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地理期中论文

合集下载

2020年整理国际贸易地理论文.doc

2020年整理国际贸易地理论文.doc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经管系国际贸易地理题目:中国与巴西贸易互补性分析专业班级:国贸10-2班学号: 22100763 姓名:刘萍中国与巴西贸易互补性分析中国和巴西是世界上国土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快并都存在巨大的经济潜力,近年来,中巴双边经贸关系得到快速发展。

本文主要从贸易结合度,出口产品相似度以及显性优势三方面分析中巴贸易的互补性,并提出了中巴贸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一.中巴贸易现状分析中巴在1974年8月建交以来,两国贸易额在与拉美国家贸易中处于首位,经过双方十几年的共同努力,中巴双边贸易投资关系稳步发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无论是双边贸易额、各种协议,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巴西是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在拉美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是巴西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是巴西的第3大出口市场和第4大进口市场。

从表1可以看出:中巴双边贸易总额从1999年的15.41亿美元猛增至2005年的121.88亿美元,六年时间双边贸易总额增长了将近7 倍.其中,巴对我出口68.34 亿美元,占其出口份额的5.78%;巴从我进口53.54亿美元,占其进口份额的7.28%;巴西顺差14.81亿美元。

表1中巴贸易统计表单位:亿美元由图1和表1可以得出结论:由图1可以看出,中国与巴西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并且逆差额有逐年增长的趋势.中国对巴西的贸易逆差虽然数额不是太大,短期内可能不会产生太大的问题,但是如果长期下去则会对双方经贸的和谐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中巴贸易互补性分析(一)资源禀赋巴西是居世界前列的资源大国,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面积达500多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52%,木材储量658亿立方米,盛产红木、橡胶以及各种硬木;矿产极为丰富,其中已探明的铁矿储量为650亿吨,品位多在60%以上,且为露天矿,产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第二位,每年铁矿产量的77%用于出口,占全球铁矿石贸易量的30%;石油储量已探明148.9亿桶,天然气6500亿立方米;水力资源丰富,拥有世界18%的淡水,水利蕴藏量达2.13亿千瓦;但是煤矿储量仅230亿吨,且品位很低。

贸易地理论文-地理环境对美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贸易地理论文-地理环境对美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题目:地理环境对美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姓名:课程:国际贸易地理班级:国贸1102班学号:地理环境对美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摘要:美国本土位于北美洲中部,领土还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等。

全国国土面积9,629,091平方公里,次于俄罗斯与加拿大。

其北与加拿大接壤,南靠墨西哥湾,西临太平洋,东濒大西洋。

海岸线22,680公里。

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气候,东部沿海地区分布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本文就其地理环境对美国的国际贸易进行分析,并介绍美国的三大产业及于中国的贸易关系。

关键词:美国,地理环境,国际贸易,三大产业,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一、美国的主要产业特点(一)、农业美国农业为典型的现代化大农业。

2000年农业总产值为812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主要农产品如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产量都居世界前列,粮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0%,农产品出口外汇收入每年达400亿美元,为美国外汇收入中最大的一个项目。

美国农业的基本生产单位是家庭农场,全国共有217.3万个农场。

农业用地4.3亿hm2。

20世纪40年代后,美国农业已实现了机械化、现代化、专业化和高科技化。

现代化的大农业创造了极高的劳动生产率,使美国各种农产品产量都大大超出国内市场的最大需求量,为此,美国农业必须向海外市场出口大量农产品。

美国小麦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45%,玉米占70%,大豆占85%,棉花占32%。

因此,美国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情况对世界农产品市场影响极大。

美国农业主要有以下特点:现代化程度高,农业人口少:务农人口在1870 年占52%,1910 年为32%,2001 年已经下降到了3.2%。

美国农业生产区域分布特征明显:全国划分为10个“农业生产区域”,每个区域生产一两种主要农产品。

如:北部平原以生产小麦为主,中部平原以生产玉米为主,南部平原和西部山区以养牛、羊为主,大湖地区以生产乳品为主,太平洋沿岸地区以生产水果和蔬菜为主。

国际贸易地理结课论文-俄罗斯国际贸易地理环境研究

国际贸易地理结课论文-俄罗斯国际贸易地理环境研究

俄罗斯国际贸易地理环境研究摘要:地理大发现,生产力的发展、分布、变化,与国际贸易的形成、发展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国际贸易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经贸活动离不开一定的地理环境,因为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是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均。

任何国家的双边贸易或多边贸易都是在具体的特定的地理环境下进行的,因而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国际贸易地理地理环境因素地域产品经济国际多边贸易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北部。

幅员辽阔,横跨东欧和北亚大部分地区。

北临北冰洋,东濒太平洋,西滨波罗地海,海岸线达33800多千米。

全境地势东高西低,以平原为主,约占国土的70%,最大的平原是东欧平原(俄罗斯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中西伯利亚高原深受河流切割,间有高山。

南部、东南不和东部山地盘恒,如大高加索山北坡,萨彦——贝加尔山系和太平洋山系等。

欧亚分界线乌拉尔山脉南部蜿蜒。

主要河流有伏尔加河、鄂毕河、勒拿河、叶尼塞河等。

重要湖泊有拉多加湖、奥涅加湖、贝尔加湖、里海等。

俄罗斯地处高纬度,气候复杂多样,兼有温带、亚寒带和寒带气候特征,从北向南跨有苔原、针叶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带。

