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6课三国鼎立提升训练无答案新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6课三国鼎立三国鼎立的背景: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一、官渡之战1、背景:东汉末年,北方军阀长期割据混战,社会生产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概况:(1)时间:公元200年(2)作战双方:袁绍与曹操(3)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
(4)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3、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
(2)经济上:实行屯田,恢复农业生产(3)军事上:官渡之战打败曹操二、赤壁之战1、背景: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进一步统一全国。
2、概况:(1)时间:公元208年(2)作战双方:曹操与孙刘联军(3)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4)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3、曹操失败的原因:(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2)曹操骄傲轻敌;(3)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启示:做人不能骄傲自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1)曹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2)他广罗人才,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他的这些做法符合人民的愿望,顺应历史的潮流。
(3)但他有狡诈、多疑、滥杀无辜的残暴本性。
如:杀华佗、孔融、杨修等,攻打陶謙时,杀男女数万口。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1、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1) 220 年,曹丕称帝,定城洛阳,魏国建立;(2) 221 年,刘备称帝,定城成都,蜀国建立;(3) 222 年,孙权称王,定城建业(南京),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形成局部性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西晋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四、三国经济的发展状况: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蜀国: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从东汉的统一到三国鼎立(分裂)是历史的倒退还是进步?(1)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连年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25张PPT
200年官渡之战结束后的形势 图
曹操 袁绍
曹操
二、赤壁之战
刘备(161—223),字玄德。汉朝远支皇族。东 汉末年起兵,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军的战争。在军 阀混战中,曾先后投奔公孙瓒(zàn) 、陶谦、曹 操、袁绍、刘表。
二、赤壁之战
三顾茅庐
二、赤壁之战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 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 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 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 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 如渴,若跨有荆、益,外结 好孙权,内修政理 。诚如是, 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隆中对》
B.在官渡大败
D.废汉献帝,自 D )
• 5.下列各项中,属于刘备的政治活动是(
• ①三顾茅庐 成都称帝
②联孙抗曹
③挟天子以令诸侯
④
二、赤壁之战
孙权(182—252),字仲谋。东汉末,继其父兄孙坚、 孙策据有江东六郡。他在张昭(zhāo )、周瑜等人的 共同支持下,团结旧部,延揽(lǎn)人才。对江东的统 治日益稳固。
二、赤壁之战
曹操 20多万大 军
赤 壁 之 战
刘备
曹操进军路线 刘备败退路线 孙权进军路线 孙刘联军进军路线
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 孙吴 了海外贸易,卫温率领船队达 到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 系。
东汉统一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 倒退?为什么?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实现了较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有 利于社会的安定与发展,而且三国都注重发展经济,促 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是 历史的进步。
战
役
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识点总结归纳
⼈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与民族交融知识点总结归纳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与民族融合第16课三国⿍⽴三国⿍⽴的背景: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产遭到严重破坏。
⼀、官渡之战1、背景:东汉末年,北⽅军阀长期割据混战,社会⽣产⽣产遭到严重破坏。
2、概况:(1)时间:公元200年(2)作战双⽅:袁绍与曹操(3)结果:曹操以少胜多,⼤败袁军。
(4)影响:为曹操统⼀北⽅奠定了基础。
3、曹操统⼀北⽅的原因:(1)政治上:挟天⼦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
(2)经济上:实⾏屯⽥,恢复农业⽣产(3)军事上:官渡之战打败曹操⼆、⾚壁之战1、背景:曹操基本上统⼀了北⽅,想要进⼀步统⼀全国。
2、概况:(1)时间:公元208年(2)作战双⽅:曹操与孙刘联军(3)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败曹军。
(4)影响:为三国⿍⽴局⾯形成奠定了基础。
3、曹操失败的原因:(1)曹军来⾃北⽅,不习⽔战,⽔⼟不服;(2)曹操骄傲轻敌;(3)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启⽰:做⼈不能骄傲⾃满,要善于听取别⼈的意见。
★★⽐较官渡之战与⾚壁之战★★评价曹操:(1)曹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
(2)他⼴罗⼈才,统⼀了北⽅,结束了北⽅分裂割据的局⾯,有利于北⽅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为西晋的统⼀奠定了基础。
他的这些做法符合⼈民的愿望,顺应历史的潮流。
(3)但他有狡诈、多疑、滥杀⽆辜的残暴本性。
如:杀华佗、孔融、杨修等,攻打陶謙时,杀男⼥数万⼝。
三、三国⿍⽴的形成1、三国⿍⽴局⾯是怎样形成的?(1) 220 年,曹丕称帝,定城洛阳,魏国建⽴;(2) 221 年,刘备称帝,定城成都,蜀国建⽴;(3) 222 年,孙权称王,定城建业(南京),三国⿍⽴局⾯正式形成。
