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临床输血相关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医院临床医师输血权限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医师输血权限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医院临床用血管理,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规范临床医师输血行为,提高临床用血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临床医师输血权限的准入与培训1. 临床医师获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方可申请获得输血处方权限。

2. 临床医师获得输血处方权限前,须参加医院组织的临床输血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申请。

3. 获得输血处方权限的医师,每年至少参加一次临床输血知识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三、临床医师输血分级管理1.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2.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以下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3.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批准,方可备血。

四、临床合理输血管理1. 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积极推广成分输血,严禁输安慰血、搭配血、人情血,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2. 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身输血等。

3. 临床医生在给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前,应根据病情,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认真做好临床输血治疗前的全面评估,记录在病历中。

4. 患者需要输血时,临床医生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输血治疗的利弊,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与患者共同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方可输血治疗。

五、临床输血申请与审批1. 病人输血前应做血型、输血九项(ALT、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anti-HCV、anti-HIV、RPR)等检查,报告单贴在病历上。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五篇)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五篇)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一、护理人员根据医嘱确定输血后,持输血申请单和经扫描后的合血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标本。

二、值班护士将受血者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核对无误。

三、输血者从输血科取血时要认真核对受血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血量、血袋号和采血日期等有关内容,并签字。

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拒绝领取,通知相关人员。

四、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五、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单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两名核对的护士在电子医嘱单上签字,将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

六、取回的库存血不能加温,需要在室温下放置15-20后再输入。

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份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

七、输血前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中间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

八、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记录输血过程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

九、输血完毕后,将输血过程记录,将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到血库保存。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二)1.输血治疗前,经管医生必须与病人或家属谈话并签订输血治疗同意书。

2.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

3.血液取回后在室温下放置____分钟,不宜放置过久。

4.对于第一次输血的患者,应告知其血型。

5.输血时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有无输血反应。

如发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报告医生及时配合处理,并做好抢救准备,同时查明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将原血袋余血妥善保管____小时以便备查。

6.输血时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一袋血需要在____小时内输完,放置时间过长而发生血液变质。

2023年最新输血管理制度_最新输血管理制度规定

2023年最新输血管理制度_最新输血管理制度规定

2023年最新输血管理制度_最新输血管理制度规定最新输血管理制度篇11. 采血、输血均执行两人床边核对制度。

2. 接到输血医嘱后,打印输血医嘱和条形码,粘贴试管,两名医护人员持贴好标签的试管,前往病员床边采血,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血型。

(严禁同时为两个患者采血、输血。

)3. 采集的血标本由专人送至血库。

4. 接到取血通知时,由护士携带医嘱去血库取血,取回病房的血液要在30分钟内输注到患者体内。

5. 输血前由两人核对无误签名后方可执行。

核对内容为:(即输血查对制度)(1) 查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集或溶血,查血袋有无漏气;(2) 查输血报告单与血袋标签上供血者的姓名码、血液成分、血量、血型、RH血型是否相符,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有无凝集;(3) 查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及血型;(4) 输血前交叉配血报告必须经二人核对无误签名后方可执行。

6. 输血时,两名医护人员至床边再次核对病人床号、姓名,查输血报告单与血袋标签上供血者的姓名码、血液成分、血量、血型、RH血型是否相符,并询问核对病人血型与配血报告血型是否相符。

核对无误后,开始输注,并双签名于巡视卡上。

7. 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输血反应,尤其是输血开始15分钟内,输血速度要减慢,护士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皮肤变化,如有严重反应,应立即停输血、保留余血,以备检验分析原因。

8.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如含钙剂、酸性或碱性药品、高渗或低渗液,以防凝集或溶解;不得自行储血。

9. 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输入两袋以上血液时,两袋血液之间须输入少量等渗盐水冲管。

10.连续输血时,输血器12小时更换一次。

11.输血完毕后,认真书写护理记录,将输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上写明床号、姓名、输注日期与时间,放在指定位置保存24小时。

最新输血管理制度篇2(1)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对于手术用血应事先做好计划。

对输血量及所需各种成分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等)要严格掌握。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11篇)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11篇)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11篇)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11、输血科负责临床用血协调,建立血液库存动态预警,血液库存量应达到医院3天以上用血量,且有应急用血库存,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2、临床科室履行输血前告知和临床输血审批制,按要求准确、完整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申请800-1600毫升的`,由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申请量超过1600毫升的,由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科批准(急救用血除外)。

输血申请应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至输血科备血。

3、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成分输血,科学合理用血。

输血前临床医师能够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结果评估输血指征;按要求检测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ALT、ABO、RhD血型、血常规,不规则抗体筛选检查;输血后及时评价患者实验指标的变化。