大部地区气候的大陆性强,仅西北沿海地区具海洋性气候特点,远东地区太平洋沿岸有季风性气候特征。

俄罗斯是世界经济大国。

苏联时期它是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苏联解体后其经济一度严重衰退。

2000年之后俄罗斯的经济迅速恢复发展。

2006年俄罗斯的经济全面超过1990年解体前。

2007年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35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十位。

丰富的资源为俄罗斯工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俄重工业基础雄厚,部门齐全,以机械、钢铁、冶金、石油、天然气、煤炭、森林工业及化工等部门发达。

近年来俄罗斯的电子计算机工业、宇航航空工业、高科技产业迅速崛起。

特别提出的是俄罗斯的国防工业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独特的地位,实力雄厚,其武器产品出口到全球各地。

俄农牧业并重,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燕麦、玉米、水稻和豆类,畜牧业主要为养牛、养羊、养猪业。

国际贸易的论文范文(通用11篇)

国际贸易的论文范文(通用11篇)

国际贸易的论文范文(通用11篇)【篇一】国际贸易的论文摘要: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完善中国-东盟贸易发展模式,有助于推动实现贸易自由化和资源有效配置,提升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自2010年正式成立以来历经10年发展成为继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之后的世界第三个自由贸易区。

中国与东盟双方经济联系,在不断的贸易合作中双方机制不断完善,经济实力与区域整体的效率和竞争力也不断提升,促进成员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

本文以中国-东盟贸易发展为背景,首先介绍构建自由贸易区的理论基础,从经济和政治两个立场探析中国-东盟贸易合作的必要性,通过当前中国-东盟贸易数据分析指出其特点和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加快中国与东盟贸易合作提出对策,以促进实现双方贸易利益的最大化,实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国-东盟;贸易数据分析;贸易利益;研究在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发展通过利用双方经济的互补性和不断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区域整体活力,加快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

在日益频繁的贸易合作中,双方发展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各自经济实力、区域整体竞争力也不断提升。

通过双方贸易、投资及其他领域的密切合作,有助于推动中国和东盟的经济贸易发展。

不过,在存在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亟需我们解决。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建的理论基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不同国家就经济发展、某一经济领域、经济地区进行联合发展。

在达成经济联盟的过程中,经济生产要素在国家区域范围中实现自由化流动,促使生产资源配置的优化发展,促进生产效率的提升。

关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建的理论基础我们主要从关税同盟理论和一国模型与两国模型两个方面探讨。

1.关税同盟理论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其理论基础就是关税同盟理论。

在1950年,《关税同盟问题》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关税同盟理论的形成。

国际经贸地理论文

国际经贸地理论文

奥地利基本资料【国名】奥地利共和国(The Republik of Austria, Republik OesterreichÖstelreich) 代码A T。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

从上到下由红、白、红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旗面正中是奥地利国徽图案。

此旗的来历可追溯到奥地利大公国时期,据说当时的巴本堡公爵在与英王理查一世激战时,公爵的白色军衣几乎全被鲜血染红,只有佩剑处留下一道白痕。

从此,公爵的军队采用红白红为战旗颜色。

1786年约瑟夫二世把红白红旗作为全军战旗,1919年正式定为奥地利国旗。

奥地利政府机构、部长、总统等官方代表和政府驻外机构均使用带国徽的国旗,一般场合不用带国徽的国旗。

【国徽】为一只鹰。

黑色的雄鹰头戴金冠,两爪分别握着金色的锤子和镰刀,胸前的盾面上为国旗图案,鹰爪上还套有被打断的锁链。

鹰是奥地利的标志,璧形金冠象征国民,镰刀和锤子象征农工,锁链被打断象征奥地利人民获得自由、解放。

【国歌】《让我们拉起手来》【国花】火绒草,白雪花,一说金合欢【国鸟】家燕【国石】贵蛋白石【首都】维也纳(Vienna),人口170万人(2008年)。

【首都】维也纳【语言】德语【国庆日】10月26日一、地理环境(一)自然地理环境1、国土面积面积面积为83871平方公里。

2、地理位置位于中欧南部的内陆国。

东邻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南接斯洛文尼亚和意大利,西连瑞士和列支敦士登,北与德国和捷克接壤。

3地形及气候山地占全国面积的70%。

东阿尔卑斯山脉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大格罗克纳山海拔3797米,为全国最高峰。

东北部是维也纳盆地,北部和东南部为丘陵、高原。

多瑙河流经东北部境内,长约350公里。

有与德国和瑞士共有的博登湖及奥匈边界的新锡德尔湖。

属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的温带阔叶林气候,年平均降水量约700毫米。

(乡)。

(二)人文地理环境1、人口民族及宗教人口840.25万,绝大多数为奥地利人。

泰国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

泰国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

泰国的自然环境与经济的简单分析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中南部,与柬埔寨、老挝、缅甸、马来西亚接壤,东南临泰国湾,西南濒安达曼海,海岸线长2600公里。

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4~30℃。

国土面积:513,115平方公里,全国设76个府,府下设县(Amphoe)、区(Tambon)和村(Mu Ban),人口6200多万,大部分是泰族,还有其他有重要影响的民族,如华裔、印度裔等。

