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博物馆旅游研究述评样本
关于我国博物馆旅游的研究综述.doc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题目: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进展姓名: 谭寅寅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专业: 旅游管理班级: 旅游61学号: 2226132指导教师: 刘庆友职称: 副教授2009年6月20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国内乡村旅游研究进展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谭寅寅指导老师刘庆友摘要:我国乡村旅游是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促动、发达国家的影响以及我国的旅游扶贫政策引导下产生的,是我国农村经济在新时期实现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为一种内容多样、形式活泼的新兴旅游消费方式,乡村旅游正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引起了政府部门和学者的广泛重视。
本文通过对当前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的梳理,从乡村旅游概念界定、乡村旅游研究内容、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乡村旅游存在问题与对策等方面对国内乡村旅游的研究进展做出了总结与评述,同时对乡村旅游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字:乡村旅游;研究;乡村旅游规划Review of the Study on Rural Tourism Progress in ChinaStudent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Tan YinyinTutor Liu QingyouAbstract:By the promoting of market demand from home and abroad, the influence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the police of helping the poor by tourism in our country, China’s rural tourism emerged. It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realize the economic regulation in rural areas. As a vivid new tourism consuming form, the prosperous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has been attract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from governmental bodies and scholars. Based on a review of the current studies of rural tourism in China, the paper probes into the progress of rural tourism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rural tourism definition, the research content, its development model and product exploitation, as well as the problems it has and the solutions, and predicts the trend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the direction as well.Key words: rural tourism; review; rural tourism planning乡村旅游作为一种内容多样、形式活泼的新兴旅游消费方式,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兴起于在20世纪80年代[1]。
博物馆旅游服务评价和对策研究——以上海博物馆为例
时 间 学 生 文 物
广 场
2 5 2 5 2 3
2 3
空 调 定 期 明 清
周 末
1 4 1 4 1 4
1 3
民经济战略性支柱性产业 . 旅 游 业 的发 展 评 价 . 针 对 最 有 时 效 性 的 评 价 内 容 进 行 得 到了国家的全面支持 . 作 为 上 海 都 市 旅 分 析 ,为 上海 博物 馆的发展提供 意见和 游特 色 的 博 物 馆 旅 游 也 越 来 越 受 到 重 视 但 是 ,由 于 我 国博 物 馆 旅 游 发 展 时 间 短 、 水平低 , 一 定 程 度 上 制 约 了都 市旅 游 的 发
中 国 排 队
门票 古 代 文 化 知 识
3 3 3 2
3 0 2 9 2 6 2 5
埃 及 安 检
书 法 展 出 家 具 青 铜
1 6 1 6
1 5 1 5 1 5 1 5
、
引 言
随 着 国家 发 改 委 将 旅 游 业 定 位 为 国
员服 务 意 思 . 加 强相 应 的休 闲 配 套 设 施 建 设 等 关键词 : 上海博物馆 : 旅 游服务评价 :
博 物 馆 旅 游
一
目前 , 关 于 博 物 馆 旅 游 游 客 的相 关 研 究 以定 性 或 问 卷 调 查 的 研 究 方 法 为 主 . 通 过 分 析 问 卷 来 得 到 相 关 的 结 果 但 是, 随 着 网 络 的 不 断发 展 , 越 来 越 多 的 游 客 选 择 通 过 网 上 评 价 的 方 式 来 表 达 自己 的 看 法 。本 文 通 过 研 究 游 客 的 网络
市场 的 开 发 提 出 了 几 点 思 考 。 也 有 学 者 开
《2024年基于公共文化空间视角的上海市博物馆旅游发展研究》范文
《基于公共文化空间视角的上海市博物馆旅游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已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项重要产业。
在此背景下,上海市以其丰富的文化资源与多元化的公共文化空间成为了旅游业的热门目的地。
其中,博物馆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旅游发展尤为引人关注。
本文将从公共文化空间视角出发,对上海市博物馆旅游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二、上海市博物馆的公共文化空间特点上海市博物馆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公共文化空间特点。
首先,其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市中心区域,交通便利,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参观条件。
其次,上海市博物馆在展览内容上丰富多样,涵盖了历史、艺术、科技等多个领域,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
此外,博物馆还经常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讲座、展览、互动体验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三、上海市博物馆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近年来,上海市博物馆旅游发展迅速,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博物馆的旅游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仍有许多潜在的文化资源尚未转化为旅游产品。
其次,在旅游服务方面,虽然博物馆提供了丰富的展览内容和活动,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此外,在宣传推广方面,上海市博物馆仍需加大力度,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基于公共文化空间的上海市博物馆旅游发展策略针对上海市博物馆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发展策略:1. 深化资源开发:进一步挖掘和整理上海市博物馆的潜在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丰富旅游线路和项目。