★★图表:三国⿍⽴的形成2、对三国⿍⽴局⾯的评价:形成局部性统⼀,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西晋⼤⼀统创造了条件。
四、三国经济的发展状况:魏国:修建了许多⽔利⼯程,北⽅⽣产得到恢复和发展;蜀国: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从东汉的统⼀到三国⿍⽴(分裂)是历史的倒退还是进步?(1)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连年混战,⽣产遭到严重破坏。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 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设计说明本课主要介绍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主要围绕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而展开。
这三部分内容之间因果相连,在一些重大战役的作用下,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势力逐步崛起,进而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实现了局部统一,为后来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历史的延续性,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教学比较容易创设历史情境、问题情境,从而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学习目标1.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分析曹操在这两次战役中一胜一败的原因,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识读《官渡之战示意图》《赤壁之战示意图》《三国鼎立形势图(262年)》等图片,学习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方法。
3.阅读《三国演义》的片段,认识文学作品和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
4.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在于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重点难点重点:赤壁之战。
难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列表归纳法、讲授法等。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拓展阅读:《三国志》(书目)。
2.影视作品:《中国通史》(纪录片)。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教师首先播放“桃园三结义”的视频片段,并向学生介绍有关三国时期的历史书籍和电视剧,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知道的三国时期的人物,如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周瑜等,接着指出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与这些历史人物有关,从而导入本课。
二、预习检查1.说说官渡之战发生的时间及结果。
2.说说赤壁之战发生的时间及结果。
3.说说三国鼎立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4.230年,谁率领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三、学习任务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并问学生是否知道这首歌,以及这首歌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 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的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教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的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东汉末年社会背景;官渡之战经过和意义;赤壁之战经过和意义;魏、蜀、吴三国的建立;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与方法:通过曹操对两次战役一胜一负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是学生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发生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起了重要重要。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难点: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知道歌曲的名称吗?(《滚长江东逝水》)它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歌?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可以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但小说毕竟是文学作品,同学们想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吗?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时代,领略丰富多彩的史实。
过渡:那么,三国是指哪三个政权?(魏、蜀、吴)鼎立是什么意思?哪位同学能说一下。
(三个政权像鼎的三足一样并立,互相对峙)(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迅速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一、官渡之战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呢?还得从东汉末年的社会背景说起。
1.阅读思考:(课件显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示意图”、曹操诗句“白骨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蒿里行》)材料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东汉末年由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民的生活非常艰难,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最渴望什么?(结束战争,恢复平静的生活)是谁顺应历史的潮流,结束了这种战乱局面,统一了北方呢?(曹操) 2.问题探究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七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课件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 3.《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借
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等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
津津乐道。以下哪一著名战役与上述故事有关
()
• A.城濮之战
B.巨鹿之战
D
•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 4.著名典故“三顾茅庐”源自东汉末年,这位曾住在茅
庐里的历史人物是
()
• A.曹操
B.刘备
D.巨鹿之战