泰国是世界上的佛教强国之一。

泰国的国教是小乘佛教的一个分支上座部佛教,泰国人中有90%以上信奉上座部佛教。

其余的人信奉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以及其他信仰——他们都完全有言论自由。

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寺庙(wat)都是社会生活和宗教生活的中心。

泰国从1932年起实行君主立宪制。

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构成。

众议院议员和参议员都由人民选举产生,总理从众议院议员中选举产生,领导政府。

泰国是东盟成员国,2000年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积极加强与东盟各国的全面合作,开展与有关国家在经贸、投资、禁毒、消除贫困、打击跨国犯罪、湄公河开发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1975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泰王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建交以来,双边关系发展顺利,在各领域开展了友好交流与合作。

泰国实行自由经济政策,属外向型经济,较依赖美、日、欧等外部市场。

旅游业在泰国观光旅游局的大力推动下,成为泰国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

泰国倡建了泰老柬缅越五国经济合作战略(ACEMC),推动泰马、泰缅、泰老边境经济区发展。

20世纪80年代,泰国的制造业尤其是电子工业发展迅速,经济持续高速增长,1996年被列为中等收入国家。

1997年金融危机后陷入衰退,1999年经济开始复苏。

1961年起实施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2002年开始第九个五年计划,近年,经济状况明显好转。

泰国高校实行国际化教育,在课程设置、教育方法和教育体制上都采用了欧美模式。

泰国高等教育一个重要的特色是与国外大学联合开设一些课程,与国际接轨。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

国际贸易地理Js1104432王忆凡特辽阔的国土,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自然历史条件,使我国具有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这就为我过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提供了许多优势和便利条件。

我国自然环境的特点,最突出的是: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面向海洋的地形大势,利于夏季风深入内陆,使季风区面积广阔,形成丰沛的降水,为农林牧渔的生产提供了良好条件。

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使同一温度带内形成了不同特点的多种气候,使各温度带内的农林牧经济部门,形成了不同的特点。

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使我国大河多西源东流,为发展内河航运、沟通东西交通,提供了物质环境条件,如长江、珠江等。

我国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点,使大河流经阶梯过渡地带时,产生了巨大的水能。

我国水能蕴藏量达6.8 亿千瓦,居世界首位。

为水电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使青藏高原上形成了独特的高寒气候,产生了高寒草原,出现了高寒畜牧业。

高大的青藏高原,使印度洋上南来的暖湿气流难以北进,使得我国西北部气候更加干燥,影响了那里农林牧业生产条件。

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广大的点,进一步影响了我国气候的复杂性,为多种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环境基础。

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大,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只在高山地区有终年冰雪带。

我国所处的纬度位置和南北的气候差异,使得我国气候复杂多样,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动物和植物在我国都可以找到生存的场所,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最南端的北纬4度的曾母暗沙到最北端58度的漠河,使得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温带的范畴,气候温暖适宜农作物的生长,降水充沛水源充足,生物多样化特征明显。

从最东部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会处的主航道中心线到最西边的帕米尔高原,东西经度差约60度,幅员辽阔,资源丰富。

地势由沿海向内陆延伸,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高,这样有利于海洋湿热水气的深入,不至于内地过于干旱。

所以我国湿润半湿润地区广大。

国际贸易地理相关论文

国际贸易地理相关论文

国际贸易地理相关论文国际贸易地理是融合国际贸易理论和地理知识的综合性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的理论必修课程,并且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前修课程。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国际贸易地理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国际贸易地理论文篇1试谈国际贸易专业经济地理课程改革【摘要】以XX高职院校为例,根据国际贸易专业经济地理课程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

【关键词】经济地理国际贸易高职措施一、经济地理课程的基本情况目前,XX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以服务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通过产学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创新,为中国—东盟经济第一线培养系统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知识,具备专业素质,实践技能强、富于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经济地理作为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基础课程,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世界各国家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了解,熟悉通行国际贸易规则与惯例,更全面、系统而有针对性的完善知识结构。

经济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除了讲授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等系统知识,还引入经济环境的概念,阐述国际、区域经济及政治格局的发展,使地理科学研究和经济理论研究相辅相成。

为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对高职院校人才的需求,使学生掌握经济地理基本知识与一般规律,学会运用经济学思维去分析和解决经济地理问题,强化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高职院校在国际贸易专业中专门开设了经济地理课程。

其教学内容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切合当前国际、区域经济建设实际。

二、经济地理课程的主要特点第一,涉及面广,课程综合性强。

经济地理课程内容涉及地理学、国际贸易、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与经济以及国际经济合作等学科。

因此该专业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需要建立多学科基础理论的概况,在综合性思维的前提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第二,实用性强,针对专业提高学生专业水平。

经济地理课程的设置是针对性培养和增强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的国际经贸能力,提供实用的各经济区域知识和理论,使学生能将相关理论和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ywq资料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ywq资料

国际贸易地理结课论文论文题目:分析澳大利亚国际贸易地理环境学院: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系别:经济与管理系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 11 级本科4班学号:201105450姓名:杨婉青任课教师:高露华完成时间:2013年10月内容摘要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经济环境,它们是国际分工的前提,而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地理环境影响着各国生产的产品及商品结构,从而影响到各国在世界上的经济水平与对外贸易的地位,因而了解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对我们如何利用地理环境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研究澳大利亚自然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河流和湖泊、自然资源等)、人文地理环境(人口、民族、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政治、法律等)及经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科学技术水平等),突出其自身特色,并对其国际贸易状况进行一定的分析,深入了解其特色文化及优势商品所在。

