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实词专题复习》 课件 (共76张)

合集下载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文言实词课件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文言实词课件

• (3)履
[古义]①动词。践踏,踩。②名词。鞋子。 ①足之所履,(《 庖丁解牛》) ②郑人有欲买履者。(《郑人买履》)
[今义]①践踏,踩。②鞋子 。③脚步。④履行。 (4)再 • [古义]数词。两次,第二次。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 [今义]①又一次,第二次,多次。
②继续,还有。
1.荆轲顾笑武阳。《荆轲刺秦王》
回头
2.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伶官传序 》

3.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
访问
4.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硕鼠》
顾念关心
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考虑顾及
6.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屈原列传》
7.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孔雀东南飞》
对策
注意积累 学会推断
第 二 课 时(古今异义)
一、复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文言实 词的古今异义现象。 2、积累文言古今异义实 词。
二、考点解读
古今异义
这一类实词,从字面上看与今词意义相同, 而实际上意义不同甚至相反。学习、复习时可从 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感情色彩变化、弱化 强化等方面进行辨析,防止以今义释古义。
实词的多义项,更需要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
当堂训练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道
(1)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鸿门宴》) (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3)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5)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 (7)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8)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实词PPT课件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实词PPT课件

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贾谊《过秦论》“河”
古代专指黄河,现在泛指河流。
2、“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贾谊《过秦论》古义:中
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2、“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白居易《琵琶行
“阿姨”:古义:母亲.今义:晚辈对任何女性长辈的亲切称呼
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当时已经和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 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9
(一)、词义的扩大 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
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如:“江”、“河”二字,古代 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好”,古代指 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例如: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让……称王
生死而肉骨(使死人复生,白骨长肉 )
使……复活、长肉
齐威王欲将孙膑
任命……为将
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 使……为臣
舍相如广成传舍
. 让……住在…… 34
四、词类活用 (五)意动用法
.
35
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指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 具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
主要有形容词和名词的意动。
.
32
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使……变弱/削弱) ②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③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使……变愚蠢) ④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使……变高/提高) ⑤昂其直,居为奇货。 (使……变高/提高) ⑥今媪尊长安君之位。(使……变尊贵/抬高)
.
33
3.名词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 语怎么样或成为什么的意思。

《高考复习之文言实词和句式》课件(103张)-优秀课件

《高考复习之文言实词和句式》课件(103张)-优秀课件
②(廉颇)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古代是扬言的意思,现在表示宣告,声明。
③璧有瑕,请指示王 指示:古代是指给人看,现在是表示上对下申明处 理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古代表示与外界隔绝之地,现在表示走投无 路之时。
词语 古义
今义
例句
亲戚
父母兄弟, 统指亲人
旁系亲属
[练习]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背叛之意。
2.赢粮而景从 [景]同[影],像影子一样。
3.君子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智慧。
4.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坐]同[座],座位。
5.风吹草低见牛羊 [见]同[现],露出。
6.秦伯说
①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妻子儿女。今义:妻,与“丈夫”相对
③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3. 词义转移:
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 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 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 面的意思了。如:“涕”,古代 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 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 道,今义转移为偷窃。
偏义复词
古代汉语中,有的词语是由两个 语义相同(近)或相反的字组成,而 意思却偏向其中一个字,另外一个字 没有实际意思。
◆ 1. 语义相反的偏义复词。 ①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赏罚褒贬),
练习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 义和用法。
① 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 古代指大腿,现在指臀部、屁股。
② 愿为市鞍马
这里指买,现在已不用,现指城镇、集市。 ③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 课件(共54张PPT)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 课件(共54张PPT)

