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北方旅游城市公共艺术地域性表现
城市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和地域性探究论文
城市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和地域性探究论文一、城市公共艺术的公共社会属性和人文趋向公共艺术的发展基于城市的经济、文化、政治,城市是公共艺术的发展平台,公共艺术离不开城市公众,脱离了公众和城市空间的公共艺术就脱离了公共艺术这一概念。
随着中国城市的发展,以及从依托传统的工农业为主的发展模式转变为以第一产业为主的发展模式带来了公众对公共艺术作品更加多样化的需求。
这就要求在新形势下的公共艺术作品不能固步自封停留在原有的取材、形式和材料运用上,而应当顺应时代发展,满足公众需求推陈出新。
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城市最显眼的名片和体现城市活力最直观的载体。
公共艺术的公共性首先就要求一件好的公共艺术作品首先要被公众接受、具备社会属性、其次是要属于构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服务的必须是社会大众并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才是在兼具以上特质后才有的艺术性。
1.公共艺术空间区别于私人艺术首当其冲的就是其布置场所。
人的参与是公共艺术的核心要素,而社会正是以人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活动构建的,公共艺术设计源自社会公众,服务社会民众,并非个人之事。
公共艺术面向的是公共场合代表的的是公众利益而非私人利益。
所以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在社会环境与公众视野下,公共艺术必须满足处于公共空间、公众场合下的艺术作品,并且公共艺术的布置也要考虑其材质、体量、和形式,取材是否与城市空间相协调。
在室外开阔区域,公共艺术作为外部开放空间组成的一部分,必须考虑所在区域的物理环境的特征和形成要素,具备更加开放的包容性和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
同时要具备可亲近性,有着适宜的尺度关系,不会给公众造成抵触和压迫感。
2.公共艺术介入公共场所的方式有多种。
公众对公共艺术介入的反映也由其介入方式产生或抵触或包容等不同结果。
(1)第一种介入方式为无内外在联系的介入,该介入方式不考虑场所精神、空间关系与公众感受,可称其为“空降”例如艺术家塞拉在纽约亚克博亚维茨广场放置的《倾斜之墙》,形式上像一面大墙,阻隔了出入广场的人流动向,并且由于生硬的带入公共环境和缺乏对公众行为模式的思考最终遭到公众反对直至被搬走抛弃。
浅论主题公园之景观要素在北方地区的表现
2.3.5 园林建筑及小品设计
图5 展园之次入口景观区
“展园”规划设计时,在表现主题文化上通过造型新颖、技术含量高兼具功能实用性、极具企业代表性的园林建筑及小品达到了表现手法上的特色性。造型、材料的选择上以代表企业的文化性质为依据,多以企业的生产材料为原料,内容上主要进行企业的发展历程、主要产品、技术的介绍,同时结合地面铺装上的变化协调完成造景需要。四季均有景可观。如表现开发区现有进驻企业的次入口景观区(图5)在园林建筑及小品的设计上,灯柱以彩色钢板与玻璃为材料,突出园区的工业性质,灯柱中心玻璃窗内展示企业的代表性产品;标示墙的设计用不规则的格表现平面的墙,以钢板与玻璃为材料,突出园区的工业性质,标示墙上跳跃式的用浮雕手法展现开发区的发展历程,同时提高公园的通透性,又与环境有机融合。
图4 风采园平面图 ຫໍສະໝຸດ 以功能性为前提,材质的选择以防滑材料为主,避免雨雪季节游人交通的不便。此外结合“展园”企业文化内涵,表达上极力表现主题性。如展现开发区总体形象的风采园(图4)在地面的处理上,围绕主雕塑“荣誉”,在地面及草地上配以铜制的星,以星为载体将荣誉的内容以文字的形式加以表述,让游人能够很直观的了解。
2.3.6 种植设计
园林植物选择时充分考虑到自然、地理因素,设计时在围合空间、分隔空间、联系空间、烘托主题环境、生态效应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以乡土树种为主打,适地适树、合理配植。北方主题公园的绿地设计中,对于树种的选择应主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耐寒树种,并根据气候、土壤等环境因素选择乡土树种;2.多选择乔木,乔木夏可遮阴,冬可防风,且易于创造小气候环境,适合北方地区绿化使用;3.部分选择常绿树种,受北方地区气候限制,植物冬季多为落叶,避免园区内景观的单调性,选择树种时要结合常绿树进行配植。
最新-城市公共艺术的地域性探讨 精品
城市公共艺术的地域性探讨摘要在当代社会,经济与文化空前繁荣,城市公共艺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而被人们所广泛关注。
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公共艺术是一个城市富有独特魅力的必要条件之一。
就公共艺术和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分析公共艺术地域性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提出在当代城市景观日益趋同的情况下,如何使公共艺术创作作品更好地体现和表达地域性特色。
关键词城市文化;公共艺术;地域性城市公共艺术是城市景观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在21世纪,文化已成为当代城市的核心要素,城市公共艺术除了基本的审美性和功能性之外,更多的是成为城市文化和活力的载体。
从一定程度上说,城市公共艺术代表着一个城市和地区的价值取向和基本定位,是彰显城市魅力的重要指标。
公共艺术的创作,必然要考虑当地地域文化这一因素,只有充分了解一座城市的人文情怀、地域特征、社会风貌等,才能创作出富有文化底蕴的优秀公共艺术作品,充分发挥公共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一、地域性公共艺术的意义公共性和地域性是衡量一个城市公共艺术成功与否的标准,但同时也是现代多数城市公共艺术的两个重要病灶,每一个城市和区域,都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独有的地域精神,这种精神具有唯一性,不能被随便变迁和效仿。
缺乏地域性的城市公共艺术作品,会使整个城市和区域缺乏个性,导致文化符号的空白。
地域性公共艺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城市生活高压力、快节奏等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压抑,建立了一种生动的艺术观赏形式。
地域性公共艺术的创作具有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一提升文化氛围地域性城市公共艺术是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和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城市提升自身特色品味的重要载体。
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发展脉络,若一个地区和城市的公共艺术与当地民族、文化、民俗等相结合,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由城市工业化造成的冷漠、单调的建筑环境,美化整个城市和地区的外部城市景观,改变城市的软环境和城市文化氛围,抒发环境空间的文化意蕴和情感意义。
地域性理论下的北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地域性理论下的北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而在地域性理论的指导下,北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也呈现出了独特的风貌和特色。
本文将从地域性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在北方城市如何进行道路景观设计,以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
