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上册.《整本书阅读》课型设计及教学管理课堂课件

合集下载

[统编版]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整本书阅读流程设计的探索和构想标准课件(42张)

[统编版]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整本书阅读流程设计的探索和构想标准课件(42张)

课 堂 活 动 : 案 例 设 计 阅读带来思维方式的转变
李煜辉《探索和发现的旅程——整本书阅读之专题教学》 、思维培养认识不足,指导力不够。
第一阶段(20—30分钟):评课标准(交)
行为目标:读、做、思、写或说
《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上下)(马正平)
①目标 ②评价方式 ③任务设计(不少于3个)④成果形式
李煜辉《探索和发现的旅程——整本书阅读之专题教学》 第二阶段(40分钟):流程设计(最好画出流程图) 表演是不是合适的成果输出? 行为目标:读、做、思、写或说 行为目标:读、做、思、写或说 于丹《论语》心得(上下) 第一阶段(20—30分钟):评课标准(交) 二、阅读过程:时间、任务、指导、记录 ①目标 ②评价方式 ③任务设计(不少于3个)④成果形式 《40岁,开始学做教育》万玮 成果:书面、多样、语文学科属性 成果:书面、多样、语文学科属性 ——未来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方法目标:阅读方法和思维方法
整本书阅读流程设计的 探索和构想
01
整本书阅读难在何处?
难在何处?
驾驭难 (教师阅读) 时间难 (学生阅读) 授课难 (教学组织) 评价难 (教学效果)
专业成长 课程规划 学习设计 培养目标
难在何处?
归根结底,我们对高中学生语文学习活动中的思维发展 、思维培养认识不足,指导力不够。
——未来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长恨歌》专题学习 评价:及时、科学、多样、促进
内化目标:积累、丰富、深化 ——未来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 4.拓展阅读——任务2 归根结底,我们对高中学生语文学习活动中的思维发展
尊重学生选择,多元化输出,师生共议,选择有效策略、路径,批判性思维
印5篇:新旧唐书史料+人物评价论文 “逆向式”教学设计的原理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优质PPT课件含单元知识点归纳与测试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优质PPT课件含单元知识点归纳与测试
乡土社会 欲望
文化事实;传统
现代社会 需要
自觉的生存条件
合于生存条件 可以从容盲目试验
功能 客观,理性
以欲望为行为指导
计划行为
社会变迁的里程碑
《乡土中国》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人和人的社 会关系分析
以个人为中心的差序格局 以家族为单位的事业组织
男女有别
以同性为主异性 为辅的单系组合
文字下乡
乡 土 本
村落
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改革无讼社会合作横暴权力互相交割社会冲突同意权力小到关门受到限制无为政治乡土社会权力经济利益无为政治压迫契约维持皇权养民微弱长老统治教化权力背景社会继替内容学习文化目的陶炼出合于在一定文化方式中经营群体生活的分子原则文化稳定长幼尊卑文化不稳定亲子师生社会变迁智力专业机会长老失权长老统治地缘亲属亲子社会稳定血缘血缘投影无商业减轻社会关系负担社会性质转变无血缘关系的结合理性支配限制冲突依赖人情乡土社会商业地位不容选择血缘和地缘身份社会契约社会现代社会名实的分离社会背景权力性质是否反对目的结果社会冲突横暴权力没有反对只有反抗压制反抗不容忍反对社会合作同意权力发生获得同意社会继替长老权力不发生注释表面承认内容改变名实分离社会变迁时势权力发生于同一问题不同答案上对垒现代社会文化事实
滨而处,终身沂然,乐 而忘天下。”
2020/5/12
图片4:故事“窃负而 逃”
问:相关内容在哪一 页?
请用文中的理论 解释这一现象。
图片5:家庭合影 问:请找出相关页码?是不是以人数区分大家庭和小家庭?家 庭的结构是什么?功能是什么?中国的家扩大的路线是什么? 男2女020/5有/12 别吗?
某甲已上了年纪,抽大烟。长子为了全家的经济,很反对他父亲有这嗜好,但也不便干 涉。次子不务正业,偷偷抽大烟,时常怂恿老父亲抽大烟,他可以分润一些。有一次给长 子看见了,就痛打他的弟弟,这弟弟赖在老父身上。长子一时火起,骂了父亲。家里大闹 起来,被人拉到乡公所来评理。那位乡绅,先照例认为这是件全村的丑事。接着动用了整 个伦理原则,小儿子是败类,看上去就不是好东西,最不好,应当赶出村子。大儿子骂了 父亲,该罚。老父亲不知道管教儿子,还要抽大烟,受了一顿教训。这样,大家认了罚回 家。

