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知识纲要
高三历史必修一必修二必背知识点
高三历史必修一必修二必背知识点在高中历史课程中,必修一《近代史纲要》和必修二《中国历史纲要》是最为重要的两个部分,其中包含的知识点均为高考重点内容。
下面将围绕这两个必修教材,系统整理高三学生们所必备的历史知识点。
一、必修一《近代史纲要》的必背知识点1.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揭示了中国近代史上帝国主义侵略的起点。
战争导致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被迫割让香港,并开放五个通商口岸。
2. 太平天国起义(1851-1864):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农民起义。
领导人洪秀全提出了“拜上帝教”的思想,试图建立一个平等和公正的社会秩序。
3. 戊戌变法(1898年):中国维新之一,总体目标是以资本主义制度推动国家现代化。
变法推动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领域的改革,但因受到保守势力的反对而最终失败。
4. 辛亥革命(1911年):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结束,建立了中华民国。
革命推翻了清朝王朝,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5. 五四运动(1919年):反对列强和旧文化传统的爱国运动。
此次运动是青年学生为主力量,旨在追求新文化和民主政治。
6. 五卅运动(1925年):这次工人和学生的大规模罢工和示威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觉醒,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1954年):宪法的出现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它是中国新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石。
二、必修二《中国历史纲要》的必背知识点1. 五胡十六国时期(公元304-439):是中国南北朝前期的重要阶段。
五胡十六国的建立反映了中国东晋政权相对薄弱的局势。
2. 隋朝(公元581-618):是中国历史上分裂与统一之间的过渡时期。
该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成就奠定了唐朝的基础。
3. 北宋时期(公元960-1127):被誉为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
科技、文化以及制度的进步有助于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国家。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提纲高中历史必修一世界史知识点提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1、分封制(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
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目的:巩固统治。
(3)分封对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4)作用: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
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
(3)作用:①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二、列举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1、汉武帝集权:西汉的中、外朝制度; 东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皇帝总揽大权2、唐朝三省六部制:(1)结构:①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②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2)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
3、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注意分割相权、与削弱地方权力两方面)(1)措施:①收精兵:原则是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三衙(统兵)、枢密院(调兵)。
②削实权:在中央把相权一分为三(实行二府三司制,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用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在地方上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新高一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框架
新高一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框架一、前言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而高中历史的学习则是打下学生历史素养的基石。
在必修一中,涵盖了中国古代史的重要时期和事件,为我们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和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必修一的核心知识点框架,以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掌握。
二、如何记忆历史知识1. 关联记忆: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关系进行联想,形成记忆锚点。
2. 时间线:建立起一个时间线的概念,将不同的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有助于记忆和整理思维。
三、中国历史的基本纲要1. 文明起源与远古社会(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文明)2. 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兴起(夏、商、周)3. 高度发展的封建社会(春秋、战国、秦、汉)4. 分裂与统一的封建社会(三国、南北朝、隋、唐)5. 封建社会的改革与统一(宋、明、清)6. 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7. 辛亥革命与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8. 近代化建设与现代化进程(抗日战争、新中国的成立)四、重要事件和人物1. 炎黄子孙与三皇五帝- 炎黄子孙的传说- 三皇五帝的传说2. 夏、商、周- 夏朝的建立与贤君启示- 商朝的兴起与青铜文化- 周朝的建立与封建等级制度3. 春秋、战国、秦、汉- 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战国七雄之间的斗争- 秦朝的统一和 Qin Shi Huang 的政治改革 - 汉朝的兴起与文化繁荣4. 三国、南北朝、隋、唐- 三国鼎立与三国演义- 南北朝时期的分裂与动荡- 隋朝对南北朝的统一- 唐朝的盛世与外交交流5. 宋、明、清- 宋朝的科技与文化繁荣- 明朝的海外航行与文化成就- 清朝的入关与闭关锁国6. 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冲击- 洋务运动与自强运动- 戊戌变法与百日维新7.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五四运动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 北伐战争与国共合作的开端8. 抗日战争、新中国的成立- 抗日战争与国共抗战-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新中国的建立五、总结通过学习必修一的知识点框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演变。
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框架
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框架中国古代史部分:1. 先秦时期:- 原始社会:人类起源,氏族公社,部落联盟。
- 夏商周:夏朝的建立,商朝的青铜文化,西周的分封制和礼乐文化。
2.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楚庄王、秦穆公。
