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

合集下载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心得体会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心得体会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心得体会篇一:课例研究体会课例研究心得体会通过学习我认为:课例研究就是聚焦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为载体重视教师的行为跟进、理论提升、能力提高以及个体的自我反思以促进教师群体的共同成长。

它依据教师个人已有的教学经验,在此基础上关注新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行为,寻找自身的差异不断改进已有的教学方式方法。

课例研究通常采用做中学的方式帮助教师学会怎样去做,达到提高教师学科专业水平的目的,引导更多教师掌握并运用这种方法改进常态教学的质量。

在这个过程中课例研究就成为了教师学习的认知支架,是教师们直面教学共同分享的平台,课例研究起到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中介作用,它能够增长我们的实践智慧,使每一位参与的教师都成为有研究能力的实践者。

我也深深感受到,课例研修与我们的平常的教研活动是有区别的,平常我们往往只关心课怎么上,板书怎么设计?提哪些问题等技术问题,缺乏从理论层面上对教材、教法和学生的认知基础与风格加以分析与思考,因而就不能高屋建瓴地从整体把握教学设计。

进行课例研修可以让我们学习别人的经验和理论,丰富自己的认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课例研修是一种旨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以改进和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为首要目标。

课例研修关注的不是教育学或各学科所认定的理论问题,而是校长和教师经常遇到或亟待解决的实际教育教学问题。

这种研修活动最终不是追求理论上的产出,而在于教师实践本身的改进。

这种改进没有终结的目标,因此,这种研修通过螺旋往复的过程来追求教育实践的不断完善。

这种研修的过程是教师在行动中学习提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与反思,通过与其他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的对话与交流,不断地对自我和自我实践加深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

“课例研修”的阶段:“策划与准备”阶段、“实施与反思”阶段、“梳理与提升”阶段。

“策划与准备”阶段具体任务有组建课例研修小组并分工、定主题和课例、定关键词、查找文献资料、制定课堂观察表。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学习心得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学习心得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心得体会课例是关于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案例,课例研究是指围绕一堂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活动,包括研究人员、上课教师与他的同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话、讨论。

校本教研是“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简称,校本教研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在真实的学校情境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这是一种“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教学研究。

校本教研的核心三要素:“自我反思”——教师个体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反思;“同伴互助”——教师集体在教学研究中的平等交流、经验分享和学术互助;“专业引领”——专业研究人员对校本教研的专业指导和支持。

课例研究完全具有这三要素,是校本教研的一种形式,目标指向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我校在认真学习外地经验的同时,在课例研究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以下两种研讨形式:1.一人同课多轮2.同课异构我们在“同课异构”的课例研究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

该校采取的方式是:分年级商定出相同的课,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切入点、侧重点进行设计,各自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听完课后集体进行分析研讨,通过这样的活动旨在引导教师不要“唯教材、唯教参”,要把主要精力用在课程设计、分析学生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学生的真正需要上,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教师适度指导、学生主动参与。

第一轮的听课、评课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一轮课下来,在教学同一课的过程中,不同的教师虽然教学风格各异,教学特点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在课后的研讨中,老师们通过比较、分析、肯定、否定,不断思考自己和他人的教学,从而扬长避短,各取所需。

同时也提出值得关注、探讨的问题,例如:“怎样做到关注、尊重每一个学生?”“练习课教学的习题很多,但什么样的练习设计更有效?”老师们在这样的基础上出谋划策,尤其是研究中提供有效的策略,为第二轮听课、评课夯实了基础。

教师应如何做课例研究.

教师应如何做课例研究.

2.摘要、关键词
3.正文
一、背景(关于课程、教材、教学、教师、学校、学生等教育环境 信息);二、描述(基本教学过程,在观察、记录和实录的基础上,
对课堂进行描述(具有典型、突出的教学片断),可以引用教师和学生 的言语,要求突出主题与中心思想。)三、分析(课程、教师、
学生);四、反思(经验、改进)、五、启示
5.反思
研究者通过对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全面反 思自我反思:①如课例中要解决问题的内涵和表述 是否恰当;②措施、方法和过程设计和实际操作描 述是否符合实际;③基本教学经验的提练概括是否 规范、准确、简约;④教学效果如何;⑤学生的学 习主动是否较好的体现;⑥哪些地方还有待于进一 步改进等。
反思的结果是对后续研究的导引。以上几个步骤可作 为一个阶段,完成以后,教师再选择一节课,通过再 设计、实施、课后讨论与反思达到新行为阶段 。课例 研究就是一个实施、反思、再实施、再反思的过程。
4.实施
把设计变成课堂教学的过程。并仔细观察分析其效果。 ①上一堂研究课,邀请同行参加听课,并指定记录人记 录(包括课堂录像和全过程笔录,特别是意外事件和重 大事件要详记人物表现、环境特征等)。3月12日教研组、 教研员参与听课。
②课后用与同行对话,开展自评和互评,交流、沟通、 研讨。任课者介绍教案设计中要解决的问题、解决问 题的思路、教学过程中的对策以及教学中的心理感受 和感悟,包括对应变措施的反思。听课同行对问题解 决的程度和措施,对策的有效性、合理性进行点评、 探讨和建议。研究者作好录音和详细记录。 ③运用召开学生座谈会、个别谈话、问卷调查、作业反 馈了解教学效果,研究者作好原始记录,收集和积累充 实的原始研究材料。作为课例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主题(题目)、问题或背景、案例描述(过程与片段)、案 例分析与教学反思。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1)课例研究主题的确立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1)课例研究主题的确立