统编版必修上册1.《整本书阅读》课型设计及教学管理课件

统编版必修上册1.《整本书阅读》课型设计及教学管理课件
②紫菱洲(湿地公园) ③秋爽斋。刘姥姥喜剧表演,八个精彩特写,堪称 细节描写的经典。 ④荇叶诸。“破荷叶可恨”“留得残和听雨声” ⑤衡芜苑。陈设简陋,素净,烘托宝钗的性情。 ⑥藕香榭。排座次,行酒令,描写贾府鼎盛,酒令 雅俗有别,符合人物身份。
2.人物语言折射出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比如,第八回,宝黛钗首次聚会时,黛玉的语言。
——郑桂华
统编版必修上册1.《整本书阅读》课 型设计 及教学 管理课 件
统编版必修上册1.《整本书阅读》课 型设计 及教学 管理课 件
二、课型设计 《乡土中国》6课型设计
课时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3课时 第4课时
课型
导读激趣
教学任务
读什么 为何读 怎么读 规划
批读指导示范
掌握批读方法,为自主阅读做准备
意译:These are your aunts.
统编版必修上册1.《整本书阅读》课 型设计 及教学 管理课 件
• 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 • 西洋的社会有些象我们在田里
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 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
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 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
上所发生的的一圈圈推 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 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 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 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 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 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 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建议围绕《红楼梦》的以下几点,选取精彩片段,激发学生 的阅读欲望,激活其阅读兴趣。 1.日常琐事蕴含丰富的故事性 (如40回)
贾母带着刘姥姥浏览大观园,借刘姥姥的眼睛在展示大观园。
①潇湘馆。关于窗帘的选择和替换,议论“软烟 罗”,不仅凤姐没见过,连薛姨妈都没见过,只有贾 母能娓娓道来。揭示了贾府世代贵胄之家,诗礼簪缨 之族奢华已久。

(新教材)2021版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课件:第5单元 整本书阅读

(新教材)2021版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课件:第5单元 整本书阅读
法律、国会,中国的封建阶级则叫嚷朕即国家,倡导孝、悌、忠、信。 因此说,两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渊源于各自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不同的人。
社会价值
• 《乡土中国》中“熟人社会”“差序格局”等概念及其思想,对当前农 村社会工作具有重要启示。
• 1.用接地气的方式沟通交往
• 任何沟通方式都要符合具体文化情境。沟通的方式不接地气,就很难融 入村庄社会,不能建立和维护社会工作者的良好形象。社会工作者的服 务对象是农民,因此必须采用合适的话语。不能满嘴理论,不能唱高调, 要接地气,要善于倾听。避免高姿态,避免盛气凌人,避免用理论分析 去代替农民的直观体验。
比较维度
横暴权力/同意权力 乡土社会(稳定)/变 迁社会 乡土社会/现代社会 身份社会/契约社会 中国社会/西洋社会 乡土社会(稳定)/变 迁社会 乡土社会/现代社会
局部分析
“重刊序言”“后记”“附录”及前三章 (“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 ) 人物速写 • 任成务书一目的略。读“重刊序言”“后记”,了解此书的写作背景、学术范围、
资本主义文化较之封建文化,当然是属于进步的东西,比方作者说:
“在西洋社会里争的是权利,而在我们却是攀关系、讲交情”。“争的
是权利”诚然是资产阶级的社会观,却富有催人向上的活力,而后者却 是封建遗毒,毫无进取性。
• 第三,作者不仅对中西文化的现状进行比较,而且追根溯源,探寻发生 中西文化的各自历史原因。资产阶级高喊平等、自由、博爱,提倡宪法、
• ③“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化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 们在乡土社会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对比概念 )
• 可见,从时间维度上看与“乡土社会”相对应的应该是“现代社会”。
• ④概念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指这 个概念的含义,即该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所特有的属性。概念的外延 就是指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的范围。(演绎佐证 )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

《乡土中国》先导课一、导入解题:《乡土中国》的英译版书名为《From the Soil——The Foundations of Chinese Society》(费孝通先生译),后半部分意为中国的基层社会,前半部分说明了中国基层社会最大的特点——从泥土中来。

因此《乡土中国》书名的含义:从泥土中来,构成了中国的基层社会。

同学们处在青春洋溢的年纪,但终有一天会踏入社会。

对于中国的社会,无论是传统社会,还是现代社会,大家都会产生一定的疑问与看法。

因此在本阶段,阅读《乡土中国》能够帮助同学们走进中国的基层社会,了解当下所生活的社会。

二、从乡土中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始终和泥土息息相关。

中国的创世神话:最有名的是女娲“抟土造人”。

神话自然是虚构的,但是这则神话却也能深刻地反映出在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中,中国人和泥土是息息相关的,是“泥土”滋养了中国社会。