2. 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博物馆的旅游服务队伍建设,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体验。
3. 强化宣传推广: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加大对上海市博物馆的宣传力度,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4. 打造公共文化空间:在博物馆内打造具有特色的公共文化空间,如艺术长廊、互动体验区等,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
5. 开展跨界合作:与旅游、教育、文化等相关产业进行跨界合作,共同推动上海市博物馆的旅游发展。
博物馆旅游研究报告(一)
博物馆旅游研究报告(一)报告:博物馆旅游研究1. 引言•研究目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2. 文献综述•博物馆旅游的定义•博物馆旅游的发展历史•目前研究热点和主要问题3. 研究方法•数据收集方法•数据分析方法•研究限定条件4. 研究结果与分析•博物馆旅游的现状分析•博物馆旅游的特点与优势•博物馆旅游的不足与挑战5. 结论•总结研究结果•提出建议和展望•研究的局限性和可拓展性参考文献•[例子1]•[例子2]•[例子3]以上是根据提供的信息,按照Markdown格式编写的一份报告草稿,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和补充。
报告:博物馆旅游研究1. 引言•研究目的:探索博物馆旅游的相关问题,为博物馆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研究背景:博物馆旅游作为一种文化旅游形式,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研究意义:深入研究博物馆旅游可以促进博物馆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提升博物馆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 文献综述•博物馆旅游的定义:博物馆旅游是指游客通过参观博物馆来体验文化、历史和艺术的一种旅游形式。
•博物馆旅游的发展历史:博物馆旅游起源于18世纪末的欧洲,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逐渐兴起。
•目前研究热点和主要问题:博物馆旅游的目标群体、旅游线路规划、展览设计等方面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关注问题。
3. 研究方法•数据收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的方式收集相关数据。
•数据分析方法:使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研究限定条件:本研究以特定地区的博物馆为调查对象,限定研究时间段为近五年。
4. 研究结果与分析•博物馆旅游的现状分析: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博物馆旅游在近年来呈现出增长趋势,游客数量逐渐增多。
•博物馆旅游的特点与优势:博物馆作为文化载体和知识传承的重要场所,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吸引力,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旅游体验。
•博物馆旅游的不足与挑战:博物馆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展览更新不及时、游客教育不足等,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
我国博物馆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博物馆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分析了我国博物馆旅游的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博物馆旅游的经营体制,管理方式,产品营销等方面提出了策略。
标签:博物馆旅游;存在的问题;对策博物馆旅游是一项传统的旅游项目,从我国旅游业发展之初,博物馆就是大众所熟知的旅游景点。
但是随着旅游类型的丰富,设施的完善,旅游者口味的变化,博物馆从曾经“唯一”的景点变得越来越边缘化,在旅游产品体系中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
博物馆旅游属于文化旅游,是遗产旅游的重要内容。
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和遗产旅游的兴起为博物馆旅游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使博物馆旅游这种传统的文化旅游形式面临着挑战,新时期博物馆旅游的研究既可以丰富我国旅游产品的类型,提升我国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又可以对转型时期文博业的可持续发展作有益探索。
因此,博物馆旅游有巨大的开发前景和研究价值。
1我国博物馆旅游发展的现状我国博物馆旅游的现状主要表现为冷热不均。
首先,从旅游资源角度划分的博物馆类型来看,遗址博物馆游客相对较多,藏品博物馆除少数外,大多无人问津,生态博物馆则刚刚起步。
其次,从博物馆的规模来看,具有世界声誉的大型博物馆游人如织,中小型博物馆则举步维艰。
第三,从博物馆的内容来看,具有互动性的科技博物馆和行业博物馆最受欢迎,数量却较少;而数量最多的综合类,历史类博物馆则较少游客。
第四,从地理位置来看,处于旅游胜地,或者有旅游景区相依托的博物馆游客较多。
第五,从时间波动上看,由于特殊的临时性展览和免费开放,博物馆热闹时人满为患,冷清时门可罗雀。
2我国博物馆旅游存在的问题纵观我国博物馆旅游的供求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供给不足,需求不旺,供需严重脱节。
博物馆所在的文博业和旅游业缺乏紧密的合作。
博物馆业对于旅游业大多比较消极,坐等游客上门,而旅游业也没有给予博物馆旅游资源足够的重视,没有对旅游者的需求进行引导和挖掘。
(1)我国博物馆精品少,类型单一。
我国已有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博物馆,藏品丰富,设施一流,管理先进,但是精品博物馆数量十分有限,并且类型单一。
国内博物馆旅游研究述评
国内博物馆旅游研究述评引言:博物馆是维护和传承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之一,也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资源。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国内博物馆旅游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对国内博物馆旅游的研究进行述评,包括博物馆旅游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
一、博物馆旅游的发展现状在过去的几年里,国内博物馆旅游逐渐成为人们重要的度假和休闲方式之一、许多博物馆借助媒体宣传以及不断提升自身设施和服务质量,吸引了大量游客。
一些著名的博物馆如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等每天都吸引着数万名游客前来参观。
此外,一些地方特色博物馆也逐渐崭露头角,如长沙航空博物馆、杭州西湖博物馆等,通过展示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二、存在的问题尽管国内博物馆旅游有着明显的发展趋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博物馆的展览内容和手段相对陈旧,无法与游客的需求相匹配。
随着游客的素质不断提高,对展览内容和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博物馆需要更新展览内容,采用更多的互动手段,以吸引和激发游客的兴趣。
其次,一些博物馆的人力资源和管理能力相对薄弱。
博物馆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服务能力,但目前一些博物馆的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人员流动性大、工作经验不足等,这可能会影响到博物馆的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