课例研究主题的确立传统的教研活动多是“就课论课”,研讨的主题往往并不明确,甚至极为泛化。

与之不同,课例研究作为一种分享的研究方式,旨在通过研究化解教学难题,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

在课例研究中,教师通常要经过疑问—规划—行动—观察—反思的循环过程。

“疑问”表现的是大家在教学活动中共同面对的困惑或难题。

所以,明确研究的主题就成为课例研究的起点。

实践说明,围绕某个主题所展开的课例研究不但有利于提升研究的效果和品质,而且共同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意愿更有利于课例研究小组结成研究共同体。

一、研究主题的特征。

1. 源于现实。

课例研究是教师对真实的教学问题所展开的合作性研究,它专注于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所以其研究的主题不是来自某种现成的理论,而是来源于教师的教学实践。

也就是说,课例研究致力于以科学的研究手段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由此,诸如“个体建构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的关系如何”、“脑科学对课堂教学的影响”等从理论出发的问题是不适合作为课例研究的主题的。

而教师日常教学中的言行举止、具体教学场景中的切身体会、教师与同伴对教学疑难问题的真诚讨论等就成为课例研究中问题的主要来源。

如师生、生生的互动问题、教师的提问艺术、如何组织学生展开合作学习或探究学习,等等。

实际上,面对现实的课堂教学,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教师去思考,进而通过研究来提升自身的专业判断和实践智慧。

2. 始于反思。

教师虽身处现实的教学情境,但能否确定切实可行的研究主题还取决于其是否具备深刻的反思水平,是否擅长捕捉和提炼真实的课堂教学问题。

课例研究的问题能够是编者按:当前,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师都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新的困惑、新的挑战,而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一味靠原有的经验已经不能奏效了,需要借助于研究找到新的途径与方法。

课例研究是一种教师所擅长的、基于实践情境的反思性研究。

在课例研究中,教师用自己的研究方式将方法与实践联盟,对教学活动实行深入分析,从而实现教学的改进和精神的成长。

2022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心得体会(六篇)

2022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心得体会(六篇)

2022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心得体会(六篇)篇一:2022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心得体会教什么关于“教什么”,不仅、考察教师对所教学科的认识,更是考察教师如何思考学科对儿童的意义所在,如何致力于体现学科知识与儿童生活经验的沟通与融合。

教师只有以创造“儿童的学科”为使命,才能使学科知识进入学习者的个体生存体验,对个体的生活境遇和问题作出解答,从而提升个体精神生命的内涵。

如何教在教学领域,长久以来人们专注于对“如何教”的探讨,但思路如出一辙,执着于在教的方面“有所作为”,恰恰忽略了教学的一个重要前提:不了解学生的学习,便不不有好的教学。

如果教师能够领悟这一点,就不会如此迷恋语言,认为只有不停地说才算尽责,总担心自己在课上说得不够多;同时也不会控制教学,使之按照自己的路数一直持续下去。

尽管控制并不都是消极的,但知道什么时候该放弃控制是好教师具备的品质。

教学的精彩是无法预约的,懂得如何教的教师是那些尊重课堂教学的偶然性!教师,对他们而言,教的真谛在于保持心灵的开放,专心致志地听取学生,并在倾听中点燃课堂的对话,生成教学的意义。

教学知识教学法知识是与特定主题有关的教学策略和表征的知识。

有效的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有深入的理解,而且需要教师在面对特定的学科主题时能够将这一主题按照儿童容易理解的最佳方式表达出来,即以适合儿童的思维与学习特点的方式重新表征学科知识。

真正的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个人独一无二的教学经验。

尽管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教学法教材或教参上的教学建议熟知不同的教学方法,但在面对具体内容的教学时,是否具有在不同教学方法之间转换的能力才是问题的关键。

而这一点教师只能通过教学研究在实践中获得积累。

因此,有关教学法方面的议题就成为课例研究的重要内容。

例如,一所学校的英语教研组一直强调在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但是在实施中他们发现了一个令人头痛的现象,那就是个别优秀学生经常占据话语权,以致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只是被动服从。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心得体会3篇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心得体会3篇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心得体会3篇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指向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课例研究应重视对学习者的研究,不了解学习者及其特点,便不会有好的教学。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心得体会课例是关于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案例,课例研究是指围绕一堂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活动,包括研究人员、上课教师与他的同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话、讨论。