西方的创世神话:最有名的是丢卡利翁抛石再造人类。

他与妻子将石头往脑后抛去,每扔出一个石头,石头便化为一个人。

明确:对于一个航海民族来说,石头所代表的坚毅、勇敢是更为重要的品质。

而在中国神话中,泥土的滋养以及泥土对民族性格的塑造会更为重要。

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农业文明史,更是一部家族、家庭史,把握农村社会是理解中国社会的前提。

因此,《乡土中国》开篇第一句是:“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所有的社会现象,如果究其根源,都来源于泥土、乡土,也就是所谓的“土气”。

从古至今,关于泥土的崇拜与信仰比比皆是。

举例:重耳流亡列国、臧克家诗歌、中国人各处种菜、亲属间的称谓、《白鹿原》中族长的权力三、本书简介费孝通可谓是中国最早、最著名的社会学家。

留美回国后,他借助美国的“社会分析法”分析中国的社会。

《乡土中国》便来源于费孝通先生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的“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当时他应《世纪评论》之约分期连载14篇文章,《乡土中国》由这些内容、文章辑录而成。

高中语文 统编版 必修上册 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课件(34张PPT)

高中语文 统编版 必修上册 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课件(34张PPT)
12
中国人为什么那么喜欢种菜(种植)?
以土为生、安土重迁——中国精神之“根”
13
《白鹿原》族长祠堂行家法
14
《白鹿原》族长祠堂行家法
15
我的假设是中国乡土社会采取了差序格局,利用 亲属的伦常去组合社群,经营各种事业,使这基本的 家,变成氏族性了。
——《乡土中国•家族》83页第二段
回到我们的乡土社会来,在它的权力结构中,虽则 有着不民主的横暴权力,也有着民主的同意权力,但 是在这两者之外还有教化权力,后者既非民主又异于 不民主的专制,是另有一工的。所以用民主和不民主 的尺度来衡量中国社会,都是也都不是,都有些像, 但都不确当。一定要给它一个名词的话,我一时想不 出比“长老统治”更好的说法了。
24
25
26
熟悉→陌生 稳定→流动
读《乡土中国》 可以探索我们的未来
长老统治→法治社会
27
为什么读《乡土中国》
读懂过去 观照现在 探索未来
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获得美学与艺术的熏陶; 获得语言的营养,得到表达的锤炼。
28
YANGJIAPING
三、读法探路
29
第一步:浏览
即概读,就是了解作者和书名,阅读前 言、后记、序、目录,大概了解整本书的体 例、主要内容、篇章格局。浏览后可做具体 内容的猜想,并在阅读中修正、检验、丰富 自己的猜想。
4
“这本小册子的写作经过,在《后记》里已 经交代清楚。这里收集的是我在四十年代后期 ,根据我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 会学’一课的内容,应当时《世纪评论》之约 ,而写成分期连载的十四篇文章。
——《旧著<乡土中国>重刊序言》P24
社会学著作
上世纪四 十年代后期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二)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二)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一、主要学习任务及学习活动
先设计思维导图“如何分析一本书”。然后搭好框架请同学 们“添枝加叶”,做到快速且自主地梳理包括研究对象、研 究范围、研究目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学术价值等在内的问题, 明确阅读“预期”。再阅读这本书的总论,即第1章《乡土 本色》,理解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性所具有的特征。
一、主要学习任务及学习活动 研究对象:以中国乡土社会的社会结构为研究对象,
一、主要学习任务及学习活动
第四板块:研究“经济”板块。
内容包括:第6章《家族》、第7章《男女有别》、第12章 《 血缘和地缘》。对比西洋家庭的结构,分析、归纳乡土 社会“小家族”的功能,了解乡土社会在经济方面的特征。 可设置情境,通过设想“新客”李土根在异乡将如何谋生, 来体会乡土社会的经济形态是怎样逐渐发生变化的。
一、主要学习任务及学习活动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 的阐述观点。
一、主要学习任务及学习活动
第二板块:研究“语言文字”板块。
内容包括:第2~3章,即《文字下乡》和《再论文字下乡》。 学习作者如何反驳乡下人“愚”这一偏见,既掌握驳论方法, 又印证本章结论。关注调查材料,用思维导图呈现这两章论 证的逻辑思路,体会作者陈述学术见解的思维过程和表述方 式。
一、主要学习任务及学习活动
第三板块:研究“人际关系、道德”板块。 内容包括:第4~5章,即《差序格局》《维系着私人的道 德 》。对比“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认清乡土社会 的结构格局。可问题激趣,如“微信朋友圈算不算是差序格 局的一种表现”等,让思想沟通书本内外,体会“差序格局” 对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刻影响。 做法:勾连传统,拓展思维。
在阅读第1章时,为了更深入地认识乡土社会的这些特征, 可以引导同学们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思考。如中国人 自古安土重迁,为什么现如今“北漂”“南漂”这么多?相 比前些年每逢春节深圳便犹如一座“空城”的景象,如今留 在深圳过春节的人开始多了起来,该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2020版新教材高中语文5整本书阅读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2020版新教材高中语文5整本书阅读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
E.政府组织的送电影下乡 F.政府组织的送图书科普知识下乡 G.政府组织的文化工作者下乡服务(培训、写春联、摄 影等)
10.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您有没有阅读过相关的书 籍? ( ) A.有,但很少 B.有,而且有时间就看 C.没有
文本细读是指为深层领会作者匠心,从而对词句含 意、结构层次、情感意境、写作手法等进行多角度、 多层面细细咀嚼的一种阅读方法。
第一步:细读第一篇《乡土本色》,筛选出诠释“ 乡土社会”概念的语句。
第二步:对筛选出的语句进行梳理、整合,共同完 成下面表格。
语句
乡土社会特征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 乡土性的
“礼”是传统的维系,乡土社会是区 别于法治社会的礼治社会
序号 九

