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与使用-第一部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导学案全套精典汇编全册练习及测试含答案可编辑

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导学案全套精典汇编全册练习及测试含答案可编辑

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导学案全套精典汇编(全册练习及测试含答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导学案全套精典汇编221 二次根式 1学习目标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能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二次根式2掌握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3全心投入全力以赴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难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1数3的平方根是算术平方根是2正数a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0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 3解下列不等式并回忆解不等式的一般步骤2x-3 3x7二自主预习探究新知1式子表示什么意义2什么叫做二次根式如何判断一个式子是否为二次根式3式子的意义是什么如何确定一个二次根式有无意义尝试训练1试一试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为什么2若有意义则a的取值范围是三学以致用1 下列各式中二次根式有①②③④⑤A 2个B 3个C 4个D 5个4 当x__________时有意义1若有意义则a的值为___________.2若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为A正数B负数C非负数D非正数3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x2 - 3 x2 - 2 x _____ x- _____4在式子中x的取值范围是_____5已知=0则x-y= _____6已知y=则 ______四反馈检测1 若则2 式子+有意义的条件是A x≥0B x≤0且x≠-2C x≠-2D x≤03当x 时代数式有最小值其最小值是4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1 24a-115 当x__________时有意义有意义的条件是______221二次根式 2学习目标1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2能利用上述性质对二次根式进行化简3全力以赴做最好的自己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二次根式的性质.难点综合运用性质进行化简和计算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1二次根式有意义则x2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x2-6 x2 - 2 x ____ x-____二自主预习探究新知1式子表示什么意义如何用来化简二次根式2在化简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尝试训练计算当三学以致用1化简下列各式2下列各式正确的是A 2=2B =-4C =2D =-x3化简下列各式12x<-24化简下列各式12-5abc为三角形的三条边则____________6 把 2-x 的根号外的2-x适当变形后移入根号内得A BC D7实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那么化简|a-b|-的结果是A 2a-b B b C -b D -2a+b8若二次根式有意义化简│x-4│-│7-x│四反馈检测1计算下列各式12 2322 42 以下各式中计算正确的是A -=-6B -2=-3C =±16D -2=3化简4已知2<x<3化简222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二次根式的乘法一学习目标1掌握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和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2熟练进行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及化简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和应用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和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难点正确依据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和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三学习过程一复习回顾1计算1× ______ _______2 × _______ _______3 × _______ _______2根据上题计算结果用或填空1×_____2×____3 ×__二提出问题1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是什么如何归纳出这一法则的2如何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3积的算术平方根有什么性质4如何运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三自主学习自学课本第56页积的算术平方根前的内容完成下面的题目1用计算器填空1×____ 2×____3×____ 4×____2由上题并结合知识回顾中的结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能用数学表达式表示发现的规律吗3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是四合作交流1自学课本6页例1后依照例题进行计算1× 22×33· 4··2自学课本第67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用式子表示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2化简①②③④五展示反馈展示学习成果后请大家讨论对于×的运算中不必把它变成后再进行计算你有什么好办法六精讲点拨1当二次根式前面有系数时可类比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法则进行计算即系数之积作为积的系数被开方数之积为被开方数2化简二次根式达到的要求1被开方数进行因数或因式分解2分解后把能开尽方的开出来七拓展延伸1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2 ab3 6×-24 ==122不改变式子的值把根号外的非负因式适当变形后移入根号内1 -3 2八达标测试A组1选择题1等式成立的条件是A.x≥1 B.x≥-1 C.-1≤x≤1 D.x≥1或x≤-12下列各等式成立的是.A.4×2 8 B.5×4 20C.4×3 7 D.5×4 203二次根式的计算结果是A.2 B.-2 C.6 D.122化简1 23计算1 2B组1选择题1若则A.4 B.2 C.-2 D.1 2下列各式的计算中不正确的是A. -2×-4 8B.C.D.2计算16×-2 2二次根式的除法一学习目标1掌握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和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2能熟练进行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及化简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和应用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和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难点正确依据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和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三学习过程一复习回顾1写出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和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2计算 13×-4 23填空 1 ________ _________2 ________ ________3 ________ _________二提出问题1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是什么如何归纳出这一法则的2如何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3商的算术平方根有什么性质4如何运用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三自主学习自学课本第7页第8页内容完成下面的题目1由知识回顾3题可得规律______ ______ _______2利用计算器计算填空1 _________2 _________3 ______规律______ _______ _____3根据大家的练习和解答我们可以得到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把这个法则反过来得到商的算术平方根性质四合作交流1 自学课本例3仿照例题完成下面的题目计算1 22自学课本例4仿照例题完成下面的题目化简1 2五精讲点拨1当二次根式前面有系数时类比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进行计算即系数之商作为商的系数被开方数之商为被开方数2化简二次根式达到的要求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2分母中不含有二次根式六拓展延伸阅读下列运算过程数学上将这种把分母的根号去掉的过程称作分母有理化利用上述方法化简 1 _________ 2 _________3 _____ ___ 4 ___ ___七达标测试A组1选择题1计算的结果是.A. B. C. D.2化简的结果是A.- B.- C.- D.-2计算1 23 4B组用两种方法计算1 2最简二次根式一学习目标1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2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3熟练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混合运算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最简二次根式的运用难点会判断二次根式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和二次根式的乘除混合运算三学习过程一复习回顾1化简1 22结合上题的计算结果回顾前两节中利用积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化简二次根式达到的要求是什么二提出问题1什么是最简二次根式2如何判断一个二次根式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3如何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混合运算三自主学习自学课本第9页内容完成下面的题目1满足于的二次根式称为最简二次根式2化简1 23 4四合作交流1计算2比较下列数的大小1与 23如图在Rt△ABC中∠C 90°AC 3cmBC 6cm求AB的长.五精讲点拨1化简二次根式的方法有多种比较常见的是运用积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和分母有理化2判断是否为最简二次根式的两条标准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2被开方数中所有因数或因式的幂的指数都小于2.六拓展延伸观察下列各式通过分母有理化把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同理可得从计算结果中找出规律并利用这一规律计算的值.七达标测试A组1选择题1如果y 0是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是.A.y 0 B.y 0 C.y 0 D.