再次,一些博物馆在旅游开发和利益方面存在着过度商业化的倾向。
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实现经济效益,一些博物馆可能过分强调商业经营,忽视了博物馆本身的文化功能,甚至过度商业化对博物馆内部环境和展览安排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三、发展前景和建议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国内博物馆旅游的发展前景依然乐观。
首先,我国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博物馆旅游可以充分挖掘这些资源,进一步提升发展规模和质量。
其次,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文化和历史的需求也在增加,因此国内博物馆旅游市场的潜力巨大。
博物馆可以通过创新展览内容和手段,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增强吸引力。
博物馆调研报告范文
博物馆调研报告范文近期,我有幸参观了几家知名的博物馆,并就其展览内容、陈列布局、参观体验等方面进行了调研。
通过此次调研,我对博物馆的展示方式和文化传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现将我的调研报告如下:首先,我参观了国家博物馆,这是一家规模庞大、馆藏丰富的博物馆。
在参观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
博物馆内的展品涵盖了青铜器、陶瓷、绘画、书法等多个领域,通过这些展品,观众可以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此外,国家博物馆还采用了现代化的展示手段,比如多媒体展示、虚拟实景等,使得参观者可以在互动中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
其次,我参观了一家专题博物馆,该博物馆以某一特定主题为核心,集中展示相关的文物和资料。
在这家博物馆中,我看到了大量关于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文化现象的展品,这些展品通过详细的解说和图文并茂的陈列,使得观众可以深入了解这一特定主题。
与国家博物馆相比,专题博物馆更侧重于深度挖掘某一方面的文化内涵,使得参观者可以更加专注地了解特定主题。
最后,我参观了一家现代艺术博物馆,这是一家集现代艺术作品展示、艺术交流和学术研究于一体的博物馆。
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具有创新性和前卫性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塑、装置等,展现了当代艺术家的独特视角和审美追求。
与传统博物馆不同的是,现代艺术博物馆更加注重对当代艺术的展示和探索,使得观众可以更加了解和感受当代艺术的魅力。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博物馆调研,我对不同类型的博物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无论是国家博物馆、专题博物馆还是现代艺术博物馆,它们都在不同的层面上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我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博物馆在文化传承和教育普及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希望通过我的调研报告,可以为博物馆的展示和传播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建议。
博物馆旅游资源调研报告
博物馆旅游资源调研报告博物馆旅游资源调研报告摘要:本调研报告对博物馆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分析和调查研究。
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资料的搜集,对博物馆的展览品质、展览内容、展览空间以及配套服务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评估,为进一步推动博物馆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相关数据和建议。
一、引言博物馆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对文化传承和旅游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博物馆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仍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因此,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博物馆旅游资源的现状和问题,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考察和文献资料的搜集两种方法。
实地考察主要以博物馆为调研对象,通过参观展览和与相关工作人员交流,了解博物馆的展览品质、展览内容、展览空间等方面的情况。
文献资料的搜集主要通过互联网和相关书籍,获取关于博物馆的相关信息和研究成果。
三、调研结果1. 展览品质:经过调研发现,大部分博物馆的展览品质较高,展品丰富多样,展览设计精美。
但也有一部分博物馆的展览品质存在不足,展品陈旧、陈列不合理等问题。
2. 展览内容:调研结果显示,博物馆的展览内容主要涵盖了历史文化、艺术品、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
但仍有少数博物馆展览内容单一,缺乏吸引力。
3. 展览空间:大部分博物馆的展览空间宽敞明亮,能够满足游客的观展需求。
然而,也有部分博物馆的展览空间较小,流线不畅,导致游客体验不佳。
4. 配套服务:调研发现,大部分博物馆配套服务完善,提供讲解员、导游服务和教育活动等。
但一些博物馆的配套服务不够到位,需要进一步改进。
四、建议基于对博物馆旅游资源的调研结果,我向相关单位提出以下建议:1. 提升展览品质:博物馆应加强展览品质管理,更新展品,提高陈列水平,使展览更具吸引力和参与性。
2. 丰富展览内容:博物馆应加强与其他领域的合作,增加新的展览内容,吸引更多的游客。
3. 改善展览空间:博物馆应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规划展览空间,提高游客的观展体验。
国内外博物馆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外博物馆旅游研究综述近年来,博物馆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受到了全球范围内游客的热烈追捧。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家,拥有众多世界级博物馆,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国内外研究学者对博物馆旅游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通过分析和总结这些研究成果,可以更好地了解博物馆旅游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首先,国内的博物馆旅游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博物馆旅游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研究中发现,随着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和旅游观念的转变,博物馆旅游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首选。
二是博物馆旅游的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博物馆的展览内容、展示方式、服务质量等因素会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
三是博物馆旅游的效益和价值。
研究表明,博物馆旅游不仅可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还有助于传播文化、保护文化遗产,提升当地形象和知名度。
其次,国外的博物馆旅游研究也呈现出一些特点。
一是借鉴和发展国内研究成果。
