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与农业改革的起因

合集下载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与农业改革的起因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与农业改革的起因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与农业改革的起因在中国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因其在农业改革中的开创性举措而声名远扬。

小岗村的农业改革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0世纪70年代末,小岗村的贫困状况令人揪心。

当时,农村实行的人民公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

集体劳动、统一分配的模式导致了“出工不出力”的现象普遍存在,农民们辛勤劳作却难以解决温饱问题。

小岗村地处江淮分水岭,土地条件并不优越。

土壤肥力不足,水源也相对匮乏,这使得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难以取得良好的收成。

在这样艰难的自然条件下,农民们为了生存,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出路。

当时的政策环境也对小岗村的改革产生了影响。

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诸多限制,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的自主性和市场的调节作用。

小岗村的村民们具有强烈的改变命运的渴望。

他们在长期的贫困生活中,深刻认识到现状的不可持续,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生活。

1978年的一个冬夜,小岗村18位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秘密按下了红手印,签订了“大包干”契约。

他们决定将集体土地分到各家各户,实行“大包干”,也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一举措在当时可谓石破天惊。

农民们承诺,如果干不好,不仅粮食要归公,还要接受惩罚。

然而,正是这种破釜沉舟的决心,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新篇章。

“大包干”实施后,效果立竿见影。

农民们的生产积极性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他们精心照料自己的土地,投入更多的劳动和精力。

因为收成与自己的切身利益直接挂钩,大家都想方设法提高产量。

小岗村的农业改革不仅改变了本村的命运,也为全国农村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示范。

其成功实践证明,赋予农民更多的自主权和生产积极性,能够极大地解放农村生产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岗村的改革不断深化和发展。

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小岗村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小岗村的故事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个缩影。

小岗村故事

小岗村故事

小岗村故事小岗村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典型案例,也是一个脱贫致富的成功故事。

在改革开放初期,小岗村位于中国安徽省凤阳县,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农村村庄。

当时,村庄由于计划经济的限制,农民们只能按照国家规定的农田面积进行种植,无法享受到劳动所得。

农民的生活非常艰苦,村里经济发展极为困难。

然而在1978年,中国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提出了农村改革政策,鼓励农民自主经营土地。

小岗村的一些勇于创新的村民们,决定冒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公有土地按家庭进行分配,并将农民的劳动成果归村民个人所有。

这一举措打破了过去的限制,给农民们带来了巨大的激励。

在这一新的经济模式下,小岗村的农民开始积极种植,并从中获得劳动所得。

他们开始争相增加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品种,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发展梦想。

村民们还积极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械设备,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小岗村的经验启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农村改革,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政府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农民自主经营土地,并逐步放宽对农民的限制。

这一改革在中国农村产生了巨大的变革,使广大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如今的小岗村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的现代农村示范村庄。

村里的农民们不仅种植粮食作物,还发展了农业产业链,包括养殖、种植、农产品加工等。

村里的农民也开展了乡村旅游业,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小岗村的故事向人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勇于创新和改革可以为贫困地区带来新的希望和机遇。