关键词: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环境贸易发展目录一、自然地理环境 (1)(一)地理位置 (1)(二)气候 (1)(三)河流 (2)二、人文地理环境 (2)(一)人口........................................................................2. (二)语言 (2)(三)风俗习惯 (3)(四)宗教 (3)三、经济地理环境 (4)(一)农业发展 (4)(二)工业发展 (5)1. 澳大利亚石油工业 (5)2. 澳大利亚汽车工业 (6)3. 服务业 (6)(1)金融业 (7)(2)交通运输业 (7)(3)旅游业 (7)四、对外贸易及中澳经贸关系 (8)(一)澳大利亚对外贸易 (8)(二)澳中经贸关系 (9)五、结语 (10)六、参考文献 (11)分析澳大利亚国际贸易地理环境一、自然地理环境1. 地理位置澳大利亚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由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等岛屿及海外领土组成。它东濒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西、北、南三面临印度洋及其边缘海,海岸线长约3.67万公里。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日本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日本

地理位置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端,属于亚洲,是一个四面临海的岛国,自东北向西南呈弧状延伸,在太平洋上形成一个弧形。

东部和南部为一望无际的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东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别和朝鲜,韩国、中国、俄罗斯、菲律宾等国相望。

日本国土由四个岛屿构成,这四个岛屿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是:本州、北海道、九州和四国,另外还有许多小岛。

日本东临太平洋,日本海和中国的东海将日本与亚洲大陆分隔开来。

日本的总面积约为378,000平方公里。

大约与德国、芬兰、越南或者马来西亚的面积差不多。

日本的面积是美国的二十五分之一,比加利福尼亚还要小气候总体来说,日本由于地处海洋的包围之中,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和湿润,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夏秋两季多台风,6月份多梅雨。

1月平均气温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

年降水量700—3500毫米,最高达4000毫米以上。

日本深受黑潮、亲潮等洋流影响,海洋性气候明显,一年四季温差很小。

日本大部分国土属温带气候,但由于日本的岛屿自西南向东北延伸得很长,南北跨越纬度约20度,因此全国各地的气候仍然有很大的不同,可分为六个气候区,分别是:北海道气候:北海道不受梅雨的影响,降雨量较日本其他地方为少。

夏季短暂且凉爽;冬季漫长而寒冷。

日本海侧气候:范围为本州岛西部海岸地区。

冬季受西伯利亚高气压所控制,吹西北风。

同时由于暖流对马海流在冬季通过日本海而带来大量水汽,因而常有豪雪。

夏季降水较少,有时因焚风而会出现异常高温。

中央高地气候:典型的内陆性气候。

冬寒夏凉。

冬季与夏季及昼夜之间温差很大。

降雨量少太平洋侧气候:包括了本州东海岸、南四国和九州大部分地区。

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梅雨强台风多。

冬季则降雪较少。

濑户内海式气候:包括了山阳地方、北四国、近畿与九州局部地区。

这里天气常是晴天,降雨量少,不时遭受旱灾之苦。

南西诸岛气候:范围为琉球群岛。

这里属亚热带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温暖。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DOC)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DOC)

五邑大学国际贸易地理论文题目:《美国棉花产业市场分析》院系专业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2014年12月18日摘要棉花是涉及农业和纺织工业两大产业的商品,棉花的产量是影响棉花价格以及供求关系的主要因素,这不止关系到美国更关系到全球众多棉农的切身利益。

由于美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棉花生产大国和强国,其种植的棉花面积和产量一直居于世界前列。

但由于美国的纺织业地区不断转移,美国的棉纺织业也在逐渐萎缩,其棉花消费量以及棉花占世界消费量的比例也在减少。

本文着重写美国棉花市场的分析。

通过列举一系列图表、数据,指出美国棉花产量,消费量,进出口量等,首先指出对当前美国棉花产业市场总体概述,具体为美国棉花产业的生产种植情况,美国棉花产业的发展特征,棉花消费状况,美国棉花价格走势,棉花市场供求情况;其次是美国棉花产业的生产、消费、贸易分布状况;继而是中国棉花产业对美国的出口情况;最后阐述其他国家对美国棉花市场的影响。

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美国的棉花市场状况。

关键词美国棉花市场生产、消费、价格走势、贸易状况;美国棉花与各国的棉花;产业间相互影响。

目录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键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当前美国棉花产业市场总体概述 (1)1.1 美国棉花产业的种植情况 (3)1.2 美国棉花产业的发展特征 (3)1.3 美国棉花价格走势 (4)第2章美国棉花产业的生产、消费、贸易分布状况 (2)2.1 美国棉花生产状况 (5)2.1.2. 近期美国棉花产量占全球棉花产量比例 (8)2.2 美国棉花消费状况 (6)2.3 美国棉花国际贸易分析 (7)2.4 美国棉花价格决定因素 (7)2.5 美国棉花进口情况 (7)第3章中国棉花产业出口美国的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

郑和下西洋、丝绸之路及地理大发现的国际贸易形式比较作者:徐莉薇指导老师:李纪生摘要:历史上远距离的贸易活动不胜枚举,这些贸易活动因其性质和目的的不同,而具有多种贸易形式。

