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
修辞手法与说明方法
修辞手法与说明方法
修辞手法是指作者为了表达思想或情感所采用的一种艺术手段,通过修辞手法可以增加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说明方法则是指作者以各种方式解释或阐释某个观点或概念的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反问、对偶、排比等。
比喻是通过寓意相近的形象创造隐喻,使读者更易理解抽象概念;拟人则是将非人物物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的性格和形象,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连接;夸张是夸大事物的程度和影响,以达到强调或唤起读者强烈感情的效果;反问则是以问句表达陈述句的修辞手法,用于强调某个观点或给予读者启示;对偶是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词或短语,通过对比凸显出某一思想或情感;排比则是用相同的句式结构排列并列的事物或观点,以形成韵律感和强调。
说明方法常见的有定义、解释、举例、比较、对比等。
定义是对某个概念或事物进行详细解释和阐述;解释则是对某个论点或观点进行详细说明和分析;举例是通过列举具体的实例来说明某个概念或观点;比较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照,突出它们之间的异同;对比则是通过对比两个相似或相反的事物或观点,强调它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常常可以结合使用,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加强了说明方法的效果,使得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和深入人心。
修辞手法与说明方法
修辞手法与说明方法修辞手法是指作者在表达意思的过程中使用的一些特殊的修辞技巧或手段,用以增强文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修辞手法可以分为词语层面的修辞手法和句子层面的修辞手法。
常见的词语层面的修辞手法有: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暗示另一个事物之间的关系,常用"如"、"像"、"似"等词语进行比较。
2. 拟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行为或感情特点,以增强描写的鲜明性和生动性。
3. 夸张:夸大修辞,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共鸣。
4. 对偶:通过并列的结构排比两个相反的事物,以强调其巨大的对比。
5. 排比:通过并联的结构排列一系列相同结构的句子,以强调其中的重要信息。
句子层面的修辞手法包括:1. 反问:通过提出一个问题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2. 修饰:通过添加修饰语来增加描写的细节和丰富度。
3. 设问:通过提出问题来引起读者的思考,以强调作者的观点或立场。
说明方法是指作者在表达观点、论述道理、解释现象等过程中所采用的一些方法或策略。
说明方法可以包括:1. 举例:通过列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一个概念或观点。
2. 比较: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比较,以突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或差异。
3. 分类:将一组事物按照某种特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以便于对其进行理解和解释。
4. 解释:对某个现象、概念或理论进行详细的解释,以增加读者对其的理解和接受。
5. 引证:引用他人的观点、数据或研究成果,以支持自己的观点或论述。
总而言之,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是作者在表达意思时采用的一系列技巧和策略,用以增强表达力和说服力。
这些手法和方法可以使文章更生动有趣,同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
常见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见修辞方法及其作用1、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2、比拟(拟人和拟物)(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3、夸张(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a、扩大夸张。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
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
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4、对偶(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
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
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5、排比(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修辞方法说明方法
修辞方法说明方法
修辞方法是一种语言和文学技巧,它用来增强语言表达的力度、感染力和美感,使语言语气更加丰富多彩。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方法及其说明:
1. 比喻: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借用一种形象的表达方式来描述另一种事物。
如“他的声音像一团火烧般热烈”。
2. 拟人:用人的语言、行为、性格等特点来描写非人物,使叙述更加生动、亲切。
如“大海在低声咆哮”、“风儿似乎在诉说”。
3. 排比:用连续几个相同的句式或短语来表达同一个意思,以产生强烈的语感和情感色彩。
如“冬天的清晨,雾气迷蒙,雪花飘洒,大地沉默”。
4. 倍数修辞:用同义词或同性缀的几个词语来修饰名词,以产生倍数的强调效果。
如“百战不殆,千山万水”。
5. 比较:通过比较来突出两者相同或不同的地方,以描述事物的特点。
如“他的头像大海般浩瀚,神情却像小鸟般羞涩”。
6. 对比:通过对比来突出两种不同事物的差别,表现出一方的强烈感情色彩。
如“他在狭窄的路上奋力前行,一个坎坷不平;她则在平坦的路上优雅行走,一切从容”。
7. 象征:用一个物象来代替另一个抽象或具体的事物,传达出深层的意象和含义,让读者产生共鸣。
如“春日的阳光透过窗帘洒下来,仿佛大自然在默默地对我微笑”。
8. 借物:用生活中已经存在的物品或事物来形容所要表达的意思,以加深表达效果。
如“课堂上,老师的眼睛像两颗明亮的星星一样,照亮了我们的心灵”。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修辞方法,其中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作用,可以在语言表达中运用自如,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说明方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
说明方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方法和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见的两个概念,它们虽然有些相似,但在实际运用中有着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就方法和修辞手法的定义、特点和区别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方法是指作者在文学创作中所采用的一种思维方式或者表达手段。
它是作者在作品中所运用的一种技巧或者策略,用来表达主题、塑造人物、描绘场景等。
方法包括了故事情节的安排、人物形象的刻画、语言的运用等方面。
而修辞手法则是指作者在表达意义时所采用的一种修辞方式,通过对语言的运用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它是一种语言艺术手段,包括了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多种手法。
其次,方法和修辞手法的特点也有所不同。
方法在文学创作中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它是作品的基础,是作者构建作品的思维框架和表达途径。
方法决定了作品的结构和内容,是作品的灵魂所在。
而修辞手法则是作品的点缀和装饰,它是作者在表达意义时所使用的一种技巧和手段,用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修辞手法是作品的辅助手段,是作者在表达意义时所使用的一种手段。