小岗村的成功经验也启示着中国农村发展的路径,鼓励农民们积极投身于农业产业,通过自主创业实现自己的脱贫致富梦想。

小岗村的故事

小岗村的故事
小 岗 村 的 故 事
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末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户农民,勇于打破旧
的生产关系的束缚,冒着坐牢的危险,实行联产承包责任 制,揭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在大包干协议书上,明 确写明:收下粮食后,首先交给国家,保证国家的,留足 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如果队干部因为分田到户而蹲 班房,他家的农活由全队社员包下来,还要把小孩养到 18岁。事实正如他们想的一样,关于大包干对与错的争 论一直争论了多年。
16日至26日,农牧渔业部召开全国农业工 作会议,讨论如何贯彻落实《通知》精神,表示 要用大胆探索、勇于改革的精神,巩固和完善联 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把主要精力转到抓好商品生 产上来,使广大农民尽快富裕起来。
小朋友们!看了小岗村的 故事,有什么感想呢?快和大 家一起分享吧!
中国改革开放的顺序也是“农村包围城市”。30年 伟的中国改革开放大幕的拉开是在一个毫不起眼的安 徽省小村庄——凤阳县小岗村。
从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生产队18户农民 签订全国第一份包干到户合同起,以包产到户、包干到 户等为主的责任制迅速在中国得以推广。1987年,全 国有1.8亿农户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占 全国农户总数的百分之九十八。
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 村工作的通知》,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 责任制。
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 知》(简称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通知》指出: 1983年1月发出的《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经 过一年的试行,取得明显的成效,证明所提出的基本目标、 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中央决定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内指导 农村工作的正式文件,继续贯彻执行。1984年农村工作 的重点是:在稳定和完善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提高生产 水平,梳理流通渠道,发展商品生产。《通知》要求:土 地承包期一般延长到十五年以上,以鼓励农民增加投资, 培养地力,实行集约经营;生产周期长的和开发性的项目, 如果树、林木、荒山、荒地等,承包期应当更长一些;制 止对农民的不合理摊派,减轻农民的额外负担;农村工业 适当集中于集镇;发展林牧渔业;加强农村工作的领导, 提高干部的素质;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教育工作。

追梦小岗,鼓舞人心的光辉历程

追梦小岗,鼓舞人心的光辉历程

追梦小岗,鼓舞人心的光辉历程摘要:一、引言二、小岗村的历史背景和改革历程1.土地改革前的小岗村2.土地改革的实施3.小岗村的发展与变革三、小岗村的成就与启示1.经济发展成果2.社会进步的表现3.小岗村的启示四、结论正文:【引言】追梦小岗,这是一个让人振奋的历程。

位于我国安徽省滁州市的小岗村,是一个具有光荣改革传统的地方。

这里曾经孕育了一场改变中国农村格局的土地改革,成为了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缩影。

本文将带领大家走进小岗村,了解它的历史背景和改革历程,以及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启示。

【小岗村的历史背景和改革历程】【1.土地改革前的小岗村】小岗村,一个地处江淮丘陵的小村庄,早年间深受地主剥削之苦。

在土地改革前,这里的农民过着贫困的生活,土地资源分配不均,劳动人民饱受压迫。

【2.土地改革的实施】1978 年,小岗村发生了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土地改革。

在党的领导下,村民们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分田包产到户,实现了“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这一改革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小岗村的发展与变革】土地改革后,小岗村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村民们辛勤劳作,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发展农业生产,提高了粮食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

同时,小岗村还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小岗村的成就与启示】【1.经济发展成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小岗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村民收入逐年提高,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昔日的贫困村已经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富裕村。

【2.社会进步的表现】小岗村的改革发展,不仅体现在经济成果上,还体现在社会进步方面。

如今,小岗村基础设施完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村民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3.小岗村的启示】小岗村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其他农村地区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首先,改革创新是推动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

其次,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是农村发展的关键。

毛概 小岗村改革的发展

毛概 小岗村改革的发展

“‘大包干’始终得到邓小平、万里等领导同志的 热情呵护和坚定支持,否则我的命可能在26年前就 没了!”26年后的今天,当时的生产队长、“大包 干”带头人之一严俊昌对伟人的钦佩与感激之情仍溢 于言表。“对全国农民来说,真是幸亏有了邓小平。” 现任小岗村村委会主任、年近40岁的严德友说: “我为父辈们逢上这样伟大杰出的领导人感到庆幸。 是小平爷爷挽救了社会主义命运,从文化大革命的灾 难性后果中挽救了中国。小平爷爷顺应时代潮流、反 映民心、顺应民意,正确解决了时代提出的问题
+ 人口:108户人家,476人 + 人均年收入:4000元 + 第一产业:粮食、葡萄、养殖 + 第三产业:外出打工、旅游公司、养殖小区。 + 工业:一个电缆厂、一个面粉厂将陆续建成投产业,
张家港长江村的汽车配件厂将搬迁到小岗。
+ 1978年复,安徽大旱,这年夏收分麦子,凤阳
县小岗村每个劳动力才分到3.5公斤。全队18 户,只有2户没讨过饭。 + 队里严国昌等几个老人找到生产队长严俊昌商 量:再这样下去不行了,得想想办法。办法就 是不吃大锅饭! + 副队长严宏昌再也不想出去要饭了。1978年秋 天,严宏昌联合18户人家搞了大包干。“我豁 出去了,要是我被抓起来,村上人会养活你们 娘几个儿的。”他很悲壮地对自己的婆娘说。