4、严格执行血液输注前双人核查核对制度,在规定时限内输注,不得自行贮血,输注过程血液中不得加入任何药物。

5、临床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输血过程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变化;输血过程中先慢后快;能正确识别、处理输血不良应;能及时回报输血不良应调查处理表交输血科保存。

6、输血后24小时内应详实、准确记录输血病程记录,内容至少包括:输血指征、输血目的,输血方式,异体输血品种、ABO、RhD血型和剂量,自体输血量,输血起止时间,输注过程观察,有无输血应,输血应处理与转归,输血疗效评估;术中输血的`麻醉记录、手术记录、术后病程记录中出血量及输血量一致,输血量与发血量一致;输血护理记录至少包括异体输血的献血码、品种、ABO、RhD血型、剂量,自体输血量,输血起止时间,输注过程及有无输血应,输血应处理与转归等。

输血完毕,及时保存交叉配血报告单、输血记录单等于病历中。

7、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实施血液保护措施,对符合自体输血适应症患者,经治医师应积极动员患者自体输血。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相关制度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相关制度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相关制度一、引言临床输血是医疗救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临床输血的合理、安全、有效,提高临床输血质量,规范临床输血管理,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组织架构1.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由院长担任主任委员,由副院长、医务部、护理部、检验科、输血科、临床科室等相关负责人组成。

2. 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的协调和管理。

办公室设在医务部,由医务部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

3. 委员会成员应具备一定的临床输血知识和经验,能够公正、客观地评价临床输血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三、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1. 制定和修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临床输血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2. 对临床用血进行审批和监督,包括用血申请、用血审批、用血跟踪等环节。

3. 对临床输血的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输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 对临床输血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临床输血知识和技能。

5. 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和解决临床输血中的重大问题。

6. 向医院领导和相关部门报告临床输血管理的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四、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工作流程1. 用血申请:临床科室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需要,提出用血申请,填写《临床用血申请表》。

2. 用血审批:用血申请表提交给医务部,由医务部负责审批。

审批过程中,医务部可组织相关科室进行会诊,确保用血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3. 用血跟踪:输血科负责对临床用血进行跟踪和管理,包括血品的发放、输血记录的填写等。

4. 质量监控:输血科定期对临床输血的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向医务部报告。

5. 培训和考核:医务部定期组织临床输血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临床输血知识和技能。

6. 会议讨论: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和解决临床输血中的重大问题。

五、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工作要求1. 委员会成员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医院规章制度,公正、客观地履行职责。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委员会及职责、会议记录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委员会及职责、会议记录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委员会及职责、会议记录一、临床输血管理制度为了加强我院临床输血管理,提高临床输血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临床输血管理原则1.1 科学、合理、安全、有效使用血液制品。

1.2 优先使用自体输血、成分输血,严格控制异体输血。

1.3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

第二条临床输血管理组织2.1 成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临床输血管理工作。

2.2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由院长担任主任委员,成员包括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输血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

2.3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第三条临床输血管理职责3.1 制定临床输血管理制度,监督实施。

3.2 监测、分析临床用血情况,推进临床用血科学化、规范化。

3.3 组织临床输血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临床输血知识水平。

3.4 审核临床输血申请,确保输血适应症准确。

3.5 监督临床输血操作,保障输血安全。

3.6 处理临床输血不良事件,及时上报。

3.7 开展临床输血研究,提高临床输血水平。

第四条临床输血管理程序4.1 临床输血申请:由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填写输血申请单,经主治医师签字同意后,报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审核。

4.2 输血科配血:输血科收到输血申请单后,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确保血液安全。

4.3 输血前检查:输血前,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感染筛查等,确保患者适合输血。

4.4 输血过程:医护人员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输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确保输血安全。

4.5 输血后评估:输血后,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记录输血效果及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第五条临床输血管理考核与奖惩5.1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定期对临床输血工作进行考核,对违反输血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处理。

5.2 对在临床输血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023年输血科管理制度6篇

2023年输血科管理制度6篇

2023年输血科管理制度6篇书目第1篇医院(血库)输血科质量管理制度第2篇(血库)输血科感染管理制度第3篇八一医院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第4篇医院输血科血库感染管理制度第5篇医院医疗(血库)输血科质量管理制度第6篇输血科质量和平安管理制度输血科质量和平安管理制度1.为确保输血平安有效,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应具备较强的法制意识和风险意识,遵守一切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

2.接收血液标本时,必需仔细核对标本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血型和临床诊断等。

检查血液标本是否有溶血、污染、血量不够等,不符合配血试验要求的标本拒收。

3.配血前必需对病人及献血者血型两次确认,必需作正反血型鉴定,无误后方可配血。

4.《临床输血申请单》上所填血型与标本管标示血型不符时,病人或家属对血型有异议时,马上通知临床科室重抽标本,复查血型,还有疑问时,马上床旁复查血型,再有疑问时,马上请示科主任处理。

