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空气采样规范(建文)
空气采样操作规程(3篇)

第1篇一、目的为确保空气采样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采样人员的人身安全,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各类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居住环境等空气采样工作。
三、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1)采样人员需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了解采样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2)采样前,对采样仪器进行检查,确保仪器性能良好。
(3)准备采样工具,包括采样器、采样管、采样布、标签、记录表格等。
2. 采样现场(1)了解采样现场情况,包括采样点位、环境特点、可能存在的污染源等。
(2)确认采样点位,根据采样目的和现场情况选择合适的采样点位。
(3)采样前,对采样现场进行清洁,避免污染。
3. 采样操作(1)佩戴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
(2)根据采样目的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如撞击法、自然沉降法等。
(3)按照采样方法要求,进行采样操作。
注意以下几点:a. 采样时,保持采样器稳定,避免抖动。
b. 采样过程中,注意采样高度、采样时间等参数。
c. 采样过程中,避免采样器与其他物体接触,以免污染。
(4)采样结束后,将采样管放入采样箱,确保采样管密封。
4. 标本保存与运输(1)采样结束后,尽快将标本送检。
(2)在运输过程中,确保标本处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
(3)填写采样记录表,记录采样时间、地点、采样方法、采样人员等信息。
5. 采样结果分析(1)根据采样结果,分析空气质量状况。
(2)对异常数据进行调查分析,找出污染源。
四、注意事项1. 采样人员应熟悉采样操作规程,确保采样过程规范、准确。
2. 采样过程中,注意个人防护,避免吸入有害气体。
3. 采样前,对采样现场进行充分了解,确保采样点位选择合理。
4. 采样结束后,及时将标本送检,确保数据准确性。
5. 采样记录表应详细记录采样过程,便于后续分析。
五、附则本规程由相关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如有未尽事宜,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2篇一、目的为确保空气采样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防止采样过程中的污染,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环境监测空气,废气现场采样技术要求(采样流量等)

_采肚量 / 采样时样品保项目采样方法采气流量汲取瓶其余特别要求标准号间存时间_用 X 光看片机检查每张滤膜不得有针孔或缺点,在15~30℃任一点条件下,滤膜在干燥器中均衡 24h ,称重。
将已编号并称重滤膜绒面向重量法(大流量、中GB/T15432-951 小时(滤膜增上,放在滤膜支持网上,放上1 、总悬浮颗粒流量):《环境空气总100 — 200L/min重许多于//滤膜夹,对正,拧紧,使不漏物( TSP)玻璃纤维滤膜(恒重)悬浮物颗粒物的10mg)气。
大气综合采样器测定重量法》样品采完后,翻开采样头,用镊子轻轻取下滤膜,采样面向里,将滤膜对折,放入号码相同的滤膜带中。
样品采完后,尘膜在恒温箱中,与洁净滤膜均衡条件同样温度、湿度、均衡24 小时。
滤膜称量精准到0.1mg 。
采肚量 / 采样项目采样方法采气流量样品保留时间汲取瓶其余特别要求标准号时间采样、样品运输和存放过程中时应避光。
空气: Saltzman法:赶快剖析,否气温超出25 ℃时,短时间采样(1h之内):10ml则低温暗处存GB/T15435-长时间运输及寄存汲取液(5g 对氨基苯磺酸)乙二n放。
30℃暗处95《环境空气6~24L样品应采纳降温措2 、空胺盐酸盐)大气综合采样器可稳固8h;多孔玻板二氧化氮的施。
NO 2气长时间采样(24h之内):20 ℃暗处可存汲取瓶测定288L空气中臭氧浓度超或50ml吸收液液柱不低于放24h,0~4℃Saltzman过 3 ,采80mm ,采气时汲取液温度保持n冷藏,起码可法》样时在汲取瓶进口在 20 ±4 ℃,空气采样器稳固3天。
端串联一段15~20cm长的硅胶管,不扰乱NO2测定水平。
《空气和废废定点位电解法60min//仪器示值稳固后念书气监测剖析气n方法》见470页采肚量 /项目采样方法采气流量样品保留时间汲取瓶其余特别要求标准号采样时间空气方法一: Saltzman 法采样、运输时应避短时间采样( 1h之内):取二支光。
环境监测空气、废气现场采样技术要求(采样流量等).

10、甲醛
空气
便携式甲醛测定仪器法
酚试剂分光光度法
5ml吸收液(酚试剂)
大气综合采样器
0.5L/min
10L
2~5℃存放,2天内分析完毕。以防止甲醛被氧化
气泡吸收管
多孔玻板吸收管
尽量选用棕色吸收管。
样品运输、存放时应避光。
GB/T50325-200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将已编号并称重滤膜绒面向上,放在滤膜支持网上,放上滤膜夹,对正,拧紧,使不漏气。
样品采完后,打开采样头,用镊子轻轻取下滤膜,采样面向里,将滤膜对折,放入号码相同的滤膜带中。
样品采完后,尘膜在恒温箱中,与干净滤膜平衡条件相同温度、湿度、平衡24小时。
滤膜称量精确到0.1mg。
GB/T15432-95
《环境空气总悬浮物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样品采完后,尘膜在恒温箱中,与干净滤膜平衡条件相同温度、湿度,平衡24小时。
滤膜称量精确到0.1mg。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见200页
项目
采样方法
采气流量
采气量/采样时间
样品保存时间
吸收瓶
其他特殊要求
标准号
12、苯系物(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乙丙烯)
空气
气相色谱法
大气综合采样器
活性炭采样管
0.2~0.6L/min
20-120min(空气)
避光保存,尽快分析。4℃冷藏保存
/
采样后采样管两端密封。采样时采样管因垂直向上进行采样。
GB/T14677-93《空气质量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见598页
环境监测空气、废气现场采样技术要求(采样流量等).