以上都不对2化简二次根式的结果是A B- C D-2填空1化简 _________.x≥02已知则的值等于__________3计算1 2B组1计算 a 0b 02若xy为实数且y 求的值223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一学习目标1了解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2能熟练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二次根式加减法的运算难点快速准确进行二次根式加减法的运算三学习过程一复习回顾1什么是同类项2如何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3计算12x-3x5x 2二提出问题1什么是同类二次根式2判断是否同类二次根式时应注意什么3如何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三自主学习自学课本第1011页内容完成下面的题目1试观察下列各组式子哪些是同类二次根式1 23 4从中你得到2自学课本例1例2后仿例计算1 22333-93通过计算归纳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时应四合作交流展示反馈小组交流结果后再合作计算看谁做的又对又快限时6分钟1 23 4五精讲点拨1判断是否同类二次根式时一定要先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再判断2二次根式的加减分三个步骤①化成最简二次根式②找出同类二次根式③合并同类二次根式不是同类二次根式的不能合并六拓展延伸1如图所示面积为48cm2的正方形的四个角是面积为3cm2的小正方形现将这四个角剪掉制作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求这个长方体的高和底面边长分别是多少2已知4x2y2-4x-6y10 0求y2-x2-5x的值.七达标测试A组1选择题1二次根式①②③④中与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③和④2下列各组二次根式中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A.与 B.与C.与 D.与2计算1 2B组1选择已知最简根式是同类二次根式则满足条件的 ab的值A.不存在 B.有一组C.有二组 D.多于二组2计算1 2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一学习目标熟练应用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法法则及乘法公式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熟练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难点混合运算的顺序乘法公式的综合运用三学习过程一复习回顾1填空1整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2二次根式的乘除法法则是3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法则是4写出已经学过的乘法公式①②2计算1·· 23二合作交流1探究计算1× 22自学课本11页例3后依照例题探究计算1 2三展示反馈计算限时8分钟1 23 4---四精讲点拨整式的运算法则和乘法公式中的字母意义非常广泛可以是单项式多项式也可以代表二次根式所以整式的运算法则和乘法公式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五拓展延伸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完全平方公式你一定熟练掌握了吧现在我们又学习了二次根式那么所有的正数包括0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数的平方如3 25 2下面我们观察反之∴∴ -1仿上例求12你会算吗3若则mn与ab的关系是什么并说明理由.六达标测试A组1计算1 23a 0b 042已知求的值B组1计算122母亲节到了为了表达对母亲的爱小明做了两幅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卡片送给妈妈其中一个面积为8cm2另一个为18cm2他想如果再用金彩带把卡片的边镶上会更漂亮他现在有长为50cm的金彩带请你帮忙算一算他的金彩带够用吗《二次根式》复习一学习目标1了解二次根式的定义掌握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和性质2熟练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运算3理解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熟练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运算4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能运用相关性质进行化简二次根式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难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正确依据相关性质化简二次根式三复习过程一自主复习自学课本第13页小结的内容记住相关知识完成练习1.若a>0a的平方根可表示为___________a的算术平方根可表示________2.当a______时有意义当a______时没有意义3.4.5.二合作交流展示反馈1式子成立的条件是什么2计算 1 23. 1 2三精讲点拨在二次根式的计算化简及求值等问题中常运用以下几个式子12345四拓展延伸1用三种方法化简解第一种方法直接约分第二种方法分母有理化第三种方法二次根式的除法2已知mm为实数满足求6m-3n的值五达标测试A组1选择题1化简的结果是A 5B -5C 士5D 25 2代数式中x的取值范围是A BC D3下列各运算正确的是ABCD4如果是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是A BC D.以上都不对5化简的结果是2计算.1 23 43已知求的值B组1选择1则A ab互为相反数B ab互为倒数C D a b2在下列各式中化简正确的是A BC D3把中根号外的移人根号内得2计算1 233归纳与猜想观察下列各式及其验证过程1 按上述两个等式及其验证过程的基本思路猜想的变化结果并进行验证.2 针对上述各式反映的规律写出n n为任意自然数且n≥2 表示的等式并进行验证.参考答案二次根式一五拓展延伸1 12 32 12六达标测试A组一填空题1 21x2 - 9 x2 -32 x3 x-32x2 - 3 x2 - 2 x x- 二选择题1D 2C 3DB组一选择题1 B 2A二填空题1 12 30二次根式二五展示反馈112x 2 212七拓展延伸1 2a2 D 3八达标测试A组 112 2 21B组 12x 2222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二次根式的乘法七拓展延伸11错2错3 错4错2 1 - 2八达标检测A组11 A 2 D 3 A21 231 2B组11 B 2 A21 2二次根式的除法六拓展延伸1 234七达标测试A组11 A2C21 2 32 4B组1 2最简二次根式四合作交流113AB .六拓展延伸2008.七达标测试A组11 C 2 B 2124 3 1 2 -B组1 2223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四合作交流展示反馈1 23 4六拓展延伸1高底面边长 2七达标测试A组11 C 2D21 2B组1B 21 2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三展示反馈1 2五拓展延伸1 23六达标测试A组11 23 42624B组112 2够用《二次根式》复习一自主复习1. 2.3. 4. 25.二合作交流展示反馈1 2 1 23. 1 2四拓展延伸1 25五达标测试A组11A 2 B 3 B 4 C 5C2 1 23 43B组11 D 2C 3D21 2 3363 12第二十三章一元二次方程231 一元二次方程1课时学习目标1会根据具体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提高归纳分析的能力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重点由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难点由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准确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和系数以及一次项和系数还有常数项导学流程自学课本导图走进一元二次方程分析现设长方形绿地的宽为x米则长为米可列方程x 去括号得①你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方程吗你能求出它的解吗想一想你以前学过什么方程它的特点是什么探究新知例1小明把一张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硬纸板的四周各剪去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再折合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如果要求长方体的底面积为81cm那么剪去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设剪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cm你能列出满足条件的方程吗你是如何建立方程模型的合作交流动手实验一下并与同桌交流你的做法和想法列出的方程是②自主学习做一做根据题意列出方程1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的2倍等于50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2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3且这两个数之积为这个数求这个数3一块面积是150cm长方形铁片它的长比宽多5cm则铁片的长是多少观察上述三个方程以及①②两个方程的结构特征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自己试着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展示反馈挑战自我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我学会了1只含有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二次项是一次项是常数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例 2 将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及它们的系数12巩固练习教材第19页练习归纳小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2学习过程中用了哪些数学方法3确定一元二次方程的项及系数时要注意什么达标测评A1判断下列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1 23 42将下列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13x2-x 2 27x-3 2x23 2x-1 -3x x-2 0 42x x-1 3 x+5 -43判断下列方程后面所给出的数那些是方程的解1 ±1 ±22 ±2 ±4B1把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再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2要使是一元二次方程则k _______3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一个解是0求m的值拓展提高1已知关于x的方程问1当k为何值时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2当k为何值时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2思考题你能给出一元三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吗23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5课时第1课时学习目标1初步掌握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 a a≥0 或mxnx2=4 2x2-1=0解x ____ 解左边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得x ____ ______________=0必有 x-1=0或______=0得x1=___x2=_____精讲点拨1 这种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2 这种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合作交流方程x2=4能否用因式分解法来解要用因式分解法解首先应将它化成什么形式方程x2-1=0能否用直接开平方法来解要用直接开平方法解首先应将它化成什么形式课堂练习反馈调控1试用两种方法解方程x2-900=01 直接开平方法2 因式分解法2解下列方程1x2-2=0 216x2-25=0解1移项得x2=2 2 移项得_________直接开平方得方程两边都除以16得______所以原方程的解是直接开平方得x=___所以原方程的解是 x1=___x2=___3解下列方程13x2+2x 0 2x2=3x解1方程左边分解因式得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原方程的解是x1=______x2=______2原方程即_____________ 0方程左边分解因式得____________=0所以 