5.配血中发觉主、次侧有一侧凝集,一律不得发血,马上报告科主任,作进一步检查。

6.领血人必需是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发血前必需核对受血者姓名、年龄、血型、住院号,科别、床号、临床诊断等,以及献血者血袋条码号、采血日期、效期、血液品种、血量等,双方核对无误后,签字认可。

7.如有群伤、需输血的病人太多,分轻重缓急配血,先配危重病人的血液,再配病情较轻病人的血液,并马上报告科主任恳求救济。

8.输血科(血库)必需储备肯定量的血液,保证应急用血。

9.仔细做好输血前检查工作。

10.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

11.正确合理运用化学试剂(药品),有毒有害物品专人保管,防止事故发生。

12.正确处理医疗生物垃圾,防止交叉污染发生。

13.做好水、电、气防火防灾工作。

下班前必需关闭全部不用的仪器、空调等用电器,关好水、气管开关,并作好交接班记录。

14.定期检查通电线路,严防引发火灾,科室配备消防器材,强化消防意识,加强消防演练,人人警惕,消退隐患。

(最新版)医院输血管理制度

(最新版)医院输血管理制度

医院输血管理制度一、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要求严格实施输血管理。

二、实行医院输血管理院科两级三层管理制:决策层:即院长办公会和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

控制层:各专业管理委员会和各业务职能部门。

执行层:即各科室/病区主任、护士长及科室管理小组。

三、明确院长为医院输血管理第一责任人,部门领导、科室主任为本部门和本科室的第一责任人。

各级监管组织配备专(兼)职人员,共同参与输血督导、检查、评价,负责输血管理工作。

四、掌握严格输血指证:根据患者检查结果和临床症状决定是否输血,严格控制不必要、不合理临床用血,禁止输“营养血”及“安慰血”,严格执行《临床用血审批制度》。

五、完成输血前检查:输血前要对患者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及传染病筛查的相关检查。

六、完成输血同意书签字:输血治疗前,主管医师应与患者或其家属充分沟通,说明输血用途、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等,同意后由患者或委托人、监护人签署字。

七、输血过程要严格遵守输血原则:输血过程中应掌握先慢后快原则,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

输血过程必须严密观察,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八、特定情况输血:输血应履行审签手续,按照《临床用血审核制度》规定,根据不同输血量应向上级医师、科室主任或医疗管理部门签字批准。

特定情况按照具体规定执行。

九、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采集血标本、取血及输血前相关医护人员及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三查十对”制度,避免出现差错。

十、坚持输血不良事件登记、报告、讨论、处理制度。

输血管理与评优、奖惩及职称评聘相结合,并纳入科室评审。

通过督导、检查、分析、总结、反馈、通报、处理、整改,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医院病案归档制度一、出院患者的病案必须在患者出院后48小时内提交,死亡病案为7天(应完成死亡病历讨论并填写有关死亡资料)。

二、病案经由质控医生和质控护士审核无误后交病案归档人员上架。

三、实行《病历签收单》制度,病案室与各科室接收病案时,均要逐份登记核对并在签收单上签字。

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一、临床输血信息反馈制度1.临床输血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患者输血后若达不到预期效果,或病情比输血前加重,又不能用原发病解释时,应及时向输血科(血库)反馈,或请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指定专家会诊,共同分析原因,重新制定输血治疗方案。

2.临床输血治疗时,一旦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必须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或《输血不良反应记录表》,并及时送回输血科(血库)。

在紧急情况下先处理患者并电话告知输血科(血库),后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或《输血不良反应记录表》。

回报单或记录表是输血反应的凭据,未送单者输血科(血库)视为无输血不良反应发生。

《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或《输血不良反应记录表》须保存10年。

3.输血科(血库)应每月派专人去临床科室进行一次临床输血信息调查,了解临床输血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征求临床意见,以便为改进服务提供依据。

4.如有临床科室要求协助处理输血相关疑难问题时,输血科(血库)应积极给予配合,并作书面记录。

5.对临床反馈的信息每季度进行一次小结,每年进行一次总结,并上报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

二、输血文档保存管理制度1.输血文档是指科室与输血相关的各种记录,包括《临床输血申请单》、《血液入库记录单》、《血型鉴定登记本》、《交叉配血标本登记本》、《发血登记本》、《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输血不良反应记录本》、《冰箱温度记录表》、《实验室清洁、消毒记录本》、《血液报废记录表》等。