• 10.《资治通鉴》说曹操统治北方能“化乱为治”,而
《三国演义》说曹操是“乱世之奸雄”。以下关于史书与历
史小说的评论,正确的是 • A.史书通常以历史小说为依据
()
C
• B.历史小说与史书内容基本是一样的
• C.历史小说的人物经过了文学艺术加工
• D.史书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
• 11.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
• (2)主观方面: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重视人 才。②经济上,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屯田。③军 事上,有一支战斗力较强的军事力量。
• 2.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原因。 • (1)曹操骄傲轻敌,战术错误。 • (2)曹军远道奔走,兵士疲惫,且军中多是北方人,不服
水土,疾病流行,战斗力减弱。 • (3)黄盖诈降。 • (4)孙刘联军巧妙利用自然条件。 • (5)当时曹操代表的北方势力不足以统一全国。
•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材料二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 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1)材料一、二反映的是三国时期的历史,诗词中提到了 哪几个历史人物?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6课 三国鼎立教案 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内容教材P74~P77,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
教学目标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及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2.理解并分析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3.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们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重点难点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东汉末年,为什么会涌现出像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孙权、周瑜等如此多的英雄豪杰?他们都有什么样的作为?对后世有什么样的影响?曹操刘备孙权归纳导入:三国时期又是我国历史上混战时期之一。
留下了许多故事。
让我们一起了解这段历史吧!二、教材引导自主学习1.自读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填空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曹操刘备孙权探究一:官渡之战【小组讨论】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是什么?1.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东汉政权名存实亡,为了争夺地盘、人口,军阀进行混战,其中曹操和袁绍是地盘最大的两个军阀。
教师再引导:那么同是北方的两大军阀会怎么样呢?(打仗)从而引入官渡之战。
2.曹操势力的逐渐强大。
政治——“挟天子以令诸侯”“唯才是举”经济——实行屯田,奖励农耕曹操势力逐渐强大的原因和举措,这也是官渡之战胜利的原因。
让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唯才是举”,这些举措为曹操带来了什么好处?此外,在这里可以提前把后面有关“屯田”的内容进行处理。
待学生讨论完成,教师加以总结。
3.官渡之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官渡之战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讲,同时展开讨论,为什么势力强大的袁绍会输给势力弱的曹操。
【教育资料】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 历史 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的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的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魏、蜀、吴三国的建立;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与方法: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评价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难点:理解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阶段。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历史创作的文学作品,存在着很多虚构的成份,那么历史上的三国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大家所熟悉的三国人物的真实面目又如何呢?第16课三国鼎立(二)、讲授新课:一、官渡之战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军阀割据,其中曹操的势力发展迅速。
1、曹操势力的发展、强大:曹操占据河南一带,196年,曹操率军把汉献帝从洛阳迎接到许,总揽军政大权,建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
经济上,采取屯田措施,组织兵士耕田,招募流亡农民垦荒,实力也在不断增强。
袁绍占据河北一带,战乱较少,人口众多,粮食丰足,势力很大。
2.官渡之战:200年,袁绍率10万大军进攻曹军,主力直逼曹军所在地官渡。
曹军只有三四万人,双方交战互有胜负。
后来,曹操采纳谋士的意见,袭击袁军屯粮处,火烧全部粮草。
袁军军心动摇,曹军趁机进攻,大败袁军。
3、意义: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二、赤壁之战1.背景:曹操统一北方后,想乘胜南下,统一全国。
那时候,长江中下游一带两个军阀势力有所发展。
一个是割据江东的孙权,统治比较稳固;一个是依附于荆州割据势力的刘备,他请来有才能的诸葛亮辅佐自己。
「优质」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新人教版
合作交流:(2)统一是历史的主流,东汉是统一政权,而其后的三国是分裂时期,这是 历史的倒退吗?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师生互动:(3)有人说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是汉朝的奸臣,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 你运用历史的观点来表述自己的见解。
第(1)问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对史实的综合把握能力。第(2)问考查学生正 确的历史观,评价一件事是进步还是倒退,要看这件事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第(3) 问考查学生对曹操的评价,解答这类问题,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即可。
第16课 三国鼎立
1.东汉末年爆发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是什么?这次起义对东汉统治 有何影响? 2.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和军阀割据,结束了两汉大一统的局面。军阀割据混战的 著名战役有哪些?对当时的社会局势分别有何影响?