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原方程的解是x1=_____x2=_________总结归纳以上解方程的方法是如何使二次方程转化为一次方程的用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分别是什么巩固提高解下列方程1x+12-4=0 2122-x2-9=0分析两个方程都可以转化为 2=a的形式从而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解1原方程可以变形为_____2=____2原方程可以变形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原方程的解是x1=________x2=_________课堂小结你今天学会了解怎样的一元二次方程步骤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何联系与区别学生思考整理达标测评A 1解下列方程1x2=169 245-x2=0 312y2-25=04x2-2x=0 5t-2t 1 06xx+1-5x=07 x3x+2-6 3x+2 =0B 2小明在解方程x2=3x时将方程两边同时除以x得x 3这样做法对吗为什么会少一个解拓展提高1解下列方程12x-3 0 2 -50x225 0教师引导学生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2构造一个以2为根的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第 2 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2理解解方程中的程序化体会化归思想重点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难点配方的过程导学流程自主学习自学教科书例4完成填空精讲点拨上面我们把方程x2-4x+3=0变形为 x-2 2=1它的左边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________式右边是一个_______常数这样就能应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求解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练一练配方填空1x2+6x+=x+ 22x2-8x+=x- 23x2+x+=x+ 2从这些练习中你发现了什么特点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交流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1x2-6x-7=0 2x2+3x+1=0解1移项得x2-6x=____方程左边配方得x2-2·x·3+__2=7+___即 ______2=____所以 x-3=____原方程的解是x1=_____x2=_____2移项得x2+3x=-1方程左边配方得x2+3x+ 2=-1+____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 ___________________原方程的解是 x1=______________x2=___________总结规律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哪些步骤深入探究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1 2这两道题与例5中的两道题有何区别请与同伴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请两名同学到黑板展示自己的做法课堂小结你今天学会了用怎样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有哪些步骤学生思考后回答整理达标测评A用配方法解方程1x2+8x-2=0 2x2-5x-6=0 32x2-x 644x2+px+q=0 p2-4q≥054x2-6x+=4x- 2=2x- 2拓展提高已知代数式x2-5x7先用配方法说明不论x取何值这个代数式的值总是正数再求出当x取何值时这个代数式的值最小最小值是多少第 3 课时学习目标1经历推导求根公式的过程加强推理技能训练进一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2会用公式法解简单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3进一步体验类比转化降次的数学思想方法重点用公式法解简单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难点推导求根公式的过程导学流程复习提问1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有哪些2用配方法解方程3x2-6x-8 03你能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吗请你和同桌讨论一下ax2+bx+c=0 a≠0推导公式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因为a≠0方程两边都除以a得_____________________=0移项得 x2+x=________配方得 x2+x+______=______-即 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因为 a≠0所以4 a2>2-4 ac≥0时直接开平方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 x=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 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以上研究的结果得到了一元二次方程ax2 +bx+c=0的求根公式精讲点拨利用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由一元二次方程中系数abc的值直接求得方程的解这种解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合作交流b2-4 ac为什么一定要强调它不小于0呢如果它小于0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展示反馈学生在合作交流后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当b2-4ac>0时方程有__个________的实数根填相等或不相等当b2-4ac=0时方程有___个____的实数根x1=x2=________当b2-4ac<0时方程______实数根巩固练习1做一做1 方程2x-3x1 0中a b c2 方程 2x-1 -4中a b c3 方程3x-2x4 0中则该一元二次方程实数根4 不解方程判断方程x-4x4 0的根的情况2应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1 2 x2+x-6=0 2 x2+4x=23 5x2-4x-12=04 4x2+4x+10=1-8x解 1 这里a=___b=___c=______b2-4ac=____________ =_________所以x==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原方程的解是 x1=_____x2=_____2 将方程化为一般式得_________________=0因为 b2-4ac=_________所以 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方程的解是 x1=________x2=_____3 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 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方程的解是 x1=________x2=__________4 整理得_______________=0因为 b2-4ac=_________所以 x1=x2=________课堂小结1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是什么2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达标测评A1应用公式法解方程1 x2-6x+1=02 2x2-x=63 4x2-3x-1=x-24 3x x-3 =2 x-1 x+15x-2x5=8 6x+12=2x+1B2某农场要建一个矩形的养鸭场养鸭场的一边靠墙墙长25m另三边用篱笆围成篱笆长为40m1 养鸭场的面积能达到150m吗能达到200 m吗2 能达到250 m吗拓展提高m取什么值时关于x的方程2x2- m+2 x+2m-2=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第4课时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选学学习目标了解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知道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应用重点如何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根的情况难点根的判别式的变式应用导学流程复习引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只有当系数abc满足条件b2-4ac___0时才有实数根观察上式我们不难发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有三种情况当b2-4ac>0时方程有__个________的实数根填相等或不相等②当b2-4ac=0时方程有___个____的实数根x1=x2=________③当b2-4ac<0时方程______实数根精讲点拨这里的b2-4ac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来表示用它可以直接判断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是否有实数根如对方程x2-x+1=0可由b2-4ac=_____0直接判断它____实数根合作交流方程根的判别式应用1不解方程判断方程根的情况1x2+2x-8=0 23x2=4x-13x3x-2-6x2=0 4x2++1 x=05xx+8=16 6x+2x-5=12.说明不论m取何值关于x的方程x-1x-2=m2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解把化为一般形式得___________________Δ=b2-4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提高应用判别式来确定方程中的待定系数1m取什么值时关于x的方程x2-2x+m-2=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求出这时方程的根解因为Δ=b2-4ac=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所以Δ=b2-4ac___0即__________解得m_________________这时方程的根x=2m取什么值时关于x的方程x2- 2m+2 x+m2-2m-2=0没有实数根课堂小结使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应注意哪些事项列举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用途达标测评A1方程x2-4x+4=0的根的情况是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C有一个实数根 D没有实数根2下列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中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的方程是A.x2+1=0 B x2x-1=0 C x22x+3=0 D 4x2-4x+1=03若关于x的方程x2-x+k=0没有实数根则Ak< Bk > C k≤ D k≥4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2k=0有实数根则k得范围是Ak< Bk > C k≤ D k≥B5k取什么值时关于x的方程4x2- k+2 x+k-1=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求出这时方程的根6说明不论k取何值关于x的方程x2+ 2k+1 x+k-1=0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第 5 课时习题课学习目标能结合具体问题选择合理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选择合理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使运算简便难点理解四种解法的区别与联系复习提问1我们已经学习了几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2请说出每种解法各适合什么类型的一元二次方程精讲点拨观察方程特点寻找最佳解题方法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选择顺序一般为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若没有特殊说明一般不采用配方法其中公式法是一把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万能钥匙适用于任何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和直接开平方法是特殊方法在解符合某些特点的一元二次方程时非常简便。