2.原始记录规定的项目应认真及时填写,字迹工整、清晰,数据真实,不得遗漏、涂改,更不准任意撕毁。

确实需要更改者,可用钢笔划杠修改,由更改人签名或盖章,原更改内容应清晰可辨。

各项工作记录,操作者与复检者签全名。

3.原始记录由岗位负责人或科主任审核、签名以保证记录内容完整、正确。

4.原始记录表(本)设专人每月核对整理一次,确认无误后装订,归档保存。

5.档案的查阅。

医院工作人员由于工作需要查阅档案,根据医院有关规定按批准反胃查阅,未经同意不得随意翻阅、摘抄、复印;外单位须查阅档案时,应持单位介绍信,经本单位主管部门同意,方可查阅。

2023年临床输血管理规定

2023年临床输血管理规定

2023年临床输血管理规定引言:输血是指将外源性血液或其组分通过静脉(或其他途径)输入到患者体内,以纠正血液系统的功能障碍或维持生命的一种治疗手段。

由于输血涉及到献血者、血液采集、血液贮存、输血操作以及受血者等多个环节,因此需要严格规范和管理。

2023年的临床输血管理规定将进一步完善输血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确保输血安全,提升医疗质量。

本文将对2023年临床输血管理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一、献血者管理:献血者是输血链条的第一环节,要求其身体健康、年龄在18岁到55岁之间、无传染病史等基本条件。

2023年的临床输血管理规定将会加强献血者的筛查工作,引入更加严格的血液检测技术,确保献血者的血液安全可靠。

同时,将进一步加强对献血者的教育,引导其自觉遵守相关规定,提高献血者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减少献血者在输血过程中的不当行为。

二、血液采集与贮存:血液采集是输血链条的第二环节,血液贮存是输血链条的第三环节。

2023年的临床输血管理规定将要求血液采集单位具备相关的许可证和资质,严格按照规定操作,并且配备先进的设备和仪器,确保血液采集的安全和质量。

同时,血液采集单位还需建立完善的血液贮存管理体系,包括血型鉴定、血清学检测、血液质量评估等内容,确保采集的血液贮存安全有效。

三、输血操作:输血操作是输血链条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受血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2023年的临床输血管理规定将进一步加强输血操作的规范性和标准化。

将要求输血操作人员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和资质,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

同时,还将加强对输血器材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其质量可靠。

此外,还将要求输血操作人员严格遵循输血操作流程,确保输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四、受血者管理:受血者是输血链条的最后一环节,他们的安全和治疗效果直接受到影响。

2023年的临床输血管理规定将加强对受血者的责任管理和评估。

将要求医务人员对受血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并选择适当的输血方式和血液成分,确保输血安全有效。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章制度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章制度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临床输血技术管理,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医疗机构在临床输血过程中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设立输血科室或者专门的输血医疗组织,负责输血相关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输血科室应具备相应的设备和设施,保证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进行。

第五条输血科室应有专业的输血医疗人员,包括输血科主任、输血科护士和输血医师等。

第六条输血科室应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考核,保证输血医疗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

第七条输血科室应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确保输血过程的记录完整和准确。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定期对输血科室进行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第二章输血工作流程第九条患者需接受输血治疗时,应由医师开具输血申请单,明确输血的指征和数量。

第十条输血科接到输血申请单后,应核实患者信息,确认输血的合理性。

第十一条输血科应选择合适的供血产品,确保供血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二条输血前,需要进行输血前检查,包括患者的血型、Rh因子和交叉配血等。

第十三条输血科医师应向患者说明输血的目的、风险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第十四条输血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输血操作规程,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进行。

第十五条输血过程中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第十六条输血结束后,应对患者进行观察,及时发现输血反应和副作用。

第十七条输血科应定期对输血工作流程进行评估和改进,提高输血工作质量。

第三章输血质量控制第十八条输血科应保证供血产品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进行。

第十九条输血科应定期开展供血产品的质量控制和评估工作,确保供血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

第二十条输血科应建立完善的供血品质档案,记录供血产品的质量信息和使用情况。

第二十一条输血科应建立完善的输血质量监控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第四章输血风险管理第二十二条输血科应建立完善的输血风险评估制度,评估患者接受输血的风险和安全性。

临床输血室管理制度

临床输血室管理制度

临床输血室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临床输血室工作,确保输血安全、有效,提高输血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组织机构临床输血室设立在医院血液科或输液科下属。