-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 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的兴起与发展。
3. 秦汉时期:-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修建长城。
- 汉朝:汉武帝的开疆拓土,丝绸之路的开辟。
4.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魏、蜀、吴的争霸。
- 两晋南北朝:民族融合,佛教的传入与发展。
5. 隋唐时期:-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科举制度的确立。
- 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文化繁荣。
6. 宋元明清时期:- 宋朝:经济的繁荣,科技的发展,理学的形成。
- 元朝:蒙古族的统治,民族融合。
- 明朝:海禁政策,郑和下西洋。
- 清朝:康乾盛世,民族融合,鸦片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1. 晚清时期:- 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列强的侵略。
- 太平天国运动:农民起义,对封建统治的冲击。
2. 辛亥革命:- 孙中山的革命思想,辛亥革命的爆发,中华民国的成立。
3. 民国时期:- 北洋政府:军阀割据,社会动荡。
- 国民政府:国民革命,抗日战争。
4. 新中国成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5. 改革开放:- 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经济体制的转型。
6. 现代化建设:- 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进步,国际地位的提升。
世界史部分:1. 古代文明:- 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2. 中世纪:- 欧洲的封建制度,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3. 近现代:- 工业革命,民族国家的兴起,殖民扩张。
- 两次世界大战,冷战,全球化。
4. 现代:- 信息技术革命,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与冲突。
以上是必修一历史知识点的框架,具体内容需要根据教材和课程要求进一步细化和深入学习。
高一上册历史纲要知识点
高一上册历史纲要知识点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了解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的重要途径。
而高中历史课程中的纲要知识点,更是为我们打下深厚的历史基础。
下面将就高一上册历史纲要知识点做一简要总结:1. 原始社会的特点与演变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最早阶段,人们以狩猎、采集为生,居住于洞穴或临时性的棚屋。
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生活比较简单。
人们通过互相帮助维持社会秩序。
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人们逐渐进入农耕社会。
2. 农耕社会的兴起与贵族统治农耕社会的兴起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农业文明时代。
人们开始进行农业生产,形成了定居的村落,并逐渐形成了氏族制度。
贵族统治是农耕社会最突出的特点,贵族通过控制土地和军事力量来统治人民,社会分化趋于加剧。
3. 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古代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高级社会组织形式,主要包括古代中东地区、埃及、印度、中国等地的文明。
这些文明的兴起与河流的发展有关,尤以黄河和长江流域的文明最为出名。
古代文明的主要特点是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复杂的社会组织形式以及发达的科学、艺术、文化。
4. 古代帝国的兴起与边疆民族的侵袭古代帝国的兴起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它们通过军事征服和行政统一来统治人民,形成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
然而,边疆民族的侵袭成为古代帝国的一大威胁,例如中国的战国时期、罗马帝国的灭亡等都与边疆民族的侵袭有关。
5. 古代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随着古代帝国的兴起,各个地区的文化开始交流与融合。
例如,古代丝绸之路的建立促进了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古代的宗教、文字、艺术等也在交流中互相吸收借鉴,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
6. 经济思想的演进与社会变革古代经济思想的演进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影响甚巨。
例如,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经历了封建经济、农民起义、商业经济的演变。
同时,古代希腊的奴隶制度和罗马的论市经济也是古代经济思想的重要里程碑。
7. 历史人物与重大事件高一上册历史纲要中,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高一历史必修一各个单元知识框架
高一历史必修一各个单元知识框架第一单元:古代中国史纲要1. 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方法与地理环境•历史研究方法的概念与分类•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对历史的影响2. 中国古代历史的分期与朝代•古代中国历史的分期•主要朝代的演变与特点3.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基本特点•农业经济的发展与特点•商业与手工业的兴起与发展•社会阶级的形成与演变第二单元:文明古国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三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与特点•夏商周的文化特点与重要遗产2.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思想解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阶级斗争•儒、墨、道等重要思想流派的兴起与影响第三单元:中国古代帝国的兴衰1. 秦帝国的统一与变革•秦始皇的统一政策与措施•秦朝国家制度的变革与影响2. 汉帝国的巩固与繁荣•汉武帝的中央集权政策及其措施•汉朝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3. 秦汉帝国的衰落与传统文明的继承•内忧外患导致秦汉帝国的衰落•传统文明的继承与融合第四单元:古代中国与世界1. 丝绸之路的开拓与交流•丝绸之路的起源与开拓•中国与西方、中亚的经济文化交流2. 十六国、南北朝的兴起与司马迁的世界观•十六国、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特点•司马迁的世界观及其在《史记》中的体现3. 唐帝国的建立与盛世•唐太宗的征服与统一•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与辉煌第五单元:中国古代文化的纵横构建1. 高度统一的封建政治制度与科举制度•封建政治制度的特点与演变•科举制度的兴起、发展与影响2. 唐宋诗词与宋元戏剧的繁荣与兴盛•唐宋诗词的风格与代表作品•宋元戏剧的特点与主要代表作品3. 科技与文化的进步与对外交流•科技与农业的进步与发展•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影响以上是《高一历史必修一》课程的各个单元知识框架。