考点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与用法
文言实词考查点主要包含以下知识点:(1)词类活用(2)古今异义(3)一词多义(4)通假字(5)偏义复词
高考真题 翻译下列句子(1)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周书.贺兰祥传》)[安徽卷]当时已经和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2)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陈亮《诸葛孔明》)[湖南卷] 寄身在偏远的地方,只是称霸的人的臣子罢了。
穿衣戴帽
嫁给
像鸟的翅膀一样
向东
在风里、在露天
收藏的珍宝;聚敛的珍宝
坚硬的铠甲;锐利的兵器
与...交好
名词作动词
名词作状语
动词作名词
形容词作动词
使...为将
把...当成伴侣,把...看作朋友
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的意动用法
统一
数词作动词
总结1: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改变原来的词性和意义,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的现象。
【积累】高考常见常考的文言通假字1. “案”通“按”,审察,察看。例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2.“倍”通”背”,背叛。例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3.“屏”通“摒”,摒弃。例 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4.“辟”通“避”,躲避。例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殽之战》)5.“知”通“智”,明智,聪明,智慧。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十则》)
考点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与用法
文言实词考查点主要包含以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识点:(1)词类活用(2)古今异义(3)一词多义(4)通假字(5)偏义复词

高三语文文言实词复习PPT课件

高三语文文言实词复习PPT课件
“姥”,婆婆) 7.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偏义在
“兄”,哥哥) 8.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偏义在“异”,
不同) 9.能谤讥于市朝 (偏义在“市”,闹市)
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动词、 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 语等四大类七种情况。(见 专题复习)
一、命题规律
2.重点考查实词的语境意义。
3.还将在翻译与断句题中间接考查。
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无论是对文 言实词的专项考查,辽是对文句的翻译、 文意的理解,都涉及对文言实词含义的 理解,辐射面广,占分值大,失误率也 较其他知识能力点要高。究其错因,归 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四种情况:
1.不辨古今,以今义解释古义。从词 义角度,将古代汉语的实词与现代汉语作 比较,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词义完全相 同,一类是完全不同,一类是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高考重点考查的是第三类。这 一类实词,从词义的古今变化来看,又可 分为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 情色彩变化和名称说法改变等五种情况。 所谓不辨古今,就是考生没有注意到词义 的古今联系与区别,误将它们与现代汉语 相应的词在词义上混为一谈,以今义去解 释古义。
文言实词考查的主要形式是理 解加点的文言实词在所给句子中的 含义。从所选择的文言实词来看大 多数文言实词属于古今异义、一词 多义、词类活用等,从近几年来看 文言实词的考查大多数是在《考试 说明》上的120个实词范围之内。
二、命题角度
2011年高考“文言实词”的考查会 有如下特点:
1.题型较稳定,以客观题的形式直 接考查。考查命题材料中的句中实词, 有可能是课内实词的迁移。
例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理解 错误的一项是( B)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智) B.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用)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供)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曝)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实词+课件58张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实词+课件58张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 故事:先例,旧例 【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 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
译文:如果想要货物钱财,汉朝曾赐给匈奴单 于玉帛,有先例,应当答应他们。
……冬十月,遣曹利用诣契丹军。十二月庚辰,契丹使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 请盟。利用言契丹欲得关南地。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 决战!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契丹犹觊关南,遣其 监门卫大将军姚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利用竟以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成约而还。
·
类别
释义
示例
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 如“本”的本义是“草木的根”,“道”的本义 本义
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是“路,道路”
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 如“本”的引申义为“根本、本来、原本、基
引申义
相关的其他意义
本”,“道”的引申义为“方法、道理、主张”
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 如“草菅人命”的“草菅”,本义是“野草”,比
3.通假字
分类
说明
例句
例句解析
通假字与被通假字
(“本字”)在字义上一
①仆诚以著此书,藏
①句中“责”,根据前文
中“偿”,理解为“责任”是
般没有关系。如果用A 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 不通的,而理解为“债”可通
字义 分析
字来解释,A字的字义与 句子的意思有矛盾,而
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
·
(《报任安书》) ②
病(
扩大
义项增多
劝(古:劝勉。今:劝勉、规劝、劝阻) 不真实的)
假(古:凭借、利用。今:凭借、利用,
词义 缩小
范围缩小
臭(古:气味。今:一种难闻的气味) 。今:岳父)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专题 课件(共51张PPT).ppt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专题 课件(共51张PPT).ppt
文言文高考专题
四类文言文实词卡卡 信息循环 高效学习
年份 2022 2021
卷别 新高考II 全国甲
全国乙
浙江 新高考I 新高考Ⅰ
题干表述
设题角度
命题特点
翻译:禹数与语,其人勇
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 实词:数、语、勇鸷、鲜
。”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 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实词:约车、宣言、孤国、阴 合 ①实词考查有两种方
一、名词活用
1.名词活用为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直接用作状语修饰谓语动词;但在文言文中 ,有些名词却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起修饰、限制作用。主 要有:①时间名词“日”“夜”“月”“岁”等作状语;②方位名词“ 南”“北”“内”“外”“上”“下”等作状语;③普通名词作状语。
试找出下列句中名词活用为状语的词,并试着找出活用的规律和特点。 (1)东犬西吠:_西__ (2)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__手__ (3)良庖岁更刀:__岁__ (4)蝉蜕于浊秽:__蝉__ (5)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__舟__ (6)常以身翼蔽沛公:_翼___ (7)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_席__、__包__、__囊____ (8)大石侧立千尺:_侧___
知识拓展
反训词
在古汉语中,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可以表达出正反对立的
两个意思,这种词叫反训词。
这样的词语有:
①“沽”,买或卖; ②“置”,置办或放弃;
③“报”,报恩或报仇; ④“从”,跟随或率领;
⑤“纳”,收进或交出; ⑥“迁”,升官或降职;
⑦“市”,卖出或买入。
二 一词多义
卡卡
【词语的意义】
词语
古义
今义
变化类型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总结 课件78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总结 课件78张