篇名
主旨
无讼
推行下乡的新的法律制度对礼治的乡 土社会产生了副作用
解释了横暴权力与同意权力,从历
无为政治
④史_的__经__验__中__找__出__了__“__无__为__”__的__价__值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50元以下
B.51元—150元
C.151元—300元 D.301元—500元
E.500元以上
7.平时空闲时间您都有什么文化活动? ( )
A.书画诗词
B.旅游
C.看电视、看电影 D.看戏或文艺演出
E.读书看报
F.打牌、打麻将、下棋
G.上网
H.听广播
I.唱卡拉OK(歌舞厅) K.念经做佛事 M.打腰鼓或跳健美操 O.其他
序号 五 六 七 八
篇名 系维着私 人的道德
家族
男女有别
礼治秩序
主旨
中国乡土社会“差序格局”中道德 体系的最大特点——“私”

《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上课课件 80

《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上课课件 80

《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上课课 件 80

(4)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成功经验,
学 提
及时组织交流与分享。应善于发现、保护和支持学

生阅读中的独到见解。
《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上课课 件 80
《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上课课 件 80
整本书阅读 中的表达与交流
《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上课课 件 80
《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上课课 件 80

书册教学价值分析
《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上课课 件 80
《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上课课 件 80
书册教学价值分析的基本维度
《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上课课 件 80
《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上课课 件 80
1.《红楼梦》的首要教学价值在于对学生精神成长过程有重要引导作用。 2.《红楼梦》中呈现极为丰富的社会信息,广泛细致的世态人情,正是高中学生思维和情感发展需要 汲取的营养。 3.《红楼梦》是典型的古典章回体小说,其精致严谨的叙事风格和“草蛇灰线”的写法能够帮助学生积 累整书阅读经验,弥补和修正其碎片化阅读造成的的浮躁与粗糙的习惯。 4.《红楼梦》在审美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积累审美经验,提高审美品位。 5.《红楼梦》有丰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鲜活而多姿多彩,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浸润其中,从而获 得传统文化的熏染。 6.从纯粹写作的角度,学生阅读《红楼梦》可以在构思行文、叙事写人等小说技巧方面获得大量经验。 7. 《红楼梦》内涵丰富,涉及领域极广,适合展开跨学科学习