每个单元涉及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时期。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政治制度与社会变革、文化繁荣与交流等方面的内容,为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奠定基础。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复习提纲: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章古史纲要1. 人类起源与文明发展- 人类起源与人类文明的兴起- 文明与文化的关系2. 原始社会与新石器时代- 原始社会的特点- 新石器时代的特点和影响-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3. 奴隶社会与青铜时代- 奴隶社会的特点与产生原因- 青铜文化的兴起与发展- 中国青铜时代的主要文化4. 前秦时代与西周时代- 秦国的形成与秦始皇的改革- 西周时代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 - 周代的政治危机与分裂5. 其他古代文明- 希腊文明- 古印度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第二章古代中国1. 五帝时代与三皇时代- 传说中的五帝与三皇2. 夏朝与商朝- 夏朝的历史地位与特点- 商朝的建立与发展3. 周朝的建立与分裂- 周朝的建立与分封制度- 西周与东周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4. 春秋时代与战国时代- 春秋时代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 战国时代的政治格局与兵器发展5. 秦朝的统一与西汉的兴起- 秦始皇的统一战争与秦朝的政治制度 - 西汉王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6. 古代中国的社会- 古代中国的社会阶层与人们的生活 - 古代中国科技和文化的发展第三章世界两大古代文明1. 古希腊与古罗马- 古希腊的政治制度与城邦文化-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与法律文化2. 古印度与古埃及- 古印度的政治制度与宗教文化- 古埃及的政治制度与宗教文化第四章中古时代的变革与发展1. 河间燕趙与兵谏- 河间燕趙与秦朝的冲突- 兵谏的历史地位与影响2. 隋朝与唐朝- 隋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 唐朝的政治制度与繁荣3. 宋朝与元朝- 北宋与南宋的政治制度与文化发展- 元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4. 日本的社会变迁- 日本的古代社会与文化- 日本封建时代的变革与发展以上仅为复习提纲的梗概,实际复习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历史事件进行详细复习。
同时,建议多做历史题目和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一、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1.1 古代文明的概念和特征•文明的定义和内涵•古代文明的主要特征1.2 人类起源与旧石器时代•人类起源的地点和时间•旧石器时代的特点和遗存1.3 新石器时代的兴起•新石器时代的特点和标志•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其他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明1.4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夏商周时代的政治制度•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夏朝、商朝和西周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1.5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思想家•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孔子、墨子、老子等思想家及其学说二、中国古代史的演进2.1 秦朝的建立与秦击败六国的原因•秦朝的建立和秦始皇的措施•秦击败六国的原因和过程2.2 汉朝的兴起和东汉的衰亡•汉朝的兴起和汉武帝的治理•东汉末年的社会动荡和政治斗争2.3 三国时期的割据与统一•三国时期各个割据势力的形成•曹操与刘备的政治斗争与统一中国2.4 隋朝与唐朝的统一与开放•隋朝的建立和炀帝的政治措施•唐朝的政治制度和贞观之治2.5 辽、宋、金、元的政治制度与文化变迁•辽朝、宋朝、金朝、元朝的建立和统治特点•辽宋金元时期的文化变迁和对外关系三、世界古代文明与交流3.1 埃及文明与中东古代文明•埃及文明的发展和特点•中东古代文明的主要代表和特征3.2 印度古代文明•印度古代文明的起源和特点•印度教和佛教的兴起与传播3.3 希腊古代文明•希腊古代文明的兴起和特点•希腊城邦和希腊哲学的发展3.4 罗马古代文明•罗马古代文明的起源和特点•罗马帝国的兴衰和基督教的传播3.5 古代东方与古代西方的交流与影响•古代东方文明与古代西方文明的交流途径•东方文明对西方的影响和西方文明对东方的影响四、历史研究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4.1 历史研究的工具和方法•历史研究的主要工具和方法•史料的搜集与整理4.2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的概念和价值•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的方法和措施4.3 典籍的整理与翻译•典籍整理的重要意义和方法•典籍翻译的原则和技巧4.4 历史故事的传承与演绎•历史故事的传承和重要性•历史故事的演绎和影视传媒的作用以上是高一历史必修一的复习提纲,涵盖了课程中的重点知识点。
高一中外历史纲要知识点整理
高一中外历史纲要知识点整理一、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1. 石器时代。
- 旧石器时代。
- 特征:以打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人类过着采集和渔猎生活。
元谋人、北京人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
- 新石器时代。
- 特征:开始使用磨制石器,出现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人们过着定居生活。
仰韶文化(彩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种植水稻)、龙山文化(黑陶文化)等是重要的文化遗存。
2. 夏商西周。
- 夏朝。
- 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 政治制度:出现了公共权力,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 商朝。
- 政治: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国家管理实行内外服制度。
内服是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 经济:青铜铸造业发达,如司母戊鼎等;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主要用于占卜记事。
- 西周。
- 政治制度。
- 分封制:周王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王有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等义务。
目的是巩固周王朝的统治,扩大统治区域。
-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它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形成了“天子 - 诸侯 - 卿大夫 - 士”的等级秩序。
- 经济:井田制是主要的土地制度,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际由贵族占有。
3.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时期)- 政治。
- 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频繁,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 各国纷纷进行变法改革,如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奖励耕织和军功,加强中央集权等,使秦国逐渐强大。
- 经济。
- 农业:铁犁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水利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等的修建促进了农业发展。
- 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民间手工业兴起。
- 商业:商业繁荣,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金属货币广泛流通。
- 思想文化。
-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 儒家:孔子主张“仁”“礼”;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荀子主张“礼法并施”等。
