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的形成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医学专题动脉血栓PPT
![医学专题动脉血栓PPT](https://img.taocdn.com/s3/m/09e94e0c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43.png)
第十四页,共三十一页。
DVT的临床表现
沿深静脉分布区的局部压痛; 下肢肿胀,有可凹性水肿; 患侧肢围较健侧 3 cm(从胫骨结节下 10 cm测量); 表浅静脉扩张。 特殊部位(bùwèi)DVT的表现:少见,腋-锁骨 下静脉、肾静脉、肝静脉、门静脉、肠 系膜静脉等部位。
第十五页,共三十一页。
初发DVT的诊断(zhěnduàn)
抗凝治疗的期限:
– 伴外科手术或其它疾病发生的症状性腓肠静 脉DVT需抗凝治疗6周 - 3个月、近端DVT则 需治疗3个月。
– 复发性VTE或有持续存在的危险因素患者, 需抗凝治疗至少6个月。
– 纯合子FV Leiden,AT-III、PC、PS缺乏,抗 磷脂(lín zhī)抗体等易栓症,抗凝至少12个月。
第二十页,共三十一页。
除外 PE (chúwài)
肺血管造影:正常。 肺灌注(guànzhù)扫描:正常。 D-dimer:敏感性98%、特异性44%,阴 性预测值99%。 螺旋CT和MRI:正常。二者优越性在于 发现其它肺内病变。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一页。
VTE患者(huànzhě)治疗方法的选择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一页。
VTE的长期 治疗 (chángqī)
口服(kǒufú)抗凝药物 - 华法令
– 停用肝素前3 - 4天开始给药; – 监测PT,维持INR在 2 - 3。对于APS患者INR
3 - 4。
皮下注射肝素,6250 U、2次/日。 皮下注射LMWH,1 - 2次/日。
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一页。
血栓 形成 (xuèshuān)
血栓 形成 (xuèshuān)
– 循环血液中有形成份在血管内形成异常的血 凝块;与血管壁、血小板、凝血和纤溶、血 流变学等因素的变化相关。
DVT的临床表现
沿深静脉分布区的局部压痛; 下肢肿胀,有可凹性水肿; 患侧肢围较健侧 3 cm(从胫骨结节下 10 cm测量); 表浅静脉扩张。 特殊部位(bùwèi)DVT的表现:少见,腋-锁骨 下静脉、肾静脉、肝静脉、门静脉、肠 系膜静脉等部位。
第十五页,共三十一页。
初发DVT的诊断(zhěnduàn)
抗凝治疗的期限:
– 伴外科手术或其它疾病发生的症状性腓肠静 脉DVT需抗凝治疗6周 - 3个月、近端DVT则 需治疗3个月。
– 复发性VTE或有持续存在的危险因素患者, 需抗凝治疗至少6个月。
– 纯合子FV Leiden,AT-III、PC、PS缺乏,抗 磷脂(lín zhī)抗体等易栓症,抗凝至少12个月。
第二十页,共三十一页。
除外 PE (chúwài)
肺血管造影:正常。 肺灌注(guànzhù)扫描:正常。 D-dimer:敏感性98%、特异性44%,阴 性预测值99%。 螺旋CT和MRI:正常。二者优越性在于 发现其它肺内病变。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一页。
VTE患者(huànzhě)治疗方法的选择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一页。
VTE的长期 治疗 (chángqī)
口服(kǒufú)抗凝药物 - 华法令
– 停用肝素前3 - 4天开始给药; – 监测PT,维持INR在 2 - 3。对于APS患者INR
3 - 4。
皮下注射肝素,6250 U、2次/日。 皮下注射LMWH,1 - 2次/日。
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一页。
血栓 形成 (xuèshuān)
血栓 形成 (xuèshuān)
– 循环血液中有形成份在血管内形成异常的血 凝块;与血管壁、血小板、凝血和纤溶、血 流变学等因素的变化相关。
第三节 血栓形成 ppt课件
![第三节 血栓形成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17747d7770bf78a6529547a.png)
❖ 3. 2 抗凝系统 体内存在抗凝系统,对凝血过程进行负调节。人体最主要
的抗凝系统包括: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属于库尼(Kunitz)型丝氨酸蛋白 酶抑制剂家族蛋白,分为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1(TFPI-1)和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2(TFPI-2)。TFPI-1以抗凝血作用为主, 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 是体内最强的生理性抗凝物质。 TFPI-1有276个氨基酸,由N端,3个重复的Kunitz结构域(K1、 K2和K3)和c端组成。研究显示,TFPI-1的Kl结构域与VⅡa因子 结合,K2结构域与因子(Xa)结合,K3结构域没有直接抑制蛋 白酶的功能,但它和C端对于肝素和细胞表面的结合是必需的。 TFPI-1的K2结构域与因子Xa结合,形成TFPI-Xa复合物;TFPI1 K1结构域与因子VⅡa相互作用,最后形成TF-FVⅡa-TFPI-Xa 四聚体,从而中断外源性凝血途径级联反应。Golino 等研究 表明,TFPI 基因反向转录DNA(cDNA)转染动脉内皮细胞后, 可有效阻止血管内血栓形成,说明TFPI 对血栓性疾病具有很 好的治疗作用。近年发现应用重组TFPI(rTFPI)治疗可减少 血栓形成,而且rTFPI治疗脓毒血症的Ⅱ期临床实验也取得了 良好结果。