滤膜称量精确到0.1mg。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见200页
项目
采样方法
采气流量
采气量/采样时间
样品保存时间
吸收瓶
其他特殊要求
标准号
12、苯系物(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乙丙烯)
空气
气相色谱法
大气综合采样器
活性炭采样管
GB/T15263-94《环境空气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10、甲醛
空气
便携式甲醛测定仪器法
酚试剂分光光度法
5ml吸收液(酚试剂)
大气综合采样器
0.5L/min
10L
2~5℃存放,2天内分析完毕。以防止甲醛被氧化
气泡吸收管
多孔玻板吸收管
尽量选用棕色吸收管。
样品运输、存放时应避光。
GB/T50325-200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t1543695环境空气氮氧化项目采样方法采气流量采气量采样时间样品保存时间吸收瓶其他特殊要求标准号3nox盐酸奈乙二胺分光光度法大气综合采样器00502lmin采气至第二个吸收瓶呈微红色采集好样品应24小时内测定完毕75ml吸收液的多孔玻吸收装置空气气监测分析方法见466仪器示值稳定后读数空气气监测分析方法见470项目采样方法采气流量采气量样品保存时间吸收瓶其他特殊要求标准号臭氧o3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10ml吸收液025g靛蓝二磺酸钠溶于水稀释至500ml体用磷酸盐缓冲溶液稀释至1l串联采集大气综合采样器05lmin530l室温暗处可放多孔玻板吸收管吸收管罩上黑布罩避光采样当第一支吸收管中的吸收液褪色约60时应立即停止采样当确信空气中臭氧浓度较低时可用棕色吸收瓶
环境空气采样规范标准

环境空气采样作业指导书1.采样工作流程1.1监测项目调查现场监测人员认真了解监测对象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清楚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规律,查看环保措施落实和环保设施运行情况。
监控生产负荷,调查现场环境(气象、水温、污染源)有关参数和周边环境敏感点,检查监测点位符合性及安全性,搜集与编制监测报告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并做好相关记录。
1.2实验室采样前准备现场监测人员领取采样容器、滤膜,准备现场监测和采样所用的仪器设备、器具、样品标签、现场固定剂等,并完成设备的运行检查。
1.2.1采样前准备的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包括:采样器、风速风向仪、气温气压计、GPS;吸收瓶(内装配制好的吸收液,装箱,含空白、平行)、滤膜(含空白和备用膜)、镊子、凡士林、剪刀、手套、封口膜、电池、原始记录单、交接单、样品标签和笔等相关仪器物品。
1.2.2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在领用时,要检查并填写仪器的使用记录,尤其检查采样流量是否需要校准,并对采样器进行气密性检查。
1.3现场采样前准备1.3.1复核现场工况,是否适宜进行采样。
1.3.2观测现场风速风向,局地流场、大气稳定度等气候条件,确定监测点位。
1.3.3按要求连接采样系统1.4.气态污染物1.4.1.将气样捕集装置串联到采样系统中,核对样品编号,并将采样流量调至所需的采样流量,开始采样。
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
气样温度和压力可分别用温度计和气压表进行同步现场测量。
1.5颗粒物采样1.5.1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用清洁干布擦掉采样头内滤膜夹及滤膜支持网表面上的灰尘,将采样滤膜毛面向上,平放在滤膜支持网上。
同时核查滤膜编号,放上滤膜夹,安好采样头顶盖。
启动采样器进行采样。
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1.5.2采样结束后,取下滤膜夹,用镊子轻轻夹住滤膜边缘,取下样品滤膜,并检查在采样过程中滤膜是否由破损现象,或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不清晰的现象。
室内环境空气采样作业指导书

室内环境空气采样作业指导书(依据标准: GB50325-2001 )一.布点1 室内环境质量验收,应在工程完工至少7d以后,工程交付使用前进行。
2 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抽查有代表性的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抽检数量不得少于5%,并不得少于3间;房间总数少于3间时,应全数检测。
3 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 凡进行了样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且检测结果合格的,抽检数量减半,并不得少于3间。
4 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 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点应按房间面积设置:a) 房间使用面积小于50m2时,设1个检测点;b) 房间使用面积(50~100)m2时,设2个检测点;c) 房间使用面积大于100m2时,设3~5个检测点;5 当房间内有2个及以上检测点时,应取各点检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房间的检测值。
6 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环境污染物浓度现场检测点应距内墙面不小于0.5m,距楼地面高度(0.8~1.5)m.检测点应均匀分布,避开通风道和通风口。
7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中TVOC、苯、氨、甲醛浓度检测时,对采用集中空调的民用建筑工程,应在空调正常运转的条件下进行: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检测应在对外门窗关闭1h后进行。
8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中氡浓度检测时,对采用集中空调的民用建筑工程,应在空调正常运转的条件下进行: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检测应在对外门窗关闭24h后进行。
9 具体布点时,当房间里只布一个点,尽量在房间中心位置;2-3个点布在最长对角线上;4个点则以正三边形加中心点;五个点同理。
当面积较大时,以50平米分割小块布点。
10详细记录工作现场的环境以及环境布置,不符合要求不予采样。
二.采样1. 采样时记录好测点的大气压、温度和湿度。
2. 甲醛、苯、TVOC以0.5L/min采样,采样体积为10L;氨以0.5L/min采样,采样体积为5L。
3. 氡检测时间30min,如果检测数值超过标准的一半,该采样点延时重测,测试时间1h。
环境空气采样规范

