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悲剧
大学生跳楼的八种心理
大学生跳楼的八种心理
昨天凌晨3点左右,富士康一名员工坠楼身亡。
据悉此男子为刚毕业大学生,跳楼原因为压力太大。
大学生跳楼的新闻并不少见,而大学生跳楼的心理,值得我们关注。
理由一:就读时的经济压力
广东一个英语系的女学生,家里很穷,穷到冬天需要把单衣一件一件的往身上套。
最后她自杀了。
其它有什么理由先不谈,贫穷绝对是原因之一,经济窘迫把一个生命逼向了尽头。
还有的大学生靠家里卖房子、卖家当供读书,但是贫困地区的那点钱,对高昂的大学学费、杂费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坐在课堂里,担心的是下周的生活费,下学期的学费,这样读书谁都会感到绝望。
虽然现在有奖学金,助学基金,援学贷款……真正帮助到的人还是少数。
没钱读书是受罪,大学生贫穷到自杀,社会也应负上不可推卸的责任。
理由二:固步自封的大学教育
自古以来都说:教书育人,但现在的大学中,教书很多,育人却不够,特别是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更是空谈理论,不着实际,没有进入到学生的心灵,如今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上已经是一片苍白虚无的荒漠。
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的革新的速度,大学生要适应社会,适应将来,就必须要求大学教师们认真的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和社会实际之间的关系,寻找到他们将来融入社会的切入点,这是思想教育的关键,但是,这样的工作,我们大学教育做了多少呢?扩招、扩招!生源扩招了,你们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扩招了吗?。
大学生法律经典案例杀人(3篇)
第1篇在阳光明媚的大学校园里,一场悲剧悄然上演。
一个看似平凡的大学生,因为一次突如其来的争执,最终走向了不可挽回的深渊。
这起案件不仅令人唏嘘,更引发了社会对大学生法律意识、道德观念以及校园安全等方面的深刻反思。
本文将以这起案例为切入点,探讨其中蕴含的法律问题和社会意义。
一、案情简介被告人李某,男,20岁,某大学一年级学生。
被害人张某,男,21岁,同校学生。
2019年5月某日,李某与张某因琐事发生争执。
在争执过程中,李某持刀将张某刺伤,致其死亡。
案发后,李某投案自首。
二、案件焦点1. 故意杀人罪的认定2. 大学生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的缺失3. 校园安全问题的严峻性三、法律分析1. 故意杀人罪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在本案中,李某持刀刺伤张某,致其死亡,其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
首先,李某的行为具有故意性。
从案发时的争执来看,李某在争执过程中持刀伤人,显然是出于故意。
其次,李某的行为造成了张某死亡的严重后果,符合故意杀人罪的严重后果要求。
2. 大学生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的缺失本案反映出大学生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的缺失。
首先,李某在争执过程中没有控制自己的情绪,导致悲剧发生。
其次,张某在面对冲突时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避免伤害,也反映出其道德观念的不足。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法律知识和道德修养,容易在冲突中失去理智,导致悲剧发生。
3. 校园安全问题的严峻性本案也反映出校园安全问题的严峻性。
一方面,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给学生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另一方面,校园安全防范措施有待加强,如监控设施不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等。
为了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相关部门应当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四、案例分析1. 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的重要性本案提醒我们,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女大学生失联
女大学生失联事件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当代大学生作为知识经济时代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命运,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随着男女一律平等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女大学生越来越成为该校的重要成员。
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扩大与速度的提高,在校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多,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弱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同时,受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女大学生的安全引发的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及关注。
特别是今年八月成为女大学生失联黑色季,更是引发各界的关注及思考,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女大学生失联事件的概述及案例分析,探讨事件背后的原因及相关对策分析。
关键词:女大学生、失联、原因、对策正文:“失联”一词最早出现在马航事件中,字面解释为失去联系。
而最近,“女大学生失联”这几个关键字成为网上热词。