1 血栓的形成过程及分类 血栓形成是血小板粘附在血管内皮损伤后裸露的胶原表
面,粘附的血小板释出二磷酸腺苷(ADP)和血栓素(TX)A2促 使更多的血小板粘附、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血栓头部);内 皮损伤激活内、外源性凝血系统,在血小板小梁之间形成纤 维蛋白析出,纤维蛋白网之间网络大量红细胞,形成血栓体 部,最后局部血流停止、血液凝固,形成血栓尾部。
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即凝血因子Ⅲ (factorⅢ),是唯一不存在于正常人血浆中的凝血因子。它存 在于血管内皮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上,其中脑、肺、胎盘 中含量丰富。炎症、感染、内毒素、免疫复合物等可促使组织因 子合成和表达,并可释放到血浆中。各种原因引起组织因子活性 的升高将会导致血管内血栓形成,从而引发多种疾病。DIC、血 栓性疾病、内毒素血症、恶性肿瘤时,血浆组织因子水平升高, 反映凝血系统的激活。Falati 等采用共聚焦广视野显微镜实时 监测活体小鼠微循环中血栓形成过程, 发现TF 不仅参与血栓形 成的始动过程, 而且还参与血栓的不断增大以及血栓形成的整个 过程, 即血栓形成是循环中的TF 不断覆盖在血栓表面, 反复启 动凝血, 最终使血栓不断增加的过程。
《血栓形成》PPT课件
![《血栓形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dfa8db9a58da0116d17493d.png)
第三节 血栓形成 Thrombosis
概念:活体心脏、血管内,血液某 些成分析出、凝集形成固体 质块的过程称血栓形成。形 成的固体质块叫血栓。
医学PPT
1
动态平衡
凝血
抗凝血
意义: 出血时止血又防止血栓
形成
医学PPT
2
医学PPT
3
医学PPT
4
一. 血栓形成条件及机制
(一)心血管内膜损伤: 正常心血管内膜的内皮细胞具有抗 凝和促凝两种功能,生理情况下以 抗凝作用为主,使血液保持流动状 态。
医学PPT
5
(二)血流状态改变: 血流缓慢, 涡流, 如 静脉曲张、动脉瘤内或血管分枝 处等。静脉比动脉发生血栓多4倍。 其原因为: 1.静脉 内有静脉瓣; 2.静脉有时甚至可出现短暂的停滞; 3.静脉壁薄易受压,是血流通过毛 细血管到达静脉后粘性有所增加。
医学PPT
6
(三)血液凝固性增高
血液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或
纤溶系统的活性降低,导致血液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高凝状态:
1. 遗传性:
第Ⅴ因子基因突变→使protein C
失去抗凝性
抗凝血因子先天性缺乏(如抗凝
血酶Ⅲ、蛋白C 、 S缺乏)
医学PPT
7
2. 手术、 创伤、妊娠、分娩、恶性肿瘤 使促凝因子释放
3. DIC 上述血栓形成的条件往往是同时存在的, 但心血管内膜的损伤是血栓形成最重要 也是最常见的原因。
医学PPT
22
四、血栓对机体影响
有利: TB、溃疡病出血时止血
不利
1. 阻塞血管: 动脉内血栓形成→梗死 静脉内血栓形成→淤血
2. 心瓣膜赘生物 (血栓)→瓣膜病 3. 血栓脱落→栓塞→梗死 4. 广泛出血→DIC
概念:活体心脏、血管内,血液某 些成分析出、凝集形成固体 质块的过程称血栓形成。形 成的固体质块叫血栓。
医学PPT
1
动态平衡
凝血
抗凝血
意义: 出血时止血又防止血栓
形成
医学PPT
2
医学PPT
3
医学PPT
4
一. 血栓形成条件及机制
(一)心血管内膜损伤: 正常心血管内膜的内皮细胞具有抗 凝和促凝两种功能,生理情况下以 抗凝作用为主,使血液保持流动状 态。
医学PPT
5
(二)血流状态改变: 血流缓慢, 涡流, 如 静脉曲张、动脉瘤内或血管分枝 处等。静脉比动脉发生血栓多4倍。 其原因为: 1.静脉 内有静脉瓣; 2.静脉有时甚至可出现短暂的停滞; 3.静脉壁薄易受压,是血流通过毛 细血管到达静脉后粘性有所增加。
医学PPT
6
(三)血液凝固性增高
血液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或
纤溶系统的活性降低,导致血液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高凝状态:
1. 遗传性:
第Ⅴ因子基因突变→使protein C
失去抗凝性
抗凝血因子先天性缺乏(如抗凝
血酶Ⅲ、蛋白C 、 S缺乏)
医学PPT
7
2. 手术、 创伤、妊娠、分娩、恶性肿瘤 使促凝因子释放
3. DIC 上述血栓形成的条件往往是同时存在的, 但心血管内膜的损伤是血栓形成最重要 也是最常见的原因。
医学PPT
22
四、血栓对机体影响
有利: TB、溃疡病出血时止血
不利
1. 阻塞血管: 动脉内血栓形成→梗死 静脉内血栓形成→淤血
2. 心瓣膜赘生物 (血栓)→瓣膜病 3. 血栓脱落→栓塞→梗死 4. 广泛出血→DIC
血栓形成的机制及其相关PPT课件
![血栓形成的机制及其相关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f13857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03.png)
定期检测血脂、血糖、血压等 指标,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及时发现并控制慢性疾病。
早期识别高危人群
对于具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 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加强监测和管 理,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及时治疗原发病
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原 发病,控制病情发展,预防血
栓形成。
药物治疗与手术干预
总结词