环境空气采样作业指导书1.采样工作流程1.1监测项目调查现场监测人员认真了解监测对象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清楚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规律,查看环保措施落实和环保设施运行情况。
监控生产负荷,调查现场环境(气象、水温、污染源)有关参数和周边环境敏感点,检查监测点位符合性及安全性,搜集与编制监测报告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并做好相关记录。
1.2实验室采样前准备现场监测人员领取采样容器、滤膜,准备现场监测和采样所用的仪器设备、器具、样品标签、现场固定剂等,并完成设备的运行检查。
1.2.1采样前准备的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包括:采样器、风速风向仪、气温气压计、GPS;吸收瓶(内装配制好的吸收液,装箱,含空白、平行)、滤膜(含空白和备用膜)、镊子、凡士林、剪刀、手套、封口膜、电池、原始记录单、交接单、样品标签和笔等相关仪器物品。
1.2.2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在领用时,要检查并填写仪器的使用记录,尤其检查采样流量是否需要校准,并对采样器进行气密性检查。
1.3现场采样前准备1.3.1复核现场工况,是否适宜进行采样。
1.3.2观测现场风速风向,局地流场、大气稳定度等气候条件,确定监测点位。
1.3.3按要求连接采样系统1.4.气态污染物1.4.1.将气样捕集装置串联到采样系统中,核对样品编号,并将采样流量调至所需的采样流量,开始采样。
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
气样温度和压力可分别用温度计和气压表进行同步现场测量。
1.5颗粒物采样1.5.1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用清洁干布擦掉采样头内滤膜夹及滤膜支持网表面上的灰尘,将采样滤膜毛面向上,平放在滤膜支持网上。
同时核查滤膜编号,放上滤膜夹,安好采样头顶盖。
启动采样器进行采样。
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1.5.2采样结束后,取下滤膜夹,用镊子轻轻夹住滤膜边缘,取下样品滤膜,并检查在采样过程中滤膜是否由破损现象,或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不清晰的现象。
空气检测取样标准

空气检测取样标准空气检测取样的标准包括以下步骤:1. 选点:根据检测室内的大小和现场情况确定采样点的数量。
原则上,<50㎡的房间设1\~3个点,50㎡\~100㎡设2\~5个点,>100㎡至少设3\~5个点。
采样点应避开通风口,离墙壁应>,相对高度在\~之间(原则上与人的呼吸带高度相一致)。
2. 采样时间和频率:年平均浓度至少采样3个月,日平均浓度至少采样18h,8h平均浓度至少采样6h,1h平均浓度至少采样20min\~45min。
采样时间应涵盖通风最差的时间。
3. 采样方法:应满足工作场所有害物质职业接触限值的抽样要求。
应满足职业健康评价的抽样要求。
应满足工作场所环境条件的抽样要求。
采样的同时进行控制试验,即将空气采集器带到采样点,除采集空气样时不连接空气采样器外,其余操作同上。
样品作为样品的空白对照。
取样时,避免有害物质直接溅入集气器;集气器进风口应避免被衣物等堵塞,用无泵采样器采样时避免风扇直吹。
在易燃易爆工作场所采样时,应使用防爆空气采样器。
采样过程中,采样流量应保持稳定。
长时间采样时,应记录采样前后的流量,并以平均流量计算。
工作场所空气样品的采样量,采样点温度低于5℃,高干35℃,大气压低于和当高干度为kPa 时,应按公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为标准采样体积。
样品在采集、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样品被污染。
取样时,取样人员应注意个人防护。
4. 检测:根据检测目的和要求进行相应的检测分析。
5. 结果处理: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评价。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操作可以咨询专业检测人员。
工作场所空气中采样技术规范

二、空气样品的采集技术
个体采样(Personal sampling)指将空气收集器 佩带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其进气口尽量接 近呼吸带所进行的采样。 采样对象(Monitored person )指选定为具有代 表性的、进行个体采样的劳动者。 定点采样(Area sampling)指将空气收集器放置 在选定的采样点、劳动者的呼吸带进行采样。 采样时段(Sampling period)指在一个监测周期 (如工作日、周或年)中,选定的采样时刻。
①防止穿透;
②防止污染;
③防止假穿透,在稳定期测量。
二、空气样品的采集技术
固体吸附管的采集
采用固体吸附剂管进行样品采集时,应在样品采集前进 行流量的测定; 进行长时间样品采集时,应在样品采集 后再进行流量的测定。 硅胶只宜在较干燥环境中采样,当湿度>80%时,不宜 使用硅胶管进行长时间样品采集。 用于定点短时间采样时,以0.1L/min~0.5L/min流量采 集空气样品15min(具体见该项目的测定方法)。 用于个体采样和定点长时间采样时,以0.05L/min流量采 集空气样品2~8h。(具体见该项目的测定方法)。 采样前后要密封好固体吸附剂管的两端,保存在清洁的 容器内,不能放在有待测物的容器或环境中。
二、空气样品的采集技术
(二)工作场所空气样品的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因素
3 人为因素:为了某种需要或目的,人为 地改变正常工作条件、环境条件或操作规 程等,以到达改变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 质的浓度。
4 个人习惯不同。
二、空气样品的采集技术
环境空气相关采样标准

环境空气相关采样标准环境空气相关的采样标准是确保空气质量监测工作科学、准确、规范进行的重要依据。
这些标准涵盖了从采样方法、采样设备、采样位置到采样后的数据分析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与环境空气采样相关的标准。
1.采样方法标准:规定了采样点的选择、布局和数量。
明确了采样的时间频率,如日常监测、特殊污染事件监测等。
描述了采样设备的校准、使用和维护程序。
2.采样设备标准:包括采样器的性能要求、检测方法和技术规范。
确保采样设备能够准确、可靠地收集空气样品。
3.采样位置标准:规定了监测点位的选择原则,如应远离污染源、高于地面一定高度等。
确定了不同功能区(如居住区、工业区、交通区等)的采样点设置。
4.采样时段标准:规定了采样时段,如日间、夜间或特定季节,以反映不同条件下空气质量的真实状况。
5.样品保存和运输标准:描述了样品的保存条件,如温度、湿度等,以及容器的要求,以确保样品质量。
规定了样品的运输方式和要求,以防止样品污染或降解。
6.数据分析与报告标准:提供了样品分析的方法,包括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等。
规定了数据的记录、处理、报告格式和时限。
7.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标准:包括实验室质量控制、野外质量保证和数据质量审核。
确保整个采样和分析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些标准通常由国家环境保护部门或相关标准化机构制定,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在中国,与环境空气采样相关的标准可能包括《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193)等。
这些标准不仅适用于政府监管部门的空气质量监测,也适用于企业自身的环境管理和科研机构的相关研究。
环境空气采样操作规程(建文)

