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普通X线摄影

合集下载

跟骨骨折影像学

跟骨骨折影像学

跟骨骨折影像学跟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主要发生在跟骨的中部或后部。

影像学在跟骨骨折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跟骨骨折的影像学表现和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影像学表现跟骨骨折的影像学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1. X线片:X线片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直观地显示骨折的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在跟骨骨折中,X线片可以显示跟骨骨折线、骨片移位和关节面的受累情况。

2.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更准确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显示骨折的三维形态和更详细的骨折线。

在跟骨骨折中,CT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骨折线的位置和形态,对于复杂的跟骨骨折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3. 磁共振成像(MRI):MRI对于软组织的显示效果更好,能够显示骨折周围的软组织损伤和关节囊的情况。

在跟骨骨折中,MRI 可以显示骨折周围的软组织肿胀、积液和大块的软骨碎片。

影像学检查方法跟骨骨折的影像学检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 X线检查:X线片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快速地检查骨折的部位和大致形态。

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轻微的跟骨骨折在X线片上并不清晰,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

2.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骨折的形态和移位情况。

CT扫描尤其适用于复杂的跟骨骨折和关节面受损的情况。

3. MRI:MRI对于软组织的显示效果更好,可以显示骨折周围的软组织损伤和关节的情况。

MRI在跟骨骨折的诊断和治疗中有较高的价值,特别是对于有关节面受损或伴有软组织损伤的患者。

跟骨骨折的影像学在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通过X线片、CT扫描和MRI来观察骨折的形态、移位情况和软组织损伤。

针对不同的病例,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以便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跟骨骨折。

以上是关于跟骨骨折影像学方面的一些介绍,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跟骨骨折影像学

跟骨骨折影像学

跟骨骨折影像学跟骨骨折影像学跟骨骨折是指跟骨(calcaneus)发生断裂或骨折的一种损伤。

它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骨折,通常是由于高能量冲击或意外伤害导致的。

了解跟骨骨折的影像学表现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决策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跟骨骨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其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检查方法通常情况下,跟骨骨折的诊断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射线、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MRI)。

- X射线:X射线是诊断跟骨骨折最常用的方法。

通过X射线可以观察到骨折线的位置、形态和类型。

常用的X射线检查方法包括正位X射线、侧位X射线和斜位X射线。

- CT扫描:CT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骨折信息,包括骨折线的方向、分段和移位情况。

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骨折的严重程度,并指导手术治疗。

- MRI:MRI适用于评估跟骨骨折的软组织损伤,如关节周围组织损伤、韧带损伤等。

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骨折的稳定性,并指导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的选择。

影像学表现跟骨骨折的影像学表现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系统具有差异。

下面将介绍两种常用的分类系统及其影像学表现。

Essex-Lopresti 分类系统Essex-Lopresti 分类系统将跟骨骨折分为三个类型:关节面骨折、体骨折和过度翻转骨折。

- 关节面骨折:关节面骨折是指跟骨关节面骨折的损伤。

影像学上表现为关节面碎裂或压缩性骨折。

通过X射线或CT扫描可以清晰显示关节面的损伤情况。

- 体骨折:体骨折是指跟骨的骨折,不涉及跟骨关节面。

影像学上表现为跟骨的骨折线,可以是横向骨折、纵向骨折、螺旋骨折等。

- 过度翻转骨折:过度翻转骨折也称为Chipppendale骨折,是跟骨底部的骨折。

影像学上表现为骨折线经过跟骨底部,并伴有距离骨折边缘较大的距离。

歌德法则歌德法则将跟骨骨折分为四个类型:全骨折、关节面分离、顶隆突骨折和距骨骨折。

- 全骨折:全骨折是指跟骨的完全骨折,骨折线经过跟骨的三个主要支撑点:跟骨关节面、顶隆突和距骨。

跟骨骨折影像学

跟骨骨折影像学

跟骨骨折影像学目录一、引言1.1 背景介绍1.2 目的和目标二、跟骨骨折的定义与分类2.1 跟骨骨折的定义2.2 跟骨骨折的分类三、影像学检查方法3.1 X线检查3.1.1 传统X线片3.1.2 特殊投影3.1.3 X线片的解读方法3.2 CT扫描3.2.1 CT扫描的原理3.2.2 CT扫描的应用3.3 MRI检查3.3.1 MRI的原理3.3.2 MRI在跟骨骨折中的应用四、跟骨骨折的影像表现与诊断4.1 X线影像表现4.1.1 骨折线4.1.2 关节间隙4.2 CT影像表现4.2.1 骨折线的清晰度4.2.2 关节面的平整度4.3 MRI影像表现4.3.1 骨折线的清晰度4.3.2 关节软组织伤害的判断五、治疗方案选择与手术规划5.1 保守治疗5.1.1 手法与技巧5.1.2 治疗效果评估5.2 手术治疗5.2.1 手术适应症5.2.2 手术方案选择5.2.3 手术后护理六、并发症与预后评估6.1 早期并发症6.1.1 感染6.1.2 骨不连6.2 晚期并发症6.2.1 跟腱短缩6.2.2 关节僵硬6.3 预后评估因素七、附件附件1:跟骨骨折X线片示例附件2:跟骨骨折CT扫描示例附件3:跟骨骨折MRI图像示例法律名词及注释1. X线片:医疗影像技术中,通过将X射线穿过患者身体,然后利用X线的透射、吸收和散射原理,通过记录或产生的连续或不连续的影像图像来显示和诊断2. CT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通过连续的X线扫描图像采集并使用计算机重建,以人体内部的横截面图像。