一、曹操势力壮大的原因 自读课本,找出曹操为壮大实力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措施。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两次战役曹操一胜一败,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官渡之战曹操取胜的原因:第一,政治上:把汉献帝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 天下,取得政治上的优势。第二,经济上: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 事农业生产。第三,善于用人。 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第一,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第二,曹操的骄傲自满情 绪;第三,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最根本的原因是,当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
尝试解答:(1)①曹操,②袁绍,③刘备,④孙权,⑤曹操;A魏,B蜀,C吴。 (2)从汉朝的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这是因为,东汉末年,中央政权名 存实亡,众多军阀割据一方,互相兼并,连年混战,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魏、蜀、 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实现了局部的统一,并采取了一些稳定社会、恢复和发展生 产的措施,人民生产生活状况有所好转。从这些史实看,从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到 三国鼎立,既有利于统一局面的重新出现,也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的发展。 因此,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3)不同意。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他应该生活在东汉末年。因为220年曹丕建 立魏国,标志着东汉的结束。他也不是汉朝的奸臣。因为从历史事实来看,曹操能 谋善断,惟才是举,志向远大。他以统一大业为己任,统一了北方,结束了黄河流域长 期的战乱。他重视农耕,大兴屯田,发展了北方经济,他的所作所为促进了社会的进 步。曹操可以称得上是东汉末年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及诗人。
部编版(人教)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6课三国鼎立
部编版(人教)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设计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目标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及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2.理解并分析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3.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们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重点难点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东汉末年,为什么会涌现出像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孙权、周瑜等如此多的英雄豪杰?他们都有什么样的作为?对后世有什么样的影响?曹操刘备孙权归纳导入:三国时期又是我国历史上混战时期之一。
留下了许多故事。
让我们一起了解这段历史吧!二、教材引导自主学习1.自读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填空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曹操刘备孙权探究一:官渡之战【小组讨论】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是什么?1.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东汉政权名存实亡,为了争夺地盘、人口,军阀进行混战,其中曹操和袁绍是地盘最大的两个军阀。
教师再引导:那么同是北方的两大军阀会怎么样呢?(打仗)从而引入官渡之战。
2.曹操势力的逐渐强大。
政治——“挟天子以令诸侯”“唯才是举”经济——实行屯田,奖励农耕曹操势力逐渐强大的原因和举措,这也是官渡之战胜利的原因。
让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唯才是举”,这些举措为曹操带来了什么好处?此外,在这里可以提前把后面有关“屯田”的内容进行处理。
待学生讨论完成,教师加以总结。
3.官渡之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官渡之战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讲,同时展开讨论,为什么势力强大的袁绍会输给势力弱的曹操。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目标】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重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渲染气势雄浑的气氛,并提问此歌曲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2.让学生补全歇后语和进行知识抢答(1)补全歇后语①周瑜打黄盖——②关公面前耍大刀——③刘备借荆州—-(2)知识抢答:①《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②桃园三结义的三兄弟是谁?-—3.看来大家都对这段历史很感兴趣,让我们走进历史,探寻三国鼎立的形成.请同学们根据导读提纲,自学新课。
课件展示导读提纲1.官渡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
2.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及影响.3.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如何逐渐形成的?4.魏、蜀、吴三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各是什么?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官渡之战1.我们要探究三国形成的历史,得首先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说起(课件展示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形势图),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大起义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
他们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彼此长期混战.刀枪剑戟带给人民无尽的灾难和痛苦,同时也使北方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人口集中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那么,是谁顺应历史的潮流?是谁顺应人民的愿望,结束了这种战乱局面呢?2.(课件展示曹操图像)曹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3.(课件展示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曹操要统一天下,必先统一北方。
而在北方的各派军阀中,实力最雄厚的是谁?其次是谁?4.曹操要统一北方,必先击败实力雄厚的袁绍。
那么,曹操的势力是如何发展壮大的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课件展示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经济上:屯田.结合曹操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说明,袁绍的谋士也曾献计让他将献帝迎到邺城,但袁绍怕以后事事要请奏,太过麻烦,就没有采纳,当他知道曹操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后,后悔不已,体现了袁绍不能采纳好的建议。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裂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裂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各自的影响;魏蜀吴三个政权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三国经济发展的概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两次战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曹操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二:重点难点重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经过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腐朽的东汉王朝趋于瓦解,名存实亡,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官吏乘机扩大自己的势力,成为割据一方的军事集团。