究其缘由是近来频发的女大学生在上学途中与亲友失去联系后被害的事件,如:9月5日消息,四川19岁女大学生返校途中失联;9月4日消息,郑州大四女学生张琳琳到开封上学途中失联遇害;8月28日消息,江苏吴江大二女生高秋曦返校途中失联被抢劫杀害;8月21消息,22岁大学生金某返校途中失联被黑车司机绑架、性囚4天;8月20日消息,重庆邮电大学女生高渝“搭错车”失联被车主杀害……诸如此类的事件,每一次都沉重撞击着社会尤其是学生家长们的心灵。
女大学生这个群体,代表的是接受过高水平教育的群体,失联的背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原因呢?一:教育方面:缺乏安全教育(1)学校教育:一方面,学校的安全教育,往往被分数挤开。
小学的语文、数学、英语,中学的政治、历史、生物、化学等文化课都是学生每天必上的课程,除次之外,安全教育课程又剩下多少呢?国务院在2007年颁布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纲要规定中小学必须开展公共安全教育课程。
但由于纲要并未明确规定安全教育应占多少课时,所以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安全教育课程往往被基础课占据。
近年大学生自杀自残事件回放
近年大学生自杀自残事件回放2003年12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一男生留下遗书赤裸跳楼身亡面带微笑2004年4月16日:北京师范大学一名研究生跳楼自杀。
2004年5月18日:中国政法大学男生半夜跳楼自杀2004年7月1日: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管理系一研二女生坠楼身亡2004年7月15日:北京大学医学部一名能歌善舞的大二女生中午从宿舍楼九层一跃而下。
2004年7月:东北林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学生付新彬跳楼自杀。
2004年8月30日:北京师范大学地理楼前一女研究生坠楼身亡2004年9月15日:北京理工大学经管学院新生教学楼跳楼自杀2004年9月22日:北京大学女博士从13楼坠下身亡是否自杀尚无定论2004年11月7日:北京林业大学18岁女大学生先割腕后跳楼自杀身亡2004年11月11日:北京师范大学一毕业生不堪就业压力自杀2004年12月19日:中国矿业大学一名21岁的女子在科技楼坠楼身亡2005年2月18日:中国传媒大学一女研究生在家中跳楼身亡。
2005年04月23日:北京大学一女生在理科2号楼天井内跳楼。
2005年5月7日:北京大学数学系博士跳楼身亡……20岁左右正是盛开的花季,而在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们更是多少人所羡慕和追寻的对象。
但是,就在这莫名惊诧的眼光中,一朵朵鲜花却寂然的坠下。
被重力裹挟着的花样年华在和冰冷的地面的碰撞中被击得粉碎!关于大学生自杀的探讨大学生、特别是博士生自杀,这对于个人和家庭是一种悲剧,对社会也是极大的损失。
国家和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并不容易。
他对多年努力奋斗的放弃,也是对自身资源的不珍惜。
因此,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有什么原因,自杀都是一种傻事,不懂生活的人才会拒绝生活。
我认为媒体应淡化大学生自杀报道我们看到,对于人民大学这位跳楼学生自杀的报道,媒体不仅使用了“全身赤裸”、“面带微笑”等血腥和敏感字眼,而且还配发了死者照片等详细报道。
对于大学生自杀个案的这种大肆渲染,无疑是值得商榷的。
大学生校园犯罪案例
校园犯罪案例——故意伤害类:1据2003年8月15日出版的《山东工人报》报道:2003年8月12日上午10时许,福州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楼南楼传来一阵尖叫,随后,冲天的火光从505宿舍中冒出。
该校98级贸易系学生张文峰将其同校女友、轻工学院二年级研究生施某用刀杀死,随即点燃了随身带来的煤气罐,放火烧了该宿舍,而后自杀。
2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学2000级生物系学生马家爵将四名同学残忍杀害。
尘埃未定,5月16日,又发生江西医学院2000级临床专业在校大学生薛某在1小时内持刀砍杀7人,造成2人死亡5人重伤的惨案;4月30日,三明市第二技校02级电焊班学生于某报复同学林某平时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用水果刀将其刺死。
31991年,一名中国赴美攻读博士学位的留学生,在大学校园内开枪打死自己的导师。
42004年5月,江西医学院大学生薛荣华手持水果刀,在1小时内连刺7人,造成2人死亡5人重伤。
52004年12月1日午夜、位于抚顺市新抚区南阳街的某高校学生寝室内发生血案,4名大一学生持械闯入大三学生寝室,砍伤2名学生,其中1名四川籍学生至少身中7刀。
62007年4月16日上午,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恶性校园枪击事件。
23岁的韩国籍学生赵承辉在该校学生宿舍和教学楼两地枪击杀人惨案。
枪击事件造成33人死亡,29人受伤,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惨重的枪击案。
这一事件震惊世界,我国媒体形象的将赵承辉比喻为韩国的“马加爵”:两人都是外来移民,一个从外地农村来昆明,一个从韩国来美国;都是高校大四学生,都即将毕业;两人都性格内向,心理受到压抑,对待社会的态度都极度扭曲、对社会极度仇恨。
大学校园作为一个文明高雅、造就人才的神圣殿堂,如今却出现如此血腥场面。
这使得我们对高校这块平静的乐土产生了关注,也对我们这些天之骄子的大学生频频发生的暴力犯罪事件进行深思。
7据2003年8月15日出版的《山东工人报》报道:2003年8月12日上午10时许,福州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楼南楼传来一阵尖叫,随后,冲天的火光从505宿舍中冒出。
熬夜猝死案例
熬夜猝死案例【篇一:熬夜猝死案例】今年全国发生多起大学生猝死事件,熬夜已成普遍现象本月27日早上,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学院一名学生被发现猝死于宿舍中,其同学认为,熬夜是导致其猝死的主要原因。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今年全国各地已有多名大学生因为熬夜、少运动等原因导致猝死。
这次事件再次将大学生熬夜问题推至风口浪尖。
专家建议大学生减少熬夜,多进行户外运动,远离生命安全隐患。
今年数名大学生因熬夜猝死近年来,大学生因熬夜猝死的案例频频被媒体报道,仅今年一年就有数起。
本月27日,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学院一名陈姓男生被发现猝死于宿舍当中。
事发当天7时,同宿舍同学发现小陈无法叫醒,并出现抽搐症状,随即拨打120,但最终小陈还是抢救无效死亡。
