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_之二教案的合作设计[1]

合集下载

教师教案编写中的团队合作与协作原则

教师教案编写中的团队合作与协作原则

教师教案编写中的团队合作与协作原则团队合作与协作原则在教师教案编写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教育教学领域,教师们经常需要共同合作来开展课程设计、教案编写以及教学研究等工作。

良好的团队合作与协作原则可以提高教案的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教师教案编写中的团队合作与协作原则,并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团队合作与协作。

一、明确目标与任务团队成员在教案编写中共同合作,首先需要明确目标与任务。

团队成员应该明确教案编写的目标,清楚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责任。

通过明确目标与任务,团队成员可以更好地协同合作,避免资源浪费和工作交叉。

二、有效沟通和信息共享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信息共享是成功合作的基础。

教案编写中,团队成员应随时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及时交流和共享信息。

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如会议、邮件、在线分享平台等,促进信息的传递和共享。

三、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具有不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教案编写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合理分工和合作。

通过充分利用每个成员的专长,可以提高教案的质量和创造力。

四、共同讨论与协商教案编写过程中,团队成员应常常进行共同讨论与协商。

通过讨论和协商,可以激发创意,解决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最终达成共识。

团队成员应尊重彼此的意见和观点,积极参与讨论和决策过程。

五、相互学习和支持团队成员在教案编写中应相互学习和支持。

可以互相分享教学经验和教案设计的心得。

借助团队合作的平台,教师们可以共同进步,相互帮助,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六、及时反馈和评估教案编写完成后,团队成员应及时进行反馈和评估。

可以通过互相检查、评价和反思等方式,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进行改进。

及时反馈和评估可以帮助团队不断完善教案编写的过程和质量。

在团队合作与协作的基础上,教师们可以更好地编写教案,提高教学效果。

团队合作不仅能够更好地利用各成员的优势,共同创造优质的教案,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和成长。

教案范本的协作设计与分享方法

教案范本的协作设计与分享方法

教案范本的协作设计与分享方法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而教案则是教学的重要工具。

一个好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规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评估学生学习情况。

然而,在教案设计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面临一些挑战,如缺乏灵感、时间不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案范本的协作设计与分享方法应运而生。

一、协作设计协作设计是指多个教师共同参与教案的设计过程。

通过协作设计,教师们可以互相借鉴、交流经验,提高教案的质量。

以下是一些协作设计的方法:1.团队讨论:教师可以组建一个教研小组,定期进行团队讨论。

每位教师都可以分享自己的教案设计思路和经验,并接受其他教师的建议和意见。

通过集思广益,教案的质量将得到提升。

2.分工合作:在协作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兴趣进行分工合作。

例如,一位教师擅长设计教学活动,另一位教师擅长评估学生学习情况。

他们可以分别负责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学生评估的设计,然后进行交流和修改。

3.资源共享:教师可以将自己设计的优秀教案上传到共享平台上,供其他教师参考和使用。

这样一来,教师们可以通过共享平台获取更多的教案资源,同时也可以为其他教师提供帮助和支持。

二、分享方法教案的分享是指教师将自己设计的教案与其他教师分享,以便其他教师可以借鉴和使用。

以下是一些教案分享的方法:1.教研会议:教师可以在教研会议上分享自己的教案。

他们可以详细介绍教案的设计思路、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并就教案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讨论。

其他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学习和吸取经验。

2.在线平台:教师可以将自己设计的教案上传到在线平台上,与其他教师分享。

在线平台可以是教育网站、教育社区或教育博客等。

教师们可以在平台上进行交流和讨论,互相学习和进步。

3.专业研讨会:教师可以参加专业研讨会,与其他教师分享自己的教案。

在研讨会上,教师们可以展示自己的教案,并就教案的设计理念和实施效果进行讨论。

这样一来,教师们可以从其他教师的经验中获益,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总结:教案范本的协作设计与分享方法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1)课例研究主题的确立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1)课例研究主题的确立

课例研究主题的确立传统的教研活动多是“就课论课”,研讨的主题往往并不明确,甚至极为泛化。

与之不同,课例研究作为一种分享的研究方式,旨在通过研究化解教学难题,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

在课例研究中,教师通常要经过疑问—规划—行动—观察—反思的循环过程。

“疑问”表现的是大家在教学活动中共同面对的困惑或难题。

所以,明确研究的主题就成为课例研究的起点。

实践说明,围绕某个主题所展开的课例研究不但有利于提升研究的效果和品质,而且共同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意愿更有利于课例研究小组结成研究共同体。

一、研究主题的特征。

1. 源于现实。

课例研究是教师对真实的教学问题所展开的合作性研究,它专注于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所以其研究的主题不是来自某种现成的理论,而是来源于教师的教学实践。

也就是说,课例研究致力于以科学的研究手段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由此,诸如“个体建构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的关系如何”、“脑科学对课堂教学的影响”等从理论出发的问题是不适合作为课例研究的主题的。