一、采样工作进程安排、接受任务现场监测和采样承担部门的负责人在接到任务后提前通知有关科室配合,质量控制过程中室填写任务传递单,将任务传递至现场监测人员。
、对监测项目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现场监测人员认真了解监测对象的生产设备、工艺进程安排,清楚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规律,查看环保措施落实和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监控生产负荷,调查现场环境(如:气象、水文、污染源)有关参数和周边环境敏感点,检查监测点位符合性及安全性,搜集与编制技术(监测)报告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领取并检查采样所需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进行采样前准备现场监测人员根据任务传递单领取采样容器、滤膜,准备现场监测和采样所需的仪器设备、器具、样品标签、现场固定剂等,并完成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
()采样前准备的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包括:采样器、风速风向仪、气温气压计、。
吸收瓶(内装配置好的吸收液,装箱,含空白、平行)、滤膜(含空白和备用膜)、镊子、凡士林、剪刀、手套、封口膜、电池、原始记录单、交接单、样品标签和笔等相关仪器物品。
()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在领用时,要检查并填写仪器的使用记录,尤其检查采样器流量是否需要校准,并对采样器进行气密性检查。
()现场采样前的准备)复核现场工况,是否适宜进行采样。
)观测现场风速风向、局地流场、大气稳定度等气候条件,确定监测点位置。
)按要求连接采样系统,并检查连接是否正确。
)气密性检查,检查采样系统是否有漏气现象。
、现场采样()气态污染物采样1)将气样捕集装置串联到采样系统中,核对样品编号,并将采样流量调至所需的采样流量,开始采样。
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进度、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
气样温度和压力可分别用温度计和气压表进行同步现场测量。
2)采样结束后,取下样品,将气体捕集装置进、出气口密封,记录采样流量、采样结束进度、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
按相应项追求标准监测分析方法要求运送和保存待测样品。
()颗粒物采样1)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用清洁干布擦掉采样头内滤膜夹及滤膜支持网表面上的灰尘,将采样滤膜毛面向上,平放在滤膜支持网上。
环境空气采样规范

环境空气采样作业指导书1.采样工作流程1.1监测项目调查现场监测人员认真了解监测对象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清楚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规律,查看环保措施落实和环保设施运行情况。
监控生产负荷,调查现场环境(气象、水温、污染源)有关参数和周边环境敏感点,检查监测点位符合性及安全性,搜集与编制监测报告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并做好相关记录。
1.2实验室采样前准备1.31.4.1.51.5.11.5.21.6结束)、1.7样品转移、交接。
工作结束,现场监测人员应妥善保管原始记录,安全、规范运输样品,及时与样品管理员进行交接并填写交接记录。
2.采样工作中的注意事项2.1采样前检查气密性时要接干燥瓶,吸收瓶不能接以防倒吸。
2.2采样结束后,取下样品,将气体吸收装置进、出口密封,按相应项目的标准监测分析方法要求运送和保存待测样品。
2.3用超细玻璃纤维滤膜采样时,应对光线检查滤膜是否有损坏,如有损坏,停止使用。
2.4采集气体样品时,注意吸收瓶溶液的颜色,如果未采样已变色,则该样品作废。
2.5现场空白样的放置:启动采样气路时,同时将空白样的吸收瓶封口膜打开,气路采样结束时,同时将空白样封口;准备空白滤膜装入切割头中放置在空气中,采样后结束后按照滤膜采样同样方法放入滤膜袋中,运回实验室检测,空白滤膜前后两次称量质量之差应远小于采样滤膜上的颗粒物负载量,否则次批次采样监测数据无效。
2.6向采样器中放置和取出滤膜时,应佩戴聚乙烯手套等实验室专用手套(和实验室人员称量滤膜所带的手套相同),使用无锯齿状镊子。
2.7采样进气口必须暴露在空气中(箱体盖子可以不盖,几乎不影响吸收液温度)。
2.8夏天仪器应尽量避免放置在太阳下暴晒,以防止吸收液蒸发,可将仪器放置于树荫处或适当遮盖。
2.92.102.112.123.3.13.2??3.2.2被测无组织排放源的基本情况调查除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排放速率(估计值)之外,还应重点调查被测无组织排放源的排出口形状、尺寸、高度及其处于建筑物的具体位置等,应有无组织排放口及其所在建筑物的照片。
环境空气废气现场采样技术要求