3. MRI:磁共振成像,利用电磁波和磁场的相互作用,通过探测人体组织中水、脂肪等活动粒子的运动状态,来揭示人体内部结构的影像技术。

以上是本文涉及的附件和法律名词及注释内容。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更多信息,请参阅附件内容。

跟骨骨折影像学

跟骨骨折影像学

跟骨骨折影像学跟骨骨折影像学摘要跟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足部骨折,多发生于剧烈扭伤或跌落引起的外力作用下。

准确的影像学评估对于骨折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将讨论跟骨骨折的影像学表现和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引言跟骨骨折指的是跟骨部位发生的骨折,包括跟骨体骨折和跟骨关节骨折。

跟骨是足部的重要组成部分,骨折会对步行功能产生严重的影响。

因此,准确的影像学评估对于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影像学表现X线检查X线检查是诊断跟骨骨折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在X线片上,跟骨骨折的表现如下:1. 跟骨体骨折:跟骨体骨折通常呈横行骨折线,位于跟骨体的骨折线两侧松质骨呈碎裂状。

骨折线的位置和角度可以帮助确定骨折的类型和程度。

2. 跟骨关节骨折:跟骨关节骨折是指骨折沿跟骨及其关节面的部位发生。

骨折线的形态和位置可以帮助确定骨折类型和是否伴有关节内积液。

CT扫描CT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骨折图像,特别适用于复杂的骨折情况。

CT扫描可以帮助确定骨折的分段和骨折线的详细形态,提供精确的三维重建图像,有助于手术规划和导航。

MRI检查MRI检查可用于评估跟骨骨折的软组织损伤,包括骨膜撕裂、韧带损伤和关节囊损伤。

MRI对于复杂的骨折和伴发损伤的评估非常有价值,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骨折的整体情况。

影像学评估影像学评估跟骨骨折需要综合考虑骨折线的形态、位置和角度,以及骨折的分段和伴随的软组织损伤。

根据骨折的类型和程度,可以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结论准确的影像学评估对于跟骨骨折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检查、CT扫描和MRI检查。

通过综合分析影像学表现,医生可以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关键词:跟骨骨折,影像学,X线检查,CT扫描,MRI检查。

跟骨骨折影像学

跟骨骨折影像学

跟骨骨折影像学
跟骨骨折影像学
简介
X射线影像
在跟骨骨折的影像学评估中,X射线是最常用的影像学工具。

以下是X射线影像常见的表现:
1. 移位:跟骨骨折常伴有骨折断端的移位,通过X射线可以直观地评估骨折的移位程度。

2. 骨折线:X射线影像可以清晰地显示跟骨骨折的骨折线,骨折线的特点有助于确定骨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3. 软组织肿胀:跟骨骨折常伴有软组织肿胀,X射线影像可以显示软组织的肿胀情况,有助于判断骨折的程度和愈合情况。

4. 其他骨损伤:X射线影像还可以观察到跟骨骨折的是否存在其他足部骨损伤,如踝关节骨折等。

CT影像
CT影像在跟骨骨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CT能够精确地显示骨折线的位置、移位程度和骨折形态,对于骨折的类型和治疗方
案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CT还可以更全面地评估足部骨和关节的解剖结构,发现并评估骨折引起的其他骨损伤。

MRI影像
MRI影像在跟骨骨折的评估中主要用于评估软组织损伤和骨折的愈合情况。

MRI能够显示跟骨周围软组织的完整性和损伤情况,包括韧带、肌腱和关节囊等。

MRI还可以评估骨折愈合的进程和质量,有助于指导治疗和康复计划。

结论
跟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足部骨折,影像学在诊断和评估跟骨骨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X射线、CT和MRI等影像学技术可以提供详细的跟骨骨折信息,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跟骨骨折影像学

跟骨骨折影像学

跟骨骨折影像学跟骨骨折影像学一、简介跟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足部骨折,其影像学表现对于确定骨折类型、伤口情况以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跟骨骨折的影像学特征、分类以及处理方法。

