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专题 原子结构
淮安中学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2《原子结构与性质》教案

专题二原子结构与性质(两课时)【考试说明】1、了解元素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等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了解元素电离能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能根据元素电负性说明周期表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本质。
掌握同一周期、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关系。
了解元素(主族和零族)原子结构、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知识要点】考点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在周期表中同一横行的元素原子所含有的相同。
同一纵行相同。
每一个周期总是由(ns1 )开始到(ns2np6)结束.如此循环往复,可见元素周期系的形成是由于的排布发生周期性的重复。
2、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电子在能级里的填充顺序遵循原理,不同周期里所含元素种类不一定相同,并且随着周期序号的递增,金属元素的种类也逐渐,非金属的种类也逐渐。
3、元素的分区和族(1)s 区: , 最后的电子填在上, 包括 , 属于活泼金属, 为碱金属和碱土金属;(2)p区:, 最后的电子填在上, 包括族元素, 为非金属和少数金属;(3)d区: , 最后的电子填在上, 包括族元素, 为过渡金属;(4) ds区: , (n-1)d全充满, 最后的电子填在上, 包括 ,(5) f区: , 包括元素区全是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主要集中区。
主族主要含区,副族主要含区,过渡元素主要含区。
考点二:元素周期律1、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2、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3、金属性与非金属性,4、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①电子层数:相同条件下,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②核电荷数: 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③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相同条件下,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例题:下列化合物中阳离子半径与阴离子半径比值最小的是 ( ) A 、 NaF B 、MgI 2 C 、BaI 2 D 、KBr 考点三:元素电离能和元素电负性 1、电离能变化规律 (1) 分类:(2)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___所需要的___________(3)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变化规律同周期: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同主族:上→下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图中哪些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出现异常?为什么?(4) 应用:思考:为什么原子的逐级电离能越来越大?这些数据跟钠、镁、铝的化合价有什么联系?2、电负性的变化规律 (1) 提出:(2) 定义:电负性是用来描述不同元素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量(3) 电负性的变化规律同一周期,主族元素的电负性_______________,表明_______________增电 离 能Na Mg Al 一 496 738 578 二 4562 1451 1817 三 6912 7733 2745 四95431054011575强同一主族,元素的电负性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其______________逐渐减弱(非金属性、氧化性)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位于周期表______的______,电负性最小的元素是位于周期表______(4)电负性的应用a.确定元素类型(一般>1.8,非金属元素;<1.8,金属元素).b.确定化学键类型(两元素电负性差值>1.7,离子键;<1.7,共价键).c.判断元素价态正负(电负性大的为负价,小的为正价).d.电负性是判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重要参数(表征原子得电子能力强弱).3、对角线法则:位于左上角和右下角性质相似。
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12 物质的组成教案

专题十二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变化、化学用语(两课时) 【考试说明】1.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的含义。
2. 知道胶体是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与溶液的简单鉴别方法和胶体的重要应用(胶体的渗析、凝聚、布朗运动和电泳等性质不作要求)。
3.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4.掌握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分类的方法,理解几种常见的不同类型物质的相互联系和转化关系。
5.能正确使用化学式(分子式)表示物质的组成,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要点精讲】要点一:物质的组成1. 物质的组成关系【典例1】材料与化学密切相关,表中对应关系错误的是()2. 分子、原子、离子的比较【典例2】下列化学式既能表示物质的组成,又能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是()A.NaOH B.SiO2C.Fe D.C3H83.离子与基团4.同素异形体与同位素、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区别:【典例3】由两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A. 一定是化合物B. 可能是化合物或单质C. 一定是单质D. 一定是同素异形体要点二:物质的分类1.分类依据和方法【典例4】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沼气和水蒸气都是可再生能源;③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⑤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⑥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⑦豆浆和雾都是胶体。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⑤⑥ C.③⑤⑥⑦D.①③④⑦【典例5】物质分类的依据通常有组成和性质,下列物质分类中,只考虑组成的是()A. Na2SO4是钠盐、硫酸盐、正盐B. HNO3是一元酸、强酸、挥发性酸C. Mg(OH)2是二元碱、难溶性碱、中强碱D. Al2O3是两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2.胶体1、分类分散剂是液体——液溶胶。
如Al(OH)3胶体,蛋白质胶(1)按分散剂的状态分分散剂是气体——气溶胶。
如雾、云、烟分散剂是固体——固溶胶。
如烟水晶、有色玻璃。
苏教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案 第二单元