得力的 和 ,是用其比喻义。
3、
“兵”的字形表示“
”,本义为“ ”,
但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多个义项:
; , ; ; , 等等。
如“斩木为 ,揭竿为旗”中的“ ”解释为“ ”。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申徽,字世仪,魏郡人也。性审慎,不妄交游。元颢入洛,以元邃为东徐州刺 史,邃引徽为主簿。颢败,邃被槛车送洛阳,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及邃 得免,乃广集宾友,叹徽有古人风。寻除太尉府行参军。 孝武初,周文(帝)与语,奇之。周文(帝)察徽沉密有度量,每事信委之,乃为大 行台郎中。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也。河桥之役,大军不利 ,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魏帝称叹之。(大统)十年,迁给事黄门侍 郎。 频征,(刘彦)不奉诏,又南通吐谷浑,将图叛逆。周文(帝)难于动众,欲以权略 致之,乃以徽为河西大使,密令图彦。徽轻以五十骑行,既至,止于宾馆。彦见 徽单使,不以为疑。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彦不从。徽又使赞成其 住计,彦便从之,遂来至馆。徽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遂叱而缚之。彦辞无罪 ,徽数之曰:“君无尺寸之功,滥居方岳之重,恃远背诞,不恭贡职,戮辱使人 ,轻忽诏命。计君之咎,实不容诛。但受诏之日,本令相送归阙,所恨不得即申 明罚,以谢边远耳。”于是宣诏慰劳吏人及彦所部,复云大军续至,城内无敢动 者。
被借作他用而产生,我们称这种义项为

用打比方的方式形成的义项则叫做

1、

①其 是 ;
② 田界是田边,所以 为“ ”的意思,如河畔、桥畔等;
③ “畔”与“叛”同音,所以又 为“ ”的意思,如“亲
戚畔之”的“畔”,即用其。来自2、,是鸟兽的 和 ,“蚓无爪牙之利”的“爪牙”是用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文言文实词 复习课件(共53张PPT)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文言文实词 复习课件(共53张PPT)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一考 点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 含义的理解能力; 第二,考查范围是“常见文 言实词”。所谓“常见”,是指在文言文中出 现的频率较高,使用比较普遍,绝大部分在中 学教材中出现过; 第三,考查的目标是理解文 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所谓理解“在文中 的含义”,一方面要把握文言实词本身所具有 的意义;另一方面要把握语境对其含义的“影 响”,也就是说要结合语境来判定文言实词的 含义,考生要重点考虑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 1.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本义“身体”,引申义“亲自”( 禹之王 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
(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自己”“自身”
(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性命”
2. 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
本义“对男子的美称”,引申义“做官的人”(士大夫 终不肯夜泊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 发生了变化,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 如:“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 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锻炼”,古代除 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 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谤”古义为 议论、批评别人的过错,中性词,现在表示诽 谤,贬义词。
古义:容颜、脸色。今义:色彩 3.秋天漠漠向昏黑
古义:秋日的天空。今义:秋季。
5.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古义:攻克。今义:抬起。
6.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古义:跑。今义:行走。
4.词义弱化:
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 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 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 怨、责备。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实词+课件58张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实词+课件58张