二、影像学特征1.X线摄片a.侧位X线摄片:用于评估跟骨骨折的整体情况,包括骨折类型、位移程度和关节间隙是否增大等。

b.斜位X线摄片:有助于确定跟骨骨折的方向和骨折的断裂面。

2.CT扫描a.高分辨率CT扫描:可清晰显示跟骨骨折的细节特征,包括骨折位移、关节面损伤以及残留碎片等。

b.三维重建CT:可以提供更直观的跟骨骨折形态,有助于手术规划和评估治疗效果。

三、分类1.叠层骨折a.水平型:跟骨横向切口,多见于高能外伤。

b.斜行型:跟骨呈斜行切口,多见于扭伤或间接暴力。

c.基底型:跟骨基底部分骨折,可伴有踝关节的强直。

2.骨折类型a.压缩性骨折:骨折线垂直于跟骨轴线,常见于高能外伤。

b.弯曲性骨折:骨折线呈弯曲状,较常见于扭伤。

3.关节面损伤a.跟骨关节面半脱位:关节面间隙增大,但关节连续性保持。

b.跟骨关节面脱位:关节面间隙增大,关节连续性断裂。

四、处理方法1.保守治疗a.石膏固定:适用于无明显位移和关节面损伤的稳定骨折。

b.减压鞋:适用于部分骨折,可减轻跟骨受力并促进愈合。

2.外科手术a.开放还原内固定术:适用于明显位移、关节面损伤或合并其他骨折的不稳定骨折。

b.关节间接复位技术:适用于某些关节面脱位的跟骨骨折,通过关节间接复位减少手术创伤。

附件:1.X线摄片图示2.CT扫描影像法律名词及注释:1.骨折:指骨骼发生完全或不完全断裂的情况。

2.位移程度:指骨折断裂端相对于正常位置的偏移程度。

3.关节间隙:指关节两个相邻骨头之间的间隙。

4.斜位X线摄片:将摄片平面与特定角度相交的X线摄片。

5.高分辨率CT扫描:利用高分辨率的CT扫描技术,以更清晰的图像展示内部结构。

6.三维重建CT:通过CT扫描数据创建一个三维数字模型,提供更具体的骨折形态信息。

跟骨轴位摄影方法

跟骨轴位摄影方法

跟骨轴位摄影方法
骨轴位摄影是骨科临床常用的一种诊断影像学检查方法,它是在患者直立时,采用多把X射线源拍摄全身影像,模拟人体各关节、脊柱和关节突及各骨骼构成的骨轴,获得躯干骨轴位影像,从而对骨骼疾病有客观判断,为骨科临床诊治提供客观依据,可辅助诊断或术前术后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

骨轴位摄影的拍摄方式一般是双侧全身正位外翻平片。

首先,患者直立于X射线拍片机中央,头部仰角45°,两手护腕放在臀部,踝关节轻微屈曲,颈部前俯角20°,两肩部前转角20°和后推角20°。

X射线照射线穿过肩关节,当脊柱及半月板形成交界时,用一把X射线源拍摄,另一把X射线源同时拍摄胸腹部。

拍摄时,需要给患者像有外束带一样的紧线,让患者的身体稍微僵硬,用以拍摄出更加清楚的骨轴位影像。

在拍半月板时,应采取成像技术,尽量将照射线旋转在半月板表面,使胸椎,腰椎及骶尾椎不受X射线影响。

此外,在拍骨轴位影像时,照射强度、照射量和暴露时间也要加以控制,尽量在照射强度低、暴露时间短,放射剂量小的情况下保证拍摄效果。

以上是骨轴位摄影的基本流程。

此项技术能够较为客观地检测患者的各骨骼、关节及脊柱的状况,从而提高诊断的把握程度及治疗的准确率。

足骨x线摄片方法

足骨x线摄片方法

足骨x线摄片方法
足骨X线摄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常规X线摄片:常规X线摄片包括正、侧位片和特殊位置的摄片。

(1) 正、侧位片:一般部位均采用正、侧位投照。

正位片适用于观察骨盆、髋、肩及锁骨等部位,侧位片适用于观察跟骨、髌骨等部位。

(2) 特殊位置摄片:根据需要,可以进行斜位、轴位等特殊位置的摄片,以获取更详细的足骨结构信息。

2. 数字化X线摄影(DR):在X线电视系统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数字化处理,使模拟视频信号经过采样和模拟数字转换后直接进入计算机形成数字化矩阵图像。

DR技术可以提供更清晰的足骨图像,患者接受的X射线剂量较小,且便于图像后处理和存储。

3. 计算机断层摄影(CT):CT扫描可以获取足骨的立体图像,清晰显示足骨各部位的结构,对于诊断骨折、脱位等病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4. 磁共振成像(MRI):MRI可以显示软组织结构,对于了解足部肌肉、韧带和关节等软组织病变具有优势。

但在某些情况下,MRI成本较高,检查时间较长,患者可能不易接受。

在进行足骨X线摄片时,可以根据具体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此外,在摄片过程中,要注意加强防护,尽量减少X线照射,切忌在透视下进行骨折整复。