内容苏教版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2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案第二单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3[苏教版]专题2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二单元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学习目标]1.在必修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元素周期律2.理解元素性质岁原子序数的递增的周期性变化的本质是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3.了解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概念和岁原子序数递增的周期性变化规律4.了解电离能、电负性的简单应用[课时安排] 5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回顾: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律的具体体现(1)含义(2)本质: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3)具体体现①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②元素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③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④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从ns1~ns2np6呈现周期性变化2.根据元素原子外围电子排布的特征,可将元素周期表分成5个区域。
具体地说是根据最后一个电子填充在何原子轨道上来分区(1)s区元素:外围电子只出现在s轨道上的元素。
价电子排布为ns1~2,主要包括ⅠA和ⅡA族元素,这些元素除氢以外都是活泼的金属元素,容易失去1个或2个电子形成+1价或+2价离子(2)p区元素:外围电子出现在p轨道上的元素(s 轨道上的电子必排满)。
价电子排布为ns2np1~6,主要包括周期表中ⅢA到ⅧA和0族共6个主族元素,这些元素随着最外层电子数的增加原子失去电子变得越来越困难得到电子变得越来越容易。
除氢以外的所有非金属元素都在p区(3)d区元素:外围电子出现在d轨道上的元素。
价电子排布为(n1)d1~9ns1~2,主要包括周期表中ⅢB到ⅦB和Ⅷ族,d区元素全是金属元素。
这些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的主要区别在(n1)d的d轨道上。
由于d轨道未充满电子,因此d轨道可以不同程度地参与化学键的形成。
(4)ds区元素:ds区元素与s区元素的主要区别是s 元素没有(n1)d电子,而ds区元素的(n1)d轨道全充满,因此ds区元素的价电子排布是(n1)d10ns1~2。
高中化学 专题02 原子结构教学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中全册化学教学案

专题02 原子结构知识点一原子结构1、原子的构成⑴原子核的构成核电荷数(Z) ==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⑵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近似原子量⑶原子构成⑷表示方法2、核外电子排布(1)电子的特征:电子的运动具有区别于宏观物体的几大特征:质量很小(9.109×10-31kg);带负电荷;运动空间范围大(直径约10-10m);运动速度快,因此电子的运动特征就与宏观物体的运动有着极大的不同一一它没有确定的轨道。
(2)电子层:科学研究证明,电子的能量是不相同的,它们分别在能量不同区域内运动。
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也称作电子层,分别用n=1、2、3、4、5、6、7来表示从内到外的电子层,并分别用符号K、L、M、N、O、P、Q来表示。
(3)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①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至高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布;②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n代表电子层数);③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即最先排第一层,当第一层排满后,再排第二层,等等。
④最外层电子数则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
核外电子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
核外电子第二层最多8个电子。
核外电子第三层最多18个电子。
核外电子最外层最多不超过8个电子。
(只有1层的最多不超过2 个电子。
典例1 某原子核外的M电子层和L电子层的电子数的关系是( )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能确定【答案】D【解析】当M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电子数最多不超过18个。
L层电子数一定为8个,所以它们实际容纳的电子数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总结】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殊性1.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原子有H、Li、Na、K。
2.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原子有He、Be、Mg、Ca。
高三化学教案:《原子结构》教学设计