明代郑和下西洋时,国际贸易形式以朝贡贸易为主,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为辅。

汉代时,丝绸之路以官方与民间贸易相结合的形式开展。

到15-17世纪时,“地理大发现”则是以暴力控制下的殖民贸易为贸易形式。

以上三者作为国际贸易史上重要的远距离贸易活动,在国际贸易形式上有着较大的差异。

本文着重通过对以上三个贸易活动的性质和目的分析,对其国际贸易形式进行比较。

关键词:贸易活动性质;贸易活动目的;国际贸易形式比较一、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以及地理大发现的性质及目的1、郑和下西洋的性质与目的公元1405年到1433年,明成祖朱棣派遣郑和率领着由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下西洋,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南亚、以及东非地区的友好关系。

郑和船队由苏州刘家港出发,先后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

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郑和一共奉命远航了有七次之多。

郑和下西洋,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给西洋各国带来了经济实惠,开辟了明朝通往南洋,非洲东岸的海上贸易路线,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件世界性的盛举。

郑和率领的庞大船队,就其活动的性质来说,既不是一般的商船队,也不是一般的外交使团,而是由封建统治者组织的兼有外交和贸易双重任务的船队。

作为具有外交和贸易双重性质的远洋活动,郑和下西洋也具有着多重的目的。

首先,郑和大航海的首要目的就是对外贸易。

当时,中国出口的丝织品和瓷器等,早就在亚非各国享有盛誉,以中国的手工业品换取各国的土特产品,使各国为中国的精美、完好的手工业品所吸引,从而愿意来中国称臣纳贡,进行贸易活动。

国际贸易的论文范文(通用12篇)

国际贸易的论文范文(通用12篇)

国际贸易的论文范文(通用12篇)论文一:国际贸易的发展与趋势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国际贸易的发展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推进因素。

国际贸易涉及到多个领域和行业,包括物流、金融、技术和知识产权等方面。

本文从国际贸易的发展历程和趋势两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国际贸易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当时的贸易主要是以航海为主要方式进行的。

而在当今时代,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加速使得国际贸易更加便捷和高效。

网络技术和物流系统的进步,使得国际贸易的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也为中小企业占据市场提供了机会。

其次,国际贸易的趋势也呈现出多种新特点。

首先是多元化贸易市场的出现。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出现使得贸易市场的格局发生了变化,亚太地区和拉丁美洲等地成为了新兴的贸易市场。

其次是贸易的自由化和规范化。

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而贸易规则的制定也为国际贸易的有序进行提供了保障。

但是,国际贸易在发展中面临着挑战和风险。

比如全球化的进一步加速可能导致信息和技术差距的扩大,发展中国家可能因此面临贸易壁垒的困境;金融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也会对国际贸易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在国际贸易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强合作和规范,积极应对风险和挑战,创造更加公平、和谐的国际贸易环境,助力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

论文二:国际贸易中的贸易壁垒问题及解决措施在当今世界,贸易自由化成为了国际贸易发展的主流趋势。

然而,由于国家间的不同经济实力和国别文化差异,贸易壁垒也难以避免。

本文将分析国际贸易中的贸易壁垒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贸易壁垒的种类贸易壁垒包括贸易限制和贸易刺激措施。

前者主要包括关税、非关税壁垒、配额等,后者主要包括出口补贴和关税偏低等。

二、贸易壁垒的影响贸易壁垒不仅影响到贸易水平和贸易结构,还可能对经济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贸易壁垒对进口商品的价格影响明显,会导致国家的生产成本升高,同时影响到贸易伙伴的利益。

而贸易刺激措施则可能导致贸易伙伴的损失,也会影响到全球市场的公平竞争。

国际贸易地理 课程论文(钦州学院)

国际贸易地理 课程论文(钦州学院)

试分析钦州坭兴陶的陶土优势及其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保税港区方向)专业2009级梁荣骁指导教师岑建明摘要从1915年的世博会夺金归国,到2010上海世博会的精彩绽放,钦州坭兴陶以其独享的地理保护、独特的陶土特质、精湛的制作工艺、深厚的文化底蕴,一步一步的从钦州走出广西走向全国享誉世界。

本文将透过钦州坭兴陶制作过程,研究其陶土特点、优势和价值,为钦州坭兴陶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钦州坭兴陶,陶土优势,产业发展目录前言 (1)一坭兴陶的制作工艺 (1)(一)坭兴陶的历史背景 (1)(二)坭兴陶的特点 (1)(三)坭兴陶的制作流程 (1)二坭兴陶的陶土优势 (2)(一)坭兴陶陶土的分布 (2)(二)钦州坭兴陶的陶土特征 (2)(三)钦州陶土的对坭兴陶的作用影响 (2)(四)坭兴陶的发展 (3)致谢 (4)参考文献 (4)前言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美称让钦州人骄傲不已。

她魂述历史,1300年的岁月将历史文化的精髓融入其中;她阴阳调和,钦江东西两岸一软一硬两种陶土,造就了一个个惊艳的钦州坭兴陶;她独一无二,特殊的陶土和神奇的窑变决定了她们绝无相同;她当是中国甚至世界的艺术瑰宝。