人教版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45页全册

人教版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45页全册

1 观潮课时 2课时组别使用人小组评价:教师评价:2* 雅鲁藏布大峡谷3 鸟的天堂4* 火烧云组别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5古诗两首课时 2课时组别使用人小组评价:教师评价:6、爬山虎的脚课时 2课时组别姓名小组评价7蟋蟀的住宅课时:2课时组别使用人小组评价:教师评价:9巨人的花园课时 2课时组别使用人小组评价:教师评价:课题10﹡幸福是什么11去年的树班级课题12﹡小木偶的故事课时1课时使用日期班级四年级课题13白鹅课时 2课时班级四年级课题13白鹅课时 2课时组别使用人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班级四年级课题 14*白公鹅课时 1课时组别使用人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班级四年级课题 15猫课时 2课时组别使用人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班级四年级课题15猫课时 2课时组别使用人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班级四年级课题 16*母鸡课时 1课时组别使用人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班级四年级课题 17长城课时 2课时组别使用人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班级四年级课题17长城课时 2课时组别使用人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班级课题 18.颐和园课时 2课时使用日期组别使用人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班级课题 19*秦兵马俑课时第1课时使用日期班级课题 20古诗两首课时第2课时使用日期班级四年级课题 21搭石课时 2课时班级四年级课题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时 2课时班级课题 23﹡卡罗纳课时 1课时班级课题 24*给予是快乐的课时 1课时班级课题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时第1课时班级课题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时第2课时班级课题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时第1课时班级课题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时第2课时班级课题 27﹡乌塔课时 1课时组别使用人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班级四年级题 28*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时 1课时班级四年级课题 29 呼风唤雨的新世纪课时 2课时班级四年级课题 30*电脑住宅课时 1课时班级四年级课题 31 飞向蓝天的恐龙课时 2课时班级课题 32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课时课时31 飞向蓝天的恐龙知识链接:1、词语理解:凌空翱翔: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飞。