高三化学教案:《原子结构》教学设计(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语文资料、数学资料、英语资料、历史资料、地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物理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高三化学教案:《原子结构》教学设计本文题目:高三化学教案:原子结构1、了解元素、核素、同位素含义;知道核素在医疗、新能源开发等方面的应用。
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 专题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学案 鲁科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6》二、教学目的1、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等)认识元素周期律。
3、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4、知道周期与族的概念,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认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关系。
5、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6、知道元素电离能的涵义。
7、认识同一周期、同一主族中元素电离能的变化规律,了解元素电离能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8、能应用元素电离能说明原子或离子失去电子的难易、元素主要化合价等的周期性变化。
9、知道元素电负性的涵义。
10、了解元素电负性和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能力的关系,认识同一周期、同一主族中元素电负性的变化规律。
11、能根据元素电负性大小说出主族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
12、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应用价值。
三、知识网络1、元素周期律2、周期表的结构【典型例题】【例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ⅠA、Ⅱ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难失去电子B、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C、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D、所有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单原子离子时的化合价和它的族序数相等答案:B分析:ⅠA、Ⅱ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元素的金属性增强,越易失去电子;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总称过渡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某些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的阳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小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所有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单原子阳离子时的化合价和它的族序数相等,形成单原子阴离子时的化合价等于它的族序数减8或它的族序数减2。
最新淮安中学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3《分子结构和性质》教案

专题三分子结构和性质(1)(两课时)【考试说明】1、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数据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对σ键和π键之间相对强弱的比较不作要求)。
2、了解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3、知道分子间作用力的含义,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4、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对氢键相对强弱的比较不作要求)。
5、了解“等电子原理”的含义,能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应用。
【教学设计】一、化学键1、定义:2、三种化学键的比较: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形成过程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构成元素典型金属(含NH4+)和典型非金属、含氧酸根非金属金属实例离子化合物,如典型金属氧化物、强碱、大多数盐多原子非金属单质、气态氢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等金属二、共价键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本质:高概率地出现在两个原子核之间的电子与两个原子核之间的电性作用。
σ键π键成键方向沿轴方向“头碰头”平行或“肩并肩”电子云形状轴对称镜像对称牢固程度键强度大,不易断裂键强度较小,容易断裂成键判断规律共价单键全是σ键,共价双键中一个是σ键,另一个是π键;共价叁键中一个σ键,另两个为π键2、共价键的极性极性键非极性键共用电子对偏移程度偏移不偏移构成元素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同种非金属元素实例HCl、H2O、CO2、H2SO4H2、N2、Cl2例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π键是由两个P电子“头碰头”重叠形成 B.σ键是镜面对称,而π键是轴对称C.乙烷分子中的键全为σ键而乙烯分子中含σ键和π键D.H2分子中含σ键而Cl2分子中还含π键.3、共价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例题2:三氯化磷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而不是平面正三角形,下列关于三氯化磷分子空间构型理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PCl3分子中三个共价键的键长,键角都相等B.PCl3分子中的P-Cl键属于极性共价键C.PCl3分子中三个共价键键能,键角均相等D.PCl3是非极性分子三、分子间作用力1、概念:2、强弱:3、对物质性质的影响:4、氢键:(1)氢键不属于化学键,氢键是在形成,可以表示为:,形成氢键的连结氢元素的非金属元素必须具备的条件是:①,②。
原子结构高中化学教案

原子结构高中化学教案教案标题:原子结构教学内容:1. 原子的发现历程2. 原子结构的组成3. 原子核的组成4. 原子中电子的排布5. 原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教学目标:1. 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和性质2. 掌握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的概念3. 理解原子中电子的排布规律4. 熟练计算原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教学重点:1. 原子结构的组成2. 原子核的组成和性质3. 原子中电子的排布规律教学难点:1. 原子中电子的排布规律2. 原子质量数和电荷数的计算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实验器材、教学素材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课本等学习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原子结构的重要性,并简要介绍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和性质。
二、讲解原子结构的组成(10分钟)1. 介绍原子核的组成和性质2. 讲解质子、中子、电子的概念3. 探讨原子中电子的排布规律三、实验操作(15分钟)让学生进行原子结构实验,观察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的实际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讲解原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10分钟)1. 讲解原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的定义2. 讲解如何计算原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五、课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进行相关习题练习,检测他们对原子结构的掌握程度。
六、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整节课的设计和实施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水平,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
同时,教师需要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原子结构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2.3.2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案苏教版必修第一册