新课标高一历史上必修复习纲要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纲要(专题一)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朝的政治制度的特点: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2、商朝的政治制度的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神权和王权的密切结合。
3、西周的分封制目的:巩固西周统治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帝王后代分封制的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分封制的局限性:造成了周后期诸侯割据争霸,社会动荡。
4、西周的宗法制内容:是一种继承和分配制度,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系政治联系的制度。
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5、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性质的制度。
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根据大宗小宗而形成严格的等级制。
6、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六国。
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数百年的割据混乱局面,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国家一体格局的形成。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央:皇帝制度(表现)三公九卿制(三公的职能)地方:郡县制郡县制实施的意义: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3、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区别:一、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
二、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三、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三、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①“汉承秦制”,有所变化:汉武帝时,重用尚书令、侍中等,以丞相为首由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演化为执行机构②三省六部制: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朝时三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既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提纲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提纲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人类文明的起源:原始社会的特征、生存方式、社会组织形式- 古代文明的发展:文明的四大河流(尼罗河、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恒河、黄河)- 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古代丝绸之路的开启与影响二、古代中国的形成与演变- 夏商周三代:王朝的更替与社会制度的变迁-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儒、道、法、阴阳家的学说与思想- 统一秦朝的建立:秦始皇与统一六国的历史事件及影响- 秦汉之际的社会生活与文化发展:皇帝制度、科举制度、农业文明等三、罗马帝国的崛起与灭亡- 罗马帝国的形成: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的转变- 罗马的政治制度与法律体系:元老院制度、卢比孔法、君主制度- 经济与文化的繁荣:奴隶制度、道路与城市规划、古罗马艺术等- 内外因素导致罗马帝国的衰弱与衰落:外族入侵、内部腐败等四、印度教与佛教的兴起- 佛教的创立与传播:释迦牟尼的生平与佛教教义- 佛教的教义与行者:四圣谛、八正道等- 印度教的发展:吠舍离教义及其崇拜的神祇- 佛教与印度教的冲突与共存:不同宗教对社会与文化的影响五、希腊城邦的兴衰与民主的发展- 希腊城邦的兴起:雅典与斯巴达的特点及差异- 希腊的政治制度:拜占庭江湖、希腊民主制度等- 希腊文化的传播:象牙塔的哲学家、剧场的兴起等- 异族统治与希腊文化的传承:罗马时期的希腊文化影响六、古代非洲的兴起与交往- 埃及文明的繁荣:尼罗河文明的特点与影响- 非洲的霸主及其国家:加纳、马里、锡金图、伦巴巴的兴起与贸易- 伊斯兰教的传播与影响:通过商人与学者的交往传入非洲七、古代美洲文明的发展- 墨西哥的奥尔梅克文化:人头豹身的石像与毁灭- 神秘的玛雅文明:玛雅日历与城市遗址的发现- 秘鲁的印加帝国:马丘比丘及其城市规划的奇迹八、世界各文明的交往与影响- 经济交往与贸易:世界不同区域的贸易网及其影响- 文化交流:丝绸之路与东西方文明的交融- 技术与思想的传播:造纸术、指南针等发明的传入与推动以上提纲列举了高一必修一历史课程的主要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程纲要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程纲要一、课程简介高中历史必修一课程,是高中阶段历史教育的基础模块,旨在通过系统学习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从先秦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历史时期的文明演进、社会变迁以及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课程内容纲要1. 先秦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社会转型2. 秦汉至明清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1840年)-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 中外交流与丝绸之路的开辟- 明清社会变迁及其面临的挑战3. 近代中国(1840年-1919年)- 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变化- 民族危机下的救亡图存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4.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历史意义三、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目标: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制度及影响,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规律。
2. 思维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史料,训练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崇尚真理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四、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结合讲授、讨论、探究等多种教学手段,辅以实地考察、文献阅读等方式,开展多元化教学。
评价方式包括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期中与期末考试等多元评价体系,全面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提纲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提纲历史科学在许多方面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知识。
它是认识世界历史,了解文明社会发展的必修学科。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科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点,它主要涉及到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内容。