在必要时,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是预防和控制血栓形成的必要手段。
02 血栓形成的原因与风险因 素
遗传因素
遗传性血栓形成
部分人群由于遗传基因变异,导 致体内凝血和抗凝机制失衡,容 易发生血栓形成。
家族史
家族中有血栓形成史的人群,其 发生血栓的风险相对较高。
生活习惯与环境因素
01
02
03
不良饮食习惯
长期高脂肪、高糖、高盐 饮食,缺乏膳食纤维摄入, 增加血液粘稠度,促进血 栓形成。
手术治疗
机械取栓
血管成形术
使用机械装置将血栓从血管内取出, 恢复血液流通。
使用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的方法,恢 复血管通畅。
导管溶栓
通过导管将溶栓药物直接输送到血栓 部位,提高溶栓效果。
康复治疗与护理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 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运动、
理疗等,促进患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复。
生活方式调整
血栓形成的过程与机制
总结词
血栓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血小板、凝血因 子、血管内皮细胞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当血管内 皮受损时,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会迅速到达受损部位并 发挥作用,最终形成血栓。
详细描述
血栓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涉及到多种因素的 相互作用。当血管内皮受到损伤或炎症刺激时,内皮下 的胶原纤维暴露出来,吸引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到达受损 部位。血小板在受损部位粘附、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 。同时,凝血因子也发挥作用,促进血液从液态转变为 凝固态,形成纤维蛋白网,进一步加固血小板血栓。随 着血栓的不断扩大,最终可能导致血管阻塞,影响血液 循环。
早期识别高危人群
对于具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 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加强监测和管 理,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及时治疗原发病
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原 发病,控制病情发展,预防血
栓形成。
药物治疗与手术干预
总结词
在必要时,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是预防和控制血栓形成的必要手段。
02 血栓形成的原因与风险因 素
遗传因素
遗传性血栓形成
部分人群由于遗传基因变异,导 致体内凝血和抗凝机制失衡,容 易发生血栓形成。
家族史
家族中有血栓形成史的人群,其 发生血栓的风险相对较高。
生活习惯与环境因素
01
02
03
不良饮食习惯
长期高脂肪、高糖、高盐 饮食,缺乏膳食纤维摄入, 增加血液粘稠度,促进血 栓形成。
手术治疗
机械取栓
血管成形术
使用机械装置将血栓从血管内取出, 恢复血液流通。
使用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的方法,恢 复血管通畅。
导管溶栓
通过导管将溶栓药物直接输送到血栓 部位,提高溶栓效果。
康复治疗与护理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 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运动、
理疗等,促进患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复。
生活方式调整
血栓形成的过程与机制
总结词
血栓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血小板、凝血因 子、血管内皮细胞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当血管内 皮受损时,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会迅速到达受损部位并 发挥作用,最终形成血栓。
详细描述
血栓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涉及到多种因素的 相互作用。当血管内皮受到损伤或炎症刺激时,内皮下 的胶原纤维暴露出来,吸引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到达受损 部位。血小板在受损部位粘附、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 。同时,凝血因子也发挥作用,促进血液从液态转变为 凝固态,形成纤维蛋白网,进一步加固血小板血栓。随 着血栓的不断扩大,最终可能导致血管阻塞,影响血液 循环。
医学ppt--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PPT课件
![医学ppt--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bd83bb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d4.png)
病情常在数日内进展。 4、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有或无癫痫发作及颅内压增高,