如有需要,还可以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如CT、MRI等)进行综合诊断。

跟骨轴位DR标准投照方法

跟骨轴位DR标准投照方法

跟骨轴位DR标准投照方法:跟骨轴位有三种摄影体位和方法:1、就是咱们常说的,足尖向上背屈20-30度,中心线向体侧倾斜35-45度。

2、患者俯卧,踝前垫起,使足趾背屈,胶片放于跟部下,中心线自头向足跟部倾斜35-45度。

3、就是咱们说的“跑步位”1、U型臂处于立位,把摄影床放置管球于CCD之间,患者俯卧于摄影床,将患侧腿抬起,膝关节伸直,患足踩在CCD上,可水平投照跟骨。

不过,旁边必须有陪员帮助患者把腿抬住。

此办法用于外伤较重的患者。

2、U型臂处于卧位,把摄影床放置管球于CCD之间,患者跪在摄影床上,做田径起跑前的动作,刚好将跟骨置于身后方,可垂直投照跟骨。

旁边最好有人搀扶,此办法用于外伤较轻的患者。

患足踏于暗合上方,足底与胶片平行,踝关节尽量屈曲,身体前扑,将重心前移;健足跨前一步,类似起跑动作;球管中心线向头侧倾斜35度,通过跟腱穿过第五跖骨基底部达暗合。

德国IMIX的也是这种“U”型的,这种打不了角度的。

在拍根骨轴位的时候用一根绳把脚尖往后拉,在把管球向脚底打一定的角度,这样管球和探测器相对脚就是一种倾斜的位置,这样拍出来的效果还可以。

X线片影像标准一、胸部(一)胸后前位1.影像标准(1)胸廓对称显示。

(2)双锁骨位于第1前肋间上1/3处,呈对称显示。

(3)双胸锁关节对称。

(4)双肩胛骨投影于双肺野之外。

(5)横隔以上肋骨呈整体显示(前6肋,后10肋)。

(6)双肺野血管影显示至末梢血管。

(7)无明显伪影。

(8)层次丰富,对比良好。

2.解剖结构显示(1)肺野。

(2)气管及邻近支气管。

(3)心脏及主动脉边缘。

(4)横隔及双侧肋隔角。

(5)心影后肺野及纵隔。

(6)心影后脊柱影。

(二)胸侧位(1)深吸气后双臂高举,屏气摄片。

(2)双肺后缘重叠,肺尖圆盖部显示良好。

(3)气管显示,从颈部到气管分*部能连续追踪到气管影。

(4)肋隔角显示。

(5)心脏后缘、主动脉、纵隔、横隔、胸骨以及胸椎显示。

(6)无明显伪影。

下肢常规X线摄影位置

下肢常规X线摄影位置

内旋位
外旋位
股骨颈骨折
Shenton 氏线中断
双下肢外旋
双侧髋关节骨关节病
cassette
髋 X-ray 关 节 与 股 骨 颈 仰 卧 水 平 侧 位
Head of femur is laterally demonstrated.
film
Femural head neck
Greater chochanter ischium
n ③跟骨纹理显示清晰。
立 位
Lateral malleolus
Sustentaculum tali
calcaneus
Calcaneal tuberosity
踝关节摄影位置
of ankle 常规位置:前后位、侧位

fibula
Medial Leabharlann eleolustalustibia
Shaft of femur
Compact bone
Bone marrow cavity
外伤时股骨侧位的摄影方法
n 前后位同常规股骨前后位
股骨侧位
n 胶片放在股骨的内侧或外侧,X线呈水平投照
髋关节摄影位置
常规位置:前后位

髂前上棘
耻骨联合
2.5cm
足根分开,两拇指并拢,双足呈“八”字形
n ③股骨与胫骨平台重叠极小; n ④膝关节诸骨纹理清晰可见,周围软组
织可以辨认。
膝关节侧位切线位
4 ~8 °
髌骨轴位 髌股关节切线位

天线位
Skyline view
patella
Lateral patellofemural joint space
Intercondylar grove

下肢骨X线解剖讲解(非常经典)..

下肢骨X线解剖讲解(非常经典)..

下肢骨X线解剖讲解(非常经典)骨盆X线解剖(图文)图1 骨盆正位片(1)髋骨的X线解剖常规投照正位(图1)。

在X线像上,构成髋骨的三个部分融合于髋臼,可清晰分辨。

髂骨翼的内侧1/4影像与骶骨影像重叠,外侧3/4因有髂窝而较透亮。

髂嵴阴影较致密,边缘不光滑,外侧可见髂前上棘影,髂后上棘则重叠于骶骨影内。

弓状线及骨盆腔内侧壁形成复合影像,外侧可见弧形的髋臼阴影。

髋臼阴影的上段粗而致密,中段较细,它向下绕过髋臼切迹前部的下缘,与耻骨体的内面形成一条“U”形的致密线,称为泪滴线(Koekler泪滴),泪滴线二脚之间的距离,即髋臼窝的厚度。