1979年秋收,小岗村的粮食总产由1978年的1.8 万公斤猛增到6.6万公斤,人均收入由上年的22元 跃升为400元,震惊四邻。这一变化不仅结束了小 岗村20多年吃“救济粮”的历史,而且上缴国家粮 食3200多公斤。小岗的成功使周边群众纷纷仿效, “大包干”如星星之火,迅速燃遍了中国农村大地。 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视察小岗,并对小岗村作出 了高度的评价和肯定。

小岗村_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小岗村_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为了实现小岗村从 2003 年起人均收入 逐年增加 400 元以上的构想,小岗村两委制 定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发 展现代农业。实施“凤还巢”和人才工程,利 用在外务工、经商的 80 多名第二代小岗人 的人才、技术、信息和资金优势,大力推行现 代农业。目前,全村 95%以上农户都种植葡萄,面积 达 600 亩,人均葡萄年收入超 2 000 元;2006 年,3 名大学毕业生被优惠政策吸引到小岗村,从农民手 中租地尝试种植大棚双孢菇,当年建起 35 个种植 大棚,占地 28 亩,2007 年发展到 179 个棚,占地 150 亩。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养殖业迅速发展,计划 养鸡 150 万只,以龙虾为主的水产养殖面积已达 200 多亩。第二步:以“纪念馆”带动旅游业。如今小 岗村,可供游客参观游览的项目有大包干纪念馆、 小岗村档案馆、小岗村农民文化广场、当年农家、大 学生创业园、百亩葡萄示范园、生态农业园等 7 大 景区 10 余处景点,已被国家旅游局全国旅游景区 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为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第 三步:着力办好工业园,实现小岗村跨越发展。2004 年初,村里成立小岗村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打 开了小岗村工业经济发展之门。小岗村大学生创业 园、外来人员创业园等初具规模。近年来,第二代小 岗人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办起了小岗面业、钢构厂、 装饰材料厂、节能电器公司等企业。2008 年 3 月,小 岗村与附近的石马、严岗村合并。合并后的小岗村 有 23 个村民组,849 户、3 823 人,承包耕地 8 713 亩。 30 年来,小岗人走过了贫困,走过了温饱,走过 了困惑,走出了希望。小岗人根据自身特点,开始探 索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初步实现了从传 统耕作向现代农业的多点突破,探索出了一条现代 农业— ——旅游产业— ——工农业协调发展的改革致 富之路。从人均收入来看,小岗村 2008 年人均达到 6 600 元,比安徽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 2 000 多 元,是该村 2003 年人均收入的近两倍。

追梦小岗,鼓舞人心的光辉历程

追梦小岗,鼓舞人心的光辉历程

追梦小岗,鼓舞人心的光辉历程【实用版】目录一、引言:梦想的起源二、小岗村的改革历程1.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大包干”2.改革带来的巨变三、小岗村的现状与未来规划1.现代农业的探索与发展2.乡村旅游的兴起四、结语:追梦小岗,鼓舞人心的光辉历程正文【引言】梦想,是一种力量,可以改变命运,更可以塑造未来。

在祖国的东北部,有一个名叫小岗的村庄,那里的村民们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书写了一段属于自己的追梦传奇。

这个曾经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崛起,成为了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个缩影。

【小岗村的改革历程】1.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大包干”1978 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一个被贫穷和饥饿困扰的地方。

为了填饱肚子,村里的 18 位农民勇敢地签下了生死状,决定实行“大包干”。

这一举动,成为了中国农村改革的起点。

从此,小岗村的村民们开始“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富裕之路。

2.改革带来的巨变实行“大包干”后,小岗村的经济迅速发展,村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在短短几年间,小岗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改革的春风,吹绿了小岗村的田野,也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乡村。