国外学者通过对国内研究成果的阅读和分析,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对博物馆旅游进行了深入探讨。
二是对比研究。
研究者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博物馆旅游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问题,探索博物馆旅游的全球化发展。
三是理论探索。
国外学者在博物馆旅游研究中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模型,为博物馆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博物馆旅游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旅游行为和旅游目的地的发展,促进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然而,目前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一是研究方法上的不足。
部分研究仅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对统计和量化分析的运用较少。
二是研究视角的单一性。
研究多以游客视角出发,较少关注博物馆管理和策展方面的问题。
三是研究深度不够。
部分研究仅停留在对现状和问题的描述,缺乏对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和措施的研究。
未来,国内外博物馆旅游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加强理论建设和实证研究,注重多学科交叉研究。
对于国内博物馆来说,应关注提升博物馆展示效果、提高服务质量、塑造品牌形象等问题;对于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推动博物馆旅游的发展。
国内博物馆旅游研究述评
国内博物馆旅游研究述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消费的不断升级,博物馆旅游正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博物馆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历史和文化的探寻需求,还能够提供一种独特的旅游体验。
本文将从国内博物馆旅游的现状、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述评。
眼下,国内博物馆旅游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随着旅游消费的升级,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参观博物馆作为旅游目的。
博物馆所展示的文物和艺术品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能够让游客一窥历史的脉络、感受不同文化的底蕴。
此外,博物馆展示的文物和艺术品通常是不可再生资源,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其观赏和欣赏价值不可替代。
因此,博物馆旅游能够满足人们对历史和文化的探索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同时,博物馆旅游还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
首先,博物馆通常建于历史文化名城或风景名胜区,其周边环境优美,游客可以在欣赏艺术品的同时也感受到自然的美景。
其次,博物馆内部环境整洁、安静,具有学习和研究的氛围,游客可以在安静的空间里全身心地沉浸于艺术的海洋中。
此外,博物馆还常常举办一些艺术展览和文化活动,为游客提供了更丰富的旅游体验,例如举办专题讲座、文化沙龙等。
然而,国内博物馆旅游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博物馆的展陈水平和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
一些博物馆的展陈陈旧、过时,无法引起游客的兴趣;同时,一些博物馆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素质也有待提高,导致游客体验不佳。
其次,一些博物馆的场馆条件有待完善。
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一些博物馆无法提供完善的场馆设施,导致游客的游览体验不佳。
此外,一些博物馆的宣传力度不足,缺乏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使得公众对博物馆了解不深,游客数量有限。
为了改进国内博物馆旅游的问题,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博物馆应加强展陈设计和维护工作,不断提升展陈水平。
展览内容应具有吸引力,形式新颖、多样化,能够激发游客的兴趣和好奇心。
其次,博物馆应加强员工培训,提升服务质量。
博物馆评级情况汇报
博物馆评级情况汇报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旅游景点,受到了越来越多游客的关注和青睐。
博物馆的评级情况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此,我们对国内知名博物馆的评级情况进行了汇报,以便更好地为游客提供参考和指导。
首先,我们对北京故宫博物院进行了评级。
作为中国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廷建筑群,北京故宫博物院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评级过程中,我们考察了其展览内容的丰富程度、展览布置的合理性、参观体验的舒适度等方面。
经过评估,我们认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展览内容丰富多样,展览布置合理,但在参观体验方面还有待提升。
因此,我们给予北京故宫博物院四星级评级。
其次,我们对上海博物馆进行了评级。
上海博物馆作为中国国家一级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
在评级过程中,我们重点考察了其文物收藏的数量和质量、展览陈列的创新性和互动性等方面。
经过评估,我们认为上海博物馆的文物收藏丰富,展览陈列创新,但在互动性方面还有待提升。
因此,我们给予上海博物馆四星级评级。
接下来,我们对敦煌研究院进行了评级。
敦煌研究院作为中国重要的文化研究机构,致力于敦煌文化的保护和研究。
在评级过程中,我们关注了其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等方面。
经过评估,我们认为敦煌研究院在学术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表现突出,但在对外交流和展示方面还有待提升。
因此,我们给予敦煌研究院四星级评级。
最后,我们对南京博物院进行了评级。
南京博物院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的标志性博物馆,拥有丰富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
在评级过程中,我们重点考察了其展览的主题性和时效性、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等方面。
经过评估,我们认为南京博物院在展览的主题性和时效性方面做得不错,但在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方面还有待提升。
因此,我们给予南京博物院三星级评级。
综上所述,我们对国内知名博物馆的评级情况进行了汇报。
希望通过我们的评级,能够为广大游客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博物馆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大学生博物馆旅游研究(全文)
大学生博物馆旅游研究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希望大学生博物馆旅游进展得到拓展和提升。
据统计,登记备案的国有博物馆44家,民办博物馆69家,的博物馆总数量达到113家,博物馆总数量和民办博物馆数量均位居全国城市第一位。
从全国范围来看,地区的博物馆胜在“博”,门类齐全,在质量和规模上都名列前茅。