髋臼内下方的透亮影为闭孔。

闭孔影的上界是耻骨上支、外侧界是坐骨体的下份,坐骨结节阴影与其重叠。

坐骨棘的阴影呈三角形突向盆腔。

(2)骨盆的X线解剖骨盆一般投照前后位,检查骶、尾骨时可加照侧位,检查骶髂关节时应加照45°斜位,产科骨盆测量另有其特殊投照方法。

骨盆前后位片上,骶骨中线应通过耻骨联合。

骶髂关节左右对称,关节间隙下半部分可以显示,上半部常投影出模糊双线影。

界线的影像在女性呈卵圆形,在男性略呈鸡心形。

髂嵴连线影正好通过第4、5腰椎间隙。

由髂嵴影向外可追踪到骼前上、下棘,由髂前下棘到股骨颈外上缘的连线称髂颈线,用以判定髋关节是否正常。

正位片上,可以测量耻骨下角,男性为锐角,女性为钝角。

女性骨盆径线的测量,可以采用正位(见图1)和侧位。

正位片上,界线影像最远点连线为入口横径,正常为12.3cm;两侧坐骨棘连线为中骨盆横径,正常为10.5cm;两侧坐骨结节间距为小骨盆出口横径,正常为11.8cm。

侧位片上,耻骨联合后缘上端到骶骨岬连线为小骨盆入口前后径,正常为11.6cm;耻骨联合后缘下端和坐骨棘中点的连线延长到骶骨的前缘,为中骨盆前后径,正常12.2cm;耻骨联合后下缘到骶尾关节的连线,为小骨盆出口前后径,正常11.8cm。

(3)髋关节的X线解剖常规拍摄正位(见图1)和侧位X线片。

跟骨骨折Broden位X线投照的临床价值

跟骨骨折Broden位X线投照的临床价值

李国鸿
胡剑 波
分, 所以需要将投照管球在矢状面上向头侧倾斜 , 多次多角度
拍摄 , 以全 面 了解 后 距 下 关节 面 的 情况 , 观 察 后距 下 关 节 面有
无塌陷, 关节 面骨折块移位及关节腔内有无碎骨块。 为 了使 B r o d e n位投照方法能在临床得 到广泛应用 , 笔者 将B r o d e n位投照 方法 的临床价值 总结 如下 : ①可 以明显 提
骨骨折 的 S a l t e r 分型 ,指导I l 缶 床治疗及预后评估 。本组病例 中, 共显示 累及后距下关节面 的骨折 7 8个 , 1 2 个 S a l t e r I型
1 7 6 8岁 , 平均( 3 8 . 0 + 2 . O ) 岁 。车祸 5 8足 , 高处 坠落 伤 4 3 足, 踏空伤 1 1 足。 同一患者双足受累者 3 3例。 全部病例均 经
科 医师在 医学影像存档 与通 信系统 ( P A C S ) 系统上对所拍摄
图像 进行单独 阅片 , 对 结果分析有 分歧 的 , 以多数为准进 行
记 录。 2 结 果
1 1 2 个 骨折的跟 骨中 ,跟骨侧轴位诊断跟骨骨折 8 1 个, 跟骨侧轴位+ B r o d e n位诊断跟骨骨折 1 0 6 个 ,前者检 出率为
但需指出 的是 , 即使采用 B r o d e n位投照 , 常规 x线还是
会漏诊一些细微 骨折 , 本组患者 中 6 例未被 B r o d e n位及 跟骨
7 2 . 3 %,后者检 出率为 9 4 . 6 %, B r o d e n位投 照方 法的使用 , 使
跟骨骨折 的检 出率提高了 2 2 . 3 %。B r o d e n 位全 面清晰显示后 距下关节面情 况 , 发现 累及后距下关节 面的骨折 7 8 个, 其 中

跟骨骨折影像学

跟骨骨折影像学

跟骨骨折影像学跟骨骨折影像学引言影像学表现跟骨骨折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X线、CT和MRI。

下面将分别介绍各种影像学方法的表现和优缺点。

X线X线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直观地显示跟骨骨折的形态和位置。

常见的跟骨骨折类型包括斜行骨折、纵行骨折和关节附近的骨折。

X线可以明确骨折的断裂线、位移情况以及骨折片断的数量和形态。

X线不能很好地显示软组织损伤和骨骺的损伤,限制了其在跟骨骨折中的应用。

CTCT可以提供更详细的骨折信息,包括骨折的形态、断面和位移情况。

CT可以清晰地显示骨折片断之间的间隙和骨折端的错位程度,有助于判断骨折的严重程度和预测预后。

CT还可以评估相邻关节和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情况。

但是,CT对于软组织损伤的显示不如MRI,且辐射剂量较高,应慎重使用。

MRIMRI对于跟骨骨折的评估具有独特的优势。

MRI可以显示骨折周围的软组织结构,包括肌腱、关节囊和韧带。

MRI能够准确评估骨骺的损伤和关节面的情况。

MRI还可以帮助诊断关节积液和判断骨折的愈合情况。

MRI的成本高且扫描时间较长,可能对部分患者不适用。

评估方法在跟骨骨折的影像学评估中,需要综合考虑X线、CT和MRI的结果,以便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般的评估方法:1. 骨折的定位和类型:通过X线和CT可以明确骨折的位置和类型,包括关节附近的骨折、斜行骨折和纵行骨折等。