最后,方法和修辞手法在实际运用中有着明显的区别。
方法是作品的基础,是作者构建作品的思维框架和表达途径,它决定了作品的结构和内容。
而修辞手法则是作者在表达意义时所使用的一种技巧和手段,用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方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在于,方法是作品的基础,是作者构建作品的思维框架和表达途径,它决定了作品的结构和内容;而修辞手法则是作者在表达意义时所使用的一种技巧和手段,用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综上所述,方法和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虽然有些相似,但在实际运用中有着明显的区别。
方法是作品的基础,是作者构建作品的思维框架和表达途径;而修辞手法则是作者在表达意义时所使用的一种技巧和手段,用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希望本文的说明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方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进一步提高文学创作的水平。
小学常见的说明方法和修辞手法
小学常见的五种说明方法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
语言标志:例如、比如、据说、譬如……好处: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更具体、更详细。
例句:云能预示天气。
比如,在新疆地区,出现云就代表将要下雨。
——《看云识天气》(根据大的范围列举相应的例子)回答举例子的作用: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作比较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语言标志:比、而、相对于、较……好处: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例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中国石拱桥》(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回答作比较的作用: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3.列数字(列数据)(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语言标志:数词(大写也是)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度数、倍数……(与年代区别)好处: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既能准确客观的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
)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例句: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中国石拱桥》(体现准确性)回答列数字的作用: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说明方法 修辞手法文档
常见的修辞方法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学习修辞常识的目的是为语言实践服务。
首先能在语言中辨识各修辞方法,继而理解其适用效果;同时要会用这些修辞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修辞方法又称修辞格。
据专家研究,汉语修辞格可达70种之多,常见的有10多种。
(1)比喻。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2)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如: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3)比拟。
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如: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拟物)②蜡炬成灰泪始干。
(拟人)拟人: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4)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如: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修辞手法与说明方法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
例如:老王你不要灌汤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
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⑶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⑷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4、作用⑴化平淡为生动;⑵化深奥为浅显;⑶化抽象为具体。
5、构成条件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是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⑴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⑵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测⑶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意6、常用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比拟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使文章更生动。
将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⑴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什么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例句:⒈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朱自清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⒊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朱自清⑵拟物(借物喻人):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
例句:⒈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⒉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⒈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⒉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
个人收集整理-ZQ
种修辞手法及主要作用:
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可以使深刻地、抽象地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
比拟:使无生命地东西活跃起来,使抽象地事物具体化,加强语言地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拟物则常常表现出作者对被描写对象地憎恨和蔑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夸张:突出特征,启发联想,烘托气愤,表达强烈地感情.
引用:加强真实性,增强表现力、说服力,从而收到言间意明地效果.
排比:加强语势,使思想内容层层深入,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叙事透辟,条分缕析.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反问:比直接说出答案更鲜明有力,更富启发,语气、感情更强烈.
对偶:使两方面地意思互相补充和映衬,加强语言地感人效果,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反语:使语言幽默或增强讽刺地力量.
反复:表达强烈深挚地感情;突出主题,分清条理.
对比:把相反或相对事物地特征或本质突显出来,使其更为鲜明、突出.
排比: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事代情,使语言多变,丰富多彩,具体形象,并引发读者联想.