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高效课堂导学案-【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一

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高效课堂导学案-【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一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世界意义
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 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 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对我国社会所处历史方位进行了新判断(三个“意味着”);对我 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进行了新定位;对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行了新设计(新时代、新目 标、新征程);对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进行了新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对建 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
党的基本路线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意义(三个“意味着”)
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 历史意义
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 政治意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丰富内涵
角度
丰富内涵
从历史脉络来看
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从奋斗目标来看
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 同富裕的时代
必修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案(八)
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一框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课时 1)
【素养目标】:
1.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并一以贯之。踊跃参与,做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学习心得(4篇)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学习心得(4篇)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学习心得在《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的学习过程中,我通过学习了解到了导学案的概念、设计原则、设计步骤以及具体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这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和深入思考具有很大的帮助。

以下是我对于学习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了导学案的定义和作用。

导学案是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的学习指导工具,它通过良好的设计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和深入思考,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效率。

它具有问题和目标导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导学案的使用,可以使课堂达到高效、有序、有趣的状态,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

其次,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了导学案的设计原则。

导学案的设计应该具有充分的前瞻性和设计合理性。

它应该能够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和思考,引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它还应该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和关联性,能够清晰地指导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此外,导学案的设计还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差异化教学,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再次,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了导学案的设计步骤。

导学案的设计包括问题定义、课题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方式选择等几个方面。

我通过学习了解到,在设计导学案时,首先要明确问题和目标,思考导学案的设计目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然后,要进行课题和学情的分析,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导学案。

最后,要确定学习目标,并设计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以达到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

最后,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了导学案的具体设计方法和技巧。

设计导学案时,要注重问题设计和启发性设计。

通过设计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

通过启发性设计,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和独立思维。

此外,还要注重学习方式的选择和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应用,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3-2《哦,香雪》(导学案)-高一语文同步高效课堂(统编版 必修上册)

3-2《哦,香雪》(导学案)-高一语文同步高效课堂(统编版 必修上册)
青春的时代印记 ——《哦,香雪》导学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划分场景,概括小说情节。 2.通过语言、心理描写等品析人物的形象。 3.通过文本细读,理解“火车”、“铅笔盒”等的象征意义,体味小说主题意蕴。
教学重难点
1.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形象。 2.深入思考文本人物情感和思想主题,培养当代青年对于青春价值意识与时代的责任意识。
和自然景物,台儿沟人的生活、台儿沟山区的景色,无不自然纯净,没有掺杂人世的污浊, 没有遭遇破坏和污染,具有原生态的诗情画意。尤其香雪夜行三十里山路,其间香雪的心理 活动、台儿沟人的生活、山间的自然景物,交融糅合,仿佛诗一样,动人心弦。③小说的语 言,清纯流畅、朴素自然,语言形式和内容表达和谐一致,浑然一体,使人读起来,毫无滞 涩之感,却有清新之美。
参考答案:
教学过程
二、学习任务
积累字词
皱褶(zhòu,zhě) 嘟囔(dū nang)
吮吸(shǔn)
捂(wǔ)
瞥(piē)
怂恿 (sǒng yǒng) 娇嗔(chēn)
辗轧(niǎn yà)
搡(sǎng)
窸窸窣窣(xī sū) 隧(suì)道
悸动:因为害怕而心跳得厉害。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通常是不好的事)
A.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 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这写出了香雪内心的 “怕”。
B.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
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 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这写出了香雪内 心的“不怕”。

高效课堂教学导学案设计与使用论文

高效课堂教学导学案设计与使用论文

浅谈高效课堂教学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摘要】在高效课堂改革中,“效”很重要。

这个“效”,一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高效率,二是指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益,三是指高效课堂改革带动教育改革所生发的高效能。

只有在教师指导下的高效率的学生学习取得了高效益的回报,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锻造各方面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丰富的情感,满足终身发展的需要。

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条件。

【关键词】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编写,使用,放手,强度自从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我县展开之后,我们学校也不例外的在各级开辟了高效课堂的“阵地”。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写出教学导学案呢?我认为一份完整的导学案包括:目标设计、情境设计、问题设计、检测题的设计等,这些也就构成了导学案的基本环节。

目标设计每节课的学习都应有其特定的学习目标。

如果没有了目标,一堂课将是一盘散沙,学生、老师就会不知所终。

所以,目标的定位非常重要,设计时要从学科本身特点出发,根据学科总体教学要求、本单元教学安排和教学重点、本节课相关内容的教学目标来为这篇导学案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力求在课内完成,目标设计在符合总体要求的同时,做到切合实际,一定要少而精。

情境设计。

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当中进行的。

创设一定的情境,能使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从而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情境设计是导学案的必备要素。

教师一定要详细钻研教材,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情境设计。

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学文。

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问题设计。

“导学案”本身就是一份引导探索型的学生学习提纲,设计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也是导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

高效课堂教学如何设计和如何使用导学案

高效课堂教学如何设计和如何使用导学案

高效课堂教学如何设计和如何使用导学案为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以转变教师观念为切入点,以教师的全员积极参与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的,全面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特就如何使用导学案,构建“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作以简要要求。

一、使用导学案的现实意义1、使用导学案是转变教学观念,实现学生学为中心的需要。

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其本质是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导学案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按照从易到难,从外表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有目的、有层次安排学习活动,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指导学法,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整个课堂。

2. 使用导学案是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优化的需要。

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其本质是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学习方式。