2. 骨折的位移和间隙:CT可以帮助评估骨折片断之间的位移情况和间隙大小,有助于判断骨折的稳定性和预测治疗效果。

3. 软组织损伤:MRI可以显示骨折周围的软组织损伤,包括肌腱和关节囊的受损程度。

4. 关节面损伤:CT和MRI可以评估关节面的损伤情况,有助于判断骨折对关节功能的影响。

5. 骨骺损伤:MRI可以评估骨骺的损伤程度和预测愈合情况,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跟骨骨折的影像学评估是确诊和治疗的重要步骤。

X线、CT和MRI各有优劣,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方法。

综合考虑影像学结果,可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以便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临床跟骨正常与变异影像表现

临床跟骨正常与变异影像表现

临床跟骨正常与变异影像表现跟骨解剖跟骨大致呈方形,有6个面(图1):1、上面:前、中、后关节面与距骨形成关节;2,跖面:沿其后在有一粗隆;3、外侧面:有骨性突起,为跟腓韧带的附着点;4、内侧面:向前下延伸,作为支撑斜面;5、前面:与骰骨形成关节:6、后面:跟腱附着处。

跟骨与距骨有滑膜关节,形成前、中、后跟距关节:与骰骨形成跟骰关节在中、后跟距关节间,有的骨窦,内有骨间跟距韧带。

一些肌腱和韧带附着于跟骨上;跖腱膜沿跖面嵌入。

跟腱一一腓肠肌和比目鱼肌总腱,是人体内最厚和最强壮的肌腱,附着于跟骨后面的中部;在跟骨后面的上部和跟触之间有跟后滑囊:部分三角肌和腓侧韧带也附着于跟骨。

正常变异跟骨、距骨在宫内第三个月时出现骨化,是最先出现的跑骨。

偶尔,正常婴儿中,跟骨会出现两个骨化中心,类似于DOWn's综合征和HUr1.er'S综合征。

在儿童早期,沿跟骨后卜.方形成骨突,女孩在4-7岁、男孩在7~10岁时开始骨化,此时X线片可显示,均在12~15岁时,与跟骨融合0但是,偶尔骨突可以直到16岁(女孩)或22岁(男孩)才闭合。

有时,跟骨片可以显示一些与疾病不相关的非典型及现。

这些正常变异包括:骨突假性骨折、跟骨缺血性坏死'营养孔、假性囊肿和暂时性跖骨骨刺。

骨突假性骨折是常见的正常变异。

通常,一个正常的部分骨化的跟骨骨突呈现为碎片状,类似骨折改变(图2).缺血性坏死在幼龄儿童中是一个正常变异,不应该作为异常对待。

在婴儿,眼骨骨突的不透X线性类似于跟骨的其余部分。

但是,在某些婴儿中,当他们开始走路时,骨突变得硬化起来(图3)。

这种骨突不透X线性的增加不出现在那些通常骨突不承重的儿童当中。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和骨突与跟骨的融合,骨突逐渐呈现出与跟骨其他部分相同的表现。

偶尔,在内旋足的X片上,跟骨内侧跖面可见营养孔,内走行有血管。

原发病变:原发病变是跟骨本身病变,因为这些病变直接起源于骨。

先天性病变:的骨联合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跟骨先天异常。

跟骨骨折的影像学检查与分型

跟骨骨折的影像学检查与分型

1、X线检查对于怀疑跟骨骨折的患者,X线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需拍摄足踝部X线片包括后足侧位、足前后位、跟骨轴位及踝穴位片。