一、北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地域特点北方城市的地域特点主要体现在气候、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等方面。
首先是气候条件,北方城市大部分地区属于寒温带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变化大。
其次是自然环境,北方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属于黄土高原、草原、内蒙古草原等地貌特征明显,水资源相对较少。
最后是文化传统,北方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具有丰富的历史古迹和民俗风情。
二、北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要求基于北方城市的地域特点,道路景观设计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 适应气候条件:考虑到气候的变化,道路景观设计需要在保证美观的兼顾实用性和适应性,以保证景观设施的长期使用。
2. 凸显地域特色: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北方城市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体现地域特色,提升城市的独特魅力。
3. 融入生态环境: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相对脆弱,道路景观设计需要融入生态理念,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实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三、北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实施策略1. 借鉴传统文化:在营造城市道路景观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北方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景观设计中,打造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城市形象。
2. 结合现代科技:在保留传统文化的也要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运用智能化、绿色化的新技术,打造一个智慧城市道路景观,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形象。
3. 强化生态保护:在道路景观设计中,要注重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合理规划城市绿化、水系等要素,打造生态友好型的城市道路景观。
四、北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创新实践在实际的实践中,北方城市的道路景观设计已经展现出了一些创新的实践经验。
1. 长城文化主题设计:以“长城”为文化符号,将长城文化元素融入到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打造具有北方特色的道路景观。
城市公共艺术地域性探究
城市公共艺术地域性探究作者:马歆惠来源:《新一代》2015年第03期摘要:当前,考察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公共艺术形式的关注研究,研究视野和领域正在不断扩大,由单纯关注城市公共环境的改造、城市雕塑、壁画、公共设施、导向设计等方面逐渐地向地域文化、民族属性、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拓展。
文章从地方少数民族地区公共艺术角度出发,探讨现代公共艺术怎样最大的融入和保护少数民族地域文化问题,剖析公共艺术形式与地域性之间的关系,引发对城市公共艺术地域性的思考。
关键词:公共艺术;地域性;少数民族地区一、城市公共艺术概念及认知公共艺术,即是公共开放空间中的艺术创作与相应的地域人文环境、景观设计的统一融合。
引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由学者王中著作的《公共艺术概论》中的定义,“公共艺术(Public Art),是对具有开放、公开特质的,由公众自由参与和认同的公共开放空间的艺术创作与相应的环境设计。
如果仅仅将公共环境的改造作为一种艺术手段,不把人的因素考虑进去,那么,艺术就会丧失它自身存在的意义与功能。
将艺术、公共空间、公众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创造一个更加开放、无边界的、互动的精神空间,是公共艺术的价值所在”。
公共艺术已经由狭义的“艺术形式”演变为文化与社会公众及地域特性相互交流、融合,相互体现的一个表达方式,它不仅是城市得以令人了解的一张名片,更是不同地域的人民对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渠道。
城市公共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对比,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它的公共性。
它的产生来自于人们的精神需求和艺术审美,可以说城市公共艺术是因公众的需求应运而生的产物。
二、探究城市公共艺术地域性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文艺要尊阿重和遵循民族审美标准。
具有鲜明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公共艺术不但能够对人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和美化,还能够更好地挖掘和体现我国璀璨的民族文化历史,增强各民族同胞的民族自豪感,是设计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基于地域文化创新的城市公共艺术表达
基于地域文化创新的城市公共艺术表达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繁荣发展,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愈加强烈。
公共艺术是一座城市的面孔和文化符号,它通过有形的载体发挥着美化城市空间的功能,同时也彰显着城市文化品位和气质风貌,传达着城市的发展理念和文化旨归。
使用兼具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的多样化形式语言,进行基于地域文化创新的公共艺术表达,实现地域文化和公共艺术的有机融合,让“千城一面”变成“千城千面”,不断提升城市文明建设、环境建设水平和城市美誉度,形成城市特色品牌文化,打造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高品质宜居城市。
关键词:地域文化;创新;公共艺术;表达1地域文化的特点地域文化指的是地方色彩的文化,是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系统性文化。
沉淀后的地域文化,具有社会历史性、艺术审美性的特点,既是物质成就的体现,更是精神技艺的结晶。
不同于其他文化,地域文化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每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生活行为等都不同,形成的文化也有所差异。
在设计实践中需合理运用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比如人文风情和地域风貌等,进而实现与地域文化的融合。
2公共艺术发展现状当前,随着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不断推进,公共艺术已经从传统式的雕塑、构筑、壁画发展到如今的装置艺术、城市家具或艺术展示等,公共艺术的体现形式更趋于多样化。