把学习内容,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

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小组合作学习为方式,教师的精讲点拨为主导,学生稳固练习、当堂达标为目的,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学案导学〞有助于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实效,到达减负增效。

二、导学案的种类。

分预习学案和课堂导学案。

三、导学案的编写编写导学案的根本要求是集体备课组各成员们集思广益,学习?课标?,分析教材,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每节课要讲的内容和难度进行把握。

然后根据学情,从知识、技能到运用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在编写导学案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指导进行自主学习。

备课:由原先备教案备学案转变。

同一学科教师集体备学案。

由预习学案、课堂导学案组成。

预习学案为第一步,预习什么,即学情分析,从了解学生知识根底、主要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等方面设计。

课堂导学案为第二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设计,1.对知识结构逻辑梳理,搞准知识衔接点、新知识生发点,以问题形式由浅入深地呈现。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学习心得范本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学习心得范本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学习心得范本学习心得: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一、学习心得:在学习《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课程的过程中,我深感导学案设计对于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导学案设计的原则和技巧,我对于如何设计一份高效的导学案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我也认识到导学案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我主要学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一、导学案设计的原则和要点:导学案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和掌握知识,要明确教学目标,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内容丰富有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需求。

二、导学案的结构和格式:导学案主要包括导入部分、自主学习部分、整合归纳部分和拓展延伸部分。

导入部分要设计问题、引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自主学习部分要设计多种学习活动,如小组探究、任务型学习等,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整合归纳部分要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拓展延伸部分要设计能够深化学生理解和扩展知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习策略和方法的运用:导学案设计要考虑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采用多种学习策略和方法,如问题解决、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评价和反馈:导学案设计要合理设置评价和反馈环节,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指导。

通过学习,我对于导学案设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尝试。

在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我更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寻找适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将学习到的知识和技巧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成果。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我认识到导学案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我会继续深化对导学案设计的学习和研究,不断优化和完善导学案的设计,提高教学的效果。

高效课堂导学案(空教案)

高效课堂导学案(空教案)

高效课堂导学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2. 难点:……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做好学习的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部分,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的任务。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对其进行评价。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请学生准备……的课堂展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高效课堂导学案(第二部分)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的方法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的热爱,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2. 难点:……八、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课件,确保教学设备的正常运行。

2. 学生准备:完成前置任务,对……有所了解。

九、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通过复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知识。

2. 探究学习: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学习,完成……的任务。

3. 分享与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班级讨论。

4. 应用与拓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拓展知识应用。

十、作业布置:1. 请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请学生准备……的探究项目,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高效课堂导学案(第三部分)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实验操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的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高效课堂语文导学案的设计

高效课堂语文导学案的设计

高效课堂语文导学案的设计一、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掌握课文中的重要知识点和核心内容;2. 提高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度;3. 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导学内容本节课的导学内容为《红楼梦》第五回《薛蟠傻大姐误会秦可卿薛生绰窗外阴魂不散》。

三、导学步骤1. 预习导入(5分钟)在这个环节,老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相关的图片、视频或短文,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2. 导读课文(15分钟)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快速浏览,了解整体内容。

然后,逐段进行详细解读,引导学生理解每个段落的意思。

在解读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重要词语、短语、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等。

3. 独立思考(15分钟)学生可分组进行小组讨论,针对文本中的疑点、难点或思考问题,进行思考和交流。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其他相关文本或前文的内容,展开深入的讨论和思考。

4. 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可以提供一个相关的案例,结合案例展开讨论和分析。

案例可以是与课文中人物类似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理解人物的动机和行为,并进一步思考文本中的主题和意义。

5. 总结概括(5分钟)在学生讨论和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现和思考,并提醒学生记下重要的笔记和问题。

6. 课后拓展(10分钟)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或拓展阅读,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导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度和深度,以及小组讨论的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五、导学反思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思,对导学案的设计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导学效果。

六、课后反馈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个别或集体的课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总结:高效课堂语文导学案的设计是为了提高语文教育的效果和学习的兴趣。

通过科学地组织导学内容和步骤,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

在高效课堂中如何正确使用导学案

在高效课堂中如何正确使用导学案


完成 导 学 案 的 “ 四部 曲”
有 的同学拿到导学 案后不 问青红皂 白看也不看 就直接 翻开 当代著名教育学家朱永新说 : “ 作为老师 , 每天一反思 , 十年必成大 教科书找书本中的定理 、 定义、 例题等 , 只要是 书上有 的就抄 写在 器。 ” 上海教科 院顾 泠沅教授说 : “ 反思是教 师选择 以机会 ‘ 最 大化 ’ 它能使青年教师在能力 的边缘工作 。” 在高效课 堂教 导学案上。 这样 的做法只是为 了应付 , 为了完成 而完成 , 根本 就不 的成 长方式 , 我把这两句话修 改了一下 : “ 作 为学生 , 每天一反思 , 十 能起到导学的作用。 学生拿到导学案后 , 第一步 : 仔细阅读教学 目 学模 式下 ,
标, 这是 本张导 学案 纲领性 内容 , 是 它的源 泉 , 同时 也是核 心部 年后必成大器 。 ” “ 反思是 学生选择 以机会 ‘ 最大化 ’ 的成 长方式 , 它 分。 只有带着 目的去预 习才有可能更好地 掌握它。 第二步 : 浏览一 能使优秀生更优秀 , 使‘ 学困生 ’ 在能力的边缘看见成功 。” 学生 的
璀璨 的宝石不能发 出耀眼的光芒。如何正确使用导学案呢?应该 思从字面解 释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 , 教师 的反思 固为重要 , 它是教
注 意 以下 几 个 环 节 :