而教师日常教学中的言行举止、具体教学场景中的切身体会、教师与同伴对教学疑难问题的真诚讨论等就成为课例研究中问题的主要来源。

如师生、生生的互动问题、教师的提问艺术、如何组织学生展开合作学习或探究学习,等等。

实际上,面对现实的课堂教学,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教师去思考,进而通过研究来提升自身的专业判断和实践智慧。

2. 始于反思。

教师虽身处现实的教学情境,但能否确定切实可行的研究主题还取决于其是否具备深刻的反思水平,是否擅长捕捉和提炼真实的课堂教学问题。

课例研究的问题能够是编者按:当前,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师都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新的困惑、新的挑战,而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一味靠原有的经验已经不能奏效了,需要借助于研究找到新的途径与方法。

课例研究是一种教师所擅长的、基于实践情境的反思性研究。

在课例研究中,教师用自己的研究方式将方法与实践联盟,对教学活动实行深入分析,从而实现教学的改进和精神的成长。

教案的课堂互动与合作

教案的课堂互动与合作

教案的课堂互动与合作在当今教育中,教案的编写和实施对于促进课堂互动与合作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教案在课堂中如何促进学生的互动与合作,以及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教案的设计与学生互动教案的设计是课堂互动与合作的基础,它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教案的编写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 设置启发性问题:教案中可以设置容易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索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通过提问,学生可以与他人交流并形成观点,从而促进互动与合作。

2. 创设合作任务:教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任务,要求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或合作完成某项任务。

通过合作,学生可以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使用多媒体和互动工具:教案可以融入多媒体素材和互动工具,如投影仪、电子白板、在线教育平台等。

这些工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互动。

二、教案的课堂实施与学生互动教案的实施是教学设计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促进学生的互动与合作:1.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每个小组内的学生可以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形成团队意识。

2. 角色扮演与互动讨论: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参与真实情境的模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体验合作的过程。

在讨论中,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3. 课堂游戏与竞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竞争性的课堂游戏和竞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学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将使学习更加有趣,增加互动。

三、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与学生互动教学环境的舒适与积极是促进学生互动与合作的前提条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方面:1. 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声音,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 提供鼓励与认可: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认可,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就。

教师如何在教案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

教师如何在教案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

教师如何在教案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是一种通过合作、交流和互动的方式,促使学生学习、发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教案中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教师如何在教案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一、创建合作性学习的氛围在教案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在教学环境中设置合作学习的区域,提供适当的座位安排,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材料。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互相沟通、分享想法和解决问题,以及奖励合作行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在教案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教师首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

教师可以明确表达对学生的期望,告诉他们合作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此外,教师还应该确保学习任务具有挑战性和意义,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三、组织合作小组在教案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时,教师需要合理组织学生的合作小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性格特点进行分组,并确保每个小组中成员之间的互补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为每个小组指定一个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小组的活动和交流。

四、提供合作指导在合作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引导者。

教师可以提供合作指导,帮助学生明确任务要求,分工合作,并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工具。

教师还应该监督学生的合作过程,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

五、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在合作性学习中,学生之间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使用合适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教师还可以设置适当的讨论环节和合作活动,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合作学习。

六、评估合作学习成果在教案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如观察记录、作品展示、小组展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合作能力。

如何在教案中设计互动和合作的学习活动

如何在教案中设计互动和合作的学习活动

如何在教案中设计互动和合作的学习活动在现代教育领域,互动和合作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教案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融入互动和合作的学习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和主动参与。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教案中设计互动和合作的学习活动,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策略。

1. 引入引发思考:在教案的引入部分,可以设计一些引人入胜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产生思考和提问。

例如,可以通过展示一个引人入胜的视频、图片或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与老师和同学之间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

2. 小组合作:在中间部分的教学活动中,可以设计小组合作的学习活动。

这种活动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互相分享和交流想法。

例如,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共同解决一个问题或完成一个任务。

每个小组成员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通过相互配合和讨论来达成共同目标。

3. 角色扮演:在教案中引入角色扮演的学习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加投入。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模拟真实场景,并在模拟中练习和应用所学知识。

例如,可以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通过角色扮演来理解历史事件的内涵和影响。

4. 问题解决:在教案中设置问题解决的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和互动来找出解决方案。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研究来深入探讨问题,并最终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5. 反馈和评估:在教案中,要为学生提供反馈和评估的机会,以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

可以设计一些互动和合作的评估活动,例如同伴互评、小组互评等,让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思。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主学习和提高。

通过在教案中设计互动和合作的学习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师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相应的教学策略,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案的合作学习设计

教案的合作学习设计

教案的合作学习设计教案是教师备课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和掌握知识。

然而,传统的教案设计往往只强调师生之间的单向传递,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合作学习设计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将介绍教案的合作学习设计原则和方法。