1 / 1。
小学语文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
常用的修辞手法1、比喻:用具体的事物去描写抽象的事物。
作用: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例句:天空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
2、拟人:把物当成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例句: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对你微笑。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例句:这块地方没有巴掌大,怎么能盖房子呢?4、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蟋蟀有特别好的建筑工具吗?没有。
6、反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7、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干这种勾当它从不偷偷摸摸,总是从从容容、不紧不慢的,因为它自认为是这条河的主宰。
(《白公鹅》)8、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说明方法与修辞手法
常用修辞手法1、比喻:就是打比方,指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去表现抽象的、难懂的、人们少见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本体、比喻词、喻体三部分构成。
本体和喻体两种事物之间必须在某一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同类,比喻词常用的有“好像、像……一样(似的)、仿佛、是、成了”等。
例:在阳光的照耀下,漫山的山茶花仿佛千万颗红星在闪闪发光。
2、拟人:就是把人以外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像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做人的动作。
例:淘气的小闹钟每天准时把我叫醒。
3、排比:就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相同或意思相关,字数大致相等,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的。
(一般有相同的字眼为标志。
)例: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作文。
4、夸张:就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有意把事物的形态、特征、作用进行扩大或缩小来描述。
例:在巴掌大的监狱里,同志们照常锻炼身体。
5、反问: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
无疑而问,不需回答。
多用“难道、怎能、怎么”等词作反问词。
例:(1)作为一个小学生,怎能不努力学习呢?6、设问:就是有针对性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把自己的看法谈出来。
实际上就是自问自答。
例:我能被中条山的风吓倒吗?不能,绝对不能。
7、对偶:指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关或相反的两组句子组成对句的一种修辞方法。
(对联一般采用对偶的写法)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说明方法一、打比方:是以人们常见、熟知的事物,比喻说明不常见、不太熟知的事物,达到通俗易懂的目的。
例如:1、翼龙身体两侧长着翅膀,展翅高飞时,如同一架在天空中翱翔的轻型飞机。
2、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走起路来,好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
二、列数字:就是运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例如:1、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
2、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三、作比较:就是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互比较,使其特点显得更加突出。
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
修辞手法和说明手法一、修辞手法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2、拟人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构造一样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
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夸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张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5、设问为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展答复。
即自问自答。
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二、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引用、分类别、列数字、作比拟、列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作假设。
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
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
作用: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读者更能理解,具体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例句:云能预示天气。
比方,在新疆地区,出现云就代表将要下雨。
——?看云识天气?效果:举了......例子,真实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为了使说明的容更充实具体,更具说服力,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等。
引资料的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作用: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表达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引用古诗:使说明文更具诗情画意。
例句:“浅深春色几枝含,翠影红香半欲酣〞,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是美好、馨香的。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还是自由、灵动的。
效果:引用诗歌使文章具有诗意美。
引用故事使文章具有趣味性。
作比拟是将两种类别一样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拟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记叙顺序、说明顺序、论证顺序汇总
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记叙顺序、说明顺序、论证顺序汇总一、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修辞手法一共有63大类,79小类。
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其中大类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又名比体,分为拟人、拟物),避复,变用,层递,衬垫(衬跌) ,衬托(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顶针、联珠),对比,对偶(对仗、队仗、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婉曲,通感(移觉、移就),跳脱,转文,舛互。
(共计63种)二、描写方法描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
描就是描绘,写就是摹写。
描写就是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描写方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作者一般综合使用描写、叙述等方法来塑造形象。
按内容来分,描写有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种。
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五种,即肖像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对人物局部细节的描写称为细节描写。
景物描写则包括静态与动态、客观与主观、反衬与对比三种。
描写按内容分,有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按特征又可分为白描、细描、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情景交融等等。
(一)人物描写1.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通过对容貌、神情、姿态、服饰、音调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例如:她有着乌黑的头发,粉红色的外套称托出她那水灵灵的脸蛋。
2.动作描写:也叫行动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小学语文常用必考修辞手法分类解析与说明方法的作用
小学课内的修辞手法分类及说明方法的作用
1.比喻: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A描绘B。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2.拟人:把物当做人来描写,赋予人的思想。
作用:把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言过其实的夸张描述。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用一连串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又一致的语句表达相关内容。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干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5.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关的两个句子/短语,排列在一起,表示相反、相同或相连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干记忆,有音乐美感。
7.设问: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8.反问: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常用说明方法的作用
举例子--使文章更直观,更有说服力;使说明的对象具体形象,便干读者理解。
列数字--更具体,更准确;
分类别--条理清晰;
作比较--鲜明突出;