小陈的同学说,他在电信专业读大三,今年刚满21岁。
小陈是不太爱运动的“宅男”,平常睡觉的时间都在凌晨1至2点间。
类似事件并不鲜见。
2012年6月,烟台某高校20岁女生欢欢猝死,她因为考研跟找工作的压力,猝死前两个月长期熬夜;2012年11月,成都大学学生张炳强参加校园活动时猝死,生前他曾在网上留言:“10天4个半通宵顺利完成作业。
”血淋淋的案例不停警示年轻人熬夜的危害,为何不少大学生还是对此乐此不疲?学习打机消夜就是不愿早睡广州大学学生小刘表示,熬夜主要的原因无非是三点,学习、游戏跟消夜。
他介绍,不少学生熬夜是因为功课忙。
尤其是考研的学生,熬夜是稀松平常的事,很多人因此每天要熬到一两点才上床。
除了学习,还有不少学生因为贪玩而熬夜。
广东工业大学的小张说,在他们宿舍,即使晚上两三点,宿舍的走廊里还是会传来游戏声。
他介绍,在大学生中非常流行的dota游戏是导致很多人熬夜的主要原因。
此外,消夜也是大学生的“熬夜杀手”。
来自中山大学的小王介绍,学校附近的大排档生意最好的时候是凌晨。
她说,大学生中流行消夜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班级比赛赢了要吃一顿、学生活动结束了要吃一顿、同学过生日要吃一顿但是每次都不会吃完就结束,不少学生会“拼酒”到天亮。
大学生追求偶像的悲剧例子
大学生追求偶像的悲剧例子
1、2005年12月17日,周杰伦广州演唱会上,17岁的雍疾少年周枫服下了30粒安眠药,后经抢救脱险。
然而周枫表示,当我知道见他没希望时,就吃下了安眠药为周杰伦死,值得!”
2、2003年4月1日晚,张国荣跳楼自杀。
消息发布后的第二天,巴南区南泉的17岁少女就辍学,从此三年足不出户,不管什么人来找她,都说不见。
3、2000年2月,26岁的香港女子因疯狂购买黎明的唱片及影碟欠下20多万元的信用卡债无力偿还而在寓所服安眠药自杀身亡。
更有甚者,兰州女孩杨丽娟自1994年16岁开始迷恋刘德华后,苦追偶像13年,不上学,不工作,一天到晚在家中给刘德华写信,剪贴刊有刘德华的文章、图片。
13年里,一家三口三次赴港、六次进京追华仔",倾家荡产。
2007年3月26日,因杨丽娟不满足于只与偶像留影纪念,致使其年近七旬的老父跳海自杀。
大学生抑郁症自杀案例
大学生抑郁症自杀案例篇一:校园自杀案件校园自杀案件——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频发的背后原因当大学生自杀事件成为象牙塔内的噩梦时,一个过去常常被忽视的病症——抑郁症逐渐浮出了水面。
有专家表示,高校自杀身亡的学生中,有60%都与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有关。
抑郁症已成为大学校园的一大杀手。
相关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北京高校今年因自杀身亡的学生已有9名。
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北京高校因自杀而死亡的学生有19名,2005年,又有15名北京高校学子因自杀走上不归路。
(社会压力大,毕业后难寻工作心里落差)近年来大学生自杀案件更是频繁的发生,光有实情报道的概率就远高于社会上的自杀案件。
复旦大学近来证实,该校一名历史系大一学生留下遗书,跳楼自杀,该学生姓周,来自山东。
尽管同学及时发现并送医,但周同学年轻的生命还是遗憾地未被挽留。
大学生自杀事件不断见诸报端,是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不符,心灵脆弱,还是我们的教育出现了偏颇。
让一个有一个天之骄子命丧校园?且遗书称厌世。
年轻生命前途光明,是什么导致这样的年轻人产生厌世的想法?北大数学科学学院大一新生在宿舍上吊自杀获救,在自杀前新生曾经和室友探讨过生与死的问题,在他口中,“生不如死”是他现在心理的真实写照。
据报道,该生系“校长实名推荐生”,有同学称他入学后在专业学习上遇到了困难。
北交大一名学生自杀吉林一毕业实习大学生跳楼砸瘪过路的士人民大学周燕芬用床单(黄圈处)自缢身亡。
长期压抑,内江一女大学生跳进沱江河自杀,图为渔工打捞场面广州某大学一名入学仅一周的新生,因“不能忍受饭菜不合口这种生活”从学校的7楼纵身跳下。
深究高校自杀事件频发背后的原因? 抑郁症成为校园杀手? 关注大学生心理危机? 关注中国教育体制(高校之责何在。
教育之责何在)? 高校,应建预警干预机制,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学校对恋爱教育的匮乏 ? 教育,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关注的缺失,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篇二:自杀案例大学生自杀案例分析继农民、破产者、下岗工人、明星等成为自杀高危群体后,高学历人群也正在成为这一群体中的一员。
大学生自杀危机处理以及应对
大学生自杀危机处理以及应对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于国良一、案例简介张某某是我院09级的一名同学,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家里还有一妹妹在读书,该生长相平平,学习认真,生活简朴,性格较内向,在班级属于比较普通的同学。
但是自幼父母比较宠溺,得不到的东西就发脾气,这次也差点酿成悲剧。
张某某认识了赵某某后,两人谈起了恋爱,时间一久,张某某性格中的一些缺点就显现出来,赵某某就提出了分手,张某某由于接受不了失恋的事实,情绪失控,采取试图跳楼自杀的极端方式发泄。
因为事先发现了张某某的情绪变化和异常,采取了危机应对措施,使张某某自杀未遂,之后我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其进行关注和心理疏导,该生现已经走出失恋的误区,顺利毕业,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工作。
二、案例分析以及处理某天晚上8点,张某某同宿舍室友周某向我反映的情况,说从下午到现在都没有看见张某某,手机也无法接通。
我马上联系班长和宿舍同学调查具体情况,同宿舍室友都开始回忆这两天张某某表现,发现有以下异常:1、张某某曾在接电话过程中与通话方发生争吵,并摔断电话出现发脾气的现象。
2、张某某一下午不见踪影,手机也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3、妹妹手机收到轻生短信。
根据了解的情况和张某某最近出现的异常表现,我初步判断张某某因为失恋打击导致情绪失控,有可能采取自杀的极端方式进行发泄。
遇到如此突发事件,我第一反应就是必须冷静,于是我先向上级领导汇报情况,并联系学院保卫处,一同查明此事。
同时,立即采取突发事件应急措施:第一,详细了解张某某恋爱过程,并积极联系他的女朋友,希望通过她找到张某某;第二,立即联系张某某的家长并告之其具体情况的,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第三,安排学生干部去学院周边寻找,防止其发生跳楼或者跳河塘等现象。