一、合作学习设计的原则1. 学生主体性原则合作学习设计的首要原则是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导地位,强调他们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教师应该从一个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和协助者,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2. 互相依赖性原则合作学习设计需要强调学生之间的互相依赖性,通过协作和合作来完成任务。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团队中相互合作、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互相依赖性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3. 共同责任原则合作学习设计要求每个成员对小组的学习成果负有共同责任。

通过这种共同责任感,学生会更加认真对待学习任务,积极参与到集体中,并共同努力实现学习目标。

二、合作学习设计的方法1. 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一种常用的合作学习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和交流。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互相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经验,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项目研究项目研究是一种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研究和探索,最终完成一个综合性的项目报告。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生动有趣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和角色,让学生在小组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来模拟真实场景。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合作写作合作写作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创造力和合作精神的学习方式。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完成一篇文章或者故事。

通过合作写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补充彼此的想法,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逻辑。

教师教案中的合作学习与协作技巧

教师教案中的合作学习与协作技巧

教师教案中的合作学习与协作技巧合作学习和协作技巧在教师教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培养协作技巧,教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促进他们的综合素养发展。

本文将探讨教师教案中如何有效地运用合作学习和协作技巧。

I. 了解合作学习的定义和重要性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互相学习、分享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沟通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案中应将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

II. 教案设计中的合作学习策略1.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进行课堂活动和任务。

在教案中,教师可以设计合适的小组活动,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和协作。

例如,进行小组讨论、小组项目研究或小组展示等任务,让学生通过共同努力达到预期目标。

2. 角色分工在教案设计中,为每个小组成员分配不同的角色和任务,鼓励他们相互配合和互相依赖。

通过角色分工,教师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并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责任感。

III. 协作技巧的培养1. 沟通技巧在教案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包括倾听、表达、提问和反馈。

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对话、角色扮演和讨论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使他们学会理解他人观点、表达自己的意见,并进行有效的交流。

2. 同理心与合作意识教师在教案设计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合作意识。

通过让学生参与情境模拟、合作游戏和团队活动,教师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尊重他人差异并乐于协作。

IV. 教师的角色与指导在教案中,教师担任着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教师应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需求和进展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V. 教师教案中合作学习的评价合作学习的评价是教师教案中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包括小组评价、个人评价和项目评价等。

教师如何设计能促进合作学习的教案

教师如何设计能促进合作学习的教案

教师如何设计能促进合作学习的教案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指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互动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设计能促进合作学习的教案呢?一、明确学习目标在设计教案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

这些目标应与教育教学大纲相一致,并突出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例如,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沟通技巧等。

二、选择适当的小组形式合作学习离不开小组合作。

在设计教案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当的小组形式。

例如,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小组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配合、互相学习。

三、制定明确的任务合作学习的任务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开放性问题、情景模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确保任务的指导明确,使学生能够明确分工和目标。

四、提供必要的支持与资源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提供必要的支持与资源。

例如,可以提供参考书籍、网络资源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立学习小站,让学生可以随时讨论问题、寻求帮助。

五、鼓励积极的互动与合作合作学习的核心在于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与合作。

教师可以通过设定小组角色、组织小组活动等方式,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奖励制度,激励学生的合作行为和学习成果。

六、评估学习成果在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这包括对学生参与度、合作态度和学习表现等方面的评价。

教师可以采用观察记录、小组成果展示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七、反思并改进教学合作学习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

教师应当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经验教训,并及时进行教学的改进。

只有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合作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在设计能促进合作学习的教案时,需要明确学习目标,选择适当的小组形式,制定明确的任务,并提供必要的支持与资源。

如何运用合作学习设计合作性的教案

如何运用合作学习设计合作性的教案

如何运用合作学习设计合作性的教案在绝大多数教育领域中,合作学习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

通过与他人合作,学生可以共同探索问题、交流思想、共享知识和资源,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然而,要成功设计一份具有合作性的教案,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应该清晰地设定学习目标。

合作学习需要明确的目标来指导学生的行动和努力。

教师应该确保学习目标具备以下特点:具体、明确、可衡量和与教学内容相契合。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明确他们在合作学习中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并为此努力。

其次,合作学习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完成任务。

小组成员可以相互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起到引导和组织的作用,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合作学习中。

第三,教师应该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反馈。

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

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合作进度,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同时,教师还应该提供及时的反馈,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此外,多样化的评估方法也是设计合作性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评估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除了传统的笔试、考试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展示、讨论记录、学生自评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这样不仅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最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反思和总结。

在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学生可以回顾整个合作学习过程,思考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

通过反思和总结,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策略,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借鉴和经验。

总之,设计合作性的教案需要教师综合考虑学习目标、学生互动、支持反馈、评估方法以及学生反思等多个方面因素。

只有确保这些因素的合理衔接和配合,才能使得合作学习的效果最大化。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教研活动中教师的合作(3篇)

教研活动中教师的合作(3篇)

第1篇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研活动已经成为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教研活动中的教师合作,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创新教育理念的有效方式。