用X光看片机检查每张滤膜不得有针孔或缺陷,在15~30℃任一点条件下,滤膜在干燥器中平衡24h,称重。
将已编号并称重滤膜绒面向上,放在滤膜支持网上,放上滤膜夹,对正,拧紧,使不漏气。
样品采完后,打开采样头,用镊子轻轻取下滤膜,采样面向里,将滤膜对折,放入号码相同的滤膜带中。
样品采完后,尘膜在恒温箱中,与干净滤膜平衡条件相同温度、湿度、平衡24小时。
滤膜称量精确到。
空气:Saltzman法:短时间采样(1h以内):10ml吸收液(5g对氨基苯磺酸)乙二胺盐酸盐)大气综合采样器长时间采样(24h以内):或50ml吸收液液柱不低于80mm,采气时吸收液温度保持在20±4℃,空气采样器采样、样品运输和存放过程中时应避光。
气温超过25℃时,长时间运输及存放样品应采取降温措施。
空气中臭氧浓度超过m3,采样时在吸收瓶入口端串联一段15~20cm长的硅胶管,不干扰NO2测定水平。
空气方法一:Saltzman法短时间采样(1h以内):取二支10ml吸收液和一支内装5~10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瓶(液柱不低于80mm),用尽量短的硅橡胶管将氧化瓶串联在二支吸收瓶之间。
大气综合采样器长时间采样(24h):取二支25或50ml吸收液(液柱不低于80mm)和一支内装50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瓶(液柱不低于80mm),用尽量短的硅橡胶管将氧化瓶串联在二支吸收瓶之间,采气时吸收液温度报纸在20±4℃空气采样器方法二:三氧化铬—石英砂氧化法取一支10ml吸收液(5g对氨基苯磺酸+50ml冰乙酸和50ml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用一小段硅橡胶管将氧化管连接在吸收瓶入口端。
采样、运输时应避光。
氧化瓶管适合在空气相对湿度30%~70%时使用。
氧化管因吸湿引起板结或部分变为绿色,应及时更换。
气温超过25℃时,长时间运输及存放样品应采取降温措施。
空气中臭氧浓度超过m3,采样时在吸收瓶入口端串联一段15~20cm长的硅胶管,可排除干扰。
环境空气采样规范

欢迎阅读环境空气采样作业指导书1.采样工作流程1.1监测项目调查现场监测人员认真了解监测对象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清楚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规律,查看环保措施落实和环保设施运行情况。
监控生产负荷,调查现场环境(气象、水温、污染源)有关参数和周边环境敏感点,检查监测点位符合性及安全性,搜集与编制监测报告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并做好相关记录。
1.2实验室采样前准备1.31.4.1.51.5.11.5.21.6结束)、1.7样品转移、交接。
工作结束,现场监测人员应妥善保管原始记录,安全、规范运输样品,及时与样品管理员进行交接并填写交接记录。
2.采样工作中的注意事项2.1采样前检查气密性时要接干燥瓶,吸收瓶不能接以防倒吸。
2.2采样结束后,取下样品,将气体吸收装置进、出口密封,按相应项目的标准监测分析方法要求运送和保存待测样品。
2.3用超细玻璃纤维滤膜采样时,应对光线检查滤膜是否有损坏,如有损坏,停止使用。
2.4采集气体样品时,注意吸收瓶溶液的颜色,如果未采样已变色,则该样品作废。
2.5现场空白样的放置:启动采样气路时,同时将空白样的吸收瓶封口膜打开,气路采样结束时,同时将空白样封口;准备空白滤膜装入切割头中放置在空气中,采样后结束后按照滤膜采样同样方法放入滤膜袋中,运回实验室检测,空白滤膜前后两次称量质量之差应远小于采样滤膜上的颗粒物负载量,否则次批次采样监测数据无效。
2.6向采样器中放置和取出滤膜时,应佩戴聚乙烯手套等实验室专用手套(和实验室人员称量滤膜所带的手套相同),使用无锯齿状镊子。
2.7采样进气口必须暴露在空气中(箱体盖子可以不盖,几乎不影响吸收液温度)。
2.8夏天仪器应尽量避免放置在太阳下暴晒,以防止吸收液蒸发,可将仪器放置于树荫处或适当遮盖。
2.92.102.112.123.3.13.21??2??3?3.2.2除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排放速率(估计值)之外,还应重点调查被测无组织排放源的排出口形状、尺寸、高度及其处于建筑物的具体位置等,应有无组织排放口及其所在建筑物的照片。
(完整word版)环境空气采样操作规程..

一、采样工作流程1、接受任务现场监测和采样承担部门的负责人在接到任务后提前通知有关科室配合,质量管理室填写任务传递单,将任务传递至现场监测人员。
2、对监测项目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现场监测人员认真了解监测对象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清楚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规律,查看环保措施落实和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监控生产负荷,调查现场环境(如:气象、水文、污染源)有关参数和周边环境敏感点,检查监测点位符合性及安全性,搜集与编制技术(监测)报告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3、领取并检查采样所需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进行采样前准备现场监测人员根据任务传递单领取采样容器、滤膜,准备现场监测和采样所需的仪器设备、器具、样品标签、现场固定剂等,并完成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
(1)采样前准备的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包括:采样器、风速风向仪、气温气压计、GPS;吸收瓶(内装配置好的吸收液,装箱,含空白、平行)、滤膜(含空白和备用膜)、镊子、凡士林、剪刀、手套、封口膜、电池、原始记录单、交接单、样品标签和笔等相关仪器物品。
(2)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在领用时,要检查并填写仪器的使用记录,尤其检查采样器流量是否需要校准,并对采样器进行气密性检查。
(3)现场采样前的准备1)复核现场工况,是否适宜进行采样;2)观测现场风速风向、局地流场、大气稳定度等气候条件,确定监测点位置;3)按要求连接采样系统,并检查连接是否正确;4)气密性检查,检查采样系统是否有漏气现象。
4、现场采样(1)气态污染物采样1)将气样捕集装置串联到采样系统中,核对样品编号,并将采样流量调至所需的采样流量,开始采样。
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
气样温度和压力可分别用温度计和气压表进行同步现场测量。
2)采样结束后,取下样品,将气体捕集装置进、出气口密封,记录采样流量、采样结束时间、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
按相应项目的标准监测分析方法要求运送和保存待测样品。
环境监测空气、废气现场采样技术要求(采样流量等)