是什么样的钦州大地才能让坭兴陶诞生,钦州这个地方有什么其他地方没有的东西,土地,人文?现在钦州正处于工业大发展时期,钦江东西两面工程不断,高速公路路经钦州,会有多少红泥被覆盖,未来能有多少可用之陶土?早坭兴陶一步走红全国的紫砂陶用的大多是次级泥土,渐渐真正的紫砂已无陶土可用。

有无穷潜力的坭兴陶,不应就此受阻,理应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一坭兴陶的制作工艺(一)坭兴陶的历史背景钦州古称安州,公元598年改称钦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其位于北部湾中心位置,南面东南亚各国,水陆发达,是古代是国内外贸易交流大城,因当时世界对中国陶瓷的推崇与需求,坭兴陶应运而生,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二)坭兴陶的特点泥兴陶学名紫泥陶,其陶质地细腻,如玉石般温润亮泽,敲击之音质铿锵、清脆,手感坚硬结实。

国际贸易地理相关论文(2)

国际贸易地理相关论文(2)

国际贸易地理相关论文(2)国际贸易论文篇1浅谈国际贸易视角下的低碳经济一、引言随着全球性气候变暖问题的不断加剧,转变原有能源消耗性的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的共识。

当前学界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看法方面,主流观点认为其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各国在经济发展中,大量使用化石等能源,造成碳排放量的急剧提升所引发的,即二氧化碳气体含量的急剧提升,引发全球性的温室效应,致使全球范围内温度大幅提升,极端异常气候发生率急剧升高等。

在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中,主要涉及到了当前世界发展中最为核心的两个问题,一是能源问题,二是环境问题。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势必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尤其是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等,然而由于相关的技术等原因,化石能源的利用率并不高,其在导致能源大量浪费,引发能源危机问题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因而此种依靠消耗能源、污染环境的经济发展方式,其弊端已越来越大,探索新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当下世界各国的共同诉求。

也正是在这样一个社会大背景下,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得以应运而生,低碳经济在降低碳排放,减少对环境污染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了能源的利用率,及新能源领域拓展的问题,其对于发展可持续经济,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然而发展低碳经济,也势必影响到现有的国际贸易格局,及其实践和理论体系,因此下文首先将就国际贸易视角下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国际贸易视角下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进行详细的探讨。

二、国际贸易视角下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一)国际贸易格局变化低碳经济模式的不断深入推进,不仅会改变原有的世界经济格局,其对国际贸易格局,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更注重对能源利用率的提高,及拓展对新的清洁能源的利用,同样的,其在贸易产品方面,也更倾向于绿色产品,而这对于传统的贸易出口大国的贸易结构,将产生极大的影响,以往依靠出口原材料等资源的国家,其将会受到低碳经济的巨大冲击,其在国际贸易格局中的影响力,也会出现急剧的下降。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经管系国际贸易地理题目:中国与巴西贸易互补性分析专业班级:国贸10-2班学号: 22100763年份 贸易总额 出口(中→巴) 进口(中←巴) 顺逆差(中方)1999 15.41 8.65 6.76 1.89 2000 23.07 12.22 10.85 1.37 2001 32.30 13.28 19.02 — 5.74 2002 40.74 15.54 25.20 — 9.66 2003 66.81 21.48 45.33 — 23.85 2004 91.50 37.10 54.40 — 17.29 2005 121.88 53.54 68.34 — 14.80 2006 168.54 96.25 72.29 — 15.30 2007 187.50 101.65 85.85 — 13.76 2008208.65107.26100.39— 18.341982~2008年中巴贸易差额-55101513579111315171921232527年份(1982~2008)贸易差额由图1和表1可以得出结论:由图1可以看出,中国与巴西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并且逆差额有逐年增长的趋势.中国对巴西的贸易逆差虽然数额不是太大,短期内可能不会产生太大的问题,但是如果长期下去则会对双方经贸的和谐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中巴贸易互补性分析(一)资源禀赋巴西是居世界前列的资源大国,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面积达500多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52%,木材储量658亿立方米,盛产红木、橡胶以及各种硬木;矿产极为丰富,其中已探明的铁矿储量为650亿吨,品位多在60%以上,且为露天矿,产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第二位,每年铁矿产量的77%用于出口,占全球铁矿石贸易量的30%;石油储量已探明148.9亿桶,天然气6500亿立方米;水力资源丰富,拥有世界18%的淡水,水利蕴藏量达2.13亿千瓦;但是煤矿储量仅230亿吨,且品位很低。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

地理因素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贸易的模式和规模。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地理的关键要素,并分析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地理位置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地理位置是国际贸易的一个基本要素。

接壤海洋或拥有良好港口的国家能够更方便地开展海洋贸易。

例如,荷兰和新加坡由于拥有良好的港口,成为了重要的货物转运中心。

此外,地理位置还决定了国家之间的交通成本。

距离较近的国家更容易进行贸易,因为运输成本较低。

例如,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贸易更为频繁,而与非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则相对较少。

资源分布和国际贸易资源的地理分布对国际贸易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国家拥有的资源种类和数量不同,这导致了资源的互补性和差异性。

资源互补性是指一个国家的资源对另一个国家的生产具有补充作用。

例如,沙特阿拉伯丰富的石油资源满足了许多国家的需求,促进了国际石油贸易。

同时,资源差异性也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一个国家如果缺乏某种重要资源,可以通过贸易获得该资源,以满足国内需求。