第四,通过QQ留言、短信息等方式发送鼓励的话言,希望家庭的温暖和同学的关爱让他情绪慢慢稳定,并意识到还有许多关心爱护他的人在身边陪伴他。
经过多方努力,张某某终于主动给我回复了短信,告诉了我他的情况和具体位置。
中国大学生跳楼自杀八大原因
中国大学生跳楼自杀八大原因一、就读时的经济压力广东一个英语系的女学生,家里很穷,穷到冬天需要把单衣一件一件的往身上套。
最后她自杀了。
其它有什么理由先不谈,贫穷绝对是原因之一,经济窘迫把一个生命逼向了尽头。
还有的大学生靠家里卖房子、卖家当供读书,但是贫困地区的那点钱,对高昂的大学学费、杂费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坐在课堂里,担心的是下周的生活费,下学期的学费,这样读书谁都会感到绝望。
虽然现在有奖学金,助学基金,援学贷款真正帮助到的人还是少数。
没钱读书是受罪,大学生贫穷到自杀,社会也应负上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故步自封的大学教育自古以来都说:教书育人,但现在的大学中,教书很多,育人却不够,特别是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更是空谈理论,不着实际,没有进入到学生的心灵,如今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上已经是一片苍白虚无的荒漠。
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的革新的速度,大学生要适应社会,适应将来,就必须要求大学教师们认真的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和社会实际之间的关系,寻找到他们将来融入社会的切入点,这是思想教育的关键,但是,这样的工作,我们大学教育做了多少呢?扩招、扩招!生源扩招了,你们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扩招了吗?三、心理承受能力的脆弱如今社会竞争激烈,为了找到一份工作,许多学生拼命学习,却越来越没勇气面对未知的将来,出点小问题就留下遗书就寻了短。
只抓学习的同时,社会各方面却忽略了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教育,许多学生表现出社会经验不足、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特点,稍遇挫折就容易走上极端之路。
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除了关心学生的成绩外,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时刻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节,最好多用点生活经验磨砺他们的意志,粗壮他们的神经。
四、不完善的大学生就业制度现在的就业市场实在混乱,对大学生就业缺乏统一的保护规范,前些日子就有600元底薪聘请大学生的,我们还经常看到出一些诡异的招聘题来考验我们大学生的,甚至还出现了招聘单位问人家有没有对象的新闻,这些招工方式简直是歧视。
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大学生自杀的高发期
大学生自杀的原因_大学生自杀的高发期*导读:大学生自杀的原因是什么?大学生处于青春期的后期是一个处世风格和情感倾向最摇摆不定的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大学生往往会面临人生中的各种问题。
只有了解了大学生自杀的原因,才能更好的处理。
*一、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大学生处于青春期的后期是一个处世风格和情感倾向最摇摆不定的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大学生往往会面临人生中的各种问题。
如果处理不当会使大学生产生自杀倾向。
1、新生大一综合症对新学习和生活环境的不适应。
每年新生入学后,不少大学新生备受适应不良的困扰,出现失落、空虚、焦虑、失眠等症状。
心理学家将此种现象称之为大一综合症。
有的进入大学之后经过短暂的新鲜期之后,觉得自己的大学不是自己想的那么好或不想学自己的专业,形成巨大的心理反差。
有的到了大学,就有了以后全是好日子的心理感觉,失去了努力的目标。
同学们往往会舒一口气,过分的放纵自己,开始不认真学习,逃课,贪玩,网络成瘾。
加之人都有惰性。
长此以往,对以后个人的人生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消极影响。
更有甚者觉得自己活着价值意义不大,产生了厌世的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通,容易走上了不归路。
2、人际关系复杂,无不威胁和诱导着大学生敏感的心理。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有家庭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和恋爱关系等。
高校被称为小社会,虽然与真正的社会还是有一些差距,但大学生必然会与其他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在这个过程中,针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处事方式。
经过12年的寒窗苦读,大学生内心积压的丰富情感需要释放,与朋友诉说自己的心事、秘密,与恋人进行彼此情感的交流,而人际交往正是实现这一愿望的最佳途径。
而大学生还存在青春期自我封闭的心理特点,自我防御意识比较强,缺乏积极的人际交往,或者自我完美主义者,容不得别人对自己的半点批评,只喜欢别人对自己的赞美之词。
面对挫折容易形成在精神上,心理上双层压力,不能很好的自我调节,难以化解内心的矛盾,容易产生完全否定自我的表现。
大学生法律意识反面案例(3篇)
第1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群体日益壮大,他们不仅是国家的未来,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然而,在追求知识的同时,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导致了一系列悲剧事件的发生。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的案例为切入点,剖析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的严重后果。
一、案例一:校园暴力事件【案例背景】小王,一名大学生,性格孤僻,因长期遭受校园欺凌,导致心理扭曲。