打比方--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作诠释--补充说明,更易理解;
画图表--形象直观,便于比较;。
修辞手法、说明方法和表现手法的区分及其作用
(一)修辞手法掌握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⑴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⑵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⑶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⑷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⑸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⑹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
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⑺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⑻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⑼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⑽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⑾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二)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事例.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
阅读说明文,了解说明文采用的说明方法,一要看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对象,适应怎样的生活需要;二要看所用的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的。
)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1、下定义:用简洁的语言科学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如: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作用:科学准确的揭示本质特征答题模式:用简明而科学的语言揭示(概括)了××(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使说明更加严密、科学。
2、作诠释:介绍或解说事物、事理的性质与特点。
作用:通俗易懂、给人以清晰的认识,更便于理解。
答题模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什么事物)的×××(什么特性/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读者对×××(它的特性)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作诠释”与“下定义”的区别:通常两者采用“什么是什么”的模式。
修辞手法、说明方法类型及作用
修辞手法、说明方法类型及作用一、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反复、反问、设问。
二、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画图表、下定义、摹状貌、引用。
三、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的作用:形象生动地描写事物或讲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读者易于理解。
2、拟人的作用:使描写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
3、排比的作用:加强气势,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4、夸张的作用: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5、对偶的作用: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的作用:增强语气,突出思想感情。
7、反问的作用: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8、设问的作用: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思考,使所要强调的意思更加突出。
四、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1、举例子的作用:真实、有力地说明了某事物的某一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2、分类别的作用:从多种角度阐述了事物的某一特点,使说明更清楚、更有条理。
3、列数字的作用:更具体、更准确地说明了某事物的某一特点。
4、作比较的作用:通过将A事物和B事物的比较,突出A/B事物的某一特点,化深为浅,化繁为简,更清楚、更鲜明地说明事物,增强说明效果。
5、打比方的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某事物的某一特征,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便于读者理解。
6、画图表的作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某事物的某一特征,便于读者理解。
7、下定义的作用:科学、准确地说明某事物的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
8、摹状貌的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某事物的本质特点,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9、引用(典故)的作用:用典故来说明某事、某道理,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更容易激发读者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句子训练之修辞手法与说明方法练习卷
班级:姓名:
一、下列各组中修辞正确的一组是()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
他难道不像一个真正的守门员吗?
森林伸出有力的臂膀,发出欢快的呼啸声。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震得山岗也动了。
A、比喻反问拟人陈述
B、比喻疑问夸张拟人
C、引用反问拟人夸张
二、下面的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将序号填入括号内。
A.环境描写
B.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D.神态描写
E.动作描写
①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
②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
③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
()
④林子里静极了。
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
⑤“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
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 ()三、读句子,体会句子的修辞方法和感情
(1)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这个句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老桥”比作“”,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
(2)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这个句子用()修辞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这两位朋友间的。
(3)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作者将()比作“无字的歌谣”,描写了雨来时声音由()及()、由()及()的动态过程。
(4)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
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作者将“岩石、树叶、绿草”比喻成“”,将“飘飘洒洒的雨丝”想象成“”,将此时的雨声联想成“”,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雨的美。
四、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1、白天,生活在威尼斯的人们有的乘着小艇去做生意,有的坐着小艇出去游玩,还有的坐着小艇去郊外呼吸新鲜的空气。
()
2、静寂笼罩着威尼斯,古老的威尼斯有沉沉地入睡。
()
3、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
4、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
5、杜小康的一只脚底,还在一滴一滴地流血,血滴在草上,滴在父亲的脚印里,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的那群鸭的羽毛上……()
六、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
2、地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
3、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
4、有人借用媒人的称呼,把能够传递信息的物体叫媒体。
()
5、地球表面的面积是 5.1亿平方公里,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
6、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
()
7、全世界的植物,一年中能制造出好几亿吨有机物,这真是一个无比巨大的合成工厂。
()
8、例如,野兔靠吃野草来生活。
()
9、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上都上着板子,门前堆放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10、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
()()
11、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
()
12、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绘画也有明显的变化。
()
13、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
14、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
15、化石研究表明,大熊猫几百万年来的形态结构造变化不大,现今的大熊猫仍然保留着
许多原始特征。
()
七、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运用。
1、我们的菜地。
(请用3种以上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述菜地。
)
2、我们的教室宽敞明亮。
(请运用3种以上说明方法,介绍你的教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