在城市不断更新迭代、智能化普及与交流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更加追求精神层面的需求,使得当今一些优秀的公共艺术不仅是传播城市的内在文化与城市精神文明,更是人与城市自然环境产生互动,进一步实现艺术存在的价值意义。
2.1以人为本的需求现代化发展不断更新迭代,人们对于自己生活的环境也有了更高的标准,而公共艺术正是体现城市精神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公共艺术不仅能满足人们对生活的美好诉求,城市中的公共艺术已不再是单纯的公共空间艺术。
城市中公共艺术要与人产生联系,引导大众口味,就不能曲高和寡,必须在体现其艺术性和视觉效果的同时,强调它的交互性和娱乐性,这是当下人们所亟需的。
城市景观公共艺术建设的地域化表现
城市景观公共艺术建设的地域化表现作者:翁倩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7年第6期翁倩(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110122)摘要着重围绕地域化探讨了景观公共艺术表现的重要性,提出了地域化城市景观公共艺术表现的原则,进而对地域化城市景观公共艺术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城市景观;公共艺术;地域化现代城市的景观公共艺术应体现城市深厚的历史积淀、丰富的城市文化、多样的表现形式以及生动的个性表达,避免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
同时,一座优秀的城市景观公共艺术的表达应体现出其别具一格的特色,有独到的景观规划设计理念,树立城市形象。
城市地域化表现是近年来城市规划的首选,是提升城市地域化景观,营造城市公共景观艺术氛围的重要表达方式。
1 景观公共艺术地域化的概念地域化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区域划分,它能够体现出一个城市或地区文化的历史发展和风俗沿承的沉淀,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城市或地区内形成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
这种形式扎根于此,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和民俗习惯。
因此,城市景观公共艺术要体现地方性特点,要符合地区自然特色、历史传承和文化意识,体现出地区的特点和整体性。
城市公共艺术首先要与城市发展背景相符合,能够体现出该地域的风土人情和自然特色,还要与城市本身宣扬的文化相结合,以确定整齐、统一的景观风格。
2 地域化在城市景观公共艺术表现的重要性2.1 体现城市景观公共艺术特色表现城市景观公共艺术要深入了解城市地域化特点,提炼其特有的自然、历史和文化要素,将其灵活的表达在景观中。
好的城市景观公共艺术能够强化城市内涵,增加人们对城市景观的互动性,同时能够提升城市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丰富的景观公共艺术节点表达,能够营造出一座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
2.2 营造具有历史韵味的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城市工业化日益严重,然而在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不少别具特色的传统工艺和民俗文化很少或不再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城市公共艺术的特征
城市公共艺术的特征1.公共性:城市公共艺术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其公共性。
公共艺术作品通常是在城市的公共场所,如城市广场、公园、街头等展示,可以为所有人所共享和欣赏。
它能够丰富城市环境,增添文化氛围,为人们提供美的享受和沉浸式的艺术体验。
2.独特性:城市公共艺术作品通常是为了与城市环境相融合,为城市空间增添独特的视觉形象和文化符号。
这些艺术作品可能是雕塑、壁画、装置艺术、彩绘等形式,具有独特的设计和创意,与周围的建筑风格、城市氛围相协调,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韵味。
3.互动性:城市公共艺术作品通常具有一定的互动性,使观众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与艺术作品进行互动和对话。
这种互动可以是通过触摸、移动、改变视角等方式来实现,使观众成为艺术创作的一部分,增强了观众与艺术作品之间的交流和共鸣。
4.教育性:城市公共艺术作品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公共艺术作品可以通过艺术形式和表达,向观众传递一定的信息和价值观念。
这些作品可以是对历史文化的纪念和致敬,可以是对社会问题和价值观的思考和提问,也可以是对城市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呼吁。
通过公共艺术作品的展示,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社会和文化,促进人们的艺术素养和文化觉醒。
5.可持续性:城市公共艺术作品在设计和材料选择上通常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
艺术家和设计师往往会选择环保材料来创建作品,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公共艺术作品的展示也需要考虑其与城市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避免对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因此,公共艺术作品的设计和选择都要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思考。
总之,城市公共艺术是一种能够与城市共生并为城市带来美感和文化价值的艺术形式。
它具有公共性、独特性、互动性、教育性和可持续性等特征,能够丰富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居民和观众的艺术素养和审美体验,为城市增添魅力和韵味。
最新-浅谈公共艺术与地域价值 精品
浅谈公共艺术与地域价值摘要大多数人一听公共艺术与地域价值,可能会觉得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
但实际上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我们生活的城市,街道,老房子,这些都是公共艺术与地域价值的一部分。
在现代化生活的今天,虽然高楼林立,道路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但是城市中的公共艺术依然会让我们感受到地域文化对当今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区域性;地域性;公共艺术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地域辽阔,每一个地方都有各自的公共艺术,不是能一概而论的。
因此,在分析公共艺术与地域价值上,我们要结合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从公正客观的角度去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
在这一基础上,去探讨有地域特色的公共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一、自然条件的影响自然条件对公共艺术与地域价值有很深的影响。
以山西为例,山西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大部分是山地和丘陵,因此山西的名胜古迹中很多都是名山大川,有五台山、绵山等,所以整个山西地区呈现出它特有的区域性。
山西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又雨水多,冬季寒冷又干燥。
因此,要想在山西看到像小桥流水人家那种风景几乎是不可能的。