本文主要就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提纲进行讲解,从组成内容及其重要性方面简要介绍。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提纲主要有以下八大纲要:一、古代史纲要古代史纲要是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古代中国经济、文化、政治及其发展历史,还有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其发展历史。
古代史纲要的内容涉及到古代中国的地理位置、气候、人口规模、贸易、社会分工、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历史。
二、秦汉时期纲要秦汉时期纲要主要讲述的是秦朝和汉朝的政治史、文化史、军事史、农业发展史、宗教史、社会史等方面的重大事件。
它还会记载秦朝和汉朝的统治者、社会制度、官制、刑法、政治文化等情况。
三、三国时期纲要三国时期纲要关于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重要事件,以及三国君主的统治政策、宗教信仰、社会制度以及古代文学等情况。
四、晋朝纲要晋朝纲要是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主要讨论晋朝的政治、军事、社会结构、宗教、文学、艺术等方面的重大事件。
五、南北朝时期纲要南北朝时期纲要关于南朝和北朝统治者之间的政治、军事、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重大事件的记载,以及南朝、北朝的政治文化、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情况的发展史。
六、两晋时期纲要两晋时期纲要关注的是南朝宋、齐、梁、陈、魏、晋等政权之间的政治关系、外交政策、社会状况及其发展史。
七、唐宋时期纲要唐宋时期纲要记载了唐朝和宋朝政治、宗教、文学艺术、社会结构、技术发展、外交政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和发展历史。
八、近代史纲要近代史纲要主要记载的是清朝和民国统治者之间的政治关系、外交政策、社会状况及其发展史。
它还记载了清朝、民国以及中华民国建立以来文化、社会、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发展史。
从上述介绍可以知道,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提纲不仅包括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内容,还包括了清朝和民国时期的重大事件。
新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提纲
新高一历史必修—知识点提纲
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①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参与决策的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②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朝首创。
③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度的意义: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被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度所替代;标志着中国官僚政治的开始;加强了君主专制,有利于统治和小农经济的发展。
④君权与相权:皇权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关系:以君权为中心,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产物。
⑤隋唐制度革新:三省六部制。
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⑦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⑧清朝“家天下”与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⑨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积极方面,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消极方面,束缚了生产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2.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①汉初郡国并行制;
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③宋朝分割相权;
④元朝实行行省制。
3.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①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②明朝设特务机构;
③清朝设立军机处;
④清朝实行密折制度。
4.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①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②科举制的创立;
③宋慈监察体制的完善;
④元朝行省制的创立。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提纲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提纲历史必修一是中学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它是学生们接触历史的首要课程。
历史必修一主要包括了古代史和近代史两个范畴,涉及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下面就是历史必修一的知识点提纲。
一、古代史1. 夏商周三代:夏商的兴衰,周朝的建立和发展,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以及周礼制度的建立和影响等。
2. 我国古代思想文化: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儒家思想及其影响、道家思想及其内容、墨家思想及其作用、纵横家思想及其特点等。
3. 秦汉:秦朝的统一,法家思想的兴起,汉朝的建立和发展,汉武帝的创举和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等。
4. 魏晋南北朝:三国时期的特点和文化成就,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与历史背景,佛教传入我国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等。
二、近代史1. 明清:明朝的兴衰,清朝的建立和发展,明清之际的历史事件与人物等。
2. 近代中国的历史: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与失败,西方列强的入侵与帝国主义侵略,辛亥革命及其影响,革命文化运动的兴起等。
3. 近代中国的社会思潮:维新与变法,中国共产党的兴起和发展,五四运动的兴起和意义等。
4. 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抗日战争,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改革开放的开启等。
通过学习历史必修一的知识点提纲,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和近代的重大事件以及一些重要的思想和文化。
这些历史事件和思想对于我们的今天有着深刻的影响和启示,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国古代与近代的发展历程,进一步加深我们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除此之外,历史必修一还是我们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人类文明的进步与演变,了解到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特征。
这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人类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总之,历史是我们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它能够让我们了解、认识和掌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潮流,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国家意识和历史文化素养,使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祖国的优秀历史文化。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I.国家性质篇