本文将从教研活动中的教师合作的重要性、合作方式以及合作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研活动中教师合作的重要性1. 提高教学质量教研活动中的教师合作,有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探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们在合作中分享教学经验,借鉴他人的成功案例,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益。

2.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相互交流、共同学习的平台,有助于教师拓宽视野,提升专业素养。

在合作中,教师们可以相互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3. 优化教育资源教研活动中的教师合作,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减少重复劳动,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教师们可以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教学案例等,为教育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4. 增强团队凝聚力教研活动中的教师合作,有助于增进教师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增强团队凝聚力。

通过共同参与教研活动,教师们可以培养团队精神,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二、教研活动中教师合作的方式1. 定期召开教研会议教研会议是教师合作的重要形式,通过定期召开教研会议,教师们可以共同探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分享教学经验,制定教学计划,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开展教学观摩活动教学观摩活动是教师合作的有效途径,通过观摩其他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师们可以学习他人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取长补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3. 组织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教师合作的重要方式,通过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教师们可以深入探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形成具有针对性的研究成果,为教育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4. 交流教学资源教师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教学研讨会等途径,交流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教案的合作学习设计与实施技巧

教师教案的合作学习设计与实施技巧

教师教案的合作学习设计与实施技巧教案是教师备课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合作学习逐渐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文将探讨教师教案在合作学习设计与实施中的技巧和要点。

一、合作学习设计的要点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明确学习目标合作学习的目标应与课程标准和学生个体目标相一致。

教师应该清晰地表达出学生需要达到的具体能力或知识,以便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

2.确定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和交流。

教师需要合理地确定小组成员,确保每个小组都具有一定的异质性,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和学习。

3.设计合作任务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恰当的合作任务。

合作任务应该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目标,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任务的难度要适度,既不能过于简单以致无意义,也不能过于困难以致学生望而却步。

4.明确合作方式在教案中,教师需要明确合作学习的具体方式。

例如,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互助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教师还需要明确每个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过程中。

二、合作学习实施的技巧在合作学习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掌握以下技巧:1.激发学生的合作意愿合作学习的核心在于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助。

教师应该从课程内容、任务设计等方面激发学生的合作意愿。

例如,可以设置游戏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游戏和竞争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

2.引导学生的合作行为合作学习需要学生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来达到共同的目标。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提问、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合作行为规范,指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

3.及时给予反馈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

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的反馈应注重正面鼓励,及时表扬学生的积极表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二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二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专业发展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课例研究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已经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本文将围绕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展开,以课堂观察为例,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方法和建议。

在进行课例研究前,教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

这有助于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例如,教师可以如何提高课堂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方面展开研究。

在确定研究目的后,教师要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是一种较为常用的研究方法,它通过对课堂实际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表现,为后续的分析提供充足的依据。

在选择好研究方法后,教师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课例研究的资料。

例如,可以阅读相关的书籍、期刊、论文等,学习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和教学理念。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课堂、与同事交流、和学生沟通等方式,不断积累第一手资料。

在收集到足够的资料后,教师要根据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在撰写报告时,教师需要对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其背后的原因和规律,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这有助于帮助教师发现自身不足之处,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本文主要探讨了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的问题。

通过确定研究目的、选择研究方法、收集资料和撰写研究报告等步骤,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专业发展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课例研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实践。

同时,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研究成果,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当然,本文所提供的课例研究方法只是其中的一种,不同的教师和研究目的可能还需要采用其他的研究方法。

因此,广大教师在进行课例研究时,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以达到最佳的研究效果。

课例研究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它可以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表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教案中如何设计教学合作式

教案中如何设计教学合作式

教案中如何设计教学合作式教学合作式(cooperative learning)是指教师通过设计合适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互相支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旨在促进学生的互动与合作,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技能,提高学习的效果。

在教案中设计教学合作式,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合作目标和任务设计教学合作式的教案首先需要明确合作的目标和任务。

合作目标可以是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信息共享,也可以是学科知识的整合和应用等。

任务要求合作组内的学生有明确的分工和角色,并对完成任务的步骤和要求进行详细说明。

同时,教师还要考虑合作的难度和挑战度,确保任务既能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果。

二、设置合作小组合作小组的设置是教学合作式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分组,同时要注意控制小组的规模,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合作中来。

此外,合作小组的构成还应有一定的异质性,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促进。

三、设计合作任务活动合作任务活动的设计直接影响到教学合作式的效果。

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适合合作的学习任务。

例如,可以设计问题探究式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可以设计案例分析式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分析和讨论案例;还可以设计角色扮演式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扮演不同角色,共同完成任务等。

四、提供适当的支持与引导在教案中设计教学合作式时,教师要提供适当的支持与引导。

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初步讲解和示范等方式,明确任务的要求和完成步骤,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必要的工具和资源,如图表、讨论问题、学习资料等,以促进学生的合作效果。