由于气候和地形的影响,山西的房子修建的时候大都坐北朝南,注重采光和保暖,因此山西的民居墙皮都很厚。
再加上山西人大部分都是聚族而居,所以在民居建筑中就出现很多著名的大院,最具代表性的应属乔家大院和平遥古城了,这两处古建筑集中体现了山西民居建筑的特点。
在自然条件的影响下,山西地区的公共艺术展示出浓浓的地域魅力,在很多游客来山西旅游的过程中,必带的山西特产就是山西老陈醋了。
因为山西的水土较硬,醋能帮助人们消化,所以山西人对醋情有独钟,因此出现了很多优秀了手工作坊。
由于山西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之山西的公共艺术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二、社会条件的影响不光自然条件对公共艺术与地域价值有很深的影响,社会环境同样也会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
山西的五台山作为我国四大佛家圣地之一,每年都会有众多游客去旅游观赏。
佛教自汉代开始在中国流行开来,山西地区也受到佛教的影响,因此出现晋祠,五台山,龙门石窟等这些与佛教相关联的景区。
地域性理论下的北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地域性理论下的北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北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是基于地域性理论进行规划和设计的,地域性理论认为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气候、地形、土壤、地貌、植被等自然特点,因此其城市规划与设计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实现更为合理和科学的城市发展。
北方城市的自然环境以干旱、较大的温差和风力为主要特点,这些因素对于道路景观设计具有较大的影响。
在设计中,必须考虑到城市的特殊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以达到节能、环保和美化城市的效果。
具体来说,在北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以下几个方面需要重点考虑:首先,需要考虑到城市的气候特征,如强风、高温等,通过营造合适的绿色带、植被和湿地等方式来降低温度、减少风速,达到优化城市环境的目的。
同时,在建设和维护过程中要注重水资源的节约,采用节水型喷灌系统和水循环净化系统等技术手段,合理利用雨水,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其次,在道路设计中,需要注重保护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强化绿化、种植常绿植物、草坪和湿地等设计元素,形成具有北方特色的城市景观。
同时,要重视道路的交通安全,安排合理的交通流线,增加交通信号灯、减速带等交通设施,提高交通安全性。
最后,在设计中要注重形成有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通过广泛引入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间艺术、手工艺品等,增强城市文化氛围。
在建筑设计中结合地域特色,营造出地方特色强烈的建筑风格和文化气息,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形象。
综上所述,北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需要充分考虑该地区的气候、地形、土壤、地貌、植被等自然特点,以实现更为合理和科学的城市发展。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城市的生态环境、交通安全和文化特色等方面,为人们创造出更为宜居、舒适和美丽的城市环境。
城市公共艺术中地域文化元素的应用分析
城市公共艺术中地域文化元素的应用分析作者:韩璐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20年第09期摘要:城市公共艺术作品是地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地域文化也为城市公共艺术提供了设计灵感,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注重地域文化元素的融入,以寻求更好的城市规划设计发展方向。
文章简要阐述了城市公共艺术中地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地域文化特征缺失的主要原因,着重分析了地域文化元素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体现,为城市规划建设指明发展方向。
关键词:城市公共艺术;地域文化;自然景观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对于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以及促进城市建设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现阶段,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问题也日益显著,因此要把握新时代发展方向,结合城市规划设计特点,将地域文化元素合理应用于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进一步提高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效果。
基于此,从地区传统文化、自然景观、建筑文化、历史文化等方面研究地域文化元素的应用价值,对于城市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城市公共艺术中地域文化元素的基本内涵地域文化主要是指一个地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地方文化,其产生于当地人们生产创造和生活实践中,同时也体现当地居民独特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
地域文化融合了地区传统文化、自然景观、建筑文化、历史文化,通过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等艺术创造,提取优秀地域文化元素进行艺术加工,形成别具风格的城市公共艺术,可以将地域文化以特别的形式保留和传承下来。
现阶段,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应秉承两项原则:一是凸显地域文化。
深入挖掘地区地域文化特色,在设计中突出地区传统文化的意境美,将城市公共艺术与地域独特的自然景观、建筑物体以及历史文化相结合,彰显城市公共艺术魅力。
二是强调文化创新。
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融合地域文化元素,并非是对地域文化全面继承和盲目抄袭,而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吸取优秀的地域文化,将地域文化元素应用于城市空间规划、绿化建设、雕塑打造、灯光设计等方面,注重地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不断赋予地域文化新内涵,保证地域文化经久不衰,为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提供更多的素材。
地域性理论下的北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地域性理论下的北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郝轶摘要:沈阳市作为东北的中心城市,其在东北的地位不言而喻,其建设的规模、特点和发展方向直接影响着东北乃至北方的城市建设。
应用地域性景观原理对沈阳市的主要轴线道路——青年大街的景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策略。