重点:
1.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历史认识过程;
2. 原子的电子排布规则;
3. 元素周期律的分布规律。
难点:
1.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及其科学意义;
2. 电子排布规则的理解与应用;
3.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解决办法:
1. 通过展示历史图片和模型,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强化其科学意义。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3. 请用电子排布规则的知识解释元素的非金属性和金属性。
4. 请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催化剂的作用机理。
5. 请用元素周期律的知识解释元素的原子半径变化规律。
补充说明:
1.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原子结构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一过程。
2. 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是因为它们的电子层数相同,差异性是因为它们的核电荷数不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可以解释这一现象。
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学反思:
今天教授了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从道尔顿、汤姆逊到卢瑟福,再到现代的原子模型,感觉学生们听得很认真。看到他们积极讨论,提出各种问题,我很高兴他们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
我发现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和视频,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原子结构的变化。他们在看到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时,对于原子核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子排布规则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他们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专题4 分子结构和性质

专题四 分子结构和性质(2)(两课时)【考试说明】1、了解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及其性质的差异。
2、能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对d 轨道参与杂化和AB 5型以上复杂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不作要求)。
3、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和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不作要求)。
【教学设计】一、价电子互斥理论、分子的空间构型和分子的极性 1、分子的空间构型和分子的极性判断: (1)双原子分子由非极性键构成的双原子分子 ,由极性键构成的双原子分子 。
(2)多原子分子:中心原子价电子对=中心原子形成的共用电子对对数+中心原子孤对电子对数(中心原子形成的双键或三键只算一对共用电子)子)子价电类型模型构型角极性子对CO2H2O、OF2、HCNNH3BF3、SO3H3O+CH4、CCl4NH4+HCHO例题1:氨气分子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而甲烷是正四面体形,这是因为()A.两种分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不同,NH3为sp2型杂化,而CH4是sp3型杂化。
B.NH3分子中N原子形成三个杂化轨道,CH4分子中C原子形成4个杂化轨道。
C.NH3分子中有一对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它对成键电子的排斥作用较强。
D.氨气分子是极性分子而甲烷是非极性分子。
二、配位键与配位化合物1、配位键:一类特殊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由一个原子单独提供。
配位键的形成条件是一方有孤对电子,另一方有可容纳电子的空轨道。
如NH4+、H3O+2、配位化合物:金属离子与配位体之间通过配位键形成的化合物。
如:Cu(H2O)42+ Cu(NH3)42+Ag(NH3)2+Fe(SCN)63-3、配位化合物的概念:(1)中心原子:。
(2)配位体:。
(3)配位原子:。
(4)配位数:。
(5)内界:。
(6)外界:。
(7)配位化合物的电离:例题2: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首先形成难溶物,继续添加氨水,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
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教案2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

专题二十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两课时)【考试说明】了解常见非金属(如H、C、N、O、S、Si、Cl等)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重要应用。
【复习指导】这部分知识在各地高考题中更多演变为解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实验或化学计算题的基石,几乎出现在所有的高考题型中,如选择题中的离子共存、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判断,药品的保存和仪器的洗涤,填空题的物质推断,实验题,计算题等都是高考的热点。
【要点精讲】要点一、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要点二、同主族同周期元素性质的比较:1、同主族元素原子结构的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2、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比较:(从上向下)如: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得电子能力:失电子能力: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3、同周期元素非金属性的比较:(从左向右)单质与氢气化合的能力: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单质的氧化性:对应阴离子的还原能力:要点三、常见非金属单质的结构、性质、制法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比较:要点四、重要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网络(试写出相关主要反应方程式)1.氯气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2PCl3、PClO 2②H2,点燃(或光照)点燃NaClAgCl 光照32.硫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3Na SO4223H22SO42NaOH O222O23.氮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NH4N3243N23·H2ONH4+ OH-+Ca(OH)2,△HCl2O2 , 放电NaOH224△①浓酸,Cu②见光或△③C点燃2O4.碳、硅及化合物的联系网络【典例1】(1)现有一瓶饱和氯水倒扣于水槽中,当日光照射到盛有氯水的装置时,可观察到平底烧瓶内有气泡产生,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浅,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请用相关的反应方程式和简要文字说明)。
(2)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也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加以确定。
江苏专用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整合课件苏教版选择性必修2

