孑遗植物。从栽种到结果要二十多年 , 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 ,
能活到一千多岁 , 是树中的老寿星。
(5)自己再轻声读读全文,谁想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及
同桌互读 开火车读 齐读
课外作业新设计
1. 看拼音,写汉字。
yánɡ f ēnɡ s ōnɡb ǎi mi án
( )树 ( )树 (
) 木( )
2. 你还认识哪些树?有什么特点?
3. 比一比,再组词 杉( ) 桂( ) 壮( ) 化( ) 彩( ) 娃( ) 将( ) 花( )
答案: 1. 杨 枫 松柏 棉 2. 柳树:枝条长而软。 桃树:开花粉红色。 梨树:花开雪白雪白的。 3. 杉(杉树) 桂(金桂) 壮(壮丽) 化(化石)
①形声字归类 : “梧、桐、枫、松、柏、桦、杉、桂”都是
木字旁,表意,这些字都和树木有关,右边的部分是音旁。
②组词拓展法:识记“掌、疆、银” ,分别组词为“手掌、
脚掌、巴掌、鼓掌” “新疆、边疆、疆土” “银行、银色”。
③熟字比较法:“壮一装”、“银一根一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 树之歌【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认识“梧、桐”等15个认读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3.认真观察图画,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点】掌握木字旁的8个生字,了解树木的特点。
【教学难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课时安排】 二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梧、桐”等15个认读字,会写“杨、壮”等10个会写字。
重点指导“壮、杉、化”三个字的书写。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教具准备课件、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2)猜谜语:冬天光着头 春夏长绿发, 就有一只腿,小鸟喜欢它。
(猜一植物)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儿歌《树》。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2 树之歌)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课件出示3)填一填:本课讲了 种树,分别是。
三、认读生字,了解特点。
1.请学生找到木字家族的字。
想一想这些树都有什么特点?教师随机讲解。
(1)这些字都和什么有关?(都是木字旁,都和树木有关。
)(2)(课件出示4:杨树图片)杨:杨树的特点是什么呢?(杨树高)。
(3)(课件出示5:榕树图片)榕:榕树的特点是什么呢?(榕树壮)(4)(课件出示6:梧桐树图片)梧桐:“梧桐”树叶像什么?(手掌)谁能用“梧桐”说句话?(5)(课件出示7:枫树图片)枫:枫树到了秋天是什么颜色?(红色)(6)(课件出示8:松柏树图片)松柏:松柏有什么高洁的品质?(松柏不畏严寒,一年四季常青)(7)(课件出示9:木棉图片)木棉:木棉的喜好是什么?(喜暖在南方)(8)(课件出示10:桦树图片)桦:注意这个字读四声“hu à”一边生长在哪里?(耐寒长在北疆)(9)(课件出示11:银杏、水杉图片)银杏、水杉:这两种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被称为活化石,存在已很久远。
)(10)(课件出示12:金桂树图片)金桂:金桂树的特点是什么?(开花满院香)2﹒我们学的这些字都是形声字,左面的偏旁表示的是字的意思,右边的青字表示字音,这些字左面的偏旁都是木字旁,都和树木有关。
3﹒拍手、齐读小儿歌。
三.识记生字,掌握偏旁。
1.识记生字:(1)(课件出示13)yánɡ zhuànɡ tónɡ fēnɡ sōnɡ bǎi mián shān huàɡuì杨壮桐枫松柏棉杉化桂wú zhǎnɡ zhuānɡ huà nài shǒu jiānɡ yín梧掌装桦耐守疆银(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4)正音,指导:“壮、杉、掌、装、守”为翘舌音,“松”为平舌音,“杨、桐、枫”为后鼻音,“棉、杉、银”是前鼻音。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①形声字归类:“梧、桐、枫、松、柏、桦、杉、桂”都是木字旁,表意,这些字都和树木有关,右边的部分是音旁。
②组词拓展法:识记“掌、疆、银”,分别组词为“手掌、脚掌、巴掌、鼓掌”“新疆、边疆、疆土”“银行、银色”。
③熟字比较法:“壮一装”、“银一根一眼”。
2.指导写字:杨壮桐枫松柏棉杉化桂重点指导“壮、杉、化”(板书:壮、杉、化)(1)学生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2)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
注意:所有带“木”字的字,左边木字旁要写得稍长,稍窄,左右部件相互协调。
第四笔撇都变成点。
(3)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
“壮”字重点是右边的“士”不要写成“土”,长横写在横中线上。
“化”字重点是右边的笔顺,先撇后竖弯钩,竖弯钩起笔于竖中线,与撇相交于田字格中心。
“杉”左右结构,左右宽窄相当,顶部的“木”高,底部“彡”低;三撇等距,起笔撇上下对齐,第三撇最长,撇尖过竖中线,穿插到“木”下。
(5)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
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所有含有“木”字的字都是左窄右宽。
)(6)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
四.及时训练、当堂达标:1.同学们,同学们读完儿歌,你们认识很多树,请你们借助拼音,再读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些字音读准。
(课件出示14:带拼音词语)yánɡ shù wú tónɡ shù fēnɡ shù sōnɡ bǎi mù mián杨树梧桐树枫树松柏木棉shuǐ shān ɡuì shù rónɡ shù zhuànɡ huó huà shí水杉桂树榕树壮活化石2.刚才借助拼音,大家都能够读准字音,现在,老师把它们头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还能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15:不带拼音的词语)杨树梧桐树枫树松柏木棉水杉桂树榕树壮活化石同桌互读开火车读齐读课外作业新设计1.看拼音,写汉字。