(2)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通读全书,
习 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
目 标
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课件(共4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课件(共4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阅读方法
1.品词析句,咀嚼玩味 2.圈点、勾画、批注 3.对比分析法 4.撰写内容提要与关键词 5.辨道理论证逻辑,梳理实证分析思路 6.思维导图应用
不动笔墨不读书
第一部分 梳理文章要点
任务一:提炼中心句
《乡土本色》共17个自然段,快速阅读,根据文段填出横线上的内容。
1.中国社会是 乡土性 的。
【界定本章乃至整本书所讨论的对象,即基层的中国社会】 【可理解为“高层社会”和“边缘社会”,它们与传统基层社会不同】
段意:开宗明义,概括性地提出“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这一观点。
【长江、黄河、珠江,三大流域皆孕育了农业文明】
☆ 文本精读、深读 【乡下人谋生离不开泥土】
(2)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 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在我们这片远东大陆上, 可能在很古的时候住过些还不知道种地的原始人,那些人的生活怎样,对于我们至多只有一些好奇 的兴趣罢了。以现在的情形来说,这片大陆上最大多数的人是拖泥带水下田讨生活的了。我们不妨 缩小一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而且,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 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最近我遇着一位到内蒙旅 行 种回 ,来 一的 家美 家国划朋着友小,小他的很 一奇 方怪 地地 ,问 种我 植: 起你 来们 ;中 真原 像去 是的 向人土,里到一了钻这,最看适不宜到于其放他牧利的用草这原片【心本观,地段点依的的句旧方核】锄法地了播。 我记得我的老师史禄国先生也告诉过我,远在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 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这样说来,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从土里长出过光 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一)课件33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一)课件33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0
一、前言
五步阅读法:浏览——略读——精读——研读——重读。 第一步:浏览。浏览目录,大致了解整本书的体例、主要内容、篇 章格局。 展示《乡土中国》目录。 第二步:略读。略读就是快速阅读,了解每一章的内容大意,略读 每一章的核心概念与主要观点,大致理解书中重要观点。
11
一、前言
第三步:精读。精读就是认真反复阅读,逐字逐句地进行深入钻研, 借助批注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体悟,可以借助回答教材中的阅 读导引来检测对相关概念的理解是否到位。借助书本每一章前的文 本梳理勾连章节与章节之间的关系。
9
一、前言
“粗读”之后,就进入了“细读”,主要是分析性阅读,在整个阅 读中占大头的,要花更多的精力。“细读”时最要紧的,是“抓概 念”。比如,《乡土中国》中的就有“乡土社会”“礼治秩 序”“差序格局”“无为政治”等等概念,“细读”时要作为重点 去“抓”。“抓概念”就是抓观点,抓重点,抓关键,特别是那些 核心概念,抓住了才能纲举目张,把握全书的主要内容和学术创见, 理解其研究的价值。
整本书阅读
《乡土中国》(一)
(含配套学案)
1
一、前言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把费孝通的《乡 土中国》列为“整本书阅读”单元, 要求通读,估计有些同学拿起这本 书,翻几页,会觉得难,读不下去。 以前课文是一篇一篇地教,现在要 读整本,又是很少接触过的学术专 著,感到难,属于“正常反应”。
2
一、前言
《乡土中国》的确有点难。这是社会学 的经典论著,学术性强,即使这方面的 专家,读起来也要费一番心思的,何况 我们中学生?书中所写的“乡土中国”, 对于当今许多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来说, 是那样遥远,农村的学生也未见得就不 感到陌生,这也会造成阅读障碍。经典 阅读总会有困难,却又是充满乐趣的。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之差序格局 教学PPT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之差序格局 教学PPT课件

差序格局
主旨: 本章主要内容是以西洋社会的“团体格局”为对照,分
析中国乡土社会“差序格局”的特点:以“己”为中心向 外推进的差序格局,群己、人己界限可伸可缩;以“己” 为中心的差序格局实则是自我主义。
梳理文脉 感知内容
成员对团体关系相同 团体有界限、界限分明
思维导图
西方:团体格局 争权利




提 出 问 题
最 大 的 毛 病



(捆柴式)
个人主义:团体中的成员是平等的(平等观念),团体不能抹杀个人,只能
在个人交出的部分权利上控制个人(宪法观念)

家的范围模糊,可因时因地伸缩
会 结
亲缘关系
以自己为中心,根据亲疏关系形成等差递减的一层层 同心圆网络

每一个人的关系网独一无二
格 局
体现
每家以自己地位为中心画一个圈子,“街坊”
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 此。
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 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
亲属关系

在中国这个“家”字可以说最能 伸缩自如了。大到数不清,真 是天下可成一家自家。

在孩子成年了住在家里都得 给父母膳宿费,大家承认团体 的界限。
在团体里的有一定的资格。 资格取消了就得走出这个团体。 在他们不是人情冷热的问题, 而是权利问题。
【比喻论证,形象地说明了西洋社会中个人与团体之间的关系】 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
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得分清楚。在团体里的人 是一伙,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如果同一团体中有组别或等级的分 别,那也是事先规定的。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第5课时:绘制思维导图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第5课时:绘制思维导图

第五课时:绘制思维导图,读懂第8-11篇——《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1.阅读第8篇《礼治秩序》、第9篇《无讼》、第10篇《无为政治》和第11篇《长老统治》,完成12000字的阅读量,把握文章内容。