【小岗村的现状与未来规划】1.现代农业的探索与发展如今的小岗村,已经从昔日的贫困村发展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农业示范村。

村里的农民们,不仅种植粮食,还开始尝试种植经济作物,发展养殖业。

科技兴农,成为了小岗村新的发展方向。

2.乡村旅游的兴起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小岗村还充分利用自己的红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

游客们可以参观大包干纪念馆,了解小岗村的改革历程,体验农村生活,感受乡村的魅力。

【结语】追梦小岗,鼓舞人心的光辉历程。

小岗村的发展,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一个成功范例,也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见证。

小岗精神PPT课件

小岗精神PPT课件

创新思维
要善于运用创新思维,不 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思路, 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团结协作
与同事、同学密切合作, 共同完成任务,发挥集体 智慧和力量。
小岗精神对未来发展的影响
引领社会进步
小岗精神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精 神财富,将继续引领社会进步和发展 ,成为推动时代前行的强大动力。
激发个人潜力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03
1978年冬,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险 在土地承包责任书按下鲜红手印,实施了“大包干”。 这一“按”竟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它改变 了中国农村发展史,掀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小岗精神的产生背景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转折点,农村贫困和社会矛盾日益突出。
小岗村的农民为了摆脱贫困,冒险尝试了土地承包责任制,从而引发了中国农村改 革的浪潮。
小岗精神启示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在改革过程中 ,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注重调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教 训,推动事物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03 小岗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小岗村的新时代发展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发源地,自实行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以来,小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时代 ,小岗村继续深化改革,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 ,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
VS
小岗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互促 进、共同发展。小岗精神为推动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 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也为小岗精神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 广阔的舞台和发展空间。
小岗精神与个人发展
04
小岗精神对个人成长的启示
01
勇于担当
小岗精神强调敢于承担责任,面对困难不退缩,这对个 人成长具有启示作用,鼓励我们在生活中勇于面对挑战 ,不断成长。

改革先锋故事

改革先锋故事

以下是一些改革先锋的故事:
1.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1978 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18 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行农业“大包干”,从此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这 18 位带头人的红手印催生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最终上升为中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彻底打破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从而使广大农民走上了富裕之路。

2. 马万祺:著名的爱国人士,澳门工商界知名人士,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

曾任第八届、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马万祺在澳门回归祖国的历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积极参与了澳门基本法的起草工作,并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成立做出了贡献。

他还积极推动澳门与内地的经济合作,促进了澳门的繁荣稳定。

3. 刘永好: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代表人物之一,曾被评为中国改革开放 40 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之一。

刘永好带领新希望集团不断创新和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

他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这些改革先锋们在各自的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安徽小岗村的故事

安徽小岗村的故事

安徽小岗村的故事
安徽小岗村的故事讲述了改革开放初期,这个只有72户农民的小村庄如何在贫困中艰难前进,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起点之一。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但是在当时的农村,人民的生活仍然十分困难。

小岗村的农民们也深受其害,土地分配不公,生产无力增长,贫困仍旧困扰着这个小村庄。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群村民决定进行大胆尝试,他们私自承包了土地并决定自己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

虽然这个举动违反了当时的政策,但是他们坚信自己的决定,最终不仅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大幅增长,而且也掀起了全国农村改革的浪潮。

小岗村的成功经验也受到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到访小岗村,并指出:“小岗村的改革开放,是一段永不过时的历史,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起点之一。


如今,小岗村已成为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的热门景点,它的故事也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传奇。

- 1 -。

小岗村的改革开放与农村发展

小岗村的改革开放与农村发展

小岗村的改革开放与农村发展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点,也是中国农村发展的关键时期。

小岗村作为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展现了农村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希望。

本文将从小岗村的改革开放背景、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变迁等方面来探讨小岗村的改革开放与农村发展。

改革开放背景下,小岗村作为一个农村社区,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民的土地被集体所有,农民的劳动成果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