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博物馆旅游存在的问题,了解到大学生对博物馆旅游的需求,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地区博物馆旅游的资源与大学生市场到目前为止,共有历史考古、地质、名人纪念、民风民俗、酒文化、医学、钟表等专题门类博物馆约86 家,其中,国有博物馆5 家,民办博物馆36 家。
这86 家基本涵盖了目前所有面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收藏馆、陈列馆、艺术馆。
博物馆业藏品丰富、种类齐全、且富有特色。
市40多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约61万人(包括大专,本科,研究生)。
据了解,文、史、哲、艺、旅游、设计、土木等专业的学生都与博物馆有相关实习的项目。
博物馆旅游资源丰富,大学生数量庞大,换言之潜在旅游人数众多,市场庞大。
研究大学生博物馆旅游需求对博物馆旅游的进展,甚至对文化的宣传及文化的保护都大有裨益。
因此,地区大学生博物馆旅游进展前景良好,文化旅游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是趋势。
二、存在问题大学生博物馆旅游有以下问题:旅游宣传渠道少,力度弱,缺少重视;旅游产品单一,缺少特色,对大学生没有吸引力;博物馆基础设施,辅助设施陈旧,需要更新换代。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经营者自身经营水平有限,进展较为滞后,对博物馆旅游产品的特色并未深度挖掘与开发;旅游者自身对博物馆旅游关注较少,同时对文化旅游的兴趣不高,导致旅游动机不迫切,出游率低;政府不够重视,应加大对博物馆旅游的宣传与投入,将其进展成文化旅游的重要产品。
三、大学生博物馆旅游开发策略(一)针对博物馆旅游开发策略1、设计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开发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比如加大高科技的投入使博物馆旅游融入现代社会,不再老套沉闷,展品的展示力求实物真品,并投入声光设备使人们加深对展品的印象,提高解说系统的能力以及解说人员的专业素养,使人们参观博物馆后能清楚的记住主要展品的基本特征,幸免走马观花;开展合理的互动活动吸引大学生巡游如作家签售会,著名学者讲坛,镇馆之宝展示活动等。
我国博物馆旅游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博物馆旅游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作者:况学东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7年第22期摘要:本文对近十年以来学术期刊网上的以“博物馆旅游”为关键词的论文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我国发展博物馆旅游的旅游吸引因素,有外观、内部氛围、独一无二的展品、讲解吸引等,并以杭州市为例,分析了杭州市博物馆旅游的客源市场以及其在发展中的不足之处,并得出了未来一段时间杭州市博物馆旅游要通过氛围营造、强化讲解效果、完善博物馆功能、打造大博物馆旅游综合体的产业联合发展等方式,发展趋势和对策,对我国未来博物馆旅游的开发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博物馆旅游;开发对策;杭州市中图分类号:G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22-0222-02现代旅游者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越来越高,而博物馆旅游可以让人们获得丰富的文化和精神享受,因为博物馆不仅仅记录了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风俗,而且还是一个不追求赢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
近些年来,我国各大城市的博物馆建设迅速发展,除了传统的教育、展览功能,还增加了旅游休闲功能[1],不仅包括科学和自然类博物馆、艺术博物馆、遗址类博物馆、生态博物馆,还包括美术馆和展览中心等多种类型,但是博物馆旅游项目上还存在着种种弊端,远远不能够满足现代旅游者的要求,比如特色不够明显、管理不足、从业人员素质亟需提高等[2]。
本论文从博物馆的吸引因素、博物馆的主要客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以杭州市为例,提出了杭州市博物馆旅游的发展对策,希望能够为我国博物馆旅游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 我国国内博物馆旅游研究综述我国博物馆旅游的迅速发展,很多专家学者对博物馆旅游也都进行了关注,笔者在中国知网上搜索了近10年来的以“博物馆旅游”为关键词的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徐娥(2010)、章尚正(2010)等从我国博物馆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制约因素等方面分析,得出了开发的对策与思路;邹芸等(2015)等从体验设计和游客体验、体验的载体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刘畅(2013)等以南京市等地方博物馆为例分析了博物馆旅游的需求、发展现状等;宋叶(2015)等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了我国博物馆旅游的发展;陈琴等(2012)研究了博物馆旅游发展模式,提出了“大博物馆旅游综合体开发”模式。
关于我国博物馆旅游的研究综述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题目: 游客旅游行为研究综述姓名: 徐敬伟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专业: 旅游管理班级: 旅游61学号: 2226124指导教师: 崔峰职称: 讲师2009年6月20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游客旅游行为研究综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徐敬伟指导教师崔峰摘要:旅游者是旅游活动和旅游现象的主体,旅游行为是指旅游者的行为,其研究对象是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
研究游客的旅游行为,了解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旅游消费规律和消费偏好、旅游决策方式,对于旅游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政府主管部门的管理思路,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以时间为顺序分别从旅游准备阶段、旅游进行阶段和旅游结束阶段对游客的旅游行为作了全面的总结和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游客旅游行为研究的不足,以期为今后的游客旅游行为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游客;旅游行为;研究综述Summary of travel behavior of touristsStudent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Xu JingweiTutor Cui FengAbstract: Tourists is the main subject of tourism activities and tourism phenomenon. Travel behavior is the behavior of tourists, and the research object is tourists or potential tourists. It i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operation of tourism enterprises and government departments in charge of decision-making management ideas to study the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ts,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 regions, different groups of people from the spending of the law and preferences, and tourism decision-making. This paper made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and conclusions of the behavior of tourists from the travel preparation phase, the travel phase to the end phase respectively by the order of time. On this basis, the paper come up with the lack of the research of travel behavior of tourists, so as to mak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of behavior of the tourists.Keywords: tourists; travel behavior; research summary引言旅游者是旅游活动和旅游现象的主体,旅游者行为是指以旅游目的地环境映象为基础的旅游主体的内在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外在反应。