2.设置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理解“礼治”“法治”“横暴权力”“同意权力”“教化权力”等概念及其关联,培养知识结构化的习惯。

3.理清《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四篇的论证思路,勾连、整合几篇内容,训练发散性思维,提升阅读力。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第8篇《礼治秩序》、第9篇《无讼》、第10篇《无为政治》和第11篇《长老统治》。

阅读提示:⑴勾画各篇的关键语句,初步理解相关内容。

⑵用不同颜色的笔圈画核心概念及其相关论述文字。

⑶全书要回答的大问题是“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那么第8-11篇要回答的小问题分别是什么呢?。

1课时。

一、课堂导入思维导图是图形思维工具,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实用性方法,有圆圈图、双气泡图、树状图、流程图等多种形式。

绘制图文并茂、一目了然的思维导图,是《乡土中国》这类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术著作非常适用的阅读策略。

绘制思维导图要清晰的呈现作者的论证思路,是“做笔记”不是“记笔记”,所以要理解文章内容后进行再创造。

阅读学术著作“最费功夫的,是要厘清其论证思路”(温儒敏)。

绘制思维导图,不仅可以深化对概念的理解,理清行文脉络,明确论证逻辑,还能够关照全书,宏观把握,同时“学到如何让思维和表述更有条理,更讲逻辑”(温儒敏)。

今天,我们一起用“绘制思维导图”的策略继续阅读《乡土中国》。

二、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抓住核心概念,读懂《礼治秩序》1.观看电视剧《白鹿原》中“实践《乡约》”的片段,跳读《礼治秩序》《无讼》,找出和视频内容有关联的关键语句或核心概念。

示例:(1)《乡约》就是“礼”,“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

(《礼治秩序》第8段)(2)《乡约》“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精品课件 第7单元 第七单元 整本书阅读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精品课件 第7单元 第七单元 整本书阅读

第二部分:第六回至第十八回,是故事的“开端”。 从第六回开始,以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为契机,全面展开了《红楼梦》的故事。 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秦可卿之死和贾元春省亲。这两大事件,都发生在 全书开卷不久,以惊人的豪华排场来表现当时的贾府正处于“烈火烹油,鲜 花着锦”“玻璃世界,珠宝乾坤”的兴盛时期。秦可卿,作为一个孙媳妇,其丧 事居然可以如此隆重,如此奢华,而且在出殡时竟然有北静王亲来路祭,并 对贾政、宝玉父子大加奖誉。这都充分显示了贾府的显要地位。而元春 省亲,则更直接说明了贾府乃当时最有权势的皇亲国戚之一。
主要 庚辰本:是《红楼梦》(《石头记》)的一个重要版本,因各册卷首标明 系统 “脂砚斋凡四阅评过”,第五至八册封面书名下注云“庚辰秋月定本”或
“庚辰秋定本”的字样,所以被称为庚辰本。庚辰本除缺六十四、六十 七两回外,前八十回基本上是完整的。 程甲本:全称为“乾隆五十六年(1791)辛亥萃文书屋木活字本”,是《红 楼梦》的第一个印本。全书一百二十回,首为程伟元、高鹗序,次为 程高 人物、场景插图共24页。程甲本的文字,基本上属于脂本系统。 系统 程乙本:萃文书屋于乾隆五十六年印刷了《红楼梦》以后,于乾隆五 十七年(1792)又印刷了一次《红楼梦》。后印刷者称为程乙本。程 乙本在程甲本的基础上作了很多改动,加了“引言”。
学习任务群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不朽的红楼
单元人文主题
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享受读书的愉悦,丰富精神世界,逐步形 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与经典作品对话,提升
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
1.坚持读完一本长篇小说,完整阅读,培养读书的耐性与兴
趣。
2.探索阅读长篇小说的门径,建构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和经
学科素养目标 验。
春、惜春、李纨、王夫人、邢夫人、王熙凤和贾宝玉等人物。到第四回, 作者又把笔锋一转,写了薛家的故事。这既是写《红楼梦》中另一个重要 人物薛宝钗的出场,更是通过“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的故事广泛地描写了社 会的黑暗,为贾府日后发生的事提供了社会背景。第五回,写贾宝玉神游太 虚幻境,与全书第一回中出现的有关“石头”和“灵河岸上”的神话联系起来, 并通过贾宝玉看到的“判词”,听到的“仙曲”,预示了《红楼梦》中众多女性 的命运,即所谓“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