关键词:青年大街;地域性景观;生态性1地域性理论研究地域性的理论研究包含了地域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及地域文化的保护与创新3方面的内容,概括如下:1.1地域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即每个地区乃至城市都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是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特性,如北京所展现的帝都文化、成都的巴蜀文化、苏杭的吴越文化等都是其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
1.2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了城市发展中带来的“千城一面”的弊端,涌现出了学习关注本土文化的设计观。
强调其景观和设计成果应该立足于本地域的特点之下,希望找到一种将传统的地域文化融合于现代设计理念当中的思潮。
1.3地域文化的保护与创新设计的理念与传统文化在本质上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如何能做到将陈旧的传统文化融合到标新立异的传新设计中来是每一个设计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传统的地域文化是生活在其中居民的精神港湾,存在于每一个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心中,如何将这种精神的依赖转化为现代城市的生机和活力是景观设计的原动力。
2主要城市分析法国香榭丽舍大道,与卢浮宫和新凯旋门处于同一轴线上,又被称为凯旋大道,是当今世界最为繁华的三大商业中心大街之一。
香榭丽舍大道东起协和广场,西至戴高乐广场(又称星形广场)是横贯首都巴黎东西方向的主干道,全长1880m,最宽处约120m,为双向八车道,五板四带式断面。
其东段景观为约700m长的林荫大道,道路两侧以自然风光为主,为英氏的疏林草地;西部则是聚集了世界顶级品牌店、服装店、香水店的商业街区。
香榭丽大道的南方便是塞纳河,其有部分段落几乎与塞纳河平行的。
上海世纪大道,其断面为五板四带式采用非对称设计,是第一条绿化和人行道比车行道宽的城市景观大道,绿化景观人行道占69m,北侧44.5m宽的人行道布置了4排行道树,常绿的香樟在外侧,沿街的内侧则是冬季落叶乔木银杏,起到了夏遮冬透的树种效果。
城市公共艺术地域特征探讨(全文)
城市公共艺术地域特征探讨如今的社会已经是各种文化元素、艺术特征以及思想追求出现大融合的时代,ZG改革开放的大门打开之后,给我国社会各个行业的进展以及建设都带来许多现代化的建设思路,尤其是城市进展过程中所进行的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对于城市建筑的特点方面,盲目地崇尚西方建筑特色,使得我国城市自身的特点被淹没,使得城市的建设失去个性化特征,这不仅忽视了居民对城市的情感寄予问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使我国原本丰富多彩的民族艺术文化逐渐失去光彩。
在全球化的进展浪潮中,要努力使地域文化特色在大融合的时代里绽放光芒。
一、城市公共艺术地域文化的内涵地域文化是在一定范围内长期生活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以及劳动中形成的具有十分突出的地方特色,包含着生活于此地的人们的文化价值取向、传统观念以及生活习惯的物质体现。
它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自然环境,每个地区由于具体的位置以及特别地形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例如我国南北在自然景观上所呈现出来的差异;第二个方面是人文环境,它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因为自然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习惯,从而使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人们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形成了与此相关的人文特色;第三个方面是社会环境,这主要是由于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人们,共同组成着丰富的社会环境,具体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信息传播与收集方式以及生活态度等。
这些物质与非物质的形态共同组成了地域特色,经过历史的进展、沉淀以及演绎,保留其精华部分,经过艺术家制造性的进展,将它们镌刻在城市公共场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公共艺术。
以下的图片部分是城市在进行公共设施建设中,所体现出的地域特征,图一:城市中的景观小品;图二:香港城市公共艺术作品。
二、城市公共艺术地域特征缺失的原因(一)城市规划与设计者没有挖掘民族文化特色城市公共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承载着市民对自己城市的浓厚情感,它们成为城市进展过程的见证者。
我国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的地域性初探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文史哲公共艺术根植于20世纪60年代西方城市历史、多元文化艺术传承与发展系统之中,跟随着两千多年来的历史文化积淀传承于足下。
新事物的诞生总是有其自身发展成熟的过程,公共艺术作为新生事物历经时空的动态性发展现已成为当代城市公共空间的价值取向,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城市先进程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参照体系。
我国公共艺术规划的认知近几十年随着中国城市建设发展与艺术理论实践,公共艺术的附载形式在多样化、多变化中不断扩大范围和规模;在公共艺术前行与发展的同时,我国面临失去个性的众多城市及城市发展的整体需要,公共艺术也随之纳入城市规划之中,成为城市公共空间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通过预先安排行动步骤并不断付诸实践的过程;是一系列选择行为后的结果,是一种优化方案,非原因到结果的循序过程,是一种基于对未来具有导向性的概率思想与方法,无绝对的正误之分,也不等同于简单地模拟未来。
城市公共艺术规划是公共空间艺术范畴内的城市规划与布局,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整体需要和建立人文生态公共艺术价值的诉求。
从发展历程来看,我国城市公共艺术规划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过程,是城市雕塑建设管理与规划的发展。
作为公共艺术作品,生活中与我们最息息相关的有建筑、雕塑、游乐设施、庆典装置等形式;可以是永久性的,也可以是临时性、行为式艺术,如罗伯特·欧文的《九个空间,九棵树》、德国艺术家约瑟夫·波伊斯数年间在卡塞尔留下的种植七千颗橡树的持续行为艺术等。
由于城市公共艺术其内涵及广泛多元的艺术附载形式,从而决定了公共艺术规划的涵盖范围与空间存在方式;城市雕塑是城市公共空间中重要的艺术形式,是公共艺术附载形式之一,其规划应存于城市公共艺术规划范畴中。
当然,并非所有雕塑都可称之为公共艺术。
我国公共艺术规划的现状我国公共艺术规划还处于初步探索实施阶段。
在过去的历史认知层面上,我国城市公共艺术是从城市雕塑开始和作为社会公众认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而势必造成我国公共艺术呈现出整体单一化现象;加上受中国封建农耕文化孕生的急仿趋同心态文化价值观影响,致使城市在改造过程中老城消失、千城一面。
南北方公共艺术差异
南北方公共艺术差异公共艺术具有强烈的“场所感”,即具有明确的环境属性,包括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和城市建筑空间环境等。
一个区域的公共艺术首先应与该区域的文化特质(人文环境)保持一致,它不仅是审美的载体,还应是区域文化的标志物。