病情常在数周或数月内进展。 5、突然出现的头痛,类似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短暂性脑缺
血发作,此型较少见。
临床表现和体征
单纯脑静脉血栓形成罕见,多数由静脉窦血栓扩 展而来。
(1)浅静脉血栓形成常突然起病,出现头痛、呕吐、 视盘水肿、局限性癫痫发作、肢体瘫痪、皮质型感 觉障碍等,即颅内压增高及局限型皮层损害的症状 体征。
等处静脉血,最后汇成一条大脑大静脉(Galen静脉) 该静脉位于胼胝体压部下方,向后下方与直窦沟通。
脑部静脉
V V
大 脑 大 引流血液
进入直窦。
丘脑V(终V):尾状核和丘脑之间。
大
脑
透明隔V:引流尾状核头部和胼胝
内
体前部的血液。
脉络丛V:为脉络丛的一部分,汇
流侧脑室和第三脑的V血液
基底V:穿过基底池和环池到达横池
病理
V回流受阻,引流区域内的毛细血管、小V充
血,脑水肿。
在灰质和白质出现出血性梗塞。
各出血点会聚起来,可以形成脑内血肿或伴有 不同程度的SAH。
炎性V窦血栓形成,造成邻近区的脑膜炎、脑
梗死、脑脓肿。
病理
发病类型
1、进行性颅内压增高 2、突然发生的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酷似动脉性卒中,
常无癫痫发作。 3、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有或无癫痫发作及颅内压增高,
骨及颞骨内面向外侧横行,继续向前下由改名为乙
状窦,末端续于颈V孔,出颅与颈内V沟通。
(5)海绵窦:位于蝶鞍两侧,两侧海绵窦绕垂体, 连通成环,称为环窦。
∵眼V直接注入海绵窦
∴面部感染可能经眼V波及到海绵窦
∵窦内有颈内A、Ⅲ、Ⅳ、Ⅵ、Ⅴ
病情常在数周或数月内进展。 5、突然出现的头痛,类似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短暂性脑缺
血发作,此型较少见。
临床表现和体征
单纯脑静脉血栓形成罕见,多数由静脉窦血栓扩 展而来。
(1)浅静脉血栓形成常突然起病,出现头痛、呕吐、 视盘水肿、局限性癫痫发作、肢体瘫痪、皮质型感 觉障碍等,即颅内压增高及局限型皮层损害的症状 体征。
等处静脉血,最后汇成一条大脑大静脉(Galen静脉) 该静脉位于胼胝体压部下方,向后下方与直窦沟通。
脑部静脉
V V
大 脑 大 引流血液
进入直窦。
丘脑V(终V):尾状核和丘脑之间。
大
脑
透明隔V:引流尾状核头部和胼胝
内
体前部的血液。
脉络丛V:为脉络丛的一部分,汇
流侧脑室和第三脑的V血液
基底V:穿过基底池和环池到达横池
病理
V回流受阻,引流区域内的毛细血管、小V充
血,脑水肿。
在灰质和白质出现出血性梗塞。
各出血点会聚起来,可以形成脑内血肿或伴有 不同程度的SAH。
炎性V窦血栓形成,造成邻近区的脑膜炎、脑
梗死、脑脓肿。
病理
发病类型
1、进行性颅内压增高 2、突然发生的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酷似动脉性卒中,
常无癫痫发作。 3、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有或无癫痫发作及颅内压增高,
骨及颞骨内面向外侧横行,继续向前下由改名为乙
状窦,末端续于颈V孔,出颅与颈内V沟通。
(5)海绵窦:位于蝶鞍两侧,两侧海绵窦绕垂体, 连通成环,称为环窦。
∵眼V直接注入海绵窦
∴面部感染可能经眼V波及到海绵窦
∵窦内有颈内A、Ⅲ、Ⅳ、Ⅵ、Ⅴ
血栓的概念和形成4ppt课件
![血栓的概念和形成4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06610cb998fcc22bcd10d60.png)
性血栓形成倾向的一种病理状态,如严重创伤及大手术后等,常常 由于大量失血,需要输血补充,为此血液中会补充大量幼稚血小板, 这些血小板的黏性较大,易于聚集;同时纤维蛋白质、凝血酶原及 其他凝血因子等的含量也会随之增加,两种因素叠加在一起,特别 容易引发血栓。
微血栓
我们的血液当中有血小板,有凝血因子,在破损 处血小板就会产生聚集,聚集后局部就出现凝血因 子,这样血液就不流出来了,在伤口表面形成什 么——结痂(嘎巴)。同样道理当我们的血管内皮 细胞因血液粘稠、血液中垃圾物质增多而出现破损 时,也会有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出现,这样就更 使血流速变慢,在破损处沉积下来,为血栓的形成 打下了基础,在血管内膜表面也会形成结痂(嘎 巴),这样在血液流动时还会形成涡流,血液的涡 流如同河流中的涡流一样造成泥沙的沉积,在血液 中就会造成血液垃圾物质的堆积,从而形成了血栓 的源头——微血栓。
血栓的克星——一王纳豆胶囊
纳豆激酶的溶栓机理
纳豆激酶为什么能有效地溶解血栓? 纳豆激酶本身具有纤溶酶的功能,能直接降解血栓; 纳豆激酶还能激活和转化成尿激酶,起到间接溶栓的 作用;
纳豆激酶还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纤溶酶,使已形 成的纤维蛋白或血栓溶解。
总之,纳豆激酶有着良好的血栓降解功能,不仅溶栓 速度快,而且不会使整个血栓脱落下来,形成新的危险。 日本的科学家将纳豆激酶看做是: 人体生命之河的疏浚师,是恰如其分的。
血液凝固是血栓的直接诱因
随着血栓栓子堵 塞血管,血流速 下降,血液开始 凝固,导致局部 堵塞,从而引起 器官缺血、缺氧过 程中由于血小板不 断凝聚,胆固醇和 甘油三酯、纤维素、 白细胞不断被包裹, 与暴露的血管壁胶 原纤维紧密黏附, 受损的内皮细胞血 小板释放二磷酸腺 苷,促进血液的凝 固物质,血小板的 各凝血因子被激活, 促进了凝血块逐渐 增大。
血栓形成与抗栓治疗ppt课件
![血栓形成与抗栓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a76aa54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98.png)
*
Fibrin
Platelets
RBCs
白血栓
Fibrin
Platelets
RBCs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红血栓
动 脉 静 脉
动静脉血栓的构成
RBCs, red blood cells.