关于国内博物馆旅游方法的研究
关于国内博物馆旅游方法的研究作者:王欣来源:《大观》2016年第09期摘要:近年来,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精神层面需求给予了更多关注。
博物馆作为城市发展的文化标志之一,在人们观念影响下,其旅游功能愈发明显。
另外,具有公益性质的博物馆在经营等方面也呈现出独特性,都指向了旅游价值,如何对国内博物馆进行旅游开发受到了广泛关注。
文章结合博物馆旅游功能,从人才培养、市场营销等角度探讨国内博物馆旅游方法,希望为我国博物馆旅游价值的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内博物馆;旅游方法新时期下,博物馆除了具备文物收藏、研究及教育基本功能,还逐渐附加了旅游功能。
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东方文明是宝贵的旅游资源,全国2000多座博物馆形成了非常优秀、且具有广阔市场空间的旅游资源。
但相比较国外,我国博物馆旅游发展起步较晚,且经验不够丰富,正处于转型阶段。
因此加强对国内博物馆旅游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一、博物馆旅游功能分析自上个世纪初,南通博物苑第一座博物馆成立,时至今日,中国已经具有百年历程,拥有2400多个博物馆。
随着各个地区经济不断发展,对博物馆建设给予了较大的资金支持,使得博物馆建设非常迅速,且精品博物馆数量与日俱增,如观复博物馆、紫檀博物馆等。
随着经济发展,博物馆原有的收藏、研究及教育功能已经无法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很多博物馆及时做出调整,探索新的发展方向。
由此,博物馆的旅游、接待及娱乐功能被充分挖掘[1]。
新功能的出现,赋予了博物馆人性化特点及更强的生命力,能够满足人们多元需求,更好地为大众提供优质的服务。
博物馆自身具备旅游价值,其不仅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且建筑外观具备较高艺术品位,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和了解,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更好地展现本国的历史文化,且能够增加博物馆经济效益。
二、国内博物馆旅游方法博物馆作为文化旅游产品的一部分,具有特殊性,我们在寻求和探索博物馆特色旅游方法时,要立足于博物馆的特点,以此来提高其旅游价值。
国内博物馆旅游发展分析
国内博物馆旅游发展分析: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文化旅游将成为时尚和潮流,而博物馆旅游作为一种高品位的文化旅游产品正迎合了这一潮流,因此博物馆必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宝鸡地区博物馆旅游也迎来了很好的契机,但是目前博物馆旅游还不尽如人意,问题很突出,是处于亟待开发利用的一座“富矿”。
有鉴于此,本文尝试以宝鸡青铜器博馆为例,分析其旅游优势、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做初步探讨,希望对宝鸡地区博物馆的发展有所裨益。
标签::博物馆旅游;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发展构想;对策一、序论博物馆旅游是近几十年来国内外逐渐兴起的一种旅游形式,它使得旅游活动由一般的游览观光上升到高文化含量的游憩活动[1]。
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文物系统、其他部门及民间兴办的各类博物馆总数超过2400 个,各级各类博物馆每年举办展览近万次,接待游客1.5 亿人次。
然而,与世界其他国家利用博物馆开展旅游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比, 目前我国的博物馆旅游还处在初级阶段, 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2]。
二、博物馆旅游研究现状博物馆旅游很早就引起了国外学者的注意,根据研究侧重点的不同,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从供给角度, 对博物馆功能与经营管理进行了研究, 通过分析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3] ,构建便于游客认识的博物馆操作模式[4],加强同周围其他部门的合作以取得共赢[5]。
另外从需求角度Roger等对游客感知博物馆形象方面进行了探讨,Prince和Schadla-Hall[6]认为潜在游客的形象感知是影响其前去参观博物馆的重要原因。
还有一些学者对博物馆游客的特征和潜在需求模型进行研究。
国内方面,国内真正意义上对博物馆旅游的关注开始于20 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张广瑞[7]最早提出博物馆应与旅游业携手,以求得更好的发展,之后博物馆旅游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关注。
如:孙旭红[8】提出了博物馆切入旅游市场的初步想法;杨丽[9]就我国博物馆特色旅游开发进行了分析,提出博物馆作为一种高品位的特色旅游资源;窦引娣[10]通过对我国博物馆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就我国博物馆旅游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和构想,等等。
参观博物馆调研报告
参观博物馆调研报告参观博物馆调研报告范文在生活中,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
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参观博物馆调研报告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郑州市农业路中段,据有关数据显示,该馆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展馆面积3万余平方米,有19个展厅,是一座国家级现代化博物馆。
院区中央为主展馆、东西两侧配厅及文物仓库楼,四隅分布着电教楼、临展楼、办公楼和培训楼等,整体布局结构严谨,取九鼎定中原之寓意,建筑形式新颖别致,气势雄浑,充分体现了源远流长的中原文化特色。
整个院区绿草成茵,环境幽雅,馆中有园,园中有馆,展厅内部陈列精致,文物荟萃。
大多数的博物馆和展览馆常年举行诸如艺术、历史、自然、科学等等属于文化范畴的展览,并且相对长时期稳定。
这一类型的展示与商业展示和专题展示都大相径庭。
与商业和专题展示的区别在于这是一种提倡文化交流和保存艺术珍品的展览空间,并且展览时间较长,甚至是永久的展示。
早期的艺术馆、博物馆等大多沿用传统建筑加以改造,转而对外开放,观众群从贵族雅士慢慢扩大到普通民众。
走进博物馆,当我们要领略艺术的美丽时,往往先被展馆空间所营造的艺术气氛感染,而后才能静心品味单体展品,类似这样的艺术馆不计其数,每一种艺术流派都会有合适的展馆空间。
第一宽敞疏松的平面格局。
文化展示空间的主要表现形式,首先体现在合理的平面功能布局上。
一个井然有序的参观线路会使观众在舒适安逸的心理状态下品位展品。
参观线路有入口开始,保持一定量的交通线路,才用串联式与发散式结合。
展区的排列方式类似于商业展示。
文化展示的展板、展架多数都依靠展馆建筑本身的界面,在结构支撑和构造上相应比较简单。
对于单体的艺术品或文物,根据其身的体量需要有合适的观看距离和范围,它们的陈列不能和商品或其他商业性的产品那样布置得琳琅满目,尤其对于稍大体量的艺术品或文物,应该多留一些空间并给观众以充分的观赏时间。
博物馆旅游研究文献综述