五、组织合作评价和总结教学合作式的最后一步是组织合作评价和总结。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合作评价指标,对学生的合作效果和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对教学合作式进行总结和反思,帮助他们进一步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以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教研活动中的合作技巧(3篇)

教研活动中的合作技巧(3篇)

第1篇一、引言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之间的合作至关重要。

有效的合作能够激发教师的创新思维,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教研活动中的合作技巧。

二、明确合作目标1. 确定共同目标在教研活动中,教师应明确合作目标,确保每位教师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

共同的目标有助于提高团队凝聚力,激发教师的合作热情。

2. 制定阶段性目标教研活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应将整体目标分解为阶段性目标,以便于更好地进行合作。

每个阶段的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落实。

三、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1. 开放式沟通在教研活动中,教师应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开放式沟通有助于激发思维,促进创新。

2. 倾听他人意见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

倾听他人意见有助于发现自身的不足,提高合作效果。

3. 及时反馈教师应及时对合作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反馈,以便于调整策略,提高合作效果。

四、发挥各自优势1. 互补优势在教研活动中,教师应发挥各自优势,互补不足。

通过优势互补,提高团队的整体实力。

2. 分工合作教师应根据自身特长,合理分工,确保每位教师都能在自己的领域发挥最大价值。

3. 互相学习在合作过程中,教师应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五、营造和谐氛围1. 尊重他人在教研活动中,教师要尊重他人,关心他人,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氛围。

2. 建立信任教师之间要建立信任,相信彼此的能力和判断。

信任是合作的基础。

3. 激励合作通过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合作热情,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

六、总结与反思1. 定期总结教研活动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总结,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合作提供借鉴。

2. 反思不足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反思自身的不足,找出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3. 持续改进教研活动中的合作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教师要不断调整策略,提高合作效果。

教案的合作编写与教研分享

教案的合作编写与教研分享

教案的合作编写与教研分享教案编写是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任务,它对于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而合作编写教案和教研分享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一、教案的合作编写教案的合作编写是指由多位教师共同参与编写教案的过程。

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可以更加全面地思考教学内容、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提高教案的质量。

合作编写教案的好处有很多。

首先,多位教师的参与能够为教案提供丰富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和经验,通过交流和合作,可以借鉴和吸收其他教师的优点,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其次,合作编写教案可以减轻单个教师的工作压力。

教师可以互相分工,将任务合理分配,从而提高编写教案的效率。

最后,合作编写教案有助于培养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合作过程中,教师需要相互交流和协商,达成共识,这对于改善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和促进学校教学团队的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教研分享的重要性教研分享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不仅可以获得来自其他教师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还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研分享有助于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在分享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同行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从而扩大自己的教学视野。

教研分享还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

通过分享自己的教学成果,教师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建立起有效的教学合作关系,共同研究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此外,教研分享还可以促进学校的教学发展。

通过分享成功的教学案例和经验,可以为学校的教学改革和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整个学校的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合作编写与教研分享的具体操作在实践中,合作编写教案和教研分享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确定合作编写教案的主题和目标。

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一个具体的教学主题或内容,明确编写教案的目标和要求。

2.组建合作编写教案的小组。

教案中如何设计教学实团队合作活动

教案中如何设计教学实团队合作活动

教案中如何设计教学实团队合作活动教学实施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团队合作活动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锻炼其沟通和协作能力的重要手段。

因此,在教案中合理设计团队合作活动,对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目标设定、活动设计、评价方式等方面,探讨如何在教案中设计教学实施的团队合作活动。

一、目标设定在教案中设置团队合作活动时,首先应明确该活动的目标。

目标的设定需要具体、明确,并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相一致。

教师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活动是否能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2. 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活动是否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3. 促进知识的巩固与运用:活动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二、活动设计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团队合作活动,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以下是一些活动设计的参考方法:1. 小组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究某个问题,通过合作研究的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 项目合作:设计一个小型项目,让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项目,并在最后进行展示和评价。

3. 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一个实际案例,让他们分组分析、解决问题,并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4. 角色扮演:设计一个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合作互动,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探索问题和解决方法。

三、评价方式在教学实施的团队合作活动中,评价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通过评价,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进行评估,还可以为他们提供改进和进一步提高的机会。

以下是一些评价方式的建议:1. 个体评价:在活动结束后,对每个学生进行个体评价,评估他们在团队合作中的贡献和表现,如批改学生的合作笔记、讨论参与度等。

2. 小组评价:让学生对自己所在的小组进行评价,评估小组的合作程度和成果,如填写小组评价表、开展小组讨论等。

教案编写中的合作学习活动设计技巧

教案编写中的合作学习活动设计技巧

教案编写中的合作学习活动设计技巧在教学活动中,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至关重要。

而在教案编写中,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也要考虑到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和教学环境等因素。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教案编写中设计合作学习活动的技巧。

一、明确教学目标在设计合作学习活动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可以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标有助于确立合作学习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二、确定小组组成在设计合作学习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确定小组的组成。