在一次校园聚会上,小王持刀将一名同学刺伤,造成重伤。
【案例分析】小王的法律意识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自身权益的保护意识不足:小王在遭受校园欺凌时,没有意识到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是选择了忍气吞声。
2. 法律知识匮乏:小王对法律知识了解甚少,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导致在暴力事件发生后,无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3. 缺乏社会责任感:小王在校园暴力事件中,不仅没有考虑到他人的生命安全,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教训】1. 加强大学生法律教育,提高法律意识。
2. 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问题。
二、案例二:网络侵权事件【案例背景】小李,一名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篇涉嫌抄袭的文章。
不久后,原作者发现后,将小李告上法庭。
【案例分析】小李的法律意识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知识产权的认识不足:小李在创作文章时,没有意识到抄袭他人作品是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2. 法律知识匮乏:小李对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知识了解甚少,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
3. 缺乏诚信意识:小李在学术研究中,没有坚持诚信原则,导致抄袭事件的发生。
【教训】1. 加强大学生知识产权教育,提高对知识产权的认识。
2. 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树立正确的学术道德观念。
3. 加强对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管,严肃处理抄袭等违法行为。
三、案例三:酒后驾车事件【案例背景】小张,一名大学生,在参加同学聚会后,酒后驾车回家。
大学生自杀现象及
如何预防大学生自杀现象
•
1.加强大学生心理卫生教育。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是防止大 学生自杀的有效办法。要强化和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告诉他们 “一个人活着应该有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选择自杀,这种 行为是自私的”。学会合理宣泄、代偿、转移、升华等,使其应 付挫折的能力得到提高。 • 2.改善大学生心理环境。丰富大学生课余的文化娱乐生活,组织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正确地看待社会与人生,促进同学之 间的关爱,让学生找到归属感。教育学生认识社会的复杂性,增 强他们的心理耐挫力。 • 3.家长学会“肯定教育”。中国家长常用食指进行指责孩子。经 常指责,孩子的自信就会打折扣,没有足够自信,难以培养自尊, 不尊重自己何谈尊重别人,人际关系就会紧张。 • 4.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早期发现大学生各种心理问题
• 重庆大学的自杀女生
• 长期压抑 内江一女大学生跳进 沱江河自杀,图为渔工打捞场面
•
吉林一毕业实习大学生跳楼 砸瘪过路的士
•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家庭教育内容 和教育方法不当,父母关系不和,都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大 学生自杀与儿童时期家庭环境密切相关。 • 社会因素:社会快速发展,竞争日愈激烈,生活节奏加快,人与 人之间交流和沟通减少。大学生接受的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东 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产生碰撞,年轻的大学生会迷失方向,造成严 重的价值 错位。 • 自身因素:自杀与自杀者的心理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弱而不稳 定和强而不均衡的性格都容易产生自杀的念头。经不起挫折,也 不积极改善本人的心理状况 • 疾病因素:各类精神疾病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公众缺乏精神卫生知识,不能早期发现,即便发现了,受社 会偏见的影响也不敢就诊,延误病情,结果导致悲剧的发生。
在校大学生自杀现象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中国高校大学生自杀现象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政治学院2011级思政一班20110510075 刘娟青春飞扬,活力无限,正值花样年华的大学生却选择用自杀这种让人难以想象的方法来结束自己的年轻生命,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走上这条路?在现代这个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已经发达的现代社会,作为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到底是什么原因会选择自杀?有没有对策来避免这类悲剧的发生?那么接下就让我们对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原因及对策进行简单分析吧!一.在校大学生自杀概念分析自杀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学者们对其定义也有着不同的看法。
当今具有普遍意义的定义是:凡是当事人自己采取直接的或间接的,积极的或消极的行为,达到预期死亡的结果的情形都算作是自杀。
在校大学生自杀是指在高校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在此期间以自杀这种非正常死亡的方式结束生命的情形、现象。
二.在校大学生自杀的研究意义近年来高校大学生自杀的现象频频发生,仅2008年一年就发生了63起自杀事件,分布于13个省38所高校。