设主任一名,副主任一名,护士长一名,输血护士若干,全体人员应按照本制度执行。

三、人员管理1. 临床输血室主任、副主任应具备中高级护师以上资格,具有丰富的输血工作经验,能够独立承担输血室的管理工作。

2. 护士长应具备中级护士以上资格,具有一定的领导管理能力,要能协助主任处理日常工作。

3. 输血护士应具备初、中级护师资格,通过培训合格后方可从事输血相关工作。

4. 所有人员须定期参加输血相关知识培训,持证上岗。

5. 违反输血相关法规或制度的人员将被追究责任。

四、设备管理1. 临床输血室应配备完备的输血设备,包括输血椅、输液泵、输血管路等必需工具。

2. 输血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状态良好。

3. 如发现设备故障,应及时报修,并做好备用设备的准备。

五、质控管理1. 输血前应按照规定流程核对病人身份,血液类型和数量,并征得病人同意。

2. 输血时应严格控制输血速度,及时观察病人反应。

3. 输血后要及时记录输血情况,并观察输血后反应。

4. 定期进行输血质量评估,找出问题,并及时改进。

5. 对输血中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及时处理和报告。

六、安全管理1. 临床输血室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工作环境无安全隐患。

2. 遵守血液传染病防护法规,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3. 对输血相关操作人员进行职业暴露防护培训,并提供防护用具。

4. 对输血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确保输血安全。

七、突发事件处理1. 对于输血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临床输血室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处理。

2. 应急预案要包括人员分工,措施及装备准备等。

3. 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八、其他1. 临床输血室应与相关科室密切合作,共同保障输血工作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2. 定期做好输血室的整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最新输血安全管理制度

最新输血安全管理制度

最新输血安全管理制度第一条总则为了加强输血安全管理,保障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组织机构医疗机构应当成立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监督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制定年度输血工作计划,具体执行工作由血库负责。

第三条临床用血管理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及卫生部下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四条血库设置血库的设置应当执行卫生局颁布实施的《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试行)》,从人员配置、布局和设施、设备上加以完善。

第五条岗位职责血库应制定血库负责人岗位职责、各级别技术人员岗位职责、相关人员岗位职责以明确职能范围,作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第六条技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程序血库应制定技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程序,制定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输血专业技术操作规程,现有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切实建立起室内质控标准。

第七条职工培训和考核血库应在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指导和协助下建立职工培训和考核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八条血液制品的选择和使用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临床需要,合理选择血液制品,并严格执行血液制品的使用规定,确保患者安全。

第九条输血前核对制度申请输血前,医护持输血申请单双方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做交叉配血试验。

第十条输血过程管理1. 责任护士凭取血通知单到血库取血,并与血库发血者共同查对签名,无特殊情况一次只取一个患者的血。

取血过程中要避免血液震动,以防红细胞破裂。

2. 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血型化验单,按输血查对制度执行,“三查八对”(三查:血制品有效期、血制品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整,八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制品种类、剂量)如有疑问立即与血库联系,准确无误方可进行输血。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为加强医院对临床用血工作的管理,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合理、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最新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血液供应及管理1.输血科必须按照师市卫生局指定的采供血机构进血液,不得使用无血站(库)名称和许可证号标记的血液。

2.各临床科室用血必须从输血科申领。

3.输血科必须保证血液储存、运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

全血、红细胞的储藏温度应当控制在2-6℃,血小板的储藏温度应当控制在20-24℃;输血科应当做好血液储藏温度的24小时监测记录。

储血环境应当符合卫生学标准。

4.输血科应与血液中心签订供血协议,做好用血计划(根据我院同年期临床手术用血量和科室常规治疗用血量的三倍储备血液),库存血液应尽量在2周内周转。

发血按照采血日期的先后依次发出。

按照红细胞血型A、B、O、AB储存血液的比例为3:3:3:1。

5.输血科必须保证入库,出库血量,库存血量账目清楚,认真保管,不得私自销毁。

有关血液入库、核对、领发等登记资料需至少保存十年。

6.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全院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技术培训及考核,考核内容纳入科室质量考核。

二、临床用血流程及管理1.临床科室用血必须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掌握临床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对输血指征进行综合评估,制订输血治疗方案,并记入患者住院病历中。

2.临床用血申请实行分级管理,不得越级用血。

3.临床用血治疗前,主管医师应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输血目的、方式及输注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名。

《输血治疗同意书》归入患者病历。

无家属的无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务部(节假日或夜间报医院总值班)或者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4.凡需申请输血者,临床医师必须在输血前对受血者完善有关检查,内容包括血型、血常规、ALT、乙肝五项、抗-HCV、抗-HIV 1/2、梅毒,检验结果录入病历保存。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一、引言临床用血对于救治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但同时也需要严格的管理和规范的流程来确保用血的安全、合理和有效。

本文将详细阐述临床用血的管理制度及流程,以保障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健康权益。

二、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一)用血申请制度1、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科学合理地申请用血。

2、申请用血时,医师需认真填写《输血申请单》,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临床诊断、输血目的、预计输血量等。