校本教研是“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简称,校本教研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在真实的学校情境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这是一种“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教学研究。

校本教研的核心三要素:“自我反思”——教师个体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反思;“同伴互助”——教师集体在教学研究中的平等交流、经验分享和学术互助;“专业引领”——专业研究人员对校本教研的专业指导和支持。

课例研究完全具有这三要素,是校本教研的一种形式,目标指向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我校在认真学习外地经验的同时,在课例研究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以下两种研讨形式:1.一人同课多轮2.同课异构我们在“同课异构”的课例研究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

该校采取的方式是:分年级商定出相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切入点、侧重点进行设计,各自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听完课后集体进行分析研讨,通过这样的活动旨在引导教师不要“唯教材、唯教参”,要把主要精力用在课程设计、分析学生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学生的真正需要上,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教师适度指导、学生主动参与。

第一轮的听课、评课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一轮课下来,在教学同一篇课文的过程中,不同的教师虽然教学风格各异,教学特点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在课后的研讨中,老师们通过比较、分析、肯定、否定,不断思考自己和他人的教学,从而扬长避短,各取所需。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
其 它 领 域 所借 鉴 。 中小 学教 育教 学
( 一)研究教学实践 中的问题 ,
即 以课 例 为 载 体 的 主 题 研 修 活 动 。
综上所述 ,课例研究具有很强
的 目的性 ,往 往 要 精 心 准 备 ,采 用

比如发 现小组合作交流在课 堂教 学 中华而不实的问题 ,就可进行 以解
的过 程 : ( ) 制 定课 例 研 究计 划 一
教育 ( 教学)实际情景 的描述。一
堂课 当然 是 一 个 具 体 的案 例 ,所 以
究者认为教学就是将理论 与实践相
结合的产物 ,从理论观点 出发 ,按
照一定 的教 育理论设 计和 改进课 堂 教 学。在这 种研 究 中,课例宛 如各 种教 育理论 的标 本 ,研究者通 过研 究标本来从 某个 角度诠释或 丰富该
决 该 问题 为 目标 的课 例 研 究 ,设 法
借鉴案例 分析 的模 式,进 而形成今
天 的 “ 例 研 究 ” “ 例 研 究 ” 课 。 课
定 的方 法 ,根 据 一 定 的 程 序 , 有
步 骤 地 进 行 研 究。
以教师为导 向的教 学循环 ,是提 升
教 师教 学 专 业水 平 的重 要 方 式 。 我

( )总 结 、分 享教 学经验 。 二
感觉 良好” ,很 多问题根本 发现 不
了 ,反 思 也 较 为肤 浅 。所 以 ,进 行 课 例 研 究 首 先 应建 立研 究小 组 ,这

什 么是 课例 研 究
比如青年教师与专家教师的教 学 比
较研究。这种课例研 究往往通过分
析 具 体 案 例 或 利 用 叙 述 体 故 事 来 获 得 知 识 和 沟 通 ,形 成 文 献 资 料 。

如何进行课例研究(五篇模版)

如何进行课例研究(五篇模版)

如何进行课例研究(五篇模版)第一篇:如何进行课例研究如何进行课例研究课例研究1、课例研究概述(1)课例研究的概念课例是一个实际的、典型的教学例子,是对一个教学问题和教学决策的再现和描述。

课例展示的是完整的一堂课或围绕一节课的系列教学活动。

课例研究,简单理解,就是以典型的课堂教学作为例证所进行的研究。

它是教师在同事或研究人员的支持下,运用观察、记录、分析、反思等手段,通过选题、选课、设计、实施与记录、课后讨论、分析和提炼等过程,对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的研究。

课例研究从本质上说是教育行动研究的一种方式。

课例研究既是一种教学研究的方式,又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部分。

课例研究追求的是教学与研究的一体化。

(2)课例研究的特点①课例研究的性质状态:课例研究是一种改善教学行为的实践性研究。

课例研究是一种自然状态的研究。

②研究内容:课例研究以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

③研究过程:课例研究是一个连续的、不断提高的研究过程。

④研究的主体:教师是课例研究的主体。

(3)课例研究的意义①课例研究是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有效途径②课例研究是加速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③课例研究是提升常规教研活动质量和水平的有效措施课例研究有研究的主题教学研究(公开课)主题不明确;或泛化严格意义上的选课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着眼于研究的探讨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反思,强调行为跟进选课随意,或从评课出发选课写教案着眼于评课的讨论缺少显性化的实践反思往往是低水平重复④课例研究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4)课例研究兴起的背景①国外课例研究的兴起日本小学数学和科学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课例研究”以提高教学水准。

②我国课例研究的来胧去脉80年代初,华东师范大学编过《优秀师课堂教学实录》, 优秀教师教学实录开始流行。

后来出现了一系列其它课堂教学实录集。

学习优秀教师的一些上课方法,吸取他们的经验。

80年代前期教案集,由有经验的教师将上得比较成功的课的教案拿出来,供大家模仿、学习。

课例教研活动方案(3篇)