因此,资源的地理分布决定了国际贸易的模式和规模。

交通基础设施和贸易便利化交通基础设施是国际贸易的关键支撑。

发达的交通网络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加快商品流通速度。

例如,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网络的发展,促进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

此外,贸易便利化政策的实施也对贸易有重要影响。

减少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简化贸易手续等措施,能够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因此,国家需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并制定开放的贸易政策,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地缘政治和国际贸易地缘政治因素对国际贸易有着重要影响。

国家之间的政治稳定性、战争和冲突等因素都会影响贸易的进行。

例如,战争和冲突会破坏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导致贸易中断。

此外,地缘政治竞争也会导致贸易壁垒的产生,限制市场准入。

因此,地缘政治稳定对于促进国际贸易至关重要。

全球化与全球化进程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并改变了贸易的地理格局。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例文--欧洲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例文--欧洲

某某某学院《国际贸易地理》报告学院:某某某学院专业:某某某专业班级:2001学生姓名:某某某学号:123569题目:欧洲经济分析成绩:二0 20 年 12 月 12 日前言:此次写论文的目的为了深入研究欧洲经济和对本学期所学进行大致总结目录:一欧洲经济变动原因及现状(一)欧洲经济变动原因(二)欧洲经济现状二欧洲经济变动对中国的影响(一)欧洲经济变动对中国的积极影响(二)欧洲经济变动对中国的消极影响三欧洲经济对于世界的影响和欧盟发展趋势(一)欧洲经济关系对世界的影响(二)欧盟未来发展四结语.一欧洲经济变动原因及现状(一)欧洲经济变动原因金融危机过后,全球经济萧条,从短期看,进入21世纪后,由于受美国经济衰退等影响,2002年欧盟经济估计只增1%不到。

但从一个较长时期看,欧洲维持上世纪90年代平均2%2%占预算的比重控制在3%GDP60%3-4%。

今后,在个别年份,上述个别指标可能会突破。

欧盟东扩后的一段时间内,这种可能性更会增大。

但今后十年,欧盟经济大致会维持平稳的增长。

21世纪,欧洲是世界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重要因素。

迄今为止,欧盟在统一市场建设方面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进展。

欧盟基本上建成了统一的内部市场。

1999年1月1日欧元问世和2002年2月欧元进入流通领域,使一体化进程得到进一步发展。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不看到,欧盟统一市场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欧盟统一市场至今并未全面形成。

195820世纪80年代中,欧共体在这两方面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但它仍然是12个独立存在的、分割的市场。

1985年6月,欧共体通过了《完成内部市场》的白皮书,制定了1992年底完成统一内部市场的计划。

同年12,把1992使统一市场的建设获得了法律上和组织上的保证。

欧共体还制定286项立法,通过立法形式来消除阻碍货物、人员、劳务、资本在121992年底,这些立法已有95%获得通过,其中85%已转为成员国的立法。

,1994106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
欧盟就是欧洲联盟,它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集政治实体与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它是当今世界上极有成效的区域经济合作的典范。

它经过了五十余年来的发展,从最初的只有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6个国家组成的联盟发展到今天的拥有了27个成员国的联盟。

欧盟先后进行了6次扩大,目前为止,欧盟的扩张的势头并没有终止,扩员进程任然还在继续之中。

中国与欧洲共同体自1975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双方高层都高度重视双边关系的发展,强有力的政治支持推动了中欧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

1981年至2001年的21年中,中国对欧盟的进出口总额增长了13倍。

这个数字说明了中国与欧盟在这21年的时间里双方的贸易数量发生了很大程度上的变化,双方在经济上合作的关系更加密切了,贸易往来更加频繁了。

在一定的程度上也说明了经济的全球化是这个时代的必然趋势。

每个国家之间的联系必然会越发密切。

在2005年,中欧双边贸易额达2173亿美元,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提前8年实现了中欧领导人2003年提出的战略目标。

在2006年中欧贸易额增加了25%,中欧双边贸易额达到2723亿美元,中方对欧盟出口和自欧盟进口增幅均在两成以上。

在06年的贸易中,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比重大,占总比近90%,与此同时,中国和欧盟相互投资也有很大的成效。

欧盟在华投资的项目超过2700个,合同金额达到了105亿美元。

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的企业对欧盟的投资也呈现出增长的势头,蓝星集团总公司收购法国安迪苏公司和罗迪亚公司有机业务等项目都是很好的互利合作的典范。

欧盟也一直是中国累计第一大技术的供应方,也是中国技术引进的最大的来源地。

2006年全年,中国从欧盟引进技术占国内技术引进合同总额的近4成,接近于中国从日本、美国引进的技术的总额。

2007年中欧的贸易继续加速,全年的进出口额达到了3561.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7%,增长的速度超过了2006年,2007年中欧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的比重从2006年的15.9%上升为16.4%。

增加了0.5个百分点。

到了2008年中欧双方的贸易额首次突破了4000亿美元的大关,欧盟已经连续5年成为了中国的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

2008年下半年以来,伴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快速蔓延,欧盟的主要成员国,像德国、法国、英国等等的经济纷纷下滑,对外的商品需求大幅度的减弱。

2008年中欧双边贸易进出口的总值为4255.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9.5%,分别高于同期中美、中日双边贸易增速9个和6.5个百分点。