不同区域的公共艺术应努力体现各自区域在文脉上的差别,而不是漠视这种差异。
区域文化特征是由自然、社会、人文三重因素所决定,三者在历史进程中综合作用形成某种地域文化特征,是经过千百年积淀形成,被逐步固定下来的。
如我国以东部为主的农耕文化区和以西部为主的游牧文化区。
东部农耕文化区又可分为由汉中原农耕文化区和西南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农耕文化区。
中原农耕文化区自北而南又分为燕赵文化、三晋文化、齐鲁文化、中州文化、荆楚文、巴蜀文化、徽派文化和江西文化。
向北延伸为松辽文化区,向南延伸为闽粵文化区和岭南文化区。
西南文化区分为颠云文化区和贵州文化区,西部游牧文化区可分为蒙新游牧文化与藏文化,这些区域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很鲜明和突出的。
当然,客观分析我国文化现状,地域之间文化差异正在逐步消亡。
导致这种情势的因素很多,但其主要因素,仍可归结为西方文化的东进与长期以来我们对于自身文化的无端破坏。
有很大关系。
因此,必须保护和继承传统区域文化,使几千年历史文脉得以延续。
公共艺术作为思维意识的投射物,必然会表现出自身的文化特征,而这种文化特征又应从属于该艺术品所处的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意指一个国家、民族、城市、区域所具有的、与众不同的文化特质、民风民俗、民族气节等,相互之间具有差异性。
如城市不同“性格”必然各异,北京的庄严稳重,南京的成熟内敛,上海的包容,苏州江南一带的古朴秀雅等等。
我们往往将这种不同区域的深层文化积淀,称之为区域人文环境或区域文化背景。
环境不同,公共艺术形态特征必定要有所不同,否则公共艺术作品就会与所处的人文环境相割裂,不会引起民众的共鸣。
这就要求设计者能在设计伊始将公共艺术始终以置放地人文背景中来展开设计,深刻理解当地文化因素,尽可能把地域文化特质体现在所创作的艺术形态中,即定位准确,使公共艺术始终与地域人文环境保持和谐统-~。
游览北京的城市公共艺术
游览北京的城市公共艺术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以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
除了享有众多名胜古迹和现代建筑之外,北京还以其独特而丰富的城市公共艺术而引人注目。
在游览北京期间,您将有机会欣赏到许多精美的城市公共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装点了整个城市,还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体验。
首先,北京的城市公共艺术在建筑物的外墙上得到了展示。
您会发现许多建筑物的外墙上绘有精美的壁画和浮雕,这些作品展现了北京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主题。
比如,在北京的胡同巷子中,您可以看到许多民间艺术家创作的壁画,这些壁画描绘了老北京的街景和传统文化。
而在一些现代建筑物上,您可能会看到大型的浮雕作品,这些作品以抽象的形式展现了北京的繁荣和现代化。
其次,北京的城市公共艺术也表现在街头巷尾的雕塑作品中。
您会发现许多公园、广场和步行街都设置了各种各样的雕塑作品,这些作品丰富了城市的景观,也为游客提供了拍照和欣赏的机会。
这些雕塑作品形式各异,内容丰富。
有些雕塑作品是传统主题的,如龙、凤等传统神兽;而有些则是现代主题的,如现代艺术家创作的抽象雕塑。
无论是古典还是现代,这些雕塑作品都为游客们呈现出了一个富有艺术氛围的北京。
除了壁画和雕塑,北京的城市公共艺术还表现在街头艺术家的表演和街头乐队的音乐上。
在北京的主要商业区和旅游景点,您常常可以看到街头艺术家为观众展示各种才艺,如杂技、魔术和书法等。
这些艺术家的表演不仅提供了娱乐,还为游客们带来了对传统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
此外,街头乐队也是北京城市公共艺术的一部分,他们在街头演奏各种音乐,为行人们创造了愉悦的氛围,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魅力。
最后,北京的城市公共艺术还包括一些表演和展览活动。
在北京的剧院和艺术中心,您可以观看到各种精彩的舞台剧、音乐会和展览。
这些演出和展览不仅来自国内,也有国际级艺术家和团体的参与。
无论您对戏剧、音乐还是视觉艺术感兴趣,都能在北京的城市公共艺术活动中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人文地理视角下的城市公共艺术
人文地理视角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城市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为城市增添艺术氛围,还能够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
从人文地理的角度来看,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与城市的历史、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城市公共艺术与城市的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
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这些都为城市公共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例如,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可能会在公共空间中设置雕塑或壁画,以展示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而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则可能更注重创新和时尚,通过现代艺术形式来展示城市的活力和创造力。
其次,城市的地理环境也对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
不同的地理环境赋予了城市不同的特点和气质,而这些特点和气质则可以通过公共艺术来表达和体现。
例如,位于海边的城市可以通过雕塑和装置艺术展示与海洋相关的主题,如海浪、船只等。
而位于山区的城市则可以通过雕塑和壁画展示与山地相关的元素,如山峰、瀑布等。
这种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公共艺术不仅能够增加城市的独特性,还能够吸引游客和居民的注意。
此外,城市公共艺术还与城市的社会文化息息相关。
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会在城市公共艺术中得到体现。
例如,一些城市可能更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在公共空间中设置传统文化题材的艺术作品,如传统建筑、民俗活动等。
而一些国际化的大都市则可能更注重多元文化的融合,因此在公共空间中设置多元文化主题的艺术作品,如国际艺术展览、跨文化交流等。
通过城市公共艺术的展示,城市可以向世界展示其独特的社会文化面貌。
总之,人文地理视角下的城市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城市的历史、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艺术作品的展示,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艺术氛围,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和品质。
因此,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应该充分考虑城市的特点和需求,创造出更加符合城市文化的艺术作品,为城市居民和游客带来更好的艺术体验。
城市公共空间地域特色景观设计探讨
城市公共空间地域特色景观设计探讨文章以长春市地域文化特征为例,结合长春市公共空间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设计实例进行分析。
从设计构思、空间布局等方面入手,探讨地域特色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通过分析得出当代景观设计应突出对地域性文化的整体把握,产生强烈的地域特色,创作反映地域特色的景观设计作品。