3、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 800 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申请备血量在 800 毫升至 1600 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 1600 毫升的,由科室主任提出申请,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二)用血审核制度1、输血科(血库)接到输血申请单后,应对申请用血进行审核。

2、审核内容包括患者输血适应证、输血前检测结果、申请血量等。

3、对不符合输血指征或申请用血不合理的,输血科(血库)应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三)用血登记制度1、输血科(血库)应建立健全用血登记制度,对每一次用血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2、登记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输血日期、输血品种、输血量、供血者信息等。

3、用血登记资料应妥善保存,以备查阅和追溯。

(四)血液储存管理制度1、输血科(血库)应按照规定的条件和要求储存血液。

2、不同血型、不同品种的血液应分别储存,并有明显的标识。

3、血液储存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温度、湿度等参数符合要求。

4、定期对库存血液进行质量检查,对过期、变质或不合格的血液应及时进行处理。

(五)血液发放管理制度1、血液发放必须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确保血液的质量和新鲜度。

2、发放血液时,应认真核对受血者和供血者的信息,包括姓名、血型、住院号等,确保无误。

2024年输血科管理制度(三篇)

2024年输血科管理制度(三篇)

2024年输血科管理制度为了提高临床输血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制度化,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了本制度。

1.临床输血工作应在输血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进行。

2.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制度。

3.从事临床输血的医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

4.血液来源必须合法,禁止非法自采自用血液。

5.输血科(血库)应有专人负责血液的入库、储存、发放工作,并做好相应记录。

6.执业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科学合理使用血液,提倡成分输血。

7.受血者或家属必须知情同意,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后,方可输血。

8.执业医师认真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并由主治执业医师审核签字后,向输血科(血库)申请备血。

9.输血科(血库)应有专人负责标本收集、处理、检测及输血前检查工作。

10.输血科(血库)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包括ABO正反定型、Rh血型)和交叉配血工作,保证结果准确可靠。

11.认真做好血液收领、发放、质量检查和发放前核对工作。

12.输血前由两名具有执业资格的医护人员做好“七查、八对、九不用”工作。

“七查”指:①查血站名称及许可证号;②献血者条形码号;③献血者血型;④血液品种;⑤采血日期及效期;⑥储存条件;⑦输血器材质量。

“八对”指:①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②病案号、住院号;③病室、床号;④病人血型;⑤配血结果;⑥献血者血袋号;⑦血液品种;⑧血量。

“九不用”指:①标签有破损的血液不用;②标签字迹不清的血液不用;③血袋有破损的血液不用;④有明显凝块的血液不用;⑤血液呈乳糜或暗灰色的血液不用;⑥血浆层有大量气泡、絮状物或大颗粒的血液不用;⑦血浆层与红细胞层分界不清或交界面有溶血的血液不用;⑧红细胞层呈紫红色的血液不用;⑨过期血或有疑问的血液不用。

13.输血以“先慢后快,密切观察”为原则,输注前15min,以1-3ml/min为宜,无输血不良反应后,适当加快速度,一旦有输血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血,查清原因后再输注。

患者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患者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患者输血安全,防止输血相关疾病的发生,规范临床输血工作,根据《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管理1. 医院成立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输血工作的全面管理,监督和指导临床输血工作的开展。

2. 输血科负责血液的采集、检验、储存、发放等工作,确保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

3. 临床科室负责患者输血申请、输血过程的管理和输血后观察。

三、输血申请与审批1. 患者输血申请由经治医师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提出,填写《输血申请单》,并与患者或家属沟通,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

2. 《输血申请单》经护士核对患者资料、原始血型、Rh血型后,由输血科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3. 输血申请经输血管理委员会审批后方可进行输血。

四、血液采集与检验1. 输血科按照《献血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血液采集工作。

2. 血液采集后,由输血科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血液质量检验等工作。

3. 检验结果合格后方可发放血液。

五、血液储存与发放1. 输血科按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规范血液储存工作。

2. 血液储存期间,应定期检查血液质量,确保血液安全。

3. 输血科根据临床科室的输血申请,核对患者信息、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后,发放血液。

六、输血过程管理1. 临床科室接到输血通知后,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核对患者信息、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袋标签等,确保准确无误。

2. 输血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使用一次性输血器。

3. 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措施。

七、输血后观察与记录1. 输血后,临床科室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输血反应,立即报告输血科,并采取相应措施。

2. 输血后,临床科室应做好输血记录,包括输血时间、输血量、输血反应等。

八、输血不良反应处理1. 临床科室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并报告输血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临床输血相关管理制度输血管理委员会职责1.在院长或分管院长领导下,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度负责对全院临床输血工作进行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杜绝临床输血事故发生。

2.认真贯彻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按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执行。

3.建立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并监督运行,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有效。