*
*
心腔内血栓
心脏腔室内附壁血栓的形成比较复杂,其血流剪切力介于动、静脉系统之间,血栓形成对血小板的依赖也介于动脉系统和静脉系统之间,总体而言更倾向于静脉系统。因此,心脏附壁血栓的预防和治疗以抗凝治疗为主,房颤以及换瓣的病人也必须抗凝治疗,目前对一些低危患者血栓的预防也不用抗血小板治疗
纤溶成分:纤溶酶原、纤溶酶原激活物(tPA、uPA)。 抗纤溶成分: 纤溶酶抑制物α2-PI、 α2-AP、PAI-1。 PAI-1抑制tPA、uPA。 α2-AP抑制纤溶酶。
*
*
凝血系统与纤溶系统的关系
凝血与纤溶是矛盾的两个方面。 凝血系统决定血栓是否形成。 纤溶系统决定已经形成的血栓是否存活。 凝血因子与抗纤溶因素促进血栓形成。抗凝与促纤溶成分抑制血栓的形成。 生理情况下,是一个和谐的乐章,病理情况下则产生血栓或出血。
*
凝血过程
凝血活酶形成:钙离子、FXa、FV与PF3形成复合物。 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 纤维蛋白形成。
*
XIa
XIIa
IXa
VIIa - III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抗凝血酶III
IIa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蛋白C/蛋白S
Xa
VIIIa
Va
内源性凝血系统
外源性凝血系统
凝血与抗凝系统
*
*
纤溶系统(凝血系统的兄弟)的组成
Fibrin
Platelets
RBCs
白血栓
Fibrin
Platelets
RBCs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红血栓
动 脉 静 脉
动静脉血栓的构成
RBCs, red blood cells.
*
*
心腔内血栓
心脏腔室内附壁血栓的形成比较复杂,其血流剪切力介于动、静脉系统之间,血栓形成对血小板的依赖也介于动脉系统和静脉系统之间,总体而言更倾向于静脉系统。因此,心脏附壁血栓的预防和治疗以抗凝治疗为主,房颤以及换瓣的病人也必须抗凝治疗,目前对一些低危患者血栓的预防也不用抗血小板治疗
纤溶成分:纤溶酶原、纤溶酶原激活物(tPA、uPA)。 抗纤溶成分: 纤溶酶抑制物α2-PI、 α2-AP、PAI-1。 PAI-1抑制tPA、uPA。 α2-AP抑制纤溶酶。
*
*
凝血系统与纤溶系统的关系
凝血与纤溶是矛盾的两个方面。 凝血系统决定血栓是否形成。 纤溶系统决定已经形成的血栓是否存活。 凝血因子与抗纤溶因素促进血栓形成。抗凝与促纤溶成分抑制血栓的形成。 生理情况下,是一个和谐的乐章,病理情况下则产生血栓或出血。
*
凝血过程
凝血活酶形成:钙离子、FXa、FV与PF3形成复合物。 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 纤维蛋白形成。
*
XIa
XIIa
IXa
VIIa - III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抗凝血酶III
IIa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蛋白C/蛋白S
Xa
VIIIa
Va
内源性凝血系统
外源性凝血系统
凝血与抗凝系统
*
*
纤溶系统(凝血系统的兄弟)的组成
血栓形成疾病PPT演示课件
![血栓形成疾病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aa887c0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4b.png)
正常情况下,抗凝系统可抑制血栓形 成。当抗凝系统失衡时,如抗凝血酶 缺乏或活性降低,可促进血栓形成。
凝血系统激活
血管损伤暴露内皮下组织,激活凝血 系统,形成凝血酶,促使纤维蛋白原 转化为纤维蛋白,网罗血液成分形成 血栓。
03
诊断方法与评估指标
实验室检查项目介绍
血小板计数和形态学检查
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等设备,检测血小板数量、大小、形态 等指标,评估血小板功能和活化状态。
创、便捷等优点。
CT血管成像(CTA)
02
通过注射造影剂,利用CT技术对血管进行三维重建,清晰显示
血管狭窄、闭塞和血栓位置。
MR血管成像(MRA)
03
利用磁共振技术对血管进行无创性检查,可准确显示血管病变
和血栓情况。
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1 2 3
血栓风险评估模型
结合患者年龄、性别、病史、家族史等因素,构 建血栓风险评估模型,预测患者发生血栓的风险 。
安全性。
02
血栓形成的基因诊断和治疗
通过基因检测技术,寻找与血栓形成相关的基因变异,为个体化治疗提
供依据。
03
生物材料在血栓形成治疗中的应用
利用生物相容性好的材料,制备出能够模拟血管内皮功能的涂层或支架
,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个体化治疗将成为主流
根据患者的基因型、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 活质量。