课例教研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改革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

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本活动旨在通过课例教研,帮助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改革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1. 通过课例教研,帮助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改革理念,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内容。

2. 通过观摩、研讨、反思,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能力。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教学共同体,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活动主题以“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改进”为主题,围绕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展开研讨。

四、活动时间2022年X月X日——2022年X月X日五、活动地点XX学校多功能厅六、活动对象全校教师七、活动流程(一)准备阶段(2022年X月X日——2022年X月X日)1. 教研组确定研讨课例,明确研讨主题。

2. 指定主讲教师,进行备课、试讲。

3. 教研组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备课,提出修改意见。

4. 主讲教师根据教研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教学设计。

(二)实施阶段(2022年X月X日——2022年X月X日)1. 主讲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

2. 全体教师观摩公开课,并做好记录。

3. 分组讨论,针对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研讨。

4. 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研讨成果。

(三)总结阶段(2022年X月X日——2022年X月X日)1. 教研组对研讨成果进行汇总,形成书面材料。

2. 主讲教师对公开课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3. 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4. 全体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评价,提出意见。

八、活动内容1. 教学设计研讨: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2. 课堂教学研讨:观摩公开课,分析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 教学评价研讨:分析教学评价方式,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教学效果。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
一、什么是课例。

“课例”是一个实际的教学例子,是对一个教学问题和教学决定的再现和描述,即“讲述教学背后的故事”。

这里之所以称“教学背后”,其实是指为何这样进行教学的研究思路,也就是说课例不仅仅是最后的课堂教学实录,还要交代之所以这样教学的理由和认识,要有研究的成分在其中。

1、课例与教案、课堂实录的区别
教案是教师上课前预设的文本计划,而课例是一个实际发生的教学实例,这是根本的不同。

但课例在“讲述故事”时有可能运用教案来说明为何这样授课的思路和想法。

课堂实录是对实际发生的课堂进行逐字逐句地录制并记录为文本,它的确是实际发生的教学实例的文本,但课堂实录本身是客观的记录,从它当中我们不能直接看出为何这样教学的思路和想法,如果看出了也只是推测。

2、课例与案例的区别
课例和案例的混用最为常见,也反映了从案例到课例的认识的清晰化经历了一个过程。

案例在教育以外领域(如法律、医学、工程等)的运用由来已久,应用到教育领域,则是源于职业培训的困惑——如何沟通理论与实践。

教育案例不过是案例中的一类,案例的范围最大、在各个领域都有;而课例又包含于教育案例当中,只有那些以学科教学内容为载体、具有一个研究主题的教育案例才专称为课例。

3、课例与课例研究的区别
课例与课例研究的区别,好比教案与教案设计的区别。

前者指最后产生的成果形式是一个“课例”,后者把形成这个成果的过程称为“课例研究”;前者是静态的结果表达,后者是一个研究的动态过程。

所以通常我们说“课例研究”往往指的是“做课例”的过程,说到“课例”往往指的是成果表达形式。

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课例研究模式

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课例研究模式

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课例研究模式1、一人同课多轮同一个教师连续多次上同一课,内容重复,教学对象不断变化,教学行为不断改进。

步骤:独立课会诊课反思课2、多人同课循环同备课组或教研组的教师同上一节课。

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互动和问题的跟进。

步骤:第一个教师上课,第二个教师针对第一个教师课堂存在的问题上第二次课,第三个教师针对第二个教师课堂存在的问题上第三次课……每次上课方案都是同伴集体共同参与研制的。

3、同课异构同一课,不同教师不同构想,不同上法,大家在比较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

步骤:教研组(备课组)确定教学主题(内容)多位教师分别备课、上课教师集体听课、评课。

4、互助式观课1互助式观课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互助指导活动。

目的是通过观课后双方在某些事先预设的都关心的课题方面的研讨、分析和相互切磋,来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

步骤:①双方在课前共同商定好观课的主题和重点;②观课者做好课堂观察和记录,记录下课堂里发生的真实情况以及自己的思考;③开展课后的讨论,讨论要针对主题和重点,问题一定要具体;④后续行为,上课教师要把改进措施实施到后续课堂教学活动中。

5、邀请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则是上课教师主动邀请同行听课,是侧重于成果鉴定的课。

步骤:①教师公布自己的上课内容和研究题;②发出邀请;③观课教师认真阅读相关资料;④观课教师进入课堂现场观察,并针对研究主题作出相对规范性的评价。

6、反思式观课这种课例研究模式是借助录像带来实行的,让教师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自我,促使教师重新审视和评估自己,直面自我,反思自我,修正和完善自我。

步骤:①学校在“纯自然”的状态下,为教师摄制“家常课”;②上2课教师自己反复观看,实事求事地剖析和反思自己的成功之举和不足之处。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例研究要突出以下三个特点:第一:教学性第二:研究性第三:实践性3。