(最新)《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课件—2020年秋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最新)《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课件—2020年秋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差序格局”是中国乡土 社会的外在结构特点, “礼治秩序”则是中国乡 土社会的内在治理模式, 这二者均因“乡土本色” 而产生,是并列关系。 “无讼现象”是“礼治秩 序”下的乡土社会必然会 出现的社会现象,这二者 之间是因果关系。
社会属性
处理方式
思想基础
形态发展
执行人员
礼治社会
教化调解
知礼重礼
相对稳定
①有损名誉:产生矛盾,处事不当,说明修养才 学欠缺。 ②关系破裂: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打官 司意味着彻底撕破脸,矛盾不可调和。 ③后患不断:一场官司,不仅影响此时此刻,而 且会波及子孙后代。(世仇、家仇、死对头) ④成本高昂:费时费力费心费钱。(打不起官司)
第9章
学习任务单
运用你从《礼治秩序》《无讼》中学到的知识, 请为下面这副中国古代衙门的对联续写下联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
《乡土中国》具体篇目
第一课时
乡土本色与文字下乡
——《乡土中国》一至三章阅读活动设计
各章内容要点
• 第一章,乡土社会的性质(不流动、聚村而居、村与 村之间孤立隔膜、熟人社会)
• 第二章,从空间格局角度,论述乡土社会不需要文字。 • 第三章,从时间格局角度,论述乡土社会不需要文字。
D.由于受地方性的限制,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所接触的人,对乡民而 言都十分熟悉,于是终老乡土便成为一种生活常态。
[答案]C [解析]文中说乡土社会是“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 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因此,“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聚合在 一起”的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第5章
每个人在神 否定亲子联系
团体格局中象 面前平等 人人共有“天父”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 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 教学课件
第十五页,共四十四页。
• 《礼治秩序》《无讼》
• 讨论乡村社会中人们如何基于宗法制家庭的感情进行道德判断和约束。乡土社会治理方式 是“人治”而不是“法治”。“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于‘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 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在乡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关系的调节不 是靠法律来调节,而是靠“礼”这种社会规范来调节。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它正是 与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相互配合适应的,通过不断重叠、蛛网式的社会关系网络影响到 其他人,进而在整个社会营造一种合适的统冶秩序。“在乡土社会中,维持礼治秩序的理 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这也正是讼师在乡土社会中没有地位的原因。在中国传统 的差序格局之下,原本不承认有可以施行于一切人的统一规则,而现行法却是采用个体平 等主义的。现行的司法制度,破坏了原有的礼治秩序,但并不能有效地建立起法治秩序。
第二十一页,共四十四页。
•《乡土中国》阅读指导:
• 阅读《乡土中国》,总的要求是读通、读懂,理解基本内容,并力求触类旁通,掌握学术著作的一般读法。学术 著作大多追求的是在相关领域或者某一专题上的探索与创造,强调科学性、系统性和逻辑性,重在理论发现或解 决实际问题。阅读这类著作,除了关注作者运用的材料、提出的概念,以及作出的理论阐释,还要看它在前人研 究的基础上有什么创造,这种创造经历过怎样的探索,具有怎样的价值。
第二十二页,共四十四页。
• 1.要有阅读的“预期"。阅读学术著作的目的一般比较明确,如阅读 《乡土中国》,可能是为了解中国乡村的历史与文化,也可能是想学 习一些社 会学研究的方法,还可能是为解决当今农村问题寻找答案, 等等。无论带着哪种预期来阅读,目标明确了,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四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
第1课时
《红楼梦》6课型设计
课型
教学任务
导读激趣
读什么 为何读 怎么读 规划
第2课时
第3课时
第4课时— —10课时 第11课时
第12课时
学生批读成果交流分 阶段性目标:通读全书,为研读做