、 、
[解析] 钛为22号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则基态钛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与钛同周期元素中,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与钛相同的有 、 、 ,共3种。
热点及难点
常结合元素周期律,考查电子排布式的书写,比较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元素电负性大小
题型及难度
选择题,难度适中
高考中地位
考频较高
例1 (高考组合题)
(1)在周期表中,与 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邻族元素是____,写出其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 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对角线原则可知与锂化学性质相似的是镁。
(4)C、 、 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 __________。
(5)砷化镓 是优良的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作微型激光器或太阳能电池的材料等。根据元素周期律,原子半径: ______(填“大于”或“小于”,下同) ,第一电离能: ______ 。
大于
小于
(6)元素铜与镍的第二电离能分别为 , ,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锂原子价电子排布式:_ ___。
(4)氮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_ __________。
(5)基态锗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_ ___________,有___个未成对电子。
2
例2 (高考组合题)
(1)比较离子半径: 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淮安中学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 《晶体结构与性质》教案

专题五晶体结构与性质(两课时)【考试说明】1、了解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粒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2、能用晶格能解释典型离子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知道金属键的涵义以及决定金属键强弱的主要因素。
了解NaCl型和CsCl型离子晶体的结构特征。
知道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方式。
3、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教学设计】一、晶体与非晶体本质差别性质差别制法鉴别方法自范性微观结构固定熔点各向异性晶体非晶体【例题1】下列关于晶体与非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晶体一定比非晶体的熔点高B、晶体有自范性但排列无序一定是晶体C、非晶体无自范性而且排列无序D、固体SiO2二、晶胞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晶体中晶胞的排列――无隙并置无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晶胞所含粒子数和晶体化学式的确定――均摊法【例题2】有下列离子晶体空间结构示意图:●为阳离子,○为阴离子。
以M代的晶体结构为表阳离子,N代表阴离子,化学式为MN()A B C D【例题3】最近发现一种由钛(Ti)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气态团簇分子,分子模型如上图所示,其中圆圈表示钛原子,黑点表示碳原子,则它的化学式为 ( )A .TiCB .1413C Ti C .74C TiD .1314C Ti 三、金属键、晶格能1、金属键(定义、本质、特征)2、晶格能(定义 、影响因素 ) 四、四种晶体比较:晶体类型 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构成粒子 粒子间作用力 是否有分子存在熔、沸点 熔化时键的破坏 导 电 性晶体 熔融 水溶液 水溶性五、晶体类型的判断方法 六、物质熔沸点的比较规律【例题4】下列化合物,按其品体的熔点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 .SiO 2 CaCl 2 CBr 4 CF 4B .SiO 2 CsCl CF 4 CBr 4C .CsCl SiO 2 CBr 4 CF 4D .CF 4 CBr 4 CsCl SiO 2【例题5】下列的晶体中,化学键种类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 ) A .SO 2与SiO 2 B.C02与H 2O C .C 与HCl D .CCl 4与SiC 七、常见晶体的结构在金刚石的晶体结构中每个碳原子与周围的4个碳原子形成四个碳碳单键,这5个碳原子形成的是结构,两个碳碳单键的键角为,其中的碳原子采取杂化,金刚石晶体中C 原子数与C-C 键数之比为,晶体中最小的环上上的碳原子数为;石墨晶体中C 原子数与C-C 键数之比为;NaCl 晶体中Na +的配位数为,Cl -的配位数为,每个Na+的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Na+的个数为;CsCl晶体中Cs+的配位数为,Cl-的配位数为,每个Cs+的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Cs+的个数为;干冰晶体中每个CO2分子周围,最近且等距离的CO2分子数目为个。
(江苏)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十一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考)教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考纲要求] 1.原子结构与性质:(1)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2)了解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3)了解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等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能根据元素电负性说明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1)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能说明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2)了解NaCl型和CsCl型离子晶体的结构特征,能用晶格能解释典型离子化合物的某些物理性质;(3)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数据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对σ键和π键之间相对强弱的比较不作要求);(4)了解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了解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某些性质差异;(5)能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d轨道参与杂化和AB5型以上复杂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不作要求);(6)了解“等电子原理”的含义,能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应用;(7)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8)能用金属键的自由电子理论解释金属的某些物理性质;(9)知道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方式,了解简单晶体的晶胞结构特征(晶体内部空隙的识别、与晶胞的边长等晶体结构参数相关的计算不作要求);(10)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和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不作要求)。