教师怎样做课例研究

教师怎样做课例研究

教师怎样做课例研究?什么是课例?我们应该怎样来做课例研究呢?这里跟大家讲述一个我所见到的一个课例的“诞生”过程。

一、开始:面对一个共同的教学问题为什么要让学生交流?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理解:学生的交流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交流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交流不仅是为了教师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为了学生相互间的学习、启发和取长补短……我们教研组决定围绕“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展开研究。

沈老师的一堂公开课成为了我们研究的开始。

沈老师课的内容是“两位数减两位数(100以内不退位和退位)”。

在大力提倡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课程教学改革中,课堂交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

但如何提高课堂交流的实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是教师们必须面对的共同的教学问题。

以课例的形式将教学中大家共同面对的教学问题呈现出来,是教师做课例研究的起点。

借此也可以引发更多的人的主动分享、谈论,及探讨与教学有关的问题,这是一个经验分享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交流、探讨,能够形成一个持续的、多元的,并且更具健全、更有意义的教师的“实践团体”,匡正过去长期存在缺乏沟通与交流问题,重构学校的教学研究活动,进而带动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学实践的进步与一致。

二、过程:教师集体学习和变化的过程我们教研组的全体老师和区教研员何老师一起观了沈老师的课。

“谁再来说一遍”是沈老师上课的一个片段: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100以内的口算减法。

(教师揭题“两位数减两位数”后,呈现春游情境图。

)师:请小朋友回忆一下上次秋游你花了多少钱?(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边上板书86、42、36、49、28)。

师:根据黑板上的这些数据能不能提出一些减法问题,并列出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算式了一些算式,比如:86-42,49-28,86-49,42-36等,并且按退位和不退位的情况分类板书)师:我们选“86-49”来算一算答案是多少?(学生回答:47,37)。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心得体会3篇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心得体会3篇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心得体会3篇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指向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课例研究应重视对学习者的研究,不了解学习者及其特点,便不会有好的教学。

下面是带来的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心得体会课例是关于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案例,课例研究是指围绕一堂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活动,包括研究人员、上课教师与他的同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话、讨论。

校本教研是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简称,校本教研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在真实的学校情境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这是一种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教学研究。

校本教研的核心三要素:自我反思教师个体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反思;同伴互助教师集体在教学研究中的平等交流、经验分享和学术互助;专业引领专业研究人员对校本教研的专业指导和支持。

课例研究完全具有这三要素,是校本教研的一种形式,目标指向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我校在认真学习外地经验的同时,在课例研究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以下两种研讨形式:1.一人同课多轮2.同课异构我们在同课异构的课例研究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

该校采取的方式是:分年级商定出相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切入点、侧重点进行设计,各自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听完课后集体进行分析研讨,通过这样的活动旨在引导教师不要唯教材、唯教参,要把主要精力用在课程设计、分析学生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学生的真正需要上,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教师适度指导、学生主动参与。

第一轮的听课、评课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一轮课下来,在教学同一篇课文的过程中,不同的教师虽然教学风格各异,教学特点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在课后的研讨中,老师们通过比较、分析、肯定、否定,不断思考自己和他人的教学,从而扬长避短,各取所需。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心得体会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心得体会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心得体会作为教师,进行课例研究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深入的反思和研究,可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课例研究,我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课例研究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在进行课例研究之前,需要确定一个明确的研究目标,明确你想研究的问题,例如一个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动机等等。

有了明确的研究目标,才能深入分析课例,找出问题所在,并制定改进措施。

其次,课例研究要注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在进行课例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记录、教学观察等等。

这些数据能够提供客观的事实基础,帮助你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

在收集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和关联。

这样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确保课例研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再次,课例研究需要多方位的参考和借鉴。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仅仅关注自己的教学实践,而是应该借鉴其他教师的经验和做法。

通过了解其他教师的教学实践,可以开阔我们的思路,发现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此外,还可以借鉴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提供给自己更多的思考和启发。

通过多方位的参考和借鉴,可以使课例研究更加广泛和深入。

最后,课例研究需要注重实践和反思。

课例研究不仅仅是理论的探索,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调整。

在进行课例研究之后,要总结经验和教训,并在下一次教学中加以应用和改进。

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课例研究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但要做好课例研究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注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多方位的参考和借鉴,以及实践和反思。

相信通过不断的课例研究和实践,我们的教学水平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二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二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专业发展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课例研究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已经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本文将围绕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展开,以课堂观察为例,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方法和建议。

在进行课例研究前,教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

这有助于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例如,教师可以如何提高课堂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方面展开研究。

在确定研究目的后,教师要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是一种较为常用的研究方法,它通过对课堂实际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表现,为后续的分析提供充足的依据。