师对 自己教学 活动 的回顾思考 , 是对教学过程 的重新认识 , 是对教 学进行再 评价 和经验总结 的过程 , 因此它是教学 的一个重要环节 。
遍 导学 案 , 做到心 中有一个 大致 的印象 。第三步 : 预习教材 。第 四 导学案 的反思要着重分 析导学案在完成与使用 的过程 中存在 的优
步: 填写导学案 。 二、 用活学生手 中的“ 三宝”

高效课堂如何设计和使用导学案

高效课堂如何设计和使用导学案

⾼效课堂如何设计和使⽤导学案⾼效课堂如何设计和使⽤导学案?导学案设计的原则“学教合⼀”,突出学⽣主体性1导学案设计⾸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语⽂素质教育以完善和提⾼学⽣学习兴趣、习惯、⽅法、语⽂知识、语⾔⽂字运⽤的能⼒与技能、思维模式、⾃主能⼒为根本⽬的。

其中最主要的是⾃主意识和⾃主能⼒。

导学案在设计教师教的同时,要突出学⽣学的容,教师在教法中要融合学法指导,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的,真正体现学⽣的主体性,培养学⽣的⾃主意识和能⼒。

2 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在培养学⽣的创造能⼒的同时,知识传授应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连贯性的特点。

在设计和实施导学案时,我们需要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与解决实际问题中所获知识的随机性之间保持⼀定的⼒和平衡,基于整体课程与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来设计问题,做到课时教学服从单元教学的要求,单元教学服从整体教学的要求。

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弄清知识的新旧联系,做到由旧知带动新知,由熟⼊⽣,如此,学⽣在各种各样的彼此相互联系的中,既加强了对旧知的巩固,⼜引导了学⽣对新知的渴求。

3 遵循学⽣的认知规律我们常常不⾃觉地以教者的认识规律来取代学⽣的认识规律,从⽽违背了主体教学原则。

因此,导学案的设计,必须是在了解学⽣的学业状况,设计符合学情的问题、⽅法,还要了解学⽣的⼼理结构,确定课堂教学过程。

要让学⽣掌握所学容,必须了解学⽣⾝⼼发展规律、认知发展规律,以学⽣易懂易会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才具有科学性、现实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才能体现学⽣是课堂的主⼈的观念。

4 遵循教学过程中的多边互动原则交往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个师⽣之间、学⽣之间的多边合作互动过程。

如果没有师⽣之间、学⽣之间的相互合作,教学过程就会流于形式,教学任务就难以真正落实。

现代教育思想倡导的教学⽅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论,⽽是强调教学是⼀种多边活动。

导学案的设计应体现这⼀教学思想,做到师⽣之间、⽣⽣之间甚⾄教师之间的多边互动。

高效课堂教学如何设计和如何使用导学案

高效课堂教学如何设计和如何使用导学案

高效课堂教学如何设计和如何使用导学案一、导学案的概念和意义高效课堂教学是指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使教学过程更加科学、规范和有效的教学方式。

而导学案作为一种教学设计工具,在高效课堂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导学案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设计出的具体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计划,是帮助教师高效开展课堂教学的有力工具。

导学案的具体设计要求:1.明确课堂目标和教学内容:导学案需要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以及需要教授的知识点和技能。

这样可以确保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都知道学习的重点和目标。

2.合理安排学习步骤:导学案需要合理安排学习步骤,将知识的先后顺序和逻辑关系进行清晰地展示。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导学案需要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导学案需要设计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如小组讨论、实验研究、案例分析等,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5.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导学案需要明确学生学习的评价标准和方式,以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二、导学案的设计步骤1.确定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需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分析学情: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以便针对性地安排导学案的内容和学习活动。

3.设计学习步骤和活动: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设计学习步骤和活动,确保学生能够逐步达到教学目标。

4.编写导学案:将教学目标、内容、步骤和活动等内容写入导学案中,并合理安排格式和布局,使其简洁明了。

5.教学实施:按照导学案的设计内容和步骤进行课堂教学实施,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和思考。

6.评价与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三、导学案在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知识提纲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知识提纲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知识提纲《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自学提纲第一部分教案之殇一、传统教案的弊端(P5)1、传统教学最终被异化为教师“教教案”2、以教案为本位的课堂成为教师演出“教案剧”的秀场3、以教案为本位的教学是封闭式教学,最终导致僵化4、写教案被等同于备课、等同于上课5、写教案成了“拿来主义”——抄教案二、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P19)三、高效课堂的三层含义(P24):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第二部分正名“导学案”一、导学案的定义(P30)导学案是集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练案”和综合性评价为一体的导学性文本,它是高效课堂教学理念下教师为学生进行学习设计的产物,被形象地比喻为高效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导航仪”。

二、导学案设计的基本要素(P30)包括学情调查、学习目标、知识链接、学习内容选择、重难点预设、学习策略和学法选择、教与学的评价、整理学案、达标测评、教与学的反思等。

三、对高效课堂独学、对学、群学、展示的理解。

(P35)第三部分导学案设计行动研究一、导学案设计体现的理念:“以生为本”、“以学为本”。

(P38)二、“以生为本”可以解读为“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

(P38)三、发展学生要奉行“八字”方针:全体、全面、个性、自由。

(P42)四、“以学为本”可以解读为“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评促学,自学为主”。

(P43)五、对学生及学习评价分析的“四个维度”、“五个转变”和“六大功能”。

“四个维度”即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和评价功能。

(P49)“五个转变”:由量性评价转变为质性统整,由甄别优劣转变为引领发展,由个体评价转变为个体与合作组评价的统一,由评价单一枯燥的认知训练转变为评定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由评价结论不求过程转变为评价结论与过程的统一。