然而,改革开放的政策为小岗村带来了新的希望。

1978年,小岗村的18位农民冒险秘密地签订了一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协议,将土地分给每个农户,并允许他们自主经营。

这一举措为小岗村的农村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小岗村的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农民们开始种植高产作物,利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实现了丰收。

他们的收入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这不仅改变了农民的生活状况,还为农村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小岗村的成功经验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经济发展,小岗村的改革开放还带来了农民生活的全面变迁。

过去,农民们的生活十分贫困,缺乏基本的生活条件。

然而,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他们有了更好的住房条件,孩子们也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

农民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和文化生活,积极参与社区的建设和公益事业。

小岗村的改革开放不仅改变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他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然而,小岗村的改革开放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农村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

虽然小岗村的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其他地区的农村发展相对滞后。

另一方面,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放缓,农村贫困问题仍然存在。

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综上所述,小岗村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案例。

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小岗村的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1978年小岗村改革始末

1978年小岗村改革始末

1978年小岗村改革始末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这并非邓小平的特意安排,而是中国农民的自发行动。

然后在邓小平、万里等人的支持下,中国农村改革成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关系中国发展和命运的大变革。

小岗之夜惊天动地1978年夏秋之交,安徽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大批农民背井离乡外出乞讨。

这年夏收分麦子,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每个劳动力才分到3.5公斤。

全队18户,只有2户没有要过饭。

队里严国昌等几个老人找到生产队长严俊昌商量:再这样下去不行了,得想想办法。

办法就是不吃大锅饭! 12月的一天夜里,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聚在村里一间屋里,他们神态极为严峻地写下了一纸契约。

到会的18人按了血红的手印。

他们并不知道,这个小小的契约,却预示着农村一场大变革的开始。

对于这个冒着身家性命危险带头实行“大包干”的严宏昌来说:这是逼出来的,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

安徽凤阳小岗村20户农民代表联名签订了分田和包产到户的契约,由此揭开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而这份“红手印包干书”后来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份重要文件,被认为是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书。

1979年,小岗生产队大丰收,全年粮食产量由原来的1.5万多公斤猛增到6万多公斤。

这个自农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交过公粮的农村,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

这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事。

小岗的突破,产生了极大的示范效应,也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怎么看待这一突破性的实践呢?这令各省乃至中央官员伤了脑筋。

然而农民们却受不了饿肚子,行动起来了,1979年春,全国各地不少农民把人民公社的土地重新划分,三家五户结为小组,共同拥有那一份共同的土地。

到春耕时,全国已有200万个村的3亿社员采取了这种行动。

这也叫包产到组。

“张浩事件”张浩,甘肃档案局的干部,1979年,他回河南洛阳老家,看到那里正在搞包产到组,分地分牲口。

他以激烈的措辞给《人民日报》写了一封信,说: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搞了二十几年,群众已经习惯。

浅析小岗村的故事

浅析小岗村的故事

故事的高潮和转折
高潮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小岗 村在1982年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 极性,迅速摆脱了贫困。
转折
然而,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小岗 村面临着新的挑战。传统的农业生产 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农民收 入增长乏力。
故事的结局和影响
结局
小岗村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进行了集体经济改革,成立集体股份经济合作 社,发展现代农业和旅游业,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基础设施不完善
小岗村交通、水利等基础 设施相对落后,制约了经 济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 提高。
小岗村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生 产效率和农产品附加值。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交通、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为经济 发展提供硬件支撑。
促进村级经济多元化发展
除了农业,鼓励发展乡村旅游、手工艺等产 业,丰富村级经济结构。
农村改革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小岗村的成功实践激发了广大农 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全国农 村改革树立了榜样和提供了经验

小岗村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 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中国现代 化进程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
用。
小岗村改革对中国其他地区的启示和影响
小岗村改革成功地解决了农村土地问题,实现了土地的集约化和规模化经 营,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影响
小岗村的故事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它证明了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 大动力。小岗村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为实现 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
03
CATALOGUE
小岗村故事的启示
改革创新的精神
改革创新是小岗村故事的核心精神之一。小岗村村民在面临困境时,敢于突破传统观念和体制的束缚,采取了包干到户的创 新举措,从而实现了农业生产力的解放。这种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精神,对于我们今天在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 示意义。