在选择好研究方法后,教师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课例研究的资料。

例如,可以阅读相关的书籍、期刊、论文等,学习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和教学理念。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课堂、与同事交流、和学生沟通等方式,不断积累第一手资料。

在收集到足够的资料后,教师要根据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在撰写报告时,教师需要对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其背后的原因和规律,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这有助于帮助教师发现自身不足之处,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本文主要探讨了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的问题。

通过确定研究目的、选择研究方法、收集资料和撰写研究报告等步骤,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专业发展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课例研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实践。

同时,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研究成果,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当然,本文所提供的课例研究方法只是其中的一种,不同的教师和研究目的可能还需要采用其他的研究方法。

因此,广大教师在进行课例研究时,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以达到最佳的研究效果。

课例研究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它可以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表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五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五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五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例研究已成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探讨“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的第五个方面,通过分享具体的策略和步骤,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实践课例研究。

本文将首先概述课例研究的重要性,接着介绍课例研究的基本流程和方法,然后详细阐述如何制定研究计划、收集和分析数据、形成研究结论等关键环节,最后总结课例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改进提供有力支持。

二、课例研究的核心理念课例研究的核心理念在于通过教师的集体合作与反思,以具体的教学课例为载体,深入探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课例研究不仅关注教师的教,更关注学生的学,它强调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和分析,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

课例研究的核心在于“研究”,即通过对实际教学过程的深入研究,发现教学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验证其有效性。

这种研究过程不仅是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整个教师队伍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课例研究强调教师的集体智慧和合作精神。

在课例研究过程中,教师们需要相互观察、相互学习、相互评价,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共同研究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这种合作与分享的过程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团队文化。

课例研究还强调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改进。

通过对实际教学过程的反思,教师可以发现自己的教学优势和不足,从而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

这种反思和改进的过程是循环往复的,它使教师的教学实践不断得到优化和完善,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课例研究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通过教师的集体合作与反思,深入研究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这种研究过程不仅是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整个教师队伍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三、课例研究的基本步骤课例研究是一种系统的、实践导向的教学研究方法,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具体的教学案例,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例研究教研活动方案(3篇)

课例研究教研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课例研究作为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形式,能够帮助教师深入理解课程内容,提升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为了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特制定本教研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课例研究的认识,明确课例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培养教师分析教材、设计教学活动、反思教学过程的能力。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4. 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活动时间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每周五下午2:00-4:00。

四、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五、活动对象全校教师六、活动内容1. 课例研究理论学习(1)邀请专家进行课例研究专题讲座,帮助教师理解课例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2)组织教师阅读相关书籍和论文,提高教师对课例研究的认识。

2. 课例设计与实践(1)分组进行课例设计,每组选择一个课题,进行教学设计。

(2)各小组展示教学设计,其他教师进行点评和讨论。

(3)根据讨论意见,修改和完善教学设计。

3. 课例实施与反思(1)教师根据修改后的教学设计进行课堂教学实践。

(2)课后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3)邀请专家对教师的课例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4. 课例成果展示与交流(1)各小组展示课例研究成果,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

(2)组织教师进行交流,分享经验,共同提高。

5. 课例研究总结与表彰(1)对本次课例研究活动进行总结,分析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2)对在课例研究中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

七、活动组织1. 成立课例研究教研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整体规划和组织实施。

2. 设立课例研究教研活动小组,负责具体活动的开展和协调。

3. 邀请专家担任指导教师,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

4. 建立教师交流平台,方便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八、活动评价1. 教师对课例研究的认识程度。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四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四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四课后研讨活动的展开课后研讨是课例研究小组基于观察结果从小同角度检视课堂教学的得失利弊,进而揭示教学叫能的改进方向的过程。

课后研讨水“}月的iu低H.接影}}向后续教学改进的质量。

所以,在课后研讨活动中,研究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应该敞开心扉、彼此接纳,在种民主与平等的氛围中展开对话,以充分阐发课堂教学的意义、问题及叫能的境界。

一、课后研讨活动的组织方式。

1.准备场地。

通常,在授课结束后,课例研究小组需要体息片刻(至少10分钟)丙开始研讨活动,以确保所有观察者有时间整介他们的观察结果和思路、如果有叫能,I I_好在执教者上课的教室实行观察结果的整介及随后的研讨,因为教室中的黑板、文本资料一等还留存着上课的痕迹,所有人的记忆仍相当鲜活,观察资料一的整理以及研讨会的展开都将所以而方便、快捷。

假如没有叫能,则要准备个会议室,授课教师和研究小组成员随身携带上课过程中使用和产生的资料一进入研讨会场。

2.建立研讨的程序。

研讨会的展开需要遵循定的程序。

般先山主持人介绍团队成员和概述研讨的基本结构。

随后,课后研讨沿下述话语程序展开:首先,研究小组听取执教者的教学意图,理解其对教学的设想和做法。

主持人有必要提醒执教者尽量使自己的讲解简洁,从而为随后的小组评论留出较多的时间。

其次,依据观察结果展开小组评论,鼓励大家积极发言,在适当的时机允许执教者就他人的评论实行简短的回应。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研讨过程中主持人要时刻注意提醒参与者认典倾听他人的观点。