博物馆旅游研究文献综述于伟佳刘焕庆摘要:本文分析整理了一定数量的国内外博物馆旅游相关文献,对于博物馆旅游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分类以及比较阐述。
发现我国在对于博物馆旅游的研究中出现了概念泛化的情况,出现了一些如“生态博物馆”之类的专题研究,研究领域正在不断拓展,要用创新发展的视角对我国博物馆旅游进行开发与研究。
关键词:博物馆;旅游;综述1989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进行了定义,指出博物馆是对大众开放、为社会服务、具有非盈利性的永久性机构。
它出于教育、研究、娱乐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和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物证。
Bruner(1993)认为,博物馆和旅游有着类似之处。
目前,随着旅游业不断发展,博物馆的旅游休闲娱乐功能日渐突出,且博物馆作为一种文化旅游资源,也符合了文化旅游的发展趋向。
以2015年、2016年为例,全国博物馆共接待78112、85061万人次,门票销售总额达329461.3、390030.8万元。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也指出,博物馆既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也是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
随着社会及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博物馆同旅游业间的联系势必将更加紧密,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内外博物馆旅游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今后博物馆旅游的研究能提供一定参考。
一、博物馆旅游相关研究博物馆旅游研究课题逐渐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但研究深度和广度相比国外还存在较大差距。
综合来看,对博物馆旅游的研究可分为以下几类:(一)博物馆旅游产品开发孔旭红、孙宏实(2003)从产品的角度对博物馆旅游进行了分析,指出博物馆旅游产品存在产品层次不全和产品趋于老化的问题,并提出改变博物馆旅游的机构形象和完善博物馆旅游产品结构,增强博物馆旅游产品的调和性的解决措施;李瑛(2004)对我国博物馆旅游产品开发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博物馆数量持续增长,但高质量、有吸引力的博物馆不多,博物馆种类较单一,展示内容手法落后以及经营者不注意产品宣传促销等问题,进而提出了重视消费需求、均衡布设博物馆种类,转变工作观念、引入营销理念和改进展示手法、增加服务项目等发展策略;王冠玲(2007)以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为例,对博物馆体验性旅游产品开发进行了研究,发现体验型旅游产品设计首先必须将旅游产品与市场和资源进行对应分析,要从体验型旅游产品的微观内部着手进行设计,在设计后需要相应的开发策略将体验型产品在实践中推广于目标市场,引导游客需求,进行调整完善。
博物馆旅游研究报告
博物馆旅游研究报告
博物馆旅游研究报告
概述
博物馆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场所,展示了人类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展品。
博物馆旅游作为一种文化旅游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本报告旨在对博物馆旅游进行研究,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博物馆旅游概述
博物馆旅游是指以博物馆为主要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形式。
博物馆是人们展示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展品,涵盖了各种文物、艺术品、手工艺品等。
博物馆旅游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精美的展品和深入浅出的解说而备受人们喜爱。
二、博物馆旅游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博物馆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以下是博物馆旅游的发展趋势:
1. 博物馆旅游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博物馆的旅游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
除了展示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展品,一些现代博物馆还展示了科技、自然等方面的展品。
同时,一些博物馆也开始拓展旅游业务,推出各种类型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2. 博物馆旅游的形式不断创新
在博物馆旅游中,除了传统的参观展览、听取解说外,一些博物馆还推出了多种创新的形式,如夜间博物馆、展览巡展、博物馆之旅等。
这些创新形式不仅丰富了博物馆旅游的内容,也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3. 博物馆旅游的管理和服务不断完善和提高
博物馆旅游的管理和服务不断完善和提高。
博物馆旅游管理部门加强了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监管,提高了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
同时,博物馆旅游也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博物馆旅游概念是随着文化旅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兴起而被提出来,博物馆旅游活动日益突出,逐渐成为展示都市独特历史文化,提高都市文化旅游吸引力重要载体。
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引起学术界注重。
近年来,学术界和实业界在博物馆旅游方面研究迅速增长,获得了很大成就,但是没能形成完整体系,缺少对这些研究总结。
本文在占有大量国内博物馆旅游有关文献基本上,试图通过综述国内博物馆旅游研究工作,对博物馆旅游功能、博物馆旅游市场等若干问题进行一次梳理。
本文共分三大某些:第一章前言,为全文作研究思路做铺垫;第二章研究述评,涉及博物馆功能、博物馆旅游市场、博物馆旅游开发和发展、博物馆旅游者、博物馆旅游解说系统以及博物馆旅游经营管理六某些,是全文核心内容;第三章总体评价与研究展望,通过评析前人研究,发掘出研究空白点,进一步提出展望。
核心词:博物馆旅游研究进展展望目录1 前言 (1)2 研究综述 (1)2.1 博物馆旅游功能与价值 (1)2.2 供应角度有关研究 (2)2.2.1 关于博物馆旅游市场研究 (2)2.2.2 关于博物馆旅游开发和发展研究 (3)2.2.3 关于博物馆旅游经营管理研究 (4)2.3需求角度有关研究 (5)2.3.1 关于博物馆旅游者研究 (5)2.3.2 关于博物馆旅游解说系统研究 (6)3 总体性评价与研究展望 (7)3.1 总体性评价 (7)3.2 研究展望 (7)参照文献 (10)英文摘要 (13)1 前言1989年9月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通过《国际博物馆协会会章》中明确规定:“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非营利性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
它为研究、教诲、欣赏之目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见证物”。
这一定义表白,博物展示主线目是为了教诲,为了传播文化。
博物馆属性是文化,它拥有一种不可代替藏品文化资源;旅游是经济性很强文化活动。
博物馆和旅游这种在文化上必然联系,决定了两者必要有效地结合,互相增进,以推动博物馆业与旅游业发展。
此外,博物馆为自身性质、职能所限,不能直接溶入商业化,不能直接使用商业化手段,因而,博物馆应运用其丰富文物资源,与文化旅游相融合,共同推动博物馆旅游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博物馆旅游问题开始引起学术界与实业界关注。
近年来,学术界和实业界在博物馆旅游方面研究迅速增长,获得了很大成就,但是未能形成完整体系,缺少对这些研究总结,使得研究泛滥而又缺少创新。