可以将学生分为异质性小组或同质性小组。

异质性小组的组员具有不同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合作。

同质性小组的组员具有相似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深入交流和协作。

三、明确合作任务在设计合作学习活动时,要明确合作任务。

合作任务可以是小组讨论、互助学习、项目研究等形式。

合作任务应与教学目标相一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设计合作角色为了促进小组内部的合作和分工,可以设计合作角色。

合作角色可以是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

通过合作角色的设定,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职责,并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提供合作指导在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应提供合适的合作指导。

合作指导可以包括学习策略的指导、问题解决方法的引导等。

教师的合作指导有助于规范学生的合作行为,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的发展。

六、组织合作评价在合作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进行合作评价。

合作评价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学生自评和同伴评价等方式进行。

合作评价有助于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合作表现进行反思,提高他们的合作技能和团队意识。

七、关注合作学习氛围在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合作学习的氛围营造。

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总结:教案编写中的合作学习活动设计技巧包括明确教学目标、确定小组组成、明确合作任务、设计合作角色、提供合作指导、组织合作评价和关注合作学习氛围等。

协作备课教案二:如何实现教师间的高效合作?

协作备课教案二:如何实现教师间的高效合作?

协作备课教案二:如何实现教师间的高效合作?。

一、明确目标和任务在教学中,教师之间的合作应该是目标一致、任务明确,并且能够协同完成的。

因此,教师们应该首先确定教学目标和任务,明确分工和职责,确保教学工作能够有序开展。

在制定教学计划和备课时,教师们应该充分沟通和协商,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并分工明确,制定各自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确保任务按计划完成。

二、建立有效沟通渠道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是实现高效合作的基础。

在教学中,沟通渠道可以通过组织会议、制定工作计划、使用教学平台和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进行。

同时,为了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可以建立教师合作群、微信群等工作组织形式,及时交流教学经验和心得,并提供帮助和支持,以达到快捷高效的合作目的。

三、建立共享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和保障。

因此,建立共享教学资源平台是实现教师间高效合作的必要条件。

教师可以在共享平台上共享备课笔记、教学资料、PPT、教案等教学资源,或者利用网络云盘进行分享和存储,以便于教师之间的协同备课和教学。

这样,教师之间可以互相汲取有益的教学资源,共同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

四、加强教学互动教学互动是教师间协同教学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教师们应该积极加强互动,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可以通过讲课、演示、问题解答等形式开展教学互动,建立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的有效推进和实现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五、独立思考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协同合作的基础上,保持独立思考和创新。

教师应该关注教学操作和教学质量,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

在教师间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中,要兼顾个人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空间和时间,通过多角度和多方面的视角,更好地贡献自己的教学智慧和经验。

教师间的高效合作是实现协同备课和教学的必要条件,而以上几点则是我们实现高效合作的基础和保障。

希望广大教师能够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和手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为学生和教育事业贡献更好的力量。

教案的合作与分享

教案的合作与分享

教案的合作与分享教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之一,也是教师反思与总结的重要产物。

在教师教学中,教案的合作与分享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本文将就教案的合作与分享进行探讨。

一、教案的合作教案的合作是指教师之间在教案编写与备课过程中进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与资源,互相借鉴与帮助。

教师之间的合作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 教案评审与修改:教师可以互相请教、互相审阅与修改教案,提供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通过多位教师的参与,可以将教案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找出来,并及时进行改进与修正。

2. 教案创新与研发:教师可以组成教研小组,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开展教案创新与研发。

通过集思广益,可以分享各类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提升整个团队的教学水平。

3. 教案资源共享:教师可以将自己编写的优秀教案整理成册,并与其他教师进行共享。

这样可以避免多位教师编写相同的教案,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其他教师的教案资源,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二、教案的分享教案的分享是指教师将自己编写的教案与其他教师进行共享,并从中获得反馈与启发。

教案的分享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 教案展示与交流:教师可以利用教研活动、教研会议等场合,向其他教师展示自己的教案,并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与讨论。

通过分享,可以借鉴他人的优点,充实自己的教案,同时也可以通过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教案。

2. 教案分享平台:现如今,互联网的发展为教案的分享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教师可以通过各类教育网站、教师论坛等平台,将自己编写的教案进行发布与分享。

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教师关注与参与,形成更广泛的教案资源共享网络。

3. 教案评比与评选:学校或教育局可以组织教案的评比与评选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分享自己的教案。

通过评比与评选,可以激发教师的创作热情,提高教案的质量与水平,最终促进整个教学团队的发展。

三、教案合作与分享的意义教案的合作与分享对教师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教案的合作与分享,教师可以相互借鉴、互相学习,吸收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学生的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IAOXUE教学JIAO XUE YAN JIU教学研究■“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二在课例研究中,教案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美国学者将其视为课例研究的基石,日本教师则认为一份详尽的教案是课例研究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在课例研究中,教案是作为多样化的工具而存在的:首先是教学工具,教案规划了课堂活动的蓝图,课堂教学将依此而展开。