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1)知道分子间作用力的含义,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2)知道分子晶体的含义,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对物质某些物理性质的影响;(3)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氢键相对强弱的比较不作要求);(4)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考点一原子结构与性质(一)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1.排布规律(1)能量最低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优先占据能量最低的原子轨道,如Ge:1s22s22p63s23p63d104s24p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原子结构(两课时)
【考试说明】
1、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2、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知识要点】
考点一: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的特征
1.电子层(能层)
(1)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由于电子的各不相同,因此,它们运动的区域也不同,通常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区域运动,而能量高电子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
(2)电子层的表示符号
电子层(n)一二三四五六七
对应表示符号
2.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机会(概率)多少的形象化描述。
电子运动的特点:1质量极小2运动空间极小3极高速运动。
电子云的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一定范围内出现,可以想象为笼罩在原子核周围,所以,人们形象地把它叫做“”。
电子云中的一个小黑点代表;电子云密度大的地方,表明;
例1.下列关于氢原子电子云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的多少,黑点密度大,电子数目大
B.黑点密度大,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大
C.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绕核作高速圆周运动
D.电子云图是对运动无规律性的描述
3.原子轨道:电子出现概率约为90%的空间所形成的电子云轮廓图。
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原子轨道用小写的英文字母、、、表示不同轨道,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
其中轨道呈球形;能层序数越大,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
轨道呈纺锤形,每个p能级有3个原子轨道,他们相互垂直,分别以P x、P y、P z表示。
4.能层与能级
能级的符号和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
A.各能级的原子轨道数按s、p、d、f的顺序分别为1、3、5、7
B.各能层含有的电子数为2n2
C.各能层的能级都是从s能级开始至f能级结束
D.各能层含有的能级数为n —1
5.构造原理: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
电子能级顺序:1s 2s2p 3s3p 4s3d4p5s4d5p6s4f5d6p7s5f6d7p…ns (n—2)f(n—1)d np
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
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 (5p)等。
[练习]:写出下列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K 24Cr 26Fe3+
19
Br 29Cu 25Mn2+
35
考点二: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遵循的原则
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的轨道.
2.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3.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的轨道,且自旋状态。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
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例3.下列关于价电子构型为3s23p4的粒子描述正确的是
A.它的元素符号为O B.它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
C.它可与H2生成液态化合物D.其轨道表示式为:
1s 2s 2p 3s 3p
[练习]:写出下列原子的轨道表示式。
C 13Al
6
考点三:基态激发态光谱
1.基态:能量状态。
如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2.激发态: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
如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成为激发态原子。
3.基态与激发态相互转化的能量转化的关系
基态原子激发态原子
4.光谱:
例4.下列电子排布中,原子处于激发状态的是
A.1s22s22p5B.1s22s22p43s2C.1s22s22p63s23p63d44s2D.1s22s22p63s23p63d34s2
【考题在线】
1、当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由转变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原子由基态变为激发态B.碳原子由激发态变为基态
C.碳原子要从外界环境中吸收能量D.碳原子要向外界环境释放能量
的是
2、(09年海南)在基态多电子原子中,关于核外电子能量的叙述错误
..
A.最易失去的电子能量最高B.电离能最小的电子能量最高
C.p轨道电子能量一定高于s轨道电子能量D.在离核最近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最低
3、现有x、y、z三种元素的原子,电子最后排布在相同的能级组上,而且y的核电荷比x大12个单位,z的质子数比y多4个。
1摩尔的x同酸反应能置换出1克氢气,这时x转化为具有氩原子型电子层结构的离子。
(1)判断x、y、z各为何种元素?(2)写出x原子、y的阳离子、z的阴离子的电子排布式。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