4.制订本院输血计划,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并认真组织实施。

5.制订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计划,努力提高工作人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6.提倡成分输血,科学合理用血,提高临床输血疗效。

7.加强职工责任心教育,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标准操作规程,严防责任事故发生。

8.执行用血审批制度及统计上报制度。

9.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医院输血管理工作会议,及时通报输血管理工作动态,对存在的问题制订整改方案,及时整改。

10.每年组织召开一次医院输血管理工作总结会,对输血工作成绩突出者给予表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临床输血制度为了使临床输血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本制度。

1.临床输血必须在输血管理委员会指导下开展工作。

2.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制度。

3.临床输血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

4.血液来源必须合法,不得非法自采自用血液。

5.检验科应有专人负责血液的入库、储存、发放工作,并作好相应记录。

6.执业医师严格掌握输血指征,科学合理使用血液,提倡成分输血。

7.受血者或家属必须知情同意,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后,方可输血。

8.执业医师认真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并由主治执业医师审核签字后申请备血。

9. 检验科应有专人负责标本收集、处理、检测及输血前检查工作。

10. 检验科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包适ABO正反定型、Rh血型)和交叉配血工作,保证结果准确可靠。

11.认真做好血液收领、发放、质量检查和发放前核对工作。

12.输血前由两名具有执业资格的医护人员做好“七查、八对、九不用”工作。

“七查”指:?查血站名称及许可证号;?献血者条形码号;?献血者血型;?血液品种;?采血日期及效期;?储存条件;?输血器材质量。

“八对”指:?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住院号;?病室、床号;?病人血型;?配血结果;?献血者血袋号;?血液品种;?血量。

“九不用”指:?标签有破损的血液不用;?标签字迹不清的血液不用;?血袋有破损的血液不用;?有明显凝块的血液不用;?血液呈乳糜或暗灰色的血液不用;?血浆层有大量气泡、絮状物或大颗粒的血液不用;?血浆层与红细胞层分界不清或交界面有溶血的血液不用;?红细胞层呈紫红色的血液不用;?过期血或有疑问的血液不用。

13.输血以“先慢后快,密切观察”为原则,输注前15min,以1,3ml/min为宜,无输血不良反应后,适当加快速度,一旦有输血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血,查清原因后再输注。

14.做好输血过程记录,对输血不良反应及时认真处理,并记录。

15.规范书写输血病历和“三单一书”,“三单”指:《临床输血申请单》、《配血试验报告单》、《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一书”指:《输血治疗同意书》。

16.做好配血后标本和输血后血袋的保留工作,配血后标本2,60C至少保留7d,输血后血袋至少保留1d。

17.输血相关资料年终移交档案室妥善保存,至少十年。

检验科工作制度为了使科室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本科室实际,制定本制度。

1. 检验科以“安全第一、服务临床”为宗旨,为临床各科提供各项优质服务。

2.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服务质量,坚持24h值班制,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试验结果和安全可靠的血液及制品。

3.做好本单位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工作。

4.做好临床用血制度的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工作。

5.积极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

6.使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试剂,使用仪器设备符合计量标准,做好仪器设备使用、维护、保养和校验工作,确保仪器设备性能完好,建立仪器设备使用、维护和保养档案。

7.认真做好标本收集、处理、检测、保留工作。

8.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工作,ABO血型鉴定作正反定型,常规检测Rh 血型,交叉配血至少使用2种方法(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

9.认真做好血液入库、储存、出库、领取、发放、运送工作,以及配血标本和输血后血袋的保留工作。

10.认真做好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处理、登记工作。

11.做好各种实验记录及各种数据的统计上报工作。

12.积极参加业务学习和继续教育培训,撰写科研学术论文,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13.做好实验室消毒灭菌,清洁卫生工作,按规定做好生物垃圾的消毒处理、运输消毁工作。

14.做好实验室安全保卫和消防工作。

15.完成上级交办的临时性任务。

检验科质量管理制度1. 检验科工作人员应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爱岗敬业,工作认真仔细,责任心强,法制意识浓厚,严格执行相关政策、法规、制度及标准操作规程。

2.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科室内设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有专人负责科室内的质量管理、质量检测和质量监督工作。

质量监督员应负责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质量监督工作。

3.进入检验科的血液及试剂必须有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许可证,试剂必须有专人统一管理,有专人负责血液及试剂质量,科主任监督执行。

4.定期对各种仪器设备进行检查、校验和检定。

5.每天观察电热恒温水箱温度2次,观察储血冰箱、冰柜的温度4次,并作好记录。

恒温水箱内保持清洁,解冻血浆时血浆漏出应及时消毒、换水,并防止交叉污染和职业暴露的发生。

6.对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临床输血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专门培训,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会议、学术交流和进修学习,定期进行业务考试和考核,并存入档案保存。