空气
空气:富集柱
大气综合采样器
2~3L/min
100~200L
19、乙醛
废气
气相色谱法:
废气:烟气采样装置
5ml吸收液
大气综合采样器
采样管(头部塞适量玻璃棉)
0.3~0.5L/min
视情况定
但不得低于5L
尽快分析。否则,在常温下避光保存至少可保存6天。
样品采完后,尘膜在恒温箱中,与干净滤膜平衡条件相同温度、湿度,平衡24小时。
滤膜称量精确到0.1mg。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见200页
项目
采样方法
采气流量
采气量/采样时间
样品保存时间
吸收瓶
其他特殊要求
标准号
12、苯系物(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乙丙烯)
空气
气相色谱法
大气综合采样器
活性炭采样管
大气综合采样器
长时间采样(24h):取二支25或50ml吸收液(液柱不低于80mm)和一支内装50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瓶(液柱不低于80mm),用尽量短的硅橡胶管将氧化瓶串联在二支吸收瓶之间,采气时吸收液温度报纸在20±4℃
空气采样器
方法二:三氧化铬—石英砂氧化法
取一支10ml吸收液(5g对氨基苯磺酸+50ml冰乙酸和50ml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用一小段橡胶管将氧化管连接在吸收瓶入口端。
空气:10ml吸收液串联
大气综合采样器
0.6L/min
吸收液颜色有明显减退,如不褪色,采集60min。
常温下15天
多孔玻板吸收管
采样管以硬质玻璃,氟树脂或氯乙烯树脂为材质。
环境空气采样标准

环境空气采样标准一、采样点布设采样点的布设是环境空气采样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了采样的代表性。
采样点应均匀分布在被监测区域内,且应避免污染源的影响。
在布设采样点时,还需考虑地形、气象等条件,以使采样点尽可能均匀地覆盖整个监测区域。
二、采样时间和频率采样时间应根据监测目的和污染物的变化规律来确定。
一般来说,采样的时间应避开污染高峰期,以避免人为因素对样品的影响。
采样频率则应根据监测目的和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情况来确定,以确保采样的代表性。
三、采样流量采样流量是影响环境空气采样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采样过程中,应保持恒定的流量,以避免流量变化对样品的影响。
同时,还需定期对流量进行校准,以确保采样的准确性。
四、采样仪器采样仪器是进行环境空气采样的必备工具,其质量和性能对采样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应选择性能稳定、精度高的采样仪器。
在使用采样仪器前,应进行校准和检查,以确保其正常运转。
五、样品保存和运输样品保存和运输是环境空气采样的重要环节之一。
采集的样品应尽快送回实验室进行分析,以避免样品变质和损失。
在保存和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样品受到二次污染和损失。
六、采样记录采样记录是环境空气采样的重要资料之一,它记录了采样的全过程。
采样记录应包括采样点位、采样时间、采样流量、仪器使用情况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评估采样的准确性和代表性非常重要。
七、质量保证措施为保证环境空气采样的准确性,必须采取一系列质量保证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对采样点进行现场勘察和优化布设、定期检查和校准采样仪器、对采样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记录、对采集的样品进行质量检查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八、采样人员培训采样人员是环境空气采样的执行者,其素质和能力对采样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必须对采样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考核,以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素质。
培训内容应包括采样理论、采样技术、仪器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应对采样人员进行实践操作和模拟演练,以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环境空气与废气采样方法(综合版)

环境空气与废气中各项目监测采样细则
环境空气与废气中各项目监测采样细则
环境空气与废气中各项目监测采样细则
环境空气与废气中各项目监测采样细则
环境空气与废气中各项目监测采样细则
环境空气与废气中各项目监测采样细则
环境空气与废气中各项目监测采样细则
环境空气与废气中各项目监测采样细则
环境空气与废气中各项目监测采样细则
环境空气与废气中各项目监测采样细则
室空气各项目监测采样细则。
质量控制:环境空气样品采集的基本要求和特殊要求