• 红色血栓:发生在血流极度缓慢甚至停止之后,其形成过程与血管外凝血过程 相同。主要由红细胞、纤维蛋白构成,肉眼观呈暗红色,新鲜时潮湿,有一定 的弹性,与血管壁无粘连,陈旧时则变干燥,易碎,失去弹性。
• 透明血栓:主要发生于毛细血管内,由嗜酸性同质性的纤维蛋白构成,又称为 纤维素性血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临床表现: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三种类型,即周围型、中心 型和混合型。
• 周围型:也称小腿静脉丛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后, 因血栓局限,多数症状较轻,临床上主要表现为 小腿疼痛和轻度肿胀,活动受限。症状与血栓形 成时间一致。主要体征为足背屈时牵拉腓肠肌引 起疼痛(Homan阳性)及腓肠肌压痛(Neuhof 阳性)。
13
• 中心型:也称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左侧多见,表现 为臀部以下肿胀,下肢腹股沟及患侧腹壁浅静脉怒 张,皮肤温度升高,深静脉走向压痛。血栓可向上 延伸至下腔静脉,向下可累及整个下肢深静脉,成 为混合型。血栓脱落可导致肺栓塞,威胁病人生命。
• 混合型:即全下肢深静脉及肌肉静脉丛均有血栓形 成,可以由周围型扩展而来开始症状较轻未引起注 意,以后肿胀平面逐渐上升,直至全下肢水肿始被 发现。此出现临床表现与血栓形成过程的时间一致, 也可以由中心型向下扩展所致其临床表现不易与中 心型鉴别。
22
(二)平卧位疗法护理
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10~14天,患肢 抬高,高于心脏水平20~30cm,待血栓 机化粘附于静脉内壁,以防栓子脱落引 起肺栓塞。膝关节屈曲15度,使髂股静 脉呈松弛不受压状态,并可缓解腘静脉 牵拉。避免膝下垫枕,以免影响小腿静 脉回流。
23
(三)用药护理
• 1、每次使用抗凝药物前,应测定出凝血时间;使 用抗凝剂后,注意有无出血倾向。
股白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由于患肢静 脉血液的淤积和组织的水肿,患肢的皮肤 颜色一般呈淡白色,称之为股白肿。
16
17
辅助检查:
• B超:是一种无创性检查,诊断下肢DVT 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不能完全 代替静脉造影。
• 顺行静脉造影:是诊断DVT最准确的方法。
18
四治疗:
• 下肢DVT常用的治疗方法倾向于非手术疗法, 介入治疗日益受到临床医师重视,主要包括 静脉球囊扩张成型术及静脉支架置入术。药 物治疗主要包括溶栓、抗凝、祛聚等药物治 疗。病变静脉内直接用药可以使药物直接作 用于血栓。局部药物浓度高,能充分发挥药 效。
血栓的形成及预防和 护理
1
血栓形成的过程及血栓的形态
1. 血栓形成过程 血管内膜粗糙,血小板粘集成堆,局部血流形成 旋涡 血小板继续粘集形成多数小梁,小梁周围有白细 胞粘附 小梁间形成纤维素网,网眼充满红细胞 血管腔阻塞,局部血流停止,血液凝固
2
3
血栓类型
(1)白色血栓(pale thrombus) 发生:血流较快部位。 大体:灰白,表面粗糙有波纹,质硬.紧连。
部位: 微循环
(微血栓)
DIC: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
8
深静脉血栓
9
概述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上常 见的周围血管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人 们饮食结构的改变,本病的发病率呈逐步 上升的趋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 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内不正常凝结,堵塞 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
14
• 下肢DVT多见于左侧且混合型较多,男 性略多于女性,下肢肿胀、疼痛和浅静 脉怒张是下肢DVT的三大主要表现。另 外,股青肿和股白肿是下肢DVT的特殊 类型,临床上较少见,却是紧急情况, 需紧急手术取栓,方能挽救患肢。
15
• 股青肿:发病急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 患肢剧烈胀痛,整个下肢广泛性严重肿胀 ,呈青紫色,伴有瘀斑、水疱、肢体发凉 ,股动脉搏动减弱,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 消失。
4
(2)混合性血栓 (mixed thrombus)
部位: 静脉
大体: 粗糙、圆柱状
红白色条纹相间,层状
镜下:
白(血小板梁+粘附白)
红(纤维蛋白网+红细
胞)
5
(3)红色血栓 (red thrombus)
部位: V, 延续血栓尾部 大体: 暗红色,较湿润 ,
有弹性,陈旧时干燥 易碎,易脱落