准备
专题研读指导示范 选择专题,深入质疑探究,分组研 究,撰写文学评论
——所有书籍率性阅读
2.指导化阅读
适当推荐、介绍、点拨后的阅读。 牵手、搭桥
——新课标推荐读物
3.课程化阅读
具有任务驱动,属于课程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让阅读富 有规范,从中获得类型化阅读经验,提升审美感受。
——纳入教材单元的书目
重庆出版社“整本书阅读”丛书编委会
一、“整本书阅读任务丛书”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书》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任务书》 《<论语>整本书阅读任务书》 《<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任务书》 《<堂吉诃德>整本书阅读任务书》 《<呐喊>整本书阅读任务书》 《<老人与海>整本书阅读任务书》
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 请以“带你走近_________”为题(补一个地 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
家乡总在牵动着我们的情思:名山大川、寻常巷陌、 小桥人家……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在这里经历鲜活的 体验,留下生命的印痕,有许多难以割舍的记忆。
这里所说的家乡,主要指我们居住的城乡社区。家乡 文化既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们个体精 神生活的重要依托。用适当的方式关注和参与家乡的 文化生活,学习剖析文化现象,有助于我们提高认识社 会和阐释自己见解的能力,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之 一。
“任务书”板块设计:
导读、批读、研读和测评
导读:这是一本什么书,这本书自然价值和阅读价 值,怎么阅读,阅读规划。
批读(精读):学生课余阅读陪伴身边的“指导老 师”:
《乡土中国》批注点:概念、观点、主要内容、读 书导引、质疑解惑、注释和思考与探索。
《红楼梦》批注点:文化、形象、鉴赏、细节、关 节点、艺术手法及效果。
本单元围绕“家乡文化生活”展开学习活动。通 过采访、考察和查阅文献等方式,了解家乡的人和物, 关注家乡的文化与风俗,深入认识家乡;回顾昨天, 考察今天,展望明天,寻找情感归宿,增进对家乡的 文化认同。
1.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2.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
3.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背 景
1.课标要求
2.教材的要求
6.主题研究(爱情悲剧、社会悲剧、欲望的悲剧、 反清复明、反封建等等)
7.各种艺术手法专题研习 空白艺术、伏笔照应、细节刻画(教材有明确要
求)、命名的艺术、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运用等。
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师的地位:
示范、指导、组织、评价
课程标准赋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1个学分、 18个课时的真正价值,主要不是用来进行课堂“阅 读”,也不是由教师讲解“这本书写了什么”“如 何阅读这本书”,而主要是用来“组织”阅读活动。
课时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3课时 第4课时
课型
导读激趣
教学任务
读什么 为何读 怎么读 规划
批读指导示范
掌握批读方法,为自主阅读做准备
批读成果交流分享 概念、研究途径、研究方法的运用
专题研读指导示范 选择专题,深入质疑探究,论文
第5课时 第6课时
专题研读成果展示 交流分享,检验成果
测评、总结
考试检验,总结提升
研读:确定专题,研究目标、研究任务、研究建 议、学习资源、参考文献。
测评:附三套检测题,自读自检,检测学生整本 书阅读的实际效果
《红楼梦》研习专题
根据单元“阅读指导”和“学习任务”的要求来确 定基本专题,才是符合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和任务 驱动。归纳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物形象专题研究(人物关系、性格的复杂性 和丰富性、人物的命运或者结局、群像赏析)
正如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那样,“阅读整本书, 应以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 流讨论为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 读与思考”,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专题学习目 标,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与交 流”。只有这样,整本书阅读才能不受具体课时的 制约。
——郑桂华
二、课型设计 《乡土中国》6课型设计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第一任务群:18 课时。
2. 部编《语文》必修(上):《乡土中国》 部编《语文》必修(下):《红楼梦》
3.教师困惑: (1)课时有限VS阅读任务无限 (2)独立单元提出任务VS配套资料 (3)教学VS考试 (4)传统单篇VS整本书阅读
书籍阅读的三个层级
1.自由化阅读
不求甚解的阅读、海量阅读、不懂笔墨性的阅读、“连滚 带爬的阅读”
学生专题研读成果展 整体目标:通过专题,深入阅读,

提升文学素养
测评、总结
考试检验,总结提升
二导、 读激趣课
这是一本什么书; 为什么要阅读(文本的价值和现代价值); 怎么读(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规划)。
导读课,不能为激趣而激趣,一定要紧扣 文本,处处激趣,处处导航。
中国人为什么如此喜欢种菜?
• 以现在的情形来说,这片大陆上最大多数的人是拖泥带水下田 村生活的了。我们不妨缩小一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 是农业区。而且,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 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最近 我遇着一位到内蒙旅行回来的美国朋友,他很奇怪的问我:你们中 原去的人,到了这最适宜于放牧的草原上,依旧锄地播种,一家家 划着小小的一方地,种植起来;真象是向土里一钻,看不到其他利 用这片地的方法了。我记得我的老师 史禄国先生也告诉过我,远 在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 试看能不能种地。——这样说来,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 了。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 些飞不上天的样子。
2.研究小说的情节主线(①全书结构:第五回与 全书的关系,②章回故事或者独立事件情节和结构)
3.环境(社会关系与生活习俗、自然环境、仙境、 陈设、官场、建筑、传统文化习俗、红白喜事等、 大观园建筑物与人物性格等等)
4.鉴赏语言(人物语言个性化、语言表现力、哲理性、 语言的质朴和情趣化)
5.诗词鉴赏(小说的诗词、判词、人物诗词等)
“整本书阅读”6课型设计 及阅读管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 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让 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 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 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 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