7.临床输血申请、血样采集、送检、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血液入库、核对、储存、发放、运输、输注、标本及血袋保留、病历书写等,必须按《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执行。

8.建立健全各项输血制度、标准操作规程,详细记录各种实验数据,原始资料完好保存至少十年。

9.积极开展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活动,保证临床输血质量和安全。

10.实行定期审核、评价和检查制度,发现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解决,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11.建立输血信息反馈制度。

及时了解临床输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科学分析,及时解决,不断改进和提高临床输血质量。

12.有专人负责到血站领取血液,领血时必须认真核对。

核对内容:献血者血袋条码号、采血日期、效期、血液品种、血量、血液外观质量等,准确无误后,双方签字认可。

13.送交叉配血标本时,临床医护人员必须持《临床输血申请单》、《配血试验报告单》,随同血标本一起交检验科。

《临床输血申请单》、《配血试验报告单》填写完整,字迹清楚,有执业医师签字和主治执业医师审核签字。

血样标签粘贴牢固,标签上正规书写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床号、住院号、临床诊断、血型(已知时填写)等。

14. 检验科工作人员接收标本时,必须逐项认真核对,并检查标本是否符合要求,无误后,双方签字,方可接收登记。

15.凡是《临床输血申请单》、《配血试验报告单》填写有任何一项不符要求或有疑问时,均不能接收血标本。

请临床科室重新验证后,重新抽取血标本,必要时检验科工作人员到床旁确认血型。

16.严格执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复核制度。

对多次输血者,要查对前几次血型,一致后才可接收血标本或配血。

对于新入院病人,一定要两次抽血确认血型。

交叉配血前一定要再次复查献血者和受血者血型。

17.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严格按标准操作规程进行,ABO作正反定型,常规检测Rh血型,交叉配血要用盐水相与非盐水相两种方法配血。

18.凡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积极配合临床科室及时认真调查和处理。

19.严格交接班制度。

交接班有书面记录,在工作中有疑难问题应及时与科室其他同志协商,妥善解决,重大问题及时上报科主任。

检验科感染管理制度1.科室布局合理,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标识明显。

2.清洁区必须每天紫外线密闭消毒30,60min,专人负责,有消毒记录。

3.接受医院“院感”委员会的监督指导,积极配合定期抽样检查。

清洁区达到?类环境标准,空气细菌菌落数,200cfu/m3,物表菌落数,5cfu/m2,医务人员手指菌落数,5cfu/m2。

随时保持环境清洁,每日清洁桌面、地面,被血液污染的台面用高效消毒剂及时处理。

4.各个岗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5.禁止自采自用血液,必须按规定从合法血站取血,确保用血安全。

6.科学合理使用成分血,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

7.做好输血前检查工作。

8.使用的医疗器械必须是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达到有关标准。

9.工作人员上岗时,应随时警惕血源性传染病的传播,作好自身防护,防止职业暴露。

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洗手,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刺伤,应及时按规定处理。

10.储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它物品,每周用消毒液清洁一次,每月对冰箱内空气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和霉菌,随时保持冰箱清洁卫生。

11.废弃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废血和血液污染物等生物垃圾,必须分类收集,贴生物危害标记,进行无害化处理。

一次性空针每天消毒清洗后如数交回供应室并签字,盛血试管每天送医院焚化炉毁型焚烧处理,血液洗涤水消毒后倒入下水道,进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达标排放。

12.各种消毒处理资料档案保存至少3年。

检验科安全制度1.为确保输血安全有效,检验科工作人员应具备较强的法制意识和风险意识,遵守一切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

2.接收血液标本时,必须认真核对标本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血型和临床诊断等。

检查血液标本是否有溶血、污染、血量不够等,不符合配血试验要求的标本拒收。

3.配血前必须对病人及献血者血型两次确认,必须作正反血型鉴定,无误后方可配血。

4.《临床输血申请单》上所填血型与标本管标示血型不符时,病人或家属对血型有异议时,立即通知临床科室重抽标本,复查血型,还有疑问时,立即床旁复查血型,再有疑问时,立即请示科主任处理。

5.配血中发现主、次侧有一侧凝集,一律不得发血,立即报告科主任,作进一步检查。

6.领血人必须是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发血前必须核对受血者姓名、年龄、血型、住院号,科别、床号、临床诊断等,以及献血者血袋条码号、采血日期、效期、血液品种、血量等,双方核对无误后,签字认可。

7.如需输血的病人太多,分轻重缓急配血,先配危重病人的血液,再配病情较轻病人的血液,并立即报告科主任请求援助。

8.认真做好输血前检查工作。

9.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