(P49)“六大功能”:积极导向、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多元互动、记录成长。

(P50)六、高效课堂导学案的十大行动原则:主体性原则、目标性原则、导学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探究性原则、情境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实用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创新性原则。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导学案的设计与运用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导学案的设计与运用

创新课堂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点为出发点,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在以往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常常按照教材中的内容照本宣科。

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内容比较抽象,教师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为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合适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3]。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情境中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

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表演情境。

初中阶段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喜欢表演和模仿。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为学生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内容。

比如,在学习“生活需要法律”这一内容时,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故事情境,举出一个违反法律法规的例子,然后让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体会故事中的情境,从而更好地感受生活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

多媒体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途径能够将抽象的知识以更加生动化、形象化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获得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体验,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吸引到课堂教学之上。

比如,在学习“敬畏生命生命至上”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阶段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播放清明祭祖、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5.12”地震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脆弱和可贵。

通过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能够对教材中的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同时也能更好地树立珍惜生命的意识。

(三)创新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

因此,教师应该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生活性和趣味性,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学习心得体会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学习心得体会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学习心得体会在《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的学习中,我深入了解了导学案的概念、设计原则和实施方法,对于如何设计和利用导学案提高课堂效率有了全面的认识。

通过学习,我获得了以下几点体会:第一,导学案是课堂教学的有力工具。

导学案是一份详细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指导材料,能够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学习任务和指导,帮助学生主动、高效地进行学习。

它包括了探究性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学习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学习成果的评价。

通过导学案的使用,学生能够在课前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准备,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在课后可以进行复习,巩固学习的成果。

第二,设计导学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设置。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都有所差异,因此设计导学案不能一刀切,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设置。

导学案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等方面,摒弃“一刀切”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第三,导学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

导学案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课堂学习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

在导学案的设计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让他们在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更加自信和顺利。

第四,导学案的实施需要合理安排课堂时间。

导学案不仅仅是在课前和课后的时间使用,更可以在课堂中作为学习任务的安排。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导学案的内容,将学习任务分解成小的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通过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将学习过程分散化、有序化,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第五,导学案的设计要与课程目标和教材紧密结合。

导学案的设计要与课程目标和教材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和能力。

设计导学案时,要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和难点,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案设计行动指南
以 学 定 教
以学定教
上海近郊H中学初二班W老师的《教案》 一、初步感知:思考“我”回故乡的情感主线是什么?(一 个“悲”字贯穿全篇);为什么20年后的一次故乡之行使我心境 如此 悲凉(人和景物的变化使我觉得悲凉)。 二、追寻“悲凉”:⑴品读描写故乡景物的句子;⑵小说主 要写故乡的哪些人,他们发生了哪些令我感到悲凉的变化;⑶闰 土的变化(对比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变化及其原因)。 三、揭示主题——以标准的格式(“通过……刻画了……反 映了……揭露了……表达了……”)归纳:“通过‘我’在故乡 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个受尽旧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 民的形象,生动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旧中国农村日益破败的面貌 ,从而深刻揭露了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重重压迫,表达 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 四、课后作业:探究作者表现“悲凉”的艺术手法;根据小 说的介绍,为闰土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传。
在《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这本书中有这么一段话, 记述的是美国一堂写作课的情景:我随着其中8位同学来到 一间写作工作室。每两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收到 老师分发的一个小袋子,每个小袋子里16张小纸条,每张小 纸条上写有一个单词,如人名、数学、书、朋友、孤独的、 驱逐、奔跑等单词。同学们开始用这些单词组织句子,句子 越连越长,于是就连缀成篇。还有的小组互相竞赛,把各自 袋子里的单词抽出来,要对方以最快的速度连成一个句子, 借此检查对方组织句子的速度。口头连缀基本没问题了,教 师又要学生把刚才口头练习的结果写在自己的作业簿上。一 堂写作课,有的是轻松、愉快和分享,全然没有我们在写作 课上常见的苦思冥想和抓耳挠腮。
第一部
导学案设计常见误区
• 误区一:导学案设计教材化 • 误区二:导学案设计教案化 • 误区三:导学案设计习题化 • 误区四:导学案设计“层次单一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误区五:导学案设计封闭化
导学案使用常见误区
误区一:重显性目标,轻隐性目标 误区二:重课前预设,轻课堂生成
误区三:重导学案使用,轻教材使用
误区四:重导学案使用,轻导学案再设计
误区五:重统一性评价,轻差异性评价
导学案的存在价值与意义
•导学案贵在“导”,重在“学”。 •导学案是对教材(文本)学习的二度设计。 •导学案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载体(工具)。
•导学案的设计重心在于问题设计和策略设计。
案例剖析:《故乡》的教学设计 ——中日语文课堂教学对比
静冈县C中学初三班C老师的《学习设计》 一、学习课题:鲁迅的《故乡》(竹内好译)。 二、学习目标:怀着问题意识读故事。 三、主要流程:第一节课内容:⑴鲁迅通过这篇作品,想要表达什 么(根据出场人物的言行来独立思考);⑵组织学习小组来讨论,共同 思考;⑶反复组织小组讨论和班级全体讨论,以“希望”和“路”为切 入点深入思考。第二节课内容:⑴揭示主人公的心情波动曲线;⑵聚焦 重点场景,感受出场人物的心灵动态,进一步思考;⑶通过精读,进一 步逼近主题;⑷朗读,把学生理解的结果通过朗读反映出来。 四、合作学习(完成语句的理解;把握故事的构成和出场人物;逼 近主题,列出关键词;通过关键词分析,深化课文的理解)。五、引出 结论(学生见解的重视,文本鉴赏的升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