1978年小岗村改革始末

1978年小岗村改革始末

1978年小岗村改革始末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这并非邓小平的特意安排,而是中国农民的自发行动。

然后在邓小平、万里等人的支持下,中国农村改革成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关系中国发展和命运的大变革。

小岗之夜惊天动地1978年夏秋之交,安徽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大批农民背井离乡外出乞讨。

这年夏收分麦子,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每个劳动力才分到3.5公斤。

全队18户,只有2户没有要过饭。

队里严国昌等几个老人找到生产队长严俊昌商量:再这样下去不行了,得想想办法。

办法就是不吃大锅饭! 12月的一天夜里,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聚在村里一间屋里,他们神态极为严峻地写下了一纸契约。

到会的18人按了血红的手印。

他们并不知道,这个小小的契约,却预示着农村一场大变革的开始。

对于这个冒着身家性命危险带头实行“大包干”的严宏昌来说:这是逼出来的,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

安徽凤阳小岗村20户农民代表联名签订了分田和包产到户的契约,由此揭开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而这份“红手印包干书”后来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份重要文件,被认为是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书。

1979年,小岗生产队大丰收,全年粮食产量由原来的1.5万多公斤猛增到6万多公斤。

这个自农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交过公粮的农村,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

这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事。

小岗的突破,产生了极大的示范效应,也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怎么看待这一突破性的实践呢?这令各省乃至中央官员伤了脑筋。

然而农民们却受不了饿肚子,行动起来了,1979年春,全国各地不少农民把人民公社的土地重新划分,三家五户结为小组,共同拥有那一份共同的土地。

到春耕时,全国已有200万个村的3亿社员采取了这种行动。

这也叫包产到组。

“张浩事件”张浩,甘肃档案局的干部,1979年,他回河南洛阳老家,看到那里正在搞包产到组,分地分牲口。

他以激烈的措辞给《人民日报》写了一封信,说: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搞了二十几年,群众已经习惯。

小岗村与中国农村改革的历史分析

小岗村与中国农村改革的历史分析

小岗村与中国农村改革的历史分析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代名词,它因为在改革初期率先实行土地私有化而闻名。

这场革命性的农村改革,不仅改变了中国农村经济的格局,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铺平了道路。

一、中国农村改革的历史背景中国的农村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处于政治运动和大规模集体化的影响下。

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农村经济不断地萎缩,贫穷和饥荒屡见不鲜。

直到1978年,中国开始了新时期的改革开放。

在政策的逐步开放下,农村地区的经济开始重新焕发生机,改革的大潮也开始席卷农村地区。

二、小岗村的背景小岗村位于安徽省萧县境内,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农村合作化时期。

在1978年,小岗村的农村经济陷入了极度的瘫痪,耕地因过度流转而贫瘠,土地收益无法支撑家庭的生计,村里的贫困和矛盾由来已久。

这时,小岗村的村民积极探索经济解放的道路。

在村民陈永贵的带领下,14户村民决定私自合法合理地使用公共耕地。

他们开始使用私有化的形式种植作物,成果显著,粮食生产逐步提高。

最终,小岗村的土地流转制度被彻底改革,从而成为新时期中国农村改革的先锋之一。

三、小岗村的意义小岗村的改革,标志着中国的农村经济实现了由“计划经济的领导和控制”到“市场经济的自我调整和发展”的转变。

改革的发展基于中国祖先的土地使用原则,‘将土地流于私有,耕者有其民’,小岗村的经济稳步发展并推动了中国的全面农村改革。

获得的经验也得到了其他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同样困苦的地区的重视和效仿。

到目前为止,小岗村的改革思路和实践经验依然被广泛地应用于中国的农村经济改革中。

四、小岗村的启示小岗村的成功改革,反映出中国农村经济改革要取得成功靠的是农民自己发动,注重人民群众的力量,通过土地私有化寻求经济自由与改革。

而在市场经济让经济主体的自由和自主起到核心作用下,政府、市场、社会三者需要相互融合的改革思路也逐渐崭露头角,形成了“政府“推动、市场“主体、社会“参与”的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