6
(4)透明血栓 (hyaline thrombus )
19
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二)平卧位疗法护理 (三)用药护理 (四)肿消散外敷的护理 (五)肺栓塞的观察 (六)出血并发症的观察 (七)弹力袜和弹力绷带的应用
20
(一)一般护理
• 1、病室安静、整洁、减少不良刺激,使患者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气血运行及疾病
• 的康复。 • 2、饮食宜清淡,忌食油腻、辛辣等食物,进
• 2、溶栓药物的化学性质大多不稳定,制作均为干 燥结晶体,溶解后于常温状态下很容易失去活性, 因此应选用新鲜溶液,现用现配。
• 3、穿刺患肢浅静脉,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阻断浅 静脉血流后,用输液泵持续滴注溶栓药物,可使溶 栓剂流经血栓表面,效果更好。
24
(四)肿消散外敷的护理
• 肿消散是以芒硝、冰片为主要成分,利用 芒硝的脱水作用以及冰片能够改变皮肤通 透性的原理,能够迅速吸收组织间液,减 轻肢体张力,促进侧支循环的开放,改善 血液循环,达到肢体消肿的目的。
低脂且富含纤维素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减 少用力排便而致腹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 3、为防止出血,减少穿刺次数,穿刺后静脉 局部加强压迫5分钟,动脉穿刺后压迫 10~~15分钟。
21
• 4、说服患者严格戒烟。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使血管 强烈收缩,指趾皮温降低2.5~3.5摄氏度。
• 5、注意患肢温度、皮温及肿胀程度。急性期每 日测量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并与前日记 录和健侧周径相比较,以判断治疗效果。如患肢 高度肿胀、皮肤苍白或呈暗紫色、皮温降低、足 背动脉搏动消失,说明有发生股青肿或股白肿的 可能,应立即通知医师紧急处理。
10
病因:
血管内膜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血 栓形成的三要素。
手术过程中的长时间仰卧,长期肢体制动或偏 瘫引起腘窝部的静脉血淤滞。全麻、感染或其他 增加下肢静脉容量和减少静脉血流的因素都可以 引起静脉淤滞。
11
• 另外,解剖因素也是下肢DVT的重要原因, 左髂总静脉被夹在右髂总动脉和骶骨峡之 间,容易使左髂总静脉长期处于前后壁接 触状态,不但使左髂总静脉血流受阻,还 可形成静脉腔内粘连,是下肢深静脉血栓 多形成于左侧的主要原因。
临床表现: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三种类型,即周围型、中心 型和混合型。
• 周围型:也称小腿静脉丛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后, 因血栓局限,多数症状较轻,临床上主要表现为 小腿疼痛和轻度肿胀,活动受限。症状与血栓形 成时间一致。主要体征为足背屈时牵拉腓肠肌引 起疼痛(Homan阳性)及腓肠肌压痛(Neuhof 阳性)。
13
• 中心型:也称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左侧多见,表现 为臀部以下肿胀,下肢腹股沟及患侧腹壁浅静脉怒 张,皮肤温度升高,深静脉走向压痛。血栓可向上 延伸至下腔静脉,向下可累及整个下肢深静脉,成 为混合型。血栓脱落可导致肺栓塞,威胁病人生命。
• 混合型:即全下肢深静脉及肌肉静脉丛均有血栓形 成,可以由周围型扩展而来开始症状较轻未引起注 意,以后肿胀平面逐渐上升,直至全下肢水肿始被 发现。此出现临床表现与血栓形成过程的时间一致, 也可以由中心型向下扩展所致其临床表现不易与中 心型鉴别。
22
(二)平卧位疗法护理
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10~14天,患肢 抬高,高于心脏水平20~30cm,待血栓 机化粘附于静脉内壁,以防栓子脱落引 起肺栓塞。膝关节屈曲15度,使髂股静 脉呈松弛不受压状态,并可缓解腘静脉 牵拉。避免膝下垫枕,以免影响小腿静 脉回流。
23
(三)用药护理
• 1、每次使用抗凝药物前,应测定出凝血时间;使 用抗凝剂后,注意有无出血倾向。
股白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由于患肢静 脉血液的淤积和组织的水肿,患肢的皮肤 颜色一般呈淡白色,称之为股白肿。
16
17
辅助检查:
• B超:是一种无创性检查,诊断下肢DVT 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不能完全 代替静脉造影。
• 顺行静脉造影:是诊断DVT最准确的方法。
18
四治疗:
• 下肢DVT常用的治疗方法倾向于非手术疗法, 介入治疗日益受到临床医师重视,主要包括 静脉球囊扩张成型术及静脉支架置入术。药 物治疗主要包括溶栓、抗凝、祛聚等药物治 疗。病变静脉内直接用药可以使药物直接作 用于血栓。局部药物浓度高,能充分发挥药 效。