1.国家的定义
a.国家的定义:国家是以领土、民族、政权、政府等组成,具有独立
主权的政治实体
b.国家的性质:
(1)政治实体:具有独立主权;
(2)民族实体:同属一个国家的居民具有共同的民族意识和思想;
(3)领土实体:具有统一的领土,表现在国家拥有明确的主权领土;
(4)经济实体:具有自立的经济体系,即必须独立开展社会经济活动;
(5)文化实体:民族有其自身的文化,文化积淀随着时间发展,成为
民族文化特质。
2.国家的发展
a.国家发展的演变过程:
(1)部落阶段:由部落演变而来,部落活动范围有限,缺少国家制度;
(2)封建制度阶段:由部落阶段过渡而来,封建社会出现了催生国家
的制度;
(3)帝国形式阶段:国家和帝国形式较为接近,但国家具有更高的社
会形态;
(4)民族国家阶段:发展的最高阶段,国家由多民族组成,政治权力按照民族的概念来统治。
b.国家发展的基本条件:
(1)民族归属感:人类最基本的政治行为就是属于一些民族,具有明确的民族认同感,形成民族共同体;
(2)共同经济利益:必须有统一的经济利益,以确保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
高一历史第一册知识点大纲
高一历史第一册知识点大纲一、古代文明与人类起源1.人类起源与旧石器时代2.新石器时代与古代文明的兴起3.埃及文明的产生与发展4.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崛起5.古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形成二、古代中国的形成与发展1.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2.古代中国的王朝更替3.周朝的形成与分封制度4.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秦始皇的统一三、中国古代社会的特点与制度1.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2.农耕经济的发展与农民地位3.贵族阶级的统治与奴隶制度4.礼教思想的影响与儒家学说的兴起四、经济变革与社会动荡1.黄河流域的水利工程与农业发展2.战国时期的商业经济与货币交换3.秦朝的统一与经济制度的变革4.汉朝的繁荣与社会动荡五、道教、佛教与儒家1.道教的起源与主要思想2.佛教的传入与影响3.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六、外来文化与汉文化的交流1.丝绸之路的开辟与繁荣2.西域文化的传入与发展3.西北民族的融入与汉化过程七、古代历史记录与学术研究1.古代历史记录的方式与方法2.司马迁与《史记》的创作3.古代学术研究的重要成果与影响八、高一历史第一册知识点大纲总结以上是高一历史第一册的知识点大纲,涵盖了人类起源与古代文明、古代中国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古代社会的特点与制度、经济变革与社会动荡、道教、佛教与儒家、外来文化与汉文化的交流以及古代历史记录与学术研究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古代历史的发展与演变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为日后学习后续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历史学科的学习不仅仅是对过去的了解,更是对现实的认知和未来的启迪。
通过对古代文明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了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多元性。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能将历史的智慧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希望大家对历史学科保持持续的热情和兴趣,通过深入学习与思考,能够在历史学科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高一的中外历史纲要知识点
高一的中外历史纲要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史纲要1.夏、商、周三代: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代是夏代的后继者,周代是商代的后继者。
这三个朝代为中国古代历史的开端阶段,奠定了中国的基本政治和社会制度。
2.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阶段。
这个时期,中国分裂为多个诸侯国,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同时,这个时期也是中国思想文化繁荣发展的时期,出现了儒家、道家、墨家等多种学派。
3.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了中国封建制度的初步形态。
汉朝是秦朝的后继者,实行了相对宽松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同时也推动了科技和文化的发展。
4.隋唐时期:隋朝和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朝代。
隋朝实现了北方和南方的统一,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和度量衡等标准。
唐朝是隋朝的后继者,是中国封建制度发展的巅峰时期,也是中国文化的黄金时代。
5.宋元明清时期:这四个朝代是中国封建制度发展的后期阶段。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元朝是蒙古族人建立的王朝,明朝是汉族人重新夺回政权的王朝,清朝是满族人建立的王朝。
二、世界历史纲要1.古代古希腊时期:古希腊是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文明古国,对西方文化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希腊以城邦为基本政治单位,发展了民主政治和哲学思想。
2.古代古罗马时期:古罗马是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古国,继承了古希腊文化传统并发展出自己的法律和行政制度。
罗马帝国时期是古罗马历史的鼎盛时期。
3.中世纪时期: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也被称为黑暗时代。
这个时期,欧洲社会分裂为封建领主和农民两个阶级,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统治力量不断加强。
4.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的重要时期,是从中世纪到现代社会的转折点。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古典文化和人文主义思想的追求重新燃起,推动了科学、艺术和文化的发展。
5.工业革命和现代化时期:工业革命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
高中历史提纲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提纲
高中历史提纲_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提纲高中历史知识提纲高中历史主干知识表高中历史知识提纲第1讲中国古代史总特征:政治: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秦朝以后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手工业、商业发达;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古代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对外关系: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一、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以前)㈠夏商周时期1、政治上: 西周确立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经济上: (1)农业:石器助耕,简单协作;实行井田制;(2)手工业:官营手工业产生,青铜时代;(3)商业: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出现;工商食官。
3、文化上:甲骨文。
㈡、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大变革时期,大转折时代。
【总特征】:政治:分封制宗法制逐步瓦解;诸侯争霸,社会动荡。