其次是观察工具,教案不仅提示观察者在课上看什么,而且是观察者记录和分享观察结果的所在。

再次是交流工具,教案传达出设计者的思考,在课后研讨时可将其与课堂实况加以比较,以分析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差距。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设计出一份有效实施课例研究的教案呢?课例研究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所开展的合作性研究。

教案的设计也应是合作的成果。

虽然我们有集体备课的良好传统,但实践中集体备课往往简化为“上课教师汇报设计内容”加“同伴提出修改建议”的过程,其最核心的要素———协作互动、深度研讨、智慧碰撞等往往被忽略,导致不能产生实质性的合作,只能是走过场。

在课例研究中,教案的合作设计要求教师相互合作、共同探讨授课的最佳方式。

为此,研究小组要从几个方面来交流自己的看法:以往的教学经验,特别是各自初上这堂课时有哪些困难与乐趣,学生的表现如何;当前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可采用的教科书及其他教材,等等。

教案的合作设计有助于上课教师丰富自己对教学的理解,恰当地调整自己的最初设想。

例如,在一次课例研究中,授课教师所选的教学主题是“乘法的初步认识”,该教师希望通过先让学生解决某个计算问题来引入乘法的概念,题目非常简单:小朋友们去苹果园摘苹果,明明摘了2个,红红摘了2个,亮亮也摘了2个,那么这3个小朋友一共摘了几个苹果。

在研讨时,有的教师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异议,他说当他设计类似的题目让学生回答时,有的学生并不会像教师期望的那样用“2×3=6”的算式来计算,他们会用“2+2+2”的方式计算,而且学生认为这样做绝不会出错。

这一问题提醒大家,必须改变教案设计来实现教学目标。

经过讨论,研究小组一致认为原先设计的题目未能体现出乘法相对于加法的优越性,但是这道题用于引入是可以的,只不过当学生认为用加法就可计算时,教师需要提供新的问题,如“又来了9个小朋友,他们每人也摘了2个苹果,现在大家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用类似的问题作为支架,就可以把学生引导到对乘法的探究上来。

可以说,教案的合作设计实现了教师群体资源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可以让每一个参与者收获更多的思想和方法。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上课教师要把集体生成的统一认识不加批判地接受下来。

合作设计不能以磨灭师生的独特性为代价,每一个课堂中的师生都是具体的,上课教师要坚持“和而不同”的理念,在吸收集体智慧的同时充分考虑自己的教情和班级的学情,根据实际情况修正原有的教学思路,撰写自己的教学方案。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起点。

在传统的教案设计中,虽然有学情分析的部分,但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分析大都过于笼统,有时所表达的是整个学段或整个班级学生发展的一般特征,甚至只是用“基于学生的兴趣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等类似的一句话加以概括,这种分析对课堂教学几乎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虽然在设计教案时我国教师有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的优良传统,但是所谓的重点是指对全体学生学习和理解起重要作用的部分,所谓的难点也并不针对不同的学生,而是指大部分学生感到困难的部分。

教案的合作设计●安桂清桑雪洁一、理解“合作设计”的确切内涵。

二、开展实证性的学情分析。

JIAOXUE教学JIAO XUE YAN JIU教学研究在课例研究中,教师要对学情进行深入分析。

在教案设计阶段,教师可以运用先导测试或访谈等手段,开展实证性的调查研究,以便真正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经验、兴趣,学习新知识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以及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等。

课前的学情分析越具体、越具有针对性,教师在教学时才能用更多的时间去讲解学生不了解或学生存在错误认识的内容,做到因材施教。

例如,一位数学教师在教“正方体的染色”时,对不同学习水平的6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在让他们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时:“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积木搭出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并且将它的表面涂上红色,问三面、两面、一面涂上红色及没有涂上红色的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积木分别有多少个?”教师注意观察他们每个人的算法。

其中一位学生因为在校外学过奥数,他用其他人都不会用的公式很快解决了问题,有3位学生则用一张纸或其他物体临时做成或充当一个正方体,然后一个一个数不同染色情况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还有两位学生什么都没做,只是不断地眨着眼睛想答案,似乎他们头脑中有一个正方体存在,不过所有的学生都得出了正确的答案。

依据这样的调查结果,教师意识到学生对问题的表征和解决方式是不同的,教学过程必须兼顾学生熟悉的问题解决方式。

于是,教师设计教学时,在动手操作和公式推导计算之外,增加了一个重要的环节: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正方体的棱长为5厘米时,不同染色情况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是多少。

这个环节的设置不仅适应了那些习惯于用表象进行思维的学生,而且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搭建了一个桥梁,使学生能够顺利地从实物操作过渡到符号推导。