而这个数字却在逐年上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尽管大学生自杀事件只占了自杀群体的一小部分,但是却对其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美国俄亥俄州一名心理咨询教授说;“大学生自杀是我们不能忍受的损失,它给家庭造成的灾难是毁灭的,给社会造成的损失也很大。
”这个观点也是我国专家的共识。
所以研究大学生自杀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对于建少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发生,建立和谐的校园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近年大学生自杀事件示例1.2006年11月30日下午,平原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大一新生张萌(化名)用跳楼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在她的遗书里这样写到:每当她树立一个新的目标时,心理不健康的因素随即而来,她不知道如何去抑制,但压抑却打败了她,心理上的疾病就产生了,我不敢和别人说。
2.2010年,深圳大学经管学院的学生杨倩(化名),以跳楼的方式选择自杀,原因是在上个星期的迎新工作中出了差错,受到了老师严厉的批评,杨倩回家后不吃不喝、整夜失眠,甚至在家莫名哭泣。
悲惨大学生活
悲惨大学生活
大学生活,对许多人来说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激情的阶段,但也有一些人却在这
段时间里经历着悲惨的遭遇。
他们或许面临着经济困难、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各种困扰,让他们的大学生活变得悲惨起来。
首先,经济困难是许多大学生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的学
费和生活费用越来越高,许多家庭难以承受这样的经济压力。
有的学生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不得不打工来挣取生活费用,但这样一来,学业和生活之间的平衡就变得更加困难。
有的学生甚至因为经济拮据而不得不辍学,这无疑是一种悲惨的遭遇。
其次,学业压力也是让许多大学生备受折磨的问题。
大学的学习任务繁重,考试、论文、实习等各种任务让学生们感到焦虑和压力。
有的学生因为学业上的困难而产生自卑感和挫折感,甚至导致了心理问题的出现。
这种种的学业压力让许多大学生的生活变得悲惨起来。
最后,人际关系问题也是让一些大学生感到痛苦的原因。
大学是一个人际交往
频繁的地方,但也因此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
有的学生因为人际关系的问题而感到孤独和无助,甚至导致了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这样的人际关系问题也让一些大学生的生活变得悲惨起来。
总的来说,悲惨的大学生活是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关注并帮助那些
处于困境中的大学生。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力度,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帮助。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大学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幸福。
大学生法律经典案例杀人(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本案涉及一名大学生因情感纠纷引发的杀人案。
被告人张某,男,20岁,某大学二年级学生。
被害人李某,女,19岁,张某的同班同学。
两人因感情问题产生矛盾,张某在矛盾激化后,于某日深夜将李某杀害。
此案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成为大学生法律经典案例。
二、案件经过1. 案发前,张某与李某因感情问题产生矛盾。
两人交往过程中,张某多次向李某提出分手,但李某不同意,两人关系愈发紧张。
2. 某日深夜,张某酒后拨打李某电话,要求见面。
李某在拒绝后,张某心生怨恨,遂驾车前往李某家中。
3. 到达李某家中后,张某强行进入室内,与李某发生争执。
在争执过程中,张某情绪失控,持刀将李某杀害。
4. 杀害李某后,张某逃离现场。
次日,公安机关根据线索将张某抓获。
三、审理过程1. 本案由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
在审理过程中,张某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但辩称自己是在激情状态下犯罪,请求从轻处罚。
2. 法院审理认为,张某因感情纠纷,持刀杀害李某,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
根据张某的犯罪情节、悔罪表现及社会危害程度,依法判处张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四、案例分析1. 案例分析:张某作为一名大学生,因感情纠纷走上犯罪道路,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这起案件反映出当前大学生在情感、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2. 案例启示:首先,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处理人际关系,避免因感情问题产生矛盾。
其次,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关爱和引导,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五、反思与建议1. 反思:本案中,张某因感情纠纷杀害李某,反映出大学生在情感、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大学生在处理感情问题时,容易情绪失控,导致犯罪行为;另一方面,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大学生的关爱和引导不足,使得他们在面对困境时无法得到及时帮助。
2. 建议:首先,家庭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情感、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近几年案例(优秀6篇)
前不久,北大一名学生涉嫌砍死同班同学的消息,令公众为之震惊。