标签:公共空间;地域文化;景观设计1 地域景观与自然环境长春市地处我国松辽平原中部,是东北亚经济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是东北通往大陆腹地枢纽地带。
该城市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气候为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这里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全年温度变化显著,尤以銀装素裹的冬季美景为最大特色。
长春市区海拔在250-350米之间,除东部有小面积的低山丘陵,绝大部分为台地平原,东高西低。
伊通河贯穿城市南北,作为长春的母亲河,风景秀美、环境怡人,流经长春市多个城区,是难得的自然景观资源,成为代表长春城市形象的地标性景观。
2 地域景观与文化传统长春充分利用冰雪优势,结合天然的环境资源,开展冰雪旅游和冰雪产业。
长春冰雪旅游节、瓦萨国际滑雪节等集冰雪运动、冰雪旅游于一体,已具有广泛的国内外影响。
同时融入冰雪雕塑艺术、冰雪摄影、民俗展示等文化要素。
近年来,在影视产业发展的推动之下,长春表演艺术逐渐形成集团式发展。
地方戏曲“东北二人转”在民间流传广泛,地方舞蹈“东北大秧歌”也从民间走向舞台。
长春还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浓郁的关东民俗、萨满文化、高丽风情等构成了长春的民俗与民族特色。
这些带有显著的地方色彩的民俗要素是构建城市形象不可或缺的风景。
3 地域景观与地方产业汽车制造业是长春城市人文品牌,以汽车产业带动相关制造业的发展。
汽车文化、旅游配套设施逐步健全。
长春电影制片厂是我国建国以后的第一个电影制片厂,曾为新中国拍摄过多部脍炙人口的优秀电影作品,至今仍是我国重要的影视产品基地。
此外,长春大力培育会展产业,目前建有大规模的国际会展中心,并已经建立了“城市雕塑作品展”、“农业博览会”、“汽车博览会”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特色展会品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北方旅游城市公共艺术地域性表现摘要中国北方旅游城市相对其他南方滨海城市而言公共艺术发展较为落后,并没有彰显自己的地域特色。
本文从地方人文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对北方旅游城市公共艺术的地域文化特征进行挖掘、保护和发扬,表现北方旅游城市公共艺术的个性文化特征,探求基于地域性的北方旅游城市的公共艺术规划途径。
关键词:公共艺术地域性表现人文环境保护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生态及环境问题是21世纪人类需要重点考虑及解决的问题之一,公共开放与公众参与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是发展趋势,公共艺术是使存在于公共空间的艺术是能够在当代文化意义上与社会公众发生关系的一种思想方式,是体现公共空间民主、开放、交流、共享的一种精神和态度。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中国的公共艺术发展也随之从无到有,虽然目前已有一些优秀的设计作品产生,对公共艺术的认识也逐步深化,但仍处于发展阶段。
相对其他地区城市而言,中国北方旅游城市的公共艺术设计作品缺少对本地文化特色的反映,缺乏人与城市整体环境融合的意识,北方旅游城市公共艺术设计规划亟需改善提高。
一中国北方旅游城市公共艺术现状现在国内的许多城市都在进行城市形象建设,打造城市品牌形象,我国北方旅游城市也不例外,但是在部分城市建设中却出现了城市公共艺术缺乏全面有指导意义的设计理念,忽视城市建筑外部空间及公共环境空间方面艺术设计的现象,导致城市整体形象建设水平不高,缺乏对城市环境建设和公共艺术设计的深刻认识,缺少“地域性”的表达,导致城市总体风格趋于雷同,城市功能分区混乱的现象。
由于中国经济还处于发展阶段,很多城市建设的核心都是围绕经济进行展开的,追求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思维支配着城市形象建设的发展方向,因而出现了很多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散乱无序,缺乏文化内涵,在建筑风格上盲目追求欧化,对当地地域文化内涵的挖掘进行抹杀或者遗忘。
另外,艺术品的陈设与维护问题,公众参与的被动与漠然,公共历史文化遗产的维护和开发这些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齐齐哈尔市是一个融汇了多个民族的城市,也是一个拥有“世界大湿地”的旅游城市,是一个著名的东北重型老工业基地,这些都是齐齐哈尔所独有的特色,然而,在城市整体公共艺术设计中却很少体现,更没有统一的规划,城市公共艺术规划设计亟待提高。
公共艺术的生成与成熟的表现形式,必然与其所在的地域文化和审美经验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
因为它是由不同地域的人们的不同文化经历或生命体验所酿成的文化符号和精神标志。
公共艺术能够综合体现出当地大众文化的价值取向和公共精神,是融于公共环境空间中的视觉艺术,要想在长期大量的公共文化实践中被社会公众所接纳和延续,公共艺术在内涵上更应加注重对本地区地域文化的表现,在设计形态应具有更强的地方特色,在规划上应更加具有秩序性。
二北方旅游城市地域性特征地域性是具有一定时间性与空间性的结合体,它强调的是自然环境的特定因素及特定地区文化意识形态的特殊性与一贯性。
地域特征体现为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如地理环境、气候因素、植被状况、材料的地方性等属于自然属性,而历史、政治、文化、宗教等则属于人文属性。
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的地域性是基于城市所在的特定地域中一切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因素共同构成的城市公共艺术这个大环境、大规划下的共同体所具有的特性,是城市文化的根基。
北方旅游城市公共艺术在满足大众需求的同时,也要满足地域性的要求。
“作为意识形态的实践形式,公共艺术不仅需要紧密联系文化建设,更需要在民族复兴的实践主题下突显鲜明的文化精神指向和社会公共价值。
”某一地区所具有的独特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为城市公共艺术作品的塑造和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展现方面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北方旅游城市地处较高纬度,冰雪艺术是我国北方城市所独有的地方特色,借助北方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让人们在传统节日及其相关活动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冰雪文化已成为展示北方地域人文艺术的窗口,成为当地地域景观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对经济发展更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如哈尔滨有“冰城”之称,冰雪文化已成为哈尔滨城市品牌形象的标识,围绕冰雪文化打造出的哈尔滨城市形象,也进一步带动了哈尔滨的经济,同时也提升了哈尔滨在世界的知名度。
北方旅游城市属于中国边远地区,远离经济政治中心,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蒙古族、朝鲜族、达斡尔族满、回族、赫哲、鄂伦春和鄂温克等少数民族,体现出了多民族融合发展的人文资源,积淀着深厚的游牧文化和农耕传统,且大量外来移民的涌入,带来了新的文化要素,使得东北地区的艺术特征和文化环境独具特色。
三北方旅游城市公共艺术创作中地域性表现构思北方旅游城市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域文化独树一帜,因此,对其自然环境、人文要素进行分析,可以为研究北方旅游城市公共艺术设计规划提供基础资料和创作依据。