基于此,本文收集了大量国内博物馆旅游有关文献,试图通过综述国内博物馆旅游研究工作,对博物馆旅游功能、博物馆旅游市场等若干问题进行一次梳理。
2 研究述评国内从旅游角度对博物馆进行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都市化进程加快,博物馆作为重要都市基本设施和都市文化窗口受到各级政府注重,顺应实践发展需要,学术界也针对有关问题展开研究与探讨。
2.1 博物馆旅游功能与价值在20世纪90年代此前,受博物馆“非营利”理念影响,不少学者以为博物馆业与旅游业,是对立、不相融两个行业,把博物馆和旅游对立起来,把博物馆功能和旅游功能对立起来。
党士学(1992)以为旅游业给博物馆带来极其不均衡观众人数,在博物馆管理部门和博物馆业界导致了负冲击效应。
此外,她还指出,博物馆是为观众提供接受教诲,不以营利目,而旅游业则是一种经营营利行业,旅游业赚钱意识冲击了博物馆属性。
也有学者对这种观点提出挑战,明确指出博物馆与旅游业之间逐渐形成息息有关紧密联系(曾广庆,1999;苏东海,;于萍,)。
更进一步,张敏()则以为博物馆与旅游在互相合伙中,博物馆可以从中产生更大社会效益,也增长某些收入来补充博物馆发展需要资金,旅游业在获得最大化利润同步,增长旅游文化含量。
张敏(),戴昕等()同样指出,博物馆与旅游融合是社会趋势,两者互相增进,为双方带来了新发展机会,增进了博物馆旅游发展。
随着博物馆外延不断扩大,博物馆发展已成为社会事业重要构成某些,在旅游活动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博物馆发展和建设以及其职能发挥,对旅游业发展起着核心性作用。
然而,博物馆旅游具备哪些功能与价值呢?不少学者进行了探讨。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博物馆功能局限于收藏文物资料、实现藏品社会价值;对广大观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诲,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等老式功能,王国秀()以为博物馆在旅游活动中承担了重要角色,承担了文化旅游活动职能。
倪晓波()则强调,博物馆旅游是一种更具文化内涵、更能陶冶游人崇高情操旅游类型,满足了旅游者高层次文化需求和精神享有。
可见,学术界以为博物馆和旅游应相融合,互相推动,博物馆除了具备收藏文物、科学研究和社会教诲三大功能之外,逐渐附加和哺育了旅游功能,也被称为娱乐功能、休闲功能等(谭颖,;杨国杰,)。
从上个世纪末,博物馆属性论战使国内兴起了新博物馆学和大旅游思潮。
人们对博物馆结识有了一种质奔腾:博物馆与旅游,从对立走向融合。
沿着这条途径,学术界进一步探讨博物馆旅游功能,研究表白:博物馆旅游功能及价值不但体当前典藏文物、科学研究和社会教诲老式功能,它还具备娱乐、休闲新型文化旅游功能。
然而,令人遗憾是,多数研究局限于这种途径依赖形成一定限度上惰性,使得研究缺少创新;此外,关于这方面研究仍以老式描述性研究为主,略显空洞与笼统。
2.2 供应角度有关研究2.2.1 关于博物馆旅游市场研究随着新博物馆学运动兴起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念进一步人心,特别是博物馆观众需求变化,旅游业发展给博物馆业带来了新发展机遇和空间。
但是,博物馆作为公共性机构,与否应当进入市场呢?宋向光(),以为“博物馆进入市场”对博物馆事业影响是深刻深远,成为博物馆发展趋势,但不应忽视负面效应。
盘福东等()则试图寻找博物馆事业与旅游公司交点,以为两者之间共同点是为社会公众服务,进一步论证博物馆要进入旅游市场。
吴宜生()从侧面分析,强调博物馆进入市场只是一种手段,博物馆市场收入重要用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精神文化需求”。
孟庆金()甚至以为博物馆应当像“公司”同样,积极进入“市场”,“生产产品”,获得“利润”。
另有学者则从被动进入着手,以为博物馆主体承受着生产与市场压力,因而必要进入市场(王晓曦,)。
既然博物馆进入市场可行,那么博物馆应当如何开拓市场呢?从既有文献来看,对这一问题探讨并不多见。
刘静江()主张依照不同博物馆资源划分不同类型旅游市场,拟定各自市场定位。
徐荣珍()从观众需求和旅游偏好角度出发,以为博物馆应以最大化满足游客需求为原则,创立一批题材广泛,主题新颖艺术、考古、文化、科技博物馆,以适应观众多样性需求。
此外,对博物馆旅游细分市场研究更是少之又少,除李晶()对学生市场详细研究之外,很难找到其她细分市场研究文献。
重庆师范大学博士生李晶()对学生青少年市场进行了专门研究,提出了某些建议:要加强博物馆与学校教诲互补;加强博物馆与社区、青少年关系,做好与社区活动连接;搞好博物馆与青少年关系,让博物馆成为青少年第二课堂。
2.2.2 关于博物馆旅游开发和发展研究博物馆是一项具备特色重要旅游资源,也是一种高品位旅游资源,学术界从博物馆资源、博物馆旅游产品及博物馆纪念品等博物馆旅游开发和发展进行研究及探讨。
杨丽()、刘静江()、谭颖()等对博物馆旅游资源属性进行了诠释,但局限于定性诠释,研究价值不大。
较为创新是,胡静锋()运用SWOT分析,指出博物馆作为文化旅游资源是属于静态类型,游客在参观过程中,缺少互动参加。
而李文实、傅孙萍()以为在都市博物馆旅游开发中,以藏品保护为前提,营造以人为本旅游环境,与民俗旅游等形式紧密结合,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等,这对胡静锋所说博物馆旅游缺少互动性和参加性,进行了回应。
就博物馆旅游产品开发方面,获得了较多研究成果。
李旅申()、王涛()以为博物馆旅游产品要多样化,向公众提供丰富多彩、喜闻乐见先进精神产品,提高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和欣赏品味,多层次、多侧面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但这些研究,停留在表面化描述。
令人欣喜是,有些研究创新地引入多学科理论成果。
李尘()则创造性提出博物馆旅游生命周期理论,它从分析了旅游产品、旅游产业、旅游市场和旅游地自身发生四种周期现象,提出博物馆旅游深度开发方略。
而王冠玲()、徐永红()以体验经济为理论基本,对博物馆体验型旅游产品开发进行研究,探讨了国内博物馆旅游体验设计相应模式,以为要从宏观环境及微观情境进行设计体验型旅游产品。
此外,邹宇()创立性地构建了都市博物馆旅游发展动力系统概念性模型,从旅游产品供应角度,分析都市博物馆旅游发展动力系统可分为三个子系统:吸引力系统、支持系统以及中介系统。
同步,咱们也发现虽然引入其她学科理论成果,但是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对理论运用未能融会贯通,略显笨拙。
事实上,博物馆旅游商品是一种极为重要旅游产品。
而对博物馆旅游商品有关研究不是诸多。
喻少柏()以为开发博物馆纪念品,以市场为原则,以游客为导向,在经营得法“良性循环”之中,完全可以产生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刘静江()、王宏彬()以为博物馆旅游商品应是拥有实用性、艺术性、纪念性、好携带、好馈送等长处,并在特定地点、特定氛围、特定期间售买。
邹宇()从宏观角度分析了国内博物馆商店服务现状,并构建了以一种主题为核心、四大支持系统为支撑博物馆旅游购物供应系统。
国内博物馆旅游开发起步晚,发展快,急于求成,给博物馆旅游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不少学者就这方面进行有关探讨,提出了比较一致看法。
国内博物馆旅游产品开发存在产品层次不全,产品趋于老化;博物馆展览手段落后,缺少吸引力;博物馆导游人员素质整体不高,服务内容单一;配套设施不健全;资源开发、保护、运用不力;门庭冷清,经济效益差等问题(杨丽,;孔旭红、孙宏实,;李瑛,;倪晓波,;董石贵,),此外,她们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相应办法:努力变化博物馆旅游机构形象;完善博物馆旅游产品构造,增强博物馆旅游产品调和性;注重本地客源市场消费需求,均衡布设博物馆种类;转变博物馆工作人员观念,将公司行销学理念引入博物馆经营中;改进展示手法,增长服务项目,提高博物馆综合效益;变化筹资形式,扩大资金来源。
2.2.3 关于博物馆旅游经营管理研究博物馆旅游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机遇与挑战,博物馆旅游如何在市场中成长,实现可持续经营与发展,一度成为学术界与实务界关注焦点。
博物馆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解决一种重要问题是资金来源。
初期文献,重要以为资金来源了国家财政补贴(朱砚秋,1991;党学士,1992)。
项隆元(1999)结识到博物馆在某种限度上也在按市场理论进行管理和运作。
刘洪(1999)提出了博物馆与市场经济接轨最佳模式,即采用“一馆两业”制度,并且她(刘洪,)又进一步强调了“经营”和“市场”观念重要性,提出“一馆两制”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