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地理期中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

欧盟就是欧洲联盟,它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集政治实体与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它是当今世界上极有成效的区域经济合作的典范。它经过了五十余年来的发展,从最初的只有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6个国家组成的联盟发展到今天的拥有了27个成员国的联盟。欧盟先后进行了6次扩大,目前为止,欧盟的扩张的势头并没有终止,扩员进程任然还在继续之中。

中国与欧洲共同体自1975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双方高层都高度重视双边关系的发展,强有力的政治支持推动了中欧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

1981年至2001年的21年中,中国对欧盟的进出口总额增长了13倍。这个数字说明了中国与欧盟在这21年的时间里双方的贸易数量发生了很大程度上的变化,双方在经济上合作的关系更加密切了,贸易往来更加频繁了。在一定的程度上也说明了经济的全球化是这个时代的必然趋势。每个国家之间的联系必然会越发密切。

在2005年,中欧双边贸易额达2173亿美元,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提前8年实现了中欧领导人2003年提出的战略目标。在2006年中欧贸易额增加了25%,中欧双边贸易额达到2723亿美元,中方对欧盟出口和自欧盟进口增幅均在两成以上。在06年的贸易中,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比重大,占总比近90%,与此同时,中国和欧盟相互投资也有很大的成效。欧盟在华投资的项目超过2700个,合同金额达到了105亿美元。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的企业对欧盟的投资也呈现出增长的势头,蓝星集团总公司收购法国安迪苏公司和罗迪亚公司有机业务等项目都是很好的互利合作的典范。欧盟也一直是中国累计第一大技术的供应方,也是中国技术引进的最大的来源地。2006年全年,中国从欧盟引进技术占国内技术引进合同总额的近4成,接近于中国从日本、美国引进的技术的总额。2007年中欧的贸易继续加速,全年的进出口额达到了3561.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7%,增长的速度超过了2006年,2007年中欧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的比重从2006年的15.9%上升为16.4%。增加了0.5个百分点。

到了2008年中欧双方的贸易额首次突破了4000亿美元的大关,欧盟已经连续5年成为了中国的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2008年下半年以来,伴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快速蔓延,欧盟的主要成员国,像德国、法国、英国等等的经济纷纷下滑,对外的商品需求大幅度的减弱。2008年中欧双边贸易进出口的总值为4255.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9.5%,分别高于同期中美、中日双边贸易增速9个和6.5个百分点。但是比上年度中欧贸易增幅下降了7.5%。增长的速度小于前两年的速度,原因还是在于这次的经济危机,造成的需求的大幅度的减弱,从而导致了中欧贸易数额的一定程度的减少。在那个4255.8亿美元的进出口中,中国对欧盟出口2928.8亿美元,进口132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9.5%和19.6%、但是分别比上年度的增幅下滑9.7%和2.8%;中国的贸易顺差达到1601.8亿美元,同比增长19.3%,增速较前几年有所回落。在欧盟这个巨大的经济一体化的组织中,德国、荷兰、英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是中国在欧盟的主要贸易伙伴国。德国是有名的汽车制造之国,像宝马、奔驰等等都是德国制造。德国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是机械、汽车及其配件、发电与输电的设备,中国主要出口电器、机械设备、纺织原料及制成品、化学品及玩具等等。英国主要出口石油及相关产品、化工产品(包括医药制品)、烟草、饮料、机械设备到中国,并主要从中国进口食品、燃料、原材料、服装、鞋类、电子机械设备、汽车等。中国与法国的贸易具有比较强的互补性,中国从法国进口的主要商品有纺织机械、铜材、医药品等,中国对法国出口的主要商品有服装、塑料、鞋类及玩具等等。在07年和08年这两年间,上面的六个国家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合计分别达2659.1亿美元和3152.1亿美元,占中欧贸易总额的比重高达74.4%和74.6%,这个说明了中国与欧盟成员国的商品贸易的集中度很高。

由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给欧洲带来严重的影响,导致了2009年欧盟的经济收缩了4.2%,失业率增加到了9.5%。继冰岛金融危机后,2009年底爆发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更使欧洲的经济雪上加霜。希腊、葡萄牙、爱尔兰等国国债融资难度加剧,财政的紧缩使国内的内需进一步收缩。希腊、爱尔兰债务危机累至整个欧元区,影响了欧元区银行体系稳定,导致了欧元的汇率大幅度的震荡,由于欧洲的内需不足和汇率的大幅度的波动,对中欧双边贸易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欧洲的贸易商和银行的流动性不足和有关国家信用评级下调,导致企业贸易的融资困难和贸易授信额度下降。以上的种种原因最终导致了2009年中欧的贸易额为3641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4.5%。这个是近几年来中欧双方贸易额的首次出现下降。

由于金融危机到了2010年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在2010年,中欧双边贸易总值达到了一个4797.1亿美元的高度,增长了31.8%这么一个高速。中欧的贸易也超出了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今年的一月份,中欧双边贸易总值为459.7亿美元,增长了30.5%。可见金融危机给中国与欧盟带来的贸易上的影响已经基本上消失了。

从以上近几年的数据来看,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除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外,基本上都保持在25%左右的速度稳定的增长,欧盟一直都是中国对外贸易的第一大合作的伙伴,双方之间的贸易也随着时间越发密切。中国与欧盟进出口商品贸易的结构也有很大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对欧盟的出口主要是以机电产品和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为主,一般来说,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的比例都会达到30%以上,已经成为了双边贸易的主要增长点,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未来还有进一步扩大的空间。但是目前中国对欧盟的技术含量较高产品的出口主要是以中、低端的机电产品为主,双方贸易的方式以欧盟在华设立的跨国公司开展的加工贸易方式为主。总的来说,中国对欧盟出口额较大的商品还包括纺织品和服装,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鞋类,箱包,家具,寝具,玩具,塑料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从欧盟进口的产品,主要有机电产品,车辆,机械设备,光学,照相,医疗设备,航天器机器零件,运输设备,钢材,工业原料以及纺织品和服装等等。

再次,中欧机电产品和纺织服装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比较显著,而且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但是中欧之间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主要是基于产品的差异性,包括用料、规格、工艺、品牌等方面的差异等,而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上的大量产业内贸易主要是基于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性能方面的差异。

中国现在的贸易优势主要是由于中国存在的大量的廉价的劳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劳动力的价格肯定会有一定较大程度的提高,那个时候我们国家的商品的生产成本就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上升,要想在和欧盟的贸易中继续保持我们的优势,我国必须要优化升级产业结构,这是因为一国的贸易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国的产业结构所决定的,因而结合我国产业技术水平来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实现比较优势的升级优化,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改善我国贸易条件的重要途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可以加大产业转移力度,在确保就业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以机电产业为主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新材料、医疗、生物、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知识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的出口的商品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更要向只是和技术密集型转变,积极引进世界先进技术来提升我国的产业技术含量。

第二由于我国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在贸易中具有相当的地位,我们应当继续发挥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和资源丰富的优势,对他们进行现代化的改造。要大力加强对传统出口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其技术含量,积极将新技术、新材料向传统产业渗透,促使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升级,使其在长久上获得它的比较优势。

第三我们还应当扩充完善产业链,强化基础工业力量,大力发展零部件加工工业,以降低对加工贸易中零部件进口的依赖性,从而大量降低中间产品高价进口对出口效益的增长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