实证性的学情分析对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是极其有效的。

而教师越是深入地了解自己所教的学生,越有利于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案。

在实际操作中,人们对课例研究的误解之一是它能够生成不同的教学范本,以便教师选择。

事实上,课例研究致力于理解学生是如何学习的,“丰富学生的见解”才是课例研究的核心追求。

课例研究对学生学习的关注,要求教案设计必须突破传统意义上只关注教师如何教的局面。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下,人们对传统的只对教师教学行为加以规划的单线型教案做了大胆革新,将其细化,分为两栏:即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或添加“设计意图”分为3栏。

这种复线型的教案有意识地增加了教师对学生主体活动的设计,并将设计意图也列在旁边,有助于教师在课后进行反思。

我们在此介绍日本教师在开展课例研究时所采用的一种教案写作方式,透过这种复线型教案,教师对课例研究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在日本的教案设计中,作为教案核心部分的“课堂教学步骤安排”由四栏组成。

①第一栏为“教学活动及提问”,包括对课上学习活动的揭示和教师在不同情况下要提的关键问题。

第二栏是“预期的学生反应”,包括教师预期学生会产生的想法、答案、反应等。

第三栏概略叙述教师怎样应对学生的不同反应以及应该记住的重要事项。

第四栏是“课堂教学评估”,教师同步记载和评估课上各个不同部分的教学效果。

下面是我们的课题组成员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白玉兰小学开展课例研究时,与一位教师共同设计的“乘法分配律”一课教案的一部分②。

(见下页图表)它在吸收我国教案设计优点的基础上,对日本的教案模式进行了改造,从而使双方的优势得以互补。

这一教案片段,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对乘法分配律的运算定律进行抽象概括。

一方面,作为教学工具,上述复线型教案不仅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反应,而且也将教师对学生反应所作出的应对措施列入教案写作范畴,使教师的教学更具有可操作性。

另一方面作为观察和交流工具,复线型教案可以为随后的教学研讨提供反映学生学习状况及教师教学状况的详细证据,比如教师如何应对学生的非预期反应及教师对学生的非预期反应等。

可见,复线型教案能够充分支持以学为中心的课例研究,也使我们认识到,没有对学生学习实况的记录,就无法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反馈,因为要考察教师“教得怎样”必须从课堂上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由于课例研究是一个规划、行动与改进的循环过程,因此教案设计也并不会随着一堂课的结束而结束。

基于观察的结三、转变教案的设计重点。

四、关注课后对教案的二次设计。

JIAO XUE YAN JIU教学研究读者热线:(010)82296697电子信箱:qianlixin @126.comJIAOXUE教学JIAO XUE YAN JIU教学研究果和课后研讨的结论对教案进行持续改进是课例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教案的修改状况直接影响第二轮教学的改进质量。

授课教师在课后要充分吸收研究小组的研讨意见,总结教学经验,明晰课堂教学的问题,探究问题的症结,思考修补方案,改进不合理的做法,以便在随后的教学中避免出现同样的问题。

实际上,教案设计应贯穿课例研究的始终,即使教师第一次授课的效果良好,在另外一个班级进行第二次授课时,教师也应针对这个班级的学生情况对教案做出适当调整,课堂就是在这样的不断调整中实现改进的。

比如,一位教师在第一次教“三角形边的关系”时,教案设计的核心环节是给每个小组准备长短不一的小棒,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从中选择3根小棒作为三角形的三个边,拼成一个三角形,并量出它们的长度,然后记录各组的数据,在数据比较中得出有关“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

根据课堂观察的结果,在课后研讨时大家一致感到这种设计对学生没有挑战性,学生虽然知道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但对为什么如此并没有清晰的认识。

经过研讨,针对学生的已有基础,教师修改了教案,将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转化,给学生提供一些吸管,让他们动手剪一剪、拼一拼,并思考“在什么情况下三条线段围不成一个三角形”,这种颇具挑战性的学习活动激起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他们对此展开了各种尝试,甚至在解释时将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短与所对的角的大小联系起来,从而深化了学生对三角形边的认识。

备课是上课的基础,我们期待教师能够重视对教案的设计,并践行以上各项要求,在教案设计的循环往复中优化课堂教学,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注释:①Clea Fernandez 、Makoto Yoshi -da :《课例研究》,马晓梅、邓小玲译,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6-37页。

②卢洁、杨海燕:《基于监测、研究学生、促进教学———小学数学“乘法分配律”课例研究报告》(未发表)。

(本文系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课例研究的国际比较”的阶段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均系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责任编辑钱丽欣)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审查推荐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编写全国家长学校教材———《家庭教育》编写指导思想明确,以儿童少年养成教育为宗旨,以儿童少年身心发育特征为线索,以培养引导儿童少年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交往、学会做人为主要内容,针对家庭教育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和家长的认识误区,结合鲜活、生动的案例分析,为家长介绍有关科学知识和正确的教育方法。

全国家长学校教材———《家庭教育》从幼儿园到初中,12个年级每个年级一册,既考虑到不同年级孩子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又考虑到孩子们成长的连续性,努力做到教育内容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