质量控制:环境空气样品采集的基本要求和特殊要求展开全文一.环境空气样品采集过程中的基本要求(1) 每次采样前,应对采样系统的气密性进行检查,符合要求方可采样。
(2) 空白样品数量应按照项目监测方法标准规定执行;如方法标准中无规定,每个项目在同一批次内至少采集1个空白样品。
(3) 平行样的采集及要求按照各项目监测方法标准执行。
(4) 多点采样时,各采样点采样须同步进行,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均应相同。
(5) 采样前后的流量偏差应在规定范围内。
(6) 推荐优先使用恒流且具有累计采样体积功能的采样仪器。
(7) 每月至少清洗1次采样管路,每月至少对仪器进行1次流量检查校准,其误差应在规定范围内。
长时间进行连续采样时,至少每周对采样系统进行1次流量检查校准。
及时更换仪器防尘滤膜和干燥剂,一般干燥器硅胶有1/2变色则需更换。
(8) 采样结束后,检查仪器状态是否完好,清理仪器和附件,并填写仪器使用记录。
清点样品数量,核对无误后,将样品及时送交实验室分析。
(9) 遇到对监测影响较大的雨雪天气及风速大于8m/s的天气条件时,不宜进行手工采样监测。
(10) 采样点附近50m内不应有局地污染源,如:炉窑、小烟囱、建筑工地、停车场等,除进行交通污染监测外,采样装置距公路边至少20m,距绿色乔木或灌木绿化带的距离应大于15~20m。
(11) 用两台或两台以上采样器采样时,应保持一定距离,以防互相干扰。
小流量采样器,如普通空气采样器,仪器间距以1m为宜;中流量TSP采样器,仪器间距以2m为宜;大流量TSP采样器间距以3~4m为宜。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 修改单要求,该标准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氮氧化物等气态污染物浓度为参比状态下的浓度。
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 um) 、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μm) 、总悬浮颗粒物及其组分铅、苯并[a]芘等浓度为监测时大气温度和压力下的浓度。
根据《环境空气六价铬的测定》(HJ 779) 修改单要求,该标准中,环境空气颗粒物中六价铬的污染物浓度为监测时大气温度和压力下的浓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空气采样作业指导书.采样工作进程安排监测项目调查现场监测人员认真了解监测对象的生产设备、工艺进程安排,清楚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规律,查看环保措施落实和环保设施运行情况。
监控生产负荷,调查现场环境(气象、水温、污染源)有关参数和周边环境敏感点,检查监测点位符合性及安全性,搜集与编制监测报告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并做好相关记录。
实验室采样前准备现场监测人员领取采样容器、滤膜,准备现场监测和采样所用的仪器设备、器具、样品标签、现场固定剂等,并完成设备的运行检查。
采样前准备的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包括:采样器、风速风向仪、气温气压计、。
吸收瓶(内装配制好的吸收液,装箱,含空白、平行)、滤膜(含空白和备用膜)、镊子、凡士林、剪刀、手套、封口膜、电池、原始记录单、交接单、样品标签和笔等相关仪器物品。
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在领用时,要检查并填写仪器的使用记录,尤其检查采样流量是否需要校准,并对采样器进行气密性检查。
现场采样前准备复核现场工况,是否适宜进行采样。
观测现场风速风向,局地流场、大气稳定度等气候条件,确定监测点位。
按要求连接采样系统.气态污染物.将气样捕集装置串联到采样系统中,核对样品编号,并将采样流量调至所需的采样流量,开始采样。
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进度、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
气样温度和压力可分别用温度计和气压表进行同步现场测量。
颗粒物采样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用清洁干布擦掉采样头内滤膜夹及滤膜支持网表面上的灰尘,将采样滤膜毛面向上,平放在滤膜支持网上。
同时核查滤膜编号,放上滤膜夹,安好采样头顶盖。
启动采样器进行采样。
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进度、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采样结束后,取下滤膜夹,用镊子轻轻夹住滤膜边缘,取下样品滤膜,并检查在采样过程中滤膜是否由破损现象,或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不清晰的现象。
若有,则该样品膜作废,需重新采样。
确认无破裂后,将滤膜的采样面向里对折两次放入与样品膜编号相同的滤膜袋(盒)中。
记录采样结束进度、采样流量、温度和压力参数。
采样记录相关事项环境空气采样记录包括:监测项目、样品批号、采样点位、采样日期、采样进度(开始、结束)、样品编号、气温、大气压、采样流量、采样体积、天气状况、风速、风向、采样人、审核人。
填写采样记录注意事项:样品批号和样品种类一定要填写。
标况体积一定要计算正确。
发生异常情况,备注栏和副架说明处一定要填写清楚。
记录单上不能有涂改的痕迹,修改要规范。
样品转移、交接。
工作结束,现场监测人员应妥善保管原始记录,安全、规范运输样品,及时与样品管理员进行交接并填写交接记录。
.采样工作中的注意事项采样前检查气密性时要接干燥瓶,吸收瓶不能接以防倒吸。
采样结束后,取下样品,将气体吸收装置进、出口密封,按相应项追求标准监测分析方法要求运送和保存待测样品。
用超细玻璃纤维滤膜采样时,应对光线检查滤膜是否有损坏,如有损坏,停止使用。
采集气体样品时,注意吸收瓶溶液的颜色,如果未采样已变色,则该样品作废。
现场空白样的放置:启动采样气路时,同时将空白样的吸收瓶封口膜打开,气路采样结束时,同时将空白样封口。
准备空白滤膜装入切割头中放置在空气中,采样后结束后按照滤膜采样同样方法放入滤膜袋中,运回实验室检测,空白滤膜前后两次称量质量之差应远小于采样滤膜上的颗粒物负载量,否则次批次采样监测数据无效。
向采样器中放置和取出滤膜时,应佩戴聚乙烯手套等实验室专用手套(和实验室人员称量滤膜所带的手套相同),使用无锯齿状镊子。
采样进气口必须暴露在空气中(箱体盖子可以不盖,几乎不影响吸收液温度)。
夏天仪器应尽量避免放置在太阳下暴晒,以防止吸收液蒸发,可将仪器放置于树荫处或适当遮盖。
采样器显示的气温和气压未经过校准,不能直接读取,现场气温、气压应由校准过的设备读取。
现场记录实况,标况需根据实况计算,实况和标况都要在原始记录中体现。
采样记录单上采样人员签字应为人,其中人为监督人员。
干燥硅胶不宜放置太多,超过一点即可,注意检查硅胶罐的密封性。
.采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检查采样器的气密性按要求连接采样系统,并检查连接是否正确,启动气路,先检测整段气路的气密性,堵住进气口,若采样器流量读数有明显下降,松开后读数迅速回升,则整段气路气密性完好。
若堵住进气口后,采样器流量无明显变化,说明由漏气现象,需要分段检测气密性,步骤如上。