从此,我国历史自秦以来400多年的统局面结束,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二个阶段,共约370年的历史。
这一时期有两特点:一是我国封建国家第一次出现大分裂;二是全国范围的民族大交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时期的开始—三国鼎立。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导入新课,使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竟相回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新课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一、官渡之战创设情境,深入学习:我们要探究三国形成的历史,就要了解东汉末年的境况长期混战带给人民无尽的灾难和痛苦,同时也使北方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人口集中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那么,是谁顺应历史的潮流、顺应人民的愿望,结束了这种战乱局面呢?(曹操)曹操能谋善断,很有眼光,以统一天下为己任,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用诗抒发了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第16课三国鼎立教材分析本课属于第四单元政权分离与民族融合的一刻,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
东汉末年,外戚和宦官专权,社会黑暗,爆发了农民起义,出现了割地一方的军阀,相互征战,占领地盘,通过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最终形成三股强大的势力,导致三国局面形成。
本课中学习曹操雄才大略,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和三国时期各国为历史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为下一课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本课学习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抽象思维较差,对历史人物的认识不全面,有关三国时期的历史家喻户晓,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其主动地位,通过讨论创设情境,播放视频片段来活跃课堂。
对于难点问题师生共同总结。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了解文学描写和历史真实之间的不同。
2、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史实。
3、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联系三国一书,提高对历史事实的文学作品分辨能力,从历史人物身上吸取经验教训,完善自我。
能够分析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形成的过程,并列表总结有利于培养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历史情境想象,使学生感受分裂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进而产生对和平的向往,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通过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部统一局面的形成,了解曹操、诸葛亮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作用。
学生能从历史人物身上,找出自己的优缺点,达到读书明智的作用。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背景、特点、影响)教法学法教法:讨论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问题探究法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填写表格学习法、历史剧再现法教学流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视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设疑:1、说一说你知道的这一时期的英雄(一时多少豪杰)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其中有两位突出人物,曹操和诸葛亮,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和他们有关,下面我们来学习十八课,《三国鼎立》。
202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说课稿新人教版
另外,我觉得在课堂上的互动环节还可以更加丰富。虽然我设置了小组讨论的环节,但是我觉得还可以增加一些其他的互动方式,比如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者组织一些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融入到历史中去。
②重点知识点:赤壁之战的影响。
词:赤壁之战、曹操、孙权、刘备。
句:赤壁之战后,曹操失去了统一南方的机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画出一条分割线,左边写上“曹操”,右边写上“孙权、刘备”,在分割线上画一条箭头指向“三国鼎立”,表示赤壁之战的影响。
③重点知识点:蜀汉的兴衰过程。
词:刘备、关羽、诸葛亮、蜀汉。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三国鼎立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4.历史解释:能够解释三国鼎立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如赤壁之战、蜀汉与魏国的兴衰等。
5.历史思维:培养分析、比较、综合等历史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价值观:认识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三国鼎立的形成与过程。
2.曹操与赤壁之战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影响。
2.曹操与赤壁之战: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升训练—《三国鼎立》
一、单项选择题(共6题,共86分)
1.曹操在《蒿里行》这首诗里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诗中描写的这一惨境发生在()
A.东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
D.西晋
2.曹操在《龟虽寿》的诗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表达了作者的远大抱负,据此,你认为他的伟大抱负是()
A.继承汉朝的皇位
B.大败袁绍
C.统一中国
D.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3.“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这次战役是()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官渡之战
4.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共同点()
①都发生在东汉末年
②交战双方都有曹操的军队
③结局都是以少胜多
④都促进三国鼎立形成
A.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之名的由来说法甚多,亦被称为“鸡笼”“北港”“鲲岛”“东蕃”“台员”或“宝岛”等。
据历史文献记载:公元230年,三国时期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台湾,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台湾在三国时被称为()
A.台湾
B.夷洲
C.流求
D.琉球
6.一位同学参加江苏卫视《一站到底》节目网上答题,他回答的题目是: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
A.战乱频繁,社会经济没有任何发展
B.封建国家的分裂推动了社会进步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二、材料分析题(共1题,共14分)
1.学习完《三国鼎立》一课后,七年级二班的同学们对这一时期的各路英雄好汉议论纷纷,褒贬不一。
下面是几个好朋友的一段对话:
张明:我爷爷是个京剧迷,常看三国戏。
他对我说,曹操长着大白脸、三角眼,是个大奸臣、大坏蛋。
李刚:不能这么说。
京剧中的曹操与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有很大的不同。
历史上的曹操是个很有作为的人,可以说是个英雄。
王华:生活在三国时期的曹操文武双全,足智多谋,他没有完成统一大业真是遗憾。
你认为他们谁说的对?为什么?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