血栓的形成及预防和 护理
1
血栓形成的过程及血栓的形态
1. 血栓形成过程 血管内膜粗糙,血小板粘集成堆,局部血流形成 旋涡 血小板继续粘集形成多数小梁,小梁周围有白细 胞粘附 小梁间形成纤维素网,网眼充满红细胞 血管腔阻塞,局部血流停止,血液凝固
2
3
血栓类型
(1)白色血栓(pale thrombus) 发生:血流较快部位。 大体:灰白,表面粗糙有波纹,质硬.紧连。
部位: 微循环
(微血栓)
DIC: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
8
深静脉血栓
9
概述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上常 见的周围血管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人 们饮食结构的改变,本病的发病率呈逐步 上升的趋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 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内不正常凝结,堵塞 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
14
• 下肢DVT多见于左侧且混合型较多,男 性略多于女性,下肢肿胀、疼痛和浅静 脉怒张是下肢DVT的三大主要表现。另 外,股青肿和股白肿是下肢DVT的特殊 类型,临床上较少见,却是紧急情况, 需紧急手术取栓,方能挽救患肢。
15
• 股青肿:发病急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 患肢剧烈胀痛,整个下肢广泛性严重肿胀 ,呈青紫色,伴有瘀斑、水疱、肢体发凉 ,股动脉搏动减弱,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 消失。
4
(2)混合性血栓 (mixed thrombus)
部位: 静脉
大体: 粗糙、圆柱状
红白色条纹相间,层状
镜下:
白(血小板梁+粘附白)
红(纤维蛋白网+红细
胞)
5
(3)红色血栓 (red thrombus)
部位: V, 延续血栓尾部 大体: 暗红色,较湿润 ,
有弹性,陈旧时干燥 易碎,易脱落
6
(4)透明血栓 (hyaline thrombus )
19
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二)平卧位疗法护理 (三)用药护理 (四)肿消散外敷的护理 (五)肺栓塞的观察 (六)出血并发症的观察 (七)弹力袜和弹力绷带的应用
20
(一)一般护理
• 1、病室安静、整洁、减少不良刺激,使患者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气血运行及疾病
• 的康复。 • 2、饮食宜清淡,忌食油腻、辛辣等食物,进
• 2、溶栓药物的化学性质大多不稳定,制作均为干 燥结晶体,溶解后于常温状态下很容易失去活性, 因此应选用新鲜溶液,现用现配。
• 3、穿刺患肢浅静脉,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阻断浅 静脉血流后,用输液泵持续滴注溶栓药物,可使溶 栓剂流经血栓表面,效果更好。
24
(四)肿消散外敷的护理
• 肿消散是以芒硝、冰片为主要成分,利用 芒硝的脱水作用以及冰片能够改变皮肤通 透性的原理,能够迅速吸收组织间液,减 轻肢体张力,促进侧支循环的开放,改善 血液循环,达到肢体消肿的目的。
低脂且富含纤维素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减 少用力排便而致腹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 3、为防止出血,减少穿刺次数,穿刺后静脉 局部加强压迫5分钟,动脉穿刺后压迫 10~~15分钟。
21
• 4、说服患者严格戒烟。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使血管 强烈收缩,指趾皮温降低2.5~3.5摄氏度。
• 5、注意患肢温度、皮温及肿胀程度。急性期每 日测量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并与前日记 录和健侧周径相比较,以判断治疗效果。如患肢 高度肿胀、皮肤苍白或呈暗紫色、皮温降低、足 背动脉搏动消失,说明有发生股青肿或股白肿的 可能,应立即通知医师紧急处理。
10
病因:
血管内膜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血 栓形成的三要素。
手术过程中的长时间仰卧,长期肢体制动或偏 瘫引起腘窝部的静脉血淤滞。全麻、感染或其他 增加下肢静脉容量和减少静脉血流的因素都可以 引起静脉淤滞。
11
• 另外,解剖因素也是下肢DVT的重要原因, 左髂总静脉被夹在右髂总动脉和骶骨峡之 间,容易使左髂总静脉长期处于前后壁接 触状态,不但使左髂总静脉血流受阻,还 可形成静脉腔内粘连,是下肢深静脉血栓 多形成于左侧的主要原因。