此外,小岗村的成功也告诉我们,改革要放在正确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在什么地方

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在什么地方

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在什么地方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1978年11月,小岗村的18户农民摁下红手印,以“托孤”的形式立下生死状,签订将土地承包到每个家庭的契约,开创了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

自那以后,小岗村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个标志。

安徽省凤阳县,在600多年前可是鼎鼎大名,因为建立明朝的明太祖朱元璋就是凤阳人。

后来他把凤阳县升为凤阳府,并计划在凤阳建立明中都,虽然这一计划最终并未完成,在凤阳留下了一个“烂尾工程”明中都遗址,但在明朝凤阳的地位无疑是极高的。

600多年后,凤阳再一次吸引眼球,是因为小岗村。

小岗村是我国十大名村之一,与江苏华西村,山西大寨村等齐名,同时小岗村还是一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的游客不断地来这里参观、游览、学习,村子面貌一新,沿着街边一排都是商铺。

中国改革从哪里开始

中国改革从哪里开始

中国改革从哪里开始答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延伸:我国的改革开放首先是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的。

1978年11月24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个手印,搞起生产责任制,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

在城市,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了明显改善。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顺利召开,中国确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伟大政策,此后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总政策。

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条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方式承包,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可以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

家庭承包的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七十年;耕地承包期届满后再延长三十年,草地、林地承包期届满后依法相应延长。

国家所有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可以由单位或者个人承包经营,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

发包方和承包方应当依法订立承包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承包经营土地的单位和个人,有保护和按照承包合同约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土地的义务。

改革开放的历史

改革开放的历史

2021/4/6
5
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202 Nhomakorabea/4/6
6
2021/4/6
1
改革开放的历史
1、三十年前的小岗村 30年前,安徽省凤阳县小
岗村只是一个有20户、115人 的生产队。小岗作为“吃粮靠
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
款”的“三靠村”而闻名,大 多数村民都曾出门讨过饭。
1978年冬,小岗村的18位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行了农
4
改革开放的历史
• 3、小岗村的民生变迁
• 小岗村的民生变迁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 村,一个中国农村的缩影,一个承载太 多期望的村庄。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村 庄,小岗村因率先实行“大包干”农村 联产承包责任制、带动中国亿万农民解 决了温饱问题而满身光环
• 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中,小岗村重振 改革创新的“大包干”精神,根据自身 特点,开始探索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规 模经营,初步实现了从传统耕作向现代 农业的多点突破,探索出了一条“现代 农业——旅游产业——工农业协调发展” 改革致富之路。如今的小岗,葡萄园、 养殖场、蘑菇种植大棚等土地集中经营 已经初具规模,基础设施初步完善。 30年来,小岗走过了贫困,走过了温 饱,走过了困惑,走出了希望 。
业“大包干”,从此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大包干这
种家庭联产承包制度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最终上升为中国农
村的基本制度,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
2021/4/6
2
改革开放的历史
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陈永贵(左三)、郭凤莲(左五)和其他大寨带头人的合影
。 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
2021/4/6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与农业改革的起因
陈窗曾德方
安徽省凤阳县的小岗村,主要生产粮食,原来是一个很穷的小村子。