加上屡屡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不由得让人不断追问:大学生,你为何如此脆弱?校园暴力极端案例不久前北京大学医学部大三学生崔被利器砍死,事发现场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南区教学楼。
事后,死者一同学被警方带走。
据了解,此前两人都追求过同一个女生,曾为一些过节大打出手……专家分析校园暴力的产生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
工作节奏、生活节奏加快,社会总体的速度也在加快,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跟上社会步伐的速度比较慢,这样很容易让人心情浮躁,恨不得一下子就奔向成功。
相对来说,社会道德约束的力量就弱了。
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最后积聚起来的破坏力是很大的,导火索可能就是平常人看起来很正常的一件事,在他看来就是很大的事了。
所以觉得自己受到伤害时,本能地愤怒和攻击,但他不是以一个社会认可的方式发泄,而是寻找一种极端行为进行发泄,那么就可能对伤害他的人产生暴力倾向。
对于在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来说,需要加强心理这方面的监督,比如搞一些活动,让人的能量能够通过正常途径转化。
如果老师和学生有心理健康的概念,那么就可以早点发现别人的不对劲,帮他缓解问题,就可能避免极端行为的发生。
减压无术极端案例梁鹏是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研究生,个子高高的,长得也很帅,但几年下来他有一个很悲观的想法:做导演需要出名,而真正出名的导演又有几个呢。
而且自己家是外地的,从本科到研究生一路走来实在太累了,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这种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最终,他办理了退学手续。
学校的老师、同学无不为他惋惜。
专家分析大学生现在面临的压力过大,造成心理的落差比较大,与整个社会发展的形势和家庭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首先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的扩招,让一些学生在上学的时候就对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产生焦虑。
另外,自我和家庭对学生前途所定的目标过高,有的学生有一种为家长读书的想法,想的是将来要怎样报答家长,有的是给自己定了一个不太符合实际的目标,那么都可能在最终结果上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
象牙塔里的悲剧——聚焦大学生自杀现象
们 也 应 当 在对 此 事 件 原 因 的分 析 中进 行 深刻 的反 思 和 叩 别 和牺 牲 ,大 学 生们 在 迈 人 大 学 生活 的 同时 告 别 的是 捆
问 。聚 焦 大学 生 自杀 现 象 ,需 要 关 注 的是 大 学 生 的 心理 绑 于 家庭 中 的 自我 ,牺 牲 的是 独 生子 女 的 特 权 生 活 ,而 健 康 问 题 ,更 是 高 校 教 育 、家 庭 人 格培 养 与 社 会 环 境 的 这 其 间 的任 何 一 个 节点 出现 问 题 ,都 有 可 能或 直 接 或 间
年 的 寒 窗 苦读 换 一 张 大 学 的 通行 证 ,而 为 了在 挤 独 木 桥 女人 格 心 理 成 型 不 可替 代 的作 用 ,提 醒广 大 父 母 在 对 独
的 抗 衡 中 生存 , 中学 教 育 就 必须 把 大 量 的 时 间 和精 力 用 生 子 女进 行 教 育 时 ,务 必 掌 握 好 爱 的 力 度 ,避 免 过 度 溺
李飞 f 名 ) 化 自杀 身 亡 。认 为 自杀 原 因 系 学 校 未 解 决 好 与 伤痛 呢 ? 户 口 和入 职 问 题 。3月 2日 I 时 4 1 0分 左 右 ,西 安 邮 电
1 自身 : . 大学生 自身心理素质脆弱不堪 ,抗挫能力
学 院 2 0 一 男 生 因 两 度 拿 不 到 毕 业 证 自杀 。4月 2 低 。随 着 社 会 的 高速 发 展 ,个 人 价 值 在 宣传 中被 不 断 提 0 4级 6
是 ,绝 大 多数 大学 生 并 没有 养 成 及 时 寻求 方法 调 适 心 理 关 注心 理 健 康 的 良好 习惯 ,出 问题 之 后 只 是一 味 抱 怨 纠
2 家 庭 : 度 照料 与 溺 爱酿 成 苦 果 。 现 如 今 大 部 分 . 过
大学生自杀数据表
大学生自杀数据表《从大学生自杀数据表看背后的隐忧》最近在研究一些关于大学生的资料时,偶然看到了一份让人心情沉重的大学生自杀数据表。
这份数据表中的每一个数字,都仿佛是一声沉重的叹息,刺痛着我们的心。
先来说说这数据表呈现的情况吧。
在过去的几年里,大学生自杀的数量虽然在总体学生数量中占比不算高,可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是一个曾经鲜活的生命,一个充满梦想和希望的年轻灵魂。
从性别来看,男女比例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异;从专业分布上,似乎也没有特别突出集中在某一类专业。
这让我想起了几年前遇到的一个女孩。
她来自一个小县城,带着全家人的期望来到了大城市上大学。
她学习很努力,总是最早到图书馆,最晚离开。
但她性格内向,不太善于与人交流。
有一次,在一场重要的考试中,她发挥失常,成绩很不理想。
那之后,她整个人就变得更加沉默寡言。
身边的同学和老师起初并没有太在意,以为她只是需要一点时间来调整。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就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她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件事给她所在的学校和周边的人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大家都在反思,我们是不是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忽略了他们内心的感受?是不是在追求学术成就的道路上,忘记了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再看看这份数据表,其中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学业压力过大。