但是比上年度中欧贸易增幅下降了7.5%。

增长的速度小于前两年的速度,原因还是在于这次的经济危机,造成的需求的大幅度的减弱,从而导致了中欧贸易数额的一定程度的减少。

在那个4255.8亿美元的进出口中,中国对欧盟出口2928.8亿美元,进口132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9.5%和19.6%、但是分别比上年度的增幅下滑9.7%和2.8%;中国的贸易顺差达到1601.8亿美元,同比增长19.3%,增速较前几年有所回落。

在欧盟这个巨大的经济一体化的组织中,德国、荷兰、英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是中国在欧盟的主要贸易伙伴国。

德国是有名的汽车制造之国,像宝马、奔驰等等都是德国制造。

德国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是机械、汽车及其配件、发电与输电的设备,中国主要出口电器、机械设备、纺织原料及制成品、化学品及玩具等等。

英国主要出口石油及相关产品、化工产品(包括医药制品)、烟草、饮料、机械设备到中国,并主要从中国进口食品、燃料、原材料、服装、鞋类、电子机械设备、汽车等。

中国与法国的贸易具有比较强的互补性,中国从法国进口的主要商品有纺织机械、铜材、医药品等,中国对法国出口的主要商品有服装、塑料、鞋类及玩具等等。

在07年和08年这两年间,上面的六个国家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合计分别达2659.1亿美元和3152.1亿美元,占中欧贸易总额的比重高达74.4%和74.6%,这个说明了中国与欧盟成员国的商品贸易的集中度很高。

由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给欧洲带来严重的影响,导致了2009年欧盟的经济收缩了4.2%,失业率增加到了9.5%。

继冰岛金融危机后,2009年底爆发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更使欧洲的经济雪上加霜。

希腊、葡萄牙、爱尔兰等国国债融资难度加剧,财政的紧缩使国内的内需进一步收缩。

希腊、爱尔兰债务危机累至整个欧元区,影响了欧元区银行体系稳定,导致了欧元的汇率大幅度的震荡,由于欧洲的内需不足和汇率的大幅度的波动,对中欧双边贸易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欧洲的贸易商和银行的流动性不足和有关国家信用评级下调,导致企业贸易的融资困难和贸易授信额度下降。

以上的种种原因最终导致了2009年中欧的贸易额为3641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4.5%。

这个是近几年来中欧双方贸易额的首次出现下降。

由于金融危机到了2010年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在2010年,中欧双边贸易总值达到了一个4797.1亿美元的高度,增长了31.8%这么一个高速。

中欧的贸易也超出了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

今年的一月份,中欧双边贸易总值为459.7亿美元,增长了30.5%。

可见金融危机给中国与欧盟带来的贸易上的影响已经基本上消失了。

从以上近几年的数据来看,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除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外,基本上都保持在25%左右的速度稳定的增长,欧盟一直都是中国对外贸易的第一大合作的伙伴,双方之间的贸易也随着时间越发密切。

中国与欧盟进出口商品贸易的结构也有很大的特点。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对欧盟的出口主要是以机电产品和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为主,一般来说,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的比例都会达到30%以上,已经成为了双边贸易的主要增长点,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未来还有进一步扩大的空间。

但是目前中国对欧盟的技术含量较高产品的出口主要是以中、低端的机电产品为主,双方贸易的方式以欧盟在华设立的跨国公司开展的加工贸易方式为主。

总的来说,中国对欧盟出口额较大的商品还包括纺织品和服装,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鞋类,箱包,家具,寝具,玩具,塑料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

中国从欧盟进口的产品,主要有机电产品,车辆,机械设备,光学,照相,医疗设备,航天器机器零件,运输设备,钢材,工业原料以及纺织品和服装等等。

再次,中欧机电产品和纺织服装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比较显著,而且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但是中欧之间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主要是基于产品的差异性,包括用料、规格、工艺、品牌等方面的差异等,而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上的大量产业内贸易主要是基于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性能方面的差异。

中国现在的贸易优势主要是由于中国存在的大量的廉价的劳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劳动力的价格肯定会有一定较大程度的提高,那个时候我们国家的商品的生产成本就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上升,要想在和欧盟的贸易中继续保持我们的优势,我国必须要优化升级产业结构,这是因为一国的贸易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国的产业结构所决定的,因而结合我国产业技术水平来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实现比较优势的升级优化,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改善我国贸易条件的重要途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可以加大产业转移力度,在确保就业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以机电产业为主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新材料、医疗、生物、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知识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的出口的商品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更要向只是和技术密集型转变,积极引进世界先进技术来提升我国的产业技术含量。

第二由于我国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在贸易中具有相当的地位,我们应当继续发挥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和资源丰富的优势,对他们进行现代化的改造。

要大力加强对传统出口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其技术含量,积极将新技术、新材料向传统产业渗透,促使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升级,使其在长久上获得它的比较优势。

第三我们还应当扩充完善产业链,强化基础工业力量,大力发展零部件加工工业,以降低对加工贸易中零部件进口的依赖性,从而大量降低中间产品高价进口对出口效益的增长所
带来的负面效应促使贸易条件改善。

相信中国经过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会使得贸易条件很大程度的改善,在与欧盟的贸易中继续保持它的优势,获得更多的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