经济: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小农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思想:百家争鸣,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1、政治: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割据争霸,分封制破坏;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商鞅变法)2、经济:(1)农业:铁器牛耕使用和推广,小农经济,精耕细作;土地制度: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水利:都江堰。
(2)手工业:冶炼生铁和钢;(3)商业: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4)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商鞅变法)。
3、文化:(1)思想:百家争鸣;(2)教育:打破学在官府局面,私学兴起,学在民间;(3)科技:《甘石星经》;《黄帝内经》;(4)文学:《诗经》、楚辞代表了当时的文学成就。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总特征】:政治: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官僚体制逐渐代替贵族体制,奠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经济:重农抑商;思想:思想统一,专制。
1、政治上: 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整理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传承方式为“父子相传”,这样,王位世袭制就取代了禅让制。
(1)分封制(封土建国):①分封目的:为了有效的管理辽阔的疆域,巩固统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④分封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⑤分封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
(2)宗法制:①原因(目的):为巩固统治,解决贵族在权力和财产继承上的矛盾。
②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③特点:以血缘为纽带,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④影响(作用):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灭六国,与公元前221年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1)中央官制:①皇帝制度(秦始皇创制)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②三公九卿制:丞相(百官之首,管政事),御史大夫(副丞相监察百官),太尉(管军务,为虚职,实权在皇帝手中)(2)地方官制:郡县制(中国县制的开端):全国分36郡,郡下设县。
郡守和县令(长)由皇帝直接任命,对皇帝负责。
通过郡县制,秦朝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3)评价:中央和地方官制的制定,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4)特点:权力高度集中(5)作用(影响):①积极作用: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②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①汉:汉承秦制,汉初郡县制和分封制并存。
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地方上的封国越分越小,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唐:地方上实行节度使制度,节度使有较大自主权,往往发展成为割据势力,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③宋:将地方兵权收归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将大部分地方赋税上交中央。
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中国省制的开端)。
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虽掌握着地方军政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①汉:汉武帝设三省长官均为丞相,削弱了相权,保持了皇权的独尊(中书省主决策、门下省主审议、尚书省主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③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
这样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④元:设中书省,长官中书令行使(1)先秦:世卿世禄制(2)秦朝:军功授爵制(3)汉朝:察举制(举荐孝廉为官)(4)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只看门第出身不管才能学识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5)隋唐:科举制:①诞生:隋炀帝设进士科。
②特点:把读书、考试、做官紧密联系起来。
③作用(意义):有利于录取真才实学的人才为国家服务,权力不断增强。
(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2)明成祖朱棣:设内阁,内阁有票拟权,但票(1)康熙皇帝:设南书房参与军国大事,与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相互制约,(2)雍正皇帝:设军机处,军机大臣每天跪受皇帝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1)地理条件:海岛众多且相互孤立,易于形成小国(2)社会条件:具有一定财产的成年男子享有公民议事会、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
②意义: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2)克里斯提尼改革:①内容:部落分区选举,各部轮流执政、设五百人议事会、继续扩大公民权、陶片放逐法。
②意义:正式确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
(3)伯利克里改革:①内容:进一步扩大公民权,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一切官职、为参政公民发放工资、为看戏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②意义: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1)积极作用:为近现代西方的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2)消极评价:①民主权利仅限于成年男性公民,不是真正的民主。
②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易于导致政治腐败和社会动乱。
、轮流执政、法律至上、公民内部平等。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6世纪至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的全部法律体系,主要包括习惯法和成文法两类。
(1)《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虽然保留一(2)《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公民。
(3)《万民法》,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
(4)《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组织编写):(1)是巩固罗马统治的有力工具(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2)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私有财产、提倡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维护通知阶级的利(1)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2)是反封建和巩固资本主义第三单元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七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3世纪形成,由上下两院构成,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斗争的政治中心。