结合这些影像学资料便可观察跟骨的类型、骨折块位置和数量、关节面的塌陷情况,测量跟骨的高度、宽度、后跟内外翻的角度、Böhler 角和Gissane角。

同时也需拍摄肢体其他部位平片,以核实是否合并其他损伤,特别对于高坠伤的患者,脊柱的影像学检查应常规进行。

●Böhler角和Gissane角测量后足侧位片上对Böhler角和Gissane角(图1A-B)的测量对跟骨骨折的评判比较重要。

Böhler角指跟骨前突最高点至后关节面最高点的连线,与跟骨结节上缘的切线两者所形成的夹角,一般为20~40°。

Böhler角减小提示后关节面塌陷,可以导致负重点前倾,无论是关节内或关节外骨折均可出现。

Gissane角由前、中、后关节面的软骨下骨构成。

表层的骨皮质形成了两条较厚的皮质柱,一条起自后关节面外侧缘;另一条向前方延伸至跟骨鸟嘴处,两者形成120°~145°的钝角。

图1A-B Gissane角和Böhler角的测量Böhler角变小及Gissane角增大常见于整个后关节面被载距突分离并压缩的骨折类型中。

足正位片通常可以显示骨折线是否延伸至跟骰关节,并能显示前外侧骨块及跟骨外侧壁的膨隆。

踝穴正位片上可以观察跟骨结节相对于胫骨轴线的位置和角度,可以提示跟骨的移位。

●Broden位检查跟骨的Broden位检查,能有效显示后关节面受累情况。

拍摄时,患者仰卧,胶片盒置于踝关节后方,足处于中立位,小腿内旋30~40°。

X线对准外踝,球管向患者头部旋转10°、20°、30°及40°时分别拍摄。

该系列摄片可自前向后显示后关节面:10°位片可以显示后关节面的后部,40°位片可以显示后关节面的前部(图2)。

普通X线摄影体位显示标准

普通X线摄影体位显示标准

普通X线摄影体位显示标准一.胸部后前位:1、包括胸廓、全部肺野及两侧肋膈角;2、两侧胸锁关节对称,肩胛骨位于肺野外方;3肺野密度适中,肺尖显示在锁骨上方,纵膈内1-4胸椎显示清晰;4、肺门位于肺内带中部,肺纹理由肺门呈放射状伸向肺野,层次清晰;5、肺纹理、肋骨、膈肌及心脏边缘锐利;6、心脏居中偏左;7、高千伏显示层次丰富、与肋骨纵膈与心脏等重叠肺组织显示清晰,气管和支气管的形态和管壁显示良好,心脏及大血管边界较锐利。

二.胸部侧位片:1、胸片包括肺尖膈肌及前后胸壁;2、胸骨及胸椎呈侧位缘;3、从颈部到气管分叉部,能连续追踪到气管影像;4、心脏大血管居中偏前;5、心前、后间隙肺野清晰,食管显影时位于心影后方。

三.手正位:显示第2-5掌、指骨正位影像,拇指的掌、指骨斜位像。

四.手斜位:显示第2-5掌、指骨斜位像。

五.腕关节正位:1、显示腕骨、掌骨基底部、尺骨及桡骨远端的正位影像;2、腕桡关节面清晰。

六.腕关节侧位:1、显示腕骨、掌骨基底部、尺骨及桡骨远端的侧位影像;2、腕骨重叠较多,月骨显示较为清晰。

七.尺桡骨正位:显示尺、桡骨正位影像。

八.尺桡骨侧位:显示尺、桡骨侧位影像。

九.肘关节正位:显示肘关节正位影像,关节间隙清晰。

十.肘关节侧位:1、显示肘关节侧位影像;2、关节间隙清晰;3、肱骨两髁影像相重叠。

十一、肱骨正位:显示肱骨正位影像。

十二、肱骨侧位:显示肱骨侧位影像。

十三肩关节正位:显示肩关节正位影像,关节间隙显示清晰。

十四、肩胛骨正位:显示肩胛骨正位影像。

十五、锁骨正位:1、显示锁骨正位影像;2、肩锁关节及胸锁关节影像显示清晰。

十六、足正位:显示趾骨、跖骨及部分跗骨正位影像。

、十七、足斜位:显示足部xx斜位影像。

十八、跟骨侧位:1、显示跟骨侧位影像;2、跟骨形态、骨质,跟骨关节、跟距关节。

十九、踝关节正位:1、显示踝关节正位影像;2、关节间隙清晰。

二十、踝关节侧位:1,显示踝关节侧位影像;2、踝关节xx影像显示清晰。

【影像基础】跟骨骨折影像学分型

【影像基础】跟骨骨折影像学分型

【影像基础】跟骨骨折影像学分型
Essex-lopresti分型:
基于X线分型,以跟骨侧位和轴位X线为依据,于1952年根据是否累及距下关节,把跟骨骨折分为舌形和关节塌陷两型骨折,并根据移位程度各分成三度,可评估跟骨骨折的大体移位情况,简单方便,但不能确切判断关节面损伤情况。

Ⅰ型:骨折未累及距下关节,包括跟骨结节骨折和累及跟骰关节的骨折;
Ⅱ型:骨折累及距下关节,原始骨折线多经过关节后半部或内侧部;根据继发骨折线的走向,又分为舌型骨折和关节面塌陷型骨折;根据骨折移位程度又可将这两种类型的关节内骨折分为Ⅰ-Ⅲ度。

Sanders分型:
基于CT分型,根据冠状面的CT扫描,从冠状面上跟骨后距关节面最宽处,从外向内分成三等分,形成四部骨折,而将跟骨关节内骨折划分为四类型和不同亚型
Ⅰ型:所有未移位的骨折,关节内骨折移位<2mm,无论后关节面骨折线多少;
Ⅱ型:骨折明显移位(≥2mm),后关节面含一条骨折线两个移位骨折块。

根据原发骨折线位置可分为ⅡA、ⅡB和ⅡC;
Ⅲ型:骨折明显移位,后关节面有二条骨折线三个移位骨折块,又分为ⅢAB、ⅢAC和ⅢBC3个亚型,各亚型均有一中央凹陷骨折块;
Ⅳ型:后关节面为四部分及以上移位骨折,包括严重粉碎性骨折。