户不满百,人只有三百七十多人。

1978年,他们因为带头搞了土地“承包”(大包干),便成了农村致富的典型。

有些人,甚至把它说成是“闯出一条拯救中国农村经济”的“新路”。

然而,熟悉内情的人却认为,小岗村搞的“承包”,尽管土地是公有,但从一家一户的经济模式来说,实际上仍然是一条越走越窄的小农经济的“老路”。

农民走这条“老路”,只能不断走向两极分化,并不能达到共同富裕。

现在,小岗村的“承包户,已经推广到全国农村,而且“包”字进城,已经推广到城市的诸多领域。

自然,要搞清楚小岗村这条“新路”,还得从小岗村来考察。

小岗村位于淮河中游东南,离淮河约20公里左右。

据史料记载,小岗村及其所在地凤阳县,古时候就比较富庶,当时曾有这样的谚语:“走于走万,抵不上淮河两岸”。

可是,自从11 94年黄水夺淮之后,由于淮河的入海通道被淤塞,小岗村及其所在的凤阳县,也就水旱灾害连年不断,以致农业衰敝,民不聊生。

就在这灾害频仍、饿殍遍野的1328年(元64年),被称为农民皇帝的朱元璋,在凤阳县一家贫苦农民家里诞生了。

朱元璋从小就征受苦难,曾给地主放过牛,种过田,还当过尚。

后来,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军,推翻了元朝统治,建立了大明帝国。

照理说,农民起义的胜利,应当使农民美好的愿望得到满足了。

但事实并非如此。

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不仅没有解决农民的水旱灾害问题,而且还是连年不断给凤阳人、包括小岗村人带来深重的灾难。

农民由于一家一户分散搞单干,抵抗不了天灾人祸,只好背井离乡,外出逃荒。

他们一边打着花鼓,一边含着眼泪唱道: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

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

我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

……
农民日夜盼望能摆脱这种苦难生活的煎熬,可是直盼到1949年,小岗村农民才全国人民一样,在毛主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当上了新中国的主人。

建国初期,小岗村所在地凤阳县,即对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农民通过互助合作,组织了起来,走上了集体的道路。

在这期间,毛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

在毛主席的号召下,淮河水系所属地区进行?
进行总动员,投入了一场移山倒海的伟大斗争。

这次治理淮河,对穷山恶水进行了规模宏大的改造。

他们建造了许多山谷水库、湖泊洼地蓄洪区,而且,还疏浚开挖了数条大型运河,培修加高了淮河大堤,从而控制了淮河洪水的泛滥。

由于小岗村属于岗地,往年都是十年九旱。

与此同时,小岗村农民附近农民一起,又修建了一座比较大的燃灯水库(长20华里,宽10华里)。

很多人都说,当年修水库是不拿工钱的,但人民热情高、劲头足,干起活来就像是拼命。

十几万民工日夜苦战,工地上的喇叭唱个不停:“燃灯水库,燃灯乡,十三万人民喜洋洋,……”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

组织起来的人民,确实有那么一种翻天覆地的力量。

小岗村在治理淮河农业集体化之后,粮食产量逐步稳定在十八、九万斤,好年成可以达到二十万斤,基本上解决了吃饭问题。

从此,小岗人也其他凤阳人一样,告别了十年九荒的悲惨岁月,告别了“身背花鼓走四方”的苦难生活。

1978年,小岗村大旱。

原任老支书严俊昌(当时是队长)他的堂弟现任村长严宏昌(当时是副队长),被逼得无路可走,只好搞起了“承包”(大包干)。

当然,小岗村搞“承包”,这当时安徽省委书记万里的关心也是分不开的。

据说,万里曾五次(一说六次)到凤阳,并亲自到小岗村进行指导。

万里十分赞赏小岗村搞“承包”,他对群众村干部说:“我就想这么干,就怕没人敢于,你们这样干了,我支持你们。

”万里离开时,汽车开得很慢,他探
头车外,叮咛严俊昌一定要把地种好。

汽车走了一段,万里再次探头车外,嘱严俊昌要向党讲真话。

汽车行至村头,万里第三次招呼严俊昌过去,说:“如果有人查你,你就说我同意的,让你干5年。


“承包”的第一年,小岗村就收了13万斤粮食。

虽然说,这个数字还赶不上农业集体化时的20万斤产量,但比起刮浮夸风共产风时的三万斤,已经远远超过了。

而且.由于农民改用良种开垦荒地,小岗村在“承包”的头几年,粮食产量还不断有所增加。

这样,便又刮起了一股浮夸风私有风,说是“一包就灵”,小岗村真的脱贫致富了。

来源:新华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