,故可以判断其通“债”。② 句中“景”理解为“景物 ”“情景”“景色”均说不
换成本字B来解释,句子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 通,故可以考虑这是一个通假
· 字。“景”通“影”,作状语
通顺,那么我们就可以 从。(《过秦论》)
,像影子一样。
考虑“A”通“B”。
分类
说明
例句
(续表)
例句解析
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 故事:先例,旧例 【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 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
译文:如果想要货物钱财,汉朝曾赐给匈奴单 于玉帛,有先例,应当答应他们。
……冬十月,遣曹利用诣契丹军。十二月庚辰,契丹使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 请盟。利用言契丹欲得关南地。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 决战!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契丹犹觊关南,遣其 监门卫大将军姚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利用竟以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成约而还。
2024备考文言文之 01文言实词
一、考点解析
考点要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考查 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量 词等,这些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理解常见文言 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必须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通假字、文言复词和词类活用等相关方面的知识。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举行、施行
③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推荐、 选拔
④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攻克、占领
⑤杀人如不能举 完、 尽
⑥言举斯心加诸彼乎 拿
⑦大举,笼归,举家庆贺
全、合
【针对训练】
2.写出下列各句中“道”的释义,并根据“道”的词义画出“道”的发展

高考复习文言实词PPT (共65张PPT)