跟骨普通X线摄影

跟骨普通X线摄影
• 体 位:仰卧或坐位,下肢伸直,跟骨紧 贴探测器,足矢状面垂直于探测器。用布 带将被检侧足尖向后拉,使踝关节背屈 。
• 中心线:向头端倾斜35 °~45°角,经跟 骨中心射入胶片。
• 显示部位:跟骨轴位影像。
医药交流精品课件
6
5、跟骨轴位
医药交流精品课件
7
Thank you!
医药交流精品课件
8
跟骨的摄影标准
医药交流精品课件
1
(一)、下 肢
• 解剖
• 1.下肢游离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 足骨。
• 2.下肢游离骨的连接:髋关节、膝关节、 胫腓关节、踝关节、跗骨间关节、跗跖关 节、跖骨间关节、跖趾关节及趾骨间关节。
• 3.下肢带骨:髂骨、耻骨、坐骨,形成髋 臼与股骨头构成髋关节,由骶髂关节连接 于躯干。
医药交流精品课件
2
医药交流精品课件3源自、跟骨侧位• 体 位:坐位或侧卧,足跟外侧紧贴探测 器,胶片后缘包括跟骨后部,下缘包括足 底部 。
• 中心线:经跟骨内侧面中点(内踝下2cm)
垂直射入。 • 显示部位:跟骨及距跟关节、跟骰关节侧
位影像 。
医药交流精品课件
4
4、跟骨侧位
医药交流精品课件
5
5、跟骨轴位

跟骨轴位摄影方法

跟骨轴位摄影方法

跟骨轴位摄影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跟骨轴位摄影法已经成为诊断X线图像的理想方法。

尽管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有效的信息,但也有一些关键因素需要遵循,以确保收集到有效的图像数据。

本文将就跟骨轴位摄影方法的内容、原理及步骤进行讨论,以期对这项技术提供有用的信息。

跟骨轴位摄影方法是一种将X射线沿一个垂直于骨轴的轴线发射的技术。

它能够提供视网膜下的局部组织的更清晰的X线图像,相比普通的X线技术,它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精确度。

由于沿垂直于骨轴的轴线发射X射线,可以明确地检查到软骨和关节膜等结构,使精确诊断更加容易。

在使用跟骨轴位摄影方法之前,患者首先需要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准备,以确保X射线图像的可靠性。

首先,患者需要放射科医生检查病情并排出X射线,检查时需要检查特定的运动性,以便更准确地评估病变部位的情况。

然后,为了准备X射线检查,患者必须采取正确的体位,并咨询放射科医生提供必要的指导。

接下来,放射科护士和技术人员就可以安排X射线检查了。

为了确保有效的信息,护士和技术人员必须准确地安排探测器和患者的体位,以便检查所需的垂直骨轴位置。

当探测器位置和体位被调整,护士和技术人员就可以发射X射线,收集所需的图像数据。

发射X射线检查时,放射科医生和护士需要注意每张图像的数量,曝光时间,曝光比例等,以确保收集到有效的图像数据。

此外,放射科医生还可以利用特殊的图像处理技术,如添加颜色或重复X射线来进一步加强图像质量。

经过以上步骤,跟骨轴位摄影方法的X线图像检查就完成了。

该方法提供的清晰的图像质量,使诊断X线图像更加容易,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此外,跟骨轴位摄影方法也能够帮助确定软骨紊乱、骨折及关节炎等疾病的发病机制,并协助进行治疗决策。

跟骨轴位摄影方法能够提供准确的X线图像和有效的信息,但是仍需遵循一些关键因素,以确保收集到有效的图像数据。

首先,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指导,采取正确的体位,以便准备X射线检查。

其次,对于X射线检查,护士和技术人员需要准确地安排探测器和患者的体位,以便检查所需的垂直骨轴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心线:向头端倾斜35 °~45°角,经跟 骨中心射入胶片。
• 显示部位:跟骨轴位影像。
精品课件
5、跟骨轴位
精品课件
Thank you!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4、跟骨侧位
• 体 位:坐位或侧卧,足跟外侧紧贴探测 器,胶片后缘包括跟骨后部,下缘包括足 底部 。
• 中心线:经跟骨内侧面中点(内踝下2cm)
垂直射入。 • 显示部位:跟骨及距跟关节、跟骰关节侧
位影像 。
精品课件
4、跟骨侧位
精品课件
5、跟骨轴位
• 体 位:仰卧或坐位,下肢伸直,跟骨紧 贴探测器,足矢状面垂直于探测器。用布 带将被检侧足尖向品课件
(一)、下 肢
• 解剖 • 1.下肢游离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
足骨。 • 2.下肢游离骨的连接:髋关节、膝关节、
胫腓关节、踝关节、跗骨间关节、跗跖关 节、跖骨间关节、跖趾关节及趾骨间关节。 • 3.下肢带骨:髂骨、耻骨、坐骨,形成髋 臼与股骨头构成髋关节,由骶髂关节连接 于躯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