监测前勘查内容被测单位基本情况)被测单位的名称、性质和立项建设进度被测单位立项建设的进度:是为了确定其应执行现有源还是新建源的排放标准。
)主要原、辅材料和主、副产品,相应用量和产量等应重点调查用量大,并可能产生大气污染的材料和产品。
应列表说明,并予以必要的注解。
追求是为了确定排放的主要污染物。
)单位平面布置图标出基本方位。
车间和其他主要建筑物的位置,名称和尺寸。
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口及其主要参数。
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排放速率。
单位区域内的主要地形变化。
单位周界围墙的高度和性质(封闭式或通风式)等。
单位周界外的主要环境敏感点,包括:影响气流运动的建筑物和地形分布。
有无排放被测污染物的源存在等进行调查,并标于单位平面布置图中。
被测无组织排放源的基本情况调查除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排放速率(估计值)之外,还应重点调查被测无组织排放源的排出口形状、尺寸、高度及其处于建筑物的具体位置等,应有无组织排放口及其所在建筑物的照片。
排放源所在区域的气象资料调查一般情况下,可向被测污染源所在地区的气象台(站)了解当地的“常年”气象资料,其内容应包括:)按月统计的主导风向和风向频率。
)按月统计的平均风速和最大、最小风速。
)按月统计的平均气温和气温变化情况等。
如有可能,最好直接了解当地的逆温和大气稳定度等污染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
了解当地“常年”气象资料的追求,是为了对监测时段的选择作指导。
怎样进行监测点布设(无组织排放)()布点原则)代表性,即选择有代表性的采样点。
)可接近性,即选择易于到达的采样位置。
)可操作性,即选择能实施采样的地点。
)安全性,即选择安全可靠的采样位置。
)符合性,即与有关标准、技术规范布点要求的符合性,当已设点位不符合又无法更改时,应考虑增加测点数量。
()设置参照点和监控点的方法(适用于现有污染源无组织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的监控点设置))参照点的设置方法:①设置参照点的原则要求:参照点的设置,要以能够代表监控点的污染物本底浓度为原则。
参照点应不受或尽可能少受被测无组织排放源的影响,参照点要力求避开其近处的其他无组织排放源和有组织排放源的影响,尤其要注意避开那些可能对参照点造成明显影响,而同时对监控点无明显影响的排放源。
②参照点的设置范围参照点最好设置在被测无组织排放源的上风向,以排放源为圆心,以距排放源和为圆弧,与排放源成°夹角所形成的扇形范围内设置。
③平均风速≥时参照点设置参照点可在避开近处污染源影响的前提下,尽可能靠近被测无组织排放源设置。
④平均风速<(包括静风)时参照点设置既要避开近处其他源的影响,又要在要求的扇形范围内比较远离被测无组织排放源处设置。
)监控点的设置方法①设置监控点的原则要求:设置监控点于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距排放源~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
设置监控点时不需要回避其他源的影响。
②一般情况下设置监控点的方法:在无特殊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监控点应设置在被测无组织排放源的下风向,尽可能靠近排放源处(距排放源最近不得小于),个监控点要设置在平均风向轴线两侧,监控点的设置应根据情况于可能的浓度最高处设置。
()单位周界外设置监控点的方法(适用于除现有污染源无组织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之外的监控点设置))监控点最多可设置个。
)监控点一般应设于周界外米范围内,污染物排放浓度最高点。
但若现场条件不允许(例如周界沿河岸分布),可将监控点移至周界内侧。
若经预测,无组织排放的最大落地浓度区域超出米范围之外,也可将监控点移至该区域内设置。
)测点高度范围为米。
)当具有明显风向和风速时,监控点应设置于平均风向轴线的两侧,监控点与无组织排放源所形成的夹角不超出风向变化的标准偏差(个风向读数的标准偏差)范围之内。
)当无明显风向和风速时,可根据情况于可能的浓度最高处设置个点。
)在单位周界外设置监控点的具体位置,还要考虑围墙的通透性(即围墙的通风透气性质)。
①当围墙的通透性很好时,可紧靠围墙外侧设监控点。
②当围墙的通透性不好时,亦可紧靠围墙设监控点,但把采气口抬高至高出围墙~。
③围墙的通透性不好,又不便于把采气口抬高,此时,为避开围墙造成的涡流区,宜将监控点设于距围墙~(为围墙高度()),距地面处。
()需要注意的问题)年月日前设立的污染源、、颗粒物、氟化物测点,一般应于无组织排放源上风向范围内设参考点,排放源下风向范围内设监控点。
)年月日起设立(包括新建,扩建,改建)的污染源及年月日前设立的污染源除、、颗粒物、氟化物四项以外,一般应设于排放源下风向的单位周界外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如预计无组织排放的最大落地浓度点越出范围,可将监控点移至该预计浓度最高点。
采样频次及采样进度()采样频次及采样进度应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各污染物监测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要求确定:表:污染物浓度数据有效性的最低要求()无组织排放监测频次按要求对无组织排放进行监测时,一般采用连续小时采样计平均值,或在小时内以等进度间隔采集个样品计平均值。
在进行实际监测时,为了捕捉到监控点最高浓度的时段或污染物浓度过低,可延长采样进度。
无组织排放参照点的采样应同监控点的采样同步进行,采样进度和采样频次均应相同。
一般为连续天,每天次。
)若某排气筒的排放为间歇性排放,排放进度小于,应在排放时段内实行连续采样,或在排放时段内以等间隔采集个样品,并计平均值。
)当进行污染事故排放监测时,按需要设置的采样进度和采样频次,不受该条件限制。
)竣工验收时,采样进度和频次根据各个行业的竣工验收规范执行。
选择监测日期、时段()监测人员选择尽可能高的生产负荷及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稀释的条件进行监测,至少要处于正常生产和排放状态。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的工况要求,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办法》执行。
()监测期间的主导风向利于监控点的设置,并可使监控点与被测无组织排放源之间的距离尽可能缩小。
()监测期间的风向变化、平均风速和大气稳定度对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影响很大,应按照后述判定方法,选择适宜的监测日期。
()在通常情况下,选择冬季微风的日期,避开阳光辐射较强烈的中午时段进行监测是比较适宜的。
怎样确定气候条件是否适宜采样工作的进行(简)()风向、风速的简易测定将风向风速表置于被测单位开阔地带。
若现场无开阔的地带,可将风向风速表置于高处进行测定(但一般不超过)。
测定方法:打开风向风速表的制动开关,并开始读数,每隔分钟读一个即时风向风速值,连续测定分钟,计算出平均风向、风速值和和风向变化的标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