I I.}+x后,如果在研讨前安排某个小组成员作总结,就要给其留出10分钟的时间作I I.后的评论。

3.明确参与者的角色和职责。

在角色分工上,研讨会的参与者通常包含下列人员:主持人、执教者、评论员和记录员等。

主持人作为教学研讨的推动者,除了遵照一般程序组织研讨外.还要注意明晰每个参与者的职责,确保研讨活动聚焦主题,并注意控制时间,使所有期望评论的人都有时间发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以研究的姿态面对教学问题,并付诸于改进的行动(心态与行 动) • 特定时间段内研究过程聚焦于一个小问题,小才能深(有目标, 主题凝炼) • 一起分析学科教学内容,获得学科教学知识(学科本质的理解、 知识横纵向联系、教学呈现和设计策略、学生理解主题的相关 知识) • 广泛汲取主题相关资料,使用一些获得过程性资料的方法(有 方法地改进) • 自己动手撰写课例,定主题、裁情节、描关键、寻证据、下结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
——改善教学的行动研究
张红洋
zhy@
陕西师范大学
一、从“案例”到“课例” ——为何聚焦到课例
• 教师的需求
• 什么是课例、课例研究?
教师的需求:关注务实

教师需要有课例的专业引领
“在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怎样的专业指导对教师的帮助最大?” (295份有效问卷)
•课例与案例有何关系?
•课例有何突出特点?
案例CASE(法学、医学都有) 教育案例(如中国教育进入了拼 爹时代) 课 堂 教 学 案 例 LESSON STUDY(专称为课例)
二、如何做课例研究
常规教研:问题与需求
问题1:“任务布臵多,深入研讨少”、“以应付考试为 中心” 是常规教研活动中的突出问题
修改标题、突出课例的价值和意义 第四阶段:斟酌修改

第五阶段:赋以意义
“认真”难,认真中保持“清醒”更难!
为了保持清醒,时时质问:
1、这个课例想解决什么问题? 2、课例中引用了哪些过程性资料,如何围绕研究问 题的?课例研究中使用了哪些方法观察或分析课 堂教学?
3、课例中哪个部分给我印象最深?如何描述的?
什么是课例、课例研究?
“课例”是一个课堂教学改进的实例,是 对教学改进过程中的问题和教学决策的再现 和描述(“讲教学研究的故事”)。 “课例研究”试图有主题、有目标、有 方法、有基点地研究一堂课如何改进,而且 这个改进过程对于我们改进一类课有所启发, 是传统教研活动的精致化研究。
•课例与教案(教学设计)有何差别?

教师需要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
“哪种听课、评课方式对教师帮助最大?”(295份有效问卷)
与自己水平相当的教师相 互听课讨论
24.6 0.7 5.9 11.1
专家和优秀教师听自己的 课并点评 听优秀教师的课并听专家 点评 专家、优秀教师和自己合 作备课,听课、评课,研 究改进
57.7
听优秀教师的课,并结合 自己的教学实际参加讨论
(3)课例研究是先“选题”还是先“选课”
2、差异推动进取(有目标) ——制定教研组或备课组活动计划
问题:谁该对本次课例研究负责? 参与老师分担怎样的角色?
3、技术突破经验(有方法) ——应用课堂观察技术和研究方法
问题:如何使用观察技术记录课堂信息? 如何运用学科内容分析工具? 如何获取学习效果“以学论教”?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A B C D E 3.2 2.8 21.6 36.7 35.7
A. 未结合课例的纯理论指导 B. 与同事共同阅读理
论材料并相互交流
C. 课改专家与经验丰富的教
师共同指导课堂教学
D. 经验丰富的同事在教材
法方面的指导
E. 同事之间对教学实际问题
相互切磋交流
2. 课例有哪些类型?

问题呈现型
经验分享型 理论验证型



知识产生型
2. 课例有哪些类型?

问题呈现型
经验分享型 理论验证型
关注理论与实践关系,但偏重于实践中存 在的问题,设法找到理论来协助解决实践 问题,以问题唤起深思和反省的行动。



知识产生型
2. 课例有哪些类型?