北方旅游城市特定的地域文化特征决定了在进行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与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本城市自身的地域文化脉络及所独具的文化资源,应采用适度的设计手法与设计理念,以多元化、主题化的公共艺术来丰富城市居民的生活,设计出符合地域文化特征的、有生命力的城市公共艺术,彰显城市历史文脉。
1 设计中贯彻“天人合一”的理念“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先辈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认识,它既说明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思想理念的精髓和主旨,即探索和获取“天”与“人”的亲和性,力求达到人与天地万物互相尊重、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人与自然是统一体,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在城市公共艺术的整体规划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城市雕塑艺术、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城市整体建筑艺术风格规划、废旧工厂改造、城市外立面改造等方面,应将“天人合一”思想贯彻其中,都应充分考虑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通过各种元素的艺术化表现,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舒适环境,在整体大的视觉系统中加以考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2 利用废旧厂房改造实现可持续发展东北三省是中国的重工业基地,随着工业的发展,必然会有一些废旧厂房停用闲置,为了能使旧工业区、旧厂房重获新生,可以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旧区改造重建活动。
对废旧厂房进行改造时可通过采用保存原有建筑主体结构,保留一切可以保留的部分,合理利用旧工业建筑的一切可利用元素,对局部建筑空间结构进行改造;在处理新旧建筑元素关系时,将不同时期的建筑元素在总体形式上进行协调,对需改变部分可采用新材料和新样式,使建筑外观上形成新旧建筑元素的空间层次、空间结构及比例关系,通过新旧元素之间的对比可以给旧建筑物带来与时代更为接近的、个性化更强的建筑元素,使旧工业建筑散发新的光辉。
3 注重城市公共环境信息的视觉设计城市的发展、新技术的进步以及对新服务的需求等方面因素使城市中的信息量增大,促使城市设计必须以能为公共民众提供服务为基本理念。
根据不同的环境特点进行设计,才能使公共场所具有真正的持久性。
现代环境虽然形态各异,但是国际化显然是其共通的特征,公共环境标志作为现代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受国际化思潮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和多元文化的冲击,公共环境标志不仅具有鲜明的识别性,而且更富有情趣,具有创意,富有强烈的主观性和视觉冲击力。
具有标识识别特征的公共艺术、招牌、指示牌等标识性信息可以增强城市的场所定位功能和视觉记忆特征。
公共环境标识艺术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对一些有历史意义的地方进行标识,能起到唤醒公共记忆、警示后人的作用,又可以提升城市的品质。
4 加强多种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公共艺术是城市公共环境的组成部分,它存在于公共空间中,向人们传递着各种信息,是城市环境中外在的、可视的艺术形式,蕴涵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和精神内容,是社会大众沟通与对话的重要平台。
公共艺术不仅可以表现环境的特色,更是识别空间的重要因素,同时又是环境特性的精神升华,通过具有象征及标识意义的公共艺术作品可以带给人深刻的记忆,加深对本城市地域文化的理解,所以,在公共艺术作品表现过程中,作品的表现形式应多种多样,而不应该只局限于公共空间中的雕塑,而应将公共空间中的壁画、地景艺术、光电艺术、新材料艺术及时空和空间上能够与公共发生广泛关系的艺术样式都包括在内。
通过运用多种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丰富城市的视觉语言,使城市环境多姿多彩。
5 通过城市建筑外立面改造改善城市视觉形象建筑环境是以较大的体量成为人类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创造物,建筑外观主导着城市空间的设计特色和审美取向,是城市环境中最醒目、最基本的构成因素。
着眼城市整体规划设计,对本地地域特色进行深入挖掘,提炼地域性装饰符号,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监管,从建筑外立面的外形、色彩、材料和细部设计等视觉要素方面对地域特色进行体现,设计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建筑外立面,构建建筑外立面城市整体视觉语言秩序,将建筑与周围环境景观设计及公共艺术作品方面,在色彩、质感、比例、植物分布等诸多因素进行整体规划,加强建筑环境与人的交流沟通,实现城市建筑新与旧的完美结合,城市历史和文化得到继承和延续,城市整体形象得到提升。
6 加强城市总体规划与建设公共艺术规划应以城市原有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为出发点,侧重强调本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差异性,以城市整体地域发展规划为向导,注重政府行为,加强公众参与性,实现公共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制定相应的公共艺术规划布局的基本计划和公共艺术建设方法体制管理条例等,通过一系列条款的规定,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高水准的公共空间提供保障,对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公共空间的公共艺术作品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实现生活中的和谐,体现出自身的价值。
在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设计的基础上,艺术家的创作也应与建筑师及工程师密切配合,以确信设计作品与场所的融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市整体特色空间。
同时,相关政府部门也需要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塑造城市美好形象出发,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贴近人们实际生活的公共艺术作品,减少不必要的中间审批环节,加大国家投资力度,保证公共艺术建设维修方面的资金足够,奠定北方旅游城市公共艺术设计规划的基础,逐渐完善本城市公共艺术设计规划。
四结语公共艺术存在和发生于特定的地域之中,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造成了艺术地域性特征的独特性,通过对环境雕塑、艺术小品、建筑外立面及公共设施等与人有直接接触的方面,在公共艺术的设计题材、创作元素、表现风格、造型、技法、色彩、材料等方面的运用与特色的显现中,都应该对特定的地域及其文化给予足够的关怀体现,要与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周边景物相结合,只有当城市文化的地域特色和公共艺术交汇时,人们才能在社会与环境的共鸣互动中进行交流,才能从中找到文化认同感,才能在社会发展中与自然达到和谐,才能肩负起对城市历史文脉的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