(1)1688年,英国议会为推翻封建复辟进行了一场不流血的政变,被成(1)《权利法案》:①时间:1689年②目的:限制王权③结果: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④特点: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会逐渐处于“同而不治”的地位。
(2)代议制:议会的议员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
英国代议制为“责任内阁制”(3)责任内阁制:①简介:简称内阁,1721年沃波尔担任多数党领袖,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沃波尔实际成为第一任首相。
②内容:内阁对议会负责(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多数党领袖会被任命为首相。
首相是政府首脑,掌握行政大权,还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
他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③特点:首相及其他内阁成员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
议会可以解散内阁,首相可以解散议会,两者相互制衡。
这有利于避免独裁统治,有利于促进资产阶级民主。
(4)国王(君主)作用:作为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国王被保留了下来,但受到议会的控制。
掌握实权的是由首相组成的代议制政府(内阁)。
国王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也是英联邦的首脑,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第三单元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八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776年发表《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1783年英美签订《巴13个州组成的松散联盟),国家权力小于各州权力,使得美国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
不违背宪法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自治权。
③三权分立: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构成,掌握立法权。
总统有选民选举产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行政权。
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
三权相互平等、相互制约,以防专制。
(2)地位:该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为宪法。
强调国家权力,体现分权与制衡的原则,防止专制、具有一定的民主精神。
19世纪50年代,民主党、共和党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②特点:两党竞第三单元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九课法德资本主义制度)1789年开始大革命到1875年建立共和政体,近百年间共和制和君主制反复异手,道路曲折。
(1)内容:①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构成,掌握立法权。
(参权大于众权)②总统由参众两院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
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掌握行政权。
③司法权归于最高法院,由参议员授权组成。
(1)背景:专制色彩强烈的普鲁士统一德国。
(2)内容:①皇帝(实权)②内阁首脑是宰相,由皇帝而不是议会任命(皇帝权力大于议会)。
③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构成,掌握立法权,但立法需皇帝批准方能生效。
④规定帝国是联邦制国家,帝国掌握大权,各邦保留一定自治权。
(3)影响:①消极影响:君主制被保留下来,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
②积极影响: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帝制国家建立起来;德国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十课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和掠夺原材料(2)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①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向中输入鸦片。
②鸦片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并摧残中国身心健康,危及清王朝的统治。
)(1)1840年6月,英军侵入广东,鸦片战争爆发。
(2)1841年强占香港岛。
(1)原因:为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
(2)过程:①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②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③1860年火烧圆明园,清被迫分别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3)影响:1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一)原因: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激化激起农民运动风起云涌。
太平天国规模最大。
(二)过程:(1)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立太平天国。
(2)1853年攻占南京并改名天京定都于此,与清廷对峙。
(3)1853年起,北伐西征并举,天国达到全盛。
(三)《天朝田亩制度》:(1)为满足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1853年由太平天国颁布。
(反封建斗争思想结晶。
消极: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四)转折:(1)1856年天京变乱,天国实力骤降。
为挽救危局,洪秀全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管军事,洪仁轩推行政治改革。
(2)《资政新篇》: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的。
主张向西方学习。
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但由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
1864年,洪秀全病逝,天京被清军攻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2课甲午战争、八国侵华)(一)甲午战争(1)背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蓄意发动甲午战争。
(2)过程:1894年7月,日本袭击清军运兵船,战争爆发。
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战败。
(邓世昌参加黄海大战,英勇就义,是民族英雄。
)(3)结果: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
①内容:②影响:在《马关条约》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③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避战求和,不敢依靠人民群众;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国势强盛,对华战争蓄谋已久。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根本原因:扩大侵华权益(2)直接原因(借口):镇压义和团(3)过程: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发动侵华战争,8月攻占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