大学的课程可不比中学,难度提升了不少,课程作业、考试、论文,每一项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对于那些追求完美、对自己要求极高的学生来说,一旦达不到自己设定的目标,就容易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和焦虑之中。
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人际关系的困扰。
大学就像一个小社会,来自不同地方、不同背景的同学聚在一起,相处中难免会有摩擦和矛盾。
有些同学可能因为性格比较敏感,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感到无所适从,久而久之,内心积累了太多的负面情绪。
另外,情感问题也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一个因素。
在青春萌动的年纪,恋爱中的分分合合本是常事。
但有些同学可能把感情看得太重,一旦遭遇失恋等挫折,就觉得整个世界都崩塌了。
关于大学生自杀案例分析
关于大学生自杀案例分析案例介绍4月22日下午1点10分左右,经十东路山东建筑大学学生公寓内,有同学看到,在梅园2号楼门口,突然停靠了校医院的救护车、120急救车和110警车。
“我下楼的时候问楼长发生了什么事,楼长说一个学生因为失恋自杀了。
”4月23日,一名同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
事发之后,有关该学生轻生的信息开始在校园里传播。
“听说他们宿舍的人是中午才发现的,门从里面反锁了,把门踹开之后才进去的。
”采访中有同学透露,当宿舍门被踹开之后,只见该同学坐在床上,一条裤腰带勒在脖子上。
校方:确定是自杀,之前没有任何异常这名轻生的大学生是该校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大三学生,姓李,今年22岁。
到底发生了什么,让这位风华正茂的学生终结了生命呢?23日下午2点,记者辗转周折来到该校宣传部,一名不愿意透露职务和姓名的女老师表示,目前可以确定的是该生确系自杀,这名学生事发之前“各方面都很好”,没有任何异常。
至于具体原因和详情,该老师表示“无可奉告”。
家长:失恋说法不成立,怀疑与挂科有关下午3点多,派出所里的轻生大学生的父亲李先生。
膝下唯一的孩子瞬间没了,这对他的打击极大。
人到中年的李先生双眼通红,眼角噙着泪。
在此之前,有消息称大学生小李自杀是因为失恋导致,李先生对此予以否认。
“我了解自己的孩子,他晚熟,根本就没谈过恋爱,不可能因为失恋出事。
”李先生说,事发后他通过相关渠道了解到,孩子有5门功课不及格,其中3门必修课,2门选修课。
对小李挂科的情况,校方没有回应。
据学校的一些学生讲,如果有不及格的课程,大四毕业前应该还有一次补考机会。
小李自杀各方反应家长:失恋说法不成立,怀疑与挂科有关。
校方:校方没有回应。
广东一高校:今年9月份,做出了耐人寻味的举动:广东一高校要求新生签自杀免责书称类似温馨提示广东1所高校要求大一新生签自杀免责书校方称协议是宿舍文明约定,起到“温馨提示”的作用昨日,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5000多名新生完成报到,他们踏入校园的第一件事,就是与校方签订《学生管理与学生自律协议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的悲剧
投毒案让人恐怖在哪
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不治身亡疑遭室友投毒
4月16日下午3点多,复旦大学的官方微博头像由原来的红色黯淡成黑白,这所著名的高等学府,在第一时间以这样的方式痛悼她优秀学子的离去——当天下午3点23分,复旦大学投毒案受害人黄洋终因多脏器衰竭,离开人世。
【详细】
复旦投毒案令人恐怖的不是毒药而是人心
复旦大学投毒事件发生后,有学化学的网友惊惧,有那么多可以置人于死地的有毒化合物伸手可触,岂不是处处充满危机?其实,最令人恐怖的不是有毒物质,而是人心。
从1995年清华大学、1997年北京大学两起铊盐投毒事件,到2004年马加爵案、扬州大学秋水仙碱投毒事件,再到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铊盐投毒案。
那一颗颗漠视生命的心,一颗颗扭曲的心灵,震惊社会。
复旦大学医学院一位教授得知这一事件后,在校园某一实验室的橱窗内,愤而写下“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追问究竟是什么造就了犯罪嫌疑人对他人生命的漠视。
而这何尝不是社会的一个普遍追问?当我们痛恨于这些残酷的行为、震惊于这些扭曲的心灵时,我们是否也想过,在他们的小学、中学、大学教育过
程中,家庭、学校、社会,是否像重视他们学习成绩、关注考上什么名校那样,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做他们心灵的“牧羊人”?【详细】
不能让“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
早在2010年,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就在第四届复旦基础教育论坛上批评学生中的功利化倾向,他说,“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有对个人、对整个国家、对人类的责任感。
如果学校教育只注重知识,不重视德性培养,那么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
”联系杨校长的话来审视这起案件,令人唏嘘不已。
一名医学研究生涉嫌投毒,这不正是“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吗?【详细】反思同室操戈,别忘了教育这味解药
悲剧已经形成,再多的惋惜、留恋,或许都只是暂时的安慰。
我们也坚信,有法律作后盾,惨下毒手的林某也将受到应有的惩罚。
而痛定思痛,当下我们最应该做的、也是必须做的,乃是从这起悲剧中去反思我们的教育,反思它为什么让一个受过高等教育学生丧失了人性?
回答这一问题,我们不妨先看看当下的教育模式。
应试教育体制下,我国的初级教育,已经异化成了“教育竞技场”。
打败对手的教育理念,已经让这些涉世未深的孩子,接受不到基础教育应该包含的人性之爱,其直接后果便是我们培养了一大批能力超常却没有健全人格的学生。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教育,一直片面强调学生该如何成才,却往往将心理教育置于教育链条的末端。
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比例已高达10%,而在这样的现实中,不管是我们的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心理问题都没有引起教育者的足够重视。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