yánɡ fēnɡ sōnɡ bǎi mián()树()树()木()2.你还认识哪些树?有什么特点?3.比一比,再组词杉()桂()壮()化()彩()娃()将()花()答案:1.杨枫松柏棉2.柳树:枝条长而软。
桃树:开花粉红色。
梨树:花开雪白雪白的。
3. 杉(杉树)桂(金桂)壮(壮丽)化(化石)彩(彩色) 娃(娃娃) 将(将来) 花(花朵)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教具准备课件、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树。
(板书:树) 二.自主学习,尝试练习1.说说你知道的树还有哪些? 介绍自己知道的树。
1)介绍前,老师先要提出要求。
要求同学在介绍时,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楚,面带微笑看着全体同学来介绍。
2)开火车来介绍。
3)同学评一评,谁介绍的好。
4)同学之间交流一下自己知道的有关树的一些趣事。
2.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读一读儿歌,比一比,看谁能把字音读正确。
(课件出示17)三.合作分享,反馈点拨1.学习第一句: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认识三种树:杨树、榕树、梧桐树。
(课件出示18——20:杨树、梧桐、榕树图片)(板书:杨树榕树 梧桐树)请仔细观察哪种树是“梧桐树”?说说理由。
(树叶像手掌的那种树是梧桐树。
因为“梧桐树叶像手掌”)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我们还可以说:杨树叶像(一颗绿色的爱心)2.学习第二句: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认识三种树:枫树、松树、柏树。
(课件出示21、22:枫树、松柏图片)(板书:枫树松柏)①枫树是什么颜色的?从哪儿看出?(枫树是红色的,从“枫树秋天叶儿红”看出。
)②“松柏四季披绿装”说明了松柏的什么特点?(松树、柏树一年四季都是绿的,特别是冬天不怕冷,依然苍翠挺拔。
)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松柏当作人来写。
)1.学习第三句: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认识两种树:木棉、桦树。
(课件出示23、24:木棉、桦树图片)(板书:木棉桦树)从这句话,我们得知木棉和桦树生长的地方有什么不同?(木棉生长的地方是南方,那儿气候温暖,四季如春;桦树生长的地方是北方,那里到处寒风刺骨)2.学习第四句: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开花满院香。
认识三种树:银杏、水杉、桂花树。
(课件出示24、25、26:银杏、水杉、桂花树图片)(板书:银杏水杉桂花)(课件出示28图文)银杏:最早出现于3.45亿年前被科学家称为“活化石”,“植物界的熊猫”。
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
从栽种到结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 Array能活到一千多岁,是树中的老寿星。
(5)自己再轻声读读全文,谁想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及时表扬读得好的学生。
四.总结提升、适当拓展。
仿照儿歌,用上比喻句或拟人句,用自己的话来介绍树木,抓住其特点写。
学生合作交流,展示:柳树叶儿像眉毛。
枫树叶儿像手掌。
梨花花开似白雪。
桃花花开红艳艳。
课外作业新设计1.把你知道的树,仿照儿歌的形式写下来。
2.仿照例子写句子。
梧桐树叶像.手掌。
像3.比一比,组词。
桐()柏()桂()洞()伯()挂()答案:1.柳树美,槐树香,桃树春天披霞光。
2.银杏树叶像扇子。
3. 桐(泡桐)柏(柏树)桂(桂树)洞(山洞)伯(伯父)挂(挂着)板书设计: 2 树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柏木棉桦树银杏水杉桂花【教学反思】优点:1.本课在设计教学时,首先我特别重视文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整合,以识字为切入口,以识词为中介,最后再以诵读活动来巩固加深识字、识词的成果,把看图到识字、识词,诵读连为一体。
同时,注意处理好各部分的轻重。
2.本课重点还应是识字、写字。
所以我着重抓了识记字形、写字训练的教学。
在分析字形时,我注意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识字经验,从而记住字形。
学生可以用形声字归类法、组词拓展法、熟字比较法等方法记住生字。
另外我还提醒学生要严格按笔顺去描红、临写,把字写规范、美观。
本堂课写字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凭借图画理解词句的意思,了解11种树的特点。
教学时,我借助课件出示图片,帮助理解儿歌语句,很形象、具体而直观,效果很好。
不足之处:朗读上示范不够,引导不够。
备课素材备课资料【教材分析】《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等11种树木。
第一句写树木的形状,描写了杨树的高大,榕树的茁壮及梧桐树的叶子像手掌。
第二句介绍树叶的颜色,描写了枫叶的火红和松树、柏树的翠绿。
第三句写树木的习性,木棉喜暖,桦树耐寒的特点。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写树的诗句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3.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4.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5.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7.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10.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课后作业一、连一连。
jiāng zhāng zhuāng yín nài掌装疆耐银二、看拼音写词语。
yáng shù zhuàng lì mù mián guì huā sōng zǐ三、换一换,给下列字换一个偏旁组成另外一个字,并组词。
例:疯——枫(枫树)绵——()()洞——()()伯——()()场——()()洼——()()志——()()四、照样子,写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