高考复习文言实词PPT (共65张PPT)
(2006年福建省) C.我安适归矣 适: 往,到
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 山记》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 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逍遥游》
2、畜妻而育子,同也;衣冠仪貌,无不 同者。白昼俨然,乘其同类之间而陵(欺 侮、侵犯)之。 C 畜妻而育子,同也 畜: 养
(1)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3)势拔五岳掩赤城 (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5)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6)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链接高考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拔: 攻取《廉颇蔺相如列传》
安逸享乐
1、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被”
2、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更加” 3、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尽、竭尽” 4、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 也,非天下也。 “使……灭亡” 5、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词义相反
安逸享乐
(二)、利用结构相似的句式 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 对应位置的词语,我们往往可以 根据其意义上相同、相近、相对 的特点,求得词语的正确解释。
(注:爨,灶)
樵:打柴
宾语
名词, 木柴
“廷”用在动词“折” 前面,什么用法? 例2 2003年全国卷第16题(5分)
链接高考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裴矩(人名)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折:辩驳)(遂:竟然) “面”用在动词“从” 译文: 前面,什么用法?
译文: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 不肯当面顺从。
(五) 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
1、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 国可乎?” 2、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3、求全责备 ,化险为夷 ,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此兵家之胜, 不可失传也。 4、秦师遂东 左右欲刃相如 • 驴不胜怒,蹄之 舍于其址 乃使其从者衣褐 5、其一犬坐于前 相如廷斥之 良庖岁更刀 6、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7、项伯杀人 ,臣活之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8、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2. 尘土积三尺,雨雪,泥没股。
雨:下
将军身披坚执锐
从句子成分看,“坚”“锐”分别充当“披”和“执”
的宾语,
坚硬的盔甲
动宾如锐何利搭的配兵? 器“坚”解“
”,“锐”解
下“列句子中”加才点能词搭的配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威自京都省之
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 ( cuàn,灶 ) 樵:打柴。
(2)看搭配。 “辍耕之垄上”
(“之” 后接表地点的“垄上”,很明显,“之”在 这里只能译成动词“到”才能与之搭配。)
结合语法巧解高考文言实词题 1.出现在主语或宾语位置的词语是名词,如
果解释成动词就是错的。
例1.庭除甚芜 除:废弃。 (台阶)
例2.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 行旅:旅行游览。
(行商做买卖的人和旅客 )
高考文言文实词复习
解读考纲
解,指领会并能作简 单解释)
• “常见”是指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经常出 现的,主要是120个实词
• 实词考查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 假字、词类活用、偏义复词五种
辨析实词词义的方法
①语境分析法 (即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②结构分析法
(即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 ③语法分析法
(即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 ④联想推断法
(即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
辨析实词词义的方法
⑤邻字帮助法 (即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
⑥成语对应法
(即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 ⑦古今比照法
(即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 ⑧代入检验法
若译成“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则为主谓 关系,与前句结构显然不相对应。
4、“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dá , 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原列传》)
“劳苦倦极”与“疾痛惨怛”相对。“疾痛惨 怛”并列陈述几种情况,译为“疾病、痛苦、凄惨、 忧伤”,那么“劳苦倦极”的“极”就不可译为 “极点”,而应译为“疲惫”。
(即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推断词义)
辨析实词词义的方法
⑨字音推断法 (由字音作推断)
⑩构字推断法 (根据构字法推断词义正误)
①语境分析法(即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 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 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 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汉·贾谊《论积贮疏》
⑤邻字帮助法
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 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 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 词。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 ,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 是同义复用。
如:“曹操之众远来疲敝”中的“敝”,根据 它与“疲”相邻的特点,可以推断出它的意思 也是疲“劳 ”。
如: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 也,非六国也。
(属于对仗句,“六国”与“秦”相对,“灭”与“族” 相对,由此可推知,“族”就是“族灭”的意思)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前后两个分句意思相反,“忧劳”的意思“忧思劳 苦”可推知相反的意思是“安逸享乐”。
3、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 圣明之君,治平之国
B.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的 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从“生而聪慧”“笃爱之”等词语可见“黠儿” 为褒义,故选B。
母丧去官,哀毁逾礼,每至哭踊,顿
绝方苏。
“顿绝方苏”是“困顿晕倒许久方才
苏醒”呢,还是“叩首晕倒许久方才苏
分醒”析?:从上文看,“哀毁逾礼”是说母亲
去世,由于悲哀过度丧事超过了一般的礼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信:使者。
“樵”字前有动词“取”,后有动词“炊 爨 ”,上下联系,可以推断出它处于宾语的位 置,是名词,应该是“木柴”的意思。
④联想推断法
高考一般都采用“课外材料考课内”的方 法,所以要推断词义就必须广泛地联想迁移, 将考点与自己所熟知的课内语句等联系起来, 借助常见词语的语素,再根据语境来推求古 汉语实词词义。当然,这需要考生对教材的 熟练。
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①的“应”搭配对象为节拍之“节”,“应节拍”即为
“随着节拍、和着节拍”,可释为“ 随着,和着 ”。
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 笃爱之,衣服饮食, 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 “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的 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2.名词用在“之”字前、用在“所”字后、 用在副词后、用在介宾短语前、用在“而” 字后(除并列关系)要解释为动词。
例1.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 祠:祭祀 例2.崔杼相之。 相:辅佐 例3.善才绳之。 绳:捆绑。
3.两个名词(或名词性结构)连用,其 中一个要解释为动词,通常是第一个词。
例1.意季布匿其所。 意:料想
③语法分析法
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 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 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 状语是由副词充当
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 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③语法分析法
(1)划分句子成分法。 “信义著于四海”
( “信义” 作主语,可断“信”是名词,作“信用”讲)
“烟波微茫信难求。”(状语,确实)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谓语,坚信) “楚王贪而信张仪。”(谓语,相信)
节。“每至……”是“每到……的时候”;
再从字形看,“踊”从“足”,是“跳跃”
的意思,与“哭”并列,是说痛哭及极度
悲哀的情状,因而可推叩断首为晕“倒
”。
②结构分析法
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处于相对 应地位的两个词语,一般词性相同,意思相近、 相对或相反。这样就可以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 词性的分析,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义、词性。
2001年全国: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拔:“其后伐赵,拔石城”(攻取、攻下) 北:“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败退的人) 乘:“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登、登上) 附:“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致”(归附)
如:“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