问题呈现型
经验分享型 理论验证型
获得概念性理解的两种方式:建构性理解与解 释性理解

在得出公式阶段——建构性理解(用容易理解模型) 得出公式后——解释性理解(用较难理解的模型)
结论:“如何让学生获得概念性理解”

很多看似 “粗心”的错误,是没有获得概念性理解所 致

概念性理解在教学上可以分阶段而获得,与教师的分 阶段呈现方式或处理策略相关
只和同伴 的研讨
0%
50%
100%
0%
50%
100%
我们对教师所认为的“有效教研活动”形式进行调查,问卷结果:
94.76%的教师认为“集体研讨”更有效;
91.18%的教师认为“有专家指导的研讨”更有效。
课例研究有助于提升常规教研的有效性
• 教研活动如何有明确的方向? • 教研活动如何让不同类型的教师受益? • 教研活动如何突破经验层面的局限? • 教研活动如何让研讨开展得深入?
非线性提取:使用者可以从多角度直接进入案例的
任何部
提供了真实可信的课堂情境 有利于呈现内隐知识和提供多元表征 提供了向专家学习的机会 有利于统整教师进修课程和丰富的学习资源, 使教学、研究、培训相互融合
Observing the Study Lesson
Observing the Study Lesson
4、共识导向深入(有基点) ——梳理教研活动中的讨论
问题:每一轮授课后的讨论如何展开? 每一轮授课改进在哪里? 有什么相关研究可以利用? 最后达到了什么共同认识?
第一阶段:压力差。
第二阶段:排开液体的重力。

背景与主题
情境描述 问题讨论
常见问题、困扰难点、核心理念 环绕主题、裁减情节、引人入胜 提出问题、引发讨论、放飞思维 理性解读、提炼观点、超越经验



诠释与研究

背景与主题
情境描述 问题讨论 诠释与研究
好 课 例 五 特 征
课 例 四 要 素

•主题明确
•线索清楚
•具有关键性事件 •过程性资料翔实 •有结论和反思
论、做提炼(理性提升)
1、问题驱动学习(有主题) ——选取研究的主题和授课内容
问题:主题哪里来? 授课内容如何确定?
视频案例:自感现象
问题:主题哪里来? 授课内容如何确定? • 源于引起教研组老师普遍关注的现象; • 来自学生的调查; • 教师自身的经验。
课例研究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1)不要把课例研究看得太复杂 (2)不要让课例研究的选题绊住了手脚
1.00 0.80 0.60 0.40 0.20 0.00 青浦 普陀 静安 浦东 长宁 徐汇 宝山 金山
质疑别人的经验 和做法 表达自己的经验 与不足 听别人发表意见 梳理讨论中的主 要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 设想
需求:教师欢迎集体研讨、有专家参与的研讨
集体研讨
94.76
有专家的 研讨
91.18
个人钻研
1.00 0.80 0.60 0.40 0.20 0.00 青浦 普陀 静安 浦东 长宁 徐汇 宝山 金山
任务布置多深入研讨 少 以应付考试为中心 理论学习离课堂实际 太远 听课缺乏明确的研究 目标 活动计划性针对性差
问题2:“问题意识差,交流对话少”,教研活动中 教师缺乏真正的合作学习,研讨风气有待进一步开 创
◈ 引人入胜的情节
•具有关键性事件
•过程性资料翔实
•有结论和反思
3
一个好的课例有何特征?
有教学决定、教学决定以后的教学现象、由此 现象引发的新的教学决定、产生的新现象等资料 分析与资料混合使用,资料用来解说、证明研究 者的诠释 •线索清楚
有大量细致的观察研究为基础的叙述形式资料, •主题明确
•具有关键性事件

在概念性理解的教学中,要把握哪些是学生容易理解 的、哪些是容易误解的


学生的概念性理解在知识的前后连贯中容易获得
用学科中的思想方法帮助学生获得前后连贯的概念性
理解
三、从经验论文到课例研究报告 ——课例有何特点
课例由哪些要素构成? 课例有哪几种类型? 好课例的主要特征? 如何写出一个课例?
1. 课例由哪些要素构成?
再改进授课……(直到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如何写出一个课例?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


第三阶段:初稿撰写
第四阶段:斟酌修改
选择关键性的事件(印象最深的事件) 对事件的背景进行描述 重写主要事件以及你的反应 检查你的行动的结果 假设你再次遭遇该事件

第五阶段:赋以意义 确定事件中的演员
•过程性资料翔实
资料描述必须充分,以让读者进行自我判断
•有结论和反思
4
一个好的课例有何特征?
研究结论和启示
学生感受和教师反思 •主题明确
教学的效果 •线索清楚
由此引出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具有关键性事件
•过程性资料翔实
•有结论和反思
5
4. 如何写出一个课例?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


第三阶段:初稿撰写
第四阶段:斟酌修改

第五阶段:赋以意义
如何写出一个课例?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
选择一个或几个典型的课例,对其内容、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
结构进行分析:重点领会课例作者如何陈述 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如何突出主要问题? 第三阶段:初稿撰写 如何处理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提炼的问 第四阶段:斟酌修改 题如何与课例内容相关联?
4、课例研究得到了什么结果?提炼和概括超越经验 水平了吗?
回顾:今天解决什么问题
一、从案例到课例
(聚焦到学科教学)
二、从常规教研到课例研究
(改进常规教研)
三、从经验论文到课例研究报告
(提升教学经验)
教研组是一个实践共同体,教学水平的 提高靠的是行动中的学习:

细于留心:发现的眼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